尤二姐:天启张皇后,许与皇庄张家 + 为什么贾琏送尤二姐汉玉九龙珮?是二房还是正室?+ 为什么素服素轿,素衣素盖?是满人婚礼用色吗?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4】
10.4 尤二姐:天启张皇后上节尤三姐中,已介绍过尤二姐出身高贵,姨娘住处正是后宫,以及反面跟淫无关等,不再说明。 天启张皇后、崇祯周皇后妯娌两个,在书中变成了姊妹两个,是最省力和巧妙的设计。 从两人的出处、婚姻两方面来考量: 首先两人是皇后,出处不能来自贾家这个朱明皇家。而在红楼梦中,这些人物都沾亲带故,才能时空穿越聚在一处。贾府儿媳既然是“皇帝”,那来自“皇帝”娘家则身份无比尊贵。荣国府,史老太君的史家,已有史湘云;王夫人、林黛玉这两个皇帝的皇后,不能出自王、林两家。宁国府,贾敬这个皇帝不是儿媳,本是贾家;秦可卿家,已有秦钟这个秦玉玺;因此只有尤氏家,出自尤氏的娘家则最合适。还不能跟“皇帝”是亲姊妹,那不成公主了吗?所以尤二姐、尤三姐这两个皇后,出自尤氏这个“皇帝”的娘家,又跟尤氏不是亲姊妹。红楼作者这样的人物设计,看似不经意间,实则举重若轻,是把各方面都考虑过后才做出的巧妙选择。 其次是婚配的角色。上节已看到,为尤三姐特意设计了贾府外的柳湘莲这个角色,还是崇祯帝。尤二姐这个天启张皇后呢?嫁到贾府,但不能直接配王夫人或贾政,宝玉、贾环也都不合适。既是尤氏之妹,则宁国府的贾敬、贾珍、贾蓉等人都不能娶,就只有贾赦这支的贾琏可以。而且配贾琏最合适:贾琏在反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不会产生皇后嫁他人的问题。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代理人,配王熙凤家的贾琏作二房,是以王熙凤作为桥梁,在王夫人和尤二姐之间建立了联系。且在正面情节,与王熙凤容易形成对手戏,则魏忠贤与张家、张皇后的矛盾就可以展开。可以看出,这样的人物设计,是最佳选择。 尤二姐、尤三姐一出场,便在宁国府的“上房住着”、“在正室居住”,前文解过,宁府正堂是皇帝寝宫“乾清宫”。拨开表面的“淫”,用贾蓉的话说:“要寻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又年青又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对二人一开始便从“聘嫁”的角度切入,要寻什么样的人?有根基、富贵、年青、俏皮,俏皮是“容貌举止美好,装饰漂亮”。要有根基,既富且贵,还要年青,容貌举止还有要求,这个条件,不是一般的高。 64回,“贾琏有心,便提到尤二姐,因夸说如何标致,如何做人好,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一点都不夸张,这正是刻画二姐正文,从相貌、做人、举止、性格等多个方面描画,总之一句:“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这正是大明臣民心目中的有名贤后,全国海选第一美女,张嫣皇后。 贾蓉道:“我二姨、三姨都不是我老爷养的,原是我老娘带了来的。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许与皇庄(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 皇庄张家:皇庄是谁家?皇家!张家又是谁家?张嫣皇后家。 皇庄张家,太明显了! 皇庄张家这个尤二姐许婚的人,叫什么名?华! 贾琏见到尤二姐,便是在“上房”,送给尤二姐的定情物是什么?“汉玉九龙珮”! 珮:“玉之帶也”,是玉质佩物。 九龙:以九龙为饰,以示祥瑞。九龙的出处,为周朝殿名,此殿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所以九龙饰物为帝王家所用,如九龙冠,九龙帐,九龙烛等。九龙冠,是皇冠。五代十国的闽国皇帝王延钧命锦工制作九龙帐,有“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唐太宗有咏九龙烛的诗:“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汉:作为一个朝代名,一个民族名,还用再解释吗? 所以这个“汉玉九龙珮”,绝非平常饰物,贾琏却送给尤二姐,而且“九龙珮”在回目中强调过:“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贾琏一个浪荡子,哪里来的九龙珮?是作者要送给尤二姐而已,明确指出尤二姐的皇后身份。而且怕读者没注意到九龙珮,故意啰嗦了一大段:“二姐亦不去拿,只装看不见,坐着吃茶”。然后尤老娘和三姐走来,“贾琏送目与二姐,令其拾取,这尤二姐亦只是不理”。“只装看不见”、“只是不理”,作者“甚是着急”,“一面又回头看二姐”等等,都是直接提醒读者的话,要读者不能不理、看不见“九龙珮”。 既然是皇后,怎么写的是“二房”? 贾蓉向尤老娘说的,可是正室:“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贾琏“不知怎生奉承这二姐,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竟将凤姐一笔勾倒”。“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 还有多次提到“停妻再娶”,凤姐唆使张华告贾琏,便有“停妻再娶”这一条,凤姐大闹宁国府,还说“停妻再娶一层罪”。贾珍、贾赦都是姬妾成群,怎么没说“停妻再娶”之罪?如果是纳妾、填房,有没有“停妻再娶”之罪? 所以正面虽写“二房”,反面实是正室。 65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一乘“素”轿,将二姐抬来。贾琏“素”服坐了小轿而来,拜过天地,焚了纸马。 甚至在68回,凤姐来接尤二姐时,也是“素衣素盖,一径前来”。“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凤姐从头,到衣,到裙,也都是“素”,为什么?为什么一直在强调“素”? “素服”:有多义,可指日常穿的便服,也可指“丧服”。 《礼记·郊特牲》:“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郑玄注:“素服,衣裳皆素。”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诈詔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 所以书中用“素服”,与其说婚娶,不如说祭奠,祭奠这位甲申蒙难的苦命贤后。或者说贾琏“偷娶”只是正面情节,反面实非成亲。 前文说过,满族、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喜事用白色,丧事用黑色,欧洲亦然,至今都是,那不正好说明这是满清人的婚礼用色吗?看秦可卿葬礼:“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白漫漫,银山一般,很清楚,尤氏儿媳丧事用的是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