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3|回复: 6

兰国沧海客//王巧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发表于 2022-7-17 07: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5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核心观点内容主要有五:一是曹雪芹、吴玉峰即顾景星的两个化名;二是百二十回《红楼梦》同出自顾景星手笔;三是大观园的主要原型出自明故荆王府花园;四是由传统红学的曹寅家族兴衰史上升到汉民族国破家亡血泪史;五是八十回《石头记》中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批书人,实为顾景星为逃避文网的需要而作的诸多托名,即为了有意制造混乱而炮制出来的脂评本。 [1]  



书    名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1]  作    者王巧林 [1]  ISBN9787519420802 [1]  类    别文学 [1]  页    数728 [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1]  装    帧平装 [1]  开    本16开 [1]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王巧林
¥65.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光明日报
¥6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69.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签赠
¥8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8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10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作者签赠本
¥15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作者签赠本.
¥168.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目录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内容简介编辑 播报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内容主要有五:作者用翔实的史料、科学的思辨,揭开了《红楼梦》作者百年争端,千古悬疑中的案中之案、谜中之谜。一是曹雪芹、吴玉峰即顾景星的两个化名;二是百二十回《红楼梦》同出自顾景星手笔;三是大观园的主要原型出自明故荆王府花园;四是由传统红学的曹寅家族兴衰史上升到汉民族国破家亡血泪史;五是八十回《石头记》中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批书人,实为顾景星为逃避文网的需要而作的诸多托名,即为了有意制造混乱而炮制出来的脂评本,
其一,颠覆了主流红学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乃满族旗人曹寅后裔之说。揭示了“曹雪芹”子虚乌有,实为顾景星为避免“文字狱”而用的化名,也隐含着顾景星作为明朝遗老,不仕清廷的决心。
其二,颠覆了主流红学关于以大观园为主体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乃北方满旗仕宦之园,书中人物皆为北方满族贵胄的定论。揭示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明朝蕲州荆王府花园所复制,书中人物乃顾景星自己乃其家人家事的缩影。大观园所描写的建筑群如宫殿、牌坊、亭台、楼阁、寺庙道观、河港桥闸、水井泉流、雪洞暗榭等结构布局,皆与文献所记载的蕲州荆王府如出一辙。顾景星的著作《白茅堂集》中皆有详尽记载。
其三,颠覆了主流红学一贯认定《红楼梦》乃“旗人曹寅家族兴亡史”之结论。揭示了《红楼梦》乃“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民族血泪史的写照。至于书中的楚风蕲俗、蕲楚方言更是不胜枚举。
福建师范大学博导、著名红学家、《明清小说研究》原主编欧阳健给《红楼梦作者顾景星》所作的序中,称此书为“异质思维的硕果”,对王巧林书中的观点,深表赞许。其学术特色在有破有立,既充分论证了“新红学”的“曹雪芹说”之不能成立,更运用可靠史料《敬呈四事疏》证明顾景星就是明清鼎革“天崩地坼”之时,挺身而出“补天未遂”的那块“石头”,《红楼梦》是作者为恢复故国所作百般努力梦想成空的故事 [1]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出版背景编辑 播报
由蕲春籍自由撰稿人、黄冈卾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巧林编撰的《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正式出版面世。自2008年开始,王巧林致力于明清时期五大古典名著与鄂东文化渊源研究,尤其对《红楼梦》一书有着强烈的兴趣,并最早提出该书的作者为蕲春名家顾景星。近年来,他在新浪网与凤凰网博客上,先后发布了红学研究博文一百多篇,又在《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解开红楼梦作者的三大密匙》,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夏之卷上发表《贾母原型考辨》,在《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4-5期连载《大观园原型探源》等;历经十年光阴,六十余万字的洋洋大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终于付梓,是红学界值得庆贺的大事。 [2-3]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章节目录编辑 播报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一章
红学研究现状
第一节 推翻新红学“曹雪芹说”的n个理由
一、“曹雪芹说”乱殇之由来
二、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底牌在哪
三、从书中大量民族主义情怀看作者非满族旗人
四、新红学考证的盲从
五、新红学将后40回判为他人伪续的荒谬
第二节 一个值得学界重新评估的红学考据流派——“索隐派”
一、以蔡元培为首的“索隐派”对于红学研究的贡献
二、潘重规对于红学研究的成就何在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二章
建立《红楼梦》作者“顾景星说”的主要基础
第一节 《红楼梦》历史背景和写作动机
一、历史背景
二、写作动机
第二节 建立“顾景星说”的依据
一、一个显赫的家族
二、顾景星是何等样人
三、顾景星叛逆思想产生的土壤及其根源
四、顾景星坎坷曲折的传奇人生为创作《红楼梦》提供了可能
五、为何说《红楼梦》作者是顾景星
第三节 书名释义与作者化名别号
一、《石头记》命名缘起
二、红楼梦,“中国梦”
三、解码“东鲁孔梅溪”
四、谁是曹雪芹、吴玉峰和顾虎头
第四节 《红楼梦》中的日期和地理方位解读
一、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
二、冬至与芒种
三、主要人物生日密码
四、贾宝玉诸人为何选择二月二十二日搬进大观园
五、解读表现楚蕲地域特征地理方位的关键词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三章
《红楼梦》成书情况与爵位姓氏意蕴
第一节 《红楼梦》成书情况
一、《红楼梦》写作年表
二、《红楼梦》成书于蕲州
第二节 宁荣二府、四大家族姓氏和爵位意蕴解析
一、宁荣二府
二、四大家族
三、四大王爷
四、八大国公
五、六大侯爷
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故国之思
一、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来历及其意蕴
二、贾宝玉、秦可卿诸名及其别号隐藏的政治含义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四章
《红楼梦》主要场景和人物形象素材来源
第一节 金陵、都城和大观园背景地
一、蕲州城——金陵、都城的假想地
二、荆藩苑囿——大观园主要原型地
第二节 贾宝玉、贾母与警幻仙姑原型素材来源
一、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二、贾母与警幻仙姑生活原型
第三节 红楼诸艳人物形象故事取材与意蕴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
二、贾元春
三、贾探春
四、史湘云
五、妙玉
六、贾迎春
七、贾惜春
八、王熙凤
九、贾巧姐
十、李纨
十一、秦可卿
十二、晴雯
十三、袭人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五章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佛教文化
一、《红楼梦》中的禅宗文化
二、散花菩萨与蕲地山水文化元素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道教与楚巫文化
一、太虚幻境、天齐庙与蕲州东岳庙
二、清虚观、玄真观与蕲州玄妙观
三、元帝庙与蕲州真武庙
四、《红楼梦》中的楚巫文化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楚蕲方言、民俗和风物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楚蕲方言
一、楚蕲方言的界定和特征
二、日常用语中的楚蕲方言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楚蕲民俗
一、《红楼梦》与楚民俗之渊源
二、《血盆经》、送粥米与抓周
三、唾绒、贴烧饼、汗巾与受茶
四、小黄道文化、僧道同台念经和优伶为戏
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楚蕲风物
一、芙蓉簟、竹笛与竹夫人
二、琪官、艾官、药官与蕲艾
三、“法制紫姜”的来历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七章
《红楼梦》中主仆人名、诗词曲文与顾景星诗文比较
第一节 《红楼梦》部分人名与顾景星相关诗句
一、部分主子人名或别号
二、侍婢(仆人)、优伶名字
第二节 《红楼梦》与《白茅堂集》相似诗文句子比较
一、《红楼梦》与《白茅堂集》类似诗文句式比较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第八章
红楼梦外的迷案
第一节 顾、曹两家姻亲溯源
一、曹寅生母与顾景星之胞妹
二、“甥舅契谊”
三、《红楼梦》一书手稿何以流落至曹家
第二节 红学三大公案之批书人和续书者迷案
一、红学三大公案之脂砚斋和畸笏叟何人
二、红学三大公案之“续书者谁”
结语
附:顾景星年谱 [1]
黄冈学者王巧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引起红学界轰动
2019-06-20 08:55:59 来源: 湾区报道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究竟是谁的争鸣探究百年不息。蕲春籍文化学者、黄冈市鄂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巧林,费十余年之殚精,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故纸堆里掇要钩沉、博览约取,终于一鸣惊人地发现《红楼梦》作者,乃明末清初的蕲州名家顾景星,曹雪芹是其为了避免“文字狱”而用的化名。自从该书2016年10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众多《红楼梦》粉丝和红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引起红学界轰动。
在深圳打拼近30年的王巧林,自2005年底从深圳报业集团辞职,开始致力于明清时期五大古典名著与鄂东文化渊源研究,尤其对《红楼梦》一书有着强烈的兴趣。2008年,他在挖掘荆楚历史文化和文化名人时,发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真名为顾景星。近十多年来,他在新浪网、凤凰网博客上,先后发布了红学研究博文两百多篇,又在《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解开红楼梦作者的三大密匙》,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夏之卷上发表《贾母原型考辨》,在《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4-5期连载《大观园原型探源》等,历经十年光阴,70余万字的洋洋大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终于付梓。
该书核心观点内容主要有五:一是曹雪芹、吴玉峰即顾景星的两个化名;二是百二十回《红楼梦》同出自顾景星手笔;三是大观园的主要原型出自明故荆王府花园;四是由传统红学的曹寅家族兴衰史上升到汉民族国破家亡血泪史:五是八十回《石头记》中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批书人,实为顾景星为逃避文网的需要而作的诸多托名,即为了有意制造混乱而炮制出来的脂评本。

顾景星晚年画像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亦字黄公,蕲州人,明清之际文学家。八九岁通经史,博闻强记。明崇祯十二年(1639),18岁的他中副榜。崇祯十六年(1643)随父避难于祖籍昆山,居住在明中山王魏国公徐达的十世孙女婿顾锡畴家位于玉峰山的乐彼之园。南明王朝福王时,七省流寓贡生在南京会试,御史陈良弼取九十九人,景星名列第一,授福建推官,不就。当时马士英擅国政,令人秘密招他附己,被他一口拒绝。清兵至昆山,令他以原职随征,不从。归蕲州后,闭门不出,结茅为庐而居,名其堂为“白茅”。著有《白茅堂集》46卷,《读史集论》9卷,《镡池录》180卷,《顾氏列传》15卷,《南渡来耕集》73卷,《阮籍咏怀诗注》72卷,《李贺诗注》4卷。他还擅顾曲,被李渔称为“意在顾曲”,著有《满床笏》《虎媒记传奇》等。另著有《黄公说字》未刊行,今存有抄本传世。《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依据《四库全书提要》赞曰:“景星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一时之霸才;而细大不捐,榛楛勿翦,其后人收拾遗稿,又不甚别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陆机之才多为患,殆俱有焉。”对顾景星作了上述介绍。

图为王巧林拜访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图右)合影。
王巧林表示,综观是书,无论是大量楚蕲方言、楚风蕲俗,还是诸多对于湖南、湖北或大江南北名胜的刻意描写,以及间杂着为数不少的“吴侬软语”,必定与作者家乡蕲州及其避难江南长达八年之久的经历有关,必定与他娶了一个家居苏州的扬州美女的妻子有关,必定与他历经明亡的乱离生活有关,必定与其游历的足迹有关,也必定与其对于故国之思的情感有关。而这些现象无一不吻合顾景星的特殊身世。故作者在写此书时,往往无需拧须,便可信手拈来。观清初时期的文人,没有哪一个文人的故事、家事、家乡事,能像顾景星那样如此吻合《红楼梦》。

2018年6月9日,首届中国黄冈“顾景星与《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蕲春举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张书才等35位专家学者就《红楼梦》研究进行了交流发言。
福建师范大学博导、著名红学家、《明清小说研究》原主编欧阳健称此书为“异质思维的硕果”。他认同王巧林的观点:“作者若没有经历过大明王朝的末世,若没有尝试过‘补天’未遂的体验,若没有亲历过故国的灭亡,若没有体验过生与死,若没有饱尝过天灾而导致无米之炊的艰辛……是不可能写出此书的。这个人的首选,就是发出‘神鞭鞭石石流血,谁能驱石补天阙’之感慨的顾景星。”

王巧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论据精华摘要
1、《红楼梦》诞生的历史背景
明朝灭亡后,满清朝廷为迅速统一全中国,不仅到处屠城,大肆屠戮无辜汉人,而且对汉文化生态的破坏达到极至!实施“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诸多高压政策,作者有感汉文化原生态的破坏,要让汉文化不至于就此湮灭、消亡,要让汉民族人种不至于就此消灭,要让薪火相传的汉民族精神火种不至于就此熄灭,唯有以著书来布下星星燎原之火。后因至康熙间,满清皇帝的龙椅愈加稳固,眼看短时间恢复故国大明无望,只好从长计议,于是著就了一部展示汉文化无穷魅力的《红楼梦》,让广大汉人不忘国耻,日后条件成熟时伺机行动。《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句令满清朝廷胆寒之语,那就是“把金荣赶出去!”这也是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为何在顾景星的家乡省城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2、红楼梦,中国梦
《红楼梦》是一部汉民族爱国主义典范之作,红楼梦源于南宋爱国志士郑思肖《心史》一书中为恢复故国所发誓的“一心中国梦”!顾景星不仅曾经为《心史》写过序,而且,堪作帝师的他有感南明危局,还冒死向南明弘光帝上过一纸《敬呈四事疏》,由于言辞剀切,通政官吓得不敢呈上,最终南明亡。这等于说是他做了一场“金陵春梦”,故作者在开篇写到“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句后,唯恐读者将目光放在姑苏而不知其用意,特地来一句莫名其妙的甲戌侧批:“是金陵。”所以,红楼不是梦的场所,而是梦的内容。
3、《红楼梦》四大家族姓氏隐喻
若将贾史王薛以谐音法重新排列,即王(亡)贾(家)薛(血)史,从开篇绛珠(血泪)草、绛珠仙子“以泪还债”到后身泪尽香消玉殒的潇湘妃子林黛玉,以及通部书中对“红”(朱明)的描写,都体现作者是流尽了眼泪和不忘故国的前朝遗民,如顾景星有诗句“丁年血泪尽”可证也。所以,《红楼梦》是一部汉民族国破家亡的血泪史!
4、 顾景星与补天的石头
顾景星不仅自称为石头、黄石,且还有过补天的经历。如顾景星《王宝臣赠文石》:“君知黄石我前身,谷城他日非生客。”其在诗后特地加注:王诗“君号黄公石是君,谷城一片能相假”。既然,他在诗中说“君知黄石我前身”,那么,则完全直白地告诉人们,他的前身就是秦汉之际传兵法《素书》助张良为刘邦取得大汉王朝天下的黄石公了。显然,黄石公和张良是一个集合体。甲戌本有一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可证也。所以,《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即石头所记之事也。
5、 顾景星与“补天”

《红楼梦》开篇便写到娲皇氏补天遗落下一块顽石未用。所谓“补天”,指的是国家处于历史危亡关头,才呼唤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来挽救国亡危局。“补天”,非普通文士可以胜任。《红楼梦》一书开篇运用女娲补天之典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明亡后的弘光政权(史称“南明”)时期,深谙谋略、堪当帝师的顾景星就曾经尝试过“补天”,其冒死给弘光帝上过一纸《敬呈四事疏》:第一,车驾宜驻淮,以张国势。第二,宜罢大工等役。第三,宜停大婚礼。第四,斟酌将相。由于言辞剀切,说到要害之处,奈何通政官吓得不敢呈上,最终南明亡。况且,昆山有一女娲庙,顾景星本人甚至在《书募簰埠桥册子》诗作中发出民族危亡的“神鞭鞭石石流血,谁能驱石补天阙”之感慨!就是说,《红楼梦》中石头终身惭悔被娲皇氏遗弃而未能补天,与顾景星补天未遂的故事是一脉相承的。

6、顾景星与曹雪芹
《红楼梦》中曹雪芹,不妨看作是顾景星的化名之一,也即顾景星对于故国朱明王朝之思和张献忠屠蕲城事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含蓄表达。按照《明太祖实录》等书记载,明朝太祖朱元璋一支朱姓起源于颛顼之后的曹姓,即周武王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邹城一带),春秋时被楚宣王所灭,迁邾国君及其眷属至江夏(今黄冈邾城)安置,子孙去邑,以朱为氏。南宋爱国志士郑所南在南宋灭亡后,取名“思肖”。不难看出,有怀念宋朝皇帝赵家王朝之意蕴。《红楼梦》作者在化名中取曹为姓,当有寓焉。而“雪芹”二字则应该是顾景星隐含张献忠于明崇祯十六年正月灯节过后的正月二十二夜大雪血洗蕲州城之意。请看清朝学者段玉裁在《说文注》中注解“蕲”字时,援引唐代学者观点:“陆德明曰:蕲,古芹字。”所以,曹雪芹应该是顾景星设置在《红楼梦》中众多化名之一。
7、 顾景星与吴玉峰
吴玉峰一名,出现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吴玉峰题为《红楼梦》”中。大多学者都知道,玉峰、玉山即顾景星祖籍昆山的别称,吴当指吴郡(苏州)。顾景星一家在张献忠屠蕲城后回到祖籍昆山避难长达八年之久,而《红楼梦》中体现作者诸多的还乡情结,作者对于他的两个家乡怀有深厚的情结,无论是楚地还是吴地,若缩小范围,无论是蕲春还是昆山,在书中都有曲折体现。这也是他为何刻有一枚“家在蕲春玉峰”的阳文印章之故,所以,吴玉峰也可以看作是顾景星的化名之一。
8、 顾景星与顾虎头和痴儿
按照《红楼梦》第二回出现的“顾虎头”和第五回警幻仙姑称贾宝玉为“痴儿”,都应该与顾景星有关联。顾虎头和痴儿原本是指顾氏先贤、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字号,但是,顾景星素有追慕顾氏先贤之癖好,不仅自称“顾野王”,而且也自称“顾虎头”“虎头痴”或“痴儿”,如顾景星《送轮葊(庵)归长洲次韵》:“竟谁高致称龙尾,切莫多痴效虎头。”《林檎》:“邻女偷捎花密处,痴儿生摘果垂时。”他的外甥曹寅读过舅舅和表兄的《洞庭龙女歌》后,也曾吟过“不信柳郎成底事,虎头端的为情痴”(《楝亭诗别集卷二》)的诗句。《红楼梦》中《嘲贾宝玉》:“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俨然顾景星的语气。所以,痴儿贾宝玉乃典型的顾景星。
9、 顾景星与神瑛侍者
《红楼梦》第一回不仅写了一个绛珠仙子,而且还写了一位神瑛侍者。顾景星的先祖金粟道人顾阿瑛(一名瑛,一名德辉,字仲瑛)为元末明初中国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作为顾阿瑛十二世孙的顾景星,其经历、性格与他的这位先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故当时江南名士均将他比作顾阿瑛再世。所谓侍者,古时指佛门中侍候长老或师父之侧听从其令的随从僧徒服侍者。所以,顾景星自号玉山居士和金粟居士。其友人沈麟在《跋顾黄公集》中说顾景星“风流豪迈,一似仲瑛”。又如顾景星《哀叶讱庵寄九来道子渊发蕃九》有诗句:“招魂那忍赋,飞梦玉山旁。”就是说,他做梦都梦见自己到先祖的身旁,换句话说,也即给这位崇拜的先祖当侍者。因而,神瑛侍者,当是顾景星隐含他是顾阿瑛的侍儿。
10、 顾景星与甄英莲(香菱)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甄士隐的家仆霍启(祸起)将甄家女儿英莲丢失,以及后来被拐卖到薛家的故事,与顾景星小妹经历过张献忠雪夜屠蕲城和在顾家避难昆山时避难泖淀湖途中丢失,后来嫁给曹玺为妾,也即曹寅生母顾氏的故事如同一辙,当今红学界已有定论。但是,我以为顾景星小妹极有可能是在张献忠屠蕲城时被人拐走乘船顺流东下到了南京的,所以有曹玺收为小妾的事。所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此诗堪称是顾家的“甄英莲”(真应怜)在张献忠雪夜屠蕲城时命运的真实写照。更何况香菱在百二十回《红楼梦》中难产生下一子后死去,也契合顾景星小妹嫁入曹家生子曹寅后早死的故事。
11、 顾景星与贾宝玉
顾景星与贾宝玉除都是一种情种和痴儿外,还有,他们的“前世今生”故事相同。也即他们的乳名同与“玉”有关。顾景星乳名“仙玉”,母亲怀孕前叩仙,仙说:“这胎是女孩,我因你世代积德请于上帝,命携华山童子仙玉给你,出生时当叫他仙玉为宜。”景星母亲明氏怀胎十三个月而生,出生时未能啼哭,家人叫仙玉即哭(事见《耳提录·神契略·南阳仙》)。按,仙玉即宝玉,而“含玉而诞”、且乳名叫做贾宝玉的实际上也可以称作“仙玉”。所以,刘老老对贾母说故事:“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之语。他们同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顾景星如此,贾宝玉如此。他们同是“腹内原来草莽”“愚顽怕读文章”之人,但又是属于才高过人之列,一个是“总角误受经,鲁莽老始悔”“年少误诗书,壮志销蛾眉”的顾景星,一个是“愚顽怕读文章”“最喜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然,他们不肯读书是不愿意读八股文之类的文章,并非不爱学习,我们从顾景星的诗文和贾宝玉大观园题咏引经据典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博学高才之列。他们同是“富贵不知乐业”“潦倒不通庶(世)务”和晚景“贫穷难耐凄凉”之人。顾景星一生穷困潦倒,过着“绳床瓦灶”的清贫困苦生活,然而,多次被清廷征召而不仕,以居士身份出入佛门,贾宝玉也如此,因为,他在考取乡魁后愤然出家,可见,他们的晚景都是凄凉的,甚至都是不愿仕清者。
12、 顾景星与林黛玉
顾景星与林黛玉关合的地方不少。例如,他俩同以楚湘人自譬,因蕲州所在今鄂东地区在古云梦泽之南,故先秦至清便被称为湖南(详见《史记货殖列传》),如顾景星自称“潇湘客”“潇湘病客”,而林黛玉号潇湘妃子,并说过:“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草木者,荆楚之谓也;他俩同是隐士,顾景星乃一代大隐,林黛玉亦如是,如《咏菊》:“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等,无一不是作者自譬陶潜,显示出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桀骜不群的楚人隐士形象。他俩的家乡同经历过屠城和亡国,且都是“亲族无人”。顾景星亲族在张献忠屠蕲城时被屠数百口。他们都有过投奔亲戚的经历。顾景星一家曾经避难祖籍昆山“依族氏居”长达八年之久,故顾景星自号“雨中燕香垒”可证也。而林黛玉的《葬花吟》:“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就是说,二人家乡同样有被屠城的故事。
13、 萧瑜生与林黛玉

顾景星的爱妻萧瑜生与林黛玉关合的地方不少,例如,一是她们俩的名字同与玉有关。按“瑜”即美玉,黛玉即“黑色的玉石”,而萧瑜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名玉玖、一个名玉藻,可想而知,非但均与玉有关,而且也与黛玉有关。因为,古人以琼玖为玉名。【釋文】“玖,音久。書云:玉黑色。”二是她们俩的家乡同关涉扬州和苏州。按照顾景星的妻子萧瑜生为扬州江都人,因其父亲为驻守苏州的将军,故萧家在苏州置有别业,而林黛玉的父亲祖籍苏州,现住扬州,都与苏、扬二州有关。何况苏州也是顾景星一支江南顾氏的发祥地。三是她们俩都与潇湘妃子有关。顾景星不仅吟有“手中一把湘妃泪”“湘水夫人竹上斑”等诗句,且在其爱妻死后的《亡室安正君状并诔》末尾中写道:“从帝子兮,潇湘渚!”更能诠释作者为何在红书中将有爱妻影子的林黛玉赋予潇湘妃子的意蕴,更何况顾家有湘妃竹园,加上妻子又是姓萧,不难知道,顾景星生平有戏谑妻子为潇湘妃子之娱。

14、 顾景星与薛宝钗
顾景星与薛宝钗有诸多关合之处。例如,一是他们俩同是出身于“皇商”家庭。如第48回中写到一位领薛蟠去江南贩货的薛家当铺揽总张德辉。根据历史,元末的顾德辉乃苏州地区巨贾,其子顾元臣更是任职元水军宁海所正千户,主持向大都海运,以功升水军都府副都万户,堪称“皇商家庭”。尤其是薛家的当铺总管张德辉,更是与顾景星先祖顾德辉(阿瑛)颇有关联。皇商“桂花夏家”,当也从顾德辉号“金粟道人”而出,因为,金粟即桂花的别称。二是他们俩同是“紫薇舍人”之后。甲戌本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顾景星的祖父顾大训别号“薇垣”。按照“薇垣”即紫薇垣,为古代星官三垣之一。“舍人”即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所谓“紫薇舍人”之出处。三是他们俩同是“杂学旁收”的通才,且都是得益于祖父遗留下来的丰富藏书。顾景星素以“杂学旁收”和“通才”著称于当时。他们俩的诗均以讽刺见长。顾景星生平对高官友人如龚鼎孳、徐惺都有过讽刺,故他的友人多是爱民如子的清官,如于成龙、宋荦等。而薛宝钗的《螃蟹咏》被称为“讽刺世人”太毒了。他们同是一代高隐,顾景星在明亡后隐居不仕,被称为“东方大隐志未遂”,而薛宝钗被作者赋予她“山中高士晶莹雪”,俨然一个博学多才的高士顾黄公!当然,薛宝钗契合顾景星的故事不可胜数,只能管窥。
15、萧瑜生与薛宝钗
萧瑜生与薛宝钗,他们俩的出生均与和尚赠物有关,一个是萧瑜生“母梦菩萨贻玉”而生,一个是薛宝钗“和尚赠金锁”,事相异而事相同。他们俩婚姻最大特征是同为“玉”配。萧瑜生嫁给别号“琼玉”的顾景星作妻子,而书中薛宝钗最终嫁给有“玉”的贾宝玉为妻。
16、顾景星与傅试、傅秋芳
《红楼梦》第35回写到贾政的门生“傅试”及其妹子“傅秋芳”,甚至还说她“也是个琼闺秀玉”。按照顾景星年十五岁时府试(“傅试”)第一,明崇祯十七年秋,时年二十三岁的顾景星在南明七省流寓贡生试中一举夺魁,等于说是“秋芳”,且自号“琼玉”(红玉)。书中甚至还写到“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按照顾景星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宣告灭亡,接着南明举行贡生试,顾景星正好是年逾二十三岁。也就是说,书中这个“年逾廿三岁”,契合八月初七生日的顾景星当时的岁数。因为,明亡之年令他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怀!所以,傅试、傅秋芳二名乃从顾景星故事中化来明矣。
17、顾景星与贾元春(贾妃)
按照今蕲春“孝友堂”《荆藩朱氏家谱》记载,第九代荆王——荆定王朱由樊的妃子为顾氏,即顾景星的祖姑,也即末代荆王朱慈烟的母亲。既然如此,顾家必有元妃省亲故事。况且,蕲州昔日元宵佳节素有盛大的王驾仪仗巡游活动,此俗一直沿袭至1949年。此其一,其二,书中贾元春与贾宝玉有“长姊”“弱弟”之谓,而顾景星与少时教其读书的姐姐顾椐相隔近十岁,堪称“长姊”“弱弟”。其三,贾妃薨年与萧瑜生卒年的吻合 。按照贾妃薨于“甲寅”,是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而萧瑜生死于康熙甲寅十二月初四日戌时,享年四十六。经查阅《万年历》,康熙甲寅年(1674年)的立春,正好是“十二月十八日”(即公历2月3日),均为“已交卯年寅月”,完全吻合贾元春的薨年那个早春的立春日和元妃的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其四,贾妃的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也吻合萧瑜生事。按照汉民族习俗,“石榴”隐喻多子,而萧瑜生与顾景星共生有八子二女。就是说,书中的贾妃故事参照了不少顾氏家事,非顾景星而何?
18、顾景星与贾母
蕲州顾家假母刘贞节(景星姑妈)与贾母有诸多吻合之处。例如,她们同是“假母”,由于顾景星的祖母和祖父死时,其父顾天锡还幼,系姐姐养大,视如己出,故景星的父亲一直将其当母亲对待,景星也将其视若祖母;而书中的大贾母,从贾政鲜有称贾母为母亲或妈妈可知矣。她们同是封建大家族里权力至高无上的大家长,顾家的假母刘贞节的话在顾家这个大家族里无异于圣旨,贾母也如此。她们同有一虚一实两个生日:在张献忠屠蕲城时,刘贞节为保全家人性命,以头触石感贼,救下全家性命,等于说是“重生”,此为灯节后的一个虚生日;还有她的正式生日为“八月初三”;书中第62回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的生日;第71回写到贾母“八月初三”生日。就是说,书中贾母一虚一实的两个生日都吻合顾家的假母刘贞节。她们同是早岁守寡,顾永贞结婚十八天丈夫赴黄州应童子试途中失水而死,便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守寡生涯,曾获得朝廷旌表贞节牌坊,故称刘贞节;书中的贾母丈夫也是死的极早,也是守贞节之人。她们同是信佛之人,顾家假母刘贞节“所居奉佛,香灯达旦”,而贾母也是信佛之人。她们生死均与“金陵”有关,刘贞节生于假金陵的蕲州,死于真金陵的南京,故贾母冠以“金陵史(死)氏”。刘贞节头上的伤疤与贾母头上伤疤的吻合,虽然刘贞节屠城时以头触石救了家人,但没有几个月便死于南京,而王熙凤有戏言贾母头上的伤疤故事。她们同与琥珀和鸳鸯有关,刘贞节“姑幼佩一琥珀,不离身者六十年”,对于一位老寡妇来说,情同“鸳鸯”;而书中的贾母身旁的随身丫鬟便叫琥珀和鸳鸯。如此二人契合地方还真不少,可见,贾母的原型来源于顾家的假母刘贞节无疑矣。
19、顾景星与史湘云
顾景星与史湘云相吻合的地方主要有:一是他们俩均为楚人,尤其是顾景星所在的蕲州城岛之人自古以来文人均称为“湖南”,如明正德内阁首辅湖南人李东阳在蕲州官僚文人《华伯瞻墓志铭》中写道:“予见伯瞻书势已逼人,私喜吾湖南后来之杰,盖其在此。”顾景星本人在避难江南时怀念蕲黄亲友的诗题便写作《怀念湖南亲友》亦可证也。而史湘云一名更是带有浓厚的湖南色彩。湘云判词有“湘江水逝楚云飞”,顾景星诗句有“湘云迷迷湘水怒”。二是他们俩的居所濒临水边相同,按照顾景星所居住全胜坊园林松园濒临雨湖西岸,可以享受早沐朝霞、暮枕晚霞之乐。同时,由顾景星为当时湖北布政司友人徐惺的东山小隐园林策划的一处景观题名“晚霞阁”,按“晚霞阁”即“枕霞阁”;而史湘云号“枕霞旧友”源于史家有一水亭“枕霞阁”而得名。三是他们俩在待人热情、豪爽、侠义上相同,按照顾景星的个性,应该是属于崇尚佛仙的大侠之列。例如,《真侠行》(客疑黄公昔何侠,今何狷也!作《真侠行》),其中有诗句:“肝胆向人轻一掷,儒生不知游侠情”“小侠杀人都市间,大侠委弃称佛仙。解纷急难乃中侠,田文御卿鲁仲连。浮云富贵不足道,乱世惜名尤可笑”“豪华枯槁有真侠,不与龌龊争媸妍。”而书中的湘云,不仅有古道热肠的善良,而且给人的感觉也是具有一股“侠气”和“男儿气”,俨然是顾景星这样具有侠气的狷介之士,甚至有柳湘莲一样仗剑江湖的侠气。四是他们具有相同超逸的才情和敏捷的诗思和不拘礼节法度的豪爽叛逆个性,顾景星每在酒后诗兴大发,动辄醉后长歌,诗如泉涌,而湘云亦如是,这从芦雪庵联诗、凹晶馆联句可以看出,湘云的诗来得最快而,并且表现出她那男儿般潇洒跌宕的风格。五是他们同与“猴儿”有关,顾景星曾经养过一只猴子,后送给友人,如《赠子星山猿》:“山猿吾所习,狂性惯超腾。敲板下来食,读书尝守灯。烟霞闲与共,罗网害何曾?”红书第50回写到湘云的《点绛唇·耍的猴儿谜》,二首诗作同是大有深意。还有,他们都有过寄人篱下的故事,他们都是不拘礼节、怀才不遇的隐士等等,如史湘云“科头恕老狂”和“抱膝自咏南郊诗”,俨然怀才不遇的隐士顾景星。
20、顾景星与妙玉
顾景星夫妻与妙玉有诸多的关联:一是他们的祖籍同与苏州有关。昆山等诸多江南顾氏大多源于苏州,即三国吴丞相顾雍之后,妙玉所居玄墓山即顾氏祖山光福山,且顾景星在苏州时便在光福山圣恩寺住了一阵子,有《光福山居十绝句》为证。唐《吴地记》:“光福山……其玄墓山,亦名万峰山。”而妙玉本是苏州人氏,曾经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住过。二是他们同是“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之流的文人,顾景星具有仙才,甚至吟过“前身原是谪仙人”的诗句,大有李青莲之遗风!而妙玉在凹晶馆中秋节所续诗句时,被黛玉称为“诗仙”。三是他们个性“好洁”相同。“洁”在书中为不污之意,即人心之洁,指操守清白。顾景星自幼被其姑妈管教甚严,不同俗人交往,其好“洁”源于阮籍、李贽等人的精神洁癖或政治洁癖。他在满清定鼎后,坚守节操,拒不仕清,却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妙玉亦如此,书中写妙玉“好洁”主要有两处:一则是判词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二则是将刘姥姥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嫌脏就不要了。因为,卯金刘的刘老老在书中有隐满清之意。四是他们都与佛道或周易、太极、术数有关联。顾家世代精通天文地理和周易中占星卜筮及扶乩等术数。如顾景星不仅深谙天文、堪舆等,且吟有“河洛图书经纬文,我诚乐此发中心”“河图洛书吾所嗜”等诗句。而书中说到妙玉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可知她曾经跟随师父学习过“先天神数”。尤其是贾宝玉的通灵玉被丢失后,写到找妙玉师父扶乩预测通灵玉的去向。五是他们同是庄子式逸士高人。顾景星不仅喜欢读《庄子》文,而且,还是属于像庄子那一类超尘脱俗的高士。如顾景星在妻子死后的诔文里写道:“察其生也,本无生。非徒无生,且无形,此荘叟之鼓盆。察其死也,非死也。噫乎!翩何其潇洒,此仙家之尸解。”书中写到妙玉喜欢庄子的文章,想必更是从顾景星喜欢庄子的文章而出。六是顾景星的妻子萧瑜生和妙玉均与佛有缘。多少年来,萧瑜生一直在家或家庙里带发修行,并取有法名“双修”;而妙玉是居住在大观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尼姑。如此举不胜举。
21、顾景星与王熙凤
顾景星与王熙凤同样有诸多契合的地方。一是他们同是生于末世的才子而晚景凄凉。顾景星生于明季末世时期,乾隆年间的满族文人断断不会出“末世”。成语“景星凤凰”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或将杰出的人才称作凤才。如顾景星“侬自应名凤,郎今定姓牛。来时阻银汉,归去即丹丘”“已老终宜题凤字。”“紫荆冷落谁题凤?宾客来述想伏鸾。”故书中将“凤丫头”“虎丫头”(顾虎头景星有别号“丫髻”道人)并列说出。而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虽然,书中说王熙凤没有读书,但是从她芦雪庵联句所吟起句“一夜北风紧”,可知她深谙吟诗的高才,且晚景非常凄凉,一如景星。二是他们在“治家”上相同。顾景星自少博览群书,立志要当管仲、诸葛亮等历史上著名良相,且又自譬为黄石公、张良一流运筹帷幄谋略人物,故其少时就被时任黄州知府的许文歧称为“王佐之才”,如上弘光帝的《敬呈四事疏》可以窥见他的治国理家之才。自古家国一体,治家即治国,顾景星曾经写到“自古理乱用法,戡乱用智,二者因时变通。”而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显示出极佳的治家之才,尤其是她像《敬呈四事疏》一样,来个一二三四五,约法三章,显然是具有法家理乱思想的治国之才顾景星的一种自譬或意淫。三是都是极具幽默的语言大师。顾景星素来说话诙谐幽默,诗文寓庄于谐,妙趣横生,如卓尔堪《黄公先生小像赞》云:“先生高眉修目,额上广,美頉须,鼻如悬胆,口如仰月……声如金石,每清夜泻怀,扬声一歌,林鸟皆起。生平雅谐笑,鲜愠容,竟日霏玄,春风满座,至于慨当以忼,又未尝不俯仰累息,继之涕泗者矣!呜呼!此其所以为先生心欤?”又如他在诗中吟道:“生儿过周岁,老子始还家”“篱下菜名懒汉,林间鸟唤思归”等,而王熙凤走到哪里便会带来笑语。还有,他们说话都是说话泼辣、语言犀利之人。
22、《红楼梦》中的蕲州元素

《红楼梦》一书主要采取两大文化元素系统,一是江南文化元素,一是荆湘文化元素,而这两大文化元素,都与顾景星的两大家乡,即楚地和吴地颇有关联。如果将作者定位为顾景星,必定有诸多蕲州文化元素,这是理所当然的!如贾芹当隐“家蕲”,故作者将贾芹母亲设计为周(州)氏,合而当隐“蕲州”。旧时蕲州文人做如此文字游戏是有先例的,如明代《名义考》一书作者蕲州人周芹,就是将“周芹”二字用来隐“蕲州”的。还有,迎春、司棋(蕲)主仆名后一字,合隐“蕲春”;琪官、艾官、药官,当隐“蕲艾”,这也是当今蕲春被国家相关协会授予“中国艾都”之故;李绮,当隐“故里在蕲”;贾菖,当隐其“家在齐昌”(蕲春之别称);齐国公,当隐“蕲国公”;贾存周(政),当隐“家存蕲州”。即便是贾蘅,当也是隐含“蕲春”,因为,蕲,在古今辞书中,不仅指香草,注解为芹菜的古字,且别称为蘼芜,如蕲茞(音钗),即蘼芜,也指芎藭苗。《本草纲目·草部三》:“蘼芜,一作麋芜,其茎叶靡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茝、江蓠之名。”故书中设置有蕙香一名,而蕙香即回乡,回乡即当归(蕲)。还有杜蘅,即楚衡。楚衡、蘼芜和蕲芹,皆为楚之美草,蕲春素以多而著称,故薛宝钗的居所命名蘅芜苑,别号蘅芜君。如此等等,都与楚之蕲春、蕲州有关联。特别是书中第14回参加秦可卿的丧事时,写到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等六位国公爵位,但是,若重新排列,则不难看出有隐“治理修缮齐(蕲)镇”。曲折地反映出明末张献忠屠戮蕲州城的历史事件。这些名字或爵位,虽是杜撰,但隐含顾景星的家乡蕲州、蕲春元素可见矣。

还有,《红楼梦》中贾府所处地理位置,直接或曲折地隐含蕲州城地理特征的,诸如“买舟西上”“北门下桥”“北下之门”“西街门下接驾”,均与蕲州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蕲州城濒临长江,西门为瓮城,为旧时荆王府王爷、长江防道、州府官员的迎接皇上和钦差大臣之地;蕲州城北门名曰“拱辰”,北门下护城河有桥曰“玉印”,故书中写到“北门下桥”;以及第24回中贾琏说“明日还要到兴邑去走一走,必须当日赶回来方好。”旧时蕲州人称一江之隔的江南兴国州为“兴邑”。兴邑,在宋代为兴国军,元代为兴国路总管府,属江淮行省蕲黄道管辖,明代降为兴国州,今称“阳新”,隶属黄石市。旧时蕲州人乘船到兴国走亲访友,可以当天返回,但要起早坐船才行。
23、大观园的地理建筑特征与荆王府园林的契合
大观园主要以蕲州城岛上荆王府花园作为原型的。一是它们同属“水国”和有“蓬莱仙境”之美称。蕲州城不仅是一座岛屿,而且是内湖外江,“衔山抱水”,风光旖旎,如清代蕲州诗人陈荦《麟山晚眺》诗云:“浩浩江湖水接天,烟波千顷抱城园。麟山一角中央出,身是蓬莱顶上仙。”这与大观园中“山水横拖千里外”“秀水明山抱复回”的地理环境相吻合。二是它们的面积“三里半大”相吻合。据明嘉靖《蕲州志》记载,蕲州城墙周围长为“九里三十三步”。按照现代数学,圆周长总是圆周直径的3倍多,即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由此可以计算出这个“九里三十三步”的直径,应该约为“三里半大”了。 三是它们的宫殿和景观建筑布局相同。《红楼梦》中写到省亲别墅是三重宫殿,整个大观园景观建筑“由东至西北”,而荆王府宫殿位于麒麟山南麓的半山上,坐北朝南,宫殿前的布局,前为六脚五门汉白玉三层巨型牌坊,正面镌刻“敕造荆王府”五字,背面镌刻有“荆藩帝室”四字,可以用来对应书中玉石牌坊“省亲别墅”。继而,有石磴数级,然后就是一条小溪,小溪乃一股活水,溪上有三座石拱桥,所谓“石桥三港”是也。荆王府宫殿前后凡三重,已知三殿中“朝殿”、“孝思殿”两殿,六宫即“东宫”“西宫”“长庆宫”“玉华宫”“迎春宫”和“谨身宫”等,尤其是荆王府花园诸多建筑,如暖阁、梳妆楼、白云深处洞穴(荆端王避暑别墅)、采蕲(芹)亭、有凤来仪、双凤坡、铁佛寺等,都是依麒麟山从东转至西北,这与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转至西北”完全吻合。四是“水往西南流”相同。按照 书中描述:“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与荆王府花园的水系最终流至西南面的长江也是完全吻合的。特别是顾景星曾经吟有《大观楼》一诗:“落日层楼望,空江返照多。雁行霞际出,帆影席边过。北牖含淮甸,南荣动海波。何时初有此?阅世俨嵯峨。”更能阐释作者在描写大观园中为何还写到大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07: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景星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明末清初文学家










不认识顾景星,怎么能说自己有文化?

00:46




   
 收藏



75
  


13


















顾景星(1621年~1687年)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

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





中文名顾景星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621年 逝世日期1687年 职    业清代文学家 出生地湖北蕲春县蕲州镇 代表作品《白茅堂集》 《南渡来耕集》 《读史集论》《李时珍传》


目录

1 人物生平
▪ 书香世家
▪ 著书立说
▪ 传承家风
▪ 结交医圣
▪ 关注民生
▪ 举家逃离
▪ 屡征不仕
▪ 亲情浓厚
2 著作传世
3 诗作丰富
4 亲属成员
▪ 父母
▪ 妻子
▪ 姐姐
▪ 外甥
▪ 儿子
5 轶事典故
6 其他信息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书香世家

顾景星,蕲州城人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世代书香之家。少年聪慧早熟,在父亲顾天锡的悉心调教下,6岁会吟诗作赋,9岁则已经遍读经史。15岁试于黄州,名震全府,院试奇魁,被誉为“江夏神童”、“博通君子”。《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介绍顾景星,说其:“记诵渊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为一时之霸才。”

   


著书立说

顾景星经历丰富,一生坎坷,他虽府试院试皆获第一,且严父 指教,博学广记,加之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前程应是不可限量的。他完全可以辅佐朝政,治国安邦;但他坚定地选择了一心著书立说的事业中,成为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

生平著述宏丰,共有430卷之多。其中《来耕集》和《南渡集》75卷编入《四库全书》;《黄公说字》100余卷中有47卷编入《四库全书》。《白茅堂集》包括乐府民歌、诗赋、策论、志论、奏疏、史论、传记、序文、铭诔、杂著等共46卷。

   


传承家风

顾景星承传了顾家的读书传统,顾景星的曾祖父顾阙,曾祖叔顾问均为声名远播的理学家、教育家,顾问是医圣李时珍的老师。冯(冯天驭)、顾(顾问、顾阙)、郝(郝守正)、李(李时珍)是史称“蕲州四大家”,深厚的地域文化储备与个人天资结合,在顾景星身上得到充分验证。

   


结交医圣

他在《白茅堂集》收录了《李时珍传》一文。当年,他写《李时珍传》时,不仅对李时珍及其一家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而且也通读了《本草纲目》全书,他写李时珍惜墨如金,寥寥数语即把李时珍和其一家进行了高浓度的概括。在论述本草纲目书中的内容时,他写得很详细,象一个学者一样对一些药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读。

   


关注民生

此外,《白茅堂集》还收录了《野菜赞》一文。顺治二年,蕲州城兵荒马乱,田地荒芜,民不聊生,顾景星一家也是居无定所,这一段时间他遂垒石结茅为庐,靠采挖野菜充饥,于是,他写下了《野菜赞》。《野菜赞》不仅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而且还写了野菜的功效,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他写道:偕妇于野采草根实苗叶,遂不死焉。文中一共记录了44种野菜。这些野菜中有紫苏、马齿苋、黄精、青箱子、枸杞苗等中药,还有很多草药。这些植物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充饥。在灾荒饥馑无食之年,顾景星亲历亲为,用自己的中医药知识,为当时救荒、救饥馑,救了无数民众的生命,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如今,这些野菜或者说中草药,被誉为绿色食品,不失为餐桌上的美食,而受到青睐。 [1]  

   


举家逃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屠蕲州。顾天锡举家逃归昆山祖居。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十月,顾景星以贡生特授推官。不久,因不附马士英去职。

   


屡征不仕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入昆山,强征顾景星入军,以原职随征。后力辞回里,与双亲居于扬州。顺治五年(1648年),顾景星与萧世忠之女完婚。顺治六年,生母明氏逝世,顺治七年,与父亲顾天锡回到蕲州。

   


亲情浓厚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顾景星被迫赴京应试,途中坠车骨折,次年元宵以后才到京。当时,他的外甥曹寅二十二岁,任銮仪卫治仪正,他文学修养极高,与众多文士频繁交往,表现得异常活跃,与顾景星更是过从甚密。三月,顾景星患疟疾,卧病寓所,曹寅专程前去探望并赠送药物。曹寅《楝亭诗钞》卷一有《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七律一首。后以布衣终老。

   


著作传世

编辑

 播报

顾景星逝世后,在曹寅等亲友资助下,儿子顾昌将他的生前著作整理刊刻,是为《白茅堂集》,共46卷。

《黄公说字》是顾景星的另一篇鸿篇巨制。《黄公说字》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基础,参考历代文字学及其他著作110余种,先按楷体分编,次引古文、小篆,兼收俗字,标释字体源流,收字不避帝王之讳,注音兼反切、直音并间注古音、方音,释义则博采众家之长并参以己意。集文字、音韵、训诂文学于一体,成为可与《康熙字典》媲美的典籍。

就是这样一部著作,顾景星也不忘将中药写进书里。如对蕲蛇,他这样写道:“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昔产龙峰山洞,今无有,惟三角山出,一岁不能多得,土人获此物必食荤物方可。否则,其走如飞,牙利而毒,如人手足为口齿所创,必以刀断去,稍迟则不能救。”并说:“市肆所货,皆浙蛇,非蕲蛇,花与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蕲交界之处,相传蛇一逾界,则只一目,……。”对蕲龟这样写写道:“日食去血牛肉四分。每岁雷动出蛰;雷收声入蛰。入蛰时,以绵裹其身,置筒中可不死。、

   


诗作丰富

编辑

 播报

顾景星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他有些词里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如:“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嫦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满江红〕《和王昭仪韵》)又如"班超老去,文姬归晚,一样天涯","数声玉笛,几阵黄沙"(〔柳梢青〕《题边庭夜宴图》)。都显示其悲凉郁勃之情和幽恨孤愤之心。

诗如《吴易擒》记载明清易代之际义军领袖被诱捕故事,《寡妇谣》暴露当时官吏横征暴敛,民众濒于绝粒的生活现实,《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则借题发挥:"当时刍秣尽凡才,急难何曾见腾逸",指斥庸流临难退避,不齿于人。

文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都有一定的见解和文采。

又如在《金会公诗集序》中论述诗文之理,学问之道,在于多读书以"固气"、"实理",应该力戒骄躁,"原始要终",不能好名自恃,急于求成;在《汤次曾乐府和序》中论词的发展演变,都有较好的见识。但是,他的文章也有细大不捐之失,后人收拾遗稿编集时又缺少别择,就不免有冗滥之弊。

   


亲属成员

编辑

 播报

   


父母

顾天锡,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卒于康熙二年(1663)。

嫡母李氏,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

生母明氏,生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顺治七年(1650)

   


妻子

萧氏,萧世忠女儿

   


姐姐

顾椐,字长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生,嫁本县庠生萧鬯,崇祯十六年(1643)卒,寄葬于九江府龙开河老码头。

   


外甥

曹寅,曹雪芹祖父

   


儿子

顾昌,字文饶,号培山



先祖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顾士征

(元明之际由江苏昆山迁居蕲州)

顾昇

顾宗儒

顾敦

(娶陈氏)

顾问

(进士,浙江按察司佥事)







顾阙

(进士,南京刑部员外郎)

顾大训

(藏书家、著述家,娶冯氏)

顾天锡(娶李氏、明氏)

顾椐,嫁庠生萧鬯




顾景星

(文学家,娶萧世忠女儿)

顾昌

顾湛露


顾氏,嫁庠生朱爵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家有藏书,其“白茅堂”藏书充栋,但不善著录,信手取之。为著《虎媒记传奇》,遍阅所藏,尝不能足,乃遍访大江两岸藏书之家,未果。归而叹曰:恨余不能藏天下之书,来世有果,定不负此望矣!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颇受器重。诗文颇多故国幽思之论,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都有一定的见解和文采。著有《白茅堂集》46卷,有康熙刻本,《白茅堂词》《读史集论》《贉池录》《顾氏列传》《南渡来耕集》《阮籍咏怀诗注》《李贺诗注》等。 [2]  

近年来诸多的研究成果显示,顾景星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其他信息

编辑

 播报

野菜赞 ﹝清﹞顾景星撰

顾子归里岁丁壬辰,饥馑无食,藜藿之羹,并日不给。偕妇于野,采草根实苖叶,遂不死焉。鼓腹自得,各为赞之。四十四种:

野麦燕麦也,有小米可作粥。

周道茂草,我心忡忡。旅榖圣米,饥肠不充。亦有燕麦,弗种胡芃。黍离之歌,犹曰正风。

蕨藄苦涩,汤中薄出之,榨出汁,鲜藏皆可。根皮捣烂澄水中,布袋漉作粉,甘滑。一种迷蕨,生水濵,枝叶垂水中,即薇也。

尔雅书虌,是曰厥萁。为粔为籹,其甘若饴。陟彼南山,诗人识之。一曰迷蕨,首阳之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4: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景星与曹寅

发布时间: 2019-4-12 15:40|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567| 评论: 0|作者: 陈仕猛|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顾景星是曹寅的舅舅。曹寅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之祖父。




一、顾曹家世及舅甥关系




顾景星(1621—1687年),字赤方,号黄公,出身于明朝官僚世家和理学名门。祖籍昆山。先祖顾士征于元末明初隐居蕲州;曾伯祖顾问、曾祖顾阙均为进士出身,分别官至福建左参政、福建按察副使,中年就挂冠归里,创建书院,传播理学,世称“二顾先生”;祖父顾大训为诸生,授南昌府通判,因脚伤未赴任;父亲顾天赐也为诸生,被选为中牟知县,坚辞不就。顾景星本人为明朝贡生,是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总目》称他“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一时之霸才”。明亡清兴,顾景星多次力辞清廷征召,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前明遗老。




曹寅(1658—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楝亭。其先世原是汉人,但明末就入了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尽管沦为包衣(家奴),但又以军功起家。其父曹玺是顺治的亲信侍臣,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长达二十余年,赐蟒服,加正一品;曹玺之妻孙氏是康熙帝幼时保母(一说是乳母),生前就封了一品太夫人。曹寅少年时作过康熙的“伴读”,历任御前侍卫、治仪正、正白旗旗鼓佐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父去世后,一度“协理江宁织造”,次年携全家扶父柩返京,任内务府郎中,仍兼任佐领,康熙二十九年出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任江宁织造。江宁织造是内务府的“肥缺”,它除了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外,还充当皇帝耳目,有“密折奏闻”之权,负访察江南吏治民情、笼络汉族上层知识分子之重任。其后,曹寅又曾几次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并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衔(正三品)。曹寅还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兼藏书家,著有《楝亭集》,曾奉旨在扬州主持编刻《全唐诗》、编纂《佩文韵府》,又编刻善本古籍《楝亭十二种》,《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清史稿》卷四九一“文苑”均有传。




在顾景星生前,顾曹两人始终没有公开舅甥关系,只是顾景星多次在诗文中用典故作了暗示。而年轻的曹寅虽然对顾老百般关照,却似有隐衷,迟迟不敢在诗文中公开承认两人的关系。直到顾景星去世十四年后,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曹寅才写《舅氏顾赤方先生拥书图记》,公开称顾为“舅”,首次披露了两人的关系。




二、顾曹舅甥之谜




一个是前明遗老,一个是满清显贵,在清初满、汉、朝、野冲突时竟然成了舅甥,引起了红学家特别是考证派红学家的兴趣和强烈疑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1962年写作《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时致疑:“我至今闹不清,大明蕲州顾氏和大清满洲曹氏,是什么时候、什么缘由而结成姻亲的?”1976年增订再版《红楼梦新证》时,仍疑惑:“如是则景星与寅确属舅甥无疑。然寅母姓孙氏,且辽沈旗人,如何能与蕲州明逸民人士联姻?实不易解。”此前,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1887—1960年)先生在《清诗纪事初编》里也发出疑问,说曹寅与“南中名士,无不交往,盛有所遗,或为之刻集,唯称顾景星舅氏,为不可解”。




红学家朱淡文对这个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她在《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三辑上发表了《曹寅小考》一文;1992年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红楼梦论源》,其中用一节专论“曹寅舅氏顾景星和生母顾氏”。著名学者、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评论说,朱淡文“在揭开谜底的道路上跃出了关键性的几步”。




1、曹寅的生母不是孙氏而是顾氏




朱淡文首先根据明末清初的皇子保母制度的有关规定,比较玄烨(康熙帝)、曹玺妻孙氏和曹寅的年龄,确定孙氏不可能是曹寅的生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此时入选为保母的孙氏二十三岁,至二十七岁,即顺治十五年,曹寅已生,则怀曹寅应在顺治十四年,彼时玄烨刚刚三四岁,孙氏不可能出宫,所以她不可能是曹寅的生母。




接着,朱淡文通过对顾景星《怀曹子清》一诗用典的考释反证了这一点。《怀曹子清》意在追念康熙十八年南归时与曹寅告别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深惭路车赠,近苦塞鸿疏。”“路车”典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按《诗序》的解释,《渭阳》写的是晋文公重耳离秦返晋,他的外甥秦康公送行到渭水,当时康公母已亡,所以诗中包含有“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的意思。只有当母亲亡故以后,才能用此“路车”之典。以顾景星的博学,他当然知道此典的用法。因而可以确定,曹寅生母最迟在康熙十八年就已经去世了。孙氏绝非曹寅生母,因为当时她好好活着,正在江宁做她的一品夫人。朱淡文的这一反证,极其有力。




于是,朱淡文得出结论说:“曹寅既非孙氏亲生,舅家又为顾姓,则其生母为顾氏可知。”




红学家胡绍棠补证了朱淡文这一观点。他在给《楝亭集》作“笺注”时指出,曹寅曾赋诗抒写思母之悲情,其诗曰:




题王南村副使风木图




风木吟何限,杯圈属孝思。




穷年护丘垄,黲墨变松茨。




破散伤游子,清明摘柳枝。




披图良触迕,日暮更深悲。




胡绍棠分析说,此诗作于康熙四十二年春。诗中“风木”之典喻父母亡故,“杯圈”则专指思念亡母之典故。而当时嫡母孙氏尚健在,所以曹寅所思乃生母顾氏。顾氏虽生其身,却是庶母,所以压抑多年,直到乃父去世年久,嫡母孙氏亦至垂暮之年,才得一写其“孝思”。




2、曹寅生母顾氏之谜




尽管顾氏的亲生儿子曹寅贵为三品高官,但是,清朝制度规定,“凡嫡母在,生母不得并封”,因此,顾氏在孙氏生前不能得到封诰。孙氏死于康熙四十五年。不知什么原因,曹寅没有为生母顾氏请封,也许是嫡母孙氏刚刚去世时,不便为生母请封,而后来又没来得及请封,本人就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突患疟疾英年早逝了。因此,顾氏在曹氏家族中,无论生前身后都毫无地位,其姓名也就默默无闻了。




朱淡文推测曹寅生母顾氏是顾景星的一个异母妹。她说,经仔细查阅《白茅堂全集》及其附录,知道顾景星确有一个避而不提的妹妹。依据是:顾景星《先妣李孺人行状》说,其嫡母李氏生兄二,妹一,皆殇。姊一,名顾椐,嫁萧鬯(chàng)。其生母明氏生一妹,嫁朱爵。而顾昌《耳提录??神契略》记顾景星自述:“先君年四十尚无子,嫡母多产女,复聘吾母。”两相对照,其嫡母李氏至少应有三个女儿。《家传》仅记其二,何故?如果这位《家传》不载的异母妹确系曹寅生母,那顾曹的舅甥关系正如晋文公和秦康公一样,“路车”之典可谓用得十分贴切。




果真如此吗?




笔者仔细查阅了《白茅堂集》卷四十六《先妣李孺人行状》(大约写于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先妣明孺人行状》(写于顺治七年,1650年),《先府君私谥贞誉先生状略》(写于康熙三年,1664年),《忌日丘墓记》,卷三十九《亡姊萧淑寄葬磗铭》(写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卷首顾昌所撰《皇清征君前授参军顾公黄翁府君行略》等资料,得知下列情况:




⑴景星父顾天赐生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卒于康熙二年(1662年)。




⑵景星嫡母李氏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氏生兄二、姊一。兄二,皆殇(未成年就死了)。姊一,名顾椐,字长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嫁本县庠生萧鬯,崇祯十六年(1643年)卒,寄葬于九江府龙开河老码头。




⑶景星生母明氏生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卒于顺治七年(1650年)。




顺治七年,景星为生母明氏写的“行状”中,称明氏生男一,即景星,女一,“尚未字”(还未许嫁他人);康熙三年(1663年),景星为父亲写的“状略”中,称父亲有“男一,不孝景星;女二,长适邑庠生萧鬯,次适邑庠生朱爵。”可见,在顺治七年至康熙三年间,明氏所生景星之妹嫁给了本县庠生朱爵。




⑷景星生母明氏是在李氏多病,景星之姑担心顾家无后(“吾愁子息难”)的情况下,才被景星父娶到顾家的,当时才十七岁,她精心照料多病的李氏,长达三年之久,到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二十二岁时才生下景星。




景星之父再娶明氏时,还不到三十岁,生下景星时,也才三十四岁。朱淡文所引顾昌《耳提录??神契略》记顾景星自述“先君年四十尚无子”这一资料并不准确。朱淡文所引的《先妣李孺人行状》,称景星嫡母李氏还生了“妹一”,“殇”,而我所见版本则只说“姊一”,并无“妹一”。顾昌所记顾景星自述“嫡母多产女”,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朱淡文据此推测景星还有一个嫡母李氏所生而“《家传》不载的异母妹”,也就缺乏足够的证据,难以令人信服了。




有人猜测,顾曹舅甥关系可能仅仅是家族联姻而结成的,曹寅生母系昆山顾氏,曹家晚生均可以称为顾氏的外甥。




如果是这样,那如何解释曹寅只称顾景星为“舅氏”,而没有称昆山顾姓其他人为“舅氏”?又如何解释曹寅与顾景星(还有顾昌)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如果不是血脉相连,顾景星怎能亲切地称曹寅为“吾子清”,曹寅又怎会与顾景星“情亲何缱绻”,顾景星的后人又怎会对他们之间的“舅甥契谊”津津乐道?




因此,笔者认为,曹寅生母,很可能是顾景星的妹妹,但难以确定是景星嫡母李氏还是生母明氏所生。因种种原因,顾景星没有将其写进《家传》。




3、朱淡文等人关于顾氏遭遇的推测




在明末清初大动乱中,顾家自崇祯十六年开始流亡,先是几乎被张献忠部所杀,幸免后避居鸿宿洲,不久又徙西塞山,仆婢三四人叛离,父子大病两月。后到九江,再到江宁,终于回到祖籍昆山,这期间,姊、姑先后病死。顺治二年,清兵屠昆山,顾家再次逃亡。接连不断的逃亡生活,失落幼妹是可能的。朱淡文认为就是在这一期间,顾景星的妹妹归曹玺了,方式可能是被清兵劫掠,也可能如《红楼梦》里的英莲一样,被拐卖,然后为曹玺收房,还可能如同娇杏,系封肃之流转赠。




刘梦溪在朱淡文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申,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假定顾景星的幼妹失落时五岁左右,到顺治十五年合十八九岁,此时生曹寅,在年龄上是相宜的。甚至可以设想,顾景星的这个幼妹,是否为逃难中叛离的三四个仆婢携走?然后被“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的拐子所拐,“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可以想见,此幼妹长大之后,才貌必不寻常;而“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的曹玺,也一定是个“绝风流人品”,他一定是“破价”买来,先做侍婢,后收房为妾。还可以想见,顾氏和曹玺的感情一定至为和美,孙氏不免耿耿,因此顾氏的早逝说不定与这种妻妾纠葛有一定关联。如果这样,那就和《红楼梦》中英莲的遭遇太相似了。难道曹玺和“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顾氏的这段“梦幻情缘”,真的为《红楼梦》的写作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故事线索?也许因此英莲才被排在“副册”第一名,地位在晴雯、袭人以上。




朱淡文甚至推论,顾氏的经历,可能为曹寅创作剧本《续琵琶》提供了素材。此剧一反理学家的传统观念,褒奖“失节”妇女蔡琰(文姬),并有详细描绘战乱中妇女悲惨遭遇的场面和唱段,而蔡琰又被曹家祖先曹操所救,也许都有所影射。




三、顾曹之间的舅甥契谊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顾景星被迫赴京应试,途中坠车骨折,次年元宵以后才到京。当时曹寅二十二岁,任銮仪卫治仪正,他文学修养极高,与众多文士频繁交往,表现得异常活跃,与顾景星更是过从甚密。三月,顾景星患疟疾,卧病寓所,曹寅专程前去探望并赠送药物。曹寅《楝亭诗钞》卷一有《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七律一首:




见因季子到阶前,




堂上先生尚晏眠。




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日暖梦朝天。




开轩把臂当三月,




脱帽论文快十年。




即此相逢犹宿昔,




频来常带杖头钱。




顾景星赋诗作谢,《白茅堂集》卷二十有《曹子清馈药》七律一首:




韶光闭户恼不彻,




况复病痁多晏眠。




半红半白杏花色,




乍暖乍寒三月天。




药碗绳床尝废日,




他乡逆旅动经年。




世情交态寒温外,




别有曹郎分俸钱。




这两首诗韵脚完全相同,显然是唱和之作,曹寅诗末句为“频来常带杖头钱”,顾景星和诗结句说“别有曹郎分俸钱”,可见,两人经常诗酒唱和,曹寅还资助过顾景星生活费。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十八年以前,顾曹两人从未谋面,却神交已久,“脱帽论文快十年”,如果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渊源,是绝不可能的!




康熙十八年四月初一,顾景星抱病为曹寅诗集《荔轩草》作序,序曰:




荔轩草者,侍中曹子清诗集也。子清门第国勋,长江南佳丽地。束发即以诗词经艺惊动长者,称神童。既舞象,入为近臣。今始弱冠,而其诗清深老成,锋颖芒角,篇必有法,语必有源,虽颠白齿摇、拈须苦吟,不能逮其一二,可不谓奇哉!不佞征车来长安,晤子清,如临风玉树,谈若粲花。甫曼倩待诏之年,腹嫏嬛、二酉之秘,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弧骑剑槊,弹棋擘阮,悉造精诣。与之交,温润伉爽,道气迎人,予益叹其才之绝出也!盖才之出于天者,自然而莫知其所至,学焉而莫能企及焉。故其于诗,有可学,有不可学:铸格炼字,扬蘤(wěi)扢(qì)藻,此可以学得也;“亭皋木叶”,“池塘春草”,此不可以学得者也。以绝人之姿,加典学之力,及其成就,岂有量际哉!




昔子建与淳于生分坐纵谈,蔗杖起舞,淳于目之以天人。今子清何多逊也!李白赠高五诗,谓其价重明月,声动天门,即以赠吾子清,海内月旦,必以予言为然。




己未四月朔,黄公顾景星书于都门旅次。




顾景星对曹寅的气质和才学,极为称颂,誉为“天人”。文末,他用了李白与高五的舅甥典故,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第二联:“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并很自然地称“吾子清”,口气如此的亲切,完全是舅舅的口吻!




由于顾景星再三称病辞归,四月三日,康熙下旨放还,曹寅设宴饯别并送给路费。此后,两人再未谋面,但有诗书往来。康熙二十一年,顾景星作《怀曹子清》五言排律一首,怀念两人的京城旧谊:




早入龙楼儤,还观中秘书。




凤毛拟王谢,辞翰比应徐。




伐阅东曹冠,官阶内府除。




文章光黼黻,宾客满簪裾。




爱汝金蝉贵,偏当绣虎誉。




周旋逢辇下,导引谒宸居。




绮席邀春雪,雕鞍散直庐。




情亲何缱绻,饯别倍踟蹰。




老我形骸秽,多君珠玉如。




深惭路车赠,近苦塞鸿疏。




启箧长篇在,看云短发梳。




日边人近远,离思可能摅?




“情亲何缱绻”,说明顾曹绝非普通亲朋。




“老我”“多君”两句用的是王济与卫玠的典故。《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王武子即骠骑将军王济,他才华出众,性格豪爽,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但是一见到外甥卫玠,却总是自惭形秽。




再加上“路车”之典,顾景星在这首诗中,连用两个舅甥典故,表达自己与曹寅之间的情谊。如果不是舅甥关系,岂不是自作多情?




曹寅也写有《送程正路之黄陂丞兼怀赤方先生》,其第二首曰:




画家尊北苑,墨法秘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斋竟夕香。




嗜交尤念旧,汲引愧为郎。




举辔黄州近,全身问楚狂。




当时黄陂、蕲州都属黄州府,曹寅给赴任黄陂县丞的程正路送行,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母舅顾景星。“楚狂”,明贬实褒,称誉顾景星有气节。周汝昌先生说:“傅山坚不就征,人皆知之。顾景星亦辞疾,以死力争,得放归,故寅诗有‘举辔黄州近,全身问楚狂’之句。”




顾景星遗著《白茅堂集》,经三子顾昌(字文饶,号培山)整理后,凡四十六卷,无钱刊印。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曹寅捐资助刻,康熙四十三年刻成。曹寅这一报答之举,在友朋中传为美谈。张士伋为《白茅堂集》作序时说:“而今直指使者巡鹾(cuó)曹公为先生宅相”。




“宅相”也是一个典故。《晋书??魏舒传》载,魏舒,字阳元,幼年丧父,寄养在外祖父宁家。宁家建造宅院,看风水的人说:“将来会出显贵的外甥。”外祖母看到魏舒年幼而聪慧,认为会应验在他身上。魏舒说:“当为外氏成此宅相!”意思是,我一定好好努力,干一番事业出来,以证实外公门第会出贵甥的预言。魏舒后来果然不负众望,他政绩卓著,被司马昭称为“人之领袖”,晋武帝司马炎时,拜右仆射(相当于副相),不久担任左仆射,领吏部,后又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司徒(三公之一),位极人臣,并得善终。后来,文人们就用“宅相”作外甥的美称。如《北齐书??李绘传》:“宅相之寄,良在此甥。”上文所引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下一联就是“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张士伋用“宅相”一词,称赞顾景星有曹寅这个贵甥。正是贵甥相助,《白茅堂集》这部大著才得以流传后世。




五十余年后,顾景星的后人仍在追思先祖与曹寅之间的“舅甥契谊”。乾隆二十年(1755年),顾景星之孙、顾昌之子顾湛露,在《皇清拣授文林郎顾公培山府君行略》中写道:“(府君)晤银台曹公(讳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公时织造江南,兼盐漕务察院。前与征君(笔者按:指顾景星)燕台雅集,舅甥契谊,遂捐千金,代梓白茅堂全集。”顾家后代,对顾景星与曹寅之间的舅甥关系,已直言不讳了。




四、顾景星在世时,顾曹为何没有公开舅甥关系?




曹寅之所以在青年时期不便正式承认顾景星为舅,是因为当时父亲曹玺和嫡母孙氏尚健在,虽然自己在政治上已有一定地位,但正式承认父妾之兄为舅,则是冒犯宗法,自甘“下流”,有碍前程,为高明的政治家所不取,如《红楼梦》里的探春就不认赵国基为舅父。




顾景星体谅外甥的难处,只在私下里认曹寅为甥。两人心照不宣,不对外公开这层关系。顾景星看到外甥不仅长得“如临风玉树”,而且多才多艺,文采风流,如同“天人”,因此撰文赋诗时,忍不住多次运用典故(李白与高五故事,王济与卫玠故事,晋文公与秦康公故事),委婉地透露自己与曹寅的舅甥关系。而涉及“家传”之类文字时,顾景星不便明言,只好避而不写了。




有的红学家认为,顾景星一直不肯直截了当地公开这个事实,原因是其妹地位低微,仅是曹玺之妾,正式承认这一点,对顾景星来说是痛苦的。蕲州顾家以理学传世,贞节女妇代不乏人,《白茅堂集》中所录顾氏《家传》作了详细记述并引以为荣;此妹不见《家传》,可能因她“失节”为旗人妾,有辱家声,顾景星讳言而不书入。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试问,私下里连旗人外甥都认了,却不承认年幼就丢失了、现在又不在人世的亲妹妹,于心何忍?顾景星没有将此妹写入《家传》,实在是情非得已,别有苦衷:妹妹下落不明时,无从写、羞于写;得知妹妹成为曹家婢妾后,不便写、难于写。




到康熙三十九年八月,曹玺早已去世,孙氏垂垂老矣,曹寅任织造达十年之久,早已成为康熙的宠臣,地位稳固,值表兄顾昌(文饶)来访,曹寅瞻仰舅父音容笑貌,郁积心中二十二年之久的缺憾,对舅氏的敬慕、怀念、愧疚之情,不能自已,提笔写下了《舅氏顾赤方先生拥书图记》:




后己未二十二年,庚辰,寅行年四十三,文饶四十有八,舅黄公先生弃世已十四年,寅出使莅吴十年,文饶三上公车矣。文饶下第,自都门奉遗像及海内名家诗赞共一巨卷,投知己中丞宋公,抵苏州而还,过金陵使院,将买舟归黄冈。八月十七夜,晚厅画诺毕,振衣屦,秉烛炬,出像瞻拜,颧颊宛然,馨欬如在,第须鬓苍白,稍异前时,问,知为后来追想补图者。中间人事不足述,感叹存殁,悠悠忽忽,何以遂至二十二年之久!而灯影徘徊,亦竟忘余与文饶之年,皆企于知非不惑之间也。然自今以往,得睹此卷者尚有日。虽寿至耄耋,子孙满前,亦终拳拳于二十二年之前也。作诗:慕庐韩侍郎,果亭徐学士,毘陵邵髯子湘,其馀皆有闻而不相识。子湘亦二十二年前于舅氏坐中相识者。其云老辈,盖同就征之山西傅青主、关中李天生、长洲汪苕文、宜兴陈其年、宣城施尚白,文采彪炳,风流映带,神光奕奕,一时皆可想见者也。寅谨记。




文中,曹寅三呼“舅氏”,拳拳之情,跃然纸上!




五、顾曹舅甥关系为曹寅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便利




清初,曹寅之所以很得前明遗民好感,除了他风流儒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顾景星妹妹的儿子,在遗老们看来,他是“自己人”!




在康熙帝眼里,曹寅是他少小时的伴读,又是信得过的保母之子,于是“英明天纵”的康熙皇帝,也自然乐于利用曹寅这一特殊条件,让曹寅去笼络江南名士,把他们团结在“斯文一派”的旗帜下,从而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满汉一家”,以巩固清廷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繁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7: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发布时间: 2022-2-4 18:11|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94| 评论: 0






  作者: 汤学汉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作者王巧林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圳文化学者王巧林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历经十年撰写的红学论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的过程,如何排除困难和阻力写成此书并推向出版,成为新世纪极具影响的一家之言,为我国学术创新、正视谬误和拨乱反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他本人也是当代读书人励志的典型。

  关键词:王巧林 曹雪芹 吴玉峰 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初识王巧林

  辛丑菊月,金风玉露,丹枫迎秋。

  我随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深圳市文学学会、深圳市红学会组织的“红楼之旅”采风团一行赴湖北蕲春,参加纪念顾景星诞辰400周年学术研究会。当我们深圳“红楼之旅”采风团一行到达蕲春火车站,初次见到前来接车的王巧林,他大约一米七五的个头,身着一套绛红色西装,面带笑容,步履矫健向我们走来。他,理着一个平头,高鼻梁,戴着一副眼镜,一双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给人一种儒雅、干净利索之感。尽管他早已年过花甲,但他的身体年龄比实际年龄显得要年轻许多,这就是王巧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1958年正月,王巧林出生于湖北蕲春(今属黄冈)蕲州一个已经衰落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王钟毓是一个读古书的,但是非常遗憾,在他出生之时老人家便已去世。解放前,他家在蕲州城岛东长街,以及蕲州古城东郊雨湖之滨的谈家湾都有房产,与李时珍、顾景星等大儒算得上是街坊。而且,他家的亲戚大多是蕲州城的富裕人家。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开明而有智慧的领导型人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是蕲州城商业系统第一负责人,管理好几百号人,然好景不长,当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批优秀人才,于是县里领导便将他的父亲抽到农村第一线担任干部,这样一来,王巧林的一家便随着父亲一直待在农村,所以他小时候是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因小时被人抱着摔跤而成为残疾,下面有三个妹妹。所以,他不到十岁,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时,他便下田地干农活,要么就是砍柴、拾猪粪、挖野菜,什么农活和家务事他都干过。十几岁时,每逢秋冬时节,还到距离他家七八里、海拔数百米的大泉山上砍柴,一百多斤重的柴挑下山,常常累得要哭,可谓吃尽了苦头。等他长大了,直到结婚生子,家里依然非常穷困。他的父亲因患白内障,几乎不能种田了,只好搬回到祖籍、蕲州城南雨湖边上吃返销粮的渔民村——王宣。为搬迁盖房子,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债,后来,他经亲友介绍,只好到黄石市劳动人事局下属的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当时掀起一股南下深圳的打工潮,黄石市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技术工人下岗后多选择南下深圳打工,他从不少打工者口中获得的信息,说他们每月可以挣得七八百元,乃至一千几百元的工资,老板还包管吃住。他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正科级工资也就两百多元,已经算不错了,后来,碰到多个朋友都这么说,他这才信了,遂于1991年春携他的妻子南下深圳打工,像当年南下打工者多数人一样都经历过的一段极为辛酸的经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学习中文的他,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地方住,为躲避公安查阅“三证”(身份证、边防证、工作证),他睡过树林里的草地,也睡过工业区楼下每晚停放的工程车车斗,但他很庆幸没被抓过收容所。他先后干过很多工作,从事过服装厂的管理,在万科设计公司还做过雕刻(雕塑)师,后又从事刊物编辑,继而又在一家艺术设计装饰公司主管业务工作,以及后来从事装饰工程和广告设计施工等工作。再后来,他在深圳报业集团下属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据他说,他自小就喜欢文学,有当作家的梦想。他说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历史、地理、小说、哲学、心理学,像乡贤李时珍、顾景星一样,什么书都读,佛道儒,三教九流,无不阅览,他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动座位,甚至可以坐上一天,但前提是只要有好书看。可能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关,他高中读书时,苦于没有多少书可读,但是,他写的作文仍然多次被老师作为范本在课堂上宣读。2005年底,因儿女此时已经长大成人,让他们自食其力,为了圆少年时代的文学梦,他便毅然辞掉在深圳报业集团下属部门的管理工作,计划潜下心来读十年书,然后从事十或二十年的文学创作,写出几部传世精品来。谁料到了2008年,只因他的一个偶然发现,彻底改变了他的著书初衷,那就是他发现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就是他的家乡蕲春先贤、明清交替之际一代霸才顾景星,于是,他一边阅读史料,一边深入比对研究,一边撰文发到新浪网、凤凰网等博客上,立即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是互联网将他推到红学的风口浪尖上……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一个人的文学修养,除去后天的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外,还应该与良好的遗传基因有关,文人的儒雅、智慧多是从骨子里显露出来的。王巧林告诉我说,他的祖籍为山东琅琊王氏,远祖为东晋时期一代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子猷),当年王右军悦意建康(今南京)秦淮河山水风光,遂移家建康,当时与他们王家比邻而居的还有谢安家族,王、谢两家子弟时常穿着乌衣以显示身份尊贵,故后来人们称此地为“乌衣巷”。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讲得王谢两大豪族的兴衰。同时,昔日的蕲州王氏祠堂有一碑刻《三珠堂记》,于今该碑刻被毁,仅见于王氏家谱,该家谱上依然还保留了《三珠堂记》一文,该文章将“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和两个哥哥视为他们王氏的先祖,说明王宣人和王勃都是王子猷的后人。而王巧林的母亲是南宋民族英雄信国公文天祥的胞兄、前广济县(今武穴市)教谕文天祯的后裔。可见,王巧林出身于这样一个不凡的大家族,骨子里透露出一种爱国情怀,以及文人的睿智和风雅,都是有渊源的呀!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本煌煌75万字的红学论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赫然摆放在我的面前,我被这个书名震惊了,也许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像我一样,打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叹:“好大的胆子!”难道《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吗?难道主流考证派红学家历经百年的研究都是错误的吗?抑或是出版社为了吸人眼球玩的噱头吗?难道……一串串问号令我疑问重重。

  世人皆知,《红楼梦》作者是北京人曹雪芹,自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首的新红学“考证派”将曹雪芹定论为曹寅之孙,以及将曹寅之孙定论为《红楼梦》作者开始,此后整整一百年,可以说是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早就根深蒂固,怎么忽然冒出一个顾景星来呢?无论如何,这个书名颠覆了我的想象,动摇了我对百年红学的感观。如果这本书是一家小出版社出版的也就罢了,甚至完全可以忽略而不屑一顾,然而,该书可是由一向以学术理论创新见长的光明日报社出版社出版的呀!倘若没有足够的根据,出版社能用此书名吗?该书作者为现居深圳的文化学者王巧林。大家知道,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素以创新见长而为世人所知,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且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上也是一座创新的城市。或许,王巧林受到南国这一方创新沃土的影响,敢于对传统红学进行大胆质疑和挑战,那是要何等的勇气呀!据了解,王巧林原在深圳报业集团下属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随着互联网博客的兴起,一向崇尚自由、且年届半百的他,为了圆小时候的作家梦,毅然辞职,计划开始读十年书,再创作几部传世文学精品来,谁料到了2007年底,一位名叫王树明的高中同学告诉他,《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就是蕲州人顾景星的外甥。他听后一怔,说:“果真如此,《红楼梦》不会是曹寅的孙子写的!曹雪芹应该就是顾景星的一个化名。”

  “为什么?”

  “因为,我早在1979年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时,就发现《红楼梦》里的诸多方言、民俗和佛道文化都是蕲州地区的,一个北京人如何写得出来?”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中居然出现至今还保留我们蕲春唯一的方言“调歪”!当时我就发自内心地推测,作者要么是蕲州人,要么是在蕲州为官多年,否则,写不出如此之多的蕲州元素来!”王树明听后,立即回答道:“也是也是。”

  王巧林继续说:“多少年来,我一直留意乡邦文献,最近写了一篇《蕲州赋》,为了写这篇赋,我花了60块钱从北京买了三个四库全书的光碟,其中就有顾景星的《白茅堂集》和《黄公说字》。通过阅读《白茅堂集》中的顾氏家传,方知顾景星的夫人萧瑜生是扬州人,其父是将军,在明清交替之际驻守苏州,萧瑜生从小随父母居住于苏州阊门外的香水溪。还有,顾景星在张献忠屠戮蕲州城后,携家人避难江南祖籍昆山长达八年之久,而且,他于明崇祯十七年春携父流寓苏州时,也是居住在阊门外,他的父亲是一代隐士,多么契合第一回甄士隐哪!还有,蕲州顾家为明代四大家族之首,《红楼梦》中贾府也是位于四大家族之首!”

  如此一说,他的老同学王树明就无语了。

  彼时已快到春节了,他回到深圳后,一边研究顾景星的《白茅堂集》和记载顾景星的生平绪论《耳提录》,以及找出其外甥曹寅所著《楝亭集》等,一面做笔记,同时阅读数年前好友覃建从电脑上下载下来转发给他收藏的钱氏藏书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合集》等。他不曾想到这些电子版的图书终于派上用场了。

  他先后阅读胡适、俞平伯、周汝昌、蔡义江、冯其庸等考证派的著作,也阅读蔡元培、王梦阮、沈瓶庵、邓狂言、寿鹏飞、景梅九和潘重规等人的索隐派著作。不仅如此,他还从互联网上阅读大量有关红学别的书籍或论文,包括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随园诗话》等历史资料,同时也阅读最近一二十年学界对新红学考证派质疑的书籍或文章,如欧阳健、曲沐、陈文新等,甚至包括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所谓的曹雪芹故居、坟墓,以及书箱、字画等文物的相关论文或报道。家里藏书或电脑中没有的,他就从互联网上花钱购买。他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数年来每一天莫不如此,从浩如烟海的著作中遨游,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王巧林说他从小就有“一眼定乾坤”的敏锐眼光,看问题极为准确,说事多中!他发现前辈学者所举曹雪芹的相关论据,若非造假即属张冠李戴,没有哪一条经得起推敲!从而,得出考证派的曹寅之孙著《红楼梦》一说站不住脚,硬伤太多,难以理服人!

  后来,他经过对前人观点进行系统的梳理、甄别,最终得出五大结论:

  一、曹雪芹非曹寅之孙,而是曹寅的舅舅顾景星设置在书中的多个化名中的一个。甚至包括东鲁孔梅溪、吴玉峰等。

  二、百二十回《红楼梦》出自顾景星一人手笔。

  三、八十回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出自顾景星及其子孙为了规避文网而炮制出来的,包括其外甥曹寅的部分亲友。评点本上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也是顾景星的化名。

  四、《红楼梦》的主题是一部汉民族国破家亡的血泪史。

  五、大观园原型出自明故荆王府花园和顾氏园林。他的这一发现,令他误入红楼这座迷宫而不能自拔。他一面采用比较法和筛选法潜心研究,即对清初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集与顾景星进行比较,逐一筛选淘汰,最终确定顾景星具备创作《红楼梦》的一切条件;一面将研究的成果上传至新浪和凤凰博客上,大约写了四十余万字,后来整理浓缩了一个十万余字的《一曲红楼梦谁是梦里人》,交由著名的红学刊物《红楼研究》发表,该刊物主编、民间资深红学家梅玫阅完稿件后大惊,觉得非常有道理。理由是毕竟顾景星是曹寅的舅舅,那么,流传至曹家完全有可能!后来,王巧林又将其中的内容整理出若干论文,先后发送一部分到《明清小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前后历经十年完成和整理出了这部75万字的红学大著《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诚如甲戌本凡例所言“十年辛苦不寻常”!该书终于2016年底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当时在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在红学界翻起一股惊涛骇浪,引起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执着,王巧林也不例外。王巧林得出与主流红学家截然不同的观点,实在是可敬可佩!他所做的工作是正本清源、还清历史本来面目。

王巧林:十年辛苦不寻常,奋笔疾书诞巨著

  地灵人杰话蕲州

  浩浩汤汤的万里长江,从天下自然奇观三峡一路向东奔腾,逶迤绵延,一泻千里,至岳阳,与汇入长江的洞庭湖之水相拥而行,至汉口龙王庙又与汉水相汇合,有时静如处子,有时狂若猛狮,至中下游一处名叫凤凰山的丹岩之下,立刻放缓了奔腾的脚步,就像仙子手中飘逸舞动的玉带所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弃在大地之上,令其天然形成一座由长江与多个湖泊合围的山青水秀的岛屿。这个美丽的所在,便是地处北纬30°线上的中国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大明帝子之都荆藩国都所在地蕲州城岛,在旧时蕲州文人笔下又称作“本州岛”。

  蕲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早在汉高祖六年便建有蕲春,后来,或郡或州,或府或县。蕲州,钟日月之精华,毓天地之灵秀,素以“地灵人杰,天宝物华”著称。 蕲州位居我国古代南方地区著名的三大风水宝地之首,盛行于明代的“蕲阳四宝”和“蕲阳八景”,为历代著名文人所钟爱而题咏。蕲州,自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是明朝帝子荆藩国所在地,而且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隋开皇三年(583年)置蕲州总管府,设关隘于西塞(今属黄石)。唐代以降,蕲州属淮南道,与江夏、金陵和广陵一起并称为我国长江流域四大军事重镇,甚至雄踞四大军事重镇之首。蕲州在宋时属淮南西路,元为蕲州路,明为蕲黄道蕲州,后在明清交替之际为下江防道驻军之地,历史上三次“大一统”的战争无不关涉到蕲州。一千多年来,蕲州一直充当东南六朝古都金陵和中原汴京、洛阳三大古都的桥头堡。地处南北要冲,战略地位险要,乃吴楚之咽喉,素有楚塞、楚关和东吴、南陈、南唐西塞之谓。可见其军事战略地位是何其险要!蕲州,也是我国历史上诸多著名文人游历唱和之所,远者有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王禹偁、岳飞、韩世忠,近者有王世贞、吴国伦、唐顺之、罗洪先、海瑞、王荆川、湛若水、李见罗、罗近溪、东郊、二耿(耿定向、耿定力)等,明代的这些到过蕲州的硕儒文人,都是顾景星曾祖父兄弟或其祖父的朋友。蕲州城始建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知州王益依托长江北岸的麒麟、凤凰二山而筑。据嘉靖《蕲州志》载,“背麟岗,面凤岭,大江襟其前,雨湖带其后。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又以吴头楚尾、荆扬交会之区称之。”明代的蕲州,因荆王府的迁入,随着以旅蕲南京帮商人为首的商业,令蕲州繁华无比,风流无限。可见,蕲春之诞李时珍、顾景星这样的大儒,不是偶然的呀。

  由于蕲春这次学术研讨会,是由王巧林担任总策划,且该活动的经费和安排也都是他一手筹办的,所以,这个期间他特别忙,我们没有时间探讨学术问题。近百年来,学术界对红学的研究,参与者极多,然众说纷纭,特别是对作者曹雪芹是否真有其人的问题,专家学者各有不同看法。恕我孤陋寡闻,《红楼梦》作者为顾景星,我真是第一次听说,严重颠覆了我们这些读者的思维。

  我是一个不搞清楚问题睡不着觉的人,当我从蕲春返回深圳后,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为了弄清《红楼梦》中诸多疑惑,或者说是诸多悬而未决的红学谜案,于是我决定次日上午去深圳龙华的住所拜访王巧林,并对他进行详细地采访。

  翌日上午,我开着车子从深圳坪山出发,按照他给我发送的定位,没过多久,我直接将车开到他的楼下,他将我迎进他的家里。当时,他的太太正站在门口,我赶忙上前打招呼:“嫂夫人好!”“汤老师对吧?欢迎欢迎!请屋里坐!”可能是王巧林在我到来之前告诉过她的缘故,她知道我姓汤。我回答说:“是的。”后得知她姓张,张姐指向沙发,让我入座,并且让王巧林给我泡了一杯福建产的金骏眉茶,我原以为王巧林在广东多年会有一套广东功夫茶茶具,他没有,而他还是习惯性地保持湖北、湖南人那种喝茶方式,把茶叶直接放在口杯里用开水泡茶,再端到我面前说:“请喝茶!”

  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这是一个在一楼约30平米的小房子,室内有一张大班台占据了较大空间,大班台上堆满了书籍,还有一个茶几和一个实木沙发,几样简单的家具都是胡桃木饰面的,虽然谈不上考究,但也能看出王巧林是一位不失品位之人。

  王巧林说这就是他的一个工作间,大班台主要用于写作(打电脑)和练习书法用的,门边的空处放着一个画架,看得出是用来画画用的。王巧林多才多艺,他的素描画得有相当水准,一些美院教授画的素描也莫过于此。我刚进门还没有抬头看,张姐见我张望,便指向她家正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幅《红楼梦》人物素描,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等,还有一幅是孟晚舟的画像,画技精湛,富有艺术性,特别是林黛玉的脸型、眼型,彰显出人物多愁善感的特性,将林妹妹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他不但能写出好文章,还有如此素描功底,让我对他又多了几分敬畏。

  张姐也很年轻,讲话时很爽朗,快人快语,但是,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一见就知道她是一个贤惠能干而会持家的女人。

  落座后,我一面品茶,一面向王巧林请教我心中的诸多疑问。我问道:“请问如何解读《红楼梦》作者的荆楚情结?比如‘三湘’,即潇湘妃子林黛玉、史湘云和柳湘莲。”王巧林道:“这个问题问得好!《红楼梦》中的荆楚元素太多太多,不单‘三湘’,还有湘江、湘水、湘帘、湘裙、湘山石和湖南人喜食的橄榄、槟榔包等元素,以及诸多湖北的文化元素,都显示出作者有深厚的荆楚情结,这就好比一位北京满族作家写不出楚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吊脚楼一样!”

  王巧林反问我:“你知道吗?早在先秦时期,我们蕲春乃至今黄冈地域被称作湖南,你信吗?”我回答说:“愿闻其详。”

  王巧林说:“湖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湖南即洞庭湖之南,也即今天的湖南;广义的湖南包括今江北鄂东(今黄冈市)和南昌、九江等地区。还有,解放前在蕲州城岛拥有一大批从洞庭湖放排至蕲州经商的湖南帮商人,旧时蕲州的一些商铺里就有橄榄、槟榔卖,所以,只有怀着楚湘情结而自称潇湘叟和潇湘客的顾景星才能写出‘三湘’和橄榄、槟榔包来!”

  王巧林说罢,当即向我展示了顾景星关于吟咏湖南的诗作,并向我展示了《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蕲黄地区在先秦时期属南楚衡山郡(郡治在今黄州)的记载,他还向我展示了康熙《蕲州志》上所载我国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茶陵派领袖李东阳为蕲州人华峦(字伯瞻)撰写的《华编修伯瞻墓志铭》,其中写到“予见伯瞻(峦)书势已逼人,私喜吾湖南后来之杰,盖其在此。”可见,其所言不谬!这是我这位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所不知道的。

  于是,我继续提问:“您说《红楼梦》作者是顾景星,不是曹雪芹,那么,您是怎样认定的?”只见他立即说:“纠正一下,《红楼梦》作者还是曹雪芹,只不过不是新红学考证派曹学家们笔下的那个北京人‘曹雪芹’罢了,而是曹寅的舅舅顾景星的一个化名。”他解释道:“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主流红学家笔下的曹雪芹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不是我一个人质疑,而是很多学者质疑!因为,曹氏家谱并没有发现曹寅有孙名字或号叫曹霑、雪芹、芹溪或芹圃的人,曹寅当年的好友吟诗也是遗憾地说曹寅没有孙子,而胡适当年仅凭一张有作伪之嫌黏上去的白纸条上写“雪芹随先祖江宁织造之任”,从而确定他是曹寅的孙子和《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的。如果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是《红楼梦》一书作者的话,曹寅死时,他的嗣子曹罨故且桓霰挥赫?劭诳谏??谱鞯摹?瓶谛《???簿褪羌幢悴苎┣壅媸荡嬖冢??裁挥械玫狡渥娓傅恼娲??敲矗??牟叛Т雍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景星出生日期及成长历程
电米 发布于 2022-07-28 10:14:50  



基本信息

中文名:顾景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蕲春县蕲州镇

出生日期:1621年

逝世日期:1687年

职业:清代文学家

代表作品:《白茅堂集》 《南渡来耕集》 《读史集论》



人物简介

顾景星(1621年~1687年) 清代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

顾景星记诵淹博,词作及诗文皆名于当时。在京师时和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他有些词里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如:“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嫦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满江红〕《和王昭仪韵》)又如”班超老去,文姬归晚,一样天涯”,”数声玉笛,几阵黄沙”(〔柳梢青〕《题边庭夜宴图》)。都显示其悲凉郁勃之情和幽恨孤愤之心。诗如《吴易擒》记载明清易代之际义军领袖被诱捕故事,《寡妇谣》暴露当时官吏横征暴敛,民众濒于绝粒的生活现实,《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则借题发挥:”当时刍秣尽凡才,急难何曾见腾逸”,指斥庸流临难退避,不齿于人。文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都有一定的见解和文采。又如在《金会公诗集序》中论述诗文之理,学问之道,在于多读书以”固气”、”实理”,应该力戒骄躁,”原始要终”,不能好名自恃,急于求成;在《汤次曾乐府和序》中论词的发展演变,都有较好的见识。但是,他的文章也有细大不捐之失,后人收拾遗稿编集时又缺少别择,就不免有冗滥之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0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诗人。字赤方,一字黄公。湖北蕲州(今蕲春)人。崇祯末年在南京会试,名列前茅,授为推官。入清后坚不出仕,生活穷苦,与龚鼎孳... (本文共159字)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华文化辞典》




相关文献


曹寅乃顾景星之远房从甥考
文学遗产 文学遗产
一前言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北蕲州人,系名宦世家,亦是知名的明遗民。他在曹学界颇受关注,朱淡文女史曾于1982年撰《曹寅小考》,指称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乃景星异母妹所生,但后来李广柏等先生则主张景星与曹寅之间只存在干舅甥的结拜关系。由于此属了解曹寅成长背景的重要关节,下文即先略述景星之生平事迹,其后各节再从许多新材料以及新角度重探此事。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屠蕲州,景星之父天锡(1589—1663)举家逃归昆山之祖居。南明弘光元年(1644)十月,景星以贡生特授推官,旋因不附马士英而去职。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清兵既下昆山,多罗贝勒(农按:指尼堪)、土赖(即护军统领图赖)、固山额真(指阿山)强致军中,命以原职随征,景星力辞养亲还里”,当时同在军中的降将萧世忠尝许以独生女。稍后,景星奉双亲居扬州,但“家犹四壁荒”,以致五年冬始与萧氏(1629—1674)完婚... (本文共10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文学遗产》


百虫损益关人事——鄂东“一时霸才”顾景星夏虫组诗评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一、顾景星的出仕与著述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人。他生于数代官宦书香之家,儿时受到良好家教,六岁赋诗清丽,十五岁参试黄州府,名冠全郡诸生,随之参加院试,又获榜首。未几,会试秋闱,论文才同杜茶村一样,当取进士,不意策论中有一字犯主考官名讳被黜。然他不以功名为累,归里悉心诵读,涉猎经、史、子、集、字学诸科,学业大成,时称“博通君子”。崇祯末年,他应南畿七省流寓贡生试,排名第一,旋应殿试,复以优等授予福州府推官。方赴任便上疏评诘朝政,通政使押疏不呈。景星见朝廷朋党倾轧,佞臣当道,贤能有志难伸,愤然辞官归里。康熙十六年(1659),康熙下诏,征拔天下鸿儒。景星以“富学鸿才,雅擅诗赋,品性端方,兼精字学”,被州府举荐,他辞不应召。次年,康熙发特旨,令湖广督府“作速咨送来京,以附朕求贤之望”。景星辞之不得,进京入觐。康熙亲赐茶饯,待之甚厚,即授翰林院检讨。未过三月,景星称病请归。还家言其斋曰“白茅堂”,杜门著述。历...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异质思维的硕果——析《红楼梦》作者顾景星考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早就关注王巧林先生《红楼梦》作者为顾景星的新说,2011年5月还去深圳当面请教,对他的热烈与执着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在新浪网与凤凰网博客上,先后发布了红学研究博文一百多篇,又在《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解开红楼梦作者的三大密匙》,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夏之卷上发表《贾母原型考辨》,在《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4-5期连载《大观园原型探源》等,在红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古代小说作者有许多难解之谜,学术纷争便应时而起。如《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有兴化与钱塘之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太原与东平之争,大体是双峰并峙,二水分流;《金瓶梅》作者则有王世贞、屠隆、贾三近、徐渭、王稚登、丁惟宁等七十位候选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妙的是《红楼梦》作者,其为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雪芹,虽恃“胡适之的根深而蒂固”(魏子云先生语),然老是后院失火,不得太平,惹得聂绀弩先生大发牢骚:“曹雪芹是甲子年... (本文共13页) 阅读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2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是源自湖北黄冈蕲春的荆王府吗?
有关于红楼梦的创作素材究竟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有哪些?他们又在哪里有历来很多的说法,有的说他是在北京,有的则有新的说法,说是在其中的荆王府,因为有学者认…显示全部 ​

关注者
5
被浏览
1,094
兰国沧海客也关注了该问题兰国沧海客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 个回答
兰国沧海客
兰国沧海客
红楼真相大揭秘,加同名公众号,或者在喜马拉雅收听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当然不是。你的这个观点是来自王巧林老师的说法吧。他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顾景星,顾景星是明末湖北蕲春人。蕲春荆王府遭到了张献忠两次屠戮,下场非常悲惨。顾景星也在南明小朝廷为官,也有补天之才,可最终无力补天,眼看着南明被清廷剿灭。红楼梦里那块石头,也哀叹无力补天。另外顾景星是曹寅的舅舅,王巧林据此认为,顾景星死后,他儿子携带他的书稿去投奔曹寅,故而红楼梦此书从曹家传出。

王巧林老师的顾景星作者说有一定道理,他考证的顾景星资料,确实有助于理解红楼梦。但红楼梦的贾府自然不是蕲春荆王府。贾府应该喻指明皇室或明朝廷。贾府的宁国府荣国府就是喻指明朝的南京和北京——明朝是两京十三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7:26 , Processed in 0.1002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