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9|回复: 0

被张献忠刨坟鞭尸的末代荆王朱慈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460
发表于 2022-7-26 2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王府史话——被张献忠刨坟鞭尸的末代荆王朱慈煙
发布时间: 2014-5-31 06:45|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449| 评论: 0|作者: 陈仕猛





被张献忠刨坟鞭尸的末代荆王朱慈烟


陈仕猛


朱慈烟(?—1642),号维庭,是荆定王朱由樊(懋)的嫡长子。[1]“烟”,也写为“煙”或“㷑”。

万历四十年(1612)四月,慈烟受封荆世子。[2]天启二年(1622)三月,其父王朱由樊去世。[3]天启六年(1626)六月,慈烟袭封荆王,[4]乃第十任荆王,按世次也是荆府第十代。

慈烟多才多艺。天启年间,乡绅李琼(万历十六年举人,曾官知府)、岳镇华(蕲州望族“东门李”的女婿,曾官广西昭平参将)等人重修石鼓寺,慈烟也捐资助建,并于天启四年(1624)撰写了《荆国主重修石鼓寺记》,此文被康熙《蕲州志》收录。[5]慈烟后又捐资重修五祖寺,并于崇祯二年(1629)撰写了《重修五祖寺记》,此文被乾隆《黄梅县志》收录。[6]

慈烟看上去“聪敏”,其实愚蠢至极。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时,部分义军假意接受明廷的招抚,慈烟曾盛宴款待农民军首领。据《明史》记载,慈烟曾宴请过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7];据顾景星《白茅堂集》记载,慈烟还宴请过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8]。

崇祯十年(1637)八月,张献忠部在河南南阳被官军左良玉部击败,张本人还负了伤,就把队伍拉到麻城、蕲州一带,同闯塌天刘国能部汇合。当时,熊文灿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派人前去招降,张、刘表示愿意接受招安。[9]

顾景星说,当时,张献忠走投无路,被迫投降,熊文灿答应张献忠“屯谷城,授以官”。这年九月,熊文灿与张献忠、老回回等人路过蕲州,慈烟大摆筵席,盛情款待。义军首领们在荆王府后宫里遛马,慈烟让他的爱妃宠姬、歌儿舞女都去观赏。那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风姿绰约的美女少妇,让张献忠等人看得眼花缭乱,馋涎欲滴。

年仅十六岁的顾景星听说后,急忙去拜见蕲州知州唐世照,说:“熊大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张献忠是农民军中最为狡诈的家伙,又好杀,如果不及早铲除,必然后患无穷。没想到荆王不但不防备,还居然搞什么歌舞宴会,把王宫的虚实暴露得一干二净!”

唐知州急忙挑选百把名精壮兵丁,化装成杂技演员,暗中则全副武装,进了荆王府,向荆王叩拜:“听说亲王殿下大宴宾客,无以为乐,这些小子们,略有薄技,愿意表演一下,让各位贵客乐一乐!”荆王大喜。唐知州一声号令,“杂技演员”们分成几组,展开比赛,有的比跑马射钱,有的比摔跤,有的比爬竿,个个身怀绝技。饱读诗书、举人出身的唐知州,竟然也亲手射杀了园林中的一头梅花鹿,叫人烤熟了,让张献忠等人饱餐一顿。[10]唐知州名曰带人玩杂技,实则是带兵保卫荆王府。

张献忠接受了明廷招抚,但“人不散队,械不去身”,在谷城休整了一年多。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他重举义旗,接连攻占谷城、房县,与罗汝才部会师。崇祯皇帝大怒,下令将熊文灿革职逮捕,关进大牢,后在闹市处死,尸体暴露街头示众。[11]

不过,顾景星所记“荆王宴请张献忠”,多半有误[12];而《明史》所记,可能才是事实。

崇祯十年(1637)以后,活动在中原地区的各支义军,时分时合,后来,一部分集中在武当山脉郧阳、襄阳附近,以张献忠、罗汝才为核心,另一部分活动于大别山脉英(山)霍(山)山区,首领是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人称“革、左五营”。

崇祯十三年(1640)冬,明廷集中兵力追击张献忠、罗汝才等部,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对付革、左五营,明监军道杨卓然就亲自跑到潜山、太湖山区,诱降五营领袖。五营领袖假意接受了招抚,杨卓然指定黄州府属山区为革、左五营的安插地,以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广济(今湖北省武穴市)、蕲州加派的军饷作为供给,号曰“新民”,双方暂停了军事行动。[13]

局势稍稍缓和,慈烟邀请革里眼、左金王到荆王府做客,《明史·荆王瞻堈传》记载:

崇祯时,流贼革里眼、左金王诡降于楚帅。慈煙欲与为好,召宴,盛陈女乐。

荆王府里,金碧辉煌,华灯璀璨,伴着悠扬的乐声,一群群妙龄美女,翩翩起舞,个个娇艳、婀娜、妩媚,舞姿曼妙,歌喉婉转,让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山珍海味,琳琅满目;玉液琼浆,醇香四溢。革里眼、左金王等义军首领,开怀畅饮,大饱口福。

崇祯十四年(1641)春,李自成和张献忠部义军先后攻克洛阳、襄阳,明末农民战争转入高潮。革、左五营也重整旗鼓,主动向官军发起攻击,崇祯十五年(1642),一度向东进军,兵锋直指南京,曾同张献忠部配合,攻取六安、庐州等府县,后北上河南,与李自成、罗汝才联营。[14]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二十五日,蕲州“黑风,大雪”,二十六日,“夜将半,雪盈尺”,张献忠率两百精兵,由荆王府内应郝承忠带路,从蕲州西门突入城内。张献忠抓获了一大批官吏和乡绅,逼迫他们投降,如不投降,格杀勿论。[15]

尽管慈烟在此前的一个月就死了,按藩王之礼葬于“广济县朱老坟”,但张献忠并没有放过他,他的坟,被刨了,棺材,被挖起来了,尸体,被张献忠用马鞭狠狠抽打了一顿,扔到了荒山野岭。[16]可怜一代藩王,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慈烟的尸骨,后来被人草草埋在“安平乡李公器”(今蕲州镇境内)。李公器,又名吕公器,相传是准备埋葬吕公、结果废弃不用的墓穴。[17]

荆王府那些曾在义军首领面前显摆的宠姬舞女,死的死,逃的逃,没逃赢的,就统统成了义军的俘虏;那些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被义军没收,散了一些给穷苦百姓,其余充作了军费;富丽豪华的荆王府,以及荆王一系的郡王府、将军府,被义军一把大火,烧得过一干二净。

慈烟的元妃桂氏、次妃刘氏、世子和至,侥幸逃脱,跑到了九江。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桂氏被抓到京城,后遇朝廷大赦,被释放回蕲,出家当了尼姑。[18]

康熙《蕲州志》说,慈烟“聪敏多材艺,嬉戏无度,疏元妃桂氏,宠嬖佞,习巫术,常有志远游,宫室衣服,喜从民间称号,亡国之兆于兹见矣”。[19]这一评述比较公允。

大桴《朱氏宗谱》称慈烟之子和至为末代荆王。但据康熙以来的《蕲州志》记载,和至仅封世子,并没有袭封荆王;而《明史·荆王世表》上,连和至的名字都没有。[20]因此,末代荆王就是朱慈烟。崇祯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摧枯拉朽,新生的大清皇朝,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荆王慈烟即使聪明透顶,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腐朽的大明帝国,连同荆王府等枝枝叶叶,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注】

[1]《明史》卷一○三《诸王世表四》“荆王世表”,说朱慈烟是荆定王的“嫡一子”;而康熙《蕲州志》卷五《封建志·藩王》则说,朱慈烟是“定王第五子,以嫡出”。待考。

[2]《明神宗实录》卷四九四,“万历四十年四月辛卯”条记载:“册封荆府等府慈(上狄下巾)为荆世子”;而《明史》卷一○三《诸王世表四》“荆王世表”,则说慈烟“万历四十年封世子”。“慈(上狄下巾)”应该就是“慈烟”。

[3]《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天启二年三月庚申”条。

[4]《明熹宗实录》卷七二,“天启六年六月壬午”条记载:“册封荆王由樊世子慈奎袭封为荆王”;而《明史》卷一○三《诸王世表四》“荆王世表”,则说慈烟“天启六年袭封”。“慈奎”应该就是“慈烟”。

[5]康熙《蕲州志》卷九《艺文志》。该卷还收录了蕲州知州钱兆元所撰的《石鼓寺碑文》,钱文落款日期为“天启四年岁甲子中元日”。

[6]乾隆五十四年《黄梅县志》卷八《寺观》。《五祖寺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243—244页。《钦定续通志》卷一六九《金石略三》记载,“重修五祖寺碑,朱维庭撰,正书,崇祯二年,黄梅。”

[7]《明史》卷一一九《诸王列传四》“荆王瞻堈传”。

[8]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八《蕲守唐世炤传》。

[9]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明史》卷二六○《熊文灿传》。

[10]顾景星:《蕲守唐世炤传》;顾昌为其父顾景星所写的《皇清徵君前授参军顾公黄翁府君行略》(见《白茅堂集》卷首)。

唐知州大名,康熙《蕲州志》作“唐世照”,《白茅堂集》作“唐世炤”。唐世照,广西灌阳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崇祯五年(1632)任蕲州知州,因积劳成疾,崇祯十一年(1638)卒于任上。康熙《蕲州志》卷六《职官志》,有“唐世照传”。

[11]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12页;《明史》卷二四《庄烈帝本纪二》,卷二六○《熊文灿传》。

[12]顾景星所说“崇祯十年九月,张献忠等随熊文灿路过蕲州,荆王设宴款待”一事,漏洞很多。

据《明史》卷二六○《熊文灿传》、卷三○九《张献忠传》、卷二四《庄烈帝本纪二》、卷二六九《刘国能传》、卷二七三《左良玉传》,以及已故著名明清史专家顾诚先生的考证(参见其《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07—111页),崇祯十年八月,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负了伤,把队伍拉到麻城、蕲州与刘国能汇合。十二月,熊文灿派人到张、刘营内招降。张献忠虽然表示愿意受抚,不过犹豫不定,带着人马经安陆来到承天(今湖北钟祥)、襄阳。次年正月初四,刘国能在随州向明廷投降。正月初九,张献忠进占谷城,花重金买通熊麾下总兵陈洪范,让陈在熊面前美言,并派孙可望拿珠宝献给熊文灿,熊大喜,极力向朝廷建议招抚张献忠。四月,崇祯皇帝正式批准招抚张献忠。张献忠曾到沔阳港拜见了熊文灿。

张献忠受挫之后“受抚”,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讨价还价,心理调节、思想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按照顾景星所说,张献忠八月战败,九月受抚,而且还很亲密地随着熊文灿到荆王府赴宴,整个过程仅个把月,不仅时间账算不过来,而且从情理上也完全说不过去。

顾景星还将熊文灿的官职误记为“总督”,而当时人们一般称熊为“总理”。至于他将唐知州大名记为“唐世炤”,到底正确与否,还有待考证。

[13]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64—166页。

[14]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66页。

[15]《明史》卷二九四《忠义传六》“许文岐传”;王葆心:《蕲黄四十八砦纪事》卷一《鄂砦篇》。

[16]《白茅堂集》卷四五《家传·桂岩公诸客传·樊山王》,说张献忠“戮荆王尸”。顾常德手抄《荆府家乘》(为大桴朱氏六修《宗谱》选抄本)卷首《荆藩次序考》,说慈烟“尸为张献忠鞭”;而大桴朱氏七修《宗谱》时,可能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已不提此事了。

[17]大桴《朱氏宗谱》(1990年七修)谱头卷一《荆藩次序考》,康熙《蕲州志》卷四《建置志·园墓》。

[18]康熙《蕲州志》卷五《封建志·藩王》,乾隆《蕲州志》卷一《地理志·藩封》。

[19]康熙《蕲州志》卷五《封建志·藩王》。

[20]大桴《朱氏宗谱》谱头卷一《荆藩次序考》,称“十一世荆藩讳和至”,有误。康熙《蕲州志》卷五《封建志·藩王》记载:“(慈烟)崇祯十五年冬薨。次年春,流寇破蕲,宫眷悉被掳,元妃桂氏,世子和至,次妃刘氏所生,获免。移寓九江府,次年甲申,大清受命,荆藩国除。”可见,和至仅为“世子”,一直到“荆藩国除”之前,都未袭封荆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3 23:17 , Processed in 0.1166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