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5|回复: 0

[真神] 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 [58-59] —1023年10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564
发表于 2022-9-20 18: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 [58-59]  —1023年10月24日 [60]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1]   [17]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知陕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任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三年(1019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天禧四年(1020年),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后又遭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贬所。 [23]   [50]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二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23]   [51]  
寇準善诗能文,其诗被列为“晚唐派”,以七言绝句最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七卷、《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传世。 [48]   [50]  


本    名寇準 别    名寇准、寇凖、寇老西 字平仲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华州下邽 出生日期962年8月27日 [58]  逝世日期1023年10月24日 [60]  主要作品《寇莱公集》、《寇忠愍公诗集》 主要成就澶渊退辽
开发雷州
诗词创作 封    爵莱国公 官    职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 谥    号忠愍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6132播放

05:21



大宋宰相寇准传 第二十回


5.4万播放

07:33



面对辽国的大举南侵,此时的寇准究竟做了怎样的应对?|百家讲坛


6.3万播放

05:11



若没有这个人,北宋可能会早一百年成为南宋,但是皇帝却不喜欢他


1.1万播放

01:20



若非此人,北宋南迁至少提前100年,巧的是他出生在公元961年


4.3万播放

04:58



公元1006年,北宋名臣寇准被奸臣陷害,一代名臣由此陷落


5740播放

04:03



因中风口歪眼斜的宋真宗,听完寇准的2条要求,顿时清醒无比


4.6万播放

11:23



揭秘历史中真正的寇准:爱酒、奢华、一根筋


1.7万播放

04:06



公元1014年,宋朝名臣寇准的一句闲话,给自己惹下杀身大祸


7.9万播放

02:34



辽宋议和本来要花100万,为何最后只花了30万?全靠这位宰相


14.6万播放

04:57



[记住乡愁]贤者入祠!为百姓做实事的寇准深受雷州人的爱戴


3万播放

06:12



北宋名相寇准在雷州含冤去世,对当地的贡献却有口皆碑|记住乡愁









目录



寇準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寇準出身名门
寇準出生日期据考证为建隆三年(962)中元节的前一天(农历七月十四)。 [58-59]   [62]  
寇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邽。寇準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
寇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精通《春秋三传》。 [20]   [55]  

寇準步入仕途
寇準 [2]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九岁的寇準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往往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教寇準增报年龄,寇準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君呢?”后来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 [3]  
端拱二年(989年),寇準曾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御座,要转回内宫。寇準却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準,高兴地说:“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3]  
寇準在宋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名。淳化二年(991年)春,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群臣多认为是天数所致,寇準则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宋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寇準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準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準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宋太宗把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宋太宗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準可用。当即任命寇準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4]  
寇準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一天,寇準与与温仲舒一起外出,在路上碰到一个疯子迎着他的马喊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张逊向来交好,张逊就唆使他把这件事禀告宋太宗。寇準引温仲舒作证,张逊让王宾单独上奏,言辞很严厉,并且互相指责对方的短处。宋太宗很生气,贬谪了张逊,寇準也被免官任青州知府。但这时宋太宗已离不开寇準了,寇準去青州后,宋太宗闷闷不乐,经常询问有关寇準在青州的情况。第二年,即淳化五年(994年),寇準就被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 [5]   [55]  

寇準劝帝立储
至道元年(995年),寇準加给事中。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宋太宗头疼的事情。因为宋太祖驾崩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践祚,并且宋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宋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宋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準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宋太宗。宋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準看过伤情后,深情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京?”宋太宗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接着宋太宗便向寇準问起应立谁为皇太子。寇準已猜到宋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并没有直接回答宋太宗的问题。他说:“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宋太宗低头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襄王怎么样?”寇準便顺水推舟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后立为皇太子。
宋太宗与太子拜谒祖庙回来,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皇太子。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宋太宗听后很不高兴,问寇準:“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寇準连连拜贺说:“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宋太宗恍然大悟,赏寇準对饮,大醉而罢。 [6]   [55]  

寇準澶渊定策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寇準任尚书工部侍郎。
咸平三年(1000年),寇準去京城朝见,走到阌乡时,又被调至凤翔府任职。真宗巡幸大名,召见寇準到行营处,升任刑部,代理开封府知府。
咸平六年(1003年),升职兵部,任三司使。当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为一使,宋真宗命令寇準裁决定夺,于是他用六个判官分掌这些事,使机构的繁简开始适中。宋真宗很早就想让寇準做宰相,担心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 [7]  
辽国乘宋主新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境。咸平年间,辽军两次入侵高阳关,大败宋军,极大地震惊了北宋朝廷。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参知政事毕士安向宋真宗推荐寇準为相。毕士安说:“寇準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眼下北强入侵,只有寇準可以御敌保国。”八月,寇準与毕士安同日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準以集贤殿大学士的官职排在毕士安之下。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向南推进。辽军由威虏军定州,被宋兵阻击,便把兵锋转向东南。
当辽军南下,“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他们主张用躲避辽国的办法,应付辽国的入侵。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抗敌,更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寇準与毕士安坚决主张抵抗,当宋真宗问他们的意见时,王钦若、陈尧叟二人正好在场。寇準心里明白,迁都之议就是他们提出的,但他却假装不知,对宋真宗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寇準的意见终于阻止了妥协派逃跑避敌的主张。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寇準把他从宋真宗身边调到天雄军前线去防辽兵。 [8]  
寇準西安石刻像 [9]   
寇準派探子到前线侦察情况,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他指出:“目前敌人已至深州、祁州以东,我方大军在定州及威虏等地,东路别无驻军。应一面调天雄军步骑万人,驻守贝州,派孙全照指挥,遇敌掩杀;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兼以报告敌情。这样就可以振奋军威,安定人心,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并可与刑州和沼州的军事据点构成犄角之势,以便攻守。万一敌骑南下攻人贝州,即应增援定州,向东北进攻,牵制敌人后方,使敌兵不敢纵深作战。”同时寇準特别强调指出: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宋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寇準一方面同妥协派斗争,一方面积极备战。他派人到河北把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发展民兵队伍,并规定:河北民兵杀敌,所在官军应给以声援;民兵中有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寇準还派人携带钱物慰劳河北驻军,并出银30万两交给河北转运使,用来收购军粮,充实军资。
十月,辽兵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準促使宋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準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当车驾缓慢行至韦城时,辽军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从前方飞来。臣僚中又有人劝真宗到金陵躲避敌锋,于是真宗又动摇起来。寇準十分懂得把握军心民心和“取威决胜”的军事法则。他提醒真宗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机的情况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寇準明确指出,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準的意见。宋真宗车驾终于北行到达澶州。 [38]  
北宋时,黄河还是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準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寇準对高琼说:“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于是寇準与高琼商议了一番,便一同去见宋真宗。寇準对宋真宗说:“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的话不足凭信,可以问问高琼。”没等真宗开口,高琼便说:“寇準的话不无道理。随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不会愿意抛弃家中老小随您迁都而只身逃往江南的。”接着高琼便请宋真宗立即动身渡河。枢密院事冯拯在一旁呵责高琼对宋真宗鲁莽。高琼愤怒地驳斥道:“你冯拯只因为会写文章,官做到两府大臣。眼下敌兵向我挑衅,我劝皇上出征,你却责备我无礼。你有本事,为何不写一首诗使敌人撤退呢?”高琼命令卫士把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渡过浮桥时高琼简直是在驱赶卫士前进。当真的黄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
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回南城行宫,把寇準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几次派人探视寇準的举动。寇準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寇準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8]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虽然号称20万,却是孤军深入,供给线长,粮草不继。十月以后,辽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尤其是真宗亲临北城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是为澶州之战。辽国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估计在战场上捞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向北宋议和,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
寇準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主战派将领宁边军都部署杨之,已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準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寇準在这班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宋朝的议和使节为曹利用。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宋方的条件是,只要辽国退兵可以每年给辽一些银、绢,但不答应领土要求。谈判在两军对峙中进行。最后终于按宋方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剩下的问题就是每年给辽银绢的数量。曹利用临行前请示宋真宗,真宗说:“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曹利用从真宗的行宫一出来就被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咛他说:“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30万。否则,你就不必再来见我,那时我要砍你的头!”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10]   [38]   [55]  

寇準蒙冤遭贬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干戈宁息,贸易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是有功之臣却由此招来不测之祸。寇準对北宋王朝功重如山,真宗对寇準十分敬重,引起妥协派官僚的嫉恨。
王钦若这个曾被寇準斥之为“罪可斩首”的妥协派首领,对寇準更是恨之入骨。一回到东宫,王钦若就开始对寇準施展阴谋。在一次退朝之后,他乘机对真宗说:“陛下敬重寇準,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宋真宗点头肯定。王钦若说:“我想不到陛下竟有这样的看法。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而说寇準有功。”宋真宗一愣,问他原故。王钦若说:“《春秋》—书都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澶渊之盟实际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吗?”王钦若见宋真宗不高兴,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準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从此,宋真宗对寇準就冷淡起来。 [11]  
寇準题跋像 [12]   
寇準做宰相,选拔人才不讲门第,喜欢进用出身贫寒而有真才的人。御史台是专门批评朝政得失的机构,每当御史台官员有缺额时,他就让平时具有批评精神的人去担任。这样一来,他就更成为王钦若等人的眼中钉。在王钦若一伙的攻击下,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寇準被免去相职,任刑部尚书、知陕州。 [13]  
寇準离开东京,在河南、陕西等地作了多年的地方官。丁谓与王钦若都是一个善于奉迎之人,为了博得宋真宗的欢心与信任,他们大搞迷信活动,以伪造所谓“天书”、编造祥异等事。粉饰太平、迷惑视听。宋真宗晚年卧病不起,越发迷信和糊涂,对于王钦若与丁谓,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天禧元年(1017),寇準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当时巡检朱能携同内侍都知周怀政假做天书,真宗问王旦该事。王旦说:“最初不相信天书的人是寇準。现在天书降下,必须让寇準进献天书。”寇準跟随送上天书。真宗于是升寇準任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天禧三年(1019年),寇準进升为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丁谓以参知政事的名义主动邀请寇準当宰相,丁谓此举别有一番用心。丁谓起初一心想把寇準拉为同党。在一次宴会上,寇準的胡须沾了些菜汤,丁谓马上起身为寇準擦须。寇準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火,当场训斥丁谓有失大臣之体。丁谓恼羞成怒,发誓要报复寇準。 [14]  
宋真宗得风湿病后,刘皇后参预朝政,凡事皆问丁谓。丁谓误国,寇準、王旦向敏中等元老重臣都上奏建议应选择正大光明的大臣来辅佐太子监国。寇準还特别指出:“丁谓、钱惟演是奸佞之人,不能辅佐少主。”其实是在反对刘皇后预政,反对丁谓专权。病中的宋真宗也意识到丁谓专权的严重局势,批准了寇準等人的上奏。寇準让知制诰杨亿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旨,并且准备与杨亿一起辅政。
刘皇后是四川人,她娘家的人仗势犯法,宋真宗为了刘皇后的面子,下诏赦免。寇準坚决反对,认为必须按国法处置。为这件事,刘皇后与寇準结下怨仇。不料,寇準与杨亿密谋由太子监国一事被杨亿的妻弟张演酒后泄漏,刘皇后先下手为强,罢寇準为太子太傅,封为莱国公。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和丁谓有私怨的太监周怀政联络同党,企图发动政变,斩杀丁谓,复相寇準,尊宋真宗为太上皇,拥立皇太子即位。这件事被客省使杨崇勋出卖。丁谓连夜化装乘牛车到曹利用那里商量对策。丁谓、曹利用派兵包围了周怀政的住处。周怀政被俘后自杀。丁谓想乘机干脆把寇準置于死地,就诬告寇準参与密谋。寇準虽没被问成死罪,却再次罢相,降任太常卿、相州知州,接着又调到安州任职,贬为道州司马。 [14]   [55]  

寇準客死雷州
寇準遭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準,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宋真宗死时也说只有寇準和李迪可委托大事。寇準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準饯行。参知政事李迪十分愤懑,公然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持手板击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丁谓之奸邪,力诉寇準之蒙冤。寇準再次罢相后,丁谓当了宰相,将寇準一贬再贬。 [14]  
寇準塑像
乾兴元年(1022年),寇準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到任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但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準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他就住在当时还是荒郊野外的天宇寺西馆(即今西湖公园)。 [45]  
寇準在雷州任上,除少数政务外,主要是读经释书,闲暇时写字、会友,每逢客至,则笑脸相迎,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
天圣元年(1023年),寇準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卧倒在床。此时,他以《病中诗》为题,赋诗一首:“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闰九月初七(10月24日),寇準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阳巩县。 [15]   [60]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仁宗为寇準昭雪,恢复寇準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準得以归葬下邽。
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準撰写了《莱国寇忠愍公旌忠之碑》,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旌忠”二字。 [16]   [55]  

寇準主要影响编辑 播报

寇準政治
寇準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寇準一生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担任中央要职,在其卓越的政治才华背后,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爱民思想。在其施政时,百姓的利益往往得到体现。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是令地方官颇为头疼的事。每到此时,他们就签发文书至各乡催逼,搞得民怨沸腾,耽误了农业生产,还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而时任巴东知县的寇準却“推至信””于民,只在县城门口大张告示,开列出各乡镇应交税额及负责入的名单,就达到了目的,又不扰民。这使他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余,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 [55]  
寇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辽军围困时力劝宋真宗亲征,在澶州之战中击退辽军的进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边书告急,京师震动,宋廷君臣惊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风险。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亲征。寇準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雍王赵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随军出征。宋真宗亲自到澶州城,但不敢过河。寇準与高琼力促真宗渡河,命令卫士把皇帝车驾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时,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宋真宗象征性地巡视后即回到南城行宫。寇準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 [18]   [38]  
寇準以其坚强独立的个性及其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当时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已有很多弊端露头,因而不可盲目排斥所有对国家政事进行更张的建议,并“第一个对这样的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提出反对意见”,对其进行大胆的抵制与改革,成为宋朝改革派的先驱。相比起其循默无为、崇尚按资排辈的同僚而言,寇準可谓是真正具有宰相识见的人。 [55]  
寇準在地方任职时政绩也非常显著。寇準在被贬雷州期间,传播中原文化,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领雷州人民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促进经济发展;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知识,破除歪理邪说;同时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传播中原文化,对雷州文明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45]  

寇準文学
寇準在文学创作上有较大成就。他在幼年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寇準在入仕之前,有很多诗作,这些诗大多寄托了对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向往。在巴东的三年,是寇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些诗多有悲凉感伤的意味。他自己对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也颇为得意,将这些诗录成《巴东集》。在离任巴东到卒于雷州的四十年中,诗作数量与巴东诗作大致相当,而且大都集中在外任期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在京城时所作。在这四十年中,寇準几起几落,经历了官场中的跌宕起伏,饱尝了人生的大喜大悲。这些诗作承载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感慨。 [40]   [43]  
寇準的诗,深受唐诗的影响,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堪与唐诗相媲美。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寇準诗“卓有晚唐之风致”。寇準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作为宋初晚唐体诗人中的一员,寇準作诗颇有贾、姚的苦吟风范。在总体的风格上,寇诗与其他晚唐体诗人的作品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体制方面,较偏好近体诗,古体诗的数量非常少;在近体诗中,五律和七绝占多数。在语言风格方面,寇诗与其他晚唐体诗人的作品一样,都具有比较浅易通俗的特点在字词的选择上并不追求生僻和新鲜,也很少用典,即使用典,也都选择一些比较常见、容易理解的。作为一个仕宦诗人,寇準的境遇和九僧及林逋、魏野等人大不相同,因此,在诗歌风格方面,寇準的诗作与僧人、隐士的作品相比,自然也有一些差别。与九僧相比,寇準的诗歌阔大遥远、清新自然,不似九僧诗那样细碎窘迫、淡寡无趣。此外,同样是对自然风物的描绘,寇準笔下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被赋予了情感,充满了生机和情趣。寇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其词写得非常细腻忧伤,内容都是春日伤怀和离愁别绪。 [40]   [43]   [48]  

寇準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赵光义: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54]  
赵恒:準刚忿如昔。 [20]  
吕端:準性刚自任。 [20]  
毕士安:①寇準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②準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 [20]  
王旦:準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準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20]  
李迪:丁谓罔上弄权,私结林特、钱惟演,且与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搅乱朝事。寇準刚直,竟被远谪。 [21]  
钱惟演:寇準朋党盛,王曙又其女婿,作东宫宾客,谁不畏惧!今朝廷人三分,二分皆附准矣。臣言出祸从,然不敢不言。 [22]  
张咏:①人千言而尽,準一眼而尽,真宰相。 [55]  ②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0]  
魏野: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44]  
范仲淹: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24]  
司马光: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25]  
王安石: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澶州》) [40]  
张耒: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业尽莱公。(《听客话澶渊事》) [26]  
田况:寇準在相位,以纯亮得天下之心。丁谓作相,专邪黩货,为天下所愤。民间歌之曰:“欲时之好,呼寇;欲世之宁,当去丁。”及相继贬斥,民间多图二人形貌对张于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虽轻訬顽冥少年无赖者,亦皆口陈手指,颂寇而诟丁,若己之恩雠者,况耆旧有识者哉! [27]  
陈瓘:当时若无寇準,天下分为南北矣。然寇莱公岂为孤注之计哉?观契丹之入寇也,掠威虏、安顺军,则魏能、石普败之;攻北平寨,则田敏击走之;攻定州,则王超等拒之;围岚岢军,则贾宗走之;寇瀛州,则李延渥败之;攻天雄,则孙全照却之;抵澶州,则李继隆御之。兵将若此,则亲征者所以激将士之用命。然所谓亲征者,在景德行之则可。而议者当靖康时,有请用真宗故事,则不可。盖亲征之行,必兵强可也,财富可也,将能擒敌可也。若此,则分画明,纪纲修,法度正。一有不然,则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无不胜。”此书生之虚论,可言而不可行也。寇準之功不在于主亲征之说,而在于当时画策欲百年无事之计。向使其言获用,不惟无庆历之悔,亦无靖康之祸矣。我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祸,亦景德之役误之也。景德王师一动而诛鞑览,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康坐守京城而觇敌之不渡河。景德不战而和,欲和者敌也,遂使靖康坐视敌之深入而独意和好之可久。景德既和,诏边郡无邀敌归,所以示大信也,遂使靖康敌人议割吾之三镇,而犹纵敌不追。其守不足以为谋,其和不足以为信,其纵不足以为德,準之言至是验矣。 [24]  
王十朋:①昔在景德初,胡虏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高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銮舆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至仁不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天子能用贤。 [28]  ②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29]  
脱脱:準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20]  
魏瀚: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嶙峋。雷阳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几人!济海舟航横野渡,谪居池地动星辰。南来为问崖州户,曾似丞尝庙貌新。 [30]  
孙承恩:立朝侃侃,直道靡顾。致身鼎铉,秉节清素。手扶日毂,不震不凌。社稷之功,莫能与京。 [31]  
戴嘉猷: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 [32]  
吴敬所:以苏秦之游说,云长之忠义,寇準之于舜英,蒙正之于千金,皆非所演,中体能从其侑贺,只自诬耳,又岂可允从之哉? [33]  
王夫之:澶州之役,寇平仲折陈尧叟、王钦若避寇之策,力劝真宗渡河决战,而日与杨大年饮博歌呼于帐中。故王钦若之谮之曰:“準以陛下为孤注”,其言亦非无因之诬也。王从珂自将以御契丹于怀州,大败以归而自焚;石重贵自将以追契丹于相州,诸将争叛而见俘于虏;皆孤注也。而真宗之渡河类之。且契丹之兵势方张,而饮谑自如,曾无戒惧,则其保天子之南归,而一兵不损,寸土不失,似有天幸焉,非孤注者之快于一掷乎?则钦若之谮,宜其行矣。 [34]  
张怡:寇準乃“真宰相”,有才有度,但其所作词却清丽柔美,意境纤丽,大不似其人风格。(《謏闻续笔》) [37]  
汤鹏:刘义康不见淮南厉王事,是以获罪;寇準不读《霍光传》,其功不终:短其术而陋者也。 [35]  
顾诚:向使李纲、寇準之流为之相,韩、岳、宗泽之俦为之将。将相同心,不忧中制,中外一德,可弥外忧。 [36]  

寇準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寇準幼年作诗
寇準自幼聪颖过人,有“三步成诗咏华山”之佳话传世。那天寇準父亲寇湘宴客,席中有人云“素闻令郎善诗,何不即席吟咏助兴耳”,寇湘应允。只见七岁的寇準恭恭敬敬起身请嘉宾出题,客人说:“此地离华山不远,你就以华山为题吟咏吧。”小寇準在众长辈前踱步沉吟,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便眉飞色舞道:“我有了!”随即一首五言绝句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四座闻之无不惊叹:“三步诗,这是一首三步诗啊!”更有人击节称赞:“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是当宰相的料啊!” [52]   [61]  

寇準折节从学
寇準年幼时,性格不拘小节,非常喜欢尚武好猎的豪纵生活。他的母亲性格严厉。有一次,寇母怒火难遏,拿起秤砣就扔了过去。秤砣砸在寇準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因此,寇準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开始发奋读书。等到富贵后,寇母已经去世,每当寇準抚摸脚上的疤痕,就会痛哭起来。 [56]   [61]  

寇準寇準断案
寇準任成安县令时,令衙役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初来乍到,暂停一切堂断,诉讼一律造册候处。”暗地里,他化装私访,早出晚归,调查、搜集黑绅恶霸罪证。嗅到危险的恶人,联名上告大名府,参寇準终日游逛,不务正业,当官不为。府尹差人调查,果然衙不开、案不理,勃然大怒,亲自督查。
见大名府尹光临,寇準当即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明日升堂,有冤诉冤,有仇诉仇,所有官司明过不候。”次日,县衙原被告云集,寇準稳坐公堂,府尹并坐于右,衙皂两旁站立,寇準响木一拍升堂:“本官审案不拘俗套,原告、被告一起陈述。”整个公堂之上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府尹只好掩耳呆坐。半个时辰状词方毕,寇準依次断案,法度严谨,判罚到位,堂下众呼青天,府尹大人转怒为喜,连连赞许。这就是寇準“眼观千家状,耳听万人言”的由来。接着,寇準又重拳出击,惩办了那些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大快了民心。 [53]  

寇準蒨桃呈诗
寇凖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但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他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记载,寇準出镇北门,有妙龄歌女来庭院下,寇準取酒独饮,请歌女歌唱数曲,然后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不满意。当时寇準身边有个侍妾,名叫蒨桃。她在屋内见到这个情形,就写了《呈寇公二首》:“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寇準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 [41]  

寇準丁谓溜须
寇準原来十分赏识丁谓的才能,曾反复向上推荐他。丁谓对寇準毕恭毕敬,唯命是从,某日会餐时,食汤沾了寇準的胡须,丁谓起身为之揩拂,寇準笑着奚落他:“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大概就是“溜须”说法的由来。丁谓羞恼于当众受辱,从此对寇準怀恨在心,后找到机会对他诬告陷害,寇準被贬为雷州司户。
后来,丁谓被贬到更远的海南,路过雷州时,寇準命人送他蒸羊,又怕手下人报复丁谓,关闭大门,不放他们出去,正可谓“宰相肚里能撑船”。 [46]  

寇準计废太子
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救助赵廷美没有成功,于是患上心理疾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马上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诲,他都没有悔改。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因为生病初愈没能参加,半夜发泄愤怒,把姬妾关在宫中,并纵火焚宫。太宗很生气,打算废除他太子的身份。正好寇準任郓州通判,太宗特别召见他,对他说:“你试着和朕一起决断一件事。太子所为不合王法,将来一定会做出像桀、纣那样的恶劣行为。朕想废掉他,但东宫里有私兵,恐怕因此招致祸端。”寇準说:“请陛下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也命令太子的左右侍从跟着去,陛下再趁机派人去搜查东宫,如果真有不法的证物,等太子回来再当面出示,想要废除太子之位,只需派黄门侍郎宣布一下就可以了。”太宗采用了寇準的计策。等太子离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残酷的刑具,其中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来后,太宗把这些刑具当面出示,太子服罪,于是被废。 [57]  

寇準人际关系编辑 播报
寇凖的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
备注

祖父
寇宣
[42]  

父亲
寇湘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乙巳科状元 [39]  

妻子
宋氏


嗣子
寇随
寇準无子,以从子随为嗣 [42]  

寇準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寇準现存作品有《寇莱公集》 7卷,《寇忠愍公诗集》3卷。传世诗作有近300首,《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 [40]  
体裁
作品

书河上亭壁
冬日北斋
虚堂
夏日
杂言
秋思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点绛唇·水陌轻寒
江南春·波渺渺
蝶恋花·四十年来身富贵
踏莎行·春色将阑
甘草子·春早 [40]   [43]   [49-50]  

寇準后世纪念编辑 播报

寇準寇公祠
寇準一生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他造福一方百姓,深得雷州人民的敬仰。寇準遗体虽运回西京洛阳安葬,为了缅怀这位忠心耿耿的名宦,雷州人在他寄居寓所“西馆”立祠奉祀。祠前矗立着寇準的塑像,展厅中陈列着寇準的事迹,还有当年其寓所寇準生前用的家具仿制品,还有一口“莱泉井”。这口寇準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称“莱泉”。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琏修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寇公祠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準的诗文。“寇公祠”内还有几幅图画记载着他在雷州的业绩。 [45]  

寇準寇準墓
寇準墓
寇準墓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一里许。封土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有“宋寇莱公墓”碑石一通。碑文为当时任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毕沅所书。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后,当地政府重视文物,在此兴建寇準小学,以保护这座衣冠冢和纪念历史名相。 [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4 04:16 , Processed in 0.0658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