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崇祯四子朱慈炤,躲藏一生未逃一死
2020-02-26 17:14 来源: 环球科普
原标题:朱三太子:崇祯四子朱慈炤,躲藏一生未逃一死 世人多将朱三太子误作崇祯五皇子朱慈焕,其实真正的“朱三太子”是朱慈焕的同母哥哥----四皇子朱慈炤。
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常被误认为是“朱三太子”,但实际上他五岁就病亡了。朱慈炤与五皇子朱慈焕同母。他才是困扰满清七十多年的真正的“朱三太子”。
历史脉络
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经山西直捣北京,走投无路的明崇祯帝逼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后,又用剑砍了袁贵妃和女儿长平公主。
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皇四子(朱慈炤)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找来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定王。史书记载“……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翻译一下就是:李自成让朱慈炤下跪,朱慈炤不从,只是作揖。李自成问:你爸呢,我不想杀他,他怎么不来见我。朱慈炤说:我把不能受你侮辱,已经上吊自杀了。后来,李自成又找来朱慈炤,让朱慈炤下跪,朱慈炤仍然不从,说:你怎么不杀了我。李自成说:你无罪,就放了你吧。
逃出生天
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
清军入关,打进北京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撤离北京,在大顺军中朱慈炤与哥哥定王朱慈炯失散,朱慈炤被李自成部下一个姓毛的将军带着逃到河南,他们卖了战马,买了耕地,准备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清朝查捕起义军风声很紧,毛将军自顾不暇,只好扔下朱慈炤又南逃了。
朱慈炤当时只有13岁,自己便从河南往东南流浪到他祖先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凤阳有一个姓王的乡绅,在明朝时作过谏官,了解到永王的身世,收留了他,并且让他冒充自己的孩子改名叫王士元(倒过来念即为“原是王”),和自己的孩子同窗读书。
继续流亡
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炤十八九岁,他就又离了凤阳,流落到江南,因无所依靠,便到一座小庙里落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
后来又流浪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庙里安身。有一日一个姓胡的乡绅来到此庙,在闲谈中发现朱慈炤才华过人,便说:“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于是把他带到自己家中,改换衣帽,边耕边读,后来又把女儿嫁给了他,朱慈炤便在这里住下来,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
过了些年,又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到山东后改名叫张用观,他小心谨慎,唯恐暴露。
身份暴露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前后,江苏太仓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岚山张念一、张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事。尽管朱慈炤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传统,为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直到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朝皇子遭到了灭顶之灾。
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四皇子朱慈炤否认自己参与造反,但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躲藏一生难逃一死
由于满清入关打着”为明复仇“的口号,所以为了安抚中原民心,清政府表面上善待崇祯皇帝的后人,善待崇祯未死的女儿长平公主。但是皇子就完全不同了,皇子必须死。
为了既达到杀光前明流亡贵胄又不引发民愤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了之前的惯用手段,以假冒皇子的罪名将朱慈炤及其家族全部杀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经七十五岁的朱慈炤在山东被清廷捕获,全家处斩。至此,明王室所有男性子孙几乎全部被肃杀殆尽。
朱慈炤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