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0

明朝有文字狱吗?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2
发表于 2022-4-18 2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有文字狱吗?为啥肃皇帝不杀海瑞,显皇帝不杀雒于仁。显示全部 ​



关注者
31

被浏览
23,241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18 个回答默认排序


不文艺





9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明朝的文字狱不仅有,而且比较奇幻,连 @巴图 都承认无厘头了,受害者根本不知道为啥被杀了
我总结明朝时期的文字狱主要分为三类,每一类都非常奇幻:
第一类,无中生有、大变活人
清人赵翼记录了文祸受害者名单:林元亮、赵伯宁、蒋质、蒋镇、吕睿、贾翥、林云、许元、吴宪、张尚礼、陈养浩,其记录的格式竟然都差不多: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以表内“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以“垂子孙而作则”诛......;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以“遥瞻帝扉”诛.....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以“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诛......
你看,一个个人名有,事因有,似乎还真像那么回事。但是,明史、明太祖实录均未记载这些人名。更让人称奇的是,同一时间段十几个人先后因为类似的错误被杀,他们为什么明知忌讳还要故意挑战,真是令人啧啧称奇,明朝臣子果然不怕杀头,还有主动送死的
第二类:死人复活,萨满巫术
大家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然而明朝建州卫流行的萨满教中却有这样一种秘术,相传能让死人复活
清人赵翼引用并补充了明朝野史:杭州教授徐一夔在贺表里,因为写到“光”字和“则”字,朱元璋认为是讽刺他当过和尚当过“贼”,于是杀了徐一夔。但是在光绪年间就已经有人考证徐一夔死于建文二年,年龄80多岁。更神奇的还有“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詹希原被文字狱所杀的13年后复活出来写碑,让人啧啧称奇
此外,之前还有传闻中《含山堂别集》种记录的蒋淦、陆杰被嘉靖帝文祸的事件,然而他们迎来的确是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酷刑——升官,蒋淦四年之内连续升官两次(当前可能是明升暗贬),陆杰更惨了,被活活累死在升官的岗位上,因公殉职。惨!惨!惨!
第三类,移花接木、乾坤挪移
在明朝,连坐是一种新颖的文字狱方式。比如传说中:“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然而《明史 列传第二十八》卢熙,字公暨,昆山人。兄熊,字公武,为兖州知府。时兵革甫定,会营鲁王府。又浚河,大役并兴。熊竭心调度,民以不扰。后坐累死。
同样的还有僧人来复,因为胡惟庸案连坐而死,被说成文字狱
此外,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到明朝也能成为文字狱
传说:正统十四年(1449年),都御史张楷除夕作诗:“斯民何苦际斯时”“四山峰火照人红”“乱离何处览屠苏”等,流传京城,人多传诵,礼科给事中王诏上书弹劾,张楷坐罪免职
然而明实录记载:“存心可知宜正其罪以警将来  上曰待张楷等回具实以闻”压根没因此事革职
上一位是没有遭受处罚,而下一位实实在在的下过两次狱,传说: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因为引用白居易、张永诗句“朝廷雇我做闲臣”“江南闲煞老尚书”,嘉靖帝大怒,将其革职。
然而明史记载: 吴廷举,字献臣,其先嘉鱼人,祖戍梧州,遂家焉。成化二十三年登进士,除顺德知县。上官属修中贵人先祠,廷举不可。市舶中官市葛,以二葛与之,曰:“非产也。”中官大怒。御史汪宗器亦恶廷举,曰:“彼专抗上官,市名耳。”会廷举毁淫祠二百五十所,撤其材作堤,葺学宫、书院。宗器谓有所侵盗,执下狱。按之不得间,惭而止。
忠亦讦廷举他事,逮系诏狱。刘瑾矫诏,枷之十余日,几死。戍雁门,旋赦免。
因为这么奇葩的原因被文字狱,吴廷举可真是掺。
综上所述,大家恐怕能感受到明朝文字狱之奇,历代罕见。大多出自明代野史的框架,经清代学者通过想象力给予补充和丰富,将其故事化,现代进一步想象。毕竟,连明史都也不敢引用的野史,现代一些学者却把之奉为圭臬,堪称又一奇也




编辑于 2020-12-08 11:30

​赞同 99​​9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萧筱霄
平面设计师





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想要知道明朝有没有文字狱,我们需要知道文字狱是什么?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文字狱呢?《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文字狱是民国史学家们对于从满清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发生的一系列满清皇帝们为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而发起的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大案的一种总结。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已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
其实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很多朝代都有这种为禁绝某种思想而发起的大案,像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的“乌台诗案”和“我注六经”都算得上是出于打压某种思想而兴起的事件,但这些事件都没有被史学家称之为文字狱。为何?只因为这些案件和满清的那些案件不管是从规模还是性质来讲都是天壤之别。
不知读者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史学家们为何要把文字狱定义成文字狱而不是文字案呢?
狱这个字在现在就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指监狱。但在古代,狱除了代指监狱外,还有特指发生了大规模的处罚严厉的案件,这样的案件叫作“兴大狱”。如《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上方乡文学,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后汉书·梁商传》:“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繫,纤微成大。”《新唐书·王鉷传》:“ 林甫 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能被称之为狱的往往都是因为某个人或事死一大群人的刑事案件。
文字狱特指文人在纸上写的文字可能带有讽刺影射甚至抹黑皇帝的字眼而被治罪处死的案件。像《清稗类钞·狱讼类八》记载一个故事,雍正皇帝有一日微服到集市里走走,走到一个书摊前翻看书签,突然有一阵风吹过,把书页吹的上下翻动,边上一书生见状,即兴吟了半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雍正感觉受到了冒犯,就下令将这个书生杀了。
乾隆时期灌输有个举人徐述夔去世后,其子为纪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楼诗集》。集中有诗句“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被指用“壶儿”喻“胡儿”,被暗指清朝。还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后来乾隆帝称“用朝夕之朝为朝代之朝,不用上清都、到清都,而用去清都”,因此是“显有兴明灭清之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仇家蔡嘉树检举诗中辱骂清廷,于是酿成大案,牵连的人很多,只要是涉及到一柱楼诗者,均一个不漏地查过去。乾隆帝指示:“徐述夔身系举人,却丧心病狂,所作《一柱楼诗》内系怀胜国,暗肆底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虽其人已死,仍当剖棺戮尸,以伸国法。”故徐述夔及其子已死也开棺枭首示众,两个孙子虽携书自首,仍以收藏逆诗罪处斩。他的两个族人徐首发和徐成濯,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根据《孟子》“牛山之木,若波濯濯,草木凋零也”,因此认为这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是嘲笑清剃发之制,以大逆罪处死。
清朝文字狱的案子都是像这样没有什么依据,大多是牵强附会而来,一旦被卷入文字狱中,主犯都难逃一死,还会连累家族。那清朝皇帝们为何会热衷于文字狱呢?这里面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文化不自信。据考据,明朝女真是从西伯利亚迁徙到辽东,被明成祖收留后在辽东定居下来,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在大明土地上生活了两百多年,依然还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既没形成自己的文明,更没有自己的文字。要不是努尔哈赤正是趁着大明衰弱统一女真各部族,同时他儿子们又趁着大明衰败捡了个便宜入主了中原,他们依然会停留在部落时代。入主中原后是一种什么体验呢?就像一个乞丐抢一个富豪并住了下来,突如其来的暴富让这个乞丐成为了暴发户的同时又自卑于自己的过往,怕被人背地里骂自己是暴发户,所以下令仆人不许说自己的坏话,说了就打死。
第二点原因是为了培养文人士大夫的奴性。自宋朝以来文人士大夫被宋朝皇帝宠坏了,这些人动不动就喜欢骂皇帝,明朝的士大夫更以碰瓷皇帝(骗廷杖)为荣,还喜欢在背后各种抹黑皇帝。而这些惯性也被这帮士大夫们带到了清朝,清朝的权力基础是八旗而不是这帮文人们,自然不会惯着他们,敢不听话抽不死你,敢背后抹黑更是直接杀鸡敬猴。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满清皇帝们终于把这帮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文人们给调教成最标准的舔狗,天天对着皇帝吹彩虹屁。连光绪这样一个傀儡皇帝都能吹成功比尧舜。
回到最初的问题,明朝有没有像清朝这样的文字狱呢?广义上的文字狱有,狭义的当然没有。先说说广义上的,这里就不举那些似是而非的案例,就举两个被明史明确记载的案例,就是正德即位时期,重用八虎等太监,太监刘瑾仗着皇帝宠信廷杖不少犯颜直谏的大臣。嘉靖即位后发动大礼仪,把忤逆圣意还跑去左顺门逼宫的大臣和士子们打死十几人。后来想去南巡又杖毙了几个出言劝阻的大臣。这些人会被打死就是因为犯颜直谏(不管这大臣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违逆天言。这些事件都符合皇帝为某种目的打压言路,和文字狱的目的一样。
但是这跟满清的文字狱相比,性质完全不同,满清的文字狱是皇帝觉得你在骂他,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在骂,都得死;而正德嘉靖的则不同,拿嘉靖来说,他为何要廷杖大臣,那是因为大臣逼着他认一个他压根没见过面的伯父做爹,他不想认才搞大礼仪,才廷杖大臣;他也不能认,认了就是向大臣妥协,那他也就只能当一个没有权威的傀儡皇帝(参考他儿子隆庆皇帝)。这属于大臣主动挑衅皇帝,把皇帝惹毛了才招来的杀身之祸。这种情形只能叫以言获罪。说这是文字狱就太言过其实了。再说这才死了多少人?满清随便一个文字狱大案都能死出这个数。
其实明朝有没有文字狱只要看三点就能知道,第一点是在明朝有一个机构叫督查院,里面的官员叫言官,这些言官的职业就是找大臣和皇帝的茬,而且这帮言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这权力可牛批了,言官可以根据市井八卦去骂皇帝,骂完还不用担任何责任。这些文官在朱元璋和朱棣手里还老实一些,不太敢找皇帝的荐,后面的皇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弘治皇帝因为只娶了一个老婆和偏袒小舅子,天天被言官喷。正德因为年少荒唐被言官骂急眼,直接派人去打这些人屁股。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海瑞给嘉靖上的《治安疏》,直接指着嘉靖骂“嘉靖嘉靖,家家皆尽”,最后不也好好地活到了万历年间。这要是在清朝,你敢信海瑞骂了皇帝还能活着?
第二点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皇帝们的风评就知道,网上有句话叫明朝皆昏君,清朝皆圣主。为何?还不是因为明朝皇帝对言论管理的宽松。明朝中期就有士子文人开始用野史编排皇帝们的黑料,像徐达吃朱元璋赐的烧鹅而死的谣言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在他的野史《翦胜野闻》编排的故事,目的就是抹黑朱元璋。到了天启年间,这样的故事就直接放入熹宗时间的实录里还不被惩罚。这要是在清朝可能吗?
第三点,其实文字狱除了满清皇帝会玩以外,文官士大夫们自己也玩得贼溜(区别是他们不杀人),宋朝的乌台诗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苏轼因为宣传自己的蜀学被士大夫排斥,就有了乌台诗案,企图从苏轼写的诗里找茬,也有了后来的苏轼被贬。南宋朱熹的学说也一度被斥为伪学而被打压排挤。而明朝的王阳明和他的阳明心学可没有人拿什么诗来为难他。王阳明虽然被理学士大夫们摁在武职负责打仗,但他最后也做到了正二品的南京兵部尚书。而他的学说更是在他活着时就已经传播极广,他死后连内阁首府除阶都成为了心学门徒。
终上所述,明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狱。明朝的言论之宽松,思想之开放,学术之开明是其他朝代所未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08 , Processed in 0.0693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