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8|回复: 6

贾元春//朱由榔===钟馗//孙传庭//朱由检//袁崇焕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发表于 2022-4-20 1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元春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99+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贾元春,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四春之首,贾政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胞妹,贾宝玉的胞姐,也是第一个由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孩子。因生于正月初一而取名元春,早年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充任女史,在秦可卿死后进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通称“娘娘”。
元春是家族的荣耀,她的封妃使贾府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富贵兴盛到了极点,为了迎接她的上元归宁,贾府兴建了一座省亲别墅,便是大观园。然而她却在这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仪式中数次落泪,称自己身处的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与贾府众人的欢欣雀跃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元春也是家族的政治靠山,在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末尾她与母舅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也很快就获罪抄家。但以红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认为元春的结局并非如此单纯,从判词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及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元春应该是怀孕以后死于政治斗争
注:《长生殿》写的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与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死于太子政变。 [1-3]  



人物关系
纠错
关闭纠错


     
中文名贾元春 外文名Jia Yuanchun 别    名大姑娘、大小姐、贾妃、元妃、贵妃、娘娘 饰    演成梅(87版电视剧)
王彦华(10版电视剧)
陈舒宜(17版电视剧) 配    音黄璐璐(87版电视剧) 性    别女 登场作品《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生    日正月初一 主要成就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 排    行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三位 祖    母贾母 父    亲贾政 母    亲王夫人 同母兄弟贾珠、贾宝玉 陪嫁侍女抱琴 位分变化女史→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贵妃
目录



贾元春角色形象编辑 播报

成梅版贾元春(5张)
生日:正月初一
排行:在四春姊妹中排行老大,在二房中排行老二。
身份:贾政嫡长女、贾府大姑娘,宫中女史、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贵妃。

贾元春角色经历编辑 播报

贾元春元春省亲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描写了贾府花灯之奢华。此时正值贾府鼎盛之时,元春又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实是贾府中的一大盛事。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一掷千金,布置荣国府。仅到苏州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以及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费用就达五万两银子。贾府大批量采购各式花灯,“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 [8]  
大观园初建成,元妃省亲那天,众人欢聚一堂,吟诗作画好生热闹。然而,这不过是表象,在私室元妃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在“欢聚”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9]  

贾元春元春点戏
第18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3]  
第一出,《豪宴》,出自明代李玉剧作《一捧雪》,暗示贾府会因类似《豪宴》中夸富行为而导致破败。
第二出,《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元春点这出戏着眼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祈愿皇上忠于爱情,以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安史之乱的起因之一是杨国忠为首的国舅家族得罪了安禄山为首的边境藩王,事发后军民问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一被杀,一自缢,此戏暗示元春和贾府命运有与杨贵妃及其家族相似处。
第三出,《仙缘》,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记》,原为第三十出《合仙》。在宝玉仙缘的层面,《邯郸记》中送来枕头的是神仙,《红楼梦》中前来点化宝玉的一僧一道也是神仙。在应景的层面,《仙缘》是一出热闹戏,八仙降临,吉祥福瑞,配合了18回省亲“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喜庆场面。
第四出,《离魂》,出自汤显祖剧作《牡丹亭》,原为第二十出《闹殇》,演中秋之夜,丽娘病逝。《牡丹亭》以梅花喻丽娘,暗示黛玉的命运。63回李纨说黛玉“不得贵婿反挨打”隐含八十回后黛玉曾被责打,应是元春所为。

贾元春元春之死
程高本83回元春染恙,86回托梦给贾母,95回元春之死,时辰十分明细,“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属虎,卯年属兔。86回“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107回“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证虎兔相逢隐意青黄不接。元春正传以时辰为线,83回省宫闱,出现了辰巳、申酉、黎明、卯初、酉初五个时辰标记。后四十回的虎兔相逢指卯年寅月。
但也存在问题,如86回写她生于甲申年,至甲寅年薨逝时应为三十一岁,95回却写她存年四十三岁,病因叫做“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均有失当。
按曲子伏笔,元春理应托梦给贾政王夫人示警,后四十回却写到了贾母梦中:“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86回)。

贾元春角色关系编辑 播报
祖辈
祖父:贾代善
祖母:贾母
父辈
父亲:贾政
生母:王夫人
庶母周姨娘赵姨娘
平辈
同母兄弟:贾珠、贾宝玉
异母弟弟:贾环
异母妹妹:贾探春
堂兄妹:贾琏贾迎春
姑表妹:林黛玉
姨表妹兼弟媳:薛宝钗
族妹:贾惜春
丈夫:今上皇帝
晚辈
侄子:贾兰
堂侄女:贾巧姐

贾元春角色评价编辑 播报

贾元春书中评价

正册判词
  • 原文

陈舒宜版贾元春(6张)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相逢大梦归。 [1]  
(脂本里虎兔,虎兕都有,通行本写作“虎兔”,周校本“辨是非”为“辨是谁”。)
  • 注释
1.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或说指元春在宫廷生活的时间;或说指元春入宫时的年纪。二十年可以当成整数也可以认为二十多。辨是非:懂得世事人情。
2.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即石榴花。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在说石榴多子,也代表多子,而元春无子或怀有身孕,这是她悲剧的其中之一。却忽略了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石榴花,石榴花:又称楼子花(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开时鲜艳夺目、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惹人侧目,比喻元春封妃;但同时石榴花开的最晚(农历五月),对应了元春封妃对盛世中贾府是锦上添花,而封妃对末世的贾府就是雪上加霜,原因在于贾府已没有充足的经济相抗衡。
3.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迎春、探春和惜春三姐妹。争及:怎么比得上。这一句是暗示其他三个姐妹虽各有特色,但总体看来均不及元春。
4.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猛兽,据刘心武考证,贾元春应该在一次宫廷斗争之中死去。 [1]  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边的太监,太监只要没有得到贾家的好处:钱(与第二句相互应),就会向皇帝说对元春不利的话,皇帝只要听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场梦。
  • 鉴赏
“弓”谐音“宫”,隐喻凤藻宫;“橼”谐音“元”,隐喻元春。香橼意指元春晋封贵妃是一件非常喜事。“弓橼”谐音“宫苑”,指元春的宫苑生活。又谐音“宫怨”,元春的命运悲剧和心理情感含有宫怨文化因子。她的宫怨悲剧,主要体现于“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骨肉分离,终无意趣”。72回凤姐的梦隐喻元春卷入宫斗。
“二十”,虚指元春寿命。“辨是非”泛指红尘俗世名利场、是非地。25回偈语“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与“辨是非”一样都是平常不过的俗话。另本作“辨是谁”。
“榴花”多子,寓意多子多孙,所以宫廷之中盆景多有石榴,榴花说明元春已经怀孕了,然而也仅仅是榴花,而不是榴子,说明她死的时候并没有生下孩子。
“三春”,惜春判词和曲子中也有“勘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等语,据刘心武考证知“三春”是指贾府最春风得意的三年,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三年,全文绝大多数章回也是写这三年。秦可卿预警“三春去后诸芳尽”,在谶语的角度实指贾府经过这三年就家道中落了。果应其言,贾元春死后不久,贾府就被抄检了。
“虎兔相逢”,许多古本都写作“虎相逢大梦归”,只有高鹗整理的通行本写作“虎兔相逢”(高鹗妄改,为了照应后面四十回中,元春染疾后死于兔年虎月。)。虎和兕都是猛兽,贾元春应该死于一场宫廷斗争。
元春判词意译为:元春在红尘俗世是非场中活了二十来岁;平生最显贵的一件喜事就是晋封贤德妃,蒙天恩元宵省亲;此等富贵荣华,可惜她这样的荣华富贵只享受了三年,就在一场宫廷斗争之中,大梦归去,含恨而逝。
红楼梦曲
  • 原文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1]  
  • 注释
1.喜荣华正好——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得征凤鸾之瑞这件大荣华大富贵。
2.恨无常又到——无常:佛教用语。佛教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所以叫“无常”。旧时迷信,说人将死时,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叫人死亡,这使者也叫“无常”或“无常鬼”。这里兼有这两种意思。
3.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黄泉:也叫“九泉”,指地下,即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1]  
  • 鉴赏

贾元春画像(15张)
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这令她感到十分憾恨。“望家乡”实指金陵,即南京。元春死时离着南京“路远山高”,其实就是死于皇宫,为什么山高路远,红学家认为,元春是因为失宠而被关在了看不见外头世界的地方,而“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之说更说明了,元春的毙命,并没人来告诉贾府,所以只能在梦里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暗示了元春走后贾府之败,这样就加重了元春的悲剧感,也指责了封建制度的不近人情。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从这里也让作者一眼便看出了元春心中高出世俗的光辉。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此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过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荫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帷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的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自评
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18回) [3]  
他评
冷子兴: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2回) [4]   
冷子兴: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2回) [4]  
赖大: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第16回) [13]  
赵嬷嬷: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16回) [13]  
薛宝钗: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18回) [3]  
乌进孝: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53回) [10]  
贾蓉: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53回) [10]  
贾探春: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62回) [5]  
兴儿:我们大姑娘不用说,但凡不好也没这段大福了。(第65回) [6]  
王熙凤: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72回) [12]  
王夫人: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81回) [7]  
薛蝌:我在外头原听见说是贾妃薨了,这么才赶回来的。我们元妃好好儿的,怎么说死了?(86回) [11]  
薛姨妈:上年原病过一次,也就好了。这回又没听见元妃有什么病。只闻那府里头几天老太太不大受用,合上眼便看见元妃娘娘。众人都不放心,直至打听起来,又没有什么事。到了大前儿晚上,老太太亲口说是‘怎么元妃独自一个人到我这里?’众人只道是病中想的话,总不信。老太太又说:‘你们不信,元妃还与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86回) [11]  
薛宝钗:这两天那府里这些丫头婆子来说,他们早知道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说:‘你们那里拿得定呢?’他说道:‘前几年正月,外省荐了一个算命的,说是很准。那老太太叫人将元妃八字夹在丫头们八字里头,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独说这正月初一日生日的那位姑娘只怕时辰错了,不然真是个贵人,也不能在这府中。老爷和众人说,不管他错不错,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说,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惟申字内有正官禄马,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那里知道愈比愈好,就像那个好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独喜得时上什么辛金为贵,什么巳中正官禄马独旺,这叫作飞天禄马格。又说什么日禄归时,贵重的很,天月二德坐本命,贵受椒房之宠。这位姑娘若是时辰准了,定是一位主子娘娘。这不是算准了么!我们还记得说,可惜荣华不久,只怕遇着寅年卯月,这就是比而又比,劫而又劫,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他们把这些话都忘记了,只管瞎忙。我才想起来告诉我们大奶奶,今年那里是寅年卯月呢。(86回) [11]  

贾元春当代评价
她有着孝母爱弟之情,她有着忠君为国之心,她还有着崇尚俭朴之德,此外,她还有着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之风。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9: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钟馗 (道教神仙)  播报  锁定 讨论8 上传视频



钟馗,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





中文名钟馗 职    能专司打鬼驱邪 典故传说钟馗捉鬼 居    所终南山


目录

1 关于钟馗生平传说的记载
2 钟馗信仰的形成、发展
3 钟馗信仰的现状

   


关于钟馗生平传说的记载

 播报

关于钟馗为终南人之说,在各种古书典籍中均有记载。如《唐逸史》有“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宋《事物纪源》有“钟馗者,终南进士也”,等等。

关于钟馗的生平传说,《钟馗传略》这样记载:“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雍州终南人也,生于终南而居于终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历代神仙通鉴》的记载与之十分相似: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

   


钟馗信仰的形成、发展

 播报

由于唐玄宗的重视,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渐确立。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成为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

古人传说,有年兽专于年夜侵扰人间,为了驱赶年兽,年夜守岁,人们从唐代起将钟馗、神荼、郁垒、秦琼、敬德神像贴于门上辟邪,放鞭炮、挂红灯吓跑年兽。春节期间钟馗是守门、护福、镇宅、驱年兽的神,可见钟馗信仰至少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

尔后,道教尊钟馗为门神,封钟馗为驱鬼逐恶的判官,封其为“赐福镇宅圣君”。民间开始常挂钟馗的像赐福镇宅,跳钟馗舞祈福驱邪,一直延续至今。

钟馗逐渐成为了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神灵,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还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了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合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

   


钟馗信仰的现状

 播报

在中国的陕西周至(传说中的钟馗故里)、江淮、闽南、台湾等地钟馗信仰更为盛行。人们在春节、端午、开工、开盘、开地、开业、开庙、开台、谢土、乔迁、庆丰、婚寿、祈福以及重要庆典活动时,都会悬挂钟馗画像和举行傩舞跳钟馗表演,常会有艺师打扮成钟馗的模样戴傩面具、着官袍、手持蝙蝠和宝剑跳傩,有迎福纳祥、人寿丰年、祈福除邪、镇宅佑安之意,有时也有钟馗悬丝傀儡戏表演。

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钟馗的信仰,这种信仰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普遍。在日本,钟馗的信仰非常系统,许多村子有钟馗神社,制作钟馗稻草人偶,许多瓦房上还会安置钟馗瓦,跳钟馗傩舞,挂钟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钟馗画像,神乐社也会表演钟馗,还曾有一款飞机称钟馗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谜团之”二十年来辨是非,能使妖魔胆尽摧“元春与钟馗形象的重合初探



张习如

张习如




4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元春,是红楼梦中贾府里荣国府二房贾政的长女,因为贤孝才德选进了宫中作女史,后来在秦可卿去世后,贾府马上迎来了好消息,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并且被皇帝恩准省亲,于是,整个贾府马上鲜花着锦,烈火熬油,引来了一个高潮。




然而,这个高潮真的是高潮吗?元春在红楼梦中,虽然只在省亲中露面短短一个晚上,却因为其代表了皇家而成为整本红楼梦里神秘的背后大佬。同时,对于象征元春命运的判词和灯谜的解读,也一直出于云遮雾罩之中,被称为“红楼四大未解之谜”之一。对元春背后各种隐喻的猜测,也一直是各种索隐派争论的热点。




让我们整理一下围绕在元春附近的疑点。

元春省亲,不仅就安排在元宵节,而且在全贾府人都是当天早上五点就开始起床等候的情况下,竟然在晚上五点的时候,才从皇宫里动身,然后巡游到第二天凌晨三点钟的时候,就回宫了。

元春省亲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就持续了整整一个元宵夜!如果再考虑到,晚上省亲这个事情的荒诞性:不要说老人小孩子们熬不熬得住,就是鉴于古代糟糕的照明和安保条件,以及各种繁琐的规定,晚上去晚上回的省亲会给一路上带来多少额外安全负担,也不用说了。就可以看出元春省亲这桩事,简直从里到外透着诡异。

而且有意思的是,元春的省亲队伍里,前面拿着衣服的太监捧的可是“冠袍带履”,无论如何理解“冠袍带履“都是古代男子的穿着,恐怕和已经是贤德妃的元春不符。

元春的判词里说”榴花开处照宫闱“,一般被解读为榴花指多子。然而,整本书里,元春并无生子的描写。不但生皇子皇女是大事,不可能不书,而且能用多子形容的,怕不是生一个两个孩子就算的。所以这个解释也不能服众。

最后就是”能使妖魔胆尽摧“究竟做何解了,妖魔是谁,元春又做了什么”降妖除魔“之事?




但说起降妖除魔,就让人很难不想起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捉鬼大师,钟馗了。




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而大年初一在旧俗中正是辞旧岁、迎新岁,扫尽旧妖魔,正气满满,迎接新春的一天。人们传统上在大年初一不但会放爆竹辟邪,而且还会挂钟馗的画像镇鬼降魔。

"爆竹喧喧,须要开门早,新钟馗先挂了,大红舂帖消金好" 表明有在新年元旦(大年初一)挂钟馗图像的习惯.至清代,京城北京每逢端午佳节,市面上便大量出售一尺多宽上面盖朱砂红印画钟馗、张天师像的黄纸。市民们争相购买黄纸,把它貼在中门上,用来驱恶。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可以说是钟馗从天上下凡到人间驱魔的日子,而元春,恰恰也出生在大年初一,难道这个仅仅是巧合么?

让我们来看一下钟馗的资料。

钟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钟馗是道教里唯一的万应之神,万事都可以求他,而且才华横溢,充满正气,这些形象似乎也和我们贾府的倚靠、元春大姐姐一致。

而我们接下去看钟馗在民间的流行故事。

钟馗的著名故事包括,钟馗夜游。特别是在重要节日,比如元宵节夜晚的巡游。参见元朝著名画家颜辉所做《钟馗元夜出游图》,叶澄《钟馗夜巡》, 还有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戴进《钟馗夜巡图》。


钟馗被皇家册封为驱鬼之神以后,也成了鬼界之王,可以带着众听话的小鬼,去抓不听话的恶鬼。从而钟馗带着小鬼们夜游,特别是在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三节之一的元宵夜游驱鬼抓鬼的故事,也就脍炙人口。不仅成为古代绘画的一个重要题目,而且在民间的元宵节游行庆祝活动中,扮演钟馗的捉鬼队伍往往是一个重要角色。台湾也根据这种民间传说,拍过一部名为《钟馗闹元宵》的电视剧。


不论是钟馗夜游还是,钟馗闹元宵,都是讲钟馗晚上出动,带着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捉鬼降妖。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元春省亲出行,正好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大晚上了!




不仅如此,钟馗的捉鬼法力和威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他被皇家册封的身份。




相传钟馗,终南(今属陕西西安户县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开元年间,唐玄宗卧病床上,午睡时梦到一个一只脚赤足,一只脚穿鞋的小鬼跑到宫内想要偷阳贵妃的香袋和玉笛,被唐太宗闯见,叫人除去小鬼,这时出现了一位戴着破帽子,身穿兰袍的壮士,满面胡须,头发蓬乱,问他是谁,答曰终南山道士钟馗。要除尽天下妖孽。此时皇帝大梦初醒,病也很快痊瘉了。皇帝即刻召见画师吴道子进宫,把梦境详述一便,吴道子依梦描绘于纸上,皇帝认为画极为传神,赐吴画师白金。吴道子,唐朝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学书于张旭、贺之章;不成,乃学画。曾韦韦嗣立小吏,居蜀因绘蜀道山川,创立山水之体,自成一家。后任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后招入宫中,任内教博士。善画佛教、道教人物及鬼神和龙等。世人誉为“画圣”。每年岁末之时,唐玄宗赐钟馗像与百姓,作门神为百姓祭祀

也就是说钟馗是被天子册封,专门捉鬼的,而元春省亲的起源,也是她被天子册封为贤德妃。




古人画中,钟馗的捉妖队伍前面,总有黄色宫伞一件,还有各种灯旌扇笏等物,这是他有皇家庇护的象征,而元春省亲队伍,前面也有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

方闻隐隐鼓乐之声。一对对凤翣龙旌,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著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著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




参考《降妖传》

遂吩咐大头鬼头前开路,大胆鬼挑着琴剑书箱,精细鬼手提八宝引路红纱灯,伶俐鬼擎着三沿宝盖黄罗伞。分樨一定,号令一声,摆开队伍,杀气腾腾,威风凛凜,直往万人县里进发。

既然知道,元春在暗喻钟馗,那太监捧着“冠袍带履”,也可以理解了,同样是在暗示元春实乃糙汉子钟馗。而且为何冠袍带履摆在最前面呢,因为这也是皇帝御赐之物。在关于钟馗的诸多小说话本里,都提到皇帝册封钟馗的时候,还赐他一套行头,冠袍带履,好体面地下界抓鬼。在关于钟馗的很多画里,也有侍奉的小鬼帮他捧着冠带的一幕;

.罗聘的《钟馗醉酒图》中,斩鬼之神的威严荡然无存,醉得袒胸露乳、脚步踉跄,两个瘦骨嶙峋的小鬼搀扶着他,另一对则拿着官爷的冠带和一只靴子侍立。




钟馗曾经考中状元,文采出众,而且很喜欢弹琴,古代著名画家马远就有作品《钟馗月下弹琴》。注意,元春还有个丫鬟叫抱琴。

元妃降旨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又有原带进宫的丫鬟抱琴等叩见,贾母连忙扶起,命入别室款待。

而古代关于钟馗的一个著名绘画题材就是《 抱琴钟馗图》。而钟馗夜巡图里,钟馗也有左右三鬼为侍,分别负责抱琴、捧剑、背包袱。所以元春的另一个贴身丫鬟,应该叫“侍剑”才对。


范曾作品《抱琴钟馗图》







另外,元春省亲之前还出过一件事情,结合元春和钟馗的关系看,颇有趣味,就是秦钟快死了,宝玉去看他,然而这时秦钟正好要被诸鬼抓走。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馀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著家中无人管理家务,又惦记著智能儿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吒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正闹著,那秦钟的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慈悲慈悲,让我回去和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了。”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儿叫宝玉的。”那判官听了,先就唬的慌张起来,忙喝骂那些小鬼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不依我的话;如今闹的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了,怎么好?”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抱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么雷霆火炮,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想来:他是阳间,我们是阴间,怕他亦无益。”那都判越发著急,吆喝起来。

秦钟魂魄听到宝玉来了,就求鬼差们放他和宝玉说句话,结果小鬼们觉得宝玉再有权势也是阳间的事情,和他们无关。可阴间级别更高的判官听说以后,反而慌了。

程高本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来看繁体的脂本

都判道:「放屁!俗語說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並無二理。【庚辰雙行夾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錯會意愈奇。脂硯。】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還是把他放回沒有錯了的。」【庚辰側批:名曰搗鬼。】眾鬼聽說,只得將秦魂放回,

判官这时候说了一句乍听起来荒诞不堪的话:“自古人鬼之道卻是一般,陰陽並無二理。”就是说人和鬼本来就是一样的,阴间和阳间也是一样的!这能一样么?而脂砚斋也点出:“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錯會意愈奇”。就是说这句看似荒唐的话,确是别有妙处。




当然,如果知道宝玉马上要来省亲的姐姐,不但是阳间的贵妃尚书,也是抓鬼的钟馗,不但管阳间的人,也管无论在阳间还是在阴间的鬼,那么这人和鬼,阴间和阳间,还真的是一个样!可惜,秦钟并没有懂判官这话的真意,而是像脂砚斋说的一样会错了意,以为阳间的荣耀显达在阴间真的有用,所以以讹传讹,反而留下了最后的话,劝宝玉要重视功名。其实呢,判官这话是说,不是阳间的功名对阴间有用,而是阳间本来就是迷津,人间本来就是地狱,充满了各种妖魔鬼怪,如之前考证的瘟神、夜叉等情鬼(见文末链接)也有抓鬼的钟馗这样阴阳通吃的大佬。

另外,这判官怎么认识钟馗的呢,须知秦钟被鬼判拷走这段故事,其设定与当年一出世人耳熟能详的剧《五鬼闹判》有很大联系。而五鬼闹判就是一出以鬼神故事为表,实则讽刺人间的法律制度的故事。五鬼闹判里面的冥界判官,后来又演变为钟馗,而钟馗遂被民间称为“神判”,所以钟馗和判官,还真的有一份同事之缘。

崔判官被抢了笔,又被夺了簿,不禁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攥紧两个拳头,指望打倒这五个鬼。岂料这五个鬼是一帮泼皮鬼,崔判官一个怎是他们的对手?被他们几个打掉了帽子、扯碎了袍子、蹬断了腰带、扒去了官靴,演出了一出“五鬼闹判”的闹剧。


绢画《五鬼闹判》里面代充判官一职的,拿着生死簿的钟馗。







然而钟馗的捉鬼历程并不容易,因为他的身边就充满了鬼在阻扰他,或是伪装成人来干扰他,甚至可能还必须利用一些小鬼来干活。 钟馗抓鬼的经历过程在很多旧戏剧中有描写,典型的就是前面所说的《五鬼闹判》演变成的《五鬼闹钟馗》,或者全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其中各路小鬼对钟馗各种迷惑,挑逗,灌醉他,偷他衣服。


解放后绘制的五鬼闹钟馗,确实,其实五鬼不过是比喻世界的各种恶势力和人心的险恶,而钟馗抓鬼也就是正能驱邪的象征了。







就像元春虽然将黛玉为宝玉做的诗评为第一,但她也被宝钗做的充满谄媚的宫制诗迷惑了。元春在花溆的踏足之地,虽然光彩辉煌,但是都是假物。

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琉璃世界,珠宝乾坤

也暗示元春的处境,虽然表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却被假象包围,甚是凶险!


元春哭诉”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去“此话恐怕也是一喉二歌的表里文字。不得见人,恐怕鬼却不少。而元春与贾政的对话,又和探春在抄捡大观园之后的伤感之语一致,贾家长女,怕是在充满鬼魅的险恶的宫中,处境也是相当艰难。




元春做的自喻命运的谜语,炮仗,也是古人心中降妖除魔,辟邪驱祟的利器,所以过年时必须大放鞭炮,以镇住各路鬼神。在钟馗的故事里,钟馗自己也拿爆竹作为驱鬼的重要武器,《五鬼闹钟馗》剧中,钟馗就把三筐神炮仗放在五鬼头上以驱赶他们。当然,爆竹的驱魔是以自身的牺牲为代价的。所以元春在花了二十年分辨清楚“是非”以后,就“身如束帛气如雷”对抗邪恶势力,在重创敌人之后,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再看下元春判词里的一些象征和比喻:




元春判词里,画的是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香橼,就是一种味道极酸的柑橘科水果,和柠檬是近亲。古人一般认为香橼橙子柚子的这种香味,有驱邪安定的效果。李纨就曾经送了一大盘各种柑橘、柚子给袭人。

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边寿民曾在,《香橼》一画上题道:

“块垒难平却对看; 洞庭嘉种露霜寒。幽香总带峥嵘气, 不比累累桔柚酸。”

可见古人认为香橼有峥嵘的正直气焰。

佛手就是状如人手的香橼。所以,可以说佛手就是香橼。香橼佛手的香味因为被相信可以驱邪,经常用于室内摆放, 探春的房间里就放着很多佛手,还被板儿捡了一个去玩。佛手是佛的象征之一, 也代表了佛界的力量。

贾府曾经有个”外路和尚“送了个”蜡油冻佛手“,贾母喜欢,可是放了几天就被凤姐领走,秘密地收起来了。

所以香橼的橼不仅暗示元春的元,还暗喻了元春驱邪除恶的特质。







同理,弓不仅暗示元春在“宫”里,更是道教降妖的主要道具之一,也是钟馗射妖的主要法宝。宋人有《射妖图》画的就是钟馗转身拉弓射妖的景象。





钟馗还有一个身份是五月”石榴花花神“,在钟馗的头上,往往带着一朵盛开的石榴花,石榴作为在五月恶月里盛开的花,同样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




晚清书家吴有如笔下,五月石榴花花神是鬼王钟馗
榴花如火,钟馗峨冠博带,负手立树下作看花状。初不解其命意所在,继思俗传花神之中五月司花者乃鬼王钟馗也。




或许大家很纳闷: 虬须努目、狰狞可怕的钟馗怎么成了石榴花神呢? 五月处于春夏之交,虽石榴花开,亦是疾病、瘟疫流行的季节。钟馗是民间传说中的"鬼王"。他降妖捉鬼,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深得人们敬仰。因此人们纷纷在家门口貼钟馗像用来辟邪。钟馗性情十分暴烈,人们不以为怵,反倒拿他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比喻石榴花一样的刚烈性情,所以奉钟馗为五月石榴花神。


这就是”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出处,佩戴着盛开石榴花的五月石榴花花神元春,一直在用她正义的气焰和刚烈的性格,守护着皇宫的正气和正义。




钟馗貌极丑,红楼梦中并无一句对于元春相貌的描写,而皇帝也是封她为”贤德妃“,并未有提及她貌美之意。但钟馗又极具有才华,且道德高尚正直,所以元春是贤淑才德具备,只是没有貌。




钟馗还有一个经典的典故是钟馗嫁妹。在《钟馗嫁妹》故事中,钟馗借助自己的力量,为妹妹找了一个好姻缘。所以,探春的婚姻应该也多有元春的帮助。





而元春最后的结局,按照判词里的说法,”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是一个先大喜后大悲的反高潮。就像钟馗生前是在被皇上亲笔点为状元的时候,突然自杀而亡,也是一个大喜变成大悲的反高潮。由此观之,作者给元春最后的命运安排,应该受到了小说话本里钟馗的结局的启发。




钟馗抓鬼的故事,虽然是神话,但是在后世”鬼“与恶人越来越接近,抓鬼也就相当于是找到并清除恶人的意思。所以,红楼梦中的鬼话,实际上也是对各种邪恶势力和人心的比喻和讽刺,而元春在红楼梦中,就是那个于群鬼环伺中还要坚持正义,分辨是非,不惧强敌,最终与邪恶势力同归于尽的悲剧性正义人物。




将心比心,这些我们今人都能查到的信息,如大年初一民间贴钟馗,钟馗元宵夜巡,钟馗是五月石榴花花神,名画钟馗抱琴等等,红楼梦作者写元春生日,元春夜巡,榴花开处照宫闱,元春有丫鬟名抱琴时,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天才的作者头脑里,不可能把这些特质和钟馗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元春时,确实是想着钟馗,而且故意用了钟馗的很多设定的。那么,大家不妨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联想,这么创作呢?反正,目前来看,红楼梦还真的是一部正面看是美女风月,反面看又是鬼神警世,表里文章,一喉二歌的奇书。




参考文献:
钟馗传
斩鬼传
平妖传

鍾馗研究: 鄭尊仁June 1, 2004秀威出版




更多文章参考:




更多考证:

红楼梦里的谜团之”二十年来辨是非,能使妖魔胆尽摧“元春与钟馗形象的重合初探

红楼梦与中秋,圆月与香菱

考证:薛宝钗前生是南方赤火精春瘟神张元伯。

芒果冰柠檬奶茶:关于王熙凤前生是夜叉的考证




也说红楼梦里 的”四大家族”护官府“中隐藏的一点玄机:贾家实为国,史家真是史,王家本大蛇,薛家大灾荒

红楼梦人物与竹林七贤关系的初步考证——山涛与探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传庭  播报 编辑  讨论20 上传视频  



孙传庭(1593年5月21日—1643年11月16日),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末年大臣。

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崇祯八年(1635年)还京任职,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顺天府丞,崇祯九年(1636年)调任陕西巡抚,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义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各镇援兵,翌年升任保定总督,不久以失聪为由请求辞职,遭到崇祯帝怀疑而下狱。崇祯十五年(1642年)获释,任陕西三边总督,在崇祯帝催促下出潼关进剿李自成,在郏县之战中败退陕西。崇祯十六年(1643年)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进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战中溃败,不久后阵亡于潼关,享年五十一岁。

孙传庭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清乾隆朝赠谥“忠靖”。有《白谷集》《鉴劳录》《省罪录》等作品传世,后人辑为《孙忠靖公全集》。

(概述图来源 [84]  )







人物关系


纠错




儿子 孙世宁




   

本    名孙传庭 别    名孙忠靖公、雁门尚书 字伯雅 号白谷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 出生日期1593年5月21日(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逝世日期1643年11月16日(崇祯十六年十月初六日) 主要作品孙忠靖公全集 主要成就在黑水峪之战中俘虏高迎祥 谥    号忠靖(清廷谥)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年生涯
▪ 赋闲故乡
▪ 崭露头角
▪ 抗清蒙冤
▪ 督秦剿闯
▪ 兵败殉职
2 主要影响
▪ 后方经营
▪ 前线战果
3 历史评价
▪ 史籍评价
▪ 名人评价
4 轶事典故
5 主要作品
▪ 传世刻本
▪ 出版图书
6 人际关系
7 人物争议
▪ 潼关原之战
▪ 孙杨公案
▪ 下落之争
8 后世纪念
▪ 凭吊诗文
▪ 故居遗址
▪ 孙传庭墓
▪ 祭祀祠堂
9 史料索引
10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早年生涯

根据《代州孙氏家乘》记载,孙传庭的九世祖孙成在明朝洪武年间被任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山县孤树里村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 [91]  孙传庭的六世祖孙凤开始鼓励子孙习文,五世祖孙歧、高祖父孙宗派、祖父孙嗣约、父亲孙元震均中过举人,其中孙歧做过莒州知州、孙嗣约做过观城知县。 [1]   [7]  

孙传庭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1593年5月21日)。 [8]  他仪表魁伟,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绝伦。 [43]  六岁入读村塾,十三岁在童子试中夺魁,成为生员,此后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都是第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举,翌年通过会试和廷试,考中三甲第41名(总名次111名),获赐同进士出身,洪承畴、梁廷栋、姜曰广、吴阿衡、丁启睿、刘宇亮、杨文岳、余应桂、邵捷春等知名大臣与他同榜,并成代州孙氏第一位有进士功名者。 [2]   [6]  

孙传庭初授永城知县,不久调任商丘知县。 [4]  当时后金占领辽东,身在内地的他深忧时局,曾写下“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等诗句,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23]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他因在徐鸿儒起义时防备有功,获得南京广东道御史王允成褒奖。 [9]  同年入朝述职,授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升至稽勋司郎中,但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告假回乡。 [4]   [10]  

   


赋闲故乡

孙传庭弃官回家后,在家侍奉母亲,教授学生,同时“大治第宅、辟园圃,穿溪叠石,种松、栽荷”,与宾客“酌酒选奕、赋诗谈笑”,过着“朱楼画舫,花晨月夕”的安逸生活。 [11]  

崇祯年间,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入侵,国事日益糜烂,山西更是成为农民军、后金军与明军三方的战场。面对如此时局,孙传庭也开始留心兵事,志在“澄清天下”。他的门生冯容以“天下事殆不可为”劝孙传庭放弃对国事的关心,但孙传庭不以为然表示“为之自吾始,济不济,命也”。 [12]  

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后金第二次入塞,代州也遭到蹂躏,孙传庭在闰八月上《敌情必有虚怯之处疏》,提出了步兵扼守险要抵御后金骑兵的方法(疏已不传)。 [13]  

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后金第三次入塞,孙传庭派家丁王承嗣、孙剑等击退后金兵,保卫家乡。 [14]  同年秋,孙传庭终于复出,回到朝廷,任吏部验封司郎中。由于他喜谈边事,便以“边才”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成为督抚的候选人。 [15]  

   


崭露头角

主词条:黑水峪之战



孙传庭像
孙传庭像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陕西巡抚甘学阔被罢官。当时吏部尚书谢升与孙传庭不和,为了将孙传庭调走,便举荐孙传庭来接任陕西巡抚,担当剿灭农民军的重任,当即得到崇祯帝批准,但孙传庭也有意出任此职。四月六日,崇祯帝在便殿召见孙传庭,孙传庭请求提供充足军饷,但崇祯帝表示“措兵难,措饷更难”,答应给他六万两饷银,但以后由他自筹。五月十六日,孙传庭入秦履职,期间募得三千劲旅,积极整顿陕西军政,重振明军的战斗力,履任不到一个月就派副将罗尚文斩杀了据守商洛一带的农民军首领整齐王张显(张胖子)。 [16-17]  
当时,明军的主要对手是“闯王”高迎祥,由五省总理卢象升负责镇压,将高迎祥围困在郧阳山区。高迎祥欲经子午谷进攻西安,孙传庭便和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率军堵截于子午谷之黑水峪,以逸待劳。七月十五日,高迎祥率部从盩厔(今陕西周至)黑水峪进至仙游寺,翌日与孙传庭交战,此后孙传庭“四日三捷”,最终俘获高迎祥。孙传庭即联名洪承畴传捷京师,崇祯帝大喜过望,降旨褒奖。九月十九日,孙传庭遵旨将高迎祥押解京师,凌迟处死,农民军最强的一支就此瓦解。 [18-19]  高迎祥被俘后,孙传庭招抚了农民军领袖拓养坤(蝎子块)、张文耀(张妙手)等,击破张天琳(过天星)、马进忠(混十万)、高见(大天王)等,到崇祯十年(1637年)初基本确保了关中地区的安全。孙传庭由此崭露头角,声名鹊起,几乎超过了他的上司洪承畴。 [20-21]  

此后,孙传庭一面清屯练兵,一面围剿农民军,洪承畴负责围剿西面的“闯将”李自成等,而孙传庭则负责围剿东面的郭汝磐(混天星)、张天琳(过天星)等。从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到八月,孙传庭先后于合水、澄城、庆阳等地连败六队、过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而后三部义军在屡败后,都陆续归降。同时,洪承畴也在与李自成的战争中连续获胜,李自成本想东出与过天星等部会合,然而他们都投降孙传庭,于是他顿时势孤失援,洪承畴趁机在潼关南原将其主力歼灭殆尽,李自成仅率十八骑突围。加上此时张献忠、罗汝才也投降了明廷,农民军一时归于沉寂。此时清军(皇太极已改国号为大清)第五次入塞,洪承畴、孙传庭奉命赴京勤王,不仅给了李自成以喘息之机,也改变了孙传庭的命运。 [22]  

   


抗清蒙冤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多尔衮、岳托率清兵分路从墙子岭(今北京市密云东北)、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入塞侵扰,京师戒严。崇祯帝先命丁父忧的卢象升夺情起复,总督各路兵马抗清,十月十五日命洪承畴、孙传庭赴京勤王。二十二日,洪、孙率五万秦军离开陕西,经山西入京,行军过程中上疏主张对于清军不可轻战、严加防守、伺机反击。十一月初九日,当孙传庭行过徐沟(今山西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时,因清军南下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南)、保定,兵部便急令孙传庭赴援,孙传庭随即勒兵改走井陉,至十九日晚抵达,立刻攻击围城清军,迫其退去。次日,清兵又围城南,孙传庭即选精骑出击,追杀十余里而还,至二十一日,清军退去,孙传庭又在晚间命士卒举火袭扰,令清军大惊。二十四日,因卢象升己率兵在二十二日赶到真定,孙传庭即继续北上,两日后到达保定,忽然又接到兵部咨文,让他就在真定暂驻御敌。孙传庭以为卢象升既己至,自己大可不必再往,遂移文兵部请旨。十二月初三日,兵部发来明旨,命孙传庭以兵部添设左侍郎衔会同卢象升、高起潜协剿,他便在初五日从保定南下,次日即抵定州(今河北定县),因见手下兵多怯懦以致清军猖狂无忌,孙传庭深感痛心,遂上一密奏,直言不可浪战。几天后,卢象升战死巨鹿。十二月二十七日,崇祯帝命孙传庭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接替卢象升,总督各镇援兵,并赐以尚方宝剑。但因为前此卢象升、高起潜相继兵败,孙传庭此时虽名为总督,实已无兵可督。 [24]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十八日,崇祯帝又任命孙传庭为保定总督,负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当时清军占领济南,明军却按兵不动,坐视山东被铁蹄蹂躏。充当督察的内阁首辅刘宇亮和孙传庭互相指责,刘宇亮称他促孙传庭出兵而不出,孙传庭则强调是刘宇亮不敢出兵,并阻止他进兵。另一方面,孙传庭上疏指责关宁总监高起潜麾下的祖宽要对济南失守负责,得罪了高起潜。尽管有刘宇亮、高起潜的掣肘,孙传庭坚持不轻出、严守备、伺机攻的既定御敌方略,在东安(今山东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武清、蓟州、冷口关等处邀击清军,取得小胜,直到三月十一日清军出塞。 [24]  

孙传庭受任保定总督后,多次请求面见崇祯帝,商讨军国大事,但不仅高起潜与他不和,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怕孙传庭“夺席”(取代他的兵部尚书职位),遂屡屡阻挠,孙传庭便在通州待命。三月二十三日,孙传庭得感冒竟致耳聋,到五月初九日上疏请辞保定总督,并举荐杨文岳替代。崇祯帝认为他在推诿责任,要求他继续负责练兵,并命兵部派人核实,回报属实后,才将他革职,并派御史杨一儁再去核实。孙传庭移驻易州,等待再次查勘,此时又有保定府学教谕尹三聘告发孙传庭,称孙传庭乱抓百姓(之前有多名孙传庭麾下士兵被百姓刺死或刺伤,这些人都是尹三聘的同乡)。杨一儁再次核实孙传庭病情属实,并将尹三聘的告状称为“泄愤”而不受理。崇祯帝在杨嗣昌、高起潜等的影响下,已失去对孙传庭的信任,得到杨一儁的回报后坚称孙传庭称病“显属欺罔”,并认为杨一儁在包庇他,遂将孙传庭和杨一儁两人一并革职,派锦衣卫将孙传庭逮捕入狱,时为崇祯十二年(1639年)七月二十三日。 [25]  

   


督秦剿闯

主词条:郏县之战

孙传庭被捕入狱三年期间,李自成、张献忠重新起兵,熊文灿、杨嗣昌镇压不力,致其坐大,明朝国势江河日下,岌岌可危。面对每况愈下的局面,崇祯帝再次想起了孙传庭,有意起用,加上兵部尚书陈新甲、内阁首辅周延儒推荐以及孙传庭在狱中“请杀贼自效”,崇祯帝遂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释放孙传庭,在文华殿召见他,询问天下大事,孙传庭表示得到五千精锐就可以剿灭义军 [41]  ,于是崇祯帝起复他为兵部右侍郎,率京营官兵救援被李自成围困的河南省城开封。不久,李自成放弃攻打开封,于二月十七日攻陷襄城,杀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崇祯帝遂委任孙传庭代其陕西三边总督之职。 [4]   [26-27]  

孙传庭赴任时,还负有一个秘密使命,即处死被怀疑“通贼”的秦军援剿总兵贺人龙。四月,孙传庭召郑嘉栋、牛成虎、贺人龙诸将至西安,在宴会结束时突然命刀斧手拿下贺人龙,数落贺人龙在开县黄陵城之战时观望不进、在项城之战、襄城之战时遇敌先溃,导致张献忠坐大以及两任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汪乔年)被李自成所杀,遂斩贺人龙。 [28]  

由于京营官兵腐败无能,而原有的秦军官兵在项城之战、襄城之战、松锦大战等战役中损耗大半,因此孙传庭抚掌叹息:“我思用秦人!” [29]  再加上他发现李自成拥兵数十万,其实力已非往日可比,便向崇祯帝提出练兵两万、给饷百万,崇祯帝很不高兴,虽然批准,但要求他在拿到军饷一个月后就须率兵出潼关围剿李自成。 [41]   [59]  此时李自成第三次围困开封,崇祯帝于六月二十四日任命苏京为监军,催促孙传庭出关救援开封。孙传庭表示这些新兵未经训练,不可轻易出战,崇祯不听,孙传庭只好出师。 [29]   [30]  十月,孙传庭率主力出潼关、逾太行、渡汜水,同时密遣别将出武关,自南阳鸦路趋宝丰,作为夹击李自成的偏师。此时开封己为水淹,李自成南趋汝宁,听说孙传庭率兵来攻,便转而向西迎击,先在南阳击溃孙传庭之偏师,然后北上与孙传庭作战。在河南郏县,官军潜至民军附近,孙传庭令部将左勷率左军,郑嘉栋率右军,高杰率中军,设下埋伏,牛成虎率前军挑战义军,诱敌深入。双方接战不久,牛成虎佯装失败,将义军引入包围圈,四面伏兵突起,义军猝不及防,向东逃窜,官军追杀三十里。但当时连日降雨,粮草不济,官军不得不停止追击,并争抢战利品。此时罗汝才来援救李自成,李自成也趁机杀个回马枪,大破官军,反败为胜,左军左勷、右军萧慎鼎率先溃逃,孙传庭率残兵奔回陕西。此次柿园之役,明军损失数千人,但李自成也丧精锐八千人。事后,孙传庭依军法将萧慎鼎斩首,而左勷则念在其父左光先的份上绕过一命,令其纳马2000匹赎罪。 [4]   [31]  

   


兵败殉职

主词条:汝州之战

孙传庭自柿园之役败归陕西后,到处招兵买马、发展生产、置办武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秦军官兵实力有显著增长。孙传庭还发明了一种战车,上面装载火炮,车厢里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粮食,名叫火车。这种火车共打造了二万辆,组成一个“火车营”,由总兵白广恩统领。 [4]  另一方面,李自成的势力也在壮大,他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攻占汝宁,杀保定总督杨文岳,十二月取襄阳、荆州,翌年正月取承天府、汉阳,不久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初步建立政权。



孙传庭遗墨及清二十三家题跋
孙传庭遗墨及清二十三家题跋(2张)


孙传庭在陕西练兵期间,驭下严厉,动辄以军法从事,加上他屡屡催促地主捐献,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陕西士绅都希望孙传庭能尽快出征,并谣传孙传庭按兵不动是养寇自重,会再次被捕入狱,崇祯帝也“下手敕催战”。 [32-33]  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上疏请战,自诩“不出一月,贼可尽歼”,并称有内应(邱之陶)相助。 [34]  阁臣吴甡提出反对意见 [34]  ,兵部侍郎张凤翔也进谏:“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82]  此外左中允刘理顺写信提醒孙传庭不要贸然出师。 [83]  但最终崇祯帝还是批准孙传庭的请战 [34]  ,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五月十五日,由于吴甡不愿督师,崇祯帝命孙传庭督师,加兵部尚书衔,加督江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赐尚方宝剑,其后又旨令其出潼关消灭李自成。 [4]   [35-36]  但孙传庭在出发前给兵部尚书冯元飙写信,阐明自己“雅不欲速战,见上意及朝论趣之急,不得已誓师”。 [37]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一日,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初四日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众出潼关,同时檄调各路人马夹攻李自成。李自成得知陕西官军出关的消息,亲统大军北上河南迎敌。由于河南境内赤地千里,缺少粮草,李自成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把主力部队部署在郏县以南的地区,把后勤问题留给长途跋涉的官军。官军于八月十六日抵达洛阳,八月二十一日进逼汝州,义军都尉李养纯(四天王)投降。李养纯投降后报告称义军的老营在唐县,精锐部队在襄城,地方上任职的文武官员屯聚在宝丰。孙传庭根据这个情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在九月中旬先后攻破宝丰和唐县,其麾下军士在宝丰“多屠戮” [89]  ,又将安置在唐县的义军家属屠杀殆尽。九月十四日,官军和义军主力在郏县进行激战,官军大胜,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逃入襄城,官军尾随而至。当时连日大雨,城外露舍的官军苦不堪言,由于道路泥泞,官军粮车难以移动,后勤出现问题。李自成趁机派大将刘宗敏率一万名骑兵从小路抄到官军后方,切断官军的粮道。驻守郏县的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回师迎粮,他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军营,自己统率秦军分路回师打通粮道。陈永福部下的豫军官兵看到秦军官兵走了,自己却被留下来,愤愤不平,也都跟在陕西官军后面撤退,陈永福无法控制局面,官军队伍大乱。九月二十二日,义军趁机在汝州发起进攻,官军全线崩溃,丧师四万,损失兵器辎重无数,据说连督师大纛也被义军缴获。 [38-39]  

汝州之战后,孙传庭与数千溃兵从孟津渡黄河,由黄河北面经垣曲入潼关,其后各路溃军陆续入关,还剩四万。高杰请求退保西安,但孙传庭表示:“如果闯贼进入潼关,秦人还会为我效命吗?”因此坚守潼关。 [64]  十月初八日,崇祯帝命削夺孙传庭督师及兵部尚书的官衔,并令他“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 [40]  但此前两天的崇祯十六年十月初六日(1643年11月16日),义军扮成逃兵,用督师大纛骗开关门,内外夹击,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 [85-87]  (《国榷》记载另一说是李自成部绕道潼关侧后,前后夹攻而破潼关 [88]  )。五天后,西安失守,孙传庭的继室张氏率三妾两女投井自杀。 [5]  

孙传庭死后,由于尸骨无存,再加上有传言称孙传庭还活着,所以崇祯帝没有给予封赠。 [4]  清军入关后,明末殉节诸臣也是一个极少触碰的敏感话题。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乾隆帝明令表彰包括孙传庭在内的明末殉节诸臣,孙传庭享受“专谥”的待遇,以“夙娴良画,屡著捷功,仓卒殉军,仁成身殒”而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得到“忠靖”的谥号,列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 [55]  

   


主要影响

编辑

 播报

   


后方经营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孙传庭赴任陕西巡抚,镇压农民起义。当时陕西局势对明王朝非常不利,用孙传庭的话来讲就是“履极难之地,肩极重之担,当极敝之时”。此前十余年间,陕西巡抚七易其人,无一圆满卸任、回朝复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整顿陕西军务成为孙传庭的当务之急。 [17]  

当时的秦军有西安前、后、左、右四卫,兵额24000名左右。但由于大量军队屯田被豪强地主兼并,所以实际兵额远不及此数,剩下的又大多被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带走,此外还有一些不听使唤的兵痞,孙传庭基本无兵可用。朝廷遂从洪承畴麾下抽调甘军2000人隶属孙传庭,但这些士兵战斗力低下,也不经用。于是孙传庭决定组建一支标兵(督抚亲兵),他任命陈继泰为赞画主事,负责标兵事宜,在陕西募集了标兵3000人,再加上明廷提供的民兵和屯兵2000人,孙传庭在陕西巡抚任内“练就边兵五千人”。 [65]  孙传庭将其麾下标兵分为中营、前右营、后左营、新营,四营内设有副将、游击、参将、中军、都司、守备、千总等职官。 [90]  他治军极严,有些标兵难以忍受,以致在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十八日发生孙传庭麾下标兵许忠、刘应杰掀起的“蓝田兵变”,不过崇祯帝并未怪罪孙传庭,还将入卫的四千川军拨给孙传庭统领。 [66]  

除了练兵以外,孙传庭还大力“清屯”,即清理被豪强地主侵吞的屯田,以充实军饷。崇祯帝只拨给他六万两饷银,其余自筹,所以孙传庭就在清查西安三卫(右卫隶秦王府,故不在清查范围内)的屯田上下工夫。孙传庭在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发布清屯告示,呼吁陕西士绅考虑“虏、寇交讧、兵单饷匮”的现状,上报原属国家的军屯,否则严加治罪;另一方面,他派西安理刑官大力清查隐占屯田,力求符合洪武年间的标准。 [67]  不过孙传庭并未要求退还已经侵占的屯田,而是允许其继续耕种,但要向官府缴粮,上等田每顷18石、中等田每顷15石、下等田每顷12石,每粮1石折银7钱。 [68]  到他卸任时,一共清理出折色银45万余两,本色米麦豆约5万石,此外还清理出屯兵12000人 [65]  ,可谓成果丰硕,因而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并指示其他巡抚以孙传庭为榜样,“真心实事为法”。 [69]  

除了练兵清屯,孙传庭还在陕西巡抚任上整顿吏治、赈济灾民、促进商业、修筑堡垒,使陕西军务大为起色。 [70]  

   


前线战果

由于孙传庭在陕西的一番经营,他从缺兵乏饷的窘况中走出,对农民起义军的威慑也大幅上升,因此对义军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在黑水峪之战中俘获实力最强的军首领闯王高迎祥;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孙传庭击溃兵力最多的农民军首领拓养坤(蝎子块),迫使其亲率大小头目十二人投降(不久拓养坤因试图逃跑而被孙传庭诛杀);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夏,孙传庭击败农民军首领张天琳(过天星),迫使其在宝鸡投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孙传庭领兵出潼关,迎战试图进入陕西的罗汝才(曹操)等十三营,在豫西山区将其击溃寇,擒斩千余;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卸任前夕,孙传庭总结其两年多的战绩“荡平大寇闯王、蝎子块、混天星、过天星、整齐王、张妙手、瓦背、镇天王、一条龙、大天王、米闯将、火焰斑、就地飞、刘秉义、一朵云等一十五股,而桿贼土寇及窃发零逞之余孽不与焉”,由此他成为崇祯年间第一位圆满卸任的陕西巡抚。 [71]  

   


历史评价

编辑

 播报

   


史籍评价

《明史》:①仪表颀硕,沉毅多筹略。②流贼蔓延中原,所恃以御贼者独秦兵耳。傅宗龙、孙传庭远近相望,倚以办贼。汪乔年、杨文岳奋力以当贼锋,而终于溃偾。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传庭败死,贼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不重哉。 [4]  

   


名人评价

杨嗣昌:①洪、孙二臣,亲经战阵,臣亦不及。传庭之才,毕竟可惜。②洪亨老,圣贤一路,古称洞山古佛是也;孙白老,豪杰一路,古称泰山岩岩是也。毕竟亨老难及白老。③孙白谷、傅括苍(傅宗龙)两兄才具尚是可惜,人而得罪,至不敢救,奈何! [42]  


吴伟业:长身伉爽,才武绝人……公死而天下事以去,然其败由趣战,且大雨粮绝,此固天意,抑本庙谟,未可专以责公也。 [43]  


屈大均:一败中原势不还,二陵风雨惨龙颜。朝廷岂合频催战,司马惟应暂守关。杀气未销函谷里,忠魂常生大河间。行人郏县踟蹰久,泪洒斜阳匹马间。 [44]  


谈迁:孙传庭合十万之师,兵甲粮刍俱取办关中,民无余力,并锐出关,全师覆溃,秦人重足而立,势不自固,潼关失守,喘息已夺,惜哉! [45]  


戴笠:传庭实有良将之才,其敢勇担当,出于承畴之上,故能擒高迎祥、破老回回、败渭南大贼,一时督抚莫或过之。 [63]  


彭孙贻:传庭屡破秦盗,俘闯王致阙下,天子用以镇畿辅,而阳瞆乞骸,此岂匪躬尽瘁之臣乎?再起为元帅,两战遂丧三秦,师败国亡,悲夫! [46]  


计六奇:①官兵御贼以来,有三快事:一擒高迎祥,一射自成目,三杀贼家口。三者传庭实居其二。后虽有潼关之败,然两大功不可没也。但养纯之降,实为通贼张本。古云受降如受敌,奈何轻信以致败耶?②传庭故将家子,然不知兵,好大言。 [5]  


查继佐:白谷干济,足办贼,而行军必受君命、庙算,失也。夫推毂之意,曰“阃以外将军制之”,古战胜以之矣。白谷“不能乞命狱吏”之一言,则知郏县深入不返顾,犹怀顾畏,前辈行间不阅邸报,白谷之时能为之哉?……总之,失事固不能免罪,而其志犹可原,不必其果死与否也。一门被戮,知其无所幸于贼矣。 [47]  


顾炎武:国家当危乱之日,未尝无能任事之人,而尝患于不用。用矣,患不专用之。而专且效矣,患于轻徙其官,而不竟其事。使之有才不得遂其用,以至于败,而国随之,若兵部尚书代州孙公之事,可悲矣!……使当日不用武陵(杨嗣昌)之策(顾炎武认为召洪承畴、孙传庭入卫京师出自杨嗣昌的建议),自陕以西委公,十年而奏其效,则他方虽溃败,而公必能为国家保有关中。使贼不得关中,亦不敢长驱而向关也,一诏移公,而国之存亡乃判于此……于此以见公之一身而系国家之重。然则天下未尝无人,而患不用,又患于用之而徙。用徙三四年之间,而大事已去。此忠臣义士所以追论而流涕者也。 [48]  


乾隆帝: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凛凛犹有生气。 [54]  


顾诚:他们碰上的对手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在明官僚中都是比较狡猾也比较卖力的。 [49]  


孙祚民:①当时据守陕西的总督孙传庭,是一个“沉毅多筹略”的狡敌。如起义军初期重要领袖高迎祥,就是被他俘害的,这个老奸巨猾的刽子手……②凶悍的刽子手孙传庭,为起义军击毙,受到应有的惩罚。 [50]  


樊树志:孙传庭败得如此之惨,自然应当负指挥不当的责任,但是说他“轻进寡谋”,却有点强词夺理。明明是思宗自己再三催促孙传庭出关作战的,这种战略决策本身就带有极大的“轻进寡谋”成分,注定了必然失败的结局。真正“轻进寡谋”的不是孙传庭,而是思宗本人。正是思宗的“轻进寡谋”铸成了孙传庭的悲剧……孙传庭的死是令人叹息的。 [51]  


朱东润:孙传庭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是他的死是一个英雄的死,是面向死亡而不甘屈服的死。 [52]  


晁中辰:在明朝末年,孙传庭可称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能臣。但是,他却不能救大厦于既倒,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无法保全。孙传庭的悲剧实际上是明王朝的悲剧,是崇祯帝的悲剧。崇祯帝生性多疑,用人不专,孙传庭未尝一败却被投入监狱。待天下糜烂不堪时,又将他从狱中放出,但又不能对他推诚任用。他的计划得不到认真推行,只是不愿再入监狱而勉强出关,终致大败……明清之际的许多史书大都为孙传庭感到惋惜。 [53]  


   


轶事典故

编辑

 播报

孙传庭早年任知县时,性格高傲,不畏上司。当时县中有一个孝子,正要娶妻时遭遇父丧,住进庐墓,母亲和未婚妻住在其他房间。某天夜里,一个流氓穿上丧服,装成这名孝子,闯入孝子未婚妻的房间调戏她(古时亲迎前夫妇不见面,故未婚妻不知丈夫真容)。母亲发现后询问孝子的未婚妻,误以为自己的儿子在服丧期间行非礼之事,便去斥责孝子。孝子非常惊骇,便藏进那个房间等待,果然那个流氓又在半夜来了,脱下衣服想要和未婚妻睡觉时,孝子出现,流氓逃走。未婚妻惭愧自缢,孝子也自缢,母亲抱着流氓的丧服向孙传庭告状,孙传庭假装不追究。突然有一天,孙传庭将全县裁缝抓到县衙,关在内庭,出示丧服,询问是谁订做,一位裁缝指认是本县一位京官公子让他秘密做的。尽管这位京官是阿附魏忠贤的阉党,但孙传庭毫不留情,亲自带着衙役到其府上,将这个公子逮捕归案,下狱处死。 [60]  

   


主要作品

编辑

 播报

   


传世刻本

孙传庭有336首诗、202篇文章、2部专集(《鉴劳录》《省罪录》)传世,这些诗文都是在他被释放出狱前所作,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后的诗文则全部失传。 [61]  被刊刻成书籍的列表如下:



名称


版本


收藏地点


《白谷山人诗钞》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刻本

天津图书馆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

山西省图书馆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

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


清刻本

国家图书馆


清刻本

山西省图书馆


《鉴劳录》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刻本

国家图书馆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

山西省图书馆


《白谷山人遗稿》

清乾隆刻本

国家图书馆


《白谷集》

清乾隆《四库全书》本



清道光《乾坤正气集》本



清道光刻本

徐州图书馆


《孙忠靖公遗集》

清咸丰六年(1856年)刻本

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


《孙忠靖公全集》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版

山西大学图书馆


(以上参考资料 [61]  )





《孙忠靖公遗集》书影


《孙忠靖公遗集》书影


《孙忠靖公遗集》书影


《孙忠靖公遗集》书影


《孙忠靖公遗集》书影


   


出版图书






孙传庭疏牍  

作者名称 孙传庭  




《孙传庭疏牍》是明代孙传庭著、现代方福仁编奏疏集。四卷。



孙忠靖公全集  

作者名称 孙传庭  



作品时间 2018年7月  
《孙忠靖公全集》是2018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孙传庭。







孙忠靖公全集 (明)孙传庭撰,王欣欣点校 著作




¥63.70

¥118.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正版现货 山右丛书:孙忠靖公全集9787532588725




¥68.44

服务由京东提供



孙忠靖公全集(山右丛书)




¥71.98

服务由京东提供



孙忠靖公全集(山右丛书)




¥71.98

服务由京东提供



孙忠靖公全集/山右丛书




¥73.51

服务由京东提供



孙忠靖公全集/山右丛书




¥74.4

服务由京东提供



孙忠靖公全集(山右丛书)




¥74.40

¥118.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人际关系

编辑

 播报



关系


姓名


备注


父亲

孙元震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去世


母亲

吴氏

孙元震继室(元配刘氏)


妻子

冯氏

代州举人冯公明之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享年十七岁


张氏

南京通政使张知节之女,得知孙传庭战死后拒绝返回山西,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妾室

石氏

生孙世瑞,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陆氏

生孙世宁,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不详

姓氏不详,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儿子

孙世瑞

历任教谕、保德州学正、诰封建威将军


孙世宁

清康熙时中举人,历任会稽、兰溪、青田等地知县,官至知州


女儿

孙氏

母不详,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孙氏

母不详,西安城破前投井自尽


以上参考资料 [1]   [91]   


   


人物争议

编辑

 播报

   


潼关原之战

《绥寇纪略》《怀陵流寇始终录》等书记载孙传庭与洪承畴合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在潼关原之战中设伏大败李自成,迫使其仅率十八骑逃匿深山,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明史·孙传庭传》亦照录了这一说法。但现代学者方福仁认为这场战役并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孙传庭本人遗著中不仅没只字未提他参与过这场战役,而且在离开陕西后所撰的《鉴劳录》明说“惟闯将(李自成)一股,是岁未敢东突,赖督臣驱剿出境,非臣力所能及也”,并且最后总结自己任内剿灭的十五股义军中也没有李自成,可知他在陕西巡抚任内并未与李自成交过手,也不存在潼关原之战。 [72]  也有研究者认为潼关原之战虽然存在,不过是洪承畴指挥的,孙传庭确实没有参与。 [73]  

   


孙杨公案

各种史籍均记载孙传庭与杨嗣昌是一对政敌,双方在不少战略方针上都有分歧。孙传庭反对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认为不但事倍功半,还会拖累百姓。清兵入塞时,杨嗣昌要加派军饷、募选骑兵加以防备,孙传庭认为只需“用火器、用步兵、用土著、精器械、训士卒、凭险自保”即可。其后杨嗣昌留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并把他麾下秦军也留下,孙传庭又强烈反对,称秦军官兵只适用于镇压义军,而且妻儿都在陕西,难以认真抗清。因此,杨嗣昌对孙传庭恨之入骨,不仅阻碍他升迁与觐见,还在孙传庭失聪时落井下石,引唐太宗诛卢祖尚故事,欲置其于死地,但崇祯帝没有听从,只是下狱。

但有研究者根据孙传庭、杨嗣昌两人的文集指出,两人虽然确有矛盾,但并非如一些史料所描述的那样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事实上,杨嗣昌十分欣赏孙传庭的才干,孙传庭对杨嗣昌的一些方略的反对也并非反对方略本身,而是针对其中具体事项的商榷。期间出现某些误会,导致两人有所芥蒂。孙传庭被下狱时,杨嗣昌虽然没有极力解救,但并未参与陷害,更没有置其于死地的迹象。 [74]  

   


下落之争

由于孙传庭尸骨无存,故关于他的下落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他在潼关战死,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的孙传庭墓志中记载孙传庭“恐为贼所执辱,挥刀跃马入贼群,遂遇害”,包括《明史》在内的大多数史料都采取这种说法。陕西的明代遗民王弘撰所著《山志》根据曾与孙传庭一起守潼关的举人孔杰儒、诸生赵完瑛的说法,称孙传庭在十月初六日那天镇守潼关东门,义军从南门攻入,他被义军乱枪刺死,赵完瑛等人逃跑时推倒墙壁,覆盖孙传庭尸体,导致其尸骨无存。 [75-76]  其他说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渭南战死说。《绥寇纪略》《流寇志》等记载孙传庭在潼关失守后退到渭南才战死 [77-78]  ,此说法受到王弘撰驳斥 [76]  ;


投黄河殉国说。清代文人韩圣秋作《边塞吟》一诗,称孙传庭在潼关战败后突围,“登山痛饮,投白马于河伯,寻赴洪流而死”。有人认为“此说或非无据” [3]  ;


逃窜塞外说。查继佐《罪惟录》记载孙传庭可能“北窜塞外”,并称是一名老兵目睹孙传庭在潼关陷落后“徒步抱血书乞赦”,但又不想上呈,遂决定远走塞外 [79]  ;钱士馨《甲申传信录》则记载孙传庭与喇嘛僧一起西去的说法 [80]  ;


隐居五台山为僧说。谈迁《国榷》载,“后闻传庭窜五台山为僧”。 [81]  


   


后世纪念

编辑

 播报

   


凭吊诗文

由于孙传庭之死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故清代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凭吊孙传庭的诗文,寄托对他的同情和对明亡的哀思,例如吴伟业的《雁门尚书行》、冯云骧的《潼关行》、屈大均的《郏县经故督师孙白谷先生战处》、顾炎武的《潼关》、武全文的《和冯讷社》(四首)、赵三麒的《潼关行》、尤侗的《雁门哀》、靳荣藩的《咏明史绝句》、沈会霖的《吊大司马孙白谷先生》(四首)、丁澎的《哀潼关》、吕履恒的《潼关用崆峒原韵吊孙司马》、沈用济的《潼关二首》、郎若伊的《感怀二律》、陈嵩庆的《孙忠靖公咏》、吴鸣书的《明大司马遗集后》、林芬的《题潼关尽节图》、瞿顒的《题潼关图》、周系英的《白谷先生像赞》、黄钺的《题白谷先生像赞》和《谒孙忠靖公祠》、冯廷工的《谒孙忠靖公祠》、冯芝的《谒孙公祠》、鲍源深的《赞孙公像》、王志瀜和徐广绪各自的《像赞》、吴家淦的《题孙忠靖公遗墨》、陈璨的《孙公遗墨赞》、许乔林的《孙公遗墨》、冯焯的《题孙靖公遗墨》、谢元淮的《题孙忠靖公遗墨》等。 [56]  

   


故居遗址

孙传庭故居位于山西代县县城西北四千米处的桂家窑村。村中以南北向街道为主街,故居遗址位于主街中段的东侧。据住在这里的其十世孙孙国良先生介绍,这座院落最初为孙传庭的父亲孙元震创建,孙传庭曾扩建,历代后裔居住。原为三进院,两侧跨院。院落坐东向西,以东为主房。“文革”中,房屋遭到打砸破坏,后又经过拆除重建,旧貌已经不存。现在仅保留一座北侧厢房,还是清代原构。 [57]  

   


孙传庭墓

主词条:孙传庭墓



孙传庭墓
孙传庭墓
清顺治二年(1645年),孙传庭的长子孙世瑞在今代县下花家庄孙氏祖茔招魂祭葬孙传庭及先母冯氏,又在西安寻回嫡母张氏等人的尸体,扶柩还代州祖茔合葬。孙传庭墓在今代县阳明堡南侧的下花家庄,墓园在东河、西河之间的高阜上,两河环抱,中间一阜突起,当地人称为“二龙捧珠”。据村民回忆,原有享堂、神道、墓冢等建筑,园内松柏参天,气氛肃穆。在后来的地方建设过程中,墓园石雕、碑刻被搬走,树木被砍伐,只有享堂建筑坚固,镢镐撬不动,才留存下来。当时墓中还出土《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冯淑人同葬墓志铭》共六块,由孙传庭的门人冯如京之子冯云骧撰文书丹,现存于代县博物馆。 [57]  
   


祭祀祠堂

清代将孙传庭奉祀于山西三立祠、西安名宦祠、代州乡贤祠。 [57]  乾隆年间还在代州学宫后立孙忠靖公祠(现已不存)。 [58]  

   


史料索引

编辑

 播报

《明史 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第一百五十》. [4]  

   


影视形象

编辑

 播报

2013年电影《大明劫》,戴立忍饰。 [62]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4)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孙忠靖公遗集...
《孙忠靖公遗集...(5)




孙传庭遗墨及清...
孙传庭遗墨及清...(2)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查看全部








最爱历史 百家榜创作者,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最后的英雄:帝国无人可用,而名将在坐牢

我读晚明史,恨崇祯,恨言官,恨内斗,恨党争,恨两面派的文臣武将,唯独对坚毅赴死的战场败将,对屡遭政治构陷的悲情英雄,心生敬意。

2019-07-09937






星火彪WarOH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为什么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一年之后,陷入闯军重围的孙传庭最终在潼关战败身死,大明最后的希望之星就此陨落。又一年之后,闯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宫城的景山之上,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宣告覆灭。

2017-08-19314






小院之观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这种说法是错的!

就算孙传庭消灭了李自成,就能使大明免于灭亡吗?《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这种说法正确吗?小院不这么认为。就算传庭灭了李自成,也并不等于挽救了大明。

2019-03-30234






纵横五千年 活力创作者,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孙传庭手握十万精兵,为何被李自成击败?崇祯帝暗中“帮忙”

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孙传庭却在此地遭到惨败,明军“死者四万余,失亡兵器辎重数十万”。汝州之战,孙传庭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数千残兵败将,那么他为何会被李自成击败呢?但孙传庭因得罪崇祯帝的宠臣杨嗣昌,被免去职务,打入牢狱之中。

2019-11-22120







朝文社社长 百家榜创作者,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却为何依旧干不过屡战屡败的李自成

而看过这“被坑死”的全过程,再瞧瞧常被后人同情“命苦”的崇祯,更得一声叹息:孙传庭的“作业”都不会抄,还把写作业的人给带沟里去,这样的大明朝,如何不亡?

2020-05-31102




1/2

  



               
明朝兵部尚书



▪ 白圭   ▪ 柴车   ▪ 陈新甲   ▪ 崔呈秀   ▪ 丁启睿   ▪ 丁汝夔   ▪ 堵胤锡   ▪ 范景文   ▪ 冯元飙   
▪ 洪承畴   ▪ 侯琎   ▪ 胡宗宪   ▪ 蹇达   ▪ 揭重熙   ▪ 邝野   ▪ 梁廷栋   ▪ 凌云翼   ▪ 翟銮   
▪ 刘大夏   ▪ 刘俊   ▪ 刘尧诲   ▪ 陆完   ▪ 李春烨   ▪ 闵梦得   ▪ 马士英   ▪ 马文升   ▪ 马昂   
▪ 苗衷   ▪ 秦逵   ▪ 齐泰   ▪ 商辂   ▪ 单安仁   ▪ 沈宸荃   ▪ 沈溍   ▪ 石星   ▪ 孙传庭   
▪ 孙承宗   ▪ 孙原贞   ▪ 孙嘉绩   ▪ 邵辅忠   ▪ 滕德懋   ▪ 谭纶   ▪ 屠滽   ▪ 王复   ▪ 王琼   
▪ 王竑   ▪ 王象干   ▪ 王骥   ▪ 魏学曾   ▪ 翁万达   ▪ 吴兑   ▪ 吴琳   ▪ 薛三才   ▪ 萧大亨   
▪ 邢玠   ▪ 熊明遇   ▪ 许进   ▪ 熊廷弼   ▪ 杨博   ▪ 杨廷麟   ▪ 姚镆   ▪ 叶梦熊   ▪ 尹直   
▪ 袁崇焕   ▪ 于谦   ▪ 余煌   ▪ 喻安性   ▪ 杨士奇   ▪ 乐韶凤   ▪ 张凤翼   ▪ 张经   ▪ 张缙彦   
▪ 赵焕   ▪ 周嘉谟   ▪ 伍文定   ▪ 何鉴   ▪ 余子俊   ▪ 傅振商   ▪ 仪铭   ▪ 刘宇   ▪ 刘宇亮   
▪ 张鹤鸣   ▪ 彭时   ▪ 徐晞   ▪ 戴才   ▪ 方宾   ▪ 曹元   ▪ 李庆   ▪ 柯夏卿   ▪ 王业浩   
▪ 许论   ▪ 茹瑺   ▪ 程信   ▪ 石璞   ▪ 王越   ▪ 项忠   ▪ 陈汝言   ▪ 陈洽   ▪ 阮大铖   
▪ 阎鸣泰   ▪ 金献民   ▪ 赵羾         

参考资料1.    冯云骧:《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冯淑人同葬墓志铭》:明初,始祖讳成者,以从戎迁门,隶振武尺籍,四传而生岐,举孝廉,任莒州守,岐生宗派,复举嘉靖甲午孝廉;宗派生汾秀,读书不第,是为公之曾祖考;生观城公嗣约,配任淑人;生孝廉公元震,配吴太淑人,生公……孙氏自莒守至孝廉,凡四领乡荐。观城公及赠君父子,先后举于乡,每计偕之岁,联镳而比,乡党争荣之,然竟困南宫,不复第。
2.    冯云骧:《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冯淑人同葬墓志铭》:公六岁就里塾,颖异绝伦,十有三岁,出应童生试,辄冠其军,自是与郡诸生大小数十试,无弗冠军者。以万历之戊午己未联第成进士。
3.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87页
4.    《明史 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第一百五十》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21-04-13]
5.    计六奇.《明季北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8—280页
6.    华文书局.《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华文书局,1969年:第2596—2598页
7.    《(光绪)代州志》卷十:孙凤,成化间人,精艺术而性纯厚,有古人风……尝曰:“吾少不读书而多技能,可耻也。”有女不媒富贵膏粱子,竟选贫生陈皋谟者为婿,且教皋谟与其子岐旦夕攻章句,后岐举于乡,皋谟成进士。
8.    冯云骧:《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冯淑人同葬墓志铭》:公生于万历癸巳之夏四月二十有一日,卒于崇祯癸未冬十月之六日,年五十有一。
9.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32,天启三年三月十六日条  .明清实录数据库[引用日期2021-04-13]
10.    冯云骧:《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冯淑人同葬墓志铭》:天启乙丑,朝正于王,留擢吏部主事,旋擢稽勋郎,以覃恩予诰命。时逆党魏忠贤初用事,将起缙绅之祸,公心念独子奉孀母,膝下一儿仅周岁,此身未敢蹈不测、搏名高也,于是请假归。

















































































展开全部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吕佳.    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  《 西北师范大学 》 , 2010
  张文青.    富边与裕民:明末雁门尚书孙传庭的为政之术.  《 领导科学 》 , 2017
  张英.    清二十三家跋明孙传庭诗卷.  《 收藏家 》 , 2005
  许文超.    明末名臣孙传庭研究.  《 青海师范大学 》 , 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8: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省亲当晚,贾府消失的两个人,预示着日后失宠的必然性




综述

曹雪芹少年时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当时的曹家,是一个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百年望族”。

在曹家衰败后,曹雪芹见证了众多的世态炎凉,于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造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曹雪芹善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红楼梦》中对细节的描写,不着痕迹地映射出某个人物的悲喜结局,初读只觉出其不意,再读却是惊艳万分。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都在他们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中,有两个人不在场,这消失的两个人,充当什么角色呢?又预示着贾元春什么命运呢?



元妃省亲

贾府消失的两个人是谁呢?赵姨娘和贾环。

准确来说,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因为需要“被消失”。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贾元春嫁入皇家,后来又被尊为贵妃,按理来说就不属于贾府的人了,是皇家的人,级别是高于贾府的人的。

这从小说中也能窥见一二,第十八回中对于知道贵妃要省亲后贾府连日进行的布置,因贵妃不满而改动石牌上的字,改动布局等等,这些描述占了此回的不少篇幅,足以说明当时贵妃省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贾元春到时,贾府上下能叫得出名号的主子都应该前去拜见,而贾元春要向贾母等行家礼时,“贾母等俱跪止之”,可见贾元春作为贵妃在贾府的地位,他们先是君臣,后是亲人。



两个“被消失”的人,一个是贾元春的姨娘,一个是贾元春的庶弟,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却没有到场,只在这一回快要结束时,草草地交代了贾环的去处。

“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而对赵姨娘更是半分笔墨都未顾及,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贾环作为赵姨娘的儿子,他的遭遇自然就是赵姨娘的遭遇。



贾环年前就开始生病,一直到贾元春回府都没有痊愈,所以给他找了个没有人的地方让他好好调养,不要让他带着病气前来参见以免冲撞了贾元春。

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来看贾元春走后,这贾环拖了那么久的“病”就这样好了,也不需要到别处静养了,也可以活蹦乱跳的去梨香园同别人玩耍了。

细细想来,这个“病”只是一个幌子,一个为了不让贾环见到贾元春的幌子。



贾元春进宫前,贾环年纪也不大,这对姐弟俩自然没有什么感情,同时元春一心教导贾宝玉自然也不会对贾环这个庶出的弟弟多加留意。

而元春与母亲的感情极好。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态度,元春看在眼里,自然对赵姨娘半分好感也分不出,贾环作为赵姨娘的儿子,贾元春也是相当厌恶。

因此,在省亲时,这二人因为贾元春的不喜,而没有到场,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贾元春的缺陷

不可否认的是,贾元春身上确实有许多闪光点,不然也不会在皇帝的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她耗费了七八年的时间坐上贵妃的位置,想来也是有一番功夫在里面的。



但贾元春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她在省亲时说宫中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还带着一众亲眷哭哭啼啼,这种行为在外人看来她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就算贾元春对皇宫的评价是正确的,就算她在皇宫里面受了许多委屈,但是她也不该在大庭广众之前说出,更不该在省亲时说出。



省亲本来就是皇家开恩下达的指令,贾元春一边受着皇家给予的好处,一边又暗中指责。现场人多口杂,难免会有风声传出,落人话柄。若是被居心不良的人在皇帝面前告了状,说贾元春在娘家面前诉说皇宫生活的不满,贾元春是没有任何辩解的理由的。



其次就是贾元春对于贾环和赵姨娘的态度。

说到底贾元春与贾环并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她自己对贾环也没有讨厌的理由,她只是把上一辈的恩怨,带到了她这一辈来。

于是她处处针对贾环。



省亲结束后制灯谜,众人送来的灯谜贾元春几乎都猜了,可是贾环的灯谜贾元春没有猜。贾环的谜底十分简单,贾元春不可能猜不到,只是不想猜,大过年连个礼物都没有他的。

不但如此,到了端午节赐节礼,也明确说了没有贾环的。

贾元春的种种行为可见她对于贾环的苛待。



总结

一个大家族,因为每个人自身种种的不满而导致内部生出嫌隙,贾府的落败是必然的。

贾元春对于赵姨娘和贾环二人的不容,与省亲现场毫无顾忌的言语,可以看出贾元春并没有一个宽广的心胸。

要知道,即使不与人交好,但也不能落人口舌,显然,当时的贾元春是没有这种格局的,这也说明了贾元春日后的“失宠”是必然的。



而贾元春与贾府关系密切,说不清是贾府拖累了贾元春,还是贾元春拖累了贾府。

贾元春因为贾府的一系列恶行而失宠,而贾府也因为元妃的倒台而失去一大后台,使其落败得更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结局有多惨?曹雪芹把真相隐藏在两个人身上




“高处不胜寒”,是贾元春做了贤德妃后的生活写照。贾元春封妃的消息传到贾府,贾府中人人欢欣鼓舞,喜形于色,然而,当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却不得不与昔日的亲人,保持了非常大的距离。就连她至亲的祖母、母亲,都要给她下跪;就连她的父亲,要想见她,也要隔着一层帘子;就连她最思念的弟弟,没有得到谕令,也不敢上前。



此时的贾元春,再也不是贾家的女儿,而是高高在上的贤德妃——高处不胜寒。

“登高必跌重”,是贾元春最后结局的真实写照。曾经的贤德妃有多荣耀,地位有多高贵,后来的贾元春,结局就有多悲凉,从高位上跌下来的时候,就有多凄惨。那么,贾元春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她究竟是因为生病而亡,还是事出有因?

除了贾元春的判词和判曲,曹雪芹还将这个女子的命运,隐藏着两个人的身上。首先,我们必须参考的重要内容,就是贾元春的判词和判曲,“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是贾元春的判词;“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这是贾元春的判曲。



无论是判词还是判曲,都隐隐透露出一个真相——贾元春之死,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也绝对不可能是像高鹗的续书中那样,死于疾病。尤其是那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是两种非常凶恶的动物,代表了某两种强有力的势力的争斗,贾元春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而送掉了性命。

临终之前的贾元春,却又出于“望家乡,路远山遥”的处境中,可见,她当时并不在京城,是远离父母亲人的状态。而在《红楼梦》中,曾经数次将贾元春比喻成了杨贵妃,元春省亲的时候,曾经点了一出《乞巧》的戏文,脂砚斋批注“《长生殿》伏元春之死”。



《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而杨贵妃则正是因为“安史之乱”,被迫和唐明皇逃往蜀地,在路上被逼自缢而亡的。贾元春的判词和判曲,也隐隐露出了,她的结局,和杨贵妃的结局,颇有几分相似,也是因为“虎兕”之争,也是在远离京城的状况下。

而围绕在贾元春身边的,还有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名字,也已经透露出来了真相,贾元春的结局,究竟有多惨。他们一个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一个是元春的丫头抱琴。夏守忠初次来到贾府,是来传旨,命贾政进宫,宣读关于元春封妃的喜讯。随后,夏守忠三番五次,来到了贾府,大部分时候,都是贾元春派他来给娘家送东西,或者是清虚观打醮的银子,或者是元春的赏赐。但是,最后一次夏守忠出现在贾府中的时候,却不再是给贾府送东西,而是来找贾府“借”银子,而且在此之前,他已经和贾府“借”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了。夏守忠,谐音“下手重”,一直围绕在贾元春身边的这个太监,名字中已经透露了元春之死的真相,是因为有人“下手重”。



抱琴,是贾元春带进宫中去的丫头,和迎春的丫头司棋,探春的丫头侍书,惜春的丫头入画,契合了“琴棋书画”的寓意。然而,这个丫头的名字,还隐藏着另一个令人直冒冷汗的秘密——暴寝,贾元春临死时的状况,是突然之间薨逝,而非是自然原因。

所以,从这两个人的名字中,曹雪芹已经告诉了我们真相,贾元春的结局,非常悲惨,既是暴寝(抱琴),也是因为有人下手重(夏守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2 1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薛宝琴与贾元春有巨大关系,怪不得贾母宠溺,还跟着贾母一起睡  

2022-03-09 21:32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美丽出色的十二个小姐。其中林黛玉薛宝钗是十二钗之冠,可以说是绝美之人,但曾有一个人,一出现就掩盖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光彩,把这两人也比了下去,她就是薛宝琴。薛宝琴的美丽出色是多方面的,不但美貌盖过薛林,才艺不输薛林,就连眼界见识都拉开二人不少档次。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比薛林二人都优秀的大家小姐,居然不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只落入在十二钗副册之中。为何会这样呢?



薛宝琴貌美。第一次进贾府,让贾宝玉都能惊呆,贾宝玉直言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袭人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探春说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

连贾母一见了就要王夫人认作干女儿,后来还想给贾宝玉求亲。薛宝钗都妒忌地说我就不信我那些不如你。薛宝琴一出场就盖过了薛宝钗花魁的光芒,夺了众小姐的风头。

大雪天众人芦雪庵玩闹,薛宝琴等贾宝玉摘梅花。贾母看见大喜。众人直言这景象就像《双艳图》。贾母竟说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可见薛宝琴确实是一等一的美丽。



薛宝钗才华高。起诗社猜灯谜,无所不通。诗社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才高。而薛宝钗琴相对这三人一丝不逊色。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薛宝琴和薛林共战史湘云,四人你争我抢,不分胜负。可见薛宝琴的才华之高。

薛宝琴眼界广见识多。薛姨妈说她从小见的世面倒多,跟她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薛宝琴说她八岁时节,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碰到过会作诗的外国女子。

在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薛宝钗更是一口气连做十首怀古诗,不但念怀往事,还是灯谜,暗隐十件物品。可谓新巧到极致,才华绝不差于薛林二人,眼界更是高过二人远矣。

那为何如此优秀的大家小姐,为何只进得了十二钗副册,而被她盖过了风头的薛林却是十二钗之首呢?因为,她是同为十二钗正册之一贾元春的贴身丫环,她的身份只能让她委身十二钗副册。

众所周知,贾元春的贴身丫环叫“抱琴”。这个“抱琴”就是薛宝琴。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每一个正册人物,都有另一个人相呼应映射。而小姐们也都有各自的贴身首席大丫环,这些大丫环被下人成为“副小姐”。那么抱琴就是副元春。换言之,薛宝琴就是贾元春的映射。



贾元春自一开篇就进入了宫中做女吏。在所有人眼中,贾元春都是完美的。冷子兴说她贤孝才德。贾宝玉在三岁的时候就曾被贾元春教过写字。贾元春省亲的娱乐项目,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让众姐妹写诗记事。无论从贾元春对姐妹们诗词的鉴赏力还是改大观园匾额名字上,贾元春的才华都是极高的。从这些事情上看,贾元春都是一个集才华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绝世女子。

而薛宝琴同样是一个完美的女子。她同样是美貌才华与智慧并存的绝世女子。但她更具有宽广的视野和见识,在这一方面她远超薛林二人。比正册还优秀的小姐却进不了正册,那就是因为正册中有人占了她的位置,而她只是这个人的影子罢了,这个人就是入宫为妃的贾元春。只有同贾元春相比,尽管薛宝钗优秀,但也只是一个丫环一般的存在。



薛宝琴一进贾府,就得到了贾母的宠溺,不但送珍贵的衣服玩物,更甚者直接让薛宝琴跟着自己睡。这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才有的待遇。

薛宝琴即使优秀,与贾家关系比薛宝钗要远。即使贾母喜欢,也不会抛开亲戚远近关系,做出如此亲昵的举动,这过分明显的举动是会招来其他姐妹的妒忌不满的。而贾母偏偏就这么做了。

贾母这不同寻常的举动,正是元春应该得到的待遇。薛宝琴能得到如此宠溺,正是作者从侧面体现薛宝琴与贾元春两人相似,薛宝琴就是贾元春的影子。



贾元春一开篇就进了宫中,正式出场只有省亲一回,她的篇幅比秦可卿更要少。读者很少能了解到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是薛宝琴的出现,能让人从侧面了解贾元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是作者没有办法对贾元春有一个完整的描述,就用了薛宝琴这个替身,用她来展示贾元春的精彩。

宝琴就是“抱琴”,她是贾元春的影子,也是书中贾元春的替身。正因为此,薛宝琴才能得到贾母的宠溺,跟着贾母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6:25 , Processed in 0.0702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