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3|回复: 33

七青冢怀古·王昭君明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发表于 2024-2-27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宝琴新编怀古诗解读——青冢怀古2022-05-03 22:19:33 来源: 先夏历史 北京  举报

分享至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的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因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句后仇兆鳌注云“《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从此,王昭君墓又别名"青冢"。
王昭君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向汉元帝自请为婿,汉元帝遂选宫女赐他。
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焉支",即王后,意谓将给匈奴带来和平与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也给西汉王朝带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宁。
(又注:为避司马昭讳,王昭君在晋代又称明妃,含一“明”字)
但薛宝琴的这首诗,对昭君出塞却持批判态度,认为拿美女去换和平的“和亲政策"是汉家的耻辱。因为薛宝琴所影射的董小宛入清宫为顺治妃,不是像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是应呼韩邪单于求婚,而是被满清作为战胜者劫持入宫为妃的,是汉家的耻辱。
何况,王昭君出塞和亲后,西汉与匈奴之间出现的较长时间的和平和安宁,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西汉的强大,是汉武帝时期经过卫青、霍去病打出来的。
所以,薛宝琴在诗里说"樗栎应惭万古羞",“樗栎",本义为一种“高大的树木,比喻能保卫国家的“干城之将”,在此自然是隐指丢掉了汉家江山的明末朝臣武将。由于他们的无能,让我流落清宫,"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在这幽暗的深宫里,忍受这无边的痛苦岁月的煎熬。
谜面的意思是清楚的,其中的隐意,只要知道薛宝琴就是影射的董小宛,也就很好理解。可是,谜底呢?
一种什么物件可以与之相比拟呢?这还真要费点心思。
我猜,是不是"墨斗"啊?
你见过“墨斗"吗?
传统木匠用的一种工具,用来在木料上划线,一个长方形的小木匣子里盛着些墨水,墨水里面泡着一盘线,线拉出来自然就沾满了墨水,由另一位木匠持着线头,在木料上拉出一条线,端墨斗的木匠就用另一只手把墨线一"拨”,木料上就出现了一条黑线。
所以这条沾着墨水的线就叫“绳墨",于是就造出一个成语“规矩绳墨",“规矩"用来画方、圆,"绳墨"用来量平直,合在一起就引申为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制度。所以管子曰:"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什么意思啊?
薛宝琴,或者说董小宛,跟这黑不溜球脏兮兮的"墨斗"又有何干?
关系大了。刚才上面不是说董小宛在清宫里“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吗?
那“黑水"是什么?不就是“满清"吗?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因为"明"为"火","清"为"水","水”能灭“火",所以"满清"堪称“水国",按阴阳五行学说"黑"又属“水”,所以“黑水"即指满清"无疑,董小宛身处清宫,就像泡在这黑水里。
更重要的是,满清入主中原,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就用这只装满“黑水"的"墨斗",在中华大地这块大"木”板上,任意划线作画,肆意涂抹,用满清“的“黑水",“规矩绳墨”中华民族,以他们的法律为法律,以他们的制度为制度,以他们的风俗为风俗,实行野蛮的民族统治。于是就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诏令,于是就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于是就有了延续267年的大清朝"文字狱"!
墨斗,墨斗!"冰弦拨尽曲中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征人怨 / 征怨
[ 唐 ] 柳中庸
原文 译文对照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注释
⑴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⑵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作者介绍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解释"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中的一句脂评:” 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红楼掩面人,就是指红楼戴面具的人,遮盖真实面目的人.就是假冒伪善的人.
在这一回里,贾瑞临死前,一道士送来”风月宝鉴.”
那道士说:”……………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照看,(脂评说:”所谓无能纨胯子弟”.就是指那些外表看上去很聪明很风雅的,其实却是无能者)
千万不照正面,(脂评说:”谁人识得此句".就是问你看懂这句话了吗?千万不要看他们的正面(假面)), 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提醒大家要看他们的真实面目)
贾瑞临死前就向反面一照,一个骷髅立在镜内,(脂评说:”所谓”须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此句点明了本书的主题,作者用心良苦,就是为了让大家懂得分辨”真”与”假”,”善”与”恶”)
贾瑞又将正面一照,只见王熙凤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脂评说:”奇绝,可怕是’招手’二字”,贾瑞勾引王熙凤,王不理睬也就罢了嘛,徧徧…大家去看前面的描写和脂评,王不但不拒绝,还笑迷迷地倒勾对方,又骗又哄,先勾你进来,再把你弄死,这女人够狠够毒)
看到王熙凤在镜里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进去了,与凤姐云雨一番……完后反面再看,又是一个骷髅,倒回正面看,又是凤姐招手叫他,他又进去了…
……..这样反复几次,贾瑞还是没有觉醒,被陷害死了还是不明白,死了都不知人家的真实面目.多么愚蠢,可悲,可叹!
正面是艳丽风骚,甜言蜜语的女人,反面却是一个可怕的骷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四) (2017-05-04 05:40:48)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明朝 朱三太子 郑成功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的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我前面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但是除了这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剛亮的時候),渡黑水溝。        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黑紅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游泳,舟師以楮鏹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   紅水溝不甚險,人頗泄視(轻视)之。然二溝俱在大洋中,風濤鼓盪,而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

清朝丁紹儀的《東瀛識略》卷五:“澎湖以西百餘里為黑水洋,寬約百里,水黑如墨,雖風平日麗而天容黯淡,帆檣俱震,為廈門東渡最險處。”

清朝翟灝《臺陽筆記》:“自古黑水溝自北流南,以為萬水朝東,無生還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勢趨東南,無底,流甚急。”

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黑水而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四) (2017-05-04 05:40:48)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明朝 朱三太子 郑成功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的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我前面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但是除了这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剛亮的時候),渡黑水溝。        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黑紅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游泳,舟師以楮鏹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   紅水溝不甚險,人頗泄視(轻视)之。然二溝俱在大洋中,風濤鼓盪,而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

清朝丁紹儀的《東瀛識略》卷五:“澎湖以西百餘里為黑水洋,寬約百里,水黑如墨,雖風平日麗而天容黯淡,帆檣俱震,為廈門東渡最險處。”

清朝翟灝《臺陽筆記》:“自古黑水溝自北流南,以為萬水朝東,無生還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勢趨東南,無底,流甚急。”

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黑水而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2: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8.1 钟家台 2020-04-05   |  132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因东晋中书令王献之与小妾桃叶在此分别时作《桃叶歌》而被后人命名桃叶渡,现在南京还存有“古桃叶渡”的石碑。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一池浅水映照着秋日里的花草萧瑟,桃叶也不得不和桃枝分离。这首诗明面上似乎是写小妾桃叶,其实写的是王献之和郗道茂的爱情悲剧。这也是脂砚斋时时提醒的【真狡猾之笔耳!】朱慈炤的“作文要狡猾”不知迷惑了多少人,也正因此才逃过了满清严密恐怖的文字狱得以流传后世,幸甚!
  王献之深爱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王献之和郗道茂同宝玉和黛玉一样都是姑表亲,两人成婚后极为恩爱,但这段美好婚姻却被倾慕王献之的新安公主硬生生拆散。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王献之甚至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足变成一个不良于行的跛子,可这仍然不能改变新安公主要嫁给他的决心。王献之被迫和郗道茂离婚迎娶司马道福。郗道茂在与王献之离婚后不久就因为悲伤而去世了,王献之为了报复司马道福故意娶了一个小妾桃叶,并整日里和桃叶大秀恩爱,桃叶每次出门,王献之都要亲自迎送到渡口,还写诗相送以刺激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了挽回王献之选择了隐忍包容,而且还帮助王献之当上了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但却始终无法获得王献之的原谅。
  其实小妾桃叶只是王献之利用来报复新安公主的工具罢了,王献之心中真正爱着的始终都只是郗道茂。《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王子敬(即王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对王献之来说,一生唯一的憾事就是被逼与郗道茂离婚。
  在王献之流传下来的书法帖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郗道茂深深的思恋追忆之情。
  《姊性缠绵帖》:“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
  《思恋帖》:“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奉对帖》:“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梁栋”代称大臣,南方六朝的大臣多是如此的门阀士族,门第联姻的悲欢离合也多如此,最后只空余下墙壁上王献之曾经的题字和画作见证着那早已成过往的爱情悲歌了。
  这《桃叶渡怀古》隐喻的是宝玉不能与黛玉一生相守的爱情悲剧,正是对应着《红楼梦》中的第二支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桃叶渡怀古》实是借喻朱慈炤和明移民们对朱明故国的矢志不忘、对满清鹊巢鸠占的意气难平。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的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前面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水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
“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7.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的结局不在贾家,解开《青冢怀古》谜底,才知道她客死异国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231:青冢怀古,王昭君出塞远嫁,芙蓉花签,林黛玉客死他乡

李纨带着大伙在暖香坞遵从贾母的指令作春灯谜,以备过年时大家赏玩。结果她们出的《四书》灯谜太高雅,薛宝钗说贾母未必喜欢。

于是大家在俗物之中立意又作了几个。薛宝琴心思巧妙,依据从小随父亲游览过的十个名胜古迹,作了十个灯谜。曹雪芹又巧妙地将每个灯谜对应“金陵十二钗”中一人,可谓精彩。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怀古诗分别是薛宝琴出题,读书人猜谜,曹雪芹借诗隐喻金陵十二钗,细思乐趣无穷。

上文我们讲到《桃叶渡怀古》的谜底是“茶”,影射的金钗是李纨。曹雪芹借“桃”引申《桃夭》,预示李纨是贾家贤德媳妇。贾家抄家后,李纨贾兰母子奋发图强东山再起,是为楷模。

《桃叶渡怀古》之后,就是《青冢怀古》,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十首怀古诗中,有七首的谜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青冢怀古》的谜底也就呼之欲出。这里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先看看这首昭君出塞的典故。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怀古》典出“昭君出塞”故事,是薛宝琴和父亲曾经游览过的古迹。

“青冢”就是昭君墓,具体位置传说纷纭,据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畔。

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

后世多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附会昭君墓的特别。所谓青冢“黛色”就源于“青”字。

所以,《青冢怀古》非常明确地指向林黛玉,不做第二人想!我们下文再说。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自有美人排名以来,都稳占一席之位,是古代最著名的美人之一。清代以后四大美人确立,王昭君又有“落雁”别称。

注意:青冢黛色,昭君出塞,“落雁”别称,这些都与林黛玉有密切关系,曹雪芹在文中都有提及特写。

王昭君生于湖北秭归,从小天生丽质,文采斐然。后世形容她“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当年汉元帝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于建昭元年被选入掖庭,成为宫女。

民间野史记载王昭君入宫,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将她的画像绘制普通,不入汉元帝眼。后文林黛玉作《五美吟·昭君》会讲到这段故事。

有一年正月,臣服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汉元帝并求迎娶皇室女儿。宫女王嫱遂被汉元帝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妃,并改元竟宁,意为汉匈一家,永保边境和平。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上书汉成帝求归故乡,汉成帝敕令“从胡俗”。王昭君不得已依匈奴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去世后,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王昭君再嫁。不久病逝,结束了于她来说“屈辱”的一生。据说就葬于“青冢”。

晋代为避讳司马昭,改王昭君为王明君,后世又称她为明妃。

昭君出塞是汉朝实行的和亲政策,以联姻稳定安抚匈奴,以止戈战事,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但以民族感情论,后世对汉朝和亲政策大肆讥讽。尤其对昭君求归不许归,纷纷表达遗憾。《青冢怀古》采用同样的感情。


“黑水茫茫咽不流,”大黑河的愁云惨雾笼罩在昭君墓上,河水发出呜咽之声,流淌的速度都缓慢了。

《清一统志》记载:“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以示对王昭君远嫁心中之怨的渲染。

昭君出塞和亲,一嫁再嫁,对她是莫大耻辱。心中之怨借由大黑河的云雾表现,突出其可怜、可悲。

“冰弦拨尽曲中愁。”冰蚕丝作弦的琵琶,将乐曲里的愁怨弹尽。

王昭君有两“怨”,一怨奉旨出塞远嫁异国。二怨不得归,客死他乡。

传说王昭君出塞,弹琵琶以寄恨。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后世对昭君出塞都报以同情。

“汉家制度诚堪叹,”汉朝的和亲制度,以牺牲女儿换和平令人慨叹。

这是一句一语双关,既说汉元帝征选秀女后,靠画师画像再选美人很可笑。也指出和亲牺牲女儿换和平令人不齿。

“樗栎应惭万古羞。”大汉朝男儿不成器,不能够挺身而出抵抗匈奴,靠女儿和亲是万古的羞耻。

樗栎(chū lì),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是两种质地不好不能成材的树。

古人将“樗栎”比喻才能低下者。后世又用作自谦之辞。

汉家男儿无能才会借女儿和亲求和平。若当时有名将如卫青霍去病,何用昭君出塞!


《青冢怀古》用女儿角度替王昭君鸣不平是情理之中。谜底也因此呼之欲出。汉家无能人,女儿代出嫁。无“将(酱)”也!

《青冢怀古》的谜底正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酱”。

第一句就是谜底的“眼”。“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就像酱油和做酱的水一般不能喝。又借“樗栎”影射汉朝无“将”只好女儿出嫁,揭开谜底是“酱”!

说完谜底,再说《青冢怀古》影射的林黛玉。

首先,青冢的“青”,就是黛色。点明“青冢怀古”是黛玉伏笔。

其次,王昭君别号“落雁”。雁也是林黛玉的象征。不提黛玉作《五美吟·昭君》诗,只说她的丫头叫雪雁,后文作《折足雁》酒令,预示会离开贾家,客死他乡。

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贾元春去掉蓼汀,预示贾家日后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将她像晴雯一样“撵”了出去,契合《折足雁》酒令的远走他乡之意。


最后,“群芳夜宴掣花签”影射众人姻缘,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签词“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诗。亦是昭君出塞故事。

“芙蓉花签”结合《折足雁》酒令,再结合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预示林黛玉被贾元春以皇家名义下旨,效仿昭君出塞,远嫁异国为王妃。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为贾探春所取。

林黛玉与贾探春都有远嫁异国为王妃的伏笔。

“石呆·子失扇子”,被夺走的扇子是“湘妃、麋鹿、棕竹、玉竹”四种。石呆子就是贾宝玉,失扇子就是“失散”。

贾宝玉最后像石呆子一样逢冤失去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蕉下客贾二女远嫁异国为王妃。

贾探春判词图画中“两个人放风筝”代表二女同嫁。“海上大船一女子掩面而泣”指黛玉死后,只剩贾探春孤悬海外。


综上,从昭君出塞故事,很容易还原出林黛玉的结局。

《青冢怀古》借由王昭君埋骨异乡,预示林黛玉埋骨异国他乡。

黛玉在《葬花吟》中也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后文《柳絮词》又说“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将自己的结局与《青冢怀古》内容紧紧呼应,不多赘述。

下文我们将解读《马嵬怀古》。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12-12 12: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古绝句十首(其七)》
2022-08-22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怀古绝句十首(其七)》

青冢怀古

薛宝琴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是薛宝琴作的怀古诗灯谜的第七首。

这首诗借吟咏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统治阶层无“补天”之材、后继无人的悲慨。

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岸上。《大同府志》云:“塞草皆白,唯此草青,故名青冢。”“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王昭君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子,她对于促进民族和睦和民族融合起过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以王昭君为创作对象的作品中,极少有从积极方面来颂扬昭君和亲的。文人学士笔下的王昭君已不是历史上的王昭君了,她成了汉元帝和朝臣们无力抵挡强大匈奴时抛出的牺牲品,成了一个被迫嫁给匈奴单于、命运悲惨的弱女子。文人们在吟咏王昭君的作品里,或把出塞看作是人生巨大的不幸,同情昭君的悲苦遭遇;或借昭君貌美而不得宠幸来慨叹自身的怀才不遇。薛宝琴的这首诗显然属于前一种。

前两句写昭君的愁怨。一眼望不到边的黑水河流不动了,好象在低声哭泣。在它旁边,满面愁容的昭君正在弹琵琶,曲调悲戚哀惋。“拨尽”二字,写昭君抑于胸中的哀愁全部通过琴声表达出来了,难怪黑水河也要为之哭泣。以黑河水为之不流写昭君愁怨,虽然夸张,却写出了愁怨之深。

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弱女子的不幸?后两句由叙述转为议论,感情激愤。笔锋直指汉朝皇帝和他的满朝文武,将他们比作樗栎(chu li)。樗栎即臭椿和柞树,古人认为这两种木材“大而无用”。这些人昏庸无能,用和亲的办法对付强敌,造成了昭君的悲剧命运。他们受到历代人们的讽刺,自己应该感到惭愧。

薛宝琴写这首《青冢怀古》,一则对王昭君的不幸表示同情,二则讽刺统治者的无能,二者都没有脱出历代文人吟咏的窠臼。北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中,有“红颜胜人多薄命”的句子,充满了对昭君的同情;同时也对汉元帝提出了批评:“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然而这首诗对于全书的作者曹雪芹来说,意义则不同,他把历史和现实相比较、相联结,在诗中寄寓了更深一层的涵义。

曹雪芹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发展到他生长的时代已是日薄西山,他对封建统治面临崩溃的局面感到悲哀。第一句诗的意思,在宝琴眼里,是黑水河在为一个弱女子的凄惨命运悲泣,在曹雪芹的笔下,黑水河则是在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没落唱挽歌。他面对末世的到来,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即将烟消云散,曾有的繁荣昌盛一去不返,感到无比悲哀。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种感伤的情怀无以排遣,“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王安石《明妃曲》),曹雪芹的心情,悲哀而又寂寞。

后两句借讽刺汉元帝和群臣的昏庸无能,表达了曹雪芹对封建统治阶层的不满和愤慨。

《红楼梦》第一回《石上偈》有句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曹雪芹借顽石自叹表明自己“补天”的愿望,希望能有人力挽封建大厦于即倒。然而在此封建末世,“汉家”(即掌握权力的贵族阶层)已失去了往日的进取精神。作为贾府统治阶层的贾赦、贾珍、贾琏之流,荒淫无耻,只顾自己花天酒地享乐,无心理家,更不要说治国;贾政是封建道德的捍卫者,也是迂腐无能之辈,对内管教子侄不力,外任竟被手下人骗得险些丢了乌纱。不仅如此,统治集团内部还要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大小官员贪赃枉法,欺下瞒上,官场污浊黑暗,贵族腐化堕落,这些人已无力承担“补天”重任,何况这个“天”崩溃之势已成,已没有补缀的希望了。曹雪芹只能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把对统治者的失望化作一腔悲愤。

据《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这首《青冢怀古》暗示了香菱的命运。她的“册子”上所画的“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的图景与诗的首句所写相合。香菱永别故乡亲人,身世寂寞孤凄,这又是第二层的意思。“汉家制度”的“汉”是“汉子”的意思,在这里当“丈夫”讲,指薛蟠。后两句是说薛蟠横暴而愚钝,是不成材的“樗栎”,应该永远受人嘲笑。

关于这首诗的谜底,徐凤仪《红楼梦偶得》云,“《青冢》似隐墨斗”。

下一篇:《怀古绝句十首(其一)》
上一篇:《怀古绝句十首(其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2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作品名称咏怀古迹五首
作品别名咏怀古迹
作    者杜甫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①,漂泊西南天地间②。
三峡楼台淹日月③,五溪衣服共云山④。
羯胡事主终无赖⑤,词客哀时且未还⑥。
庾信平生最萧瑟⑦,暮年诗赋动江关⑧。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⑨,风流儒雅亦吾师⑩。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⑪。
江山故宅空文藻⑫,云雨荒台岂梦思⑬。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⑭。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⑮,生长明妃尚有村⑯。
一去紫台连朔漠⑰,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⑱,环佩空归夜月魂⑲。
千载琵琶作胡语⑳,分明怨恨曲中论㉑。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㉒,崩年亦在永安宫㉓。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㉔。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㉕。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㉖,宗臣遗像肃清高㉗。
三分割据纡筹策㉘,万古云霄一羽毛㉙。
伯仲之间见伊吕㉚,指挥若定失萧曹㉛。
运移汉祚终难复㉜,志决身歼军务劳㉝。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①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②漂泊:一作“飘泊”。
③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
④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⑤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⑥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⑦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⑧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定都江陵。
⑨摇落:凋残,零落。
⑩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⑪“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⑫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⑬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⑭“最是”二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楚宫:楚王宫。
⑮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⑯明妃:指王昭君。
⑰去:离开。紫台:汉宫,紫宫,宫廷。朔漠:北方大沙漠。
⑱省:略。一说意为曾经。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⑲环佩:妇女佩戴的玉饰,此处借指美女(王昭君)。一作“环珮”。夜月魂:一作“月夜魂”。
⑳胡语:胡音。
㉑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
㉒蜀主:指刘备。
㉓永安宫: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㉔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㉕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㉖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㉗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㉘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yū):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
㉙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㉚伊吕:指伊尹、吕尚。
㉛萧曹:指萧何、曹参。
㉜运:运数。祚(zuò):帝位。复:恢复,挽回。运移汉祚终难复:一作“福移汉祚难恢复”。
㉝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歼:身死。 [2-4]
白话译文
其一
战乱时颠沛流离在东北方,如今我又漂泊到西南地区。
滞留在三峡一带已有多年,和服饰不同的异族共生活。
可恨不讲信义的胡虏之人,这混乱的年代有家不能回。
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
其二
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
遥想千秋往事不禁泪洒衣襟,我们虽不同世却是同样失意。
故居里你枉然留下斐然文采,巫山云雨旧事难道只是说梦。
可叹的是楚宫已经完全消失,有船夫指点遗迹却令人怀疑。
其三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其四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其五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这组诗,以抒情怀。 [4-5]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组诗开首咏怀,以诗人庾信自况。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第一首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胡人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第二首诗因宋玉宅而缅怀其人的风流儒雅。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的时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当时正是产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兴起此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亦吾师”用的是王逸的说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这首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诗人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这巫山巫峡,使诗人想起宋玉的两篇赋文。赋文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
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第二首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其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首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七言律诗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赋,在用词和用典上精警切实,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写的是律诗这种近体诗,却有古体诗的风味,同时又不失清丽。前人认为这首诗“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上进行批评,未必中肯。
第三首诗因昭君村而哀叹其人的遭遇。诗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于是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其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之后,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汉元帝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省识,是略识之意。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哀怨”的主题。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此诗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一去紫台”便说此事。“紫台”即紫宫,天子居处;“朔漠”指匈奴所在之地。“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境内。据《归州图经》记载:“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这两句以极简的文字,写出了无穷的感慨,写出了昭君生前死后的哀怨。
第四首诗因永安宫而追怀刘备。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全篇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最后一首诗因武侯庙而追怀诸葛亮。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宇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第五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2-3] [5-6]
名家点评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 ……杜子美《秋兴》《渚将》《咏怀古迹》……终日诵之不厌也。 [7]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五首各一古迹。 [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卢世榷曰: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蒂。 [7]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7]
清·赵翼《瓯北诗话》:今观夔州后诗,惟《秋兴八首》及《咏怀古迹》五首,细意熨贴,一唱三叹,意味悠长。 [7]
其一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五首各一古迹。第一首古迹不曾说明,盖庾信宅也。借古以咏怀,作咏古迹也。……公于此自称“词客”,盖将自比庾信,先用引起下句,而以己之“哀时”比信之《哀江南》也。 [7]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本以咏庾信,只似带出,妙于取象。 [7]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哀江南赋》云:“诛茅宋玉之宅,开径临江之府”。公误以为子山亦尝居此,故咏古迹及之。恐漂泊羁旅同子山之身世也。“宅”字于次篇总见,与后二首相对为章法。 [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首章咏怀,以庾信自方也。……五、六宾主双关,盖禄山叛唐,犹侯景叛梁;公思故国,犹庾信哀江南。 [7]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以庾信自比,非咏信也。下皆咏蜀事。信非蜀人。 [7]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此章以庾信自况,非专咏庾也。五、六语已与庾信双关;以上,少陵自叙。 [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三、四,正咏“飘泊”。五、六,流水,乃首尾关键。“终无赖”申“支离”,“且未还”起“萧瑟”。 [7]
清·杨伦《杜诗镜铨》:自叙起,为五诗总冒。俞云:二句作诗本旨(“支离东北”二句下)。 [7]
清·刘濬《杜诗集评》:李因笃云:格严整而意沉着。吴家祥云:声调悲凉。 [7]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此章纯是自述,非关古迹矣,故有作《咏怀》一章、《古迹》四首者。 [7]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首章前六句,先发己哀为总冒。庾信宅在荆州,公未到荆州而将有江陵之行,流寓等于庾信,故先及之。 [7]
其二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玉悲“摇落”,而公云“深知”,则悲与之同也。故“怅望千秋”,为之“洒泪”;谓玉萧条于前代,公萧条于今代,但不同时耳。不同时而同悲也……知玉所存虽止文藻,而有一段灵气行乎其间,其“风流儒雅”不曾死也,故吾愿以为师也。 [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怅望千秋”一联)二句乃流对。此诗起二句失粘。 [7]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义山诗“楚天云雨俱堪疑”从此生出。 [7]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顾宸曰:李义山诗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段云。”得此诗之旨。 [7]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怀宋玉亦所以自伤。言斯人虽往,文藻犹存,不与楚宫同其泯灭,其寄概深矣。 [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此下四首,分咏峡口古迹也,俱就各人时事寄概……三、四,空写,申“知悲”;五、六,实拈,申“吾师”。……结以“楚宫泯灭”,与“故宅”相形,神致吞吐,抬托愈高。 [7]
清·杨伦《杜诗镜铨》:流水对,一往情深(“怅望千秋”二句下)。意在言外(“最是楚宫”二句下)。“亦”字承庾信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7]
清·刘濬《杜诗集评》:如此诗亦自“风流儒雅”。 [7]
清·佚名《杜诗言志》:此第二首,则将自己怀抱与宋玉古事引为同调。 [7]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一意到底不换,而笔势回旋往复,有深韵。七律固以句法坚峻、壮丽、高朗为贵,又以机趣凑泊、本色自然天成者为上乘。 [7]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次首以宋玉自况,深曲精警,不落恒蹊,有神交千载之契。 [7]
其三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昭君村》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亦佳句。 [7]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起得磊落(“群山万壑”二句下)。 [7]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吴云: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钟、谭求深而不能探此,恐非网珊瑚手。 [7]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郭浚曰:悲悼中,难得如此风韵。五、六分承三、四有法。周珽曰:写怨境愁思,灵通清回,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陈继儒曰:怨情悲响,胸中骨力,笔下风电。 [7]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7]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只是现成意思,往往点染飞动,如公输刻木为鸢,凌空而去。首句是极大好句,但施之于“生长明妃”之上,则佛头加冠矣。故虽有佳句,失所则为疵颣。平收不作记赞,方成诗体。 [7]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 [7]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 [7]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等语,浩然一往中,复有委婉曲折之致。 [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 [7]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7]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余皆平平。至杨凭“马驼弦管向阴山”,风斯下矣。 [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一去”,怨恨之始也;清代“独留”,怨恨所结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7]
清·杨伦《杜诗镜铨》:起句: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李子德云:只叙明妃,始终无—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王阮亭云:青邱专学此种。 [7]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7]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 [7]
清·袁枚《随园诗话》: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字义一也,时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7]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笔老峭而情事已尽,后半沈郁,结最缠绵。评:开口气象万千,全为“明妃村”三字作势。而下文“紫台”“青冢”亦俱托起矣。且“赴”字、“尚有”字、“独留”字,字字相生,不同泛率,故是才大而心细。 [7]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庾信、宋玉皆词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负。至于明妃,若不伦矣;而其身世流离,固与己同也。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 [7]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 [7]
其四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其四:咏先主祠。而所以怀之,重其君臣之相契也。……幸三峡而崩永安,直述而悲愤自见。 [7]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前解,首句如疾雷破山,何等声势!次句如落日掩照,何等苍凉!虚想当年,四,实笑今日也。……“翠华”“玉殿”,又极声势,“空山”“野寺”,又极苍凉。只一句中,上下忽变,真是异样笔墨。 [7]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先主失计,莫过窥吴,丧败涂地,崩殂随之;汉室不可复兴,遂以蜀主终矣。所赖托孤诸葛心神不二,犹得支数十年之祚耳。此篇叙中有断言,婉而辨,非公不能。 [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三、四语意,一显一隐,空山殿字,神理如是。五、六流水递下。……结以“武侯”伴说,波澜近便,鱼水“君臣”,殁犹“邻近”;由废斥漂零之人对之,有深感焉。 [7]
清·杨伦《杜诗镜铨》:曰“幸”曰“崩”,尊昭烈为正统也。是《春秋》书法。 [7]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二便是峭笔。三、四低徊,凭吊备极迷离。五、六“巢”“走”二字法高,而“走”字尤似出意。结腐而峭,笔可排山。 [7]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此诗似无咏怀意,然俯仰中有无限感慨。 [7]
清·刘濬《杜诗集评》:抑扬反复,其于虚实之间,可谓踌躇满志。 [7]
清·佚名《杜诗言志》:此一首是咏蜀主。而己怀之所系,则在于“一体君臣”四字中。盖少陵生平,只是君臣义重,所恨不能如先主武侯之明良相际耳。 [7]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古庙”二句,就事指点,以寓哀寂。山谷《樊侯庙》所出。 [7]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先主一章,特以引起武侯。 [7]
其五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又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卧龙公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评之。如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如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考亭、南轩近世大儒,不能发也。 [7]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两语气概别,足掩上句之劣。知己语,赞孔明者不能复出此也(“伯忡之间”二句下)。 [7]
明·谢榛《四溟诗话》: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7]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对法奇。又云:下句好眼!真不以成败论古人(“伯仲之间”二句下)。 [7]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通篇一气呵成,宛转呼应,五十六字多少曲折,有太史公笔力。薄宋诗者谓其带议论,此诗非议论乎? [7]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通篇笔力议论,妙绝古今。中联知己之语,千载神交。陆深曰:疏卤悲愤,无复绳墨可寻。周启堕曰;……余谓鼎足之业,武侯自视不过万古云霄中一羽毛之轻,故下云:“伯仲伊吕”“运失萧曹”,意脉同甚联属。 [7]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此诗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践,武候平生出处,直以五十六字论定。 [7]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羽毛”状其“清”,“云霄”状其“高”也……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7]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带“迹”字(“宗臣遗象”句下)。直判定千年大公案,不特无一字无来处(“伯仲之间”二句下)。 [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三分割据”,见时势难为;“万古云霄”,见才品杰出。 [7]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如咏诸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言简而尽,胜读一篇史论。 [7]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全是颂体。……有时流言三、四不对,不知起已对,此亦“偷春格”,而况气苍局大耶! [7]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霄”“羽毛”,犹鸾凤高翔,状其才品不可及也。文中子谓“诸葛武侯不死,礼乐其有兴乎?”即“失萧曹”之旨,此议论之最高者。后人谓诗不必著议论,非通言也。 [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宗臣”,一诗之颂;“伊吕”,一诗之的……八句一气转掉,言此“名垂宇宙”“肃然清高”者,非所谓“宗臣”也哉?功业所见,纡策三分,居之特轻若一羽耳。……胸中拿定“运移汉祚”四字,便已识得帝统所归。知前篇曰“幸”曰“崩”,及“翠华”“玉殿”等字,不得浪下也。 [7]
清·杨伦《杜诗镜铨》:四联皆一扬一抑。对笔奇险(“万古云霄”句下)。二语确是孔明身分,具见论世卓识(“伯仲之间”二句下)。陈秋田云:小视三分,抬高诸葛,一结归之于天。识高笔老,而章法之变,直横绝古今。 [7]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首通篇论断,吊古体所忌,然未经人道过,故佳,若拾他人唾余,便同土壤。 [7]
清·佚名《杜诗言志》:此第五首,则咏武侯以自况。盖第三首之以明妃自喻,犹在遭际不幸一边,而此之以武侯自喻,则并其才具气节而一概举似之。 [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2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
- 360国学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收起
《咏怀古迹》元·戴良
客来慎勿说姑苏,吊古令人百感俱。已讶古年尝越胆,更堪此日听《吴趋》。荒台鹿下江声咽,古木乌啼月影孤。欲问阖闾埋葬地,五湖东畔已荒芜。
收起
《咏怀古迹》清·余怀
簇簇人闻马粪香,江东风俗美诸王。莫言此巷无寻处,处处皆成马粪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07: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木兰庙
杜牧杜牧〔唐代〕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注释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弯弓征战作男儿:言木女扮男装兰代父征戎。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据缪钺的《杜牧传》谓:“黄州城西北百五十里有木兰山,南齐时曾在此设县,名木兰县,梁朝改名曰梁安县,隋又改为木兰县,唐朝并入黄冈县。北朝有一首民间故事诗,名《木兰诗》,写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在塞外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的英勇故事。木兰是北方人,本与黄州无关,大概在木兰故事流传之后,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以祀木兰。杜牧也曾来此游赏,作了一首《题木兰庙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7:43 , Processed in 0.7183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