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5|回复: 47

十梅花观怀古·绛珠重荣·牡丹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发表于 2024-2-27 1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释 出自《红楼梦》的 梅花观怀古其十 这首诗的含义tu3776442013.09.08浏览288次文化艺术[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一句句的解释~~而且要清楚明白~`


1个回答
fengchenxiuyun2013.09.09


满意答案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咏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有人猜“纨扇”或“团扇”,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人猜“秋牡丹”亦自有其理。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而西风则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  2、董小宛
  解读
  1、“在柳边”,“柳”多依水而种,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边”表示在水里。“个中谁拾画婵娟”,谁知道可以用它比对着画“婵娟”呢?“婵娟”即月亮,所以应该是圆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这能是什么呢?荷叶也。“团圆莫忆春香到”,中秋的时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花香,荷花开在春天,秋天当然指没有莲花之莲了。“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见了。所以谜底是莲。
  2、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之。所以作者在这里调侃冒僻疆:你这个傻瓜,怎么会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呢?董小宛号“青莲”,“青莲”当然应该在水里了,你应该去水边才对啊?或者说:你这伪君子,分明是在装模作样,别再假惺惺的了。所以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说,“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解读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吧?袁枚和郭沫若,究竟谁在“主观臆断”?!
  既然人称“秦淮八艳”,现在才聚齐了六位啊?还有两位在何处?让我们先找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至于“秦淮八艳”之首的顾横波,我们后面再说。




薛宝琴编的十首怀古诗暗藏的谜底是什么呢?







[color=var(--GBL05A)]关注者
[color=var(--GBK02A)]43


[color=var(--GBL05A)]被浏览
[color=var(--GBK02A)]31,636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3
​添加评论
​分享











11 个回答默认排序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疲惫的70后

[color=var(--GBK04A)]标准农民




​ 关注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是 海灯。
就是贾母托人替宝玉点的海灯。
海灯,瓷质,内壁红紫色,碗状。
第一句,就是加满油,第二句,替谁点灯要写上姓名。第三句,灯火有限,并不能影响温度。第四句,夜晚驱光昆虫尸体遍布其中。
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是 鸾铃
就是马挂鸾铃之声鸾铃
铜制,部分鎏金,挂于战马脖子。
前两句好理解,后两句是说战场越大越是响彻云霄,马援和张良都是战场指挥员。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是 皮影
这个谜底耍的猴应该更贴切,但此前湘云已经有了,应该就不是了。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是马桶
就是电视剧中珍妃刷的那种三足带盖的古代坐便。
这个很好理解,不用解释。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是柳笛
就是剪一段细柳条,将木心取出,剩一个皮套,将一端捏扁,吹之有声。
前两句蝉鸣鸦栖和隋堤都是说的柳树,后两句笛类都是风流号,口舌多更好理解。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是春联
第一句,强调的是对称,水中映像跟实物的对称。第二句强调分离,对联左右分开。第三句是贴的地方,梁栋柱之类。第四句单指横批,横批贴于高处。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是墨斗
就是木匠放线的工具。
墨斗里面装上墨水,前端小口出线但不流墨,合第一句。弹出来的线笔直,不能有弯,合第二句。第三句主要是迎合汉代和亲制度?墨斗不知道是不是汉代产物。第四句说的是两种不成才没人用的木材,木匠不会在这两种木材上用墨斗。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是手绢
手帕擦脸又是脂粉又是汗,一洗就没了,香皂洗过的手帕,带在身上衣服也有了香气。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是灯笼
夜里照路的灯笼。
骨贱身轻,强撮成,用完吊起。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是树挂
就是北方冬天树上结的冰花。
第一句,给出了树挂发生的时间,是在卯时,冬天天蒙亮。
树挂很美丽,可以作画。
当春天到来,西风不在时,再想看这种美景就得等明年了。
分割线…
附上曹雪芹没有给出答案的宝黛钗三个。
黛玉的
琭珥何须系紫绳,
驰沟逐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是笔
就是毛笔。
琭珥是神马不系缰绳,但笔是有顶绳的,多为红色。第二句是在砚台上沾墨舔墨的夸张写法。
第三句是以写作者的意思书写。
第四句是写完后放在笔架上,笔架形似三山。
点睛之笔是独立名,此谜只有一个字。
宝钗的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是号角
牛角号。
第一句是牛角上的天然花纹。
第二句指天然。
第四句风雨过是夸张的形容吹号时的运气和唾沫星子。
号角怎么吹也吹不出梵铃声。
 宝玉的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是风筝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
喜欢猜谜的同学请注意,古代猜谜是有讲究的。
就是谜面破了的东西不能猜。
比如“小照空悬”,有人猜跟镜子有关的都是错误的,因为有“照”这个字。
“团圆莫忆春香到”就不能像某些人猜“团扇”。
还有,十首怀古诗,讲的是十个典故,谜底就不能跟典故中的故事有任何关联。所以我在答题的时候就没有去分析典故内容,容易造成误解。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08-15 20:29


[color=var(--GBK04A)]​赞同 11​​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崔剑亭

[color=var(--GBK04A)]孤独的图书馆员。




​ 关注


10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来瞎猜一通。每条谜语我标记一下自己有几分把握。想到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别的书迷的答案,就回来更新。这里一些答案,当然是受到了几百年来各位书迷们的启发的;但是猜谜人中,强行胡诌者也有,所以分辨谜底优劣也是猜谜的一环。另,为了我自己猜谜的乐趣,前人的猜想我也没有看得太多。
首先说下我猜谜的准则:
  • 按规矩,谜面里不会出现谜底,哪怕是近义词或很明显的暗喻也不大可能。
  • 虽然书中草草提过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但这大概是将谜题留给读者的借口,不应理解为谜题难度极高。
  • 参考书中前文“贾政悲谶语”一节各谜题的难易度,此处的十首不大会有很牵强或明显的谜底。
  • 宝琴原话是:“暗隐俗物十件”。
  • 这些灯谜是贾母让作的,作者又是近乎完美的宝琴,谜底应当是能让猜中的场面既欢快又得体的。
  • 各首怀古的地名中自然有文章。
  • 考虑到书中角色的文化水平,分析谜题中的典故可以不避晦涩。
  • 每首灯谜的四句,应当没有废句。即,谜底必须符合全部四句,方算成立。
  • 大量参照字典、诗词集。字义中有细节。
  • 不按索隐、结局暗示等因素主导思路,尽管很迷人。但亦会作为参考。
那么来试试看: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首先排除“法船”。“空舟”一句,已经泄了字,还猜任何与船有关的,大概是从没猜过谜语。一说“棺材”,虽然贴切,却不符合创作背景。写给老太太的十个节日灯谜,第一个就压这么晦气的东西,宝琴怕不是有病。
先把诗的表意说一下。第一句的“水不流”,指的是曹操赤壁兵败时,士兵从着火的战船上跳水溺死之多,导致江水堵塞。同样的情景,在写曹操屠徐州时,也曾用来描述过死在泗水的百姓。第三句的“喧阗一炬悲风冷”,自然指的就是孙刘联军的火攻和东风了。
那么余下两句,似乎是闲笔。而根据我上面定下的准则,这里是不会有闲笔的。
我的猜想是,这里的四句组成了同一个画面。诗用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整体暗喻了某样事物。后面的灯谜大多也都是类似的手法,但这里的赤壁之战意象更加统一些。
我想说的这个意象是:茶。
红楼中多有饮茶的画面。在第四十一回,妙玉还曾给贾母献过茶,并带有一句“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的描述。风、火、水,就是一个烹茶的基本要素构成。
所以赤壁就是红泥小火炉。茶壶放在上面,水在里面翻滚,却不流动,更有茶叶或茶饼沫子填充,犹如昔日赤壁令江水不流的溺水曹军。而另一边,空舟即茶杯。如果这里是用冲饮的方式,那么壶里就只在煮水,而茶杯里则是“徒留”的名。名,即茗。
煮茶人又是添火、又是扇风,终于水或茶汤煮好了,倒在杯子里。明清饮茶是用“小盖钟”,也是书里提到过的。盖钟又称三才杯,盖、托、碗分别对应天地人。而赤壁之战会发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将军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
谜题最后一句里,茶叶继承先前溺死者的意象,此时便是“英魂”,在茶中游动。英:花。茶花的魂,不是茶叶又是什么?
其实讲到此处,已经有了十成把握。但我觉得,“茶”的意象,和赤壁之战的整体意象之间,还缺一个诗词上的联系。三国故事里,酒文化胜过茶文化,所以茶用三国来代指,是有些不贴切的。
总之,我猜本题谜底为:茶炉。六成把握。
(另四成,押走马灯。南宋姜夔曾有诗云:
“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若使英雄知此事,不教儿女戏灯前。”
走马灯也是靠气流转动,内又有火,而水和英魂也都可以用图形来解释,只是未免单薄了些,所以还是主猜茶炉。)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在越南附近。马援是东汉开国名将,曾镇压交趾叛军。子房当然是指西汉开国名士张良。铁笛的出处有很多,难以定论。戎羌多指少数民族,也与交趾所在的西南对应。镛:大钟。无烦:无需。
首先,我不认为是“喇叭”。铜、镛、振、声、播、铁笛等字眼,均与喇叭关联太过紧密,有谜面直写谜底之嫌。因此喇叭虽然贴切,却不大会是真正的答案。
猜这道题,果然还是要从马援和张良入手。据晋人记载,马援平定交趾后,曾设立铜柱,标记汉朝国界。这与第一句的“铜铸金镛振纪纲”吻合,第二句也顺理成章。
那张良从哪里冒出来的?张良和交趾、铁笛等都没有直接关联,将马援与张良对立更无从谈起。二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就是“汉代开国功臣”这一身份了。前三句都在说马援,最后一句完全可以写一个更贴切的。
这时,我想到“纪纲”这个词。纪纲:法度;网的纲绳。
网的纲绳是什么形状?横线与竖线的交叉,是为交趾
横竖线上有“铜钟”。我认为,这是指象棋的棋子。
象棋起始于宋代,在明代中期开始兴盛,正与小说的背景相符。当代棋子多用硬木,而旧时则还有象牙以及……铜。不同于其它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象棋远播海外,出现了各种分支,也符合第二句。
那么马援即“马”,铁笛即“炮”。如此一来,就连“戎羌”也可以和西南民族的战“象”对应。张良被称赞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象棋九宫中的士,甚至是将帅。说起士,明代有一锦衣卫,名字正好叫“纪纲”。而马援、张良等都是汉代人,在诗中又因“铁笛”而处在对立面,组成的意象正是隔着楚河汉界的那记起手“当头炮”。当头炮的对应,也正是“把马跳”。铜制棋子落盘有声,又回到了钟响的意象。
所以本题谜底为:象棋。九成把握。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再配合“名利”一句,似乎是指南齐周颙。周颙曾隐居于钟山,后又出山做官。南齐孔稚珪曾作《北山移文》,讽刺如周颙者是“假归隐”,故作高深,实则牵挂着俗世的名利。如此一来,“提线木偶”似乎全部符合诗句和典故:牵连难休,招人嘲笑。只是“被诏出凡尘”用来比喻“艺人将木偶放到台前”,似乎稍有不准。提线木偶是福建泉州的特产,而钟山则在江苏南京,两地不是天南地北,却终究有些距离。
我有个更贴切的猜想。
话说南朝梁武帝,亡国之时被大军围城,曾想过用纸鸦将皇帝诏令飞出城外求救的主意。后来这份诏书被射落了,计划也就破产。梁武帝兵败身死。梁都正在建康,即那个钟山所在的南京。“无端被诏出凡尘”说的是离开大地,是一个上升的画面。
这首诗,明着是写南齐周颙,实则联系南梁萧衍。用二人的故事,若即若离地涵盖了全四句。纸鸦由线“牵连”,放来本让人作乐,在梁武帝的故事里却令人唏嘘。如果结合名利,又有身在青云上,却仍无法休绝地上的牵绊之意。无论飞得多高,还是要看放风筝的人是什么心情。
所以本题谜底为:风筝。八成把握。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四句加标题都是写的韩信。韩信,死时为淮阴侯,曾封齐王。“三齐”是项羽在齐国故地分别封了三个王而的来的叫法。第一句写胯下之辱,第二句写鸟尽弓藏,第四局写一饭之恩。第三句看上去像是给第四句的铺垫。
然而之前我就反复强调了,这些谜语里不大会有闲笔。第三句会写一句看似没什么信息量的句子,而不是写更有名的灭楚、陈仓等旧事,一定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这首诗不同于别的,不是意象结合,而是一个字谜。全诗都在写韩信,而韩信倒过来,就是信函。
所以才有第三句“寄言”一说。然而如果只是字谜,较其它几首,稍显单薄。
所以我暂时设想本题谜底为:信函。六成把握。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个我觉得是比较简单的。由于简单,所以很可能有遗漏,不过还是姑且一说。
广陵在今江苏淮安,旁边就是扬州和南京。不过“隋堤”就远了,是大运河上的堤,在河南永城。好在这道题的谜底可以将一切都联系起来。
蝉是夏景,而鸦则多代表衰败。蝉与鸦“转眼过”后,就是春季,恰与“风流”相近。那么春天、风流、隋堤三个意象,就令人想到柳。隋堤旁,自建成以来,全都是柳树。
其实柳的意象还不止于此。明清易代时,在秦淮,即江苏南京,出了八位名妓。为首之人,柳如是。所以“占得风流号”,还不止是寻花问柳之意,更是直接联系当时的名人。只不过红楼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宋之后的某个虚构的盛世(不能点破是明朝),所以也不能直接说出柳如是的名字。
那么最后一句呢?“纷纷口舌多”是什么?
是纷纷柳絮。口舌多,即絮叨。只是柳絮似乎不太“俗”。
所以本题谜底为:柳絮。八成把握。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我觉得这是最难的一题,想了我一整天,得来的答案大概五成把握而已。但这个思考的过程,我却十分满意,在这里记录下来,或许会对其他人有启发。
由于很难,所以我……看了攻略。但看到的几个参考答案又都不大对。有说桃符的,这属于缺心眼。另有一说鸟笼,用让鸟饮水的小碟对应第一句中的“浅池”,是很妙的;二、三句对应鸟笼形状,最后一句说的是笼子挂着的样子。但这个答案里,一些牵强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将“衰草闲花”解释为色彩不鲜艳的鸟。按我开头定下的准则,如果有哪怕一句诗不符,这个答案应当就不对了。另有一种猜想,说是笔。这个倒是有些说头的。
稍稍回溯,先解释一下诗的表象。桃叶渡这个地方,曾有一件轶事,那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传说曾在这里与爱妾桃叶分离。所以第二句的“枝”字,大概是谐音王献之的名字。“六朝”是指从三国的曹魏/东吴到晋到南北朝期间,以南京为首都的六个王朝。南京也是因此而得名“六朝古都”。王献之曾任官,所以也就是朝廷的“梁栋”了。而最后一句“小照空悬壁上题”,其实也是王献之的故事。谢安曾求王献之给新建好的太极殿写匾额,编了个故事,说曹魏时有块扁还没写就被工匠误钉在大梁上了,只好让当时的一个官员兼书法家韦诞坐在一个悬空吊着的凳子上去写。等他写完,头发都白了。王献之听了故事之后,不但没被说动,反而反驳说,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正说明曹魏无德,不能长久。
为什么谜底猜是笔有道理呢?第三句的“六朝梁栋多如许”(六朝的大官多是这样子的人;如许:如此的),指的应当是六朝总是这种多情才子、艺术家当官。这段时期,汉文化高速发展,书法、文学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献之本人又是诗人兼书法家。而第一句和第二句,如果用笔来解释,可以视为绘画的内容和技法,第三句用才子代指笔,第四句是又说绘画(小照:肖像画)又说书法(壁上题)。
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好虽好,我却偏不喜欢。
用书法、绘画等等去暗示笔,实在太直白了,更何况第四局的“题”字已有泄底的嫌疑。而且第一句,如果说“浅池”还可以用砚台来对应,花和草却完全没必要,似乎是闲笔了。这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我放弃了这条思路,重新去想,想到了另一样东西:木梳。
之所以会想到木梳,首先是想到了第一句在说什么。“衰草闲花映浅池”,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比喻:梳妆镜。
铜镜问世前,古人用水盆为镜;即便没这层关系,镜子“映浅池”也毫不牵强。那么衰草闲花呢?为什么是“衰”和“闲”这两个没有直接关联的字对应?所以我认为,“闲”是很重要的,不是虚字。空闲的花,衰败的草,对着镜子,这是一个梳妆的女人,一个有空闲、头发如草般稍有些乱蓬蓬的对镜女人。
于是我想到了梳子。桃木梳很流行,有辟邪的心理作用,据说还能活血。梳子齿和被梳开的头发也对应“总分离”的意象。六朝梁栋似乎可以把重点放在“朝”字上,取另一个音,视为朝时梳妆,而梁栋则又是垂直排列的条状木头,还是梳子。想到此处时,我很兴奋,却被最后一句诗卡住了。小照空悬壁上题,怎么想也想不到梳子。倒是另一个我琢磨了一阵的谜底,挂屏,更加贴切。挂屏上有小照,也有题字,镂刻的木头也符合前面几句。然而贴合度实在不算高,最终还是放弃了。
梳子本该也就此放弃,但我忽然想到,“梳”和“书”同音。也许作者在这里埋了一条谐音梗作为第二重密码呢?否则王献之的典故等等,岂不是都白铺垫了?于是木梳的意象,弃又不是,留着又无处发展。我重新审视这道题,想到将第一句解读为对镜梳妆的女人,仍然恰当。而这时,那些乱七八糟的拟谜底,都聚拢了起来,拼成了一个新图样。
第一句是镜子。
第二句,受到王献之和桃叶故事的影响,我们先入为主,会理解为“桃枝总是离开桃叶”。然而汉语的语法是流动的,这里还可以理解为“某种东西总是与桃枝、桃叶分离”,仍然通顺。那么什么和桃枝、桃叶分离呢?桃子或桃花。我认为这是在比喻女人的脸蛋,是在往腮上打胭脂,让“面如桃花”。
第三句仍可对应梳子。“六朝梁栋多如许”,整句理解下来,依然引向了书法家们。书、梳同音,梁栋的形状又和梳子相同。
那么第四句呢?梳妆完毕了。镜子不再照着“衰草闲花”,而是一个美人,一个可以画成“小照”的美人。所以小照就是那面镜子,镜子背面的铭文就是“壁上题”。将镜子的意象代入回前面几句,“桃枝桃叶”也可理解为镜片与镜支的关系。六朝梁栋贴切,因为镜台多设计为“宝座”的样子,姑娘化妆倒好像是上朝了。这么一来,说梁栋们“多如许”,亦有一层讽刺。更何况,六朝古都南京是什么地方?就是金陵。另外,第四句如果还是暗合王献之拒绝题匾的故事的话,那么那个写匾额写到头发变白的韦诞,也可代指老年妇女。到那时,还有什么梳妆的乐趣呢?镜子不过“空悬”罢了。
怎么样,很有道理吧?可是这里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解释,反而觉得晦涩了。因此我把握很小。
总而言之,本题的谜底拟定:镜台。五成把握。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一题向来是没有争议的,谜底就是墨斗。
本题的妙处不在“是什么”,而在“为什么”。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谜面。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地。这首诗全部都在讲王昭君。黑水是塞外的景象,“咽不流”又如欲哭无泪。“冰弦”一句是指王昭君的琵琶。汉家制度指昭君出塞故事中的选秀与和亲两件常事。“樗栎”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指大而无用的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讽刺除了昭君以外的任何一个相关汉人。
为什么这是“墨斗”呢?
墨斗是传统木工工具。它有以下这些部分:一个圆斗,称为“墨仓”,里面是墨,然而不是墨水而是由棉花一类的材料吸收、保存的墨;线轮和墨线,可以想象现代的卷尺,蜷曲在墨斗里时经过墨仓、染上颜色。墨线拉出来后,就是一条很便捷的直线。把线提起来一弹,墨的痕迹就在木材上留下了,比用直尺和铅笔方便。因为这条线的缘故,古来多有将墨斗比喻为琴的。而这里宝琴的诗句把墨斗比喻为琵琶,其实更加贴切,因为墨斗的形状本来就像琵琶。
所以樗栎的羞愧,也是因为木匠嫌弃它们不能成材。第一句里黑水不流的意象,也对应墨斗虽然存墨却不用墨汁的设计。最妙的是“汉家制度”一句。如果不考虑王昭君的故事,说起汉家制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百家争鸣,但有两家是最大的。汉代独尊儒术,所以打压了哪一家?墨家。
哦对了,墨斗,用委婉的方式去描述,不正是“青冢”吗?
太妙了。
所以为什么我不说某某谜底我有十成把握?因为真正的好答案在这里,是让人拍案叫绝,不仅找不出一点错,而且越想越心悦诚服。墨斗作为本题的答案,是从历史、典故、形状、立意等各个层次去看,都完全符合的。的确,不一定每道题都达到这个水平。但曹雪芹特地留了这十首灯谜让读者猜,想必是得意之作,每一篇都是这种水平才更正常。
顺带一提,我没有见过真正的墨斗。如果不是前人的分析,反而在这道题上我大概是猜不出来的。致敬前辈红学家
总之,本题谜底为:墨斗。十成把握。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老规矩,因“脂”字泄底,先排除胭脂。
马嵬坡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杨贵妃在这里,因六军不发,由唐玄宗被迫赐死。然而这里有个奇怪的地方。杨玉环之死,多是作自缢而死。这首诗中用来表现死亡的“温柔一旦付东洋”,却是个溺死的意象。虽然可用“付诸东流”之类的词来模糊解释为一切成空,但终究不贴切。其实想到这一节,这道题算简单的了。想到马嵬坡、杨玉环,就会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提到“脂”和“温”字的诗句,是这样说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贵妇在沐浴。而第一句的“脂痕”,还可以理解为“胭脂的痕迹”;“渍汗光”则是汗渍。这两者都怎么样了呢?用温水揉一揉,就洗掉了。洗的时候,不小心水溅到衣服上,抑或是衣服上遗下了“风流记”(疑车)所以必须要洗一洗,所以最终留下了香味。有种东西,是贵族洗衣、洗脸必备的,由猪胰、皂荚、香料等制成,而且历史悠久。
所以本题谜底为:肥皂。九成把握。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宝钗说这一首和下一首都没有考据。信了她就有鬼了。
蒲东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场景地名,小红即红娘。红娘偷偷带张生去西厢,撮合他和崔莺莺,事发后被老夫人惩罚,然而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嗯,张生和崔莺莺月下幽会,可不仅仅是约会而已。这四句诗就是红娘这个角色的全部剧情概要。
这样的故事,连离经叛道的宝玉和黛玉都要偷偷摸摸读,而且读着还不忘批评几句。像宝钗这样稳重而又符合传统观念的大家闺秀,当然是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红娘的媒婆功效,常被称为“牵线”。女红又通“女工”。这个意象符合诗中的每一句话。针最早为骨制,而且轻盈,好携带。第二句用了“撮”字,强调是指尖上的动作,也符合针线。针刺下去,却要吊着线再起来才能缝下一针,而针正是勾引着线同行在布料上的。
这么一想,似乎非常简单。上面有些谜语,因为过于简单,我反而没了把握。但在这里,因为宝琴的用典是“正经人”不敢点破的一出俗戏,假想的猜谜者是更加下里巴人些的人物,简单反而对了。如果说这些解释都是牵强附会的话……“牵强附会”倒也正是个针线活的画面,不是吗?
所以本题谜底为:针线。九成把握。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和上一题的《西厢记》一样是正经人家的“禁书”,这里讲的是《牡丹亭》的故事。官二代小姐杜丽娘在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伤情而死。她的尸体葬在梅树下,魂魄却去找到柳书生,最后还魂复生,正是在梅花观。经过一番曲折后,爱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所谓“梦里相爱”,也是在开车了……所以才是禁书。“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的心声。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也是个字谜,答案便是:卯,应该无需解释。初得卯字时,我一下没想到有什么用。但第二句的“婵娟”也是很明显的暗示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用“婵娟”代指明月。那么第一句中的“卯”,岂不恰好是兔子,而且是捣药的玉兔?这么一来,第三句也很好解释了。“莫忆春香到”暗示我们去想反义词,即秋天。秋天的团员,正是赏月、吃月饼的中秋佳节。于是第四句也很贴切:《牡丹亭》里多有将西风与中秋联系起来的唱词,如第二十出的“你便好中秋月儿睡受用?剪西风泪雨梧桐”。于是本题的四句诗,都指向中秋赏月。所以谜底必然是和中秋相关的事物。我觉得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团扇。然而诗中已有“团”字,本不该取团扇之意。好在团扇还称纨扇、宫扇。而这两个词,又暗指十二钗中的李纨李宫裁,令人不得不遐想。不是梅而是柳,暗示天气热,所以要扇子。“画婵娟”指扇面的图案。“团圆”指形状。“西风”指扇风。四句皆合。
和之前一样,仍是因为《牡丹亭》不会由正经人提及,所以可以容忍比较明显的答案。
所以本题谜底为:纨扇。九成把握。

一路猜下来,不得不说,曹雪芹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些谜面,本身用诗的格式,哪怕对其中的寓意一窍不通也依然朗朗上口。而细品其意,有历史典故、画面、寓意、谜题、甚至针砭时事等多个层次的解读方式;更何况,如“梅柳”一句,极可能暗合书中的梅家(薛宝琴未来公公家)以及柳湘莲(令人唏嘘的显眼男配角),所以也可推想这里的诗都有故事意义,是用来暗示结局的。如此多层次的写作,每首都浓缩在三十字左右,而且随手一挥就是十篇,真不知曹雪芹从哪里想来。而这十首怀古,在书中其实无足轻重,只是某一回的引子罢了,几乎没有篇幅,而且从此再也没提过。这个写作功力的差距,让我一时难以静下心来写自己的作品。我又想起来,除了宝琴的十首灯谜,宝钗、宝玉、黛玉三人也在同一场景里各自拟出一道书中没有答案的谜题。合在一起,是十三首,恰好可以对应金陵十二钗外加不在其列但必定包含在内的宝琴(梅花观怀古)。所以不索隐大概是不可能理解这些诗篇的。这些故事上的分析以及宝玉三人的谜底,以后再说吧,也许写在这个答案里,也许链接在别处。
这里开了个红楼相关的新坑:
[color=inherit !important]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有看的价值吗?476 赞同 · 186 评论回答
最后,我自己也出一道吧,探一探和曹雪芹的差距:
雾灵山怀古
卷卷天书通六合,饲驹挂甲闹市得。
乘风破浪百转拓,雌雄泾渭镜中托。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0-08-30 11:49

[color=var(--GBK04A)]​赞同 104​​34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知乎用户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是俗物,那应该是红楼梦里出现过的物品,贾府能见到或者金陵城里不难见到的东西。
第一个我猜扶乩用的沙盘,妙玉会扶乩,贾雨村用扶乩断案。
第二个我猜是锣,尤三姐讲过“偷的锣儿敲不得”
第三个:扫帚,鸡毛掸子之类,对的上“出凡尘”
第四个:猴子。韩信是淮阴侯,须防恶犬欺就是提示给侯字加个犬旁。史湘云也做过猴子的灯谜。
第五个:柳树。蝉噪乌栖对应树,隋堤提示柳。
第六个解不出。
第七个墨斗我赞成。
第八个是手帕。
第九个针线赞成。
第十个:兔子,在柳边的卯字。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3-11 23:55

[color=var(--GBK04A)]​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阿里云
广告​
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


阿里云“99计划”-2核2G3M服务器仅99元/年!个人&企业新老同享/续费同价,助力开发者和企业上云查看详情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棹雪而来3745





​ 关注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琴影射康熙,宝琴怀古诗是康熙自诩功绩
摘自“随风飞舞潇洒人生”天涯帖子
注:宝琴影射康熙,因此怀古诗只是从康熙自己角度出发,不能说是作者为康熙歌功颂德。
下面就开始分析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既然宝琴是影射康熙皇帝,那么这十首诗也应该是跟康熙朝的事件有关系的了。事实上也的确是的,这十首诗都是为康熙皇帝歌功颂德的。下面来具体看看怎么样歌功颂德法。
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風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一首的典故大家都很耳熟能详了,就是讲三国的赤壁之战的。那么我们先来翻译一下诗的表面意思:
赤壁之战曹军的许多战船被打沉,埋没在水里,导致河水都堵塞流不动了,空空的船中只剩下写着曹军将帅名字的旗帜。曾经战火喧天的战场,现在在悲叹着寒风的冷冽,这里面游荡着无数死去的英魂。
这首诗,表面上看来,是在叹息赤壁之战中失去的曹军将士,这跟康熙有什么关系?
其实,奥妙就藏在这场战争的三方的姓氏上面了,就是曹、刘、孙三个姓。
刘姓,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刘姥姥的刘,繁体字劉有个金字,因此影射后金。孙姓呢?
原来明朝初年,朱元璋禁止臣民使用胡姓,胡姓多为复姓,象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的复姓也在被禁之例,这类含“孙”字的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氏。还有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如历清顺治、清康熙两朝的护军统领、太子太傅孙达哩,本来就是姓鲁布哩氏。
这样看来,原来孙、刘联军竟然是影射满清一方的军队,怪不得是赢的一方了。那么输的一方曹军就应该是影射明军了。曹姓和朱姓有什么关系吗?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这就很明白了,原来朱氏,就是源于夏商时期的曹姓。
这样一“歪解”,这首诗的含义立马水落石出。那我们重新来解析一下。
意思就是说,明朝残余势力已经全部被消灭了(标志就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被处死,正是康熙初年发生的事情),全中国已经被清朝所统治(全部沉埋在水中),曾经喧嚣一时的朱明王朝(“炬”字既是火,也谐音“朱”),现在只能悲叹着被满清所统治的命运,这里面到处还游荡被消灭了的明军的魂魄啊。
这就是第一首怀古诗的意思了。首先歌颂一下康熙自己的彻底灭明的这个功绩。

继续来分析第二首。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先来看看交趾的介绍: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初期包括今广东省和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秦以后,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
原来交趾地区最初是包括了广东省和越南北部的,秦以后设立了交趾郡,就只包括越南北部。那么关于交趾的典故,最有名的就是马援的故事了。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上面介绍中的“南征交趾”,就是本首诗所引用的典故。
建武十七年(41年),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征侧便在麊泠趁机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刘秀命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
建武十八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
建武十九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犒赏三军,大发感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进击征侧余党都羊等,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岭南。
那么,书中的这第二首诗,引用交趾的这个典故,又是想说什么意思呢?
由于诗本身文字都很简单易懂,表面的意思就不翻译了。我们直接来分析它的含义。
第一句,“铜铸金镛振纪纲”。金镛,就是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金镛”两个字都是含“金”的,很明显是影射满清,并且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来比拟康熙南征北战所取得的功绩。
康熙都主要有哪些征战的功绩呢?主要是三次的大的战役,一是平等了三藩;二是收复台湾;三是西征漠北的蒙古准噶尔部落。这些战役全部都取得了胜利,使当时的中国的疆土比前朝又扩大了许多。
所以下面这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就是说前两项的战争功绩的。“声传海外”,就是指收复台湾。“戎羌”,羌族又称西戎,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就是指打败吴三桂收复云南。而平定三藩还包括平定广东岭南地区,因此这些都跟马援的主要功绩很类似。
然后第三句“马援自是功劳大”,称赞康熙手下的将士功劳很大。注意里这里宝琴并没有夸康熙自己的功劳,而是称赞康熙手下的将军。这跟后面第四句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再来看第四句“铁笛无烦说子房”。子房就是汉初的张良。而关于“铁笛”的典故,马援是有一个的,我们来看看:
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马援的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
如果“铁笛”是指这个典故,那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
按照这个意思理解的话,虽然也说得通,但是会觉得诗的境界就有点低了。因为宝琴是为歌颂康熙而来的,这反而变成了歌颂康熙手下的将军,就没康熙什么事了。而且写完马援就够了嘛,干嘛要专门点出张良呢?所以这里应该不是这样解的,这样解的话就显不出作者的高明了。那么我们再来查查“铁笛”还有没有其他典故呢?这一查还真是有的。这就是出自元朝的元文宗写的《登金山》一诗,诗云: 
巍然块石数松支,尽日游观有客从。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 
东连舟楫西津渡,南望楼台北固钟。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
元文宗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4年。他的详细的历史这里就不说了(其实是我看那些蒙古人的名字看得眼都花了,实在看不下去),这里就说一点,就是这个皇帝有一点和康熙很像的。
他和康熙一样,都是一个年轻的皇帝,同样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文宗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会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
元文宗的《登金山》这首诗,是他将即位时写的,表达了一种年轻皇帝想要建一番功业的雄心壮志。
因此,最后这一句诗中的“铁笛”,其实是用元文宗来影射康熙。那么这句的主语就是康熙皇帝了。那么康熙无烦说子房,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等每次取得胜利后,群臣都请求为皇帝上尊号。上尊号是因尊崇皇帝,在皇帝生前加封的称号。而终康熙一朝,群臣请求上尊号就一共有8次。
但是每次都被康熙拒绝了。拒绝的原因主要就是说,这些功劳主要都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因为手下的将士用命,也连累了百姓困苦。
例如第一次平三藩后,康熙说:“所奏称天下荡平,皆朕一人功德所致”,“这所奏无益”。他多次同大臣们回顾了平三藩的决策情形,表示这一场斗争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如“事有错误,朕亦自任,断不归咎于人”。现在取得了胜利,乃是“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将士用力,“疲于征调”;百姓困苦,“敝于转运”,连官员也裁减俸禄,以供军需。这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若遂侈然以为功德,崇上尊称,滥邀恩赉(lài,赏赐),实可耻也”。
再来看看,原来汉高祖刘邦也说过类似的话。
汉高祖刘邦和群臣谈论楚汉胜败原因时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
分析到这里,诗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铁笛无烦说子房”的意思,就是把康熙比喻成汉高祖刘邦,不嫌繁琐地反复说明功劳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手下的将士的。
这样子来理解的话,这首诗用了秦始皇、汉高祖、元文宗三个皇帝来分别比喻康熙的文治武功、善于用人和不贪图虚名的政治胸怀。那这首诗的境界确实就一下子上去了。
下面看看第三首: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移文是官府文书的一种,用以喻对方移风易俗,故名)以讥之。”
这个典故的意思,就是说周颙这个人,假惺惺的在钟山修茅舍隐居,后来被皇帝下诏又出来做官了。他并不是真的想隐居,而其实是沽名钓誉,想学姜太公,以隐居而抬高身价而已。
那这个典故,以书中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得不出什么太大的关系。因此我认为,在这里也同样不应该用这个典故来解析的。那么应该对应的是哪个呢?我查了一下,其实还真是另有一个典故,就非常之契合这个地方了。
这个典故的主角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这个李煜的号,正是叫做钟山隐士!南唐当时的都城就在南京,而这个李煜本来并不喜欢做皇帝,他只喜欢隐居起来醉心于他的吟诗作画。因此他给自己起了钟山隐士这个号,另外还有叫青莲居士等,都表达了他的超然世外,不想涉入红尘的这个愿望。
但是很不幸的是,南唐的其它继承人都死光了,只剩下李煜这个独苗,他不想做也得做。结果他做了皇帝后,根本无心治理朝政,只沉迷于书画诗词和各种享乐。一心向宋朝卑躬屈膝、进贡求和。可惜宋太祖并不放过他,最后还是把南唐灭国并把李煜俘虏到北方去了。几年之后把他毒死了。
李煜和南唐的这段历史,跟明末、南明以及当时的那几个皇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木匠皇帝朱由校就和李煜颇为相似,只适合当艺术家而非政治家。南明的历史跟南唐也颇为类似。
因此这首诗应该就是用李煜的典故来影射明末及南明。嘲笑最后的那几任皇帝,本来是“名利何曾伴汝身”,不是做皇帝的料,可是偏偏被命运推上皇帝的位置,“无端被诏出凡尘”。
都是朱家的子孙血脉,想躲也躲不了,因此“牵连大抵难休绝”,最后被灭掉就“莫怪他人嘲笑频”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地方请大家注意,就是第一句中的“汝”字。这个字同样也是被程高本改了,改成了“女”字。那我分析原本的汝字是三点水旁,可能是影射朱三太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首诗同样还在嘲笑在康熙朝层出不穷的朱三太子案。这些人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为了名利跑出来招惹红尘事非,最后落了个凌迟身死的下场,真是不自量力,可笑之极。
同时,这首诗也回击了前面宝玉和黛玉的所谓“鸾音鹤信”、“风雷动”以及“独立名”等等的自夸,以一种轻蔑嘲笑的口吻对这两首诗的意思进行反击。
下面接着分析第4首诗: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同样先讲一下这首诗的典故。这首诗主要是说韩信的。淮阴,是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
三齐,是指韩信平定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一饭之恩,是说韩信没饭吃,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连续多天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这首诗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有不少说不通的地方。例如,韩信被封为齐王时,离刘邦取得天下还早着呢。虽然因此触怒了刘邦,但也不见得后来韩信被萧何设计所杀,是因为这件事。主要还是得天下后韩信比较嚣张,又有一些谋反的举动,才被杀的。如果说“三齐位定”就可以对韩信盖棺定论了,不太合理。
还有,为什么说一饭之恩死也知呢?韩信报答洗衣妇的时候,还是在被封王的时候,跟“死”无论如何也拉不上边。
那么我经过分析,这首诗其实也是要“歪解”才能得出合理的意思的。
首先,作者在这首诗中,写韩信这个人,是想影射康熙朝的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其实倒是很容易就猜到了,应该就是影射鳌拜的。
相信大家对鳌拜都很熟悉了,他是清朝前期皇太极、顺治、康熙的三朝老臣,顺治死时被托孤成为康熙朝的辅政大臣。后来由于过于嚣张,严重侵犯了康熙的皇帝权威。被康熙设计擒下,关入狱中最后老死。其党羽也被一网打尽。收拾了鳌拜后,康熙才真正得以巩固皇权,开始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
鳌拜和韩信一样,都是国家开国功臣,在建国征战过程中立有大功。也都同样是由于不懂韬光隐晦,功成身退而没有好下场。
那么,我们从康熙与鳌拜这个角度,重新解一下这首诗,就非常通顺合理了。
第一句,“壮士”就是指康熙了,“恶犬”当然是指鳌拜。鳌拜对满清其实还是非常忠诚的,尤其是对皇太极、顺治忠心耿耿,因此说他象狗一样忠诚,但对康熙又太不遵君臣的礼,欺负小皇帝,所以是“恶犬”。
第二句“三齐位定盖棺时”,这一句看似普通平常,其实写得非常之绝妙,很有意思。完全证明这首诗就是影射鳌拜的。
那么这一句妙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一句类似回文诗那样的句子,要把每个字反转顺序来读,才能明白它的真正意思。怎么反着读呢?就是从第三个字“位”字开始,然后依次向前读,到了开头就从末尾接上。这样就变成了这样的一句话:
位齐三时棺盖定。
然后这样还不行,还有把一些字换成同音字。也即把“位”换成“卫”,“时”换成“死”,“棺”换成“冠”。这样就变成了:
卫齐三死冠盖定。
好了,这句话粗看还是无法理解,但我一解释大家就明白了。
原来鳌拜的老爹,就叫做卫齐,鳌拜是第三子。所以“卫齐三”就是指卫齐的第三个儿子鳌拜。然后鳌拜死了就“冠盖定”了,冠盖是什么意思呢?
冠盖,是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仕宦,贵官。如班固的《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杜甫的《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么,这一句诗,意思就是康熙把鳌拜干掉了之后,朝庭之中就安定了,所有的大臣就都乖乖听话了。
呵呵原来作者在这里又设下了这么一个谜语,真是太有意思了。
然后再来看后面两句诗。显然这里作者不会去歌颂鳌拜,鳌拜也没有什么“一饭之恩”这样的故事流传。这两句其实是说康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康熙拿下鳌拜后,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1669)。
我们知道,许多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例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那么康熙是个要做千古一帝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他肯定不希望在后世评价他的史书中,留下这个杀功臣的污点。因此就籍着鳌拜为祖父辈立下了大功这个原因,没杀鳌拜,饶了他一命了。
所以,后面两句诗说的就是这件事情。意思是告诉世人,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我屠戮功臣,我跟你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可不一样。对功臣立下的大功我可是记得的,虽然鳌拜犯下了30条大罪,可是我都仍然念其恩德饶了他一命。
最后一句“一饭之恩死也知”的这个“死也知”,意思就是要定鳌拜死罪的时候,我是知道他的恩德的。
下面接着来解第五首诗: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風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風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一首诗,表面意思是说隋炀帝杨广的。广陵郡,隋代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但是,杨广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此诗所影射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比较容易猜到了。这是歌颂康熙兴修水利的功绩的。我们来看看关于康熙这方面的介绍:
康熙亲政后,一直对兴修水利十分关注。他晚年时曾说:“朕于河务留心最切,经历最深,往年屡次阅河时,精力尚强,亲乘小舟,不避水险,各处周览。”“黄河关系最大,……河工虽已告成,尤当时加巡视,不可疏忽。今春多风而少雨,恐秋间雨水必多。地方官宜加意堤防。”康熙不仅重视水利,而且多次亲临黄河视察。他对水利、气象等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力图使他的治河方案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在封建社会中,具有如此求实精神、科学态度的帝王是罕见的。康熙时,对为患最大的黄河开始了大规模整治工程,甚至在军情紧急之时也不终止。削平二藩后,康熙指出:“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事。”终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暂时缓和了黄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胁,保证了百姓的耕种。同时,康熙又在各省兴修各项水利,江浙的海塘也在康熙年间几经修治。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你们这些汉人整天对满清的统治骂骂咧咧,说三道四,可是在我的治理下,那些修好的河道的两岸,现在的风景怎么样呢?我兴修水利的功绩你们汉人视而不见,反而只因为我们满清是异族,就惹来一直不断的纷纷责骂啊。其中第三句的“风流号”,自然是影射满清了。
好了,这一首比较简单,这里就解完了。
接下来分析到第6首,我们来看看这一首又是讲什么事的呢?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王献之分别,王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下面就是王献之作的《桃叶歌》:
其一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那么桃叶渡这个地方,跟康熙又有什么关系呢?呵呵,关系可就太大了。大家来看一下:
原来,桃叶渡这个地方,是经常有人落水淹死的。大家看看《桃叶歌》的第三首,里面说“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就是这个意思。之所以经常经常有人会淹死,一个是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被挤下河中,第二是有时风浪太大,船被打翻。所以王献之要写诗安慰他的爱妾桃叶,不要害怕,放心上渡船吧,我到时会来迎接你的。
那么自从晋代以来,桃叶渡就是这么个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注意这个地方可是在南京城哦,明朝的旧都,天子脚下,江南繁华之地。可是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没有去修建安全设施。
一直到了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桥为石桥。
所以,这首诗的意思就清楚了。这是在讥讽历朝历代的所谓朝廷栋梁之士,只顾着题诗作画沽名钓誉,而一点也不关心民生,不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我们清朝的政府才终于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整首诗翻译一下,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渡船过江的老百姓映照在江水之上(既然“木”象征明朝皇帝,那么衰草闲花就应该指普通的汉人老百姓),总是有人落水淹死而骨肉分离。六朝以来的朝廷栋梁之士这么多,但都只顾着在墙壁上题诗作画,以为留下自己的好名声,而却没有人真正想着为老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宝琴的这个讽刺的还是比较有力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好了,接下来看第7首。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的典故。“青冢”,是王昭君的墓。传说纷纭,一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近人张相文《塞北纪游》所记略同。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当出于附会。
黑水,即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
我们知道,王昭君是被汉元帝送到塞外与匈奴和亲的。前面两句诗,充分描写了王昭君出塞的悲哀愁苦的心情。其中,“咽不流”意思是连黑河水也哽咽着不流动了。
最后一句的“樗栎”一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
那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引用王昭君这个典故?如果说“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是在讽刺汉人和明朝,可是明朝可没有和亲这种制度哦,用昭君的典故这怎么能跟明朝扯上关系?
其实,凡是这种解不通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来“歪解”一下了,一“歪解”,马上就通了。而且,头两句诗,写得也挺巧妙的,把康熙给隐藏在里面了,我们下面来看一下。
首先,这首诗的“昭君”,恐怕是另有所指。
《说文解字》中说,昭,日明也。因此,“昭君”,恐怕在这里是指明君,即明朝的皇帝。
然后,“黑水茫茫咽不流”这句,满清的发源地是“白山黑水”。“咽”,谐音玄烨的“烨”。因此,这句就是说,满清的大水已漫延全中国,现在已经停在了康熙这一朝了。
“冰弦拨尽曲中愁”这句,“冰”自然指满清。“弦”谐音玄烨的“玄”,“曲”字,含义很深。
“曲”和“由”是一对关系字,前者是从后者改变而来。“由”是田字出头,指庄稼地边界被打破,所有权不固定。“曲”指庄稼地边界体系进一步解体,所有权面临大范围调整。
因此,这句的意思就是,满清到了康熙朝,已经扫清了因明清交替、政权变更所带来的种种混乱和忧愁了。
最后两句,就是嘲讽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即只能传长和传嫡,而不是根据才能来挑选继承人,这个制度很可笑。因此才出现了朱由检、朱由校这两根朽木,明朝也亡于此两人之手。
接着再来看看第8首: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風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诗,是讲杨贵妃的。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面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于此地。《新唐书·后妃传》说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掘土,得到杨贵妃的香囊。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就是说杨贵妃的尸体不见了,只剩下一只香囊。所以说“遗得风流迹”、“衣衾尚有香”。
我在前面分析秦可卿的时候,就分析过,秦可卿的死和杨贵妃的死很相似,同时也和崇祯皇帝的死很相似,都是上吊而死,都是被逼而死。因此,这首诗是用杨贵妃来影射崇祯皇帝。另外,马嵬的这个“嵬”字,恐怕也有山上的吊死鬼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说崇祯皇帝呢?从诗中的意思,可以看出是讲杨贵妃死后的事情的。而崇祯皇帝死后,先是被李自成草草葬在田贵妃墓。后来顺治时,花钱把田贵妃墓改建成了思陵。
因此,这首诗应该就是讲满清为前朝崇祯皇帝建陵墓这个事情了。
另外,在程高本中,这首诗也被改了两个字,第一句的“渍”,被改成了“积”。那么显然,“渍”乃谐音顺治的“治”,所以才被改了。
还有第4句的“衣衾”改成了“衣裳”。这个“衾”字,其中的一个意思是指盖死人的衣服。这里应该代指崇祯的陵墓。因此这个也是敏感字眼,也被改了。
那么我们全首诗来翻译一下。
“寂寞脂痕渍汗光”这句,“脂”字有月和日,代指明朝。“渍”就是谐音顺治的“治”。
渍汗的“汗”字,可能是指大汗的意思。因为鞑靼被清朝所灭之后,清朝皇帝都兼任蒙古大汗,象顺治就被封为额耶尔札萨克汗。
因此这句的意思是原本寂寞的崇祯墓在顺治朝才风光起来。
“温柔一旦付东洋”这句,温柔这个词,其实早已用于形容秦可卿。大家请看书中对秦可卿的形容:“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既然秦可卿是影射崇祯,那这里的温柔当然也是形容崇祯了。温柔的“柔”字,是谐音朱由检的“由”字。
顺带说一下,大家还记得刘姥姥说的那个女鬼雪地抽柴的故事吗?里面说这个女鬼“梳着溜油光的头”,里面这个“油”字,显然也是谐音“由”,这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女鬼当然就是崇祯。大家看后面刘姥姥还未说完,忽然贾府南院的马棚就着火了。这南院的马棚不就影射闯王的“闯”字吗?
“一旦”的旦字,也同样可以理解为“明”字,“付东洋”,这个很明白不用解释了。
“只因遗得風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句,是说因为遗留下来了这个被顺治修整过的陵墓,所以现在才不断有香火来祭拜。
另外这首诗可能还同时影射康熙六次拜祭朱元璋的明孝陵这个事情。康熙极为推崇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他在拜祭时,由甬道旁前行,并行三跪九叩礼至二门外,又于宝城前三奠酒,当时南京的父老百姓数万人在场,一个个感动得流泪。
下面来看第9首: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诗用典是出自《西厢记》,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解释了。那么这首诗又是想说些什么呢?
其实头两个字“小红”就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线索。因为红楼梦书中的丫头小红,就是影射袁崇焕的。从这个线索出发,这首诗的意思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且后文中,李纨的一番说辞也帮助我们印证了这个结论。下面就来具体分析。
首先第一句就是颇为惊心动魄的。
首先在程高本中,这第一句就又是给改了两个字,分别是“践”字和“最”字,改成了“贱”和“一”字。那这被改掉的两个字,就恰恰又是关键敏感的字眼。
这个“践”字,我估计不认真看书的人,很可能都下意识的以为就是下贱的贱字,理解为红娘身份很下贱低微。但如果是这个足字旁的“践”字的话,那可就完全没这个意思了。
大家请看,践字繁体字是“踐”,是一个足,加两个戈。是不是就是用刀割手足的意思?
这个“最”字,其实它最原始的本意,是冒犯夺取的意思。
所以“最身轻”,是不是就是不断割取骨肉,身体越来越轻的意思?
因此这第一句诗,原来是描写袁崇焕被凌迟的情形的啊,是不是挺惊心动魄的?
“私掖偷携强撮成”,这句是说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的。大家看看这个罪状的原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其中,“以市米则资盗”,就是说袁崇焕“卖粮资敌”的嫌疑,不是指直接对满清卖粮,而是指袁崇焕卖粮给了蒙古的喀喇沁部,这个部落又转卖给了满清,即间接资敌。
“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是说皇太极入关围北京城的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千里驰援回京,到达京城后请求入城修整,崇祯不允。至于为什么潜携喇嘛是大罪,这个我也没搞清楚。反正原文就是这样的。有清楚的童鞋可以帮忙回复说明一下。
所以这袁崇焕的两个罪状,就是对应诗中“私掖偷携”这4字的。“强撮成”,是说这两条罪状被崇祯强安上去,是被冤枉的。
那为什么这里说“强撮成”的只有这两条罪呢?大家可以看看剩下的那些,以谋款则斩帅(杀毛文龙),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估计就都是事实了。这些倒没冤枉袁崇焕。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这两句,就是说虽然崇祯把袁崇焕给杀了,但不久之后,自己也上吊自杀,和袁崇焕做同路人去了。
那么袁崇焕的死和康熙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袁崇焕的坟,正是在康熙朝时才被大家所知。
袁崇焕被凌迟,本来是尸骨无存的。但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这个墓的所在,本来是埋葬死于北京的广东人的义庄,当初偷偷埋葬袁崇焕,当然不敢公开。直到康熙朝,这个义庄才重加葺治,修建祠堂。应该也是这个时期,袁崇焕葬于此地的消息才渐渐透漏出来。但是这个是无法考证的。所以大家看后文李纨故意提到关公的坟,又说那些坟没有什么根据,就是暗示这个意思。
今天把最后一首怀古诗解完。
梅花观怀古  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風又一年。
这首诗是最后的一首,作为压轴之作,当然含义是特别深的。就好像牙牌令那段情节中,黛玉的最后那句一样,都是饱含深意。
前面的九首诗,都是在为康熙歌功颂德,这最后一首,恐怕就不会仍然简单的去歌颂康熙的哪一件功德了,而会去写些什么呢?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在最后表达什么思想?前面九首诗,作者为什么要借宝琴之口,来为明朝的仇人满清的皇帝去歌功颂德?
其实,这首诗是一首诗中诗,在这首诗中,暗示了另外一首现代中国人都异常熟悉的词。大家看第三节开头两字是“团圆”,那当然就是说中秋团圆了,而第二句的末尾是“婵娟”,那关于中秋和婵娟的诗词是哪首,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大家请注意,我们现代人个个都是小学就背诵这首词,又有邓丽君和王菲唱过,所以才人所共知。但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首词是什么样的地位,可不好说。反正肯定不像现代这么有名,所以作者当时暗示这首词还是有相当的隐蔽性的。
那么这首词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作者要在这最后一首诗中来引用它?其实大家只要转换一下角度,也就是用我们已经熟知的那些影射满清和明朝的特殊字眼,来“歪解”一下这首词,就会发现简直太绝妙了,好像苏东坡提前预见到了明清更替,专门为这个场景写这首词一样。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下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宝琴的口吻来“歪解”一下:
属于明朝的月亮什么时候会再来?你们汉人只能拿杯酒问问青天了。(因为明朝朱家子子孙孙全都归天了)。不知道他们住在天上的宫殿中,现在是哪年呢?我也想驾驭着清风到天上看看,可是怕这天上太冷清寂寞啊。哪里像在我们人世间,可以在清朝的治下翩翩起舞这么快乐呢?
月光已经不再照着朱明的阁楼,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睡不着(在怀念前明)。不要再悲叹和前朝的别离,怨恨我们满清的统治了。要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们明朝也一样会兴盛衰亡,政权更替这不是自古以来的规律吗?希望汉人和满人一起和平共处,长长久久地在满清的治下生活下去吧。
所以这首词里,既用宝琴或者说康熙的口吻对仍然不服满清统治的汉人劝解了一番,更是作者为自己在清朝出仕为官这种行为进行解释和开脱。作者的这种思想其实是贯穿全书的,例如我前面也分析过了,影射满清的薛家与贾家是亲戚,是一家人,清明更替和历史上的历次朝代更替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清朝为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前面分析牙牌令时,湘云的牙牌令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也隐隐包含了这种思想。
(注:红楼梦作者并非像湘云原型那样是变节明官员,这首诗分析得是有道理的,但此段发挥多有不妥。)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怀古诗本身,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梅花是开在冰天雪地之中,柳树是长在温暖湿润的江南水边。所以这句是说,当前的清朝已经不是梅边的冰雪漫天,而是柳边的温暖湿润,已经从以前的残暴统治变成现在的安抚怀柔了。
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是说这里面谁才是值得大家永远跟随的人呢?当然是我康熙皇帝了。
第三句“团圆莫忆春香到”,是说大家中秋团圆的时候就不要记挂着前朝了。春香就是春天的香气,影射崇祯和明朝。
第四句“一别西風又一年”,西风,应该是代指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现在离那时已经又过了一朝皇帝了,物是人非,前事不堪回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呀。
好了,这10首就解完了。大家可以也来讨论讨论,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好更完美的解释。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0-12-23 23:54

[color=var(--GBK04A)]​赞同 7​​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西嘶姽婳谭

[color=var(--GBK04A)]问谁幻入华胥梦,千古风流华夏人!




​ 关注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借用几个月前写的文章来回答:
[color=inherit !important]西嘶的姽婳红楼:这才是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11 赞同 · 8 评论文章
阅读提示:十怀古诗是一个整体,不要单个单个的拆开来猜,因为最后的答案其实还需要有一定的组合理解能力。
薛小妹怀古十篇谜底,历来猜测颇多,众说纷纭,我也看了好几篇,不过感觉大多有些断章取义,红楼梦全书,彩线珍珠,浅埋深藏,处处丝丝相扣,可以一管窥豹,也能一叶暲目。
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可是历来只在明亡说、曹家说、清宫秘史说里打转转,却忘了帝王无家事。
真正的帝王,目光不在儿女之情、不在后宫、不在朝廷权斗、甚至不在民族仇恨,而是在天下河山,在人心——而这,就是《红楼梦》。薛小妹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将以一个非常特别的寓意场景,把我们带入一个帝王的心里和视界:
谜底不难,但相当惊悚,不是姐妹猜不出,是作者有意不让她们说出口:
做好思想准备,进入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吧!(感谢百度,至少让我知道每个地名和相关典故)。
一: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的战场。在今湖北境内长江南岸 。
赤壁的故事大家都懂,三国争霸,战乱不休,在历史面前,只有胜利者是正统,死于战乱的英魂,可想过这一点?
谜底:铜制船型大香灰炉
香炉是借鬼魂神灵祈愿之物,白天香火旺盛,铜炉颜色红亮,又映照火光,如同赤壁;
因为香灰满积,所以叫尘埋;被祭奠的人或神都已经不在人世,自然【徒留名姓栽空舟】
虽形似船只,却不能顺水而流,所以叫水不流,
当喧嚣的香客离去,香烛熄灭,一片寥落凄冷中,接受了祈愿的鬼魂神灵在想什么呢?这就是【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提示:以船型大香炉作为第一谜底,十首怀古诗将带我们进入的世界,何止是怀古。

二:交趾怀古
铜铸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设置的一个郡,辖地相当于今越南北部。
谜底:唢呐(喇叭)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这种声音响亮胜过张良(子房)铁笛的源自波斯的铜制乐器,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唢呐在清朝成为仪仗常用乐器,而在民间,也因为声音洪亮高亢成为婚丧嫁娶仪式里乐器的主角。
提示:焚香之后是鸣笛,你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什么场面呢?

三: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又名紫金山,南京市北。本诗指南齐周颙隐居钟山沽名钓誉,后又出来做官的事。
谜底:殡葬纸人
本诗谜底有多种说法,无非都是各种假人,
但沿着前面两个谜底走过来,又反复确认过后面各个谜底之后,我知道这个谜底不是泥人、不是傀儡、不是不倒翁,而是殡葬纸人。
提示:相信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我的标题是什么意思、以及十怀古到底是在讲什么了——

四: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汉高祖封韩信为淮阴侯。韩信是刘邦的大将,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一饭之恩指汉朝韩信年少时贫困,遇漂母赠饭疗饥。后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的恩惠。
在红楼梦里,一饭之恩也对应着神瑛侍者给予绛珠仙草的“甘露之恩”。谜底:哭丧棒(也叫打狗棒)哭丧棒是出殡时就已经拿在手里的,下葬(盖棺之后是下葬)后还会用来插在坟头,所以叫【三齐位定盖棺时
还有个说法是用来给死去的亲人驱赶地狱的恶犬用的,所以也叫打狗棒,
它是黑白无常手中法器的变体。
提示:十怀古到底在写什么?到这里,似乎意义已经不能再明显了(不过,有转折)

五: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扬州。
这首诗写隋炀帝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事,杨广到底是罔顾民生的暴君,还是功在万代的千古一帝?一直众说纷纭,口舌二字,其实也贯穿了整个红楼。
谜底:木梳
木梳,是永结同心的象征,男女间赠梳子表心迹,自是有风月风流之意;柳木梳头划过柳条般喜细长乌鸦羽毛般漆黑的头发,丝丝有声如蝉鸣;木梳多齿,正是多口舌。提示:【哀折檀云之齿】正是悼亡结发之妻之意,下葬盖棺前 ,要为死者身上带上一把木梳。

六: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江苏南京秦淮河渡口。
晋朝大书法家王献之被迫休妻而娶公主,后来遇一名桃叶的年轻女子,酷似前妻,王献之就经常在渡口接送她往来,两人相会,但只相处三年,书法家就死了,后人便把这个渡口叫作“桃叶渡”
谜底:桃木神龛
“桃枝桃叶总分离”——指神龛两边笔写的对联,对应王献之书法家身份;
而对联左右两离,就像被一江隔开的情侣;
六朝栋梁”——指的是神龛通常会做成楼阁的形状;
“小照空悬”——小照指六朝的两个著名文人:谢朓和鲍照,他们早已作古,而神龛也用来放小灵牌祭奠先人,有时还会挂在墙上。
提示:到现在,已经赤裸裸的毫无疑义了:十怀古不只是文字上的怀古,更是在描绘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是葬礼?还是祭奠?是誓师?还是告别?
神龛总是和灵牌在一起的
七: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汉朝王昭君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大黑河岸。“塞草皆白,唯此草青,故名”这个典故是王昭君,樗栎无能、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人人皆知。
谜底:棺材
(图片我用了通常认为的谜底墨斗,实在这一路写下来,实在有点瘆得慌)
棺木以黑色见多,油漆已干,是以“黑水不流”,
早已完工,不再使用墨斗,才叫“冰弦拨尽”。
樗栎指粗壮的大木,万古,就是死人。提示:到这一谜底揭开,可以说图穷匕见了,只是我们暂时还是不明白,死者落葬之后,生者会走向何方?
墨斗:黑水、冰弦,棺材这样的木活少不了它
八: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唐朝安史之乱,杨贵妃埋骨地。唐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被迫在这里赐死了杨贵妃。
谜底:香皂,古时叫胰子。
檀云作别,梓棺入土,仪式结束——开始洁面:脂痕汗迹,泪水血渍,一皂相揉,顺水而去,付诸东洋,衣襟流香,展面示人,是因为新的一天还会开始。提示:这是说历史已经翻页,你选择殉葬吗?
洁面用的
九: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寺名,今山西蒲州。这首诗写红娘帮助张生、崔莺莺结合的事
谜底:红灯笼
细蔑为骨,红纸裱糊,高高挂起,红色灯笼本是就是一种仪式,一般用作某种信号,有些地方殡葬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把白灯笼换成红灯笼,表示已经出丧。提示:这是昭告天下,过正经活人的日子吧。
红灯笼
十: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牡丹亭》虚拟的观名。传说杜丽娘墓在此。第一句是《牡丹亭》的唱词“个中谁拾画婵娟”是杜丽娘的画像被柳梦梅拾到,“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说的是月亮,团圆莫忆春香,意思团圆的日子到了但不是春节,那自然便是中秋了,一年一度,当西风起时,是月正满时。
谜底:月饼(月亮不能算俗“物”)其含义实际是【团圆】,但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团圆,所以引申后是“活着”——而也就是”还魂“
牡丹亭故事里,是最终杜丽娘还魂重生,最终与柳梦梅团聚,终成眷属。
但这个【活着】和【还魂】是有条件的,这就是《红楼梦》全书为何遮遮掩掩的原因。
死去的是谁?——前明
活着的是谁?——前明【遗孀】江南的文人
他们不但活下来,而且还要为满清治理天下。
总结:这是问你要破碎分离,还是要圆满相守?在“芦雪庵”这场全书最重要仪式开始之前,作为最先亮相、受苦于这场历史事故第一受害人香菱,就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学诗,长篇大段,其实只为写出这一句,只为成为“芦雪庵即景联句”的真正揭幕人。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十怀古,一气看下来,原来是一整场仪式,仿佛招魂,仿佛宣誓,其目的只是一个——“告别、重生”!
作者在写什么?——《红楼梦》是一本为“人”立传的书:人的价值是全书的核心。
所以林黛玉感动于【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发自内心的“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所以贾宝玉说——【即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甘愿的。】甘愿,也就是“情”愿。
那“这些人”,是什么人?其实是“那些人”——是贾宝玉的丫头晴雯,是“甄宝玉”的臣民众生。
这“情”是什么?
是神瑛的随手施露,是绛珠的刻意还泪,
是顽石的庄生谜蝶,是法官的循梦分鹿,
是甄宝玉的高唐万象,是贾宝玉的华胥极乐,
贾雨村的一枕黄粱,是王熙凤的半生南柯。
芦雪庵,是漉血之地,盟约之地,但远胜三国的桃园,不亚于水浒梁山聚义堂,他们本是一群混世魔王,却要替天行道。
是情之所至,即使身败名裂,亦再无返顾。

到底要情义还是要契约?
所以:
有“徒留名姓”(赤壁怀古)“名利何曾绊汝身”(钟山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广陵怀古)的感悟,
有“一饭之恩”(淮阴怀古)“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怀古)的反思,
然后是“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马嵬怀古)“已经勾引彼同行”(蒲东寺怀古)的行动,
以及到最后“一别西风又一年”(梅花观怀古)的点题。
而薛宝琴的身份意义,也正式揭幕:
尼布楚条约在当时,是符合清政府利益的,两国由对峙转而和平。
作为俄罗斯使者、基督教义思潮的代言人,薛宝琴以外国人的身份立场参与到清初乱世之后重振河山的建设(所以,她不在十二钗)。
这是一个大国之梦:环绕在天子身边的,不但有忠心耿耿的家族重臣,更有才华凌云却终携手的前朝精英,还有带来崭新思想的西洋辅臣。
康乾盛世,即将到来。(是梦也罢,是真也好,此刻未到梦醒时)

康乾盛世
每一场盛世的背后和脚下,都是不断的征服和杀戮,牺牲血沃的基础,死去有高洁的,有卑贱的,有被凌辱践踏的,也有奉献牺牲的,甘或不甘,都是历史。
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红楼梦,是一部帝王之书。
也是一部江南文人的自我解剖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10-15 14:26

[color=var(--GBK04A)]​赞同 2​​4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君笺雅侃红楼





​ 关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趣侃红楼224:无解灯谜,十首怀古诗费解,强作解释,不知春灯谜为何?
贾母认为作诗不如作灯谜,李纨就带着大伙在暖香坞一边看贾惜春作画,一边作了几个春灯谜。李家三姐妹和宝黛钗湘四人,一共做了八个灯谜,各有伏笔。基本还是围绕着前文的《咏红梅花诗》,揭示贾家兴亡和宝黛钗湘四人的故事。前文做了解释,不提。

薛宝琴素有捷才,头天在芦雪广即景联诗时就已展示。如今一会儿工夫,竟然前后做了十首怀古诗灯谜。每首诗打一件俗物。
十首怀古诗谜底历来有争议。君笺雅侃红楼将推到前人的观点,只采用本人的理解。会在每首诗后标注“谜底”。
而本文简单解读一下诗中内容所影射的人物。后面会有专门十篇内容解读十首怀古诗,到时候再详细讲解“谜语”。
赤壁怀古其一(河灯)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怀古》典出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伐吴。却被周瑜大败。
苏轼曾在赤壁追忆“三国周郎赤壁”,宝琴却说“无限英魂在内游”。
汉末三国,赤壁之战孙权联刘抗曹,火烧曹营大败曹操,使得三分天下大局定鼎。
赤壁之战的本质是什么?是孔子说得“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汉室臣子,曹操却像《季氏将伐颛臾》一样,为了私利讨伐孙刘,不谈胜败,都是孔子说的不义之战。所以,薛宝琴《赤壁怀古》这首诗,应该是暗指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背后影射的是皇帝、贾家、贾元春三方面的“心有不甘”,导致的一场兴亡故事。

交趾怀古其二(马车)
铜铸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时指南越境内,秦汉以来一直为中央番属。《交趾怀古》讲的是马援平定交趾叛乱的故事。马援是东汉名将、开国功臣。“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既是典出于此!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是说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交趾羌族发生叛乱,马援受命出征,一举平定,并在象林南树立两个大铜柱,以作为疆界。《交趾怀古》暗指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并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的故事。
贾探春在家苦于无法实现抱负,恨不能生为男儿,远嫁海外异国,女儿身份能做很多事。以贾探春之能,当堪比马援不辜负天生之才。


钟山怀古其三(盐)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怀古》说的是南朝周颙的故事。周颙擅长老庄、易学之道,在金陵钟山隐居,被时人称之为堪比陶渊明的名士。
但周颙却应诏出仕,成为朝廷高官。世人对其大失所望,认为他沽名钓誉,浪得虚名。
周颙不为浮名所累,出仕后做了很多不为名利只为天下百姓的好事。他的易经、老庄之学更是影响同僚。无为而治深得人心。
周颙不畏世人嘲笑,只因世人不解他之德行操守。应该是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写照。妙玉也是那“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淮阴怀古其四(米)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怀古》是淮阴侯韩信承受胯下之辱,却有平定天下,做“三齐”共主的才能。
韩信人穷志高,曾忍“胯下之辱”,也曾受老妪一饭之恩。最终实现凌云志,创下不世功勋。可惜终究为汉高祖、吕后忌讳,设计诛杀。韩信有才,却不能取信于主,是王熙凤被贾家抛弃休妻的写照。《淮阴怀古》借韩信遭遇伏笔王熙凤对刘姥姥的[留余庆]善举,正是凤姐、巧姐和刘姥姥的共同影射。

广陵怀古其五(醋)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广陵怀古》说的是隋炀帝开凿运河,被后世诟病昏庸无道的故事。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利在千年,福荫后世子孙。但隋炀帝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遗臭万年的名声和国破家亡的代价。
运河开凿劳民伤财,隋炀帝穷奢极欲,大举南下江都,被称“风流皇帝”。
这一系列故事从秦可卿被骂“爬灰”,死后托梦两件事功在贾家传承。死后葬礼穷奢极欲,亡了贾家……几乎一模一样。
《广陵怀古》影射的就是秦可卿。


桃叶渡怀古其六(茶)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怀古》的典故出自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相传王献之有爱妾叫“桃叶”的每次往返秦淮河两岸,他都会亲自到渡口去接送,感情极深。
可惜好景不长,王献之对桃叶的感情来时浓烈,去时也快。只在历史上留下一段风流韵事。
《桃叶渡怀古》有“桃之夭夭”之意,是李纨少年守寡的写照。[晩韶华]说“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正是“桃叶”的写照。

青冢怀古其七(酱)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怀古》是昭君出塞故事。青冢是王昭君的墓,凭吊的是昭君出塞的不得已,红粉死于异国他乡的悲凉。
王昭君被迫与匈奴和亲,诗中表现出汉家无男儿,送女悲远嫁的现实。
毫无疑问这首诗影射的是林黛玉与贾探春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的故事。
后文林黛玉有《五美吟·王昭君》,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正是昭君出塞的典故……都在暗示林黛玉远嫁以后,客死异乡的现实。

马嵬怀古其八(油)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怀古》是马嵬驿之变,杨贵妃被缢死的追忆。安史之乱发生,唐明皇带着杨贵妃西逃。走到马嵬驿时发生马嵬驿之变。唐明皇被迫响应哗变军士的号召,下旨命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
唐明皇回到长安时已是太上皇,晚年对杨贵妃思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下著名的《长恨歌》,歌颂二人的爱情。而清代洪昇也有戏剧《长生殿》的缠绵故事。
《马嵬怀古》影射史湘云与丈夫冯紫英恩爱堪比唐明皇与杨贵妃。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也是杨贵妃的典故。后世将海棠比作杨贵妃,将唐明皇入蜀作为与杨贵妃故事的典。所以“阆苑仙葩”指海棠,就源于海棠与杨贵妃的故事。

蒲东寺怀古其九(柴)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怀古》是《西厢记》的故事。蒲东寺原名普救寺,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就私会于此。诗中以红娘行穿针引线勾引之事,讲了张生与崔莺莺情定终身。不过这首诗影射的对象却很有意思,应该是指贾迎春。迎春嫁给孙绍祖,贾家无人同意,是贾赦一力促成。是为“强撮成”。而迎春的丫头司棋胆大包天,私下与表弟潘又安私定终身,私会于大观园,正是《西厢记》翻版。《浦东是怀古》借丫头影射小姐,当是贾迎春

梅花观怀古其十(纨扇)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梅花观怀古》典出《牡丹亭》。据说是杜丽娘的父亲为死去的女儿所建道观。杜丽娘死于相思之疾,死后却与柳梦梅得偿所愿结为夫妻,还魂重生。其中关键在于一副“画像”!按说这首诗写的是恩爱之情,但推测却是写贾惜春断绝红尘,出家为尼的伏笔。[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贾惜春绝情绝性,对应杜丽娘至情至性,是为隐笔。尤其“画”之一字,“入画”引出故事,堪称惜春伏笔。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对应的是金陵十二钗,看似缺了两个人。一个薛宝钗,一个贾巧姐
巧姐与王熙凤同在《淮阴怀古》,薛宝钗之所以没有。在于宝琴就是宝钗的影。薛宝琴作得诗,相当于薛宝钗所作,自然也就没有宝钗的结局和故事。
当然,对于十首怀古诗的伏笔,见仁见智,也可能会有出入。但就像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房中十几样陈设伏笔金陵十二钗一样。也属个人看法,权当主观。
本文算作粗略一谈,谜底暂时公布答案,后文再作系列解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12-05 14:19

[color=var(--GBK04A)]​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瑀亮书生

[color=var(--GBK04A)]文史、科技领域创作者




​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几何原本》阮鹗作,西蛮焉知形几何?阮 峰作《几何原本》,洋心臣子装点西文明。欧几里得,一个子虚乌有之人!明末,东林党中的好多臣子、文人们明里及暗里加入洋教,他们不仅出卖中华文明以包装西方文明,且欲以洋教来暗控明廷。
这其中之代表人物为徐光启。
我在已发布的《红楼梦》解读文中已说过,《红楼梦》中‘薛宝琴’之原型为明末来华传教的教士利玛窦,而薛宝琴的那位夫君‘梅翰林’之原型即为徐光启。梅翰林者,‘没汉灵’也,言其已信奉天主洋教而无汉灵了。另,‘梅翰林’三字也可解得‘徐光启’之三字。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2-01-03 19:38

[color=var(--GBK04A)]​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荒野独行客

[color=var(--GBK04A)]研究红楼的矿工




​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铁锅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喇叭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木偶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马桶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柳絮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对联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墨斗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胰子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手提灯笼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谜底:纨扇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10-16 11:54

[color=var(--GBK04A)]​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芹梦轩





​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琴所作的十首咏古诗,尤其是最后两首还没有出处,引发红学家一直以来的热烈讨论。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前人多猜作“法船”)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一般认为谜底是“喇叭”)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前人猜作“不倒翁”“木偶”等)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谜底应为“打狗棒”)
广陵怀古其五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谜底可能是柳树)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谜底可能是桃符)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谜底应为“墨斗”)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谜底是:香皂?)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谜底是:针具)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谜底:宫扇)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19-07-07 0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三)
原创2022-11-18 22:16·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前文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但是除了这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纪游》:“(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刚亮的時候),渡黑水沟。台湾海道,唯黑水沟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沟水独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谓之沟。广约百里,湍流迅驶,时觉腥秽袭人。又有黑红间道蛇及两头蛇绕船游泳,舟师以楮镪投之,屏息惴惴,惧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红水沟不甚险,人頗泄视之。然二沟俱在大洋中,风涛鼓荡,而与绿水终古不淆,理亦难明。”

清朝丁绍仪的《东瀛识略》卷五:“澎湖以西百余里为黑水洋,宽约百里,水黑如墨,虽风平日丽而天容黯淡,帆樯俱震,为厦门东渡最险处。”

清朝翟灝《台阳笔记》:“自古黑水沟自北流南,以为万水朝东,无生还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势趋东南,无底,流甚急。”

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黑水而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即杨贵妃被迫缢死的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坡时,随驾的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和她的哥哥杨国忠,随即哗变并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为求自保,只得赐死杨贵妃。后改葬时发现杨玉环身体已腐,但是身上的香囊还完好。见《旧唐书•后妃传》:“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马嵬怀古》说的是肥美人杨玉环,《红楼梦》中谁是杨妃?第三十回里宝玉说得清楚,大观园里的杨妃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也就是明皇宫里“少颀颀之美”身材“弱小”的矮胖周后。原来这《马嵬怀古》是在影射同杨玉环一样乱国后被迫自缢的崇祯帝的周后。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这是暗喻周后与家人的谋算经营都付汪洋,最终只落得个国乱被迫自缢的凄凉下场,而周后的贪贿乱政的好哥哥周鉴,“素有贏疾,被掠死”,也是如杨妃的哥哥杨国忠一般国破命丧。再请回顾前文详解过的宝钗的牡丹花签的秘密,宝钗闻听宝玉将她比作杨妃后勃然大怒的原因,以及宝钗为何最后会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朱慈炤是处处藏机关、笔笔有照应,《红楼梦》的布局精妙、结构严密可见一斑。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指的是杨妃的“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即其尸首虽腐但因其香囊完好所以香味犹存的史实。朱慈炤引用此事来隐喻周后虽然乱国丧身,但由于周后的同党东林党在明亡后仍然主持舆论并主笔史书,所以周后死后仍然是保有美名、继续被美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14: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蟾宫折桂的典故是什么?
分享 举报
3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说不要把裤子提到肚脐眼?
匿名用户
2013-11-26
展开全部
蟾宫折桂,也有一此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服,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仲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6    评论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3-11-26
蟾宫折桂的典故
  据《晋书·郤诜传》: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郄诜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1    评论 分享 举报
公孙妙珍潮誉 游戏玩家
2019-03-25 · 非著名电竞玩家
关注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相传蟾宫中有桂树,

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

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
宝玉
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宫扳桂
”。

谢谠
《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参阅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翟灏
《通俗编·祝诵》。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汤显祖《牡丹亭》里也有“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名句。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蟾宫折桂+金玉良缘金锁通灵玉}】
贾宝玉→薛蟠→夏金桂//宝蟾。薛蟠影射崇祯帝朱由检→夏金桂影射周后,杜丽娘影射夏金桂薛宝钗,柳梦梅影射薛蟠//贾宝玉

孟光影射薛宝钗,梁鸿影射崇祯帝,孟光接了梁鸿案。。。举案齐眉
揭秘“黛玉之死”与《离魂》联系 快乐老年435 2016-07-09   |  652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九峰真人
要认知与理解黛玉之死,必须俯瞰全文脉络与布局的。起点就要从涉及人物命运结局的判词谈起,判词的内容,用心看的读者,都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物,是指死亡,少数是指归宿,尤其是神秘的谶语画,比如我们可以从已经知道死亡的人物可卿晴雯中获得启发。秦可卿吊死天香楼,与画中美女吊死同工异曲。 黛玉的画是两个枯木,两个枯木不仅是个“林”字,更是死林的含义,"玉带林中挂",不要多问,你熟知“自挂东南枝”的"挂"是怎样的含义.这就是说黛玉的死亡与上吊有关。而此处戚序本包括甲戌本等批语系列抄本,都有明确的批语,对“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的批注是“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寓意”深远在哪里?对于批语,我们共识是批语蕴含“弦外之音”,那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弦外之音是什么?这里我们只讨论黛玉,可忽略关于宝钗的内容。 我们大多数读者,关于《红楼梦》问题其实只停留在口头上,自己没用去真正用心去听一听“弦外之音”,不做任何体会就错过了批语,还动辄就在各种场所装逼卖拽甩出“脂批”说事。“皆非生地”就是死亡所在,至少可以说至此生命结束的地方或者情景。 再看小说伏线。古今学者,莫不道“《红楼梦》无闲文”、“处处有埋伏”。比如宝玉想蹭金钏的小便宜,金钏看情境不便就小声告诉他,别猴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事情进一步发展之后,金钏投井洗怨,这个情节,没有人再怀疑,也算是“处处有埋伏”可以拿得出的经典了而小说中,黛玉在说自己的死时,你可以说没注意到,无可厚非,而研究者,难道也没读到?要么都是跟无数读者一样,粗枝大叶看看,要么就是假大空吓唬一波红迷罢了。
小说中,黛玉有些不舒适,紫鹃给她喝汤药,她喝了一口吭哧吭哧腔得喘不开气,紫鹃赶紧给她捶背,说道:“”“”她说:“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林黛玉都用了“正经”一词,什么是正经?可能读的人想都没想过。 这个情节,一是说汤药差点把她呛坏,伏线后文猛药让她生不如死,而重点是“正经”,在黛玉的眼里,如果死亡要是必须的、突然的、又可以选择的,那么,林黛玉的死,她会从容不迫选择吊死。 再说小说中批语关于《牡丹亭》“伏黛玉之死”。这是小说采用了牡丹亭杜丽娘死亡前的情节处理,杜丽娘死前把自己画像有目的处理,作为一种期许,离开人间,最后柳梦梅戏剧性沿着设计的路线与杜丽娘最终圆满。这里的所谓“之死”,实际是指角色人物对死亡前的种种处理与准备,并为浪漫的情节做铺垫,扯到那些主角人物之外的什么春香秋酸的,不说是本末倒置也是跑偏得太远。
《石头记》(或曰《红楼梦》)中,这个“之死”也是一样的,在吴本出现之前,我们可以想象到黛玉是吊死,但无法想象吊死跟杜丽娘故事有何可比的内容。因此才产生那些跑偏的“魂在太湖底”的盲目联系。而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出现之后,令人震惊的发现,作者这个情节原来处理得巧夺天工。 原来黛玉在死前把曾经题过三首绝句的那个宝玉所赠旧帕,藏放在柳树洞里,真真“不在梅边在柳边”。果然如她生前最渺茫的期许,宝玉发现了那块旧帕,认出目不残忍的骷髅,至此“艳骨”有收,终获陇头一抔黄土风流得掩。之后继续用牡丹亭类似情节,以浪漫手法处理,让黛玉还魂,与宝玉实现夫妻名分以“证前缘”,这也是古代小说因果圆满处理从未脱离的手法与技巧。 所以,那种只拎出“伏黛玉之死”一个批语点,凭“离魂”就不看全文盲目臆测,还当做真个的一样牵强论证,然后就来造势“黛玉之死揭秘”,实际就是浅薄和无知的表现。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将为你分享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主微信号:lxa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
《红楼梦》元春点戏——《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空空好了

[color=var(--GBK04A)]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到贾元春点了四出戏,脂砚斋批语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这四出戏到底预示了什么呢?脂砚斋虽然有批语提示,但也一直有疑惑未解。今天我们先来看下第四出《离魂》是怎么和林黛玉之死关联的。
首先我们要查找这个《牡丹亭》中《离魂》叙述了一些什么事情。上一篇个人解读《豪宴》时,提到这些戏可能都是昆曲,除了《红楼梦》18、19、22回中有提到外,主要还是这几出戏的名字《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在各种资料里面搜索了很久都没有发现,直到翻阅《中国昆剧大辞典》才找到对应的内容,故而推断是昆曲。《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离魂》在汤显祖原本中未看到相应回目,最后在这本《中国昆剧大辞典》中找到对应内容,这对于解读“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有较大帮助。故将这出戏内容整理如下(《中国昆剧大辞典》88页):
《离魂》 原本第二十出《闹殇》。丽娘思春成病,玉体渐损,中秋之夜溘然长逝。正在双亲和春香痛哭之际,圣旨催杜宝出镇扬州。
现在根据脂批对《离魂》的解读伏黛玉死,可以大致推断:林黛玉相思病逝,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我们再看《红楼梦》: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此回林黛玉抽中“芙蓉”。那此“芙蓉”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这个也有很多争论:
水芙蓉:
芙蓉,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芙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 明 于若瀛
入港采芙蓉,芙蓉动㴸淰。游鱼聚蜂房,吹作波心锦。
《芙蓉》 清 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木芙蓉:
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上高侍郎》 唐 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莫怨东风当自嗟”来自宋代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中“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前句暗示林黛玉薄命,而后句可能引自“不向东风怨未开”,这样也有引论为木芙蓉)
这里暂不争论是“木芙蓉”和“水芙蓉”,但有一条可以明确,无论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它们的花期都不是春天,而凋谢都可在秋季。
木芙蓉花期:8-10月
水芙蓉花期:6-9月
可见这一预示林黛玉的“芙蓉”花期佐证,可知,林黛玉病逝于中秋之夜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可能死于中秋之夜。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2-22 21:51
红楼梦(小说)

曹雪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古迹十首(其十)贞娘墓明末清初-彭孙贻
帘幕春深燕子家,无情流水玉钩斜。
空林送客花如梦,残月催人鬓巳华。
黄蝶綵灰飘故粉,青山眉额上新鸦。
朱颜不信东风老,杜宇红飞没馆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春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物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显凄美的氛围。

首联“帘幕春深燕子家,无情流水玉钩斜”中,“帘幕春深”暗示着春天的浓郁与生机,“燕子家”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温馨感。“无情流水玉钩斜”,以“无情”二字点明流水虽美却无情感,与后文的“催人鬓已华”形成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

颔联“空林送客花如梦,残月催人鬓巳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空寂的树林仿佛在为离别的人送行,花朵如同梦境般美丽而短暂,而那轮残月似乎在催促着人们,让人的鬓发已显华白,暗喻岁月不待人,青春易逝。

颈联“黄蝶彩灰飘故粉,青山眉额上新鸦”中,“黄蝶彩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青山眉额上新鸦”则描绘出山色的苍茫与时间的流转。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无情。

尾联“朱颜不信东风老,杜宇红飞没馆娃”以“朱颜”比喻青春之美,但即使面对“东风老”的自然规律,也有人坚信青春不会老去,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向往。然而,“杜宇红飞没馆娃”一句,通过杜鹃鸟的意象,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时间、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会员贡献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url=]鉴赏系统[/url]
提交时间: 2024-08-12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泛太湖至吴江明末清初-彭孙贻
千山红叶满姑苏,风雨归帆下太湖。
空阔鱼龙秋色远,浮沉身世客心孤。
炊烟笠泽分渔火,立水沙鸥狎钓徒。
已被蘋花动离思,松江八月况莼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垂虹桥雨望明末清初-彭孙贻
落帆倚棹上垂虹,城郭参差宿霭中。
荒邑凫鸥狎津吏,水村人物点渔翁。
断云送尽千家雨,独客吟残两岸枫。
便入芦花最深处,数声短笛弄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冒雨入澉川明末清初-彭孙贻
孤城萧瑟觉深秋,处士湖边续胜游。
寻菊自来多冒雨,看山有约共扁舟。
菰芦面海潮如雪,禾黍牵风秀满洲。
简点乌巾成折角,不堪漉酒付垆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父携酒集仲木山堂因就仲木宿明末清初-彭孙贻
清樽百里远如期,劝客频倾金屈卮。
此夕逢君能不醉,宁烦他日更相思。
饤梨照座人三雅,剪烛飞花菊两枝。
下榻可能同孺子,对床风雨为催诗。








咏怀古迹十首(其九)生公石
[明末清初] 彭孙贻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

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

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

我巳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咏怀古迹十首(其八)梁鸿墓
背诵

阛阓荒城迹已颓,披榛下马独徘徊。
清风千载樵薪断,残日孤原鸟雀哀。
坏隧古钱留漠字,瓦棺秋色秘青苔。
避吴何限逃名者,夜夜邻舂月下来。

咏怀古迹十首(其七)皋桥明末清初-彭孙贻
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
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
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
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氛围。

首联“杨柳桥西一水涯,青山何处伯通家”,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象:杨柳依依,小桥流水,远处青山隐约,仿佛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这里暗含着对古代高士伯通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颔联“行吟步屧栖残草,落日归途有乱鸦”,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的情景。他一边吟诵着诗句,一边踏着零落的草丛,夕阳西下,归途中只见乌鸦纷飞,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寂寥之感。这一联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颈联“泉碓自舂菰正熟,溪流如古客长嗟”,转而描写了一处乡村生活的场景。泉水中的石碓正在舂捣成熟的菰米,溪流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的“长嗟”二字,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尾联“东风策杖频回首,开遍金阊万树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诗人手持拐杖,频频回首,似乎在留恋过往的美好时光。最后,他看到金阊(苏州古称)的万树花开,这既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

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
背诵

烟林云树隔郊墟,闻有鸱夷旧隐居。
百药草香麋性寿,古松成屋鹤巢馀。
诗人寂历蒐遗□,船火萧条废种鱼。
一自五湖帆去后,满山明月夜猿虚。
小提示:彭孙贻的《咏怀古迹十首(其六)范蠡宅》原文内容



  • 朗读

  • 0喜欢
  • [url=]
    打赏[/url]
  • 完善






彭孙贻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彭孙贻的诗词


您也许还喜欢的诗词

咏怀古迹十首(其五)伍胥庙
明末清初-彭孙贻
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

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

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

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伍相祠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沉思与哀愁。首联“伍相祠堂步堞前,庙门欹仄草芊芊”以步上祠堂的行径开始,描绘出庙门倾斜、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颔联“看碑越客题诗去,乞食胡僧拥钵还”则通过过往访客的痕迹,展现了伍相祠堂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特殊地位,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还是寻求施舍的僧侣,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颈联“江水自流亡国恨,路松犹识大夫贤”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江水仿佛在诉说着亡国之痛,而路边的松树似乎见证了伍相的高尚品德,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感慨。尾联“只令麦饭谁为供,自摘幽花奠杜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麦饭是古代祭祀常用的祭品,这里用“只令麦饭谁为供”表达了对伍相无人祭祀的遗憾,而“自摘幽花奠杜鹃”则是诗人自己以行动表达对伍相的纪念与敬意,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相祠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咏怀古迹十首(其三)专诸巷明末清初-彭孙贻
任侠相逢意巳倾,春风重入阖闾城。
市儿不识前朝事,古巷犹存侠士名。
七尺空惭人一诺,十年深惜剑无成。
道傍不少悠悠客,又掷囊钱买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古迹十首(其三)专诸巷》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专诸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侠士精神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任侠相逢意已倾,春风重入阖闾城”,开篇即以“任侠”二字点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侠义精神的向往与怀念。在春风拂面的季节里,诗人仿佛穿越时空,再次踏入了阖闾城,心中涌动着对往昔侠士风范的深深敬仰。

颔联“市儿不识前朝事,古巷犹存侠士名”,通过对比今昔,揭示了社会变迁中传统侠义精神的失落。市井中的孩童不懂得前朝的故事,而古老的巷弄中,却依然镌刻着侠士的英名,这种反差引发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颈联“七尺空惭人一诺,十年深惜剑无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于自己虽有七尺之躯,却未能坚守承诺,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同时,也惋惜于自己在剑术上的造诣未能达到理想境界。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遗憾,也暗含了对古代侠士忠诚与勇武精神的崇敬。

尾联“道傍不少悠悠客,又掷囊钱买不平”,收束全诗,诗人站在道路旁,面对世态炎凉,仍愿意以自己的行动去伸张正义,即使这并不能改变什么,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坚持与执着。这一行为象征着对古代侠义精神的继承与延续,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其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侠士精神的深刻感悟与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咏怀古迹十首(其二)季札碑明末清初-彭孙贻
赢博高风万古虚,独留灵碣镇坤舆。
秦烟不遣烧麟笔,汲冢谁誇辨鲁鱼。
苦竹秋坚君子节,伏龟苔护圣人书。
兴亡吴越成何事,应笑江潮哭伍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古迹十首(其二)季札碑》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借咏叹季札碑,抒发了对历史人物高尚情操与深厚文化精神的赞美之情。

首联“赢博高风万古虚,独留灵碣镇坤舆”开篇即以“赢博高风”形容季札碑所承载的历史风范,虽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象征着季札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影响如同镇压大地的灵碣一般稳固而不可动摇。

颔联“秦烟不遣烧麟笔,汲冢谁誇辨鲁鱼”进一步赞颂季札碑的珍贵与独特价值。秦烟比喻秦朝焚书坑儒的暴行,麟笔象征珍贵的文化典籍,季札碑幸免于难,未被焚毁,显示出其保护文化的功绩。汲冢则指古代藏书之处,此处暗喻季札碑对于辨识和保存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颈联“苦竹秋坚君子节,伏龟苔护圣人书”将季札碑比作坚贞不屈的君子之节,以及守护圣人书籍的神龟,形象地描绘出季札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象征着坚守正义、保护文化的高贵品质。

尾联“兴亡吴越成何事,应笑江潮哭伍胥”以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指出兴衰荣辱终归虚无,反讽那些因历史事件而悲喜交加的人们,应以季札碑为镜,笑看历史的起伏,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季札碑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敬仰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与感悟。





古诗十二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蟪蛄呜桑条,焉知春与秋。
浮萍泛大海,莫定东西流。
人生非不朽,脩短焉可谋。
奄忽谢朝露,白骨归山邱。
生时长气盛,泯没委道周。
万物信所化,蚓蚁嘬王侯。
勖哉保令德,千载长悠悠。


咏怀古迹十首(其一)太伯祠
[明末清初] 彭孙贻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斜日春风太伯祠,短垣开遍野蔷蘼。

断碑剥蚀残螭字,折鼎消亡故虎彝。

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

空堂零落丹青尽,留得游人吊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2019年12月15日 16:56 新浪网 作者 组成特殊思量
广告
  “踢馆函”扔在“中国红学会”已第120天;“约战函”扔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已第62天。【交泰殿乃真正的红学圣殿。北京故宫博物馆如果未来需要在交泰殿的导游词上添加“红楼梦”一节,或涉及交泰殿的“红楼梦”宣传,请直接联系本人。】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大家好。前面破解了《十首怀古绝句》里的部分谜语诗,现在就来破解《梅花观怀古》这首谜语诗。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这首诗咏的是《牡丹亭》的故事。南宋时,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抑郁成疾,她梦见和一书生在牡丹亭畔相见。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杜丽娘死后,葬在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后来,穷书生柳梦梅,路过南安,住在梅花观。与杜丽娘鬼魂相聚,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作“纨扇”,也有人猜作“秋牡丹”等。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其实,这首诗在砖家眼里,简直就是第四十八回,香菱吟月诗的翻版。而另一方面,《梅花观怀古·其十》这首诗所对应的是第四十回“牙牌令”席上,贾母的“六桥梅花香彻骨”和薛姨妈的“梅花朵朵风前舞”这两句。

  红学砖家解曰:《梅花观怀古》的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梅边是指“每”字,柳边是指“卯”字。“卯”就是兔,兔乃月亮的代称。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在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第三句的“团圆”,很显然,八月十五中秋节话团圆,依然和月亮有关!第四句,八月十五后,天气转凉,一别西风又一年。

  很显然,《梅花观怀古》和月亮有关!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我们再来看第四十八回,当时香菱吟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比较后,我们就会发现月亮、梅花和柳在这两首诗中,再次同时出现。便知薛宝琴所吟的,根本就不是旅途上的所见事物。而是有所隐指,它非常的隐蔽,非常的可怕!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其实,正如5月19日,砖家发表的《》一文,就明确指出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月亮,而是暗射交泰殿悬挂的那颗亮晶晶的水银圆球-----轩辕镜也!它有梅花状和柳丝状两种形状。它也是砖家一直强调的“风月宝鉴”也!

  因为古人认为该镜子是有魔力的,可以鉴别宝座上的“真假天子”。所以作者才会在《红楼梦》里反复提到它也!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红楼梦解密:薛宝琴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最让人吃惊!


  此乃当今最顶尖的红学研究。研究成果所有者:赖晓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3-3 15: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的十首至关重要的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四)
liuhuirong 2023-04-07 发表于湖北  |  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接下来看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

第五十一回在宝琴做完了十首怀古诗后,朱慈炤不介绍谜底,却大费周章的写最后二首引发的争执,请看:“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黛玉忙拦道:【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非黛玉不可。脂砚。】“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庚辰双行夹批: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庚辰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花无缝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薛宝钗说宝琴做的蒲东寺和梅花观二首是史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她重新另作。这立马引起了黛玉的抵制,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这一番不同寻常的仔细描写刻画是为了告诉我们这最后两首怀古诗实乃藏了大文章!究竟有何玄机?且让我细细解来。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即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发生地普救寺。《蒲东寺怀古》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老夫人的重重阻碍暗中私会,最终得以结合的故事。

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红” 即“朱”,暗指“朱明”。 “红” 前特意用“小”来限定,是强调“小红”不是朱明正统,而是朱明的追随者。

“骨贱身轻”指的是出身贫贱,身份低微。

“小红骨贱最身轻”暗喻的是:在满清的统治下,投身反清复明的志士多是民间的寒微士民!这也是讥讽为新朝满清效力卖命的富贵名流黄宗羲吴梅村等还不如贫贱士民,此处应与前面的《钟山怀古》对照看。

“私掖偷捞强撮成”,是喻指明遗民不顾清廷的搜捕镇压,不断暗中筹划、秘密联合,发动起来一次次的反清复明运动。

那么“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又说的是什么呢?

“夫人”,占据统治地位,喻指的是已经成功统治中原的满清。

“被夫人时吊起”暗喻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满清扑灭镇压。

“勾引彼同行”是暗喻复明志士们彼此联络合作,携手同心共谋反清。

这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满清的穷凶极恶的镇压下,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清廷残酷绞杀,但是复明的势力却依然在不断暗中联合、奋力抗争。

朱慈炤借《蒲东寺怀古》来隐喻明遗民的反清复明的不懈抗争。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因梦中爱恋而抑郁成疾,死后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书生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爱,于是将丽娘救活并结为夫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正逢金国在南宋边境作乱,这也是朱慈炤选用《牡丹亭》为宝琴的怀古系列作结的原因,以此暗示宝琴作《十首怀古诗》的时间正是后金满清涂炭中原之时。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自画像上的题诗中的最后一句,其中隐藏了柳梦梅的名字,也是隐喻了作者宝琴的最后下落。前文已经解过了:《红楼梦》中“梅”,指以身报国、壮烈殉国的抗清义士。“柳”,指不承认满清、不与满清合作的明移民。宝琴早已许配梅翰林家,却又提示“不在梅边在柳边”为的就是告诉读者:朱慈炤本来是想做“梅花”以身报国,可是看到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他认识到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存记真实的历史揭露东林党“文魔”们的卑劣以告慰先烈。朱慈炤最后学了不慕荣利、洁身自爱的陶渊明隐于民间,无力补天的他要用他的笔来补地之陷、史之缺,存记真实的“家亡血史”,控诉“满纸荒唐言”的满清官修明史和东林党伪史!

“个中谁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常被用来代指“明月”,此处又被朱慈炤拿来进一步隐喻“朱明”,这一句的真实含义是柳梦梅也就是我朱慈炤拾起了婵娟画像,为朱明存记真实的历史。


“团圆” ,又是通过圆月来借指朱明。团圆节即中秋节,即拜月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都是围绕“月”——“明”。

“春香”,杜丽娘的婢女,是春香发现的后花园,而后杜丽娘在后花园中演出了穿越生死的人鬼爱恋。《红楼梦》中“春”隐喻“朱明”,“天香暖香”是指黛玉,故而“春香”也是代指“朱明”。

“一别西风又一年”出自《牡丹亭》中第四十二出里的写柳梦梅怀念杜丽娘时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的“砧声又报一年秋”。朱慈炤用“一别西风又一年”引出「砧声又报一年秋」的〖诉衷情〗,借此表达他因为中原沦陷的焦灼、因为朱明难复的哀愁。

朱慈炤借《梅花观怀古》中生死不渝的爱恋来隐喻他对朱明家国始终不变的怀念和守望。因为反清复明尚未成功,所以朱慈炤是以柳梦梅怀念杜丽娘的“一别西风又一年”结束此诗,而不是《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妻终成眷属的大团圆作结,这是为了表达他希望朱明能够像杜丽娘一样起死回生,与他们这些等了一年又一年的柳梦梅——明遗民们团圆的殷切期盼之情。

宝琴的最后这两首压底的怀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取自戏曲!

这是为何?这是为了将这两首区别于前八首,前八首暗喻的是已经定格的过去,而最后这两首隐喻的是正在演进中的现在,所以不用真实的历史典故,而用了创作出来的戏曲。

尤其是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更是寓意深刻。《梅花观怀古》出自是明代戏曲《牡丹亭》。请回顾前文解密过的《红楼梦》中的最大谜团——慧绣璎珞,“慧娘”仿的是唐宋元明名家,无清,至明止,为的是点出慧娘实为明朝人,同样宝琴的怀古诗即悼念前朝诗最后以明朝的虚构戏曲作结,也是为了呼应一开篇的《赤壁怀古》,以“赤”朱始,以明代戏曲终,再次强调宝琴的怀古是为悼怀朱明!而接下来的第五十二回里宝琴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更是将此主题揭示得再清楚不过。


怪不得宝钗要将这最后两首诗换掉,满清怎能允许反清复明的声音存在?也就怪不得黛玉立刻阻拦宝钗,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虽然身为东林党同党的李纨张嫣和本是东林党钱谦益门徒的探春郑成功是一定会支持东林党派的周后的, 但宝琴的这最后两首诗表达的是反清复明,这是民族大义而非党派之争,所以李纨和探春一反常态支持黛玉反对宝钗要求保留这两首诗,因为他们支持的宝钗只是东林党的周后而已,对代表后金满清的宝钗他们还是要抵制的。

而且朱慈炤还借李纨之口将后两首诗的人物与“关夫子”等同并论。关羽因为忠孝勇武而被民间神化,被尊称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而清顺治更是于顺治九年(即1652年)把关羽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这就是关羽被称为“关夫子”的来历。李纨的一番大议论就是朱慈炤告诉世人:这顽强抗争的“小红”和忠诚不渝的“柳梦梅” 的忠义勇武可比武圣关夫子!


《怀古绝句》的怀古二字明点出这十首诗的悼怀前朝的寓意, 而第一首《赤壁怀古》和最后以明朝戏曲作结的安排更是将十首怀古诗的悼怀朱明的主题点化了出来。

宝琴的这十首诗的秘密不在谜底,只在这诗中。但由于这十首怀古诗的主题暴露得比较明显,为了能够保留这十首悼明反清的怀古诗,朱慈炤一面是采用了明褒暗贬的反讽手法,一面是运用声东击西之计,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不重要的所谓谜题上,从而降低了危险。

正因为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不重要,所以朱慈炤最后用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就轻轻略过、不再提起,所谓的谜语不过是为了遮掩这十首怀古诗的过于明显的悼明反清的幌子罢了。

还记得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拿给宝玉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吗?这“十环”音似“十怀”,对应的就是薛宝琴的这《十首怀古诗》,妙玉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其实就是贾府四姑娘惜春的《大观园行乐图》,就是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也就是宝玉——崇祯帝的皇四子朱慈炤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6: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喉两歌下的十首怀古诗之梅花观怀古解析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是一部必须把文本、诗词曲赋连同批语联起来阅读才基本上可以看懂的书。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令人迷惑之处,比如五美吟和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作者借薛宝琴在各省游历的古迹写了十首怀古诗,虽然提前声明说是隐十件俗物,可是一没有交待谜底,二在后续没有更多的解释,奇怪的是 “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冬日天短,不觉又是前头吃晚饭之时,一齐前来吃饭”。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一直未得到准确的解答,就是脂砚斋的批语也未曾透露任何情况,于是近百年来各路学人前赴后继,索隐派、考证派各路高手大展身手,猜什么的都有,各种明清时期的生活用品,满汉民族的文化用品,连街头的木偶戏、庙里的神像和香炉都没有放过,大家都说自己的谜底是真的,是自己独辟蹊径终结了十首怀古诗之谜,其实他们都错了。

那么十首怀古诗的谜底倒都到底是什么?作者给了谜面不给谜底显然不符合红楼梦的常规,我们来看看猜谜前的铺垫和猜谜后的李纨的论述。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起头猜谜,原文:李纨因笑向众人道:“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紧接着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个人也说了三首诗的谜语。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显然从前面的俗物到后面的三首诗,谜底的性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纨接着在第五十一回里说道: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前边的几个刁钻古怪的谜语有了答案,确实是俗物而已,中间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个人的诗词已经兼有俗物和人物的双重性质了,薛宝琴不留谜底肯定有他特别的用意,而这个用意,作者肯定就藏在书里,明白了作者的意图,那知道谜底就很容易了。

其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和五美吟一样,都是一喉两歌之作,五美吟表面上看起来是股古代的美女,其实是猜红楼梦里五个美女的身份。这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表面上猜俗物的,其实过度下来也是猜十个红楼梦里的人物的。为了方便起见,五美吟按照顺序猜,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反过来,逆着顺序猜。

下面我们看看这首怀古诗及解析: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 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这个题目引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园游玩,睡着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醒来后思念成疾,留自画像而死,葬于梅花树下,遂成梅花观。虽然题目来自于牡丹亭,但是诗词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梅和柳却出自红楼梦第五回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的故事,梅花开在初春,柳叶在暮春呈碧。原来同昌公主喜欢柳,寿昌公主喜欢梅花。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指柳梦梅拾得了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形容美好的样子。但是在这里指的是贾母所说的那幅《双艳图》。团 圆莫忆春香到指的是八月十五大家因为中秋节而团圆。一别西风又一年说的比较直白,这次团圆过后,等到下次团圆就要到明年暮春时节以后了。警幻仙姑的赋里有方离柳坞,乍出花房的诗句,因此综上所述,这首诗吟咏的还是同昌公主朱红玉的女儿,这里只有她的六女儿薛宝琴符合上述条件。

发布于 2021-01-30 14: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2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薛蟻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文有一语写出大景者,如“园中不见一女子”句,俨然大家规模。“疑是姑娘”一语,又俨然庸医口角,新医行径。笔大如椽。

  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着看时,只见写道是:

  赤壁怀古 其一法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钟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盐鹽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米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醋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茶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酱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油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柴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扇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里最深的隐喻,都写在了大观园里的怀古诗。

初唐白话诗僧王梵志有两首诗,其一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其二云: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发布于 2023-07-13 14:25・IP 属地河北
藏在古诗词里的趣事(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12: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证据确凿,详细见内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对宝钗的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签再作补充。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诗,全诗为: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我在前面已经解过花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暗示宝钗内心冷酷但却能够得人好感。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影射的是背叛朱明投靠满清并篡改历史的翰林文官,
  “芙蓉何处避芳尘”则暗示了黛玉不敌宝钗,最后被宝钗欺凌取代的历史。



  但宝钗的花签的秘密还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牡丹花》诗看完。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中藏了一个典故:韩令,即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罗隐引用的韩弘砍去牡丹的典故乃是为了影射杨贵妃最后因国乱而被逼自缢的不幸结局,而朱慈炤正是要借此来隐喻周后最后同样的因国破被逼自缢的结局,也照应了他文中将宝钗比作杨妃的暗笔,也是宝钗为何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

  这里所引的韩弘不肯“效儿女子” 的决绝行为也正是照应宝玉最后的“悬崖撒手”, 弃宝钗而为僧。

  首尾应和、处处照应,《红楼梦》的构思精深和布局严密实在是叹为观止,真真不世之神作!


IP属地:加拿大1062楼2017-03-14 09:46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drogensky
:网上有传言“扯淡”碑为崇祯皇帝墓碑,可信否
-----------------------------------------------------------------------------------------------------------------


先转贴关于“扯淡”碑的介绍。
【淇县原有北圈门。北圈门外稍偏西北原有一座奇特的庙宇,曰祖师庙。说它奇特是因为该庙为私人所建,也为私人所用。院中满栽奇花异草,环境优美,清静宜人。庙北又建会真楼。楼为两层,八个角,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楼门上方横刻“会真楼”三个大字。进门迎面横刻“遽觉”二字。楼上八面开窗,登之可极目四望。庙的规模也不宏大,五间大殿,座北朝南。内供真武大帝。大殿西侧又筑静室三间。除主人泰极仙翁外,另有道士若干。泰极仙翁死后葬于庙院中,立扯淡碑一通。
我们现在看到的扯淡碑残高1.78米,宽0.86米,厚0.18米。石质,圆首。作者用阴线将碑的正面分成碑和碑首两部分。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草字。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处”字已残掉。“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2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正面共刻77个字。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2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幅,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碑阴共刻34字。全碑共刻111字。因碑上有扯淡2字,所以群众都称其为扯淡碑。该碑的奇特在于墓碑无墓主人姓名,立碑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朴朔迷离。

“泰极仙翁脱骨处”是打开墓碑奥秘的关键。现在我们对其进行由易到难的剖析。“处”当地方讲,“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道教认为,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脱骨处即得道成仙的地方。仙翁,翁是对老年男性的统称。仙翁就是成仙的老年男性。泰极是墓主人的代号。泰字可以作通达解,也可以作平安解。泰极就是通达到顶点,平安到顶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平安通达到顶点的人,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是皇帝之位,泰极就是平安的皇帝之位。
如果从《易》学的角度解,泰即泰卦,泰极而否,否也是卦名。
从卦象上看,无论是泰卦还是否卦,都是由乾卦和坤卦构成的。墓主人常有乾坤。乾是日,坤是月,合起来是明,泰极可以说是明朝皇帝。
如果从消息卦角度看,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大”指国君,“后”也指国君。后,君也。不可作女主解。(《释诂》)后,不兼公卿大夫,故不云君子,兼通诸侯,故不直言先王,欲见天子诸侯俱是南面之君,故特言后也。(孔冲达语)泰卦表现在自然界是天地相交,阴阳二气相通,万物生长。引伸到人类社会,反映的时代是通畅。君臣志同道合,君子小人各得其位。在这种形势下,国君要顺应形势,制定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治理好民众。墓主人以泰卦自喻,说明他可以代表泰卦。在泰卦所象征的人类社会中,“后”与“民”构成一对矛盾。这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对主要矛盾中,后占据着支配地位。根据事物的性质是由该事物主要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原理,墓主人应是一位国君。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墓主人以泰卦作自己的代号,他应该是泰卦所象征的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共有两种人,一个是“后”,一个是“民”。因墓主人自称仙翁,非普通百姓,所以墓主人应是后之属。
泰极而否,否卦的卦辞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卦表现在自然界是天地不交,万物不生。表现在人类社会是君臣不和,国家混乱。人道不通,正气不伸。在这种社会中,君子只有隐蔽自己,才能躲避灾难。千万不要去追求荣华富贵。墓主人自称泰极,说明他经历了由“大来”到“大往”的过程。已在避难之中。从易卦角度看,泰极是位下台避难的皇帝。
再者,扯淡碑阴有一幅联语:“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三光”,指日月星,代表天,“人”是人民群众。“负”是辜负。“欺”是欺骗。鬼神是偏正结构的词,主要是神,即天神,即指天。“贫”指贫苦百姓。这幅联语的主语是我,省略了。意思是:我没有辜负上天对我信任,也没有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我没有欺骗上天,也没有期骗广大的穷期百姓。很明显,墓主人介于天和人之间,是秉承天意代表天治理人民的,是位天子。
统观以上各种信息。无论从解词角度讲,还是从易卦角度讲,还是墓主人从事的事业讲,墓主人都是位皇帝,且在避难中。所以,泰极仙翁脱骨处的意思是,一个下台皇帝,在避难中修道成仙脱胎换骨于此。
那么,这位下台避难皇帝是谁呢?
碑文说:“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燕,河北省别称。水木氏。《说文解字》曰:“水,准也。”即水准、标准、《说文解字》又曰:“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曰:“朱本木名,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崇祯不敢直言朱姓,因“朱本木名”“赤心木”,故舍其末以其本木代之。所以,水木氏即标准的朱氏。“甲申纪”看起来是书名,实际不见有其书,可作甲申年的历史解。“赘”多余的意思。就是说,泰极仙翁是燕地人,标准的朱氏,明末甲申年访道云梦山修炼,终于得道成仙,泰极仙翁的事迹,已经详细记载在甲申年的历史中,我辈在这里不敢再重复叙述了,也没有必要再叙述。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成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寿”:寿年,年龄。“莫”:没有谁。“卒”:终于。“然”:对,是的。可译为泰极仙翁从来不讲自己的年龄。也没有谁再考证他的岁数。有人说:(泰极仙翁)已经活了144岁了。(泰极仙翁)终于说:“对,是这样。”因为崇祯是皇帝,人称万岁。当然他自己以及其他人都不会说崇祯多大多大了。即“生不言寿”。明朝灭亡之后,都说崇祯吊死煤山,所以也没有谁再考证崇祯的年龄。即“莫考其纪”。


“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四空”:四面皆空。省云了主词,可译作四面皆空的空门,“门人”:守门人。“清”:高洁。“琴棋书画”,都用动词。可译为,为明朝守着空门的泰极仙翁是高尚而纯洁的。常与琴棋书画为伴,不与清人为伍。
“抱病老人立”。抱,持守,“病”,恨也,辱也。可译为:始终为明朝的灭亡心怀愤恨、羞辱之情的老人(仙翁)立。交代立碑人。




墓碑上用了4种字体。“泰极仙翁脱骨处”和“扯淡”类似隶书,显得庄重肃穆。“翁燕人……老人立”,这64个字类似楷书,显得艰涩。碑阴碑文和“再不来了”是草书,显得洒脱自然。碑阴2字是标准的楷书,显得端庄俏丽。“翁燕人……老人立”,这64个字类似楷书,显得艰涩。碑阴碑文和“再不来了”是草书,显得洒脱自然。碑阴2安是标准的楷书,显得端庄俏丽。
刻法则用了3种。隶字为阴文字底呈平面,楷书字底呈V字形。草书为空心字。】


IP属地:加拿大1063楼2017-03-14 10:12回复

新牌榜网络 · 效卓

让人睡不着的乡村小说,内容令人上头,适合熬夜看.....
让人睡不着的乡村小说,内容令人上头,适合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3-17 12:40:14 广告

xbfl999
镜里韶华6
 @drogensky
  :网上有传言“扯淡”碑为崇祯皇帝墓碑,可信否
  -----------------------------------------------------------------------------------------------------------------


崇祯尸首被发现后同周后的一起被放在东华门外暴尸示众,两三天后才被草草收殮,迁入田妃墓。崇祯的死是确定无疑的。但这块河南省淇县的“扯淡”碑确实有玄机,我认它极他可能是朱三太子四皇子朱慈炤所立。


我的理由如下:


1,四皇子朱慈炤在甲申年随李自成的部下毛将军逃到河南,这在《张先生传》中写得很清楚。


2,碑文中声称“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 甲申年亡国时四皇子朱慈炤恰好十二岁。见史书记载: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1642年三月十岁的四皇子朱慈炤到了甲申国变的1644年三月恰好是“一十有二”。年龄吻合,此碑乃是四皇子朱慈炤为悼念亡国所立。


3,该碑上用了4种字体。而刻法则用了3种。四皇子朱慈炤就是朱三太子,《红楼梦》的作者是造大观园的"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爷)和画大观园的惜春四姑娘即四皇子。


4,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碑正面共刻77个字,让我不禁联想到7月7生的“巧哥儿”,四皇子朱慈炤对这个寓意“存亡继绝”的七极为喜欢。碑阴共刻34字又是“三”和“四”,全碑共刻111字,三个“一”又可暗合朱三太子之“三”。


5,碑首横刻很大的“再不来了”4个草字。 碑文中写“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 “四空门人”又是“四”,“琴棋书画”也是“四”,结合《红楼梦》中的处处是四,四大家族、贾府四春、四出戏等等。这都是朱慈炤在反复强调四皇子的“四”。


6,碑文中自称“泰极仙翁”, 《红楼梦》中自称神仙的跛足道人, 身为补天之石的朱明帝王总是要用神仙表示自己的身份特殊。


有可能@大石古人 上次提到的桂林大石古也与朱慈炤有关系,朱慈炤一生四处流浪,可他总是努力要留下自己的踪迹。


IP属地:加拿大1064楼2017-03-14 10:52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秘密


老规矩,括号【 】里是我的解密。


  《赤壁怀古》【赤,即“朱”,悼念朱明,曹也借指“朱”,一般认为“朱”姓起源于“曹”姓,是周初曹挟的后代。 “朱,颛顼之后。周封曹挟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为氏。”此诗中朱慈炤借惨败的曹军暗喻覆亡的朱明政权】




赤壁沉埋水不流,【孙刘两军联手大败曹军,曹军伤亡惨重,折戟沉尸累积江中,江水为之阻塞而不能流动。隐喻朱明因同农民军和满清两线作战而最终败亡,明朝军民被大肆屠戮,尸横遍野、阻塞江河】


徒留名姓载空舟。【兵败后的战舰上只空余下高悬的旗号而已。朱明覆亡后,留下的只不过是无数的名姓而已,功德和荣耀都随着失败而不复存在】


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一炬”指火烧曹军朱明覆亡,“风冷”暗喻满清冷酷凶残,血腥屠戮汉家臣民】
无限英魂在内游。【无数的英雄好汉为了朱明故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IP属地:加拿大1067楼2017-03-17 08:20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xbfl999
镜里韶华6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公元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太守任嚣下属的番禺县县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国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公元112年,汉灭南越后受汉统治。建武十七年(41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两姐妹的领导下起而反抗东汉统治,马援被拜為伏波將軍,領兵南下,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交趾被平定,马援功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这首诗的第一句很是让人奇怪,“铜铸金镛”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的兵器铸成金钟和铜人,这与东汉的马援八竿子也打不到啊!不过马援虽没有“铜铸金镛”,那是在平定交趾的征氏两姐妹后,立了两根铜柱作为汉朝的边界。而且马援还曾金城破羌,估计这就是高鹗将“铜铸金镛”改做“铜柱金城”的原因。但这样一来,《交趾怀古》的历史寓意就被彻底扭曲了,脂砚斋强调过《红楼梦》“一字不可更”,朱慈炤想借“铜铸金镛”说什么呢?要破解这个谜团,就千万不要被交趾和戎羌迷惑住,这首诗的真正机关还是在吟哦的对象一代名将马援的背景上。马援不但是一代平定边乱的名将,更是两易其主的三姓贰臣!


马援在王莽新朝时任新城大尹。新朝灭亡后,马援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为隗嚣效力,后于建武四年(28年)奉书至洛阳,刘秀讥讽马援道:“你周旋于二帝之间,见到你,大感惭愧啊。”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而已。”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听了很是受用,于是礼遇予他。马援返回西州后说服隗嚣归顺刘秀,隗嚣于是派马援护送其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在隗嚣起兵抵抗刘秀后,马援上书刘秀,为消灭隗嚣献计献策,更率突骑五千为其奔走效劳,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成功的分化瓦解隗嚣势力。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军队行进到漆县,因为地势险阻、情况不明而停滞不前。是马援堆米为山,详细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陈述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力主乘机进攻,终于说服刘秀挥军直进。最后隗嚣大将十三人及部众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逃至西城,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马援靠着出卖旧主发达,为新主子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又为刘秀平定西羌和岭南。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不想病死在南征途中,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


“铜铸金镛”都是金,喻指后金,朱慈炤是故意错用秦始皇的“铜铸金镛”为的是暗喻是马援为新朝的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这《交趾怀古》是讥讽那些曾为朱明守边安疆的洪承畴、吴三桂等贰臣投降满清,并为新主子入主中原统一汉国效尽犬马之劳的丑态。洪承畴等朱明旧臣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名声远播海外以及戎羌满清,天下人尽皆知。“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马援劳苦功高,比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张子房都不差啊!


这些朱明的叛徒残酷镇压汉族人民的抵抗,用无量的同胞的鲜血染红了他们头上的官翎。他们给满清新主子统一天下立下的功劳可比张良,真是平乱安邦好名将!叛国卖国好奴才!这是朱慈炤对这些卖国贰臣的极尽嘲讽!】


IP属地:加拿大1068楼2017-03-17 08:36收起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即南京紫金山。这是讥讽隐居钟山的周颙其实是个贪图官禄的假隐士。典故见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以讥之。”

  自称隐士的你何曾有什么名利观念? 无端的到尘世上做官,怎会是平白无故的呢?既然割舍不了世俗的名和利的种种牵连,就不要怨恨别人对你的虚伪的嘲笑和鄙夷。这是讥讽黄宗羲等沽名钓誉的假遗民。】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被刘邦封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年少贫贱时曾遭恶人的欺侮,他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因此受尽世人的轻视,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只有等到韩信被分封齐王,“三齐位定”之日才是能够真正评价他的时候。

  曾有一位老妇可怜年少的韩信饥饿,就给了他一碗饭吃。韩信封王后,便赠千金以报答她从前的“一饭之恩”。“寄言世俗休轻鄙”,奉劝世俗之人不要小看鄙视今日落魄的韩信,他日后定大有作为,也会感恩图报。这是朱慈炤希望世人不要轻视落难的朱明后人,“一饭之恩死也知”这是说对于那些曾给过他帮助的人的恩情他会至死不忘。】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广陵,即扬州巿。隋堤就是隋炀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的自长安直通江都的运河御道,河渠的岸堤上种植杨柳,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隋炀帝喜好远出巡游,常偕后妃大臣出游,奢靡浪费、扰掠地方。尤其是出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蝉噪鸦栖转眼过”,隋炀帝的奢华风光转眼即逝。只因为杨广他喜好游玩逸乐,才会获得“风流”的名号,所以才惹出纷纷口舌,才会招致种种不实的诽谤,这首《广陵怀古》既是感慨世事变迁、亦是感慨成王败寇。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急于实现个人的丰功伟业,完全不顾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滥用民力,尤其是他的三次远征高句丽最终耗尽隋朝国力,导致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国内烽火遍地,应该说隋炀帝是亡于农民军。

  这一点与崇祯因东林党的关锦防线而被辽东战事拖入财政深渊,又同时因东林党的减免工商税并将税负转嫁到受尽天灾的农民头上的税收政策逼出了农民军很是相似。这首诗对王朝兴亡有很深的反思。】


IP属地:加拿大1069楼2017-03-18 05:48收起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再补充细解《交趾怀古》和《广陵怀古》的最后一句。


《交趾怀古》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马援劳苦功高,比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张子房都不差啊!


“铁”为“金”,“笛”通“敌”,“铁笛”暗喻“金敌”,指后金敌人。“铁笛无烦说子房”的真实寓意是:对朱明的敌人后金来说,洪承畴、吴三桂这些降将为后金满清统一天下所立下的功劳着实可比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张良!这些本是为朱明守边安疆、保家卫国的名将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转而为敌人后金残酷镇压本族人民的抵抗,用无量的同胞的鲜血染红了他们头上的顶戴官翎。真是平乱安邦好名将!叛国卖国好奴才!


这《交趾怀古》实为朱慈炤对这些卖国贰臣的极尽鄙夷和嘲讽!】




---------------------------------------------------------------------------------------------------------------------------------------
《广陵怀古》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只因为杨广他喜好游玩逸乐,才会获得“风流”的名号,所以才惹出纷纷口舌。可叹世人对隋炀帝极尽讥讽贬低,却看不到他开凿运河的历史功绩。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汴河怀古》感叹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实是暗喻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只因崇祯你亡了国,才会落得被肆意诋毁,招致种种不实的诽谤,世人再也看不到你励精图治和仁俭忧勤的努力了。


这首《广陵怀古》是朱慈炤对王朝的兴亡的反思,既是总结兴亡根源、亦是感慨成王败寇。】


IP属地:加拿大1070楼2017-03-18 22:23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谈到了隋堤,请回顾对照我前面解过的宝琴即宝玉作的《西江月。柳絮》: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第一句中的“隋堤”正是为了照应宝琴在第五十一回中所做的《广陵怀古》中的“隋堤”,乃是暗喻明末的崇祯政权。

  这隐喻的是汉人江山支离破碎已是难救,但反清复明的抗争却此起彼伏无穷无止。三春事业南明事,都被满清风卷去,梅花不屈的抗清英魂,也只是朱明无奈一梦。几处落花悲春暮,柳絮沾满八旗帘栊。大江南北都是一样,尽是亡国人的愁天恨海!


IP属地:加拿大1071楼2017-03-19 22:08回复

文创小说 · 效卓

三分钟让你起劲,五分钟让你上瘾,这本书实在难以抗拒
三分钟让你起劲,五分钟让你上瘾,这本书实在难以抗拒
立即查看

2024-03-17 12:40:14 广告

xbfl999
镜里韶华6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因东晋中书令王献之与小妾桃叶在此分别时作《桃叶歌》而被后人命名桃叶渡,现在南京还存有“古桃叶渡”的石碑。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一池浅水映照着秋日里的花草萧瑟,桃叶也不得不和桃枝分离。这首诗明面上似乎是写小妾桃叶,其实写的是王献之和郗道茂的爱情悲剧。这也是脂砚斋时时提醒的【真狡猾之笔耳!】朱慈炤的“作文要狡猾”不知迷惑了多少人,也正因此才逃过了满清严密恐怖的文字狱得以流传后世,幸甚!


  王献之深爱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王献之和郗道茂同宝玉和黛玉一样都是姑表亲,两人成婚后极为恩爱,但这段美好婚姻却被倾慕王献之的新安公主硬生生拆散。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王献之甚至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足变成一个不良于行的跛子,可这仍然不能改变新安公主要嫁给他的决心。王献之被迫和郗道茂离婚迎娶司马道福。郗道茂在与王献之离婚后不久就因为悲伤而去世了,王献之为了报复司马道福故意娶了一个小妾桃叶,并整日里和桃叶大秀恩爱,桃叶每次出门,王献之都要亲自迎送到渡口,还写诗相送以刺激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了挽回王献之选择了隐忍包容,而且还帮助王献之当上了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但却始终无法获得王献之的原谅。

  其实小妾桃叶只是王献之利用来报复新安公主的工具罢了,王献之心中真正爱着的始终都只是郗道茂。《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王子敬(即王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对王献之来说,一生唯一的憾事就是被逼与郗道茂离婚。


  在王献之流传下来的书法帖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郗道茂深深的思恋追忆之情。
  《姊性缠绵帖》:“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
  《思恋帖》:“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奉对帖》:“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梁栋”代称大臣,南方六朝的大臣多是如此的门阀士族,门第联姻的悲欢离合也多如此,最后只空余下墙壁上王献之曾经的题字和画作见证着那早已成过往的爱情悲歌了。


  这《桃叶渡怀古》隐喻的是宝玉不能与黛玉一生相守的爱情悲剧,正是对应着《红楼梦》中的第二支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桃叶渡怀古》实是借喻朱慈炤和明移民们对朱明故国的矢志不忘、对满清鹊巢鸠占的意气难平。】


IP属地:加拿大1072楼2017-03-19 22:13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王昭君的墓。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 请回顾我前面对《五美吟》中《明妃》一诗的解读。这都是在暗写孤悬海外始终尊奉朱明为正统的台湾明郑政权。

  黑水,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昭君墓旁的黑水河因为感应昭君的愁怨而硬咽不流。昭君出塞时弹琵琶以寄恨,冰弦间拨尽曲中哀愁。台湾与郑成功的家乡福建亦是隔水相望,这是借喻客死台湾的郑成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忧愤之情。

  “汉家制度诚堪笑”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一事,此处借指南明政权的无能。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此故以“樗栎”喻指才能低下。

  “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果朱明不是这般无能,遗民又怎会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孤悬海外的明郑身上呢?这首《青冢怀古》表达了朱慈炤对南明的失望和对郑成功的痛惜。】


IP属地:加拿大1073楼2017-03-22 09:17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xbfl999
镜里韶华6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即杨贵妃被迫缢死的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坡时,随驾的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和她的哥哥杨国忠,随即哗变并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为求自保,只得赐死杨贵妃。后改葬时发现杨玉环身体已腐,但是身上的香囊还完好。

  见《旧唐书•后妃传》记载:“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马嵬怀古》说的是肥美人杨玉环,《红楼梦》中谁是杨妃?宝玉说得清楚,大观园里的杨妃就是“体丰怯热的宝姐姐”,也就是明皇宫里 “少颀颀之美”身材“弱小”的矮胖周后。原来这《马嵬怀古》是在影射同杨玉环一样乱国后被迫自缢的崇祯帝的周后。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这是暗喻周后与家人的谋算经营都付汪洋,最终只落得个国乱被迫自缢的凄凉下场,而周后的贪贿乱政的好哥哥周鑑,“素有贏疾,被掠死”,也是如杨妃的哥哥杨国忠一般国破命丧。再请回顾我前面详解过的宝钗的牡丹花签的秘密,宝钗闻听宝玉将她比作杨妃后勃然大怒的原因,以及宝钗为何最后会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朱慈炤是处处藏机关、笔笔有照应,《红楼梦》的布局精妙、结构严密可见一斑。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指的是杨妃的“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即其尸首虽腐但因其香囊完好所以香味犹存的史实。朱慈炤引用此事来隐喻周后虽然乱国丧身,但由于周后的同党东林党在明亡后仍然主持舆论并主笔史书,所以周后死后仍然是保有美名、继续被美化。】


IP属地:加拿大1074楼2017-03-22 09:19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子桑木 时间:2017-03-21 20:06:01  
根据最新的基因检测,努尔哈赤Y-DNA是蒙古-哈萨克,努尔哈赤其实是蒙古后裔,他只是冒认虑真(珠理真)而已。

  多姑娘是影射多尔衮,不过多姑娘所嫁的鲍二家其实是影射集体,并非只指一个人。

  多尔衮官多女人多,不过他只尊重自己的元妃,并将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根据清宫档案,孝庄文皇后是在多尔衮死后才有皇太后之份,也就可以理解她姑姑孝端文皇后为什么没有皇太后的徽号了。多尔衮虽然有泡过她,不过多尔衮也淫遍皇太极后宫的女人,满蒙联姻是国策,多尔衮泡的大多数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人,所以传说中的叔嫂恋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因为好色的多尔衮玩的一男多女的游戏。
--------------------------------------------------------------------------------------------------------------------------------------------------




说的不错,鲍二家的多姑娘狭义上影射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孝庄,广义上影射被多尔衮淫遍的皇太极的女人。《红楼梦》的影射不但是多重的,而且还有狭义广义之别。


IP属地:加拿大1075楼2017-03-22 09:28收起回复
我也说一句



xbfl999
镜里韶华6
@仙鹤湖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明末清初,福建人称台湾海峡为“黑水沟”。


---------------------------------------------------------------------------------------------------------------------------


这个补充大好!


原来除了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剛亮的時候),渡黑水溝。   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黑紅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游泳,舟師以楮鏹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  紅水溝不甚險,人頗泄視(轻视)之。然二溝俱在大洋中,風濤鼓盪,而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


清朝丁紹儀的《東瀛識略》卷五:“澎湖以西百餘里為黑水洋,寬約百里,水黑如墨,雖風平日麗而天容黯淡,帆檣俱震,為廈門東渡最險處。”


清朝翟灝《臺陽筆記》:“自古黑水溝自北流南,以為萬水朝東,無生還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勢趨東南,無底,流甚急。”


IP属地:加拿大1079楼2017-03-22 20:59回复

xbfl999
镜里韶华6
第31回中睛雯撕扇那回中,史湘云忽然来了,宝钗说她“旧年三四月里。。把宝兄弟的袍 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系上。猛一瞧,活脱儿就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老太太只是叫仔细那上头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的深意


这个总是被删,都发三遍了,想看的请去天涯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7: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沅阴探惜//资阳五郎公//贾惜春//贾探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是否有什么暗谶?
红楼梦中的诗词常暗示人物命运,那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有没有暗示人物命运这层意思呢?

关注者
44
被浏览
24,65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1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石斛
石斛
病后世缘多懒惰,相逢诗酒未全疏。
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久以前说过,但没人在意。我觉得十首怀古诗也是谶词,应该是除了晴雯、袭人之外,十个又副册上的女孩子。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柳皮口哨 人物:芳官

蝉——蝉姐儿(夏婆子的外孙女,被芳官气过)

芳官便拿着热糕,问到蝉儿脸上说:“稀罕吃你那糕,这个不是糕不成?我不过说着顽罢了,你给我磕个头,我也不吃。”说着,便将手内的糕一块一块的掰了,掷着打雀儿顽,口内笑说:“柳嫂子,你别心疼,我回来买二斤给你。”小蝉气的怔怔的,瞅着冷笑道:“雷公老爷也有眼睛,怎不打这作孽的!他还气我呢。我可拿什么比你们,又有人进贡,又有人作干奴才,溜你们好上好儿,帮衬着说句话儿。”
鸦ya——夏xia婆子(和戏子们结仇)

蝉儿便命一个婆子出去买糕。他且一行骂,一行说,将方才之话告诉与夏婆子。夏婆子听了,又气又怕,便欲去找艾官问他,又欲往探春前去诉冤。
隋堤风景——柳五儿(走芳官的后门)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鸳皆类。因他排行第五,便叫他是五儿。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正无头路,可巧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别的干娘还好。芳官等亦待他们极好,如今便和芳官说了,央芳官去与宝玉说。
风流号——戏子身份

赵姨娘也不答话,走上来便将粉照着芳官脸上撒来,指着芳官骂道:“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
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
楼上有人说,蒲东寺怀古是暗指林红玉,谜底是手帕,我认为可能性很大。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发布于 2020-03-06 1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2: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六) (2017-05-10 08:24:06)
标签: 崇祯 红楼梦 明朝 朱三太子 反清复明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是朱三太子----崇祯帝的四皇子朱慈炤。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接下来看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



  第五十一回在宝琴做完了十首怀古诗后,朱慈炤不介绍谜底,却大费周章的写最后二首引发的争执,请看:“眾人看了,都稱奇道妙。寶釵先說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庚辰雙行夾批:如何必得寶釵此駁方是好文,後文若真另作亦必無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黛玉忙攔道:【庚辰雙行夾批:好極!非黛玉不可。脂硯。】「這寶姐姐也忒 『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這兩首雖於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探春便道:「這話正是了。」【庚辰雙行夾批:餘謂顰兒必有尖語來諷,不望竟有此飾詞代為解釋,此則真心以待寶釵也。】李紈又道:「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跡更多。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註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著。」寶釵聽說,方罷了。【庚辰雙行夾批:此為三染無痕也,妙極!天花無縫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薛宝钗说宝琴做的蒲东寺和梅花观二首是史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她重新另作。这立马引起了黛玉的抵制,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这一番不同寻常的仔细描写刻画是为了告诉我们这最后两首怀古诗实乃藏了大文章!究竟有何玄机?且让我细细解来。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即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发生地普救寺。《蒲东寺怀古》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老夫人的重重阻碍暗中私会,最终得以结合的故事。



  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红”喻指“朱”。

   “骨贱身轻”指的是出身贫贱。

 “小红骨贱最身轻”暗喻的是:在满清的统治下,投身反清复明的志士多是民间的寒微士民!这也是讥讽为新朝效力卖命的富贵名士吴梅村等,可与《钟山怀古》对照看。



  “私掖偷捞强撮成”,是喻指明遗民不顾清廷的搜捕镇压,不断暗中筹划、秘密联合,发动起来一次次的反清复明运动。

  那么“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又说的是什么呢?

  “夫人”,占据统治地位,喻指的是已经成功统治中原的满清。

  “被夫人时吊起”暗喻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满清扑灭镇压。

  “勾引彼同行”是暗喻复明志士们彼此联络合作,携手同心共谋反清。

  这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满清的穷凶极恶的镇压下,一场又一场的反清复明运动被清廷残酷绞杀,但是复明的势力却依然在不断暗中联合、奋力抗争。



  朱慈炤借《蒲东寺怀古》来隐喻明遗民的反清复明的不懈抗争。】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分享:
8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3752)┊ 收藏(1)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四)
后一篇:《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6: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薛蟻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文有一语写出大景者,如“园中不见一女子”句,俨然大家规模。“疑是姑娘”一语,又俨然庸医口角,新医行径。笔大如椽。

  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着看时,只见写道是:

  赤壁怀古 其一法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钟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盐鹽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米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醋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茶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酱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油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柴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扇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里最深的隐喻,都写在了大观园里的怀古诗。

初唐白话诗僧王梵志有两首诗,其一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其二云: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发布于 2023-07-13 14:25・IP 属地河北
藏在古诗词里的趣事(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44 , Processed in 1.2650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