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
[ 唐 ] 武则天
原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梁元帝·萧绎《乌栖曲》
沙棠作船桂为楫①,夜渡江南采莲叶。 复值西施新浣纱,共泛千里瞻月华。
[注释] ①沙棠: 《山海经 ·西山经》 昆仑之丘: “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食,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赏析] 水乡江南,自来迷人: 清水盈盈,莲叶田田。微风吹过,莲叶婆娑起舞; 月光洒下,水天一片朦胧。鱼儿在嬉戏,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自由自在,惹得人的心魂也随着它游弋不止。一只船划过来了,又一只船划过来了。两只船并靠了拢在一起。萤火虫像风一样穿梭往来传递着绿火; 蛙儿不住口地鸣叫,好似为谁鼓动什么。 船是用稀有的沙棠作成的,入水不沉;楫是用名贵的桂木制作的,芳香四散。夜,赋予这一切清新、静谧、美好恬人的气息和神秘的朦胧,连人和事也神秘一团。 他们是采莲的和浣纱的。可是,他们真的是采莲浣纱吗?直到“复值西施新浣纱”才撩开夜幕,渐露莲心。“西施”二字,点明采莲者不是女性,而是年轻的后生,原来这采莲浣纱的是一男一女。值,遇也。新,刚刚,恰。这位刚来,那位恰到。“复值”明白说出这场见面是邂逅相遇。邂逅成遇,那人竟漂亮的出奇,不逊于越国的美女西施,怎不令他感到意外的欣喜? 似乎是纯出偶然,全出无心,但于夜间乘沙棠船摇桂木桨出来者,其志必不在采莲,必定多少怀着一些朦胧的企盼,一些异样的想求。“复”字透露出“夜渡江南采莲叶”这一行为本身对他来说也是很惬意的,有着尝试的快乐。从这层意思及下文看,“莲”未必不含有 “怜”的隐约含义。只是他起初的无意盼求没有这样具体明确。 “共泛千里瞻月华”,月光明媚,一泻千里,夜已不再神秘,天上和水上也明朗起来,不期而遇的一男一女,正划着船儿,走向水天尽头,月色深处。采莲的不采莲,浣纱的不浣纱,所谓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西曲歌·拔蒲》其二),本是无心相遇,如今倒像有情相约的一般,可见,原是各自怀着采莲、浣纱之外的想望,才心通灵犀一点,“交楫”如故。而采莲浣纱固不是目的,“瞻月华”也只是一个绝美的借口。青春少艾,心中做着许多梦的男女,在莲间,沙棠舟上,明月光下,正有几多情思要倾诉吐露,岂是一个“瞻月华”所能了原?妙在诗人也不说出,不点破,只逼肖其自己的口吻,声态婉然,趣味无穷,含蓄得像月。明月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却同时掩盖了许多。它如此光明皎洁,引导采莲浣纱的人共同走向前方,却又把他们沐浴在月光中只露出轮廓。它的出现,不单使诗的意境空明优美,抑且使诗的情感和趣味健康向上。 末句一作“共向江干眺月华”,虽也可以显示江南儿女热烈开朗的性格,但就诗的境界和美感效果看,不如 “共泛千里瞻月华”为佳。“江干”是一条终界线,“千里”则有无限伸延的余地; “向江干”把一片朦胧含蓄推向明白、单调,“泛千里”直走向水天一色之中更有动态美,更能协调“采莲”“瞻 (眺) 月华”形成的含蓄雅致。 唐诗人张籍 《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揭示了封建帝王夜晚采莲的实质,好像是针对元帝这首诗而发。但是,这首诗不是言志之作,不必牵扯不清,把诗人的创作和他的所有的活动混在一起。倘我们硬把诗人身份与诗中主人公身份扳平,除了照例的对皇帝的批判外,还能得到些什么? 诗美将荡然无存。
“石榴裙”最早出于南朝梁元帝诗词 形容女子美态 九歌珍藏阁 2019-07-09 | 6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形容男人拜倒在女人脚下不能自拔。那么,石榴裙是什么裙?男人何以“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绣石榴花的大红裙子,一说是红艳颜色的长裙。“石榴裙”一词,最早出于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所著《乌栖曲》,其中“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用来形容美丽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风韵。后来,“石榴裙”便成美女的代名词。 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石榴裙更成为年轻女子极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上至天平公主、杨贵妃,下至普通民间女子都喜色如石榴红,不染其他杂颜色的飘逸长裙,也留下许多称赞女性美的“石榴裙”诗。唐朝的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诗人韦应物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赠姬人》)。大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曾描写一位色艺双绝的弹琵琶女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诗中的“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
有关石榴裙的传说,最有名的莫过于有关杨贵妃的了。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附近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朝中大臣对此很是看不过去,对杨贵妃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忙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故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 还有另一说,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贵妃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下跪使礼。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于是,便有“跪拜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至今。 伊利
历代名家吟咏石榴裙的诗词赏读 | 2013-12-03 11:34:07 | | 作者:姚老庚 | 浏览次数:4645 |
|
| | 【字号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 【[url=]打印[/url]】 | 【投稿】 | 【纠错】 | 【论坛】 | 【收藏】 | E-mail推荐: | |
| |
| | 古时的石榴裙长什么样? 人们常将男子钟情于某女子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这早已熟知的这句俗语,多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之意。那么到底有没有“石榴裙”?究竟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裙子呢?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这其间又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唐朝以石榴喻红裙。“石榴裙”自然是与石榴有关。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甚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那位琵琶女的惊人色艺时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罗裙”指的就是石榴裙,用血色来形容裙子之红,鲜艳可见一斑。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 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
唐代妇女对裙子钟爱有加,除了石榴裙,还有很多别致的款式,而裙子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初时,裙子窄而瘦长,故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诗句。盛唐时期,裙子制作得精美华丽,主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间裙,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材料互相间隔排列做成的裙子,每一个间隔叫作“破”,有“六破”“七破”“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等。百鸟裙,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百鸟裙做工考究,立体感极强,可谓“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之后“百鸟之状皆见”。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透明的“单丝罗”织绣,裙子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除了这些样式,还有百叠裙、画裙等诸多款式。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而专为石榴裙所作的诗词歌赋,亦是不少,用石榴来暗喻心中的美人。元代的刘铉在《乌夜啼》中用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明代时石榴裙的说法固定了下来,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将石榴裙称为红裙:“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有“梅花香满石榴裙”。诗中写的虽然是唐朝的事,但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石榴裙仍然为年轻女子所钟爱。《红楼梦》里的大段描写,可相印证。也许正是因为石榴裙流传久远,所以俗语中说男人被女子的美貌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虽没有直接写石榴花为红色,见丽人发簪榴花,却担心红艳似火的榴花会不会烧坏少女的翠簪和秀发?这真是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穿着它的女子也显得格外俏丽动人。“雨无邪敲静夜,开箱再看石榴裙”。不难想象诗人此诗的创作环境当是在一个深秋的雨夜,诗人夜里难寐,意绪难平。一方面,诗人感觉自己已是“徐娘半老”,难免产生“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深慨;另一方面,在有意与无意中又被那“秋雨敲窗”的淅沥之声提示了什么。那声音的节奏是生命的时钟在嘀嗒?是发于心力的脉搏在律动?是高山空谷之中所遥传来的依稀跫响?仅只这些,已足够反馈回自己的精神上的青春!这火红的青春曾留驻在诗人年轻时的“石榴裙”上;于是,他便打开香箧,注目珍藏,揽回了青春,并让她在桑榆夕色中再度焕发!韦庄《赠姬人》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
|
|
| 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原来指的是杨贵妃?说出来你都不信播报文章
凤鸣风云问答关注
2020-09-10 13:46
“某某某拜倒在谁谁谁的石榴裙下”这句话朋友们一定都很耳熟了,估计日常打趣中,不少朋友也都说过,那到底这话是怎么出来的?这石榴裙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长什么模样呢?今天就把这三个问题跟朋友们解决了。
先回答石榴裙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问题。根据资料,它是真的存在的。而它长什么样呢?简单地说样式如上图,颜色鲜红,有石榴形象在上面。
下面要详细地扒一扒了。这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在当年相当流行。这种裙子颜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它是着重于颜色如石榴之红色,而不是裙子上一定要有石榴的图案。
唐人万楚在《五日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这红裙妒杀石榴花描述的就是石榴裙了,说的是女子衣裙艳如石榴,却又比石榴之红更美,这石榴都忍不住要嫉妒这衣裙的颜色。可见这石榴裙是多么的美艳!
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曾描写了那位弹琵琶的女子色艺惊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也是石榴裙。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在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也能看到他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虽写的是唐朝的事,但仍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款式的裙子仍然被年轻女子所喜爱,穿着者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唐寅也知道石榴裙的大名。
那“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名言到底怎么出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
图片上传处理中...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为了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这些地方大量地栽种石榴,每当石榴花竞相开放的时候,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与杨贵妃在花中饮酒作乐。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痴爱于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的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更艳丽?那自然是那杨贵妃更娇艳了!贵妃醉酒那是历史有名的,是不是?不过,因为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甚至因此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便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杨玉环无奈,却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
一天唐明皇又一次设宴召群臣花下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偷偷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听了,觉得宠妃受了委屈。堂堂一朝之君,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女人受委屈?于是当即下令,所有文武百官,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欺君之罪,这可就玩大了。众臣无奈,于是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从此流传千年。后来竟演变成了人们调侃男子对女子的臣服!
真是“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啊!朋友们有没有想到,这句“拜倒在石榴裙下”居然还是我们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带出来的,而这石榴裙更是因为她风行了很久。
不过,不论人们对她的争议如何,她的美貌以及对男人,尤其是唐朝那几位皇族男子的吸引力却是无可争议的,这石榴裙在她身上更是光彩熠熠,炽热了君王的眼,也红了一个朝代。
就是时至今日,石榴红的衣裙仍旧受到不少妹子的喜欢。虽然,在我看来,这石榴红确实不好驾驭,但能穿出来那一抹嫣红的,即便不比当年的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也是百花丛里比花娇了!
张大千仕女画精品《梅妃嗅香》
文艺最前沿2019-03-08 16:08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用来形容张大千笔下的‘梅妃’是再贴切不过了。
梅妃(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见宠于唐玄宗,但为杨贵妃所忌而失宠,最后死于安史之乱。江采苹天生爱好梅花,所居阑槛,种有许多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流连忘返。玄宗为其亭署名梅亭,又戏称她为“梅精”,号为“梅妃”。唐玄宗自得江采苹(梅妃)后,视宫中粉黛如俗世尘土,曾赞美梅妃的绝色道:“朕日为朝政所困,今见梅花盛开,清芬拂面,玉宇生凉,襟期顿觉开爽;嫔色花容,令人顾恋,纵世外佳人,怎如你淡妆飞燕乎?”。但梅妃的一生坎坷,可谓“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本幅张大千的“梅妃嗅香”图为纸本镜心,本识:‘梅花香满石榴裙,底用频频艾纳熏。仙馆已于尘世隔,此心犹不负东君。仿六如居士写梅妃。爰’,后印:大千、游戏。由此可见本幅作品为张大千中、早作品,呈现了以描摹、仿古为主路的画风特点,但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终成一代画宗。
此画是张大千最擅长的仕女图中有代表性的一幅,画中人物神情雍容自然,眉目传神,体态婷婷玉立,摇曳多姿,正如杜工部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细密工致的线描,运笔转折虚实才可表现阴阳凹凸,已臻“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境,完美的呈现了梅妃的婀娜与娇柔,可谓“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无论在绘画、书法,还是篆刻、诗词都甚为精通。其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江采苹 唐代宫廷舞蹈家
更新时间:2024-11-11 12:26:24
[color=rgba(0, 0, 0, 0.85)] 江采苹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江采苹9岁能读《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因诗中有《采苹》篇,她的父亲给她取名“采苹”。 江采苹的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行宫遇到了自己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一下子被她的美艳和娇媚所迷惑,从此再也不能放下,至天宝四年八月,终于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避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梅妃”江采苹的一生都与梅紧紧联系在一起。她不但爱梅,而且将梅的品性溶入了自己的精神,其清雅高洁,不是俗人所能比拟的。在与杨贵妃的爱情争夺战中,她虽然一时屈居下风,但她那种淡雅的风格永远都不会从多情皇帝唐玄宗的心海中抹掉。不论杨贵妃怎样的香艳浓烈,总也掩不住梅花那一缕幽幽的清香。
原创 唐代武则天《如意娘》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2019-08-18 23:28
创作背景: 太宗崩,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如意娘注释: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思纷纷:思绪纷乱。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比来:近来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武则天的主要作品有: 如意娘、制袍字赐狄仁杰、唐明堂乐章·登歌、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曳鼎歌、唐享昊天乐·第五、早春夜宴、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游九龙潭等。
梅妆
[ méi zhuāng ]
基本解释'梅花妆'的省称。
详细解释1. “梅花粧 ”的省称。 前蜀 牛峤 《红蔷薇》诗:“若缀 寿阳公主 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东坡 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 坡 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外,梅妆先露画屏前。’”参见“ 梅花粧 ”。
2. “梅花粧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可憎的脸儿堪捻塑,梅粧浅浅宜澹注。” 明 陈铎 《梧桐树·冬日题情》套曲:“学弄梅粧,又恐怕天孙妒,无言半晌空扃户。”参见“ 梅花粧 ”。
3. 指梅花。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形容女子美艳的面额装饰或比喻梅花艳丽。参见「梅花妆」条。 唐.李商隐〈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石孝友〈鹧鸪天.花漏乾声声〉词:「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
辞书解释❶见“梅花粧”。梅花粧:古时女子妆式,描梅花状于额上为饰。相传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太平御览》卷九七...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甲戌侧批:妙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摆设就合着他的意。]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甲戌侧批:一个再见。]媚人、[甲戌侧批:二新出。]晴雯、[甲戌侧批:三新出,名妙而文。]麝月[甲戌侧批:四新出,尤妙。看此四婢之名,则知历来小说难与并肩。]四个丫鬟为伴。[甲戌眉批: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戌侧批:细极。]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甲戌侧批:妙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摆设就合着他的意。]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甲戌侧批:一个再见。]媚人、[甲戌侧批:二新出。]晴雯、[甲戌侧批:三新出,名妙而文。]麝月[甲戌侧批:四新出,尤妙。看此四婢之名,则知历来小说难与并肩。]四个丫鬟为伴。[甲戌眉批: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戌侧批:细极。]
妆的秘密初衣胜雪 2019-12-28 22:01发布于湖北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color=var(--tag-t1)]“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太平御览》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初衣解史:正月初七的太阳,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温暖,有着三月阳春的感觉。但实际上树木都已经凋零。只有院子里的古梅花,如雪怒放。
[color=var(--tag-t1)]就是外公藏俊的府邸后院,因为父亲离家从军,小女孩对父亲的记忆温暖而又缥缈。但她有一个疼爱她的母亲。
[color=var(--tag-t1)]这是新年之后的第7天。今年的春晴格外明媚,母亲和外公在前堂应酬,她依例留在后院。太阳如此的清明,而梅花又正好。她在树下的木榻上绣梅花,阳光打在她如玉的脸庞上,手上的梅花和树上的梅花相映成趣。她必要在这里绣梅花,是因为她许了一个愿,要绣出最美的梅花。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女孩子仰头去看梅花,那天蓝与雪白,怎么都看不足,她踮着脚去近距离观察,看到某个花瓣中间露出的黄蕊,此时并没有风,那黄色的细蕊却轻轻颤动。
[color=var(--tag-t1)]是因为我吗?女孩子开口,那声音甜美得像春天的风。她用手轻轻地靠近梅花,那梅花颤动的更加厉害了。她安慰地说,不用怕,我不会伤害你们的,我只是想看看你们美丽的样子,我只是想把你们绣出来,这样你们就可以永远陪着我了。她手里拿着绣布,轻轻地靠近梅花。那绣布上的梅花,和树上的梅花,像镜子一样的互相照见。
[color=var(--tag-t1)]只看见梅花树轻轻地颤动,像欢喜又像哀愁。终于女孩子累了,接近中午的太阳,是这样的和美,又或者那梅花的香气有催眠的作用。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女孩子睡着了。胸口还搭着梅花绣。
[color=var(--tag-t1)]母亲路过庭院时,看到了眼前的一幕。她的女儿如此的美丽,让她忘了许多世上的忧愁。她的丈夫寄奴,如果不是出身寒微,也许不会离开家乡。我会给你更好的生活,这是丈夫临别时的誓言。她笑了一下,她不需要更好的生活,她有他则足够。但是挽留的话,她终于没有出口。因为她知道,丈夫的志向,给她更好的生活,是目标,也是过程。
[color=var(--tag-t1)]或者只是因为这个女孩的诞生,这个粉妆玉琢的女孩,身上有着无限的灵气和生命力。丈夫抱着这个女孩子说,我希望你给我生一堆孩子,个个都像她一样,我要给你们更好的生活。于是这个女孩起名兴弟。
[color=var(--tag-t1)]但显然母亲这个时候,在天真的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她没有唤醒女孩,只是走进卧室,拿了一床被窝,轻轻敷在女孩子的身上。怕不忍心惊动一样,远远走开了。她无端有泪。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女孩到底梦见什么,让她的笑容如此轻灵而甜美,让她的睡容如此可爱而娇憨,是梦见自己化作了蝴蝶或者蜜蜂吗?在梅花树里来回穿梭?
[color=var(--tag-t1)]这不是飘落梅花的季节。因为枝上的梅花开得正好。
[color=var(--tag-t1)]然而在她嘴角露出迷人的笑靥时,一朵梅花,从树枝上跳落。是想亲吻她的唇吗?但最终犹犹豫豫,它吻上了她的眉心。
[color=var(--tag-t1)]在露天里睡觉,是会着凉的,母亲终于还是唤醒了她,却惊异地发现,有一朵梅花正好沾在了女儿的眉心,五瓣的花朵,服帖在眉间,颤动的黄蕊,像从眉心开了出来。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女孩子拿着镜子一照。这不就是梦中的样子吗?她和母亲说,是如何的梦见自己化作了梅花仙子,在和每一朵梅花说话。母亲心里荡漾柔软,那你就不用把它洗掉,先留在那里吧。
[color=var(--tag-t1)]母亲心里记挂着另外的一件事,她要将这个消息写信给她的丈夫,他们的女儿长得特别的可爱,惊落了正月里的梅花。谈孩子是他们维持夫妻感情的最动人的方式。
[color=var(--tag-t1)]此时这是一家三口相对平凡的夫妻,如同所有岁月里平凡的夫妻一样,爱的延续,是汇报生活的点滴乐趣和小事。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小女孩晋封为寿阳公主和会稽公主,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她固执地用梅花妆面,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来不及生更多的弟弟,就已经殁了。而她永远记得,她在梅花树下的那一年,她的母亲用疼爱的眼睛看着她,我的女儿真是好看,你的父亲看见了也会喜欢。
[color=var(--tag-t1)]所有的人都知道,刘裕最疼爱的就是寿阳公主。那是他和发妻唯一的孩子。梅花妆是寿阳公主的额妆,在没有梅花的时候,她也会用绢纱代替。这导致了所有的宫人都效仿。于是宫中的额黄,也变做了梅花的样子。
[color=var(--tag-t1)]寿阳公主出嫁的那天,让人惊异的就是额上的梅花,这是花神和母亲许给她的最美的装扮,她端庄的走过每一步,带着对母亲的感恩和冰雪圣洁,让她惊艳了所有的人。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寿阳公主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尤其这种装扮,还带着意义。谁无有母亲?又谁不爱梅花?只是许多人已经无从究竟这意义是什么,那又有什么关系?心底开出的花朵,自有不一样的芬芳。
[color=var(--tag-t1)]梅花妆至南北朝之后,成为额黄点面的一种形式,在唐朝,会帖出各种各样秀气的梅花。“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color=var(--tag-t1)]寿阳公主现在成为正月的花神。在高高的天上的宫殿里,她依然用梅花贴在额头。那从眉心开出的花朵,和世上的金箔红妆是不一样的。
[color=var(--tag-t1)]那是她永生的童年和母爱,她也因此在妆余,将梅花遍洒人间。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color=var(--tag-t1)]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美!
原创 秦可卿卧榻之谜:口中衔玉即含章,卧榻即下凡,寿昌暗寓既寿永昌 2020-12-31 06:45
题:宝玉在寿昌公主卧榻上,梦见和秦可卿成亲?作者是不是搞错了?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前言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青春少小,就梦见一个神仙姐姐带着自己游览太虚幻境,神仙姐姐还把秦可卿许配给了宝二爷。 有人说,这是贾蓉和秦可卿的婚房,气氛如此,贾宝玉才会做这样的巫山之梦,然而,《红楼梦》却并非才子佳人的通俗小说,作者并不是无聊之人,之所以这样安排,恰是镜子的反面!先来看看这个神仙也可以住得的房间,究竟有怎样的布置?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有人说,卧于含章殿下的公主,并不是寿昌公主,而是寿阳公主,《红楼梦》作者肯定是笔误,搞错了,或者学识有限,把这两个公主搞混了。 《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 然而,这样一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巨著,怎么可能存在笔误呢?以《红楼梦》作者的学识,又怎会无知到张冠李戴?据《红楼梦》最著名的评书人所言,此书可是字字珠玑呀!正所谓: 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 其实,作者是故意把寿阳公主写成寿昌公主的,寿昌两个字,是“既寿永昌”的缩写,其背后暗藏的秘密,便是传国玉玺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通灵宝玉的那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亦是从此化用而来。 《红楼梦》故事里,“含章殿”三个字,也并没有那么简单,还记得贾宝玉的离奇出生吗?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贾雨村说道: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没错,贾宝玉“口中衔玉”便是“含章”两个字。所以,秦可卿的那张神仙睡的床,压根就是作者专门为贾宝玉准备的,口中衔玉即含章,卧榻即下凡,寿昌暗藏既寿永昌之寓。 秦太虚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入梦境,去的就是太虚幻境,秦可卿姓秦,而对联出自秦太虚之手,如果我说作者不是故意的,你信吗? 嫩寒、春冷,写的是春寒料峭的春三月,秦可卿隐射崇祯,三月十九,崇祯去世,即“锁梦”。酒香是什么?万艳同杯!
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绛洞花王,林黛玉是草木之人,二玉乃人中龙凤,这酒便是宝玉之蕊、黛玉之汁,而放春山,遣香洞,更是指向了花神退位的芒种节! 《红楼梦》故事里,秦太虚便是秦可卿,是来自情天情海的幻情之身,通俗地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林黛玉的崇祯,秦可卿是被清朝抢去的那把龙椅。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太平御览·时序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