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5|回复: 84

渺渺真人&跛足道人//风月宝鉴癞头和尚//茫茫大士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发表于 2024-6-24 1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奥秘2021-12-16 18:01:52 来源: 少读红楼
1、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到癞僧、跛道,从真到幻
也许有人会奇怪,楔子中,“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到了正文开篇甄士隐入梦醒来之后怎么就变成“癞头跣足”的癞僧和“跛足蓬头”的跛道,而且还疯疯癫癫,净说些让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不经之谈?
难道是作者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脂批指出:“作者自是笔笔不空”(第十三回脂批),这里其实涉及到以梦幻形式呈现的红楼文本所独有的真与幻之问题。
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总批中就指出,“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四十八回脂砚斋又指出,“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批。”因此,红楼文本是以梦幻形式呈现的。那么,在梦幻文本中,何为真,又何为幻?
楔子中,“气骨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登场,脂批指出:“这是真像,非幻像也”,后茫茫大士大施幻术,将石头幻化成“通灵宝玉”。楔子一完,甄士隐很快就入梦,梦中遇见二仙,正欲细看“通灵宝玉”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脂批指出:“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


从此,文本中出现的就不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气骨不凡、丰神迥别”的“真像”,而是癞僧和跛道,脂批指出:“此则是幻像,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同时,石头也不见了,出现的也是其幻相一一“通灵宝玉”。因此,从第一回正文甄士隐入梦开始,文本就已经进入了梦幻时间。
文本和脂批中,都有很多证据可证明这一点,如第八回,文本描述石头曾记下自己的幻相和镌刻于其上的篆文,脂批指出:“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同一回,文本又提到宝钗金璎珞上的八个字是癞僧送的,脂批又指出:“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第二十五回,贾府因贾宝玉和凤姐遭梦魇法奄奄一息而手忙脚乱、无计可施之际,却在贾府如此深宅大院中,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并听见癞僧跛道的声音,脂批指出:“作者是幻笔,合屋俱是幻耳,焉能无闻?”,等等。
因此,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变而为癞僧、跛道,是梦幻文本中真与幻转换的重要标志。当然,从楔子中的石头变成正文中的“通灵宝玉”,也是。


2、真与幻相对论
所有看似矛盾的双方,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绝对之对立,而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真与幻,通常人在清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而梦境是幻觉,但梦境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有人的潜意识在流动,是现实经历和真实内心的另一种呈现,因此,真与幻之间也是相通的,即脂批所谓“何不梦幻?何不通灵?”、“幻中幻,何不可幻”,正如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红楼文本中,真与幻就更是如此。
第二十五回,癞僧和跛道前去救治因魇魔法而奄奄一息的宝玉和凤姐,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一一楔子中,“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二仙师,脂批指出:“这是真像,非幻像也。作者自己形容。”“作者自己形容”的“真像”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说着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还能大展幻术,将石头(真像)变成一块美玉(幻相)。
“作者自己形容”的“真像”和石头是真而又真的存在,但文本呈现得极为玄幻,这是“以真为幻”;从甄士隐入梦后,文本就进入了幻境,从此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幻像”(脂批)一一癞僧、跛道以及石头之“幻相”一一“通灵宝玉”贯穿始终,但文本呈现的却都是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是“以幻作真”。
第五回脂批指出:“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虽然作者不得已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但“以幻作真”的幻境之文字所呈现的现实主义情节,艺术再现了身逢末世的作者所经历的如梦的一切,里面充满了作者对现实世界入木三分的洞察和深刻入微的思考,流淌着作者无缘“可去补苍天”的无尽的“辛酸泪”,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喟。


3、谁才真正“病”了?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作者自己形容”(脂批),其“幻像”(脂批)癞僧和跛道也可称是作者在“以幻作真”的幻境中的化身。天才的作者配得上“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但在“以幻作真”的幻境中,作者为什么要以疯疯癫癫的病态形象一一癞僧和跛道示人?
作者当然不是自虐狂,这其中大有深意!
作者身处的那个末世是正统与非正统惨烈之争下正统消亡、非正统上台的产物[注1],大获全胜的最高统治者沉醉于所谓康乾盛世的虚幻荣光中,根本听不到已隐隐敲响的丧钟,而“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他们都是“迷情幻海”中的入世迷人,既没能看清如幻境般的末世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也不会去思索甚至不会感觉到社会“病”了,当然就更不会明了何为解脱之道,只知道麻木不仁地沉迷在自己的欲望世界里,无知无觉地随着注定要灭亡的末世,奔向渺茫的未来。
但是,作者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如梦人生,让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具有超凡的见解。他敏锐地洞察到社会真的“病”了,并且预见到这个社会终将灭亡,更清楚地知道智慧的解脱之道,因此,在幻境中时隐时现的癞僧跛道作为作者的化身,其实就是智慧的化身,已臻于“出世醒人”(第三回脂批)之化境,脂批也指出:“通部书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第三回)。


因此,并不是作者的化身癞僧、跛道疯癫,而是被作者用“假语村言”、“真事隐”了的如幻梦泡影般的那个末世太疯狂了一一“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第一回脂批)。
但是,在“世人皆醉”的末世里,作者作为少有的清醒者,显得与世格格不入,在生“病”的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狂人,但正如唐寅《桃花庵》中所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因此,作者以病态形象出现在自己艺术再现的如幻梦泡影般的末世里,多多少少隐含着愤激与不平之意。
已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的现实世界让人如此无奈,既然“举世无可谈者”(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诗),那么就在自己创造的文学梦境里,纵情地倾诉,纵情地发泄吧!
4、我们都没“病”
红楼梦中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第三回脂批)。脂批明确指出,宝玉是作者“自寓”,因此,同在幻境中的宝玉和作者的化身癞僧跛道有着神奇的联结。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看起来同样也有“病”,其前身神瑛侍者出自赤瑕宫,脂批也指出,瑕即“玉有病也”。
但是,这同样也是真正有“病”的世人眼中之宝玉。文本第五回提到宝玉“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但脂批指出:“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宝玉因“愚拙偏僻”而“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脂批又指出:“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同一回又提到:“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脂批指出:“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在生不逢时的末世,所谓有“病”的贾宝玉其实才是真正没“病”之人,是“一个上乘智慧之人,入于魔而不悟,甘心堕落”(第十九回回末总批)。
同时,我们可以心传神会”到,与宝玉上演无数精彩戏份的钗黛,她们所谓的病,归根结底其实也是末世时代之病。


文本关于妙玉出家和入京投靠大观园的原因自相矛盾的描写,也暗示妙玉之“病”大有深意。第十八回,林之孝报告王夫人,妙玉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后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了师父上来。但是,第六十三回与妙玉“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的邢岫烟却向宝玉介绍,她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从江南蟠香寺投到这里。
“《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第十六回脂批),我们从文本自相矛盾的描写中,可以“心传神会”到,妙玉之“病”,其实就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之“病”,而所谓“时宜”、“权势”其实就是非正统一方之隐语,因此,妙玉之“病”其实也是末世时代之“病”。
同样,第二回文本中的大反派贾雨村关于正邪两赋人物之妙论,也是大有深意。以宝黛钗为首的一干所谓的风流冤孽,其实正是作者所倾情讴歌的正面之红楼梦中人,他们当然不可能属于邪之一方。但是,他们下凡之时已是非正统之末世,甚嚣尘上的非正统一方当然会说他们代表的就是正统、正义,他们统治之下的社会海宴河清,即雨村所谓的“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不甘与这样的正统、正义同流合污的宝黛钗等只能成为正邪之间的边缘人。正邪两赋人物论,其实也是作者的愤激之语。
因为作者的缘故,贾宝玉与癞僧跛道有着神奇的联结,其实癞僧跛道正是未来贾宝玉的精神归宿。贾宝玉最终将离开薛宝钗,在“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即意味着他放弃世俗生活的幸福,实现了伟大的情之超越,成为“情不情”之情僧[注2]。“情不情”之情僧,就类似于“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的癞僧跛道。
第二回脂批指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楔子中,空空道人传抄《石头记》,“从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一历程,其实就是携“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的石头之幻像一一有“病”之玉“通灵宝玉”一同下凡的贾宝玉,历尽石头所记录的风月波澜后出家为“情不情”之情僧的总括。
因此,所谓《石头记》的传抄者空空道人其实也是作者曹雪芹本人。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54《试浅析〈终身误〉和〈枉凝眉〉》55《〈终身误〉和〈枉凝眉〉里的英雄泪》》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渺渺,水茫茫。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在哪方。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注释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鉴赏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抒写男女离情,但所咏非与妻室的离别,而是与歌酒场中相悦女性的离别之情。形之于词,以排遣作者生平抑郁不平之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简析

  此词上片以“醉”字切入,由此而渗出“旧香”勾起了过往欢聚的回忆。次句由“旧香”而勾起了“离恨”,说得十分曲折而悲戚。后两句将“离恨”外化为对景物的书写;下片首三句由楼中睹物思人转而想象身处遥远彼方的“征人”,由思念的此方描写到彼方。接着词人借此意境进一步言说“征人”的归途漫长。结拍二句似为自我宽解之语,却写得寂寞悲凉。

  此词在时空上大幅铺展,使上片的“楼中”“陌上”“秋草”“夕阳”和下片的“云”“水”相互呼应,托展起深远宏阔的意境。更加之丝丝离愁意绪在各意象当中回环往复,开合运转之间连贯不绝,故而意象虽非新颖,然读来却有其别致的韵味。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e6d9d77697a.aspx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375篇诗文 ► 530条名句
忆金陵三首

忆金陵三首
[ 宋 ] 王安石

原文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王安石[宋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多
该古诗《【忆金陵三首】忆金陵三首全诗及翻译》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ee6d43ac9cee6d/

出自宋代王安石忆金陵三首其二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15: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吕·满庭芳
作者: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一]。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二]。山接水茫茫渺渺[三],水连天隐隐迢迢[四]。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释
[一]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颂》,对封建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诗豪:诗中的英豪。《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名者,尝推为诗豪。”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和仁韵》:“少年横槊,酒圣诗豪余事。”

[二]日远天高:双关语,既是写登临所见,又是写仕途难通。

[三]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辽阔无边的样子。

[四]隐隐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边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bcfcb88b9a23.aspx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85篇诗文 ► 15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一下子。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cá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诗词曲赋阅读第80集——《 叹通灵玉》
2021-04-03 22:00:0005:22 828
所属专辑:《红楼梦》诗词曲赋阅读(最全版)
声音简介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两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王熙凤被魇垂危,贾府请来一僧一道。癞僧解说那块上面刻着“能除凶邪”的通灵宝玉为什么未见灵效的原因说:“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他把玉擎在掌上,念了这两首诗。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是说宝玉当初在青埂峰下的好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喜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锻炼通灵:小说开头说石头被补天的女娲“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比喻无知的儿童逐渐增长了见识,懂得了人事,也包括接受了新的思想。

再看后一首,是叹宝玉后面的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谓通灵宝玉被脂粉玷污失去精彩的光泽。渍:沾染。

绮栊qǐ lóng昼夜困鸳鸯。绮栊“华丽的房屋。栊:房子的窗户。困鸳鸯:沉溺于风月之事。指宝玉在富贵的环境里,整天和姊妹丫环们在一起厮混。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意谓人生如梦境般虚幻,终有醒悟的时候;生活如还债般苦恼,还清了孽债,大家便散伙收场。沉酣:沉睡状。冤孽:风月债,即男女情事。以欠债还债为喻,是受宿命论的影响。就像我们前面一直提到的,这种宿命论使小说渗透着作者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悲观主义情绪。



本文内容改编主要参考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另有三个作用,除去所刻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
木槿读书2020-01-18 19:55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广为人知的是他出生时嘴里含有一块宝玉,就是因为这个玉给整部小说蒙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使得宝玉的出生成了方圆的稀罕事儿。
这个玉表面看起来是
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我们知道,这正面篆的八个字,和薛宝钗的金锁的八个字是相对应的,暗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林黛玉是草木之身,薛宝钗的“金”是用来克林黛玉的“木”的,“金玉良缘”是给“木石姻缘”制造麻烦的。


但是宝玉背面的篆文“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法宝,这个法宝按照它字面的意思应该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那么这个通灵宝玉的通灵之处是不是体现在了这三个方面呢?
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第一个作用:
只要是通灵宝玉出现的时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吵嘴闹架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要是没有它,这姐姐妹妹的情感纠葛从何而起呢?
通灵宝玉是木石前缘的克星,贾宝玉曾多次吵着要砸掉那个玉,并且也试着砸了很多次,但是这块玉是无论如何也砸不坏的,这方面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通灵呢,尽管大家都不希望金玉良缘能有正果,但是它就在那里一直存在。


他的第二个作用:他代替贾宝玉来叙述这一切
他见证人世间贾府的兴衰,是红楼梦整部故事的叙述者。当然它只是隐身叙述,并没有出现。最先知道这一机缘的除了仙界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就是甄士隐了。
第三个作用:暗示人物的结局
在第一回中,就点明了,石头凡心萌动,一僧一道就对他发出过警示“红尘中有乐事,但不能永远依侍……人非物换,终究是到头一梦,不如不去”实际上这也是全书人物命运的结局。


除了文本上的这三个作用外,它身上刻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在文章中也得以体现。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是这个通灵宝玉“知祸福”作用的体现,提前让贾宝玉知晓家族众姐妹的命运,想给他起一个警示作用,只是警幻仙姑穷尽几种办法,贾宝玉依然没有开悟。
第二十五回中,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的梦魇法诅咒,百般医治,不见好转,直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出现,说道“你家有稀世奇珍,只是现在被声色货利所迷,不灵验了,待我们持颂,就好了”。果然,用通灵宝玉治疗之后,就好了。


第九十四回中,贾宝玉将通灵宝玉丢失,人就开始疯疯癫癫,神志不清,也难怪人们把他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但是作者却通过通灵宝玉将它艺术化,构造了一个极具神话色彩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神秘,可读性大大增强。




[tr][/tr]
[tr][/tr]
贾瑞被王熙凤捉弄后便倒下了,他得了什么病?作者四个字写出答案
江山携手 2019-10-10   |  46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瑞是《红楼梦》中第一个死去的贾家男丁,而且相对于其他人之死,作者对其死因、死状描写不可谓不浓墨重彩。
t015a012cacc91817eb.jpg?size=640x468
大图模式
贾瑞自小父母双亡,跟随祖父贾代儒过活,贾代儒虽是个学堂先生,但为人腐朽呆板,对这个孙子只是一味的严厉,而素日里每每寻事作歇,却又将学堂托与贾瑞,而以贾瑞之年纪阅历、人品行止,显然不能担此职责。塾师糊涂,代管下作,久而久之,以致一个本该为大众之规范、人伦之根本,变得混乱不堪。
贾瑞首次出场,作者便对其一阵批判,丝毫未留情面:
贪图便宜,毫无“行止”,是贾瑞最大的特点,不过在这段文字中,贾瑞倚势勒索众学子,攀附富二代薛蟠,助纣为虐谋取钱财,最多也不过是个“校霸”而已。然而在第十一回以后,贾瑞又添了一层劣行,那就是好色,而且最终因为好色,将小命也丢了。
贾敬寿辰,宁府排宴,合族之人皆来贺寿,期间贾瑞竟然打起了凤姐的主意,在宁府后花园制造了偶遇凤姐的假象。关于贾瑞为何突然敢调戏凤姐的问题,我们之前有做过讨论,最可能的原因是焦大醉骂,凤姐的品行被人误会,使得这个一直只敲诈学子赚取生活费的“校霸”,突然想要吃上凤姐这块“天鹅肉”了,毕竟“和尚摸得,我也摸得”嘛。
t01172f1ffe6f098fab.jpg?size=512x274
大图模式
对于贾瑞的大胆调戏,凤姐当下就很反感,想的也是如何整死这个人,好让“他知道我手段”。不过,从九月到十一月份,凤姐都没想起来这个人,说明如果贾瑞没主动进荣府招惹凤姐,凤姐是没空来搭理他的。
然而贾瑞还是来了。
接下来我们就很清楚了,凤姐警告贾瑞,是让其在巷子中体验“北风那个吹”,贾瑞冻了一夜回来,被贾代儒板子伺候了一顿后,仍不死心,不愿相信这是凤姐在戏弄自己呢。决定再次以身试法。
王熙凤原想着让他“知改”而已,想不到又见他来自投罗网,这一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凤姐故伎重演,但暗中又派了贾蓉、贾蔷二人帮忙,在贾瑞夜里等人时,敲诈了贾瑞一笔钱,而后二两人又哄其好等一段时间,正蹲着时,头顶上浇下一盆屎尿来,原就是寒冬腊月,贾瑞早冻得哆嗦了,现在又恶臭满身,冰冷打颤,真真是惨不忍睹。
自此,贾瑞再没有去找凤姐了,但是止不住心里想啊,闹到最后,贾瑞便病了,而且各种症状都有,文中写道:
t01e6cd434394485b12.jpg?size=306x422
大图模式
那么贾瑞这是什么病呢?我们来看看他的病因:
首先,为账务所苦恼,担心祖父发现,这是思虑过重,以致心烦意乱,夜不能寐,长期以往神经衰弱,脾胃失和。
其次,思念凤姐,苦求不得,以致情志失和,气机郁滞。
再次,祖父逼紧用功,苦恼烦闷。
最后,在想凤姐时频繁以手告了消乏,以致阳虚体弱,阴寒顿生。
关于这个问题,文中早给出了答案。在贾瑞病重时,来了个跛足道人化斋,称可治冤孽之症,冤孽之症,指的就是结冤造孽得的病,贾瑞觉得自己这么惨是因为自己造孽了、结冤了。贾瑞听后忙叫人将其请进来,众人带来这道人后,那道士一看到贾瑞的样子,便叹道:
贾瑞的病是吃药都救不了的,只有照这镜子才能救,而这镜子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可知贾瑞得的就是此症。邪思妄动,便是不正当的想法和行为,这正是贾瑞的病源所在。
t019d1e0e96c323e95a.jpg?size=580x858
大图模式
有趣的是,贾瑞之死,穿插在秦可卿卧病及去世之间,似乎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暗示紧接着死去的秦可卿,也是死于此症。故事开始便祭出两位因邪思妄动而死的人,可知贾府之败落,与此症有着莫大关系啊。







红楼梦中粉渍脂痕污宝光,,,,是什么意思?
三只小熊19862013.07.31分享举报
请问红楼梦中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是什么意思?给翻译一下,谢谢啦。
1个回答
360AI搜索
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粉渍脂痕污宝光”意味着通灵玉被胭脂香粉之类玷污已失去了光泽,宝玉整天整夜都在华贵的房子里与姊妹丫环一起胡混,深沉酣睡的梦应该醒来,既往所作的恶业必须偿清,大家都好各自到各自的归宿里面去。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贾环对宝玉心生嫉妒,便故意推翻蜡烛,宝玉被蜡油泼了一脸。过了一日,宝玉寄名干娘说宝玉烫伤因为有鬼作祟,哄骗了银子,又花言巧语哄骗赵姨娘,答应作法陷害宝玉和王熙凤。之后,宝玉早死不活,王熙凤拿刀乱砍。最后个癞皮和尚和跛脚道士经过,癞皮和尚对着贾宝玉的玉石说出了判词: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并告诫贾政:此物已灵,不可亵渎。三十三日后,贾宝玉就好了。判词隐喻了贾宝玉的结局,在两首判词中,作者将贾宝玉的人生蒙上了风月情孽和宿命外衣,无处不渗透着悲剧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刘因刘因〔元代〕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注释
大块:大地,大自然。
洪炉:造物主的冶炉。
垒:用于战守的工事。
太行:山脉名,在黄河北,绵亘山西、河南、河北三省。
砺:磨刀石。
黄河如带:《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在封爵时有誓言,有“使河如带,泰山若厉(砺)”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拜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因母疾辞归,专研理学,该小令就创作于此时期。


简析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是一首登临之作。这首小令描写了作者登临一所古台时所见到的荒败的景象,抒发了他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感慨。该词意境雄浑旷达,沉郁悲慨,苍凉浩茫,可见作者放荡无羁的生活追求、浩荡宽广的胸襟、超凡远俗的识见。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

  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样,在点出眼前的废垒遗台时,复用“古今多少”的感慨,又将时间从眼下的登台时分有意识地无限扩展。这种苍茫、深沉的心绪,使读者自然而然体会到作者登临所览的荒败,且意识到此非天然而乃人为,也即是政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结果。

  下片“太行如砺,黄河如带”借用了“带砺山河”的成语,而又是登览的实景,“等是尘埃”便带上了总结和象征的双关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a1c7e663361b.aspx
刘因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276篇诗文 ► 33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17: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扇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七言绝句展开2个同名词条
《题扇》是明代徐祯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扇诗。此诗前二句写太湖辽阔,轻舟在碧波中荡漾。后二句写枫叶落尽,松陵在望,寒塘旁酒旗在迎风招展。 [3]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富有神韵, [2]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工力。 [3]
作品名称题扇
作    者徐祯卿
创作年代明代
作品出处《谈艺录》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题扇
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
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 [1]【{枫露茶}】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①太湖:在江苏南部。 [2]
②秋水阔:据《百城烟水》:太湖,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周五百里,广三万六千顷。 [2]
③碧琉璃:喻湖水。 [2]
④松陵:今江苏吴江区的别称,位于太湖东南。 [2]
⑤寒塘:寒秋的池塘。王维《奉寄韦太守陟》:“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2]
白话译文
烟波渺渺的太湖浩瀚辽阔,一叶扁舟在湖水中摇曳。
太湖东南的松陵镇在望,枫树寒塘旁有一处酒家。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诗为题扇之作,据诗的内容,可知扇上所绘为《太湖秋泛图》,图为何人所绘,作者并未标明,作者亦工书画,估计当为自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1]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文学赏析
首句“渺渺太湖秋水阔”,点出太湖秋水波光浩渺、一碧无际的风貌,这是画中的主体情态。作者这句,以“渺渺”显其宽广,以“秋水阔”表明图中所绘是“秋水长天”之胜概,这是笼罩全体写静态的笔墨。
次句“扁舟摇动碧琉璃”,点明秋泛,湖中着一叶扁舟,舟在湖中呈漾荡的动态,湖光澄碧,扁舟双桨,摇动着琉璃似的碧波,这是静中之动。舟上自然是有人的,除了打桨的舟师以外,舟中还载有几个游客,舟是由北向东南前进的,这些人也在向东南凝望,所以诗的第三句云:“松陵不隔东南望。”“望”是动态也是心态,图中秋泛之客,意旨不在垂钓,也没有咏诗品茶,他们遥望着这座古镇,倒想停泊在那里,登岸沽酒小酌,以解清寂。因而诗在第四句云:“枫落寒塘露酒旗”,“枫落吴江冷”显然是深秋了。枫树在经霜之后,染成红叶。现在枫树的叶子都快飘落完了,所以望中的视线,不被遮隔。画的东南端,是枫林、寒塘、古镇以及镇上酒家的酒帘,一一可辨。但都是透过枫林见到的,既明显又隐隐约约,这是画中之画,作者捕捉到这一情景,著之于诗,也就是诗中之画了。题扇至此,悠然而止,境界天然,画意与诗情,也于此并现,着笔无多,耐人寻味。
读了此诗,读者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作者标题为“题扇”,读者定以为这是作者与二三友人“秋泛太湖”之作,自然也不失为好诗。有了这一标题,更显得诗情画意,并在其中,诗乃传画中之神,虚中有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分明是扇上之图景,画家并未标明其作意,但其超然淡远的意境,倒是被作者摄取在诗中了。因此这首诗是富于神韵之诗。 [1]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英志:此诗属题画诗。不仅再现出扇面太湖水之空阔,太湖水之平滑碧绿,以及湖面上之一叶扁舟;更表现出船上人于旅途上的心情,那太湖东南的松陵小镇上,枫树寒塘旁有一处酒家,可以登岸小酌,以解除羁旅之愁闷。但诗人并不点明此意,只是以“东南望”的动作与“露酒旗”的形象来暗示,叫读者自己去体会。(《历代名家绝句评点 元、明》) [2]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以过失降为国子监博士。“吴中四子”之一。后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有《迪功集》《谈艺录》。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回肠 - 汉语词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典源:《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九回肠

拼音
jiǔhuí cháng

解释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


用法
作谓语、状语

典故示例
梁 简文帝《应令》

目录
1概述
2诗句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拼音jiǔì huí cháng

解释: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愁苦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典故示例:

梁 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唐·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的人~,这是鸿雁来宾。 "

唐 刘禹锡 《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二:"红手素丝千字锦,古人新曲九回肠。"

作者

诗题

诗句

崔橹

春日即事

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

韩偓

登南神光寺塔院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高蟾

关中

西游无紫气,一夕九回肠。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
七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其实,柳宗元诗中的柳州却是一个"百粤纹身"的蛮夷之地,他当时和漳、汀、封、连四州被贬的其他四位朋友的处境差不多,心情极差。在柳州,恐怕是他最背气的时候。

我小时候读这首诗时,很是不解"江流曲似九回肠"这句,想必柳江一定不是一条大江,否则怎么能如此弯曲回肠一般?

风急江天过雁哀是哪首旧诗里的?massakimi[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大家行酒令,湘云规定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等等,黛玉替宝玉说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其中,“风急江天过雁哀”是一句旧诗,但是找不到它的出处,中考考语文时...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水村山郭酒旗风,“风急江天过雁哀”是一句旧诗,但是找不到它的出处,中考考语文时诗词接龙,大家行酒令,上句是,我一时想不起别的诗词就只好写了那一句,现在想起来可能阅卷老师没见过这句就判我错了,不过分数倒不重要,湘云规定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等等,黛玉替宝玉说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其中 展开 作酒面的旧诗应该不可以改吧,湘云的就是原句啊,还是不太懂~



采纳率:54%    等级:7
已帮助:1358







1个回答
360AI搜索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风急江天过雁哀”出自《红楼梦》,但这句话是对陆游《寒夕》诗中“风急江天无过雁”的化用。在《红楼梦》中,这句诗被用来形容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令的场景。而陆游的原诗《寒夕》表达了诗人彻夜难眠的孤独心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寒夕
[ 宋 ] 陆游

原文

夜扣铜壶彻旦吟,了无人会此时心。

灯残焰作孤萤小,火冷灰如积雪深。

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

此身毕竟归何许?但忆藏舟黄苇林。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



牵船人

梅尧臣〔宋代〕

沙洲折脚雁,疑人铺翅行。
奈何暮雨来,复值寒风生。
湿毛染泥滓,缩颈无鸣声。
尔辈正若此,犹胜被坚兵。




[url=][/url]





梅尧臣 [url=][/url]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162篇诗文 ► 227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辛弃疾〔宋代〕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url=][/url]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宋代〕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url=][/url]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辛弃疾〔宋代〕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说说《红楼梦》中的动物 昵称37581541  2018-04-07   |  1682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汤东亚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是以动物为主角的,世界四大寓言作家伊索,莱辛,拉封丹,克雷洛夫,他们都是通过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本土思想巨人庄子也是讲动物故事的高手,相濡以沫的辙鱼坐井观天的青蛙都出自他的笔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的是金蝉子带领他四位动物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莫言的“红楼梦文学奖”获奖作品《生死疲劳》则是通过一个从人到驴再到牛猪狗猴的“六世轮回”故事反应中国农民近几十年来的生存状态。
有人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翘楚的《红楼梦》写进动物将近百种,我没有专门统计过,印象中黑山庄头乌进孝给宁国府送的动物就好多种。
大多红迷和我一样,对《红楼梦》是一读再读百读不厌。主要因为这么一本皇皇巨著通篇都是以诗化的语言写就。我们可以抛开故事情节,随便翻阅其中一页都能获得美的享受。这是天才作家别具一格的尝试,也是超越以往众多作品绝无仅有的巨大成功。
一首好的诗词往往都能通过一个或一组别致的意象来构造一种自己向往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用写诗的笔墨创作小说,曹雪芹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在书中用金象征物质,用玉象征精神;用木象征宿慧,用石象征抱朴;潇湘馆的竹子,蘅芜苑的藤萝,紫菱洲的残荷,他无不附于情感的寄托。《红楼梦》中的植物意象前人讲得太多,这里不作展开,我主要分析几处动物意象在作者笔下的妙用。
脂批说《石头记》叙事“叙得有间架,有曲折, 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
确实如此,说《红楼梦》“处处皆学问,字字有文章”决不为过。别的不说,单是书中写到的若干动物也不知倾注作者多少心血。许多妙处看似淡淡一笔,细读也能令人回味无穷。
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薛蟠在他母亲口中是“没笼头的马”,凤姐说“形容猥琐,举止粗疏”的庶生子贾环是“只想找个热灶头钻的小冻猫子”,是“上不得高台盘的慌脚鸡”,麝月等人无意中说了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狗”,花点子,极富心机“跟了谁眼里就只有谁”的袭人不就是姓花吗?读来会心一笑。
《红楼梦》中的动物意象有明喻有暗喻有隐喻,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含蓄蕴藉。
黛玉的两个丫鬟紫鹃雪雁都是鸟名。“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紫鹃应该是设伏黛玉泪尽泣血而亡。雪雁是黛玉从南方带来的,62回写黛玉行酒令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当是暗伏黛玉一缕香魂葬异乡,不得南归。
宝玉有个丫鬟叫春燕,宝钗有个丫鬟叫莺儿,这两只鸟儿暗合了白居易的一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燕是明写了向往大观园外的自由生活的。可以通过已知文本猜测她们的归宿。
黛玉“葬花词”写到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后文又写黛玉关心燕子还巢,写燕子其实是写黛玉寄人篱下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凄苦。
宝玉戏谑紫鹃“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而对莺儿则是“谁有福气消受你主仆二人”的另一番感叹。可见宝玉对宝钗始终是有礼有节敬而远之。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莺儿有没有心存“叠被铺床”的念头?估计有结果也不会太理想。因为作者起初已经为全书定下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基调。莺儿的主子宝钗结局可以用金昌绪的一首有关黄莺儿的诗作参考——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宝玉行“女儿”酒令说的“悔叫夫婿觅封侯”看来得应证到她身上。
作为黛玉影身之一的龄官结局如何,一直是我们万千红迷的心结。程高续书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写丢了实在是不可原谅的败笔。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龄官有机会一定会逃离贾府而不会永远做富贵人家的玩物。还记得有一次贾蔷为了讨好她为之买了一只会衔旗的“金顶玉豆”后她是怎么说的吗?
“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 还问我好不好。”

龄官是有个性的优伶,应该是贾雨村口中所说结合正邪二气生就的人物,她向往自由,向往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这和一起学戏的其他优伶有明显区别。她的姐妹们把大雨后的野鸭缝上翅膀关在院子的水洼中嬉戏就缺少这种可贵的觉醒。
鸳鸯是《红楼梦》中最有权势的丫鬟,就连贾琏凤姐夫妻也得尊她一声“姐姐”。鸳鸯又是悲情的,这么一位花季年华的青春少女迫于老淫虫贾赦的淫威被逼发下永不嫁人的毒誓。鸳鸯象征爱情的鸟儿却被剥夺恋爱的权利。“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本来已经够惨,作者偏偏安排她撞破司琪潘又安这对“野鸳鸯”的隐私,我们的鸳鸯是好样的,她没有邀功求赏没有妒忌人家耳厮鬓磨的甜蜜,从鸳鸯给司琪保守秘密和安慰司琪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一柄鸳鸯剑生生斩断尤三姐的爱情梦想,给读者留下不尽唏嘘。
“七张机,鸳鸯织就却迟疑,唯恐被人轻裁剪。一场聚首,两处分离,无计再相随。”
《红楼梦》女子多薄命,鸳鸯只能当着反语看。
《红楼梦》中出现的兔子都是玩物。
乌进孝给贾府姐妹们送来几对活兔作为玩物。贾赦把“贪多嚼不烂”的秋桐送来给儿子贾琏,这个属兔的秋桐也是贾家荒淫父子的玩物。东府贾珍贾蓉父子素有“聚麀之誚”,贾赦贾琏同样如此。

邢大舅输了钱骂娈童 “你们这起兔子,就是这样专洑上水。天天在一处,谁的恩你们不沾?只不过我这一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三六九等了!难道从此以后再没有求着我们的事了?”
被骂兔子的这些娈童也是玩物。“虎兔相逢大梦归”是元春的判词,元春被关在常年见不得人的地方,何尝又不是帝王的玩物?
都说《红楼梦》无可删之文,第四十回有一段写板儿手指探春蚊帐上的图案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而被姥姥又打又骂“下作黄子”。 这得结合后文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一起看才能明白其中奥妙,原来作者是拿乡下人“打秋风”和蝗虫进庄稼地作比。
龙凤在书中是代表出身和品格高贵的一群人。
  
宝玉是赵姨娘口中的“活龙”,是琥珀口中的“凤凰”。书中和宝玉最亲近的金钗都是 按照凤的标准来写的。宝玉生日宴上探春抽了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后大家戏谑家里出了一位贵妃难道你要成为另一位贵妃?接下来七十回写探春放的凤凰风筝和另外两只凤凰风筝缠到一起后断线飘飘摇摇去了。这另外两只凤凰风筝想必有一只是代表元春。宝玉的同胞姐姐是凤凰,宝玉的同父异母妹妹是凤凰。宝玉的至爱也是表妹的黛玉也是凤凰。黛玉居住潇湘馆,潇湘竹的斑迹是舜妃女英娥皇的眼泪染成。别人叫黛玉潇湘妃子她也认可,宝玉曾经就潇湘馆题过一首诗《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凡鸟偏从末世来”,宝玉的表姐兼堂嫂的王熙凤很明显是有心无力的末世凤凰。栊翠庵的妙玉在中秋节联诗时写过“空帐悲金凤,闲屏投彩鸳”,可见“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的妙玉也是把自己看作孤寂的凤凰。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对湘云着装体态有细致独到的描写 ,其中用诸般动物作比可谓独具匠心——
黛玉打趣她是“孙行者来了,一样穿着雪褂子,故意装着个小骚达子来。”她非但不生气,甚至大大方方的脱下雪褂子:“你瞧我这里头打扮的”。——只见她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臂,鹤势螂形。
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湘云做过一首春灯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湘云说谜底是耍戏的猴子,“后事终难继”是说这些供人娱乐的猴子都是剁去尾巴的。作者写这些是不是暗示我们活泼如孙行者的湘云未来不容乐观呢?
这里写她腰束蝴蝶结五色官绦,脚穿鹿皮小靴,显得蜂腰猿臂鹤势螂形。蜂蝶鹿鹤在文本中都能找到相关生发文字。
看看“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这里是“蜂蝶”出处。
湘云穿的鹿皮小靴的鹿是对应“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粉脂香娃割腥啖膻”那一段故事。写的是湘云吃烤鹿肉,“是真名士自风流”。
中秋夜黛玉湘云两位孤女联诗,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句“冷月葬花魂”。这是鹤势螂形“鹤”的出处。鹤在动物中最是高雅脱俗,然而红尘中却无它立足之地。富贵难逃薄命,热闹更显凄清。中秋夜联诗,寒潭渡鹤,冷月葬花,都不是吉谶。
《红楼梦》创作绝对是一项系统庞大的文学工程,其中妙趣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用心体会。我们在感叹红楼儿女命运多舛的同时也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击节叫好,作为一名可以读原版《红楼梦》的中国人,幸甚至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转] 红楼梦灯谜_《红楼梦》中出现的灯谜和谜语

下一篇: 红楼心语║都是“十五”惹的祸(修订版)

三 候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是什么意思?伊屏0012014.10.08[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钯餹变絾烟2014.10.08


满意答案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孤鹜
[ gū wù ]

基本解释

孤单的野鸭。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详细解释

孤孤单单的野鸭。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旧游何处,落霞空映孤鶩。” 元 钱惟善 《南江夕照》诗:“孤鶩倒飞天上下,长虹高卧水中央。”




辞书解释孤单的野鸭。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宋张元幹《念奴娇》词:“舊遊何處...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
[ 宋 ] 释普度

原文

一期九十日,铁壁复铁壁。四方八面来,只是跳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跛足道人为什么会瘸一条腿?曹雪芹的精致想法你看不懂?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6:跛足道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到茫茫大士的人间相,是个“癞头跣足”的和尚,诠释了什么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渺渺真人毫无争议的也化身一个跛足道人,诠释出“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谛。

那么,渺渺真人的“跛足蓬头”,要如何解释呢?


☞细说红楼系列05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甄士隐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形象,肮脏落魄代表“亡”,与光鲜亮丽的“兴”形成比较。

肮脏落魄,不修边幅,外表有病、残,加之口说常人不语之言,都令人侧目避之唯恐不及。

僧道以如此形象难取信于人,便是一种“修行”。

佛家常有“真假”之辩。

道家则是“有无”之论。


癞头和尚头顶之戒,化为癞疮,以“真假”掩人耳目不得识。

跛足道人不良于行,化为跛足,以“有无”一叶障目不得见。

蓬头:头发散乱,不修边幅的样子。

跛足本意为瘸腿。汉·焦赣·《易林·既济之益》:跛足息肩,有所忌难。指因行路难,而放下担子(实际指政治)。

若以“无为有处有还无”解释,跛足道人的“跛”不止是瘸,还可能失去了一足。

清代画家孙温在《绘全本红楼梦》中表现的跛足道人,就是只有一足着地。

失去一足通“有无”,也是指“得与失”。


《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兴亡、得失。

兴与亡是真与假的辩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像南柯梦、黄粱梦。

得与失是有与无的辩证。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道德经、南华经都有相关阐述。

跛足道人失去的那一“足”,实际代表得失取舍。世事无常,终有遗憾。


渺渺真人选择以一“足”行于世,表明“大道”艰辛,人生艰苦,要在“失”中求“得”的道家思想。

就像甄士隐由跛足道人度化,就是他失去女儿,失去财富,即将失去生命,再将唯一牵挂的“妻子”失去后,突然得到的通达。

而甄士隐只是通达,并没有舍弃,他最终仍要回来再度女儿与妻子。她们便是甄士隐留在时间的一“足”。

道家与佛家不同处,是佛家是“舍去一切”,道家是“不放弃一切”。


是以跛足道人尚有“一足”在人世,脚踏实地证道,与佛家的舍弃有区别。

《洞元自然经诀》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这便是跛足道人的真身渺渺真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5 09:1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人物短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红楼心语 2020-03-09   |  421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评者:落笔升蝶

【红楼人物之三、四】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一僧一道,即癞僧、跛道,《红楼梦》第三回有脂批云:“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这就说明,此二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为映照,互为补充,所以谈此必涉彼,故一总评之。癞僧跛道在书中,是穿梭在俗世与仙界的特设人物,在仙界,他们是“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俗世中,他们是“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书中对于二人的容貌描写正介于真幻之间,一个是“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另一个是“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而他们在书中就是真幻之间的引子,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影像。但又分工不同,据甲戌本第二十五回脂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可知,僧度女,道度男。曹雪芹在书中也确实是如何刻意安排的,如第一回,癞头和尚一曲“叹香菱”来度脱香菱,并指出香菱的一生命运。再如第三回,又从林黛玉口中得知,幼时曾有癞头和尚来度脱,并指出,“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又如第八回,癞头和尚为医治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专门给了一个海上方——“冷香丸”。另外,第一回跛足道人以《好了歌》度脱历尽盛衰的甄士隐。第十二回,跛道人持“风月宝鉴”医治贾瑞的邪思妄动之症。第六十六回,跛足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令似梦非梦之间的柳湘莲截发出家。



总而概之,癞头和尚度脱或医治过的人物分别是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而跛足道人度脱或医治过的人物分别甄士隐、贾瑞、柳湘莲。癞头和尚是顽石下世造幻历劫的襄助者,又是通灵宝玉复还本质的引归人。曹雪芹也籍此引出《红楼梦》的全部故事,进而又由他点出香菱的命运,香菱作为诸钗在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生就是后文诸钗的一个缩影。癞头和尚指出她的命运,即指出红楼梦裙钗的命运,无论是咏絮之才的林黛玉、山中高士的薛宝钗,还是心高命薄的晴雯,都是一样“有命无运”的人生悲剧。再说跛足道人,他的一首《好了歌》,不仅是点醒甄士隐的箴言,实际也是曹雪芹点醒世人的箴言。在世人眼中,他们二人挥霍谈笑,疯疯癫癫,满嘴里都是些不经之谈。但实质上,此二人所说都是作者自注之语。他们二人点化书中之人,而作者是借此二人点化书外之人,道出了书中主旨之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二人在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注
undefined
红楼心语
红楼一梦梦千年
共 605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8: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的神仙跛足道人,为什么要“瘸着一条腿”?
2021-12-29 08:20:02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举报
44
分享至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游戏人间,二人是《红楼梦》的真正推手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的人间形象。

不同于茫茫大士化身的癞头和尚在人间“不务正业”,渺渺真人化身的跛足道人,是真正兢兢业业地“工作”,积攒功德而来。




但就像癞头和尚形象自有原因,跛足道人瘸了一条腿,也是曹雪芹的深意。那么,道人为什么要跛足呢?我们先从个人形象分析。

(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第二十五回)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癞头和尚邋遢,跛足道人瘸腿,二人这形象都符合“真人不露相”。




癞头和尚体现“真假”,给世人以警醒,明辨是非,洞悉兴亡的本质。

跛足道人不同,虽然一开始二人就约定“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可从始至终只有跛足道人在干活。

之所以如此,也与跛足道人的“跛足”有关。

跛足道人数次出场,都与癞头和尚有差别。癞头和尚在时,跛足道人都是“辅助”。

究其原因在于《红楼梦》这一场转世应劫,是茫茫大士主导,为了佛门弟子神瑛侍者而推动,渺渺真人只是帮忙。

神瑛侍者为佛门侍者,虽然没说他是哪一位佛门高人“弟子”,但茫茫大士作为菩萨果位,能为他转世保驾护航,不妨参考一下《西游记》的金蝉子(唐僧)故事。




茫茫大士或者癞头和尚下凡的目的,就只有贾宝玉。“真假”是他呈现的真意。

渺渺真人与茫茫大士目的不一样。他的出场与其说是主动,不如说是被茫茫大士拉来。皆因绛珠仙子是道家弟子范畴,不可以没有长辈在后照看。

问题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情劫,只是神瑛侍者的劫难,于绛珠仙子无碍,渺渺真人实在没必要操心费力不讨好。

茫茫大士必然对渺渺真人许之以利,比如功德都归他,弟子随便挑选。

于是乎,我们才看到癞头和尚出工不出力,只有跛足道人才兢兢业业度化他人。




跛足道人真正出场有三次。

第一次,《好了歌》度化甄士隐,成功!

第二次,“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失败!

第三次,当头棒喝度化柳湘莲,成功!

三次度化,选择的时机都是在被度人将“死”之前。甄士隐、柳湘莲醒悟,得活!贾瑞执迷不悟,得死!

所以,跛足道人代表的是“兴亡”本质。

读书人细看被跛足道人度化的人,之前的人生都有不足。

甄士隐过于疼爱“女儿”,忘了自身家庭的意义。女儿丢了,他就垮了。

贾瑞德行不堪,沉溺在对王熙凤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宁可丢了性命不要也要求仁得仁。




柳湘莲过于大男子主义,一厢情愿、不辨是非,错失良妻尤三姐,又倍受打击不能自拔。

跛足道人出现前,三个人的人生都有“不足”,也就都是“瘸腿”。

跛足道人出现后,甄士隐、柳湘莲大彻大悟,补足了人性短板,也明悟了兴亡本质,才会随之出家而去。

而贾瑞执迷不悟,为情而死,是为不可“度”。这就是人生,有希望必然就有遗憾。如果人人都超脱,哪还有“人生”二字。

贾瑞之死才是世人的正常选择。你我皆执迷,补不了人生的短板,只能瘸腿而行,直到终点。

当然,甄士隐和柳湘莲被跛足道人度化,代表跛足道人的修行也需要功德来圆满。彼时他尚不圆满,才是“跛足”相。




道家追求不断“突破”,所以总是“不足”。

佛家追求了悟,立地成佛!

跛足道人“瘸腿”,源于总在突破之中。癞头和尚“癞头”,则是时有“心猿意马”。

两位真人的人间相,体现出道家与佛家的“真理”不同。

还有,甄士隐与柳湘莲随了跛足道人而去,都会成为徒弟。徒弟,儿女都是“手足”。

跛足道人在世间的任务,不像癞头和尚只为神瑛侍者护道。他的目的只有“功德”和“弟子”。

跛足,“不足”、“补足”也!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度化的甄士隐、柳湘莲等人被带到哪里了?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3
被浏览
4,08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你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搜索你想邀请的人

委托刘看山邀请
开启后为你智能邀请潜在的回答者
开启邀请
[object Object]
红楼释文
最近回答过该领域的问题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空间规划师LHS
最近回答过该领域的问题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高廷贞
曾在「红楼梦(小说)」话题获得 35975 次赞同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张小花
TA 已帮助 73 人获得解答
邀请回答
更多推荐结果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笑笑不可爱
笑笑不可爱​​
电影行业 从业人员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柳湘莲没被度化,他后来做了强盗,这个好了歌的批注里明确有写。

甄士隐只写了“云游四方”,但是他应该会和香菱见上一面吧,不然香菱眉间胎记就白写了。

不过大家最终还是都会销号回太虚幻境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也会销号回去的。文中写过这两人要相约销号。

发布于 2019-08-06 18:37
​赞同 2​
​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姜文杰
姜文杰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做为一个业余半吊子作家告诉你:小说创作,虚构为主,人物为情节而设,需要时凭空出现,不需要时凭空消失。举些例子,就拿红楼来说事,小说前部怡红院的丫环林红玉是作者花了好多笔墨描绘的,但是自从红玉跟了凤姐后,这个人物就不见了,多读几遍后你会发现红玉就是为了给贾芸增色而设的;还有秋桐,尤二姐被赚入荣国府后,王熙凤为了除掉她,作者特意安排秋桐,方便凤姐借剑杀人,尤二姐死后,秋桐也不见了,与红玉一样,事虽殊,理却一也。这种写作手法,脂砚斋早已点明,叫做「信手拈来无不是」。

不仅在红楼,比红楼更早的水浒,也是这样的:杨志卖刀,偶遇没毛大虫牛二,牛二无理取闹,杨志不得已杀了他,牛二不死,杨志不走,杨志不走,就不会有有智取生辰纲;戴宗去蓟州寻访公孙胜,于蓟州城偶见病关索杨雄行刑回来,作者为了带出拚命三郎石秀,特地安排踢杀羊张保拦路无理取闹,石秀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杨雄得以脱身反击,书上说杨雄最后追赶张保进了巷子,夺回礼物,张保放刁,引出石秀,目地达到,所以张保不必死,作者只须一笔结掉即可;除了牛二、张保,还有宋江传中的唐牛儿,张文远亦是如此,作者为了情节需要,安排什么样的人物,不正是信手拈来吗?

编辑于 2019-08-06 19:02
​赞同 2​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西门吹风花满头
西门吹风花满头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觉得读书要仔细,囫囵吞枣,容易漏掉很多关键字眼,不能很好区分文本中差异,摘录原文看一下: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跏腿道士,什么是跏腿?盘腿而坐,并没有告诉你这是那位贯穿始终的跛足道士,癞头僧和跛足道有特指,癞头和跛足是两位专属定语。全文中多次出现佛道人士,但是和尚不一定癞头和尚,道士不一定是跛足道士。

发布于 2019-08-08 2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2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人物(160):跛足道人
宛平2008 2016-07-27   |  1403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人物(160):跛足道人



       跛足道人,一个主宰别人命运的道士。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写道:

      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后来,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里写道: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甚切,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旁边伏侍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面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里写道: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便走了。贾政赶着还说话,让二人坐了吃茶,要送谢礼,他二人早已出去了。贾母等还只管着人去赶,那里有个踪影。少不得依言将他二人就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将玉悬在门上。王夫人亲身守着,不许别个人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红楼一僧一道:跛足道人是天师道宗师,癞头和尚是佛教高僧

安阳源易缘

2024-07-26 17:18河南

探秘红楼一僧一道:跛足道人是天师道宗师,癞头和尚是佛教高僧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这日邙山翠云峰上,一僧一道于晨雾中,守着一方古朴棋盘对弈。

不一时,红日微露,一团紫气裹挟风露,自东方迎面扑来,二位仙师,暂停棋局,闭目塞耳,只开鼻息一窍,仔细品度这股珍贵的阴阳交汇之气。

片刻之后,跛足老道缓缓睁开双目,面色沉重,喃喃说道:“沉溺之气越来越重,浩劫恐将再次昭世。”


癞头僧道:“天下几世几劫,你我在这翠云峰看遍枯骨和饿殍,竟是再无破解之法,可知天不予吾矣!”

跛足老道曰:“你我在这天地之中推演棋局,至今一千又七百年矣,终难破解大局,可知这孽海深重,非吾辈之智慧可以洞悉。

想我华夏一族,传自娲皇氏,当日天塌地陷,娲皇尚能以石补天,我等何不亲往朝拜,或可解万代浩劫于一二。不知兄意下如何?”

僧道:“正是这话,你我不必多话,就是此刻动身方妙。”

言毕,二仙师弃半卷残棋,烟雾隐遁身形,飘飘渺渺扬身而去。

一僧一道都是宗师

众位网友,你道这一僧一道是谁?


原来,这僧,就是东汉大德高僧——竺法兰。这老道,正是道教开山师祖——张道陵。

东汉明帝时,郎中蔡愔奉诏前往西域,寻觅高僧。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受邀前来,被安置于洛阳白马寺,翻译佛教经书,领略华夏风情。

恰在此时,张道陵于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修道成势。

邙山下,白马寺是佛教祖庭;邙山之上翠云峰是道教祖庭。东都洛阳,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也出圣贤。


佛道两教宗师,同时出于东都,皆因西汉末年的连年匪乱:

王莽乱政,又兼绿林、赤眉作乱,城北邙山之上,累累饿殍又添几层;山下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多少冤魂哀嚎,多少生灵维艰。

张道陵和竺法兰,救民心于水火,让华夏之脉延绵,终于度过那段至暗的年代。

此后,竺法兰坐化,和张道陵之灵游荡于北邙山上,参禅悟道,观日望气,镇守北邙山——这座中国最大的古墓群。

“生在苏杭,死在北邙”,“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洛阳城北是邙山,城东是白马寺,两座教派祖庭遥相守望,山上是骷髅,山下是凡尘,一僧一道守护邙山千又七百年,历经几世几劫的兴衰变换,终于悟道:天下之乱,皆因人心无餍,欲壑难填,天下之乱,首推金玉二字。


于是在翠云峰之上,建金台玉局,二仙师每日以棋布局,日夜推演,想要破解这金玉之局,以解万代劫难循环,竟未有解。

公元1600年,朝代更迭来到明末清初,匪乱之祸又见端倪,二位仙师日夜推演,终是无有头绪。

俗话说,人挪则活,事变则通。这日一僧一道遁形飞身,一路向西,去寻那娲皇补天之处,寻找救世之法。

(注:此是红楼前世今生,虽系虚构,但笔者原有复原曹翁之心,笔力有限,望轻点喷。)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7: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神出鬼没的一僧一道
少读红楼 2020-02-11   |  550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如果让大家从“红楼梦”三个字里找出一个字眼来概括此书,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梦”这个字,实际上,这也是曹公深意,所以他用“真事隐”“假语存”开篇。

第一回里,曹雪芹也明确提醒读者:此回中凡用“梦”用“幻”凳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由此可知,凡涉及这样的字眼或情节,都不简单。而最能提现“梦”“幻”的情节,即是那一僧一道的出场。


红楼梦里,一僧一道,先后多次出场,前八十回里关于他们的出场,即重点提到了八次,我们一一来看这八次都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次:顽石通灵打动凡心,僧道同时出场

红楼梦第一回,就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开场,剩下一块补天之石弃在青埂峰下。既是女娲所炼之石,自然也非凡石,所以灵性已通,这日它正自怨自艾,无才不堪入选时,碰到了远道而来,高谈阔论的一僧一道。

我们知道,这一僧一道即是为那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而来,这些风流冤家也就是第五回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看到的花名册上的众多人物。


这通灵之石,苦苦恳求僧道带它去那红尘之中,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僧人就“念咒书符,大展幻术。”转眼间顽石就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后来跟着一干风流冤家一起下世。

我们知道,这块顽石也就是宝玉落草时衔在口中的通灵宝玉,被贾母、王夫人都视为命根子,终身被宝玉戴在身上。

这一次,僧道的出现,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一干风流冤家下世造劫,也是曹公谋篇布局中最不可缺少的两个纲领性人物。对读者来说,这也是红楼梦的起源。

如果我们能看到完整的红楼梦,终结篇里,僧道应会再次出场,带这一干风流冤家去警幻处销号。如此,以僧道始,以僧道终,首尾呼应,如一条线,串起整部红楼,曹公真好心思。



第二次:英莲方三岁,甄士隐梦僧道,僧人欲度英莲出家

英莲是甄士隐之女,出场时年方三岁。这年夏天,炎夏永昼,甄士隐在书房小憩,结果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僧一道,他梦到的一僧一道,正是一僧一道第一次出场的后半段,这时候他们正要到警幻处挂号。

在甄士隐的梦中,我们了解了木石前盟的来龙去脉,这也就是宝玉黛玉的前世缘。且从原文可知,整部书即是围绕宝黛的木石前盟所写,其余等人皆是陪衬,原文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甄士隐听了僧道的一番对话,非常好奇,就特别想看看僧道口中的“蠢物”到底是何物,还未来的及细看,忽然大梦初醒。

甄士隐醒后,抱着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此时一僧一道再次出场,原文说“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僧人看到甄士隐抱着英莲,忽然“便大哭起来”,又要甄士隐把英莲舍给他,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但甄士隐肉眼凡胎,自然勘不破其中关节,且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没睬他。


这时候僧人开始泄露天机,念了一段关于英莲命运的谶语后就消失了。这时候甄士隐才觉得“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甄士隐会问什么呢?是关于梦中之事,还是关于英莲命运之事?又或者两者兼有?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从后文可知,僧人之言一一应验。而甄士隐先后于梦中和现实两遇僧道,可见慧根不浅,与僧道颇有渊源,此也为其后文出家伏笔。

且从这次开始,一僧一道也于红尘分开,各自行事。看官谨记,度英莲出家者为僧人。如能看到曹公后文,想来后改名香菱,进而又改名秋菱的英莲,在弥留之际,此僧必会再次出场。



第三次:甄士隐晚年,道人出场度化其出家

因甄士隐未将僧人之言放于心上,于是英莲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接着甄府着火,后来又遇上田庄歉收,盗贼横行……接二连三的打击,把甄士隐这个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读书人,彻底击垮了。

尤其在投奔了岳丈封肃之后,不惯生理稼穑的甄士隐,勉强支撑了一两年,越来越穷,也越来越被岳父瞧不上,说他不善过活,好吃懒做,这些话让读书人甄士隐听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连番的人生打击,不断的现实磨折,让甄士隐心中悔恨、怨痛不已,加上自己又是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于是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也正是在这时,僧道再次出场,不过这次只出现了跛足道人一人。

僧人为什么没出现呢?因为前面已经交代了,僧道要度化英莲未果后,道人就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细读红楼还会发现,但凡度化男子,都是跛足道人(道)出场,而度化女子都是癞头和尚(僧)出场,所以度化英莲时是僧人大哭,这一次甄士隐出家,是道人出场唱《好了歌》。

这时候的甄士隐,早已经历了人生的富贵贫穷,体会了人生的各种甘苦,所以听到道士的好了歌之后,似有顿悟,于是帮道人解出了好了歌的精髓内涵,说完后“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四次:黛玉三岁时,僧人出场要化她出家

再有僧道出场时,就到了黛玉进贾府一回,这一次僧道没有正面出场,而是从黛玉口中暗出。

第三回黛玉进府,众人看出其有不足之症,于是黛玉就说了自己的病根儿和看病求医的经过,这里就提到了能治她病的僧人。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从黛玉的描述中可知,这次出现的僧人与英莲三岁时出现的僧人,说的话如出一辙,也是要度她出家,林如海贾敏夫妇与甄士隐封氏夫妇一样,都是半生只得此一女,且爱如珍宝的,如何肯舍与僧道?自然不会同意。

因为黛玉之病是天生的,所以僧人见无法度化时,只得给了林如海夫妇一个方子,但这个方子一看便知,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见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不能哭,这对于尘世之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黛玉得的是什么病,那么难治?这一点第一回里提到了,“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从这段话可知,黛玉的病中,有“恨”有“愁”有“缠绵不尽之意”,这也就是她的病源,而她的病源,又注定了她不可能不哭,也不可能不见外姓亲友,因为她下世即为还泪,要见的第一个外姓亲友即是贾宝玉。

关于僧道,这里还有一段批语: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现之处,即是大关节处。



第五次:宝钗幼时,僧人出现赠药方

黛玉有先天疾病,要常吃人参养荣丸维持,同样,宝钗的病也是先天的,且要吃冷香丸维持。第七回里,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中,我们得知了宝钗治病的经历,这里僧人再次出场。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与黛玉不同的是,僧人对黛玉之病只是“口头医嘱”,而宝钗的病则是是实实在在的“药方”,是可以直接配药的。

宝钗为什么得的是“热毒”呢?脂砚斋批语道破天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而最开始被遗弃于青埂峰下的顽石,也正是因为听了僧道的高谈快论,“打动凡心”,神瑛侍者下世造劫,也是“凡心偶炽”。

什么是“凡心偶炽”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一种欲望和贪念,也即这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动了凡心,贪恋红尘富贵乐事。可知,宝玉、宝钗的前世,都是因动了凡心而下世,黛玉则不在此列,其下世纯为还泪。

脂砚斋对僧人的出场,再次作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因为宝钗的病是热毒,所以僧人给她的药方,名叫“冷香丸”,用“冷”去克“热”,又是“海上方”,即用“水”克“火”。

僧人给的药引子是怎么来的呢?脂砚斋是这么解释的: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由此可知,这个药引子里,已经包含了“冷”“香”两味主要的为君的药,后来配的四时之花及雨露霜雪等,应该都是群药。

这么来理解的话,曹雪芹似乎跟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当然这个文字游戏也不是毫无意义,他在薛宝钗要吃的药里,十多次提到“十二”,也是别有深意的,脂砚斋说: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第六次:贾瑞弥留际,道人携风月宝鉴出场

贾瑞是红楼梦里出场较早,但也去世比较早的男子。他的故事,基本都跟王熙凤纠缠在一起。原文说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之人,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贾瑞将死之时,专门度化男性的跛足道人出场,“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我们看,每每在红楼情节转折的关键时刻,僧道总会出场,脂砚斋对僧道的出场,也大多都会作批,这里就下批道: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

跛足道人从化甄士隐出家后,这是又一次正面出场,且这一次他是专为救命而来,且是“专治怨业之症”,也就是僧道口中的“一干风流冤家”的各种病症,比如黛玉、宝钗之病,在世人眼中,都属于“无名之症”也是“不治之症”,只有僧道可解。

而僧道就是专为治疗疑难杂症出现的,贾瑞的病症,陷于一个“痴”字,王熙凤两次设局,令他知改,他都未曾醒悟,依然痴迷,甚至跛足道人给了他警幻仙子于太虚幻境所造的风月宝鉴来救命,他也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故脂砚斋如此评贾瑞: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

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是此回大关目,在贾瑞爷爷奶奶以为风月宝鉴是妖镜时,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这番话,又何尝不是《红楼梦》一书在当时世人眼中的行景?对此,脂砚斋也点评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次跛足道人是带着人物出场的,这面风月宝鉴,正反两面即藏着曹公深意。正如跛足道人来解救宝镜时所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脂砚斋也说: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这也正是曹公隐藏的深意,也是他曾感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良苦用心,都在文字背后,要翻过来之人才看得懂。

而那僧道,显然早是“打破研制阵,坐头红粉关”的世外高人,眼见得红尘中这一干痴男怨女,为一“情”字愁肠百结,生死两忘,自是叹息不止。



第七次:宝玉凤姐遭魔魇,僧道同时出场救命

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还是比较忙碌的,继上次僧道同时出场要度化英莲,到宝玉凤姐遭魔魇,中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他们第一次出场时,正是要将通灵玉携入红尘,这一次共同汇合来治宝玉凤姐的魔魇之症时,宝玉已经十三岁了。原文: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我们知道,宝玉的通灵玉有三个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凤姐这次遭魔魇,是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坏做法所致,属于“邪祟”,所以通灵玉至此完成了它的第一项“任务”。

僧道出场时,是这么吆喝的:“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后持颂通灵玉,又说“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场,无论是要度化英莲、黛玉等人,还是用药方或宝镜治疗宝钗、贾瑞之病,都着眼在“冤孽”两个字上,而这两个字,牵连出的又是“痴情”二字。

木石前盟是这样,金玉良缘是这样,即便甄士隐的父母子女之情,贾瑞对凤姐之思,都逃不脱“痴情”二字,也离不开“冤孽”一词,也可以理解成“孽缘”。

对僧道救治王熙凤宝玉姐弟,还有一段大有深意的批语: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这里再次点出“幻”字,亦是大关目,提醒读者着眼,且提到“全部百回”,似指红楼全书是共一百回。

而从通灵玉的三个功能来看,僧道在八十回后,至少还会有两次出场。



第八次:尤三姐自刎后,跛足道人出场化柳湘莲出家

六十六回,尤三姐得知柳湘莲退婚,愤而自刎。尤三姐死后,柳湘莲才知她是一个如此标致,却又如此刚烈的女子,“自悔不及”,但已为时晚也。

这时候柳湘莲就出了神,他先梦到了来辞别的尤三姐,接着就遇到了跛足道人。原文: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

柳湘莲无意中走到了一座破庙之前,而这个捉虱子的跏腿道士也就是前文多次出现的跛足道人,想必他已度化无数造劫已完的痴情男子,彼时的柳湘莲,尤三姐死后,也已生无可恋。

于是,在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自然,他如甄士隐一般,彻底抛下红尘,跟着道人飘飘而去。

综上可知,一僧一道两位神仙,是贯穿红楼梦里始终的提纲挈领式的关键人物,每到关键情节,曹公欲出深意,必有僧道出场,为下落凡尘的这一干风流冤家指点迷津,或救其性命,或度其出家,是情节转折的重要人物。

根据脂砚斋批语可知,宝玉最终是悬崖撒手,那时,僧道定会再次出场,且在众人造劫完毕后,通灵玉也经历一番尘世后,还会由僧道同他们一起去太虚幻境警幻处销号,以完此劫。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81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神出鬼没的一僧一道
少读红楼 2020-02-11   |  551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如果让大家从“红楼梦”三个字里找出一个字眼来概括此书,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梦”这个字,实际上,这也是曹公深意,所以他用“真事隐”“假语存”开篇。

第一回里,曹雪芹也明确提醒读者:此回中凡用“梦”用“幻”凳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由此可知,凡涉及这样的字眼或情节,都不简单。而最能提现“梦”“幻”的情节,即是那一僧一道的出场。


红楼梦里,一僧一道,先后多次出场,前八十回里关于他们的出场,即重点提到了八次,我们一一来看这八次都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次:顽石通灵打动凡心,僧道同时出场

红楼梦第一回,就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开场,剩下一块补天之石弃在青埂峰下。既是女娲所炼之石,自然也非凡石,所以灵性已通,这日它正自怨自艾,无才不堪入选时,碰到了远道而来,高谈阔论的一僧一道。

我们知道,这一僧一道即是为那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而来,这些风流冤家也就是第五回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看到的花名册上的众多人物。


这通灵之石,苦苦恳求僧道带它去那红尘之中,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僧人就“念咒书符,大展幻术。”转眼间顽石就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后来跟着一干风流冤家一起下世。

我们知道,这块顽石也就是宝玉落草时衔在口中的通灵宝玉,被贾母、王夫人都视为命根子,终身被宝玉戴在身上。

这一次,僧道的出现,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一干风流冤家下世造劫,也是曹公谋篇布局中最不可缺少的两个纲领性人物。对读者来说,这也是红楼梦的起源。

如果我们能看到完整的红楼梦,终结篇里,僧道应会再次出场,带这一干风流冤家去警幻处销号。如此,以僧道始,以僧道终,首尾呼应,如一条线,串起整部红楼,曹公真好心思。



第二次:英莲方三岁,甄士隐梦僧道,僧人欲度英莲出家

英莲是甄士隐之女,出场时年方三岁。这年夏天,炎夏永昼,甄士隐在书房小憩,结果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僧一道,他梦到的一僧一道,正是一僧一道第一次出场的后半段,这时候他们正要到警幻处挂号。

在甄士隐的梦中,我们了解了木石前盟的来龙去脉,这也就是宝玉黛玉的前世缘。且从原文可知,整部书即是围绕宝黛的木石前盟所写,其余等人皆是陪衬,原文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甄士隐听了僧道的一番对话,非常好奇,就特别想看看僧道口中的“蠢物”到底是何物,还未来的及细看,忽然大梦初醒。

甄士隐醒后,抱着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此时一僧一道再次出场,原文说“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僧人看到甄士隐抱着英莲,忽然“便大哭起来”,又要甄士隐把英莲舍给他,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但甄士隐肉眼凡胎,自然勘不破其中关节,且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没睬他。


这时候僧人开始泄露天机,念了一段关于英莲命运的谶语后就消失了。这时候甄士隐才觉得“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甄士隐会问什么呢?是关于梦中之事,还是关于英莲命运之事?又或者两者兼有?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从后文可知,僧人之言一一应验。而甄士隐先后于梦中和现实两遇僧道,可见慧根不浅,与僧道颇有渊源,此也为其后文出家伏笔。

且从这次开始,一僧一道也于红尘分开,各自行事。看官谨记,度英莲出家者为僧人。如能看到曹公后文,想来后改名香菱,进而又改名秋菱的英莲,在弥留之际,此僧必会再次出场。



第三次:甄士隐晚年,道人出场度化其出家

因甄士隐未将僧人之言放于心上,于是英莲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接着甄府着火,后来又遇上田庄歉收,盗贼横行……接二连三的打击,把甄士隐这个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读书人,彻底击垮了。

尤其在投奔了岳丈封肃之后,不惯生理稼穑的甄士隐,勉强支撑了一两年,越来越穷,也越来越被岳父瞧不上,说他不善过活,好吃懒做,这些话让读书人甄士隐听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连番的人生打击,不断的现实磨折,让甄士隐心中悔恨、怨痛不已,加上自己又是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于是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也正是在这时,僧道再次出场,不过这次只出现了跛足道人一人。

僧人为什么没出现呢?因为前面已经交代了,僧道要度化英莲未果后,道人就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细读红楼还会发现,但凡度化男子,都是跛足道人(道)出场,而度化女子都是癞头和尚(僧)出场,所以度化英莲时是僧人大哭,这一次甄士隐出家,是道人出场唱《好了歌》。

这时候的甄士隐,早已经历了人生的富贵贫穷,体会了人生的各种甘苦,所以听到道士的好了歌之后,似有顿悟,于是帮道人解出了好了歌的精髓内涵,说完后“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四次:黛玉三岁时,僧人出场要化她出家

再有僧道出场时,就到了黛玉进贾府一回,这一次僧道没有正面出场,而是从黛玉口中暗出。

第三回黛玉进府,众人看出其有不足之症,于是黛玉就说了自己的病根儿和看病求医的经过,这里就提到了能治她病的僧人。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从黛玉的描述中可知,这次出现的僧人与英莲三岁时出现的僧人,说的话如出一辙,也是要度她出家,林如海贾敏夫妇与甄士隐封氏夫妇一样,都是半生只得此一女,且爱如珍宝的,如何肯舍与僧道?自然不会同意。

因为黛玉之病是天生的,所以僧人见无法度化时,只得给了林如海夫妇一个方子,但这个方子一看便知,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见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不能哭,这对于尘世之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黛玉得的是什么病,那么难治?这一点第一回里提到了,“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从这段话可知,黛玉的病中,有“恨”有“愁”有“缠绵不尽之意”,这也就是她的病源,而她的病源,又注定了她不可能不哭,也不可能不见外姓亲友,因为她下世即为还泪,要见的第一个外姓亲友即是贾宝玉。

关于僧道,这里还有一段批语: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现之处,即是大关节处。



第五次:宝钗幼时,僧人出现赠药方

黛玉有先天疾病,要常吃人参养荣丸维持,同样,宝钗的病也是先天的,且要吃冷香丸维持。第七回里,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中,我们得知了宝钗治病的经历,这里僧人再次出场。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与黛玉不同的是,僧人对黛玉之病只是“口头医嘱”,而宝钗的病则是是实实在在的“药方”,是可以直接配药的。

宝钗为什么得的是“热毒”呢?脂砚斋批语道破天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而最开始被遗弃于青埂峰下的顽石,也正是因为听了僧道的高谈快论,“打动凡心”,神瑛侍者下世造劫,也是“凡心偶炽”。

什么是“凡心偶炽”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一种欲望和贪念,也即这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动了凡心,贪恋红尘富贵乐事。可知,宝玉、宝钗的前世,都是因动了凡心而下世,黛玉则不在此列,其下世纯为还泪。

脂砚斋对僧人的出场,再次作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因为宝钗的病是热毒,所以僧人给她的药方,名叫“冷香丸”,用“冷”去克“热”,又是“海上方”,即用“水”克“火”。

僧人给的药引子是怎么来的呢?脂砚斋是这么解释的: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由此可知,这个药引子里,已经包含了“冷”“香”两味主要的为君的药,后来配的四时之花及雨露霜雪等,应该都是群药。

这么来理解的话,曹雪芹似乎跟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当然这个文字游戏也不是毫无意义,他在薛宝钗要吃的药里,十多次提到“十二”,也是别有深意的,脂砚斋说: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第六次:贾瑞弥留际,道人携风月宝鉴出场

贾瑞是红楼梦里出场较早,但也去世比较早的男子。他的故事,基本都跟王熙凤纠缠在一起。原文说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之人,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贾瑞将死之时,专门度化男性的跛足道人出场,“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我们看,每每在红楼情节转折的关键时刻,僧道总会出场,脂砚斋对僧道的出场,也大多都会作批,这里就下批道: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

跛足道人从化甄士隐出家后,这是又一次正面出场,且这一次他是专为救命而来,且是“专治怨业之症”,也就是僧道口中的“一干风流冤家”的各种病症,比如黛玉、宝钗之病,在世人眼中,都属于“无名之症”也是“不治之症”,只有僧道可解。

而僧道就是专为治疗疑难杂症出现的,贾瑞的病症,陷于一个“痴”字,王熙凤两次设局,令他知改,他都未曾醒悟,依然痴迷,甚至跛足道人给了他警幻仙子于太虚幻境所造的风月宝鉴来救命,他也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故脂砚斋如此评贾瑞: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

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是此回大关目,在贾瑞爷爷奶奶以为风月宝鉴是妖镜时,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这番话,又何尝不是《红楼梦》一书在当时世人眼中的行景?对此,脂砚斋也点评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次跛足道人是带着人物出场的,这面风月宝鉴,正反两面即藏着曹公深意。正如跛足道人来解救宝镜时所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脂砚斋也说: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这也正是曹公隐藏的深意,也是他曾感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良苦用心,都在文字背后,要翻过来之人才看得懂。

而那僧道,显然早是“打破研制阵,坐头红粉关”的世外高人,眼见得红尘中这一干痴男怨女,为一“情”字愁肠百结,生死两忘,自是叹息不止。



第七次:宝玉凤姐遭魔魇,僧道同时出场救命

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还是比较忙碌的,继上次僧道同时出场要度化英莲,到宝玉凤姐遭魔魇,中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他们第一次出场时,正是要将通灵玉携入红尘,这一次共同汇合来治宝玉凤姐的魔魇之症时,宝玉已经十三岁了。原文: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我们知道,宝玉的通灵玉有三个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凤姐这次遭魔魇,是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坏做法所致,属于“邪祟”,所以通灵玉至此完成了它的第一项“任务”。

僧道出场时,是这么吆喝的:“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后持颂通灵玉,又说“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场,无论是要度化英莲、黛玉等人,还是用药方或宝镜治疗宝钗、贾瑞之病,都着眼在“冤孽”两个字上,而这两个字,牵连出的又是“痴情”二字。

木石前盟是这样,金玉良缘是这样,即便甄士隐的父母子女之情,贾瑞对凤姐之思,都逃不脱“痴情”二字,也离不开“冤孽”一词,也可以理解成“孽缘”。

对僧道救治王熙凤宝玉姐弟,还有一段大有深意的批语: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这里再次点出“幻”字,亦是大关目,提醒读者着眼,且提到“全部百回”,似指红楼全书是共一百回。

而从通灵玉的三个功能来看,僧道在八十回后,至少还会有两次出场。



第八次:尤三姐自刎后,跛足道人出场化柳湘莲出家

六十六回,尤三姐得知柳湘莲退婚,愤而自刎。尤三姐死后,柳湘莲才知她是一个如此标致,却又如此刚烈的女子,“自悔不及”,但已为时晚也。

这时候柳湘莲就出了神,他先梦到了来辞别的尤三姐,接着就遇到了跛足道人。原文: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

柳湘莲无意中走到了一座破庙之前,而这个捉虱子的跏腿道士也就是前文多次出现的跛足道人,想必他已度化无数造劫已完的痴情男子,彼时的柳湘莲,尤三姐死后,也已生无可恋。

于是,在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自然,他如甄士隐一般,彻底抛下红尘,跟着道人飘飘而去。

综上可知,一僧一道两位神仙,是贯穿红楼梦里始终的提纲挈领式的关键人物,每到关键情节,曹公欲出深意,必有僧道出场,为下落凡尘的这一干风流冤家指点迷津,或救其性命,或度其出家,是情节转折的重要人物。

根据脂砚斋批语可知,宝玉最终是悬崖撒手,那时,僧道定会再次出场,且在众人造劫完毕后,通灵玉也经历一番尘世后,还会由僧道同他们一起去太虚幻境警幻处销号,以完此劫。

来自: 少读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关秋芙: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下一篇: 王熙凤是如何害死尤二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为何以癞头和跛足的邋遢形象示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7:茫茫大士设局成癞头和尚、渺渺真人攒功为跛足道人

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一块五色石,是为日后的通灵宝玉,所以[枉凝眉]中的美玉无瑕,其实不是指贾宝玉。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使之久延岁月化为女体,是为绛珠仙子。二人为了了结三生三世的情缘,双双下凡历劫,这一去就勾动了一众风流冤孽去到太虚幻境挂号,随之下凡历劫去了。






除了这些风流冤孽,还有两个仙人参与其中,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正是他们邂逅女娲补天石,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一僧一道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要说这二人也是有趣,他们联袂来到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下,却对近在咫尺的女娲补天石视而不见。他们不坐而论道,反而讲起了故事。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那女娲补天石出身极高,本就有灵,却因无能补天而终日自怨自艾。他本是“石”,挪不动、走不脱。对“神仙玄幻,荣华富贵”如何不向往?这就像刘姥姥和外孙子板儿说进城的事,小孩子哪有不想去的。






所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这二位,真是心机老boy,将女娲补天石耍的团团转。明明是他们想要它去红尘历练,好借机积攒功德。结果反而让女娲补天石求了他们带去红尘,白白欠了他们人情不说,还被折腾了一通,你说上哪说理去。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都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人。《红楼梦》之前没有听闻,也是曹雪芹原创。他们在佛和道二门的地位如何不得而知,也不见他们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法力。

但看他们尚且需要自己“设局”,度化世间风流冤孽积攒功德看,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虽然“茫茫”代表极大,“渺渺”代表极小,似乎是须弥芥子,无边无际,到底还不是真正的大神。

《红楼梦》终究是小故事。不过就是男女爱情因果,勾动家族之兴亡。远比不上《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以及《水浒传》天罡地煞那般凶悍,更不如《封神演义》改朝换代,教派之争。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联手警幻仙子不过做了一个小“局”,大神们也看不上,却给他们自己忙了个够呛。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僧一道讲述了《红楼梦》的前世今生,点出甄士隐是开启《红楼梦》的那把钥匙。看明白甄士隐的故事,大体就知道了《红楼梦》故事梗概。不过要将甄士隐换成贾宝玉罢了。“真事隐”也不是隐藏了什么线索。而是“真事”就在他身上的意思。

真事隐一梦醒来,梦中故事忘却大半,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样。也不知道这梦做了干啥?

大梦难醒才难“悟”!“黄粱一梦”“南柯一梦”可都是梦醒后觉悟,《红楼梦》反其道行之,求不破不立之结果要更加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才是人的劣根性。

甄士隐再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肉眼凡胎就不识真人了。而彼时这二人也不再是神仙。






(第一回)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就是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士隐肉眼凡胎反将其当做骗子“疯话”。

后文再见游走在贾府的净虚、马道婆、张道士之流,一个个道貌岸然,却全然不是“真人”。只会觉得讽刺。






癞头和尚张手就管人家要女儿,甄士隐当然不会给。同样一幕也发生在林如海家里。面对同样拒绝,这和尚也没有好话。“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好在甄士隐、林如海都是君子。这要是醉金刚倪二,怕不是早都上去一顿老拳。

癞头和尚对香菱和林黛玉的度化失败,源于他也根本就没认真。对于二人的悲剧,不过留下几句话。反而去薛宝钗那又给药引、又给药方,还有金项圈上的吉利话,可见同人不同命。

癞头和尚的目的显然不以度化为主,而是教化为先。

跛足道人却是相反,他主要是以度化为主,感化次之。






所以,他先后三次出场,《好了歌》度化甄士隐,“风月宝鉴”度化贾瑞,“谶语”度化柳湘莲,一个个全部有的放矢。虽说度化贾瑞失败,但甄士隐和柳湘莲都成了跛足道人的弟子。

佛家与道家的教义不同。佛家更讲究今生修行度来生。道家却修今生今世,肉身成圣举霞飞升。所以,癞头和尚注定不如跛足道人积攒功德快。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再一次出场,是“魇魔法叔嫂逢五鬼”,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五鬼所害奄奄一息。二圣联袂而至,点醒通灵宝玉,化解了五鬼魔法。

前后十三载,堂堂女娲补天石就被红尘富贵迷惑了心性,实在是可怕。

此后癞头和尚蛰伏不出,跛足道人在度化柳湘莲后,也是消失无踪。

不过,二人在结局一定会作为收尾人物再次出场。原文对此也有蛛丝马迹。






第一个,癞头和尚最大的功德就在贾宝玉身上。度化他一个,顶上所有人。

(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这一段伏笔就不用解释了。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崩溃将死,癞头和尚出现,度化他出家为僧。贾宝玉出家后寻到已经做为“一品夫人(国王妃)”去世的林黛玉坟前,为她守墓余生。癞头和尚如愿以偿得了大功德。

第二个,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约定时间,是《红楼梦》完结周期。

(第一回)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三劫是九十年,预示《红楼梦》时间跨度为九十年。起码证明最有福寿之人,应该有九十载年纪。至于是谁。我们日后再说。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也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是《红楼梦》穿针引线的人物。由他们设局,由他们收尾,也是明清小说的特点。一切因果,都在大人物掌控之中,谁也别想翻天。

女娲补天石见证完一切,终究又回到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等待他的,是日后到来的空空道人。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作者”。那么,空空道人有什么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5-11 19:47
中国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0:15 , Processed in 0.0998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