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回复: 24

渺渺真人&跛足道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发表于 2024-6-24 1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奥秘2021-12-16 18:01:52 来源: 少读红楼
1、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到癞僧、跛道,从真到幻
也许有人会奇怪,楔子中,“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到了正文开篇甄士隐入梦醒来之后怎么就变成“癞头跣足”的癞僧和“跛足蓬头”的跛道,而且还疯疯癫癫,净说些让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不经之谈?
难道是作者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脂批指出:“作者自是笔笔不空”(第十三回脂批),这里其实涉及到以梦幻形式呈现的红楼文本所独有的真与幻之问题。
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总批中就指出,“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四十八回脂砚斋又指出,“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批。”因此,红楼文本是以梦幻形式呈现的。那么,在梦幻文本中,何为真,又何为幻?
楔子中,“气骨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登场,脂批指出:“这是真像,非幻像也”,后茫茫大士大施幻术,将石头幻化成“通灵宝玉”。楔子一完,甄士隐很快就入梦,梦中遇见二仙,正欲细看“通灵宝玉”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脂批指出:“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


从此,文本中出现的就不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气骨不凡、丰神迥别”的“真像”,而是癞僧和跛道,脂批指出:“此则是幻像,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同时,石头也不见了,出现的也是其幻相一一“通灵宝玉”。因此,从第一回正文甄士隐入梦开始,文本就已经进入了梦幻时间。
文本和脂批中,都有很多证据可证明这一点,如第八回,文本描述石头曾记下自己的幻相和镌刻于其上的篆文,脂批指出:“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同一回,文本又提到宝钗金璎珞上的八个字是癞僧送的,脂批又指出:“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第二十五回,贾府因贾宝玉和凤姐遭梦魇法奄奄一息而手忙脚乱、无计可施之际,却在贾府如此深宅大院中,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并听见癞僧跛道的声音,脂批指出:“作者是幻笔,合屋俱是幻耳,焉能无闻?”,等等。
因此,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变而为癞僧、跛道,是梦幻文本中真与幻转换的重要标志。当然,从楔子中的石头变成正文中的“通灵宝玉”,也是。


2、真与幻相对论
所有看似矛盾的双方,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绝对之对立,而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真与幻,通常人在清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而梦境是幻觉,但梦境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有人的潜意识在流动,是现实经历和真实内心的另一种呈现,因此,真与幻之间也是相通的,即脂批所谓“何不梦幻?何不通灵?”、“幻中幻,何不可幻”,正如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红楼文本中,真与幻就更是如此。
第二十五回,癞僧和跛道前去救治因魇魔法而奄奄一息的宝玉和凤姐,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一一楔子中,“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二仙师,脂批指出:“这是真像,非幻像也。作者自己形容。”“作者自己形容”的“真像”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说着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还能大展幻术,将石头(真像)变成一块美玉(幻相)。
“作者自己形容”的“真像”和石头是真而又真的存在,但文本呈现得极为玄幻,这是“以真为幻”;从甄士隐入梦后,文本就进入了幻境,从此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幻像”(脂批)一一癞僧、跛道以及石头之“幻相”一一“通灵宝玉”贯穿始终,但文本呈现的却都是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是“以幻作真”。
第五回脂批指出:“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虽然作者不得已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但“以幻作真”的幻境之文字所呈现的现实主义情节,艺术再现了身逢末世的作者所经历的如梦的一切,里面充满了作者对现实世界入木三分的洞察和深刻入微的思考,流淌着作者无缘“可去补苍天”的无尽的“辛酸泪”,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喟。


3、谁才真正“病”了?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作者自己形容”(脂批),其“幻像”(脂批)癞僧和跛道也可称是作者在“以幻作真”的幻境中的化身。天才的作者配得上“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但在“以幻作真”的幻境中,作者为什么要以疯疯癫癫的病态形象一一癞僧和跛道示人?
作者当然不是自虐狂,这其中大有深意!
作者身处的那个末世是正统与非正统惨烈之争下正统消亡、非正统上台的产物[注1],大获全胜的最高统治者沉醉于所谓康乾盛世的虚幻荣光中,根本听不到已隐隐敲响的丧钟,而“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他们都是“迷情幻海”中的入世迷人,既没能看清如幻境般的末世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也不会去思索甚至不会感觉到社会“病”了,当然就更不会明了何为解脱之道,只知道麻木不仁地沉迷在自己的欲望世界里,无知无觉地随着注定要灭亡的末世,奔向渺茫的未来。
但是,作者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如梦人生,让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具有超凡的见解。他敏锐地洞察到社会真的“病”了,并且预见到这个社会终将灭亡,更清楚地知道智慧的解脱之道,因此,在幻境中时隐时现的癞僧跛道作为作者的化身,其实就是智慧的化身,已臻于“出世醒人”(第三回脂批)之化境,脂批也指出:“通部书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第三回)。


因此,并不是作者的化身癞僧、跛道疯癫,而是被作者用“假语村言”、“真事隐”了的如幻梦泡影般的那个末世太疯狂了一一“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第一回脂批)。
但是,在“世人皆醉”的末世里,作者作为少有的清醒者,显得与世格格不入,在生“病”的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狂人,但正如唐寅《桃花庵》中所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因此,作者以病态形象出现在自己艺术再现的如幻梦泡影般的末世里,多多少少隐含着愤激与不平之意。
已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的现实世界让人如此无奈,既然“举世无可谈者”(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诗),那么就在自己创造的文学梦境里,纵情地倾诉,纵情地发泄吧!
4、我们都没“病”
红楼梦中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第三回脂批)。脂批明确指出,宝玉是作者“自寓”,因此,同在幻境中的宝玉和作者的化身癞僧跛道有着神奇的联结。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看起来同样也有“病”,其前身神瑛侍者出自赤瑕宫,脂批也指出,瑕即“玉有病也”。
但是,这同样也是真正有“病”的世人眼中之宝玉。文本第五回提到宝玉“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但脂批指出:“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宝玉因“愚拙偏僻”而“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脂批又指出:“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同一回又提到:“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脂批指出:“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在生不逢时的末世,所谓有“病”的贾宝玉其实才是真正没“病”之人,是“一个上乘智慧之人,入于魔而不悟,甘心堕落”(第十九回回末总批)。
同时,我们可以心传神会”到,与宝玉上演无数精彩戏份的钗黛,她们所谓的病,归根结底其实也是末世时代之病。


文本关于妙玉出家和入京投靠大观园的原因自相矛盾的描写,也暗示妙玉之“病”大有深意。第十八回,林之孝报告王夫人,妙玉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后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了师父上来。但是,第六十三回与妙玉“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的邢岫烟却向宝玉介绍,她是“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从江南蟠香寺投到这里。
“《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第十六回脂批),我们从文本自相矛盾的描写中,可以“心传神会”到,妙玉之“病”,其实就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之“病”,而所谓“时宜”、“权势”其实就是非正统一方之隐语,因此,妙玉之“病”其实也是末世时代之“病”。
同样,第二回文本中的大反派贾雨村关于正邪两赋人物之妙论,也是大有深意。以宝黛钗为首的一干所谓的风流冤孽,其实正是作者所倾情讴歌的正面之红楼梦中人,他们当然不可能属于邪之一方。但是,他们下凡之时已是非正统之末世,甚嚣尘上的非正统一方当然会说他们代表的就是正统、正义,他们统治之下的社会海宴河清,即雨村所谓的“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不甘与这样的正统、正义同流合污的宝黛钗等只能成为正邪之间的边缘人。正邪两赋人物论,其实也是作者的愤激之语。
因为作者的缘故,贾宝玉与癞僧跛道有着神奇的联结,其实癞僧跛道正是未来贾宝玉的精神归宿。贾宝玉最终将离开薛宝钗,在“表里皆有喻”(脂批)的文本中,即意味着他放弃世俗生活的幸福,实现了伟大的情之超越,成为“情不情”之情僧[注2]。“情不情”之情僧,就类似于“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的癞僧跛道。
第二回脂批指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楔子中,空空道人传抄《石头记》,“从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一历程,其实就是携“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的石头之幻像一一有“病”之玉“通灵宝玉”一同下凡的贾宝玉,历尽石头所记录的风月波澜后出家为“情不情”之情僧的总括。
因此,所谓《石头记》的传抄者空空道人其实也是作者曹雪芹本人。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54《试浅析〈终身误〉和〈枉凝眉〉》55《〈终身误〉和〈枉凝眉〉里的英雄泪》》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渺渺,水茫茫。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在哪方。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注释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鉴赏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抒写男女离情,但所咏非与妻室的离别,而是与歌酒场中相悦女性的离别之情。形之于词,以排遣作者生平抑郁不平之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简析

  此词上片以“醉”字切入,由此而渗出“旧香”勾起了过往欢聚的回忆。次句由“旧香”而勾起了“离恨”,说得十分曲折而悲戚。后两句将“离恨”外化为对景物的书写;下片首三句由楼中睹物思人转而想象身处遥远彼方的“征人”,由思念的此方描写到彼方。接着词人借此意境进一步言说“征人”的归途漫长。结拍二句似为自我宽解之语,却写得寂寞悲凉。

  此词在时空上大幅铺展,使上片的“楼中”“陌上”“秋草”“夕阳”和下片的“云”“水”相互呼应,托展起深远宏阔的意境。更加之丝丝离愁意绪在各意象当中回环往复,开合运转之间连贯不绝,故而意象虽非新颖,然读来却有其别致的韵味。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e6d9d77697a.aspx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375篇诗文 ► 530条名句
忆金陵三首

忆金陵三首
[ 宋 ] 王安石

原文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王安石[宋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多
该古诗《【忆金陵三首】忆金陵三首全诗及翻译》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ee6d43ac9cee6d/

出自宋代王安石忆金陵三首其二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跛足道人为什么会瘸一条腿?曹雪芹的精致想法你看不懂?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6:跛足道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到茫茫大士的人间相,是个“癞头跣足”的和尚,诠释了什么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渺渺真人毫无争议的也化身一个跛足道人,诠释出“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谛。

那么,渺渺真人的“跛足蓬头”,要如何解释呢?


☞细说红楼系列05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甄士隐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形象,肮脏落魄代表“亡”,与光鲜亮丽的“兴”形成比较。

肮脏落魄,不修边幅,外表有病、残,加之口说常人不语之言,都令人侧目避之唯恐不及。

僧道以如此形象难取信于人,便是一种“修行”。

佛家常有“真假”之辩。

道家则是“有无”之论。


癞头和尚头顶之戒,化为癞疮,以“真假”掩人耳目不得识。

跛足道人不良于行,化为跛足,以“有无”一叶障目不得见。

蓬头:头发散乱,不修边幅的样子。

跛足本意为瘸腿。汉·焦赣·《易林·既济之益》:跛足息肩,有所忌难。指因行路难,而放下担子(实际指政治)。

若以“无为有处有还无”解释,跛足道人的“跛”不止是瘸,还可能失去了一足。

清代画家孙温在《绘全本红楼梦》中表现的跛足道人,就是只有一足着地。

失去一足通“有无”,也是指“得与失”。


《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兴亡、得失。

兴与亡是真与假的辩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像南柯梦、黄粱梦。

得与失是有与无的辩证。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道德经、南华经都有相关阐述。

跛足道人失去的那一“足”,实际代表得失取舍。世事无常,终有遗憾。


渺渺真人选择以一“足”行于世,表明“大道”艰辛,人生艰苦,要在“失”中求“得”的道家思想。

就像甄士隐由跛足道人度化,就是他失去女儿,失去财富,即将失去生命,再将唯一牵挂的“妻子”失去后,突然得到的通达。

而甄士隐只是通达,并没有舍弃,他最终仍要回来再度女儿与妻子。她们便是甄士隐留在时间的一“足”。

道家与佛家不同处,是佛家是“舍去一切”,道家是“不放弃一切”。


是以跛足道人尚有“一足”在人世,脚踏实地证道,与佛家的舍弃有区别。

《洞元自然经诀》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这便是跛足道人的真身渺渺真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5 09:1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人物短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红楼心语 2020-03-09   |  421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评者:落笔升蝶

【红楼人物之三、四】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一僧一道,即癞僧、跛道,《红楼梦》第三回有脂批云:“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这就说明,此二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为映照,互为补充,所以谈此必涉彼,故一总评之。癞僧跛道在书中,是穿梭在俗世与仙界的特设人物,在仙界,他们是“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俗世中,他们是“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书中对于二人的容貌描写正介于真幻之间,一个是“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另一个是“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而他们在书中就是真幻之间的引子,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影像。但又分工不同,据甲戌本第二十五回脂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可知,僧度女,道度男。曹雪芹在书中也确实是如何刻意安排的,如第一回,癞头和尚一曲“叹香菱”来度脱香菱,并指出香菱的一生命运。再如第三回,又从林黛玉口中得知,幼时曾有癞头和尚来度脱,并指出,“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又如第八回,癞头和尚为医治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专门给了一个海上方——“冷香丸”。另外,第一回跛足道人以《好了歌》度脱历尽盛衰的甄士隐。第十二回,跛道人持“风月宝鉴”医治贾瑞的邪思妄动之症。第六十六回,跛足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令似梦非梦之间的柳湘莲截发出家。



总而概之,癞头和尚度脱或医治过的人物分别是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而跛足道人度脱或医治过的人物分别甄士隐、贾瑞、柳湘莲。癞头和尚是顽石下世造幻历劫的襄助者,又是通灵宝玉复还本质的引归人。曹雪芹也籍此引出《红楼梦》的全部故事,进而又由他点出香菱的命运,香菱作为诸钗在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生就是后文诸钗的一个缩影。癞头和尚指出她的命运,即指出红楼梦裙钗的命运,无论是咏絮之才的林黛玉、山中高士的薛宝钗,还是心高命薄的晴雯,都是一样“有命无运”的人生悲剧。再说跛足道人,他的一首《好了歌》,不仅是点醒甄士隐的箴言,实际也是曹雪芹点醒世人的箴言。在世人眼中,他们二人挥霍谈笑,疯疯癫癫,满嘴里都是些不经之谈。但实质上,此二人所说都是作者自注之语。他们二人点化书中之人,而作者是借此二人点化书外之人,道出了书中主旨之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二人在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注
undefined
红楼心语
红楼一梦梦千年
共 605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8: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的神仙跛足道人,为什么要“瘸着一条腿”?
2021-12-29 08:20:02 来源: 君笺雅侃红楼  举报
44
分享至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游戏人间,二人是《红楼梦》的真正推手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的人间形象。

不同于茫茫大士化身的癞头和尚在人间“不务正业”,渺渺真人化身的跛足道人,是真正兢兢业业地“工作”,积攒功德而来。




但就像癞头和尚形象自有原因,跛足道人瘸了一条腿,也是曹雪芹的深意。那么,道人为什么要跛足呢?我们先从个人形象分析。

(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第二十五回)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癞头和尚邋遢,跛足道人瘸腿,二人这形象都符合“真人不露相”。




癞头和尚体现“真假”,给世人以警醒,明辨是非,洞悉兴亡的本质。

跛足道人不同,虽然一开始二人就约定“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可从始至终只有跛足道人在干活。

之所以如此,也与跛足道人的“跛足”有关。

跛足道人数次出场,都与癞头和尚有差别。癞头和尚在时,跛足道人都是“辅助”。

究其原因在于《红楼梦》这一场转世应劫,是茫茫大士主导,为了佛门弟子神瑛侍者而推动,渺渺真人只是帮忙。

神瑛侍者为佛门侍者,虽然没说他是哪一位佛门高人“弟子”,但茫茫大士作为菩萨果位,能为他转世保驾护航,不妨参考一下《西游记》的金蝉子(唐僧)故事。




茫茫大士或者癞头和尚下凡的目的,就只有贾宝玉。“真假”是他呈现的真意。

渺渺真人与茫茫大士目的不一样。他的出场与其说是主动,不如说是被茫茫大士拉来。皆因绛珠仙子是道家弟子范畴,不可以没有长辈在后照看。

问题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情劫,只是神瑛侍者的劫难,于绛珠仙子无碍,渺渺真人实在没必要操心费力不讨好。

茫茫大士必然对渺渺真人许之以利,比如功德都归他,弟子随便挑选。

于是乎,我们才看到癞头和尚出工不出力,只有跛足道人才兢兢业业度化他人。




跛足道人真正出场有三次。

第一次,《好了歌》度化甄士隐,成功!

第二次,“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失败!

第三次,当头棒喝度化柳湘莲,成功!

三次度化,选择的时机都是在被度人将“死”之前。甄士隐、柳湘莲醒悟,得活!贾瑞执迷不悟,得死!

所以,跛足道人代表的是“兴亡”本质。

读书人细看被跛足道人度化的人,之前的人生都有不足。

甄士隐过于疼爱“女儿”,忘了自身家庭的意义。女儿丢了,他就垮了。

贾瑞德行不堪,沉溺在对王熙凤的欲望之中不能自拔。宁可丢了性命不要也要求仁得仁。




柳湘莲过于大男子主义,一厢情愿、不辨是非,错失良妻尤三姐,又倍受打击不能自拔。

跛足道人出现前,三个人的人生都有“不足”,也就都是“瘸腿”。

跛足道人出现后,甄士隐、柳湘莲大彻大悟,补足了人性短板,也明悟了兴亡本质,才会随之出家而去。

而贾瑞执迷不悟,为情而死,是为不可“度”。这就是人生,有希望必然就有遗憾。如果人人都超脱,哪还有“人生”二字。

贾瑞之死才是世人的正常选择。你我皆执迷,补不了人生的短板,只能瘸腿而行,直到终点。

当然,甄士隐和柳湘莲被跛足道人度化,代表跛足道人的修行也需要功德来圆满。彼时他尚不圆满,才是“跛足”相。




道家追求不断“突破”,所以总是“不足”。

佛家追求了悟,立地成佛!

跛足道人“瘸腿”,源于总在突破之中。癞头和尚“癞头”,则是时有“心猿意马”。

两位真人的人间相,体现出道家与佛家的“真理”不同。

还有,甄士隐与柳湘莲随了跛足道人而去,都会成为徒弟。徒弟,儿女都是“手足”。

跛足道人在世间的任务,不像癞头和尚只为神瑛侍者护道。他的目的只有“功德”和“弟子”。

跛足,“不足”、“补足”也!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度化的甄士隐、柳湘莲等人被带到哪里了?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3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关注者
3
被浏览
4,08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你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搜索你想邀请的人

委托刘看山邀请
开启后为你智能邀请潜在的回答者
开启邀请
[object Object]
红楼释文
最近回答过该领域的问题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空间规划师LHS
最近回答过该领域的问题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高廷贞
曾在「红楼梦(小说)」话题获得 35975 次赞同
邀请回答
[object Object]
张小花
TA 已帮助 73 人获得解答
邀请回答
更多推荐结果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笑笑不可爱
笑笑不可爱​​
电影行业 从业人员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柳湘莲没被度化,他后来做了强盗,这个好了歌的批注里明确有写。

甄士隐只写了“云游四方”,但是他应该会和香菱见上一面吧,不然香菱眉间胎记就白写了。

不过大家最终还是都会销号回太虚幻境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也会销号回去的。文中写过这两人要相约销号。

发布于 2019-08-06 18:37
​赞同 2​
​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姜文杰
姜文杰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做为一个业余半吊子作家告诉你:小说创作,虚构为主,人物为情节而设,需要时凭空出现,不需要时凭空消失。举些例子,就拿红楼来说事,小说前部怡红院的丫环林红玉是作者花了好多笔墨描绘的,但是自从红玉跟了凤姐后,这个人物就不见了,多读几遍后你会发现红玉就是为了给贾芸增色而设的;还有秋桐,尤二姐被赚入荣国府后,王熙凤为了除掉她,作者特意安排秋桐,方便凤姐借剑杀人,尤二姐死后,秋桐也不见了,与红玉一样,事虽殊,理却一也。这种写作手法,脂砚斋早已点明,叫做「信手拈来无不是」。

不仅在红楼,比红楼更早的水浒,也是这样的:杨志卖刀,偶遇没毛大虫牛二,牛二无理取闹,杨志不得已杀了他,牛二不死,杨志不走,杨志不走,就不会有有智取生辰纲;戴宗去蓟州寻访公孙胜,于蓟州城偶见病关索杨雄行刑回来,作者为了带出拚命三郎石秀,特地安排踢杀羊张保拦路无理取闹,石秀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杨雄得以脱身反击,书上说杨雄最后追赶张保进了巷子,夺回礼物,张保放刁,引出石秀,目地达到,所以张保不必死,作者只须一笔结掉即可;除了牛二、张保,还有宋江传中的唐牛儿,张文远亦是如此,作者为了情节需要,安排什么样的人物,不正是信手拈来吗?

编辑于 2019-08-06 19:02
​赞同 2​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西门吹风花满头
西门吹风花满头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觉得读书要仔细,囫囵吞枣,容易漏掉很多关键字眼,不能很好区分文本中差异,摘录原文看一下: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跏腿道士,什么是跏腿?盘腿而坐,并没有告诉你这是那位贯穿始终的跛足道士,癞头僧和跛足道有特指,癞头和跛足是两位专属定语。全文中多次出现佛道人士,但是和尚不一定癞头和尚,道士不一定是跛足道士。

发布于 2019-08-08 2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2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人物(160):跛足道人
宛平2008 2016-07-27   |  1403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人物(160):跛足道人



       跛足道人,一个主宰别人命运的道士。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写道:

      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后来,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里写道: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甚切,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旁边伏侍贾瑞的众人,只见他先还拿着镜子照,落下来,仍睁开眼拾在手内,末后镜子落下来便不动了。众人上来看看,已没了气。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这才忙着穿衣抬床。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面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里写道: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便走了。贾政赶着还说话,让二人坐了吃茶,要送谢礼,他二人早已出去了。贾母等还只管着人去赶,那里有个踪影。少不得依言将他二人就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将玉悬在门上。王夫人亲身守着,不许别个人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红楼一僧一道:跛足道人是天师道宗师,癞头和尚是佛教高僧

安阳源易缘

2024-07-26 17:18河南

探秘红楼一僧一道:跛足道人是天师道宗师,癞头和尚是佛教高僧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这日邙山翠云峰上,一僧一道于晨雾中,守着一方古朴棋盘对弈。

不一时,红日微露,一团紫气裹挟风露,自东方迎面扑来,二位仙师,暂停棋局,闭目塞耳,只开鼻息一窍,仔细品度这股珍贵的阴阳交汇之气。

片刻之后,跛足老道缓缓睁开双目,面色沉重,喃喃说道:“沉溺之气越来越重,浩劫恐将再次昭世。”


癞头僧道:“天下几世几劫,你我在这翠云峰看遍枯骨和饿殍,竟是再无破解之法,可知天不予吾矣!”

跛足老道曰:“你我在这天地之中推演棋局,至今一千又七百年矣,终难破解大局,可知这孽海深重,非吾辈之智慧可以洞悉。

想我华夏一族,传自娲皇氏,当日天塌地陷,娲皇尚能以石补天,我等何不亲往朝拜,或可解万代浩劫于一二。不知兄意下如何?”

僧道:“正是这话,你我不必多话,就是此刻动身方妙。”

言毕,二仙师弃半卷残棋,烟雾隐遁身形,飘飘渺渺扬身而去。

一僧一道都是宗师

众位网友,你道这一僧一道是谁?


原来,这僧,就是东汉大德高僧——竺法兰。这老道,正是道教开山师祖——张道陵。

东汉明帝时,郎中蔡愔奉诏前往西域,寻觅高僧。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受邀前来,被安置于洛阳白马寺,翻译佛教经书,领略华夏风情。

恰在此时,张道陵于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修道成势。

邙山下,白马寺是佛教祖庭;邙山之上翠云峰是道教祖庭。东都洛阳,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也出圣贤。


佛道两教宗师,同时出于东都,皆因西汉末年的连年匪乱:

王莽乱政,又兼绿林、赤眉作乱,城北邙山之上,累累饿殍又添几层;山下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多少冤魂哀嚎,多少生灵维艰。

张道陵和竺法兰,救民心于水火,让华夏之脉延绵,终于度过那段至暗的年代。

此后,竺法兰坐化,和张道陵之灵游荡于北邙山上,参禅悟道,观日望气,镇守北邙山——这座中国最大的古墓群。

“生在苏杭,死在北邙”,“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洛阳城北是邙山,城东是白马寺,两座教派祖庭遥相守望,山上是骷髅,山下是凡尘,一僧一道守护邙山千又七百年,历经几世几劫的兴衰变换,终于悟道:天下之乱,皆因人心无餍,欲壑难填,天下之乱,首推金玉二字。


于是在翠云峰之上,建金台玉局,二仙师每日以棋布局,日夜推演,想要破解这金玉之局,以解万代劫难循环,竟未有解。

公元1600年,朝代更迭来到明末清初,匪乱之祸又见端倪,二位仙师日夜推演,终是无有头绪。

俗话说,人挪则活,事变则通。这日一僧一道遁形飞身,一路向西,去寻那娲皇补天之处,寻找救世之法。

(注:此是红楼前世今生,虽系虚构,但笔者原有复原曹翁之心,笔力有限,望轻点喷。)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7: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神出鬼没的一僧一道
少读红楼 2020-02-11   |  550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如果让大家从“红楼梦”三个字里找出一个字眼来概括此书,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梦”这个字,实际上,这也是曹公深意,所以他用“真事隐”“假语存”开篇。

第一回里,曹雪芹也明确提醒读者:此回中凡用“梦”用“幻”凳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由此可知,凡涉及这样的字眼或情节,都不简单。而最能提现“梦”“幻”的情节,即是那一僧一道的出场。


红楼梦里,一僧一道,先后多次出场,前八十回里关于他们的出场,即重点提到了八次,我们一一来看这八次都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次:顽石通灵打动凡心,僧道同时出场

红楼梦第一回,就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开场,剩下一块补天之石弃在青埂峰下。既是女娲所炼之石,自然也非凡石,所以灵性已通,这日它正自怨自艾,无才不堪入选时,碰到了远道而来,高谈阔论的一僧一道。

我们知道,这一僧一道即是为那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而来,这些风流冤家也就是第五回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看到的花名册上的众多人物。


这通灵之石,苦苦恳求僧道带它去那红尘之中,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僧人就“念咒书符,大展幻术。”转眼间顽石就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后来跟着一干风流冤家一起下世。

我们知道,这块顽石也就是宝玉落草时衔在口中的通灵宝玉,被贾母、王夫人都视为命根子,终身被宝玉戴在身上。

这一次,僧道的出现,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一干风流冤家下世造劫,也是曹公谋篇布局中最不可缺少的两个纲领性人物。对读者来说,这也是红楼梦的起源。

如果我们能看到完整的红楼梦,终结篇里,僧道应会再次出场,带这一干风流冤家去警幻处销号。如此,以僧道始,以僧道终,首尾呼应,如一条线,串起整部红楼,曹公真好心思。



第二次:英莲方三岁,甄士隐梦僧道,僧人欲度英莲出家

英莲是甄士隐之女,出场时年方三岁。这年夏天,炎夏永昼,甄士隐在书房小憩,结果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僧一道,他梦到的一僧一道,正是一僧一道第一次出场的后半段,这时候他们正要到警幻处挂号。

在甄士隐的梦中,我们了解了木石前盟的来龙去脉,这也就是宝玉黛玉的前世缘。且从原文可知,整部书即是围绕宝黛的木石前盟所写,其余等人皆是陪衬,原文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甄士隐听了僧道的一番对话,非常好奇,就特别想看看僧道口中的“蠢物”到底是何物,还未来的及细看,忽然大梦初醒。

甄士隐醒后,抱着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此时一僧一道再次出场,原文说“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僧人看到甄士隐抱着英莲,忽然“便大哭起来”,又要甄士隐把英莲舍给他,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但甄士隐肉眼凡胎,自然勘不破其中关节,且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没睬他。


这时候僧人开始泄露天机,念了一段关于英莲命运的谶语后就消失了。这时候甄士隐才觉得“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甄士隐会问什么呢?是关于梦中之事,还是关于英莲命运之事?又或者两者兼有?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从后文可知,僧人之言一一应验。而甄士隐先后于梦中和现实两遇僧道,可见慧根不浅,与僧道颇有渊源,此也为其后文出家伏笔。

且从这次开始,一僧一道也于红尘分开,各自行事。看官谨记,度英莲出家者为僧人。如能看到曹公后文,想来后改名香菱,进而又改名秋菱的英莲,在弥留之际,此僧必会再次出场。



第三次:甄士隐晚年,道人出场度化其出家

因甄士隐未将僧人之言放于心上,于是英莲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接着甄府着火,后来又遇上田庄歉收,盗贼横行……接二连三的打击,把甄士隐这个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读书人,彻底击垮了。

尤其在投奔了岳丈封肃之后,不惯生理稼穑的甄士隐,勉强支撑了一两年,越来越穷,也越来越被岳父瞧不上,说他不善过活,好吃懒做,这些话让读书人甄士隐听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连番的人生打击,不断的现实磨折,让甄士隐心中悔恨、怨痛不已,加上自己又是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于是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也正是在这时,僧道再次出场,不过这次只出现了跛足道人一人。

僧人为什么没出现呢?因为前面已经交代了,僧道要度化英莲未果后,道人就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细读红楼还会发现,但凡度化男子,都是跛足道人(道)出场,而度化女子都是癞头和尚(僧)出场,所以度化英莲时是僧人大哭,这一次甄士隐出家,是道人出场唱《好了歌》。

这时候的甄士隐,早已经历了人生的富贵贫穷,体会了人生的各种甘苦,所以听到道士的好了歌之后,似有顿悟,于是帮道人解出了好了歌的精髓内涵,说完后“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四次:黛玉三岁时,僧人出场要化她出家

再有僧道出场时,就到了黛玉进贾府一回,这一次僧道没有正面出场,而是从黛玉口中暗出。

第三回黛玉进府,众人看出其有不足之症,于是黛玉就说了自己的病根儿和看病求医的经过,这里就提到了能治她病的僧人。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从黛玉的描述中可知,这次出现的僧人与英莲三岁时出现的僧人,说的话如出一辙,也是要度她出家,林如海贾敏夫妇与甄士隐封氏夫妇一样,都是半生只得此一女,且爱如珍宝的,如何肯舍与僧道?自然不会同意。

因为黛玉之病是天生的,所以僧人见无法度化时,只得给了林如海夫妇一个方子,但这个方子一看便知,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见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不能哭,这对于尘世之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黛玉得的是什么病,那么难治?这一点第一回里提到了,“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从这段话可知,黛玉的病中,有“恨”有“愁”有“缠绵不尽之意”,这也就是她的病源,而她的病源,又注定了她不可能不哭,也不可能不见外姓亲友,因为她下世即为还泪,要见的第一个外姓亲友即是贾宝玉。

关于僧道,这里还有一段批语: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现之处,即是大关节处。



第五次:宝钗幼时,僧人出现赠药方

黛玉有先天疾病,要常吃人参养荣丸维持,同样,宝钗的病也是先天的,且要吃冷香丸维持。第七回里,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中,我们得知了宝钗治病的经历,这里僧人再次出场。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与黛玉不同的是,僧人对黛玉之病只是“口头医嘱”,而宝钗的病则是是实实在在的“药方”,是可以直接配药的。

宝钗为什么得的是“热毒”呢?脂砚斋批语道破天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而最开始被遗弃于青埂峰下的顽石,也正是因为听了僧道的高谈快论,“打动凡心”,神瑛侍者下世造劫,也是“凡心偶炽”。

什么是“凡心偶炽”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一种欲望和贪念,也即这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动了凡心,贪恋红尘富贵乐事。可知,宝玉、宝钗的前世,都是因动了凡心而下世,黛玉则不在此列,其下世纯为还泪。

脂砚斋对僧人的出场,再次作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因为宝钗的病是热毒,所以僧人给她的药方,名叫“冷香丸”,用“冷”去克“热”,又是“海上方”,即用“水”克“火”。

僧人给的药引子是怎么来的呢?脂砚斋是这么解释的: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由此可知,这个药引子里,已经包含了“冷”“香”两味主要的为君的药,后来配的四时之花及雨露霜雪等,应该都是群药。

这么来理解的话,曹雪芹似乎跟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当然这个文字游戏也不是毫无意义,他在薛宝钗要吃的药里,十多次提到“十二”,也是别有深意的,脂砚斋说: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第六次:贾瑞弥留际,道人携风月宝鉴出场

贾瑞是红楼梦里出场较早,但也去世比较早的男子。他的故事,基本都跟王熙凤纠缠在一起。原文说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之人,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贾瑞将死之时,专门度化男性的跛足道人出场,“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我们看,每每在红楼情节转折的关键时刻,僧道总会出场,脂砚斋对僧道的出场,也大多都会作批,这里就下批道: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

跛足道人从化甄士隐出家后,这是又一次正面出场,且这一次他是专为救命而来,且是“专治怨业之症”,也就是僧道口中的“一干风流冤家”的各种病症,比如黛玉、宝钗之病,在世人眼中,都属于“无名之症”也是“不治之症”,只有僧道可解。

而僧道就是专为治疗疑难杂症出现的,贾瑞的病症,陷于一个“痴”字,王熙凤两次设局,令他知改,他都未曾醒悟,依然痴迷,甚至跛足道人给了他警幻仙子于太虚幻境所造的风月宝鉴来救命,他也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故脂砚斋如此评贾瑞: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

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是此回大关目,在贾瑞爷爷奶奶以为风月宝鉴是妖镜时,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这番话,又何尝不是《红楼梦》一书在当时世人眼中的行景?对此,脂砚斋也点评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次跛足道人是带着人物出场的,这面风月宝鉴,正反两面即藏着曹公深意。正如跛足道人来解救宝镜时所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脂砚斋也说: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这也正是曹公隐藏的深意,也是他曾感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良苦用心,都在文字背后,要翻过来之人才看得懂。

而那僧道,显然早是“打破研制阵,坐头红粉关”的世外高人,眼见得红尘中这一干痴男怨女,为一“情”字愁肠百结,生死两忘,自是叹息不止。



第七次:宝玉凤姐遭魔魇,僧道同时出场救命

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还是比较忙碌的,继上次僧道同时出场要度化英莲,到宝玉凤姐遭魔魇,中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他们第一次出场时,正是要将通灵玉携入红尘,这一次共同汇合来治宝玉凤姐的魔魇之症时,宝玉已经十三岁了。原文: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我们知道,宝玉的通灵玉有三个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凤姐这次遭魔魇,是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坏做法所致,属于“邪祟”,所以通灵玉至此完成了它的第一项“任务”。

僧道出场时,是这么吆喝的:“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后持颂通灵玉,又说“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场,无论是要度化英莲、黛玉等人,还是用药方或宝镜治疗宝钗、贾瑞之病,都着眼在“冤孽”两个字上,而这两个字,牵连出的又是“痴情”二字。

木石前盟是这样,金玉良缘是这样,即便甄士隐的父母子女之情,贾瑞对凤姐之思,都逃不脱“痴情”二字,也离不开“冤孽”一词,也可以理解成“孽缘”。

对僧道救治王熙凤宝玉姐弟,还有一段大有深意的批语: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这里再次点出“幻”字,亦是大关目,提醒读者着眼,且提到“全部百回”,似指红楼全书是共一百回。

而从通灵玉的三个功能来看,僧道在八十回后,至少还会有两次出场。



第八次:尤三姐自刎后,跛足道人出场化柳湘莲出家

六十六回,尤三姐得知柳湘莲退婚,愤而自刎。尤三姐死后,柳湘莲才知她是一个如此标致,却又如此刚烈的女子,“自悔不及”,但已为时晚也。

这时候柳湘莲就出了神,他先梦到了来辞别的尤三姐,接着就遇到了跛足道人。原文: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

柳湘莲无意中走到了一座破庙之前,而这个捉虱子的跏腿道士也就是前文多次出现的跛足道人,想必他已度化无数造劫已完的痴情男子,彼时的柳湘莲,尤三姐死后,也已生无可恋。

于是,在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自然,他如甄士隐一般,彻底抛下红尘,跟着道人飘飘而去。

综上可知,一僧一道两位神仙,是贯穿红楼梦里始终的提纲挈领式的关键人物,每到关键情节,曹公欲出深意,必有僧道出场,为下落凡尘的这一干风流冤家指点迷津,或救其性命,或度其出家,是情节转折的重要人物。

根据脂砚斋批语可知,宝玉最终是悬崖撒手,那时,僧道定会再次出场,且在众人造劫完毕后,通灵玉也经历一番尘世后,还会由僧道同他们一起去太虚幻境警幻处销号,以完此劫。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81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里神出鬼没的一僧一道
少读红楼 2020-02-11   |  551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如果让大家从“红楼梦”三个字里找出一个字眼来概括此书,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梦”这个字,实际上,这也是曹公深意,所以他用“真事隐”“假语存”开篇。

第一回里,曹雪芹也明确提醒读者:此回中凡用“梦”用“幻”凳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由此可知,凡涉及这样的字眼或情节,都不简单。而最能提现“梦”“幻”的情节,即是那一僧一道的出场。


红楼梦里,一僧一道,先后多次出场,前八十回里关于他们的出场,即重点提到了八次,我们一一来看这八次都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次:顽石通灵打动凡心,僧道同时出场

红楼梦第一回,就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开场,剩下一块补天之石弃在青埂峰下。既是女娲所炼之石,自然也非凡石,所以灵性已通,这日它正自怨自艾,无才不堪入选时,碰到了远道而来,高谈阔论的一僧一道。

我们知道,这一僧一道即是为那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而来,这些风流冤家也就是第五回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薄命司看到的花名册上的众多人物。


这通灵之石,苦苦恳求僧道带它去那红尘之中,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僧人就“念咒书符,大展幻术。”转眼间顽石就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后来跟着一干风流冤家一起下世。

我们知道,这块顽石也就是宝玉落草时衔在口中的通灵宝玉,被贾母、王夫人都视为命根子,终身被宝玉戴在身上。

这一次,僧道的出现,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一干风流冤家下世造劫,也是曹公谋篇布局中最不可缺少的两个纲领性人物。对读者来说,这也是红楼梦的起源。

如果我们能看到完整的红楼梦,终结篇里,僧道应会再次出场,带这一干风流冤家去警幻处销号。如此,以僧道始,以僧道终,首尾呼应,如一条线,串起整部红楼,曹公真好心思。



第二次:英莲方三岁,甄士隐梦僧道,僧人欲度英莲出家

英莲是甄士隐之女,出场时年方三岁。这年夏天,炎夏永昼,甄士隐在书房小憩,结果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僧一道,他梦到的一僧一道,正是一僧一道第一次出场的后半段,这时候他们正要到警幻处挂号。

在甄士隐的梦中,我们了解了木石前盟的来龙去脉,这也就是宝玉黛玉的前世缘。且从原文可知,整部书即是围绕宝黛的木石前盟所写,其余等人皆是陪衬,原文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甄士隐听了僧道的一番对话,非常好奇,就特别想看看僧道口中的“蠢物”到底是何物,还未来的及细看,忽然大梦初醒。

甄士隐醒后,抱着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此时一僧一道再次出场,原文说“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

僧人看到甄士隐抱着英莲,忽然“便大哭起来”,又要甄士隐把英莲舍给他,僧人认为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但甄士隐肉眼凡胎,自然勘不破其中关节,且认为僧人说的是疯话,没睬他。


这时候僧人开始泄露天机,念了一段关于英莲命运的谶语后就消失了。这时候甄士隐才觉得“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甄士隐会问什么呢?是关于梦中之事,还是关于英莲命运之事?又或者两者兼有?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从后文可知,僧人之言一一应验。而甄士隐先后于梦中和现实两遇僧道,可见慧根不浅,与僧道颇有渊源,此也为其后文出家伏笔。

且从这次开始,一僧一道也于红尘分开,各自行事。看官谨记,度英莲出家者为僧人。如能看到曹公后文,想来后改名香菱,进而又改名秋菱的英莲,在弥留之际,此僧必会再次出场。



第三次:甄士隐晚年,道人出场度化其出家

因甄士隐未将僧人之言放于心上,于是英莲在第二年的元宵节丢失,接着甄府着火,后来又遇上田庄歉收,盗贼横行……接二连三的打击,把甄士隐这个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读书人,彻底击垮了。

尤其在投奔了岳丈封肃之后,不惯生理稼穑的甄士隐,勉强支撑了一两年,越来越穷,也越来越被岳父瞧不上,说他不善过活,好吃懒做,这些话让读书人甄士隐听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连番的人生打击,不断的现实磨折,让甄士隐心中悔恨、怨痛不已,加上自己又是暮年之人,贫病交攻,于是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也正是在这时,僧道再次出场,不过这次只出现了跛足道人一人。

僧人为什么没出现呢?因为前面已经交代了,僧道要度化英莲未果后,道人就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吧。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细读红楼还会发现,但凡度化男子,都是跛足道人(道)出场,而度化女子都是癞头和尚(僧)出场,所以度化英莲时是僧人大哭,这一次甄士隐出家,是道人出场唱《好了歌》。

这时候的甄士隐,早已经历了人生的富贵贫穷,体会了人生的各种甘苦,所以听到道士的好了歌之后,似有顿悟,于是帮道人解出了好了歌的精髓内涵,说完后“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四次:黛玉三岁时,僧人出场要化她出家

再有僧道出场时,就到了黛玉进贾府一回,这一次僧道没有正面出场,而是从黛玉口中暗出。

第三回黛玉进府,众人看出其有不足之症,于是黛玉就说了自己的病根儿和看病求医的经过,这里就提到了能治她病的僧人。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从黛玉的描述中可知,这次出现的僧人与英莲三岁时出现的僧人,说的话如出一辙,也是要度她出家,林如海贾敏夫妇与甄士隐封氏夫妇一样,都是半生只得此一女,且爱如珍宝的,如何肯舍与僧道?自然不会同意。

因为黛玉之病是天生的,所以僧人见无法度化时,只得给了林如海夫妇一个方子,但这个方子一看便知,几乎不可能做到。不见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不能哭,这对于尘世之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黛玉得的是什么病,那么难治?这一点第一回里提到了,“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从这段话可知,黛玉的病中,有“恨”有“愁”有“缠绵不尽之意”,这也就是她的病源,而她的病源,又注定了她不可能不哭,也不可能不见外姓亲友,因为她下世即为还泪,要见的第一个外姓亲友即是贾宝玉。

关于僧道,这里还有一段批语: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现之处,即是大关节处。



第五次:宝钗幼时,僧人出现赠药方

黛玉有先天疾病,要常吃人参养荣丸维持,同样,宝钗的病也是先天的,且要吃冷香丸维持。第七回里,周瑞家的与宝钗闲聊中,我们得知了宝钗治病的经历,这里僧人再次出场。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与黛玉不同的是,僧人对黛玉之病只是“口头医嘱”,而宝钗的病则是是实实在在的“药方”,是可以直接配药的。

宝钗为什么得的是“热毒”呢?脂砚斋批语道破天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而最开始被遗弃于青埂峰下的顽石,也正是因为听了僧道的高谈快论,“打动凡心”,神瑛侍者下世造劫,也是“凡心偶炽”。

什么是“凡心偶炽”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一种欲望和贪念,也即这一干下世造劫的风流冤家,动了凡心,贪恋红尘富贵乐事。可知,宝玉、宝钗的前世,都是因动了凡心而下世,黛玉则不在此列,其下世纯为还泪。

脂砚斋对僧人的出场,再次作批: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因为宝钗的病是热毒,所以僧人给她的药方,名叫“冷香丸”,用“冷”去克“热”,又是“海上方”,即用“水”克“火”。

僧人给的药引子是怎么来的呢?脂砚斋是这么解释的: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由此可知,这个药引子里,已经包含了“冷”“香”两味主要的为君的药,后来配的四时之花及雨露霜雪等,应该都是群药。

这么来理解的话,曹雪芹似乎跟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当然这个文字游戏也不是毫无意义,他在薛宝钗要吃的药里,十多次提到“十二”,也是别有深意的,脂砚斋说: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第六次:贾瑞弥留际,道人携风月宝鉴出场

贾瑞是红楼梦里出场较早,但也去世比较早的男子。他的故事,基本都跟王熙凤纠缠在一起。原文说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之人,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贾瑞将死之时,专门度化男性的跛足道人出场,“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我们看,每每在红楼情节转折的关键时刻,僧道总会出场,脂砚斋对僧道的出场,也大多都会作批,这里就下批道:自甄士隐随君一去,别来无恙否?

跛足道人从化甄士隐出家后,这是又一次正面出场,且这一次他是专为救命而来,且是“专治怨业之症”,也就是僧道口中的“一干风流冤家”的各种病症,比如黛玉、宝钗之病,在世人眼中,都属于“无名之症”也是“不治之症”,只有僧道可解。

而僧道就是专为治疗疑难杂症出现的,贾瑞的病症,陷于一个“痴”字,王熙凤两次设局,令他知改,他都未曾醒悟,依然痴迷,甚至跛足道人给了他警幻仙子于太虚幻境所造的风月宝鉴来救命,他也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故脂砚斋如此评贾瑞: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

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是此回大关目,在贾瑞爷爷奶奶以为风月宝鉴是妖镜时,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这番话,又何尝不是《红楼梦》一书在当时世人眼中的行景?对此,脂砚斋也点评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次跛足道人是带着人物出场的,这面风月宝鉴,正反两面即藏着曹公深意。正如跛足道人来解救宝镜时所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脂砚斋也说: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这也正是曹公隐藏的深意,也是他曾感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良苦用心,都在文字背后,要翻过来之人才看得懂。

而那僧道,显然早是“打破研制阵,坐头红粉关”的世外高人,眼见得红尘中这一干痴男怨女,为一“情”字愁肠百结,生死两忘,自是叹息不止。



第七次:宝玉凤姐遭魔魇,僧道同时出场救命

红楼梦里的一僧一道,还是比较忙碌的,继上次僧道同时出场要度化英莲,到宝玉凤姐遭魔魇,中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他们第一次出场时,正是要将通灵玉携入红尘,这一次共同汇合来治宝玉凤姐的魔魇之症时,宝玉已经十三岁了。原文: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我们知道,宝玉的通灵玉有三个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凤姐这次遭魔魇,是马道婆和赵姨娘在背后使坏做法所致,属于“邪祟”,所以通灵玉至此完成了它的第一项“任务”。

僧道出场时,是这么吆喝的:“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后持颂通灵玉,又说“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由此可知,但凡僧道出场,无论是要度化英莲、黛玉等人,还是用药方或宝镜治疗宝钗、贾瑞之病,都着眼在“冤孽”两个字上,而这两个字,牵连出的又是“痴情”二字。

木石前盟是这样,金玉良缘是这样,即便甄士隐的父母子女之情,贾瑞对凤姐之思,都逃不脱“痴情”二字,也离不开“冤孽”一词,也可以理解成“孽缘”。

对僧道救治王熙凤宝玉姐弟,还有一段大有深意的批语: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这里再次点出“幻”字,亦是大关目,提醒读者着眼,且提到“全部百回”,似指红楼全书是共一百回。

而从通灵玉的三个功能来看,僧道在八十回后,至少还会有两次出场。



第八次:尤三姐自刎后,跛足道人出场化柳湘莲出家

六十六回,尤三姐得知柳湘莲退婚,愤而自刎。尤三姐死后,柳湘莲才知她是一个如此标致,却又如此刚烈的女子,“自悔不及”,但已为时晚也。

这时候柳湘莲就出了神,他先梦到了来辞别的尤三姐,接着就遇到了跛足道人。原文: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

柳湘莲无意中走到了一座破庙之前,而这个捉虱子的跏腿道士也就是前文多次出现的跛足道人,想必他已度化无数造劫已完的痴情男子,彼时的柳湘莲,尤三姐死后,也已生无可恋。

于是,在与道人一番对话后,“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自然,他如甄士隐一般,彻底抛下红尘,跟着道人飘飘而去。

综上可知,一僧一道两位神仙,是贯穿红楼梦里始终的提纲挈领式的关键人物,每到关键情节,曹公欲出深意,必有僧道出场,为下落凡尘的这一干风流冤家指点迷津,或救其性命,或度其出家,是情节转折的重要人物。

根据脂砚斋批语可知,宝玉最终是悬崖撒手,那时,僧道定会再次出场,且在众人造劫完毕后,通灵玉也经历一番尘世后,还会由僧道同他们一起去太虚幻境警幻处销号,以完此劫。

来自: 少读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关秋芙: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下一篇: 王熙凤是如何害死尤二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为何以癞头和跛足的邋遢形象示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7:茫茫大士设局成癞头和尚、渺渺真人攒功为跛足道人

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一块五色石,是为日后的通灵宝玉,所以[枉凝眉]中的美玉无瑕,其实不是指贾宝玉。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使之久延岁月化为女体,是为绛珠仙子。二人为了了结三生三世的情缘,双双下凡历劫,这一去就勾动了一众风流冤孽去到太虚幻境挂号,随之下凡历劫去了。






除了这些风流冤孽,还有两个仙人参与其中,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正是他们邂逅女娲补天石,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一僧一道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要说这二人也是有趣,他们联袂来到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下,却对近在咫尺的女娲补天石视而不见。他们不坐而论道,反而讲起了故事。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那女娲补天石出身极高,本就有灵,却因无能补天而终日自怨自艾。他本是“石”,挪不动、走不脱。对“神仙玄幻,荣华富贵”如何不向往?这就像刘姥姥和外孙子板儿说进城的事,小孩子哪有不想去的。






所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这二位,真是心机老boy,将女娲补天石耍的团团转。明明是他们想要它去红尘历练,好借机积攒功德。结果反而让女娲补天石求了他们带去红尘,白白欠了他们人情不说,还被折腾了一通,你说上哪说理去。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都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人。《红楼梦》之前没有听闻,也是曹雪芹原创。他们在佛和道二门的地位如何不得而知,也不见他们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法力。

但看他们尚且需要自己“设局”,度化世间风流冤孽积攒功德看,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虽然“茫茫”代表极大,“渺渺”代表极小,似乎是须弥芥子,无边无际,到底还不是真正的大神。

《红楼梦》终究是小故事。不过就是男女爱情因果,勾动家族之兴亡。远比不上《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以及《水浒传》天罡地煞那般凶悍,更不如《封神演义》改朝换代,教派之争。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联手警幻仙子不过做了一个小“局”,大神们也看不上,却给他们自己忙了个够呛。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僧一道讲述了《红楼梦》的前世今生,点出甄士隐是开启《红楼梦》的那把钥匙。看明白甄士隐的故事,大体就知道了《红楼梦》故事梗概。不过要将甄士隐换成贾宝玉罢了。“真事隐”也不是隐藏了什么线索。而是“真事”就在他身上的意思。

真事隐一梦醒来,梦中故事忘却大半,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样。也不知道这梦做了干啥?

大梦难醒才难“悟”!“黄粱一梦”“南柯一梦”可都是梦醒后觉悟,《红楼梦》反其道行之,求不破不立之结果要更加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才是人的劣根性。

甄士隐再见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肉眼凡胎就不识真人了。而彼时这二人也不再是神仙。






(第一回)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就是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士隐肉眼凡胎反将其当做骗子“疯话”。

后文再见游走在贾府的净虚、马道婆、张道士之流,一个个道貌岸然,却全然不是“真人”。只会觉得讽刺。






癞头和尚张手就管人家要女儿,甄士隐当然不会给。同样一幕也发生在林如海家里。面对同样拒绝,这和尚也没有好话。“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好在甄士隐、林如海都是君子。这要是醉金刚倪二,怕不是早都上去一顿老拳。

癞头和尚对香菱和林黛玉的度化失败,源于他也根本就没认真。对于二人的悲剧,不过留下几句话。反而去薛宝钗那又给药引、又给药方,还有金项圈上的吉利话,可见同人不同命。

癞头和尚的目的显然不以度化为主,而是教化为先。

跛足道人却是相反,他主要是以度化为主,感化次之。






所以,他先后三次出场,《好了歌》度化甄士隐,“风月宝鉴”度化贾瑞,“谶语”度化柳湘莲,一个个全部有的放矢。虽说度化贾瑞失败,但甄士隐和柳湘莲都成了跛足道人的弟子。

佛家与道家的教义不同。佛家更讲究今生修行度来生。道家却修今生今世,肉身成圣举霞飞升。所以,癞头和尚注定不如跛足道人积攒功德快。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再一次出场,是“魇魔法叔嫂逢五鬼”,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五鬼所害奄奄一息。二圣联袂而至,点醒通灵宝玉,化解了五鬼魔法。

前后十三载,堂堂女娲补天石就被红尘富贵迷惑了心性,实在是可怕。

此后癞头和尚蛰伏不出,跛足道人在度化柳湘莲后,也是消失无踪。

不过,二人在结局一定会作为收尾人物再次出场。原文对此也有蛛丝马迹。






第一个,癞头和尚最大的功德就在贾宝玉身上。度化他一个,顶上所有人。

(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这一段伏笔就不用解释了。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崩溃将死,癞头和尚出现,度化他出家为僧。贾宝玉出家后寻到已经做为“一品夫人(国王妃)”去世的林黛玉坟前,为她守墓余生。癞头和尚如愿以偿得了大功德。

第二个,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约定时间,是《红楼梦》完结周期。

(第一回)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三劫是九十年,预示《红楼梦》时间跨度为九十年。起码证明最有福寿之人,应该有九十载年纪。至于是谁。我们日后再说。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也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是《红楼梦》穿针引线的人物。由他们设局,由他们收尾,也是明清小说的特点。一切因果,都在大人物掌控之中,谁也别想翻天。

女娲补天石见证完一切,终究又回到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等待他的,是日后到来的空空道人。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作者”。那么,空空道人有什么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5-11 19:47
中国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34 , Processed in 0.1239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