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1|回复: 25

荣禧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发表于 2024-6-28 12: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禧堂最大秘密,就藏在那副对联之中,林黛玉一看就明白了首发2024-05-03 09:48·君笺雅侃红楼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比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更重要。她的所见所闻,也比刘姥姥看的更多更深刻,影射和伏笔的意义也就更大。
林黛玉眼中的贾府人事,既有对她自己的伏笔,也有对贾府未来的伏笔。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荣禧堂所见,是未来至关重要的伏笔。
荣禧堂内藏着的“秘密”,也因此展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在说荣禧堂的“秘密”之前,需要知道“荣禧堂”是什么地方。
当时林黛玉从贾赦家中出来,从西角门回到了荣国府内。众嬷嬷引导着林黛玉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
荣禧堂的位置在敕造荣国府的三间兽头大门进来,正对的“向南大厅”之后。
“向南大厅”便是荣国府一进大院的“大厅”,属于外宅核心“正堂”。


南大厅后,便是内仪门,俗话说的“二门”。
二门进来便是内宅的一溜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为内宅正堂。
后来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供奉宁荣二公的“影”处,便是宁国府的“荣禧堂”。
荣禧堂是当家人贾政的起居核心。相当于内宅客厅。
当然,荣禧堂并不接待外客,只有家中子孙才得进入。
贾政日常办公会客是在外书房和小书房梦坡斋中,也都在二门外,南大厅范围的院落内。
原文写“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说明荣禧堂是贾政王夫人的正房,为敕造荣国府的核心。
平日要给贾政王夫人请安,为他们祝寿,接见子孙叩拜都在这里。按说林黛玉要见贾政,也应该在此处。不提。


了解了荣禧堂的功能和作用,才更容易明确荣禧堂的意义。
“荣禧堂”三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小字写的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代表先帝御赐之意。也是这块匾能够用“赤金九龙青地”的原因,是荣国公挣得的殊荣。
匾额下面的正堂墙上,悬挂的是一副“墨龙大画”,也就是水墨“云龙图”。
具体可以参考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
为什么是墨龙,原文没有交代。但根据《九龙图》所写,可知“云龙”最为遒劲有力,也最是勇猛刚毅,有“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之意,是对荣国公武功卓著的赞誉和对贾府子孙的期许。
至于画下紫檀大案上陈设的一尊近一米高的青铜古鼎,当属商周遗物。预示荣国公世袭传承。
鼎的左右金蜼彝、玻璃海,是贾府富贵和传承象征,倒无需多说。
若非国公之尊,哪有这等气象。
关键在地上两遛十六张楠木交椅,是贾家子孙相聚落座之所。平时家中子侄儿孙济济一堂便在这里。


但以上都是荣国府必有的气象。真正重点不在这满堂的富贵和威严,而在那副乌木联牌对联。
“乌木”是指古时候沉于泥土或者河床之下,经过千万年而不朽的名贵木材,又名阴沉木。
乌木有两个特点:
一,名贵,万年不腐,可作传承之意。
二,枯木。便与林黛玉有了联系。黛玉判词图画,就是两株枯木代表了“林”。
如今的两块“乌木”,一左一右恰好是“林”字,可知乌木所刻的对联之上,必有与黛玉有关之言。
“座上珠玑昭日月”:
“座”指的是那十六张楠木交椅,座上就是贾府的子孙。
“珠玑”本意指珠玉珍宝,这里代指贾家子弟是珠玉人才。
“日月”为尊,既赞颂贾府子孙光芒万丈,可比日月。
“日月”也代表帝王,预祝贾府子孙都是辅佐帝王之材。
白话解释:贾家子孙后代都是宁荣二公那样具有辅佐帝王的良才美质,文韬武略可鉴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堂前”还是指荣禧堂上聚集的贾府子孙。
“黼黻”[fǔf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又代表了爵禄和富贵。
唐代崔湜在《故吏部侍郎元公碑》提到: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钟黼黻,罔汩其志。
“烟霞”,指交相辉映的气象,如云霞争辉。
白话解释:贾府子孙青出于蓝胜于蓝,各个为官做宰,聚在一起朝服纹饰如云,气度俨然。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言外之意是说贾府未来人才辈出,简单概括就三个字:满堂笏。
这幅对联显然是个“马屁对”,也是美好祝愿。
宁荣二公自然希望家族千秋万代以传世。“铁门槛”永固千年而不倒。
但只靠祖宗福荫肯定不行,还需要子孙后代前赴后继努力,个个人才济济,青出于蓝胜于蓝。
对联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重点是刻在“乌木”之上的意义,则是暗示贾家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既然乌木与林黛玉有关,还要看最后那行小字上的伏笔。
原文写道:“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穆莳”是东安郡王,是与宁荣二公合称“四王八公”的四王之一。
东西南北四王,毫无疑问是皇家子孙。
东安郡王的落款极为客气,直言他与宁荣二公既是同乡,也是世交,更从小得到贾家的教导,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好兄弟”,一起撒尿和泥长大的发小。
可知宁荣二公的出身也不是草根,而是与皇族关系密切的家族。
这里要注意“东安”郡王的封号。
东为上,东安就是上安。上为皇帝。让皇帝安心才能福荫不绝、荣华富贵。才是传家永固的“基础”。
“东安”为吉,与后文出现的“南安”恰好对立。
南安郡王的难安,隐喻“难安”,为祸。
后来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没说完南院马棚就起了“火”,通祸。预示南为祸。


而贾母八旬之庆,有南安太妃来庆寿,预示贾母日后寝食难安而死。更有“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玻璃炕屏。
玻璃炕屏前后出现过两副,一副是王子腾送给王熙凤的。一副是粤海将军送给贾母的。
王子腾身为九省都检点,为北方边防重镇的节度一把手,是贾政小舅子。王家隐喻“亡家”。
粤海将军相当于广州将军,南方边防的节度一把手,与贾府关系密切。邬家隐喻“无家”。
亡家,无家,便是贾府日后抄家的根源“祸事”。
而王子腾与粤海将军一南一北,手握军事大权,便暗示贾家之败与军权有关。
而南为南安郡王,北为北静郡王,
贾家与这南北两家结党,军权威胁到皇帝,最终引来抄家之祸。
宁荣二公军功起家,最为皇帝忌惮的也是“军权”,终究为其所累。
如何才能“破局”?
远离“南北”,向“东”看,靠近忠诚于皇帝才能保平安。
便是东安郡王“穆莳”,给贾家出的救命良方。
“穆”为木。“莳”为石。
“穆莳”岂不就是“木石”?
林黛玉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木石姻缘所代表的是贾家放弃军权,走诗书传家之路。只有忠顺皇帝,不以军权为祸,才能够子孙后代富贵绵长,人人成长为辅国济民之良才美质。


如何弃武从文?改换门楣门风即可。“好媳妇旺三代”,迎娶好媳妇,教养子孙、培养文气即可。
林黛玉不但出身四代列侯之家,更是典型的诗书大家。
林如海在家族爵位终止后,凭借一己之力考取探花郎,便说明林家的文风和底蕴。
“木石”借“笔墨纸砚”预示诗书传家,表明林黛玉具备改变贾府门风文气的能力。
后文她轻松教育香菱成为诗人,就可见一斑。
把香菱换成贾府子孙,林黛玉善于因材施教,喜欢读书科举的就读科举仕途之书。喜欢诗词歌赋的就鼓励吟诗作赋。喜欢其他杂学文章的也不揠苗助长。长此以往,贾府文风就会慢慢被培养出来,岂有不兴旺的?
《说文》解释:莳,更别种也,意思是移栽。
贾府的“根”在军中,就像“木”成长扎根一般,盘根错节。
要想可保无虞,让皇帝安心,让贾家“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子孙兴旺,就要“移栽”,放弃军权改为诗书传家。
不对皇帝有威胁,皇帝允许贾家自由发展,才会迎来“满床笏”的兴盛。
东安郡王穆莳,便体现了这层隐喻。
而贾府放弃军权,让“乌木(枯木)逢春”,书香传世相得益彰,机会就在林黛玉身上,需要木石姻缘。
你就说曹雪芹的巧思,妙不妙绝?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url=]#以书之名#[/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1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禧堂最大秘密,就藏在那副对联之中,林黛玉一看就明白了
首发2024-05-03 09:48·君笺雅侃红楼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比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更重要。她的所见所闻,也比刘姥姥看的更多更深刻,影射和伏笔的意义也就更大。

林黛玉眼中的贾府人事,既有对她自己的伏笔,也有对贾府未来的伏笔。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荣禧堂所见,是未来至关重要的伏笔。

荣禧堂内藏着的“秘密”,也因此展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在说荣禧堂的“秘密”之前,需要知道“荣禧堂”是什么地方。

当时林黛玉从贾赦家中出来,从西角门回到了荣国府内。众嬷嬷引导着林黛玉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

荣禧堂的位置在敕造荣国府的三间兽头大门进来,正对的“向南大厅”之后。

“向南大厅”便是荣国府一进大院的“大厅”,属于外宅核心“正堂”。


南大厅后,便是内仪门,俗话说的“二门”。

二门进来便是内宅的一溜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为内宅正堂。

后来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供奉宁荣二公的“影”处,便是宁国府的“荣禧堂”。

荣禧堂是当家人贾政的起居核心。相当于内宅客厅。

当然,荣禧堂并不接待外客,只有家中子孙才得进入。

贾政日常办公会客是在外书房和小书房梦坡斋中,也都在二门外,南大厅范围的院落内。

原文写“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说明荣禧堂是贾政王夫人的正房,为敕造荣国府的核心。

平日要给贾政王夫人请安,为他们祝寿,接见子孙叩拜都在这里。按说林黛玉要见贾政,也应该在此处。不提。


了解了荣禧堂的功能和作用,才更容易明确荣禧堂的意义。

“荣禧堂”三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小字写的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代表先帝御赐之意。也是这块匾能够用“赤金九龙青地”的原因,是荣国公挣得的殊荣。

匾额下面的正堂墙上,悬挂的是一副“墨龙大画”,也就是水墨“云龙图”。

具体可以参考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

为什么是墨龙,原文没有交代。但根据《九龙图》所写,可知“云龙”最为遒劲有力,也最是勇猛刚毅,有“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之意,是对荣国公武功卓著的赞誉和对贾府子孙的期许。

至于画下紫檀大案上陈设的一尊近一米高的青铜古鼎,当属商周遗物。预示荣国公世袭传承。

鼎的左右金蜼彝、玻璃海,是贾府富贵和传承象征,倒无需多说。

若非国公之尊,哪有这等气象。

关键在地上两遛十六张楠木交椅,是贾家子孙相聚落座之所。平时家中子侄儿孙济济一堂便在这里。


但以上都是荣国府必有的气象。真正重点不在这满堂的富贵和威严,而在那副乌木联牌对联。

“乌木”是指古时候沉于泥土或者河床之下,经过千万年而不朽的名贵木材,又名阴沉木。

乌木有两个特点:

一,名贵,万年不腐,可作传承之意。

二,枯木。便与林黛玉有了联系。黛玉判词图画,就是两株枯木代表了“林”。

如今的两块“乌木”,一左一右恰好是“林”字,可知乌木所刻的对联之上,必有与黛玉有关之言。

“座上珠玑昭日月”:

“座”指的是那十六张楠木交椅,座上就是贾府的子孙。

“珠玑”本意指珠玉珍宝,这里代指贾家子弟是珠玉人才。

“日月”为尊,既赞颂贾府子孙光芒万丈,可比日月。

“日月”也代表帝王,预祝贾府子孙都是辅佐帝王之材。

白话解释:贾家子孙后代都是宁荣二公那样具有辅佐帝王的良才美质,文韬武略可鉴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堂前”还是指荣禧堂上聚集的贾府子孙。

“黼黻”[fǔf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又代表了爵禄和富贵。

唐代崔湜在《故吏部侍郎元公碑》提到: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钟黼黻,罔汩其志。

“烟霞”,指交相辉映的气象,如云霞争辉。

白话解释:贾府子孙青出于蓝胜于蓝,各个为官做宰,聚在一起朝服纹饰如云,气度俨然。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言外之意是说贾府未来人才辈出,简单概括就三个字:满堂笏。

这幅对联显然是个“马屁对”,也是美好祝愿。

宁荣二公自然希望家族千秋万代以传世。“铁门槛”永固千年而不倒。

但只靠祖宗福荫肯定不行,还需要子孙后代前赴后继努力,个个人才济济,青出于蓝胜于蓝。

对联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重点是刻在“乌木”之上的意义,则是暗示贾家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既然乌木与林黛玉有关,还要看最后那行小字上的伏笔。

原文写道:“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穆莳”是东安郡王,是与宁荣二公合称“四王八公”的四王之一。

东西南北四王,毫无疑问是皇家子孙。

东安郡王的落款极为客气,直言他与宁荣二公既是同乡,也是世交,更从小得到贾家的教导,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好兄弟”,一起撒尿和泥长大的发小。

可知宁荣二公的出身也不是草根,而是与皇族关系密切的家族。

这里要注意“东安”郡王的封号。

东为上,东安就是上安。上为皇帝。让皇帝安心才能福荫不绝、荣华富贵。才是传家永固的“基础”。

“东安”为吉,与后文出现的“南安”恰好对立。

南安郡王的难安,隐喻“难安”,为祸。

后来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没说完南院马棚就起了“火”,通祸。预示南为祸。


而贾母八旬之庆,有南安太妃来庆寿,预示贾母日后寝食难安而死。更有“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玻璃炕屏。

玻璃炕屏前后出现过两副,一副是王子腾送给王熙凤的。一副是粤海将军送给贾母的。

王子腾身为九省都检点,为北方边防重镇的节度一把手,是贾政小舅子。王家隐喻“亡家”。

粤海将军相当于广州将军,南方边防的节度一把手,与贾府关系密切。邬家隐喻“无家”。

亡家,无家,便是贾府日后抄家的根源“祸事”。

而王子腾与粤海将军一南一北,手握军事大权,便暗示贾家之败与军权有关。

而南为南安郡王,北为北静郡王,

贾家与这南北两家结党,军权威胁到皇帝,最终引来抄家之祸。

宁荣二公军功起家,最为皇帝忌惮的也是“军权”,终究为其所累。

如何才能“破局”?

远离“南北”,向“东”看,靠近忠诚于皇帝才能保平安。

便是东安郡王“穆莳”,给贾家出的救命良方。

“穆”为木。“莳”为石。

“穆莳”岂不就是“木石”?

林黛玉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木石姻缘所代表的是贾家放弃军权,走诗书传家之路。只有忠顺皇帝,不以军权为祸,才能够子孙后代富贵绵长,人人成长为辅国济民之良才美质。


如何弃武从文?改换门楣门风即可。“好媳妇旺三代”,迎娶好媳妇,教养子孙、培养文气即可。

林黛玉不但出身四代列侯之家,更是典型的诗书大家。

林如海在家族爵位终止后,凭借一己之力考取探花郎,便说明林家的文风和底蕴。

“木石”借“笔墨纸砚”预示诗书传家,表明林黛玉具备改变贾府门风文气的能力。

后文她轻松教育香菱成为诗人,就可见一斑。

把香菱换成贾府子孙,林黛玉善于因材施教,喜欢读书科举的就读科举仕途之书。喜欢诗词歌赋的就鼓励吟诗作赋。喜欢其他杂学文章的也不揠苗助长。长此以往,贾府文风就会慢慢被培养出来,岂有不兴旺的?

《说文》解释:莳,更别种也,意思是移栽。

贾府的“根”在军中,就像“木”成长扎根一般,盘根错节。

要想可保无虞,让皇帝安心,让贾家“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子孙兴旺,就要“移栽”,放弃军权改为诗书传家。

不对皇帝有威胁,皇帝允许贾家自由发展,才会迎来“满床笏”的兴盛。

东安郡王穆莳,便体现了这层隐喻。

而贾府放弃军权,让“乌木(枯木)逢春”,书香传世相得益彰,机会就在林黛玉身上,需要木石姻缘。

你就说曹雪芹的巧思,妙不妙绝?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以书之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禧堂是什么地方?为什么王夫人不敢住,林黛玉却一眼看出问题?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一提起荣国府,就会想到荣禧堂。但荣禧堂是什么地方,估计很多人都认识错了。以为是荣国府对外的正堂,是贾政接见来访宾客的大客厅,实际这是错误的。






荣禧堂不是荣国府的会客厅,而是荣国府的“内正室”,为历代家主夫妇居住的正房。也是王夫人正室夫人之名的由来,是敕造荣国府的核心。

具体可以参考原文的描写。

(第三回)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林黛玉看见的荣禧堂,是在向南大厅(外宅正堂)之后,仪门(二门)内院落中的五间大正房。






林黛玉称荣禧堂为“正经内正室”,便点出是贾政王夫人的正房。

其格局是五间大正房。正中间一间堂屋为荣禧堂,是贾政王夫人日常与家族子侄见面的“客厅”,也是家族重要的集会之地,更是年节供奉祖宗之影的地方。更是子女结婚拜高堂之处。

如今的古民居中,进入二门的正堂,一般都叫“某某堂”,便与荣禧堂等同。

荣禧堂属于“正内室”,是不允许外客男子进入的。

外客如王子腾、贾雨村等人来访,贾政根据高下远近亲疏,要么在“向南大厅”之中接见,要么在外书房会面,不可能在仪门内的内宅正房荣禧堂待客。

而王夫人接见各王公诰命夫人之处,也不太会在荣禧堂。皆因荣禧堂为家族重地,她自有自己的会客厅。比如三间耳房。

说回荣禧堂,其右侧东边的里间屋,就是王夫人与贾政的卧室。






而王夫人平时也不住这正室,只在旁边三间耳房中作息。

耳房是五间正房旁衔接的低矮一点的接续房屋,为左右对称。

王夫人的整个院子格局,是正房五间,正宗为荣禧堂,东侧为正房卧室,左右各三间耳房,坐北朝南。

两侧是厢房,为周姨娘、赵姨娘分长幼尊卑居住。

对面仪门左右各有房间,多为奴才丫头的作息之地,或是茶水间。

南北东西形成一个四合院。

王夫人接见林黛玉的还不是在三间耳房,而是从耳房穿过曲廊进入的另一个小别院的三间正房之中。这后边是出去的角门,直通贾母院落的正房荣庆堂。

角门旁边的房屋是李纨的住处。再侧是三春的住处。






出角门是一条南北阔街,一面大影壁后边左侧是王熙凤和贾琏的屋子,推测曾经是贾珠和李纨的婚房。另一边过去是贾母后院角门,通贾母正房后门。

这便是整个荣国府内宅的格局,可以想象面积之大。

闲言少叙,说回荣禧堂。

作为王夫人的正房,她却不住在其中,只偏居耳房一隅。

推测原因,与当年贾政二房当家“得位不正”的流言有关。

王夫人在韬光养晦,有意只在耳房中起坐,给人以谦逊恭谨之意。

结合王夫人明明是王家响快的二小姐,却成了贾母口中“木头一样”的二太太,便知当初二房上位的舆论压力极大,预示王夫人聪明,何尝不也是不得已。

毕竟贾政当初怎么取代贾赦当家荣国府,有没有兄弟阋墙?这事越想越可疑。

尤其贾宝玉含玉而生的祥瑞看似二房天命所归,却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的意思。不提。

王夫人在别院正房接待林黛玉,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内心对名正言顺的在意。

当然,不在荣禧堂接见,也将黛玉的规格降了一等。

按说林黛玉要真嫁给贾宝玉,也是未来荣禧堂的女主人。

王夫人尽管不能预知未来,曹雪芹却借此给出伏笔,她不同意!

既然说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就不得不提到与荣禧堂的关系。






荣禧堂只在林黛玉眼中完全呈现了一次,这里是家族重地,传承之所,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这段文字: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乌木”又叫阴沉木,是沉于河道和污泥之中的上古“枯木”,与林黛玉判词图画中的“两株枯木”联系,一对“乌木联牌”恰也是个“林”字。

曹雪芹如此细写,就要彰显林黛玉对贾家“传承”的重要性。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很简单:

预祝贾府子弟人才济济,高官厚禄者层出不穷,人才梯队培养成功。

如何达成这一愿景?自然需要一个改变门楣门风的好媳妇来“旺三代”。就像女娲一样,能够不断炼出补天的五彩石。

这个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林黛玉。

东安郡王名叫“穆莳”,不就是木石么?






只有木石姻缘,只有林黛玉,才能够让贾府由富贵传家转型为诗书传家。

“东”为上,上又代表皇帝,东安也有让皇帝安心,贾家嫡长持续发展的意思。

贾府娶了林黛玉做媳妇,放弃军权,弃武从文诗书传家,对皇帝没有威胁,自然可保平安富贵。

这就是林黛玉在荣禧堂看见的“真实”内容,也是作者设譬告诉读书人“木石姻缘”的秘密。

只可惜,王夫人“有眼不识真香玉”,贾家放弃林黛玉选择薛宝钗,富贵传家只能三世而亡,也怨不得别人。

那么,关于荣禧堂,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9 10:21・IP 属地辽宁
林黛玉
宝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5: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禧堂 - 红楼梦中荣国府正堂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荣禧堂是保健品商城,国内扶持新手零成本创业的保健品商城,同为想创业或有空闲时间的普通人提供了简便的创业方式,不收任何费用,5秒开荣微店;无需进货,无需发货,电脑把店开。

目录
1基本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红楼梦》中,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

荣禧堂在荣国府“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抬头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三个大字“荣禧堂”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对联是王爷给题的,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5: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昭右穆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左昭右穆

昭穆起源
母系氏族社会


昭穆含义
左右代称

昭穆用途
用于宗庙,象征尊卑

目录
1读音
2名称来由
3礼法作用
4昭穆诗
折叠编辑本段读音
zuǒ zhāoyòu mù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来由
之所以以"昭穆"来命名,可能是因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阳而明亮,故称"昭",昭有明义;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称"穆",穆有冥义。在这里,昭穆仅仅是左右的代称而已。另外,春秋时期的昭穆还有尊卑的含义。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为尊,北向为卑,都有这种意味。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份,两个氏族同辈异姓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是昭穆制的根本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礼法作用
折叠象征尊卑上下
昭穆制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且有一定的配享制度。《礼记·王制》
左昭右穆
左昭右穆
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在这种宗庙数量的排列顺序上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地位越高的人其宗庙中可以供奉的祖先就越多,相反,地位越低的人其宗庙中所供奉的祖先就越少,以此通过宗庙和祖先数量的多少来象征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

折叠表明世代辈分
周代规定天子可以为七位祖先立庙祭祀,始祖庙居中,周人奉后稷为始祖,始祖是不参与昭穆排列的,以下先王按左昭右穆排辈分,周朝真正建立是在武王姬发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文王姬昌是周朝基业的奠基人,而且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功德至伟,所以就以他的庙为昭祧庙;武王是他的儿子,就应该居穆位,享穆祧庙,武王也有伐商大功,所以昭祧庙与穆祧庙与始祖庙三庙万世不毁。以下就依辈分左昭右穆排,如果超过了四庙,就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仍按昭穆序位排列,叫做"亲尽而毁",为新去世的王按昭穆序位立新庙。总之,这七庙是三个永恒的庙和四个依次迭毁又新建的庙组成,昭穆所序的就是世代辈分。

在后稷与文王之间还有许多代"先公",其中古公亶父(周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王")是文王的祖父,从他迁到岐山,周又开始兴旺,他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昌就是文王。文王聪慧,又是商贵族女子(太任)所生,深得古公喜欢,太伯和仲雍看出父亲的心意,为了把王位传给姬昌就一起逃奔到南方蛮族地区,断发文身,成为句吴部落(就是后来的吴国)的首领,季历就继承了王位,后来尊称为王季。后来周朝建立,仲雍(太伯无后)曾孙周章被封为吴伯,在江南;周章的弟弟虞仲则另封于虞,在晋南。至于虢仲和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弟弟,封于虢。

宫之齐是春秋时虞国大夫,当时虞公被晋国(始祖唐叔虞是武王子)用财宝收买,借道给晋军去打自己邻国虢国,虞虢唇亡齿寒,虞公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听信晋国套近乎的话,以为晋国不会灭掉同是太王之后的虞国。宫之齐就对他讲,虢国和晋国同是王季之后,比虞晋血缘关系还亲,晋国都要灭掉他,那就更不会念及与虞国的血缘亲情了,虞公不听,晋国果然在灭虢后回师灭虞。这里,"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的"昭"和"穆"是代指父子关系。

折叠确定王位继承
周人继承制度是父子相传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确定昭穆对王位继承有重要作用,可以尽量排除旁系夺嫡宗,因为兄弟相继做王的话,昭穆相同但庙就不好摆,左右横排相对的是父子,纵列相连的是祖孙,兄弟关系是无法表示的,只能取其一。如鲜簋记载周厉王禘于昭王,是五世一组的定制,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夷王,没有孝王的位次,因为孝王是共王之弟,被排除在外。没有二君在同一位次的事实,体现了昭穆制度分别宗族内部长幼、亲疏、远近的功能。如果嫡长子一系断绝,只能从下一辈的男性宗亲中挑选血缘最近的,一般就是崩王的侄子,算做过继给嫡派做后嗣。虽然后世有许多兄弟相继、叔侄相继的,但按照周礼是非法的,缺乏正统性的,所以当弟弟或叔叔夺取王位后,总是想方设法打击消灭兄长一系,防止合法继承者来夺权。

祭祀时,子孙也要按昭穆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如《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有一段有关昭穆的描写:"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 上下尊卑是昭穆的核心,并由此引出一个成语--论资排辈。

折叠编辑本段昭穆诗
由昭穆制而衍生出昭穆诗,翻开一本族谱,赫然入目者必是该宗族的昭穆诗。昭穆诗亦称"字沿",或四字一句,或五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每一字代表一辈,所以诗中不能有重复字。一般是36字、32或28字,大都取自《四书》、《五经》。单读是字,连缀起来,一般都是一首祝颂子孙绵绵瓜瓞,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吉祥诗。诗的作者多是族中贤达。当昭穆诗制成之后,必须举行隆重仪式,祷告祖宗,辑入谱中,并通告合族,以便子孙命名时遵行,称呼不乱,世系有序。到后世修谱时,昭穆诗必须入谱,以使来裔世代相袭。这种标示辈序排行的世传昭穆至今相通沿用。因有昭穆,子孙不管走到哪里,凭此就能彼此间认祖归宗。

昭穆诗一般分内世诗和外世诗,若年代久长,祖上制定的昭穆诗已用完,就需重做新诗,再排辈序。此事往往由族中名望才学兼备者倡议,经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由族中善书者端端正正地录写于红纸之上,再张贴于宗祠壁上,昭告族人知悉。

海峡两岸的孔子后裔已传到第80代,这便是"佑"字辈了。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昭穆诗为:"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兴孟由宜顺。溥刚鼎建存忠厚,礼义谦和勖永循。"他并且规定他的后代不得再拟辈序,只能反反复复地使用这28个字。在台湾居第三大姓的黄氏,与大陆宗亲"紫云黄氏"派系共同使用的昭穆是:"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开国瑞,忠孝本家传。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资无利永贞,谦光乐太平。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这一昭穆自确定起,足够60代人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4: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荣国府的正堂叫“荣禧堂”,你知道宁国府的正堂叫什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敕造荣国府的正堂叫荣禧堂,敕造宁国府的正堂叫什么?

原文对此并没有描写,读书人倒可以推演一番,权作一笑。






荣国府的荣禧堂,原文描写林黛玉称之为“正经内正室”,在荣国府向南大厅背后的仪门后院落之中。

仪门就是二门,一门之隔分内外,仪门外是外宅,仪门内是内宅。

所以,荣禧堂其实是荣国府当家人的正室。这一代就是贾政和王夫人的正室。上一代是贾代善和贾母,第一代主人自然就是荣国公夫妇。

如此也让人好奇宁国府的核心,“正经内正室”叫什么名字?原文在八十回前尽管写过这正堂,却并没有提到名字。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宁国府的那座等同“荣禧堂”的正堂,出现在第五十三回祭宗祠。

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





贾府过年祭宗祠,是在宁国府西侧的宗祠。

宗祠就是家庙,供奉着列祖列宗排位,与金陵贾家总祠的区别不大。

祭奠仪式也非常正规隆重,可参考皇家祭祀太庙。

宁荣二府作为贾家在京城的主支,负责主持祭祀。

其他分支人等只有参与并祭拜的份。

女人如贾母以降,都只是随侍行礼。

外人如钗黛、宝琴、李家姐妹等,则只能从旁观礼。

祭祀完列祖列宗,还要祭奠本家开创之祖的宁荣二公,不能在宗祠进行。

于是,众人从祠堂退出,随贾母来到宁国府的正堂,那里供奉着宁荣二公、贾代化、贾代善等长辈先人之影,属于“家祭”。陆游说“家祭无忘告乃翁”便指这个。






家祭时,要分长幼尊卑,男女上下。

由于正堂是内正室,外男轻易莫入,便只有长房长孙贾蓉在槛内伺候,其余从贾敬开始,都左昭右穆排在槛外。这一排就排到仪门——宁国府的二门,众家人和小厮都只能排在二门外。

原文对此描写的极细,不多赘述。

只可惜曹雪芹唯独没写宁国府这个等同“荣禧堂”的正堂叫什么名字。只能从原文线索大体推测一二。

首先,曹雪芹尽管没写,也肯定留下蛛丝马迹线索。读书人肯定不可能猜中,毕竟作者没写明就没有答案,只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次,荣国府叫荣禧堂,宁国府肯定叫“宁某堂”,关键中间这个字叫什么!

本文算是班门弄斧,就像推演贾宝玉叫什么一样,权当戏说,且读且看。






贾府作为功臣勋贵世袭之家,与普通功臣勋爵不同。他们的世袭是宗室勋爵,子孙承袭延绵不绝。

是以贾府在取名时,更多带有歌功颂德之意。

比如嘉荫堂,指皇帝嘉奖恩赐贾府世袭爵位,福荫子孙的意思。

比如榆荫堂,谐音余荫,指贾府要子孙绵延才能世袭祖宗的富贵福荫。

荣国府类似还有凸碧堂等都有意思。宁国府那边实际只写了一个“堂”。

(第七十五回)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备了一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
“丛绿堂”在会芳园花园中,肯定不是宁国府正堂。

丛绿堂,意指丛禄堂。

绿通禄,意思是贾家子弟竞相争辉,寄望兴盛如“满床笏”。

荣禧堂、荣庆堂(贾母正堂)、嘉荫堂、榆荫堂、丛绿堂……据此可知贾府中厅堂轩馆的命名,不脱“福禄寿喜”的吉祥范畴。






宁国府对应荣国府,荣国府有荣禧堂、荣庆堂,宁国府取名也当对照。

比如荣禧堂与丛绿堂,就是“禄与喜”的意思。

当然,宁国府的“荣禧堂”既要体现富贵,也要表明家风,名字肯定不会太俗,向福寿之类的字,大概不太会选用。

回到第五十三回,贾府祭宗祠有一个细节可能是个启发。

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以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宗祠正殿的这副对联,“福德”对应“荣宁”。

荣禧堂的禧,便于“福禄寿喜”而来,代表贾府吉祥富贵。






那么,有没有可能宁国府的正堂叫“宁德堂”,从“仁善贤德”彰显贾府治家之风?

当然,原文并没有明写,“宁德堂”只是笔者一厢情愿,具体叫什么不得而知,就权作消遣喷饭之意会。

您认为宁国府的“内正室”,贾珍尤氏的正房,应该叫什么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8 10:5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4: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禧堂最大秘密,就藏在那副对联之中,林黛玉一看就明白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比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更重要。她的所见所闻,也比刘姥姥看的更多更深刻,影射和伏笔的意义也就更大。

林黛玉眼中的贾府人事,既有对她自己的伏笔,也有对贾府未来的伏笔。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荣禧堂所见,是未来至关重要的伏笔。

荣禧堂内藏着的“秘密”,也因此展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在说荣禧堂的“秘密”之前,需要知道“荣禧堂”是什么地方。

当时林黛玉从贾赦家中出来,从西角门回到了荣国府内。众嬷嬷引导着林黛玉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

荣禧堂的位置在敕造荣国府的三间兽头大门进来,正对的“向南大厅”之后。

“向南大厅”便是荣国府一进大院的“大厅”,属于外宅核心“正堂”。


南大厅后,便是内仪门,俗话说的“二门”。

二门进来便是内宅的一溜五间大正房,就是荣禧堂,为内宅正堂。

后来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供奉宁荣二公的“影”处,便是宁国府的“荣禧堂”。

荣禧堂是当家人贾政的起居核心。相当于内宅客厅。

当然,荣禧堂并不接待外客,只有家中子孙才得进入。

贾政日常办公会客是在外书房和小书房梦坡斋中,也都在二门外,南大厅范围的院落内。

原文写“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说明荣禧堂是贾政王夫人的正房,为敕造荣国府的核心。

平日要给贾政王夫人请安,为他们祝寿,接见子孙叩拜都在这里。按说林黛玉要见贾政,也应该在此处。不提。


了解了荣禧堂的功能和作用,才更容易明确荣禧堂的意义。

“荣禧堂”三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小字写的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代表先帝御赐之意。也是这块匾能够用“赤金九龙青地”的原因,是荣国公挣得的殊荣。

匾额下面的正堂墙上,悬挂的是一副“墨龙大画”,也就是水墨“云龙图”。

具体可以参考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

为什么是墨龙,原文没有交代。但根据《九龙图》所写,可知“云龙”最为遒劲有力,也最是勇猛刚毅,有“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之意,是对荣国公武功卓著的赞誉和对贾府子孙的期许。

至于画下紫檀大案上陈设的一尊近一米高的青铜古鼎,当属商周遗物。预示荣国公世袭传承。

鼎的左右金蜼彝、玻璃海,是贾府富贵和传承象征,倒无需多说。

若非国公之尊,哪有这等气象。

关键在地上两遛十六张楠木交椅,是贾家子孙相聚落座之所。平时家中子侄儿孙济济一堂便在这里。


但以上都是荣国府必有的气象。真正重点不在这满堂的富贵和威严,而在那副乌木联牌对联。

“乌木”是指古时候沉于泥土或者河床之下,经过千万年而不朽的名贵木材,又名阴沉木。

乌木有两个特点:

一,名贵,万年不腐,可作传承之意。

二,枯木。便与林黛玉有了联系。黛玉判词图画,就是两株枯木代表了“林”。

如今的两块“乌木”,一左一右恰好是“林”字,可知乌木所刻的对联之上,必有与黛玉有关之言。

“座上珠玑昭日月”:

“座”指的是那十六张楠木交椅,座上就是贾府的子孙。

“珠玑”本意指珠玉珍宝,这里代指贾家子弟是珠玉人才。

“日月”为尊,既赞颂贾府子孙光芒万丈,可比日月。

“日月”也代表帝王,预祝贾府子孙都是辅佐帝王之材。

白话解释:贾家子孙后代都是宁荣二公那样具有辅佐帝王的良才美质,文韬武略可鉴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堂前”还是指荣禧堂上聚集的贾府子孙。

“黼黻”[fǔf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又代表了爵禄和富贵。

唐代崔湜在《故吏部侍郎元公碑》提到: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钟黼黻,罔汩其志。

“烟霞”,指交相辉映的气象,如云霞争辉。

白话解释:贾府子孙青出于蓝胜于蓝,各个为官做宰,聚在一起朝服纹饰如云,气度俨然。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言外之意是说贾府未来人才辈出,简单概括就三个字:满堂笏。

这幅对联显然是个“马屁对”,也是美好祝愿。

宁荣二公自然希望家族千秋万代以传世。“铁门槛”永固千年而不倒。

但只靠祖宗福荫肯定不行,还需要子孙后代前赴后继努力,个个人才济济,青出于蓝胜于蓝。

对联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重点是刻在“乌木”之上的意义,则是暗示贾家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既然乌木与林黛玉有关,还要看最后那行小字上的伏笔。

原文写道:“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穆莳”是东安郡王,是与宁荣二公合称“四王八公”的四王之一。

东西南北四王,毫无疑问是皇家子孙。

东安郡王的落款极为客气,直言他与宁荣二公既是同乡,也是世交,更从小得到贾家的教导,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好兄弟”,一起撒尿和泥长大的发小。

可知宁荣二公的出身也不是草根,而是与皇族关系密切的家族。

这里要注意“东安”郡王的封号。

东为上,东安就是上安。上为皇帝。让皇帝安心才能福荫不绝、荣华富贵。才是传家永固的“基础”。

“东安”为吉,与后文出现的“南安”恰好对立。

南安郡王的难安,隐喻“难安”,为祸。

后来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没说完南院马棚就起了“火”,通祸。预示南为祸。


而贾母八旬之庆,有南安太妃来庆寿,预示贾母日后寝食难安而死。更有“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玻璃炕屏。

玻璃炕屏前后出现过两副,一副是王子腾送给王熙凤的。一副是粤海将军送给贾母的。

王子腾身为九省都检点,为北方边防重镇的节度一把手,是贾政小舅子。王家隐喻“亡家”。

粤海将军相当于广州将军,南方边防的节度一把手,与贾府关系密切。邬家隐喻“无家”。

亡家,无家,便是贾府日后抄家的根源“祸事”。

而王子腾与粤海将军一南一北,手握军事大权,便暗示贾家之败与军权有关。

而南为南安郡王,北为北静郡王,

贾家与这南北两家结党,军权威胁到皇帝,最终引来抄家之祸。

宁荣二公军功起家,最为皇帝忌惮的也是“军权”,终究为其所累。

如何才能“破局”?

远离“南北”,向“东”看,靠近忠诚于皇帝才能保平安。

便是东安郡王“穆莳”,给贾家出的救命良方。

“穆”为木。“莳”为石。

“穆莳”岂不就是“木石”?

林黛玉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木石姻缘所代表的是贾家放弃军权,走诗书传家之路。只有忠顺皇帝,不以军权为祸,才能够子孙后代富贵绵长,人人成长为辅国济民之良才美质。


如何弃武从文?改换门楣门风即可。“好媳妇旺三代”,迎娶好媳妇,教养子孙、培养文气即可。

林黛玉不但出身四代列侯之家,更是典型的诗书大家。

林如海在家族爵位终止后,凭借一己之力考取探花郎,便说明林家的文风和底蕴。

“木石”借“笔墨纸砚”预示诗书传家,表明林黛玉具备改变贾府门风文气的能力。

后文她轻松教育香菱成为诗人,就可见一斑。

把香菱换成贾府子孙,林黛玉善于因材施教,喜欢读书科举的就读科举仕途之书。喜欢诗词歌赋的就鼓励吟诗作赋。喜欢其他杂学文章的也不揠苗助长。长此以往,贾府文风就会慢慢被培养出来,岂有不兴旺的?

《说文》解释:莳,更别种也,意思是移栽。

贾府的“根”在军中,就像“木”成长扎根一般,盘根错节。

要想可保无虞,让皇帝安心,让贾家“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子孙兴旺,就要“移栽”,放弃军权改为诗书传家。

不对皇帝有威胁,皇帝允许贾家自由发展,才会迎来“满床笏”的兴盛。

东安郡王穆莳,便体现了这层隐喻。

而贾府放弃军权,让“乌木(枯木)逢春”,书香传世相得益彰,机会就在林黛玉身上,需要木石姻缘。

你就说曹雪芹的巧思,妙不妙绝?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10 10:23・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6: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原创 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精心设计隐晦考验,试探出林妹妹的冰雪聪明 2021-04-19 20:23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最值得分析的一部分,林黛玉就是这个部分最璀璨的那个人物形象,虽然《红楼梦》人物年纪是一个疑点,但黛玉进贾府之时,年纪应该在六七岁左右,可她的冰雪聪明、机敏过人,则是成年人所难及的。
林黛玉进贾府那天,有很多人想要颠颠她的分量,这是人之常情。作为让贾母一见了就喊“心肝宝贝”的林黛玉,不出意外的话,将要在贾府常住,不论是主子阶层,还是婆子媳妇,都想要看看林黛玉是个什么秉性,好不好相处。
而其中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女主人之一,本就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权宦之家——王家,她待人接物则更显出其“权术”的一面,这一点在她对林黛玉的试探手段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彼时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迎探惜等姊妹相见毕,贾母便让林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贾赦、贾政,由于贾赦生病、贾政外出斋戒,所以林黛玉的实际接待人就成了邢夫人、王夫人两位,可这两位接待林黛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邢夫人接待林黛玉,流程简单纯粹,直接将林黛玉带到了正室,命人去书房请贾赦来见远道而来的外甥女:
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各处之树木山石皆有。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环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书房中请贾赦。——第3回
邢夫人对林黛玉很热情,又是搀着黛玉,又是安排黛玉坐下,颇有慈姨妈之姿态,林黛玉跟着邢夫人,基本上没走冤枉路,直接进正室等着见贾赦就是了。
反观王夫人,贾政斋戒不在家,王夫人是知晓的,可林黛玉还是走了不少“冤枉路”。
按照书中所记,林黛玉从邢夫人处出来后,跟着众嬷嬷们去见王夫人,可并没有直接去,而是带着林黛玉先绕行荣禧堂——荣国府政治地位的象征!
借着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荣禧堂的豪华,又是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又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地下两溜十六张金丝楠木交椅,荣禧堂的匾额后面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真是赫赫国公府!
紧接着,婆子们才引着林黛玉去找王夫人,可并没有一下子找到,而是去了荣禧堂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在耳房内坐着吃茶,等待王夫人的传唤,最后才得以见到王夫人:
茶未吃了,只见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环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第3回
对比邢夫人,林黛玉见王夫人,可谓是百折千回。而最终还要是归结到那个问题上:王夫人自知贾政不在,为啥还是让林黛玉走了这么多冤枉路?比如荣禧堂、耳房这两处,林黛玉是没有必要去的,可王夫人还是安排了这个流程,为何?
从王夫人的心理角度来分析,林黛玉初来乍到,她作为荣国府的女主人,必然想要在黛玉心中树立起荣国府的威望来,她所安排的这个流程,就是这个目的。
很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心理王熙凤也有,所以她才会有那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又是跟贾母嬉笑调侃,又是主动给林黛玉安排住处。
王熙凤的这些种种行为,都是为了给林黛玉留下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我王熙凤跟老祖宗关系可好啦,我还是荣国府的实际管家人,家里的实事都是我在办!
老嬷嬷带着林黛玉绕行荣禧堂、耳房,必然是得到王夫人的授意,换言之,王夫人就是想通过“绕路”这种途径,让林黛玉看看荣国府的威严。
事实证明,林黛玉的确被震住了,看见荣禧堂的匾额,以及室内的陈设,再看丫环、婆子们的服饰,都不是一般家庭能具备的,于是吓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担心自己这个“乡下人”会被人嘲笑。
在让林黛玉看完荣国府的屋宇、装饰后,王夫人仍想试探下林黛玉的礼数规矩,于是她安排了这么一个考验: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写黛玉心到眼到。】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第3回
林黛玉即便是客人,但终究是晚辈,王夫人身为长辈,却坐在西边下首,让林黛玉坐贾政之位,试探意味再明显不过了。
王夫人不是贾母,她骨子里很注重礼数规矩,她不会,也不想让林黛玉这个小孩坐尊位,因为这不合规矩。如果林黛玉真的坐了,她在王夫人心中的分量必然大打折扣,从此心里给林黛玉下了“小地方来的,不懂规矩”的定义。
就好比去别人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主人家将首位让给你,你必然是不能坐的,因为你知道,这是人家客气,给你面子,为的就是这么个流程。若是你真的哈哈一笑,屁股真就沉在了首位上,主人家心里会作何感想?这就是人情世故。
而林黛玉身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却完美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面对王夫人的礼数试探,林黛玉很谦逊地去挨炕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才是客人应有的姿态。
王夫人一瞅,林黛玉这孩子真懂事,看来不是小地方那种没规矩的顽皮孩子,心中来了好感,于是拉着黛玉往炕上坐,坐在自己身边来聊天,若是林黛玉没有规矩,真的坐了贾政的位置,王夫人只怕对她半点好感也没了。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6: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精心设计隐晦考验,试探出林妹妹的冰雪聪明
2021-04-19 20:23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最值得分析的一部分,林黛玉就是这个部分最璀璨的那个人物形象,虽然《红楼梦》人物年纪是一个疑点,但黛玉进贾府之时,年纪应该在六七岁左右,可她的冰雪聪明、机敏过人,则是成年人所难及的。

林黛玉进贾府那天,有很多人想要颠颠她的分量,这是人之常情。作为让贾母一见了就喊“心肝宝贝”的林黛玉,不出意外的话,将要在贾府常住,不论是主子阶层,还是婆子媳妇,都想要看看林黛玉是个什么秉性,好不好相处。



而其中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女主人之一,本就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权宦之家——王家,她待人接物则更显出其“权术”的一面,这一点在她对林黛玉的试探手段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彼时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迎探惜等姊妹相见毕,贾母便让林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贾赦、贾政,由于贾赦生病、贾政外出斋戒,所以林黛玉的实际接待人就成了邢夫人、王夫人两位,可这两位接待林黛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邢夫人接待林黛玉,流程简单纯粹,直接将林黛玉带到了正室,命人去书房请贾赦来见远道而来的外甥女:

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各处之树木山石皆有。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环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书房中请贾赦。——第3回
邢夫人对林黛玉很热情,又是搀着黛玉,又是安排黛玉坐下,颇有慈姨妈之姿态,林黛玉跟着邢夫人,基本上没走冤枉路,直接进正室等着见贾赦就是了。

反观王夫人,贾政斋戒不在家,王夫人是知晓的,可林黛玉还是走了不少“冤枉路”。



按照书中所记,林黛玉从邢夫人处出来后,跟着众嬷嬷们去见王夫人,可并没有直接去,而是带着林黛玉先绕行荣禧堂——荣国府政治地位的象征!

借着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荣禧堂的豪华,又是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又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地下两溜十六张金丝楠木交椅,荣禧堂的匾额后面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真是赫赫国公府!



紧接着,婆子们才引着林黛玉去找王夫人,可并没有一下子找到,而是去了荣禧堂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在耳房内坐着吃茶,等待王夫人的传唤,最后才得以见到王夫人:

茶未吃了,只见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环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第3回
对比邢夫人,林黛玉见王夫人,可谓是百折千回。而最终还要是归结到那个问题上:王夫人自知贾政不在,为啥还是让林黛玉走了这么多冤枉路?比如荣禧堂、耳房这两处,林黛玉是没有必要去的,可王夫人还是安排了这个流程,为何?



从王夫人的心理角度来分析,林黛玉初来乍到,她作为荣国府的女主人,必然想要在黛玉心中树立起荣国府的威望来,她所安排的这个流程,就是这个目的。

很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心理王熙凤也有,所以她才会有那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又是跟贾母嬉笑调侃,又是主动给林黛玉安排住处。

王熙凤的这些种种行为,都是为了给林黛玉留下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我王熙凤跟老祖宗关系可好啦,我还是荣国府的实际管家人,家里的实事都是我在办!



老嬷嬷带着林黛玉绕行荣禧堂、耳房,必然是得到王夫人的授意,换言之,王夫人就是想通过“绕路”这种途径,让林黛玉看看荣国府的威严。

事实证明,林黛玉的确被震住了,看见荣禧堂的匾额,以及室内的陈设,再看丫环、婆子们的服饰,都不是一般家庭能具备的,于是吓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担心自己这个“乡下人”会被人嘲笑。

在让林黛玉看完荣国府的屋宇、装饰后,王夫人仍想试探下林黛玉的礼数规矩,于是她安排了这么一个考验: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写黛玉心到眼到。】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第3回
林黛玉即便是客人,但终究是晚辈,王夫人身为长辈,却坐在西边下首,让林黛玉坐贾政之位,试探意味再明显不过了。



王夫人不是贾母,她骨子里很注重礼数规矩,她不会,也不想让林黛玉这个小孩坐尊位,因为这不合规矩。如果林黛玉真的坐了,她在王夫人心中的分量必然大打折扣,从此心里给林黛玉下了“小地方来的,不懂规矩”的定义。

就好比去别人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主人家将首位让给你,你必然是不能坐的,因为你知道,这是人家客气,给你面子,为的就是这么个流程。若是你真的哈哈一笑,屁股真就沉在了首位上,主人家心里会作何感想?这就是人情世故。

而林黛玉身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却完美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面对王夫人的礼数试探,林黛玉很谦逊地去挨炕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才是客人应有的姿态。

王夫人一瞅,林黛玉这孩子真懂事,看来不是小地方那种没规矩的顽皮孩子,心中来了好感,于是拉着黛玉往炕上坐,坐在自己身边来聊天,若是林黛玉没有规矩,真的坐了贾政的位置,王夫人只怕对她半点好感也没了。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驱散笼罩在荣国府荣禧堂内两件陈设器上的疑云迷雾
2023-08-17 17:39:08 来源: 红楼梦研究 上海  举报
2
分享至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简介:赵安胜,男,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1962年出生。自1982年高中毕业,任小学教师,今已退休。长期学习与研究红学,在《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辑刊》等报刊发表小文数篇。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本文为尚在修订中的书稿《<红楼梦>脂程二系异文辨正》中的一节。



作者

赵安胜



《红楼梦》第三回,作品借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便以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少女的眼睛,观察并感受了这个贵族之家的一些主要人物,和生活环境。其中写到,黛玉在与外祖母、舅母、表嫂、表姐妹等相见之后,转笔写她到贾赦居处去拜见她的这位大舅舅,再折回来,重入荣国府。在这里,有一大段文字,重点描写了荣府的“正紧正内室”荣禧堂。这段文字,文笔极其细致,内容极其独特,内涵极其厚重。

以下引己卯本的这段文字:

一时,黛玉入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望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紧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紫檀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人)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段话,对于当时的文化水平并不很高的抄写者来说,僻狭用字较多;也因此,这些旧时留存的脂抄本,多有错讹衍夺。己卯本,相对而言,还是书写比较准确的本子;但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仍免不了有“袭”后一“人”的衍文。此“人”字已做朱笔点划。

其他脂抄本,错讹之处,较此本还要多一些。



这里面,有两个词汇,是我们这里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金蜼彝,玻璃[台皿]。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荣禧堂内的显著的位置,墙上张悬着大幅挂轴画卷,类似寻常人家的堂屋墙壁正中所悬挂的“中堂”。画下是一张以紫檀为材质、以蟠螭为雕饰的大案;案上摆放一尊作为主器的“三尺来高青绿古鼎”;鼎之两侧,各有一件礼器做陪衬物。这两件器物,就是“金蜼彝”,与“玻璃[台皿]”了。

金蜼彝,《红楼梦大辞典》,释文如下:

金蜼彝 蜼(wěi伟),长尾猿。《尔雅·释兽》:“蜼,卬鼻而长尾。”郭璞注:“蜼似猕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彝,古代礼器。“蜼彝”,《周礼》所载六彝之一,因器上刻绘蜼形而名。《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这里是说金质的仿古蜼彝,作为一种贵重的礼器陈列在紫檀雕螭的大案上。

首先对该辞典的这条释文,插言几句。笔者认为,该条内“这里是说金质的仿古蜼彝”一语中的“仿古”一词,实不当有。以贾府之尊,有没有真正的古器真品,而非要在如此庄重而肃穆的场合使用仿品不可,这一点暂置不论;我们既然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就不应当纠结于此一礼器的真与假,不应当纠结于贾宝玉口含玉石而诞是否合乎情理,不应当纠结“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是否能够真实存在。这个问题容后再做探讨,此不枝蔓,重点还是放在“金蜼彝”上。

金蜼彝,在诸脂本,以及程甲本上的异同情况,如下:

金蜼彝——己卯、甲戌、戚序、蒙府、列藏、梦稿、卞藏共七本。

蜼金彝——庚辰本。

金螭彝——舒序本。

錾金彝——甲辰、程甲本。

核校各本,甲辰本之外的诸脂抄本,不仅多达七本同为“金蜼彝”;而且,从文字有异的另外本子来看,一是庚辰本的颠倒“金蜼”两字的前后位置,二是舒序本的“蜼”与“螭”的变异,都清楚地显示着,这些脂抄本,肯定是有着相同底本的关联的。

甲辰本,程甲本,则同为“錾金彝”,当然,这两本之间肯定也是有其关联的。还有一点,此处“錾金”,其下还有“镶着錾银的字迹”一语,语中“錾银”,与“錾金”,这也应该是有关联的。这话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錾金彝”的“錾”字,有可能是因着“錾银”的“錾”而来的。



再看“玻璃[台皿]”的异文情况。仍引《红楼梦大辞典》该词条的文字:

玻璃[台皿] “[台皿]”(hǎi海),盛酒器。“玻璃”,此处指清早期从广州进口的磨花玻璃制品。“玻璃”指进口的周身磨出棱角或花纹的大碗。清康、乾时期宫廷或富贵之家往往当作高级陈设品。《红楼梦》中荣禧堂内即把玻璃[台皿]与金蜼彝并列于紫檀雕螭的大案上。

还是先对该词条的两处文字表述,稍做评议。一是,“从广东进口”,文有歧义。此处所言,本意应该是国外制品,经由“广州”进入内地;勿以“广州”为原产地、始发地理解为要。二是,将“玻璃[台皿]” 释为“指进口的周身磨出棱角或花纹的大碗”,解释语中又根本没有涉及“玻璃”,这都是值得商榷的。

尽管该辞典的文字表述,或有不够严密、不够确切之处,但所给出的专业性的解释,肯定是有价值的。

玻璃[台皿],在诸脂本,以及程甲本上的异同情况,如下:

玻璃[台皿]——己卯、甲戌、戚序本。

玻璃盏——庚辰本。

玻璃盆——卞藏本。

玻璃盒——蒙府、舒序、列藏、梦稿、甲辰、程甲本。

我们看到,曹雪芹的原笔原文,能够同在某几个本子上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是何等的不易,又是何等的万幸!戚序本与蒙府本,血缘关系极为亲近,却还未能一致。

这个“[台皿]” 字,在《红楼梦》中的使用,非止一二。



第四十一回,宝玉尾随宝钗、黛玉来到栊翠庵。为了对妙玉进行深层的性格刻画,曹雪芹对这一情节之内所出现的几件茶具,做了着力的刻画。什么“成窑五彩小盖钟”;什么曾经王恺珍玩、苏轼题篆的“[分瓜]瓟斝”;什么上有三个垂珠篆字镌题的“点(杏)犀[乔皿]”。最后写到,妙玉特为宝玉寻出一件更不凡俗的器具。根据曹公表述,这是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超大容量茶具。其要点是,此具质地为竹根,工艺为雕刻,纹饰为蟠龙,其形硕大,珍奇罕见。

这里有一问题:这件器具是何名号,或者说,它属于什么种类?

涉及此物名号之处有四。以庚辰本为例: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

这处引文中,是“[台皿]”、“海”并用。有四处分别是:“一个大[台皿]”,“吃的了这一海”,“你吃这一海”,“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第一处是“[台皿]”,后边二、三、四处都变为“海”了。

列藏本前三个都是“[台皿]”,后一个为“海”。

戚序、蒙府二本,这四处都是“海”。

从庚辰、列藏本“[台皿]”、“海”互见的现象,可以推论,此物名号,规范的用字,应该是“[台皿]”。其意为大碗,其音同海。写作“海”字,应属于通假写法。戚、蒙二本,都写作“海”。“海”字本来就有一义,喻容量极大或指大的容量。我们都知道的餐具中有“大海碗”之名目,其实是应该写作“大碗”的。

甲辰本与庚辰本,有同有异:第一处是加了“竹字头”的“盏”字,异于庚辰本,后面三个与庚辰本相同,也都为“海”字。

程甲本除了去掉了甲辰本“盏”字上的“竹字头”之外,其余全同甲辰本。前面一个“盏”,后面三个“海”。

联系第三回中的“荣禧堂”的 “玻璃[台皿]”。“[台皿]”字写作“海”字,这是正字与俗字的差别。但“[台皿]”字写作“盒”字,那就是正确与错误的不同了。



通过核校对比各本异文,笔者坚定地认为,只有“金蜼彝”,“玻璃[台皿]”,才是曹雪芹笔下的正确文字;其他异文,都是对曹雪芹原笔原文变异而成的错谬之文。

错谬之文,自然也包括程甲本的“錾金彝”,“玻璃盒”。

程甲本的这两个错谬之文,都是它由其上源底本因袭而来,不是它自身所造成。

东观阁系列各本,藤花榭本,皆承袭着程甲本的“錾金彝”、“玻璃盒”。程乙本,只承袭了“錾金彝”,而更改了“玻璃盒”,为“玻璃盆”。

以程高二君的学历才思和历史条件,他们大概不会准确地发见、不会真正地意识到这里的错谬所在;所以,即使在程乙本上,对“玻璃盒”做了更改,也改而未正。

但是,今天,我们有责任,并且也有了条件,勠力协同,集思广益,正本清源,去伪存真。



行笔至此,笔者不禁联想起了“脂伪论”派的主帅欧阳健,关于此处内容的论调。

欧阳健,除了他的一系列专著和“花城版”程甲本《红楼梦》之外,还多有见诸报刊或者网络的零星文章。大约在2015至2017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天津《今晚报》开设了一个“灯下谭红”专栏,连发了多篇以脂本程本比较为内容、以“程前脂后”、“程真脂伪”、“程优脂劣”为主旨的系列短文。这些文章,都及时地在他本人的博客里登载出来。笔者就是通过网络,在其博客中看到的。其中有一篇,就是关于第三回中,荣禧堂内紫檀雕螭大案之上的这两件器物的名号的。题目已记不起来;曾想要重回他博客里去寻找出来,重温一下,结果却已是遍索不得,无缘再见了;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却一直记忆深刻,久存未泯。

关于这件“金蜼彝”之名目,欧文指斥其伪,是从材质方面立论的。他说,“蜼彝”之名是对的,但此类商周古器,都是青铜器,从未有过以“金”为材质者。

笔者见到这样的高论,不禁愕然!尽管哪一个人也不可能是通才、全才,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本属常情。但作为一位以古典小说研究为主业的学者,即便不知道青铜器 ( Bronze Ware ) 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 ;也总该知道,古代青铜器上铸出的或錾刻的文字,叫“金文” ;也总该知道,“金文”通常专指商周秦汉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件“蜼彝”不是金质的,而是以青铜为材质的,名之“金蜼彝”,就定性为错误,并将以此为文本的多种脂抄本,定性为“伪本”。—— 此论真足以将人眼镜跌碎。

欧阳氏这篇小短文,对于另一件玻璃器物,自然又是坚称,程甲本的“玻璃盒”,是正确的曹雪芹原笔。而程甲本的“玻璃盒”之为正,某些脂抄本的“玻璃”之为非,其论据,是这样的说法:玻璃,作为当时的舶来品,极为珍贵高端,稀缺罕见。其时之玻璃器皿,大都比较小巧,岂有以玻璃制造盛酒大器之理 ?并引第六十回,“见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着,里面有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作为玻璃珍稀之证。又云,且“[台皿]”为中国古代器,后世已不多见,更非外国所能仿造。由此结论,仍当以程本之“玻璃盒”为是。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运用夸张,甚至虚构的艺术手法,不仅是容许的,甚至是必然的、必要的。即如贾宝玉的含玉而诞,这肯定是虚构的情节。再如书中的大观园,据书中所叙,乃是在荣宁二府的宅基上,区划出的一部分而修建的;读来却果真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广袤辽阔的超大园林。如何理解“大观园”之“大”?笔者认为,这其间应该有着夸张和虚构的艺术手法在焉。再如,元春作为一名皇妃,能够在元宵佳节回到本家去省亲,类此内容,在有清一代,甚至整个封建王朝统治时期,都是没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作基础的;这一内容,也应该是有相当成分的夸张虚构的。

然而,虽说像这样的夸张和虚构性质的内容,在书中大量存在;但是,荣国府的“正紧正内室”,由御笔题额的“荣禧堂” 内的紫檀雕螭大案上,与古鼎、古彝陈设于一起的,是一件体型硕大的玻璃大器,这一点,绝不是只能出于“小说家言”的夸张与虚构;而完全可以,甚至完全应该,是真实的生活实际 !很难想象,因为玻璃在当时的珍稀性,就在几尺高的古鼎、古彝之间,放置一个与之型制大小相差悬殊的小巧的“玻璃盒”,这成何体统!这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就过不了关。

何况,尽管玻璃在当时是珍稀、高端的舶来品,可是,不要忘记,这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百年公府,钜族豪门。

玻璃尽管属于极为珍稀高端的物品;然则,在宁荣富贵之家,并不是只有小巧玲玲的袖珍玻璃品,而且还有相当体积的玻璃炕屏。



第六回中,贾蓉遵父命来求凤姐,要借凤姐娘家给凤姐的一架玻璃炕屏,为的是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去摆一摆。凤姐先是以“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之虚言假话乔张致;继而又以“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之语为叮嘱。最后“命平儿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时,贾蓉还忙不迭地应承:

“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
玻璃之为物,作为当时的舶来品,异常珍奇稀有,此言确乎不虚。然则,凤姐的张致之言,叮嘱之语,完全是调节情绪、交流感情(也可以说是广义的“调情”)的方式方法,是当不得真的。

第四十五回,宝玉在一个雨夜,来到潇湘馆,探视黛玉。临离开时,黛玉顾虑随从宝玉而来的婆子拿着的明瓦灯亮度不够;为防跌滑,便向书架上把自己的一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上一支小蜡放置进去,给宝玉使用。她对宝玉说道:

“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
宝玉说,他自己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焦躁地抢白道:

“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照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宝玉听了,才连忙接了过来,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宝玉便将这个玻璃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她的肩,一径去了。
宝玉宁愿冒着泥泞跌跤的风险,也没将他自己的玻璃灯带出来使用。这固然与这种玻璃灯具,不是凡常之物有关系。但宝玉对于这个玻璃灯爱惜有加,恐怕还不在于此灯的价值高昂。我们还不要忘记,傅家婆子对宝玉的评价之语:

“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此灯虽由玻璃而制成,而在黛玉的眼里,却是“就失了手也有限的” 。



犹记第三十一回,晴雯数落宝玉的话,说的是多么的直接,多么的爽朗: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
这可是程甲本也相同的文字!

犹记第四十九回文字:

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
“玻璃窗”几个字,不仅庚辰、戚序、蒙府、甲辰等脂本,程甲本,也完全无异。

晴雯口中的“玻璃缸”,充耳不闻;曹氏叙述语中的“玻璃窗”,充目不见;谓其聩眊,诚不诬也。笼罩在荣国府荣禧堂内的这两件陈设器上的疑云迷雾,早就该驱散干净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6:03 , Processed in 0.0672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