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4|回复: 23

警幻仙姑&四仙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发表于 2024-6-29 2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仙姑“神瑛侍者”四儿//皇四子

痴梦仙姑·贾元春---林黛玉【朱由检+田秀英】

钟情大士·贾迎春---王熙凤【朱由检+魏忠贤】

引愁金女·贾探春---史湘云【林黛玉·湘+贾宝玉·芸】【绛珠仙子】

度恨菩提·贾惜春---妙   玉【甘露//凤凰涅槃】【慈航普渡】

警幻仙姑【朱慈炤】+秦可卿乳名兼美【林黛玉+薛宝钗】【朱由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赏读
云天漫步
2018-01-23 16:27

【原文】
浪淘沙令[1] 五代 李煜
帘外雨潺潺[2],春意阑珊[3] ,罗衾不耐五更寒[4]。梦里不知身是客[5],一晌贪欢[6]。
独自莫凭栏[7],无限江山[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甄士隐&甄应嘉!}】。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简要注释】
[1]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2]潺潺:形容雨声。[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7]凭栏:靠着栏杆。[8]江山:指南唐河山。
【诵读目标】
通过边读边想象、情境诵读等方法品味诗人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注意韵脚,语速疾缓有致,总体偏缓。

【文选简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响”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实而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说:“《颜氏家训》云:‘别易会难,古今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李后主盖用此语耳。故长短句云:‘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此可见,“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这又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三:秦可卿引梦,警幻仙姑揭示三重境界
长安昭阳王
2024-05-25 12:33
陕西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宝玉入梦遇警幻仙姑,警幻仙姑是接引神仙,掌管风月债和男女情。警幻仙姑邀请宝玉游览太虚幻境,强调幻境、假境与真境之分。真境隐在假境背后,需读者揭开表面故事,识别真意。文章探讨《红楼梦》中的真事隐与假语存,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4】
(接上文,秦可卿引梦)

12.2 入梦
宝玉入梦后,作为引梦人的秦可卿并未消失:“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遇到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出场,作者不惜笔墨,特意作了一篇长赋,一页还多,明显能看到《离骚》、《洛神赋》的痕迹。比如:云髻、唇齿、纤腰、珠翠,以及秋菊、春松,回风舞雪,龙游曲沼,非常明显。

《离骚》是辞赋之宗,并不出奇。为什么借用《洛神赋》呢?

除了赞警幻仙子,还因为“秦氏在前”,是秦可卿引宝玉来此,《洛神赋》的“洛”,还是暗指秦可卿反面是朱常洛的线索,同前文。

最后几句: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也问读者:此是何人?来自何方?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比西子、王嫱,也是黛玉一类人物。后面警幻仙姑也说了,本是接“绛珠”的,因受宁荣二公之托,接了宝玉。《红楼梦》中黛玉比西子、王嫱王明君,如“病如西子胜三分”,“莫怨东风当自嗟”。

此赋末尾的“奇矣哉!”明显源自《离骚》末尾的“已矣哉!”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国内没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都!

所以,“生于孰地?来自何方?”是问读者,是个射覆,作者用人尽皆知的《离骚》,强调故国、故都!而且强调:国无人莫我知。是红楼作者向读者发的感慨:“无人知我”!

我对本文读者,也是一样,古今同慨:我尽管写,却无人知!

“信矣乎!”明显源自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周之衰,孔子鸣!周末,庄子鸣!楚亡,屈原鸣!

——明亡,我鸣! (我:当然指红楼作者)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论语》中的话。

木铎:是铜质的大铃铛,以木为舌。

《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所以把孔子比喻为“木铎”,为天下“鸣”。

红楼作者在明亡后,以《红楼梦》为“木铎”,也为天下“鸣”。

瑶池:昆仑天池,西王母所居之处。

紫府:紫府洞天,“紫府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所居的洞府。

东王公、西王母是道教神话传说中接引得道成仙者的神,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东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学道之人升天时,先拜东王公、西王母,才入三清拜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道君,最后才面见天帝。

所以女子成仙者由瑶池的西王母接引,男子成仙者由紫府的东王公接引。

写警幻仙姑“瑶池不二,紫府无双”,说明:

一、警幻仙姑是接引神仙。

二、警幻仙姑既接引男子,也接引女子。所以黛玉、宝玉都接。

三、在《红楼梦》中,作者为警幻仙姑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幻境,太虚幻境。不同于佛道神话中东王公、西王母、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天庭,也不同于西天佛祖的圣地,而是专为红楼人物创造的仙境,太虚幻境。如同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说,红楼人物是在警幻仙子案前挂号,完后要往太虚幻境销号。

虽然警幻仙子接引不分男女,但僧道的“超度”明显还分男女,道度男,僧度女。比如甄士隐、柳湘莲都是渺渺真人超度,而香菱、黛玉都是由癞头和尚说疯话。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从表面上回答了上句的孰地、何方,说警幻仙子来自瑶池、紫府之类的仙境,是西王母、东王公一样的接引神仙,接引黛玉等人到太虚幻境,得道成仙。而反面真正的回答,是用《离骚》典故的故国、故都!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问读者这是何人,表面的回答如上,是接引神仙。反面真正的回答,如前所解,是和黛玉“绛珠”(血泪)同类的人物。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居于恨、愁之中,处于天、海、山、洞的神仙洞府、蓬莱仙境,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司掌人世间的风月债、男女情。

警幻仙姑说离太虚幻境不远,邀宝玉一游。宝玉这才“忘了秦氏在何处”,所以秦氏引梦,警幻接引。


警幻仙姑、太虚幻境
宝玉随了警幻仙姑,至“太虚幻境”,两边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个“太虚幻境”的石牌,和“真假有无”的对联重复出现了,重复表示强调!上次出现,是第一回,甄士隐看到“通灵宝玉”时,到了“太虚幻境”的大石牌坊,看到此牌此联,一声霹雳,猛然惊醒。“甄士隐”者,“真事隐”也!看到“太虚幻境”,和“真假有无”,想到“宝玉”、“真事隐”,能警醒读者。而且,带读者到此之人名什么?“警幻”。这些信息,宜联系起来综合思考。

警幻:是警读者,此为幻境!

“幻境”还用警吗?石牌上的大字不就是“太虚幻境”吗?

还有两边的对联,“真假有无”。

所以《红楼梦》中有三重境界:幻境;假境;真境。

幻境:即此梦境,洞府仙境,太虚幻境。

站在太虚幻境,看下面尘世中的贾府:贾母摆宴,凤姐凑趣儿,宝玉讲“耗子偷香玉”的笑话,黛玉流泪,宝钗扑蝶,贾瑞拿着风月宝鉴在照……用“假语”,敷演出的这段故事,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贾府是“假”府,贾母、贾宝玉都是“假”人物,是“假境”。

作者在开卷便明确写了:“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所以“真事隐去”的,才是“真境”。

很显然,“真境”隐在《石头记》一书敷演的表面故事的背后,需要读者揭开假府表面故事的“面具”,看到背后去,慧眼识“朱”,看到流泪的黛玉的真身,和扑蝶的宝钗的真身,以及其他红楼角色的真身,真境。认出假府背后的“真境”是什么,其中正在发生什么事。

假境和真境,就如同:戏台上正在演《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戏,和台下村姑七夕乞巧的现实场景。牛郎织女是假,鹊桥相会也是假,没有人能飞到天外,喜鹊也飞不到银河,这些“人”、“境”都是“假”。台下的村姑、七夕乞巧才是真实、真境。从太虚幻境往下看,很明显:戏台上是“假境”,戏台下才是“真境”。

所以我们看《红楼梦》,不能看戏入迷,只看到戏台上的“假语”、“假境”,看不到“真事隐”的“真境”。

对联中,“假”对“无”,“真”对“有”,假无真有,真有假无:

假境:“假语”的正面故事,是“假”的,是“无”,没意义。

真境:“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才是“真”,是“有”,才有意义,是红楼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不要再跟我讨论宝玉都爱谁,王夫人更赞同宝玉跟谁的婚事,贾府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对假府里这些假人物、假故事,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想看明白“真事隐”的反面故事,探索“真事隐”的各种可能性,这才有意义。只看《红楼梦》正面的“假”故事,没意义。

点击看上一文:第五回曲演红楼梦解读二:秦可卿房中海棠春睡图,脂批:艳极淫极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幻仙子 -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警幻仙姑的称呼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警幻仙子,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爱神、美神,太虚幻境司主,相当于西方的维纳斯、丘比特。

《红楼梦》第五回,她受宁荣二公所托,让宝玉阅览金陵十二钗命运簿册,聆听《红楼梦曲》十四支,又将妹妹可卿许配于宝玉,引导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警幻仙子应该在最后一回中展示警幻情榜。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

在2010版的改编电视剧《红楼梦》中,由演员唐一菲饰演的警幻仙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警幻仙子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


身 份
太虚幻境司主

文学意义
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目录
1人物形象
2文学描述
3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折叠警幻自述
警幻自述云:“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第5回)[1]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也是黛玉之所居。“离”解作“罹”,离恨天喻男女相思烦恼之境,如石子章《竹坞听琴》“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太虚幻境正是这样一座情丝袅绕的仙闺幻境。“灌愁”与“放春遣香”连用,表示警幻的司职是向青春儿女布散相思。

警幻是一位亲和的爱与美之神,具有人形、人性、人格、人情,言语含笑,善解人意。脂批:“警幻自是个多情种子。”众仙子“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屋内陈设“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全都体现着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太虚幻境成为仙界的女儿天国。

折叠警世三事
警幻之名,寓借幻设警,警其痴顽。其警示之事有三:

一曰痛斥皮肤滥淫之蠢物。

二曰赞美、咏叹、激赏、歌颂青春儿女真情,叹惋、伤悼金陵十二钗的爱情悲剧、青春悲剧。警幻以十二钗判册、曲子示警,但她并未游离于青春儿女真情之外。她自己就是一位多情重情的清净女儿,对大观园女儿悲剧一样感同身受,词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三曰情悟。“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希冀情之了悟,看破意淫,自求大解脱,得大光明,后又以孔孟经济之训作结。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描述
折叠警幻仙姑歌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2]

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3]​。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折叠警幻仙姑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幻仙姑授予贾宝玉的“意淫”之名,究竟是什么意思?
播报文章

小仓鼠打洞学会另一种情怀
关注
2019-10-06 10:54
2024全新青甘大环线.去青甘必看的青甘大环线攻略
2024全新青甘大环线.去青甘必看的青甘大环线攻略
原来青海湖,茶卡盐湖这么美!2024青海旅游攻略,值得收藏!!
原来青海湖,茶卡盐湖这么美!2024青海旅游攻略,值得收藏!!
原来青海湖,茶卡盐湖这么美!2024青海旅游攻略,值得收藏!!
原来青海湖,茶卡盐湖这么美!2024青海旅游攻略,值得收藏!!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她的内容不仅包罗万象,还诞生了很多个新鲜词汇。比如,警幻仙姑授予贾宝玉的“意淫”。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太虚幻境阅读了自己女子们的册籍,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品茶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仍然尚未醒悟。警幻仙姑只好放大招了,把自己的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宝玉。宝玉正不知何意,警幻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那么,“惟心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的意淫,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意淫”,相对应的是“肉淫”。在《红楼梦》中,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具有这个特点的贾宝玉,在闺阁中的好人缘。在那个年代,女子们只能“和姊妹相处,兄弟们自然是别院另室的”。可是,贾宝玉却打破了这种模式,不仅成了大观园中的唯一一个男性(贾兰年纪小,暂时不算),而且和姊妹们,相处的如鱼得水。
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孩子,贾宝玉都喜欢,都为了讨好她们而费尽心思,都甘心为她们服务到底。史湘云和黛玉的小小的争吵,贾宝玉费心巴力的从中斡旋;吃个荔枝,忘不了给三妹妹送去一碟,还要配上最精致的白玛瑙碟子;芳官和干娘因为洗头吵闹,贾宝玉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芳官这边;因为玫瑰露和茯苓霜,他把两桩错事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就连从未见面只是闻名的傅秋芳,他也因为恐薄了她,而情愿接待她家中来的两个婆子;刘姥姥信口扯出来的茗玉小姐,他也赶忙派茗烟去哨探,要给这位不幸早丧的小姐修建庙宇。

广告
原来青海湖,茶卡盐湖这么美!2024青海旅游攻略,值得收藏!!
×
贾宝玉的“意淫”,其实是对每一个女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甚至维护,绝不以占有她们为目的。相比较其他男人,贾赦一大把年纪了,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只知道和她们喝酒取乐;贾琏更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伤一个;有了尤二姐,就把王熙凤丢到了脑后跟;有了秋桐,尤二姐又被扔到了犄角旮旯;贾珍更是不顾人伦,只要是漂亮的女人,都不放过。他们都只是以占有女子为目的。
在那个男权社会的时代,能诞生一个发自内心尊重女性的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最大的亮点。所以,警幻仙姑授予贾宝玉的“意淫”之名,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是和“皮肤淫滥之蠢物”相对应的。这个词的关键词,是“意”,而非“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8: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梦
随云散"        "惜春·梦觉//破梦
勘破三春景不长"       
               
        "贾元春·大梦
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黄梁一梦
                "贾探春·鹿梦
千里东风一梦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梦谁先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府“元迎探惜”四春解读下篇(新解红楼梦之八)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已关注
89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迎春、探春、惜春,讲的是南明史。各位看官是否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四春其实是影射大明王朝前后四个政权的结局,如今元春已讲完,其余三种待我一一解来。

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明末有一人特别符合这判词,南明弘光帝。朱福八于崇祯十六年封为福王,就藩洛阳,福王一系,为当时帝室近支,顺位程序非常靠前。据说朱福八这人是比较老实的,与迎春这“二木头”也颇为符合。

大明北方沦陷后,朱福八跑到江南,当时崇祯煤山上吊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南京一套班子马上另立朝廷,当时可立的朱明宗室众多,朱福八在江北诸镇的兵权支持下,登上皇位。

但是江北诸镇一帮子军阀,如黄得功、刘良佐之辈,以天子恩人自居,欺虐南京小朝廷,南明弘光朝仅存一年,弘光帝被俘斩首于菜市口。红楼痛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弘光朝存世一年,迎春嫁与中山狼也刚好一载,便都烟消云散了。孙绍祖,这恶狼在书中不就是武夫么。

山河飘摇之际,南明弘光帝的即位,为当时的大明江南半壁打了一针强心针,是为“迎春”,大明臣民们依旧怀着对故国的深切期望。

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影射南明隆武政权,弘光之后,隆武于福建福州登基称帝,领导抗清大业。史载兵败被杀,但野史上也说他在福建上船跑到了海外,大概东南亚一带,即使到了康熙朝时期,“隆武帝”和“朱三太子”们一样,还时不时冒出来,可见其号召力。隆武帝如非末世,算的上是一个有为君王,可惜天倾难覆。

探春书中是个有能为的,结局却是远嫁他方,去国千里,隆武恰恰在民间反清志士中也是被描绘为出走海外,正是影射了隆武政权。

最后一位惜春,影射的是永历政权。

有很多人解读香菱影射永历,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在这里我再讲详细一点。

癸酉本中,香菱被夏金桂用牛筋线勒死,永历则是在昆明蓖子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至于是不是吴三桂亲自动的手,查不到资料,我也不知道。

注意以上二人的死法,都是勒死的,而明时弓弦通常由牛筋线制作,凶器也一致。

再有,夏金桂这个名字,夏者,华夏也,金者,满清也,偏偏名字最后还缀个“桂”字。这明明就是暗讽吴三桂先事明,再事清,蛇鼠两端反复无常。夏金桂影射的就是吴三桂,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说,香菱之死对应永历之死是完全没问题的,由于二者对应特征太明显,香菱判词也就不再解析了,明摆着的事,多说无益。

但是,为何我又讲惜春是影射永历政权呢。

因为香菱影射的是永历这个人,而惜春指代的是永历政权,这二者是不同的。

先看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此人,在探索过程中曾久久的困扰过我,她究竟是谁,为何她的结局如此与众不同?所以本文会对惜春浓墨重彩一番。

一切还得从判词中找寻,她的判词须得细细研读。

“勘破三春景不长”,这句没什么好说的,讲的很直白,大明朝廷、弘光朝、隆武朝的光景都长不了。

“缁衣顿改昔年妆”,这句有点意思了,汉家衣冠不是乱穿,什么阶层穿什么服饰自有规制,穿黑衣明代是很忌讳的,而缁衣特指黑色的僧衣,讲个案例,朱老四第一谋士姚广孝,是个和尚,俗称“黑衣宰相”,因为他平常穿的就是缁衣。

这句说明什么呢,说明惜春后来信了佛!

第三句“可怜绣户侯门女”,没什么可多说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好,可怜一位豪门的好女儿。

重点在第四句:独卧青灯古佛旁。

表面看来,就是讲惜春出家当了尼姑,这也符合惜春书中结局。

但更深层来看,此句大有玄机。

大家读红楼,一旦遇到重要诗句或人名中出现“朱、明、金、清”等几个字或者同音字,一定要多读几遍,通常这些字都是有代指。

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青”字,通清,满清。

独卧青灯什么意思呢?九州中原大地上,在那清廷之侧,也就剩下一个独苗是归属残明的了。

那惜春究竟影射哪个南明政权呢?这个不难找,存世最长的那个政权就是。

郑氏台湾!

郑成功有永历朝有关系吗?有!国姓爷先是归属于隆武朝,后来隆武失败,郑氏台湾便遥尊永历帝为正统,奉南明永历朝为正朔。

所以,永历帝之后,继承南明法统的便是郑氏台湾,一直到清康熙统一台湾为止。

郑成功是信佛的,台湾今日之佛教昌盛,便是郑成功传入台湾的,这一点在台湾史料记载中比比皆是。

那郑氏台湾,南明的实际存续者,汉家衣冠的唯一留存之地,奉大明正朔在满清身侧,静静独卧了二十二年。

这才是真正的“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指代谁,已是不言而喻。

以上所言,正是秦可卿托梦时所言“三春过后朱方尽”,三春即指代朱明王朝的最后三个政权,“三春”去后,再无朱姓江山,“各自须寻各自门”,而各地各路的宗室和士大夫们,也就只好是各寻出路了。

回顾前面元春判词中,作者与批者一遇到“三春”这个词,就悲从中来,至此疑窦解开,朱耷兄弟和创作者们都是明朝遗民,心中怀念故国,南明三个政权寄托了他们无数希望,最终依然烟消云散,怎能不痛彻心扉。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红楼第一回第一首诗,刻在石头背后的: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脂批侧批:书之本旨!

红楼全书一直在讲通灵宝玉,本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一块顽石,在世间流浪一圈后,最终回到青梗峰,依旧是块顽石。文中前后呼应,实为妙笔。

朱耷身为朱明皇族宗室,年轻时怕是也做过反清复明的大梦,到得后来,眼看着皇族的兄弟叔侄们创立的南明政权一一失败,便真正醒悟过来,这清,反不了了,明,也回不去了,无奈而又痛苦的写下卷首这句:

无材可去补苍天!

煌煌巨著,就此开始,朱耷之不幸,我等之何幸。

看到这里,诸位还认为“江宁织造府曹公子”能写出红楼这样的书么?就算曹寅本人,何曾经历过本文所讲之国破家亡之痛,何曾见过自家兄弟姐妹一一死于屠刀之下,又何曾能有白骨如山激起的“补天”之志?曹家满清包衣,终究只是个“心中有辫子”的奴才罢了。

只有朱耷,朱元璋十世孙,大明皇族,才是初稿作者,也是脂砚斋,也是石兄,也是玉兄,是二分之一的贾宝玉,还是“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的癞头和尚,大约还是N分之一的曹雪芹。

本次更新就到这里吧,附浮休道人诗一首,以示我对先贤们的敬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总算要进入钗黛的环节了,对于金陵十二钗,作者君将在本专栏中一一解析,此为庄严的承诺,绝不太监。

自俞平伯大师提出“钗黛合一”概念以来,究竟什么是“钗黛合一”?为何脂砚斋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黛玉、宝钗如此截然不同的两人,怎么会是同一人呢?

请看下节:山河破碎风飘絮,黛钗人物原型解读上篇!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0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府“元迎探惜”四春解读上篇(新解红楼梦之七)
随狂风去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已关注
9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解读的内容越来越多,牵扯到红楼中的人物和情节也越来越多,有人问了一个我觉得是非常高水平的提问,大意为“如果红楼讲的是皇族之事,那元春封妃是怎么回事,朱家人怎能嫁朱家人?”

问题极好,点个赞。在本篇,我将详细解析,一方面是解各位疑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讲的这段,本身也极其重要,可谓是红楼此书之主旨。

要解读元春,就必须将四春一块讲了,因为她们,作者在著作《红楼梦》时,是把四春当成一个整体看待的。脂批中早已指出,“元迎探惜”本是“原应叹息”,这四个字,深刻地表达出脂砚斋的不甘、无奈与遗憾之情。

那书中这四春,究竟为何让脂砚斋感觉如此遗憾呢?请细读下文。

元春此人,书中乃宝玉亲姐,贾政长女,很早就入了宫,她的身份很是奇特,既是贵妃、又是贤德妃、同时是女官。

秦汉之后,历朝历代后妃制度都极其严格,主要是汉之外戚为祸,后世各朝代对此高度警惕,到了明代,后妃制度明确写在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里,是为祖宗家法,等于大明朝的宪法,任何人不得违背,包括皇帝。

明代后妃制度,前面几个品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淑庄敬、惠顺康宁,这个顺序不能乱,越靠前,位分越高,极其严格。

再看元春,书中屡称贵妃,但贤德妃的称号又是什么情况,凤藻宫尚书的女官位更是让人不解。

作者不可能不懂后妃制度,这么写其实是暗示我们,元春此妃位,乃是虚写。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元春的重大事件中,前八十回中“元春省亲”是隐写皇帝南巡,后二十八回癸酉本中“元春之死”是她带兵打仗,然后被构陷“勾结戎羌”而处死,这更是说明,作者是通过虚写元春这个人,带出一系列的他要讲明的重大事件和观点。这一点诸位看官,不可不察。

原文第五回元春判词:

首先是图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乃杀伐之器,“橼”代指“元”,说明元妃与刀兵之事有关,癸酉本中元春领兵与戎羌作战,前后呼应。

判词诗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清中期以来,红学研究者对这四句诗深入研究,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

此诗读之,一股肃杀之气迎面而来,如果认为是单写元妃,那就大错特错,什么“元春进宫二十年”、什么“元春怀孕、一尸两命”等等解读,我只能说脑洞奇大,无论原文脂批,哪里就看出元春是怀孕的了?

事实上,这四句,是在写大明江山社稷的命运!是作者在借元春情节表达对明亡的思考和观点。

“二十年来辩是非”,字面意思,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争论总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榴花开处照宫闺”,解释这句得费点心思,。

“榴花开处”,是指石榴花开的时候,每年五月,农历三月中下旬。这个时间,在明末是一个指向性非常强的时间节点,因为,北京城就是在三月十九这一天破城的,崇祯皇帝也是在这一天自缢身亡的,明亡矣!

“照宫闺”,照通罩,亡国的不详气息笼罩了整个皇城。

“三春不及初春景”,这句最难,想说清楚,就必须得把四春一块说了,也罢,那就一起讲了吧。

“三春”这个词,曾多次在红楼中出现。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说“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脂批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梅溪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

还有,“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这是惜春的判词。

由上可知,“三春”这个词对作者和批者都极其重要,并且一看到这个词,就难过的不能自已。这是为何?

关于“三春”的事我思考了很久。

红学研究中,对于三春解释,有认为是讲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的,三春各自走后,贾府确实是由盛转衰;也有认为是讲三年的,三年后贾府被抄家,树倒猢狲散。

我个人比较支持第一种看法。

贾府四春,放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背景下,亦有代指。

为何贾府四女以春为名?春者,万物之始,枯木逢春也。这应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切的愿望,他在惋惜明朝,并暗指出大明前后四个政权的结局。

先说元春经历,癸酋本中元春结局,她以妃子身领兵出战,后被“与戎羌勾结”罪名凌迟处死,而恰恰明末有一大名鼎鼎之人就是被这种罪名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癸酉本中,元春死时给贾政托梦,摘取一段原文:

元春对贾政哭道:“儿今日才知悔悟,做了官的功劳再大也抵不了一句谗言,儿也没有好说的,只是告诉父亲回去要快抽身逃命要紧。再不回去告诉家人,怕是来不及了。”【眉朱批:闻此言只让人涕泪交流】

注意上述原文中标出的黑体字,不是袁督师真实写照又能是谁。

袁崇焕虽说平台召对时对崇祯讲了“五年平辽”的大话,但要说他勾结后金,确实也不太可能,袁崇焕应该是冤死的。而癸酉本中,眉批中也在元春托梦这段中点明了:

【眉朱批:原来不是是“园”、“猿”、“圆”,是冤也。可叹!可悲!】

元者,袁也。

再看二十二回中元春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的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灯谜说是爆竹,但我看来应是指大炮,结合上下文看,这灯谜就是暗指“元春”功成名就之举,宁锦大战中袁崇焕大炮建功一事,史料上一直有说,此战大炮轰伤了努尔哈赤,导致他回去后不久就死了。

元春省亲春风得意之时,恰恰是贾府烈火烹油之际,也是明清战争中大明宁锦大战获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此时大明希望在即,一切都非常贴合,元春,影射的是袁崇焕,也影射了大明正统王朝。

其二,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

脂批明确指出这四部戏有伏笔,其中元春死因与第二部《乞巧》有关。

《乞巧》讲的是李隆基与杨贵妃马嵬坡士兵哗变,逼迫李隆基将杨贵妃赐死的故事。

袁崇焕之死,也与兵变有关。

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后,他手下祖大寿惊惧不已,直接带领关宁铁骑跑回了山海关,此乃不折不扣的兵变,直到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方才将其召回。

史载: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

带兵大将私兵化,取死之道。崇祯安抚好了回来的祖大寿和关宁军。但由于北京被围,此时朝野上下及百姓士民对袁崇焕恨入骨髓,杀袁崇焕之声不绝于耳,崇祯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杀之,凌迟,京城百姓争相食其肉。

对于袁崇焕之死,我不持任何意见,他在那个位置,虽前有功劳,但一旦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必死无疑。这是关键历史时期关键人物无法摆脱的命运。

元春这个人物角色塑造是相当复杂的。她省亲的时候,借她之身,用“史笔”描绘了皇帝南巡这件大事,而她的死,又影射了明亡清兴中的关键人物袁崇焕。

因此,元春,可视作是大明国运的化身。

回到“三春不及初春景”这句诗,讲的是后面“三春”不及元春的风光,暗指后面南明的三个政权,比不上大明正统王朝。这个解释,在我把迎春、探春、惜春解析完后,你就真正明白了。四春,本就是一体四面。

最后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兕念si。

虎兕,都是猛兽,其中“兕”这玩意,西游记中出过场,太上老君的座骑,拿着圈圈打遍神仙无敌手的金兕大王也。

你以为它是牛?错了,人家是长的像牛,但嘴巴上方比牛多个独角,上古凶兽。

到底是什么,要用虎和兕这种猛兽来形容,而且二者一相遇,就什么都完蛋了。

论语有云: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

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虎兕(指其他势力的军队)猛兽出笼,国家遭难,究竟是谁的过错?

这是作者在借典故,对大明亡国之事的灵魂拷问!

虎和兕,一指流寇,一指满清,内忧和外患。

我们知道的历史是,当李自成闯军与后金军队一南一北夹击,明王朝两线作战,当闯军攻破北京城,与后金军相逢于山海关下时,大明正统,亡!

这,才是虎兕相逢大梦归的真正含义!

当你把元春视作大明国运的化身时,这首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是如此的贴切和合理,这是红楼作者们在追忆反思大明亡国的原因,是对大明亡国的不甘与无奈。

脂砚斋在书中《乞巧》一节中,批元春是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此言不虚。

大明正统王朝的结果,就隐藏在元春结局里,作者已说的很清楚,虎兕相逢大梦归,叹、叹!

元春大致写完了,由于元春人物形象太复杂,她的经历蕴意也太深刻,所费笔墨极多,即使如此,元春的解析还有不少,只好留待将来再另起一文补上,后面三春,相对而言,就简单许多。

下一节,贾府“元迎探惜”四春解读下篇!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发布于 2020-09-10 15: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迎探惜”揭《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之谜
快乐老年435 2017-05-28   |  314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中的贾府的四春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她们都是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中的可悲女儿。贾府四春--“元迎探惜”,个个出色,人人夺采,是姝丽之上品,乃金钗之翘楚。及至脂砚斋点破她们谐音“原应叹息”,我们才发出会心的微笑,发出衷心的赞叹。关于斯,“前人之述备矣”,所以,在此,我只想从一些新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待做一窥视,且避雷同,力求新论。

金玉粉饰下的悲苦皇妃贾元春。《红楼梦》中的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同胞姐姐,后应选入宫被加封为贤德妃,贾家因此成了皇亲国戚,元春则成了紧系贾府荣华富贵的大靠山。地位改变让元春的身份也随之改变,为了迎接元春回娘家探亲,贾府修建了气派非凡的大观园,全家上下即便是身为奶奶的贾母,也得对自己的孙女行君臣跪拜之礼。

“元迎探惜”揭《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之谜
网络配图

然而这样一个身份高贵、养尊处优、万人景仰的皇妃,却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足以见得元春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丝毫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贾元春的“元”字,谐音“原”。原,有“最初开始”之意,而元也有这层意思,如节日之“元旦”在正月初一,正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发端;如人物“元始天尊”是阐教的鼻祖,正是该门派的领导。水之原正是“源”字,其正是源头浚端也,所以书中写到元春的生日是正月初一,无独有偶,荣国公贾源的生日也在此日,因为源正是“水之原”(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原”和“源”的第一个释义均为“水源,源泉”)。雪芹文心之细密真如针尖麦芒,丝丝入扣。

懦弱无能香消玉殒的贾迎春。贾府贾赦之女。书中对她的描述很少,在金陵十二钗中,她占的笔墨是极少的几个之一。她文采并不出众,仅仅是略通文墨而已。在大观园的诗社中,她从未拔得头筹。她也从不出头,甚至有些怕事。自小服侍她的丫鬟与外人私相授受,她虽不舍,也不敢去求情,只是任由别人把她的丫鬟撵出府去。迎春虽为贾赦之女,但却是妾所出。在封建社会中,她的地位也只是丫鬟之上而已,因此比较怕事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她的奶娘参赌的事情就彻底反应她的软弱无能,懦弱的个性,也为她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贾赦,她的父亲,仅仅为了五千两银子,就把她卖给了孙绍祖。而这个孙绍祖,是个彻彻底底的无赖。吃喝嫖赌,样样齐全。喝醉了,赌输了,心不爽了,就将贾迎春打一顿。贾迎春偶尔劝劝他,只招来他的嘲笑:“你是我五千两银子买来的”。懦弱的贾迎春便只能默默忍受,因此,一年以后,正值芳龄的贾迎春便受不了这只“中山狼”的虐待,香消玉殒了。

贾迎春这个“迎”字,谐音“应”。第一个“芹女郎”甄英莲(即后香菱)正是谐音“真应怜”,所以在彼处是“英”谐音“应”,而在斯处却是“迎”谐之(迎春似与香菱也有莫大的关联:迎春的住处名曰“紫菱洲”,菱者,正香菱之“菱”也,而“紫”与“香”也有绾系,如宝玉《咏红梅花》有句“离尘‘香’割‘紫’云来”),避重复,不相特犯也。但我认为应在此处还可照应着迎春的必修课——《太上感应篇》之“应”,如此方见“应”字之奥妙,之异趣,真真妙谛自然,趣味盎然。精明聪慧务实能干的贾探春。贾探春贾政之女,虽然也为妾所出,但是她与迎春却截然不同。迎春软弱,她却不然,连人人畏惧的王熙凤甚至都要让她三分。虽然她与迎春都读书不多,但是她却精明聪慧能干。

“元迎探惜”揭《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之谜
探春的阶级观念极重,她虽为赵姨娘所出,但是她却始终坚持称王夫人(贾政的正妻)为娘,从不开口叫赵姨娘为娘。她能干泼辣,不输王熙凤,大观园抄家的时候,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主子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打开自己的柜子,只准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她丫头的东西。王保家的不知好歹的动她身上的衣服,她一巴掌回以颜色,完全不给这个夫人的陪嫁面子,泼辣程度可见一斑。同时,由于她比王熙凤多读几年书,对贾府的衰败已有所洞察,因此,她在王熙凤生病期间掌家时,举行了一些改革,也确实有所成效,但是由于她本身也是封建思想极重的人,而且她的改革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的改变,因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没落的命运。

贾探春的“探”字,谐音“叹”。叹者,既有惋惜之意,又有称赞之意,惋惜者,原因有二:一是探春恨不能为嫡出出身,正因此故,她常常陷入自卑自伤的沉思;二是探春恨不能为男儿出生,有此之因,她才不遗余力地“兴利除宿弊”,证明“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值得称赞她的是其精明之才,高雅之志——“才自精明志自高”,还有花月之貌,金玉之质,还有浩然之气,犯上之胆,还有……

六根清净孤僻冷漠的贾惜春。贾府的四小姐,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惜”,谐音“息”。一个息字,正是惜春的秉性和命运,成语“息事宁人”便是惜春性格和身份的最好最妙的概括,先说“宁人”,这似乎与“息事”并举相提,在这里便有了新意,那就是惜春身份的确定。惜春正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正如周汝昌所言:她是“寄”居在西府老太太这边的。所以说她的身份是“宁人”不算无故无缘。再说“息事”,息即平息——“火息”正为“熄”,不能起波澜,将一切端倪扼杀在摇篮里,把一切势头掐断在生长期。而我认为在这里事解为情比较好(又是一处将“事”与“情”互参互照互替互补的例子,详见拙作《事与情》),如果说惜春毅然撵出“东床事发”的入画是她“息事”的软弱的本性的流露,那么她最后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就是她“息情”的命定的归宿的要求,因为出家人是不能有感情的,不能动情的,否则便是六根不净。而妙玉就是因为“不洁不空”,而“自遣芳情”。

“元迎探惜”揭《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之谜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探春与元春的“探”和“元”,根据梁归智先生《石头记探佚·探佚拾零》有篇《元春与探春的生日》的抉示和启示,即元春的生日为正月初一,行排首位;探春的生日为三月初三,行列第三,“涉笔成趣,文心细密”。我在这里再为补充下,元春的“元”可以与状元之“元”联系对看,而探春的“探”可以与探花之“探”联系对看(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中正将探春影射为探花徐健庵),而状元和探花的身份等级正是第一和第三,如此方更显其“无意随手”而有心涉趣。经过这样一番粗略的对“原应叹息”的分析,更加能凸显出曹雪芹的文思灵心,也增添了一种解读《红楼梦》的崭新的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太虚幻境在哪?警幻仙子又是谁?曹雪芹的想法真是高明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14:太虚幻境一念起于心中,警幻仙子万般渡情无果

贾宝玉巧费心机睡入了秦可卿的房中,一进房间就已入“梦”。由秦氏指引着悠悠荡荡去到一处所在,这就是专属于《红楼梦》的太虚幻境。他将在其中做三件事:

一,查看金陵十二钗判词。

二,欣赏《红楼梦》曲子。

三,与警幻之妹可卿成亲。






三件事中,头两件事提纲别领。第三条才是贾宝玉梦游的真相。所以,别被曹雪芹给骗了。

上文我们解读秦可卿房中陈设的十二样人、事、物,对应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钗。而秦可卿的房间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

本文将绕开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子,讲述一下《红楼梦》这太虚幻境和警幻仙子。

《红楼梦》里的神仙,与中国神话故事完全不同。曹雪芹除了借鉴儒释道三教和女娲娘娘之外,基本再不涉及中国固有之神话。与《西游记》《封神演义》《八仙》等故事泾渭分明。金陵十二钗、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神仙,全部都是曹雪芹原创。

太虚幻境的重要在于是《红楼梦》“情”之缘起。当日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因灌溉之情难以酬报而产生情孽纠缠,不得已转世重修,就是先到太虚幻境找警幻仙子“挂号”,并由警幻仙子策划,将一群有风流情孽的冤家孽鬼一起投放下凡历劫,了却前世情爱因果。可见太虚幻境“生意”很好,策划能力很强,且经常举办类似这种大型Party!






言归正传,太虚幻境是曹雪芹首创,主要司职天下女儿之人生种种。

世人有八苦,女儿苦更苦!每一苦都能在太虚幻境寻到对应的司职。女儿之苦,多因多“情”。只要与情有关,天王老子都要来太虚幻境挂号消劫。除非超脱“情”之一字,获得大自由。比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这等真仙,才能不为情累,自然超脱。

太虚幻境很是特殊。它的特殊在“幻”境,就是一处虚假之所在。

情之一字发乎心,一念起则幻象生。太虚幻境由情而生,由念而幻化,念起则存于心间。

这就好似《西游记》对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设定,世间绝无这等去处。不是菩提祖师亲自来找,谁也去不得,只因出入口就在自己之“心”。

太虚幻境情况类似,警幻仙子不来,秦可卿不引导,贾宝玉不对秦可卿生情,则无论如何去不得。






“太虚”是什么?太虚就是“情”。关于出处,倒是简单,源自宋代婉约词宗秦观秦太虚。

曹雪芹毫无疑问是秦观的爱情观拥趸。他对苏轼、秦观师生,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红楼梦》处处有二人的影子和影响。

秦可卿、秦钟、秦业的秦,都来自秦太虚,秦通“情”,又是《红楼梦》主旨。想要了解《红楼梦》之情,阅读秦观大体可以。

那么,秦太虚何以成为太虚幻境的出处,以至于《红楼梦》的“情”之主旨呢?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观的爱情观与曹雪芹极为契合。《红楼梦》中的爱情宗旨,就依循着秦观著名的婉约词展开,首推《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都熟悉秦观这首词,尤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隐含“金玉”二字。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宝黛爱情最终大和解的关键。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历经三生三世。

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是缘起。

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是情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情灭。

三生三世只为了一个“情断”,势必是难以结果的。神瑛侍者因为是和尚,对!“侍者”就是佛教的僧执事。而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也对应神瑛侍者的和尚身份。

神瑛侍者不敢接受绛珠仙子的“爱情”,才有其终日游荡在离恨天外,心中难断缠绵不尽之意。以至于下凡历劫,一如金蝉子转世十世为唐僧。

神瑛侍者转世为贾宝玉,终究是要解决绛珠之情。可宝黛二人有缘无分,二者又如何彻底化解这难解的死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出了终极答案。






不求生而同衾,死而同穴,将对方埋在心中,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大和解。双方只有果然开悟,才算了却前世姻缘。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坦然迎娶薛宝钗,并与之齐眉举案、和和美美,只因他对林黛玉放下了负罪之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秦观词中的爱情主旨,为《红楼梦》之“情”定调。太虚幻境也由此被曹雪芹创造。

警幻仙子出场很是巧妙,正在贾宝玉因“情(秦)”入梦时出现,证明情由心生,幻在念中。

贾宝玉这边刚情窦初开,心生情念,那边警幻仙子和太虚幻境就开门待客,只因太虚幻境就在贾宝玉亦或者世人心中,有情既有“警”。

“警”字极妙,太虚幻境门前有对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堪叹”“可怜”,就是“警”字结果。世人皆有情,可有情未必有果。太虚幻境“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只因各种情字难解。而终究“薄命司”才是多数女儿“孽”。

女儿多情,红颜薄命,自古贯之。“警”字并非劝阻,也非断绝。警幻仙子提携贾宝玉,更非什么受宁荣二公所托,教育他成才继承家业。真正用意是警醒世间男子,珍惜女儿,善待女儿,尊重女儿。

太虚幻境算是一处女儿精神的伊甸园。贾宝玉前世出家人,斩断七情六欲。今生他看似对女儿多情,实则最是无情。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何尝不是警幻仙子对他的妥协。妄图通过赤裸裸的现实,用女儿之悲情,融化男子之无情。

殊不知贾宝玉“石头”一块,铁石心肠,终究不能全然为之所动。这也是日后黛死钗嫁,宝玉仍旧做了和尚的原因。






贾宝玉做和尚,非林黛玉所愿,弃薛宝钗于无情,何其狠也!

综上,絮絮叨叨讲解了一下太虚幻境和警幻仙子的由来,很难说得透彻。可大体算是个人心中一点想法。至于对不对,在于个人读书感悟。读别人文章,永远不是背乘法口诀或者圆周率,难以求同。

贾宝玉一梦,除了醒来后“尴尬”成人之外,并没有特别的收获,警幻仙子是白忙一场。

贾宝玉就是一块顽石,永远也不能被真情感化。那么贾宝玉和女娲补天石到底是什么关系?这话需要从第一回开篇说起,要从女娲娘娘说起。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05-08 11:42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35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家四春“元迎探惜”,为什么并非是“原应叹息”?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17:贾家四春:元迎探惜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雨村提到甄宝玉,实际便如镜子一般,影射了贾宝玉的性格和日常。

当日贾雨村被甄宝玉连翻羞辱,不得不辞馆离开甄家时,就知道贾宝玉在家是如何对待他的老师。


说完甄宝玉,贾雨村顺口一提便讲到甄家的几个女儿,要注意他这故意引导,实际是为了让冷子兴提起林夫人贾敏。

果然,冷子兴听他提起甄家女儿,便忍不住说起了贾家女儿。

☞细说红楼系列117,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贾家四春,元迎探惜,冷子兴介绍她们也很清楚。

元春是贾政的嫡出女儿。

迎春是贾赦的庶出女儿。

探春是贾政的庶出女儿。

惜春是贾敬的嫡出女儿。

贾府四春二嫡二庶。不但如此,冷子兴这番话还包含了另一层意思。

就是贾政夫人王氏和贾敬妻子都是原配夫人,否则以冷子兴事无巨细的说法,肯定要有交代。毕竟谁是妾生庶出都讲明白,若元春和惜春母亲为续弦不能不说。


关于四春以“春”为名,多少有点俗气。贾雨村也提到:“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更在引导冷子兴话题。

冷子兴果然告诉他皆因元春以春为名,四春才跟随,否则贾府女儿也与儿子同排行,比如林如海的妻子贾敏。这且不提。

且说贾府四春:元、迎、探、惜。

元春自然因她出生大年初一,又是立春之日有些神奇,便唤元春。


春字自然有些意思,但主要还在“元迎探惜”四字,脂砚斋认为是“原应叹息”,表明四春薄命,生于贾府末世的命运多舛。

这般解释应该不错。事实上,四春最终二死一嫁一出嫁,应验“原应叹息”之说。

但事实却还另有说法。

元春之前讲过,生日为大年初一的立春和春节同日,便有了元春之名。奇在新年与春节的重叠极为罕见而被认为神奇。


元春人生确实不简单,长大后被送入宫中做了女史,日后更是做了一品夫人贤德妃。

但总觉得“应、叹、息”还好,可“原”不足以形容元春的“元”,似乎“怨”字更合适一些。而“迎、探、惜”也应该另有故事。

具体如何,下文解读。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17 10:04・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8:10 , Processed in 0.0839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