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7|回复: 18

封肃影射崇祯帝岳丈周奎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发表于 2024-7-2 0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看懂封肃“吃绝户”,才恍然发现贾家败亡的幕后真凶竟然是他
[color=var(--GBK03A)]君笺雅侃红楼

[color=var(--GBK04A)]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甄士隐丢了女儿甄英莲后,就像他的仆人霍启的名字一样,彻底开启了祸事的源头。
先是葫芦庙一把大火将家给烧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本想着有田庄可以退守支撑,偏偏赶上席卷全国的大灾荒(袭人、晴雯因此被卖)。


一时间流民遍地,盗匪军痞横行。到底支撑不下去,只得变卖田产去投奔岳父,好好的一个富绅乡宦之家,就这么败落下去。
然而,让甄士隐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竟然是更无情的世态炎凉,人情冷酷。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一回)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封肃不是“风速”,而是“风俗”,“封书”也。
“风俗”,指当时的社会风俗是女儿女婿家遭难,都要投奔岳父母和舅哥。
“封书”则是从封肃对女婿甄士隐的算计,预示贾宝玉的最终结局。这个“真事隐”堪称“封书”之笔,直指结局大关目。
所以,岳父封肃针对女婿甄士隐的“吃绝户”行为,注定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一个“真事隐”,一定要注意。
贾家作为故事核心,贾政和贾琏的岳父是王家,贾宝玉的岳母是薛王氏,全是王家人。
“王家”便是“亡家”,岂不细思极恐?
说回封肃,原文说他“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就表明他是个有钱的地主,绝不是普通农民。


要知道甄士隐住在苏州,本就是个乡宦,也就是致仕还乡的前朝廷官员。他尚且因天灾人祸导致破产,封肃能够幸免,自然不可小觑。
且甄士隐家在苏州,家境殷实富裕,作为致仕还乡的乡宦,肯定要金榜题名中过进士才可。
如此人物,娶得还是封肃的女儿,可知封家着实不差。
不过,甄士隐如今落难而来,封肃对这女婿,就好比是范进没中举之前的岳父胡屠一样态度,欺负起女婿此时孤家寡人一个。
甄士隐此时年近五十,无儿无女。早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的乘龙快婿。
封肃当初怎么得意将女儿嫁给甄士隐,如今女婿落难而来,他就怎么都觉得丢脸。


“封家那个曾经中进士,做大官,住在苏州的女婿甄老爷,如今家破人亡,狼狈来投靠老丈人”,这样闲话怎么说都不好听。
封肃哪怕是个地主,十里八乡也是人言可畏。
正所谓:得意时,事事顺心。失意时,时时碍眼,说得就是如今封肃看待甄士隐。
最关键甄士隐还没有儿子,封肃女儿封氏也已四十多岁,眼见是不能生育了。
以当时人们的规矩,甄家断不可能无后。
甄士隐怎么都要想办法有儿子。生不出来就过继。毕竟落难时虽然投奔岳父母,不投奔族兄弟。但要过继儿子,可不会选择封家子弟,而是要去甄家族中亲戚去找。
等甄士隐过继了儿子,剩下的这点家产也全得归了外人。
封肃若是真将女婿扶持兴旺,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等甄士隐死了,养子得了一切,不管养母回了本家的也屡见不鲜。


且甄士隐不到五十,那时候男人无子,四十岁已是法定纳妾年纪。甄士隐到了年纪,真要纳妾生子,封肃也管不了。
与其如此,不如就将甄士隐吃了“绝户”,“肥水不流外人田”,终究也是女儿的家产。大不了自己养着女儿就是,还差她一碗饭不成?
所以,这才应该是封肃那样对待甄士隐的原因。
可不管如何,封肃此举也着实令人齿冷。
甄士隐的境况确实不好,也极有可能像封肃预测那样安排家庭后事。可过继也好,纳妾生子也好,终究是他的女婿。老丈人如何能够见死不救,还落井下石,甚至惦记和侵吞了女婿仅剩的家业,把人往死里逼?


什么叫骨肉亲情,是砸了骨头连着筋的无私。一味私心利益算计,岂不令人齿冷!
无论封肃如何想,其人性自私、冷酷、残忍、鄙薄,都令人唾弃。
封肃如此,王家针对贾家甚至薛家的“侵吞”,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更加的残酷。
贾家之败,很大诱因便源于王家的蚕食、侵吞和背叛,是为“母蝗虫”一般。
等贾宝玉落难后,肯定重蹈甄士隐覆辙。他最终出家而去,也是在薛家门无疑。就不多赘述了。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6-30 09:56・IP 属地辽宁
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8-16 07:43

关注
通过前面的解密,在了解到富岳丈封肃坑害落难女婿甄士隐的历史事实后,想必大家一定会为崇祯帝有这样的无良岳丈感到义愤填膺。

但,且请打住,等了解了崇祯帝另一个岳丈田弘遇的遭遇之后,大家再来决定要不要为崇祯皇帝义愤填膺吧。

来看看收录在《崇祯长编卷十三》中收录的田弘遇于崇祯元年九月所上的一封奏疏,看看田弘遇本人对崇祯皇帝说了些什么。

朱由检于天启七年八月登基后,将周奎女儿册封为皇后,田秀英册封为礼妃,然后将白衣周奎升为从一品都督同知,却没有按照常规给予田弘遇任何的进升。幸好,田弘遇原本就是天启朝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就算崇祯帝什么都不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田弘遇没说什么。

第二年三月,崇祯将田秀英升为贵妃,袁氏册封为淑妃,然后,将袁妃父亲袁佑从布衣平民升为正五品的锦衣卫正千户,这时,才首次给田弘遇升了两级,为正二品的都指挥使。

看上去虽然升的不多,但毕竟是升了,但是,这只是看上去而已。因为,崇祯帝给周奎和袁佑的晋升和封赏都是实打实的,而给田弘遇的只是作作表面文章而已。

崇祯元年九月,田弘遇上疏请求按照常规给予自己同其他外戚一样的待遇,并说明由于自己每月四两多的官俸已经被停发很久了,生计陷入困顿,这才不得不上书乞求崇祯帝施恩。

由奏疏可知:在女婿朱由检登基后,田弘遇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封赏,甚至连自己原本应得的不到五两的微薄月俸也被彻底停掉了!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崇祯在登基伊始,就开始了对田弘遇的刻薄和打压!

再结合田秀英被欺凌羞辱、被视同奴婢的不幸遭遇,不难知道,田弘遇和田秀英这父女俩在崇祯朝的生存处境是何等的艰难了。而这种艰难处境直到崇祯九年以后,才有所改观,其中内情我将在以后解密。

一年都拿不到官俸,幸好田弘遇还有些家底,一家人才不至于被崇祯帝逼得饿死家中。可是,被崇祯帝如此苛待的田弘遇在看到国家边关急缺硝磺后,竟然毫不犹豫地主动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购买了大量火硝捐给国家军用!

崇祯刚当上皇帝三个月,边关就连连上报制造黑火药的原材料硝磺告急。田弘遇曾在边关做过游击将军,所以他深知黑火药的重要,心忧国事、挂心前线将士的他于是立刻将自家的积蓄拿出四处采购火硝,并于崇祯元年九月将自己几个月来四处搜购的二十万五千斤火硝无偿捐送工部。

火硝,即硝石,是制造黑色火药的最主要的原材料硝的来源,硝石的价格不贵,每百斤二、三两银子,二十万五千斤火硝再算上运费怎么也值三四千两银子。田弘遇家世职千总,因此有些家底,田弘遇本人又长期任正三品都指挥佥事,所以生活还算富裕,但再富也富不到哪里去,这三四千两银子已经是他家多年来积攒的全部家当了,因此,买了火硝后,田弘遇一家直接就饿肚子了,用田弘遇自己的话说,就是“家口嗷嗷”。

谁能想到,在天启朝从未受过任何苛待的田弘遇,到了他的女婿崇祯皇帝登基后,竟会遭受到如此的刻薄和打压。月俸始终不发,长期的有出无进,导致田弘遇拮据困顿,而将全部积蓄捐助国用后,更让田家的经济陷入绝境。最后,竟逼得这个一生重义轻利的、有“轻侠”之誉的田弘遇,不得不厚着脸皮请求女婿崇祯帝按照明朝的定制惯例给予他应得的官职,并发放拖欠一年的官俸。

按理说,田弘遇主动为国家分忧解难,崇祯帝身为国君,应该予以嘉奖才对,更何况本来就差着田弘遇的品级和年俸呢?可是,看到田弘遇急国家之急、主动耗尽家资捐助了这么大数额的军需物资的崇祯帝是怎么做的呢?不但没有封赏,竟连一句嘉奖的话也没有,而且还“下旨以给赡出自上恩,不允”,不仅一通奚落,就连拖欠田弘遇的官俸也依旧扣着不发,何等的刻薄寡恩!

世人都嘲讽田弘遇自己开口讨薪讨官,实属厚颜无耻,却绝不肯去想一想讨薪人所遭遇的非难和不公,讨薪人为何要不顾体面地开口讨要自己应得的薪俸?为何周奎和袁佑二人从来无需开口,就能轻松拥有一切?而一向轻财重义、侠名远播的田弘遇却要为了自己应得的待遇和薪水去低三下四地开口讨要,结果是不仅一无所得,反而再次受尽羞辱!

谁不想要体面?但崇祯帝却将田秀英和田弘遇逼得毫无体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9: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那个贪婪得六亲不认的老丈人封肃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原创:龍乡

封肃,这个哄骗女婿甄士隐家田产的老岳父,是不是因为《红楼梦》里关于他着墨确实够少,就说明他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呢?




书中的批语对此进行了这样引导性的暗示

[此人名唤封肃,(蒙戚双批:风俗。)

本贯大如州人氏,(甲眉:托言概如此之风俗也。)

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侧: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

一段不到四十字的介绍中,作出的三个批语中皆带“风俗”二字。如果说封肃后面加上“风俗”的批语,可以用谐音来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本贯大如州人氏”,以及封肃见到女婿“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这两处的批语中缘阿竟然也会有“风俗”呢

毕竟,这两句话明明看上去与“风俗”是很难扯上什么关系的,却又偏偏对“风俗”二字有着明显强调加码的意味,该怎么去理解呢

说明了“风俗”并不仅仅来自谐音那么简单,甚至跟谐音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在“风俗”中暗藏着深意。

所谓“风俗”,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一代又一代形成的文化、风尚、习俗,在沿袭、传承过程中都被深深地打着历史的印记。




而用三个“风俗”所强调的三个元素,如果不是在传达某种历史的印记,还会有第二种用意,还会有第二种解释吗?

因此上,封肃、大如州、以及封肃在“有些不乐”的同时去哄骗甄士隐田产的品性,都代表着哪些历史印记,在解读中,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前文,在甄士隐刚出场,介绍到“嫡妻封氏”时,便有了这样的甲侧批语:“风。因风俗来。”接下来便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出场;甄士隐接连遭遇了女女英莲丢失、因葫芦庙失火导致家园被焚为瓦砾场、田产被哄骗家败人亡的“三劫”。





在第一劫英莲丢失前,写甄士隐到葫芦庙邀请贾雨村到家作客时: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蒙府侧批“不推辞,语便不入俗套”。]





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甲戌侧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





说着,便同了士隐复过这边书院来。[觉梦双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





这三个带“俗”的批语,与甄士隐遭遇第三劫时介绍封肃的三个带“风俗”之批语,虽然有“风俗”“不俗”的差别,但是它们前后所形成的呼应,证明了贾雨村与封肃在历史印记上是存在着联系的。




如果把这种联系更进一步的话,那便是:封肃对应贾雨村的名字“贾化”;大如州对应胡州;封肃哄骗甄士隐的田产对应贾雨村开启仕途经济的同时甄士隐家遭遇三劫。而且,贾雨村又出身于仁清巷的葫芦庙中。





如果把这些虽然看似一波三折,却又共同发生在开篇第一回里,从甄士甄出场遭遇三劫后飘飘而去的有限情节描述中,把其中紧要的信息元素集中起来,能够得出的解释就是:仁清巷的葫芦庙,实为隐寓从建州女真兴起的后金、满清;作为“假话”的封肃,实为从满清的祖先肃慎而来;作为“胡州”的大如州,实为取自“鞑虏州”的谐音;作为雨村这边步入仕途封肃那边哄骗田产而得利,则只能是在隐寓满清逐渐占领天下取代了朱明王朝。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解读完全是牵强附会的话,我们在看这些情节中第八个与“风俗”有关的批语:





葫芦庙炸供失火,导致甄家在火中被焚成瓦砾场,是甄士隐遭遇的第二次劫难。这里写到“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甚多”处,有[甲戌侧批:“土俗人风。”所谓“竹篱木壁”多存在于南方,北方是见不到的,这也是属于南方历史文化的特殊印记。





而下文的“大抵也因劫数”处,又有[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南直”这个称呼只存在于朱明时期,其区域包括以应天府为中心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所谓“南直召福”,而且又是在“末世”,那就只能是指1645年五月十五日,满清占领了南京,致使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的灭亡。





而”土俗人风”这个批语把“风俗”给拆分开来,既表达了与另外七个带“俗”批语在历史印记上的区别,也暗示了把都城建立在南直首府金陵的弘光政权,是被来自肃慎的满清所灭亡的这种直接关系。





“土俗人风”与“南直召祸”两个批语,暗示了甄家毁于葫芦庙失火,是对建立在南京的弘光政权灭亡的隐寓,同时也是甄士隐遭遇的第二劫。后文中,贾雨村升任金陵知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英莲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隐藏的也是这一历史事件;





那么,“祸起”的甄士隐之女甄英莲被人贩子拐走,这个第一劫隐寓的是什么呢?





准确的答案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作为都城的北京,李自成只待了四十二天,便于五月初二被“人贩子”满清给拐到了自己手里;








最后,甄士隐那贪婪无度、六亲不认的老丈人封肃,哄骗甄士隐田产却不是财产,造成甄家最终家败人亡的第三劫,则是南明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曾作为桂王永历帝朱由榔被叛将吴三桂弑杀于云南的“逼死坡(篦子坡)”,致使朱明王朝彻底灭亡。《红楼梦》中隐写这一历史节点的假语村言是,香菱被薛蟠之妻夏金桂改名秋菱后,又把她害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08: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有谁注意到甄士隐的岳父封肃?就是“他”害苦了贾宝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79:甄士隐的岳父封肃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甄士隐家被葫芦庙大火烧毁后,夫妻只得退居田庄过活。

谁知又赶上连年的天灾,实在无法支撑,变卖了田产不得已投奔岳父而去。


☞细说红楼系列07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甄士隐的岳父名叫封肃,原籍是“大如州”人氏,彼时居住所在应在苏州不远,并不在大如州。

封肃能将女儿嫁给富绅甄士隐,家里也是颇为富裕,是个不小的地主。

甄士隐是金榜题名的进士当了官又致仕还乡的乡宦,之前对岳父封肃必然多有帮助。

甄士隐落难狼狈投岳父,也是当时社会的风俗,

然而,封肃出身大如州,却讽刺意思明显。

封肃者,风俗也。大如州,大概如此也。


前面是肯定,老丈人帮扶女婿,一家子骨肉天经地义。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

后面是否定,遇见狼心狗肺之徒,罔顾亲情尽心算计,哪还顾及什么骨肉亲情?

所以,老丈人封肃完全有可能不关照女婿甄士隐,更会落井下石。

果然,封肃见女婿落难而来拖累于他,心中便有些不乐。


(第一回)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稿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

按照当时社会风俗,女婿岳父互相扶持,才有娘亲舅大,舅舅能主半个家的说法。

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如今,有些地方家庭纠纷或者婚丧嫁娶,仍旧要以娘舅为主,都从翁婿关系而来。

岳父一家是“外戚”,最不应该侵犯女婿利益。家族兄弟才是真正的利益竞争对手。


是以,历史上的“外戚”当政往往也是因为是自家骨肉亲情的原因。

甄士隐落难后别说还有钱,只需封肃略微扶持即可自保。

可封肃贪鄙无耻,见女儿女婿有钱竟坑蒙拐骗于自家骨肉,导致甄士隐一家雪上加霜,彻底震碎世人三观。

老丈人不可靠,舅哥不可靠,注意这个“谶语”阴影将要贯穿《红楼梦》始末。

甄士隐因老丈人封肃彻底败亡。

林如海因老丈人贾家连累败亡。

贾政、贾琏因老丈人王家算计败亡。


贾宝玉未来必然与甄士隐一样,在投奔岳母薛姨妈家后被薛家不容,最终败亡……

甄士隐的灾祸,至此算是彻底的爆发出来。

经历了天灾人祸之后,尤其女儿丢失,岳父舅哥的背叛,他算彻底明悟了人生之苦,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8 10:25・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7-18 07:58



已关注

甄士隐的岳丈封肃的大秘密。

胡虏满清很不安分,结果是令与之比邻的赤心木朱明王朝的羲皇上人甄士隐、也就是崇祯帝焦头烂额、破家败业,甄士隐于是投奔他的苏州岳丈封肃而去,那这籍贯姑苏的岳丈封肃是谁呢?还能是谁?自然是崇祯帝那来自苏州的国丈周奎了。

那么,封肃、也就是姑苏周奎是个什么人呢?

来看《石头记》第一回中描写,外孙女被拐卖,他是不理不问;女儿女婿落难,他是毫不体恤;女婿托他置产,他便趁机渔利;女婿被他哄骗以至生计艰难,他便散布谣言、推卸责任,方方面面总结下来,便是:唯利是图、毫无人性!再简单点说,不是人!

请记住“不是人”这三个字,因为这在后面的解密中很重要。

听到这里,看过吴梅村的《绥寇纪略》、杨士聪的《玉堂荟记》、谈迁的《枣林杂俎》、张岱的《石匮书后集》等清初野史的朋友们一定会纷纷质疑了,不对不对!根据这些野史的记载,崇祯的国丈周奎可是个“笃厚”“朴谨”的厚道贤人,怎会是如此不堪之人,你这分明是血口喷人!

那么,就请好好看看被吴梅村、杨士聪、谈迁、张岱等人描绘成“笃厚”“朴谨”的贤国丈周奎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好看看朱慈炤的《石头记》中所揭露的到底是不是事实真相!

周奎原本很穷,这在各种明朝史料中均有记载,如吴梅村的《绥寇纪略》中载:“(周奎)家贫......年五十始贵,笃厚,无它长”,

因为穷,周奎还给人看过库房,见《枣林杂俎。彤管》载:“(周)奎微时,寄食为人管库......初信王选婚,终安布素,维得紘服。念其父贫辄资之”。

但那都是在他女婿朱由检没当皇帝之前,当朱由检兄终弟及当了皇帝之后,一贫如洗的周奎便很是低调地开始了他的神速致富之旅,从天启七年八月下旬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中旬这不到十七年的时间里,神速积累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财富,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所有的财富全都是在大明最为穷困的王朝末世中积累下的,其人积累财富的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可谓是明末第一大奇迹。而这一惊人奇迹,若不是因为崇祯亡国后农民军的入京拷略,而导致周奎在北京的财产当众暴露,就不会被世人所知道了。

那么,农民军们从崇祯帝的国丈周奎家中搜出了多少钱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来看记载

《传信录》:“贼之杀勋戚大臣也,(周)奎献银十万、美女十人,得不杀;仍赏银千两.”
《崇祯遗录》:“皇亲嘉定伯周奎献银七十万贿脱。”
《殉难实录》:“周奎被贼擒去。送伪刑官三夹不死,坐赃七十万,府第、藏库、什物、田产俱没入。”
《甲申传信录》:“贼系奎而去,藉其家,得现银五十三万,缎疋以车载之,相属于道,诸所充积,尽搜无遗。”
《秋镫录》:“后闯贼夹打,追出(国丈周奎府)金、银各五十二万,珍币茶酒食盂金银器百余万。”
......

记载虽然杂乱,但大致情形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农民军进城后,负责拷掠官员财物的刘宗敏是直奔田秀英的娘家田弘遇府而去,并亲自坐镇田府进行搜检和拷掠,而周奎的国丈府却并未被刘宗敏所注意,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原因我会在下集中解释。

一看农民军动真格的,为了保命,周奎主动送上美女和金银,一出手就是十万两白银,农民军心想崇祯帝穷的叮当响,他的国丈估计也没什么钱,能献上十万两估计是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真是配合到家了,立马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于是乎,荒唐的一幕出现了,农民军竟然还拿出了一千两银子嘉奖周奎。

可是拷略的官员多了,刘宗敏得到的讯息也越来越多, 感觉周奎的钱袋子很深,于是命人审问周奎,周奎见势不妙,赶紧又给负责给他上刑的刑官送上了白银七十万两进行贿赂,刑官因此装模做样地微微夹了周奎三下,这才让年近七十的老迈周奎保住了性命,刘宗敏派人将国丈府彻底抄检了一番,查获的缎匹财物都用车拉载而出,数量之多,塞满了周围道路。

对于这些后来由农民军自己动手抄检出来的数量庞大的各类财物,除了《秋镫录》外,其他的众多史书都语焉不详,只含糊笼统地说国丈府的库藏和财物都被农民军收走了,

为何他们不将从国丈府内搜出的财物数额说明清楚呢?为的是保住国丈周奎的脸面,以及崇祯皇帝的体面。一起来看《秋镫录》中的明确记载,从周奎府中抄检出黄金和白银各五十二万两,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是一比十,加上先前周奎两次贿赂送出的八十万两白银,周奎府中仅是现金一项就有近七百万两白银,再加上珍币茶酒食盂金银器百余万,不算房产和家具,仅是银两和财物的总价值就近千万两白银。

周奎国丈府中的财物怎么会这么多?


多到了连记录者都不敢写明数额的程度!红楼隐史
2024-07-18 08:03

已关注
甄士隐的岳丈封肃的令人乍舌的惊人财富的大秘密。

前面解密过了,甄士隐那籍贯姑苏的岳丈封肃是崇祯帝那来自苏州的国丈周奎。国丈周奎府中仅是现金一项就有近七百万两白银,再加上珍币茶酒食盂金银器百余万,不算房产和家具,仅是银两和财物的总价值就近千万两白银。

周奎国丈府中的财物怎么会这么多?多到了连记录者都不敢写明数额的程度!

史玄在《旧京遗事》中记载说周奎除了大肆地收受官员贿赂外,还热衷于放高利贷挣利息,仅仅是高利贷利息这一项钱财收入就将他的海岱门新房的房间堆满,《旧京遗事》:“嘉定伯嗜财,住海岱门新房,放债诸贫民,收其息,寝室积钱常满。”


《大明律·户律·钱债》中明令规定官员势豪不得放高利贷:“凡势豪举放私债、交通运粮官、挟势擅拿官军绑打凌辱、强将官粮准还私债者,问罪。属军卫者,发边卫充军;属有司者,发口外为民;运粮官参究治罪。听选官吏监生人等借债、与债主及保人同赴任所取偿、至五十两以上者、借者革职、债主及保人、各枷号一个月发落。债追入官一凡举放钱债、买嘱各卫委官、擅将欠债军官军人俸粮银物领去者、问拟诈欺。委官、问拟受财听嘱罪名。”


除了《大明律》,朱元璋还以诏令形式颁布禁令:“凡公侯、内外文武官四品以上官不得放债”,见《明英宗实录》卷六十六:正统五年四月,“上命行在户部检例言:洪武旧制:凡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放债。永乐中亦常禁约,今璟家奴放债而欲官追,于法有违,上命行在都察院执问惩治,仍揭榜申明旧制,严加禁约,有有权豪势要仍前故违及有司听嘱同害百姓者,俱罪不宥。”


而周奎身为国丈,官居一品,却公然违反国法大放特放高利贷,是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又为何满朝的清流君子东林党们统统都对此视若无睹呢?这些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7-20 21:28

已关注
来看看甄士隐的姑苏岳丈封肃、也就是崇祯帝那来自姑苏的国丈周奎的傲视天下的房产与财富。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国丈周奎的房子可不一般,不仅是不一般的豪华,而且是不一般的广大。

周奎住的是崇祯皇帝送给他的位于宫城近旁的海岱门内的超大规模的豪华府第,是由原京城巨富吴金薄的富丽豪宅翻新改建而成的。

巨富吴金薄有多有钱呢?天启年间修三大殿,朝廷没钱,就向他借了两百万两银子,由此可知,吴金薄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富可敌国,他住的宅子自然是数一数二的豪奢壮丽。但在崇祯皇帝登基后,吴金薄不知何故突然“破家”,而他那令人垂涎的富丽豪宅则被崇祯帝翻新改建后送给了国丈周奎。
见杨士聪《玉堂荟记》:吴金薄者家巨富。天启中,殿工至透借金薄饰殿,节欠至二百万,累年不能给完。乙亥,内珰盗禁中珠宝,鬻于其家。后内珰处死,而吴以不知得免,但没入其珠宝而已,后竟以他事破家。其房在崇文门内,为周嘉定所得,焕然一新矣。

崇祯帝送给老岳丈周奎的这所宅邸实在是太大、而且太好了,所以顺治二年,顺治皇帝特意将周奎的超级豪华大宅赐给了对他有奉立大功的、并且名列四大贝勒之首的礼亲王代善,以示尊荣恩宠,周奎的国丈府从此改称礼亲王府。

北京城有句老话,“礼王府房,豫王府墙”,意思是说,所有的王府里属礼王府的房子又多又好,豫王府的院墙又高又厚,由此可见崇祯帝送给国丈周奎的这座府邸的规模有多么惊人。

但最为惊人的是,如此超大规模的、房间超多的国丈府中的房屋寝室竟然都被周奎堆满了钱财,“寝室积钱常满”,幸亏周奎在别处还有更多占地广大的庞大府邸可以存放财物,这才没有让北京的超大国丈府被金银财宝给淹没了。

规模超大、规格超豪华的周奎府邸、即礼亲王府,后于康熙十六年被一分为二,礼王府西部为定亲王府,东部为康亲王府,定亲王府后于1928年被拆大部分,而康亲王府主体尚存,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除了京城,崇祯帝还特意给周奎在苏州敕造了占地宽广的超大豪宅,仅房屋就达二百四十间以上。明亡后,这处苏州府第同样因为规模宏大、气派非凡而被清廷一眼相中,征用了作为苏州织造总局,崇祯为周家敕建的苏州府第因为规模宏大、体制壮观,而在顺治三年被清廷征用作为苏州织造总局,即《苏州府志》所载:“(周奎)父子赐第,今织造衙门即其宅也” 。

康熙皇帝南巡驻跸的行宫就设在其西花园中,由此不难知道崇祯帝给国丈周奎敕造的苏州府邸的规模之大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光是其中的一个花园拿来给皇帝作行宫都是绰绰有余。

其实,除了北京和苏州外,周奎在其祖籍——上海嘉定还建有一处占地广大的国丈花园,国丈花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南大街272号的嘉定秦园。秦园原名小山园,是崇祯帝国丈周奎的私家花园。现在仅余部分残迹,但其精美程度和建造规模仍然令人叹为观止,可见周奎的生活是多么的挥霍和奢华,至于周奎是否还有其他被刻意隐瞒了的府第园林,还需进行更多的访查。

崇祯帝一面说国库空虚,一面却又挥金如土,为周后的家人在北京和苏州等地大手笔地敕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占地广大、气派无比的奢华府第,更不要说崇祯帝对周奎违法放高利贷和公然卖官鬻爵大收贿赂的默许和纵容了。

周奎北京府邸中仅仅金银部分就近七百万两,再加上其他的珠宝金银器百余万,总价值应该超过千万两白银。但这还仅仅是北京一处居所内存放的财物,如果再加上苏州、嘉定等豪宅内的未知金银,以及房产和土地等各项财富,国丈周奎的财富总额至少数千万两银子。

那么,千万两银子在明末是个什么概念呢?

明朝朝廷给尊贵的郡王们修造一座豪华郡王府的建造拨款标准是一千两,
至于明朝民间,一套带地皮的好房也不过卖三十多两银子,
而明朝官兵战死沙场后能够获得的抚恤金的标准是:指挥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士兵三两银子,约为他们两个多月的军饷,
一千万两银子足可以在大明买下三百多万将士的性命!
而周奎的数千万两银子可以在明末买得下千万将士的性命!

唯一与周奎数千万两财富的数量级接近的是明朝的国库收入,明朝整个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四百万两白银左右,因此说周奎富可敌国都是贬低了周奎,周奎的财富完全抵得上大明好几年的国家收入了!

一个饿殍遍野、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的国家,一个史上最穷、拿不出银子发军饷的皇帝,却将自己原本一文不名的破落户老岳丈在不到十七年的时间里变成了富可敌国的天下第一富国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08: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7-29 07:45

关注
前面解密了姑苏封肃坑害女婿甄士隐的历史影射,这一集继续红楼掰谎第一炮,炮打改换明亡真相的翰林文魔的改文好手段。

吴梅村等人妄顾事实美化周奎,可是,周奎的金银财物被农民军搜缴出来,摆满了大街小巷,明明白白地曝光于北京民众眼前,这该怎么洗呢?

吴梅村等人何等聪明,自然有办法,洗不掉的就张冠李戴、栽赃他人,反正舆论是他们控制的、史书又是他们写的,颠倒黑白小菜一碟,只要他们够无耻就可以了。

于是乎,一面大力美化周奎,一面将周奎所有的丑事恶行都栽赃到田秀英的父亲田弘遇头上,吴梅村等人这般张冠李戴、换文改史的卑鄙行径,朱慈照骂他们是文魔一点都不差。

朱慈炤在慧绣璎珞一回中写明:改“绣”为“纹”、造谣慧娘田秀英的是“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指的是以吴梅村和杨士聪为代表的曾在翰林院任职的一干翰林官员,而这“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中的造谣领袖,则非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诗词名家吴梅村莫属,有关田秀英及其家人的谣言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吴梅村之口。

不过吴梅村狡猾得很,他口头造谣肆无忌惮,比如谈迁记录的谣言伪史就基本都是出自吴梅村之口,但他本人却很少写下来,因为怕人与他仔细对证,这就是吴梅村最喜欢通过诗词造谣的原因所在,因为诗词属于艺术创作,言语夸张笼统,不要求准确翔实,既能达到他含沙射影的诋毁目的,还让人无法跟他认真对证。

如吴梅村苦心创作出来的闻名天下的七言歌行《永和宫词》与《田家铁狮歌》,借着含糊诗句、靠着妙笔生花,成功地将无数谣言散布天下,他那词句朗朗上口的谣言之作《田家铁狮歌》,愣是将寒酸田弘遇府宣扬成了王公贵戚中的第一骄奢富贵家,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以谈迁、张岱为代表的民间文人不过是拾其牙慧的附和者罢了。

周奎住的是崇祯皇帝送给他的原属于京城首富吴金薄的位于宫城近旁的海岱门内的超大规模的豪华府第,而田弘遇住的只是崇祯帝抄没的天启年间太监王体乾的位于铁狮子胡同里的稀松寻常的老旧宅子。

不要说同富丽奢华、更兼规模超大的周奎府邸相比了,就是京城中其他王公贵族们的高墙大宅也是个个碾压田家,因此不同于周奎豪宅的炙手可热,相形之下甚是寒碜的田家旧宅在明亡之后根本无人问津,可见田家宅子的条件有多差,竟然连从苦寒之地而来的、居住条件一向艰苦的满清旗人都对田宅万分嫌弃、避之不及。

顺治十二年七月辛亥日,北上京城的谈迁特地到田家旧宅一观,结果吃惊地发现“今门堙yīn”,见《北游录 纪邮下》,田府因为多年无人居住,竟连大门都已埋没于黄土野草之中了。

康熙年间,被满清新贵们大加嫌弃而废弃多年的田家旧宅,成为降清的明朝旧将张勇的临时宅邸号“铁狮道人”的富察敦崇在述其祖居大略的《增旧园记》中写道:“增旧园名天春园,在安定门街东铁狮子胡同,乃康熙间靖逆侯张勇之故宅也。当明季之世,宅为田贵妃母家。”
张勇死后,田家旧宅被儿子众多的康熙帝斥资改建为贝子府,赐给了自己的第九子胤禟,田宅样貌这才大为改观。

可在吴梅村等东林党人的鼓噪和宣传之下,天下人竟然都将受尽嫌弃的田家的寒酸旧宅视为奢华壮丽的豪宅之首,却不知道周奎的超大豪宅才是京城之中,除了紫禁城外的第一大豪宅,可见翰林文魔们造谣造得有多成功,全天下人都被他们欺瞒哄骗。

举报
评论 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王楚钦自曝夺金球拍被摄影师踩坏,用副板影响有多大?封面新闻188评论8小时前

犇向巴黎丨马龙秒变巴黎奥运会“5A级景点”,各国运动员纷纷要求与其合影三湘都市报1评论6天前

尺素金声 | 一张林权证,见证一场惠及1亿多农户的改革海外网2评论前天15:56

00:36
揪心一幕!夺冠后,王楚钦球拍疑被摄影师踩断
青蜂侠194评论9小时前

崔宸曦:泉城少女,巴黎圆梦极目新闻6评论前天10:25

暑期“文博热”升温 多家文博场所进入“夏令时”人民网35评论7天前
密室毒杀案:六名越南裔游客魂断泰国
密室毒杀案:六名越南裔游客魂断泰国-图1
密室毒杀案:六名越南裔游客魂断泰国-图2
密室毒杀案:六名越南裔游客魂断泰国-图3
密室毒杀案:六名越南裔游客魂断泰国-图4
南方周末1评论07月19日

这届年轻人,用这个教会爸妈对付虚假套路文今日头条40评论07月05日
笑麻了!全红婵的丑鱼拖鞋,竟成奥运焦点,广东人的松弛感拉满!
笑麻了!全红婵的丑鱼拖鞋,竟成奥运焦点,广东人的松弛感拉满!-图1
笑麻了!全红婵的丑鱼拖鞋,竟成奥运焦点,广东人的松弛感拉满!-图2
笑麻了!全红婵的丑鱼拖鞋,竟成奥运焦点,广东人的松弛感拉满!-图3
笑麻了!全红婵的丑鱼拖鞋,竟成奥运焦点,广东人的松弛感拉满!-图4
奇闻趣史19评论11小时前

天呐!湖南8村暴雨后“消失”,救援队徒步闯孤岛,现状如何?诗意光束t5评论前天12:29
热门:video cbook no3rd parpublic 湖城诡经四合院:警校毕我的舍友和我的知晓剧情攻略的这只咸鱼大佬系团宠千金:被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8: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官员有多无耻看崇祯老丈人周奎就行
播报文章

历史宽板凳
关注
2019-04-14 11:35
起泡胶的原理是什么呀?
起泡胶的原理是什么呀?
高血压的根源找到了,与喝酒吃肉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高血压的根源找到了,与喝酒吃肉无关,而是它在作怪!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崇祯朝的头面人物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极端无耻。
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一派清流君子模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只管伸手要钱。一谈起国事,“正义”的脸孔上青一块紫一块,继而捶胸顿足,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一说起家事,又都摩拳擦掌,喜笑颜开,扭曲的嘴脸上尽显“有多少捞多少”的流氓风采。
其脸部脂肪的厚度,连起来估计可以绕地球三圈。

有鉴于此,崇祯朝除了常年坚持在“搅屎”第一线的言官以外,另一大无耻团伙,就是这帮面厚如铁、膝软如棉的权贵重臣。而其中,也有一位称得上“留取无耻照汗青”的经典人物,即崇祯老丈人——周奎。
周奎,南直隶吴县人(苏州),早年家贫,靠在街头卖大力丸和替人算命为生,前半辈子浑浑噩噩,无奈却生了个好女儿嫁给崇祯,不只一跃成为当朝国丈,还被封了个“嘉定伯”的荣誉称号,就此走上了“捞钱”的康庄大道。
按说,周奎的一切都与崇祯息息相关,崇祯如果垮台,他也吃不了兜着走。然而,在明末风雨飘摇的时局下,这位周半仙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崇祯很穷,穷得叮当响,当李自成率大军直扑北京而来时,崇祯除了放声痛哭以外,一筹莫展,原因很简单——没钱。

没钱,就调动不了大军增援,没钱,甚至连守城士兵的工资也付不起。对崇祯而言,“没钱”两个字,一直压得他好辛苦。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得拉下脸来使出最后手段——募捐。
所谓募捐,即伸手要钱,这种事后人常干,有所不同的是,崇祯的募捐对象并非大众,而是官员,因为他十分清楚:钱,都被这帮孙子拿走了。
皇帝大人的号召自然不敢怠慢,内阁首辅魏藻德率先出场,含泪捐出五百两“巨款”,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踊跃捐助,数额从几十两到几百两的都有,差不多就是掏出存钱罐,然后随手挑出一两个钢镚丢给叫花子。
崇祯很悲伤,是真的很悲伤,看样子,只能走“亲戚路线”了。
于是,便派人找到老丈人周奎,希望这位常年往家里搬钱的亲戚能拿出十万两银子,好为募捐树立良好榜样。得知来意后,周奎倒也不含糊,二话不说就开始哭起来,边哭边说出经典台词:“老臣安得多金?”随即,又一把鼻涕一把泪,讲述自己穷得只能吃霉大米的故事,场面十分动容。

但好说歹说,周奎总算表示会尽量凑足一万两银子,以示对大明王朝鞠躬尽瘁之意。
崇祯彻底心碎了,没料到老丈人也把自己当傻子耍,盛怒之下,便明令周奎必须拿出两万两。看来动真格的了,周奎连夜进宫向女儿周皇后求救,打算用“枕头风”保住家财。不过,周皇后却深明大义,不但力劝父亲顾全大局,还将自己变卖首饰得来的五千两一并交给周奎。
看着女儿砸锅卖铁换来的五千两,周奎很感动,于是,含着泪留下了两千两,总共捐出:一万三千两……
事已至此,崇祯基本上是凉透了,很快,李自成兵临城下,官员们顺手打开城门,明朝灭亡。
不过,崇祯缺钱,李自成也不富裕,而老李是正儿八经的草莽出身,捐款是不会捐的,便搞出一个“比饷镇抚司”,其主要功能:将前明官员吊起来打,直到把赃款全部吐出为止。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个多月时间,李自成从这些官员身上拷打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其中,内阁首辅魏藻德八万两,而国丈周奎同志,七十万两……汗颜,真正汗颜。

当然,周奎能在明末的无耻之徒中名列前茅,恶心事肯定不只干了一件。
在崇祯自知大势已去之时,曾命人将太子和两位皇子送出宫去投靠亲戚,太子趁乱来到外公周奎的府第。和先前一样,周奎的表现十分稳定,睡在房中高枕无忧,任凭太子叫门,权当听不见,于是,太子很快被抓。
好在李自成并非穷凶极恶,封太子为宋王,还带上一起东征吴三桂。不过,在山海关一战中李自成却大败,兵荒马乱下,太子开始流落民间。
一个只有十几岁的“皇二代”在社会上漂着,是很容易饿死的,不久,太子只好又出现在外公周奎的家门口,这次倒是进去了,但住了没两天就直接被赶出来。理由很简单,清军已经入关,在这种非常时刻,哪怕你是周奎的亲爷爷,断然也是要划清界限的。
于是,太子再次被抓,落到了多尔衮手里。

倘若太子是真,多尔衮无疑十分难办,所以,太子只能是假。在一番装模作样的辨认下,太子身份说法不一,最后,外公周奎出马,一口咬定是假太子,太子旋即被杀。
太子之死对南明的影响非常大,率先埋下分裂恶因,而周奎即使没有半点民族大义,亲外甥的血缘关系总不会有假?很遗憾,周奎同志的无耻已达到忘我境界,脸皮所至,寸草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究竟多尔衮所杀的太子为真,还是逃往南明的太子为真?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北太子:

多尔衮占领北京之后,表示会恩养明朝宗室,并且善待了崇祯的女儿——被父亲砍断手臂的长平公主。当时公主住在外祖父周奎府上,太子找到自己的姐姐,二人掩面而泣。周奎不敢隐瞒,将此事奏明多尔衮。多尔衮命晋王、袁贵妃、太子老师来认,他们都说太子为假。唯有大臣钱凤览认为太子为真,斥责晋王、谢升不臣。多尔衮认为太子为假,将太子与钱凤览处死。

南太子:

北京城破,崇祯死去,明朝的旧臣们在南方建立了南明小朝廷,拥立弘光(崇祯叔父福王之子)为帝。太子从北方逃来,弘光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己膝下无子,可以将太子立为储君。但当太子与两位太监相认时,弘光勃然大怒,下令将两位太监处死。弘光召来太子的两位老师刘正宗、李景廉,二人认为此人与太子的容貌十分相似,但谈话细节之中却有些出入。史可法也认为太子为假,真太子早已被多尔衮所杀。弘光命令下属审理,最终太子承认自己是假冒的,真名叫王之明。许多大臣无法接受这一结果,他们认为是弘光为了保住帝位,指鹿为马说太子是假。大将左良玉认为太子为真,起兵勤王,与弘光开战。清兵趁虚而入,此时左良玉病死,豫亲王多铎接收了群龙无首的左良玉军, 攻下南京,将弘光与太子一并处死。


关注者
15
被浏览
15,625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起 ​
查看全部 10 个回答
中原一点点
中原一点点
用爱来回答每一个问题
谢邀@babebala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无头公案……这知乎有人要能有足够的证据给解答出来,那足够轰动整个历史学界了。

我记得有一个说法是太子当时已经被李自成控制住了,他曾经接见过太子,询问太子朱家为何亡天下的缘故,并且承诺不会杀他,因为明朝灭亡并不是太子的过错,而是他父亲和那帮大臣的问题。只是后来李自成带着太子一起出征,与吴三桂决战,最终兵败,战场上太子也不知所踪。

不过以这些皇宫内的人不懂人情事故的性格来看,想隐姓瞒名,还是挺难的。

不管是南太子也好,还是北太子,这种时机出来,都是找死的份,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一虚名,没有实权,都是板上鱼肉,即使是真的,也不可能会被承认,反正死无对证,说成是假的然后弄死是最好的做法,而且这事必须做到滴水不露,不会留下多少破绽给后世用来揭穿。

北边以多尔衮为代表的大清本有称帝之心,不可能去承认一个真的明朝太子,因为他打入北京的口号就是为崇祯报仇,要是一旦承认太子是真,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要把皇帝的位子再吐出来了?

南边的弘光也一样,刚当上帝位,如果承认了太子是真,这位子能不能稳坐,都难说,而且弘光下面一票支持他登基的人也不可能让真太子出现。

当然,从常理来讲,这兵荒马乱的,真太子在宫里养尊处优习惯了,能从北京一直南逃到南京……本身就挺匪夷所思,所以南太子的真实度,要比北太子的真实度要小不少。

北太子的可能性更高一些,长平公主的话因为受伤的关系,加上是一个女子,对满清来说可以用来立牌坊,没有什么威胁,可以供着拉拉名声。其它的没有任何用处,即使初见之下,一时之间真情流露,最后也不可能出来指认北太子是真的了,那样的话无济于事,而且也是白白让自己送个人头去垫背。

如果一定要我在南北里面站队的话……那我只能站在北太子这边了。

太子的结局可以参考朱三太子案,在明末清朝的时候,一直有人拥立明朝皇族后裔进行反清复明的运动,这对一个刚成立的政权来说,是大忌,更何况是满清这种略带着侥幸心理打下的汉族江山,是非常害怕被推翻的,毕竟汉人的数量压倒性地大于满人,如果有一个足够份量的人出现号召一下……

别看嘴巴里说得甜,实际上网收得很紧。

王士元案发生成康熙四十四年,即1705年,这个时候天下基本上已经安定下来了,吴三桂造反(1674年起兵)的事情都过去了20来年,康熙也基本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这时候突然有个叫王士元[1]的教书先生有一天和朋友喝酒,不当心酒后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称自己是崇祯的皇子朱慈焕[2],被人举报以后,朝廷大加搜捕,最后全家处死。死的时候,王士元已经是个白发苍苍,快入棺材的老头儿了,就这样朝廷也不愿放过,可见太子这身份在当时,就是一夺命符,谁沾谁死。

参考
^据说王士元倒过来读就是原是王
^一说是朱慈炯,还有说是朱慈炤,有点乱
编辑于 2021-11-01 12:07
​赞同 5​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搜粟都尉赵过
搜粟都尉赵过
个人专栏:明末清初风云录
15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北太子说不准真假,有可能真的;南太子百分百假的。



南太子的情况,给太子做过老师的王铎在见了之后说的非常清楚

臣一见即咤之曰:“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岂其然乎?”臣同旧礼部尚书北京端敬殿中侍班三年,例当考满升荫,为妬者沮之。尚记先帝东宫大目方颡,高声宽颐,厚背首昂,行步庄,立度肃。今臣立于面前曰:“汝识我不?”应曰:“不也。”曾谓三年侍班几之离者二尺有咫而不识臣为谁耶?臣已确知其伪矣。臣又问:“讲书在何殿?”曰:“文华。”岂知其在端敬殿也。又问:“几上一位置何物?”臣暗记其有讲读数目十个算子,乃竟懵懵罔知也。臣大怒,……即昌言告诸臣曰:“此人明明是假,此事确确可憾。……”大咤曰锦衣卫命左右即缚之。无几何,此子乃垂涕长跪以求,哀愍曰:“小人原是赝质,不过为人所玩一弄,徒以此恐喝于诸侯耳。小人王其姓,之明其名,高陽人,父纯,母徐氏,有引小人者陰以诳诱焉。”


简单说就是王铎教过太子三年,一看就知道南太子是个假的,而南太子也不认识王铎,问他当年在哪里读书也说错殿,问读书时候的情况也说错。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然后一呵斥,就招了,表示自己叫王之明,冒充的。

而且,当时南京见过太子的并不是只有个王铎,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这些人都辨认此人不是太子。

何况王铎这些人和马士英关系并不好,也未必喜欢弘光。但凡太子是真的,一定会说出来恶心弘光的。结合王铎的说法,这个太子假的过分了,比童妃蒙的都离谱,所以拆穿很正常。



南太子是假的一事,在当时南京朝廷是公认的。可以被认为是东林党的黄道周就记录

王之明者,顽童,故驸马都尉王昺之侄孙,途穷附高鸿胪之仆穆虎者欲南趋苟活,而穆虎居为利,遂谓子舆复出也。廷诘之日,诸讲官侍从谂视无一似东朝者,之明亦茫然。
所有见过太子的人看到南太子都表示他的冒牌货,这个南太子也不认识任何一个太子老师。

这种假冒情况下,哪怕是借此给马士英下绊子的复社的人,也最多扇阴风,不敢明面上说的。



只有后来左良玉清君侧,算是明着宣布这个南太子是真的,被迫害的。但左良玉纯粹就是为了躲开李自成,以及追击李自成的阿济格,所以捡弘光这个更软的柿子捏,才以清君侧名义要打南京。至于这个南太子到底什么人,左良玉才懒得辨认。需要真时候就是真的。



而北太子,有可能是真的,但没法确定。因为留下资料不足。

关于北太子的记录,最详细的是《甲申朝事小纪》中的戾园疑迹部分,详细讲了北太子出现到死亡经过。

大概经过就是太子突然出现自己外公周奎家,周奎开始不敢相认,但公主见了太子之后抱头痛哭,于是只好留宿。后来公主表示太子不要随便出现了,周家也建议太子说自己姓刘。结果太子跟二愣子似的,非得坚持说自己是太子,还很高调。周家只好不承认认识这个人,赶他走。然后就被官兵捉拿。经过各种审问,见他的官员、太监、锦衣卫除了个别外,都一看就坚称这是太子。老百姓们也坚称这是太子,正直官员也说这是太子。但最终多尔衮坚称这是假的,关押起来不久就害死了,同案官员还杀死一堆。



这个故事最大问题在于,秉承了明末文人私史一贯毛病,写的夸张之极,里面要是抠细节的话,肯定很多错误。比如里面明确提到辨认太子的宦官曹化淳,当时并不在北京。里面提到给太子鸣冤的赵开心,是清朝入关后相当积极的汉官,后来一直做到工部尚书,肯定不会是二杆子似的给太子鸣冤的人。再比如后面说多尔衮杀了十几个办案官员,显得莫名其妙,因为如果为了杀人灭口,那指认太子的人反倒很多都没杀,包括上文说的赵开心都活到康熙元年,杀办案官员算什么道理?而且最大问题是,如果清朝是坚决不承认的话,至少在第一个宦官说这是真太子后,还不做点手段让后面辨认的都说是假的,还得傻子似的找一波一波辨认,还几乎都说是真的。更不用说京城老百姓也跟法国人民似的都群情激奋集体抗议,清廷也就这么看着…

所以这个故事描述本身肯定失真极其严重,以此为据是不合适的。但问题是,北太子案没有留下多少资料。

南明方面在说南太子事情时候,也有提到

左懋第在北,北亦有假太子事;懋第密书贻蔡奕琛,今奕琛抄腾进览。是太子不死于贼,即死于清矣。
当时左懋第作为使臣被清朝扣押北京,所以听闻了这个事。但左懋第不可能亲身经历,只是判断太子即便没有死于顺军,也死于清军。仍然属于个人判断层次。



所以北太子案大概率就是有人表示自己是太子(也可能被人揭发),清朝审问,很快就定为假的,然后处死了。

过程没有多少记录,加上明末文人善于小故事,所以发挥出详细历史。

这也就没法判断,这个北太子到底是真的,被清朝快速杀人灭口了;还是跟南太子一样是个假的,清朝觉得就是个小案子,直接杀了。



现在只能说北太子有可能真的,南太子一定假的。



崇祯当时活着的儿子一共三个。在崇祯自杀前,也告诉儿子们怎么隐蔽自己

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为老爹,呼幼者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士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算是紧急时候给儿子们最后补一点课(我其实挺纳闷崇祯怎么知道各种称呼这么详细)。

不过根据有的描述看,崇祯这个速成效果不怎么样。太子、二王终究少不更事。大顺军进城以后,他们成了俘虏,同别人谈到大顺军还说“ 贼 ” 字。原大学士邱瑜听得心惊肉,偷偷以笔书于掌示之云“ 今后勿言贼字”。

按照这个说法,《甲申朝事小纪》里关于太子二杆子的形象描述,倒是符合他之前的人设。



但不管怎么,崇祯的儿子们生于深宫之中,突然暴露社会上,很难学会保护自己。以他们的经历和突然面对的困难来说,左懋第认为的不是亡于顺就是亡于清,确实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兵荒马乱情况下,就算是熟悉江湖的人,死于非命也太正常了。这三兄弟很可能都没有活过明末清初那个乱世(包括后来康熙年间王士元案,也就是朱三太子案,很可能也是假的,不过此文就不赘述了)。

编辑于 2024-01-27 15:15
​赞同 155​
​1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海星
海星
被多尔衮杀害的太子应当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逃亡南都的北来太子明显是假,由此爆发三案,弘光帝受到严重的冲击。至于朱三太子,后来康熙年间在山东汶上县被抓的老教书先生应当是永王朱慈炯(母田贵妃)。

编辑于 2024-01-28 09: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9: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朝文武都是“影帝”
2018年05月24日 15:14 企业战略平台作者:企业战略平台

  

满朝文武都是“影帝”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

  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一、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

  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

  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

  

满朝文武都是“影帝”

  【崇祯皇帝像】

  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

  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

  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

  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

  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

  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二、“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

  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

  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

  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

  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

  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三、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

  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

  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我们是打工赚钱的,生意不好那是你的事,凭什么让我们还搭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

  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满朝文武都是“影帝”

  四、“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

  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

  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组织,势必一盘散沙。

  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

  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

  满朝文武都是“影帝”

  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

  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广告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

  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

  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

  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经历亡国的厄运后,那些人开始怀念大明,怀念崇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74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那个贪婪得六亲不认的老丈人封肃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原创:龍乡

封肃,这个哄骗女婿甄士隐家田产的老岳父,是不是因为《红楼梦》里关于他着墨确实够少,就说明他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呢?




书中的批语对此进行了这样引导性的暗示

[此人名唤封肃,(蒙戚双批:风俗。)

本贯大如州人氏,(甲眉:托言概如此之风俗也。)

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侧: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

一段不到四十字的介绍中,作出的三个批语中皆带“风俗”二字。如果说封肃后面加上“风俗”的批语,可以用谐音来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本贯大如州人氏”,以及封肃见到女婿“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这两处的批语中缘阿竟然也会有“风俗”呢

毕竟,这两句话明明看上去与“风俗”是很难扯上什么关系的,却又偏偏对“风俗”二字有着明显强调加码的意味,该怎么去理解呢

说明了“风俗”并不仅仅来自谐音那么简单,甚至跟谐音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在“风俗”中暗藏着深意。

所谓“风俗”,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一代又一代形成的文化、风尚、习俗,在沿袭、传承过程中都被深深地打着历史的印记。




而用三个“风俗”所强调的三个元素,如果不是在传达某种历史的印记,还会有第二种用意,还会有第二种解释吗?

因此上,封肃、大如州、以及封肃在“有些不乐”的同时去哄骗甄士隐田产的品性,都代表着哪些历史印记,在解读中,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前文,在甄士隐刚出场,介绍到“嫡妻封氏”时,便有了这样的甲侧批语:“风。因风俗来。”接下来便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出场;甄士隐接连遭遇了女女英莲丢失、因葫芦庙失火导致家园被焚为瓦砾场、田产被哄骗家败人亡的“三劫”。





在第一劫英莲丢失前,写甄士隐到葫芦庙邀请贾雨村到家作客时: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蒙府侧批“不推辞,语便不入俗套”。]





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甲戌侧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





说着,便同了士隐复过这边书院来。[觉梦双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





这三个带“俗”的批语,与甄士隐遭遇第三劫时介绍封肃的三个带“风俗”之批语,虽然有“风俗”“不俗”的差别,但是它们前后所形成的呼应,证明了贾雨村与封肃在历史印记上是存在着联系的。




如果把这种联系更进一步的话,那便是:封肃对应贾雨村的名字“贾化”;大如州对应胡州;封肃哄骗甄士隐的田产对应贾雨村开启仕途经济的同时甄士隐家遭遇三劫。而且,贾雨村又出身于仁清巷的葫芦庙中。





如果把这些虽然看似一波三折,却又共同发生在开篇第一回里,从甄士甄出场遭遇三劫后飘飘而去的有限情节描述中,把其中紧要的信息元素集中起来,能够得出的解释就是:仁清巷的葫芦庙,实为隐寓从建州女真兴起的后金、满清;作为“假话”的封肃,实为从满清的祖先肃慎而来;作为“胡州”的大如州,实为取自“鞑虏州”的谐音;作为雨村这边步入仕途封肃那边哄骗田产而得利,则只能是在隐寓满清逐渐占领天下取代了朱明王朝。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解读完全是牵强附会的话,我们在看这些情节中第八个与“风俗”有关的批语:





葫芦庙炸供失火,导致甄家在火中被焚成瓦砾场,是甄士隐遭遇的第二次劫难。这里写到“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甚多”处,有[甲戌侧批:“土俗人风。”所谓“竹篱木壁”多存在于南方,北方是见不到的,这也是属于南方历史文化的特殊印记。





而下文的“大抵也因劫数”处,又有[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南直”这个称呼只存在于朱明时期,其区域包括以应天府为中心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所谓“南直召福”,而且又是在“末世”,那就只能是指1645年五月十五日,满清占领了南京,致使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的灭亡。





而”土俗人风”这个批语把“风俗”给拆分开来,既表达了与另外七个带“俗”批语在历史印记上的区别,也暗示了把都城建立在南直首府金陵的弘光政权,是被来自肃慎的满清所灭亡的这种直接关系。





“土俗人风”与“南直召祸”两个批语,暗示了甄家毁于葫芦庙失火,是对建立在南京的弘光政权灭亡的隐寓,同时也是甄士隐遭遇的第二劫。后文中,贾雨村升任金陵知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英莲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隐藏的也是这一历史事件;





那么,“祸起”的甄士隐之女甄英莲被人贩子拐走,这个第一劫隐寓的是什么呢?





准确的答案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作为都城的北京,李自成只待了四十二天,便于五月初二被“人贩子”满清给拐到了自己手里;








最后,甄士隐那贪婪无度、六亲不认的老丈人封肃,哄骗甄士隐田产却不是财产,造成甄家最终家败人亡的第三劫,则是南明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曾作为桂王永历帝朱由榔被叛将吴三桂弑杀于云南的“逼死坡(篦子坡)”,致使朱明王朝彻底灭亡。《红楼梦》中隐写这一历史节点的假语村言是,香菱被薛蟠之妻夏金桂改名秋菱后,又把她害死。

发布于 2024-07-02 16:34・IP 属地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21:22 , Processed in 0.0752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