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2|回复: 13

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0.1王雪雁+王一帖+王士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发表于 2024-8-16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0.1 钟家台 2019-01-05   |  135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0.1
  前面解过了:雪雁就是宝玉,第六十二会里黛玉替宝玉射覆说道:“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这折足雁就是雪雁宝玉,这“折足”就是“跛足”,原来这“折足雁”也就是神仙“跛足道人”!黛玉带来的奶娘姓王,正是为了暗示雪雁的姓氏为”王“,“折足雁”王雪雁就是贾宝玉,就是最后一回里的“跛足道人王一帖”!
《红楼梦》最终又改回原名《石头记》,其实这本就是以朱慈炤的个人经历为主的自传体小说!
  这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在仙界中时,“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可是来到人间后,却大变模样,“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本是“骨骼不凡,风神迥别”的帅气神仙——朱明皇子,流亡民间,却变成“腌臜更有满头疮的癞头和尚”,癞头疮“是形容被满清强剃了发后的可憎疤瘌头!
  而“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的肮脏道士,则是被获得胜利掌握着著史权的的满清统治者和掌握着笔杆子的东林党大泼污水、歪曲篡改后拿来展示给世人以愚弄公众的与真相大相径庭的伪面目!
  一句话,只因东林作伪史,想知真相颠倒看!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庚辰双行夹批:点明妙!不然此园竟有多大地亩了。】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本回题目《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以“凸”“凹”开头,何为“凸凹”?乃“不平”也,第八十回脂批写到【庚辰双行夹批:是书中全是不平。】
  “不平”从何而来?“凸碧”乃是喻指碧绿满清出头称王,“凹晶”即为日陷朱明国灭覆亡。
  ”竹”通”朱“,竹栏直通藕香榭,藕香榭暗喻芙蓉花谢藕根仍存,这是告诉读者朱明的血脉就是藕香榭的惜春!
  黛玉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看着天上月水中月联诗。“湘妃”即为“舜妃”,“竹”通“朱”,“湘妃竹”乃是暗喻被天启比作“舜”的“朱由检”,“墩”其实暗指“土墩”即陵墓!原来“湘妃竹墩”乃是暗喻埋葬了“朱由检”的田妃墓。即明思陵!黛玉和湘云在湘妃竹墩上坐下,正是暗喻两人的谈话主题止于明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
  “竹”通“朱”。黛玉限韵,说“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一先十六根”是暗喻“竹杆”朱明从”一先“一开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亡国的崇祯一共是16个皇帝(含被废的景泰帝在内但不算南明)!黛玉和湘云两人数竹栏杆直棍只有十三根,北京的明帝陵寝被称为“十三陵”,这“十三元”正是暗喻北京的明十三陵!
  本回中专门费笔墨写了管物件的媳妇找茶钟,才知是翠缕拿给湘云,结果让湘云黛玉带走了,“杯”通“悲”,“钟”同“终”,这是暗喻翠缕满清带给朱明“悲”和“终”。
  字字血泪句句悲,只为揭露不平事,这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本!
王夫人是深恨黛玉的,正是因为贾母清虚观打醮跟她唱对台戏和宝玉为了反对“金玉缘”愤而砸玉,才有了紧接着的第三十回里王夫人痛骂并驱逐和宝玉玩笑的丫鬟金钏:“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还有后面的斥逐“眉眼象黛玉”的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并将晴雯焚尸泄愤,其实王夫人真正想骂、想逐、想杀的都是黛玉!这一切都不过是影射周后对田妃嫉恨和迫害的真实历史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29.5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0.2




来源: 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0.1王雪雁+王一帖+王士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连环·孤雁
[ 宋 ] 张炎
原文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
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 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 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
查看百科>>
贾宝玉结局很惨:“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到底什么是酸齑?2022-05-13 01:09:27 来源: 小生活档案 河南  举报

分享至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物,每一个故事都很具代表性。四个作品所阐述的领域不同,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各有千秋。但唯一相似的是为我们影射出了,在当时背景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红楼梦》乍一看讲述的是,异性之间的情情爱爱,但实则却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家族从兴到衰的全过程。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就是贾家了。本来先祖为他们打下了殷实的家业,但却因为后人的作将家产败光,又得罪了朝廷,因此每个人的下场都令人唏嘘。


开始有多奢侈,之后就有多凄凉
贾宝玉是这一故事中的男主,他从小便备受长辈的喜爱,由于手握玉石出生,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天降神星。在大家族中他保留了最纯真的性情,可由于一直在脂粉堆中长大,性格中难免会有一丝优柔寡断。直到黛玉去世,他才顿悟到了人生哲理。


这一故事开篇便先为众人,讲述了一段三生石畔的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其实前世就有缘分,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他每天都会用甘露为绛珠草浇水。由于甘露的灌溉,绛珠草最终修成了仙女,她就是林黛玉的前身,两人的情缘也就此注定。
林黛玉在初入贾府时处处小心,本来她就是小门小户出身,对于京城达官显贵的生活是不了解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大家也真正的感受到了,当时世家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奢靡,无论是吃食,还是用品都很奢华。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十分有名的桥段,她在进入贾府之后,看什么都是新奇的。其中有一幕贾府的女眷在宴请刘姥姥时,开席后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上了无数的佳肴珍品。王熙凤当时为了调侃刘姥姥,便让她品尝了面前的一道茄子。
当时的刘姥姥并没有尝出这道菜是用茄丁做的,后来王熙凤介绍,这一道茄子是耗费了一锅的鸡汤慢慢熬制入味,又加入了许多珍贵的调料,这才让这道茄子味道极其鲜美。当时刘姥姥就感叹,这碗茄子的成本,几乎抵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开支。


当时她的话语引来了众人的哄堂一笑,而这道茄子只是席面上,最普通的一道菜,其他的菜肴,更是用料珍贵无比。由此可见当时贾府的生活,在精细之中透露着奢华。
贾府的落败,早已有迹可循
贾府是京城有名的大户,世代都有人在朝为官,这就奠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可是到了贾宝玉父亲这一辈,家族开始落寞,家中的男丁也逐渐凋落。贾宝玉虽然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在学业上却并没有太高的建树。


贾府的落败也并非偶然,奢侈的生活和家族中男人官运得不通畅,早已让贾府入不敷出。王熙凤一直掌管家中的中馈,按理说她手中各种奇珍异宝无数。但凤姐生病时想要用人参调理,手下人在库房寻觅,好久都没有找到。
老太太手中有珍品,但因为年代储存得太久,早已腐败发霉。由此可见,贾府当时的经济状况,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亏空,只是众人都不以为然,这才引发了后面更加悲惨的结果


酸菜与破毡子,成为贾宝玉的归宿
在这部书中最让人好奇的,就是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提到这里也许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他出家做了和尚。的确在最后林黛玉含恨而死,贾宝玉正在与薛宝钗完成婚礼,当知道黛玉之死后,贾宝玉最终落发为僧。


但其实曹雪芹为贾宝玉定的结局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这一段是胭脂斋中的一段,《红楼梦》书中并未有过详细的描述。很多人都好奇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寒冬与雪夜都是对环境的描写,酸齑指的其实是酸菜。
这句话最浅显易懂的意思就是,生活特别的穷苦,到了寒冬只能吃酸菜充饥。外面下着大雪,也只有一条破旧的毡子能够取暖。这样的生活窘态,足以证明生活的清贫。


更加具体一些,酸齑是指酸菜渣子。在北方由于天气寒冷,到了冬季很多蔬菜都无法正常的种植,为了能够让白菜更好地得以保存,大家也都开始纷纷腌制酸菜。经过发酵白菜会微酸,但却能够保存到来年开春。
这其实是最普通的平民家庭的吃食,很多贵族对酸菜都是不屑一顾的。酸菜渣子就是在腌制酸菜时掉落下来的菜叶,这些大家都不会特别的珍惜,也都是直接倒掉。


宝玉天性纯真,感情不顺结局凄凉
贾府在落败之后,各院儿的人有被官府抓走的,大部分人都过上了平民的生活。贾宝玉因为没有官职在身,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流落街头,在贫困的时候只能吃别人扔掉的酸菜渣子,这和乞丐并没有什么分别。


贾宝玉从小在众人的庇佑之下长大,他享受着富足的生活,这让他逐渐失去了责任感。他天真而且清高,喜欢吟诗作对,也很懂得该如何去讨长辈与姐姐们的喜欢。但这些在当时的社会,并不是生存之道。
贾宝玉的情感是唯美又有些偏激的,他先是遇到了湘云,但对于对方其实只是对姐姐的崇拜。之后又遇到了林黛玉,两人因为有前世的缘分,所以今世注定会纠葛在一起。可奈何黛玉出身太低,与当时宝玉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匹配。


为了贾宝玉之后的功名利禄,贾府的长辈为他选择了薛宝钗。实事求是地说宝钗绝对是一个可人儿,她稳重大方有学识,又有管家的本领。和林黛玉的柔美相比,她更能够胜任大家族的主母身份。
总结
都说每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对作者的一种缩影,贾宝玉的遭遇,其实是曹雪芹对自己的一种影射。早年间宝玉生活富足而且天真,但结局却十分的落魄。对于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曹雪芹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些想象的空间,这就让这一故事变得更加的有张力了。


《红楼梦》整部剧让人看得都特别的纠结,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很纯粹,但终究抵不过现实。这就让人在憧憬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又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所以贾宝玉最终的结局必定是凄凉的。这是曹雪芹对自己经历的描绘,也让后人从中得到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足传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书·苏武传》

雁足传书,成语,典[hao86.com好工具]故名,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该汉语词典《雁足传书是什么意思|雁足传书的解释是什么》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d94b543ac9d94b5/
解连环·孤雁【{林黛玉解九连环}】
[ 宋 ] 张炎

原文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

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 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张炎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蓝田日暖玉生烟!}】,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 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

孤雁
[ 唐 ] 崔涂

原文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崔涂

崔涂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杜甫 和 崔涂 的孤雁dhvl696072014.08.25浏览11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具体的说明一下.谢谢... 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具体的说明一下.谢谢 展开


1个回答

jdzxydz6ih2014.08.27


满意答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徐永端)

1.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韵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 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 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 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金哀宗的尸体被砍成了两半,堂堂皇后被欺辱,还被画成了《尝后图
风吟楼 2023-02-17 发布于广东  |  499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皇帝金哀宗的尸体被砍成了两半,堂堂皇后被欺辱,还被画成了《尝后图》,金国皇族的男性被屠戮一空,所有的女性都被抓了起来。其惨状堪比“靖康之耻”。

古代金国是北方部族女真族建立的一个王朝,曾与西夏、蒙古和南宋接壤。金哀宗是其最后一任皇帝。

历史上对金哀宗的评价很低,是他断送了金朝。但客观地说,金哀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无所作为、荒淫误国。

当1224年金宣帝去世后,金哀宗执掌朝政,他及时粉碎了完颜守纯妄图篡夺皇权的阴谋,稳定了政局,特别是在他当政后,结束了金朝与宋朝、西夏的战争状态,使人民生活安宁,能够从事正常的生产,恢复国力。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智慧。

金哀宗虽然在执政初期有所作为,但时间一长他也暴露出了自己的短板,当然,这其中也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1232年,蒙古军队向金国发起进攻,金军抗击,但因为战前缺乏准备,在一场突降的大雪后,因为天气恶劣,金军大败,损失惨重。

后来,蒙古大军长驱直入,直至包围了汴京。在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金哀宗逃往归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皇太后和后妃都留在了汴京。

蒙古大军打进汴京后,烧杀抢掠,直奔皇宫捉拿金哀宗,但金哀宗已经逃离,蒙古军便对留下的嫔妃们进行了疯狂的羞辱,这场面甚至还被画师记录了下来,有一幅《尝后图》就描绘了这样的场面。

城破之后,蒙古大军将俘获的金国皇太后、皇后和众嫔妃整整装了37辆马车,还有其他宗室成员五百多人,都当做战利品运回。后来,男子几乎都被残杀,女子则饱受侵害。

这一幕,令人想起当年的靖康之耻。那是北宋末年,金国进攻北宋,打入都城,掳走徽、钦二帝,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当时的场景也是非常惨烈的,皇室的嫔妃公主们都被运往北方,遭受了百般欺凌。徽、钦二宗还极力讨好金人,他们甚至不惜把女儿茂德帝姬用酒灌醉后送到金军大营。其他嫔妃公主则被留在浣衣院中,供金兵玩乐。

至于如何羞辱男子,金兵发明了所谓的“牵羊礼”,就是让北宋的俘虏们裸身披上羊皮在地上跪着行走,以示臣服。很多俘虏不堪忍受这种欺辱,纷纷自杀。

眼下金兵被蒙古军进犯,就犹如当年金兵进犯北宋。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局,金哀宗很想联合宋朝共同抵御蒙古的入侵,但因为宋朝曾饱尝北宋靖康之耻,而金哀宗没有及早真诚地表示承担罪责,与宋朝改善关系。

所以,当金朝遇到灾难时,金哀宗死到临头了,才想起向宋朝求援,宋朝怎么会和这个旧日的仇家合作呢?

金哀宗见联和不成,就气急败坏地转而进攻宋朝,认为宋朝靖康之年都那么惨败,这时也不是不堪一击的,这反而刺激了宋朝。

宋朝本来在蒙古和金朝之间选择中立,这时一被刺激,转而联合蒙古向金朝发起攻击,给本来遭受蒙古打击的金朝,又来了当头一棒。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金哀宗不仅不想办法挽救颓势,还及时行乐,就在败守蔡州后,他还命人大建游乐场所,搜罗处女供他享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出兵,要一雪祖宗的耻辱,很快就到达蔡州城南,开始攻城。金哀宗见势不妙,前途已尽,只有选择上吊而死。

据说,金哀宗在临死时,生怕自己死后尸体被敌军侮辱,就命臣子们在他死后将他的尸体烧掉。

但敌军来得太突然,还没烧完,就被金军发现,直接就用火场中将金哀宗的尸体拉了出来。在宋军和蒙古军看来,这是两军的战果,于是将金哀宗的尸体一分两半,用来祭祀死去的国人。

蔡州被攻破,标志着金朝的灭亡。

从金朝灭亡,从金哀宗的执政以来的表现,也给人们一些启示。

一些封建王朝在初期,尚且能够减轻人们负担,休养生息,改善民生,抓紧经济建设,治理腐败,但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滋生腐败,安享安乐,而且不及时调整内外政策,这就会导致内忧外患。

金哀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开始他还有所作为,但到了后期,却一错再错,最终导致金朝的灭亡,也体验了类似北宋靖康之耻的亡国之痛。
参考资料:

[1]沈淦.试论金哀宗[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9(03):48-51.

[2]刘天.金哀宗时期对外关系研究[J].兰台世界,2021(10):158-160.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21.1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9: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哀宗
金哀宗,完颜守绪(1198年-1234年2月9日),金国第九位皇帝(1224年—1234年在位),原名守礼,女真名宁甲速,金宣宗第三子,母明惠皇后王氏。哀宗在位十年,国破后自缢而死,终年37岁。金哀宗自评:“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完颜守绪生于承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198年9月25日),当时仁圣皇后无子,金宣宗命其抚养。

金卫绍王泰和年间,授金紫光禄大夫。贞祐元年(1213年),其父金宣宗继位后,进封为遂王,并任秘书监,后改为枢密使, 总揽金国军政大权。

贞祐三年(1215年),皇太子完颜守忠因中都失守,忧郁而死。其子皇太孙完颜铿在次年也早逝。贞祐四年(1216年)正月己卯日,完颜守礼被立为皇太子,贞元四月(1216年)甲午日,金宣宗赐名为守绪。

登基为帝
元光二年十二月(1224年1月),金宣宗驾崩,享年62岁。庶子,平章政事,英王完颜守纯抢先进宫夺取皇。完颜守绪接到讣告,于第二天才赶回南京,立刻命令枢密院官以及东宫亲军三万人屯守在东华门大街,并派侍卫四人将完颜守纯监禁在近侍局内,然后在灵柩前即位,时年25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大”。

正大元年(1224年)六月,立妃徒单氏为皇后。面对危局,金哀宗力图振作,即位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大胆起用完颜合达、犯人完颜陈和尚等女真卓越将领,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备的致仕官员;对外,改变宣宗的对夏、宋政策,与西夏与南宋停战、和解,专力抗击蒙古。

金哀宗

力挽狂澜
金哀宗在外交上解除忧患之后,便专门任用抗元有功的将帅分掌兵权。任用完颜赛不为平章政事,赤盏合喜为枢密副使,负责全国军政;延安帅臣合达也因功授金虎符,为参知政事;力主抗蒙善谋略的张行信,授尚书左丞职。这些人,都是金哀宗前期抗元的主要将领。

金哀宗完颜守绪还不失时机,不计前嫌地争取任何可以争取的力量抗击蒙古。武仙是金宣宗时的一员大将,他在一次与元朝军队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而被迫降蒙,与元将兵马都元帅史天倪一起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金宣宗生前曾招降武仙未成。金哀宗即位后,武仙想回故国,又怕金朝难以容他。金哀宗马上派人设法通知武仙,表示无论何时都欢迎他。

正大二年(1225年)武仙得到诏谕深受感动,便毅然杀掉史天倪回归,金哀宗完颜守绪封他为恒山公。在两年后进攻山西的战斗中,武仙率军攻打太原,力斩元朝大将攸兴哥,收复太原,立下了大功。

正大三年(1226年) 金哀宗完颜守绪派兵进攻山西,与元军作战,历时一年,便先后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斩元军守将多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他下令为抗元阵亡将士建造褒忠庙,以示纪念和褒扬。

从山西退兵之后,成吉思汗集中力量进攻西夏,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完颜守绪深感与西夏毗邻的陕西边地也面临着危胁,急召陕西行省、总帅等人到汴京商议军事。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倘若边境告急,内地也会不得安宁,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你们可随机应变,不必事事上奏。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及早采取措施,那是要受害的。”他再三叮咛将士们要尽心竭力,以保金朝社稷平安。

果然,成吉思汗夺取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之后,即挥戈南下。

正大四年(1127年)四月,成吉思汗攻取德顺州(今甘肃静宁)。五月,进攻临洮(今甘肃临洮)。临洮府总管胡土门战败被俘后,见蒙古帅不跪,蒙军用刀砍他的膝胫,始终不屈而被杀。金哀宗得知此情,深深为之感动,为胡土门塑像,供在褒忠庙里,以弘扬抗元图强英勇不屈的女真精神。

面对蒙古的大规模进攻,金哀宗完颜守绪在汴京加紧安抚百姓,签民为军,扩充实力,准备抗击蒙古驻泾(今甘肃泾川)、彬(今陕西彬县)、陇(今陕西陇县)三州节度使杨沃衍镇定自若,深得金哀宗的赏识和重用。他立志以身报国,说:“人不为国家社稷献身,而为私家小事去死,不算大丈夫。”他经常来往于泾、彬、陇三州之间,鼓舞士气,安定民心,指挥作战,并亲自带领主力军迎战,多次战胜蒙军,使其不能前进。

在金哀宗及其将士大臣的努力下,同时由于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的影响,金朝抗蒙战争形势一度有所好转。

如在正大五年(1228年)的大昌原(今甘肃省宁县太昌原乡)一战,金忠孝军提控完颜陈和尚以四百骑大破蒙军八千之众,取得了金蒙战争中的最杰出的胜利。

无力回天
然而金朝的国势到此已经积重难返,哀宗虽竭尽全力,终究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即全力伐金,正大八年(1231年)十一月,拖雷率蒙军四万南下,取道南宋的兴元府(即今陕西省汉中市)进攻金朝南部的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哀宗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由陕西引两省军三十万南下堵截。不久,窝阔台率蒙军北路军攻克金朝北部河中府,意欲与拖雷会师。

天兴元年(1232年)正月,双方大战于钧州三峰山,拖雷未待窝阔台命令,率蒙军趁大雪奋击金军。金军对突来的大雪毫无准备,战斗力急剧下降,“两省军大溃,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走钧州,城破皆死之。”经三峰山会战、钧州战役,金军主力丧失殆尽,良将尽死,自是再也无法与蒙军抗衡。蒙军迅速包围汴京,金军坚守将近一年,汴京城内瘟疫大起,粮食紧张,总共五十日,从各城门运出的死者有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尚未包括在内。金哀宗于是于天兴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离汴京,北渡黄河,后奔归德(今河南商丘)。

穷守归德
天兴二年(1233年)六月,因归德形势恶化,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一直驻守归德的金国主将石盏女鲁欢怕兵士太多粮不够,建议把这些聚集的金军遣出城去,分别往徐州、陈州、宿州等地就食。金哀宗不情愿,身边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兵士,如果遣散他们,以后再聚也难。但他此时又不敢得罪石盏女鲁欢。只得留下元帅蒲察官奴的忠孝军四百五十人和马用部下七百人在城中,其余诸军皆遣出城去。

趁旁边无人,金哀宗悄声对蒲察官奴说:“石盏女鲁欢把朕的卫兵尽数遣散,爱卿你要小心。”蒲察官奴一直看不起石盏女鲁欢和马用,认为这两个人不过是归德地方军将,没资格和自己平起平坐。现在听金哀宗这样讲,顿起相图之心。当时,蒙古将领忒木碍围攻亳州,且天天派出部队向归德进攻。蒲察官奴劝金哀宗北向渡河,招结金军以图恢复。石盏女鲁欢自然不同意,皇帝在自己地盘,可以“奉天子以令诸侯”,当然不愿意让金哀宗外出。蒲察官奴不悦,私下劝金哀宗出城到海州,金哀宗不知就里,没有答应。大臣李蹊知道归德城内这个大将心怀鬼胎,连忙报知金哀宗。金哀宗非常忧虑,暗地派马军总领纥石阿列里合等人暗中监视蒲察官奴,岂料,阿列里合转头就告诉蒲察官奴皇帝对他起了疑心。

金哀宗害怕蒲察官奴和马用两个人在城中兵戎相见,就命大臣以皇帝的名义置酒为两人说和。马用欣然前往,不料蒲察官奴在酒席上忽然拨刀把马用砍死在当地,然后派五十名士兵严守金哀宗所居屋舍,把随行大臣尽行拘捕。随后,蒲察官奴把石盏女鲁欢捆上,亲自押回他自己的家,逼他交出所有金银财宝后,一刀砍死,屠灭其家。接着,蒲察官奴遣军士杀掉金哀宗随行的大臣李蹊等三百人,混乱中又杀马用和石盏女鲁欢手下军士三千多。如此自相残杀,金国最后一丝元气皆丧。金哀宗无奈,下诏任蒲察官奴为权参知政事。

蒲察官奴在归德窝里反的时候,金将武仙与唐州、邓州的守将一起,商议想把金哀宗迎入蜀地,于是集兵猛攻南宋的光化。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守将孟珙打得狼狈而逃,死伤惨重。后来,孟珙又在马蹬山大败武仙,破其九寨重兵,降七万金军,武仙本人仅率六、七人逃走。由此,金哀宗入蜀的希望也成泡影。金哀宗  穷守归德的金哀宗、蒲察官奴等人,大忧中有小喜,竟能在六月间以少胜多,打嬴一仗。原来,卫州大溃时,蒲察官奴的母亲为蒙军捉住,金哀宗便指示蒲察官奴“因其母以计请和”。于是,蒲察官奴就写信给蒙古将领忒木碍,表示自己要劫金哀宗投降。蒙将信以为真,认定此非苦肉计,派人送还蒲察官奴的母亲,暗中往来相约。 蒲察官奴于是与蒙古将领往来讲议,或乘舟中流会饮。眼看蒙军十分麻痹大意,金哀宗与蒲察官奴定下斫营之计。端午节那天,蒲察官奴率忠孝军四百五十人登船,自东而北,直奔蒙将忒木碍设在王家寺的大营。当时,金哀宗在归德北门系舟待发,决定如果金军失败他就逃往徐州。结果,蒲察官奴及其手下忠孝军勇战,持火枪于半夜突入蒙军营中,放枪烧营,冲荡斩杀,忒木碍慌忙逃跑,蒙军大溃,掉入河里就淹死有三千五百人,被杀又有两、三千。如此大功,金哀宗立拜官奴为参知政事、左副元师,权兼将相。由此可见,蒲察官奴虽跋扈,心中并无背金降蒙之意。得胜之后,蒲察官奴“势益暴横”,派人把金哀宗软禁一样“守卫”于照碧堂,禁止任何大臣未经允许前往奏事。金哀宗以泪洗面,哀叹所用非人,几个禁卫军士见皇帝如此,就暗地商议杀掉蒲察官奴。听说蔡州城坚池深,兵众粮广,皆劝金哀宗弃归德奔蔡州。

蒲察官奴入宫,金哀宗告知自己有幸蔡州之意,蒲察官奴力陈不可, 众侍卫忙劝金哀宗动手。于是,趁召见蒲察官奴入见之机,金哀宗自拨佩剑,当头就劈。侍卫兵士左劈右砍,终于把蒲察官奴“解决”掉。怕忠孝军造反,金哀宗亲自出面慰谕,讲明蒲察官奴是谋反被杀,余皆不问。  金哀宗设计在归德杀蒲察官奴时,金国的洛阳失守。本来,洛阳守将强伸数战有功,曾以数百人抗御了蒙军的第一次围城进攻。蒙军二次攻洛阳时,强伸率军士死战,总帅乌林答胡土却招呼不打一声,自率一群金兵携妻子出奔蔡州。洛阳金军见总帅逃跑,惶惧之下献西门投降蒙军。强伸力战,突围而出,转战至偃师,力竭被俘。蒙军说降,强伸不屈,被杀。

城破殉国
杀掉跋扈的蒲察官奴后,金哀宗经亳州往蔡州,随行只有二、三百人,五十匹马而已。堂堂大金国天子,落魄到可怜的地步。在双沟寺避雨时,见满目蒿艾,人迹罕见,金哀宗悲从中来。进入蔡州,当地父老罗拜于道。看见大金皇帝身边这么稀稀拉拉的人马,仪卫萧条,父老皆大为感泣,金哀宗本人也歔欷不自胜。  蔡州城内安排停当,金哀宗以完颜忽斜虎为尚书右丞,总领省院事;以张天纲为权参加政事;以完颜中娄室负责枢密院事。其由于当时蒙古大军距蔡州很远,蔡州城日渐晏安,金哀宗本人也松懈下来,竟有心思修建宫舍,派人四处简选美女。完颜忽斜虎切谏,乃止。也幸亏这位完颜忽斜虎,夙兴夜寐,遣使诸道,终于又在蔡州聚集万余精兵,“兵威稍振”。  天兴二年(1233年)九月,蒙古都元师塔察儿派使节至襄阳约南宋一起合攻蔡州。襄阳知府史嵩之(史弥远之侄)马上提兵配合蒙古军攻打唐州,金守将战死,城降。宋军进逼息州,当地的金将忙派人向蔡州求援。金哀宗无奈,只得又分出五百名兵士前往息州。穷愁之余,金哀宗对南宋仍旧抱有最后一丝幻想,便以乞粮为名,派出使者向宋人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西夏灭亡后到了大金,大金灭亡后必然危及大宋。唇亡齿寒,这是自然的道理。”宋人不许。十一月,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二万、运粮三十万石出兵助蒙灭金,合围蔡州。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已被围三个月,城中粮尽。初九夜,金哀宗深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宗室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初执意推却,后金哀宗苦苦哀求,说:“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昔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国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

故此,完颜承麟唯有答允继位。次日,承麟受诏即皇帝位。正月十一日(儒略历2月9日),正在行礼,蔡州城南已经立起宋军旗帜,诸大臣亟出抗敌。宋军攻破南门,蒙军攻破西城,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四面杀声震天。金军将士顽强抵抗,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殉国。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7岁。完颜承麟闻知金哀宗死讯,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外城被攻破,退保子城,同日,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中,宰相完颜忽斜虎率最后的一千多金兵巷战,终于不支,边杀边退。得知金哀宗自缢的消息,完颜忽斜虎仰天叹息:“吾的君上已经驾崩,我还何以为战呢?我不能死于乱军之手,将投汝水自溺以追随我的君上!诸君可善自为计。”话一说完,完颜忽斜虎奋身一跃跳入水中自杀。余下金军将士血满身,泪满脸,相顾言道:“完颜相公能死国,难道我辈不能吗!”于是上至参政、总师、元师,下至兵丁,五百多人皆一时跳入汝水殉国。

金朝自金太祖建国至此历120年,亡于南宋、蒙古联军之下。

近侍完颜绛山遵奉金哀宗的遗嘱,将他的尸体火化,残骸埋葬在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北面汝水旁)。另一说是蒙将塔察儿和宋将孟珙见在焚烧完颜守绪尸体,忙上前扑灭余烬,捡出余骨,一分为二,各取一份回去报功。据蒙古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主编的《史集》载,塔察儿仅获得金哀宗的一只手。金哀宗大部分遗骸被宋军带回首都临安告太庙。宋廷最后按洪咨夔的建议处理了金哀宗遗骸,藏于大理寺狱库。

自杀后,群臣上庙号为哀宗,后有金朝大臣认为“哀”字不足评价完颜守绪一生,故又上庙号“义宗”。宿州有僭位者,谥曰庄皇帝 。故官侨于宋朝的人,私谥曰闵皇帝 。完全谥号为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金哀宗完颜守绪续位后,积极鼓励农业生产,尊孔崇儒,团结民心,广开言路,改革政治,铲除奸佞,停止侵宋战争,并与西夏修好;同时重用抗蒙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胥鼎等人,收复了不少土地,使金国暂时呈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但金朝后期颓势已定,金哀宗无力回天,最终国破身死。

军事
正大三年(1226年),金哀宗完颜守绪趁蒙古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率蒙军主力西征之机,派遣枢密副使移剌蒲阿统兵进攻山西;同年八月,金军一举收复曲沃、晋安。

正大四年(1227年)二月,金将蹊石烈牙吾塔进攻平阳府,蒙古平阳副帅(原金将后降蒙古)夹谷常德开城迎接,金国兵不血刃收复平阳,并生擒蒙古平阳知府李守忠,继之又收复青龙堡。五月,金将武仙率兵收复河东军事重镇太原。七月,托雷杀西夏末主李睍,西夏国灭,托雷率领蒙古军大举伐金。

正大五年(1228年),金军与蒙古军于大昌原交战,金忠孝军提控完颜陈和尚以四百骑大破蒙古宿将赤老温所部八千之众,取得金蒙战争中最杰出的胜利。

正大七年(1230年),蒙古木亦坚汗孛儿只斤窝阔台亲率大军进攻山西,并命大将史天泽进围卫州(今河南汲县),震慑金朝首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与此同时,金哀宗命完颜合达等将领兵十万驰援,先锋完颜陈和尚领忠孝军三千出击,蒙军退兵,卫州解围,南京暂安。

正大八年(1231年)四月,蒙古军占领陕西凤翔府,而后兵分三路大举伐金:中路军由蒙古木亦坚汗孛儿只斤窝阔台亲自统领,猛攻河东府;东路军由蒙将斡陈那颜指挥,进攻山东;西路军由孛儿只斤拖雷率领,从凤翔入宝鸡,绕道宋境沿汉水而下,准备与中、西两路军合围南京(今开封)。九月,蒙古三军齐发;十二月,蒙古中路军破何中府,金守将完颜讹可被俘;与此同时,蒙古西路军攻破大散关,进入宋境,逼近邓州,威胁南京。

正大九年(1232年)一月,蒙古中路军窝阔台部占领郑州,游骑已到开封城下;同月,蒙古西路军托雷部进抵邓州境内的禹山(在今河南邓县西南),遭到金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的殊死抵抗,不久,双方在钧州以南三峰山交战,交战中,蒙古中路军窝阔台部杀至,时值大雪,金军未作预备,遂被蒙古军击败,金军主力消耗殆尽;而后蒙军趁势破均州,杀金名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三月,蒙古军攻克洛阳,挥师进围金国都城南京(今开封),金哀宗完颜守绪几欲自杀,未遂,此后金哀宗完颜守绪请求议和,被蒙军拒绝;五月,南京粮断,瘟疫盛行,死者无数;十二月,金哀宗完颜守绪弃城潜逃,北渡黄河,逃至归德。蒙古大军逼近归德,金哀宗完颜守绪又率众逃至蔡州,蒙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于蒲城歼灭金将完颜白撒八万精兵,而后围困蔡州;同年8月,蒙古召宋兵攻破唐州,金哀宗完颜守绪欲与宋军联合,被南宋朝廷拒绝;同年11月,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二万、运粮三十万石出兵助蒙灭金,合围蔡州。

正大十年(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外城,金哀宗殉国。

外交
与南宋:

金哀宗完颜守绪续位后,针对金宋长期对战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相对缓和了金朝与南宋之间的关系。

元光二年(1224年)六月,金哀宗完颜守绪派遣枢密官移剌蒲阿领兵到金宋边界光州,四处张榜,告谕宋界军民,表示从今以后不再南侵,以此缓和金宋矛盾。此后十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屡次下令严禁边将侵扰南宋。

正大七年(1230年),金哀宗下令将清口之战中宋军被俘获的三千人放归宋境,从此以后,宋人开始相信金国不再南侵,两国由是保持暂时和平,金朝随之解决南面受敌的窘境。

但好景不长,南宋与蒙古结盟,合兵攻打金朝,且已攻下唐州,金哀宗深感形势不妙,但对南宋仍旧抱有最后一丝幻想,便以乞粮为名,派遣皇族阿古岱去到南宋求和。他让阿古岱对宋朝人说:“我自即位以后,立即下令边将不准犯南界,每当边臣生事,我都责罚他们,得南宋的州县,也都随即交还给宋朝,秋毫无犯。今天宋朝乘我疲惫,侵我寿州、邓州,又攻我唐州,你们的谋略也未免太短浅了。”但是,由于金宋之间的历史积怨太深,南宋王朝拒绝和议。

与西夏

正大二年(1225年)九月,金哀宗与西夏国签订停战协定,随后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抵抗蒙古大军,金朝随之解决西面受敌的窘境。

轶事典故
五行妖异
正大元年(1224年)正月,金哀宗即位不久,有一天,狂风吹落端门上的屋瓦,一个穿着吊丧麻衣的男子,望着承天门又笑又哭,问其缘故,他说:“我笑,笑将相无人;我哭,哭金国将亡。”这一亡国之兆,史家记之于五行妖异。

自鸣不平
国亡身死前,金哀宗说了番自鸣不平的话:“我做天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也无恨。所恨的就是国家社稷到我而绝,与历来荒淫暴乱之君同样亡国,为此让人愤愤不平!”于是,元代郝经有“天兴不是亡国君”的议论。

史书记载
《金史·卷十七·哀宗本纪第十七》

家族成员
父亲:金宣宗完颜珣

生母:明惠皇后王氏

嫡母:仁圣皇后王氏(也是姨母兼养母)

兄弟:庄献太子完颜守忠、荆王完颜守纯、完颜玄龄

姐妹:温国公主

历史评价
金哀宗自评:“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完颜承麟:“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实是可哀。”

元好问:“陛下之所以御将,镇南之所以报国,君臣之间可以无愧千古矣。”

刘祁:“末帝夺长而立,出于爱私。虽资不残酷,然以圣智自处,少为黠吏时全所教,用术取人,虽外示宽宏以取名,而内实淫纵自肆。且讳言过恶,喜听谀言,又暗于用人,其将相止取从来贵戚。虽不杀大臣,其骄将多难制不驯。况不知大略,临大事辄退怯自沮,此所以一遇勍敌而不能振也。”

王鹗:“义宗皇帝在位十有一年,伤王室之浸微,先朝之积弊,吏政失于苛细也,不破法以情。将士利于征战也,不逞兵以忿。朝臣有罪,则薄示降罚,未尝妄戮一人。母后无宫,则略加补修,未尝辄营一殿。而又敦崇儒术,遴选武臣,罢猎地以裕民,开经筵而论道。以六事课县令,田野辟而赋税均;分三路设司农,善良进而奸邪退。是致家余蓄积,户益丁黄,虽未治于太平,亦可谓小康小息者矣。属天开一统,地入大朝,遂至灭亡,犹足称颂!曷尝不亲驭六辔、抚巡三军,出器皿以旌战功,杀厩马以充犒赏,所以人百其勇,视死如归。父既受刃于前,子复操戈于后。大臣如仲德,义所感者几千人;近侍如绛山,气不夺者以万卒。死于社稷,上下一同。书之简编,古今无愧。”

郝经:“天兴不是亡国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称小康,若比先朝少遗失。”

脱脱:“金之初兴,天下莫强焉。太祖、太宗威制中国,大概欲效辽初故事,立楚立齐,委而去之,宋人不竞,遂失故物。熙宗、海陵济以虐政,中原觖望,金事几去。天厌南北之兵,挺生世宗,以仁易暴,休息斯民。是故金祚百有余年,由大定之政有以固结人心,乃克尔也。章宗志存润色,而秕政日多,诛求无艺,民力浸竭,明昌、承安盛极衰始。至于卫绍,纪纲大坏,亡征已见。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连兵宋、夏,内致困惫,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皇元功德日盛,天人属心,日出爝息,理势必然。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可哀也矣。虽然,在《礼》u2018国君死社稷u2019,哀宗无愧焉。”

曾国藩:“金哀宗在汴,求治颇切,而终不能抗方张之强鞑。”

虞云国:“金亡之局,宣宗虽已铸定,但哀宗为君十年,苟延残喘,不图远略,坐失时机,决策失误,一再逃跑,即便如其自诩无大过恶,不做国君则无妨,倘作为乱世之君,既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志向和才略,便只配做亡国之君。认识不到这点,还以为历史不公平,有君如此,金朝焉能不亡!”

沈淦:“金哀宗在位的十年间,竭力组织力量抗蒙图存,这符合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取得了可喜的胜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战局有所好转。但是,他却无法挽救丧乱中的金王朝在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崩溃,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阻遏生气勃勃的蒙古政权的猛烈进攻。再说,金哀宗毕竟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因此,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惨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hzq114 2020-02-19   |  903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江湖小生

孟珙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因其在抗金、抗蒙过程中的主动大胆的作战风格和卓越战绩被后世军事界称之为“机动防御大师”。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孟珙的存在,才为南宋保留了希望的火种,南宋才能在强大的蒙古帝国面前坚持半个世纪之久。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评价孟珙也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不能只看到积极的一面,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孟珙后期有意无意犯的一些错误也对宋蒙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孟珙

一、成也孟珙
(一)联蒙灭金打出汉人声名,蒙古人也奉为英雄的“安答”

这里之所以称孟珙为“安答”,是因为孟珙曾经和蒙古灭金功臣塔察儿结为兄弟。

事情还要从1232年说起,当时金国在和蒙古的三峰山大战中大败,眼看亡国在即,金国恒国公武仙领兵二十余万攻打南宋光化(今天湖北西北部老河口市),意图进入四川作为落脚之地以备将来中原失守后在川地继续坚守。孟珙领命率军迎击,大败武仙军,金国打开蜀通道的计划彻底破产。这次大胜大大减轻了当时正在围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当时为金国最后的行都)的蒙古军队的负担,随后孟珙又领兵两万北上联蒙灭金,路上遭遇前来阻击的金国两万骑兵,孟珙鼓噪前进大败金军,一路追杀到高黄坡,最后进驻到蔡州城南侧。

此时蔡州城的战事正陷入胶着,蒙军久攻不克,金军拼死抵抗,因此孟珙到了以后蒙军很高兴,而且蒙古人毕竟是尚武的民族,蒙军将领塔察儿见到孟珙以后对他消灭武仙军大加赞赏,拉着他一起打猎喝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在随后的蔡州之战中,两人指挥各自国家的军队密切配合,完成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三国战。

蔡州城破后孟珙和塔察儿平分了金哀宗的尸体,孟珙成为完成岳飞“靖康耻犹未雪”遗愿的战神。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蔡州之战,宋蒙联军大败金军,金国灭亡

(二)安答兵戎相见——第一次拯救南宋长江防线

虽然孟珙在联蒙灭金中展现了宋军的强大战力,但已经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还是在金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就全面发动了对南宋的入侵。1236年塔察儿领蒙古中路军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宋理宗命孟珙前往救援。昔日蔡州城下并肩作战的战友兄弟如今却要兵戎相见。塔察儿深知孟珙的厉害,不想跟其正面冲突,转而进攻江陵,直逼南宋大动脉——长江。

江陵作为长江中游重镇,西通川蜀东连吴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保卫南宋长江防线,孟珙转战江陵,并施展疑兵之计,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又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军不知虚实陷入惊慌失措之中,孟珙一鼓作气传令出击,宋军连破蒙军二十四座营寨,并将蒙军准备渡江的器具一并焚毁,蒙军大败,又无法渡江只能撤军。此战一举扭转了南宋在长江中游的战局,极大迟滞了蒙军的进攻。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江陵之战让南宋转危为安

(三)击败张柔,第二次拯救南宋长江防线

张柔何许人也?此人为金国境内的汉人,蒙金战争期间他起初是金国将领,兵败被俘后投降蒙古。在蔡州之战中,张柔跟随塔察儿围攻蔡州,期间塔察儿令张柔率敢死队20余人逾沟突城,被城中金军用钩连枪钩住,孟珙见状立即率前锋冲出,飞剑斩断钩子救得张柔一命。所以孟珙是张柔的救命恩人,几年之后两人各为其主成为敌人。

1237年蒙军再次南侵,口温不花、张柔率蒙军主力进攻黄州,意图利用黄州长江水面较窄之便渡江。孟珙从鄂州率南宋水师紧急驰援,一路冲破张柔率领的蒙军船队封锁进入黄州,进城后他看望伤员,斩杀四十九名畏敌退群的士兵,一时宋军士气大振。孟珙先是派水军攻击蒙古水军,俘获蒙古战船两百余艘,致使蒙古水军渡江计划完全破产,只能直接进攻黄州本城。为破坏蒙军的连续攻城之势,孟珙兵分七路夜袭蒙军大营,蒙军营盘大乱。


但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靠的是坚强的战斗意志,所以在进行整顿之后,蒙军再次轮番进攻黄州城,动用了火炮轰炸黄州城,黄州城墙上的城楼都被炸毁,但宋军仍然坚守及时补上缺口,蒙军无法攻上城墙。最后蒙军直接冲到黄州城墙下打算挖穿城墙,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的地方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蒙军挖开原来城墙后本打算乘势冲杀进城内,发现竟然还有一道城墙,而且前面的士兵被后面蜂拥而上的士兵推挤着纷纷掉进大坑里又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死伤不计其数。

黄州之战从1237年十月一直打到第二年春天,最后蒙军损失惨重,十去七八只能撤退。孟珙再一次拯救了长江防线,也救了南宋。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善于攻城的蒙古人在黄州损失惨重

(四)再败张柔,积极防御战法再次挫败蒙军渡江企图

1238年开始南宋在荆襄战场展开反攻,连战连捷最终收复襄阳。孟珙广募重兵驻守,将襄阳打造成一座军事重镇,为以后的襄阳保卫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孟珙通过情报探知“老朋友”张柔在河南地区屯田,同时在邓州和顺阳收集造船木材,于是他一改以前宋军被动防御的做法,主动出兵,兵分五路袭扰蒙军让其无法安心屯田,其中最重要的战果是王坚一路偷袭顺阳,烧毁了蒙古人苦心积攒的造船木材,张德、刘整一路攻入蔡州,烧毁了蒙军的物资仓库。此次积极防御作战极大打击了蒙军准备渡江作战的后方基地。再一次扼杀了蒙古人的渡江企图。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孟珙的主动出击让蒙军始料未及,损失惨重

孟珙1246年去世,可以说在宋蒙战争的前十几年里,几乎是孟珙一个人支撑了整个南宋的防御作战,一次又一次在危急关头扭转战局,而且他打造的襄阳城和川地防线,在他死后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度让蒙古人产生放弃灭亡南宋的想法。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败也孟珙呢?这还要从孟珙的两个小弟说起。

二、败也孟珙?
孟珙作为南宋抗蒙的灵魂人物,自然有很多追随他的部下,但其中的两个人最后却变成了南宋的掘墓人。

(一)掘墓人贾似道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南宋的整段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南宋是始于奸相,同样也终于奸相。秦桧是南宋第一个奸相,一心乞和惑乱朝纲,贾似道是南宋最后一个奸相,把持朝政谋害忠臣,而贾似道就是孟珙推荐给宋理宗的,并指定为自己的接班人主持南宋的防务。

但是孟珙死后,贾似道非但没有达到孟珙的高度,反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直接断送了南宋的长江防线。襄阳保卫战期间,守城军民被蒙军死死围了六年,贾似道作为军事统帅却一次都没有前往前线指挥作战,导致前线作战始终缺乏统一指挥,襄阳失陷后南宋的长江防线也宣告失守。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贾似道

那么贾似道不前往前线作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他自己解释是他判断蒙军进攻得主要战略方向并非襄阳。

但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完全是瞎掰。从蒙军角度来说,如果不是战略主攻的话,会投入这么大的兵力攻打六年吗?显然不可能。再从贾似道自身角度来说,他的伯乐孟珙是第一个提出襄阳重要性的人,曾言“襄、樊为朝廷根本”,贾似道不可能不知道襄阳的重要性。所以贾似道临阵退缩的根本原因是他缺乏与其职位相匹配的才能和勇气,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更为不幸的是,贾似道不善于打仗却善于弄权,排挤陷害武将,还间接制造了南宋的另一个掘墓人(下文详述)。可见孟珙推荐贾似道当自己的接班人确实是看走了眼。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神雕侠侣》中镇守襄阳的郭靖和黄蓉

(二)掘墓人刘整

刘整就是灭亡南宋的另一个掘墓人。如果贾似道只是因为德不配位间接导致了南宋几场重要战役惨败,那么刘整则是从战略层面直接灭亡了南宋。但这样一个灭宋的元凶,起初也曾跟随孟珙参加抗蒙,曾率十二人夜袭信阳,被孟珙称之为“赛存孝”。那么他最终为什么要投靠元朝呢?

刘整原是金国境内出生的汉人,虽然屡建战功但其“北人”的身份让他在军中受到南宋其他将领的嫉妒和猜忌,一出谋划就被否定,一有功劳就被隐瞒不发。后来刘整的上级吕文德和俞兴勾结打算陷害刘整,刘整得知后惊恐不安,但朝政已被贾似道把持上诉无门,刘整只能投靠蒙古。


降元之后的刘整力劝忽必烈灭宋,当时宋元战争陷入胶着,蒙哥汗战死钓鱼城,蒙古原本已经放弃了灭宋的想法,但在刘整的极力劝说下,忽必烈重新燃起了灭宋的斗志,称“朕意决矣!”更为关键的是,刘整不仅游说忽必烈灭宋,还给出了具体战略方案——欲灭南宋,先取襄阳。

成也孟珙败也孟珙?浅谈南宋一代战神的功与过!
刘整降元之前,蒙古灭宋一直是按照由西向东的战略进行的,即先取川蜀,再出川沿长江东进,所以蒙哥汗才会在四川一个小小的钓鱼城死磕了39年,可实际上这一战略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蒙哥汗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刘整的叛变直接转变了元朝的灭宋战略思路,其进攻重点从西南的四川转移到中部的襄阳,“由西向东”转变为“由北向南”。忽必烈于是下定决心在襄阳整整打了六年,取得襄阳以后刘整一手打造的元朝水军沿长江东进吴越、西取西川,南宋整个长江防线宣告失守,亡国已进入倒计时。

“先取襄阳”的战略构想是孟珙第一个提出来的,跟刘整没什么关系,刘整作为孟珙的部下知道南宋这一命门也不奇怪,但他最终把这么重要的信息透露给忽必烈,辜负了孟珙的期望,实在是令人唏嘘。


刘整之于孟珙,就好比魏延之于诸葛亮,魏延头有反骨没什么忠心,但好在作战勇猛尚可一用,而刘整生长在金国根本没什么华夷观念,更别提忠于南宋了,在这种情况下孟珙却没像诸葛亮一样认清此人,最终导致刘整灭亡了南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孟珙不是小说里无所不能的诸葛亮,刘整叛变的根本原因是南宋自上而下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和昏庸腐败的政治氛围,这些都是孟珙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

三、结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宋朝自建国以后,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在南北冲突中屡屡败北,只能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北宋末年宋徽宗联金灭辽,童贯率宋军面对奄奄一息的辽军却被大败,沦为天下人笑柄,在金国盟友面前丢尽了颜面。一百多年后南宋联蒙灭金,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但这次的孟珙不是童贯,作为大宋朝最后一代战神,孟珙无论是面对百年宿敌女真,还是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连战连捷,打出了宋人几百年未有之尊严,可惜南宋军事人才队伍断档太严重,孟珙的继任者贾似道不堪大用,刘整又叛宋投敌,这两个人让本来有希望避免重蹈北宋覆辙的南宋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珙:在他手上将金人灭国,完成了岳飞的夙愿,为何现在不为人知
播报文章

品越传媒成白
关注
2021-04-24 09:36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长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顶用!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天然“雄激素”终于找到了,男人坚持吃,身体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赤胆强国祚,黯色一枝菲
他,灭金抗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他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他完成了岳飞等人多年的夙愿,一雪靖康之耻,他是南宋王朝最后一根擎天柱,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机动防御大师”的南宋名将孟珙。
孟珙,字璞玉,湖北枣阳人。出身将门,曾祖孟安和祖父孟林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也是南宋名将。孟珙早先率领宋军联合蒙古军队灭亡金国,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对抗蒙古军队。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后病逝于江陵府。享年52岁。闻讯时宋理宗辍朝一日,追赠太师、吉国公,谥忠襄。
他的战功在岳飞之上,威名却远逊之,不是对宋史有喜好的话,后世几不知有其人,他就如一枝雪中腊梅,在茫茫的暮色里,开在南宋历史那厚重的角落中,但只要一步入其中,便会立即嗅到那迷人的芬芳。


中后期的南宋,主要分为三个战场,一是两淮及中原,一是川陕,再有就是荆襄。两淮及中原前期是岳飞、韩世忠,后期则是毕再遇等一众人的舞台;川陕战场的前期是吴玠吴麟兄弟,而在荆襄战事的后期,一直就是靠孟珙一人支撑,川陕则自余玠后,也是孟珙一柱擎天,所以史书言孟珙一人独支南宋三分之二的战事,决非过誉之言。
他奇袭枣阳、扬威光化、大战吕堰;武仙大捷,金兵十万阵亡;高黄坡上,强敌溃不成军。他保卫黄州、收复襄樊、夔州退敌,一生征战,战功累累,难以尽言。他创造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奇迹。在其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很多功绩都是让人啧啧称赞。他为南宋王朝抒写了最后的一丝辉煌。
作为南宋两大战区的最高统帅,孟珙不仅作战机动灵活,攻守俱佳,而且他还是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英才,相比他的战功,更让人称道的是他提出了“藩篱三层理论”,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在当时就凸显了功效,倘若南宋一直坚持并强化实施的话,是否最后能亡国当是未知之数。


简言之,就是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设立三层防线,第一道防线设立在涪州、万州;第二层设立在鼎州、澧州;第三层设立在湖南以及广西一带。这个建议当时受到了宋理宗的全面支持。后来的历史证明,孟珙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是无比正确并行之有效的。
孟珙看出了四川地理位置的重要,必须联合当地土著士族,共同防御,才能确保湖广战略地位不失。孟珙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建立这样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中,因此便享有“机动防御大师”之称。如果宋庭切实而为,坚持不懈的话,南宋小王朝可能不会快速灭亡。因为蒙古人后来灭南宋,就是入四川、灭大理、过湖南,最终才有了崖山一役。
孟珙虽是武将,但是他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孟珙还亲自筹建了公安和南阳两个书院,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见识的学子。不仅如此,孟珙还慧眼识英,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启用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孟珙去世之后,都成为了南宋各个战场的顶梁柱。如那坚守钓鱼城,打死蒙大汗蒙哥的王坚;坚贞不屈,死节扬州的李廷芝等等,那后来当上南宋权臣的贾似道也是孟珙所推荐。尽管后人对贾似道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但他前期在鄂州之战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那是不可低估的,从中也可以看到孟珙的眼光独到。


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协同蒙古灭金,这是南宋王朝在末年时期最值得骄傲之事。想当年,靖康之难,二帝北徙,宋遭灭国。而今,在蒙古协助下,铲灭金国,一雪前耻,报当年之仇,雪先人之恨,快哉快哉。
对联蒙灭金,我一直是很有看法的,想那北宋之时,行联金灭辽之策,结果辽是灭了,这金人却成了大宋久久挥之不去的恶魇。靖康之难去之不远,现在又行联蒙灭金,宋人怎么会在一条沟中翻两次船呢?不懂。
后期的金朝,早已没有了当年“金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勇,不说在对蒙古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即使在对貌视孱弱的南宋,也常常被打得满地找牙。但有它的存在,南宋便可坐享三国互牵之利,也就不会那么快到崖山吧,陆逊夷陵不穷追刘备的道理,三角形最具稳定性,怎么这些南宋的决策者就不明白呢?


孟珙赢了,他灭金率先入城,金哀宗自缢,尸体一分为二,汉蒙各半。孟珙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为大宋出了口恶气,功莫大焉。但,赢是赢了,爽是爽了,接下来就又投入到更为艰难的抗蒙战争中去了。
在取得江陵大捷之后,孟珙又进行了襄樊保卫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孟珙的宋军与蒙古大军在江汉平原上相互攻守,互有胜负。
宋军在庐州会战中重创蒙古军,孟珙乘胜追击,接连在进攻战里重创蒙古大军,终于成功收复襄阳信阳等失地。继而火速率兵西进,痛打蒙古人进攻四川的部队,在大亚寨会战中再次击败蒙古军主力,并收复夔州等失地,至此,南宋防御蒙古的整条战线成为了一个坚固的正面,而蒙古第一次对南宋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孟珙是继岳飞和毕再遇之后,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可惜他病逝后,无人再能统宋之兵与蒙人抗衡了。在襄阳失陷后,南宋便穷途末路,离亡国不远了。
同岳飞大名如雷贯耳相比,孟珙可谓是籍籍无名,究其原因,《宋史》为元人脱脱所编,扬岳飞之抗金,抑孟珙之御蒙是很自然的事;岳飞耿直率性,一篇《满江红》为其增色颇多;孟珙为人谨慎低调,虽也有不凡的文采,终无法同其相匹;加上岳母刺字、风波蒙冤,其“精忠报国”的理念也容易得到饱受外族侵略、战火硝烟之苦的普通民众支持。其对皇家之忠贞也为统治阶层所颂扬,故而孟珙之名去岳飞甚远也就很能理解了。
作为南宁末期最重要的将领,孟珙在面对国破山河碎之时,以坚贞之信念,独撑南宋三分之二战局,他灭金抗蒙,功勋卓著从不自傲,低调克己而全大局,他是南宋王朝最后一根擎天之柱,他身上闪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奉献的精神,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最后说一个同孟珙相关,且被小报记者津津乐道之事,那便是神龙不见尾的《尝后图》,画的是宋军破城,掳了金哀宗的皇后发生的事,画面我就不描述了,实在地少儿不宜,画上有曲云:“南北惊风,汴城吹动。吹作宫花鲜董董,泼蝶狂蜂不珍重。弃雪拼香,无处著这面孔。一综儿是清风镇的様子,这将军是报粘罕的孟珙。”
对此画描述之事的真伪,国学大师王国维早有论断是臆想之作,所以,此图此曲与孟珙无关,是南宋遗民所为,目的是满足报复心理的意淫。
但《金史 后妃传》中却透露哀宗皇后徒单氏是:“未几,城破北迁,不知所终”。那么,金后的遭遇和命运就给了世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不管怎么说,以孟珙的为人绝对不会去奸金国后妃的。至于其它将领或乱兵做这事,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黛玉带入贾府的“一团孩气”的雪雁是谁?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08-30 10:19:30)
标签: 眀朝历史 红楼梦 史话 崇祯        分类: 人文
雪雁,顾名思义,雪中孤雁,因为雁鸟有冬季迁徙南方避冬的习性,留在雪中的只能是一只掉队的孤雁。


      雁鸟又是终生一个伴侣的忠诚之鸟。只看雪中孤雁这个名字,就已经知晓了这个一团孩气的小丫鬟的忠诚不二和未来的孤苦艰难。

  雪雁是黛玉从林府带入贾府的唯一的贴身丫鬟,“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在贾母眼中,雪雁一团孩气,根本不是称职的能照顾得了人的丫鬟,所以才特地挑了鹦哥去服侍黛玉。在书中,雪雁的描写并不多,是个安静不生事的小丫头。雪雁打小侍候黛玉,却远不如鹦哥贴心知冷热,对紫鹃的后来居上雪雁没有恼、更没有争,相反却与紫鹃关系融洽、无话不谈。连她嫌憎赵姨娘于是用黛玉和紫鹃的名头回绝了借衣服一事也毫无保留的说给紫鹃听。

  雪雁笨拙,常对黛玉照顾不周,时时需要伶俐聪敏的鹦哥点拨提醒:
  ----比如第八回里: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又比如第三十五回里,“黛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鹦哥尚能时时留意黛玉的来去,还会应景逗黛玉开心,可雪雁呢?

  第五十七回里:“偶值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来,从此经过,忽扭项看见桃花树下石上一人手托着腮颊出神,不是别人,却是宝玉。雪雁疑惑道:“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作什么?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一边想,一边便走过来蹲下笑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呢?”宝玉忽见了雪雁,便说道:“你又作什么来找我?你难道不是女儿?他既防嫌,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倘被人看见,岂不又生口舌?你快家去罢了。”雪雁听了,只当是他又受了黛玉的委屈,只得回至房中。”雪雁居然会冒出什么宝玉春天里犯呆病的想法,真是一团傻气,分明只是一个不懂情事的懵懂小孩子。

  第六十四回里:雪雁对宝玉说她对黛玉写《五美吟》焚香的不解“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儿、木瓜、佛手之类,又不大喜熏香;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可见雪雁孩气完全不懂黛玉。


  这个自小陪伴黛玉忠诚无二,却又糊涂懵懂、一团孩气的雪中孤雁究竟是谁呢?



     请看第二十八回:“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话说宝玉正自发怔,不想黛玉将手帕子甩了来,正碰在眼睛上,倒唬了一跳,问是谁。林黛玉摇着头儿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宝玉揉着眼睛,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待要说什么,但又不好说的,一切答案其实都已经在书中暗藏了:

    呆雁其实就是宝玉!宝玉这只呆雁,其实就是雪雁这个随着黛玉进贾府的忠贞不二的小憨丫头啊!就是黛玉的血脉,崇祯和田秀英的长子----红楼梦的作者四皇子----朱慈炤!

  ----黛玉带十岁的雪雁进了贾府,其实是田秀英离世时留下了十岁的朱慈炤。
  ----朱慈炤是黛玉之子,所以自小陪伴黛玉。
  ----朱慈炤陪在父母身旁时还不过是个孩子,所以“一团孩气”。朱慈炤年幼懵懂,无法照顾保护母亲、亦无法为父亲分减忧劳。
  ----朱慈炤家亡国灭,只剩了他孑然一人、孤苦伶仃、无可依仗,更不要提满清对他不遗余力的搜捕了。


  "雁"与"潇湘"有着紧密的联系,自古以来广为诗人们所吟颂。


  如杜牧的《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

  如杜牧的《雁》: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如钱起的《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孤雁儿 。”

  如温庭筠的《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黛玉是潇湘妃子,而雪雁就是潇湘妃子遗留于满清风雪中的孤雁。


 可怜雪中雁,家亡复国灭。年幼倍孤苦,风急雪更寒!

 真真是黛玉所说“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焉不叫人九回肠断?!http://static.tianyaui.com/global/tw/images/e/e2.png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雪雁最终有没有背叛黛玉?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19-05-13 14:22来自安徽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肺结节的源头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肺结节的源头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老公,别,别出来,再坚持一会儿好不好?我快来了……”
  

广告
老布鞋,轻便男款,北京人都在穿!
×

  众所周知,雪雁是黛玉进贾府时从老家带来的小丫鬟。那书里介绍,黛玉第一次来贾府时,除了一个极老的乳母王嬷嬷,再一个就是雪雁了。可想而知,雪雁在整部书里的重要性。她出场在紫鹃之前,虽然年岁小了一点,但却是林黛玉的贴身丫头。

  前八十回里,直接写到雪雁的笔墨不多,主要是梨香院送手炉,赵姨娘借衣等回有正面出场,又因为八十后的续笔,她被安排参与了王熙凤的“调包计”,因此有不少人认为黛玉后来亲近紫鹃而疏远雪雁,不仅仅是因为她年龄小,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比如雪雁自私,为了不借赵姨娘衣裳,甚至把锅推到了黛玉头上,可见她也是个心里有主意的人,即便是送手炉一回,因为黛玉的几句含沙射影,她也是直接说出一切都是紫鹃安排,不是自己的错,有推卸责任之嫌,因此有人认为,雪雁虽然是从小服侍黛玉的丫鬟,但并不能因此说她不会做出背叛黛玉之事。

  虽然雪雁出场不多,但其位置却很关键,她跟着黛玉搬到了贾府,后来又一起挪进了大观园内的潇湘馆。因为贾母将紫鹃指给了黛玉,所以紫鹃成了黛玉跟前的一等丫鬟,雪雁反而居于其次了。一等丫鬟和二等丫鬟,月钱上,待遇上,都是有区别的。那么,雪雁会不会因此和黛玉生分,从而走上了背叛黛玉的道路?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红楼前八十回里,有过几次雪雁出场的介绍。有一回是赵姨娘问雪雁借衣裳。雪雁是怎么回的?她首先说自己的衣服都被紫鹃收起来了,她是做不得主的。轻言巧语地将赵姨娘打发了回去,却又半点不得罪人。可见,雪雁的心性灵巧。因为会与人周旋,说话懂得分寸,所以黛玉也常常派她做一些跑腿的事情,这些,雪雁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潇湘馆内的丫鬟婆子们没怡红院里那么复杂,她们之间的相处还算和谐。黛玉虽然病弱,但很懂得体恤下人。雪雁也如紫鹃一样,对黛玉一直忠心耿耿。黛玉对去怡红院送茶的小丫头佳蕙都能随手抓两把钱,由此可知,紫鹃、雪雁等人不会缺钱花。

  虽然紫鹃后来成了黛玉身边的贴心人,但这是就知己而言,雪雁虽然小,也有些懵懂,但她既然能被黛玉带进贾府,足见其品性,一定是忠诚的,所以,在曹雪芹的本意中,压根不会有雪雁背叛黛玉的描写。如果读者有所揣测,那应该是看了高鹗的续写,误下的结论。

  

广告
布鞋还是纯棉的好,老北京布鞋,穿着舒服,还不贵!
×

  雪雁雪雁,雪中大雁,季节性候鸟,春天来了就会飞回南方。从曹公取的这个名字里,我们就可看出雪雁在黛玉夭亡之后的命运。雪雁是黛玉从老家跟来的,在贾府众人将黛玉的灵柩送回原址安葬后,雪雁必也跟着送葬的队伍,就着大雪的严寒天气,斩钉截铁地回到扬州。

  贾府在北方,林家在南方。雪雁跟着黛玉像候鸟一样地从南方飞回了北方,经历了一场荣华富贵,随着物是人非,繁华落幕,贾府破败,她又像大雁一般地飞回了自己原先的巢穴。

  贾府对她而言,是一场不堪回首的繁华故梦,是黛玉魂断的伤心地,也是她的伤心地。回到扬州之后的雪雁,想必是守在黛玉的灵堂前,日夜上香,虔诚祈祷。然后波澜不惊地嫁了一个男人,平淡地过日子,这已然是很好的结局了。

  所以,不管是紫鹃,还是雪雁,亦或是黛玉的小丫头春纤儿,都不会背叛黛玉。在黛玉有限的生命库里,她们掏出真心,倾情陪伴,让黛玉感受到了人间最后一丝温暖。

  作者:拨弦的人,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2: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最真挚的友谊:初读感动,再读是人生
2022年01月01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日电(记者 上官云)从来不会有人怀疑,《红楼梦》写尽了人性幽微:亲人之间相互算计,兄弟时常心生嫌隙,美好纯洁的爱情,难逃命运无常。

  不过,这里也有最寻常的温情:刘姥姥精于世故,但知恩图报,拼尽全力救出巧姐;紫鹃只是个丫鬟,却始终对林黛玉以诚相待,从起居小事到终身大事,尽力筹谋。

  这是大观园里最真挚的一段友情,越是年岁渐长,越是明白它的难得。



  初入贾府时,黛玉带来了两个仆人,一团孩气的是雪雁,年岁极老的是王嬷嬷。后来,紫鹃才被派到黛玉身边服侍她。

  紫鹃很快摸清了林黛玉的脾气秉性,也深知其体弱多病,必须时刻多加留意。她手脚勤快,对黛玉的照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有一回,正是冬天下雪的时候,黛玉跑到薛姨妈住处,和宝钗、宝玉闲聊。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假如黛玉发个小脾气,懒得吃药,她便好言劝慰,“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偶尔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忘记了时辰,她和翠缕便满园去寻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也不过是担心黛玉体弱,禁不起风寒和折腾。

  这样细心的陪伴和照料,有些亲人恐怕也未必做得到。



  孔子曾经说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对黛玉而言,紫鹃就恰好是那个直言不讳的朋友。如果说,紫鹃对黛玉的照料还只是因为主仆关系,那她言语间的规劝,每每流露出的是姐妹才有的温情。

  因为沟通不畅,黛玉和宝玉吵了一架,过后也后悔,又不好意思先低头。紫鹃就事论事,说她“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

  不仅如此,紫鹃也敢批评黛玉,替宝玉辩解,“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

  宝玉来求和,黛玉使性子不准开门,紫鹃深知她“心口不一”,也不以为意,“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一边说,一边径自开门去了。

  顺便,还跟宝玉调侃了黛玉一句,“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

  又或者,宝玉和黛玉聊天,叫紫鹃倒茶,黛玉偏让紫鹃先去给自己舀水,紫鹃笑了笑,“他是客,自然先倒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话,倒茶去了。

  理解和陪伴同等重要。紫鹃的这种种言行,很多都逾越了那个时代丫鬟的身份,她发自内心维护黛玉,也了解黛玉的善良、明事理,断定黛玉不会为此生气。

  真正的朋友,是懂你的那个人,能一眼看透你的心思,也愿意给出最诚恳的建议。



  曾经有人说,《红楼梦》里有三个人对黛玉是真的好,那就是贾母、宝玉和紫鹃。

  前面两位自不必说,紫鹃也确实算得上黛玉后天的亲人,一心希望黛玉过得安稳。否则,她不会冒着风险,去试探宝玉对黛玉的真心,惹得宝玉大病一场。

  她了解宝黛之间的感情,也看出了症结所在,一片真心为黛玉考虑,“上无父母,下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如果说,紫鹃有所谓的私心,不过是担心黛玉若是远嫁,自己又合家都在这里,或许不便跟了去。可如果不去,又辜负了素日的情谊,“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直到最后,黛玉病重,紫鹃拒绝参与“掉包计”,拒绝讨好管事的当家人;在87版《红楼梦》里,林黛玉死后,她向宝玉辞行,“二爷,我要走了,去南边,陪伴林姑娘。”

  这样牢固的感情,也源自黛玉对紫鹃的态度。在《红楼梦》的人物里,黛玉时常被贴上“小性儿”“脾气古怪”的标签,可她对紫鹃从未摆过主子的威严,也没有虚伪的套路。

  “友以义,不慕势利”,形容的,大概就是黛玉和紫鹃之间的关系。



  前段时间,网上曾有个关于《红楼梦》人物造型的热议话题,有人提到了紫鹃和黛玉。也有人感叹,书中描述了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她们的友谊,算得上一股清流。

  人人都期待有同伴,可以不用孤军奋战。但往往要经历了世事浮沉,等人到中年,才能明白在朋友关系中,“真诚”二字的含金量。

  锦上添花太容易,当得势之时,谁也不会吝惜多说两句好话;雪中送炭却难得,当失势之际,多数人避之不及,人品略差的多半要来踩上一脚,再捡了高枝儿飞去。

  人无贵贱之分,心地却有好坏之别。抛开利益,细水长流的感情,终究要以人品为基础。岁月会替每个人筛掉流于表面的熟人,最后留在生命里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朋友。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句话用来形容真正的友情,或许也合适。(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2: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元元的天下 2020-09-02   |  113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八十回,曹雪芹写了江湖神医“王一贴”,最后幽默了一回。起因是护花使者贾宝玉,为助受妒妇夏金桂折磨的香菱,想讨副"疗妒"的方子,带着心腹小厮来到了城中大名鼎鼎的"王一贴"处。

奇怪的是,书中王明明是道士,却称其住在"天齐庙"里,众人皆知庙为僧,观为道,曹公断不会犯这样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分明是讽他非僧(真)也。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天齐庙

曹公笔下王道士这样的江湖郎中,可谓熟知世故人情之人。
他并无多大本事,不过弄了些海上偏方谎称宫廷秘制,或祖传专利,专治疑难杂症卖药求利。为引人注目在庙外挂着个大招牌,上写着丸散膏丹色色俱备,包医百病,不怕牛吹破天就怕客不来。

好酒也怕巷子深,生意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奇怪,江湖上武侠高手大隐在民间扫地,英雄不问出处和归处的旧例。再者,老王是游医自学成才,不比太医院有官方职务者,行医资格认证过的,不恭敬点轿子来请,品级不够的小吏不会理你。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草根野路子出生的,能挣出点名气,不忽悠不自吹啷格个得行嘛?

也不比祖上有名的杏林高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愁买卖上门,老铺子里挂上幅"但愿世间人无病,哪管架上药生尘",讲究啥医者父母心。

这老王道士因药出名,算是混得比较成功的,亦经常在宁荣两府走动惯熟了,多多少少有点三脚猫功夫。偶尔也见过几回疗效,定被他大吹特吹:公府某位老爷某位奶奶,都被咱一张神奇狗皮膏药起死回生了,大力推广之下名声自然响亮起来,于是被起了个浑号叫作“王一贴”,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

痴心的宝玉不相信,一张膏药能有如此惊人疗效,然而因忧心香菱,问他妒病可否有药贴治的好么?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虽然体疾好治,心病却难医,世上哪有改人心性的药方子。

那老王先赌咒发誓地吹了大牛一篇,沒方子岂不打脸?况且名声在外的老江湖对送上门的生意,哪有不做的道理?况且号称全能膏药,竟然有病不能治,岂不坏了上十年辛苦忽悠来的名声?

于是下巴稀须一捻,创造性发明的新神贴问世,他道:

“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

一味极简单用“冰糖雪梨清水熬制”的食疗方子就炮制出来了。老王久跑江湖常在外,见怪不怪,只要红包拿够,母猪都能吹上树。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清末,江湖郎中在街头给女子把脉。

然而他段位还不够没把公子哥蒙住,让宝玉甚觉失望——认为用药梨子等太普通,而不是怀疑其医术,对其疗效表示怀疑。好比常有些人上大医院看个感冒,只给开点家常便宜药,而非进口昂贵的便觉医生不可信。

那王一贴便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年吃到明年。吃到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王道士贾府常客,知宝玉心仁不会拿他是非才说几句真话,否则打死也不会说这些话的:

"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好比算命的人算得若准,自个早发家致富,何苦撑着假大仙的幌子谋生呢。

老王的"疗妒汤"不能使夏金桂从良,好歹有点良心不害人,多少有止咳润肺的功效,给求药者一点心理安慰,带去渺茫的希望予病人,一张嘴把欲死之人都说活了,也算民间熟知世故人情,极具生存智慧之人了。

而那些利用世人愚昧无知,弄个子虚乌有的方子骗人倾家荡产,无底线的庸医则更加可恨。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讲到他父亲病重,应是肝癌肝腹水一类恶症,原本无药可医。家人病急乱投医,于是去寻名号极响的陈莲河。然而名医开的"药引"十分奇怪,要用原配的一对蟋蟀、平地木十株、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民间水肿又名鼓胀,他望文生义叫用打破的鼓皮做药治水肿,不过是个会耽误病棈的庸医。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乃平常之物,蟋蟀一对也不鲜见,但要即本在一窠中的原配,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这相对来说并不为难找,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迅哥儿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稀罕到问遍众人也不知是啥东西了。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爱种花木的叔祖,跑去问才知是山中一种能结小珊瑚红子小树的异名。

他故弄玄虚不讲药材俗名,存心折腾人之目的,一来与众不同显其高明,二去药材沒找到病人拖死了,就不能说他的方子沒效果的。

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由小巫见大巫,从古至今,比“王一贴”更高情商的大忽悠者,从来都不乏其人。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无中生有,正是其高明之处。

如汉武帝想千秋方岁,方士李少君谎称有点石成金之术,接着信口雌黄无端生出个安生君,导演了一部海上寻仙的大戏;而今土豪想长命百岁,什么千年人参,万年鳖精都out早落伍,由高科技红外线磁石等修炼而成神功元气带已过气了,横空出世的宇宙级新纳米新波头套,包治百病可让病人重获新生。而且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重振猛男雄风,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反正总有一款合适你。


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官家免不了想要升官发财,就会不惜高价去请个活菩萨来,哪怕胡说衙门前新建大楼挡了风水,一道命令拆了就可以,不怕利欲熏心就怕你不敢!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拿钱就灵

想生儿子的土财主,虽然生男生女不由人,保不准有冒出个大师,捧家传秘笈,重金求子也能行,反正百分之五十的中奖率,蒙准了定能名声大振,倘若言不准,便说他心不诚则不灵。……

《红楼梦》中“王一贴”影射的是谁,并不重要。
有人上纲上线地说是暗讽儒家空谈无用,一招治天下,仿佛也说得过去。其实曹雪芹笔下"王一贴"就是个江湖郎中,运用民间的生存法则,体现了书中那句:"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意。正如此,鲁迅先生将《红楼梦》归于人情小说,不是没有原因的。

红楼戏评|世事洞察皆学问,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贴”
江湖忽悠客“王一贴

末了王道士表示,说笑了宝二爷就值钱,让宝玉茗烟都大笑上止,骂他“油嘴的牛头”。

到此,诸位看官,话说人艰不拆,假正经何妨假装不正经。生活不易,初试娱人娱己的小文一篇,若引诸君一笑,劳烦点评一下再走,亦算功德无量了……

+关注
undefined
元元的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7:43 , Processed in 0.1454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