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13

大错特错爱哥哥!===细思绛【朱】二字岂非血泪乎?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发表于 2024-11-12 09: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告:各位红楼梦爱好者,须再回头看看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脂砚斋的批语:细思绛朱二字岂非血泪乎。是“绛朱”二字,并不是俗传的“绛珠”二字!}】





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株生在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因为得了神瑛侍者的灌溉才久延岁月,修成人形,是为绛珠仙子。

广告
重温经典网站最新发布收录_新开新服网站权威发布推选×

关于绛珠仙草,有几点要注意:
一,西方灵河岸,属于佛的世界。绛珠仙草长在灵河岸,是佛国仙草。揭示浇灌她的神瑛侍者,就是个和尚。也暗示林黛玉死后叶落归根,极可能是在西海沿子天竺一带。
脂砚斋【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
脂砚斋说的“西方”就是指佛国极乐世界。那里摒弃情爱之缘,却生成一对男女孽缘,是为《红楼梦》前世。


二,三生石,“三生石”的故事得自《僧圆泽传》,是说和尚圆泽与好友李源历经三世的友谊。后来“三生石”和“三生三世”演变为男女之情,都源于《僧圆泽传》,也证明神瑛侍者确实是和尚。
三,绛珠仙草,关于绛珠仙草到底是一株什么植物。有说是人参,又说是赤果,还有各种神异说法。其实以中国神话的特性,再参考《山海经》神奇的动植物,根本就不用去考证,“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根本见不到”。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一株仙草,世间只有这一棵。
仙草并不能长寿,需要甘露的灌溉。绛珠仙子的形成,是绛珠仙草与甘露的结合。

广告
打金服高爆版_打金服新版本_全新游戏体系正式测试>>×

根据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曲子都在一起的设定,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薛宝钗是甘露。而贾宝玉的神瑛侍者是个和尚。
绛珠仙子转世一分为二,采用的是道家一气化三清,或者阴神阳神之说。而贾宝玉却是神瑛侍者与通灵宝玉的合体。
不提贾宝玉和薛宝钗,只说林黛玉的绛珠仙草,何为“绛珠”仙草?仙草不重要,重要是“绛珠”二字。绛者,红也。珠者,泪也。绛珠就是血泪的另一种隐喻。


脂砚斋虽然争议颇多,但他作为读者的敏感,不止一次提到血泪,比方在绛珠仙草后就有【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又在焦大醉骂“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时提起:【甲戌侧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
《红楼梦》是一出兴亡悲剧。各个家庭的大兴亡和各个人物的小兴亡都饱含“血泪”。血泪通绛珠无疑。
林黛玉这一世为还泪而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严格来说带着赌气的意味。还债并非初心,奈何注定有缘无分。死是她必须的结局。

广告
你还记得你玩的第一个网游吗,痴迷到什么程度?×

“泪尽而亡”为消耗而死,与之类似的还有香菱的“血竭之症”,以及王熙凤的“血崩症”。泪尽与血尽,代表众女儿的枯萎。还记得太虚幻境中,贾宝玉喝过的“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所指都是“血泪”,也都围绕着“绛珠”两个字。
《枉凝眉》中说:“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下”。要注意流泪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宝玉。之所以从秋开始,在于贾家抄家就在秋天,晴雯之死和贾迎春出嫁都在秋天。


从晴雯之死和贾迎春出嫁,开始了大观园的离散和群芳凋敝。贾宝玉送走每一位姐妹,都要流泪。从秋到夏泪流不止,至下一个秋天贾家轰然崩溃,群芳彻底凋零,也就没有眼泪,再流只剩血。从绛珠仙草看《红楼梦》结局,“绛珠”二字深意,只有贾宝玉体会最深。而他一生也因林黛玉而悲欢离合。
所以,绛珠仙草预示《红楼梦》就是一出血泪史。至于她是什么,不可能解释清楚,也没必要考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脂砚斋说绛珠就是血泪,绛珠草的意象出处在哪里?林黛玉是什么身份?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6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被誉为小说界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

《红楼梦》批书人脂砚斋曾提示:

【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

林黛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必然有着浓厚的文学基础。

林黛玉是“草木之人”,她的代表色是青色。作者把她的前世设定为绛珠草,这样的文学意象有没有出处呢?肯定是有的。

我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这个文学意象的寓意呢?

《乐府杂稿》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看《乐府杂稿》有感而发,作了一首《代别离》叫作《秋窗风雨夕》。


据相关考证,历史上并没有《乐府杂稿》这部书,但这部书的源头肯定是《乐府诗集》。

查百度可知,《乐府诗集》中有《杂曲歌辞》,其中第七十二卷 《杂曲歌辞十二》中都是关于离别的曲目,比如古别离、长别离、远别离、新别离、暗别离、潜别离等。

黛玉的《秋窗风雨夕》是《代别离》,和这些曲目很一致。

西方灵河岸三生石和绛珠草的故事,是《红楼梦》中独有的原创。要解析出其寓意,就要找到作者构思的文化根源。

“河畔草”的意象可以溯源到《乐府诗集》中的《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词如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青青河畔草”,符合绛珠“河畔草”的意象,而林黛玉的代表色是青色,所以,林黛玉绛珠草的形象来源于这句“青青河畔草”。

《饮马长城窟行》描写了一位战乱按时期思妇的形象,战争频仍、时局动荡造成家人离散,互通音信都很困难。

“青青河畔草”是一种比兴的手法,以河边青草的绵延不断,比喻思念的绵长。

芳草在古代文学意象中,象征着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比如王维的“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王铚的“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杨冠卿的“绿怨红愁春不管,天涯芳草人肠断”等诗,都借用了芳草的离别意象,书写离愁别绪。


林黛玉仿照乐府诗创作的《秋窗风雨夕》恰恰表达的也是离情之苦。黛玉在时空上和父母相离;在心灵上,和宝玉阻隔。

“西方灵河岸上绛珠草”这个意象来自《乐府诗集》的“青青河畔草”,象征着战乱时期的离愁别恨。

作者借助这个典故,用暗笔勾画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战乱时期,这和书中反复强调的“末世”相统一。

“青青河畔草”寄托着战乱中离别夫妻之间的思念之情,“绛珠草”中的情感更加悲伤痛苦。


《红楼梦》原著中进一步使用了“潇湘”的典故来强化林黛玉“绛珠草”的形象。

潇湘馆内潇湘妃子

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称为“潇湘馆”,她选择那里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

第三十八回开诗社时,探春为她取了“潇湘妃子”作号。理由是: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据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和西晋张华《博物志》等笔记小说记载,舜南巡途中死于湖南南部的九嶷山,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听说,追到湘江一代寻找舜。

她们悲啼挥泪,洒竹成斑,后来二女投湘江而死。“潇湘”这个典故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林黛玉因为离别之痛而哭泣的命运。

可巧的是,唐朝李白有一首《远别离》诗,其中运用了“潇湘”这个典故。这首诗如下:


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意思是“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

李白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朝廷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人西逃到四川。为了避讳,当时用“西巡”描述唐玄宗逃跑。


林黛玉这位“潇湘妃子”,以《代别离》的格调,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这个情节中的故事可以用李白的这首《远别离》作补充。

“潇湘”的典故说的是帝妃之间的故事,林黛玉被称为“潇湘妃子”,她的真实身份不言而喻。

李白提到的“尧幽囚”“舜野死”,预示了唐王朝的倾颓覆灭。

《红楼梦》全书设置的历史背景是“末世”,“末世”指一个朝代的末期,是朝代更迭的乱世。


由于《红楼梦》中有许多难言之隐,只有借助神话故事或文学典故来譬喻类比。

李白这首《远别离》中表述了朝廷上的乱相,权臣操控朝廷,皇上遭到幽囚或逃离皇宫。

《红楼梦》中隐藏着类似的状况,作者用隐曲的方式,牵扯出这些典故。用脂砚斋的话说,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综上所述,《红楼梦》在“青青河畔草”的基础上,构造出了“灵河岸边绛珠草”的意象。又借用潇湘的典故,强化了林黛玉的身份象征和不幸遭遇。

林黛玉影射的是一位皇室成员,她(他)在朝代更迭之际,遭遇政变。或许被幽禁,或许逃离宫外。无论哪一种遭遇,都是她生命中的重创。她“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这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后来要用眼泪还债,开启了她悲戚的命运。

在《红楼梦》写绛珠草处,有脂批说:

[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封建社会时期,为了抢夺皇位,先皇或太子被人幽禁或挟持的例子屡见不鲜。

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挟持二十五年之久;东晋元帝司马睿被王敦囚禁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唐中宗李显被母亲武则天幽禁14年;晚年的唐玄宗被儿子软禁六年;唐文宗被宦官软禁六年;唐昭宗被下属幽禁三年等等。

到了清朝时期,康熙皇帝驾崩后,废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等都被幽禁。


总之,历史上皇帝及其宗室虽然荣耀至极,但是也危险至极,幽禁之灾对他们来讲很常见。

“绛珠草”影射的就是一位因皇位篡夺而被幽禁的皇室成员,被幽囚之后,他终日泣血涟涟。

这株“末世”之下的绛珠草,为什么设定在“西方灵河岸上”?有人认为“灵河”来源于西游记的“灵山”,归属于佛教体系。

虽然《红楼梦》以一僧一道为引线,架构了故事体系,可是贾宝玉本人是“毁僧谤道”的。贾宝玉被认为是作者的角色代表,所以“灵河”的概念是作者以佛教的名义打的幌子。

+关注
undefined
青溪话红楼
共 361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09: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是什么草?“绛珠”又是什么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9-11 18:00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株生在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因为得了神瑛侍者的灌溉才久延岁月,修成人形,是为绛珠仙子。
图片
(第一回)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 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关于绛珠仙草,有几点要注意:
一,西方灵河岸,属于佛的世界。绛珠仙草长在灵河岸,是佛国仙草。揭示浇灌她的神瑛侍者,就是个和尚。也暗示林黛玉死后叶落归根,极可能是在西海沿子天竺一带。
脂砚斋【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
脂砚斋说的“西方”就是指佛国极乐世界。那里摒弃情爱之缘,却生成一对男女孽缘,是为《红楼梦》前世。
图片
二,三生石,“三生石”的故事得自《僧圆泽传》,是说和尚圆泽与好友李源历经三世的友谊。后来“三生石”和“三生三世”演变为男女之情,都源于《僧圆泽传》,也证明神瑛侍者确实是和尚。
三,绛珠仙草,关于绛珠仙草到底是一株什么植物。有说是人参,又说是赤果,还有各种神异说法。其实以中国神话的特性,再参考《山海经》神奇的动植物,根本就不用去考证,“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根本见不到”。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一株仙草,世间只有这一棵。
仙草并不能长寿,需要甘露的灌溉。绛珠仙子的形成,是绛珠仙草与甘露的结合。
图片
根据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曲子都在一起的设定,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薛宝钗是甘露。而贾宝玉的神瑛侍者是个和尚。
绛珠仙子转世一分为二,采用的是道家一气化三清,或者阴神阳神之说。而贾宝玉却是神瑛侍者与通灵宝玉的合体。
不提贾宝玉和薛宝钗,只说林黛玉的绛珠仙草,何为“绛珠”仙草?仙草不重要,重要是“绛珠”二字。绛者,红也。珠者,泪也。绛珠就是血泪的另一种隐喻。
图片
脂砚斋虽然争议颇多,但他作为读者的敏感,不止一次提到血泪,比方在绛珠仙草后就有【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又在焦大醉骂“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时提起:【甲戌侧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
《红楼梦》是一出兴亡悲剧。各个家庭的大兴亡和各个人物的小兴亡都饱含“血泪”。血泪通绛珠无疑。
林黛玉这一世为还泪而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严格来说带着赌气的意味。还债并非初心,奈何注定有缘无分。死是她必须的结局。
图片
“泪尽而亡”为消耗而死,与之类似的还有香菱的“血竭之症”,以及王熙凤的“血崩症”。泪尽与血尽,代表众女儿的枯萎。还记得太虚幻境中,贾宝玉喝过的“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所指都是“血泪”,也都围绕着“绛珠”两个字。
《枉凝眉》中说:“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下”。要注意流泪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宝玉。之所以从秋开始,在于贾家抄家就在秋天,晴雯之死和贾迎春出嫁都在秋天。
图片
从晴雯之死和贾迎春出嫁,开始了大观园的离散和群芳凋敝。贾宝玉送走每一位姐妹,都要流泪。从秋到夏泪流不止,至下一个秋天贾家轰然崩溃,群芳彻底凋零,也就没有眼泪,再流只剩血。从绛珠仙草看《红楼梦》结局,“绛珠”二字深意,只有贾宝玉体会最深。而他一生也因林黛玉而悲欢离合。
所以,绛珠仙草预示《红楼梦》就是一出血泪史。至于她是什么,不可能解释清楚,也没必要考证。
注:请帮忙点击右下角“在看”图标,让更多人看到君笺雅侃红楼!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微信公众号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外仙姝寂寞林——品评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爱晚亭长
爱晚亭长
2019-07-16 21:18:20

                  

提起林黛玉,世人皆知她是《红楼梦》中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的容貌、才情、品格、心智皆别具一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中亦非常特别。无数文人墨客为她落泪,为她心碎,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曹公说她是世外仙姝寂寞林,真实的黛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三生石畔旧精魂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 】 【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点“红”字。】珠【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点“红”字“玉”二字。】【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点“幻”字。】缘,已在警幻【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整部《红楼梦》都因绛珠还泪这一段因缘而起。黛玉的真身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绛珠二字暗指血泪,早早地就伏下了黛玉至情至性的本性。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修得女体,以“迷情”果为食,“灌愁”海为饮,点出她便是“情”的化身。为报答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便随着神瑛侍者下凡为人,把一生的泪水偿还给他。

根据脂批,在《红楼梦》遗失的后文中,警幻仙子有一张情榜。宝玉的评语是“情不情”。情为动词,不情为名词。也就是说宝玉对世间之无知无识无情的人与物,皆具有一份痴情。只因宝玉的真身神瑛侍者是为了造历幻缘而主动来到世间,对万物都怀着一颗平等尊重的心。因此他“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对花草鸟兽也好,对丫头姐妹也好,都是体贴温柔的。宝玉的情是不知所起,浑然天成的,称得上“情不情”。而黛玉的评语为“情情”。绛珠仙草只为还神瑛侍者一人的泪水而来。先有灌溉之恩,后有还泪之报。黛玉的情是先有了因,再报之以果。 两人的境界相辅相成,引出这一段奇缘。

黛玉,是“情”的人格化,她的一切都是诗意的,奇幻的,唯美的,她绝非世间寻常女子,不可等闲看待。


盐课林老爷家的“香玉”
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本贯姑苏【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可笑近时小说中,无故极力称扬浪子淫女,临收结时,还必致感动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欲之界,明遂其意,何无人心之至!不知彼作者有何好处,有何谢!报到朝廷高庙之上,直将半生淫朽秽资睿德,又苦拉君父作一干证护身符,强媒硬保,得遂其淫欲哉!】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之族。
黛玉的真身既是天上的仙子,那她在人间的背景也自然非同寻常。黛玉父系家族林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四世列侯的爵位虽不及四大家族的五等爵,但林家实属世袭罔替旧世家。林如海高中探花,使林家转型为正统当权派。林如海的名字暗指黛玉学海文林的出身,他兼任兰台寺大夫和巡盐御史,前途一片光明。黛玉母系家族贾家则是四世公爵,也是四大家族之首,根深叶茂,富贵非常。

林如海身为探花自然相貌学识都是一流,更难得的是他几房姬妾都无宠无子。贾敏去世时,林如海正值不惑之年,他却壮年丧妻不续弦。对比贾府的众位老爷,姬妾丫鬟众星捧月,填房偏房一个不少,哪里有一丝夫妻深情。可见林如海和贾敏意趣相投,相濡以沫。林如海是书中难得一见的慈父,对女儿疼爱有加,注意黛玉的饮食起居,嘱咐她要惜福养身。

其实夫妻二人本来有一个儿子,三岁就夭折了。从家族角度来说,唯一继承人的死亡,对于林家的打击是致命的。从亲情角度来说,孩子刚刚三岁就去世,对父母也是锥心之痛。在这双重打击下,夫妻二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们更加对黛玉倾注了所有的爱。林如海还是个好女婿。他放心地把独生女儿交给贾母教养,提起二内兄贾政不吝赞美,说他大有祖父遗风,和贾家同气连枝。此外,贾雨村托林如海荐事。林如海的回复也是谦和得体,儒雅周到。其实贾母派人来接黛玉,自然处处妥帖,何须贾雨村照拂。只是林如海的作风如此,施恩不拿大,体贴地照顾了贾雨村的面子。这样完美的男性,也算是红楼第一人了吧。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当年贾府唯一的嫡出小姐。连庸俗无趣的王夫人都说:“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因此书中虽无对贾敏的直接描写,但从贾母、黛玉、探春身上都可以遥想出这位贾府小姐的风采。而黛玉才五岁,就懂事地为母亲侍疾,为母亲避讳,可见母女感情甚好。原文写夫妻二人对黛玉“爱如珍宝”,对黛玉倾注了所有的爱。也正是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家庭,才符合下凡仙子的身份呀。

但是,林家千好万好,唯独人丁不兴旺,没有亲支嫡派。很快,黛玉美满的家庭就破碎了。林如海只能将黛玉托付给贾母教养。贾母曾在情急之下,劝慰以为黛玉要走而痴呆的宝玉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谁知一语成谶。姑苏林家在短短几年之间小公子、夫人、老爷相继去世,黛玉也终究要泪尽而亡。

都道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林家才是红楼梦中第一个败落的家族。


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第三回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母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又从宝玉目中细写一黛玉,直画一美人图。】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奇眉妙眉,奇想妙想。】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奇目妙目,奇想妙想。】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心较比干多一窍,【此一句是宝玉心中。】【更奇妙之至!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也。】【写黛玉,也是为下文留地步。】病如西子胜三分。【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黛玉是情的化身,是诗意的,奇幻的,唯美的,对她的外貌便全是虚写。不写她的钗环裙袄,只写她的眉眼神态。谁都不知道罥烟眉是怎样的一种眉,含露目是怎样的一双眼睛。但是人人都知道这一定是一双极美的眉眼。你心中想象的黛玉是什么模样,她就会是什么样。黛玉的美不仅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她在书中人眼里也是极美的。从王熙凤到小厮兴儿,无一不称赞黛玉的美貌。就连在混乱中为家中女眷操碎了心的薛蟠,在百般忙乱中看到黛玉也不免万事皆忘,为之酥倒。黛玉的容貌,一想之美,雅俗共赏。

黛玉之美,很大程度来自她的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处处皆因病而起。黛玉所生何病?她既是情的化身,便是情深入痴而病。世间有哪个人不曾品尝过爱情的痛苦?有哪个人不曾为情所困,为情所病呢?哪怕无情如宝钗,也是有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为了却这段风流公案,癞头和尚告知了冷香丸一方,生生把宝钗的热毒压制了下去,宝钗也就自此无情了。黛玉之病,并非曹公在宣扬病态美、娇弱美,实则要黛玉情深入痴,以痴还泪。连曹公都不免要叹一句自己“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黛玉的情痴,又有几人能明白?

黛玉亦有很多才华:写诗、教诗、弹琴、吐槽、行酒令、打穗子、放风筝等等。她并非不通世故,黛玉能看穿迎春的处境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也忧虑贾府“ 出的多进的少”的财务状况,管理得潇湘馆上下齐心,从不惹是生非。若说宝钗是杂学旁收,黛玉则是精益求精,亦是两者性格上无情与情情的区别。黛玉最为人称道的才华自是作诗了。她的葬花词是众所周知的名篇。除此之外,“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冷月葬花魂”这样的佳句大众也耳熟能详。尤其是《问菊》,简直把咏菊诗写绝了: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当“隐”和“迟”已成为众人眼里的罪时,东篱中的日子又怎能安稳?假如菊花有灵,也会被这几句问得哑口无言,叹惋惆怅,引黛玉为知己。人人都赞美花可解语,可花朵的心事有谁可解呢?万幸花朵们有黛玉这个解语之人。此外,黛玉身为一个文弱的软妹子,还十分擅长吐槽,简直反差萌。她打趣宝钗炒颜色吃的那段描写,多么活色生香,笑语嫣然。脂砚斋对黛玉的吐槽是这样评价的:”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


莫怨东风当自嗟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戚夹: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理。蒙侧: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读时不觉泪盈双袖。叫着大哭起来。【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旁写一笔,更妙!】黛玉也哭个不住。【自然顺写一笔。】【逼真。】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妙!层层不露,周密之至。】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不禁我也跟他哭起。】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总为黛玉自此不能别往。】
黛玉的性格是她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尖酸、刻薄、小性儿。黛玉的性格真的如此吗?她刚出场时明明“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后来的她为什么不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了呢?

其实,黛玉初入贾府危机四伏,她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的。黛玉和贾母第一次见面,连安来不及请,就被贾母一把搂在怀里,抱着痛哭。贾府长幼之间的礼仪是非常森严的。宝玉替贾母去探贾赦的病,贾赦得从病榻上起来回话,然后宝玉再向贾赦问安,一丝不错。而贾母未让黛玉请安就抱着黛玉痛哭的行为,使黛玉一入府就受到超越礼数的待遇。随后,贾母丝毫不避嫌地对一屋子的儿子这边的亲属,说只疼爱女儿贾敏一人,也在向众人暗示:黛玉在贾府,绝不能被当做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亲戚。贾母又何尝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对黛玉异乎寻常的疼爱必会招人妒恨。可是黛玉在贾府依傍的只有贾母而已,贾母只能把黛玉放在火上烤,确保她不会被风刀霜剑伤害。

第三回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得体。】【黛玉之为人,必当有如此身分。】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写黛玉心意。】
贾母对黛玉非同寻常的疼爱相比,黛玉的两个舅母是如何对黛玉的呢?大舅母苦留黛玉吃饭。她会不知道王夫人还在等着黛玉拜见?她会不知道贾母晚饭一向和孙女们一块吃?倘若黛玉耳根稍软,见大舅母如此苦劝自己在此吃饭,便留下来。这不仅会让王夫人干等,还会让对黛玉百般疼爱的贾母失望。因此黛玉用一段非常得体的说辞给推脱过去了。这样的黛玉是冰雪聪明、谨小慎微的。

拜见王夫人时,下人们引黛玉到正室,又引黛玉到东边耳房,再引黛玉到东廊三间小正房才见到王夫人。这样的怠慢,与贾母心肝肉地搂在怀里哭,形成鲜明反差。更可怕的是,黛玉在耳房时,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主位。一个小女孩,在做客时有几位老奶奶请自己入座。就算她心里嘀咕,也会乖乖坐下吧。黛玉却坚持自己的判断,坐在了下首。用惯了的老嬷嬷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黛玉要是坐在了贾政的位置上,会遭到贾府上下怎样的非议呢?

王夫人和贾母对于宝黛关系也有着不同的想法。王夫人叮嘱黛玉离宝玉远些,而贾母却让宝玉黛玉与自己同住一屋。一边是对自己戒备万分的二舅母,一边是把自己捧上天去疼爱的外祖母。黛玉在夹缝中走得甚是艰难。她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拖着病弱的身体,怀着丧母的悲痛,承受了一整天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压力。可是到了晚上,熊孩子宝玉一摔玉,黛玉还是出了差错。她也只是独自一人不张扬地默默流泪,开始了还泪的一生。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妙!看他写黛玉。】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再看了一看,【“再看一看”,传神。】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余(问)[阅]送花一回,薛姨妈云“宝丫头不喜这些花儿粉儿的”,则谓是宝钗正传;又(主)[至]阿凤(惜)[嬉]春一段,则又知是阿凤正传;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有之,一事启两事者有之,未有如此恒河沙数之笔也。】
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我也欲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可知余前批不谬。】【恨不是,喜不是,写尽一晌含容之量。】
当然,黛玉的确有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的缺点。她几次出口伤人也难免不得人心。只是不过黛玉真正的刻薄,出发点只有两个:要么威胁到贾母对自己的爱,要么威胁到宝玉的爱。黛玉在乎的,唯有这两人而已。周瑞家的送宫花把最后两支给了黛玉,黛玉出言讥讽。黛玉在贾府的地位真的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吗?贾母可是让黛玉和自己同住,三春都没享受过这样的疼爱。可周瑞家的身为王夫人陪嫁竟敢把最后两支宫花给她。黛玉进府时对王夫人只能忍气吞声,但她在贾府已经有一段日子后,深知自己应有的待遇是什么,还不能对一个奴婢敲山震虎吗?黛玉对周瑞家的刻薄,只是应有的反击而已。送宫花这段穿起了宝钗、凤姐、黛玉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实在笔力深邃。

此外,黛玉讽刺刘姥姥是“母蝗虫”,只因她本就是天上绛珠仙草的诗化人格,自然不理解泥土里庶民的劳苦。黛玉对宝钗、湘云这两位有金饰的姑娘的刻薄,也都是对金玉良缘的顾虑罢了。对香菱,她精心教导;对紫鹃,她更是情同姐妹。对于真心之人,黛玉是以真心相待的。倘若她世故圆滑,在红尘间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她也就不是世外仙姝了。宝钗也理解黛玉的处境,被反复奚落后依然对她关爱有加。黛玉在了解到宝钗的真心后,也就放下心防了。在第四十五回 之后,两位钟灵毓秀的好姑娘,成为好友,达到了钗黛合一的境界。反倒是宝玉打趣黛玉对宝钗“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吃了一会醋呢。


你能过目成诵,我便一目十行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看官想用何等话,令黛玉一笑收科?】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更借得妙!】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儿女情,丝毫无淫念,韵雅直至!】
黛玉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是啊,你聪慧,我也不输于你。人人都道你金尊玉贵,如宝似玉,可只有我知道你是一块顽石,只有我这个草木之人懂你。”曹公赋予了黛玉超越时代礼教的平等观念。这样的观念,就算在如今的社会,也不是人人都有。黛玉的这句话,很像简爱对罗切斯特的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 ”只是简爱在宣称两人平等之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贫穷的、低微的、不美的。而黛玉她不需要。因为从内心到外在,从物质到灵魂,黛玉都是与宝玉势均力敌的。她与古代文学作品中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同的,她不会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也不会说“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她的灵魂独立而自由,完整而深邃。

这便是让读者着迷的世外仙姝寂寞林,独一无二的林黛玉。


               
读书 红楼梦 四大名著
通解红楼梦11 |泪尽继之以血 2016-12-01 15:24

福利来啦~ 通解红楼梦{语音}节目登场
通解红楼梦语音节目,已由主播阿媛录制。点击:
谢谢阿媛姐姐的付出~ 大家开车中、跑步中,都可听节目哦~
下文节选自:王瑞华、刘敏著《通解红楼梦之一:打破胭脂阵》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14.5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引用请注明出处)
通解红楼梦11 |泪尽继之以血
瑞华老师讲座小视频=〉〉
我们从蔡元培先生“通灵宝玉暗指传国玉玺,胤礽是贾宝玉的原型”这一点上,去看看蔡先生的观点是否具有传承价值,还是像胡适先生所喻的“笨猜谜”。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必争的传国玉玺,相传是秦始皇获得和氏璧后,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
据《汉书•元后传》中记载,传国玉玺曾经摔缺了一角,而从此有瑕。传国玉玺是用如此珍贵的和氏璧精心制作,作为封建皇权的象征,哪个帝王敢不精心守护,怎么会摔缺了一角?原来玉玺遭受这次磨难,还是和“莽操遗容”之一的王莽篡位有关。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派堂弟北阳侯王舜进宫索玺,太后见舜怒斥:“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随即将玺“投之地”。相传国玺被摔缺一角,后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
我们再来看一下《韩非子·和氏》有关和氏璧记载的原文:
(一)绛珠岂非血泪乎?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仔细看这一段,批语非常之密。
绛珠:【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点“红”字。】【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赤瑕:【甲戌侧批(甲辰夹批)(戚序、蒙府夹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
神瑛:【甲戌侧批(甲辰夹批):单(戚序、蒙府夹批)点“玉”字二。】
绛珠二字,即是“血泪”。瑕与瑛,点“玉”字二。瑕: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这“赤瑕宫神瑛”说的就是被摔缺角的玉玺。
绛珠仙子以毕生的眼泪哭宝玉,泪尽继之以血。“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绛珠仙子与卞和是同出一哭:“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这个神话实实写出是:一块真正的宝玉——和氏璧,被当成了普通的石头;一个真龙天子———胤祯,被奸佞小人矫诏换下;一个品德情操高尚的人,被当成了欺诈!这就是此书名之为《石头记》的真正原因。
经过我们的解密,您已经知道绛珠仙子修成女体后,下世成为美丽的林黛玉妹妹,为什么终日泪淋淋了吧!《红楼梦》中眼泪还债,还有一条批语说:“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批者为什么不能说出?因为这是当时不能明言的皇权斗争内幕。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甲辰夹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二)“绛芸”岂非血泪乎?
“血泪”还在《红楼梦》哪里出现?是在“绛芸轩”中。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甲戌侧批:出题妙。原来是这三字。】【蒙府侧批:照应绛珠。】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们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
作者透过晴雯贴字、黛玉看字两节,双重描画出宝玉为自己的住所题名“绛芸轩”的情节。“绛”即红色,“芸”即红豆。蒙府本侧批直接提示:“照应绛珠”。“绛芸”就是绛珠,仍是暗指“血泪”,照应卞和献玉“泪尽继之以血”,再次暗指宝玉即是“和氏璧→传国玉玺”象征;同时也关联开篇凡例题诗:“字字看来皆是血”。
值得注意的是,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程乙本中,均为“芸”字;己卯本、庚辰本“芸”字改为“云(繁体:雲)”字。
这小小改动的一字之差,从“绛芸”转变为“绛云”,使宝玉的住所,从原本悲戚的“血泪”,转成带有“紫气东来”的迷信色彩。这样完全破坏了“绛芸”暗指“血泪”的密码。
(三)“红豆”岂非血泪乎?
“血泪”还在《红楼梦》哪里出现?是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冯紫英请客,宝玉赴宴,席中宝玉唱了一首《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第一回述出绛珠仙子神话故事时,脂砚斋批语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那么,细思“红豆”二字,岂非血泪乎?首句“抛红豆”就是“滴血泪”,此一句实为三字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心中如此悲戚,这新愁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像青山般遮隐不住,像绿水一样挥之不去。
作者从绛珠、绛芸、红豆三个角度,来暗写“血泪”,是为了提醒我们卞和“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的故事。而卞和所献之玉,楚文王得到后制成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在秦始皇灭六国后,命咸阳玉工精研细磨,雕琢为传国玉玺。
我们再回去看前面“满纸荒唐言”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而且《红楼梦》脂批里,更是经常有哭的内容。此诗上有很著名的一句眉批: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作者雪芹、批者脂砚斋哭成此书;读此书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胤祯嫡孙永忠诗集《延芬室合集》里,也写过吊曹雪芹三首诗,一向被红学家所看重。其一是: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永忠当然也是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知眼泪还债,除作者、批者、能解者外,现在我们亦知此意,《红楼梦》作者是借楚国卞和献玉的典故,以血泪来哭失去的传国玉玺。
不是情人不泪流,请问他们共同在哭什么?还是借卞和之语来回答吧:
“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
值得一提的是,因脂批中经常有哭的内容,以致很多人认为脂砚斋是女人。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此一句脂批,更被后来人解作脂砚斋是曹雪芹的情人。更有版本改名为:“脂妍”。因为这些酸腐文人,既读不懂和氏璧,也读不懂绛珠血泪,以井底之蛙的眼界来看《红楼梦》,当然更不解他们因何而哭。我们还是借脂砚斋语来评价他们吧:“其无心肝,可恨可笑之极!”
关于谁是《红楼梦》的“能解者”,谁又是“个中人”,谁又是“不是情人不泪流”的情人?那就是真正能解懂红楼梦碍语的人,了解雍正篡位内幕的知情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红楼梦》中的情人,即是知情人的缩写。以爱情比拟知内情,知内幕。
所以,像永忠这样的能解者,掩卷哭的是曹侯;如果咱们掩卷哭的是宝玉、林妹妹,那么在对《红楼梦》隐情的认知水平上,还差得很远呢!
那么宝玉喜欢红色,甚至“爱吃丫头嘴上的胭脂”又寓意着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上期精彩文章:



索隐派红学研究的最新力作
众多解密《红楼梦》中,最淋漓痛快的文字
不管您对索隐派红学了解多少,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红楼梦》中存在有大量的碍语与隐语。《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镜中花、水中月,这表面的幻相是真相的光影折射。
以往您所知所叹的,只是《红楼梦》表面的爱情故事,视角单一,线索错踪复杂,就像进了3D电影院,却没有戴3D眼镜一样,您看到的是真相与幻相重重迭迭之光影交汇。
本书经过解密分析,《红楼梦》开篇的娇杏姑娘,既非娇艳艳的杏花,也非甜丝丝的蜜杏,而是一枚黄澄澄的重磅炸弹:以丫头“娇杏”麻雀变凤凰扶了“正”,直指雍正矫诏篡取天下谋了“正”,正是《红楼梦》的大比托、大喻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对千古未闻之楹联,说得不是处世哲学,不是色空转换,而是当时的没人敢提及的雍正矫诏篡位的丑闻——四阿哥胤禛冒充十四阿哥胤祯继位。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事,原来是一段争储夺嫡的政治恋爱。
本书所给您提供的,就像是3D电影院的一副3D眼镜。您姑且潜下心来,以传国玉玺的身份来看宝玉,以康熙十二子的身份来看十二钗,用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视角,来入情入理地体察《红楼梦》,您一定会得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更多的感慨和顿悟,解开以前所不能理解的谜团和疑问,进入到一个更加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
还没有加入微信读者群的朋友,请尽快入,瑞华老师在微信群里辅导您精读《红楼梦》。群里每天安排话题讨论,同时可以认识一大波同道好友(?▽?)~加瑞华老师微信:weiyanhonglou(‘微言红楼’的拼音)别忘了写上“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草美人: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草?
红楼梦爱好者
2018-06-27 09:20
根据《红楼梦》记载,林黛玉前生是生长在三生石畔的一株草,名叫绛珠草,那么绛珠草是什么样的草?与林黛玉后来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联系?
据考证,绛珠草是一种叫燕支的草。燕支,一种草名,可作红色染料。燕支汁涂在面颊,非常鲜艳,也就是我们古代妇女常用的胭脂。

燕支草
证据一:
《玉台新咏》中有这样一句“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靥”。正好贾宝玉给黛玉小字“颦颦”时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前半句与黛玉名字一直,后半句完全与林黛玉独特的两靥之愁完全一致。

面若燕支色的黛玉
证据二
燕支也就是我们古代妇女常用的胭脂。在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胭脂赋予贾宝玉的意义,他的爱红与爱吃胭脂,绝非无缘无故,而是一种天性,与他的前世有关。当年贾宝玉在袭人家里,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子,回怡红院后便心痒痒地想弄过来,被袭人一顿抢白后未遂。从袭人的疾言厉色里不难知晓,贾宝玉这样的爱红绝非偶然,而是与前世绛珠草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爱吃胭脂则是重点。史湘云打过他的手,袭人费尽心机地解劝过,但他依然故我,怎么也改不了这些毛病。想吃就吃,金钏的、鸳鸯的。

爱到如此,调制自然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声声如闻。

宝玉调制胭脂
证据三:
燕支又比喻鲜血。古直《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而《红楼梦》中第一次写到绛珠草时,脂砚便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另外还有北宋王令的《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陈子龙的《点绛唇》“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 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子规就是杜鹃鸟,又正是黛玉的丫头之名紫鹃。很明显,燕支在这里以鲜血之喻将“血泪”之草绛珠、“子规啼血”巧妙地串联起来。

黛玉的丫头紫鹃
林黛玉在《桃花行》里写道,“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胭脂不仅如花色,亦如人泪。宝钗在看了《桃花行》后与宝玉辩解时引出杜甫的一句诗“水荇牵风翠带长”,它的上半句是“林花著雨燕支湿”,着力点出了花、燕支、泪的关联之处。每一个女儿都是为自己的情债还泪而来,林黛玉的“还泪”,是所有女儿还泪的代表。可见,写一黛玉,则知天下女儿矣。

燕支果

香草美人: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草?
红楼梦爱好者2018-06-27 09:20





根据《红楼梦》记载,林黛玉前生是生长在三生石畔的一株草,名叫绛珠草,那么绛珠草是什么样的草?与林黛玉后来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联系?
据考证,绛珠草是一种叫燕支的草。燕支,一种草名,可作红色染料。燕支汁涂在面颊,非常鲜艳,也就是我们古代妇女常用的胭脂。
燕支草


证据一:
《玉台新咏》中有这样一句“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靥”。正好贾宝玉给黛玉小字“颦颦”时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前半句与黛玉名字一直,后半句完全与林黛玉独特的两靥之愁完全一致。
面若燕支色的黛玉


证据二
燕支也就是我们古代妇女常用的胭脂。在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胭脂赋予贾宝玉的意义,他的爱红与爱吃胭脂,绝非无缘无故,而是一种天性,与他的前世有关。当年贾宝玉在袭人家里,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子,回怡红院后便心痒痒地想弄过来,被袭人一顿抢白后未遂。从袭人的疾言厉色里不难知晓,贾宝玉这样的爱红绝非偶然,而是与前世绛珠草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爱吃胭脂则是重点。史湘云打过他的手,袭人费尽心机地解劝过,但他依然故我,怎么也改不了这些毛病。想吃就吃,金钏的、鸳鸯的。


爱到如此,调制自然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声声如闻。
宝玉调制胭脂


证据三:
燕支又比喻鲜血。古直《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而《红楼梦》中第一次写到绛珠草时,脂砚便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另外还有北宋王令的《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陈子龙的《点绛唇》“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 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子规就是杜鹃鸟,又正是黛玉的丫头之名紫鹃。很明显,燕支在这里以鲜血之喻将“血泪”之草绛珠、“子规啼血”巧妙地串联起来。
黛玉的丫头紫鹃


林黛玉在《桃花行》里写道,“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胭脂不仅如花色,亦如人泪。宝钗在看了《桃花行》后与宝玉辩解时引出杜甫的一句诗“水荇牵风翠带长”,它的上半句是“林花著雨燕支湿”,着力点出了花、燕支、泪的关联之处。每一个女儿都是为自己的情债还泪而来,林黛玉的“还泪”,是所有女儿还泪的代表。可见,写一黛玉,则知天下女儿矣。
燕支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玉之色
昵称37581541
2020-03-31   |  4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

方山

“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见第2回)。“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见第3回)。

“只见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见第8回)

说到通灵宝玉的颜色,书中用“灿若明霞”来形容。所谓明霞,是指灿烂的云霞。云霞有多种颜色,故有“彩霞”或“彩云”的说法。书中,恰好有两个丫鬟用了此名。这种色彩,比任何一种单色都美。


此玉“五彩晶莹”,有“五色花纹”缠护,并用一根“五色丝绦”系着。说到“五色”,通常指青、黄、赤、白、黑,也可泛指各种色彩。当日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顽石;而补天所遗的那块,则经过僧道的“幻术”,变成了五色美玉。

有的读者认为,既然是“霞”,自然是偏红的,故有“红玉”之说。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辰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辰双行夹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辰双行夹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见第24回)

显然,“红玉”指向的是绛珠,而非神瑛。脂批云:“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见第1回)。这里,“绛”指血色。

“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见第35回)。“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见第35回)显然,此玉不是大红的。否则,配黑色或石青就好。然而,按照宝钗的说法,配黑色的效果并不好。

宝玉是“怡红公子”。此号来自院中的西府海棠(书中亦称“女儿棠”)。显然,此“红”是女儿/红妆的象征。据宝玉所题,海棠是“红香”,而非“红玉”。

春日里,那大片的、各色的鲜花,便如云霞一般。“云蒸霞蔚”常用来形容花树的繁盛艳丽。花有多色,霞有多彩。花色以红色系偏多,而霞色亦然。

湘云是“枕霞旧友”。此号来自史家的“枕霞阁”。湘云醉卧时,“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见第62回)。生日宴前,宝玉也“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见第63回)。以色彩绚烂的花瓣为枕,便是“枕霞”而眠了。


说到宝玉的容貌,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见第3回);“面若春花,目如点漆”(见第15回);“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见第9回)。水溶道:“果然如‘宝’似‘玉’。”(见第15回)“如花似玉”这四字,看来也适用于宝玉。

那水溶是“面如美玉”,而宝玉是“面若春花”。若将“美玉”和“春花”合而为一,便是如花的美玉了。如此,则堪称至美。宝玉其人,生得花朵儿一般;而那块灵玉,亦是色如春花。

色如春花,灿若云霞。这,正是通灵宝玉的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快乐老年435 2020-01-09   |  2348阅读  |  2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文学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从书本里走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令许多人为她哭、为她笑、为她痴迷、为她叹息。甚至为了她不惜与意见相左的人口诛笔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人世间至信、至美、至纯、至真、至情的爱情绝唱。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大家都知道林黛玉与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有一段木石前缘。却不知林黛玉最初的木石前缘不是通灵宝玉,而是三生石。正因为宝玉不是黛玉最初的那段缘,所以他们失之交臂。

三生石上旧精魂。
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还有一个侧批。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这段文字加上脂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绛珠草是三生石上一缕旧精魂所化,绛珠草承载着上一世因缘造化,是血泪凝成的草。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三生石是姻缘石,它掌管天上人间三世的姻缘轮回。

润杨猜测,三生石上的这缕旧精魂,生前经历了一场惨痛无比、又情真意切的真挚爱情。她与她的爱人相爱,爱到了骨髓里。他们发誓:“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磐石无转移,蒲草韧如丝”。一个非卿不娶,一个非君不嫁。

纵然深情如海,奈何他们的爱情不为世人所容。他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了爱人,她魂飞魄散,失去了三魂六魄。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像东方彧卿对花千骨那样,对她的爱人说:

“骨头,不要死,听我的话,不要死。就算这世上没人爱,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等着我,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再回来的,不要怕,相信我……”

为了回去找她的爱人,她努力聚集了一缕精魂附到了三生石上。这缕精魂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爱人,也忘记了对爱情的承诺,但是冥冥之中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要转世,要去寻找爱。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绛珠仙子潜意识里缠绵不绝的,是前世的一段未了情,不仅仅是因为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年岁岁,这缕旧精魂化为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这株前世血泪凝结的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相遇了。

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浇灌,使绛珠仙草得以绵延岁月,活了下来。不知经历的多少沧海桑田,绛珠仙草得日月精华,雨露滋润,脱去了草胎木质,修成了女体——绛珠仙子。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在神瑛侍者的浇灌过程中,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有了好感,感激他数千年如一日的浇灌与陪伴。

绛珠仙子的“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她以为是没有酬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殊不知,她一段前缘未了,又添了新缘。绛珠仙子潜意识里缠绵不绝的,绝大部分是前世的一段未了情,一小部分是因为灌溉之恩。

当警幻仙姑问绛珠仙子是否愿意下凡了结灌溉之恩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她鬼使神差地没有发誓:一生陪伴和报答神瑛侍者,而是说,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在绛珠仙子的心中,她愿意生生世世陪伴的不是神瑛侍者,而是前世的那个初恋。只是,她忘记了那个爱人是谁,也找不到那个人。

因为绛珠仙子下凡的目的是报恩,是还泪,不是为了与神瑛侍者相伴相守,所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没有结果。
人世间,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林黛玉是一个对情非常执着的人,她爱宝玉,她屏蔽了所有的男性。即使这个男人再优秀,再英俊、再风流倜傥、再位高权重,她也毫不动摇。北静王是贤王,宝玉都非常推崇她,可是林黛玉骂他是臭男人。

林黛玉爱宝玉,不是因为宝玉的身份、地位,而是单纯的喜欢宝玉。她和宝玉的爱情里没有算计,没有功利,没有肌肤,有的只是精神的恋爱。


为了这份纯爱,林黛玉的眼泪不停地流。她的哭,花溅泪,鸟惊心。最后,林黛玉与贾宝玉失之交臂,她失去了她的爱情,在最美的年华里,林黛玉泪尽而亡。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林黛玉这一世的情缘已了,下一世的轮回里,她继续寻找初恋。
林黛玉香消玉殒后,返回太虚幻境,来到三生石畔。不知道她是否想起了久远的从前,是否记起了她的初恋,是否记起了当初魂飞魄散的那一刻。也许她还在不停地寻找那个曾经的爱人,希望与他再续一段前缘……

神瑛侍者不是三生石上那缕精魂的初恋,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缘分后,终于失去了彼此。

作者:润杨 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绛珠仙草有什么来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她是红楼梦中的“毒舌”,憨遍贾府鲜逢敌手,王熙凤都要礼让三分
下一篇: 红楼梦里隐藏最深的一个人,宝玉挨打可卿生病贾府败落都与其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快乐老年435 2019-01-21   |  451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其实从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蔡元培开始,有许许多多的红楼梦研究者指出,林黛玉影射了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那么,林黛玉影射崇祯有什么证据呢?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崇祯帝煤山上吊

【证据1】:林黛玉是绛珠草,作者将黛玉定为姓林,又是绛珠草(红色的草,草木也,草也属木),就是暗示林黛玉是“红色的木”,也就是赤心木,就是朱木,最终的喻指,林黛玉其实姓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甲戌侧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草,甲戌本的批注已经提醒得很明白了。绛,红色也(又是一个红);珠,泪珠也;绛珠,乃血泪也。如果只是为了还情债,还泪还情就好了,怎么夸张到“血泪”的地步?这血泪不是为了爱情而流,这血泪,是民族的血泪,是国破人亡的血泪,是‘家亡人散各奔腾’的血泪,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血泪……

因为这不是风月儿女故事,这分明是一部“家亡血史”!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也!

【证据2】:林黛玉是多愁多病身、病西施,有咳嗽的旧疾 ——喻示朱明王朝早就多灾多难,沉疴难起。将林黛玉比作西施,当然不是说她是红颜祸水,而是说她和西施一样,经历亡国(西施亡吴国),暗示崇祯是亡国之君。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证据3】: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林黛玉抽到的牙牌,揭示了她的“天子”身份——当时只有林黛玉和贾母第一张就是“天牌”(上六点下六点叫天牌)。贾母是老祖宗,喻指朱家老祖宗,所以贾母抽到天牌时说的牌令很有气势“头上有青天”,最后一张更有气势:一轮红日出云霄。

而林黛玉第一张也是“天牌”,但她说的诗完全是一副“末世”景象:“良辰美景奈何天”。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确,明朝到“她”手里时,已经积重难返,当年气势雄伟的大明天下,如今已经是“奈何天”了。 这句诗是出自《牡丹亭》,下面还有一句。林黛玉听过这段戏。书中第二十三回又提到:“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让人很容易想到了那句:

昨夜朱楼梦, 今宵水国吟。

这两段诗联系起来看,更具对比效果:纵然是良辰美景,已经是无可奈何天,朱楼辉煌已成昨夜梦幻;如今赏心乐事的是谁,原来已经换做了水国人在欢歌吟唱。

【证据4】:葬花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探秘
关于黛玉葬花,历来解读非常多,但很多将其解读为如何唯美的行为艺术,实在玷污了作者呕心沥血的笔墨。葬花,是林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也太多愁善感、无病呻吟了吧。 就算贾府的王夫人、元春等更欣赏薛宝钗,不让你嫁给贾宝玉,但没有人想害死你啊。你怎么能胡思乱想,看到桃花落了,就想到自己“花落人亡两不知”呢?年纪轻轻地,怎么老想着自己悲惨死去呢?就算你不幸死了,贾府也会将你风光大葬,不可能把你像落花一样,丢进臭沟渠啊?

林黛玉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命运,但作者知道,作者已经亲眼目睹了林黛玉所影射的对象的悲惨命运。大明朝轰然坍塌、君王上吊殉国,大明上下竟然无人去收葬,汉家天下被满清鞑子和流寇蹂躏,山河飘絮、白骨如山,这样的的悲惨境地,是压在整个汉民族身上的历史沉痛。作者无处申诉,无处发泄,只有把亡国之君化身到林黛玉这个角色身上,于是她才会感世伤怀、每天泪水涟涟。 与其说是林黛玉在哭,不如说是作者在哭,不如说是千千万万的明朝遗民在哭,千红共哭,万艳同悲,他们为故国明朝而哭,为殉国君王而哭,为汉家子民累累白骨而哭……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葬的是大明天下,葬的是死去的千千万万的汉家子民……

众所周知,古文字里的花与華相同,葬花就是埋葬华夏民族创立的大明王朝和汉人基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346
文章
110万
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评论
0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
Scan me!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
红楼梦:“绛珠草”究竟为何物?答案就在潇湘馆
2020-04-17 13:20
古籍名著中,植物修炼成精的例子颇多。比如《西游记》中的“松树十八公”、“柏树孤直公”,“桧树凌空子”等等,都是树精。《聊斋》中的“牡丹花仙”、“菊仙”等等,都是花精。这些植物精都有几个共同点:都已修炼成人形,虽有一定法力,但还没修炼成仙;都停留在凡间,与凡人纠缠不清;都明确指出了原型。

而《红楼梦》中的“绛珠仙子”却偏偏不走寻常路。她虽然也是植物修炼而成,可她和传统的植物精有三点不同:她一步到位,直接修炼成仙女;她一直在仙界太虚幻境,不和凡人发生感情纠葛,只对神瑛侍者心存感恩,直到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后,她才跟着下凡报恩;她的原型“绛珠草”,并没明确指出是何种植物。


陶慧敏饰演的“绛珠仙子”

关于“绛珠草”到底是何种植物,历来猜测不断。猜测越多,越让人觉得神奇。其实“绛珠草”并非神奇之物,潇湘馆就有很多,它就是竹子。

下文我就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何说“绛珠草”是竹子?

绛珠草的两个特性
要弄明白“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我们先得弄明白它的两个特性。

首先,“绛珠草”必然是一种草,而非树木花鸟等物。对于这一点,读者们理解基本一致。

其次,“绛珠草”的特点在于“绛珠”二字。《说文解字》中记载:“绛,大赤也。”可见“绛”就是大红色的意思。比如“绛脂”就是大红色的胭脂;“绛纱”就是大红色的纱帐。

“珠”的意思,很多人理解为果实。“绛珠”自然就是红色的果实了。

因此不少读者认为,“绛珠草”就是结着红色果实的草。比如红灵芝、人参、灯笼草,等等。只要是结着红色果实的草,都容易被认为是“绛珠草”。

但“珠”还有另外一种解法,那就是“泪珠”的意思。“绛珠”,意思就是红色的泪珠。红色的泪珠,其实就是血泪。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一条批语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可见脂砚斋也认为,“绛珠”指的就是血泪。

既然“绛珠”指的是血泪,那么我们只要找到既和血泪有关,又和林黛玉有关的草,“绛珠草”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

和血泪有关的草
自然界中,结红色果实的草比比皆是,但和血泪有关的草,却只有竹子。虽然竹子枝干挺拔,和树木更类似,但实际上它属于禾草类植物。

竹子和血泪的故事,始于娥皇、女英和舜帝。

相传四千多年前,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帝为妃。姐妹俩虽出身于皇室,又贵为舜帝帝妃,但她们却从不骄矜奢靡,心里装着的都是百姓疾苦。而且她们和舜帝的感情都很深厚。

据说当时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盘踞于山洞中。九条恶龙常常去湘江戏水,导致洪水频繁爆发。附近百姓的房屋被冲塌,庄稼被冲毁。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却又奈何不了恶龙。

舜帝得知此事后,每天寝食难安。最后舜帝下决心南巡,准备亲自收拾恶龙,还百姓安宁。舜帝出发前,娥皇和女英既担忧,又不舍。但为了百姓着想,二妃藏起忧愁和不舍,欢笑着送舜帝出发了。

谁知舜帝去了一年又一年,总不见回来。娥皇和女英忧心不已,思念不断。最后二人商议,与其在家中担忧,莫不如去南方寻找舜帝。

历经了千山万水,二妃终于来到九嶷山。她们翻遍了九嶷山,包括每个山村,每条小路,可始终不见舜帝踪影。

后来,二妃来到一个叫“三峰石”的地方。此处取名“三峰石”,是因为这里矗立着三块大石头,周边翠竹环绕,十分幽静。突然,二妃看见其间还有一座壮丽的珍珠坟墓,她们十分惊讶。

村民告诉二妃说:“这是舜帝的坟墓,他帮村民除去九条恶龙,让村民重享太平,可自己却累死在这。湘江的百姓就给他修了这座坟。三块石头,是舜帝灭恶龙时用的三齿耙变幻而成。坟上的珍珠,是一群仙鹤为感念舜帝,特意去南海衔回来的。”

二妃听后,悲痛欲绝,一直在这哭了九天九夜。她们眼泪都哭干了,以至哭出血泪来,最后一起死在了舜帝坟旁。

二妃的眼泪洒在坟旁竹子上,竹竿就落下了点点泪斑,有白的、紫的、还有血红的,这就是“湘妃竹”,又叫“斑竹”或“泪竹”。而这血红的斑点,就是二妃的血泪。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知,竹子是和血泪有关的草。


湘妃竹

和黛玉有关的草
那年端午节,元春给宝玉宝钗赐了同样的礼物,黛玉为此很伤心。宝玉为安慰她,就拿了自己的礼物给她拣。黛玉就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

那么黛玉说的“草木之人”,到底是什么草木呢?答案就在三十七回。这一回中,探春倡议起诗社。正式起诗社前,诗翁们都给彼此取雅号。探春打趣黛玉说: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这个典故伏笔八十回后,宝玉会像舜帝一样远离家乡。黛玉误以为宝玉遭遇不测,悲痛得在潇湘馆整日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后来黛玉哭干了泪水,以至于哭出血泪来,最终泪尽而亡。

探春把黛玉比作娥皇女英,给她取雅号“潇湘妃子”,其实就明确指出了,竹子是和黛玉有关的草。

此外,大观园诸多院落中,唯有潇湘馆翠竹掩映,这也说明竹子特指黛玉。

可见,黛玉说的“草木之人”中的“草木”,其实就是指竹子。

从上文我们可知,竹子和血泪有关,也就是和“绛珠”有关;同时,竹子又和黛玉有关,黛玉前世由“绛珠草”修炼而成,那么竹子就和“绛珠草”有关。由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测出,竹子就是“绛珠草”。



从黛玉的体态、处境、和品格,来进一步论证:竹子就是绛珠草
从外形上看,黛玉的体态就像竹子一样。
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宝玉的眼睛,描写了黛玉的体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所谓“罥烟眉”,指的就是像一缕青烟一样的眉毛。而竹林远远看上去,也好似一抹绿色的烟。宝玉给潇湘馆题的诗中就有一句:“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句中的“烟尚绿”,指的就是那片翠竹。

黛玉的点点泪光,就如湘妃竹上的斑点。

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就像那清雅脱俗、俊秀美丽的翠竹。

黛玉因体弱纤瘦,行动起来时,就如弱柳扶风般。而竹子随风飘舞的样子,也如弱柳扶风般。

可见从外形上看,黛玉的体态和竹子很像。



从处境上看,黛玉和潇湘馆的竹子也很像。
黛玉本是姑苏女,只因母亲早逝,才小小年纪远离家乡,来到北方外祖母家寄居。由南到北,黛玉多少会有些不习惯。

黛玉不仅是公侯之家小姐,而且还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在自己家时,日子自然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可进入贾府后,她就只能处处谨慎,时时小心,一切按照贾府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免错了规矩,被人小瞧了去。

何况贾府原比林家人口复杂许多,即便是下人们,也个个不好惹。那些个管家奶奶们,连王熙凤和探春都敢欺负,又哪里会把黛玉这个孤女放眼里?在这种环境中,黛玉感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倒也没什么稀奇。

脂砚斋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后留下评语:“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这句评语,其实就说出了黛玉在贾府的处境不易。

同样,竹子在贾府也生长不易。竹子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在我国南方,竹子还能长得不错。而北方寒冷干燥,竹子不易生长。那么潇湘馆的那片竹林,岂不就和黛玉一样,“非生其地”么?

可见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和竹子在潇湘馆一样,都“非生其地”,处境艰难。



从品格上看,黛玉和竹子还是很像。
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林家,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她的潇湘馆,也布置得不像女孩儿的闺房,倒像个公子哥的书房。刘姥姥曾赞潇湘馆说:“这竟比上等的书房还要好呢。”

黛玉尤其爱作诗,她作诗总是新雅不落俗套,并多次在诗社中夺魁。她身上凸显了文人的诸多品格,比如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正直有气节、清高不媚俗,等等。

黛玉身上的这些文人品格,恰好都是竹子的品格。

竹子常生于幽静之处,甚至空山野外,象征了淡泊名利;竹子外直中空,象征了胸襟宽广,虚怀若谷;竹子生而有节,且枝干修长挺拔,象征了正直有气节;竹子雨过而无尘,如芙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了清高不媚俗。

人们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就是因为竹子品格高洁。因此,自古以来的文人都特别爱竹,他们咏竹、画竹,甚至举办竹林雅集。“竹林七贤”,“竹溪六逸”,就是文人举办的竹林雅集。

林黛玉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她身上也有着竹子的风骨和气质,她也十分喜爱竹子。因此,曹雪芹把她写成竹子的化身,再合适不过了。

总之,从体态、处境和品格上来说,林黛玉都像是竹子的化身。由此可见,她的前生“绛珠仙子”,就是竹子修炼而成。也就是说,竹子就是“绛珠草”。



结语:
“绛珠”二字,就是“血泪”的意思。从娥皇女英哭舜帝的典故,我们可知,竹子是和血泪有关的草。

同时,在大观园中,唯有林黛玉的潇湘馆遍植翠竹。黛玉也极爱竹子,她的体态、处境、和品格,都和竹子极为相似,她就像竹子的化身一般。

再者,娥皇女英哭舜帝的典故,也把黛玉和血泪以及斑竹联系起来了。

由以上三点可见,黛玉其实就是竹子的化身。也就是说,修炼成“绛珠仙子”的“绛珠草”,本质上就是竹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0: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查子·元夕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生查子·元夕

作者
欧阳修

作品出处
《乐府雅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语句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2]

折叠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3]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词写约会。或被认为是景佑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4]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思想内容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折叠赏析
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折叠名家点评
徐士俊《古今词统》: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

王士禛《池北偶谈》: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纪载不可不慎也。

陆以湉《冷庐杂识》:"去年元夜"一词,本欧阳公作。后人误编入《断肠集》(渔洋山人亦辨之),遂疑朱淑真为泆女,皆不可不辨。按'去年元夜'词,非朱淑真作,信矣。[5]​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第一,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政事。庆历间参与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提出政治革新建议,论事切直,守旧派视之如仇。庆历五年(1045),因外甥女张氏狱贬知滁州,自号醉翁。后迁翰林学士修《新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次年卒,谥文忠。有《六一词》,见《六十家词》本,又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及《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参考资料
1.生查子·元夕  . 古诗文网 . [2016-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41 , Processed in 0.0795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