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5: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李煜最有争议的词,是绝美相思还是上不了台面的艳?为难后世千年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  65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975的南唐的那一次降宋,从此君王李煜下线,词中之帝上线!于是哀哀怨怨、愁肠满怀就成了李煜词的全部,但在看烦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比水多,读腻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凄美之夜,吟久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落花之伤后,世人总是想一窥身为君王的李煜是怎样一种画风。



不少文史学家总是喜欢用几个轻蔑的词,来形容早期的李煜词——风格柔靡、常作妇人语,在他们眼中君王谈爱情似乎总是错的,对此小编不敢苟同。事实上,李煜前期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佳作,比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那提着鞋子相会爱人的可爱少女,有几人能写得出来。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煜前期的另一首词作,也是李煜争议最大的一首词,名为《长相思·云一緺》。这是完全可以用两种角度解读的词作,有人读出了绝美相思,有人读出了一言难尽上不了台面的艳,怎么解释好像都是对的。让我们来品一品:

《长相思·云一緺》

南唐.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第一种解读

词题中的“长相思“是词牌,与全词是否写相思,没有任何关系。第一种解读是最正统的解读方式,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秋雨夜里相思的女子形象。这么解的大意是:她头上盘着发髻,上面插着一根玉簪,淡色的衣衫配着轻盈的罗裙,轻轻皱起的眉头,她一片愁容。窗外是秋风阵阵,秋雨绵绵,雨水打在芭蕉上三三两两。此情此景,漫漫长夜,叫人如何成眠?



词的上片写相思女子的形象,不直接写女子的容貌,只写头饰和衣着,盘起的发髻说明她已嫁人,一个“淡“字和加一个”薄“可见这是一个清新淡雅风格的女子。最后词人仅用”轻颦双黛螺“5个字就道出了女子的相思,淡淡的相思与女了淡雅的性格完美统一。

词的下片是环境的烘托,相思一定要配上秋风、秋雨才算完整,再加上雨打芭蕉的听觉触动,淡淡的忧愁立马化成了“夜长人奈何“的彻夜难眠。全词写愁景、愁情,却不带一个”愁“字,是写相思之语的佳作。



2.第二种解读

如果按这种解读,大概这就是李煜最“艳“的一首词了。这是一个春宵夜,词的上片,从男子的审美的角度观察爱人的美,”淡淡衫儿薄薄罗“何等绝美,而”轻颦双黛螺“则是她的羞容。词的下片屋外是秋风秋雨,屋内是郎情妾意,窗外是雨打芭蕉,窗内是女子的一叹!她的愁显而易见。



两种解读似乎都说得过去,历代也为此争论不休,究竟何意或许真的只有回到千年前,当面问问词中之帝才可知。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5: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光义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人物关系
元德皇后妻子 元德皇后赵恒儿子 赵恒昭宪太后母亲 昭宪太后赵匡胤哥哥 赵匡胤赵允成孙子 赵允成赵祯孙子 赵祯赵宗达曾孙子 赵宗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赵光义

别称
赵炅、赵匡义


字廷宜

所处时代
北宋

出生地
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

出生日期
939年


逝世日期
997年

主要作品
《御制诗文》

主要成就
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庙号
太宗

陵寝
永熙陵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历史评价
4亲属成员
5轶事典故
6人物争议
7文学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赵光义
赵光义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

起初,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

赵光义从小聪颖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960年,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

赵匡胤即位之后,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折叠登基为帝
开宝九年(976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隔日(十月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1]

折叠当政初期
赵光义
赵光义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

不过,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赵光义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宋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

折叠南征北战
赵光义
赵光义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相继向宋廷纳土归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

同年五月,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于是,赵光义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之后,北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其厌战,与宋廷议和。赵光义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

淳化四年(993年)农历二月,四川爆发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调发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财产于众,得到蜀地农民呼应。次年正月,起义军占据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赵光义得知后派遣两路大军讨之,起义军终于至道二年(996年)彻底失败。[2]

折叠传位难题
赵光义
赵光义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赵光义。赵元佐有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赵光义出征过太原、幽蓟。本是最合适的皇储。不料赵元佐却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赵光义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宴饮酒作乐,因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陈王赵元佑去看望赵元佐。赵元佐得知设宴一事,怒气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赵光义得知后,猜想可能是赵元佐所为,便命人查问,赵元佐予以承认。赵元佐被废为庶人。其后以次陈王元佑成为众意所嘱的皇储人选,而赵光义也有此意。

雍熙三年(986年)农历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得到赵光义嘉赏。后来,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为赵光义采纳。

端拱元年(988年),赵普第三次为相,威权一时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陈王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立储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不想在淳化三年(992年)农历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赵光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赵元佐被废,赵元僖暴死,储位储空缺,于是冯拯等人上疏请早立太子,赵光义便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后来,赵光义被箭伤所扰,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准。在寇准的支持下,终于在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

赵光义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赵光义却闻而不悦。后在寇准的劝解下心情才好转。

折叠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崩于东京宫中之万岁殿,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折叠政治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折叠军事
赵光义
赵光义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赵光义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折叠外交
赵光义在处理民族外交问题上,先由“备边通好”转向“图制契丹”,再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由“联夷攻辽”转向“修德以怀远”。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赵光义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

折叠文化
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年间下诏,组织人员修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赵光义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光义本人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赵光义喜好书法,善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赵光义亲自题写的。

折叠宗教
赵光义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赵光义在位期间,大建佛寺,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现在的万年寺。

赵光义积极赞助佛经翻译事业。太平兴国五年(980),他在东京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以来中断了170年之久的佛经翻译工作。由于宋太宗奉佛,西域、天竺僧人携带经文来到汉地者络绎不绝。其中天竺僧人法天、施护、天息灾,都曾在宋太宗开设的东京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活动,并御派汉地僧人法进、常谨、清沼等人充任笔役,协助译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赵光义
赵光义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田况:太宗皇帝以亲邸勋望,绍有大统,深惩五代之乱,以刷涤污俗,劝人忠义为本。连辟礼闱,收釆时俊,每临轩试士,中第者不下数百人。虽俊特者相踵而起,然冗滥亦不可胜言,当时议者多以为非古选士之法。

郭青螺: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还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毛泽东: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②不择手段,急于登台。③赵匡义小人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5: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元春的死为何伏在七夕的故事里?脂砚斋给出了答案
播报文章

小土大话历史
关注
2019-11-30 13:53

贾元春的死与七夕有关吗?原来脂砚斋的批语还有这层深意

文萧梦

贾元春回家省亲,不仅是她隆重的出场,也是她唯一一次正面出场。她回家省亲的时候,总共点了四出戏,有两出戏暗示了两个人的死,一出戏暗示了贾家的败落,可见都是有作者深意的。尤其是贾元春点的第二出戏《乞巧》,更是为贾元春的死留下了伏笔。


图片摘自百度

那么贾元春的死为何伏在七夕的故事里呢?脂砚斋给出了答案。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得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已卯】《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

【已卯】《长生殿》中伏贾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

【已卯】《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已卯】《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

根据脂砚斋的批语,贾元春点的第二出戏【乞巧】,伏贾妃之死。这里的贾妃特指贾元春。按照唐代林杰做《乞巧》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原意来看,乞巧确实与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相关,而且还与唐太宗与杨玉环的故事《长生殿》有关。

据与乞巧相关的资料来看,七夕这一天,一些少女们,穿着新衣,躲在一边望着天空,好像在看牛郎织女在鹊桥边相会,也有的在七月七这一天,向织女学巧,也叫乞巧。

从乞巧的故事资料来看,七夕似乎与贾元春的死没有关系,与秦可卿才应该有关系。因为《长生殿》虽然歌颂了唐太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但总归到底这种爱情还是不伦的,也不会长久。而贾元春的身份是贵妃,不会是像秦可卿与贾珍那样与长辈有私情,而应该是与杨玉环的死因相似。


图片摘自百度

贾元春的身份是贵妃,她这个贵妃从来没有带给贾府好处,就连她的封妃也来得奇怪,可见皇帝对贾元春的封赏,不是因为她这个人的魅力和恩宠,而应该与她背后的势力有关。当这个势力自顾不暇的时候,贾元春的存在也就显得有些多余了,至少在皇帝的利益里,她已经没有用处,像一颗被遗弃的棋子。


图片摘自百度

与杨玉环的死不同,贾元春应该是在背后的靠山死了以后,再加上贾府子弟的不作为,被以忠顺王爷为首的对手陷害下,被皇帝赐死,这也符合贾元春在87版中暴病身亡的原因。

回到话题上来,脂砚斋的那句批语,也指出了这一点,只是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长生殿》的另一个主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悲剧。这句话放在贾元春的身上,即便她是贵妃,她身份高贵,也难逃时代的历史悲剧。

开始我还以为脂砚斋的批语,暗示贾元春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应该有的爱情,至少像牛郎织女那样的凄美爱情,后来读了《长生殿》的主题,才突然明白,这个七夕戏伏贾元春死的原因,不是宫斗,而是大的历史悲剧。


图片摘自百度

换句话来说,就是贾元春背后的势力逐渐削弱,或者背后的靠山也逐渐倒下,她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同时也成了贾府政敌打击贾家的挡箭牌。在那些贾府的政敌眼里,只有逼死了贾元春,贾家才彻底没有了希望。


图片摘自百度

事实也确实如此,贾元春死后,贾家彻底败落。脂砚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写出了《乞巧》《长生殿》中伏贾元春之死的伏笔,而且还把这一点放在了七夕的故事里,可见用心良苦。

从这一点来看,贾元春的死与七夕有关,但却与牛郎织女那样甜美的爱情无关,她的身上承载着贾府的未来,还有贾府政敌的打击,她的死是历史的大悲剧有关。

(此文为萧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与七夕有关的两位女子,一个结局悲,一个结局温馨
2021-07-13 12:36
七夕,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经过民间的演绎和演变,七夕渐渐发展成以女性为主题的综合节日。这一天,女儿们会祭拜织女,切磋女红,祈福乞巧。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



《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女儿的著作,自然也要把这一天,和《红楼梦》中的女儿们联系起来。只不过,七夕这一天,在《红楼梦》中是暗写。作者匠心独具,悄悄的把这一天,与《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女子,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个是贾元春。贾元春是《红楼梦》中出场不多,却极其重要的一位女子,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贾元春与七夕的联系,是通过她在省亲时,点的一出戏透漏的。为了元春省亲,贾府特意派贾蔷和若干名仆从跑到苏州,采买了十二名小戏子,以及教习和行头。然而,元春省亲,却指点了四出戏:第一出是《豪宴》,第二出是《乞巧》,第三出是《仙缘》,第四出是《离魂》。



这四出戏,分别暗伏下后文中的四个重要情节。其中的《乞巧》,则有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我们都知道,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在《红楼梦》中,并非是唯一一次把元春和杨贵妃联系在一起。比如元春的判词中,有“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句子,《长生殿》中安史之乱之前,有“不提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的句子,元春是因为“虎兕”而亡,杨贵妃是因为“柙虎樊熊”而亡。

所以,元春这位和七夕联系在一起的女子,其结局很悲惨,与《长生殿》中《乞巧》的杨贵妃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二个是巧姐儿。巧姐儿在《红楼梦》中,也是一位出场不多,但将在后文有重要作用的女子。巧姐儿之所以叫巧姐儿,就是因为她生于七月初七。她的母亲王熙凤,因为她的生日,而藏有隐忧:“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却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做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定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刘姥姥这番话,倒真不仅仅是为了讨王熙凤喜欢。后来的巧姐儿,在贾家被抄之后,果然遇到了被亲舅舅和哥哥卖了的巨大困境。然而,曾经在贾府卑躬屈膝,出乖卖丑,以换取全家温饱的刘姥姥,此时却不惜一切,卖房子卖地,也要救出来巧姐儿。



被救后的巧姐儿,再也不是昔日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贾府千金,只能跟着刘姥姥在荒村野店里纺绩为生。这样的日子,虽然没有往日的花团锦簇,却有一份难得的温馨和踏实,不是吗?

《红楼梦》中两个与七夕有莫大关系的女子,一个曾经是贾府中地位最高贵的女子,却落得最悲惨的结局;一个后来成了贾府中最贫寒的女子,日子却踏实而温馨。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一切尽在不言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
原创2021-08-12 06:09·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芹”,音似家亲的“亲”,“贾芹”既是“家亲”又是“假亲”。“芹”音同禽兽的“禽”,巧哥儿皇四子的判词“家亡莫论亲”,一头一尾又藏了“家亲”二字;“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出卖巧哥儿的看似家亲、实为假亲的真禽兽舅兄还能是说谁?自然是毫无悬念的贾芹——崇祯的好后戚周奎一家!

有人提出有记载说“三月二十日,贼在田皇亲家搜得太子、定王以献,闯令入宫。”因此认为周奎并没有出卖外孙。

我查了下,这记载出自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看上下文:“(吴)三桂初犹有拥立太子之议,所谓义兴元年者是也。暨闻闯以圆圆侍太子,大愤,其议遂罢。此即梅村诗所未尝及,而国初诸老逸史,亦未有能言其故者。今悉在永章日记中。其时目击所录,必得其真。亟录传之,亦足以广异闻也。记云:‘三月二十日,贼在田皇亲家搜得太子、定王以献,闯令入宫。廿一日封太子为宋王,定王为安宅公。四月初六日发檄与三桂云:『太子好在宫,汝莫想借他为由,朕已封为宋王,将尔等妻女与他奸淫,以泄崇祯之忿。』’”

李岳瑞(1862年~1927年),光绪年间进士,李岳瑞写因李自成将陈圆圆送给太子奸淫并公开发檄羞辱吴三桂才导致吴三桂降清,这完全是为了美化吴三桂卖国而丧心病狂地污蔑李自成,彻底无视李自成派降将唐通带着四万两白银犒赏游说吴三桂,并令其父吴襄撰写书信动之以情以招降吴三桂的一系列史实!李自成与吴三桂无冤无仇,为何要故意将吴三桂爱妾送人奸淫还写文羞辱?更不要说吴三桂乃戍边大将,李自成怎会为了十六岁亡国太子的性福,而拿国家安危作儿戏取乐?荒唐之极!还说什么太子与定王藏于田弘遇家,他肯定不知田皇亲已经于崇祯十六年病故了,就算假设明亡时田弘遇还活着,也不会是太子和定王去投了田府,却唯独不见永王,因为他俩的亲外祖父是周奎,而永王皇四子才是田弘遇的亲外孙!不考证明末人的记载,却偏信两百多年后清廷官员的胡言乱语,研究历史绝不可如此不辨真伪。

周奎父子先是出卖定王和永王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清廷杀害以换取荣华富贵。清廷官方档案《清实录》记载:“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石匮书后集 》等有更为细致地描述:“太子至周奎家,访问其妹。兄妹见,即抱头哭;街市哄然。周奎不敢隐,缚太子出献摄政王。复令公主认之,公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公主惊走,亦言不是(长公主胆小,被周奎一巴掌打得改口不认亲哥哥)。遂发刑部拟罪;主事钱凤览力争太子是真,被收即讯。法吏曰:‘易言则生,不易则死’!(只要改口说太子是假则生,不改口就是死路一条)!凤览曰:‘太子是真,断不可易’。竟坐诛死。太子亦即遇害。”周奎两次出卖崇祯儿子们的详尽史实请回顾前文《巧哥判词所影射的难以置信的悲愤真历史》

出卖外孙的周奎因此立下大功,得到清廷的特别奖赏,“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靠算命为生的周奎虽然不会算命,但却善于招摇撞骗和献媚新贵,一样可以保得荣华富贵。

贾芹贾芹,真真好家亲,真真好禽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人”艳羡的靠家庙发财的贾芹是谁
原创2021-07-29 08:34·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说完了负责给大观园种植松柏树赤心木的贾芸朱由检,接下来就该说说被卜世仁称作“三房里的老四”贾芹了。

这个老四很是不一般,居然能在贾芸崇祯之前就被优先派了肥差,从而靠着贾府的家庙发财。这个老四和皇四子是什么关系?

第二十二回写到,“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去分住。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正盘算着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也好弄些银钱使用,可巧听见这件事出来,便坐轿子来求凤姐。”

贾芹,谐音“家亲”,也是“假亲”,既是家亲又是假亲,这是什么关系?就是没有血亲关系的姻亲!

文中写道“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看到“后街”和“周氏”两处提示了么?明朝“后”宫的末代皇“后”——崇祯的周后是也!“后街上住的贾芹”原来就是指崇祯皇后周氏一家,具体代表人物就是周后和国丈嘉定伯周奎!

周奎在女儿被选为信王朱由检的正妃前,以看相算命谋生,在民间的“三教九流”的分类中,“中九流有: 一流举子、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九琴棋”,周奎原来的本业是“相”,紧排在僧道前面,故而朱慈炤安排书中的贾芹负责去管理和尚道士。

前面解过的也是影射周奎的“卜世仁”的姓氏“卜”其实就是为了暗示周奎原本是以“卜”卦算命为生。

从史书记载我们发现,算命先生周奎是毫无预见卜算之能的,可这不会算命的周奎居然能以算命为生,还养活了一大家子,这忽悠的本事不服不行啊!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时下里流行的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怪不得周后演技惊人,这父女俩要是搁到现在,那影帝影后是妥妥的啊!

为何贾芹先于贾芸得了肥差?

因为周后是于天启七年二月初三嫁入信王府,算命先生周奎一家从此正式升级成为朱明的皇亲国戚。而贾芸谋得为朱明赤心木植树造林的差事,也就是信王朱由检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却是在六个月后的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崇祯不是天启,天启是当了皇帝后才结的婚,而崇祯是先结婚后当皇帝,所以贾芹周奎周后比贾芸朱由检先得了差事好处。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里,贾珍训斥贪心的贾芹道:“我这东西,原是给你那些闲着无事的无进益的小叔叔兄弟们的。那二年你闲着,我也给过你的。你如今在那府里管事,家庙里管和尚道士们,一月又有你的分例外,这些和尚的分例银子都从你手里过,你还来取这个,太也贪了!你自己瞧瞧,你穿的象个手里使钱办事的?先前说你没进益,如今又怎么了?比先倒不象了。”贾芹道:“我家里原人口多,费用大。”贾珍冷笑道:“你还支吾我。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庚夹:这一回文字断不可少。】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

贾珍训斥贾芹靠着贾府家庙发财不算,还胡作非为,愈发贪婪!为何脂砚斋特意强调“夜夜招聚匪类赌钱” 【庚夹:这一回文字断不可少】?

因为这影射的是被东林党刻意隐匿而鲜为人知的周后的一段黑历史,要解开这段历史之谜,要看非东林党的王世德所著的《崇祯遗录》,王世德是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常居禁中宿卫’,是很多事件的目击证人。在后来被清廷查禁焚毁的《崇祯遗录》中有这样一段历史记载:“周延儒与嘉定侯周奎通谱,常使客董山人怀重资,与奎子鉴博,故负之。鉴喜,时时与之饮宴,遂得探内庭消息,凡事先意逢迎,其奸狡多此类。”

原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指的是周延儒与周奎勾结,为了避人耳目,周延儒就时常安排手下董心葵通过假赌博输钱的方式向周后的哥哥周鉴输送巨额贿赂,而周鉴呢?则不断为周延儒传递宫内崇祯的消息动向,那么宫外的周鉴是如何获知皇宫内禁中崇祯皇帝的绝密消息的呢?王世德没写,大家猜猜会是谁呢?

请看第四十五回末尾的一处暗笔:“(蘅芜院的)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庚夹:几句闲话,将潭潭大宅夜间所有之事描写一尽。……此闲话中写出,正是不写之写也。脂砚斋评。】原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的贾芹就是蘅芜院的薛宝钗周后!

第七十三回里,朱慈炤借贾母之口狠批聚赌的薛宝钗贾芹——崇祯的周后,“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 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薛宝钗周后被东林党美化为“内治克修”的治家之才,可事实却是薛宝钗辖下的蘅芜院里的婆子不但夜夜聚赌,而且还是招聚匪类赌钱的头家!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如此治家,终于将朱明王朝彻底玩完!

“养老婆小子”影射的是周奎蓄养女乐,并将周家班的陈圆圆送予吴三桂之事,详见前文《有帝王气象的贾雨村的第二张脸》。

“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 讥讽的是极尽所能搜敛财宝而富可敌国的周奎却对着崇祯哭穷,国家危难的生死关头也只捐助了八千两救国。吝啬的周奎直到见了农民军的夹棍才不再装穷,乖乖的奉上七十万白银的可鄙之态!看史书记载:

《明季北略》:“(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十征戚珰助饷上按籍,令勋戚大珰助饷,进封戚臣嘉定伯周奎为侯,遣太监徐高宣诏求助谓:‘休戚相关,无如戚臣务宜首倡,自五万至十万,协力设处,以备缓急。’  奎谢曰:‘老臣安得多金?’  高泣谕再三,奎坚辞。  高拂然起曰:‘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奎不得已,奏捐万金。上少之,勒其二万。奎密书皇后求助。后勉应以五千金,令奎以私蓄足其额。奎匿宫中所畀二千金,仅输三千。 (三月十九)城既破,有兵数人到府,奎厚犒之即去。”

《甲申传信录》:“嘉定伯周奎,三月十日,上以饷匮,遣司礼监太监徐本正,如太康伯张国纪、嘉定伯周奎第,随宣诏求皆助饷,以为国老休戚所关,宜为首倡,随即力输以备缓急。徐本正至奎宅,先谢言:“老臣安得多金?”徐泣谕再三,其辞并坚。艴然起曰:“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广蓄多产,后来何益?”奎乃自具一疏,勉蠲银二千两。(三月十九北京城破)至是,贼系奎而去,藉其家,得现银五十三万,缎疋以车载之,相属于道,诸所充积,尽搜无遗。独虑诸子私殖,不免于刑。悔不从徐司礼之言,至今已晚矣。都督周鉴,即嘉定伯奎之子,素有赢疾,被掠死。弟铉亦被掠。堂弟铭削发而遁,复见获。”

《崇祯遗录》:“(三月十九,北京城破,贼入都)皇亲嘉定伯周奎献银七十万贿脱。”

《传信录》:“贼之杀勋戚大臣也,奎献银十万、美女十人,得不杀;仍赏银千两”。

《殉难实录》:“周奎被贼擒去。送伪刑官三夹不死,坐赃七十万,府第、藏库、什物、田产俱没入。”

封肃、卜世仁、钱槐和贾芹,崇祯的好国丈周奎在明亡国灭的众丑中堪为典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哥判词所影射的悲愤真历史
2020-08-04 06:1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红楼梦》第五回里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暗示巧姐命运的判词谶图是怎样的呢?只见: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甲戌双行夹批: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需要注意的是判词中“偶因济刘氏”的刘氏实为谐音“留氏”,指的是明朝的遗臣遗民毛将军、王老乡绅和胡先生。



翻译:家势衰败就别提那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休念那骨肉亲情。总是能在危险困苦处,机缘凑巧得到明朝遗民遗臣的及时救助。

脂砚斋的【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强调“家亡莫论亲”的不幸经历乃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欲知细节,再看红楼梦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原来脂砚斋在暗示巧哥儿在贾府亡后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给无情出卖!

翻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每有灾难,就有恩人出现搭救;这全是多亏我那娘亲积下的阴德。劝世人多多济困扶穷,千万莫要学那贪财爱钱出卖骨肉的周奎周铎父子!他们先是出卖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给李自成,后又出卖太子给清廷!苍天在上,因果必报!



曲子里“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指的是谁呢?



《甲申传信录》、《罪惟录》、《甲申朝事小纪》、《鹿樵纪闻》、《北游录•纪邮下》等都对此做了详细记载,仅摘录《甲申传信录》供大家参考:“闯(贼)犯阙时,上遣太子及二王出匿,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贼)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即皇四子朱慈炤)、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皇四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闯问:‘早来曾食乎?’王曰:‘尚未用膳。’因进饭,与之共食。因发交伪权将军刘宗敏,令善养之。二王既至宗敏所,尚衣赤,谓监视军士曰:‘我当衣素奈何衣红?可取素衣来。’军士曰:‘何来素衣?将往取宫中,可乎?’王曰:‘不可。’遂罢。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即皇四子朱慈炤)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识,奎侄铎以侍卫,引与公主见,公主抱头大哭。哭罢,奎饭之,举家行君臣礼......傍晚与公主哭别而去。数日复至,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铎与奎谋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语之曰:‘太子自言姓刘,说书生理,可免祸,否即向官府究论。’太子曰:‘我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刘假太子即已。’太子坚不从,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门外。捕营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献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会刑部山东司主事钱凤览勘其事。凤览字子端,号兰台,浙江会稽人,以祖父文贞象坤荫生中书升刑部主事。因家累居京师,仕清授原职。尝怀恨不得志,遂以佯狂嗜酒为事。讯内侍旧臣真伪何如,内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旧司礼太监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观者数千,皆应声称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宫中事颇同,历诏之,内监多不言是。有一杨姓内监在旁,太子曰:‘此杨太监,尝侍我,讯之可知。’杨仓猝曰:‘奴婢姓张,不姓杨。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旧锦衣尝侍卫者十人,讯之,十人齐跪曰:‘此真太子,愿无伤!’讯之晋王;晋王执不言是,独旧常侍内监是之。遂下常侍内监及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狱。明日刑部复讯之,终不能决。




  钱凤览上疏力诤:‘周奎恐惧,妄以为假,岂有所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辞曰:‘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其愚妄之私,尽露于此一语。周奎以皇亲又得罪先帝者也。清朝优以爵禄,虑有太子,祸且及身,既已有心,自难实告。故周奎不言是,诸臣自然瞻顾;大内员不言是,小内员益皆不敢言是。民实有口,何能混淆?昧死剖陈,仰祈鉴裁。’



顺天府内城民人杨博等疏:‘……窃以太子为假,周铎何留宿二日始奏?初见时,公主抱持痛哭,岂陌路能动至情如此?奎初与之衣食,复加捶楚。情事诪张变幻可知!……’
  ……除太子系狱外,凡争言太子无状及钱凤览、赵开心等尽斩之。时廷臣共乞生凤览、开心。满御史叩救开心,因开心奏时无甚唐突语,以故得免。汉臣之救凤览者亦力,因改绞。即日摄政王旨:除御史赵开心还职罚俸三月,钱凤览、朱六邵、贵尼、僧真庆,着即绞。李时印、张文魁、申良策、郑国勋、杨博、杨时茂、张元龄、常进节、杨玉各斩决。”




与对待女儿们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定王、皇四子永王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太子来不及去成国公府便隐匿于民间,定王和永王一齐去了周后的父亲周奎家。没想到,两人被周奎送给李自成。面对随时都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年幼的十二岁的皇四子朱慈炤的不屈实在令人敬佩,幸运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为难他们两个。可是没多久清廷占领北京,已经被周奎出卖过一次的皇三子和皇四子学乖了,不敢再去周奎家了,而是各自逃命,皇四子由李自成手下的毛将军保护着一路逃到了河南。但是太子却因为不知道周奎出卖定王和永王之事,竟在李自成逃离开北京后又跑去投奔周奎,朱慈烺见到长平公主后,兄妹二人是抱头痛哭。而后长平公主劝阻哥哥不要再来周府,说: “慎毋再至。” 公主明白,周奎既然能把定王和永王交给李自成,也一定会出卖太子给清朝。可太子就是不听劝,认定周奎父子就是不念皇恩也要念及亲情。可是在太子第三次来周奎家时,周奎与周铎将太子交给了多尔衮,太子的外公周奎和亲舅舅周铎按照摄政王的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敢再说话。面对主审官钱凤览的“背主忘恩”的怒斥,周奎大义灭亲地回答道:“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 袁妃也识时务的附和说太子是假。凡是敢说太子是真的的大臣都被杀了,多尔衮一口气杀了十五个大臣!主审官钱凤览据理力争,最后被处以绞刑!不仅众多的明朝旧官不顾危险地站出来力证太子是真,就连目睹周奎留宿太子、长平公主与太子相抱恸哭的京城百姓也都忿忿不平、纷纷上疏据理力争,结果全部都被斩杀。这一次,朱慈烺未能逃过死劫,最终被清廷以假冒崇祯太子的罪名杀害。



清廷官方档案《清实录顺治朝实录》卷十二也有相应记载:“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视。袁妃等皆以为伪。惟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以开心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语。亦论死。因系言官。免罪。夺俸三月。”

出卖外孙的周奎因此立下大功,得到清廷的特别奖赏,“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 可叹崇祯的太子原来只值区区银百两!更多史实辨析请看后文《卖掉巧姐的神秘“家亲”的明史大秘密》。

有人问我南太子案的真伪,让我们一起看看《爝火录 卷九》中的记载:“督辅史可法疏言:‘臣于邸报中见有太子南来之说,在他人不知者,无不额手为国家幸;而臣一闻此报,即知其诬。盖朝使之奉命访求与臣等之多方物色,为日久矣;使太子而在,不从海道来、则从东省来,皆以淮安为必由之路。其留淮也,必明言于各衙门具奏题报;何得潜踪秘迹先走浙江,旷日持久仍来赴阙:此理之必无者也。先是,屡据塘报,太子为贼所害;至今年二月初五,得北使左懋第抄摄政王告示一纸,内有言‘一人自称明朝太子,径往皇亲周奎家探问。怀宁公主远望未详,蒙面而哭;及后审详形貌,全然不是。袁贵妃及宫女秦寿,皆不认识。据假太子口称:“从来未落贼手,止是流亡在外。”今有礼部尚书黄熙胤、中书朱国诏曾闻太子在流贼刘宗敏处;晋王亦言太子被贼裹去,同在一处。今此人非太子,故将周金发刑部审问。有养鱼太监常进节、羽林前卫指挥李时印、指挥张文魁、申良策、把总郑元勋言太子是真,有典乐太监贾应庚言太子是假;衙门人众,便将应庚痛殴。有太监孙雄惧众殴,亦云太子是真。其实,太子不真。若崇祯真太子在,即来投见,以便恩养。合行出示晓谕’等因。随将假太子发刑部究问,左懋第原书可据也。昨三月内,又有人北来,言‘摄政王将认识太子诸人尽皆杀死。京城百姓,为此不平,曾有百姓多人到内院谢升处哭骂。摄政王闻之,将谢升杀死。其刑部监禁太子,亦勒死矣。都人言及,无不哀恸。’夫北方之待太子,不过假以空名、给以廪食耳。况袁贵妃现在、公主现在、一时相随之诸珰具在,以此事而假冒,虽愚者不为。况周奎、公主一见,即相抱而哭;后闻有怵以利害者,乃不敢认,而都人环聚其门辱詈之。其各官出认太子,至被杀而不悔。由此观之,是太子不死于贼,死于北矣。北方之太子方杀,而南方之太子复来:此又理与事之必无者也。臣见左良玉一揭,内云“太子系是吴三桂送与可法,可法送至南京”等语;臣不胜骇愕!使果有此,臣便当直告皇上,何必暗送到京也。都城讹言繁兴,种种妖妄,良不于事理加察而遽入章奏,亦大误矣。’”

请注意:太子朱慈烺是东林党派,而东林党是抵制福王弘光帝的,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性是真,东林党也绝不会认定南太子是假冒。东林党史可法说得明白:假太子是绝不会选择在北京现身的,因为北京已被清廷占领,清廷不会给明太子任何实际利益,假太子在北京能得到的最好下场不过是让清廷赏他口饭吃,根本就不值得假冒。再说北京城内太子的亲人公主和袁妃以及太子的老师、亲信、随从都在,如果是假太子怎敢去当面对质?就是傻子也不会做这种傻事!而且公主本已与太子相认并抱头痛哭,养在深宫中身份无比尊贵的公主殿下怎会同陌生的青年男子抱头痛哭?只不过公主后因考虑到会伤及自身的性命,才又改口不敢再与哥哥相认。更不要说多尔衮为此而大开杀戒,将一切说北太子是真太子的官员统统杀死,而这些官员即使被杀也绝不愿意按照多尔衮的意图改口,清廷迅速将北太子处死,如果抓到的是假太子,清廷至于怕成这样么?而南太子案中,大学士东林党王铎会同群臣审视后一致认定南太子为假,王铎在《拟山园选集》中记录了他和假太子当面对质的过程。曾经担任东宫讲官亲为太子授过课的东林党刘正宗、李景廉一眼就发现南太子是伪,“皆言太子眉长于目”;弘光帝为防有疏,还“又命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往认。之明见执中,亦不识也”,而且即使最后认定南太子为假,弘光帝也只是将假太子关押,而不是像清廷亟不可待地将所谓的“假太子”处死以绝后患。南北太子案对比一下就清楚了:被清廷杀害的北京太子才是真太子朱慈烺!

时任弘光朝工科都给事中的李清的《三垣笔记》中记载:“豫王(即多铎)先遣兵千余,命钱宗伯谦益、梁少司马云构等统之搜宫。方入坐定,即问:‘崇祯太子安在?’乃出王之明于狱,与上坐,指语诸臣曰:‘此真太子也。’已,见内外俱定,乃屏不召。时谓之明之来,乃北廷所遣,盖以此扰惑臣民者。”李清指出:南太子王之明实乃狡诈的清廷派到南京来瓦解南明弘光政权人心的清廷奸细!


  有读者肯定要问为何崇祯不将皇四子送到田秀英的父亲——皇四子的亲外祖父田弘遇府上呢?




  因为田弘遇已经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己未病死(见《崇祯长编》),甲申之变时田府只剩了个田秀英唯一的弟弟,才刚刚虚岁8岁的田敦吉,七八岁的幼儿如何保护十二三岁的皇四子?田秀英生母早亡,而且只生了田秀英一女而已。田弘遇唯一的儿子田敦吉是崇祯九年时的妾室所生,比田秀英年纪小了有二十多岁。《红楼梦》中林如海正妻贾敏只生了林黛玉一人,唯一的儿子也是妾室所出,也是影射了田秀英的家庭情况。



  皇四子为巧姐——也就是自己安排的结局是终老于民间,但我们知道,皇四子和他的五个儿子在1708年被从杭州狱中解往北京杀害,不幸应验了《红楼梦》中所说的“白茫茫大地好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贾宝玉心动情牵的农户“二丫头”是谁
2020-08-12 07:35·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十五回为秦可卿送完殡,宝玉等人到了一庄户人家过夜,“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庚侧:真,毕真!】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甲侧:凡膏粱子弟齐来着眼。】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甲侧:也盖因未见之故也。】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甲侧:聪明人自是一喝即悟。庚眉:写玉兄正文总于此等处,作者良苦。壬午季春。】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屋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庚侧:天生地设之文。】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庚眉:一“忙”字,二“陪笑”字,写玉兄是在女儿分上。壬午季春。】“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甲侧:如闻其声,见其形。庚侧:三字如闻。蒙侧:这丫头是技痒,是多情,是自己生活恐至损坏?宝玉此时一片心神,另有主张。】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庚侧:忙中闲笔;却伏下文。】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甲侧:的是宝玉生性之言。】再胡说,我就打了!”【庚侧:玉兄身分本心如此。】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庚眉:若说话,便不是《石头记》中文字也。】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 宝玉怅然无趣。【甲侧: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

前文解密秦可卿时已经写过:秦可卿的养父“秦业”乃是暗喻“自秦始皇开始的中华封建王权基业”!秦业的爱子秦钟实为“秦种”暗喻的是“自秦始皇开始建立封建王权后的中华汉人的帝业种子。

秦钟看到村庄丫头用纺车故意说道“此卿大有意趣”,实为汉人帝业种子的秦钟其实是在暗示这“二丫头”与汉人帝业大有关系,而且这个 “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居然是“二丫头”,前面在揭秘贾迎春时解过了“二”在红楼梦中喻指朱明皇权。

这个村庄“二丫头”年纪十七八岁有何寓意? 为何《红楼梦》中的人物多用十七八岁?因为崇祯的年号用了十七年,可是崇祯是天启七年登基,所以皇帝当了十八年,故而隐述明亡血史的《红楼梦》中人物多用十七八岁。

脂砚的【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的批文更是明点作者此处寓意。“情”通“秦”,喻指政权,正是暗示这番农家描写都是与朱明政权有关,此乃朱明继承人宝玉在亡国后的一段亲身经历!

宝玉农庄所见描写正是呼应第五回里巧姐判词前面画的“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庄农人家”就是画里的“荒村野店”,这摇纺车的二丫头就是画里的“纺绩的美人”巧姐朱慈炤!

原来这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二丫头”就是秦可卿死后即崇祯十七年朱明亡国后被李自成的毛将军救出北京带到河南种地作了一年农庄小子的“宝二爷”——宝玉朱慈炤!

再看朱慈炤写要离开农庄:“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没有二丫头。【庚辰侧批:妙在不见。】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庚辰侧批:妙在此时方见,错综之妙如此!】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甲戌侧批: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一时展眼无踪。”

其实让宝玉宝二爷真正心动情牵的是朱慈炤于崇祯十七年在河南乡村农家的劳作一段少年记忆!

脂砚感叹“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人生时光如梭,正如这“车轻马快”一般“一时展眼无踪”,可是几十年后再回首,对于朱慈炤来说这一切却宛若就在眼前一般是那么得清晰鲜活,是那么得心动情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一出什么样的戏?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5个回答#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
瑟瑟十七公主 高能答主
2022-01-26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
关注
这出戏选自昆曲《长生殿》里面的情节,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在七月七日乞巧节这一天,两人一起向月亮祷告,祈求两个人的爱情能够天长地久。



第一,《乞巧》的情节

元妃省亲这件事情发生在《红楼梦》的第8回,当时秦可卿刚刚去世,贾元春就“才选凤藻宫”,并且被皇帝恩准回家探亲。

古代的娘娘如果可以回家探亲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贾府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不但修建了豪华的大观园,还养了十几个小戏子,让她们在元妃省亲的时候登台表演。

元妃一共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出就是《乞巧》。这出戏出自昆曲《长生殿》,说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非常恩爱,他们在乞巧节的时候一起登上长生殿,两个人共同许下爱的诺言,发誓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第二,这出戏的寓意

虽然这出戏非常精彩,可是寓意并不好,因为唐明皇和杨贵妃最后被迫分开了。唐明皇在安史之乱以后被军队逼迫,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

而贾元春的身份正好又是皇帝的妃子,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杨贵妃的悲惨遭遇正好影射了元春的结局。元春最后很可能就是被皇帝下令赐死的。
第三,《乞巧》跟元妃的命运有何关系?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非常善于用比喻和暗喻的方式来写作。所以元妃在回家省亲的时候点的四出戏都跟她的命运有很大的关联。

贾家由于受到了八大王爷的笼络而跟皇帝站到了对立面,后来八大王爷失势被皇帝抄家。贾府自然也难逃厄运。贾元春作为贾府的政治靠山,她的去世使得贾府彻底走向了衰败。



总结:这是一出折子戏,选自昆曲《长生殿》,讲述的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凄美爱情,同时也寓意着元妃的死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春与“乞巧”
风临酒把2 2017-05-27   |  1006阅读  |  1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作者的脑子里杨贵妃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呢?在第五回介绍秦可卿的卧室的时候提到过杨贵妃:

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这里提到的“太真”就是杨贵妃,因为杨贵妃出过家,道号“太真”,所以这句指的是当年杨贵妃曾与安禄山私通之事,以此来暗示秦可卿房间里的淫荡之气。在第二十三回里有这样的描写: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




这是说杨贵妃出现在那个时期的黄色小说之中,是个典型的淫乱的角色,然而作者还多次用杨贵妃来比作宝钗,比如在第二十七回里有宝钗扑蝶的描写,这一回的回目里有: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在第三十回里,宝钗罕见地发了一次火,相当吓人: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宝钗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呢?难道是因为宝玉是讽刺她胖吗?应该不仅是这个,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间杨贵妃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个淫荡的女人,所以宝钗当然不干了,毕竟自己还是个花黄大闺女呢。在第七十七回里又提到了杨贵妃,这是宝玉因晴雯被赶出去而伤心说出来了一番话,其中有:

“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

什么是“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呢?沉香亭木芍药为花妖,兆凶。宋代朱胜非的《绀珠集》:

沉香亭木芍药,朝红暮黄午碧夜白,帝曰此花木之妖。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

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

说明作者认为杨贵妃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什么是“端正楼之相思树”呢?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唐玄宗见石楠树团圆,思念贵妃,因呼为端正树,寄托对贵妃的相思之情。看来唐明皇是个很多情之人,但杨贵妃到底值不值得唐明皇如此痴情呢?在第十八回里作者再次提到了与杨贵妃有关系的内容:

第二出《乞巧》;〖梦双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这是将杨贵妃之死比作元妃之死, 然而在洪昇的《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洪昇将杨贵妃按着正面形象来塑造的,她成了一个为国为民牺牲的大好人了,是以歌颂为主的,如此看来似乎与《红楼梦》的作者对杨贵妃的一贯看法相佐。为什么第十八回里会提到《乞巧》一出呢?批语里提到出自《长生殿》,讲的是杨玉环天宝十年七夕于“长生殿”乞巧,牛郎织女双星作证,唐明皇与杨贵妃二人立下爱情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这象征着杨贵妃和唐明皇二人爱得非常深,这跟元妃之死能有什么关系呢?找不到任何因果关系。




根据一个未经证实的网上流传的“后二十八回”本的《石头记》,元春的原型应该是明末清初的袁崇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怎么能够跟《长生殿》中杨贵妃和唐明皇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联系得上呢?难道是在暗示袁崇祯跟崇祯爱得死去活来的吗?有人提出第十八回里关于《长生殿》的批语是有问题的,应该不是指的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因为早在元朝的时候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也有关于“乞巧”和“长生殿”的内容,然而故事情节非常有趣,一开始有杨贵妃道白:

妾身杨氏,弘农人也。父亲杨玄琰,为蜀州司户。开元二十二年,蒙恩选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八年八月十五日,乃主上圣节,妾身朝贺。圣上见妾貌类嫦娥,令高力士传旨度为女道士,住内太真宫,赐号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半后服用,宠幸殊甚。将我哥哥杨国忠加为丞相,姊妹三人封做夫人,一门荣显极矣。近日,边庭送一蕃将来,名安禄山。此人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与妾为义子,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今日是七月七夕,牛女相会,人间乞巧令节。已曾分付宫娥,排设乞巧筵在长生殿,妾身乞巧一番。




原来这里的杨贵妃在七月七乞巧节这天深深思念远方的安禄山,两个人有私情!还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形容两个人的分离。不想这个时候唐明皇来了,于是杨贵妃赶紧编瞎话:

“妾想牛郎织女,年年相见,天长地久;只是如此,世人怎得似他情长也。”

“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

看来《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杨贵妃是与胡人私通之人,于是“乞巧”就有了实实在的象征意义,说明在《红楼梦》作者的头脑里杨贵妃一直是个负面人物,第十八回里的“乞巧”绝不可能是《长生殿》中的故事,而应该是出自《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乞巧”,也就是说如果元妃的原型是袁崇焕,在作者的脑子里袁崇焕应该是个私通后金之人!



  也许这正是第五回里关于元春的判词中提到的“二十年来辩是非”的本意,因为在作者的心中对袁崇焕是忠是奸似乎也没有个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9:57 , Processed in 0.0735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