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11 08: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问底: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09-08 07:44:01)
标签: 贾探春 秋爽斋 大观园 螃蟹宴 颜鲁公墨迹 分类: 寻根问底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从大观园里的对联看名著《红楼梦》之六
小屋清风/文
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里的秋爽斋。“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但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
秋爽斋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据说在《红楼梦》早期版本中,探春的居所是称之为“秋掩书斋”的。元妃省亲期间,题有“桐剪秋风”匾额。
http://s14/mw690/001pfmPJzy7nssHTZYVad&690
-----贾探春的住所秋爽斋
熟读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的读者不会陌生,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是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三小姐,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探春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
探春首次出现,是在《红楼梦》中的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是安排从黛玉的角度来看她的,并且是“三春”在一起……“第二个(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
http://s8/mw690/001pfmPJzy7nssQ3Lcre7&690
-----贾府三小姐之一探春
对于探春的居所秋爽斋的外景,《红楼梦》中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听雨的意境。在北京大观园,秋爽斋在东南隅,院内院东晓翠堂,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临沁芳溪,很有气势,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与其相对的秋爽斋后院的假山上,有一座八角亭,称“赏月亭”或“拜月台”,是园内至高点之一,每逢中秋,贾母就率众在这里拜天祭祖。
http://s14/mw690/001pfmPJzy7nst1hwQJad&690
-----“赏月亭”
有关秋爽斋内景的具体描述,见于小说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话说由宝钗筹办、湘云做东的螃蟹宴让贾母十分高兴。次日,天气清朗,贾母兴致颇高,一大早就带了一群人进了大观园。她们先到了黛玉居所潇湘馆,接着又来到探春居所秋爽斋。文中写道----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从这一段近乎白描的详细生动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探春室内的几个特点:一是阔朗。探春虽为大家闺秀,闺房却没有高贵、奢华的气派,相反,屋内布置、陈设典雅,古朴中透着大方,显现出她开朗、豪爽的男子气魄。而三间房子没有隔断,室内空间的开敞亮堂,则是探春高阔、疏朗、豪爽性格的反映;二是室内大量的笔墨纸砚字画,充满书卷气。我们知道,曹公在塑造贾门四艳时,是按照“琴棋书画”这四艺来设计的。这一点可以从贾门四艳的陪侍丫环的名字中看出。元春的丫环叫“报琴”,迎春的丫环叫“司棋”,探春的丫环叫“侍书”,惜春的丫环叫“入画”。正合“琴棋书画”这四个字,而且《红楼梦》早期版本中,探春的居所是称之为“秋掩书斋”的。室内所挂之画与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则体现了探春似乎有隐士的情趣,体现了她与众姊妹不同的志趣,透露出她清高、脱俗、大气,富有生命力大家闺房气势。
探春还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有关的她才情,《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详细介绍:元妃娘娘在测试完姊妹及宝玉之才后做了客观的评价:“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另一回则体现在小说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贾探春下帖邀请贾宝玉等到秋爽斋,成立了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使大观园的众女子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参加诗社的的人除探春、贾宝玉之外,还有宝钗、黛玉、李纨、迎春、惜春七人。探春当场做东开了第一社,这也是《红楼梦》中贾府处于兴盛之时最有名的一次结社。探春带头做了《咏白海棠》诗,其中有“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之句。
书中载,这一次结社,因黛玉“大家既是诗公就应改了称呼才不俗气”的提议,探春因最喜芭蕉自号“蕉下客”。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但蕉叶却碧翠玲珑,最符合探春之形象,有秋风之飒爽,兼诗情之雅致。迎春因住紫菱洲叫做“菱洲”,惜春因住藕香榭称作“藕榭”,宝钗封为“蘅芜君”,李纨居稻香村而称“稻香老农”,黛玉因住潇湘馆又爱哭被称为“潇湘妃子”。宝玉问众人自己的称呼,却被大家笑称”富贵闲人”、“无事忙”,最后黛玉定他为“怡红公子”。想想这“蕉下客”,我们知道,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而蕉叶却碧翠玲珑,最符合探春之形象,有秋风之飒爽,兼诗情之雅致。后日又开第二社,探春做了《簪菊》《残菊》,其“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二句被宝钗评为“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而《残菊》中的“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之句也颇见功力。
那么,如何理解探春居所秋爽斋匾额“桐剪秋风”与那副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的含义呢?
匾额“桐剪秋风”:前面已经提到,探春的居所原是称为“秋掩书斋”的,元妃省亲时才题为“桐剪秋风”。桐,是指秋爽斋院中栽有芭蕉和梧桐。谈到这“桐剪秋风”,有人将贾家“四春”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与春夏秋冬四季一一对应:元春恰恰为春,迎春为夏,探春为秋,惜春为冬,四人占尽一年春景。元春住凤藻宫,点“春”字;迎春住紫菱洲,点“夏”字;探春住秋爽斋,点“秋”字;惜春住藕香榭暖香坞,点“冬”字。梧桐是凤凰栖息之地,贾母在秋爽斋说过“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就只细些”,象征了探春出身的低微。正因为“就只细些”,元春题匾“桐剪秋风”,不幸成谶。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春”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原应叹息”的寓意。
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颜真卿是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人称“颜鲁公”。探春在花笺中曾感谢宝玉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之语。由此可见,宝玉送给探春的颜真卿墨迹,应就是这副对联了。
对联中的“烟霞“”泉石”均典出《新唐书·田游岩传》:公元679年,唐高宗李治游嵩山,闻山中有隐士田游岩,亲自登门拜访,欲请他出来做官,田游岩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意思说,我是个嗜好幽居山林、与烟雾云霞为伴的人,这个毛病很难医治了。婉言谢绝。“骨格”,此处代指身躯。
上联“烟霞闲骨格”意为:我愿在烟雾云霞之中让身躯悠闲散漫;下联“泉石野生涯”意为:我愿在泉水山石之间度过不受拘束的余生。这副对联表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隐居山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情趣。笔者理解,宝玉送给探春这副对联,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心迹,渴望过上闲云野鹤般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规劝探春多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她太多争强好胜的秉性,人生苦短,不必把身份、权势看得过重。
其实,颜真卿并没有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当然更不可能有所谓“墨迹”。这是曹公根据故事情节需要经常采用的虚化写法,目的就是为了与探春的花笺相呼应。另,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因是湖北襄阳人,故人称米襄阳。他曾画过多幅烟雨图,其中有一幅叫《五洲烟雨图》,较为著名。曹公所说《烟雨图》并无特定所指,目的则是为了与下面的对联相呼应。
需要说明的是,小说《红楼梦》中,贾家“四春”出了两只凤凰,一是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二是探春远嫁为王妃。探春与元春具有可比性,都受良好教育,深手贾母喜爱。其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论才论德不逊于元春,她唯一不足之处是身世不好,因系奴婢赵姨娘所生,庶出,“没有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根基不正,所以一开始得不到太太重用。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养成了她争强好胜、敢说敢干、敢于担当的性格。
作为贾府的小姐,庶出的身份本来就令探春颇为尴尬,而赵姨娘和贾环的愚昧无知又经常令她很丢脸。天性好强、天资聪颖且容貌出众的她,只好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摆脱这种尴尬处境,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决断。她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赵姨娘及其亲戚;为了维护太太的利益,她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大赵姨娘的家眷,结果得到太太认可。凤姐病假期间,她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探春不光有能力,也有一颗敢于创新的心,精明、犀利、敢说敢干,力挽狂澜于即倒。依着探春的治家才能,荣宁二府可能也不会那么快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境地。可惜了,探春终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红楼梦》里,曹公有关探春的正册判词有四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生不逢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中国有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很能说明问题。贾府至贾敬、贾赦、贾政一代是第三代,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后面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若探春生于前代,以其才能,必然有一番事业。这也正是探春判词里面所说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了。才高志明,这是探春的高人之处,却也正是探春最大的悲剧。探春本有能力维护贾府不会在短期内崩溃,但可惜为时已晚,且权力有限,且仅凭探春一己之力,又是女儿身,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贾府之中,探春是少数几个清醒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提出的著名的“铁屋子理论”,醒着的人该怎么做,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桐剪秋风冷,满城落叶狂。同处苍穹下,相逢两茫茫。”探春最后终难以挽回贾府颓势不得不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
探春远嫁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她的“杏元和番”并不能挽救贾家于危难。《红楼梦》《分骨肉》云:“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贾家“四春”元迎探惜分别代表了贾府整个家族由盛到衰的命运,而探春是转折性的人物。秋去冬来,百花凋零。探春在时对迎春和惜春多有回护,而探春去后再无依靠,出家皈依佛门也就不难理解了;秦可卿的梦中之语是同样的意思,晴雯被逼而死和迎春出嫁算是前兆,探春离后,大观园众芳很快相继凋谢,死的死,散的散,去的去,嫁的嫁,真正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了。最末,探春揭露家族里自杀自灭时,“不觉流下泪来”,这一把眼泪里包含了无比高贵、无比深广的痛苦忧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