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花袭人·窝心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上骂人最狠的一首诗《述国亡诗》,出自五代十国后蜀一个女人花蕊夫人,痛骂了14万士兵,却成千古名作
qiangk4kzk8us4 2024-01-11 发布于云南  |  11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欢迎进入赏析诗词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在《东坡先生真赞》中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即从事文学创作,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可成文。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两种思想感情便是喜与悲,并且诞生了大量的千古名作。

但也不乏有一些怒骂的名作,比如,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的代表作《述国亡诗》。



《述国亡诗》是花蕊夫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后蜀国亡国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宋太祖因久闻其诗名,便召她陈诗。花蕊夫人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

在这首诗中,她不仅叙述了后蜀国降宋的事实,还表示了自己对后蜀国亡国的看法。据《十六国春秋·蜀志》记载,这首诗当时就获得了宋太祖的赞赏。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花蕊夫人的这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首句“君王城上竖降旗”,花蕊夫人便开门见山的直述国亡之事,即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据记载,后蜀君臣都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当宋军压境时,后蜀国君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所以这里花蕊夫人只是以“竖降旗”三字来概括国亡之事,是有委婉含蓄的谴责、讽刺意味在其中的,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即我被封锁在这冷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这件事?这句诗主要是她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因为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有“女祸亡国”论,譬如商亡因为妲己,吴亡因为西施等等。而她因为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国君,才拜贵妃,有了花蕊夫人的别号。故这里看似轻声叹息,实则心中却是有廉耻之心,为下文的怒骂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指的是后蜀的十四万士兵,一起脱下了铠甲,意指首句中的“竖降旗”。从另一方面来看,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数倍于敌的兵力,按理说无亡国之理。所以这里便是为了突出后蜀君臣的荒淫误国,以及十四万士兵没有一个以身殉国的志士。言下之意,便是最可耻的是不战而亡。


最后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则是花蕊夫人羞愤痛切之情的高潮,所以她怒骂了十四万士兵没有一个是男人。这里无疑是把“男儿”和“妾”相比较,也就是说,身为女子的她,尚且有羞耻之心,有战死疆场的气概,但是十四万士兵,却没有一星半点男儿气概。



综观花蕊夫人的这首诗,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是为了表现出她对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表明了她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总的来说,花蕊夫人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骂人最狠的一首诗,竟痛骂了十四万士兵,但不失为一首千古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举报/认领
上一篇: 谢枋得,他是南宋爱国将领,不仕新朝绝食而亡,一首梅花诗《武夷山中》写尽人世苍凉
下一篇: 戴复古,他师从陆游,路过赤壁怀古作词《满江红·赤壁怀古》,全篇大气豪放,不输苏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采桑子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五代〕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c93ce1092553.aspx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2篇诗文 ► 2条名句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猜您喜欢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五代·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f84a6cb2a00.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谒金门·留不得

孙光宪孙光宪〔五代〕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五代·冯延巳《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aea542e0c3a2.aspx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

冯延巳冯延巳〔五代〕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花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五代·顾夐《河传·曲槛》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0db1df1132c.aspx
背诵注释译文
河传·曲槛

顾夐顾夐〔五代〕

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花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
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后蜀花蕊夫人这首诗, 让宋太祖大悦, 却让须眉男儿惭愧
真游泳的猫 2019-06-05   |  354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后主孟昶有个最爱的妃子,叫做花蕊夫人。据历史记载,花蕊夫人姓费,真名没有记载,她不但美貌,而且非常有才华,曾经效仿唐代诗人王建写了一百多首《宫词》诗。

后来,后蜀被宋灭国,花蕊夫人也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妃子,非常宠爱。



赵匡胤听说花蕊夫人能写诗,就让花蕊夫人写一首。花蕊夫人想了一下,就写了这一首《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是说,那些本该拼死抗争的后蜀士兵在城头上投降,而花蕊夫人在宫中是在没办法,其中有无奈,更有责怪。

赵匡胤看了立刻大悦,非常开心:“写的好!”后蜀士兵越没用,就越说明他宋兵的威武。而且现在花蕊夫人这个角色佳人属于他了,他当然开心了。

那些须眉男子知道了这首诗之后,却非常惭愧:“我们大老爷们,反而不如一个女子有骨气。”

据说孟昶曾为花蕊夫人写过词,其中两句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若非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倒是颇有些才华。



后来大文豪苏东坡就用这两句新写了一首词《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可叹孟昶和花蕊夫人当年醉生梦死,流年暗换,却是做了囚客,真的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关注
undefined
真游泳的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色的赵光义为何会射死貌美的花蕊夫人?
格林书屋
2023-01-26 发布于广西  |  35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赵匡胤在后苑宴请众臣,晋王赵光义指着远处的一朵花说,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下那朵花,我就喝完这一大斛酒。

当着众臣的面,不好驳了弟弟的面子,赵匡胤便让花蕊夫人去折花过来。

哪料,赵光义突然引弓搭箭,一箭射了过去。刚刚走到花丛中的花蕊夫人胸口中箭,应声倒地。

赵匡胤大惊,从地上抱起了爱妃,花蕊夫人看着赵匡胤,眼光由哀怨转归平静,继尔气绝身亡。她,终于解脱了。

赵光义跪在赵匡胤的面前,上前一步,抱住哥哥的腿声泪俱下:“陛下方得天下,应以社稷为重,远离女色!”

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赵匡胤纵使怒火在喉,也只得忍了。他不动声色,继续和众臣饮酒。

话说这花蕊夫人本姓徐,十五岁时被选入宫,成为后蜀囯君孟昶的宠妃。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少年得志的君主。他减轻赋税,惩治贪官,鼓励百姓生产,发展经济,推动文化教育,使当时的蜀国成为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孟昶对花蕊夫人可谓是万般宠爱,花蕊夫人喜欢芙蓉,孟昶便让人在成都种满了芙蓉,“蓉城”的称号由此而来。

只可惜,后来的孟昶逐渐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沉迷酒色。花蕊夫人多次规劝于他,他却自恃蜀地易守难攻,毫无警觉之意。

964年,宋太祖赵匡胤率兵来攻,孟昶的军队不堪一击,面对强敌,驻守成都的十四万将士不战而降。

孟昶携花蕊夫人出城作了宋朝的俘虏。在被押解去宋都城开封的路上,途经驿站,听到杜鹃啼叫,花蕊夫人感觉甚是凄凉悲伤,于是写了一首《采桑子》,题在驿站的墙壁上: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赵匡胤早已听闻花蕊夫人的才名,迫不及待想见到她。孟昶一行人刚到开封,花蕊夫人便被召入宫中进见。

赵匡胤命花蕊夫人当场作诗一首。花蕊夫人略加思索,低声吟出了著名的《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兵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赵匡胤听后大加赞赏,不由深深的被花蕊夫人的美貌与才气所折服。

他以毒酒赐死了后蜀国主孟昶,把花蕊夫人纳入宫中,封为贵妃。

赵光义早就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貌,却不料被兄长捷足先登,愤恨不已。

一日,赵光义乘赵匡胤外出打猎之机,偷偷潜入花蕊夫人的内帐,不顾一切强暴了花蕊夫人。可怜的花蕊夫人虽受此侮辱,但权衡利弊,并不敢将此事告之赵匡胤,只得默默忍受。

但赵光义做贼心虚,他始终怀疑花蕊夫人会告他黑状,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既然得不到,便毁了她。好色又心狠的赵光义,最终还是找机会杀了比花儿还美的花蕊夫人。

赵匡胤眼见爱妃惨死,不动声色的背后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关于这一点,不得而知。

历史的记载是,就在这天夜里,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喝了顿小酒。

兄弟俩推杯换盏,几个小时后,身强力壮,无病无痛的赵匡胤,突然暴葬而亡。

一个开国皇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史书记载只有寥寥的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实在让人觉着不合常理,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诡异。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大儿子赵德昭已经26岁,小儿子赵德芳也已经18岁了,但继承皇位的人却是赵光义。

不久,赵德昭与赵德芳相继暴死,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寝疾薨”,意思是在睡眠中突然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历史,果然是胜利者书写的。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子孙几乎被金兵掳掠殆尽,宋高宗赵构挑选了赵眘进行抚养,并立为太子。这赵眘也就是死去的赵德芳的六代孙。

自此,南宋的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系的子孙继承。

冥冥之中,历史又反转轮回了。也许,一切都是天意。

花蕊夫人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她才华出众,创作了近百首风格独特的宫词。

所谓“宫词”是指以帝王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一般为七言绝句。

花蕊夫人是第一位“宫中人写宫中事”的《宫词》作者,在宫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代名媛诗词》中,这样评价她,“所作宫词清新俊雅,具有才思,想其风致,自是一出色女子。”

只可惜,这样一位出色的女子最终惨死于赵光义的箭下,沦为政治与权利的牺牲品。

可悲,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举报/认领
上一篇: 承受打击时,我们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下一篇: 现在再看《小兵张嘎》是什么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薛宝钗的“冷香丸”究竟有何含义?这四点值得我们注意。
2022-04-21 08:58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自娘胎里带出了一股热毒,也是因此,赖头和尚给了她一副海上方:

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起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了。东西药料一概都有,现易得的,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样说来,这就得一二年的工夫。倘或这日雨水竟不下雨水,又怎处呢?” 宝钗笑道:“所以了,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罐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不难看出,这一副名为“冷香丸”的海上方,是一副极复杂的药方,需要春、夏、秋、东四季的一种花蕊;另外,还要雨水、霜降、小雪、白露这四个节气的水,如此复杂的药方,若说它没有别的含义,估计谁也不会相信。

只是,我们改如何理解这个“冷香丸”呢?在小白看来,这四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点:冷香丸的名字。

我们从冷香丸的名字中,便能看出,她关键上的一点,那就是“冷”,而这个冷,正对应的是,薛宝钗的热。

她的热毒,有两种理解。

其一:体丰怕热,就如宝玉将她比喻成杨贵妃一样,表现的是她丰满的身材,就如,宝钗扑蝶时,没追几步的她,便香汗淋漓、娇喘吁吁一样。

其二:这一种热毒,意味着薛宝钗所执着的仕途经济学。

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中,很明显,唯有薛宝钗是喜欢仕途经济学的,并多次劝说宝玉;或许,正是她的这种喜好,才让宝玉更加的抵触她。

在此处她身上的这一种热毒,更像是曹公对她执着于仕途经济学的批判。

第二:药方中出现的两个数字。

在这副药方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数字。一个是四,“四”代表的是春、夏、秋、冬的一年四季;一个是十二,而“十二”,同样代表的是一年十二个月。

也就是说,薛宝钗的这幅冷香丸,其实包含了她一年四季的真实处境。



而这种处境是什么?关键便在最后的两种食材中,一为蜂蜜、一为白糖;这两种食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甜,而与甜相对的是什么?自然是“苦”。所以,从这里看来,“冷香丸”的另一个含义,包含了薛宝钗一生的痛苦,她需要,如蜂蜜、白糖这样的甜的物品,来抵消自己的苦。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而最让人非议的是,她的心机、她的城府。但她做这一切,为的是什么?为的自然是“金玉良缘”;而她为何要为“金玉良缘”?说到底,还是因为她的亲人。

因父亲曾经对她的疼爱,导致她在父亲去世后,决定以自己的一生来拯救薛家,所以,从这一刻开始,她的人生就是苦的,这是宝钗一生的写照,只是很少有人能理解。

第三:药方中出现的花蕊。

在冷香丸中,包含了四种花蕊,牡丹、荷花、芙蓉、梅花。这四种花,其实只是一个代表,它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包含万千的花蕊。就如太虚幻境中出现的万艳同悲的酒一样,为何会如此说?

因为曹公笔下的女子,都与花有缘,比如,薛宝钗是牡丹花,晴雯是芙蓉花,香菱是荷花,李纨是梅花等等;而在薛宝钗的这副药方中,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她用的是花蕊。



将还未开放的花蕊摘下做药,这无疑是无情的、是残酷的,但她,又是漂亮的,这正如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的无情,表现在她对金钏儿死去麻木的态度上;亦表现在她对湘云的决绝上,而其无情的根源,或许就在她的这副药方上。

第四:药方中出现花蕊的的颜色。

细心一点的我们会发现,冷香丸中出现的花,都是白色的。

“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洁白,而联系一下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则不难理解,曹公特意用一个白字,其表达的是,薛宝钗最终同林黛玉一样,亦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虽然同贾宝玉有夫妻之名,但却没有夫妻之实。这,亦是,她一生的悲剧。



小结:

因此,在小白看来,薛宝钗的这副“冷香丸”的药丸,最关键的还是为了显示她一生的悲剧,就如,那药方中最后的两种食材:蜂蜜、白糖一样,她这一生都是悲苦的;而那些花蕊,则代表的是薛宝钗的无情,不合时宜的成熟、心机;而那四种白花,则显示的是她这一生身体上的洁白之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与贾宝玉“偷试”,是谁在主动引诱?金钏儿扯下了那层遮羞布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醒来后被袭人发现了他的尴尬,回家借换裤子时说起梦中云雨情,便拉着袭人一试。

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代表他成人的关键。袭人也因此确立贾宝玉身边第一丫头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不过这件事自来也有争议,就是袭人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到底算不算“越礼”?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袭人的角度,她认为贾母将她给了贾宝玉,就算发生云雨情,也符合贾家少爷大了,长辈会安排几个人在房中伺候的规矩。后文贾琏的小厮兴儿对尤二姐就说起了这个事。


按照贾府的规矩,贾宝玉和身边的大丫头们发生云雨之事,是正常的范畴,并不算越礼,长辈们也只会欣慰“吾家有子新长成”,并不会干涉。

所以,日后袭人、麝月、碧痕这些与贾宝玉发生过肉体关系的丫头,王夫人并不追究,就源于无需在意。如果王夫人连贾宝玉的这点自由都要管,反而不符合规矩,也很不能体面。

不过规矩允许是有限制的,也不能说照顾贾宝玉的丫头都能随便发生关系,那样就不免乱了套。就袭人来说,是否越礼也值得商榷。皆因她严格来说不属于贾宝玉的丫头。


第三十四回,王夫人问起袭人的事,王熙凤才告诉她袭人其实一直在贾母的名下,从来不属于贾宝玉。王夫人一听才吩咐将袭人从贾母的名下划出来,由她自己出钱给袭人月例,成为王夫人自己的私人丫头,再给到贾宝玉。这样就合理合法了。

王夫人如此安排恰恰也证明了袭人之前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有问题。皆因孙子与祖母的贴身大丫头发生关系,是对长辈的大不敬。而这是贾府规矩不允许的。

贾宝玉生日当天,林之孝家的吃了酒,就教训他要对贾母王夫人安排的丫头尊重。


“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这才好呢,这才是读书知礼的。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既然连猫儿狗儿都伤她不得,又何况是夺了清白?是以当贾政因金钏儿的死,将贾宝玉暴打一顿时,才有个罪名叫“淫辱母婢”。

贾宝玉与袭人的云雨情,实际就有淫辱祖母婢的嫌疑。只是当时贾政不知道罢了。真要知道的话,贾宝玉怕不真得被他打死才是。

袭人在贾宝玉被打当天,为什么合计半天后去见王夫人,就是想要搏一把,避免自己步了金钏儿的后尘。万一再被贾政王夫人怪罪,贾宝玉一顿责打少不了,但她的小命可难保。


所以,“越礼不越礼”这件事,还要看有没有人追究。就像金钏儿被撵走,明显是贾宝玉的错。但王夫人非认为金钏儿不端,勾引贾宝玉不学好将其撵走,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金钏儿有小弊病,但错不至于撵走。比较袭人与贾宝玉偷试,真被上纲上线,也有引诱少爷之嫌疑。毕竟贾宝玉当时才只有十一岁左右,远不到认可应该安排通房丫头行房的年纪。

袭人所谓“不越礼”,更多算作自我安慰和壮胆。到底那时年纪还小。等金钏儿一死,贾宝玉被打时,她才害怕。总算王夫人用她有用,才给了她合理的身份,不再担心被追究。不然金钏儿就是前车之鉴。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府遍地安插监听者,袭人为啥还敢嚼黛玉舌根?贾母犯下致命失误

安阳源易缘

2024-11-06 16:48河南

荣府遍地安插监听者,袭人为啥还敢嚼黛玉舌根?贾母犯下致命失误

袭人一向以“贤良”著称,但在第32回,却罕见露出轻浮姿态。

她和史湘云踩一捧一,吐槽、挤兑黛玉,捧抬宝钗。宝玉只有赔笑:“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

无论古今,嚼舌根的人都不受欢迎。

但现代人嚼舌根,叫八卦,吃瓜。

在古代则是一项专有的罪名——犯口舌,违反“七出”。按律,当逐。


何况,袭人的身份,还不够资格犯“七出”,她不是妾,晴雯说她——“连个姑娘还没挣上”。

一个丫头,一个奴婢,居然对主子评头论足,是犯了大忌。

乱说话的下场是什么?有前车之鉴,晴雯是怎么丢了性命的?芳官、四儿是怎么被撵的?

袭人并不是一个孟浪的人,为啥敢嚼黛玉的舌根?还能安然无恙?

你知道吗?红楼里惊涛骇浪的信息战,木石派输的一塌糊涂。贾母在袭人身上,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失误。

无处不在的监听者

荣府的底蕴,是诗书簪缨之族。是诗礼之家。

但这只是表面。

真实的荣府,社会生态并不宽容,相反,十分紧张。

检抄大观园后,王夫人肃清怡红院,撵走了晴雯、四儿等。

在盛怒之下,王夫人说出一番话,让人不寒而栗。

“……她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量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这么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什么是心耳神意?


说好听了,就是耳报神。说难听了,就是监听者,间谍。

在被监听环境中生存,人人自危,因为你不知道谁是监听者,他背后的人是谁!

王夫人的耳报神,只安插在怡红院吗?

当然并不是!

第73回,赵姨娘正在卧房给贾政吹枕头风,突然外面响了一声,接着,怡红院就跑进来一个小丫头小鹊。

“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才刚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跟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
这个小鹊,就是王夫人安插到赵姨娘房中当差的耳报神。

荣府中,王夫人有耳报神,其他人有没有呢?

放心,有!

你很难想到,耳报神,这是隐藏在红楼中一场你死我活的信息战!

信息战

信息战这种东西,就像J备竞赛。

你有信息渠道,我必须也有。不然肯定被轻松捏死。


检抄大观园时,怡红院撵走三个人、迎春处查出了司琪、惜春房内撵走了入画。

只有探春的秋爽斋,没出事。为什么?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
看到了吧,因为探春有自己的信息监听渠道,所以在关键时刻,救了她的命。

探春贞洁没受连累,所以能觅得贵婿;

而迎春傻乎乎,在荣府的生态里,被欺负到骨子里。她被孙绍祖虐待成下堂妻,原因是什么?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说白了,司琪被撵,把迎春的贞洁声誉带坏了。

一定程度上,迎春的下场,就是没有布局眼线的结果。


你很难想象,几乎每个生活在荣府的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监听渠道。

马道婆五鬼魇魔害宝玉、王熙凤,是怎么得逞的?

马道婆的法术奏效,必须要将五个纸人,放到宝玉、王熙凤的床铺上。这需要他们极亲近的人才能完成。

结果赵姨娘很快就做成了。可见,连赵姨娘这个贱妾都有眼线,其他人更别说了。

宝钗为啥像幽灵一样,到宝黛相处的关键时刻,就出现搅局?

宝玉到梨香院看望宝钗,差点就和宝钗你侬我侬,生米煮成熟饭时,黛玉突然就来了,且直奔宝钗闺房,都是为什么?

难道她们都开了上帝视角?

不是!

那是因为荣府里,无论金玉派,还是木石派,都有自己的信息监听渠道。人在屋中坐,手眼观全府。

袭人原来长了一张嘴

在荣府这种人人自危,隔墙有耳(甚至都不隔墙)的高压环境中,为啥袭人敢嚼黛玉舌根?

袭人敢说王夫人坏话吗?曲曲过宝钗吗?


没有!她不敢!借给她个胆子,她都不敢!

因为袭人一开始是贾母的人,她是王夫人重点监控对象。

她但凡敢嚼王夫人舌根,分分钟让王夫人抓住把柄,让她下课。

袭人不敢曲曲宝钗,但却敢说黛玉坏话,为什么?

正是因为她是贾母的信息渠道的骨干。

1、灯下黑

既然是贾母派,她就不属于木石派的监控对象。

这就叫灯下黑。

贾母肯定想不到,她重点布控的袭人,竟然挖自家的墙角。

2、控评。

袭人在怡红院,有大帮跟班。

对此,宝玉的奶娘李嬷嬷,有清醒的认识:“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


“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

如今有个词叫“控评”,其实袭人在怡红院拉拢人心,就是在控评。

怡红院所有人都跟她团团伙伙,等于在堵塞贾母的信息渠道。

所以,袭人在怡红院,竟然大大方方地和史湘云、贾宝玉嚼黛玉舌根,根本不把贾母当回事。

堵塞信息渠道,是非同小可的事,等于,贾母在怡红院,就是个瞎子。

金玉派和贾母斗,就像跟个盲人打牌,你说谁会赢?

所以,贾母和木石派失败,袭人绝对是关键一环,难怪以王夫人之尊,都要拉拢她,她可真的是一颗重磅炸弹哦!

贾母在和王夫人斗法中,失败得那么彻底,都是因为看错了袭人啊!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
贾母这句话,是对重用袭人的懊悔,贾母对袭人的定位,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丫鬟而已,甚至都不需要她长一张嘴,她像葫芦一样,别说话就行了。


可是谁知袭人到怡红院就露出本来面目了,原来她不仅长了一张嘴,还长了一张叛逆者的巧嘴哦!

贾母对袭人的误判,是不可挽回的失误!改变了荣府的命运走向!

一个丫鬟呀,杀伤力竟如此重要!你可敢信?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的贤袭人的桃花真面目
liuhuirong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  3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袭人的故事在书里特别多,引诱挟制宝玉,附和讨好王夫人,排挤暗算同伴,脂砚斋还在书中特别提示道“袭乃钗副,真真不假”“(宝钗的冷香丸)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作为“黛之影”的晴雯与黛玉影射的人物有重叠交错,而“钗副”袭人则兼是宝钗的分身和副手帮凶。

袭人是贯穿整个贾府故事的一个重要人物,偏偏对她的解读总也不甚清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在写什么?其实袭人的影射同凤姐的影射都是非常直接清楚的,只要了解到作者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爷是通过石头记揭示自己母亲弟弟被害真相进而影射明亡清代的家亡血史的构思,那么一切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了。袭人与黛玉同一天生日就是揭开谜底的钥匙。

前文写过宝玉特意把同一天生日的芸香改名为四儿是暗示宝玉是四儿,即第四个儿子,是崇祯的皇四子。那袭人与黛玉同一天生日难道是指她俩是同一人或是同一战线上的人?错!分析问题要具体的针对性的分析,袭为钗副,宝钗毒害黛玉,袭人构陷拆散宝玉黛玉,怎会是同一人或是同一战线上的人?

作者特意提示袭人和黛玉是同一天生日是指袭人黛玉所影射的真实人物是在史书上同时出场的。

大家一定会想这么巧?想不出崇祯和谁在史书上同一时间出现啊。这就是大家想不到袭人是谁的原因,因为袭人不是和崇祯同时出现的,她是和田妃同时出现的,别忘了黛玉影射的是崇祯和田妃两个人。

看看相关的史料就一清二楚了:“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周、田、袁三人同时参选信王妃。


《玉堂荟记》和《思陵典礼记》记载:“(皇)上初幸妃宫,谓之铺宫。田已立为贵妃,袁乃铺宫,相去七八年。袁固上即位时与田同选者也。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翻译:皇帝初次临幸妃子被称为铺宫,田早已被立为贵妃多年以后,袁才被崇祯初次临幸,田袁两人相差了七八年。袁本来是和田一同入选信王府的,但袁妃只生了一个女儿,她得到的宠爱比田差得实在太远了。

《明宫词》:“袁贵妃谨退深宫,得(周)后意,凡游赏嬉戏,每召与同,不召田也。”袁妃与周后交好。

《彤史拾遗》:“会岁旦朝正,妃当诣坤宁宫朝。适天寒雨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入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田妃是贵妃,早早地去拜见周后,恭敬守礼反被周后久冻,而且周后一语不发故意给田妃难堪;袁妃仅是淑妃地位低,晚来迟到违背礼数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被周后热情迎入招待,一起看田妃在户外挨冻。

《思陵典礼记》:“崇祯十四年四月,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贵妃,仿万历中例也。”在田升为皇贵妃时,生了一个女儿的袁妃才从淑妃升为贵妃。仿效万历中例指的是: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皇三子后,万历皇帝进封宠妃郑贵妃为皇贵妃。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很多史书为了掩盖史实而故意混淆田秀英与袁妃的位阶等级,如《明史》写田妃的位阶低于袁妃,而《明宫词》则将袁妃的位阶篡改为皇贵妃,后面会具体解析。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到:周后和袁妃是同田妃一起参选信王妃的,周后被选为信王正妃,而袁与田则成为次妃,其后随着信王登基做了皇帝而搬入皇宫做了后妃。周田袁三人在崇祯的后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与田妃独得专宠不同,同时选入的袁妃在嫁给崇祯七八年以后才被初次临幸,崇祯也是好色之人,妃嫔成群,却如此无视袁妃,由此不难理解袁妃的难堪与不甘心。袁妃虽然得不到崇祯的欢心,却得到了周后的欢心,周后待她亲密非常。

花珍珠与晴雯一样都是贾母给宝玉的,这正是暗指周后、袁妃二人与田妃是同一来历,都是天启中一起选入信王府的背景。

可宝钗之副花袭人在《红楼梦》中戏份如此之重,难道只是影射周后和袁妃两人么?当然不止!花袭人还同时影射崇祯的一众旧臣!

那花袭人究竟是影射崇祯的哪些旧臣呢?且看第十九回里袭人说道:“自我从小儿来了,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己夹:百忙中又补出湘云来,真是七穿八达,得空便入。】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这一处“袭人先服侍了湘云几年”的交代乃是极重要的暗示,其中深意我会在后面揭秘贾母的宝贝“慧绣”中解释。 

再来看判词。先看“一簇鲜花”。

史书记载:“袁贵妃善剪彩花。每入冬节,制花朵以为妆助,宫中谓之“消寒花”。袁妃样样比不了田妃,但她有一样绝活却是田妃比不了的——做假花!

原来判词中的那簇花不是真花而是假花!再看这一簇假花不简单,为何袭人姓花呢?

这袭人的“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此人水性杨花没有气节;二通“话”,袭人善假花,即善“假话”。

花袭人,实为“话袭人”,也就是假话袭击人,用话陷害人!

在书中,真正与宝玉行苟且之事的是袭人,却因为善于逢迎告密得到王夫人的赏识;而与宝玉纯洁无染的直性子晴雯却被冤枉成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袭人先借王夫人的手搬倒了晴雯,又借王夫人和元妃的手搬倒了黛玉。袭人说黛玉时总是那位那位的充满了嫉妒和敌意,却跟宝钗的丫环感情深厚,巴结讨好宝钗。这些无一不是影射这位在史书上看似贤良的周后、袁妃和东林党底下里的丑恶行径。

再看判词:“一床破席”。

花,指的是假花(假话),那一床破席为何解呢?结合第六十三回中袭人抽到桃花签,配诗:“桃红又是一年春”就明白了,破席指的是水性杨花、没有气节。

原来,“破席”花袭人影射的是那些投降清廷胡虏重迎人生 “又一春”的崇祯旧臣和妃嫔们。

那么一床破席与袁妃有何联系呢?再来看史料:

《明史》 卷一百十四: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甲申传信录》“上刃坤仪公主於昭仁殿……坤仪公主,袁妃出。”

《清世祖实录》卷十二记载:顺治元年,“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崇祯的袁妃)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视,皆不识。”长平公主虽怯懦但还存义,是远远比不上周奎和袁妃他们俩识得时务,懂得以真为假逢迎新主子。

“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出卖亲外孙崇祯的太子的周奎获得新主子的封赏。


顺治二年,“庚寅,赐故明妃嫔袁氏(崇祯的袁妃)……衣各二袭”、 “赐故明妃嫔任氏(任容妃)、范氏(范慧妃)、袁氏(崇祯的袁妃)……银各三十两。”

“桃红又是一年春”,正是落在“又一春”上。所谓“花袭人有始有终”原来指的是袁妃等人不但不愿殉国,而且依附清廷卖主求荣的结局。作者在袭人出场时就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其实是作者讽刺袁妃等人的得新忘旧、心里眼里永远只认新主子,与周奎一样都是背主忘恩之人,果然是一床破席。恰与晴雯的“念旧”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她貌似温柔和顺,其实是奸猾毒辣、猖狂悖逆;以为她似桂如兰,却原来陷害忠良、卖主求荣,其中真相会在后文《明末党争系列》中详细解密。


《玉堂荟记》中有一段袁妃和周后的一段假话记载:“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袁妃花七百两银子做了个紫檀纱橱,然后向崇祯谎报花费一千两,给自己省下了三百两银子体己!万万没想到花钱抠门的崇祯查问了花费后竟然对袁妃是大加赞赏:“你这一千两花得可太值了!前段时间中宫周皇后也花了一千两银子做了个橱柜,比你这个紫檀纱橱可差远了!”

原来崇祯的银子就是这么进了袁妃和周后的私房口袋的!这袁妃和周后可真是一对假话好姐妹,周后还真是得其父周奎真传,可叹周后爱子——太子最后才被周奎卖了区区“银百两”,还不值周后的质量低劣的橱柜的一个门!真是好讽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隐史》举报/认领
上一篇: 晴雯的哥嫂——多浑虫和多姑娘是谁
下一篇: 《红楼梦》的一喉三歌和人物的多重影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8: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全庵桃花
【作者】谢枋得 【朝代】宋拼音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译文 注释
当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乱世,每次看到桃花盛开才知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赏析
[注释](1)庆全庵:寺庙名。(2)桃源:即桃花源,这里指庆全庵。(3)问津:问路。[译文]寻找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样的暴政,看到红艳艳的桃花,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花儿凋谢,花瓣千万不要跟着随流而去,恐怕个渔郎看见了也会到这里来。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百科详情>>

庆庵寺桃花播报编辑讨论24[url=]上传视频[/url]

宋代谢枋得诗作





一分钟读懂庆庵寺桃花
00:38










背诵古诗《庆庵寺桃花》
00:21







诵读谢枋得的《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01:39
















收藏
51
12



《庆庵寺桃花》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在他的《叠山集》里面,诗人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而作此 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星图查看更多


[url=]谢枋得的著作[/url][color=rgba(0, 0, 0, 0.6)]共42个词条1988阅读


小孤山
[color=rgba(0, 0, 0, 0.6)]《小孤山》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谢麪
[color=rgba(0, 0, 0, 0.6)]《谢麪》是宋朝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蚕妇吟
[color=rgba(0, 0, 0, 0.6)]《蚕妇吟》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采用的叙事手法非常新颖,以对比的的手法,将富贵人家的荒淫享乐来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强烈对比,同是夜不成寐,一是歌舞宴乐,一是忧心温饱,悬殊甚巨。这首诗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矛头准稳,因而广为流传。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color=rgba(0, 0, 0, 0.6)]《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是宋末元初词人谢枋得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感慨自己飘零天涯,十五年来不能祭扫祖茔,曲折地表达了对元朝统治者的怨愤。下片宕开一笔,借道家之说表达以死报国的社志,以及不屈仕于元人的民族气节。全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词人注重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url=]出自《叠山集》的诗文作品[/url][color=rgba(0, 0, 0, 0.6)]共3个词条1159阅读


庆庵寺桃花
[color=rgba(0, 0, 0, 0.6)]《庆庵寺桃花》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在他的《叠山集》里面,诗人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而作此 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却聘书
[color=rgba(0, 0, 0, 0.6)]《却聘书》是南宋文学家谢枋得所作的一篇散文。




求纸衾
[color=rgba(0, 0, 0, 0.6)]《求纸衾》是宋朝诗人谢枋得所作一首五言律诗。





[url=]谢枋得的诗文作品[/url][color=rgba(0, 0, 0, 0.6)]共48个词条4696阅读


小孤山
[color=rgba(0, 0, 0, 0.6)]《小孤山》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庆庵寺桃花
[color=rgba(0, 0, 0, 0.6)]《庆庵寺桃花》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在他的《叠山集》里面,诗人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而作此 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蚕妇吟
[color=rgba(0, 0, 0, 0.6)]《蚕妇吟》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采用的叙事手法非常新颖,以对比的的手法,将富贵人家的荒淫享乐来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强烈对比,同是夜不成寐,一是歌舞宴乐,一是忧心温饱,悬殊甚巨。这首诗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矛头准稳,因而广为流传。




示儿二首
[color=rgba(0, 0, 0, 0.6)]《示儿二首》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作品之一。














作品名称庆庵寺桃花
作    者谢枋得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叠山集》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目录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译文
播报编辑


词句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桃红:桃花开放。

白话译文

我寻到当年的桃源人为避秦之乱而找到的佳地,没有年历记载,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莫要让桃花瓣纷飞,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作品鉴赏
播报编辑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德祐元年(1275)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破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编有《文章轨范》。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叠山集》。 [1]


词条图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花气袭人知昼暖,为什么写错?日暖玉生烟,月明珠有泪!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江西
2
2024.07.22 11:54:37
字数 1,674
阅读 74
【 红楼日月:连载11】
(接上文,林黛玉解读,红楼梦主旨)




从两首诗,走近红楼。第二首:

1.3.3 蓝田日暖玉生烟
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为什么错写成“花气袭人知昼暖”?

贾政问:“袭人是何人?”宝玉答:“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

蒋玉菡念的,也是“花气袭人知昼暖”,只能是作者故意写错。

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说: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

宝玉说他化成烟,是“玉生烟”,而且强调,化成飞灰还不好,要化成烟。宝玉这话是对花袭人说的,花解语:花袭人,可解语。“花气袭人知昼暖”,花袭人,知昼暖,即:日暖!与宝玉说的话连起来,就是:“日暖玉生烟”。

看典故,李义山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日暖玉生烟”对应的上句是:“月明珠有泪”!—— 明朱泪!

看到“月明珠有泪”,就看出了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明朱泪!

作者还用了多个线索提醒读者:

一是回目中用“静日玉生香”,提醒“日暖玉生烟”。且“玉生香”与宝玉化烟,作者把“玉生烟”已经送到读者眼前了。

二是回目中“花解语”对偶“玉生香”的提醒,从“花袭人”可解语;“良宵”对“静日”,用“宵”提醒“昼”:宵是夜,昼是日。

三是宝玉、茗烟、袭人三人名字的提醒:玉、烟、昼暖。

我们也就一下明白了贾政的话:“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起这样的名字?”袭人,作为人名,确实太异常了!也就明白了作者为何多次向读者解释一个丫头的取名来历,说来自旧人诗句、古人诗句,却把这么著名的诗句写错,原来作者谋划的是:“昼暖”=“日暖”!

这么多的线索,再三证明,这些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处心积虑!

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林下美人来,月明之后是林黛玉,月明之前的沧海呢?林黛玉之父叫什么?林海,字如海,两个“海”。

蓝田:蓝田日暖玉生烟,湘云的海棠诗“种得蓝田玉一盆”。

绝非巧合!

所以,黛玉说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从反面读,不是不喜欢,而是强调!是提醒读者。

《红楼梦》中,大量用射覆手法。宝玉生日时,玩过射覆游戏。简单说,射覆,就是我拿个盆,下面覆个东西,让你猜下面是什么?古人真无聊!像汉武帝覆个壁虎,让东方朔猜。真够黑的!后来文人雅士改成了文字游戏,不用拿盆覆真东西了,变成了从诗文中猜字。

比如,行令时,我看到酒杯,想到杜甫的诗句“瓢弃尊无绿”,我的目标字是“尊”,酒杯,却覆“瓢”字,让你猜。你猜到以后,也不能直接说目标“尊”字,而是射“绿”字,作为回敬,也是让我再猜一下的意思,这样才公平好玩嘛。

因为我举了个极简单的例子,瓢、尊、绿都在同一句诗文上,是李纨、岫烟的射覆例子。按游戏规则,你射时,可找任何一句含目标“尊”字的诗文,只要说个与“尊”相关的字作为回敬。比如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射“江”字、“月”字都可。我也要猜你射的字对不对,如果我没猜中,也会被罚酒。中国古人玩的真雅真高!不像现在酒桌上的露骨直白!

所以我覆、你射,两人都不说目标字,却能相互意会,心照不宣,这是古时文人射覆游戏的规则。

射覆和猜谜语一样,也有让读者猜的过程,红楼作者用此可隐藏目标,让读者去射中真正目标,也是躲文字狱的好方法。

此处就是作者覆“日暖玉生烟”,让读者射中目标“月明珠有泪”,遵从射覆规则,目标都不说出,双方心照不宣。这手段真高明!

宝玉的首席小厮茗烟,名字显然出自这两句诗,“明”和“烟”,也是一直提醒读者“明朱泪”、“玉成烟”,是被“清风”吹散了。

望帝春心托杜鹃:可知黛玉的首席丫嬛紫鹃,名字也出自这里。而且是“朱”的杜鹃,紫、红、赤、绛等红色系的字,反面都指“朱”。

那么“望帝”是谁?显然不能是紫鹃,只能是黛玉。黛玉是帝,这又是一个验证。

望帝是黛玉,那么丛帝是谁?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31 , Processed in 1.5204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