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稻香村===借问酒家何处有,一饭之恩死也知!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4: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温柔乡苦不胜衣
朝代:宋朝|作者:方蒙仲
温柔乡苦不胜衣,端正楼嫌微有肌。
安得花神供步辇,不肥不瘦美兼之。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 宋 ] 方蒙仲

原文

夜色朝光两莫知,树间但见白差差。

江南到处名姝少,一律前村雪里词。




红楼梦第77回中“端正楼之相思树”是出自哪个典故?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1个回答#热议# 什么是淋病?哪些行为会感染淋病?


爱创文化
2022-09-06 · TA获得超过9861个赞
关注


端正楼在华清宫,乃杨贵妃梳洗之所.唯“端正楼之相思树”,恐出于温庭筠《题端正树》一诗,诗云:“路旁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题端正树
- 360国学

题端正树唐·温庭筠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题端正树唐·贞元文士
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



来自360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4: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妄爱温柔乡,荡然不回首出自宋代贺铸怀寄周元翁十首其八
周郎强仕年,药石甘苦口。
得无耗天和,汤剂御衰朽。
空华与□色,种种竟何有。
妄爱温柔乡,荡然不回首。
坐令松桂姿,凋脆等蒲柳。
幸勿易斯言,前车镜湖叟。


作者贺铸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怀寄周元翁十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怀寄周元翁十首》 作者贺铸 ,是宋朝的一部诗词。

  65
本词条 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基本信息模块, 基本信息缺失内容, 正文无目录, 正文无图片, 名片图不清晰, 目录重复出现, 目录层次不清晰, 目录名称包含符号或序号, 一级目录下引领一个二级目录,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正文缺少图册,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6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怀寄周元翁十首

创作年代
宋代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作者
贺铸

目录
1作者
2诗词正文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宋贺铸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正文
周郎假沔官,我偶来沔居。

得闲定相过,谈笑沈痾袪。

俄闻戍楼角,晓引吹咿呜。

自君居湓城,怳怳一梦余。

复求若辈人,陶灶搜璠玙。

诚为天下士,岂特江汉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丝垂地细君惜,从今可老温柔乡。更新时间:2024-11-16 14:29:13八字精批2025流年运势八字合婚八字起名下面是诗词搜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惜在第七个字的诗句是绿丝垂地细君惜,从今可老温柔乡。妆楼怨宋 · 王炎长安甲第凝丹碧,门外如云珠履客。主人对客懒将迎,别有洞天双国色。帘帏不动春风香,乃翁但醉流霞觞。绿丝垂地细君惜,从今可老温柔乡。欢乐短,忧恨长,凤飞何在遗其凰。不言不笑念恩怨,明月无情窥象床。春暖花枝啼晓露,此身今是花无主。可怜高冢卧麒麟,不许画楼栖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4: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和村边解嘲》郑清之宋代郑清之闲身惟向静中便,莫景侵寻绛县年。失解真精昏默默,且观玄牝息绵绵。温柔乡裹谁能老,冷澹胜涯别有天。笑抚脚婆为法喜,漆园何必问经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4: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苏锦帐双鸳鸯,梦魂醉入温柔乡。
出自《青楼曲》
青楼少妇悬明榼,软金刺绣罗衣裳。
纤歌宛转声绕梁,围屏狎坐飞琼觞。
流苏锦帐双鸳鸯,梦魂醉入温柔乡。
东风破暖吹红香,落花点点更漏长。
流丝飞絮春茫茫,柔肠一寸生秋霜。
吴山青青江水绿,燕语莺啼空断肠。

吴文泰简介
吴文泰的诗词曲代表作
吴文泰,苏州府吴县人,字文度。性耽诗,常为人幕僚,文书堆案,一无所省。与丁敏(字逊学)为友,尝闭门共为诗,每日夕吟不休,至忘其未食。洪武中同知涿州,坐累谪徙云中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8: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敏===李纨?
李浑,李敏,李密,李渊。冯渊→李自成

红楼梦中“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谁?我为装修狂19862013.07.28[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ajuug3x7y2013.07.29


满意答案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注释]
  这一首是写李纨的。
  1.“桃李”句——借此喻说李纨早寡,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象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
  2.“到头”句——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画中图景即批此。
  3.“如冰”二句——意思是说,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但是不值得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桃李章播报编辑讨论2[url=]上传视频[/url]

中国古代民谣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桃李章》又名《杨花落,李花开》。 公元614年末,洛阳街头出现的一首民谣。中国历史上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之一。隋王朝之世“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 [1]

作品名称桃李章
作品别名杨花落,梨花开
创作年代隋唐
地    位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


民谣《桃李章》
历史上的谣与谶

隋唐民谣《桃李章》说:“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一个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在研读了《桃李章》之后,预言了三件事。一,桃与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会得天下。二,皇帝与皇后,迷转于扬州,不得返都。三, “勿浪语,谁道许”,是“密”的意思。
李玄英认为:《桃李章》里,“桃”者,“逃”也;“桃李子”可以理解成“逃”亡的李氏之子。在隋王朝之世,因为“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其中还有几位李姓大臣,因为这个谶言全家遭难!如李浑,李敏等。受到政迫害而逃亡的李姓之人,也有很多。即如这位秀才李玄英,他也是一李氏之子。按和尚安伽陀谶言:李氏当为天子,李玄英也应是隋王朝的政治嫌疑犯。《资治通鉴》说他“自东都逃来”。李玄英最后得出结论:当今皇帝与皇后,回不来了,会死于扬州;蒲山公李密会得天下。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东都洛阳逃出来,投靠李密。 当时许多人,象李玄英一样,认为李密就是这个神秘谶言里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后来,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李世民,统一中国,扫清群雄。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认为天下之大,舍我而谁?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后。“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谶言:李氏当为天子,坊间街头传言《杨花落,梨花开》,暗喻大隋杨氏江山当灭,而李姓真主必取而代之!”随得验证。到这时人们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桃李子”并不是指的李密,而是指的李渊父子。尤其这个“桃”字,乃是“陶”字的谐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自然这喻指就非常明确了。这一谶言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最神秘的政治谶言。
《隋书·五行志》曰:“炀帝大业中童谣。其后李密坐杨玄感之逆,为吏所拘,在路逃叛,潜结群盗,自阳城山而来,袭破洛口仓,后复屯兵苑内。‘莫浪语’,密也。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寻亦破灭。‘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杨广在大业九年(613年) 、十年(614年) ,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民谣更是成了流行歌曲,到处传唱。民谣皆曰“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无根基。”,又曰“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此为“李氏当为天子”之兆。“方士安伽陀劝杨广杀尽天下姓李的人,杨广虽然没有采纳,但对于姓李的人,已是疑神疑鬼。 李浑应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杨广便指使宇文述诬告他谋反,杀了李浑家族32口,其余全部流放岭南,弄得人人自危。杨玄感的起兵,意味着杨广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预示着杨广与关陇贵族集团开始决裂。隋皇朝终于在《杨花落,李花开》的传唱中灭亡。




李浑、李敏被杀案中,“李氏当为天子”的政治谶语只是一个幌子尚宫女史关注IP属地: 山东
22019.02.14 21:45:11字数 2,684阅读 1,842



隋末,一则“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广为流传,引起了隋炀帝杨广的警觉,有人劝说杨广杀尽天下姓李之人,一时间,天下惶恐。不久,李浑和李敏这两个当朝重臣被杀,更是株连了其家族的32口人,朝野哗然。人们在慨叹之余纷纷庆幸自己并不姓李。
但令人惊奇的是,杨广却并没有动别的李姓贵族,后来成为瓦岗首领的李密和大唐天子的李渊都逃过了一劫。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李浑和李敏之死是否真的是应谶,还是另有隐情?




自大业九年杨玄感叛乱之后,隋炀帝杨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统治集团内部已经不再稳固,尤其是关陇贵族们,都在等着他垮台,他能信任的官员已经不多,猜忌的官员却是很多。
有心人就利用杨广的这种心理报私仇,这就要牵扯出曾经的一桩旧事。
申国公李穆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是被隋文帝杨坚给予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特权的重臣,只是他在隋朝开国没几年就去世了。按照惯例,他的爵位由嫡长子来继承。李穆本有十个儿子,但嫡长子死在了他的前头,因此袭爵的就成了他的嫡长孙李筠。李筠袭爵后不几年也死了,申国公的爵位再次空置了下来。
这个时候李穆最小的儿子李浑就上了心,想要袭爵继承这偌大的李家家业,但是这件事并不好办,要知道李穆有十个儿子,而他李浑排在了第十名,按照当时的继承制来说怎么也不会轮到他,因此只能走别的渠道,这时候李浑就想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宇文述。




宇文述是太子杨广身边的红人,不仅帮助杨广坐上了太子之位,还和杨广做起了儿女亲家。李浑就对宇文述说:“如果这件事成了,那么我每年都将赋税所得收入的一半送给您。”
宇文述一听,这买卖划算啊,不过是张张嘴的事,每年就有大把的银子赚。于是宇文述就对杨广说:
“立嗣以长,不则以贤。今申明公嗣绝,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唯金才有勋于国,谓非此人无可以袭封者。”(金才是李浑的字)
杨广一听在理,就答应了,然后上报了隋文帝,让李浑做了申国公,继承了李家家业。后来李穆被追封为郕国公,李浑同样是袭爵者。
最开始李浑还算讲究,真的就把每年赋税收入的一半给了自己的大舅子宇文述,但是给了两年后就肉疼的不行。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李家家大业大,养活的人也多,而且李浑花的也比较多。李浑算过一笔账,实际上宇文述赚的比他这个申国公还要多,所以从第三年开始,李浑就不给了,这自然让宇文述很不爽。




宇文述有一次喝醉了酒,就对着朋友说了一句:“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两人从此结仇,再相见就红了眼。宇文述一直盘算着报仇,还真就让他逮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杨广在东征高句丽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方士,名唤安伽陀,此人在杨广面前表示懂谶语,并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进而劝说杨广将天下姓李之人全部杀掉来改变这个谶语。但是杨广并没有答应,他并不怎么相信谶语,而且杀掉全天下姓李之人也实在不可能,就关陇贵族中的李氏家族就有不少,杨广根本不可能杀他们。
但是宇文述知道这个谶语后却上了心,他决定将李浑拉下水,对着杨广说了这么一番话:
“伽陀之言信有徵矣。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
划重点:“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
这句话成功的让杨广对李浑起了疑心,而且李敏这个名字更是让杨广心里不是滋味。于是杨广就让宇文述来彻查此事。




那么这个李敏又是何人呢?
李敏是李浑的侄子,其祖父李贤和李穆是亲兄弟。李敏的父亲李崇也是在隋初去世的,当时突厥犯边,李崇力战而死,因此李敏就被养在了宫中。李敏姿容俊美,又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一不精,而且承袭了广宗公这个爵位,算得上是天下女子心中的如意良君。
而他后来娶的娇妻正是北周的公主宇文娥英,娥英是北周皇后杨丽华的女儿,也就是杨坚的外孙女。杨坚篡权后,杨丽华成了乐平公主。杨丽华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为她算计的比较多,进而为李敏算计的比较多,让他做了柱国,让他成为杨广身边的红人,即便是做了各州的刺史,也大多并不就职而留在京师。
杨丽华去世的时候曾对杨广交代:“妾唯一女,不自忧死,深怜之。汤沐乞回与敏。”
杨广也答应了下来,后来杨玄感叛乱,李敏还立了大功。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东征高句丽,让李敏到黎阳督运粮草。也就是在这一年,杨广听到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而李敏的小名是洪儿,这一个“洪”字正是杨广心目中的应谶之字。




《北史》中记载杨广曾让李敏自决,李敏害怕,于是经常和自己的叔叔李浑屏人而语,这让宇文述知道后,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宇文述得了杨广之命调查李浑和李敏之后,就让裴仁基上书陈述李浑谋反。然后宇文述就派人将李家人都下了狱,开始审问。在最开始,由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进行审问,这件事本就是栽赃陷害,正常的审问是不可能问出结果的,两人也的确没有问出什么,遂如实上报了杨广。但是杨广并不放心,继续让宇文述来调查。
宇文述并没有走正常的审问之路,而是到狱中找到了李敏的妻子宇文娥英。宇文述对她说:
“夫人,帝甥也,何患无贤夫!李敏、金才,名当妖谶,国家杀之,无可救也。夫人当自求全,若相用语,身当不坐。”
宇文述的意思很明确:反正李浑和李敏是一定要死的,但是你没有必要跟着一起死,完全可以选择自保。
不知宇文娥英是出于怎样的心思,究竟是怕死还是想要保住李家的其他人,总之,她竟然询问宇文述自己应该怎么做,宇文述见她上了钩,就对她说:
“可言李家谋反,金才尝告敏云:‘汝应图箓,当为天子。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若复渡辽,吾与汝必为大将,每军二万余兵,固以五万人矣。又发诸房子侄,内外亲娅,并募从征。吾家子弟,决为主帅,分领兵马,散在诸军,伺候间隙,首尾相应。吾与汝前发,袭取御营,子弟响起,各杀军将。一日之间,天下足定矣。'”
这不就是要坐实李浑和李敏谋反吗?但是宇文娥英却答应了,于是由宇文述口述,宇文娥英一字字写下来,就这样,宇文娥英把李家给卖了。




宇文述将此表上报了杨广,李浑和李敏被杀,李家有另外32口人也在被杀之列,其余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流放岭外,而宇文娥英也被自己的舅舅赐了毒酒。
李浑和李敏的被杀是因为谶语吗?当然不是。杨玄感叛乱之后,这些关陇集团的贵族们就成了杨广的心病,他害怕他们反,他忌惮他们手中的兵权,李家正是关陇集团中的贵族代表。但杨广也只是忌惮,他不敢对他们下手,要不就会失去更过的支持。
不过,杨广不想杀不要紧,宇文述在里面添了一把火,让杨广不得不正视权势很盛的李家,而且李敏当时的工作不得不让杨广想起杨玄感,杨玄感正是在黎阳督运粮草的时候反的,他李家会不会也借机起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下的承若就是欠下的债。
李浑若泉下有知,一定后悔自己惹了宇文述。


隋炀帝为什么要杀李敏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3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ishine_lyx
2018-04-16 · TA获得超过3692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资治通鉴》中关于李敏事件的描述是这样的:
隋炀帝忌右骁卫大将军郕公李浑。615年春,会有方士安伽陀言“李氏当为天子”,劝隋炀帝尽诛海内凡李姓者。李浑侄子将作监李敏,隋炀帝疑其名应谶,常面告之,冀其引决。李敏大惧,数与李浑及李浑兄子李善衡屏人私语;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谮之于隋炀帝,乃遣虎贲郎将裴会基表告李浑反。隋炀帝收李浑等家,遣尚书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案问数日,不得反状,以实奏闻。隋炀帝更遣宇文述穷治之,宇文述诱教李敏妻宇文氏为表,诬告李浑谋因渡辽,与其家子弟为将领者共袭取御营,立李敏为天子。农历3.5(公历4.8日),隋炀帝杀右骁卫大将军郕公李浑、李浑侄子将作监李敏、李浑兄子李善衡及宗族32人,自三从以上皆徙边徼。后数月,李敏妻亦鸩死。
其中可见,杀李敏的主要原因是“有方士安伽陀言‘李氏当为天子’”。如果不看此事件之前隋炀帝曾经历过的重要事件,可能不能理解隋炀帝当时的心态。
613年,隋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差点就攻克了东都洛阳。如果不是他决策错误,完全可能让正在亲征高句丽的隋炀帝死在辽东。这是隋炀帝在杀李敏前最危险的一次经历。
虽然当时隋朝各地已经出现大量民众叛乱,但这些叛军中还没有一个看起来能动摇隋朝中央政权的,所以隋炀帝还并不担心这些叛军。但不要忘了,隋炀帝的爸爸当年就是出于当朝权臣,之后夺取帝位的。所以结合杨玄感和隋炀帝老爸的例子,隋炀帝心中最担心的是其周围位高权重者的叛变。
在这种心理阴影下,李浑李敏之前,其实隋炀帝已经对位高权重的李姓武将动过手了:就在613年杨玄感叛乱时期,隋炀帝就怀疑原隋右武候大将军李子雄,诏锁之至行在所。李子雄杀使者,逃奔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后,李子雄被杀抄家。
现在有人又挑动了隋炀帝的这根经,他扫视周围,实际掌兵权的李姓人物就是李浑家族了。右骁卫是隋朝当时禁军十六个卫中的一个,右骁卫大将军是右骁卫最大的官,具有直接带兵造反的能力。所以被隋炀帝盯上了。
有人一定会想,那为何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没有被怀疑呢?这得拜李渊的职位好。当时李渊的官衔是卫尉少卿,是卫尉寺这个机构的副官,卫尉寺在隋朝管的是军器仪仗、帐幕之类的东西,类似现在的军事工业部,卫尉少卿就是现在的军事工业部副部长。卫尉寺管兵器制造存储,属于技术工种,不是军人性质,没能力发动叛乱,所以就不太遭隋炀帝惦记,因此李渊得以躲过此劫。
不过从历史的结局看,隋炀帝的担心方向是对的,最后杀了他的宇文化及,建立唐朝的李渊最后都是做到了位高权重掌兵权的位置后才有能力灭隋朝的,而农民起义军最后终于还是打不过这些政府里面出生的家族。


10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百度网友bd2b1c3
2018-04-16 · TA获得超过1418个赞
关注


隋大业十年,炀帝东征高丽,勿有谶纬之说,李氏将为王。炀帝冥思苦想到底是哪个李姓想夺权。 李敏,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父亲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乃烈士之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隋文帝杨坚的长女乐平公主(周宣帝皇后)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数百人中就选中了李敏,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 仇家于文述编造了一套李浑(李敏之叔)、李敏谋反的谎言,让宇文娥英写下来作为证。炀帝杀李浑、李敏家32口。 李敏之死是隋朝最大的冤案,这一冤案导致了隋朝有大分裂,加剧了隋朝的灭亡。朝中之人信任缺失,互相提防,李姓家族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逼迫李渊起兵反隋,建立了唐朝。

1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百度网友522e2b4
2018-04-19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关注


杨玄感反后,城阙大兴,敏之策也。将作监。从征高丽,领新城道军,加光禄大夫。十年,帝复征辽东,遣敏黎阳督运。时或言敏一名洪儿,帝疑"洪"字当谶,尝面告之,冀其引决。敏由是大惧,数与金才、善衡等屏人私语。宇文述知而奏之,竟与浑同诛。其妻宇文氏寻亦赐鸩而终。
隋炀帝杀李敏主要因为两件事:一件是牵涉到了杨玄感的反叛;一件有谣言成李敏的儿子李洪的名字迎合谶语“十八子水漫长安,当得天下“。再加上征高丽半途而废(这次如果不是杨玄感叛乱,很可能成功)杨广心里窝火杀李敏泄泄火气。




“杨花落,李花开”一首童谣引起的血案,李渊夺得天下有何玄机?2018-11-08 09:38:50  举报

分享至



第六章 杨花落,李花开
杨玄感叛乱,是隋帝国迅速由衰转向覆灭的分水岭。
从开皇的二十年盛世到大业,仅仅过去十年而已,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小杨同志沉迷千古一帝的大梦中而不自拔,两次东征惨败,再加上亲信大臣叛变,让他变得疑神疑鬼,却又放不下心中的执念。
614年,第三次征讨高句丽又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社会上谣言四起,一首童谣在东都洛阳传唱开来:“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接着又有民谣“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无根基” 。 “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这些民谣很快成了如今的流行歌曲、爆文,迅速传遍全国。
自秦汉以来,那些预测吉凶的预言,被称作谶。其实大多数谶言是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某种目的所编造的,向来为统治者所忌讳。由于大人知道祸从口出,不易传播,相反孩子们童言无忌,便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世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小杨同志天生疑心重,再加上杨玄感背后捅了一刀子,更加疑神疑鬼,这时一个叫安伽陀的方士出现了。此人自称能识图谶之事,于是给小杨同志出了个馊主意,防止李氏取而代之坐天下,干脆就把天下姓李者全杀了杨广虽然没有采纳,但对于姓李的人,心中有了计较。


当时李浑家族是隋朝最具势力的“李姓”官僚宗族,树大招风,成了谶语的最大怀疑对象。李浑有个侄子叫李敏,小名叫“洪儿”,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时随军出征,所担任的职务和杨玄感造反前一样,将作监,负责黎阳督运粮草。在童谣四处传唱时,偏偏杨广做个噩梦,洪水淹了金銮殿,“洪儿”者“洪水”也,一下子起了杀心。于是指使大臣宇文述诬告李浑谋反,结果李浑家族32口被杀,其余全部流放岭南。
杨玄感叛变,意味着隋帝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预示着与关陇贵族集团开始决裂。
因为这个谶言,很多李姓大臣倒了大霉,很多李姓之人被迫逃亡,即便受到重用的李渊,也变得惶恐不安。
当时有诏书命李渊去杨广巡行所到之地,他因病没有去。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杨广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病了,小杨同志来了一句:“病的要死了吗?”李渊得知后吓个够呛,于是开始无节制地饮酒,不时收受贿络自污。


这种谶言看起来荒诞,但当时相信的人很多,“李氏应为天子“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
小杨同志的大开杀戒,并没有阻止谣言的传播,后来又出来一首很有名的民谣《桃李章》:“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对于这个民谣,有个叫李玄英的秀才,专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人也姓李,在当时也应该属于政治嫌疑犯。
经过研究,这位哥们大胆预测,桃与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会得天下。皇帝与皇后,迷转于扬州,不得返都。“勿浪语,谁道许”,是“密”的意思。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东都洛阳逃出来,前去投靠李密。
后来李渊父子得了天下,人们似乎终于恍然大悟,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桃李子”并不是指的李密,另有所指。这个“桃”字,是“陶”字的谐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李渊的爵位正好是唐国公,这就非常明确了。
【特此声明】本文摘自作者原创作品《诗国大唐三百年》,若要阅读更多相关章节,敬请点击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绝一切抄袭转载行为,违者必究。



桃李章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桃李章》又名《杨花落,梨花开》。 公元614年末,洛阳街头出现的一首民谣。中国历史上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之一。隋王朝之世"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桃李章

  • 创作年代

    隋唐


  • 又名

    《杨花落,梨花开》

  • 地位

    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民谣《桃李章》

隋唐民谣《桃李章》说:"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一个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在研读了《桃李章》之后,预言了三件事。一,桃与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会得天下。二,皇帝与皇后,迷转于扬州,不得返都。三, "勿浪语,谁道许",是"密"的意思。

李玄英认为:《桃李章》里,"桃"者,"逃"也;"桃李子"可以理解成"逃"亡的李氏之子。在隋王朝之世,因为"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其中还有几位李姓大臣,因为这个谶言全家遭难!如李浑,李敏等。受到政迫害而逃亡的李姓之人,也有很多。即如这位秀才李玄英,他也是一李氏之子。按和尚安伽陀谶言:李氏当为天子,李玄英也应是隋王朝的政治嫌疑犯。《资治通鉴》说他"自东都逃来"。李玄英最后得出结论:当今皇帝与皇后,回不来了,会死于扬州;蒲山公李密会得天下。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东都洛阳逃出来,投靠李密。 当时许多人,象李玄英一样,认为李密就是这个神秘谶言里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后来,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李世民,统一中国,扫清群雄。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认为天下之大,舍我而谁?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后。"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谶言:李氏当为天子,坊间街头传言《杨花落,梨花开》,暗喻大隋杨氏江山当灭,而李姓真主必取而代之!"随得验证。到这时人们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桃李子"并不是指的李密,而是指的李渊父子。尤其这个"桃"字,乃是"陶"字的谐音,而陶唐又是上古时期尧帝的别名(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自然这喻指就非常明确了。这一谶言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最神秘的政治谶言。

《隋书·五行志》曰:"炀帝大业中童谣。其后李密坐杨玄感之逆,为吏所拘,在路逃叛,潜结群盗,自阳城山而来,袭破洛口仓,后复屯兵苑内。'莫浪语',密也。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寻亦破灭。'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杨广在大业九年(613年) 、十年(614年) ,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民谣更是成了流行歌曲,到处传唱。民谣皆曰"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无根基。",又曰"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此为"李氏当为天子"之兆。"方士安伽陀劝杨广杀尽天下姓李的人,杨广虽然没有采纳,但对于姓李的人,已是疑神疑鬼。 李浑应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杨广便指使宇文述诬告他谋反,杀了李浑家族32口,其余全部流放岭南,弄得人人自危。杨玄感的起兵,意味着杨广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预示着杨广与关陇贵族集团开始决裂。隋皇朝终于在《杨花落,李花开》的传唱中灭亡。




挽黄提举震三章
[ 宋 ] 陈著

原文

江山古四明,独立表平生。

敏处经纶密,癯中气局宏。

鸿毛看势利,虎口见功名。

麾节那能究,东南天已倾。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挽黄提举震三章|挽黄提举震三章原文|挽黄提举震三章翻译|挽黄提举...
挽黄提举震三章是由宋诗人陈著所作的,文弊莫如今,独存师古心。汲深六经海,茹实百家林。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晚年北山北,谁识醒中吟。


挽黄提举震三章
[ 宋 ] 陈著

原文

当年时事谁,咄咄赋归与。

同是无枝鹊,危如游釜鱼。

偷生盟世好,访远记山居。

已矣向谁恸,儿孙书满庐。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查看百科>>

游子吟
[ 唐 ] 孟郊

原文
译文对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孟郊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宫作诗
魏晋 : 陆机
羁旅远游宦。托身承华侧。
抚剑遵銅辇。振缨尽祗肃。
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载离多悲心。感物情凄恻。
慷慨遗安豫。永叹废寝食。
思乐乐难诱。曰归归未克。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
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19: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宫作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东宫作诗》是魏晋时期陆机所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宫作诗

朝    代
魏晋


体    裁
五古

作    者
陆机

目录
1基本简介
2东宫作诗
3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东宫作诗》是魏晋时期陆机所写。

折叠编辑本段东宫作诗
羁旅远游宦。托身承华侧。

抚剑遵铜辇。振缨尽祗肃。

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载离多悲心。感物情凄恻。

慷慨遗安豫。永叹废寝食。

思乐乐难诱。曰归归未克。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

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人(今上海松江),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东宫诗诗作者:陆机 朝代:魏晋更新时间:2024-11-16 19:03:24八字精批2025流年运势八字合婚八字起名
软颜收红蕊。
玄鬓吐素华。
冉冉逝将老。
咄咄奈老何。


崔璆[宋代]
宋京口人,字子玉。美风仪,善谈论,嗜酒能诗。晚病狂,携大瓢贮酒行市,拍掌歌笑。未死十日,自表石曰“醉乡伯崔璆之墓”。 更多

崔璆的诗(共7首诗)
《咄咄》
咄咄复咄咄,小儿成老翁。
幺微各形色,追琢元化工。
不知春风去,又见千绿丛。
主人美客怀,载酒行溪东。
一步一回首,十步尊已空。
灵均与太白,醒醉同所终。
愿见化蠛蠓,生死托壶中。
查看译文
《今日一何好》
今日一何好,花下醉狼藉,醉中有奇事,梦见生八翼。
浩荡排虚空,灵君好颜色。
朱衣持大篆,授我醉乡伯。
顿首玉墀下,臣璆才虮虱。
封此抑何功,请陈悬顽臆。
臣家京口东,门前大江碧。
臣愿驾长风,吹作酒万石。
万象各千钟,拍拍大庭国。
推枕在山中,纸衾霜晓月。
查看译文
《携戣钺汎江》
酒星落京口,化为崔子玉。
孤舟载壶觞,水花红映肉。
小儿唱铜斗,大儿倒醽醁。
一笑不知年,浩荡天地屋。
慎勿临窦呼,人生随转烛。
嗣宗礼法仇,钟会被杀戮。
查看译文
《春日田园杂兴·野花村醖赏清明》
野花村醖赏清明,挑菜踏青鱼陇行。
禊水戏浮独白羽,厨烟不禁饭黄精。
田功宜早秧动插,桑价方高兰告成。
莫道梨钥忘学间,读书声间织机声。
查看译文
《春日田园杂兴·昨夜西郊雷隐鸣》
昨夜西郊雷隐鸣,金镶检历兆秋居。
枪旗味向茶畦畜,饼饵香从麦陇生。
拂去尘会招燕乳,拨开檐网看蜂营。
谁家子女群喧笑,竞学卖花吟叫声。
查看译文
猜你喜欢
酬闰师见赠

魏野
〔宋代〕
绝唱知难继,因兹久滞淹。
隔年酬不得,终日诵无厌。
{左日右煞}曝偏防蠹,收藏别著签。
偶吟聊报谢,迟拙莫相嫌。
病假·小郡虽无事

王禹偁
〔宋代〕
小郡虽无事,常时亦有劳。
坐衙衫强着,判案笔须操。
眼病因求假,身闲更觉高。
何当长似此,归去老蓬蒿。
永丰道上阻水

王之道
〔宋代〕
路穷得水欲何为,立马逢人问所之。
十里归来同小愒,一鞭南去不逾时。
调笑/调笑令

曾慥
〔宋代〕
玉友。
平生旧。
相与忘形偏耐久。
醉乡径到无何有。
莫问区区升斗。
人生一笑难开口。
为报速宜相就。
秋风叹·尝闻海客谈

吴潜
〔宋代〕
尝闻海客谈,白浪海风恶。
祗是欺舴艋,那见摧蛟鳄。
该古诗《咄咄》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fb9543ac9afb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 唐 ] 杜牧

原文
译文对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雨村&娇杏}】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
查看百科>>

不第后赋菊
[ 唐 ] 黄巢

原文
译文对照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

不第:科举落第。

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52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一首“鬼诗”,错进错出后,引发文坛1200年之争,最后竟成经典
槐序姑娘
2024-11-05 20:08
吉林
提示:本文为“每天读一首好诗”系列,历时一年精心打造,高度还原正史,建议从第一章节开始跟进阅读。


这是一篇极其烧脑的文章,我们先从一个“鬼故事”开始讲:

中唐元和年间,宰相于頔曾镇守襄阳,因要事派遣一位刘姓官员入京公办。刘某在往长安的途中,偶遇一位举子,20出头的模样,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于是决定结伴同行。

行至数里后,两个人寻了一块草地小憩,便开怀畅饮起来,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举子站起身,指着一条岔路说,“我家就在不远处,要不您来我家里住一晚?”

刘某以行程紧婉拒,致谢后便要上路。举子见不能挽留,便赠诗一首,曰:

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

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刘某虽然懂诗,却对此绝一知半解,不过碍于面子,也没有追问,只是默默记了下来。

第二年,刘某从京城归来,路过此地时突然想起了那位举子,就顺着岔路往深处走,可是越走越荒凉,尽头处只有一座孤坟。

当刘某再次吟起那首诗时,不觉脊背发凉。


诗颇有意境,大意可解为:

溪水潺潺,缓缓流淌,长芹刚刚发出嫩芽,日暮时分,戴胜鸟向西飞去,远方来的客人也回到了家中;荒凉的村落空无一人,适逢寒食节,更是不见炊烟,寂静的墓地,只有棠梨花默默相对。

这首诗后来被载入段成式所著的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太平广记》和《全唐诗》均有收录,作者注为:襄阳旅殡举人。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倒也没什么,不过是一桩奇谈而已。

不曾想,200多年以后,苏东坡写了一组《和陶贫士七首》,其中第一首为: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当时苏东坡已经被贬惠州一年,日子清贫,衣食堪忧,尤其赶上重阳节,令苏大学士感慨万千,于是决定效仿陶渊明的《咏贫士》,写了七首诗,并寄给亲友们。


仔细观察,“襄阳旅殡举人”诗中有一句“织乌西飞客还家”,苏东坡诗中亦有一句“谁知织乌飞”,其中的“织乌”引来无数学者揣摩,从北宋开始,一直争论到近现代。

比如宋人施元之、顾禧、施宿,清人查慎行、冯应榴、王文诰等都曾为此注释,当代苏诗研究大家马德富、周裕锴、张志烈等人,也纷纷加入了这场跨越千年的大讨论。

“织乌”这个词,在“襄阳旅殡举人”留诗前,是没有的,属于自造词,因此部分学者认为,“织乌”当为“织鸟”,为段成式误录。

织鸟就是戴胜鸟,俗名山和尚、臭姑鸪、咕咕翅、呼哱哱、花蒲扇等。

且比“襄阳旅殡举人”更早的,天宝年间的诗人张何在参加省试时,曾作《织鸟》诗一首,并一举中第,其中两句为:

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

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

尤其一些典籍中,也对织鸟作“戴胜鸟”解,如《鸟谱》中就有载:戴胜……一名织鸟也。


甚至在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卷本和明成化刊《东坡七集》本中,均写作“织鸟”。然而,苏东坡的好友,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赵令畤在著《侯鲭录》时,曾言之凿凿地写:

“东坡尝言鬼诗有佳者,诵一篇云:流水涓涓芥吐芽,织乌西飞客还家……尝不解“织乌”义。王性之少年博学,问之,乃云: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

王性之即“雪溪先生”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其父王乐道是欧阳修的学生。

因此从那以后,“织乌”一词便常见于诗词和典籍,比如宋人洪刍就有诗:彤云不见织乌飞;

元人黄玠亦有:织乌西飞何日还;

明人李昌祺也曾写:织乌西去逐奔川;织乌沈处晴霞敛。

那到底是诗集笔记讹误,还是“襄阳旅殡举人”和苏东坡等人错了呢?


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求赏析 典故 释义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1个回答#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

草壁匠
2017-06-20 · TA获得超过239个赞
关注



《全唐诗》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总计收录诗作48900余首——所谓“诗盈数万,格调各殊”。其中,卷860至867格外独特,卷首标明作者谓神鬼怪,于此三个条目下,按作者名录其诗。这些作者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无名无姓,以其特征或诗歌创作地点命名为“某鬼”、“某仙”、“某怪”,或以其身份命名,如某某道人,有的则以“无名鬼”冠之。诗前往往有一段文字叙述该诗的“本事”,读来殊为有趣,可总括地称之为灵异诗。抒发科举落第、客死异乡举子的愁苦、战乱中枉死之人悲情的鬼诗在《全唐诗》中也屡见不鲜,如《襄阳旅殡举人》。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这首诗第一句描绘寒食时节的自然景象。第二句感叹孤魂无人拜祭,在幽冥间的寂寞。

收起追问追答



追答

诗中第一句的“芹”是一种水生植物。“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 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 笺:“芹,水菜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以“芹宫”指学宫、学校。



作者是读书人(已死成鬼),但春天的时候看到“芹”发芽,总是能有联想,并感怀身世。


追问

谢谢

追答

“织乌”是指太阳,织乌西飞,即日薄西山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四453:鬼诗酿酒匠关注IP属地: 宁夏
12022.12.30 00:25:46字数 829阅读 786



鬼诗
“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此鬼诗中之最峭者。“盘塘江上是儿家,郎若游时来吃茶。黄土覆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此鬼诗中之最逸者。又姚古芬丈尝诵其江南杨姓友人鬼春词句云:“数点鬼灯移近岸,夜深苏小踏青归。”设想幽绝。

〔试注〕
1、流水涓涓芹努芽四句:作者唐·襄阳旅殡举人。
2、努芽:努力发芽。以文中引诗最早。后有元·于立《渔庄》:“放船直入云水乡,芦荻努芽如指长。”明·王世贞《西亭王孙许殿卿左相远寄牡丹芍药赋此志谢》:“牙牌占彩贴红纱,袅袅双茎欲努芽。”
3、织乌: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
4、殡宫:停放灵柩的房舍。又指坟墓。
5、盘塘江上是儿家四句:出自元·陶宗仪《辍耕录》:揭曼硕先生未达时,多游湖湘间,一日舟泊江涘。夜二鼓,揽衣露坐,仰视明月如画。忽中流一棹渐近舟侧,中有素妆女子,敛衽而起,容仪甚清雅。先生问曰:“汝何人?”答曰:“妾商妇也,良人久不归,闻君远来,故相迓耳。”
因与谈论,皆世外恍惚事。且云:“妾与君有夙缘,非同人间之淫奔者,幸勿见却。”
先生深异之。迨晓,恋恋不忍去,临别,谓先生曰:大富贵人也,亦宜自重,因留诗曰:
盘塘江上是奴家
郎若闭时来吃茶
黄土作墙茅盖屋
庭前一树紫荆花
明日舟阻风,上岸沽酒,问其他,即盘塘。行数步,见一水仙祠,墙垣皆黄土,中庭紫荆芬然,及登殿,所设像与夜中女子无异。余往闻先生之侄孙立礼说及此,亦一奇事也。后先生官至翰林待学士,可知神女之言不诬矣。
6、盘塘江:广济县盘塘镇(今武穴市西盘塘乡),滨临长江。
7、马缨花:合欢树的别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马缨花》:“色赤,如马缨,其花下垂,一条数十朵,树高者丈许。有白者,有桃花而大红镶边者,皆异种也。”
8、姚古芬:姚伊宪,号古芬,仁和诸生。
9、苏小:苏小小(479-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

[color=rgba(150, 150, 150, 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9篇诗文 ► 446条名句











首页文言文辞赋作文对联成语安卓






“清明时节雨纷纷”
(19人评价) 5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清明 The Mourning Day>

qīng míng shí jiē yǔ fēn fēn
清明时节雨纷纷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lù shàng há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上行人欲断魂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问酒家何处有"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my sad hours?"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童遥指杏花村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精彩推荐


写翻译 写赏析
评价: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诗词名言
  • 琴曲歌辞。别鹤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
  •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官为骏马监,职帅羽林儿。两绶藏不见,落花何处期。 猎敲白玉镫,怒袖紫金鎚.田窦长留醉,苏辛曲护岐。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捷报云台贺,公卿拜寿卮。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 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 杜秋娘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 郡斋独酌(黄州作)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 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




猜您喜欢的分类:
写景的诗句 清明节的诗句 写雨诗句 悼亡诗句 春天的诗句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

    出自宋代谢逸的《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译文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江水溶溶,落红轻扬。

    注释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赏析此句语言清丽疏隽,描绘了一幅暮春村野的图画,展露出淡淡的惆怅情绪。





    [url=][/url]




    原文[url=][/url]

    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江水溶溶,落红轻扬。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遥望江南山色远,人影不见。
    惟有芳草连碧空。楼外夕阳晚烟笼。粉香四溢淡眉峰。记得去年,与你相见画屏中。今夜关山万千重,千里外,素光明月与君共。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也有称《江神子》。
    “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野渡”:村野渡口。
    “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鉴赏[url=][/url]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与酒连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酒店多以杏花村为名。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一年的暮春时节,在黄州属地一个叫杏花村的驿馆中,词人谢逸独自一人在驿馆外闲游散步。面对着美丽的江南风景,词人不禁想起昔日相恋的情人,一种无法压抑的情感充溢在作者心中。于是词人回到驿馆,向负责杂役的人要来笔墨,在墙壁上挥毫题写了这首《江神子》。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程艳杰,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02


    简析[url=][/url]
      《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是一首游子怀人之作。它与同类作品相比,感情没有那么凄凉、哀伤,相反,所选用的语言、意向,有一种明快清新的感觉。上片写景。溪边柳荫浓郁,落红轻扬,酒馆酒旗迎风,渡口小舟闲放,远山空蒙,碧草连天,一派清幽典雅的江南景象;下片怀人,词人由眼前美景,回想起昔日恋人。这里并未正面描写人物的相貌,而是采用借代手法,用胭脂香、娥眉淡来表现所忆之人的美貌。结尾又回到现实,借明月表达无尽相思。全词风格清丽疏隽,写景抒怀,自然天成,笔尽而意不尽。





    谢逸 [url=][/url]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322篇诗文 ► 78条名句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宋 ] 吴文英

原文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

草:草,起草,拟写。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铭,文体的一种。庾信有《瘗花铭》。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中,读仄声也。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

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


100.清明祭诗十四首
(佚名)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初晴天气泣容颜。
赏芳时节清明日,百般明丽也怅然。
其八
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
谁想栏杆拍倚遍,欢声犹不近楼头。
其九
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
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
其十
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
历历如君离别日,哀魂和雨泣流沙。
其十一
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歌君一曲还偷泪,怎是伤心无处依。
其十二
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
半洗天光晴如碧,半和残泪一沾襟。
其十三
或有追思到天涯,天应怜我泪黄沙。
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
其十四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
合化子规啼血尽,不悼家川悼君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5:08 , Processed in 0.0695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