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26 0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太虚幻境怎么理解?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1506 人评价
中国大陆 / 剧情 · 爱情 · 戏曲 / 2015-07-08 中国大陆 / 160 分
太虚幻境是整个《红楼梦》的暗线、映像还是什么?显示全部
关注者
35
被浏览
62,096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添加评论
分享
1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一窗青山
一窗青山
分享读书写字之乐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宝玉的太虚幻境 修行路上必过的情关
说《红楼梦》里宝玉游太虚幻境,要先说说《西游记》里的唐僧。唐僧一路无论什么妖怪都是孙悟空打头阵面对妖怪,只有女儿国是唐僧面对女儿国主,那是情关,必须本人亲自上阵。宝玉的情关从太虚幻境开始。
在宁府赏梅花,宝玉要午睡,选了秦可卿的卧室。从科学的角度,环境能诱发生理冲动,秦可卿的卧室是做绮梦的最佳场所,甜香、令人浮想联翩的陈设,她说神仙也住得,宝玉果然就梦到了神仙。
宝玉进入太虚环境,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立刻想到:“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太虚环境是宝玉的理想生活,里面有神仙姐姐们演绎《红楼梦》,有既像宝钗又像黛玉的可卿。
这里第一次提到有个既像宝钗又像黛玉的人,让人不由想到现实里的宝钗黛玉或者就是一个人拆成的两个人。人都同时具有人性和神性,宝钗代表现实的生活态度,代表俗世里人的那部分,而林妹妹清高出世,是神性的代表。
警幻仙姑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她对淫字的理解可谓别具新意: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意”是精神范畴,不是“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皮肤淫滥的蠢物。此一说,就脱出荷尔蒙的羁绊,抵达了精神世界的彼岸。这就是每个人必过的情关。
《红楼梦》里宝玉要过这一关,必须先领略幻境风光。由警幻仙姑教他男女之事,是要告诉他,人之所以有欲望,并不是为了无限度地满足欲望,而是为了警示警醒,超脱欲望之上,看到更多的东西,比如爱、比如高贵、比如自尊自重。
警幻仙姑许配给宝玉的可卿,既非宝钗,宝钗进不到宝玉的潜意识,也非黛玉,黛玉跟宝玉没有这个缘分,可卿同宝玉只是鱼水之欢,满足欲望而已,可以说人尽可为。后来的黛玉对袭人的存在并不在意,就是因为她知道袭人和宝玉关系的本质。
宝玉梦中跟可卿如胶似漆之际,误入迷津,迷津代表着宝玉必须经历的沉迷与迷茫,夜叉代表诱惑、执着,宝玉被拖下水,说明他认识了悟要有个过程,然后才能挣脱羁绊,重返太虚幻境。
《红楼梦》后文中,宝玉一悟再悟,终于悬崖撒手。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给他续的两句偈语,给他指明了去向。既不是站在世俗的一边,也不是站在世俗的反面,而是眼里根本没有世俗这回事,才一了百了。
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一个“幻”字指示出那是不存在的地方、不存在的人,是人们的想象。宝玉的太虚幻境窗下有唾绒,就是绣花时咬断绣线时留下的线头,贾雨村的太虚幻境大约就是“笏满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虚幻境。
发布于 2023-08-28 09:16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4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弹吉他的胖达
弹吉他的胖达
1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太虚幻境就是阴司地狱。
何解?
北邙山销号。
北邙山就是帝王将相的坟山。
去那里销号?
不是阴司地狱,是什么?
只有阴司地狱才能销号呀!
红楼梦的十四只曲子就是生死簿。
否则怎么处处都是讲生死,分毫不差?
也就是说整个太虚幻境就是一群孤魂野鬼在唱红楼梦的曲子。
不相信的,可以去翻翻原著。
编辑于 2020-09-14 20:2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18
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江南铁鹰
江南铁鹰
热爱文学半个世纪的文痴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
今天的红楼故事,我们讲一个新的,也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章节,贾宝玉梦游太虚境。
这个故事发生在宝玉的梦中,做梦肯定是在睡觉,不过不是晚上,而是中午,也就是说宝玉是白日做梦。宝玉究竟是在哪里午睡,居然白日做梦,而且梦境十分精彩,请听我们讲下去。
话说正是初春,梅花盛开之时。这个季节就是所谓元春,春之首。贾珍的老婆尤氏,过府请老太太去赴宴赏梅,而且是带着儿媳妇一起来面请。贾母自然要给这个面子,于是带宝玉一早过府,在宁府小宴。吃过饭,宝玉犯困,贾母让人带去休息。我们的故事从这里正式开始,那么谁去安排这件事?
这个人是贾珍的儿媳妇,也就是贾蓉的老婆秦可卿。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甲戌侧批:借贾母心中定评。]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甲戌侧批:又夹写出秦氏来。]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甲戌双行夹批: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
大家注意,最开始去的房间是一间上房,可偏偏宝玉看见那些劝学的字画,就不愿意。宝玉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这类书。
于是秦可卿带去了自己的卧室。有点意思吧,不管怎么解释,侄媳妇带着小叔去自己卧室睡午觉,似乎多少有点那个,可我们看看秦可卿怎么说?
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甲戌眉批:伏下秦钟,妙!]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甲戌侧批:又伏下一人,随笔便出,得隙便入,精细之极。]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甲戌侧批:侯门少年纨绔活跳下来。]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甲戌侧批:妙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摆设就合着他的意。]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甲戌侧批:一个再见。]媚人、[甲戌侧批:二新出。]晴雯、[甲戌侧批:三新出,名妙而文。]麝月[甲戌侧批:四新出,尤妙。看此四婢之名,则知历来小说难与并肩。]四个丫鬟为伴。[甲戌眉批: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戌侧批:细极。]
大家注意啊,这些室内陈设都十分淫艳,是作者故意为之。大家看了批注就明白了。一句话充满性暗示。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甲戌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甲戌侧批:一篇《蓬莱赋》。]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甲戌侧批:一句忙里点出小儿心性。]
注意啊,宝玉睡着了,梦里却看见秦可卿,而且跟着她去了梦境。大家仔细看批注。[甲戌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2)
我们继续跟着宝玉入梦。
宝玉在朦胧之中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
先听见有人唱歌,歌词是什么?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应该看得明白吧?在美好的春梦,也会随着云彩散去,在美丽的花,也要随着流水逝去,告诉人世间男男女女,别老是自寻烦恼。
看似梦中,实在警世,作者高明之处。
接着宝玉看见一个女子,应该十分美丽的女子。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甲戌眉批: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
作者专门写了一首赋,把这个女子形容得惟妙惟肖。这个女子是谁?就是警幻仙子。
宝玉看见一个漂亮姐姐,走不动路了,然后一段对话。警幻仙子做了自我介绍。
“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你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对这段自我介绍脂砚斋说了什么?
“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甲戌侧批:与首回中甄士隐梦景一照。]”
“因近来风流冤孽,[甲戌侧批:四字可畏。]”
“新填《红楼梦》[甲戌侧批: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
说了半天,所有的经历不过红楼一梦。这句话最关键。
宝玉入梦渐深,已经把秦可卿忘记了,跟着警幻仙子走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大家要牢牢记住,仔细琢磨,在红楼梦中,最关键就是这两句话。
宝玉跟着警幻仙子,走到一座宫殿,上面也有四个字“孽海情天”。还有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开始瞎捉摸,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跟着瞎捉摸?其实,这时候,宝玉已经不是入梦而是入魔了。
宝玉又看见很多牌子“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然后要求进去看看,警幻仙子领入了其中之一,这就是“薄命司”。叫这样的名字,可想而知,里面的人没有一个有好命。
大家注意了,这就是著名的红楼十二钗所在。里面有正册,有副册,还有又副册,三副册,甚至四副册。不过宝玉在“薄命司”只看了又副册,副册和正册,而且顺序也不是先看正册,宝玉问了警幻仙子,什么叫正册?警幻仙子作答。
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橱上,果然写一个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注意了,宝玉看的这个又副册,第一个是丫鬟晴雯,第二个是袭人。我们看看脂砚斋说了什么?
“多情公子空牵念。[甲戌双行夹批:恰极之至!“病补雀金裘”回中与此合看。]”
关于补裘我们以后会讲这个故事。晴雯的判词说的很清楚,这个就是晴雯的人设。
后面袭人也是一样的。所以脂砚斋也有一句批注。
“谁知公子无缘。[甲戌双行夹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
诸位,应该很明白了吧,这两个丫鬟显然与宝玉牵扯很多,所以才会入了册子,可惜到头来,都不会是宝玉的菜。应该空牵挂,一个无缘。
宝玉放下册子,又看副册。还是一幅画和一首词。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个又是谁?我们下次再讲。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3)
宝玉放下册子,又看副册。还是一幅画和一首词。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个女子是香菱,也就是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逢冤”),中途却被薛蟠看上,为此打死冯渊抢走了她,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因薛蟠外出被宝钗带进大观园(香菱学诗)。薛蟠娶亲后因为主母夏金桂所不容,被其唆使薛蟠毒打。后与薛蟠断绝关系随宝钗而去。八十回内未交代香菱结局。
看完副册之后,宝玉开始看十二钗的正册。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关于这首判词,脂砚斋是有批注的。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
堪叹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
后面还有一句,[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钗黛合一,所以整首词是暗示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的身世,也是唯一的一首合二而一。可见在作者看来,这两个人物起码一样重要,或者说是故意将一个人拆开写的。所以,所有的对林黛玉,或者薛宝钗的各种褒贬,都应该尊重原著。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无论是曹雪芹在书中所用的笔墨与心血,还是在金陵十二金钗正册上的排位,宝钗都并不能屈居次位。
从宝钗在《红楼梦》全书所占的刻画篇幅,到雪芹重彩浓墨的肖像、性格,以及出身背景的精心描述。都足以看出雪芹对这个人物的重视,甚至偏爱。即便是在十二金钗正册中,宝钗也不是位于第二,而是与林黛玉合并在首册当中“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后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最后归宿,有很多猜测。具体和各种派系有关。说实话,我都不赞同。我以为没有写到最后的归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让读者可以有各种形象,所谓开放式结尾。
最近我在知乎上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里走出的人》,也采用了没有结局的结尾,让读者去自己展开吧。
接下来我们跟着宝玉继续看册子。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这个不用说,是贾元春。
贾府四春之首,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胞妹,贾宝玉的胞姐,也是第一个由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孩子。因生于正月初一而取名元春,早年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充任女史,在秦可卿死后进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通称“娘娘”。元春是家族的荣耀,她的封妃使贾府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富贵兴盛到了极点。为了迎接她上元归宁,贾府兴建了一座省亲别墅,便是大观园。
从红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来看,元春的结局并非如此简单,从判词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以及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元春应该是怀孕后死于政治斗争。
紧跟在贾元春后面贾探春。
具体判词如下。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她精明能干,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
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赵姨娘所生,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在程高本中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而在脂批中其八十回命运是“远适”。
关于这个贾探春,我是比较看好的,后面会有贾探春管家的故事,到时候再说。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我想大家已经认出来了,这是史湘云。
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她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她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的生活,但她生性豁达乐观,恣意潇洒。从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之后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
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4)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排在史湘云后面的是妙玉。大家要注意一点,作者在十二钗的排位很重要,说明人物在小说中地位。无论正册、副册、又副册都一样,越是排名靠前越重要。
妙玉,苏州人士,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贾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贾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排位在妙玉后面是迎春。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即使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乳母拿去赌钱,她也不追究。绣橘和探春设法替她追回并惩处乳母,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后来,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便把她嫁给孙家,用自己的女儿向孙家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致死,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
续后是惜春。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父亲贾敬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叔祖母贾母身边长大。(注意: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母的孙女,只有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因此与宁府兄长贾珍也不大来往。
她性格孤僻冷漠。抄检大观园时,她执意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
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
四春都写了,下面轮到谁?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王熙凤。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先至,宛若神妃仙子。因美丽容貌和娇艳气度,曾引贾瑞为其倾倒。
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治理宁国府和打理荣国府上下事务时也可见她具有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原文中描述王熙凤“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因其深爱丈夫贾琏,故而十分善妒,暗中算计害死尤二姐,不过自己下场也很悲惨。
王熙凤后面是她和贾琏的女儿,巧姐。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出场不多。她生日七月初七,王熙凤觉得日子不好,所以怕自己起了名字犯冲,让刘姥姥代为起名。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巧姐的结局,也应了这一个巧字。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巧姐与秦可卿同辈,属于贾母的重孙辈;但她的年龄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最小的。
下面这位是李纨。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
最后一位秦可卿。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贾蓉之妻,秦邦业的养女。她还有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来自仙界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官名兼美,字可卿,乳名可儿。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而在警幻仙界,她是警幻仙姑的妹妹。
她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原是个钟情的首坐,在警幻仙子座下管的是风情月债。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被警幻仙子许配给贾宝玉教他云雨之情。 离世前魂托凤姐,告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和“登高必跌重”的道理以警示贾府兴亡。
字数关系,今天的红楼故事,就讲到这里。下一回,继续将宝玉在“薄命司”看到的册子内容。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5)
今天的红楼故事,我们继续将宝玉梦游太虚境。
宝玉在“薄命司”看完了那些册子,警幻仙子又带他去欣赏红楼梦曲。说起红楼梦曲,其实就是前面那些判词的延伸,当然这次主要是正册的十二个人。
在此前,警幻仙子带着宝玉见到一群仙子,这里面究竟都是谁?书中没有明说,但是这些对话大有深意。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娇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警幻仙子口称贵客,自然指宝玉,结果引来非议。这段话提供另一个信息,“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
这句话后面有批注“[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用我说吗?当然就是林黛玉。
再看后面,“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甲戌眉批:奇笔摅奇文。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
足见作者著书的立足了吧?
下面一段警幻仙子的话,也很重要,读者需要看清楚。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警幻仙子先说明一个情况“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看清楚,她是去荣府接绛珠,说明这个绛珠住在荣府,自然是林黛玉。还有一点,很多人因为喜欢薛宝钗,是所谓钗粉,总喜欢强调薛宝钗是作者心中最爱,问题是作者从来没有这么写过薛宝钗!甚至薛宝钗前世有没有都不知道。独有林黛玉,书中几次三番强调她的前世是绛珠仙草,还不说明问题吗?
后面一大段,是警幻仙子之所以要把宝玉的生魂接到这里的原因。她遇上了宁荣二公,是两位老祖宗求她的。因为贾家气势已尽,子孙后代没有一个争气。唯有宝玉“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希望警幻仙子用点手段刺激一下“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所以警幻仙子先给宝玉看了那些册子,“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看了半天不管用,所以再到这里“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用美酒佳肴,还有美人享用,看看能不能醒悟。
大家注意了,好好想想这些话的话外之音。再看看脂砚斋怎么理解?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甲戌侧批: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
“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
“[甲戌侧批:一段叙出宁、荣二公,足见作者深意。]”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味异,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壁上也见悬着一副对联,书云: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注意了“千红一窟”,就是“千红一哭”!
上面的对联是有批注的,
“幽微灵秀地,[甲戌双行夹批: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无可奈何天。[甲戌双行夹批:两句尽矣。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是此等处,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随后,宝玉知道了在座四个仙子的名号,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万艳同悲!对千红一哭。足见作者深意。
接下来才是正式开始的“红楼梦曲”,我们放在下一回讲述。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6)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看看批注“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
毫无疑问,作者是情种,宝玉也是情种。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甲戌双行夹批:读此几句,翻厌近之传奇中必用开场副末等套,累赘太甚。甲戌眉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我们不妨谈谈这“怀金掉玉”,究竟有什么深意?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富贵转瞬即逝,怀念当初的荣华富贵。
金玉代表金玉满堂,也指代富贵,金是富;玉是贵。金玉代表富贵。四大家族住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他们的日子金尊玉贵的,
从狭义上来说,金玉指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代表的金陵十二钗。
这套《红楼梦曲》演绎的就是这些姑娘的命运悲剧。金陵十二钗所有的36人都没有好的结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其命运的主旋律。
注意,不是专指薛宝钗和贾宝玉,即便有这方面的意思,也是贾宝玉、林黛玉,加上薛宝钗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下面看第一支曲子,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曲子开首两句就以强烈的对比总起,显示了宝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宝钗,“玉”指宝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宝玉。语意是尽管他人都异口同声称赞宝钗与宝玉如金玉般匹配,强迫他们结合,但当事人宝玉却不以为然,怀念和眷恋的却是他与黛玉的,被他人认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三、四句仍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而宝玉却不以为然,曲中运用“高士”一词指宝钗,语带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后句中的“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个“空”字既描述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后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难堪境遇,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宝玉对黛玉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
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整首曲以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没有爱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和不满。
再看第二支。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天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从根本思想来说,像判词一样,《枉凝眉》也是泛咏一切悲剧女儿的人生命运的。像《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和《终身误》一样,都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复吟咏、藉以加强全书的悲剧主题。这支曲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是宝玉的心声,如实地写了宝玉在钗、黛关系上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他不断地在内心的天平上街量着两个人,在动荡中不断加以比较、选择。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是……”这样的反复咏唱。但是随着他对二人了解的深化,宝玉的爱心日益向着黛玉倾斜了。所以曲子的结尾三句,他的爱心部集中到了黛玉身上,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者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听到宝玉俯伏于黛玉灵前嚎啕哭诉,真诚地向黛玉坦露自己内心的全部隐衷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7)
让我们继续来一起欣赏红楼梦曲。
红楼梦曲的第三支,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拋。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支曲子是关于元春的。
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高统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风云,她的荣辱沉浮,关系着宁、荣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贾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从自身的突变,预感到了家族的末日,不惜"芳魂销耗",也要向爹娘托梦: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难。不难看出,贾家衰亡,尽管元春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直至死后,魂魄仍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贾府的败落,以及整个封建大厦的必然崩溃倒坍的局面。
下面一支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拋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贾氏四姐妹中,三小姐探春是一位女儿才俊,看得出曹雪芹对她十分钟爱,着力塑造她。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红楼梦》中贾氏四姐妹,三位小姐如春天花园里的莺歌燕语,三小姐探春如秋天霜晨公鸡报晓。探春身上有着太多使读者喜欢而难以忘怀的优点,她的一些作为更是使读者感到惊喜和佩服。
探春最突出的优点是才高志大。对于她的判词说“才自精明志自高”,充分说明她不同寻常,她不是“娇”小姐,而是“骄”小姐——她的“才高志大”是值得骄人的。她是庶出,在封建制度下,正出与庶出子女在身份上有高低之分。这种高低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家长的看法,其二是自己的想法,都表现为低人一等。这两个方面,探春的母亲赵姨娘、弟弟贾环都有,惟独探春没有。老太太贾母、正室王夫人对赵姨娘、贾环都有看法,对探春却没有,王夫人和探春亲如亲生母女;探春自己不亢不卑,尤其没有一丁点儿低人一等的想法。这就证明曹雪芹对探春的钟爱,努力把她塑造成一位不同寻常的“骄”小姐,赋予“才高志大”最突出的优点。她的志大,用她的一番颇带感慨、悲壮意味的话最能表明了:“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探春在才高方面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诗文上,对事物的分析看法上,谋划办事上,当家理财上……尤其是在当家理财上显示出她所具有的改革家的才能和魄力。因凤姐生病,王夫人把当家的大权暂交给她和李纨,探春在大观园里实行了超越时代二百多年的“承包制”,她说“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把大观园的花草地、林子、稻麦地承包给几个本分老诚的老妈子,老妈子又分包给众婆子、下人,这样一来,算算一年的产值达四百两白花花的银子。
曹雪芹赞赏探春有才,更赞赏她的“才自精明”。探春当家刚上阵就有惊人之举。她的母舅死,按照贾府惯例,死者家属可获银两资助,探春按照贾母屋里的几个老姨奶奶的惯例批准二十两,任凭母亲赵姨娘大哭大闹,也不多给一两,凤姐叫平儿来说可以适当添一些,也不行,反而在平儿面前将凤姐奚落一顿。经办的管家婆子来报时有意想蒙混过关,以便多支一些银子,李纨已松口给四十两,探春立即看出管家婆子的用心,将其狠狠地训斥一顿,命令她回去查实了惯例再来报。刚上阵在第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探春的“才自精明”,以及行权处事的勇气和魄力。对于探春,我们对“精明”两字还可以理解为透过事物现象洞察其本质,突出的例子发生在抄检大观园中。抄到探春住处时,她除了竭力保护自己的丫鬟不受抄检,并给了仗势的陪房王善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外,还面对着凤姐等人毫不留情地指出抄检是一件大丑事,“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是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以后大抄家的日子横竖要到来的,意思说凤姐等人还在梦中。探春的这一番举动、言辞,何等有勇气、有魄力,将问题看得何等透彻!探春“但凡是个男人,立出一番事业来”的形象,鲜明生动地矗立在读者的面前。
红学界有专家评论说,在探春身上,曹雪芹寄托了自己的“补天”思想,说探春在大观园实行的“开源节流”、“兴利除弊”等改革措施,是因为看到了贾府日益走向衰亡败落,企图挽“大厦之既倾”,是曹雪芹“补天”思想的体现。诚然作家对笔下的人物抱有什么态度,那是一定的,但是说在人物身上寄托作家本人的某种思想,却不一定。《红楼梦》开卷就表示了“无才补天”,说明曹雪芹在动笔创作《红楼梦》之前,对“补天”问题作过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思考结果觉得自己“无才补天”,那么他就不会、也没有必要在《红楼梦》中进行“补天”实验,不会在任何一个人物的身上寄托“补天”思想,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8)
探春本人想要挽救贾府的衰亡败落,在当家时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在大观园中实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可能有这个意思。但是就曹雪芹来说,安排这些情节只是出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需要,而没有想要寄托自己曾经深刻思考过、并承认自己“无才”为之的广义上的“补天”思想。
总之,曹雪芹对贾府三小姐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十分赞赏,对她十分钟爱,甚至偏爱,这是事实,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出来。但是曹雪芹也不能违背《红楼梦》的整体构思与思想主题,只得含泪把她列入大观园众多悲剧型女子的行列:“生于末时运偏消”,随着贾府的全面衰亡败落,探春被迫涉海远嫁,“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父母亲人“哭损残年”,她自己“一帆风雨路三千”,从此再无音信。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府三小姐探春应该是从一位可敬可佩的“骄”小姐,转为可歌可泣的“愁”小姐。但是到了高鹗的笔下,探春的悲剧型转变成了喜剧型,变成了一位“福”小姐,她嫁给暂时驻守南方海疆的贾政同僚之子,几年过后,探春随夫婿双双回到京都老家探亲。出现在王夫人等家人面前的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可见探春与夫婿感情很好,生活安好。“探春探亲”情节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说完探春,我们看一面的曲子。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这首曲子是说史湘云的。曲名“乐中悲”,是说荣华富贵中潜伏着危机,欢乐中潜藏着悲哀,预示湘云的婚姻虽然美满但不能长久。
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被赞扬的某些文人豪放不羁的特点。湘云是大观园女孩中性格最活泼的一个,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豪阔大宽宏量”,从无小儿女那种扭捏之态。第二十一回写她睡觉:“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睡觉也带有男孩儿之态。宝钗过生日唱戏,凤姐说一个小旦活像某个人。宝钗已看出来,一笑,不说;宝玉也猜着了,但不敢说;湘云脱口而出:“倒像林姐姐的模样!”不经心地得罪了黛玉,引起一场有趣的小口角。芦雪庵赏雪联句时,她和宝玉等人烤鹿肉吃,黛玉笑他们是“一群花子”,她则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看她言谈举止何等潇洒豪放!至于喝醉酒躺在芍药花丛里睡大觉,更是一段美谈。她的诗词作得也很好,才华不在薛、林之下。
湘云和黛玉都自幼失去父母,寄人篱下,遭遇有相似之处,但个性却截然不同。黛玉多愁多病,整天哭哭啼啼;湘云却健康活泼,爱说爱笑。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还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曲子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仿佛幸运,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离异了,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了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即便如此,史湘云仍不改其豪放本色,认为“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命里如此,悲伤何用?
接下来的曲子是关于妙玉。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骯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气节”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最后被强盗劫去。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9)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跟在后面的曲子,是关于迎春的。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得,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这首曲子写贾迎春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从字面上看,迎春是被丈夫折磨摧残而死的,实际上作者是给我们揭开了统治阶级内部帏幕的一角。透过贾、孙两家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统制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情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转变,从而进一步认识迎春悲剧的社会意义。在孙绍祖考获官职前,他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但是,在他考获官职,而贾府家势衰败时,他却恩将仇报,把两家的关系倒转过来,成了债户和债主的关系了。正是由于这种整个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才带来了迎春个人地位的变化,由昔日的"侯门艳质"、"公府千金"变成了今日的"蒲柳"、"下流",而孙绍祖也才敢于露出"中山狼"的真面目去作践她,凌辱她。所以说迎春的悲剧命运并不单纯是她个人的问题,与其说迎春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不如说是被封建的宗法制度和人吃人的社会所吞噬。
下面是四春最后一个惜春的。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首《红楼梦曲 虚花悟》曲子写的是贾惜春。《虚花悟》的意思是彻底明白了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短暂的。
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样,极力铺张渲染,说荣华富贵瞬息即逝,不要以“假”当“真”,不要执迷不悟。惜春就“悟”了。
第七回里写周瑞家的给她去送宫花,惜春笑着说:“我这里正和智能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纪,还没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贾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钗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而且同全书格调一致,读者也就承认了。
第七十四回写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场口角,惜春气愤地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要与宁府的肮脏生活“划清界限”。尤氏讥讽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反唇相讥:“古人也曾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被刺到痛处,便不敢再说下去。这些描写说明惜春出家是对恶浊的现实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议形式。她将来要“绍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长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实这首曲子也不单为惜春而设,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发幻灭后的悲哀,悲观的气氛太浓重了。
“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花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因此,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0)
这一讲的红楼梦故事,我们继续讲红楼梦曲后面几首。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子,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权人物。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从“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中,更识得她交通官府, 为所欲为的阶级本性。
曲子开头的两句道出了王熙凤及其所代表的的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宋代黄庭坚贾牧童》诗末两句云:“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里的“机关用尽”,是讽刺那些不顾一切费心机、弄权术去追名逐利的达官显的。王熙凤正是这一类耍尽阴谋机变,权欲、贪欲极度膨胀的剥削阶级人物。曲子这头两句,用嘲弄的口气,概括了贾府“女霸”王熙凤的为人和结局。
王熙凤生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险毒辣,制造了许多罪恶,确是到了“心已碎” 的地步,但结果还是树倒猢狲散:“家亡人散各奔腾”。
贾府的衰败,是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封建社会“末世”所注定的。因此,无论王熙凤如何的“聪明”,如何的“机关算尽”,都不照支撑贾府这座即将倾塌的“大厦”,更不照挽救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曲子唱出“一场欢喜忽悲辛”,即是王熙凤一生遭遇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末世”的挽词。
曲子最后唱道:“叹人世,终难定!”这是作者的感叹,作者把王照风的悲剧结局和封建家族的没落,归之于人世祸福难定,却是作者局限性的反映。
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很有特色。开头两句,语带嘲讽,突出王熙凤“弄权”的显著特点,以及她自食恶果的必然命运。作者还用迭词对句的形子,使要表达的思想更加鲜明。用“意悬悬”写出王熙凤费尽心力耍弄阴谋权术时的精神状态;用“荡悠悠”讽刺她到头来只是好梦一场。曲子更用“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种发声传情的比喻,形象地描写出王熙凤命如油尽灯灭,她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曲中主要叙述了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规劝人们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们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在这首曲子中,作者用一种庆幸的笔调反复咏叹“留余庆”,借题发挥,直抒劝世行善的主旨。全曲借由巧姐口吻叙述,用语平白直接,含有讽刺意味。
“济困扶穷”与“爱银钱忘骨肉”是强烈的对照。从巧姐的遭遇中看到,“济困扶穷”只能存在刘姥姥这样的劳动者阶层之中;而封建地主阶级,在其覆灭前的挣扎中连骨肉亲情也早已“忘”得一千二净,从而暴露出他们“奸”与“狠”的真面目来。
曲子把王熙凤偶济刘氏,说成是她能“留余庆”,“积得阴功”,那是作者的阶级偏见。曲子还宣扬因果报应,说“乘除加减”,即所谓或增或损,或赏或罚,都是“上有苍穹”一全由老天爷安排决定。这些都是应该批判剔除的封建糟粕。
此曲假托历经家败人亡、又流落烟花巷、最后幸遇曾受恩于贾府的刘姥姥赎救而得脱离苦海的巧姐口吻而直抒劝世行善的主旨。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此曲是叙述李纨一生的际遇:她在年轻时守寡,养大了儿子却赶上贾府败落,晚年时因为儿子做官终于当上了诰命夫人,却又撒手人寰。通过对李纨不幸地同情,对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进行了否定和挞伐。此曲用词生动,字里行间含有讽刺意味,通过前后反转对比,营造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曲子开头两句概括李纨守寡后的一生。李纨“青春丧偶”,夫妻恩情就如镜中之月,自是空有其名。日后儿子贾兰博得功名,自已也得享荣华,但却象梦境般的虚幻。因为即使“戴珠冠,披凤袄”,当上诰命贵妇,“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李纨享荣华之时,也就是她死期临近之日。
作者把李纨归入“薄命司”册子,说明她无福消受“头戴簪缨”、“胸悬金印”这样的荣华富贵。曲子说“古来将相”留下的“也只是虚名儿”,因此李纨是大可不必去盼待“爵禄高登”即儿子得高官厚禄的“梦里功名”的。而“昏惨惨黄泉路近”就是李纨的最后结局。
李纨本是恪守“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妇道的化身,但她却是凄冷寡居,“凤冠霞披”的富贵荣耀也因“黄泉路近”而无多享受,反而落得个“枉与他人作笑谈”的下场。这是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大胆的否定。曹雪芹的这种思想,与续书的所谓“兰桂齐芳”、“休皇恩贾家延世泽”完全不同。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1)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拼音yuān sǒu,意思是人事聚集之所;深渊)。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类人形兽类。
红楼梦曲子《好事终》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纵然曹雪芹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又何至于把后来发生的重大变故的责任全推到一个受贾府这个罪恶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丧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说成是因为“情”呢?
原来,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说的“都只为风月情浓”一样,只是作者有意识在小说一切人物、事件上盖上的瞒人的印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给人以“大旨谈情”的假象,才虚构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这种“荒唐言”若不与现实沟通,就起不了掩护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这种“情”的象征,让她在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
当然,作者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虚幻境入口处写下了一副对联,一再警告读者要辨清“真”、“假”、“有”、“无”。试想,冯渊之死明明写出凶手是薛蟠,却偏又说“这正是梦幻情缘”、“前生冤孽”。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被迫自尽,明明写出首恶是王熙凤,却偏说他们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连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戡破三春”遁入空门的惜春、“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统统让她们在挂着“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册,这个“情”(风情月债)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贾府后来发生变故的直接导火线在荣国府,获罪而淹留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都是荣国府的人。宝玉的罪状不外乎“不肖种种承笞挞”时传的那种口舌。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当然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敌对势力要尽量抓住把柄来整治对方。现在偏要说这是风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归结到它的发端——秦氏的诱惑。
但即使就这个起因来说,也不能不指出,这一切宁府本来就更不象话。比如,若按封建礼法颓堕家教论罪,贾敬纵容子孙恣意妄为,就要比贾政想用严训教子就范而无能为力更严重,更应定为“首罪”。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事情也起于贾珍、贾蓉,而贾蓉又与凤姐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他还是与凤姐最亲的秦氏的丈夫哩!
然而,尽管如此,“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贾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体的情节会作出说明的,这就像作者在具体描写冯渊、张金哥之死的情节时毫不含糊一样。秦可卿“判词”和曲子中的词句的含义,要比我们草草读去所得的表面印象来得深奥,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2)
接下来是红楼梦曲的最后一支。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学界一般认为此曲十二分句分别隐喻正十二钗命运,但具体分属则有争议。也有学者反对按人分派。
为官的,家业凋零——史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薛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贾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林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贾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贾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贾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王熙凤
反对按人分派的观点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既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复一遍,作者也并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结一钗。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这只会削足适履,损伤原意。证之以事实,“按人分派”之说又不免牵强附会。说“欠泪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老来富贵”是李纨,这当然不错;说“为官的,家业凋零”是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是宝钗,就难令人信服。《护官符》中贾、史、王、薛,哪一家不是“为官的”、“富贵的”?他们后来“一损俱损”,哪一家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脂批说这两句“先总宁荣”(四大家族的代表),这就确切得多。再比如把“欲知命短问前生”分派给元春,把“欠命的,命已还”分派给迎春,也说不出多大理由,因为十二钗中命短的不只是元春,她的前生我们也不知道,而小说中只说贾家欠孙家的钱,没有说迎春欠孙绍祖的命,怎么要她还命呢?倒是王熙凤,现世就欠了不少人命,只是要她来还,一条命也还不清呢!如果用因果报应的话来说,她的下场不也是“冤冤相报”吗?总之,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句一人,把文义说死,这对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没有实在的好处。
《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最后一曲。这最后一曲并不是针对《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哪一个女子的。如果将《红楼梦》比作一篇论说文,针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护官符”是论点,故事情节、人物的命运走向及最后结局是论据,那么这“十二支曲”最后一曲就是结论。论点是正确的,论据是有力的,结论是错误的。
“结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曹雪芹受到时代的局限,缺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又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凭佛教精神给出结论,其中虽也有从生活中获取事实的成分,但获取的是片面的而不是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给出的结论自然是错误的。我们说曹雪芹的思想中有主观唯心主义、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宿命论的成分,主要是基于他的“结论”说的——不止在这“最后一曲”,全书中常有流露。全书的故事情节、众多悲剧性人物(主要是女性)的命运走向及最后结局大多笼罩上了“结论”式阴影,甚至有直接的“结论”式描写,有些诗词中也有“结论”式成分。曹雪芹的宿命论、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与《红楼梦》的多数故事情节、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特别是宝黛爱情的缠绵哀伤、凄婉动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曹雪芹越想要表达宿命论、虚无主义思想的地方,就越是缠绵哀伤、凄婉动人,越是缠绵哀伤、凄婉动人的地方,宿命论、虚无主义思想给读者的印象就越是深刻难忘。
但是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住曹雪芹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在《红楼梦》中留下的科学的、人性的强烈光芒。鲁迅先生曾经谈到,《红楼梦》中“所叙的人物大都是真的人物”。“真的人物”当然主要是指贾宝玉和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曹雪芹在演绎她们(男的只有贾宝玉一人,故称“她们”)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时,无不与她们同哭同悲,无不怀着深切的同情和悲愤的心情,同时真诚地满腔热情地展示和讴歌她们的至真、至性、至美的性格、人格、品质、气质。正如红学家杨国祥先生在他为长春出版社1995年版《红楼梦》所撰写的前言中所说的:曹雪芹揭示出她们的人格尊严是多么的高贵而又不可受侮,揭示出她们的聪明才智是多么的出色而又丰富无穷,揭示出她们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的纯真而又绚烂多彩,揭示出她们的向往追求是多么的热切而又美好光明。曹雪芹把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深入观察和切身经历化为思想主题体现在《红楼梦》中,正如杨先生又说到的:曹雪芹有对现实社会的怒斥与决裂,有对“末世”来临的忧患与伤感,有对理想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有对不明出路的彷徨与痛苦,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求索。《红楼梦》中“既有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凝聚”,“还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永远属于未来的东西”。我认为,贾宝玉与大观园众多女子,都具有诗人的气质,都是名副其实的诗人,她们作了大量的诗词,须知这些诗词都是她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都是真善美和着心血、泪水开放出来的绚烂花朵,结出的爱恨之果,是曹雪芹将她们的人格、气质诗意化,更体现了崇高的人文美学意义。曹雪芹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3)
今天的红楼故事,我们讲宝玉听完红楼梦曲之后,因为还是没有达到警幻仙子的目的,惹来了警幻仙子一段话。恰恰就是这段话,奠定了宝玉在全书的人设。我们先看一下原文。
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先看前面一段宝玉告醉求睡,是不是和前面极其相似?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让秦可卿再度出场。
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甲戌侧批:难得双兼,妙极!]
这里明写秦可卿兼有宝钗与黛玉之美,实际也是进一步说明作者追求的是钗黛合一。
“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甲戌侧批: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甲戌眉批:绛芸轩中诸事情景由此而生。]”
警幻仙子做出断语,吓得宝玉千般解释。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淫’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
不料警幻仙子一番话更是惊世骇俗。
“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甲戌侧批:说得恳切恰当之至!]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甲戌侧批:二字新雅。]‘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甲戌侧批: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
“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
这番话是不是惊世骇俗,原来贾宝玉是天下第一意淫之人。这个意淫居然是这样一种解释。
大家注意,我们现在也用这两个字,就是从这里引申来的。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
狭义的“淫”,即常识意义上的肉体滥淫,与此相关的情就是像贾赦、贾珍、贾蓉、贾瑞、孙绍祖、薛蟠、夏金桂那样的情之变态、畸情畸恋,警幻仙子斥之曰“好色即淫,知情更淫”“饰非掩丑”。“意淫”则是《红楼梦》独创的褒义词,与此相关的情是像宝玉那样的纯情、真情、痴情、深情、细心体贴、至性至情。警幻仙子推宝玉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即此意也。如果说尘世中那些淫污纨绔对待女儿是为了供我片时之趣兴,那么警幻仙子意淫论则是要求男子放低姿态,抛开男子自我中心,转变为女儿中心,为女儿着想,讨女儿欢心,真心真意亲敬、关爱、体贴、呵护女儿。故曰: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小说中宝玉意淫的例子随处皆有,更值得品味的是漫溢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对待女儿细心呵护的心意,还需要在阅读赏鉴中自去领会。意淫不单指关爱女儿,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还推及更远。广义的意淫融化了现实社会工具化、非人化、功利化的游戏规则和僵硬冰冷、势利世故、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人际关系,启迪人们建立平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平等、友好、诚信、体贴、关爱。意淫不是一个用来讨论辨析的概念,而是一种实践理念,即女儿尊贵论的生活实践导向。警幻仙子强调“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即警示读者不要死抠它的字面意思或理论含义,沉溺于纸上谈兵的文字游戏或冥思苦想的思辨游戏,而要走进生活,以宝玉为榜样,净化心性,领悟女儿尊贵的教义。意淫不难解,难在实行。警幻仙子已料到在世俗社会里,意淫必将见弃于世道,不大合外人的式,“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宝玉的意淫不仅被外人诽谤,而且在闺中也因博爱而应付不周,鲁迅评曰:“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史略》)宝钗生日那天悟庄禅的故事就描述了宝玉意淫而心劳的情形。
红楼故事——梦游太虚境(14)
警幻仙姑跟贾宝玉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这当然把贾宝玉吓一大跳,宝玉就忙道饶,说自己因为不爱读书,已经被家长责备,岂敢再冒“淫”字,自己年纪小,不知道“淫”字为何物。这时警幻仙姑就给“意淫”下了定义,她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那么贾宝玉呢,她认为他不是这样的,而是脱俗的,是超越皮肤滥淫的,她说,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也就是仙界众仙姑们——把这种痴情,推之为意淫。“推之”就是推崇为,充分地肯定为,可见“意淫”在这里被确定为一个正面的概念,一个不是一般俗人所能具有的品质,是贾宝玉天分里、人格里,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优点。那么,对青春女性不存皮肤滥淫之想,没有轻薄猥亵的心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警幻仙姑进一步说,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确实,这两个字眼,我在这里引用,都有心理障碍,毕竟有些听我讲座,读我文章的,还是些少男少女啊,现 在我却告诉大家,这两个字眼,竟然是个正面的概念,在曹雪芹笔下,它是个褒义词,我也担心会有人认为我心术不正,误人子弟,嘲谤睚眦。但是,毕竟曹雪芹就是这么个意思。你看他后面写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两次被王熙凤耍弄,还不死心,后来得到风月宝鉴,人家跟他说一定要反照,他非要正照,跑到镜子里去皮肤滥淫,最后死掉——他那个正照风月宝鉴的意识行为,曹雪芹使用了“意淫”的字眼吗?你去细翻翻,细查查,各种版本都查查,没有。曹雪芹的“意淫”不是那样的意思,你怎么能误读误引,非用这两个字来表达类似贾瑞那样的意识行为呢?
现代词汇中意淫一词的词义与内涵,已经略有些偏离,但这一词汇本身还是被沿用了下来。它同时需要代入感的配合。
既是人性本能生理需要,也是因外界作用诱发触动的,同时它也是平衡心理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意淫多是指个体行为,且具有隐蔽性,属个人隐私范畴。意淫这一精神活动不完全是内在的、孤立的。根据精神分析和心理研究,纯粹的意淫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人们每天所处的场合、持有的心境、从事的工作各不同,以及人与人的身心差异、价值取向、文明意识、受教育程度、文化涵养、道德观念等不同,其内容和表现也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是警幻仙子传授了宝玉男女之事。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阳台、巫峡之事。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大家要注意,一直以来,红学研究对秦可卿究竟是否与宝玉存在肌肤之亲有所怀疑。主要因为作者笔法十分晦涩,可谓含糊其辞。不过最起码,梦里有是肯定的,秦可卿是宝玉梦中的性启蒙者,这一点无可置疑。
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忽而,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宝玉正自彷徨,只听警幻道:“宝玉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矣!”宝玉方欲回言,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慌得袭人、媚人等上来扶起,拉手说:“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这段话颇有深意。
“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甲戌侧批: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
最后宝玉还是被鬼怪拉下去,自然也就是负了警幻仙子“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
最后一段看似闲文实在深意。大家仔细。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甲戌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关于梦游太虚境的红楼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编辑于 2023-08-20 16:38
赞同 5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智谱清言,开发者的福音—Java和Vue技术一站式解答工具!
开发人员必备AI编程助手-智谱AI大模型,支持超过100种编程语言,具备代码生成与补全、续写、翻译、智能问答等能力,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直接向AI提问,高效解答,提高开发效率。现新用户注册即送2500万tokens,快来体验吧!领取优惠
梦梦先生
梦梦先生
仙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太,大之极,极大为太。太虚本义为大虚。
事有形或可见者为实,事物无形不可见者为虚。事物消散殆尽,则由实归于虚。
太虚幻境为所有物事消散后的归终之处。
发布于 2022-03-16 13:32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海的深处
海的深处
律师执业证书持证人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是一声两歌作品,文字背后隐记了明清剧烈更迭史事。
宝玉游太虚幻境一节,几乎就是背后那部书的浓缩版。
“太虚”二字来由,本回前段已有埋伏,秦氏房间,惹眼的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和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按照第一回“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提示,“秦、唐”是“明”的替代, “唐伯虎”喻意是大明遭遇外患,“伯”是“泊”音,有栖、停留的意思, “虎”指虎狼之族;“秦太虚”明显喻虚弱至极的大明。
“幻境”是梦幻、噩梦之地,书第一回就把晚明的经历比作梦幻(噩梦)。“幻”不能与前字“虚”合作“虚幻”去解。
很多读者看罢第五回,觉得太虚幻境有种阴曹地府的感觉,实际上,作者就是把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比作了人间地狱。书中写道“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就是讲清兵屠刀下的冤魂遍地,缠绵不绝( “风流”喻满清的侵入, “风”取“清风明月”字意)。
“太虚幻境”在书中有层层定语作提示,警幻仙子自称居离恨天之上,灌愁(“仇”音)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实是暗示屈死的汉家儿女香魂遭遣送、被放逐,致恨比天高,仇深似海!
近似的场景还出现在甄士隐梦中,绛珠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灭清国”音)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取“报仇”二字)灌溉(字面指水进到田里,清属水,喻满清入主中原)之德(“德”此处取反义,指祸害),故甚至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写出了黛玉总是悲与哭的根由。
太虚幻境薄命司之“薄命”其实是死于非命之人的意思,“十数个大厨(厨,庖屋也,——《说文》,此处引申作屠杀之所)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道出了战乱使各省屈死的汉家儿女不计其数。
《红楼梦》十二支曲及判词所昭示的,是清兵的血腥,和屠刀下不屈抵抗、 “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辈)之上”的明君良臣(所谓“为闺阁昭传”)。
宝玉“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说明秦氏之死与太虚幻境紧密相关,秦氏代指大明,秦氏羸弱早亡是大明亡,也是中华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亡秦者,胡也”。
明代抗清壮士夏完淳的诗句中,有“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之句,故,秦氏身份应无第二种解释。
此回,仙姑欲通过“千红一哭”茗茶、“万艳同悲”酒酿,并《红楼梦》曲子来警醒宝玉,而作者真正要警醒的,其实是读者。仙姑命小丫鬟取了递与宝玉的《红楼梦》原稿,不正是读者手中的本书么!
可见,《红楼梦》即朱明噩梦,作者欲示人的“背后那部”书,记录了地陷东南、江山倾覆,血流成河、白骨累累的华夏国(明)亡史。太虚幻境所见及十二支曲所歌,正是全书的浓缩。
编辑于 2022-10-15 23:46
真诚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