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5 0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这才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真正含义,看完豁然开朗
叮当读书杂谈
叮当读书杂谈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美食与好天气。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通行本第三十一回回目“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人们普遍认为后半句是对史湘云结局的暗示,即最后留在贾宝玉身边与之白头偕老的正是史湘云,这是因为贾宝玉和史湘云两人各有一只金麒麟。
关于史湘云的人物结局可以说是一个公案,红学各派各执一词,而通行本后四十回对史湘云的草草结尾引起了红学爱好者的普遍不满。因为这牵涉到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的最后命运,以及《红楼梦》的整体思想构思甚至是曹雪芹的生活境遇,所以史湘云的结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我们来回忆一下三十一回中与麒麟有关的内容:湘云与丫鬟翠缕大讲了一通“阴阳理论”。然后,翠缕看到湘云身上挂了一个金麒麟的首饰,便问湘云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而后,她们又无意中看到蔷薇架下又有一个金麒麟,比自己的金麒麟更大更有文彩,最后发现这个金麒麟是宝玉的。
读者们根据这一情节安排,再联系回目“白首双星”字眼,难免引发这样的猜想:最终贾宝玉将和史湘云因“麒麟”而“白首”。具体说来就是贾府破败以后史湘云与沦为乞丐的贾宝玉相遇,最终白头偕老。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比较火的原因。
第一,史湘云的性格是活泼可爱的,她“英豪阔大宽宏量,风流名士真性情”。这自然寄托着读者们对史湘云的一个期待:希望年少命途坎坷的她收获一个美好的结局。
第二,无论是“金玉良姻”的主人公薛宝钗,还是“木石前盟”的女一号林黛玉最终都没能和宝玉走到最后,反而是有些丑小鸭色彩的湘云与宝玉白头,读者天生对这种剧情的反转更有兴趣。
而且,我们发现,小说对于湘云的某些描写非常的细节,比如:第三十一回说到湘云有次穿上宝玉的衣服,贾母望过去,以为是宝玉,直招呼说,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
刘心武先生认为:作者不亲身经历难以有这样的文笔。另外,史湘云有咬舌的特点,口齿不清,从而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这似乎是作者冥冥之中对湘云特别的安排。
周汝昌先生也偏爱史湘云,认为:“金玉姻缘”说的就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并且史湘云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身边人,即脂砚斋。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依据小说第三十二回,袭人对史湘云说:“听说姑娘前大喜了?”认为史湘云是直接嫁给了贾宝玉。还有学者认为“白首双星”指的是贾母和张道士……
但是,期望不能代替理性。在此,笔者从小说的整体思想为依据结合对“白首双星”词义的考证将提出我们的一点见解。《红楼梦》是人性美与悲剧美的结合,这是小说最基本的感情基调。我们认为,想要探究红楼梦中女儿们的最终命运,首先不能跳出小说悲剧的大背景,即“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从这一观点来看,绝对不会有人可以和主人公贾宝玉白头偕老。
其次,《红楼梦》也曾叫做《金玉缘》,既然认定“金玉”这个主体思想,那么这个“金”是指史湘云的金麒麟么?笔者认为不是。
首先,通灵宝玉上刻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仁昌”。与之成对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是宝钗的。其次,支持“宝湘配”结局的信物应该是一大一小两个金麒麟,而绝非是通灵宝玉和金麒麟。就这点来看,这与“金玉缘”的主题相背离。
还有,对应史湘云结局的红楼梦曲叫做《乐中悲》,如果史湘云和贾宝玉白头偕老那岂不成了“悲中乐”?同样,揭示史湘云命运的《乐中悲》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一首曲子写的非常明白,“云散高堂,水涸湘江”就是史湘云的最终命运,没有什么“遇合”之说。
再者,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五,排在了贾探春之后,而林黛玉与薛宝钗却并列十二钗之首。哪怕史湘云只能和贾宝玉做一对贫贱夫妻相依为命,哪怕她的排名不能排在宝黛之前,也不应该排在第五,几乎可以认定:金陵十二钗排名顺序的依据就是与主人公贾宝玉的关系远近。
除此之外,在《梦稿本》的三十一回,该回目的名字唤作:“撕扇子公子追欢笑,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如果说“白首双星”是指贾宝玉和史湘云最终白头偕老,那么如此重要的伏笔回目应该不会随意改动。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第一,“白首双星”并非是“白头偕老”的意思。第二,史湘云最终不会与贾宝玉“遇合”,通行本史湘云最终守寡的悲剧结局是符合全书主旨和判词含义的。
也有些学者认为:“双星”在古代一般指代牛郎织女星,而牛郎织女又是分离的,结合第三十一回脂砚斋的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得出结论:“白首双星”的意思是一对恋人到老都过着分离的生活,在此就是史湘云嫁给卫若兰但守寡终老。这么说好像有些道理,但是细细推敲又有些说不通。
首先,从文字角度来说,无论怎么读“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句话,“白首双星”的意思都不像是“两人一直到老都分离两地”。另外,把一对金麒麟作为“定情信物”而白头偕老还说的过去,哪有因此永远分离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白首双星”到底是什么意思,“伏”下的又是谁呢?
首先,从《红楼梦》主题来看:谁是小说的第一女主角?是林黛玉。主要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曹公没有必要兜一个大圈子最后让宝玉和湘云白头偕老。
同时,我们发现:第三十一回与三十二回之间的连接没有断层,也就是说贾宝玉从史湘云手里拿到金麒麟以后没有搁置这个话题,而是依旧顺着金麒麟的故事往下进行。如果金麒麟真的是一个大伏笔,那我认为这条线索应该就此中断而改述其它,但却偏偏不是。
笔者认为,此处的“白首双星”应该是“伏”在了三十二回。而且这里的“伏”并不是伏笔,而是“听到”的意思。也就是黛玉听到宝玉对自己的评价。第三十二回的回目叫做:“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我这样理解:宝玉“诉肺腑”之前的内容都可以认为是对前一回即三十一回的补充,也就是说:白首双星的含义隐藏在三十二回“宝玉诉肺腑”之前的内容里。
原文如下:林黛玉因为害怕史湘云和贾宝玉因为金麒麟(即“因麒麟”)引发才子佳人似的举动,跑去偷听二人谈话(即“伏”)。却听到贾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
在此处,从林黛玉角度来看,她之前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拥有金锁的薛宝钗。而在这里,她也明确了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的位置。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每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
从这一处林黛玉内心的独白即可知: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自己却红颜薄命,无法与宝玉白头偕老。
而且,笔者认为,虽然林黛玉深爱贾宝玉但依旧不是我们今天所要求的一夫一妻似的爱,她不会要求说只让宝玉娶她一个人,而是心里只爱她一个就够了。这一点我们从林黛玉对袭人的态度得到验证。
而且,如果贾府没有败落,袭人未来将会是宝玉的一个妾,在这一点上,贾府上下都心知肚明,林黛玉当然更是明白。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就是黛玉小心眼的情况下,她对袭人依旧没有什么嫌隙,甚至称呼袭人“嫂子”。
所以说,黛玉对宝玉的爱渴求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是他们的互相认同。另外,从小说脉络来看,第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是林黛玉“斟情”的开始;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是她“斟情”的结束,“斟情”是这几回的主线,“金麒麟”同样也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
接着,我们来解读一下脂砚斋的批语。第三十一回脂砚斋回前批:“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从这条批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金玉姻缘”已经是确定的,而且并不是指通灵宝玉和金麒麟。第二,史湘云的金麒麟只是个小插曲而已,写这个“金麒麟”是为了衬托林黛玉的“情情”,突出“情情”那自然就是为林黛玉“斟情”服务。反过来讲,如果贾宝玉真的是与史湘云白头偕老,那么林黛玉岂不真的要“惑”了。
除此之外,我们从一些文学作品里也找到了支持我们观点的证据。首先介绍一个人:洪昇,康熙年间的著名戏曲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内容讲的就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认为洪昇是《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因为《红楼梦》里面有许多内容与《长生殿》有关。比较明显的例如:《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姽婳词》的文体格式就是由《长恨歌》衍生而来。更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曹雪芹祖父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几乎可以认为曹家都会受到这部戏曲的影响,我甚至认为是曹雪芹叔辈的脂砚斋很有可能亲历过全本《长生殿》的排演,而脂砚斋是参与了《红楼梦》创作的,从这一事实出发还能说《红楼梦》与《长生殿》没有联系么?
明确了这个问题,开始讲《长生殿》与“白首双星”的联系。前面我们说过,黛玉追求的爱并不是“一夫一妻”的爱。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相似。虽然贾宝玉周围美女如云,但他却偏爱林黛玉。同样,李隆基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杨玉环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且,《长生殿》中第二十二出《密誓》有书:
贵妃:“主上论双星,惹我思此言客。纵使此情在人间,也不免终成恨怨。”
贵妃又言:“想那牵牛与天仙(即双星),虽是一年只得一度见,但是,恩情不朽,万千年。”
明皇:你唔使忧心,我同你讲句心里话(唱“柳底莺”)爱卿休起疑团,听孤心里言我爱卿个心似蜜甜,应信为皇共你始终不变,无谓怨。
明皇(接唱)你睇吓后宫三千,我爱卿一枝秀艳,可以伴为皇偕凤鸾。你无谓怀疑,要明白我都一向未曾同有深厚情谊。实情实情。
贵妃(接唱)真?真?你解释此事就算你完全无偏,但我不相信你心中再无别恋。
明皇(接唱)卿你莫因往事还有疑虑,都话我情唔专,今天我话过心不变。今晚夜半无人,我同你对双星密誓吓
……
这一段《密誓》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契约的描写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黛玉对宝玉的“内心独白”和宝玉对黛玉的“诉肺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林黛玉和杨玉环对爱情迟疑,也依然是贾宝玉和李隆基表明心迹。在互相认定以后,他们就算天人永隔,也依旧至死不渝。就像黛玉死后,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而与之相对的便是杨玉环死后,李隆基“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所以,结合小说主题思想、脂砚斋批语以及《长生殿》与《红楼梦》的相关内容,我们认为:“白首双星”的真正含义应该理解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超越时空和生死的爱情契约。
最后还是要来说一下史湘云,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她最后会和贾宝玉“遇合”,而忽略了她本身结局的悲剧性。
细读红楼梦可以发现,金陵十二钗女儿们的悲剧命运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最让她们痛苦。这里只说史湘云:她虽贵为千金小姐却几乎没有享受过奢华的生活,反而还需日夜做女红。而她生性“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不容易,苦难熬到头了,配得“才貌仙郎”,大概可以弥补她之前的困苦生活了吧。
但是命运却偏偏让她孤苦终老、寂寞凄凉地走完漫长的人生之路,让天生爱笑、活泼可爱的湘云再也笑不出来。而且从“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可以看出史湘云的身体素质很好,这是好事但同时也说明她将自己一个人孤苦多年,这才是她人生悲剧的真正开始……
我想,这种性格与命运的巨大反差所产生的悲剧之美大概就是曹雪芹对摧残人性的封建末世的最大讽刺吧。
发布于 2023-05-24 01:35・IP 属地宁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