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母对史湘云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冷淡?真正原因其实在这里
饼子啃书
饼子啃书
3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我读了红楼梦之后,一直对史湘云没有敢太多的指染笔墨,只因我一直怀疑我自己的判读断是不是有误?有人说史湘云人物原型就是脂砚斋,有的人则说原型是曹雪芹的夫人,因此我一直在怀疑自己,就暂时先把她供奉着,毕竟脂砚斋和曹夫人哪个都值得我辈去尊敬,于是不断的去尝试重读、再重读。

突然有一天我觉得我要执笔开始写史湘云的文章了,只因我想到了贾母对史湘云的评价,让我重新有了底气去将我对史湘云这个人物的看法表达出来(贾母对史湘云的评价看文章最后一段)。其实在曹雪芹写史湘云的故事里,有隐隐几条笔脉可以完全将一个真实的史湘云勾勒出来,首先就是史湘云在贾府居住的位置,然后一条就是她与林黛玉的情感变化,还有就是贾母对史湘云的态度变化,剩下就是表面的东西,她的语言,她的为人处世这些都是浮在面子上的东西,一目了然。


我首先把这面子上的东西给大家梳理一下,然后再将这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故事脉络给整理出来,让大家可以完全俯瞰一个真实全面的史湘云。先从三十二回说起,史湘云对林黛玉的态度,因为一个戒指,就把林黛玉揪出来和薛宝钗做对比,最后来一句:这些姐姐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了,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大家记住这一句话,晚点还要回到这句话来做个对照。

宝玉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希望就此打住,不要说了,没想到史湘云变本加厉的说宝玉忌讳提起黛玉,就像在指责宝玉小心眼,但我却只看到史湘云小心眼。这时袭人眉开眼笑了,她忘记了(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第一次史湘云来贾府的时候,因为宝玉在史湘云那里梳洗而醋意大发,对宝玉冷笑道:再不必来支使我,我还是回老太太那里去。而直接开始补刀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云姑娘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袭人终于咧着大嘴看到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史湘云,于是两个女人一台戏,一唱一和的,被曹公用犀利的神笔勾画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背后说人家坏话,大观园里只此一人吧。


大家回想一下(第二十回)第一次史湘云和林黛玉的摩擦,贾宝玉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林黛玉听了贾宝玉的“亲不间疏”却说了这样一句:我难道为叫你疏她?我成了什么人了?我是为我的心。两者一比较,完全可以证明宝玉啊,你的眼光真的不错,贾母的眼光真的没错。只因曹雪芹的文笔太狡猾,迷惑了我们,不是因为他故意,而是因为太写实,我们在一个写实的现实空间中,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窃听器如何能理解所有人的行为和原因,如何看清一干人,因此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啊,建议大家戴上个“窃听器”。

大家会疑问,为什么史湘云会这样看待林黛玉?大家通过袭人她从小伺候史大小姐的聊天里就可以看出,史湘云是从小在贾宝玉身边长大的,那句“这会子害臊?(三十二回)”可以透露,史湘云虽然已经与人定亲,但源于对林黛玉抢去了这位爱哥哥的宠爱和关注,出于对林黛玉的嫉妒而已,如果单凭这点,还不至于让我改变对史湘云的看法,大家一起跟着我的镜头再往下看吧。


在二十二回,这一回大家最容易会给林黛玉扣上一个“尖酸刻薄”的帽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拿戏子与林黛玉比,放在今天也许无可厚非,如果放在曹雪芹那个年代、那个家庭,还有看看所有人的表现,其实这是一句很出格的话,却只有她能说出来,过后赔个不是便罢了,不必当着贾宝玉的面又是摔手理争,又是收拾“行李”淡漠嗦的喊着要回家的样子,说话直白就直白,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过后可以笑笑泯恩仇就行了,为何出言无忌还要强词夺理?

这些仅仅是我想说的冰山一角,还有太多面子上的内容我在这里先不一一罗列,说完面子上的就说里子吧,看看从史湘云进贾府之后的居住位置,从贾母到薛宝钗,再到李纨,最后又回到了林黛玉那里,在七十六回,和林黛玉中秋联诗,埋怨薛宝钗父子叔侄纵横不管不问她,只因我没有一一陈述她和薛宝钗的纠葛,大家可以去看看,实在是口无遮拦把他们都得罪遍了。


大家再回到我文章的开始,看看这句:“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了”。现在,就在今晚却只有林妹妹“收留你”,真是一个史大姑娘,难怪贾母在你第一次要走的时候,还说:过完宝钗姐姐的生日再走;第二次你来的那当天,贾母直接就说:今儿是住这里还是回家去?这口气是不是就差亲口说“送客”了?贾母的智慧,不必天天和她起居在一起,都可以看清这个人,佩服!那次走的时候史湘云偷偷告诉宝玉,如果老太太记不起接我来,你就提醒她一下,打发人来接,还是有自知之明啊,看看薛宝琴来的时候贾母什么待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聊名著!

编辑于 2018-07-08 09:42
红楼梦(小说)
人文
红楼梦(脂砚斋评)(书籍)
​赞同 37​
​7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写下你的评论...

7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沈霜
沈霜
湘云是贾母的姑侄孙女,关系算是很远的了。而且又是一介孤女无权无势,若是贾母不怜爱,她有机会来贾家,还能进大观园认识这个姐姐那个妹妹那个哥哥?真是一窍不通。就是个爱说闲话的小姑凉,有小缺点,但不失可爱。怎么就分析成阴险恶毒之人了?
2018-09-16
​回复
​7
潇湘子
潇湘子
这才是正解,作者适合看宫斗剧
2018-12-31
​回复
​1
Honey Pomelo
Honey Pomelo
乱七八糟的 要捋就好好捋
2018-07-10
​回复
​6
潇湘子
潇湘子
又一个甄嬛传来的吧,你不适合看红
2018-12-31
​回复
​5
一车二氮
一车二氮
前八十回红楼梦里的凤姐都是亦正亦邪的,比如凤姐对邢岫烟,知道她有骨气还送了她衣服,绝对是爱憎分明,操持整个家业把多少无能的男人比下去了,照理说凤姐是个不能得罪的女强人,比现在很多人底子干净多了,真是服了分析脑洞,反正我觉得史湘云、宝钗、凤姐、探春四个绝对是现代女子的模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母对史湘云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冷淡?真正原因其实在这里
饼子啃书
饼子啃书
3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我读了红楼梦之后,一直对史湘云没有敢太多的指染笔墨,只因我一直怀疑我自己的判读断是不是有误?有人说史湘云人物原型就是脂砚斋,有的人则说原型是曹雪芹的夫人,因此我一直在怀疑自己,就暂时先把她供奉着,毕竟脂砚斋和曹夫人哪个都值得我辈去尊敬,于是不断的去尝试重读、再重读。

突然有一天我觉得我要执笔开始写史湘云的文章了,只因我想到了贾母对史湘云的评价,让我重新有了底气去将我对史湘云这个人物的看法表达出来(贾母对史湘云的评价看文章最后一段)。其实在曹雪芹写史湘云的故事里,有隐隐几条笔脉可以完全将一个真实的史湘云勾勒出来,首先就是史湘云在贾府居住的位置,然后一条就是她与林黛玉的情感变化,还有就是贾母对史湘云的态度变化,剩下就是表面的东西,她的语言,她的为人处世这些都是浮在面子上的东西,一目了然。


我首先把这面子上的东西给大家梳理一下,然后再将这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故事脉络给整理出来,让大家可以完全俯瞰一个真实全面的史湘云。先从三十二回说起,史湘云对林黛玉的态度,因为一个戒指,就把林黛玉揪出来和薛宝钗做对比,最后来一句:这些姐姐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了,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大家记住这一句话,晚点还要回到这句话来做个对照。

宝玉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希望就此打住,不要说了,没想到史湘云变本加厉的说宝玉忌讳提起黛玉,就像在指责宝玉小心眼,但我却只看到史湘云小心眼。这时袭人眉开眼笑了,她忘记了(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第一次史湘云来贾府的时候,因为宝玉在史湘云那里梳洗而醋意大发,对宝玉冷笑道:再不必来支使我,我还是回老太太那里去。而直接开始补刀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云姑娘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袭人终于咧着大嘴看到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史湘云,于是两个女人一台戏,一唱一和的,被曹公用犀利的神笔勾画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背后说人家坏话,大观园里只此一人吧。


大家回想一下(第二十回)第一次史湘云和林黛玉的摩擦,贾宝玉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林黛玉听了贾宝玉的“亲不间疏”却说了这样一句:我难道为叫你疏她?我成了什么人了?我是为我的心。两者一比较,完全可以证明宝玉啊,你的眼光真的不错,贾母的眼光真的没错。只因曹雪芹的文笔太狡猾,迷惑了我们,不是因为他故意,而是因为太写实,我们在一个写实的现实空间中,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窃听器如何能理解所有人的行为和原因,如何看清一干人,因此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啊,建议大家戴上个“窃听器”。

大家会疑问,为什么史湘云会这样看待林黛玉?大家通过袭人她从小伺候史大小姐的聊天里就可以看出,史湘云是从小在贾宝玉身边长大的,那句“这会子害臊?(三十二回)”可以透露,史湘云虽然已经与人定亲,但源于对林黛玉抢去了这位爱哥哥的宠爱和关注,出于对林黛玉的嫉妒而已,如果单凭这点,还不至于让我改变对史湘云的看法,大家一起跟着我的镜头再往下看吧。


在二十二回,这一回大家最容易会给林黛玉扣上一个“尖酸刻薄”的帽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拿戏子与林黛玉比,放在今天也许无可厚非,如果放在曹雪芹那个年代、那个家庭,还有看看所有人的表现,其实这是一句很出格的话,却只有她能说出来,过后赔个不是便罢了,不必当着贾宝玉的面又是摔手理争,又是收拾“行李”淡漠嗦的喊着要回家的样子,说话直白就直白,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过后可以笑笑泯恩仇就行了,为何出言无忌还要强词夺理?

这些仅仅是我想说的冰山一角,还有太多面子上的内容我在这里先不一一罗列,说完面子上的就说里子吧,看看从史湘云进贾府之后的居住位置,从贾母到薛宝钗,再到李纨,最后又回到了林黛玉那里,在七十六回,和林黛玉中秋联诗,埋怨薛宝钗父子叔侄纵横不管不问她,只因我没有一一陈述她和薛宝钗的纠葛,大家可以去看看,实在是口无遮拦把他们都得罪遍了。


大家再回到我文章的开始,看看这句:“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了”。现在,就在今晚却只有林妹妹“收留你”,真是一个史大姑娘,难怪贾母在你第一次要走的时候,还说:过完宝钗姐姐的生日再走;第二次你来的那当天,贾母直接就说:今儿是住这里还是回家去?这口气是不是就差亲口说“送客”了?贾母的智慧,不必天天和她起居在一起,都可以看清这个人,佩服!那次走的时候史湘云偷偷告诉宝玉,如果老太太记不起接我来,你就提醒她一下,打发人来接,还是有自知之明啊,看看薛宝琴来的时候贾母什么待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聊名著!

编辑于 2018-07-08 09: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让史湘云吃鸭脑子用意何在
2014年02月18日10:29   教育专栏  作者:王明军   我有话说(14人参与)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寿席上史湘云“湘云吃了酒,夹了一块鸭肉,呷了口酒,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夹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你到底快说呀!”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众人越发笑起来。”这道红楼鸭馔,被研究红楼食文化和红楼宴制作大师们揣摩的上百年。

  史湘云鸭块就酒,忽然看见鸭头,便夹出来吃脑子,这已经是醉态初现,是曹公为湘云后来的醉卧大青石凳上所做的铺垫。有人推想这道鸭饌应是盐水鸭或咸板鸭,因为这两道鸭馔盛行于故事发生的康熙雍正年间。其实不然,按照大观园鼎食钟鸣之家的饮食水准,盐水鸭或咸板鸭的改刀,造型规整,鸭头应在盘子的显眼之处,而史湘云席上的鸭子是装在碗内,被湘云“忽然”看到的,曹公的“忽见”大有鸭肉与其鸭头有模糊之状,粗看不可辨之,忽而闪现,全然给人以酱鸭炒制或鸭块红烧的意境。


  曹雪芹拿鸭子做陪衬不止一次。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曹公不经意间把大观园的大锅饭给捅了出来,这多少与金齑玉食、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有点不相配:“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菜蔬。你们算算,够作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还搁的住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买来的又不吃,又买别的去。”说明“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经常吃鸭子,按南食的习俗,这大锅菜多半属于红烧鸭块之类的鸭饌。清代《调鼎集》有:“家烧鸭:生鸭切块骨牌样,配冬笋片、油、酱烧。”“又,炖鸭红烧配桃仁。”曹雪芹特意让史湘云吃鸭脑子,意在告诉读者史湘云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并不是很优越,普通的鸭饌是湘云常吃的家常菜,而且湘云养成了专挑吃鸭脑子的嗜好。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是史、薛、贾、王家族的第三代,因为贾母是史家人嫁到贾家的,所以史湘云和贾家的关系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柔弱和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虽然我国很早的方志《吴地记》载,“吴王筑地以养鸭,周数百里”,但是,唐代人视鸭为“家资”。《朝野佥载》记述,“安南都护邓佑,韶州人,家巨富,……未曾设客,孙子将一鸭私用,佑以擅破家资,鞭二十。”到了清代,家禽养殖业已经相当的发达。第四十六回,王熙凤不想插手邢夫人的老爷贾赦要娶鸳鸯去找贾母说事,有句说词:“我临来时,舅母那边送了两笼子鹌鹑,我吩咐他们炸了,原要赶太太晚饭上送过来的,才进大门时,见小子们抬车,说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这会子坐了我的车一齐过去倒好。”“送了两笼子鹌鹑”,“送”意味着不要钱,说明关系不一般;用笼来装鹌鹑,数量一定不会少。旧时笼是用竹篾、木条编成的,按灶台大小笼来估算,两笼至少能装下50~60只鹌鹑。一次性送两笼鹌鹑,按清代官宦人家常规送礼来说,有点另类,只有鹌鹑的专业养殖户才有可能这样不经意送给亲戚食用。由此可见,鹌鹑养殖如此,养鸭业就更有过之。清人《调鼎集》收有80多种鸭肴,可见当时鸭饌之风盛行。

  曹雪芹有意选择湘云吃鸭脑子而非黛玉食之,并非一时兴起,而完全有类似史湘云的生活原型;来源于鸭馔可雅可俗的大众品性。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评价林黛玉:“女孩儿本应不懂这些诗文,懂了便会平添许多的烦恼。”于是在塑造史湘云人物的性格上,曹公独具匠心,“吃鸭脑子”可谓精彩之笔。应该讲,湘云活得最为幸福,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这不单是因为她有着开朗乐观的性格,更是因为她活得简单坦率,具有因简而明,因明而乐的生活态度。

  曹雪芹让史湘云吃鸭脑子,从吃啥补啥的传统认知层面上讲,也暗喻湘云思维的敏捷和聪慧。



曹雪芹让史湘云吃鸭脑子用意何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红楼梦 史湘云 曹雪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有5条评论,共14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微博账号/博客/邮箱
请输入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注册 | 忘记密码?发布
最新评论刷新

风清月明_76292[新浪网友]
曹雪芹写带鱼是刻意的,写宝钗是为了对比黛玉。写湘云则似乎是在写她如何可爱,为什么可爱,写得最活,动人。
2014-2-19 14:00举报 支持(1) 回复

用户6kluxuhvf8[新浪网友]
黛玉放下诗稿,偏转了头看着宝玉道:“你和她(指湘云)都到了那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谁不知道?偏是瞒着我一个人罢了。”
2014-2-18 19:54举报 支持(1) 回复

用户6kluxuhvf8[新浪网友]
听说宝玉和史湘云有一腿。
2014-2-18 19:48举报 支持(0) 回复

书小童[新浪网友]
书里面但是还是喜欢黛玉,增添的那些烦恼也可以理解。回到现实来了,还是要简单坦率一点才好。
2014-2-18 1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母发表掰谎记用意何在?
播报文章

樊绑讨论科技
关注
2022-01-11 06:47
老中医:“肛门肉球”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痔疮一消二净!
老中医:“肛门肉球”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痔疮一消二净!
耳朵总是嗡嗡响?一个新办法,改善顽固耳鸣,简单高效!
耳朵总是嗡嗡响?一个新办法,改善顽固耳鸣,简单高效!
但凡肺结节4mm以上,牢记这个新方法!在家就能改善,建议收藏
但凡肺结节4mm以上,牢记这个新方法!在家就能改善,建议收藏
作者:韩雪丽



掰谎记,是贾母很少的一次长篇大套的发言。

起因是为了女先的凤求鸾的一段书,有些情节是西厢故事,暗指有情人私定终身,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其实是完全反对私定终身,估计所有正常的长辈,都会反对,和阶层不一样,就是司棋这样的阶层,她的家人,也一样不同意她和青梅竹马的表哥在一起,因为那样影响司棋有机会当迎春陪嫁丫环,没了当姨娘的可能。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1、贾府联姻的基础

其实看看四大家族联姻的基础,就发现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比如史家只和贾府联姻,而王家先后把两代姑娘嫁了过来,而贾府和薛家也没有联姻,只有薛家攀上了王家,才算和贾府成了联络有亲。

而贾府,一直在扩展联姻的家族,比如贾敏嫁了林如海,就是因为林如海的探花身份,而到了贾珠的婚事,贾政和国子监祭酒李家搭上了关系,就是了提升贾府的社交圈子,跳出四王八公的圈子。贾府联姻的基础,是要能提升贾府的门第,或者给贾府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圈子,其实在四大家族里转,意义就不大了。



2、掰谎记,其实何尝不是贾母暗示薛家

贾母在掰谎记时,特别强调了,不能自己做主,要考虑家族门当户对,而且特别强调,贾府规矩严,孩子们不让听此类的书,其实是强调世家大族有自己的规矩,就是姑娘们,也没资格违备。

李婶子和薛姨妈也马上附合,他们也是如此规矩,其实薛姨妈有些尴尬,薛家规矩严吗,似乎扯不上,有个打死人命的薛大少,逼得一家子离开了金陵,如果薛大少争气,薛姨妈能愿意千里上京,寄人篱下,成了高级版本的打秋风。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贾母其实多摆几回贾府的谱,说明一下规矩严格,就会让薛姨妈尴尬一次,因为世家大族里,哪里有当客人一当多年的,薛家的体面和规矩,不必提了。

而贾母这个场合,说这样的话,其实是为了强调贾府的规矩,和对孩子们婚事的态度,其实是表态,贾府子孙的婚事,贾母说了算。

看看元春是进了宫,这是谁做的主,而贾珠的婚事是李家世家书香,而宝玉是他们的亲兄弟,他的婚事,也一样是贾母做主,而门第不会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掰谎记+】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贾母的“掰谎记”有几层意思?你觉得呢?
一、作者借贾母之口批评到处泛滥的才子佳人故事,说编造和传播这些故事的人,有的是存有恶意的。这次更是令人生气,居然由走家串户的戏班子传到公侯府里来了。


顺便说一下,小说别处批语里还有一些对戏班子演员的负面意见,尽管我们都知道,作者本人是很喜欢戏剧艺术的。试想一下,在古代皇权社会的环境条件下(女子只要出了门便几乎无处可投,汉家女子还普遍裹脚呢),因为这些偷香窃玉的故事到处传播而害了多少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呢?



结合“反写”手法(为什么要反?因为这里王熙凤是男的,所以要反着看,要把“凤求鸾”看成“鸾求凤”),再读一读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贾母几乎句句针对薛家母女,什么“一见……就……”,不就是指薛家母女一见到宝玉就开始心生邪念、编造“金玉良缘”谣言嘛;什么“……就只小姐跟着一个丫鬟……”,刚好宝钗只有一个丫鬟莺儿;什么“不管是亲是友……”,而薛家母女正是王夫人的娘家人。有人分析说这是批评黛玉,我简直要失语,


黛玉是贾母亲自多次托人带话给林如海着人送来的,来的时候才刚刚六岁,父母都去世、林家也没什么近亲了,黛玉还能上哪儿去?黛玉跟这个故事有一点点可比性吗?当然,宝黛二人的确一起偷看西厢记,可黛玉是从小就认识宝玉,不是什么“一见……就……”。

三、王熙凤一语点睛,说老祖宗来了一出“掰谎记”,掰的什么谎?当时贾府里有什么谎言在传播?不就是“金玉良缘”的谎吗。王熙凤和贾母想到一处去了。


四、戏名是《凤求鸾》,主角刚好也叫王熙凤,我个人会联想到魏忠贤,魏忠贤这个人有野心、善权术,观其后半生在皇宫中的所作所为,恰如演了一出“凤求凰”。而魏忠贤最后的结局和小说中凤姐的结局一样,“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魏忠贤在回金陵的半路上自杀,凤姐也是死在回金陵的旅途中。作者的笔端,在这里再一次流露出,他所写的贾府家事就是一个皇朝的国事,贾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皇朝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个皇朝就是末期的明朝。

拜谎记是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内容不再赘述,只就这段“掰谎记”说说贾母话外的几层意思。

一:我才是这个家里的大家长,权威人。原话是这样的:“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这些都是说给王夫人听的,不要忘了谁是婆婆谁说了算。

二:是提醒众人,黛玉是出身诗礼的大家小姐,深知礼法,与宝玉亲厚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后文王熙凤就专门把贾母的意思肯定一下。贾母掰完谎,凤姐来了一段即兴表演:”罢,罢!酒冷了。


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且不说众人笑倒。只听听薛姨妈是怎么说的:“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

重点来了,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如今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的兄妹,便以叔伯论,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东西。


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受反笑话我不成?”凤姐就是贾母肚里的蛔虫,知道贾母的潜台词,由她明白说出来,而且凤姐和贾珍还是没任何血缘关系的表兄妹就能从小玩到大何况宝黛是嫡亲的姑舅兄妹,在一起玩耍有什么值得说长道短?

三:宝,黛二人没单独相处的机会。贾母原话“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言外之意就是闲言碎语都是你们故意无中生有,造谣惑众!


这三层意思表达了贾母的一个中心意思:这两个玉儿是诗礼熏陶的大家的嫡系公子小姐,还是我的心肝宝贝,不容许任何人诋毁!


这样的情节不合理,尤其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有老妈子有小丫鬟陪着呢,哪儿就那么方便约会还动不动就把小鲜肉引到自己闺房,还搞出事儿呢?就算真出事了,官府还不抓住那个勾引良家妇女的小流氓,给丫阉了!三呢就是警示这帮不安分的小崽子们,今天晚上宴席散了可千万别乱来,尤其是那些小蹄子们别勾引我们家宝玉。


我个人忍不住点评两句,到了贾母这个岁数,看着一大家子上上下下乱七八糟的她也只能干着急了,就算是贾琏在外面乱耍,她也只能骂骂王熙凤,更何况那么多无法无天的家伙。所以她也只能指桑骂槐给大家提个醒。另外,再怎么样贾家也是包衣奴才出身,受教育也就是几十年的事,贾母也不能算博览群书,远的有西厢记,近的有明代的水浒和金瓶梅,还有三言两拍,这些书她也未必读过,所以她的见识也就这样了,不足为奇。


各位看官以为如何?

这个用意十分明显,贾母的话实际上是曹雪芹想说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

一是否定了以“才子佳人”为中心的创作套路,千人一面,正象金庸的武狭小学,红极一时,其实是一个套路。还有欧洲的武狭小说,被《堂诘可德》一扫而光。

二是,文学不是茶余饭后佐料。

三是,文学不是个人欲望的渲泄。


在曹雪芹看来,真正的文学应揭示人性的本质,人性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选择,而且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交织在一起的,真象“风月宝镜”一样,是人性的两面。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时时要用假恶丑照一照自己,正像“照照镜子,洗洗脸”是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掰谎记:从《红楼梦》到《梦华录》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2-06-21 17:33来自安徽
老中医:“肛门肉球”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痔疮一消二净!
老中医:“肛门肉球”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痔疮一消二净!
有痔疮切记!肛门有分泌物流出、潮湿瘙痒?别再拖了,小心错过黄金期
有痔疮切记!肛门有分泌物流出、潮湿瘙痒?别再拖了,小心错过黄金期
“肺结节”多是吃出来的!一个新办法,结节消散,简单高效
“肺结节”多是吃出来的!一个新办法,结节消散,简单高效
《红楼梦》书第五十四回,女先儿准备说书,贾母未卜先知地知道了是“凤求鸾”的故事,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西厢记》如此,《牡丹亭》亦不过如此,全是白富美不顾一切爱上穷书生,尤其古人太崇尚“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即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左不过如此一番大团圆。

现代到是风尚标变了,剧情整个一个大反转,一样是才子佳人,才子们却不再穷酸,不是将军的公子,便是宰相的儿子,高富帅们不顾一切爱上落魄佳人,什么父母,什么礼仪,我就是霸道总裁,拼了身家性命,拼了仕途前程,只为娶到你一人。

最近热播的《梦华录》,即是如此。

《红楼梦》与《梦华录》这两部作品本来没什么联系,但它们有两个共通之处,都在以女性的视角写“风月”、写“梦”。

《红楼梦》的作者生活在明清时代,他们的“梦”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虽然有些观念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但是明显的还是带着旧时代的烙印。


广告
[正版] 攻城<新>掠地_劲爆开启_全新体验
×

《梦华录》开头一小段改编自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不过也就止于这么一小段的引子,后面大部分还是作者自己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就。所以这个“梦”是真的“在做梦”,是现代人对于“风月”臆想而出的梦,有着这个时代的明显的烙印。

这两部作品其中所代表的三观,便是古人与今人的不同之处。

首先说说门第观念吧。

古人说要“门当户对”,我们先看看《红楼梦》中的几对夫妻,史老太君与荣国公;贾赦与邢氏;贾珍与尤氏;贾政与王氏;贾琏与王熙凤;贾蓉与秦氏。

贾母出生在“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与荣国公绝对的门当户对。

邢氏虽没有正面写,但通过其胞弟邢德全的口说:““怨不的他们视钱如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老贤甥,昨日我和你那边的令伯母赌气,你可知道否?……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我便来要钱,也非要的是你贾府的,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了。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这明显的就是邢家也曾是世宦大家出身。

尤氏虽然在书里没有写她的出身,很多时候也是描写她是处处顺从丈夫,但她在书中是被人叫做“珍大奶奶”的,“大奶奶”的身份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叫的,《红楼梦》中处处描写的是没落的大家族,所以尤氏的出身也不会低。中秋赏月时尤氏说:“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二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她嫁到贾家已经二十来年,妥妥的“珍大奶奶”。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王家更是不用说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看王熙凤这话多豪横。

秦氏的父亲是营缮司郎中,(庚辰、己卯等早期版本都做“营缮郎”, 甲戌本下有脂批:“官职更妙”,通行本《红楼梦》据程乙本作“营缮司郎中”)。明清营缮司隶属工部,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事,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郎中一职为正五品,级别不低。秦氏虽然是养生堂抱来的,但是也算五品官家出来的孩子,书中描写她“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那么我们再看看《梦华录》中的三个女主。

赵盼儿曾经是纳入乐籍的官家之女,属于教坊乐工或官妓一类,脱籍之后便以开茶楼为生;宋引章和赵盼儿情同姊妹,应该也是属于教坊乐工或官妓一类;孙三娘是个厨娘。

宋朝是个开放的朝代,但是再开放,有些规定还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比如教坊乐工或官妓那都是属于官家的,行动是受限的,所以宋引章根本不可能还在籍就去嫁人,也不可能随意流动,说走就走的从杭州去东京打拼天地。除非她是娼妓。

关汉卿的元杂剧中赵盼儿和宋引章就是娼妓。娼妓和官妓可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性质。官妓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卖艺不卖身”,而且编入乐籍的人是有国家财政供养的,根本不需要自己出去谋生。至于娼妓,那就呵呵了。既然是娼妓,真没必要刻意去表明自己的身子如何洁净。风尘救风尘的那份侠义,才更令人动容。


广告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
×

男主顾千帆是皇城司“大理评事”,正八品,都尉一级。属于皇帝的密探一类。以顾千帆十八岁就中了进士的人,却放弃了似锦的前程效力于阉党,只想说真不是顾千帆脑子进了水,而是编剧脑子进了水。要知宋朝尚文不尚武,武将地位都很低。顾千帆如果走文官路线比他去皇城司干十来年也才是八品不知强到哪去了。

而且文人甘愿去做阉党的手下,也只有现代人才真是完全地不知道什么叫节操了。

《梦华录》中的男主和女主,仿佛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人儿,没有父母也就算了,族人呢?女主没有可以理解,男主呢?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要了,族人也是睁着眼名声什么的都可以全然不顾了。

《红楼梦》中的贾府,东府西府,多大的一群族人,合住在一个院子里。林黛玉没妈了,惜春没妈了,不都送到荣国府中收养了吗?大家族中的家长,就是一家之主,邢夫人一声令下就要抄检大观园,谁敢说一个不字,探春纵然委屈,不也是得抄吗?

宋代狎妓之风盛行,娶有姿色的妓女回来做妾可能是一桩美事,但是做正妻,普通人也许没啥,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你自己可以不顾忌名声,你确定你的同僚你的上司也能包容你吗?

南宋名将韩世忠,娶梁红玉的事,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的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梁红玉才转为正妻。

娶头牌的也有,卖油郎独占花魁。都是最底层人,除了真爱,钱权两无。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柳三变之所以成为“奉旨填词”的柳永,不就因为浪荡风月的美名传到了皇帝耳中吗?且由他去:“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畅。青春都⼀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一句“未有善状”,便打发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只是因为和戏子来往,就被贾政大板子要活活地给打死。

虽然大多数人追剧并不带脑,但是还是希望编剧们能多走走心,将剧情编得更合理一些。

赵盼儿与欧阳旭,非得就把人欧阳旭往坏死了写。赵盼儿自己都耿耿于怀自己的贱籍出身,千方百计要予以掩藏,金榜高中的欧阳旭怎么又可能不受时局的裹挟?

宋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儒家士人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士林舆论的唾沫星子是可以淹死人的。

以赵盼儿那样的聪颖,她能不算到这样的结果吗?爱欧阳旭,却要将他送入仕途,爱欧阳旭,却又无法成全他的仕途。

人在官场,太多的身不由己,这不是为渣男找借口,现代人都那么现实,古代的社会风气又那样,你非得把他想成超脱于世外,可能吗?


广告
图书馆行业新风向,你不可不知的研究与工作动态!
×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与张华,不也是自幼就有婚约的吗?书中写:“ (贾珍)又使人将张华父子叫来,逼勒着与尤老娘写退婚书。(张华父子)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了二十两银子,两家退亲不提”。

对于权贵来说,真要逼你写个和离书,什么样的手段没有呢?

尤二姐做了贾琏的妾,最后被正妻逼得吞金而亡。赵盼儿不愿意做妾,是有她的道理的,但是心气再高,现实就是现实。

柳湘莲嫌弃尤三姐不干净,尤三姐只能以自刎的方式“耻情归地府”,这真的是时代的悲哀。可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无法替他们去破解。

尤三姐与赵盼儿,唯一能令人想到的是,尤三姐没有下家,所以她一心全在柳湘莲身上,最后也只能以玉碎的方式保全自己的爱情。

而对于赵盼儿,欧阳旭后面,是一个更帅,更有钱,并且更有权势的顾千帆。所以即便身处最底层,她有的是满满的底气。

这便是古人与今人的价值观的不同之处吧。

作者:轻飏,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播报文章

单机小萌妹
关注
2022-02-02 13:48
“痔疮”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肛门肉球一消二净
“痔疮”别再乱割了,白开水+它,肛门肉球一消二净
耳朵总是嗡嗡响?一个新办法,改善顽固耳鸣,简单高效
耳朵总是嗡嗡响?一个新办法,改善顽固耳鸣,简单高效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一晃又是一年末了,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过年了。只可惜今年疫情未了,有太多身在异乡的人没法回家与家人团聚,想来真是令人伤感。

毕竟这是中华民族历来最看重的节日。在这一点上,寒门小户与高门大户是一样的,都是尽己所能把节日过得热闹喜庆。

《红楼梦》里的贾府自然不会例外。

这一年过年,特别是除夕和元宵两个节点,贾府的活动搞得很隆重,极显大家气象。本文专门来说说元宵那天晚上一段“听书”的事。




那晚,贾府安排了吃酒看戏,贾母是位仁慈长者,体恤那些唱戏的孩子们,让他们歇一歇,吃些“滚汤滚菜”“各色果子元宵”再唱。这中间,就安排了两个经常来府里的女先生儿来说书。

贾母征求了李婶和薛姨妈的意见后,问两位女先生有什么新书可以听,她们回答说有一段讲残唐五代故事的新书叫《凤求鸾》。

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部偶像剧。

贾母却并不急着听,而是说“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要她们“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

我觉得从不急着听,而要说书人说说该书的梗概,一者表明老太太是内行人,不一听到是“新书”就先听为快,而要先了解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后再判断值不值得听;二者也表明老太太虽在说“名字倒好”,但估计并非认为好在“有新意”上,而是好在寓意上(凤凰和鸣,合乎节日气氛),至于内容好不好,恐怕她是已经有了怀疑的。

于是女先生依命介绍了该书的梗概,原来说的是残唐之时,一位曾做过两朝宰辅的乡绅王忠之子王熙凤(重名凤姐,引发“笑果”,此处不表),上京赶考,途中遇雨,恰好避到李姓乡绅的庄上,却正好是他家的世交。那位李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雏鸾……

女先生的故事只介绍到这里,贾母就叫她们“不用说”了,她已经“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

说实话,听至此处,书里书外的人估计都猜着了,或者,甚至这都不算“猜”,而是直接摆在眼前的。所以贾母“猜”出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并不奇怪,但是她对此所持有的批评态度却并非所有人都有,或者都能这样说出来的。

她表达了三方面的批评态度:一是自相矛盾,二是不符实际,三是编故事的动机不纯。王熙凤合称之为“掰谎记”。

先看第一点,自相矛盾。

贾母说: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她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专在“才子佳人”上做文章,没趣是肯定的,但这还是“俗套”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套子”本身就不能自洽。因为出身“书香门第”“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的“绝代佳人”,只要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就把父母、书礼都忘了,哪里还算得上是“佳人”呢?“才子”也是一样道理。

言下之意,这类“佳人才子”跟“满口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其实是一样的,充满矛盾的。用贾母的话来说是“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当然,贾母的话也有“封建”嫌疑,反对自由恋爱嘛!

这个我们还是要把时与事对应起来考虑;反正既然是标榜为那个时代的“佳人才子”,就要符合那个时代对“佳人才子”的要求,而不能“是其名而非其实”。如果在那个时代下,哪一部书爽爽快快写了“去他妈的佳人才子”,那倒成了叛逆之书,有了革新意义了,因为那就不是“矛盾”,而是“对抗”了。

躲在“佳人才子”框架下,做佳人才子不当为之事,那就无怪贾母批评了。

放到现在,也一样是要批评的。比如顶着“优质偶像”的名头,做用“下半身思考”的事。




再看第二点,不符实际。

贾母说:

“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老太太指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世宦书香大家”肯定人口不少,即便“告老还家”,也不至于会到只有“一个小姐一个丫鬟”的地步。

她是以自身从小到老在史、贾两府所体验的情况来对位思考的,证明那故事是瞎编的,比如说像“三春”、黛玉这样的姐妹,有哪个不是“奶母丫鬟”好几个?便是邢岫烟这样临时借住算不上大家小姐的,贾府也给安排有小丫鬟呢。

当然,编书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复贾母,那是为了戏剧冲突的需要,是为了突出主线。但不管怎么解释,如果把故事对应到现实,这两不相符的问题就会使故事仅剩下无聊消遣之用。

放到现在,这类艺术作品前些年来其实也不少的,不过从今年火爆的一些剧集来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向贴合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觉醒年代》《乔家的儿女》《小敏家》《开端》等等,就是说,不再“提纯”,而是“还原”。

更真实,才能更动人。

再看第三点,编故事的动机不纯。

贾母说:

“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

她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既自相矛盾又不符实际的书编出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嫉妒”,二是因为“幻想”。

老太太尽管没有读过很多书,但确实很有见地。当然,以个人愚见,应该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渔利”。

编这些故事的人,可不就是为了让那些嫉妒人家富贵的、幻想能有偶遇佳人的人们能够为它买单?

这其实是古今一致的。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如今不也有太多人明知是“毒鸡汤”也喝个不休么?明知剧情狗血“有百虚而无一实”却仍花钱充会员追剧一洒“感同身受之泪”么?

贾母的结论是,“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我觉得值得参考。单是消遣取乐那也罢了,信以为真那可就麻烦了。

对此,朋友们怎么想呢?欢迎讨论!#红楼梦杂谈#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全网同名,敬请关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网图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太君《掰谎记》

遇见自己1978
IP属地: 河南
2021.02.25 14:45:15
字数 508
阅读 679
史太君《掰谎记》

正月半元宵佳节,荣国府里人员齐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刻。

请来了戏班子,在园里唱戏,女先们说唱一出《凤求鸾》。

老太太说,你先说说故事情节。

有一个叫王忠的两朝宰辅,告老还乡,膝下有一子名曰王熙凤,进京赶考。

借住在一乡绅李家,李乡绅与王家是世交,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雏鸾。

说到这里,老太太说我知道了。

女先说,你听说过。

众人说到,老太太有什么不知道的。

老太太嫁到贾家54年,以她的阅历,什么没见过,说这都是不可能的事,这都是编出来的,污秽人家,像我们这种中等人家姑娘的丫头就有好几个,那是不可能的。读书人的斯文、纲常、脸面都不要。老太太不识字,三从四德都知道妥妥的,大家闺秀名门之后,一听就知道是假的,而且这种戏在这种人家是不允许演出的。

就像有一人曾有一宝物去古玩店鉴定是假的,他不死心。

后来请来了傅仪,溥仪一看就说是假的,没有为什么,与小时候在宫中看到的不一样。

真的见多了,假的就会有瑕疵,一眼都能看出来。

没有见过,经历过的,真的假的就是分不出雌雄来。

就像现在的电视剧,大家追剧什么底层逆袭的,傻白甜嫁霸道总裁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围观追剧?

因为在现实中,微尘众生里这种现象的几率很低,可望而不可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7条缘由告诉你 贾母《掰谎记》究竟“掰”的谁?
百味道
2019-12-10 20:40
贾母这段众人面前长篇阔论的调调,在红楼梦中并不多见,可以说是首次。贾母是一个喜庆爱热闹之人,同时也是一个顾虑家人亲戚颜面之人。
如不是到了实难容忍的境地,断不会在热闹喜庆的元宵大宴上借《凤求鸾》道出《掰谎记》,定是某件事伴了她老人家的神,忤逆了她老人家的意,才使她老人家不得不出面严辞身色的敲山震虎一番。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 母 笑 道 : “ 这 些 书 都 是 一 个 套 子 , 左 不 过 是 些 佳 人 才 子 , 最 没 趣 儿 。 把 人 家 女 儿 说 的 那 样 坏 , 还 说 是 佳 人 , 编 的 连 影 儿 也 没 有 了 。 开 口 都 是 书 香 门 第 , 父 亲 不 是 尚 书 就 是 宰 相 , 生 一 个 小 姐 必 是 爱 如 珍 宝 。
这 小 姐 必 是 通 文 知 礼 , 无 所 不 晓 , 竟 是 个 绝 代 佳 人 。 只 一 见 了 一 个 清 俊 的 男 人 , 不 管 是 亲 是 友 , 便 想 起 终 身 大 事 来 , 父 母 也 忘 了 , 书 礼 也 忘 了 , 鬼 不 成 鬼 , 贼 不 成 贼 , 那 一 点 儿 是 佳 人 ?

便 是 满 腹 文 章 , 做 出 这 些 事 来 , 也 算 不 得 是 佳 人 了 。 比 如 男 子满 腹 文 章 去 作 贼 , 难 道 那 王 法 就 说 他 是 才 子 , 就 不 入 贼 情 一 案 不 成 ? 可 知 那 编 书 的 是 自 己 塞 了 自 己 的 嘴 。
再 者 , 既 说 是 世 宦 书 香 大 家 小 姐 都 知 礼 读 书 , 连 夫 人 都 知 书 识 礼 , 便 是 告 老 还 家 , 自 然 这 样 大 家 人 口 不 少 , 奶 母 丫 头 伏 侍 小 姐 的 人 也 不 少 , 怎 么 这 些 书 上 , 凡 有 这 样 的 事 , 就 只 小 姐 和 紧 跟 的 一 个 丫 头 ?你 们 白 想 想 , 那 些 人 都 是 管 什 么 的 , 可 是 前 言 不 答 后 语 ? ”

001掰谎身份对号入座
首先,贾母说:“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红楼梦第二回曾说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
林如海前科探花出身,祖上世袭侯爵,官拜巡盐御史,虽不是尚书、宰相,身份也不不差分毫,膝下无子,独女黛玉可不就爱如珍宝,这段话很明显将林如海和黛玉的家世背景、人物关系完全对上号了。

“这 小 姐 必 是 通 文 知 礼 , 无 所 不 晓 , 竟 是 个 绝 代 佳 人 。”
这句乍一看,黛玉可不就是这样的人,通文知礼,无所不晓,是个绝代佳人。但后一段确另有一番深意。
002 正话反说道出真”鬼贼“
”只 一 见 了 一 个 清 俊 的 男 人 , 不 管 是 亲 是 友 , 便 想 起 终 身 大 事 来 , 父 母 也 忘 了 , 书 礼 也 忘 了 , 鬼 不 成 鬼 , 贼 不 成 贼 , 那 一 点 儿 是 佳 人 ? 便 是 满 腹 文 章 , 做 出 这 些 事 来 , 也 算 不 得 是 佳 人 了 。 比 如 男 子满 腹 文 章 去 作 贼 , 难 道 那 王 法 就 说 他 是 才 子 , 就 不 入 贼 情 一 案 不 成 ? 可 知 那 编 书 的 是 自 己 塞 了 自 己 的 嘴 。“

黛玉与贾宝玉本为表兄妹关系,从小贾母放在身边与宝玉一同教养,虽说是出自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但更有深意是贾母希望亲上加亲的,将黛玉作为贾府孙媳在培养。这点是贾府众所周知的事,书中多次也有展现,如凤姐多次的打趣:”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贾母那句:“不是冤家不聚头”更是昭然若知的肯定了两人的关系。
如果不是贾母的有意为之与首肯,哪里有黛玉宝玉心心相惜、从此眼内无他人的机会。以当时的礼教,早就男女授受不亲而分开抚养了。贾母这是要告知所有人,黛玉宝玉的事情她老人家是知道的,并且是她老人家首肯的,只待时机成熟便大红喜字高高挂了。所以你们不要胡乱诋毁瞎诌诌。

以此而见,这一句是正话反说双层深意,一是说贾府是礼教深严的大家,都是知礼守礼之人,并没有那”鬼贼“之人,所以贾母说这话的目的就是要澄清那栽脏不实的谎话,为黛玉撇清关系,正视听,我的黛玉是”佳人“,可不是你们口中的那种“鬼贼佳人“,摘掉黛玉被诬陷不守礼法的帽子。
而反观薛家、宝钗就难逃“鬼贼佳人“之嫌。薛家以亲戚之名入住贾府,并且是长住不走的。并没有经过贾母的同意,就私下搞得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堂,弄来了一个什么“金玉良缘”。
什么“一见……便……”,不就是指薛家母女一见到宝玉就开始心生邪念、编造“金玉良缘”谣言嘛;什么“不管是亲是友……”,而薛家母女正是王夫人的娘家人。再来前句的”无所不晓……“,宝钗不也通今博古吗?

什么“ 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贾母一语双关是要告诉那些“鬼贼”之人及王夫人,她才是这个家里的大家长,主事人,没有她老人家的首肯,那些什么的简直就和故事里的“才子佳人”一样,是见不得光的。
003 正视听洗嫌疑
“再 者 , 既 说 是 世 宦 书 香 大 家 小 姐 都 知 礼 读 书 , 连 夫 人 都 知 书 识 礼 , 便 是 告 老 还 家 , 自 然 这 样 大 家 人 口 不 少 , 奶 母 丫 头伏 侍 小 姐 的 人 也 不 少 , 怎 么 这 些 书 上 , 凡 有 这 样 的 事 , 就 只 小 姐 和 紧 跟 的 一 个 丫 头 ?”你 们 白 想 想 , 那 些 人 都 是 管 什 么 的 , 可 是 前 言 不 答 后 语 ?
这段是贾母提醒众人,黛玉是出身诗礼的大家小姐,深知礼法,便是现在寄养在贾府,贾府世代官家业大家大、夫人也都是来自官宦之家,都是知书守礼之人,何况丫头婆子一大堆在身边伏侍着,黛玉即便是和宝玉亲厚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纵是有一个风吹草动早就被发现告到贾母那去了,哪里还有机会“私掖偷携强撮成”,可不是前言不答后语,自相矛盾的。又反观宝钗刚好只有一个丫环莺儿侍候着。
004 敲山震虎警众人
贾 母 笑 道 :“ 这 有 个 原 故 : 编 这 样 书 的 , 有 一 等 妒 人 家 富 贵 , 或 有 求 不 遂 心 , 所 以 编 出 来 污 秽 人 家 。 再 一 等 , 他 自 己 看 了 这 些 书 看 魔 了 , 他 也 想 一 个 佳 人 , 所 以 编 了 出 来 取 乐 。 何 尝 他 知 道 那 世 宦 读 书 家 的 道 理 !
别 说 他 那 书 上 那 些 世 宦 书 礼 大 家 , 如 今 眼 下 真 的 , 拿 我 们 这 中 等 人 家 说 起 , 也 没 有 这 样 的 事 , 别 说 是 那 些 大 家 子 。 可 知 是 诌 掉 了 下 巴 的 话 。 所 以 我 们 从 不 许 说 这 些 书 , 丫 头 们 也 不 懂 这 些 话 。 这 几 年 我 老 了 , 他 们 姊 妹 们 住 的 远 , 我 偶 然 闷 了 , 说 几 句 听 听 , 他 们 一 来 , 就 忙 歇 了 。”

贾母最后的话是在警告贾府里一些爱八卦、无中生有,造谣惑众的人,今天我外孙女貌似轻浮(给宝玉喂酒)的举动大家都看到了,奉劝你们不要去乱说,我们这样的大家族是不允许发生这些事的。
宝玉住在怡红院,黛玉住在潇湘馆,二人身边随时都有我派去的贴身奶妈、丫头伏侍着,怎么可能发生男女之间不才之事?如果有人要说出去,那无非是嫉妒我们这样的富贵人家罢了,自己过得不好,就去污秽人家,在我们看来,那都是诌掉了下巴的话,都是这些人的胡说八道、当不得真的瞎话,我是不会在意的。
005 露深情示玉儿
贾母的掰谎记源起“黛玉喂宝玉酒”而起,贾母掰谎一则是提醒黛玉宝玉两人,一天大似一天,不同儿时,私底下感情再好也要注意场合、礼仪分寸。

同时贾母也知道,自已对于两个玉儿的偏爱已经引起上上下下的不满,自然会有一些无中生有流言蜚语的中伤,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孙子和外孙女,维护两个玉儿的名誉,公开声明他们是知礼的好孩子,虽然如此亲热,但我们这样的大家族是不会发生那样的风流韵事的。
006 掰谎记下警真容
更是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要不守礼法、心存歪念,乱了章程,没有父母的首肯,制造再多的闲言碎语也是不行的。

之前,宝钗来怡红院给睡觉的宝玉绣肚兜,更有2次深更半夜来怡红院找宝玉串门,一次比一次晚的事发生,这些都是违备那时成年男女交往的道德礼仪规范。做出如此出格之事的宝钗,贾母又怎会不知道,贾母历来不喜欢城府颇深的宝钗,掰谎记何尝不是对宝钗不避嫌接近宝玉的警告呢。
007掰谎记下露真章
贾母《掰谎记》掰得真是高明。即掰了戏里的,又掰了戏外的。即掰了眼前的,也掰了素日里的。即掰的是封建礼教,礼仪廉耻,又掰的是那些制造事端、多嘴多舌的以讹传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8: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一出“掰谎记”,替黛玉缓解了几重袭击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8-01-13   |  69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先说古代,那种决不能沾染的“私情”是什么?只看两首诗!第一首:“暗合双鬓逐君去……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这首诗描述的,是不为社会所容的“私情”:无媒苟合,未婚先淫!

另一首:“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种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谊,是为社会所宽容的,那些知根知底的表哥表妹的婚姻,传出去大多是一段佳话!所以,在“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训下,湘云宝钗黛玉却能与宝玉无拘无束,自在相处!贾母等家长也从不约束!即使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也可以时常造访怡红院,晴雯可以抱怨“有事没时跑了来坐着,害的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但却不会猜成“有私情”,不可能啊,屋里丫鬟一大群呢!但这个前提是,婚前没有“私情淫奔”,“三媒六证”聘娶的!

黛玉和宝玉在众人眼里的相处,也一直守着这规矩啊!宝玉说了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黛玉听后立即恼了且急着补救“你有几个姐姐妹妹,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做和尚”!这固然有着林家的家风,但肯定也有着贾母的教导!毕竟黛玉七岁就来贾府了!‖
贾母一出“掰谎记”,替黛玉缓解了几重袭击​

再说贾母“掰谎”!首先参加宴席的人等,有贾珍贾琏贾赦等贾家众爷们儿和一众女眷,可莫把这儿看成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啊,我说话怕有人说我“阴谋论”,只借探春一句话吧,“我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斗的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所以啊,贾母是绝不可能抓着她的“两个玉儿”做把柄,来教育众儿孙的!何况还有外客两家:李婶和薛姨妈!

再看事件,宝玉挨个给姊妹们敬酒时,偏黛玉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这是是违背了封建礼教的,还是当众!那么这一行为,可能会引发什么后果?只有一个吧!后果就是会让人猜忌:这两人有私情!最严重的,是“二人有私情”的流言四起!那么宝玉的前程,黛玉的未来,不说毁于一旦,也肯定会受重创!哪怕两人成婚,也会一生被人诟病!宝玉若走仕途,会成为弹劾的把柄:此人品行不端,年幼时……!这“私情”的谣言,在贾府家长眼里是“猛于虎”啊!袭人提议为避嫌让宝玉搬出园子,“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看看王夫人的反应,“如雷轰电掣一般”,赶着袭人叫“我的儿”,“难为你成全我们娘儿两个声名体面”!对黛玉的伤害就更大了!尤二姐做了几天外室,便被秋桐拿住了把柄:“先奸后娶没汉子要……”,这尤二姐还是还只是作妾!黛玉这要做正室夫人的贵族女子,更是一点儿类似的“私情”都不能沾染!

那么此时,贾母要怎么做?当着众人训斥黛玉,指出黛玉的错处?那这就把“私情”一事坐实了呀!这更给流言加了材料!贾母怎么会这么蠢?退一万步说,就算贾母弃了黛玉,这“私情”坐实了,一样祸及宝玉啊!

对于任何一个疼爱孩子的家长来说,孩子再不懂事再闯祸,也得等回了家再狠狠的教训,但眼下,只能努力把祸事降到最低!所以,贾母是绝不能指责黛玉的,还得能撇多清就撇多清!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三家俱在,婆子丫鬟一大堆,一句坐实的话,就可能导致流言满天飞!‖
贾母一出“掰谎记”,替黛玉缓解了几重袭击​

看看贾母怎样“掰谎”!首先,“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黛玉是公认的佳人,书香门第,满腹诗书,宝琴一入府,便“看到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那么贾母先就把这些所谓的“佳人”,跟真是佳人的黛玉区分开来:这些编出来的女儿跟黛玉可不一样的,我的黛玉是佳人,她们可算不得是“佳人”!为什么不是,看下面!

“……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里的意思,指的可不是“想起”终身大事,古代的少女,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嫁人,谁能不想想?湘云定下亲事时袭人就说过“这会子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十年前,湘云才多大?这里指的,是为了终身大事做下了“不才之事”,是跟那“清俊的男人”有了私情,像《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那是“未婚先淫”!所以才说她们“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至少在贾母眼里,黛玉 是绝不会“有私情” 的,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书上所写的那种私情!“1开口都是书香门第……2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3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这三点黛玉都符合,所以大多数人就认为贾母说的是黛玉了!可大家再想想,那些才子佳人的套子里,女主人公不都是这样的吗?比如崔莺莺,也是三条都符合的!只能说这就是当时大多数书生的“梦中情人”的大众形象!因为黛玉都符合,所以才说黛玉是“出类拔萃”的佳人!但同时,也容易让人把书里的故事,搬套到黛玉身上!贾母就是要掰这个谎:现实中这样的小姐,是绝不可能“有私情”的!“编的连个影儿都没有了”!

再从客观条件掰谎,“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说黛玉不会有私情?除了“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的本性使然,客观条件也不允许!黛玉身边丫鬟婆子一大堆,即便出了一个红娘式的,也早被其他的丫鬟婆子发觉了,红娘哪里有机会“私掖偷携强撮成”!“可是前言不搭后语”!

接着再“掰”那些写书者的卑鄙心态:“编这样的:1有一等妒人家富贵,2或有求不遂心……3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看魔了……”!这是在批判那些造谣的人!说宝黛二人谣言的,有妒忌宝玉或黛玉的(主要是妒忌宝玉的受宠吧,赵姨娘不就伙同宝玉干娘害过他吗);或有求于贾府却未曾遂心的,为报复造谣中伤!再有人将这些戏曲看多了,看到同样出色的宝黛二人,便大开脑洞,造谣取乐消遣!“何尝他知道那些仕宦读家的道理”!

最后明着说了“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两个玉儿”是清清白白的,没有这样的“淫事”!
贾母一出“掰谎记”,替黛玉缓解了几重袭击​

贾母掰完了谎,凤姐儿作为贾母的心腹,赶紧为此论收尾点睛!“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又接着薛姨妈的话说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是明着解释了宝黛的逾距行为吧,“从小一处淘气了这么大”,不过是小儿女情谊罢了!诸位可莫想偏了呀!

我猜这宴会之前,已经有关于宝黛的不利流言了!后来紫鹃也说过“打紧的那些糊涂行子们背地里说你”!贾母“掰谎”,既掰了戏里的,又掰了眼前的,还掰了素日的!且那一番沉稳有度思维敏捷,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可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呀!

瞧瞧,紧接着放鞭炮,贾母便搂黛玉在怀中了!更向众人说明了:黛玉那是贾母心尖上的,贾母绝不会任人欺了她!
贾母一出“掰谎记”,替黛玉缓解了几重袭击​

我是实在看不出这里能有宝钗什么事!同样的道理,宝钗被黑的话,宝玉也白不了!贾母躲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胡乱牵扯!我觉的,就算此次事件换宝钗做出,贾母一样要极力洗白的!“只看宝玉吧”,那才是“祸根孽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披衣闲坐养幽情 > 《红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别不相信,林黛玉才是大观园里人缘最好的姑娘
下一篇: 贾宝玉身边的大丫鬟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3:13 , Processed in 0.3785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