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里史湘云抽得海棠花到底是一种什么花?  

2020-01-25 14:53  




作者:刘永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众人开夜宴,为贾宝玉庆贺生日。席间大家抽花名签子,行酒令助兴。林黛玉抽到一枝芙蓉签,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很显然,花名在这里带有象征意味,曹雪芹把林黛玉比拟为芙蓉花。

由于古人把荷花也称为“芙蓉”,于是林黛玉到底是荷花还是木芙蓉?这个问题让人疑惑,并成为了一段著名的红学公案。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用它来比拟林黛玉的冰清玉洁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并不符合作者原意。“风露清愁”四个字的指向非常明显,就是秋天的景象,而荷花开于盛夏,所以,林黛玉抽到的花签是木芙蓉花,这无需置疑。黛玉花签下还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木芙蓉俗称“秋牡丹”,故而抽到牡丹花签的薛宝钗按酒令要求陪林黛玉喝了一杯。



花卉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人们给它们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的美丽,每一朵花都绽放着生命的活力。毕竟荷花、木芙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卉,明确其属性更能体会、明白作者的写作用心。

值得关注的是,湘云抽了一枝海棠花签,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按酒令要求,湘云不必饮酒,倒是她的上家黛玉、下家宝玉被罚各自饮酒一杯。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红楼梦》中在不同章节出现的海棠花,实际上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卉。



一、白海棠实为“秋海棠”

《红楼梦》中描述的白海棠堪称名贵奇葩,大观园发起的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就是以这白海棠为名。

第三十七回,贾宝玉的干儿子贾芸,谋得个为贾府买办花草的差事。他投其所好,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以博“父亲大人”一笑。工人抬进两盆白海棠的时候,被宝玉嫂子李纨看见了,她连赞花好。李纨毛遂自荐出任诗社社长,她提议大家用“白海棠”为题,启动了诗社的第一次集体吟咏。

时值初秋,梧桐寂寞,静水澄碧。在如画秋色中,大家纷纷赋诗吟颂白海棠花,“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这两盆白海棠花就如同翩翩而至的白衣仙子,给大观园带来了秋天的问候。探春趁热打铁,决定以“海棠”作为诗社社名。

贾芸给宝玉送来的这两盆白海棠是秋海棠中的一个品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7月开花,8月开始结果。花形多姿,叶色柔媚。

明清时期,人们很喜欢栽种秋海棠,作为观赏花卉。秋海棠栽种在屋后或院落的背阴处,容易成活,盆栽的秋海棠常常被用来点缀厅堂。

元人伊世珍的《琅嬛记》记载:“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緑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时,宝玉对麝月等人说道:“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可见贾宝玉把自己的丫鬟也比拟为白海棠一般美丽、娇贵。海棠花又名“女儿棠”,只是《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棠”名叫“西府海棠”,是小乔木,木本植物,并在春天开花,与这白海棠、秋海棠截然不同。



二、“海棠春睡”的故事

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带领一帮清客参观园林。但见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贾政介绍说,这花叫“女儿棠”,是外国种。

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

大观园里栽种的这棵海棠花树,当时属于奇花异木,所以贾政认为来自外国。而宝玉对“女儿棠”的说法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不过是稗官野史的附会讹传。这海棠花里颇有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据《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杨贵妃比作海棠花。又据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杨贵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如此香艳的场景怎能不让人神往心动?唐明皇以海棠花来比喻杨贵妃,故而海棠花被称为“美人花”、“女儿棠”。

第五回,贾宝玉曾经到侄儿媳妇秦可卿的卧房里歇息,对秦可卿屋里悬挂的一副《海棠春睡图》印象十分深刻。

“海棠春睡”无疑隐含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恋实质上是一种乱伦关系,这副图画也隐射了秦可卿被公公贾珍扒灰的丑闻。贾宝玉之所以反感野史关于海棠花的传说,大概是因为不愿意面对自己心中的女神秦可卿被谣言无端玷污的现实吧。

有关海棠花的著名典故,还有所谓的“一枝梨花压海棠”。意思是老夫娶少妻,也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文雅说法。其发明人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三、西府海棠与苏东坡的缘分

苏东坡与海棠花具有不解之缘。他写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史湘云抽的海棠花签上的题诗就来自这首诗。看看,风流倜傥的苏学士对海棠花多么痴情、浪漫。夜已深了,他还对庭院中的海棠花放心不下,点上蜡烛也要去欣赏那妖艳的满树红花。

苏东坡对海棠花情有独钟,源自于他的家乡情节,因为这海棠花正是来自故乡蜀地的特产。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被贬官黄州,在寓居定惠院时,他发现附近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极为繁茂可爱。“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在异乡突然遇见来自家乡的花木,就如同遇见了故知好友。苏东坡感叹“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这海棠花也是被好事者无端遣送到了这偏僻之地啊,他顿生同病相怜的情愫,又挥笔书写下了《定惠院海棠》长诗一首。



唐·贾耽著有《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还说“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嘉州就是四川乐山,也就是苏东坡故乡所在。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诗句,可见海棠花当时在成都一带广泛种植,故被苏东坡视为家乡花。有趣的是,诗圣杜甫曾经长期生活在蓉城成都,却没有写过一首海棠诗。据说是由于他的母亲名叫“海棠”的缘故。

苏东坡笔下的海棠是木本花树,就是《红楼梦》所称的西府海棠。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等四个海棠品种。“西府”是陕西凤翔府的古称,据说西府海棠就是因为原产、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苏东坡初入仕途,第一站就是在凤翔府担任签书判官,这大概也是他特别钟情于西府海棠的原因之一吧。



四、海棠花的启示

第七十七回,贾宝玉对袭人说,自己在春天看见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就预感晴雯要出事。不料袭人见他过于牵挂晴雯就不依不饶了,笑道:“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她。”之后不久,晴雯果然就含恨而逝了。

由草木花卉的荣枯联想到人物的命运、事业的兴衰,这是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方式,所谓天人感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十一月的大冷天,那海棠枝头上突然间开满了花朵。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稀奇。林黛玉说:“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王夫人听了,都很喜欢。贾赦却说这是花妖作怪,要把树砍了。



贾母解释说,这是因为遇上了小阳春的天气,花开不足为奇。她吩咐预备酒席,大家一起来赏花。宝玉看见贾母喜欢,更是高兴。因想起:“晴雯死的那年海棠死了,今日海棠复荣,我们院内的人自然都好。但是晴雯却不能象这花那样的死而复生了。”他顿时转喜为悲。

这一次,海棠花不时而发,还是显现了不幸的异兆,预示着贾府大夏将倾的命运不可避免。

海棠花是史湘云的花语,曹雪芹之所以用海棠花来指喻史湘云,一方面是因为她明艳美丽,具有豪放爽快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史湘云象这海棠花一样,历经磨难,劫后余生,见证了贾府“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结局。

有红学家甚至猜想史湘云和贾宝玉(曹雪芹)最终结为夫妻,一起参与撰写了《红楼梦》。从书中海棠花展现的枯木逢春、新花绽放的运势看,这种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3: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晴雯之死+山木自寇,源泉自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贾家被抄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晴雯之死就是答案
   
2022-09-13 23:58:41 来源: 姜子说书 福建  举报





0


分享至









Scan me!





  题:贾家被抄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晴雯之死就是答案!贾宝玉早就借庄子之口说过了!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赫赫扬扬,已过百年,即是当年跟着太上皇打天下的功臣,又是书香门第,堪称文治武功,却竟然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那么,贾府为什么会被当今天子抄家呢?大部分人认为,贾府与北静王拉帮结派,被圣明的当今天子当成了谋反者。有些人则认为,贾府窝藏了废太子的女儿,惹怒了皇帝。

  总而言之,大部分人都觉得贾府被抄家,和夺嫡、争皇位这样的事情有关,只是奇了怪了,当今天子早就坐稳了帝位,区区一个所谓的公主,有啥好忌讳的呢?再者,北静王真的像是造反的人吗?





  其实,荣国府之亡,与晴雯之死,都是同样的道理,且看袭人怎么看待晴雯被王夫人驱逐这件事!


  袭人道:“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像我们这执直笨的倒好。”



  看官听说,连荣国府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都说晴雯生得太好才招致祸患,贾宝玉更是一个这样认为的,你看他怎么看待怡红院中被王夫人赶走的几个丫鬟?





  其一、芳官被王夫人驱逐,并不冤枉,而是罪有应得,芳官过于伶俐,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是人之常情。

  其二、四儿是个好姑娘,本是怡红院做粗活的丫鬟,因为贾宝玉让她逾越作些细活,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贾宝玉自称是自己误了她。

  其三、晴雯与袭人都是史太君所赐丫鬟,其言行名正言顺,晴雯生得比人强,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却行的端做得正,对袭人之流没甚妨碍去处,也不曾得罪她们。却因为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贾宝玉为此痛哭流涕,甚为惋惜。





  看官听说,贾宝玉和袭人这主仆两个此言甚是古怪,怎么晴雯生得太好,反而是一种错呢?贾宝玉早就借庄子之口说出的其中的道理:山木自寇、源泉自盗,劣币驱逐良币!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什么是“山木自寇”呢?漆树的精脉是自己流出来的,是自相戕贼,并不是别人促使漆树如此。

  什么是“源泉自盗”呢?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是自寻干涸,聪明多知的人容易被加害,好东西被外人看见会遭人窥视,被贼惦记上。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看了外篇《胠箧》,又看过几篇,于是提笔续《庄子》,讽刺袭人之劝,感叹晴雯之死、秦可卿之亡。而秦氏之夭亡,便是作者笔下的亡天下。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之所以被抄家,一则是“山木自寇”,祸起萧墙,自生自灭,以至于一败涂地;一则是“源泉自盗”,天下大观之园,荣国公创建之贾府之源,太过美好,被窃国大盗惦记上了。

  没错,贾府是皇家,而且分别指代明清两朝。荣国府是源,宁国府是演,荣国公贾源之子为代善,第三代为王政邢赦,第四代为珠玉元环,而宁国公之子却是代化,第三代为敷,演化与敷衍,自源为来,第四代为珍,与宝相对,是二玉合传转二宝合传也。





  《红楼梦》故事里,荣国府二房阵营皆是神仙一流人品,是道德传家、耕读传家,而宁国府大房阵营却是暴殄轻生、草菅人命之人。

  宁国府当家人比荣国府的当家人小一辈,无德的贾珍却偏是贾府现任族长,那是因为贾政代表前朝帝王,贾珍便是当今天子。

  为何贾府业经五世,当今天子反而才是第二代呢?因为太上皇代表前朝,当今天子代表当朝。林家远迈当朝,是前朝帝王。不是北静王造反,是当今天子窃国。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3: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1
20
从大观园到太虚幻境:《红楼梦》的种种命名隐喻了什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注
2020-05-09 16:04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的,小说家很注意设置适合人物活动的时间语境和空间语境。时空语境是构成小说语境最重要的显性因素。任何故事的展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不管这个时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在这个多维的文学言语空间里,曹雪芹用自己一套独特的隐喻构建了“红楼”独具魅力的时空语境。

空间语境的隐喻命名与人物生存、生活的场景息息相关,也常常与“红楼”对象语境的命运前途融为一体。《红楼梦》的空间语境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空间语境当属贾府(荣、宁二府)和大观园——这是众多小说人物生活的空间语境,其次还有一个虚幻的空间语境——太虚幻境。三者互相照映,彼此关联,隐喻设置的三个空间语境构成了《红楼梦》完整的叙事空间,构建了《红楼梦》博大的空间修辞幻象。

一、太虚幻境的命名隐喻

首先出现的太虚幻境在第一回的描写中就有所涉及,但着墨不多,讲述了绛珠仙草受甘露之惠而欲往人间以泪报恩的故事:“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到了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再次做了更加详细的叙述:“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1.三生石畔—离恨天—灌愁海

2.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



以上这两组地点的系列隐喻命名,仅从字面意义上便让读者觉得有所指代,而并非信口胡诌。当然,比起小说开头石头的出场和葫芦庙的介绍,太虚幻境除了整体的命名外,还利用更加具体的隐喻命名了太虚幻境里面更加细节的内部空间。对空间的描写越加细致入微,越能成功地塑造空间语境的可信度,进而越能让读者领会空间语境所产生的修辞幻象。小说透过宝玉神游的切身经历,详尽地介绍太虚幻境的内部空间语境:



3. 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

“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就在这薄命司里,贾宝玉阅读到了预示贾府众多女性“韶华易逝”的薄命册子,成功地将小说的结局通过预言的形式提前告诉读者,铺垫渲染了小说的整体氛围。其实也有人提出应当将第五回看作《红楼梦》一书的总纲,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小说取名《红楼梦》有失偏颇,取名《金陵十二钗》更为恰当。暂且不管书名得失,只从空间语境的重要性来讲,太虚幻境一系列空间地点的隐喻命名及其描写的确意义非凡。太虚幻境中还有另外一组命名性隐喻值得注意,即“群芳髓”——群芳碎、“万艳同杯”——万艳同悲、“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在太虚幻境里面,宝玉所见所闻所尝的一切都和命名性隐喻相关。茶叶的命名也罢,美酒的命名也好,都隐含着对众多女性命运前途充满悲剧色彩的预示,和隐喻命名得越来越细致的空间语境相互映衬,更增添了太虚幻境梦幻、凄美的氛围。

一直以来,太虚幻境似乎没有大观园来得受到重视,笔者却认为曹雪芹塑造太虚幻境这一虚拟的空间语境,是有着自己重大的现世意义的。与藏污纳垢的“贾府”相比,太虚幻境是一片真正的净土;与堪比“桃花源”的“大观园”相比,太虚幻境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作者虚构的人间仙境恰恰反映了他朴素善良的美好愿望。在作者心目中,现实极其龌龊,众多如花般美丽的女孩们不得不过早地凋谢,而在她们死后,能在太虚幻境里得到永恒的安宁,这对无力改变残酷现实的曹雪芹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精神安慰了。“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中一颗颗晶莹美丽的灵魂的奥林匹斯山,尘世中的苦命少女,在此可是山上的诸神。”而且,太虚幻境和现世生活还是呈对照的,现世被描写得越黑暗,太虚幻境就越美好,作品的悲剧色彩就更加浓烈,小说的现实意义也更加深刻。

二、贾府与大观园

除了太虚幻境之外,贾府(宁、荣二府)和大观园这两个空间语境占据《红楼梦》空间语境描写的半壁江山,在小说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单从小说对两者的描写篇幅便可略知一二了。

贾府的首次亮相是通过林黛玉双眼的观察。作者安排一个旁观者初入贾府,用充满好奇的眼光看待一个延续百载的名门望族,或许更能体现它的威严与大气。大观园在书中更是占据空间语境描写中相当大的比重,小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深幽”,也是安排初入大观园的贾政带领众门客验收省亲别墅的场景。在这个章回的叙述中,贾宝玉是主角。不仅是因为在此回的描写中,宝玉是贾政试才的对象,他的才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和认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还可以联系小说后面情节的发展,发现贾元春虽是大观园名义上的主人,但出入相对自由的贾宝玉才是大观园真正的主人。

第二十三回有交代: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她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从宝玉随同众姊妹搬进大观园之日起,大观园便成了与他们一举一动如影随形的空间语境。在第十八回中,贾元春也亲眼见证了大观园的奢华,但却着墨不多,只是略带几笔:“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对大观园的描写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通过另一个旁观者再次观察“大观园”。作为一个乡村老妪,大观园眼前的美景着实让刘姥姥感到震撼,难怪她有这样的一番感慨:“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子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从贾政的参观验收,到刘姥姥的“冷眼旁观”,读者逐渐得以窥大观园全貌。比如,在贾政参观、元妃游览时都没有涉及的栊翠庵,到了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就完全呈现了。作者独具匠心地安排人物从不同的视角不断观察,使大观园一层层地逐步呈现。

和贾府相比,大观园还拥有另一层隐喻内涵,喻指它相对与世隔绝的存在状态。大观园本是皇妃贾元春的省亲别墅,正由于它的皇家背景,使得寻常人家无法目睹它的真容,更别说靠近它了,所以说大观园是相对独立于贾府这个世俗的空间语境而存在的。作为大观园真正主人的贾元春,却未能在此等人间仙境中生活片刻,她所拥有的只是元宵夜短暂的游幸而已。为了不辜负这样的美景,她下令让其姊妹住进园来。

大观园各个住所名称又关系到众多女孩的前途命运。有文章指出,地点隐喻的语音映射或预示着女孩们各自的命运和感情夙缘。例如,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恨无缘),音含薛宝钗与宝玉有缘无分,终不能以夫妻相携一生;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消香馆),预示着黛玉的红颜命薄,早年便香消玉殒;还有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遗红怨)。宝玉作为大观园里唯一一位男性主人,他的身份似乎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也是大观园里唯一能够自由出入的角色,宝玉不仅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也是大观园的核心角色,他所居住的“怡红院”更是大观园这一空间语境下的核心场所。大观园内的众多女子,不管是小姐还是丫鬟都在围绕着怡红院生存,很多故事也是围绕着和怡红院有关联的人物展开的。不管是黛玉因晴雯不及时开门所产生的误解,还是在怡红院偷偷地庆祝生辰;不管是搜查大观园而引发的晴雯屈死的情节,还是围绕着玫瑰露、茯苓霜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皆令读者掩卷难忘。

大观园及其中各处的居所,无不渗透着各自主人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在传统的中华文化里,文人志士特别强调自己选择的居所必须能代表主人的身份、地位,或者能反映主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即便身居陋室,也有一《陋室铭》流传千古,更不要提古代文人雅士舞弄文墨之际,喜好给自己的居所取个雅号、别号,什么斋、什么堂之类的。这林林总总的隐喻命名其实饱含了房屋主人的精神面貌和品位追求。这可谓是华夏文明传承过程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因子。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通过对大观园里各处亚空间环境直接或间接的隐喻设置,寄予了作者对作品、对人物的无限眷恋。

与大观园相比,《红楼梦》对贾府着墨不多,且描述较为分散。除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对贾府的描述之外,在薛宝钗一家投靠贾家时也给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梨香院”(离乡怨)。作者写道:“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赶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哥儿姐儿住了甚好。”薛宝钗一家因哥哥薛蟠身负命案而投靠权贵亲戚贾家,虽有万贯家财但也属背井离乡,居住其所再合适不过了。

贾府与大观园都是为人物提供生活场所的空间语境,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贾府是一个现实社会,大观园是一个“虚幻”社会。这种虚幻是相对于贾府的现实而言的,大观园因其拥有者的皇家身份,在现实的社会中一时变得与世隔绝、变得虚幻起来了。在贾府里,发生了许多见不得人的肮脏龌龊的事情,“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正是柳湘莲的一席话道破了贾府“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而大观园里的众多女儿处在妙龄花季,天真无邪,生活在诗般的美景中,过着吟诗赏乐的生活,完全不受世俗生活所累,是一番未受男人污浊之气侵袭过的处女地。即便大观园里有唯一的男性贾宝玉,他却是视女儿生命如至宝的痴情种。

所以,大观园的空间语境是美好的,贾府的空间语境却是丑陋的。当生活在贾府的封建恶势力向大观园伸出魔爪,彻查大观园时,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显得那么脆弱,而大观园也逐渐地失去了作为一番净土的象征意义。贾探春在彻查大观园时表现出来的愤怒和悲伤,也让人颇感怜惜:“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作者将现实与虚幻、丑陋与美丽的空间语境并置一处,让人物在属于各自的场所中演绎着各自的人生,让读者自己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比照中品尝个中滋味。以贾府和大观园为代表的空间语境是一个丰满的整体,缺少了哪一个都是不真实的,因为两者有如阴阳之别,有如正反之鉴,隐喻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曹氏用隐喻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红楼”世界,给世人塑造了一番“红楼”幻象。“红楼”幻象是通过隐喻进行的小说超现实空间的修辞设计,是通过隐喻所建立的修辞幻象。修辞幻象是指语言制造的幻觉,不指向真实的世界、而指向语言重构的世界,而且通过语言在人们的心理层面重建一种“象征性的现实”。“红楼”幻象经由语符层面的空间语境上升到审美、认知层面的语言体验,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看客为《红楼梦》竞折腰。

当然,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空间语境不止停留在贾府和大观园,它的空间触角还伸向了贾府以外的活动场所,例如,铁槛寺和馒头庵(水月庵)等佛庙寺宇,应天府和皇宫等官方场所。但毫无疑问的是,贾府和大观园是故事集中发生、发展的中心场所。虽然铁槛寺和馒头庵(水月庵)从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和贾府有瓜葛,但其实还是贾府的势力范围,虽贵为庙宇,本为清修静养之地,却也延续着贾府藏污纳垢的实质。不仅有凤姐弄权铁槛寺,还有秦钟得趣馒头庵,更有贾芹在水月庵的风流债等勾当。读者要跨越地理地域的局限,将其归入贾府这一现实的空间语境中来。而且,铁槛寺和馒头庵的命名性隐喻与“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人生哲学也进行着某种程度上的跨域映射和隐喻联想。




隐喻修辞:《红楼梦》语言新视野

(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系列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吃绝户、攀高枝,薛家的联姻算盘给荣府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
 姜子说古书 2024-01-22   |  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吃绝户、攀高枝,薛家的联姻算盘给荣府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薛姨妈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是薛蟠,小女儿是薛宝钗,除此之外,薛家还有其他的子嗣,比如薛姨妈的大侄子是薛蝌,小侄女是薛宝琴。

  今天我们来聊聊薛家的联姻模式,薛姨妈给这些晚辈选人生另一半,究竟都有哪些个人目的呢?



  薛蟠迎娶夏金桂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薛蟠娶亲,是从香菱来荣国府找琏二奶奶,遇见贾宝玉,两人的一番话中说起。

  宝玉应之不迭,又让他同到怡红院去吃茶。香菱道:“此刻竟不能,等找着琏二奶奶,说完了正经事再来。”宝玉道:“什么正经事这么忙?”香菱道:“为你哥哥娶嫂子的事,所以要紧。”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听说薛蟠娶亲,言语中尽是不屑,只觉得薛蟠人品不堪,谁跟他们薛家扯上关系都是造孽了。



  宝玉道:“正是。说的到底是那一家的?只听见吵嚷了这半年,今儿又说张家的好,明儿又要李家的,后儿又议论王家的。这些人家的女儿他也不知道造了什么罪了,叫人家好端端议论。”

  要知道,在贾琏和贾宝玉心中,薛蟠是配不上香菱的。但香菱作为薛蟠的妾室,却只能告诉贾宝玉,薛蟠如今已经定亲了,可以不用搬扯别家了,贾宝玉自然好奇,被薛家千挑万选选中的到底是谁家的倒霉女儿。且看香菱怎么说?

  香菱道:“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如今太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却原来,夏家和薛家同在户部挂名行商,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最关键的是,夏家只有夏金桂一个独生女,嫁妆非常丰厚,而且薛蟠娶了她,可以吃绝户。这一点,在后来夏金桂大闹薛家的时候,本尊也亲自提及,可见,薛家是奔着吃绝户的目的娶亲的。



  金桂意谓一不作,二不休,越发发泼喊起来了,说:“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作什么去了!这会子人也来了,金的银的也赔了,略有个眼睛鼻子的也霸占去了,该挤发我了!”一面哭喊,一面滚揉,自己拍打。

  薛蝌定亲

  《红楼梦》故事里,薛姨妈和薛蟠素日难得中意哪家的姑娘,薛姨妈看上邢夫人的侄女,还嫌弃人家穷酸,结果让薛蝌娶人家,薛姨妈是如何正话反说打小算盘的呢?

  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与薛蟠为妻。因薛蟠素习行止浮奢,又恐糟塌人家的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

  天底下钗荆裙布的女儿多了去了,薛姨妈为啥让薛蝌娶邢岫烟?因为这女娃子是邢夫人的侄女,是薛家攀附贾家的筹码。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定了邢岫烟为媳,合宅皆知,为啥却还拖着迟迟不迎娶呢?且看薛宝钗怎么说?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

  显而易见,薛姨妈给薛蝌定亲,就是为了攀高枝,借着与荣国府贾母的大儿媳妇家成为亲家,好让薛宝琴如愿嫁进梅翰林家,进而通过邢夫人和梅家两家亲家的关系,促成金玉良缘。且看薛宝琴这边的婚嫁情况,也不如乐观。



  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

  金玉姻缘

  门子道:“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

  薛家是商户,而且薛家唯一的男丁薛蟠在葫芦案中已经被销户,现如今属于黑户,薛宝钗如何配得上贾宝玉呢?作者用傅秋芳恨嫁贾宝玉来写薛宝钗的“东邻窥宋玉”之心。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

  《红楼梦》作者开篇就说了薛蟠靠不住,薛家的未来得靠着薛宝钗联姻来实现复兴,而薛姨妈拖家带口长住贾府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进荣国府当宝二奶奶。



  也许有人会说,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薛姨妈想让自己的儿子吃绝户,想让自己的女儿攀高枝,也不算多大的坏事。但是,你要是明白了这些人的原型和背后的历史,你就知道事情有多么严重了。

  《红楼梦》故事里,薛蟠娶亲,表面上来看是吃绝户,实际上,薛蟠是顺治帝,夏金桂是吴三桂,薛家看上的嫁妆可是紫禁城的那把龙椅。薛家惦记的通灵宝玉,则是华夏帝王的传国玉玺。


  《红楼梦》故事里,荣为草木之繁,华夏之寓,薛家所谓的联姻,真相是满清夺取华夏江山,所以作者才是通灵宝玉的谜底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故事开篇即山崩地裂,所谓真事隐。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梦:林黛玉投胎转世后,变成了红楼世界的两个丫鬟?绛珠草是第一世,菱花香菱和萤虫宝蟾是第二世

从金陵十二钗到金陵十三钗,读懂数字背后的寓意,你才能读懂历史和人性

红楼梦:看到薛蟠调戏云儿的桥段,才知道作者写宝钗抛弃史湘云的深意

红楼梦:史湘云为啥沦为船妓?她失足的场面,早就被作者现场抓包!袭人是见证人!好姻缘是反讽

红楼梦:作者为啥自譬石头?林黛玉用两个字揭开谜底!难怪他爱吃女孩儿嘴上的胭脂

红楼梦:如果林四娘是晴雯,恒王又是谁?真相就这样浮出水面

红楼梦:贾宝玉梦中娶了秦可卿,林黛玉算什么?天香楼从名字到事件都跟颦儿有关,你们看不到吗

+关注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645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林黛玉投胎转世后,变成了红楼世界的两个丫鬟?绛珠草是第一世,菱花香菱和萤虫宝蟾是第二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层次越低的人,越爱炫耀这几样东西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放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比如识别人心和人性。近千个人物形形色色,纷纷演绎出不同的人生百态。

既有神仙一般的林黛玉,山中高士薛宝钗,也有嗟来之食刘姥姥与知恩图报刘姥姥的双面性。

有高层次的人物,便有低层次的人物。其中清楚写出四种人物不但层次低,更不好深交。而这种人如今比比皆是。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红楼梦》中的其中低层次人物,往往最喜欢炫耀自身的这几种能力。

一,周瑞家的权势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不负责具体工作,平时只跟着太太们出门。却偏偏仗着“太太”,能力不小。

她在府里经常里挑外撅,干一些挑拨离间,欺大压小的事不说。更损害主子利益为自己搏名声和利益。

比如,女婿冷子兴是个盲流,滞留京城还不消停,在外吃酒与人斗殴,结果被官府抓住要遣返回原籍。

这在当时就是违法,要按律法章程办事。

周瑞女儿回来找母亲,她只是嘴一歪,说这算什么屁大事,不过一句话而已。

冷子兴无恙,分明是周瑞一家仗着贾府势力狐假虎威不法。




再比如刘姥姥来贾府打抽丰要钱,这事肯定损害贾府利益。

周瑞家的因自家人情和彰显能力、脸面,就胳膊肘向外拐,帮助刘姥姥分贾府的钱。

二十两银子不多,可架不住打抽丰的人多,终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且刘姥姥家并不穷,只是没有余钱存款。他家要房有房,要田有田,还做着小生意并不穷,贾府完全可以不帮助。

可因周瑞家的参与,牺牲了主子的利益搏自己的体面,属实可恶,也给王夫人和凤姐后面添了很多麻烦。

周瑞家的这种因公肥私的人,身边并不鲜见,仗着“背后”有人,就吃亏空,挖墙脚,狐假虎威。才叫可恶。

二,焦大的功劳

周瑞家的小人嘴脸只是狐假虎威,尚且小心翼翼。像焦大这种曾经“老功臣”,尸位素餐的破坏力更大。

焦大因立过功,就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将功劳整天挂在嘴上炫耀一辈子,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更不思进取。




他们得势时欺男霸女,为非作歹。常说的话是“我眼里有谁,翘翘脚比你们头还高呢”。

工作给他干不好,牢骚抱怨第一名。吃不得一点亏,受不得一点委屈。稍不顺心就将主子奴才上下一起痛骂,不惜造谣诟谇畅快心意……

虽得势一时,注定窝囊一世。

这种人要远离不亲近,他们心中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任何人。

三,王善保家的靠山

焦大有功劳,骄狂自大有底气。可像王善保家的仗着是邢夫人陪房而无恶不作的,才是真坏人。

周瑞家的也狐假虎威,却还守着分寸不太乱来。

王善保家的却是仗势欺人,妒贤嫉能,人心最坏。




她最大的坏处还不是周瑞家的那种胳膊肘往外拐,而是挑唆主子造成内部矛盾,分裂团结。

有她在,搅和的人际关系乌烟瘴气、人人自危,是团结和谐的最大破坏者。

更可笑的是他们往往尽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可谓恶之源。

四,何婆子的亲情

除了周瑞家的胳膊肘往外拐,焦大的骄狂自大,王善保家的损人不利己外,还有一种愚昧的人,仗着身份和亲情为“恶”,就是何婆子这种人。

何婆子是小丫头春燕的母亲芳官的干娘,因芳官来到怡红院伺候。

她仗着是芳官的干娘,春燕的亲娘,就不顾身份和体面,肆意折腾,又不听人劝导和管束。




最常干的事是借管教“女儿”而刷存在感。常说得一句话就是“我是她娘,怎么就管不得”。

你说她蠢,她却处处刷存在感,让人心烦又无可奈何。

而这种人耳根子又软,常被人教唆几句就张狂的不知道如何。什么事都敢干,给自己和家庭惹了祸也不知道。直到不可收拾才害怕,大多为时已晚。

以上这四种人,无论是办公室、职场还是生活中屡见不鲜。他们的共性就是要么蠢,要么坏。仗着自己的一点优势就扬武扬威。看似破坏力不大,其实满满的负能量,很容易被他们连累,肯定要小心才是。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3 10:22・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5: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阴人冲犯+亲身妻母+】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芸已是宝玉最亲近家人
wodedoc910 2017-05-04   |  201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风语红楼》(精编版)121

          风之子原创



   我敢说,《红楼梦》很多隐秘的思想,就是曹雪芹行文造成的。很多东西很重要却不说,只是轻轻一点,只待有缘人来看。

   比如,贾宝玉和贾芸的关系便是。

   第二十四回,贾宝玉以一种极为不正式的方式,认了贾芸做义子。此后再无交代,甚至说些很扰人的话:

   如今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贾芸,曾说明日着他进来说话儿。如此说了之后,他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把这个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这样的叙述,完全让我们觉得认义子根本就是一场游戏,一个玩笑。

   可是,实则不然。

   第二十五回,宝玉受镇,却是:

    夜间派了贾芸带着小厮们挨次轮班看守。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寸地不离,只围着干哭。

    为什么派贾芸?又没说。

    这个差事,必须是极放心极亲近极托贴之人才可以。宝玉尚未成亲,并无子嗣,论亲疏,贾兰太小,也应该是贾环才对。 可是,这里偏偏派了贾芸,甚至不是更受青睐的贾蓉贾蔷和贾芹。

     这就是雪芹的别有用心。

     等到一僧一道前来解救,并嘱咐:

     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

     也就是说,除了亲生母亲妻子以外一干人等皆要回避的。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是:

     且说近日宝玉病的时节,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

     可见,贾芸已是宝玉极亲近的人了。

     这就是雪芹行文的极微妙处。

     此两处细节,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宝玉认贾芸为义子,虽好似玩笑,其实是真认了。贾芸已经是宝玉除祖母母亲之外,最信赖最亲近的家人了。这层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没有这些许细微铺垫,何来八十回后,贾芸和小红的探监,又何来贾芸“仗义探庵”?

     雪芹行文之飘逸灵动,由此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odedoc910 > 《红楼梦迷》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母骂赵姨娘大有文章
下一篇: [转] 红学公案:红学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5: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阴人
[ yīn rén ]
基本解释
1. 妇女。

2. 阴险的人。

辞书解释
[ yīn rén ]
1 蟩塉。
驋淥诟《柵劰鼍·筵觬冸》:“筵淂冸北:‘校鉲艥聒渢喞鰱逊,蕅宇閧搵槧。’”
噒烪邙盻《撱咯玷》赲錱桿:“刄繋価娻鳈,袔妆価胯永鷛欖塉鉲鄨歮,黴垄箉麟,海髑炑鄇葧簤,鷛鴡嵃骄貛校鉲澜。”
婸顈墚《咯枝倂·樫稀》:“蝘蝁癁脫苾,綒賳豙喛怿谟永瓻勝嬖,旙刄徵裨髑価校鉲唵永瓻妆。”
《砼竁逻》赲婣仍賽:“帷鰼懡筧鉲鳱,嵃号匑校鉲邪诖。”
2 蚅貊妆鉲。
攘航挹《镣聈潠逊爇》:“跲脫陷閧禕,攳刏年聒度栵鲿閧;鯭陷閧禕,攳刏拉聒度栵纒閧: 僝攳刏逊,倖繡閧校鉲槧。”
来源:聚典平台·《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5: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07
 试看金娃对玉郎 2018-03-24   |  64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七,钗黛地位的升降陟黜

 

 

在前面一个部分中,我们按照作者“以假混真”的新思路,对书中的所谓“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而经过了这么一番重新定义以后,我们再回头审视小说的情感主线,也就可以有一些与传统“红学”的观念大相径庭的认识了。很显然,当《红楼梦》的神话构架还处于“人石两分”的阶段的时候,小说的情感主线还尚且停留在一种比较原始、单一的形态之中。那时候,宝黛爱情是唯一的一条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也分别是这条主线唯一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然而,当《红楼梦》神话构架由“人石两分”,转向“以假混真”以后,小说的情感主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本来原始、单一的状态,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多,也精彩的多的局面。这时候,宝黛爱情已不再是唯一的主线,而是变成了宝黛爱情与钗玉姻缘,一显一隐,一虚一实的双螺旋结构!同时,黛玉也不再是情感主线上唯一的女主角,而是下降成了小说的两大女主角之一。相应地,宝钗反倒从原来无足轻重的小配角,而一跃成为全书的又一位女主角。并且,从表现全书“大色空”之主题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和重要性甚至还越来越具有一种超越黛玉之上的趋势!这样,就钗、黛而言,我们也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升降、陟黜相交替的过程:宝钗及其“金玉良姻”,在曹雪芹最后写定的新稿中,其地位迅速地上升;黛玉及其“木石前盟”,在作者最后的定稿中,其地位却迅速地下降!而与这种“钗升黛降”的趋势相照应的是,作者对于钗、黛于小说中正式出场的时序,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同“人石两分”时期的旧稿相比,新稿中宝钗乃至薛氏一家首次出场的时间,已被大幅度地提前;而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年龄,则被有意地后延了五、六年之久!

 

我们先来看宝钗的出场时间被大幅度提前的问题。细心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在小说第20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那一番“有名”的哄劝之语: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第20回)

 

这里姑且不讨论贾宝玉的这番表白,究竟有多少真心实意在里面。单从其叙述来看,似乎能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宝钗初进贾府的时间好象比黛玉要晚得多。不是吗?宝玉与黛玉自幼“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大。而宝钗却是“才来”的。而在小说第22回中,也还有一处文字,可以与这种“才来”之说相互支持: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第22回)

 

所谓“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这似乎也可以说明直到此时,宝钗来到贾府也没有满一年的时间。然而,如果我们把上面两段文字,同小说第3、4回中关于黛玉、宝钗初进荣国府的实际描写一对照,所谓“才来”一说却不免会显得十分地不合逻辑了。按小说第3、4回的实际描写,当初林、薛几乎是前脚跟着后脚进入贾府的。第3回,写了林黛玉进贾府。而在她进贾府的第二天,就听见了贾府诸人议论薛蟠人命案一事: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第3回)

 

——最多数月之后,薛氏全家就来到了贾府。如果说宝玉与黛玉是自幼一起长大的,那么,紧接着黛玉进入贾府的宝钗,又何尝不是跟着宝玉一起长大的呢?这又怎么能说什么“他是才来的”呢?反过来,如果宝钗可以说是什么“才来”的,那么,黛玉也不过是比她先到几个月而已,也可以说是没在贾府呆多长时间。而这又怎么可能与宝玉“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的这么大”呢?显而易见,上面第20回和第22回中的这么两段文字,都应该是小说旧稿中所残留下来的遗痕!在旧稿中,宝钗首次出场的时间的确相当地晚。从时序上看,大约相当于今本第16回的前后。这样的话,她才能在第22回中,赶着过她到了贾府以后的第一个生辰。然而,在曹雪芹最后的定稿中,宝钗首次出场的时间,却显然被大幅度地提前了。——由第16回前后提前到第4回,并紧接在黛玉进京之后进入贾府。只是作者却并没有来得及将旧稿中的那些遗痕全部删除,所以,才留下了这些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的纰漏之处。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对于薛蟠年龄的含糊其词,欲言又止的交代,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宝钗乃至薛氏一家初入贾府的时间,确实是被作者给大幅度地提前了。我们不妨比较一下《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在第4回,薛蟠出场的时候,对于其年龄的交代。以曹雪芹生前定稿的三脂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分别为例:

 

(1)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甲戌本第4回)

 

(2)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己卯本第4回)

 

(3)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起,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庚辰本第4回)

 

在所有版本中,甲戌本对于薛蟠的这么一段简介,应该说是最完美的。其学名、表字、年龄、性格、言语特点,皆一气贯通,非常自然。其年龄的数目字,也一点不含糊,就是“今年方十有五岁”。而庚辰本中的这一段交代,在排除了由于抄手疏忽造成的语病之后,其文意则与己卯本大体相同。但恰恰是后两个晚出的版本,反而把薛蟠的年龄搞得一塌糊涂!什么叫“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这无非是告诉读者,薛蟠的毛病由来已久而已。虽然是勉强说了一个岁数(“五岁上”),却又不是薛蟠现在的实际年龄。说了等于没说,甚至还不如不说。想想看,所谓“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一个五岁的小孩,他又能“奢侈”到哪儿去?又能对谁“傲慢”?好端端的一段人物简介,反倒被作者自己的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给搞得不成个样子了。然而,换一种思路来考察,作者之所以最后放弃甲戌本本中关于薛蟠“今年方十有五岁”的说法,采取含糊其词的态度,却也是颇有一番情由在里面的。而归根溯源,其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宝钗乃至薛氏一家初入贾府的时间被作者给大幅度提前之上。想想看,假如薛家是在今本第16回的前后进入贾府的,那薛蟠年方15岁的说法,就简直是一个完美的交代了。薛蟠在这一年15岁,四年以后的第79回,也就是《红楼梦》的“基准三年”,19岁的薛蟠娶17岁的夏金桂为妻。一切都是那样顺理成章。而现在,宝钗乃至薛氏一家初入贾府的时间,却一下子被提前到了小说的第4回,时序上的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出来。从现行脂评本的第4回到第16回,其间至少间隔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6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12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第13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第14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第16回)等一系列的事件,少说也应该有个四五年的时间。以四年计,如果薛蟠早在今本第4回的时候,其年龄就已经达到了15岁,那么,到第79回(即《红楼梦》的“基准三年”),薛蟠也就应该在23岁的年纪上才娶亲。这在那个普遍盛行早婚的时代,已经堪称是男子的“晚婚模范”了。而根据小说交代,宝钗比薛蟠小两岁,到《红楼梦》的“基准三年”,宝钗也应该有21岁的年龄。而她居然还住在大观园中,丝毫不见有婚嫁的动静,这在女子普遍十七八岁就出嫁的时代,不是就更加奇怪了么?——很明显,当作者为迁就宝钗,而把薛家的故事从整体上由第16回搬到第4回的时候,他就必然不能再继续坚持关于薛蟠“今年方十有五岁”的说法了。那么,曹雪芹是否能够把薛蟠首次出场的年龄改小四五岁,来适应这样的整体搬迁呢?实际上,这也是不能够的。试想一下,如果薛蟠首次出场的年龄只有11岁,这么小的年龄就抢一个女孩子来作妾,甚至纵奴打死小乡宦冯渊,那不简直如儿戏一般么?可见,含糊其词,索性回避年龄上的矛盾,这几乎也就是曹雪芹在叙述上的唯一选择。而反过来,作者为了让宝钗能够提前进入贾府,竟不惜冒时序混乱的风险,甚至不得不付出用语模糊的代价,也要对旧稿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这也足可以证明,他的目的是何等明确了。

 

与宝钗的情况相反,黛玉初进贾府的年龄,却被作者有意地向后延迟了五、六年之久!关于黛玉在初入贾府时的年龄,红学界历来有多种说法。如,6岁说、9岁说、11岁说等等。其中,又以6岁说与11岁说,支持者最多,也最相持不下。何以如此呢?实际上,这个6岁说11岁说的冲突,也正是《红楼梦》的旧稿遗痕与新稿之间的矛盾。按小说第2回的交代,贾雨村因贪酷欺民,被罢官去职,乃游历淮扬地面,到盐政林如海家任教。于是,林黛玉开始师从于贾雨村。此时,她“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黛玉之母贾敏去世。林如海乃遣贾雨村护送黛玉入京。若据此而论,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她的年龄也自然是六岁。然而,从小说第3回关于“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实际描写来看,此时的黛玉却远非六岁女童的形象。原文写明,黛玉初入贾府之时,她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每路过一个院落,她都要在心中盘算一番,该院落的规模如何,其主人在府中的地位又是怎样。每进入一个厅堂,她都要在心中权衡,这个位置该谁坐,那个位置又该谁坐。一招一式,一茶一饭,她都无不留心。连脂砚斋也忍不住要反复提醒读者注意“黛玉之心机眼力”(甲戌本第3回侧批)。而一个六岁的女孩,有可能具有如此的心机吗?此其一也。其二,再来看作者对此时黛玉形貌的描写:“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早有论者指出,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六岁的幼女,而至少也应该有十一二岁的年纪。其三,黛玉初见宝玉时,她看到的宝玉,也已经是一个所谓“年轻公子”的形象。既曰“年轻”,不云“年幼”,那宝玉的年龄至少也该在十二三岁之间。这亦符合作者对宝玉相貌、情态的描写:“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据黛玉自云:“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黛玉此时的年龄,也就至少应该在十一二岁之间。此外,还有一个证据:且看黛玉从苏州带来的两个下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按照当时的一般惯例,小姐的贴身丫鬟,其年龄都应该比小姐本人略小(只有年纪小一点,才能陪小姐嫁到夫家,成为少奶奶的陪房或者姑爷的侍妾)。雪雁既然都已经十岁了,那黛玉的年龄也绝对不应该低于十一岁。而如果我们把小说第2回的交代与小说第3回的实际描写结合起来,其效果则不免太滑稽了。黛玉离开苏州的时候,她是六岁。而当她到达京师,进入贾府的时候,就已经至少有十一二岁的年纪了。这短短的一路上,黛玉竟然“暴长”了五、六岁之多!那么,黛玉的年龄又为何会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暴长”的情形呢?究其根源,这还是作者对小说反复修改的结果。应该说,在旧稿中,黛玉确实是六岁就进入贾府的。所以,小说第2回才至今仍保留着黛玉“年方五岁”开始读书,“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即随贾雨村进京的说法。然而,在曹雪芹最后的定稿中,作者却抛弃了原来的构思,将宝黛初会的时间,由他们的幼年时推迟到了少年时。整个“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故事都被重新改写过。而作者却遗忘了对小说第2回的修改,如此才在黛玉年龄的问题上,造成了这种忽小忽大的“暴长”的情形。

 

这时候,有一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曹雪芹为什么要将宝钗首次出场的时间给大幅度地提前,同时又将黛玉初入贾府的年龄后延五、六年之久呢?其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为了大幅度地提高宝钗在书中的地位,并大幅度地降低黛玉在书中的地位!那么,作者又为何要刻意提高宝钗的地位,并降低黛玉的地位呢?我们说,这又正是《红楼梦》的神话框架由“人石两分”转向“以假混真”的需要!如前所述,在作者的构思还处于“人石两分”阶段的时候,小说的情感主线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单一的状态。那时候,宝黛爱情是唯一的一条主线。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所谓“木石前盟”,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前世定盟,今生还愿的故事。那么,作者早早地把黛玉送入贾府,让她与宝玉相会。所谓“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的这么大”,这样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形,也就很容易在读者的头脑中强化所谓宝黛爱情乃是天经地义的印象。然而,当小说的神话框架由“人石两分”转向“以假混真”以后,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所谓“木石前盟”,却变成了一种阴差阳错的讹缘。它不再有什么天经地义的光环,反而是作者所反思和忏悔的对象。这样,曹雪芹在重新修改文稿的时候,他所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要消除原来的这种宝黛爱情“天经地义”的印象。于是,将黛玉初入贾府的年龄后延五、六年,使宝黛初会的时间,由他们的幼年时推迟到了少年时,从而彻底取消宝、黛二人原来的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使之变为一场没有必然性的错会,也就自然成了《红楼梦》新稿所要达成的改写目标。反过来,在“人石两分”的时期,宝钗不过是陪同“神瑛”和“绛珠”一起下凡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配角。那时候,后来的“金玉姻缘”可能还尚不存在。宝钗的首次出场相对很晚,也符合她当时的身份和地位。然而,当《红楼梦》由“人石两分”转向“以假混真”以后,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却成了癞僧、跛道,也即作者本人,为了把宝玉从迷情中解脱出来,而为他专门量身定制的姻缘!宝钗也因此由原来的小配角,而迅速崛起成为全书的另一个女主角,甚至是比黛玉还更为重要的一个女主角!这样的话,她的首次出场,也就不能不大幅度地提前了。而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很明显的:只有把宝钗首次出场的时间,提前到第4回,紧接在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形成一种林、薛几乎是前脚跟着后脚进入贾府的印象,这样才能在书中造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鼎足”之势。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另外一种深刻的印象:顽石(贾宝玉)深陷那个假“木石前盟”的情误,而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即是作者为挽回前者的错误,而专门写来对其进行匡正、补救的真正姻缘!

 

而很耐人寻味的是,作者为了配合这种宝钗的地位迅速上升,黛玉的地位迅速下降的趋势,他不仅改变了原来钗、黛初进贾府的时序,甚至他对于小说第1回中两个神话并立的叙事结构,也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他在那个“石头”神话与“神瑛”神话之外,还增设了小说中第三个颇具神秘预言色彩的谶语。这就是贾雨村的咏怀一联: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粗看,此联似乎并没有什么绝妙之处。但在《红楼梦》的甲戌本上,却有两条脂批提示我们,此联实际上已悄悄地嵌入了全书两大女主角——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名字。其一云: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本第1回侧批)

 

其二云: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甲戌本第1回双行夹批)

 

据小说交代,那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胡州人氏。由此,人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至少这咏怀一联的下联中,亦嵌入了贾雨村的表字。

 

那么,这样一副镶嵌了钗、黛及贾雨村名字的对联,在书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那些浮面的阅读之上,那是很容易被种种流行的偏见和成见给误导的。比如,一位属于拥林派的红研者提出的所谓宝钗“改嫁”说,就曾经迷惑了不少不太爱动脑筋的《红楼梦》读者。按这位论者的说法,所谓“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半联的文字,既然嵌入贾雨村的表字——“时飞”,这似乎就意味着宝钗后来是“改嫁”了贾雨村。论者还煞有介事地进一步“论证”说:“薛宝钗与贾雨村在思想感情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在一起还可以共同谈讲些经济仕途的学问”云云。然而,诸如此类的说法,却实在是太过于荒谬了!这里姑且不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其思想性格、感情偏好,与贾雨村这种人根本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所谓的“共同”之处,完全是这些拥林派论者刻意捏造出来的),而且,宝钗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贾雨村这一类的“贪酷”横行之人,她那种愤世嫉俗的思想还恰恰视这类人为死敌,怎么可能同贾雨村去谈讲什么“经济仕途的学问”,单单是沿用论者自己的这种穿凿附会、拉郎配式的逻辑,去解释这个咏怀一联的上联,就不免是笑话百出、不通之至!按同样的逻辑,所谓“玉在匮中求善价”,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个“玉”,显然不可能是指贾宝玉,因为宝玉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待价而沽”的思想。它只能是指渴求名利的林黛玉。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林黛玉后来竟沦落风尘,在妓院里等待着嫖客出高价来“梳栊”她呢?或者,林黛玉在妓院里等着贾雨村或者孙绍祖一类的花心的赃官,来高价娶她回去做妾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着这位论者的样子,再来一番煞有介事的“论证”呢?哦,林黛玉与贾雨村在思想感情上更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二人还有师生之谊,林黛玉又成天念念不忘什么“邀恩宠”、“独立名”一类世俗荣耀,林黛玉嫁给贾雨村,他们在一起不更可以共同谈讲些官场上投机邀宠的学问吗?那林黛玉也就可以天天向贾雨村请教、学习了!——很显然,只要不是出于客观研究的态度,而是要存心要贬低某个人物,一旦抱定这样的目的,实际上可以把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糟蹋到极度不堪的程度,无论是对薛宝钗,还是对林黛玉,都是如此!而这种因为自己不理解、不喜欢某个人物,就不顾事实,对其百般丑化,甚至不惜编造这种所谓的“改嫁”说一类的荒诞离谱的异说,以诬蔑之、诋毁之的做法,在以拥林派观点为核心的传统“红学”中,却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只要看看拥林派们给宝钗硬是强加了多少不实的指控,便可以知道)。即使单从这一点上看,这种建立在谎言与臆想基础上的伪学术,也早应该被人怀疑、被人推翻了!

 

我们还是抛开这些伪“红学”的影响,回到《红楼梦》本身上,来重新审视贾雨村的咏怀一联。而实际上,贾雨村的咏怀一联,不仅在下联中是嵌入了贾雨村的表字,而且在上联中也巧妙地隐藏进了贾雨村的姓氏和性格本质。所谓“玉在匮中求善价”,且看这个“价(價)”字,用拆字法来辨析一下,不就是“贾”、“人”二字吗?所谓“善价”,也就是“善贾(假)之人”呵!前面说过,贾雨村姓贾名化,即“假话”也。表字时飞,即“实非”也。别号雨村,即“假语村言”也。胡州人氏,即“胡诌”也。作者用“假语村言”,“胡诌”出来的这么一个满口假话,似是而非的虚伪官僚,还不是那种“善贾(假)之人”么?正好,“贾(假)”也正是他的姓氏!自然,有人会说,姓贾的多了,你怎么知道一定是贾雨村呢?但问题是,姓贾的虽多,但又有几个姓贾的,会像贾雨村一样,是所谓的“善贾(假)之人”呢?可见,这个咏怀一联,绝不仅仅是将宝钗的出场与贾雨村挂上了钩,它也同样把黛玉的命运同这位善于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贾雨村贾大人给栓在了一起!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林黛玉后来嫁给了贾雨村呢?我们倒不必像拥林派那样一味地往龌鹾的地方去想。那么,区区一个贾雨村又何德何能,何至于同书中的两位女主角尽皆联袂呢?要解释这一点,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白贾雨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一个特殊的作用。贾雨村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自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过,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也同样让他承担了小说结构方面的使命。贾雨村是小说多条线索的集结点。这一点,在《红楼梦》的前四回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事实上,书中的两位女主角——钗、黛的故事,也都是由贾雨村的活动而牵引出来的。在小说第2回,作者借贾雨村的贪污犯罪被革职,引出了林氏一族,并让贾雨村一路护送林黛玉进京。在小说第4回,作者又借贾雨村的起复上任,审理命案,引出了薛氏一家,并由此开启了宝钗进京的一段文字。可以说,《红楼梦》中的两位女主角——薛宝钗与林黛玉,都是由贾雨村这个人物引出,并“送”入荣国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贾雨村正是宝玉与钗、黛的这两段情缘的“大媒人”!所谓“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其含义根本就不是什么钗、黛后来“嫁给”了贾雨村,而是说钗、黛均在深闺之中,静待着,甚至渴望着贾雨村的出现,来将她们送入贾府,同顽石(贾宝玉)相会并结缘!而过去那些拥林派论者所炮制并散布出来的所谓“改嫁”,那恰恰是把钗、黛的“大媒人”,给误当成了她们未来的“丈夫”,属于根本性地搞错了对象!【注6】

 

那么,曹雪芹又为什么一定要让贾雨村来充当钗、黛与宝玉之间的“大媒人”呢?这就要注意那条脂批的提示了:“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本第1回侧批)而事实上,我们知道,让宝钗进贾府的故事“紧接”在黛玉进京的故事之后,这样的写法,是曹雪芹在其最后的新稿中,才确定下来的格局。而在更早期的旧稿之中,宝钗进贾府的时间比黛玉要晚的多。——黛玉是第3回进入贾府,而那时候的宝钗是在第16回前后才进入荣国府的。两者的故事,根本说不上“紧接”。然而,当小说由旧稿转到新稿以后,原来那种钗、黛的故事不能“紧接”的写法,就再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了。如前所述,如果不能把宝钗初进贾府的故事提前到第4回的位置,以“紧接”上黛玉的故事,则无法造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鼎足”之势。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姻”就更无法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那个假“木石前盟”,进行合理合法的匡正、补救!显然,正是基于此,作者才急需要一种能够让宝钗的出场得以大幅度地提前,并且使宝钗的地位得以迅速提高的写法。怎么办呢?让贾雨村同时成为薛、林两条线索的汇集点,让他在引出黛玉之后,又“紧接”着引出宝钗,就不失为一种相当高明的小说技法了。而实际上,这一写法,也得到了脂砚斋的大力支持和推崇。在甲戌本的第3、4回中,脂批多次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暗示。在当代的中国大陆,接触过《红楼梦》的人,大多不会忘记小说第4回的内容:所谓“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关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者一般关心都是其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比如,什么“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什么“封建政治的腐败、黑暗”等等。然而,脂砚斋却与众不同,他(她)在解读这么一大回文字的时候,却再三强调的是其引出宝钗及薛氏一家的结构意义。比如,甲戌本第3回,在正文叙及贾雨村赴金陵“择日上任”处,脂砚斋即提笔评曰:

 

因宝钗故及之,一语过至下回。(甲戌本第3回侧批)

 

而到了“下回”,也就是小说第4回,在读完了贾雨村判案的那一段文字以后,脂砚斋也有两段批语,对其进行了总结:

 

盖宝钗一家不得不细写者。若另起头绪,则文字死板,故仍只借雨村一人穿插出阿呆兄人命一事,且又带叙出英莲一向之行踪,并以后之归结,是以故意戏用“葫芦僧乱判”等字样,撰成半回,略一解颐,略一叹世,盖非有意讥刺仕途,实亦出人之闲文耳。(甲戌本第4回眉批)

 

又注冯家一笔,更妥。可见冯家正不为人命,实赖此获利耳。故用“乱判”二字为题,虽曰不涉世事,或亦有微词耳。但其意实欲出宝钗,不得不做此穿插,故云此等皆非《石头记》之正文。(甲戌本第4回眉批)

 

显然,脂砚斋是非常清楚的:作者之所以要写下这么一个“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并不是要简简单单地“揭露”什么“封建政治的腐败、黑暗”等等(那应该是《官场现形记》一类的小说的主题),其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要借此引出宝钗及薛氏一家,让宝钗尽可能地提前进入贾府,以完成宝玉、宝钗的“金玉良姻”对宝玉、黛玉之假“木石前盟”的补救和匡正!所谓“但其意实欲出宝钗,不得不做此穿插”是也!所以,后人对“乱判葫芦案”本身的内容,无论怎样地刻意拔高,也改变不了其“非《石头记》之正文”的地位。提及此,顺便再多说一句,关于脂砚斋的这两段表述,曾经有人提出过所谓的“质疑”,说:“薛蟠杀人夺妾情节严重,怎么能说是‘解颐’、‘出人之闲文’?”(见宛情《脂砚斋言行质疑》)但实际上,这种肤浅的质疑,不过是恰恰反映了论者自己不能体察曹雪芹之良苦用心的情况。脂砚斋为什么说那是“解颐”、“出人之闲文”?因为作者写下那一段文字,其最主要的目的,恰恰就是引出宝钗进京的故事!即使是有“讥刺仕途”的用意,那也是兼带出来的。也不管薛蟠的行为,其性质有多严重,那也不是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不过“略一叹世”罢了。而作者最看重,还是其“出人”的结构意义。其它兼带出来的内容,也当然可以说是与《红楼梦》情感主线关系不大的“闲文”了。

 

再回到咏怀一联本身上来,其神秘预言的具体含义,也就可以为我们所洞悉了。作者究竟想借贾雨村之口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实际上,这个咏怀一联的存在,它正预示了在作者最后的新稿中,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的意义和作用的巨大变化:宝钗的地位将大幅度地提高,她首次出场的时间也将大幅地提前——提前到“紧接”在黛玉进京的故事之后,而最重要的,整个宝玉、宝钗的“金玉良姻”,将作为一种拯救性的力量,最终帮助和引领顽石(贾宝玉)从那个假“木石前盟”的困局中拔离出来!那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贾雨村的咏怀一联虽然形式上是钗、黛并提,但其强调的重点却无疑是在宝钗的那一方面。纵观《红楼梦》的整个第1回,在前半回中,作者通过“石头”神话,交代了顽石(贾宝玉)的由来,又通过“神瑛”神话,暗示了顽石将取代神瑛,与绛珠建立起错位情缘的困境(脂批:“以顽石、草木为偶……以泄胸中悒郁”)。而到了后半回中,作者则又以贾雨村的这么一段神神秘秘的对月感叹,来暗点小说中早已隐含的“金玉良姻”将最终打破石、绛困局,并引导顽石(贾宝玉)出离凡尘的题旨。故而,脂砚斋又提笔评曰:“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甲戌本第1回双行夹批)这也确实堪称一语中的的确论了!

 

只是这样一来,脂砚斋也就自己否定了自己更早时期的一个判断。在更早的时候,脂砚斋曾经针对小说中那个神瑛施惠,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有一条批语云:

 

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甲戌本第1回侧批)

 

而现在,他(她)的批语却说: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本第1回侧批)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甲戌本第1回双行夹批)

 

——很显然,所谓“余不及一人者”,已经被“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这一句给否定了。而所谓“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的猜测,也已被所谓“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的新概括给否定了!那么,脂批中又为什么会出现自己否定自己的现象呢?原因无它,关键在于曹雪芹本人的创作构思就经历了这么一个天翻地覆,“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大变化。而脂砚斋作为作者生前的亲密人,自然更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到作者思路上的变化,以随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成见。而这,也恰恰就是为什么脂砚斋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往往比后世很多“红学大师”都要深刻得多,也高明得多的缘由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试看金娃对玉郎 >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举报/认领
上一篇: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06
下一篇: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国公爷一个稿子+贾代善】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贾珍忙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贾母说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6: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代善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贾代善是《红楼梦》中人物,荣国公贾源的儿子。    

贾代善的夫人就是贾母(又称史太君),贾代善当年也是早逝,贾母亦早早成了孀妇。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姓名的分别是贾赦、贾政和贾敏。贾代善死后大儿子贾赦袭了爵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贾代善

身份
荣国公

出生地
金陵石头城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登场作品
红楼梦

人物关系
父亲:贾源、儿子:贾赦、贾政、女儿:贾敏等四个女儿、妻子:史太君(贾母)

性别


毕业院校
私塾

信仰
儒学

目录
1人物形象
2人物经历
3世系
4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贾代善:他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见第二回。荣国公贾源长子,娶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即贾母)为妻,生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幺女贾敏(还有三个女儿不知道姓名)。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

贾母的公公是荣国公贾源。

中国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公是爵位中的最高等级。[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红楼梦》讲,当时朝中有8公,8位公爵。其中贾府就占了2个--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

贾演、贾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贾源是立了战功的人,所以封了爵,这属于军爵。荣国公贾源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所以人们称贾代善是国公爷。

这个国公爷贾代善娶的就是贾母。贾代善有二子四女,其中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贾敏是最小的女儿。

国公爷虽然也死了,但他有一个替身,就是清虚观的张道士。当时有钱人家,怕小孩子不容易养活,要他们从小就到寺院或道观去做一段和尚或道士。可是又怕小孩子在那儿吃苦受罪,于是请一个人在寺院或道观用小孩子的名义,真正在那儿做和尚或道士。这个人就成为这个小孩子的替身。张道士就是国公爷贾代善的替身。

折叠编辑本段世系
妻子:贾母

儿女:长子贾赦、次子贾政、长女贾氏,次女贾氏,三女贾氏,幺女贾敏,另有三个庶女,排名不详。

妾室:六个,其中两个是家里的,四个是外面的。

孙子/女:贾琏、贾琮(庶出)、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迎春(庶出)、贾探春(庶出)、贾环(庶出)

外孙女:林黛玉

曾孙子/女:贾巧姐、贾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曹雪芹在什么地方明白的告诉了我们呢,那就是贾宝玉的祖父贾代善。此人物为全书描写之主体贾家荣府的最高家长,一家之长本有提纲挈领之作用,应该是显而易见之人物,但因小说开始贾代善早已去世,故书中提及甚少,往往被读者忽略其形进而忽略其意义。贾代善是贾母之夫,贾母在家庭中代行贾代善家长职权,妻代夫权,这在封建社会本来就是极少见之事,但小说中这样写了,是个特例,相信无可实考,即便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上也不会有记载,故而足以让读者视线断线。而据历史上考证,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早逝留下二子,其中一子也因早逝留下遗腹子曹雪芹,然后曹雪芹只好过继给叔父。故曹寅与贾代善早逝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红楼梦》里的人物:贾代化与贾代善  . [202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09:39 , Processed in 0.0581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