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道士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张道士从很小时,便替荣国公儿子贾代善出家,是贾代善的替身。他对贾宝玉格外关照,一请"通灵宝玉"让全观道士瞻仰、祈福。二回赠珠玉金银以示报恩。三夸奖宝玉字好、诗好、长的好、好到跟荣国公一模一样。四替宝玉找婚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道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吴氏石头记》


性别


职务
贾代善的替身

人物介绍

《红楼梦》中一个出场不多,却很有份量的人物。

过去穷苦人家的孩子有个出路,就是替有钱人出家当"替身",这样可以为家里人挣到一笔钱。张道士小时出家,就是为贾家的老祖宗史太君的丈夫当替身,替他出家、消灾。

由于上面的原因,张道士在贾家少爷小姐面前是有些地位的。他可以直接跟贾母、王夫人等女眷见面、交谈,而按照礼数一般外姓男人是不允许进入"内闱"的。贾宝玉等公子也要称他"张爷爷"。张道士还有面子让宝玉把他项下的"通灵宝玉"摘下来,拿出去给他的弟子观赏。这就引出了"金麒麟"。不仅如此,张道士还有面子在贾母面前给宝玉提亲,让宝、黛之间无故生出了一场大风波。

87《红楼梦》谢凌霄饰张道士

张老道出现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讲五月初一那天,贾家摆老大阵仗去清虚观打谯,在此贾母跟张老道有一段很长的对手戏。

八十多岁的张老道是贾府的老相识,做小道士时是荣国公贾代善的替身,后来这小道士颇受两代皇帝宠信,先皇亲封他为"大幻仙人",当今圣上又封他是"终了真人",各路王公大臣见了他都得喊他老神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7: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遮天大王+遮天蔽日+】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张道士口中的“遮天大王”真的是暗指贾宝玉吗?另有其人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3-10-02 21:21来自安徽原创
“肺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结节消散!
“肺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结节消散!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那么多涂改的痕迹?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那么多涂改的痕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混世魔王、绛洞花王、富贵闲人,这些都是红楼小说里,作者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说出的贾宝玉的别号或绰号。这其中,最先到了初入贾府的林黛玉耳中的便是混世魔王这个绰号,作者通过王夫人之口道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混世魔王这个绰号,一听便知不是什么好称呼,所以王夫人说这话时,是恨铁不成钢的,和混世魔王这个绰号基本上属于一个级别的,大概只有遮天大王这一称呼,一个混世,一个遮天,一个魔王,一个大王,都有点让人不寒而栗,一听就怕。

遮天大王这一名讳,出现在书里的第二十九回,作者通过张道士之口说出:“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在此回里,通过张道士之口,我们可以知道和遮天大王有关的信息并不多,大概只有两条,一是他是道教的神仙,二是他的圣诞是四月二十六,然后就不能知道更多和遮天大王有关的信息了。

这个遮天大王是怎么和贾宝玉扯上联系的呢?据周汝昌先生考证,遮天大王就是贾宝玉,贾宝玉的生日也是四月二十六。遮天大王是属于和混世魔王一个类型的绰号,是贾宝玉隐喻性的别号。


广告
“我真的服了,饶了我吧!”表姐大汗淋漓,瘫软在地,苦苦哀求
×

如果不是周汝昌先生这般考证,我们普通读者大概率不会想到遮天大王居然是贾宝玉隐喻性的别号,甚至会将张道士的这番话当做无关紧要的过场文,匆匆一读就过了,再也想不起。

说遮天大王就是暗指贾宝玉,这样的推断,我们在小说里是找不到一丝一毫佐证或蛛丝马迹的,只能是后人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所有的求证,都是围绕最初的假设来展开,来寻找证据,来自圆其说。作为我们普通读者,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信。

不过,这个遮天大王到底是什么来头,有无具体的出处呢?这倒很容易引起我们普通读者的兴趣,想去刨根问底。

按照小说里的交代,遮天大王无疑是属于道教神仙,神仙生日在农历四月二十六,在我国道教的神仙里,只有一位,他就是来自南京本土的地方神祗蒋山神蒋子文。

说到蒋子文,今天的读者对这位神仙一定非常陌生,可是,在明清之前,虽然是地方神,蒋子文的名气可是非常大的,屡受加封,享人间香火长达千余年之久。

蒋子文由人成神的过程,可以说真的是当得起遮天二字,在小小的南京城,他真的可以一手遮天。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我们来看看他的成神历程。

蒋子文是东汉末年秣陵县尉,秣陵就是今天的南京。虽然官至县尉,但蒋子文没有一点县尉的样子。他嗜酒好色,为人放荡不羁,还自视甚高,认为自己骨骼清奇,注定死后一定能做神仙。

既然以神仙自居,蒋子文在生活中也是一副标准的神仙打扮,他最喜欢身骑白马,手执白羽扇,活脱脱一个诸葛亮造型。那一袭白衣白扇配白马,迎风飘然而至,还真有几分神仙临凡的风姿。

有一天为了追拿盗贼,蒋子文亲自上阵,一路追至钟山脚下,才将贼寇擒获。不过,在擒获之时,蒋子文的头部被盗贼击中,后来不治身亡。

蒋子文死后,他的部下们多次看到他身骑白马,手执白扇,和生前无异,对他们言道:“我要做此地的土地神,你们要为我立祠祭祀,否则我就要降灾祸给你们。”当然没有人会当真,然后,这一年的南京城,很快就发生了一场瘟疫。这时候,大家就有点怕了,开始私下议论要不要给他立祠祭祀。蒋子文的英灵很快又催促威胁道:“如果孙氏为我立祠祭祀,我将护佑孙家;如果不为我立祠,我将使虫入耳为灾。”这时候,百姓们更加害怕了。很快,各地就出现小虫子入耳人立死的惨状,且无药可医。可是,此时的孙权仍不相信,正在犹豫不决中,蒋子文的英灵又下了狠招:“若不祀我,将又以大火为灾。”很快,建康城到处火灾频发。

三降灾祸,只为了要一份来自官方的认可和立祠祭祀,蒋子文不依不饶,这哪里是神仙,分明是厉鬼成神。然而,蒋子文的这份执着和狠劲,最终换来了官方认证:孙权派专使封蒋子文为中都侯,在钟山为其立祠庙祭祀,称蒋庙,后钟山改名蒋山,蒋子文自此成为南京的山神。因屡次显灵,据《宋书》记载,蒋子文后加封至钟山王。自此之后,蒋子文的信仰盛行于南京一带,六朝时尤盛。梁武帝在一次求雨成功之后,对蒋子文崇拜至极,蒋帝庙规格与人间天子相同,地位尊崇至极点。

明清之际,人们对蒋子文的信仰有所衰减,不过,据《明史》等典籍记载,四时祭祀仍未废。

惟蒋庙又有四月二十六日祭,并功臣庙为十一。《明史·礼志四》

蒋庙碑铭江澜撰。在太平门外,每年四月二十六日祭。《南京都察院志》

明清之际,蒋子文信仰在有所衰减的同时,作为地方神祗,蒋子文原先山神的职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广告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

元明清三朝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机构,南京云锦盛行于天下。不知何时,当地流传出的一个故事说,七仙女是云锦的发明者,她将手艺传授给蒋子文。仙女织锦,蒋子文负责拽花,这样一来,蒋子文由原先的山神,一变而为拽花行的祖师爷。在织造界,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织造神,被机匠们公开祭祀。

据《白下琐言》载:“蒋公庙祀蒋子文,后殿有女像,其妹小姑也。俗讹为织女,又称为云机娘,机匠祀之。”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族自曹寅开始,曹家先后有四代人担任江宁织造一职长达65年之久。其时,南京云锦盛行,相关从业者多达30余万人,秦淮河畔,机杼之声,彻夜达旦,连绵不绝。

纺织业异常繁荣,对于织造神蒋子文兄妹的祭祀,自然也是盛行一时。只是,若蒋子文在天有灵,知道自己由原先的山神、钟山王,竟至沦落到成为机匠们的保护神,大约对自己的这一新职务是很不满意的。

至此,我们就豁然开朗了,为何小说在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要当着贾母的面,特意提及四月二十六日,提及遮天大王,提及国公爷,然后两个老人,双泪长流。

那是属于他们曹家在南京城呼风唤雨一手遮天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辉煌灿烂史,到如今,富贵荣华,都被雨打风吹去,只空留回忆的哀伤,在记忆中的香火缭绕里,连绵不绝。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蓝田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蓝田玉
陕西法制网2020-11-04 09:12




蓝田玉是陕西蓝田县出产的一种玉石,蓝田县境内的玉泉山,蕴藏量最丰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蓝田“产美玉”,唐诗人李商隐就写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有“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盒”的诗句,可见蓝田玉自古至今都享有盛名。
蓝田玉属于白色软玉的一种。矿物专家研究表明,蓝男玉属于蛇纹石化透辉石矿物,主要成分是硅,呈现各种玉色,白、灰、黄等不一。其上品则是白色微透明的,经过琢磨后,能呈现出类似玻璃的光泽。


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2004年02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玉质特征
一贯中华历史的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1)色调:蓝田玉颜色有典型的浅橄榄色(淡黄绿色),以为蛇纹石是橄榄石蚀变形成的,所以,有橄榄石颜色的遗留。
(2)手感:手感轻,蛇纹石的比重比较低(和水晶的比重差不多)所以,拿在手里,不会感觉很沉。
(3)包体:像所有的蛇纹石质玉石一样,蓝田玉也有白色的云翳状包体。
(4)光泽:蛇纹石的光泽普遍不太好,很少有能达到玻璃光泽的,一般的蛇纹石都是蜡状光泽。
上古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佩戴打制的蓝田玉,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境内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就有先民磨制的玉璧玉戈等。2011年03月,在发掘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的蓝田新街遗址时,考古学家首次系统性地发现了5000多年前中国人使用蓝田玉的珍贵资料。
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玉料,譬如玉条、玉石块等,制玉工具石钻、石钻帽、石钻头和石钻心等,以及一些作为装饰品的玉笄、玉环等。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制品及治玉工具的出土,为仰韶文化时期开发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史前时期治玉工艺研究增添了重要标本。[2]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介绍,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中国人5000多年前已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玉艺术品,但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一直十分稀少,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玉器相关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废品与废料等系统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属首次。[3]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25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神木石峁遗址玉器中,有一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
战国
战国时期,蓝田玉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被不断加工制成玉礼器。甘肃天水发现的战国大玉钺,有着蓝田玉特有之绿灰色和斑驳的明暗纹理。
秦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初定天下后,命丞相李斯采蓝田玉制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1]
《太平御览》引《玉玺谱》载:“秦传国玺,以蓝田水苍玉为之,刻鱼、虫、鹤、蟮、蛟龙,皆水族物。大略取此义,以扶水德。秦得蓝田玉,制为玺,八面正方,螭纽。命李斯篆文,以鱼鸟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李公磷传》[5]、《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韵石斋笔谈·中州玉玺》等文献典籍也记载秦始皇传国玺为蓝田玉制成。
坊间盛传“传国玺”就材于“和氏璧”,不是蓝田玉,大概是感觉国之重器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雕琢才般配,但此说查无实据,没有史料佐证,而且于理不合。
《韩非子·和氏》是公认关于和氏璧最早、最详尽和最可靠的史料,其文字非常严密,文中记载楚人卞和向周王献楚山玉璞是“奉”而献之[6]。“奉”字的用义为“提升高度到极限”,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极限,西周金文中有“眉寿”一词,意为极度的高寿。《韩非子·和氏》载“奉献”一词,指的是“把贡品用双手抬举到眉毛齐平处献给君王”,体现对君王的无比敬畏和尊重。可见楚山玉璞不可能很重,否则卞和无法将其举眉献给周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奉璧”、“持璧”的文字也证明和氏璧不可能太重,特别是“怀其璧”三个字更是明确地告知,和氏璧的大小是可以揣在怀里而不易被发现的。
学界对传国玺尺寸的考证,认为其“方四寸,高三寸六”,几乎没有异议。秦代每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故传国玺的大小相当于9.24厘米见方,高8.3厘米左右。如要用中间有孔的圆形扁状玉璧来改制,可开出四方相同大小的传国玺用料。那么此璧的圆径至少要30厘米,厚度为8.5厘米。和氏璧大如磨盘,重几十公斤。不仅与出土考证的战汉玉璧(30厘米的大玉璧,厚度多在2厘米左右)不符,而且更与史料中的文字细节不符。
汉代


典籍中,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7]”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史书典籍,皆有蓝田产玉的记载,历历可参。
汉代,蓝田玉被大量使用,汉高祖用蓝田玉加工成鸠杖,赐于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并用蓝田玉加工成其墓道的大玉铺首。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村出土的长公主墓,就是用蓝田玉磨制而成的铜镂玉衣,原李后乡新庄村出土的玉琀等,都是蓝田玉早期加工的印证。[8]
蓝田玉开发历史悠久,但很少能看到完好的古蓝田玉。在西安收藏研究院,保存有一件两千多年历史,10厘米高,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从底部的纹理看,龟顶灯虽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腐蚀,蓝田玉的材质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帝都长安附近。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汉朝玉佩经鉴定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也就是蓝田玉。


汉乐府《羽林郎》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说明在汉代蓝田玉被大量制作首饰。天水市出土一件玉佩,乃蓝田玉材质碾琢的舞女形象,长片形,高9.5厘米,玉人大头、细腰、长袖、裙摆拖地,作扬臂甩袖翩跹起舞状。
汉武帝茂陵出土过一件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器面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之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梢湛,线条运用刚柔相济。
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圆雕大型玉辟邪插座残高18.5、长18、宽6.7厘米,重1972克,1978年宝鸡市北郊金河砖厂东汉早期吕仁墓出土。玉辟邪为青玉制成,有较明显的黑色纹带,有学者认为材质应是蓝田玉。
魏晋
汉末,魏、蜀、吴三国间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力遭严重破坏,并延续到其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作为国力和财力重要标志之一的玉器生产,亦受到严重影响,处于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衰败期,蓝田玉也是如此。
唐代


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蓝田玉的加工利用亦达到鼎盛。王公权贵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8]
传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叫“冰花芙蓉玉”。杨贵妃的玉带和玉罄,都是用蓝田玉制造的。倾国美人杨贵妃也对蓝田玉爱不释手,《杨贵妃外传》载:“太真善击罄,上令用蓝田绿玉制成一罄,备极工巧”。
唐代蓝田作为畿内之地,玉山(今王顺山)成为采用的官矿。朝廷对蓝田玉的采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长安甚至掀起了餐玉之风,官吏平民蜂拥到到蓝田玉山捡拾碎玉,捣为粉屑服之,据说久服可增寿成仙。蓝田玉不仅成为向朝廷贡奉的主要贡品,还设立专门的官方机构指挥匠工开采玉石,驱赶大批农民凿山背石。[8]
从唐代诗人李贺在《老夫采玉歌》[9]和韦应物在《采玉行》中的描写既可以看出当时采玉盛况,也可以看出贫苦平民为这种繁荣付出的血泪和辛酸。李商隐的“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和钱起的“琢眠胜水碧,一片新冰清”等诗句从不同角度,把唐代蓝田玉的玲珑剔透、光泽温润描绘得出神入化。


唐代玉雕工艺已有很大进步,当时的蓝田玉雕已有圭、璧、璜、琮、瑁、睿、玑、琥、散、敦、珩、戚、玦 、璋、蹬、环、镯、律、管、玉带、磬、钗等各种礼乐、祀葬、饰品、器具等。其中最注目的是玉带和玉步摇:《新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车服》中记载了玉被大量使用制作玉带,而且在使用中显示出严格的等级尊严和权威威仪。明确规定官吏佩带物的等级中,玉带位列金银之上;玉步摇则为金银嵌玉而成,极为贵重,可见当时对蓝田玉的崇拜程度。[1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盛极的王朝,唐长安城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对玉器这种奢品的需求量极大。蓝田与长安城毗邻,随着官方和民间长年累月大规模的开采,已使玉山千疮百孔,几被掘尽。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四月,玉山遭遇地震,“山摧百余步”。玉矿坍塌,玉苗尽掩,从此盛极一时的古蓝田玉匿迹近千年。[8]
清代
清初,蓝田玉重新被发现。
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县东有玉山,古称产玉之所,今其矿苗罕见。惟辋川内菜峪川出产各色玉石,质坚而细。乡人及西安石匠多采之,制为小器及装饰品,俗称菜玉。”
现代
20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县发现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


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嵌在古墓门上四神纹玉铺首;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
1982年,周南泉将北京地质博物馆收藏的“蓝田玉”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玉佩以及出土于茂陵的汉代四神纹玉铺首相比较,两者极为相似,可见蓝田玉真的出产于蓝田。
2002年陕西省地质局对蓝田玉进行勘测,探明玉石矿带4条,玉石矿体5个,矿带走向1280米—8865米,厚8米—31米,矿体走向长615米—4747.5米,厚1米—18.81米,矿体延深245米—715米,分布在蓝田县内玉川、葛牌、草坪、焦岱等地区,以及玉川乡核桃沟——祁家河及八亩地——冷水沟一带储量最多,质地最好。虽然玉石蕴藏量1000万立方米,但真正可以开采的却只有十分之一。


最新的参考依据,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在2004年2月3日发布第15号公告:“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我局通过了对蓝田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现批准自即日起对蓝田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蓝田玉原产地域范围以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蓝田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蓝政字〖2004〗7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陕西省蓝田县现辖行政区域。”[12]
继20世纪70年代末,陕西蓝田发现蓝田玉矿后,江苏地质专家对徐州邳州石省级地质公园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蓝田玉矿。这是江苏省首次发现蓝田玉,填补了江苏矿场种类的空白。[13]
在建立邳州石省级地质公园之前,徐州市邀请地质专家邹松梅对公园的科学内涵进行发掘。邹松梅发现地质公园有的石头颜色很奇特,表面翠绿色,非常漂亮。这些翠绿的“石头”,和其他石头相比,质地更细腻,柔软,透光。采样后送至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宝石玉石检测专家认为,邳州发现的矿石学名叫蛇纹石大理岩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田玉。玉石文化
作者/来源:玉石缘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举报/反馈
大家都在搜
蓝田玉蓝田玉是近期人们比较追捧的玉种蓝田玉是什么玉西安蓝田玉是什么玉蓝田玉中什么玉最好蓝田玉分哪几种
评论 1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披星戴月大文人9508
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2020-11-04
云南
回复
1
没有更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8: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玉的传说:作为西安人、作为陕西人必须知道
2016-07-02 10:48
蓝田在得名之前,不过是终南山古驿道上的一个小山庄。庄上有一个穷书生叫杨伯雍,他年轻好学,心地善良。当他看到过往旅客长途跋涉经过此地,缺少歇脚喝水的地方,便搭了一个蓬草凉亭,供过往旅客喝水用茶。

他光棍一人,一干就是3年。一天,一个老汉身背碎石,因劳累过度,栽倒在凉亭前。杨伯雍急忙把老人搀扶起来,喂水喂饭,救了老人。杨伯雍问寒问暖,欲留老人多歇一个时辰。老人说:“有事在身,不宜久留。”然后把他背的一斗碎石给他,说:“别看这些碎石头,你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玉石,还能娶一个好媳妇。”不等杨伯雍答谢,老人便消失了。



杨伯雍依照老人的叮咛去做,果然地里生出一斗玉石,后来,他用玉石做了5双白璧做聘礼,娶了一位善良贤慧的徐姑娘。但是这地方山多地少,遇到天旱,粮食减产,农民忍饥挨饿,苦不堪言。杨伯雍和妻子商量,便把自家的玉石分发给百姓下山换粮,以度灾年。穷山庄产玉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官匪勾结,把地里的玉石一劫而空,杨伯雍一家和村民的生活也成了问题。



原来,杨伯雍救过的那老人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当他得知地里玉石被官匪掠走后,便托梦给杨伯雍说:“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只有知情人才在深山觅得宝石。官匪只能采得未长成玉的蓝色石,这是一种次等玉。

——————————

小知识

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中国历史名玉也是我过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石品种之一!蓝田玉的唯一产地是陕西蓝田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8: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二玉二人合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二玉,即荆山玉与蓝田玉。贾宝玉,即通灵宝玉+绛珠玉。薛宝琴为通灵宝玉+绛珠玉+蓝田玉。薛宝钗宝蟾的宝为蒋玉菡元玉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红楼梦》中神秘的通灵宝玉,贾宝玉究竟戴的是什么?
2021-02-07 21:13:49 来源: 珠宝玉石那些事儿  举报
4
分享至


《红楼梦》也叫《石头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更是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就是戴在贾宝玉脖颈项圈上的那块“通灵宝玉”,究竟是块什么玉呢?有人说是玛瑙,有人说是翡翠,还有人说是和田玉……今天就让老金以科学的眼光,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分析。

这块“通灵宝玉”在书中多次出现,但描述的样子却很少,只在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有写道,“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这里所说的雀卵是指家雀的卵,意思是这块玉体积不大,只有麻雀蛋大小,而且样子非常的漂亮,好像明亮的彩霞一样。说明这块玉的颜色是丰富而明亮的。“莹润如酥”是指玉的质地和手感,很多人觉得意思是表面像酥油一样油润,但我觉得这里的“酥”指的不是酥油,因为以曹雪芹生活的地区和时代来看,他都不见得见过酥油,这里的“酥”应该是润滑柔美的意思。过去女子化妆保养,会在脸上涂抹脂粉,然后用手揉搓,皮肤会变得很润滑,形容女子肌肤柔嫩细腻的词语就是“酥”。

所以,“莹润如酥”是指这块玉质地细润,摸上去像摸女子皮肤一样光滑柔美。“五色花纹缠护”的意思是有五种颜色的纹理缠绕在宝玉上面。其实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有这么多种颜色出现在同一块石头上,大概只有玛瑙符合了。所以,我认为《红楼梦》中的那块通灵宝玉就是玛瑙!那其它材质的玉石就没有符合条件的吗?这时候就要用排除法了。



首先有人说也可能是翡翠,因为翡翠颜色丰富,而且各种性质也比较符合文中描述。可是翡翠也就是现在才有好料,在古代,翡翠并不好看。如果我们看过博物馆的清晚期的翡翠,会发现大多是豆种和干青种,连个冰种的都没有,干巴巴的,一点都不润。而且翡翠在我国出现的很晚,最早记录翡翠的文献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第十五卷,“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说明纪晓岚他小时候见过翡翠,不过那时翡翠都算不上玉,价值很低。直到他晚年的时候,大概是乾隆晚期吧,翡翠的价值才变得珍贵。按照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他决不会用翡翠来表现通灵宝玉的。

还有人说通灵宝玉也可能是和田玉,因为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时最为珍贵的玉石,而和田玉在古代也被认为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从这点上来说和通灵宝玉最为符合。但和田玉很少有多种颜色聚集在一起的,在麻雀蛋这么小的玉石上极少有超过三种以上的,而文中“五色花纹缠护”中的“缠”字也说明了除了玛瑙外,其它玉石的颜色分布都不会有“缠”的感觉,所以,我认为不是和田玉。



除此以外,还有说寿山石、鸡血石、蓝田玉、绿松石的,我觉得更加不可能。因为通灵宝玉是贾宝玉贴身佩戴之物,曾经不止一次被贾宝玉摔在地上,却并没有损伤,说明它质地坚韧结实,那些硬度低、脆性大的玉石材质肯定是不能做通灵宝玉的了。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一点神化色彩的小说,其中的通灵宝玉文中早有说明,只是大荒山的石头的“幻相”啊,是用来象征贾宝玉这个人的。作为一个宝玉石的爱好者和从业者,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展开想象,探求它的材质属性,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你心中的通灵宝玉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有关于和田玉或者珠宝玉石的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直接私信我,免费鉴定答疑,想入和田玉,也可以私我。

作者介绍:

老金,本人进入和田玉行业近20年,高级珠宝鉴定师,中国宝玉石协会(GAC)宝石鉴定师,中国轻工(CLIJ)珠宝鉴定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2: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朱由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如何评价明毅宗崇祯帝朱由检?









关注者
22


被浏览
60,21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1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rizhuhou

rizhuhou


​ 关注




谢邀!

作为专研明末历史14年的资深人员,明末帝朱由检是我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作为对他的评价,那么就是:独夫民贼罪在当诛。

他本应该像福王、楚王、蜀王这些巨蠢们一样,被农民军审判、定罪,然后斩首示众。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朱由检畏罪自杀,逃脱了农民军的正义审判。

作为14年专研明末历史的总结,我将朱由检对国家民族犯下的罪行列举如下:

1)即位初始坐拥大量内帑,却有钱不发,盲目裁饷汰军、停发抚赏,造成各边军连续兵变,最终酿成己巳之变。

2)误中反间计,冤杀抗清英雄袁崇焕,葬送4万大军,导致辽东战局急转直下,后金五入中原掳掠人口和资源,明朝上下束手无策,坐视后金如入无人之境。平民百姓深受家破人亡之害。

3)胡乱干预边防,葬送大凌河之战,导致明金战争局面走向逆转。

4)加派三饷,将平民百姓逼到流离失所。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末年,穷的只是国库,而朱由检私人内库却藏有海量金银。他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却将国家财政危机转嫁给平民百姓,让无数劳苦大众走向破产。

5)坑死抗清英雄卢象升。

6)催战洪承畴,葬送10万大军。

7)因为薜国观建议向皇亲国戚借钱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却被冤杀。朱由检舍不得花自己小金库的钱,也舍不得花皇亲国戚的钱。

8)冤杀陈新甲,推卸责任,葬送最后与后金罢兵议和可能性。

在正式讲解这些历史之前,我必须先纠正很多明史爱好者的一个错误观点。

很多人以为,朱由检没有钱了,所以才会犯下这些错误行为,并对其产生各种同情心理。这是大错特错的。很多明史爱好者因此认识不到朱由检刻薄狠毒的本质。

历史事实是,没有钱的只是明朝政府,而朱由检的个人小金库却有着大量金钱,而且这些金钱有史记载,有源可查。


朱由检的3700万两内帑有史记载,有源可查,应当属实。

崇祯17年,民族英雄李自成兵不血刃传檄而定京城,给朱明王朝送来了迟到276年的正义审判。朱由检吊死煤山,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朱明家天下就此灰飞烟灭。

随后,李自成在朱由检的内库中搜出了3700万两银,这个记录见载于当时的户部侍郎赵士锦的《甲申纪事》和詹事府左谕德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

贼入大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两《甲申核真略》

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之万历八年后,解内库银尚未动者,银尚存三千余万两《甲申纪事》

赵士锦、杨士聪当时均在京师,因此所记有一定的可信度。

如果这3700万两银确实是属于朱由检的内库,它是从哪来的?答案是朱由检每年的内库收入600万两银。

在《万历会计录》和《明神宗实录》中,均记载万历年间,朱明皇帝每年的内库收入为600万两银,占到全部国家收入的30%。

督饷户部侍郎李长庚奏:职查《会计录》,每岁本折所入,通计一千四百六十一万,入内府者六百万余,入太仓者除本色外,折色四百万余。《明神宗实录》卷584,万历四十七年七月

那么,从万历47年至崇祯年间,也仅仅10年时间都不到。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朱由检在位期间,每年的内库收入都应该稳定在600万两多。

那么,又会出现第二个问题,明朝皇帝的一年600万两内库收入,又是从何而来?

答案是朱明皇帝在全国各地的皇庄、官田的租金收入。

朱明皇帝一人,仅在顺天等府,即强抢民田2000万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后来清军八旗圈地总数1600万亩。

从明朝户部大臣张希尹奏疏可知,朱明皇帝原本强占了民田2200万亩,后来清退了200万亩,大臣们一片歌功颂德。然而,还有2000万亩仍在朱明皇帝手中。

所据查勘过顺天等府地方各项庄田地土,共计200919顷28亩,退断过侵占民地共计20229顷28亩。数十年来势家豪夺隐占之蔽,一朝始得清明。《明臣经济录》卷21,《查勘几内田土疏》

朱明皇帝在江南强占的官田数量,达到江南田土的半数。

朱明皇帝在江南再将这些官田出租给平民百姓,征收6倍于田赋的租金。


官田比例:

湖州府42.5%

嘉兴府37.8%

杭州府8.7%


摘自《明代苏松地区的官田与重赋问题》

官田比例:

苏州府:官田比例63%

松江府:官田比例85%

常州府:官田比例17%

在江南,朱明皇帝的官田占到江南田土的半数。

在陕西,朱明皇帝的官田占到陕西田土的三分之一。

因此毫无疑问,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属于朱明皇帝所有的数量极其庞大的庄田、官田,其租金构成了朱明皇帝600万两内库收入的来源。

而万历47年距离崇祯年间仅有10年不到,因此,可以断定朱由检不仅有万历、天启积累下来的内帑,同时还有每年600余万两的固定收入。


即位初始坐拥大量内帑,却有钱不发,盲目裁饷汰军、停发抚赏,造成各边军连续兵变,最终酿成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如果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来总结己巳之变发生的原因,那么就是:朱由检裁汰了蓟密永的守军,并停发了蓟北蒙古各部的抚赏,造成了明朝北方防线的瓦解,给了后金可乘之机。

崇祯元年,明末各边军相继发生因欠饷导致的兵变。东江、宁远、蓟门、锦州无一例外。

蓟门兵变的时间是崇祯元年七月,当时的顺天巡抚是王应豸。

順天巡撫王應豸報薊門飢軍于七月二十日鼓噪索餉焚搶火藥多方措處始克觧散今雖歸伍請先發欠餉三月以安軍心下所司速行 《崇祯长编》崇祯元年八月

事实上,导致崇祯元年明末边军欠饷,主要有两大因素。
1)天启七年因为魏太监贪墨军饷导致边军欠饷累积百万。
2)崇祯上台后清阉波及到全国三分之一的官员,导致崇祯元年田赋未能及时征收。

臣谨按太仓出入之数,在御览简明册□,省直田赋正杂课银岁入原止310余万两,加以事例又可得银十余万两,内除割去辽东旧饷20万两外,岁入仅得300万两。
御览简明□□:九边军饷银3278373两,内供官俸、京支、京管、米折布花、并各镇抚赏共该银1235850两,又新增四镇盐菜银226254 两。通共该银4740478两零。内除四镇盐菜近俱汰去,并减两月米,折银24万两,该银4274223两。以所入较所出,实欠银1274220余两。《度支奏议》之《题报元年发过京边月饷疏》

上述一系列原因,导致明朝国家收入锐减,政府财政赤字。但是,朱由检个人小金库是有大量内帑的。随后,朱由检拿出了内帑,陆续给各边军补发了一部分军饷。

但很显然,朱由检认为养军队是国家的事,不应该花销他的小金库,于是下令各边军裁饷,企图通过削减军队规模来减少他的内帑支出。

这一裁汰行为,结果是造成全部边军相继发生兵变。其中蓟密永昌四镇连续两次兵变。

朝廷忧饷匮,以清汰责诸镇,顺抚王应豸顺内旨,首奏清核冒饷50万,三屯营兵鼓譟,下烽台挟饷,抚之旋定。应豸被槛车征置狱,以王元雅代之。镇抚顺天元雅,主汰饷议如故,减额并伍,各隘口尖哨,尽失戚继光遗制。《山中闻见录》

而在裁汰边军的同时,朱由检还有一项更为愚蠢的举动,就是停发蒙古各部的抚赏。

应该说,明朝北方防务在崇祯元年的危机,是由两方面共同组成的:

1)林丹汗错误的兼并政策,导致科尔沁、喀喇沁等部为了生存借后金之力自保,与后金结盟对付察哈尔部。

2)明朝自天启七年开始在辽东实施收缩战略,后金失去了来自明廷在辽东战场的军事压力,得以腾出手来出兵介入蒙古内战。

崇祯元年二月,喀喇沁束不的部等大小部落,在林丹汗的军事打击下,纷纷依附后金自保。

黄台吉亲率大军,与喀喇沁部结成军事联盟,军事打击察哈尔部,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庚子。以遣往喀喇沁使臣、為察哈爾國多羅特部落、兩次截殺。 上親率偏師、往征之。《清太宗实录》

在后金、喀喇沁军事联盟的持续打击下,林丹汗西迁,而其原驻地为明廷北方的蓟北、宣大一线,取而代之的是蒙古喀喇沁部,他们名义上也是明朝的盟友和附属国。

崇祯元年5月,林丹汗向明廷遣使,却被明廷斩杀。之后林丹汗发兵围攻大同,被击退。

此后,明朝大臣提出抚赏林丹汗,让其重回驻地,拱卫明廷北方安全,却被舍不得花钱的朱由检完全否定。

朱由检不仅是停了插赏,更是停了蓟北喀喇沁部的抚赏。

初,广宁塞外有炒化、暖兔、贵英诸部。蓟镇三协有三十六家内附。皆岁有赏。至是,中外迎上旨,并革其赏。诸部閧然。会塞外饥请粟,上坚不予,且罪阑出者。於是东边诸部落群起扬去,建人尽收之。《山中闻见录》

在大荒之年,朱由检停发了抚赏,并停了马市。这一举措犹如宣战。

不愿坐以待毙的东蒙古各部纷纷依附后金。

崇祯二年10底,正是喀喇沁部的布尔葛都部为向导,引导后金入寇,酿成了己己之变。同时由于朱由检停发抚赏停止马市,蒙古各部纷纷加入后金军参与入关抢掠明朝。

而在后金入寇后,被汰蓟军乘机开门迎敌,争迎后金军。造成蓟州北方各镇不战而降迅速沦陷。


中反间计冤杀抗清英雄袁崇焕,葬送4万大军,导致辽东战局急转直下。

在己已之变前期,抗清英雄袁崇焕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主要表现在:

1)提前7个月警示朱由检要抚赏蒙古各部,收买其不要倒向后金,并明确告知朱由检,如果不抚赏蒙古人,他们很有可能会导奴入寇。

2)提前5个月警示朱由检在蓟州增兵,防范后金可能从蓟州绕道入寇。

3)在上述两个提议被明廷忽视后,提前1个月将辽东军调入蓟州协防,可惜被蓟州退兵。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明廷上下根本就不信袁崇焕所说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信后金兵会从蓟州绕道入关。

崇祯二年10底,后金从大安口破口入关,是为己巳之变。

11月初,袁崇焕率3万多辽东军千里入援。在蓟州布防被绕道后,入援京师,先后在广渠门之战、左安门之战,两战退敌成功。

12月初1,后金军在京师城下弹尽粮绝,补给耗尽,向良乡退兵。而与此同时,袁崇焕却被中反间计的朱由检下狱。

闻讯袁崇焕下狱,后金军又从良乡杀回京师,在永定门全歼满桂、申甫47000大军。史载“收尸3万余”。

随后,后金将京师外围焚抢了一空。

纵观整个己巳之变,最大的历史罪人和责任人,毫无疑问是朱由检。他先是完全无视袁崇焕的劝说,一意孤行裁汰、停抚赏,最终酿成了己巳之变。在后金军入关后,又中反间计下狱袁崇焕,导致本已经矢尽粮绝退兵的后金军得以扭转战局,一举全灭47000明军,焚抢了京师。

如果没有袁崇焕下狱事件,那么后金即便是入寇成功,即便是利用了袁崇焕的失误突破了蓟州防线,也必定一无所获空手而回。

那么,历史上的第2、3、4、5次后金入关抢掠,也大概率不会发生。因为亏本生意没有人愿意做。

而在后金的后4次入关,明朝大量的人口和物次被掳掠,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非常惨重。以第4次和第5次入关为例,分别掳掠人口46万和人畜92万。

丙寅。征明左翼奉命大將軍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右翼多羅貝勒杜度等、自軍營遣兵部啟心郎詹霸、俄莫克圖巴圖魯、碩爾兌等、奏報。 上覽右翼杜度疏、無揚威大將軍多羅貝勒岳託名。大驚。問詹霸等。詹霸等奏曰。岳託、及公馬瞻、俱病卒 上慟哭久之。令且勿使禮親王知。因輟飲食者三日。左翼多爾袞疏曰。臣等率兵、毀明邊關而入。兩翼兵、約會於通州河西。由北邊過燕京。自涿州分兵八道。一沿山下。一沿運河。於山河中間、縱兵前進。燕京迤西千里內六府、俱已蹂躪。至山西界而還。復至臨清州、渡運糧河、攻破山東濟南府。至京南天津衛。仗 皇上威福、大軍深入。克城三十四座。降者六城。敗敵十七陣。俘獲人口二十五萬七千八百八十。將士凱旋、無一傷者。此皆由 皇上神謀睿筭指授方略。臣等謹遵奉行。故所在奏績、亦由 皇上訓練有素。將士同心恊力之所致也。右翼杜度疏曰。臣等從明燕京、西至山西界。南至山東濟南府、蹂躪其地。共克十九城。降者二城。敗敵十六陣。殺其二總督及守備以上官、共百餘員。生擒一親王。一郡王。一奉國將軍。俘獲人口二十萬四千四百二十有三。金四千三十九兩。銀九十七萬七千四百六兩。《清太宗实录》




克兗州、順德、河間三府。州十八。縣六十七。共克八十八城。歸順者一州五縣。生擒兗州府魯王朱衣珮、樂陵王朱弘治、陽信王朱弘福、東原王朱衣遠、安邱王、滋陽王等六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等。約千人。皆誅之。共俘人畜九十二萬三百。分大軍為二路。一過山東萊州、登州府、直抵寧海州。及海州、一渡黃河、回至莒州。沂州。復分為左右翼。左翼大軍、沿青州府、德州、滄州、天津衞、至燕京城。南過三河縣。歴三月抵密雲。右翼大軍、沿東昌府、廣平府、彰德府、真定府、保定府、過燕京迤北。歴三月、亦抵密雲。兩翼兵合攻墻子嶺。斬關而出。明國三年饑饉。禾稼不登。人皆相食。或食草根樹皮。餓死者什之九。兼以流賊縱橫。土寇劫掠。百姓皆棄田土而去。榛蕪徧野。其城堡鄉邨、居民甚少。《清太宗实录》

在这里,我同样要纠正少数明史爱好者的一个常识错误,一些人出于对朱由检这个历史罪人的挽尊心理,而质疑反间计的存在,这是非常无知的。

历史上的反间计,不仅是文献明确记载,而且可信。判断反间计是否发生过,应该是核对后金、明朝双方的原始档案,结论是反间计记载的人物和地点,双方档案高度一致,可以断定100%发生过。

后金档案《清太宗实录》直接记载实施反间计过程,内容如下: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甯完我、巴克什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 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 上計也。頃見 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 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
○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錦州總兵祖大壽大驚。率所部奔錦州。掠奪民物。毀山海關而出。《清太宗实录》

在后金档案记载中,后金先是抓了两个太监,其中有一个姓杨。于是派汉将高鸿中、鲍承先实施反间计。其后,纵归杨太监。而回到明廷的杨太监向朱由检汇报了所听到的内容,于是朱由检即将袁崇焕下狱。

那么,在整个后金档案记载的反间计一事中,涉及到最核心的人物,为一个杨姓太监。而在明朝官方记载的文献中,不仅这个杨姓太监存在,而且时间、地点、人物完全同后金档案吻合。

这个太监叫杨春,他并非明廷宫中的太监,而是通州马厂负责养马的太监,职务是提督大坝马房太监。另一个太监,名称王成德。

提督大埧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城中並無兵將亦無粮餉昨日選了一千匹馬去了還有一二百廢馬次日大清兵挑選百餘匹用大清兵將春等帶至德勝門鮑姓等人看守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逓內言南朝萬曆時節屡次著王喇嘛講和總置不理前年袁崇煥殺了我們些人我們惱恨得緊又聞毛文龍掣了臺土兵我們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講和要以黃河為界《崇祯长编》卷29,崇祯2年12月。

从明朝方档案可以看到的内容是,杨春、王成德被后金抓获,然后由鲍姓等人看守。内容与后金档案记载的“高鸿中、鲍承先实施反间计”完全一致。

因此可以断定的是,后金100%对杨春、王成德这两个太监实施过反间计,并放回他们投书。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实施的反间计起效果了吗?

杨、王二太监回到明朝时,对明廷声称,后金有书信让他们带给朱由检,所以放回了他们。

那么,结合明末档案,后金抓获杨春、王成德的时间,应该是崇祯二年11月15日,后金攻占通州马厂。

戊戌。大軍起行。距燕京約二十里。至明牧馬廠駐營。廠南五里許。有牧馬圉。內有馬千餘匹。明人已於清晨取去。其管馬太監二名、及三百餘人。被圍出降。獲其圉內馬騾二百三十五。駱駝六《清太宗实录》

而放归两个太监的时间,则是在11月21日,也即广渠门德胜门之战后的一天。因为文献明确描绘:

“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逓”

满桂入内城休整的时间,是11月22日。袁崇焕请效满桂例入内城休整被拒,应该是在22日之后。而这一切,全部都发生在21日后金纵归杨春之后。

时犹虑满帅不免于法。迨二十二日,则满帅且调入内城矣。《辽师入卫纪事》

而再翻看明末档案,会惊讶地发现,在11月22日之后,出现了获得广渠门之捷的袁崇焕请效满桂入城被拒的记载。

吃了败仗的满桂可以入外城休整,而获胜的袁崇焕却请入外城被拒。可以断定的是,在两个太监回到明朝之后,朱由检开始对袁崇焕产生了戒心。毫无疑问,后金的反间计是起到了效果。


胡乱干预边防,葬送大凌河之战,导致明金战争局面走向逆转。

崇祯四年,继任蓟辽督师的孙承宗锐意复辽,组织抢修大凌河城。

尽管修建大凌河城的时间非常仓促,但即便未完工的大凌河城,也成功地挡住了后金前进的步伐。直至祖大寿弹尽粮绝出城投降,黄台吉也未能攻下大凌河城。

这说明,修大凌河城的这个战略决定是正确的,凭坚城用大炮的要塞,确实是对付以骑射见长的后金军的利器。

且□計傾□闖宣、薊,聞大壽在凌城,而轉圍大凌,相持三月,殺傷七千,而薊、宣遂不及警。《后督师纪略》

围凌三个月,后金不但没有攻下大凌河城,反倒损失7000兵力。原来准备去绕道攻宣大、蓟州的后金军,被钉在了大凌河。

那么,最终导致大凌河失守的根本原因,是城中补给不够。祖大寿最后无粮可吃,被迫出城投降。

同时黄台吉成功实施围点打援,有效消耗了明军辽镇精锐的战术,也是利用了明军急于解围的行动。归根到底,还是凌城粮草不继急于解围惹下的祸,造成了援凌军损失殆尽。

所以,一切都是败在城中存粮不足。

从《后督师纪略》来看,辽东巡抚丘禾嘉运到凌城的粮为8000石,按照每名士兵月耗0.5石计,而城中有一万辽军,一万筑城的班军,共2万人。而这8000石粮仅能支撑一月不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业余操作?这得从两方面说起。

1)朱由检任命的辽东巡抚丘禾嘉并不具备较高的军事素养,他被任命,纯属因为朱由检不信任孙承宗,故而派去分权制约。而正是因为他的业余,导致在最关键的补给供应问题上酿下大错。

設無此不能戰之兵,而禾嘉又不促八千石糧、二萬粸炒于內,則新復之空城,我無所失,亦可以不守,而大壽在外,且可以戰。設禾嘉不散班兵,而并萬餘防兵不散,即□來亦未必頓能成圍。獨萬石糧、萬班兵不敢棄,而防兵又已盡撤,大壽遂不敢不守,然守而非萬班兵,則萬石糧僅足以用,又無奈多此萬班兵于城,而此萬石糧乃不足以食二萬人耳。故急數日之工,而不散班兵,失也;不散班兵,而散防兵,又失也;□將來而促萬石糧于內,不計二萬人之足用與否,更失也。然非禾嘉之此糧,則不可一朝守;而非禾嘉之留此兵,則□即久圍而守不妨。《后督师经略》

2)朱由检在关键时刻,战略决策严重错误,一度下令弃大凌河城。这个指令对丘抚产生影响,使其进退维谷,不敢屯积重兵和粮草在凌城。

。。。時奉旨酌議其可修不可修,非奉旨停工也。公特陳其可修如此,疏既入,部疏已有旨停工,而公尚未聞。上又以公疏,明熟籌周計、確審情形,以為進止。至八月初二日,兵部咨奉旨:「凌、屯工役可緩,即著速撤伴班軍赴薊修築城垣,秦翼明川兵并領人貼防。」公即飛行遼撫及鎮道速撤。是日,隨又據部咨,謂邊工屢旨酌議,邊臣徑行非法,循職駁正,以杜矯舉,嚴旨切責,勒令邱禾嘉、祖大壽回奏。。。《后督师纪略》

朝廷意见是,大凌河城缓修,要求辽东将1万班军撤回来,去修蓟州城垣。而当时凌城已经完工90%,对当时辽东诸将来说,弃城太过可惜。关键时刻,丘抚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想守又不敢破釜沉舟去守,想撤,又舍不得已经完工90%的新城。

而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后金大军围困了大凌河城。

大凌河之战中,由于城中粮少,明军急于解围。而这一缺陷被后金军成功地利用,实施围点打援。不仅歼灭了数路来援的明军,最终也将凌城围到投降。

此战中,孙承宗、袁崇焕耗巨资编练的关宁骑兵4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残余1万多人降清,被编入后金汉军旗。明军损失极其惨重。

此战后,明金的战争形势被彻底逆转,明朝再无能力遏制后金的发展。

追究这场军事失利的原因,最大的责任人,毫无疑问是辽东巡抚丘禾嘉,正是他的业余操作丧送了整个战局。其次则是明朝皇帝朱由检,他任用亲信排斥贤能,无识人之明。















(未完待续)


编辑于 2021-09-11 14:25

​赞同 29​​1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业余政治家

业余政治家



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学爱好者
​ 关注



崇祯为人冷酷刻薄不大气,人气太低人缘太差,连他的亲戚们都懒得理他。文武官员给他卖命不见的有啥赏赐,但有失误必定严厉问责。胜败本乃兵家常事,世界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如果将军一吃败仗就被不问原因的问责,谁还愿意为国家卖命?还有的将军打了胜仗但是兵马损失惨重,而且因为没有按照崇祯命令堵住李自成致使李自成流窜到别的地方继续攻城略地,朝廷中的文官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参上一本,崇祯也要治罪,纯属他妈的不讲理啊!李自成造反的时候实行流寇主义,忽东忽西南北不定,将领们又没有无线电台,所以指挥部队围剿李自成的时候难免有漏洞让李自成逃脱出去攻陷别的地方,崇祯皇帝闻报不体谅前线将领的苦,只是撤职查办甚至押送刑部受审,弄的将领们都寒心了。本来明军已经将李自成困在商洛山中,大功即将告成你崇祯皇帝应该有个奖励的说法吧,比如剿灭李自成后当个兵部尚书或者封个侯爵之类的恩赏,这样前线将领就不担心剿灭李自成以后被卸磨杀驴了,毕竟“养寇自重“是明朝将领的普遍心态,李自成要是没了,崇祯皇帝也就不把自己当回事了,但是崇祯就是屁都不放,前线将领也就把这事拖着不办,结果李自成贿赂明军将领诈降,趁机逃出商洛山窜入河南,从此满朝文武无人再能要他的命,直到他要了崇祯的命。


发布于 2020-12-11 1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凤仪亭//有凤来仪//潇湘馆+淇水遗风+睢园遗迹//睢园雅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淇水遗风”是指什么意思?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淇水遗风”是指什么意思?...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
“淇水遗风”是指什么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遗风
  • 意思
  • 搜索资料


   
  6个回答 #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生活常识百事通 高粉答主

2020-04-15  · 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  

  生活常识百事通  采纳数:3942 获赞数:183247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淇水遗风”是形容大观园中的茂盛的竹子,简直犹如淇园、睢园的竹子那样。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政笑曰: ‘那四字?’ 一个道是 ‘淇水遗风。’贾政曰: ‘俗。’ ”
译文: 贾政笑问: “哪四个字?” 一个清客说是 淇水遗风。贾政说:“俗。”
淇水释义: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遗风释义: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扩展资料
“淇水遗风”赏析:
《红楼梦》第17-18回写贾政带领众清客及宝玉游览新建成的大观园,贾政以一“俗”字否定了一清客的题匾“淇水遗风”,又以“也俗”二字否定了另一清客的“睢园雅迹”。
《红楼梦》追求新奇,不落俗套,曹雪芹借贾政之口揭明淇水遗风之俗,是以藏而不露的手法褒扬贾政之才。曹雪芹熟悉淇水岸边有无竹子这一学术公案,不为前人的争论所圄,实际上是借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
有凤来仪为什么比睢园遗迹要好?
在贾政贾宝玉题匾的时候,众人说宝玉的“有凤来仪”绝妙,而“睢园遗迹”和“淇水遗风”都不如它,除去拍马屁的因素外,有什么真的原因吗?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6


被浏览
14,079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袁月白
袁月白
照山河啊,照古今 关注

谢邀请。
在进一步比较这三个题额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曹公在第十七回里对潇湘馆的整体描述吧:

”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据此段文本,我自己对潇湘馆的建筑布局总结出以下特点:

1. 最醒目的是“千百竿翠竹”;

2. 屋舍小巧精致;

3. 游廊曲折、甬路盘错、泉石掩映、梨白蕉绿,是一处清幽雅致的所在。

贾政看到眼前这番景象不禁感叹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 可见这里散发着足以让人静心读书的安恬气息。又如第二十六回对潇湘馆又有“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等描述,由此可得,潇湘馆的总体气质就是幽邃而雅谧的,因此若要在此处题匾作联必得符合这一环境特征才行。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再来看看“淇水遺風”和“睢園雅跡”为什么不够好吧。

首先,“淇水”与“睢園”这两个用典都点出了潇湘馆里的“竹子”,这算是符合了这个馆舍的一个基本特征。

然而“淇水”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其中虽有“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却只针对自然风光有所描写,而未有任何人文景观,这就忽略了潇湘馆中“數楹修舍”的建筑主体。再者,《淇奥》不过是以“绿竹”起兴,其通篇主要阐述的却是君子的风貌与学养,这明显与贵妃归宁这一主题相去甚远。因此“淇水”只得“绿竹”之形而不达馆舍修建的要义,还只是表面附会而已。

再看“睢園”二字,这个典故来自汉梁孝王修建的“梁园”,又称“兔园(菟园)”、“修竹园”。百度上能搜到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另有,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实望。” 因此“睢園”一题也倒是在“翠竹”这一主题上扣题了。而睢园既为梁孝王宴宾待客之所,大致也能附和大观园作为元妃省亲场所类似于皇家行宫苑囿的这个功能。然而据史料描述(如《汉书》:“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睢园的建筑规模恢廓宏伟,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实在与潇湘馆幽静清雅的气质不符。因此“睢園”虽然也得“翠竹”之表面形状,且兼有皇家气象,却错失了潇湘馆小而精、清而雅的气韵神髓。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在措辞上“遺風”与“雅跡”这样的字眼都显得太过浅陋直白。古人题字取名都讲究含蓄蕴藉,即便是用典也不会在字面上敲着小黑板儿告诉观者说,看吧,我就是在copy先前的那个地儿(那个人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看西方人起名字叫什么David Smith Jr., Charles White Jr. (随意举例) 有时会不由得在心里暗惊,我的天,这些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能不能走点儿心,咱们能别懒惰得这么放肆么?!所以如“遺風”、“雅跡”、“故道”、“旧址”这类文字就好像加在人名后面这个呆笨的“Jr.”,在古人看来是粗陋蚩拙的。加之这两个典故可能确实在历代已经被用得熟滥了,所以贾政连连两个“俗”字就给坚决否定了。




至于宝玉所题“有凤来仪”为什么比较好,我想也至少有以下三个理由:

1. 如宝玉所说,“(潇湘馆)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圣方可”。凤凰自古就是祥瑞之兆,也具皇室象征,用来指代元妃正是“頌圣”之意。且“来仪”二字又紧扣“第一處行幸之處”这个地理方位,可见这一四字匾额在字面上简直把潇湘馆的作用和地理位置都照应得丝丝入扣。

2. 《庄子·秋水篇》有云:“夫鹓雏(凤凰)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里提到凤凰志存高远,除了竹子的果实(练实)不食其他俗物。而一般竹子开花结果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因此“练实”极为难得,从而更加衬托出凤凰的清高与尊贵。所以“有凤来仪”一匾除了用此典点出潇湘馆的“千百竿翠竹”,还隐喻元妃如凤凰一般不仅身份贵重,而且秉性高洁,这贾宝玉对自己亲姐姐的恭维也是颇为用心的。

3. 既然凤凰乃神瑞之鸟,想来其踪迹也定当神妙莫测,且竹子结实千载难逢,因此“有凤来仪”之处必定不是车马喧腾、人声鼎沸的俗街闹市。所以这四个字的题匾既烘托出潇湘馆静谧幽雅、远离俗世的环境氛围,又咏颂了元妃省亲这一难得一见的泼天喜事,品来竟别有深意。







当然,宝玉的“有凤来仪”固然好,没有前面“淇水”、“睢園”两例垫底也衬托不出新意,其实还是清客们这群老狐狸故意把这块“肥肉”喂到了宝玉嘴边而已。若是宝玉不在跟前,这些平日靠舞文弄墨发家致富的“文字工作者们”还能琢磨不出几个好词儿来么?

暂时想到这些,请大家再作补充讨论吧~~


编辑于 2018-05-22 13:43

​赞同 39​​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YangDL

YangDL



海客谈瀛洲
​ 关注



因为是贾宝玉题的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一场大家都看破不说破的任务

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坐陪者,悉皆才技之流。

为什么政老爹满座宾客搞出个——放到今天和看见竹林房舍就冠以"潇湘"一样水平的——"淇水遗风","睢园雅迹"?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何如,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宾客们本来的目的就不是要比高下争短长,而是为宝玉抛砖作嫁衣,宝玉也确有"歪才",己夹中夸赞有凤来仪四字「秒在双关暗合」,既扣住了省亲的主题又贴合了潇湘馆的环境,同时用典时多拐了一个弯使之不那么直白,在思想和技巧上完胜了"淇"、"睢"之流。




宾客送助攻,宝玉得分。政教练嘴上MMP,心里笑嘻嘻。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贾政明白,纵是名公大家如椽大笔挥出了胜宝玉千倍万倍的佳句也不过是死气沉沉的匾额,而宝玉的小才情确是那个亲授启蒙他、望他成器的姐姐最希望看到的;贾政也知道,画舫上的女儿看那琉璃世界、珠宝乾坤、匾额楹联、肃穆亲族时,会是满眼的陌生与疏离,但她在听到"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时会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家。




谢邀


编辑于 2018-05-23 17: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4: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诗经 国风 卫风》的氓中写爱情却总是提到淇水?





为什么《诗经 国风 卫风》的氓中写爱情却总是提到淇水,为什么在诗经不少写爱情的诗中都必不可少的提到河水?难道在过去水有一种关于爱情的含义?







关注者
19


被浏览
16,03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现代的男男女女谈情说爱也喜欢小河边之类风景优美的地方啊。

《氓》出自卫风,淇水是卫国很重要的一条河。《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说的就是淇水畔卫国的竹园风光。

写杭州的爱情要不要提西湖?写上海的爱情会不会写写黄浦江?

河边是最佳的相识场所,理想的恋爱背景,也是送别的终点。

郑卫之音,最不缺的就是男欢女爱。

农耕文明,河流是一切的起源,是生命的繁衍,是不断流逝的时间与历史,于人类的意义何止爱情。


编辑于 2015-10-09 03: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见的鹤壁:淇水诗源与朝歌古都

媒体:映象网 2019-11-26 14:18  

编者按

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总有一种力量穿云破雾,御风而行。

这种力量,叫生长。

一座座城池,在中原大地上拔节生长,骨子里透出的,正是70年来亘古不变的——中原力量。

70年,执念改革与发展;70年,不负光荣与梦想。70年,一个崭新的中国如红日般蒸蒸日上;70年,一份傲人的答卷如蓝图般徐徐展开。

探中原往事激越,看河南今朝豪迈。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映象网推出特别策划——《河南“城迹”70年:看不见的城市》系列专稿,巡礼河南18城市发展的骄人成绩,以时代眼光洞察城市的崛起之路,用时代笔触探寻城市的变迁足迹,深入挖掘城市向上生长的中原力量。城市为躯,文化为魂。尺牍之间,于细微处见大千;方寸之内,于无声处听惊雷。

《河南“城迹”70年》,看见城市生长的瞬间,读懂历史细节的变迁。

在这里,看见河南。

看不见的鹤壁



鹤壁,一座从《诗经》走来的城市。淇水千古流,一河诗赋唱九州。千百年来,一条淇水自太行山深处滚滚而来,哺育和滋养了淇河儿女与淇河文化。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或游河揽胜,或隐居著书。


也难怪诗仙李白直呼:「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鹤壁,一座“古老”的城市。她是商、卫、赵三朝都城所在地,悠悠华夏7000年历史发源于此。



鹤壁,一座”年轻”的城市。她于1957年建市,至今不过六十余载,正值青春勃发之时。
她因煤而生,但也为煤所困。碧水、蓝天、净土…不仅是鹤壁人民心中的向往,也是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的鹤壁,绿树红花,淇水如碧,昔日“煤城”早已焕然新生!



古老的淇河边,“年轻”的鹤壁,正意气风发地走向未来!


1
诗经淇河 商都朝歌

汉唐洛阳,东京汴梁,殷商朝歌,三国许都。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这其中的朝歌,便是这篇故事的主角。



它是商朝最后一个国都,也是《封神榜》的故事发生地。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随着纣王在鹿台投身火中,商纣王朝也尽数焚于大火之中。而文化如同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时代发展变迁最真实的透视镜。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草木有典,遍地历史。商都朝歌,见证六百余年帝国的兴衰。

摘心台作为国神比干摘心之处,记录着一代忠烈为江山社稷剖心殉国的惨烈往事;

圣贤仙翁鬼谷子栖身云梦山中,却有翻云覆雨之能,执手黑白定乾坤;

大唐药王孙思邈隐逸五岩山,采药炼丹,著书立说,留下《千金方》等药学巨作。

这里风光旖旎,引人折腰。



鹤壁,一座从《诗经》里走来的城市。两千多年前,许穆夫人所作:“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滺滺淇水,扬波含情。《诗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其中有39篇吟颂淇河两岸的秀美风景。走在淇水河畔,水影山光,胜过桃源。未到江南,却有江南之旖旎。



带着诗意的淇水缓缓流过商都朝歌,流过许穆夫人的裙边,流过诗仙李白的笔尖……最终让“诗”深深地根植于鹤壁的城市属性之中,一举一动皆风雅。
鹤壁与淇水相依而存,一条淇水穿城而过,这座城市就永不枯竭!



2
太行山城 淇水之滨

为什么叫鹤壁呢?相传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仙鹤栖于南山峭壁”,鹤壁也因此得名。



这里北瞻燕赵旧地,与齐鲁接壤,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是豫北地区的中原重镇;
这里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在此地齐聚;

这里千峰竞秀,域内的大伾山、五岩山、云梦山、凤凰山、古灵山巍峨连绵;

这里水清如玉,淇河作为北方一条尚未被工业污染的河流,其流经的地方无不散落着《诗经》的遗韵;



这里自然禀赋优越,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目前,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这里地少粮肥,曾连续创下了20 多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粮食单产水平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景美水肥,“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享誉中外。

太行山城,淇水之滨。有一座“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城市,正蓄势待发。



3
因煤设市 活力新城

依煤而建,因煤而兴,鹤壁是一座以煤炭产业为支柱的老工业城市。1957年3月,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建立鹤壁市,鹤壁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资源型城市之一。



受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鹤壁市区在短短几年的历史中就经历了三次搬迁。1992年,鹤壁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淇滨区规模的扩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淇滨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的产业支撑着鹤壁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收入一度占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问题。据鹤壁资源调查显示,鹤壁市采空区面积约为64.38平方公里,约有335.09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受到影响。以现存储量及开采速度,现有的矿产资源仅仅可供再开采50年。
“灰蒙蒙”的天空与“千疮百孔”的采煤沉陷区,一度是鹤壁人民的心殇。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实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碧水、蓝天、净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豫北明珠 破壁领航

建市之初,鹤壁GDP只有0.51亿元,人均GDP只有84元。但到了2018年,全市GDP达到861.9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690倍,人均GDP达到53063元,是建市之初的632倍。

筚路蓝缕,少年坦途。如今的鹤壁,绿树红花,淇水如碧。

这座城市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正所谓厚积薄发,一旦发展,他们就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辉间交替落叶。

古老的淇河边,“年轻”的鹤壁 正意气风发地走向未来。

10多张国字号名片 上交鹤壁答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正是鹤壁上交的答卷。凭借这个“秘诀”,鹤壁凭借仅占全省耕地面积1.7%的耕地,成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连续创下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整市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0 多张“国字号”名片。

烧鸡腿、叉烧鸡肉、八珍鸡……鹤壁永达美食搭乘神舟10号宇宙飞船,“香飘”太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鹤壁培育的“浚单20”玉米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10年,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到4700万亩,目前已经成为黄淮海地区第一、全国第二玉米种植品种。
如今的鹤壁农业强、农村美、农村富,2018年,鹤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59元,较2012年提高了7271元!

两小时高铁经济圈 悦纳四方来客

鹤壁地处豫北平原重镇,境内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G107四条国道纵贯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晋豫鲁铁路和在建的郑济高铁、范辉高速横穿东西,乘高铁30分钟到达郑州、2个半小时到达北京、武汉、西安、徐州。



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正在建设的安阳豫东北机场30公里,东距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约500公里。


以鹤壁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了4亿消费人口!淇河古城大门已开,喜迎八方来客。
“鹤壁制造”与大国重器

鹤壁因煤而建,但也为煤所困。新时代以来,鹤壁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变为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业并举”。2018年,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9.6%。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基地,鹤壁从只有零星的镁初级加工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鹤山原镁综合利用园区、金山镁合金精深加工园区和鹤淇金属镁精深加工园区三大园区的中国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此外,鹤壁的金属镁材料还应用于磁悬浮列车、智能手机、航空和航天及导弹领域。今天鹤壁,正在向中国镁谷迸发前进。


鹤壁的电子工业也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通信设备技术支持。2019年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打开眼帘。在这颗“明眸善睐”的天眼之上,由“天海电子”生产的反射面面板占到了三分之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智造大潮,鹤壁勇立潮头。发展的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

2018年鹤壁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连续两年达5%左右,居全省首位。鹤壁市先后获得“全国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名片。



漫步鹤壁街头,青山作屏障,碧水恒长流。如诗如画的风景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诠释!
禹贡名山大伾山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大石佛前晨钟暮鼓,青烟袅袅。



古灵山上苍翠郁郁葱葱,相传纣王在此地降香,女娲于此修真。鬼斧神工的女娲峰、造型逼真的虎头山…成就了古灵山“中原极品山水盆景”的美誉。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浚县古城东倚大伾,南拥浮丘,西滨运河,浚县正月的古庙会更是被誉为“华北第一庙会”。


在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宜居宜业宜游。


5
后记

巍巍太行,悠悠淇水。鹤壁,她从《诗经》走来,诗意是这座城市最根本的内核。

因此,商都朝歌的纸醉金迷是诗;许穆夫人的怀乡思亲是诗;诗仙李白的饮酒论文是诗……

草木有典,遍地历史,只因她嬉笑怒骂皆文章。

这座城市的人来了又走,但山是山,水是水。历史与现实的和谐交融,山与水的亘古辉映,让她厚重而灵秀。

这就是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城市。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时代的鹤壁,正逐浪潮头,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昂首迈进。

鹤壁,未来可期!

总监制|刘克军 总策划|郑北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0:44 , Processed in 0.062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