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真是和氏璧做的?现在最可能在什么地方?
2022-10-12 14:57:17 来源: 创作者_0DRY 广东  举报
1
分享至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似乎很可笑,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古籍都说明玉玺是春秋战国奇宝和氏璧做出来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和氏璧自然就成为其囊中之物。《录异记》中说,秦始皇为了彰显天下至尊就将其做成了传国玉玺,李斯还在上面刻了字。



然而《录异记》这本书是一本记录奇闻异事的书籍,也就是说书中这段关于传国玉玺的说法并不可靠。真正的正史《后汉书》以及《册府元龟》则说:

“传国玺,其玉出蓝田山。”

一边是野史杂文,一边是正史记载,肯定选择相信正史中的记载。不过“孤证不立”,如果就这样下了结论恐怕难以服众。

其实不用从历史记载中寻找答案,仅从和氏璧的名字就可以断定无法做成玉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壁”字。



何为玉璧?玉璧是“六瑞”之一,是一种中间穿孔的扁平圆形玉器,《尔雅·释器》中有详细的记载。虽然玉璧很早就已经存在,但真正的发展高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玉璧已经不再是专用的陪葬品,很多时候是用来当作佩饰。因此玉璧都比较薄,基本在1厘米左右。

就拿1977年在古墓中发现的战国“鲁国大玉璧”,外径虽然达到了32厘米,然而测量厚度也仅有0.6厘米。按照历史的记载,和氏璧应该也是一块大玉璧,参照这块出土的玉璧来看,厚度最多也就1厘米。



那么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1厘米的厚度如何做成传国玉玺?即便是汉唐之前的玉玺个头很小,可以挂在腰间。然而1厘米的厚度,即便是可以刻字,却也无法制作抓钮。

没有抓钮的玉玺就没有着力点,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不说,放在印泥里后也很难拿出来,还很容易将印泥沾到手上。所以我们看古代的玉玺,正上方还要雕刻一个抓钮,一般为龙形。有了这个抓钮才能有着力点,使用起来才会方便。

当然了,古代有中间空心且很厚的圆形玉器,可这样的玉器不能叫“壁”,而是叫“琮”。

因为玉器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工具,不论是玉琮还是玉璧,都有严格的规定。就好像古人讲究的辈分一样,绝对不能乱。

所以综合所有的情况来看,以和氏璧的厚度是绝对不可能做成传国玉玺的。那么剩下的唯一解释,也就是《后汉书》中所说的蓝天山玉。



不过如今人们已经并不关心传国玉玺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方玉玺的下落才是重中之重。从目前能查阅的所有资料来看,玉玺现在最可能在什么地方?

史书上说秦灭以后刘邦得到玉玺,之后一直流传经历了汉、三国、晋、隋以及唐这几个朝代。然而唐朝末年玉玺落入后唐李从珂的手中后,被石敬瑭一把火烧了宫殿,从此玉玺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之后的朝代都费尽心思寻找玉玺的下落,可都是一无所获。偶尔出现消息,却发现都是赝品。此后一直到如今,一直都没有传国玉玺的下落。



虽然从历史的典籍中可以查询到玉玺流传的脉络,但有一件事一直让人怀疑。玉玺第一次丢失,乃秦始皇东巡路过洞庭湖时,在湖中遇到狂风大作,始皇帝害怕湖神掀翻龙舟,不得已听从李斯的建议将玉玺丢入湖中。

可奇怪的是,几年之后又有人将玉玺献上,史书说:传国玉玺复归秦。

这显然不合理,要知道洞庭湖古称“八百里洞庭”,不仅面积大,而且水也深。一般水位就是30米左右,更别说湖中央的水深。

在古代没有任何定位、探测以及潜水设备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找到传国玉玺。如果史书所说属实,那么一定是始皇帝为了掩人耳目。要知道当初制作玉玺的名头就是“受命于天”,若一直找不到玉玺,必然会动摇其统治。

所以传国玉玺很可能还留在洞庭湖底。至于后世流传的玉玺,应该就是始皇帝用来掩人耳目的替代品。



不过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始皇帝不惧鬼神,不然在湘山祠的时候也不会“赭其山”,以此来惩罚舜帝之女,尧帝之妻的“湘神”因为放出大风,使得始皇帝不能渡的罪过。

所以,连上古的尧舜二帝都不放在眼里的始皇帝,怎么可能害怕湖神?

这个反驳看似很有道理,可似乎忘记了一句话叫“好汉不吃眼前亏“,要知道始皇帝当时乘坐龙舟行驶在湖中央,突然狂风大作的惊吓之下,即便始皇帝不惧鬼神,也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吧。

同时,秦始皇“赭其山”的行为,更加证明了他是个相信鬼神,却并不惧怕鬼神之人。所以最终的答案依旧如此,真正的传国玉玺应该就在洞庭湖底。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典故赭君山
相关人物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例句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李群玉 洞庭风雨二首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庭风雨二首 其一 唐 · 李群玉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赭君山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风颠。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在青草北)。
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御制的那颗传国玉玺现在到底在哪儿?
覃仕勇讲史
2021-06-01 23:56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应该沉于洞庭湖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上刻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玉玺制成不久,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遇风浪,御舟有被掀翻之险。秦始皇迷信,命人把玉玺抛入湖中,祀神镇浪。

想想看,湖深千尺,且泥沙厚积,玺已入湖,谁能再寻?!

所以,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就在洞庭湖底某一个地方。

不过,传国玉玺的故事也未就此结束。

因为,南巡结束,回到咸阳,秦始皇又命人重新刻制了第二枚。

为了维护自己的神授大权形象,秦始皇编造出一段鬼话,说八年后,车驾出巡道华阴平舒道,有人拿着玉玺站在道中,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

这尊传国玉玺在秦亡后,由亡国之君子婴交到刘邦手中。

西汉末年,王莽觊觎兵权,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气不过,将玉玺摔于地上,玉玺一角被撤坏。王莽拾起,后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这枚传国玉玺因此有了第一道“防伪标志”——黄金角。

传国玉玺的第二道“防伪标志”是曹丕弄上去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认为曹家应该是传国玉玺的最终归宿,并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哪料,魏为晋篡,玉玺随即落入司马氏之手。

西晋国祚同样不长,八王乱起,永嘉起祸,玉玺先后为刘聪、石勒等人所得。

石勒建立后赵,心态和曹丕一样,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这,是传国玉玺的第三道“防伪标志”。

玉玺落在胡人之手,东晋皇帝被民间讥称为“白版天子”。

冉魏灭掉后赵,冉闵命人将传国玉玺奉还东晋首都建康。

东晋灭,进入南北朝,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玉玺最后传到了梁武帝萧衍的手里。

南梁末期发生了侯景之乱,玉玺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拿走,献给了北齐朝廷。

北周灭北齐,隋篡北周,李唐代隋,朱温篡位,后唐灭梁,玉玺归后唐统治者所有。

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引契丹军攻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悲愤之下,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

照理说,玉玺是不会被大火烧毁的,但大火被扑灭后,人们怎么也打不到玉玺。 

也就是说,玉玺从此人间蒸发,不再现世。

这之后的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是另外刻制的。

特别要提的是,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后金多尔衮等四贝勒远征察哈尔,奉还了一件宝物,颂称说是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

当时,多尔衮用快马发回奏章称:“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后金汗廷一下子乐开了,人人欢欣鼓舞。

文馆汉官鲍承先上奏,“大宝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议皇太极择吉郊迎,以此玺钤行敕谕,“颁行满汉蒙古,俾远近闻知,咸识天命之攸归”。

皇太极点头赞同,传谕左右说:“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诸后金大小臣工、明朝降臣降将,纷纷阿谀奉承。

孔有德说:“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今皇上得传国宝玺,二兆略同。”

耿仲明上疏:“天赐宝玺,可见天心之默佑矣。惟愿早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望。”

……


这样,皇太极钤用此宝,大大方方地去汗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

其实,皇太极所得玉玺来历不明,并无史书所载的“三道防伪标志”,绝非昔年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

正因如此,清自乾隆以下诸帝,一直都在秘密寻访那枚被赋予“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但终无所获。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进行过仔仔细细的搜索,并没找到具备“三道防伪标志”的秦始皇所制玉玺。

因此,可以下结论,具备“三道防伪标志”的玉玺确是毁于后唐末帝李从珂之手。

同昌公主,寿昌公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南春历历】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金锁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清朝:曹雪芹
mò shī mò wàng ,xiān shòu héng chāng ;bú lí bú qì ,fāng líng yǒng jì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古:仄仄仄通 平仄平平 通平通仄 平平仄仄 ◆继【去声八霁】
今: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通平通仄 平平仄仄 ◆继【十二齐,i,er,ü】

出自:曹雪芹《红楼梦》

【释义】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经常被情侣拿来引用,这两个词都出自《红楼梦》。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随着贾宝玉的降生,天然带来,字也是天然就有的。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宝钗金项圈上的一句话,据宝钗的丫头莺儿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冥冥中,像是在预示宝玉和宝钗的命运,令人唏嘘。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问答】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出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指他的玉有灵性,不离身可以佑护主人无病无灾。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薛宝钗金锁上的话,也是一句吉祥语就是说不能丢弃要一直戴着。

小说剧情:
那一日,宝玉好不容易避开了贾政的提问,前往薛姨妈的住处探望薛宝钗。贾宝玉先是独自去往薛宝钗房中的,正和宝钗说话间,宝钗注意到了宝兄弟佩戴的通灵宝玉。
说是,往日里只是听说这玉神奇,却从未仔细的瞧过,今日定要瞧一瞧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着便念出了镌刻在上面的字迹,当时在一旁的丫鬟听见了,讲出了薛宝钗的金锁也有刻字,并且是一对的想法。贾宝玉的性子是必要看到的,于是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意思?
出处:“我看二爷玉上的话倒与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事实上,两句话含义是很接近的,单纯从表面上来看,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不丢失,则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典故:《红楼梦》 中的第80回后关于宝玉失玉的一段文字,这其中而丢了这块玉,也预示着命运转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知祸福”。而“一除积祟,二疗冤疾“,则是在前80回宝玉凤姐中马道婆魔法时,通灵玉已发挥了它的这两个功效。那个癞头和尚念的几句诗里,有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这些说明了日后发生了重大变故时,虽然是寄予了吉祥与祝愿,但通灵玉与黄金锁,也改变不了主人的命运了,于事无补了。
【翻译】
英:Never forget, immortal longevity; Never give up, never die
繁:莫失莫忘,仙壽恒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本文图片皆有版权
http://www.haoshiwen.org/view.php?id=77366

通灵宝玉外形描写

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锦瑟+李商隐+未若锦囊收艳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8&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作诗不可不学的秘诀 看钱钟书诠释《锦瑟》领悟李商隐的手段
老街味道
2019-04-30 00:24
前言
上一篇文章《锦瑟解读之一 李商隐这首诗到底说了些什么》说道,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李商隐并不是在写人、也不是在写情感,而是在写"诗",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解读这首诗的
一、钱钟书先生认为《锦瑟》是李商隐诗集的自序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一篇,古来笺释纷如。……多以为影射身世。何焯因宋本《义山集》旧次,《锦瑟》冠首,解为:“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见《柳南随笔》卷三,《何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集卷上》记此为程湘衡说);视他说之瓜蔓牵引、风影比附者,最为省净。
钱钟书先生说”李商隐《锦瑟》一篇,古来笺释纷如“,大多数呢,认为是映射自己的身世。其中清朝的何焯引起钱先生的注意,据说何焯见过宋本的《义山集》,锦瑟这首诗放在来卷首,何焯认为是李商隐自伤身世:
何焯曰: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又:感年华之易迈,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李义山诗集辑评》

但是钱先生有自己的理解:
窃采其旨而疏通之。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同编集之自序。拈锦瑟发兴,犹杜甫《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 ,新诗近玉琴 ”,锦瑟玉琴,殊堪连类。
钱钟书认为,锦瑟放在李商隐的诗集卷首,其实相当于一篇自序。用锦瑟来“发兴”就像杜甫的《西阁》”新诗近玉琴 ”之说,钱先生认为《锦瑟》其实李商隐评价自己的“诗”,锦瑟玉琴,都是用来代指“诗作”,所以放在了《义山集》的卷首。
二、钱钟书的诠释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钱先生评价道:
首二句言华年已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 ,开卷历历。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
前两句说我李商隐华年渐渐逝去,但是我的诗篇保留了下来,我毕生的心力,欢乐与悲哀,清、和、适、怨,打开我的诗集历历在目。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形象思维”
此一联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征庄生之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心,故“托”;旨隐词娩,故易“迷”。此即十八世纪以还,法国德国心理学常语所谓“形象思维”,以“蝶”与“鹃”等外物形象体示“梦”与“心”之衷曲情思。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
这一联没有其他意思,是李商隐总结的作诗手法,“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就是把抽象用具体的意象表达出来。例如庄周的逸兴用能看到摸到的”蝴蝶“、望帝的哀伤用”啼鹃“来表达。所以用了一个”托“字、一个”迷“字。这就是法国德国人的“形象思维”,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感情“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如司空图所形容之《诗品》。《博物志》卷九《艺文类聚》卷八四引《搜神记》载鲛人能泣珠,今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盖喻己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凋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若后世所谓“昆体” ,非不珠光玉色,而泪枯烟灭矣!珠泪玉烟亦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
钱先生说,珠泪、玉烟都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李商隐抽象的诗的品质。而“珠有泪”、“暖玉生烟”的用法,更加体现了李商隐高超的驾驭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才力。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句写的是自己的感叹,平生欢戚,历历在目,这些诗中所记录的情感只剩下了记忆,不觉华年已经逝去,在努力地回忆中,似乎越来越模糊...
有喜欢写诗作文的朋友,看看自己十年前、几十年前的文字,一定会有这种感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 关于形象思维
钱先生关于李商隐《锦瑟》的解读,很难说正确与否,但是钱先生清晰地讲述了李商隐或者说唐朝诗人的作诗方法:用”形象思维“来表达情感。就是在使用多用具体的意象说话,而不是用讲道理或者抽象的概念来说话。
”形象思维“虽然是舶来品,但是我们老祖宗早就开始实践了,除了这些优秀的唐诗宋词外,我们的文学理论也使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中24个抽象概念词都用形象来表达。例如”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结束语
钱钟书这些民国时期的大师,即受到西方新文化的教育,也经历过系统严格的传统教育,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或者理论研究,常常中西结合贯通。年少是看过陈道明葛优演的电视剧《围城》,以为钱先生就是一个小说家,后来才知道钱先生学问如海、著述如山。
老街在多年以前钱先生的祭日曾经写过一首小诗,《祭钱钟书》:
管窥锥指自成编,烟海苍茫罩九天 。直面沉浮犹戏谑,恣情臧否恁狂癫 。
中西交错通幽径,今古相承赏妙椽 。可叹中书君去后,不知学问只知钱。
@老街味道
假如要评选唐宋间10佳古诗词 您觉得哪些古诗词最应该上榜?
苏东坡次韵咏杨花胜过章质夫原唱吗?有人不这样认为
作诗善于这个手法 就明白为何李商隐这首诗胜过刘禹锡《先主庙》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钱钟书 锦瑟
评论 1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瑟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玉蝴蝶+美玉无瑕+锦瑟蓝田种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38&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是什么?
zxh0799012022.12.21· 上海浏览174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danny9087
2022.12.23 · 上海
满意答案
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是南北朝干宝《搜神记》。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品赏析:
鼓瑟
陈普陈普〔宋代〕

五十朱弦不与琴,一弦一柱调清音。
南华唤醒庄生梦,西蜀传留望帝心。
鱼跃沧波风袅袅,凤飞丹穴月沉沉。
此情不待铿而作,一揽新声见古今。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阳伯雍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其他人物相关




阳伯雍,也做杨伯雍,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人,以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的民间传说"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而闻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阳伯雍

  • 别名

    杨伯雍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籍贯

    河南洛阳市

  • 出生地

    中国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传说

阳伯雍天性孝顺,父母亲死了,葬在无终山,他就把家安在那里。无终山高八十里,山上没有水,他就打来水,烧好后免费供应给过路的人喝。三年后,有一个人来喝水,拿了一斗石子给阳伯雍,叫他到高爽平坦而且有石头的地方把石子种下,并对他说:"宝玉会从这里面长出来。"阳伯雍当时还没有娶妻,那人又对他说:"你以后会娶到一个好媳妇。"那人说完就不见了。杨伯雍就种下了那石子。几年中,他经常去察看,只见小宝玉长在石头上,而别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有一个姓徐的,是当地的名门,他的女儿很有德行,很多人来求婚,姓徐的都没有答应。阳伯雍也向徐家求婚,姓徐的讥笑他,认为他太狂妄了,便戏弄他说:"如果你搞到一双白壁来,我就同意你娶我的女儿。"阳伯雍来到他种玉的田中,收到了五双白壁,便将它们作为聘礼。姓徐的大吃一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阳伯雍这个人很奇特,就任命他为大夫。还在他种玉的地方,四角立起了大石柱,每根石柱各有一丈高,这中央的一顷地,被命名为"玉田"。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记载

杨公伯雍,洛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归。"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搜神记·卷十一》



折叠编辑本段玉田县县名来源

玉田之名源于"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其地域的人类活动,开发建设历史悠久。春秋时称无终子国。战国时,为燕国地,属右北平郡。秦代,归右北平郡无终县地。两汉时为无终、徐无二县地,先隶燕郡,后改属右北平郡。南北朝北周时废徐无县并入无终县地。隋初仍为无终县地,大业初无终县改为渔阳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玉田属之,县治所在玉田城关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无终县并入渔阳县地。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分渔阳县复置无终县,玉田仍属之,为幽州地。武则天时,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更名玉田县



关于史湘云咏白海棠: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zhuduoliang浏览1295次文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霜娥"是比喻白海棠还是指"神仙昨日降都门"的"神仙"?
"偏爱冷"是说白海棠开花的时候天气冷,还是将白海棠比喻成"雪"所以"偏爱冷"?
"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谁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白海棠还是霜娥?"离魂"的"魂"是不是指白海棠的香气?"离魂"是不是指香气溢出?
"秋阴捧出何方雪"以"雪"来比喻白海棠,但如果第二句是将白海棠比喻成"雪"所以"偏爱冷"的话,为什么第二句后面的第三句"秋阴捧出何方雪"仿佛刚刚看到像雪的白海棠似的所以问是何方来的雪?



1个回答
slif205401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1、霜娥是比喻白海棠。娥,原意指舜帝妃――娥皇,后人诗中喻仙女。注意,这里指的是整株“白海棠”。
     2、"偏爱冷"是说白海棠开花的时候天气冷。(下句讲了开花的季候)
     3、“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白海棠。"离魂"的"是指白海棠的香气?许多古典文学中描写倩女“死去”往往用“芳魂一缕,袅袅离散”“香消玉殒”来形容,所以这里强调一下:"你不要以为是倩女的魂魄哟!".其实,这是诗歌中的“纵放”手法,就是要你产生这样的联想,赋诗的在场人物都是纯洁的“倩女”呀!这首诗的出现,也是《红楼梦》小说中,照应、暗喻的一个例子。
   "离魂"就是是指溢出的香气!但诗中用的是反设:你不要将香气与倩女的离魂联想啊!
     4、“秋阴捧出何方雪”,以"雪"来比喻白海棠开出的“花”,这里描写的是“白海棠开出的花”,第二句是说“整株白海棠偏爱冷”,所以才有"秋阴捧出何方雪",设问:问是何方来的雪?
        这是从:神仙降都门——种得玉一盆——霜娥爱冷——有香气(不是离魂)——捧出雪——有雨痕——她朝昏都很寂寞——还好有我们来吟咏,伴随她度过寂寞时光。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顺序性很强。
     设问:问是何方来的雪?更增加了诗的灵动,并非是真的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种玉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蓝田种玉,汉语成语,拼音是lán tián zhǒng yù,意思是原指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种出玉来,得到美好的婚配。后用来比喻男女获得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 出自《搜神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蓝田种玉

外文名称
lán tián zhǒng yù

拼音
lán tián zhǒng yù


出处
《搜神记》

注音
ㄌㄢˊ ㄊㄧㄢˊ ㄓㄨㄙˇ ㄧㄩˋ

目录
1成语出处
2成语用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示例

蓝田种玉,雍伯之良缘。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婚姻类》
关于史湘云咏白海棠: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zhuduoliang浏览1295次文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霜娥"是比喻白海棠还是指"神仙昨日降都门"的"神仙"?
"偏爱冷"是说白海棠开花的时候天气冷,还是将白海棠比喻成"雪"所以"偏爱冷"?
"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谁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白海棠还是霜娥?"离魂"的"魂"是不是指白海棠的香气?"离魂"是不是指香气溢出?
"秋阴捧出何方雪"以"雪"来比喻白海棠,但如果第二句是将白海棠比喻成"雪"所以"偏爱冷"的话,为什么第二句后面的第三句"秋阴捧出何方雪"仿佛刚刚看到像雪的白海棠似的所以问是何方来的雪?



1个回答

slif205401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1、霜娥是比喻白海棠。娥,原意指舜帝妃――娥皇,后人诗中喻仙女。注意,这里指的是整株“白海棠”。
     2、"偏爱冷"是说白海棠开花的时候天气冷。(下句讲了开花的季候)
     3、“非关倩女欲离魂"是说白海棠。"离魂"的"是指白海棠的香气?许多古典文学中描写倩女“死去”往往用“芳魂一缕,袅袅离散”“香消玉殒”来形容,所以这里强调一下:"你不要以为是倩女的魂魄哟!".其实,这是诗歌中的“纵放”手法,就是要你产生这样的联想,赋诗的在场人物都是纯洁的“倩女”呀!这首诗的出现,也是《红楼梦》小说中,照应、暗喻的一个例子。
   "离魂"就是是指溢出的香气!但诗中用的是反设:你不要将香气与倩女的离魂联想啊!
     4、“秋阴捧出何方雪”,以"雪"来比喻白海棠开出的“花”,这里描写的是“白海棠开出的花”,第二句是说“整株白海棠偏爱冷”,所以才有"秋阴捧出何方雪",设问:问是何方来的雪?
        这是从:神仙降都门——种得玉一盆——霜娥爱冷——有香气(不是离魂)——捧出雪——有雨痕——她朝昏都很寂寞——还好有我们来吟咏,伴随她度过寂寞时光。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顺序性很强。
     设问:问是何方来的雪?更增加了诗的灵动,并非是真的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1: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瓶梅》诗歌解读:八
桃花人家11
2020-10-15 16:17
第三十六回
既伤千里目,还惊远去魂。
岂不惮跋涉?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一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黄金何足论。
解读:
在世1500年的晋阳之母、晋阳古城已经归去,还去晋源看它远去的魂魄。
笑笑生知道跋涉的艰辛,满怀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知遇之恩。
季布没有什么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活着为了意气,金钱又算得了什么。
目:谐音母。

花边柳边,檐外晴丝卷。
山前水前,马上东风软。
自叹行踪,有如蓬转,盼望家乡留恋。
雁杳鱼沉,离愁满怀谁与传?
日短北堂萱,空劳魂梦牵。
洛阳遥远,几时得上九重金殿?
解读:
《水浒传》、《西厢记》,一个写有明太原县城花街,一个写有晋阳古城像垂柳晚风前;晋源方言像条条晴丝卷。
晋源龙山前、晋祠智伯渠水边,司马迁、司马光把三家分晋写在史册中,世人皆知。
罗贯中自叹自己行踪,有如蓬转,盼望家乡,留恋故乡。
宋江的雁阵远去,《水浒传》里的晋源方言口呱呱“兀的”,沉埋在晋源的荒土地下,萧让、萧嘉穗离愁满怀、思念故乡的诗章,让谁来传播?
生命的时光短暂,太原县有归去的晋阳之母、晋阳古城,空劳游子魂牵梦绕。
晋阳古城离我们已很遥远,明太原县几时才能上得九重金殿?
书童答道:“此是《画眉序》,小的记得。”随唱道:
恩德浩无边,父母重逢感非浅。
幸终身托与,又与姻缘。
风云会异日飞腾,鸾凤配今谐缱绻。
料应夫妇非今世,前生种玉蓝田。
解读:
《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恩德浩瀚无边,就像与父母重逢感情非浅。有幸罗贯中把三本书的终身托与笑笑生,这是姻缘所致。
罗贯中的风云会异日飞腾,《金瓶梅》与之鸾凤般相配在晋源相谐缱绻。
预料应像夫妇一样在今世,前生已把《金瓶梅》像玉种在明太原县。
博得锦衣归故里,功名方信是男儿。
解读:
萧让、萧嘉穗博得锦衣归故里,日月边明太原县,这样的功名方信是男儿。

第三十七回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miǎn lài)。
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
记华堂风月逢迎,轻(口频)浅笑嫣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鸾屏里,暗把香罗偷解。
解读:
潘金莲淡妆、好汉们的形象千姿百态,来回的顾盼《水浒传》、《三国演义》。
便认得罗贯中的琴弦吹奏着明太原县龙凤合欢的双玉带。
记录下明太原县华堂前所遭逢的岁月故事,一颦一笑是那样的没奈何。
向晋阳古城葬身火海的火炉边,凤翔鸾飞的古原屏翰的故乡,暗自把《西厢记》、《水浒传》里的罗衣、罗衫偷偷地解释。
媒人婆地里小鬼,两头来回抹油嘴。
一日走勾千千步,只是苦了两只腿。
解读:
笑笑生解释《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像媒婆。
一日走勾千千步,只是苦了两只腿。
第三十八回
银筝宛转,促柱调弦,声绕梁间。
巧作秦声独自怜。
指轻妍,风回雪旋,缓扬清曲,响夺钧天。
说甚么别鹤乌啼,试按《罗敷陌上》篇,休按《罗敷陌上》篇。
解读:
《水浒传》像宛转的银筝,靠着擎天白玉柱一样的晋阳古城调弄琴弦,声声萦绕在太原县的梁间。
巧妙地用自己的情思独自哀怜。
手指轻妍,晋阳古城西风里血流成河的往事,缓扬清曲,响彻故乡的天空。
说离别故乡的闲云野鹤萧嘉穗,为归去的晋阳古城呜啼,试按《罗敷陌上》篇来描绘,不要用《罗敷陌上》篇来描绘。
羞对菱花拭粉妆,为郎憔瘦减容光。
闭门不管闲风月,任你梅花自主张。
解读:
羞对《水浒传》说三道四,为罗贯中的文字憔瘦减了容光。
《水浒传》闭着城门不管闲风月,任你《金瓶梅》随便怎样评说。
腰瘦故知闲事恼,泪痕只为别情浓。
解读:
“一春瘦的腰儿小”,是为故乡晋源的仙事烦恼,泪痕只因离别故乡的感情浓烈。
第三十九回
汉武清斋夜筑坛,自斟明水醮仙官。
殿前玉女移香案,云际金人捧露盘。
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
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
解读:
萧让 、萧嘉穗像汉祖刘邦手提三尺剑筑坛,自斟明太原县智伯渠水,在三家分晋遗迹官厅设罗天大醮。
殿前崔莺莺、潘金莲等列在香案,鲁智深、武松等像晋祠铁人捧着露盘。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几时还入梦?碧云天、桃园结义像是仙人驾驭鸾鸟来云游?
用晋源方言写了《水浒传》把弓剑淹埋,十里长亭、三家分晋的战场遗迹官厅寒草蔓延。
第四十回
种就蓝田玉一株,看来的的可人娱。
多方珍重好支持,掌中珠。
傞俹漫惊新态变,妖娆偏与旧时殊。
相逢一见笑成痴,少人知。
解读:
《水浒传》像种在晋源的一株玉树,看到它的人愉快的像的的跑的马儿。
晋源方言、罗真人、真嘉会、梁山好汉,三家分晋遗迹官厅是山西的掌上明珠。
感叹官厅缓慢而惊奇地变换出百余个不同的名字,妖娆妩媚与旧时不同。
与《水浒传》相逢的人,一见便知道是萧让、萧嘉穗对故乡明太原县痴情,可惜很少有人能知道。
最有缁流不可言,深宫大院哄婵娟。
此辈若皆成佛道,西方依旧黑漫漫。
解读:
木牛流马是比喻晋源风峪沟卖炭的推车。缁:黑炭。木牛流马:木牛谐音母牛,比喻归去的晋阳之母、晋阳古城,流马比喻三家分晋的历史千古流传。深宫大院的晋阳古城用婵娟来比喻。
山西版图既像一只佛手又像一枚玉圭,这些比喻让《水浒传》里的太原县黑夜漫漫。
说明:晋源风峪沟(谷)盛产煤炭,自古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卖煤卖炭是风峪沟最美风景,罗贯中写了孔明在风谷制造木牛流马,借卖炭推车编织了三国演义故事,只是变化了名字,把推车叫做木牛流马。

金铃玉坠妆闺女,锦绮珠翘饰美娃。
解读:
罗贯中用金铃(谐音金陵、晋陵)玉坠打扮潘金莲等,用锦绮珠翘妆饰鲁智深等梁山好汉。
本文由桃花人家11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春闺梦一霎时梅三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3: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拟人手法,绛珠草化成仙女。

拟物手法,神瑛侍者化成通灵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2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08: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稽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无稽崖,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虚拟地名。

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无稽是没有根据、无可查考之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无稽崖

定义
虚拟地点


来源
《红楼梦》

位置
大荒山

目录
1地名出处
2隐喻含义
折叠编辑本段地名出处
《红楼梦》一开始就介绍主人公的来历乃是被抛入"大荒山无稽崖"中一块多余的石头。"大荒山"和"无稽崖"都具有很深的象征意蕴。

折叠编辑本段隐喻含义
曹雪芹早在二百年前就发觉:人一开始就带有"无稽性",就身处荒诞无稽的境遇之中。人不仅出身于无稽崖中,而且生活在无稽的喜剧状态中。在短暂的人生中,就为功名而活,为娇妻美妾而活,为金银满箱和其他各种色相而活。把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是悲剧,把无价值的当作高价值的而争得天翻地覆、头破血流的是喜剧。《红楼梦》不仅把最有价值的诗意生命撕毁给人看,而且展示一群无价值的灵魂所表演的无价值的人生。这种人生正是一个"无稽"的喜剧过程。写出一部"更向荒唐演大荒"的人间荒诞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以卡夫卡为起点与杠杆,把以写实与浪漫为重心的文学转变为以荒诞与幽默为重心的文学。在荒诞文学的创作中,法国作家加缪创作了"局外人"(也译作"异乡人")的形象,而百年前就出现于曹雪芹笔下。妙玉自称为"槛外人",这个"槛外人"在世俗世界中完全是个怪人与异端。她与现实世界完全不相宜,因此这个高洁的少女最后陷入最黑暗的泥坑。其实,宝玉是一个十足的"槛外人"、"异乡人",他与现实世界也处处不相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9 09:21 , Processed in 0.0619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