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4 1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御制的那颗传国玉玺现在到底在哪儿?
覃仕勇讲史
2021-06-01 23:56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应该沉于洞庭湖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上刻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玉玺制成不久,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遇风浪,御舟有被掀翻之险。秦始皇迷信,命人把玉玺抛入湖中,祀神镇浪。
想想看,湖深千尺,且泥沙厚积,玺已入湖,谁能再寻?!
所以,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就在洞庭湖底某一个地方。
不过,传国玉玺的故事也未就此结束。
因为,南巡结束,回到咸阳,秦始皇又命人重新刻制了第二枚。
为了维护自己的神授大权形象,秦始皇编造出一段鬼话,说八年后,车驾出巡道华阴平舒道,有人拿着玉玺站在道中,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
这尊传国玉玺在秦亡后,由亡国之君子婴交到刘邦手中。
西汉末年,王莽觊觎兵权,逼迫王太后交出玉玺。王太后气不过,将玉玺摔于地上,玉玺一角被撤坏。王莽拾起,后命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这枚传国玉玺因此有了第一道“防伪标志”——黄金角。
传国玉玺的第二道“防伪标志”是曹丕弄上去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认为曹家应该是传国玉玺的最终归宿,并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哪料,魏为晋篡,玉玺随即落入司马氏之手。
西晋国祚同样不长,八王乱起,永嘉起祸,玉玺先后为刘聪、石勒等人所得。
石勒建立后赵,心态和曹丕一样,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这,是传国玉玺的第三道“防伪标志”。
玉玺落在胡人之手,东晋皇帝被民间讥称为“白版天子”。
冉魏灭掉后赵,冉闵命人将传国玉玺奉还东晋首都建康。
东晋灭,进入南北朝,宋代晋、齐代宋、梁代齐,玉玺最后传到了梁武帝萧衍的手里。
南梁末期发生了侯景之乱,玉玺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拿走,献给了北齐朝廷。
北周灭北齐,隋篡北周,李唐代隋,朱温篡位,后唐灭梁,玉玺归后唐统治者所有。
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出卖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引契丹军攻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悲愤之下,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
照理说,玉玺是不会被大火烧毁的,但大火被扑灭后,人们怎么也打不到玉玺。
也就是说,玉玺从此人间蒸发,不再现世。
这之后的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是另外刻制的。
特别要提的是,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后金多尔衮等四贝勒远征察哈尔,奉还了一件宝物,颂称说是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
当时,多尔衮用快马发回奏章称:“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后金汗廷一下子乐开了,人人欢欣鼓舞。
文馆汉官鲍承先上奏,“大宝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议皇太极择吉郊迎,以此玺钤行敕谕,“颁行满汉蒙古,俾远近闻知,咸识天命之攸归”。
皇太极点头赞同,传谕左右说:“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诸后金大小臣工、明朝降臣降将,纷纷阿谀奉承。
孔有德说:“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今皇上得传国宝玺,二兆略同。”
耿仲明上疏:“天赐宝玺,可见天心之默佑矣。惟愿早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望。”
……
这样,皇太极钤用此宝,大大方方地去汗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
其实,皇太极所得玉玺来历不明,并无史书所载的“三道防伪标志”,绝非昔年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
正因如此,清自乾隆以下诸帝,一直都在秘密寻访那枚被赋予“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但终无所获。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进行过仔仔细细的搜索,并没找到具备“三道防伪标志”的秦始皇所制玉玺。
因此,可以下结论,具备“三道防伪标志”的玉玺确是毁于后唐末帝李从珂之手。
同昌公主,寿昌公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汉南春历历】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金锁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mò shī mò wàng ,xiān shòu héng chāng ;bú lí bú qì ,fāng líng yǒng jì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古:仄仄仄通 平仄平平 通平通仄 平平仄仄 ◆继【去声八霁】
今: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通平通仄 平平仄仄 ◆继【十二齐,i,er,ü】
出自:曹雪芹《红楼梦》
【释义】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经常被情侣拿来引用,这两个词都出自《红楼梦》。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随着贾宝玉的降生,天然带来,字也是天然就有的。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宝钗金项圈上的一句话,据宝钗的丫头莺儿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冥冥中,像是在预示宝玉和宝钗的命运,令人唏嘘。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问答】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出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指他的玉有灵性,不离身可以佑护主人无病无灾。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薛宝钗金锁上的话,也是一句吉祥语就是说不能丢弃要一直戴着。
小说剧情:
那一日,宝玉好不容易避开了贾政的提问,前往薛姨妈的住处探望薛宝钗。贾宝玉先是独自去往薛宝钗房中的,正和宝钗说话间,宝钗注意到了宝兄弟佩戴的通灵宝玉。
说是,往日里只是听说这玉神奇,却从未仔细的瞧过,今日定要瞧一瞧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着便念出了镌刻在上面的字迹,当时在一旁的丫鬟听见了,讲出了薛宝钗的金锁也有刻字,并且是一对的想法。贾宝玉的性子是必要看到的,于是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意思?
出处:“我看二爷玉上的话倒与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事实上,两句话含义是很接近的,单纯从表面上来看,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不丢失,则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
典故:《红楼梦》 中的第80回后关于宝玉失玉的一段文字,这其中而丢了这块玉,也预示着命运转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知祸福”。而“一除积祟,二疗冤疾“,则是在前80回宝玉凤姐中马道婆魔法时,通灵玉已发挥了它的这两个功效。那个癞头和尚念的几句诗里,有一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这些说明了日后发生了重大变故时,虽然是寄予了吉祥与祝愿,但通灵玉与黄金锁,也改变不了主人的命运了,于事无补了。
【翻译】
英:Never forget, immortal longevity; Never give up, never die
繁:莫失莫忘,仙壽恒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本文图片皆有版权
http://www.haoshiwen.org/view.php?id=77366
通灵宝玉外形描写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