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串演皇太极【任是无情也动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4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 宋 ] 秦观
原文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译文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妙手:技艺高超者。写;画。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真:指肖像。

水剪双眸:形容眼波美丽。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

“疑是”三句:用东邻窥宋玉的典故写女子之美与多情。宋玉东邻的少女常在墙头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颦(pín):蹙额皱眉。

尽道:尽管说。堪恨:可恨。

“任是”句:引用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
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如何动人,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
播报文章



若秋峡谷
关注


2021-12-13 21:56





这是一年的高考题的内容,题目原文如下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
不能不说,在群芳行令这一回中,作者对薛宝钗是称赞,薛宝钗虽然不尽完美,但是作者给她的花名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对应的花是“艳冠群芳”的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来自于罗隐的诗牡丹花。我们先看这首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其中的两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是如果牡丹花能懂人的语言,那就是牡丹仙子,具有倾国倾城之美。然而就算是含情不露,没有人的感情,她依然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从句式上看“任是无情也动人”强调的是“动人”二字, “任是”表明的是一个假设,一种让步,就算是说她“无情”,也不能遮挡她的动人之美。




当然无论是牡丹还是薛宝钗,从外在上看,给人的感觉是愉悦的,牡丹花雍容华贵是花中之王,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也是个美人坯子。但是很显然薛宝钗的“动人”之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就好像牡丹,在武则天和牡丹的典故中,牡丹恪守自己的花期规律,赋予了它更可贵的精神内涵。在红楼梦全书中,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里呢?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薛宝钗等同于心机女,滴翠亭中她主动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谈话,却佯装和林黛玉玩捉迷藏的游戏刚刚开始,成功地打消了小红对她的疑虑。但是也正因为她的那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让小红对林黛玉心存忌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薛宝钗心中藏奸,虚伪狡猾。脂砚斋却旁批为“闺中弱女机变”实为“金蝉脱壳”,这也是对薛宝钗机智的称赞。




很多人喜欢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成抵触的态度,虚伪、工于心计成为了她的代名词。百人百姓百脾气,薛宝钗虽然不像林黛玉那样“一片冰心在玉壶”般真性情,但是她也在尽力变得完美,最起码她和林黛玉的关系后来变成了好朋友,成为了知己,当然这需要过程。
王熙凤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三不知”,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发言,明哲保身是她的处世哲学。之所以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是故意和别人拉开心理距离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很少看到薛宝钗和别人倾心交谈。但是当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说出“纱窗不与红娘报”这样西厢记中的句子。




西厢记属于禁书,这在那个年代属于犯了忌讳。薛宝钗听出来后,没有当场揭穿林黛玉,让林黛玉难堪,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一改“事不关己不开口”的作风,挑了个没人的地方特意向林黛玉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能不说,她这么做内含的善意,是为了林黛玉好。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来思量古人,她这么一席话说得林黛玉只是“低头吃茶,点头称是”。感慨自己“长了十五岁,没有一个人这样教导”。从此之后,她和林黛玉成了很好的朋友,她不再遮掩自己,面对林黛玉她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她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是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这里薛宝钗对林黛玉自爆家丑,她说出和林黛玉“同病相怜”的话表明她对于林黛玉的处境是设身处地地想过,所以她能体谅到林黛玉的难处,命人给林黛玉送去燕窝补养身子,她把林黛玉真当成了自己的妹妹,薛宝钗在书中很少和人开玩笑,但是她和林黛玉经常开,这是亲密无间的体现。
林黛玉的人设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心无遮拦,她的真实很可贵,不喜欢就翻脸,不开心就怼,然而现实生活中,哪里容的我们去甩脸子,在社会上沉浮,免不了世俗。薛宝钗是现实人的存在状态,在贾府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她们一家也是寄人篱下,她很现实地用周全、虚伪作为自己的保护色。但是当她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和林黛玉一样善良和纯净的内心。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打动别人,靠的就是真诚,薛宝钗用她的真诚打动了林黛玉。




薛宝钗进京,为的是参加宫中的选秀。此时的薛家也呈现出败落的样貌。怎么样挽救家族的命运,像元春一样进入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为家族换一张金色的护官符是最稳妥的。她写出过“好风需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表明她的志向不囿于闺阁,为了家族利益,她可以没有自我,这是她的“无情”之处,在书中能看出她的喜好吗,不能。
小时候的薛宝钗也是个少女心满满的孩子,也会偷着看一些所谓的杂书,也会叛逆淘气捣乱。但是父亲早亡,哥哥薛蟠支撑不起门户,母亲薛姨妈也没有长久的眼光与打算,家境的变化让她过早地成熟。




她体谅大家庭的难处,处处拿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减轻薛姨妈的负担。作为青春少女,她从不喜欢戴些花花草草的,她自己的房间布置空荡如雪洞,支持她这样做的原因在她和邢岫烟的谈话中表露出来“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她的勤俭也是为家族利益着想,从这点来看,薛宝钗是一个相当懂事的孩子。
在贾府借住,她的身份其实很尴尬,哥哥薛蟠整日里惹是生非,全靠薛宝钗一个人周全各种关系,以至养成了少年老成的习惯,宝钗扑蝶的时候,是她难得的少女心的流露。书中说薛宝钗是“时宝钗”这个“时”也是说明了薛宝钗识时务,懂进退。同时她居住的蘅芜苑中种满了各种奇异的花草,隐喻她为“香草美人”,又称她为“山中高士”,这无疑也是她的动人之处。

<<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请问是出自谁人之手?全诗是何解?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1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


瓜在丹佛
2011-07-15 · TA获得超过3.8万个赞
关注


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邻女窥墙 2021-12-19 12:44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不承认,并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接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亦涉东家邻女。
【释义】宋玉东邻之女的容貌,能使楚国贵公子汇聚的阳城下蔡二县为之倾倒,为之迷乱,然而她爬上墙头偷看宋玉,整整三年,宋玉却并不为之动心。后遂以“三年窥墙、东墙窥宋、窥宋东墙、三年送目、窥宋、窥玉”等写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亦写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以“宋玉东邻、宋玉邻、宋家邻、宋邻、东邻、东家、东墙、邻墙、宋玉墙”等称多情美女或写有如多情美女一样的事物,亦用指女子寄情之所;以“破阳城、迷下蔡、下蔡迷”等写女子的艳丽迷人,或借写事物的美不胜收。
【三年窥墙】黄庭坚《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嘲》诗:“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
【东墙窥宋】姚牧庵《太平令·冬怨》曲:“悔当日东墙窥宋,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供何人陪奉。”
【窥宋东墙】谢懋《风入松》词:“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
【三年送目】杨亿《宋玉》诗:“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窥宋】罗隐《粉》诗:“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吴融《即席十韵:“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和凝《春光好》词:“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窥玉】赵翼《美人风筝》诗之四:“岂是飞琼来下界,不烦窥玉上东墙。”
【宋玉东邻】姜特立《朝中措·送人》词:“十分天赋好精神,宫样小腰身。迷却阳城下蔡,未饶宋玉东邻。”
【宋玉邻】徐夤《忆牡丹》诗:“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宋家邻】方干《赠美人四首》之四:“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宋邻】贺铸《花心动》词:“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又《清平乐》词之二:“宋邻东畔,明月关深院,玉指金微调旧怨,楚客归心欲断。”
【东邻】李白《效古二首》之二:“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又《白纻辞三首》之一:“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苏轼《台头寺送宋希元》诗:“三年不顾东邻女,二顷方求负郭田。”
【东家】黄庭坚《走答明略适尧民来相约奉谒》诗:“东家一笑市尽倾,略无下蔡与阳城。”
【东墙】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无萤凿遍了邻家壁,甚东墙不许人窥。”
【邻墙】刘筠《槿花》诗:“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
【宋玉墙】罗隐《桃花》诗:“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唐彦谦《离鸾》诗:“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赵令畤《蝶恋花鼓子词》之一:“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吴伟业《八风诗·东风》:“陶潜篱下吹残醉,宋玉墙头送落英。”
【破阳城】李商隐《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迷下蔡】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
【下蔡迷】李商隐《思贤顿》诗:“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红楼梦》中“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指什么?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2个回答#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杨叔说娱乐
2018-12-12 · 专注娱乐点评,分享娱乐。
关注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薛宝钗所抽花名签“牡丹”上的一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赞颂宝钗是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宝钗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子,也就是说不风流,不轻浮,所以是“无情”,这里“无情”是和“风流多情”相对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以为的“没有感情没有同情心”等等解释。但是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但是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神魂颠倒。

可见她的美对异性吸引力多么强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所谓“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突显了宝钗于书中作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以及为拯救宝玉,甘愿牺牲自己尘世幸福的“动人”至爱。、

扩展资料

《牡丹花》

作者:罗隐(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译文: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

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任是无情也动人




7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收起








Hypocrite丹
2018-01-16 · TA获得超过3296个赞
关注


”任是无情也动人”,指的人物是薛宝钗。薛宝钗艳冠群芳,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输凤姐,女工可比袭人,是典型的“冷美人”。


任是无情,就算是它无情,是假设的口气,就算她无情也可以让人心动,何况有情,岂非让人心碎。然而宝玉偏偏不动心。纵然有动心时刻,是宫里赐出麝珠串时候,宝玉心中一动,也是随即想,要是这臂膊长在林妹妹身上。
这句其实写的不是宝钗的无情,而是她的可悲,如此人物,偏偏宝哥哥不为所动,正所谓高士晶莹雪,宝钗曾然香闺如雪洞般素净,然总归是“有女怀春”,而不是隐逸的高士,宝哥哥却有意无意在心中当她高士般供着,敬而远之,那是宝钗的无奈。
宝钗形象凝聚着曹公的诸多心血,也寄托着他的不少人生理想和社会体验,更寄托着曹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无情鞭挞;当然,曹公的审美理想同时也展示了出来。   
宝钗这样一位“随时俯仰”、堪称巾帼一雄,“冠艳群芳”的德、才、学、识兼备者仍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解贾府命运于倒悬崖的封建淑女仍以悲剧结局而告终,就不仅是令人慢慢品味了,而是先是令人惊奇,继之令人深思,最终令人叹服之事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科[引用时间2018-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如何动人,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
播报文章

若秋峡谷
关注
2021-12-13 21:56
这是一年的高考题的内容,题目原文如下

《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

不能不说,在群芳行令这一回中,作者对薛宝钗是称赞,薛宝钗虽然不尽完美,但是作者给她的花名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对应的花是“艳冠群芳”的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来自于罗隐的诗牡丹花。我们先看这首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其中的两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是如果牡丹花能懂人的语言,那就是牡丹仙子,具有倾国倾城之美。然而就算是含情不露,没有人的感情,她依然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从句式上看“任是无情也动人”强调的是“动人”二字, “任是”表明的是一个假设,一种让步,就算是说她“无情”,也不能遮挡她的动人之美。




当然无论是牡丹还是薛宝钗,从外在上看,给人的感觉是愉悦的,牡丹花雍容华贵是花中之王,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也是个美人坯子。但是很显然薛宝钗的“动人”之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就好像牡丹,在武则天和牡丹的典故中,牡丹恪守自己的花期规律,赋予了它更可贵的精神内涵。在红楼梦全书中,薛宝钗的动人之处在哪里呢?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薛宝钗等同于心机女,滴翠亭中她主动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谈话,却佯装和林黛玉玩捉迷藏的游戏刚刚开始,成功地打消了小红对她的疑虑。但是也正因为她的那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让小红对林黛玉心存忌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薛宝钗心中藏奸,虚伪狡猾。脂砚斋却旁批为“闺中弱女机变”实为“金蝉脱壳”,这也是对薛宝钗机智的称赞。




很多人喜欢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成抵触的态度,虚伪、工于心计成为了她的代名词。百人百姓百脾气,薛宝钗虽然不像林黛玉那样“一片冰心在玉壶”般真性情,但是她也在尽力变得完美,最起码她和林黛玉的关系后来变成了好朋友,成为了知己,当然这需要过程。

王熙凤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三不知”,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发言,明哲保身是她的处世哲学。之所以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是故意和别人拉开心理距离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很少看到薛宝钗和别人倾心交谈。但是当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说出“纱窗不与红娘报”这样西厢记中的句子。




西厢记属于禁书,这在那个年代属于犯了忌讳。薛宝钗听出来后,没有当场揭穿林黛玉,让林黛玉难堪,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一改“事不关己不开口”的作风,挑了个没人的地方特意向林黛玉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能不说,她这么做内含的善意,是为了林黛玉好。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观点来思量古人,她这么一席话说得林黛玉只是“低头吃茶,点头称是”。感慨自己“长了十五岁,没有一个人这样教导”。从此之后,她和林黛玉成了很好的朋友,她不再遮掩自己,面对林黛玉她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她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是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这里薛宝钗对林黛玉自爆家丑,她说出和林黛玉“同病相怜”的话表明她对于林黛玉的处境是设身处地地想过,所以她能体谅到林黛玉的难处,命人给林黛玉送去燕窝补养身子,她把林黛玉真当成了自己的妹妹,薛宝钗在书中很少和人开玩笑,但是她和林黛玉经常开,这是亲密无间的体现。

林黛玉的人设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心无遮拦,她的真实很可贵,不喜欢就翻脸,不开心就怼,然而现实生活中,哪里容的我们去甩脸子,在社会上沉浮,免不了世俗。薛宝钗是现实人的存在状态,在贾府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她们一家也是寄人篱下,她很现实地用周全、虚伪作为自己的保护色。但是当她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和林黛玉一样善良和纯净的内心。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打动别人,靠的就是真诚,薛宝钗用她的真诚打动了林黛玉。




薛宝钗进京,为的是参加宫中的选秀。此时的薛家也呈现出败落的样貌。怎么样挽救家族的命运,像元春一样进入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为家族换一张金色的护官符是最稳妥的。她写出过“好风需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表明她的志向不囿于闺阁,为了家族利益,她可以没有自我,这是她的“无情”之处,在书中能看出她的喜好吗,不能。

小时候的薛宝钗也是个少女心满满的孩子,也会偷着看一些所谓的杂书,也会叛逆淘气捣乱。但是父亲早亡,哥哥薛蟠支撑不起门户,母亲薛姨妈也没有长久的眼光与打算,家境的变化让她过早地成熟。




她体谅大家庭的难处,处处拿淑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减轻薛姨妈的负担。作为青春少女,她从不喜欢戴些花花草草的,她自己的房间布置空荡如雪洞,支持她这样做的原因在她和邢岫烟的谈话中表露出来“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她的勤俭也是为家族利益着想,从这点来看,薛宝钗是一个相当懂事的孩子。

在贾府借住,她的身份其实很尴尬,哥哥薛蟠整日里惹是生非,全靠薛宝钗一个人周全各种关系,以至养成了少年老成的习惯,宝钗扑蝶的时候,是她难得的少女心的流露。书中说薛宝钗是“时宝钗”这个“时”也是说明了薛宝钗识时务,懂进退。同时她居住的蘅芜苑中种满了各种奇异的花草,隐喻她为“香草美人”,又称她为“山中高士”,这无疑也是她的动人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儿去蘅芜苑自揭家丑:一桩与贾琏有关惨案,竟断送了薛宝钗一生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石呆·子失扇子案”是一件贾府做下的罪恶。只是因为贾赦觉得自己的扇子不如人,就派人四处寻找好的。

石呆·子“怀璧其罪”,因家传二十几把好扇子被天降横祸,遭贾雨村构陷谋夺扇子,而逢冤被害家破人亡。

按说这件事本是机密,越少的人知道越好。谁想竟然被平儿给捅了出来,将之告诉了薛宝钗。


那么,平儿为什么如此口风不严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石呆·子失扇子案”出自平儿之口一点也不奇怪。

与贾府丫头口风最严,绝不随便吐露家中内情不同,出身王家的平儿尽管十分优秀,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她的“口风”一向不紧。

王熙凤挪用月例银子放高利贷和下红之症这等秘事,全是平儿对外说出去的。

而贾琏被父亲打了一顿,贾赦为几把扇子就弄的人家破人亡,平儿竟也状似无意的讲给了薛宝钗这个“亲家外人”听。

平儿肯定不是“大嘴巴”,以她的聪明,说与不说自然是有目的的。尽管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却未必是好的。

这也是《红楼梦》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若干的缺点,绝不是完美无缺。正因为这些缺点,才使得人物更有鲜活魅力。不提。


话说薛蟠因被柳湘莲暴打一顿,无颜在家被嘲笑,便跟着家中老伙计出外学做生意,权当躲羞。

薛宝钗这边正带着“小嫂子”香菱回到蘅芜苑,平儿就跑了过来,要向薛家讨要一丸好“棒疮药”。

这个药肯定就是上次贾宝玉被打后,薛宝钗送过来的那个。估计薛蟠被打后也是用的这药很快痊愈,说明确实疗效显著。

平儿正是知道薛家有这个药好使,才在贾琏被贾赦打伤后,来找薛宝钗讨要棒疮药。

而她一见薛宝钗,趁香菱离开便拉住薛宝钗,说起了自家“新闻”。

(第四十八回) "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闻了?"宝钗道: "我没听见新闻。因连日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连姊妹们这两日也没见。"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宝钗道: "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来了。又是为了什么打他?”


要不说聪明人说话很费脑子,平儿为什么故意说,薛宝钗因何前后不一,先说不知再说听了一句,全在二人这一问一答之中。

先说平儿与薛宝钗的关系。

平儿公然对薛宝钗讲述“自家”的大事,可就真是他们自己家的事儿。

毕竟整个故事发生在他们长房。而薛宝钗其实是二房太太王夫人的外甥女。他们的关系要是从贾家来说是要隔着一层。

但王熙凤父亲与薛姨妈是亲兄妹,薛宝钗是王熙凤姑表妹,二人身上都有王家血脉,关系就又近了一层。

平儿作为王熙凤陪嫁丫头,是王家出身。就像周瑞家的与薛宝钗关系亲近一样,自然也要亲近一些。她与宝钗说话便更像是“一家人”讲话,自然不能“藏着掖着”。

“棒疮药”肯定是治挨打后的创伤药,贾琏被打的这事儿瞒不住。

贾琏为什么被打,就肯定要对薛宝钗讲清楚,否则贾琏那么大年纪的“表姐夫被他老子打了”,也挺丢人。


贾琏怎么被打,肯定是要实话实说。但贾琏挨打的故事背后牵扯的事儿又好说不好听,就要找个“替罪羊”出来,好让薛宝钗能够接受贾琏被打的冤枉,又能理解贾赦打儿子是受了他人的影响,将自家的“错”降低。

其实薛宝钗必然早都心知肚明,但平儿不说明白,她就不能主动说。

等平儿有了开头她才好借坡下驴,也为下一步去探望表姐夫见凤姐做铺垫,也顺便解释了迟迟不去的原因:打发哥哥出门。

果然平儿张嘴一句话,就将责任全推给了贾雨村。说他生事才害得贾琏被打。

(第四十七回)平儿咬牙道:“……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都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给他多少银子。偏那石呆子说: '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了,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 '人家怎么弄了来了?'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整个故事清楚明白,平儿的意思也很清楚,就说了三点:

一,贾赦糊涂。

二,贾雨村罪该万死。

三,贾琏明是非知大义,被打很冤枉。

从平儿的角度去理解,肯定这样说对外有交代。也符合她心疼贾琏,维护自家人的立场。

其实要真看清楚贾琏被父亲贾赦打这事,十有八九还是因王熙凤过生日,贾琏被捉奸在床后,让王熙凤大闹一场彻底辖制没有办法,导致贾赦气得“新账旧账”一起算,才打了贾琏。

“扇子”的事儿反而只是个油头。

贾琏这次挨打,主要是因“不会做事”,看似处理不好“扇子”的事。实际最可能的事对付不了王熙凤的事儿。

等贾琏瞒着凤姐偷娶尤二姐后,他从平安州办事回来被贾赦赏赐,则因“会做事”,就是“生米煮成熟饭”遂了任性的贾赦的心意。

贾琏被打的事,紧随王熙凤生日大闹,和贾赦讨鸳鸯不成两件事,显然都是前后关联的。


要知道贾赦讨鸳鸯,也不是真为了鸳鸯。就是要邢夫人主动替丈夫张罗纳妾,教训王熙凤什么叫妻子的三从四德。以及提醒贾母,孙媳妇妒忌导致孙子没儿子管不管。真不管的话,不如给个丫头让儿子“老骥伏枥”可好?

贾赦已经为了贾琏做了这么多,更丢了个大脸。可贾琏竟然连个扇子也给父亲弄不来。还背后顶嘴指责父亲小题大做,贾赦不打他怎么能解气?

至于什么扇子不扇子,对贾赦都是小事,真正是贾琏惧内让他没孙子“丢脸”才是大事。

平儿含糊其辞,自然也不敢直接说出来,便只得用“还有几件小事”遮掩。

薛宝钗对此也肯定是心知肚明。

平儿对薛宝钗讲说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要棒疮药而解释。毕竟宝钗是贾府的客人。这种贾家内部的私事说开了好听,但说不开就很难听。也被人家侧目。

平儿的话可谓滴水不漏,说的明白,让人无可挑剔。

而曹雪芹有意插这一段故事,便是借平儿之口,以一丸棒疮药引出贾府所犯下的罪恶,并为了日后贾宝玉蒙难和贾家被贾雨村所害做清楚伏笔。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石呆·子便因为家里有二十多把祖传的扇子,被贾雨村构陷,害得家破人亡,谋夺了全部扇子。

这件事对贾赦来说,是一次心满意足的遂心如意。就像小孩子要吃冰淇淋,得偿所愿就开心,才不管如何得到。

对贾雨村来说,不过是将一个不识趣的“粪坑石头”收拾一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趁机巴结讨好了贾赦。

对贾琏来说,也算是他良心未泯,事前不阻止,事后说句公道话,总是难得。

但贾琏回怼贾赦,更像是父子之间的斗嘴,石呆·子死不死他也不放在心上,并非正义感爆棚,他挨打也是不冤枉。

对石呆·子来说,则是天降横祸。因“不识时务”而导致家破人亡。

记住石呆·子这类人,就像晴雯总被骂“情商低”,林黛玉尖酸刻薄导致殒命一样,他们越被不屑一顾,越证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那些看不出石呆·子不识时务的坚持,晴雯情商低的出淤泥而不染,林黛玉不容外物目下无尘的高洁者,都是社会道德水准被拉低的主力军。


所谓“不识时务”“情商低”“目下无尘”“眼高于顶”,不过是党同伐异,为自己做不到而迫害他人找的华丽借口罢了。

整“石呆·子失扇子案”,故事原型出自明代剧作家李玉的《一捧雪》,也就是贾元春省亲当晚点的第一出戏《豪宴》的全本。

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不知道一捧雪故事的,“石呆·子失扇子案”就是简化版。

而无论是《一捧雪》的主人公莫怀古,还是石呆·子,其实都影射的是贾宝玉。

尤其贾宝玉本是女娲补天石投胎,被称石兄、呆子,就是“石呆·子”。

石呆·子“逢冤”失去的扇子代表了“散”,而“湘妃、棕竹、麋鹿和玉竹”等四类扇子,湘妃就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就是蕉下客(蕉叶覆鹿)贾探春,玉竹就是贾宝玉。棕竹生于南方多于东南亚和南亚的西海沿子范围。


八十回后,因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宝玉为贾雨村所害,林黛玉和贾探春被迫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远嫁西海沿子。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出家而去,便也南下西去寻到贾探春,最终在林黛玉目前为她守墓余生,应了“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等妹妹做了一品夫人(帝王妃)病老归西时,替你驮背一辈子”的誓言。

最终,情僧贾宝玉将一生经历撰写下来,便是石头刻在身上的“石头记”。

平儿对薛宝钗讲述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告诉了薛宝钗,她未来的丈夫一去不归的真正去向。

你就说神奇不?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7 09:5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名字很俗,道尽她一生的悲苦和耻辱,宝钗二字都是讽刺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薛宝钗的名字不算出众,像林黛玉、史湘云的名字尽管也不算特别,但一听就知道文化的气息很浓。符合她们书香门第,侯门千金的底蕴。

薛宝钗的名字就很常见,甚至有点俗气。曹雪芹给她如此命名,也很现实的体现出薛宝钗出身商贾之家的现实,透着嘲讽还有怜悯。

“薛宝钗”这个名字,浓缩了她一生的悲喜,本文就专门讲一下薛宝钗名字的内在意义。


①商贾重利

薛宝钗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嫡长女,父亲是薛家第三代家主,母亲是王家小女儿。

薛家作为户部挂号的皇商,他们最初与贾家等三家结成四大家族的意义,可不止是给皇帝做买办这样简单。肯定是借经商之便搜集天下情报,是为皇帝的“江湖”眼目。

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薛家最早被边缘。

他们更错在不甘衰落的投机,卷入了义忠亲王老千岁与当今皇帝的皇位之争失败。薛宝钗的父亲和叔叔相继英年早逝,推测与此大有关系。薛家也彻底一蹶不振。

薛家是商贾之家,讲究“利益”金钱。他们家的子弟名字,都与“金钱”有关。


薛蟠字文龙,看似成龙成凤的希望。但“龙生九子”,虽然明代李东阳称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霸下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尤其“貔貅”是吞金兽,也是商家重视的招财之物。薛蟠名字就与之有关。

龙的儿子里像赑屃又称霸下,就是龟型,也有“金龟”之隐喻。后文他取夏金桂谐音金龟,也不知道究竟谁“吊”了谁!

薛蝌,“蝌蚪”就是“蛙”意。薛家绝不可能给儿子取个蛤蟆的名字。薛蝌的名字是指“金蟾”,同样是招财之意。

相比于男孩的招财寓意,女儿的名字更直接。薛宝钗和薛宝琴姐妹的名字,“宝”字就寓意了财富。也是薛家富贵之家的本色。

薛宝钗的名字与王宝钏一样,代表的就是财富人家的女儿。

不过,宝钗二字并不是随便取的,推测是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这首诗借春去花落,写年轻女儿的青春易逝,对离别的抗拒。

又说如果只关在房中做梦,就算是闪闪发光的金钗也要“蒙尘”无人识。

《残花》诗不但是薛宝钗名字的典出,还影射了几点。

一,薛宝钗最终被“抛弃”的命运,形单影只。

二,薛家主动追求金玉良姻的事实。

三,薛宝钗被家族裹挟身不由己的命运。


②金玉良姻

宝钗点出“金”的属性。薛家女儿与兄弟们的名字不同,也源于金玉良姻的特别设定。

《红楼梦》的主旨,以宝黛钗三人的[终身误]为主轴,铺垫出一场因缘别离的情缘。

金玉良姻与宝黛姻缘的争持,持续了整个故事,并贯穿始终。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薛宝钗的介入大有关系。

牡丹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就在暗示薛宝钗“不解人意”介入宝黛爱情的事实。

当日薛姨妈带着薛蟠和薛宝钗进京,表面看是薛蟠打死冯渊需要避祸,其实薛家不走也有贾家王家帮他们解决。

至于薛宝钗进京选秀,进京望亲和整理生意都不过是借口,实际就是为金玉良姻而来。

林黛玉来了贾家后,贾母有意宝黛姻缘,王夫人并不满意。王家更有意借联姻再入主贾家,实现彻底控制。

彼时薛家随着家主早逝,薛姨妈独木难支早成为王家的附庸。薛宝钗作为王家外孙女,嫁给王家的外孙贾宝玉,再与王家女儿王熙凤一同成为荣国府第四代的女主人,生出第五代荣国府继承人……王家就能彻底控制荣国府。那时候贾家的资源还不是任由王家予取予求,彻底反客为主!


所以,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家主导,通过妙玉的“(分瓜bān)瓟斝”茶具上的“晋王恺珍藏”,和贾母掰谎《凤求鸾》的“金陵王熙凤”已经预示清楚。

贾母不同意薛宝钗很大原因就源于贾家联姻不能在王家这一棵树上吊死。

薛姨妈带着任务来到贾家,只能不达目的不能走,也是薛家“赖在”贾家七八年的原因。

薛宝钗是薛家女儿,不可能不知道薛家的任务和目的。她也尽量配合母亲去执行“计划”。

比如经常白天黑夜去怡红院,还引起晴雯不满。丫头莺儿认了宝玉小厮茗烟的妈为干妈。薛宝钗请袭人打结子,袭人请莺儿打络子等互动,都是在有意无意推进金玉良姻。

林黛玉对薛宝钗有意见,也就源于此。

然而,薛宝钗的商贾出身,配不上贾宝玉的公子身份。贾母不止一次借双方身份讽刺薛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比如,薛宝钗生日时,贾母喜欢的昆腔小旦和弋阳腔小丑,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差别”。

比如,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毛织成,与雀金裘的孔雀毛织成,形成薛家“野丫头(野鸭头)”不配贾家孔雀的讽刺。

薛家自己也知道不配,所以薛宝钗和薛宝琴的个人素质惊才绝艳,尤其薛宝钗更有博学之称,就没有她不懂不知道的。

所以,宝钗的“宝”也有宝藏之意。就像蘅芜苑,表面平平无奇被贾政评价“无味”。进到里边则香草藤蔓妙趣横生,内藏锦绣又被称之为“有趣”。

贾政评价蘅芜苑,则是他对薛宝钗和金玉良姻的前后态度和评价的草蛇灰线。

脂砚斋评价薛宝钗,则说她为“博学所误”。就因为薛宝钗的博学更多是一种装饰,而不能学以致用。

薛宝钗固执的认为男子在科举仕途,女儿在相夫教子的“本分”之外的涉及都是“歧途”,并以此不断“劝人向善”,就是薛家门第出身的教育短板所致。

薛宝钗的博学是被“填鸭”教育所致,为了让她更完美的装饰。既是薛家门第的自卑,也是为了攀权附贵的美化。这一切都不是薛宝钗所要,更增加了她的痛苦。

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并不是她野心勃勃,反而是希望自己渺小如柳絮,也能获得挣脱束缚和压力的自由。

金玉良姻给了她太大的压力。

③夫妻离散

薛宝钗的名字,最关键是对应她的一生悲喜结局。

古代女儿十五岁及笄之年后,如果定亲就需要束发别簪,没有定亲也要在二十岁时束发别簪。

薛宝钗为了金玉良姻蹉跎青春,直到二十岁才束发别簪。在当时已经是“老姑娘”了。就像傅试的妹妹傅秋芳一样。

薛宝钗的“钗”对应了“簪”,则成了对追求金玉良姻的一种讽刺。

她的判词图画“又有一堆雪,雪下埋着一股金簪”。

判词则是“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曹雪芹用“金簪”而弃用“金钗”,就是薛宝钗的一生写照。


金簪和金钗都是古人束发之物,不同之处在于:

发簪男女皆可用,特点是一股。

发钗则女子可用,特点是两股。

如果以夫妻来表述的话。“钗”代表夫妻和合。“簪”代表夫妻离散,形单影只。

薛宝钗追求的金玉良姻最终成功,也是“金玉良姻”不用“金玉良缘”的原因。“姻”指婚姻,“缘”是情缘,贾宝玉将婚姻给了薛宝钗,却将情缘给了林黛玉。

不过,黛死钗嫁的结局,根据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影射,是在林黛玉远嫁后,贾母病入膏肓时,薛宝钗以续弦之礼嫁给贾宝玉。

婚礼当天贾母去世,贾宝玉守孝一直没有与薛宝钗圆房。不久贾家抄家,贾宝玉备受打击,无奈投靠薛姨妈,被夏金桂陷害与香菱有染。香菱因此被薛蟠撵走而死。

贾宝玉再受打击,中秋夜梦中感知林黛玉去世,最终离家出家而去,留下薛宝钗一人独守终老。

判词中的一股“簪”不是双股“钗”,就是指贾宝玉离开后成为“生妻”的薛宝钗。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就是宝钗被抛弃离散的隐喻。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也是贾宝玉离家后的宝钗孤独人生写照。

包括蘅芜苑雪洞一般的房间,是生妻薛宝钗独守空房形若寡妇的现实。

贾宝玉作[悲愁喜乐]酒令“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蒋玉菡补充“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都是贾宝玉离家出走,留下薛宝钗的伏笔。


而“金簪雪里埋”的关键还在于“雪里埋”。

薛宝钗为什么会由金钗落得金簪,形单影只?自然源自压在她身上的“一堆雪”。

何为“雪”?“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就是指薛家。

薛家衰落,需要金玉良姻串联起王家和贾家形成靠山。

薛宝钗被培养的“博学多才”就是包装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成为薛家“待价而沽”的敲门砖。

薛家一心图谋金玉良姻,不问薛宝钗的意愿。她身上背负着家族的重任,注定牺牲又无可反抗,何其痛苦和悲剧。

最终,金玉良姻尽管成了,却也被贾家突然抄家弄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十足是大讽刺。

可这一切因果的背后,是薛宝钗一生尽毁的悲苦。

关于薛宝钗的余生,曹雪芹还是给了相对安稳的安排。毕竟她有丫头名“文杏”,也算留下微小的幸运。

薛宝琴作为薛宝钗的影,她作《咏红梅花得花字》,就是薛宝钗伏笔。其中“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以及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都预示薛宝钗余生与守寡的史湘云携手度过。也算对姐妹二人平时亲厚的精神补偿,聊以自慰了。

综上,薛宝钗的名字,浓缩了她一生的悲苦和不得已。用以理解薛宝钗的一生恰如其分,十分精妙而准确。

发布于 2024-08-16 10:1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文章
点击打开知乎用户fLcQ8p的主页
薛宝钗只配嫁贾宝玉做续弦?看完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才知错得离谱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五十八回,讲贾宝玉正对着大杏树生出“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感叹而落泪时,“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你看曹雪芹设计文字的巧妙,真是处处有关联,笔笔皆奥妙。

《红楼梦》里的“火”都要作“祸”来解释,从第一回的葫芦庙大火便定下基调。同样“山石”可代指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与雪通薛也是定例。要说的是此处“雀儿”是指林黛玉。花已去,雀儿再去,就是指“花魂、鸟魂”的离去。


所以,这一句就解释了“绿树成荫子满枝”,贾宝玉“错过”的遗憾原因。正是贾宝玉像石呆子那样逢冤遭祸,导致林黛玉被迫远嫁离去。

此处“火”起,上承史湘云说的“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顺其自然的引出“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梨香院三官的“假凤虚凰”故事。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原来那火是藕官烧纸所起。贾宝玉问原因,藕官绝口不说,只让他回去问芳官自知。于其贾宝玉回去后,便听说了一段离奇又荡气回肠的情爱故事,给予他莫大的震撼和影响。

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贾宝玉非但不觉得藕官可笑,反被她们的真情感动、赞叹,遂嘱咐芳官告诉藕官以后不要烧纸,只要以香祭奠也就诚敬心意了。

梨香院的“三官”故事,以藕官与菂官有情,菂官死后补蕊官,藕官待蕊官与菂官一样温柔体贴,被质疑后说出人伦大节、续弦为是,不忘逝者,以安其心的言论,影射出日后林黛玉去后,贾宝玉迎娶薛宝钗,被齐眉举案感动后夫妻和睦的后事伏笔。

我读这段文字,总不免想起苏轼的那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不知道曹雪芹写这段故事时,是否代入了苏轼的感情。苏轼在原配妻子王弗去世三年后,续弦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夫妻生儿育女,相濡以沫,就仿佛是梨香院的三官故事写照。


妻子死后十年,苏轼依旧不忘旧情,写出这首《江城子》祭奠亡妻。词中深情可感,催人泪下,也并无损他待妻子王闰之的感情。这就是古人推崇的“人伦大节”的一部分。

男子亡妻当续弦,一为孝顺父母,二为教养子女,三为操持家业。续弦也是男子之妻,也要真情以待,曹雪芹借由藕官之口,说出未来贾宝玉续弦的心声,以及他无愧于薛宝钗的夫妻之情。

尽管“终身误”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但就像苏轼会遗憾发妻王弗的早逝,却不抹续弦之妻王闰之的存在。王闰之也永远不能取代王弗在苏轼心中的地位。三者之情毫不矛盾,薛宝钗之于贾宝玉,亦如是。


苏轼的影子始终贯穿在《红楼梦》的细节处,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多映照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之中,颇有影响。“乌台诗案”是如此,《江城子》悼念亡妻也是如此。

我认为将苏轼的姻缘代入宝黛钗的“终身误”,结合梨香院三官故事,能够更好的理解“黛去钗嫁”的整个后文故事发展脉络。


林黛玉在与贾宝玉已订婚的前提下被强行拆散,被贾宝玉当作发妻,娶薛宝钗作续弦是顺理成章。就像陆游对唐琬,哪怕休妻再娶王氏,依旧只是续弦。

原文写菂官并没有交代怎么死的,只说“菂官一死”,便因为薛宝钗“替补”林黛玉时,黛玉还只是远嫁离去并没有死。但贾宝玉知道林黛玉一去必死。就像他说晴雯去后不能活一样。

《红楼梦》中的很多伏笔和谶语“重神而不重形”,不可作一一对照。皆因线索千头万绪,各有接入对照。

梨香院三官故事的重点是“黛去钗嫁”和贾宝玉娶为薛宝钗“续弦”。


而黛玉去,如《钗头凤》的唐琬去。贾宝玉娶薛宝钗如同陆游娶王氏。唐琬后死则如林黛玉后死。这也是陆游在书中常出,尤其袭人和晴雯名字出陆诗,双双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林黛玉不喜欢陆诗的影射。前文说过不多赘述。

至此,曹雪芹借第五十七、八回故事,补足了“终身误”的前因后果。剩下的就是婚后贾宝玉将要面临的人生境况。这就要从第一回的甄士隐身上再讲起。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8-15 10:4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会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全不如宝丫头? liuhuirong 2022-08-04 发表于湖北  |  2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红楼梦》里,贾母对薛姨妈等人说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这话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薛姨妈不相信贾母的话是真话,认为贾母是客气,王夫人说出了实情。
  王夫人说:“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显然老太太经常背后夸奖宝钗,贾母的话不是假话。

  贾母为什么夸奖薛宝钗呢?
  第一、薛宝钗爱做女红,比黛玉和三春强。
  薛宝钗出身商贾之家,可是她一言一行都非常中规中矩,时刻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她比林黛玉和史湘云、探春等侯门公府的贵女都符合名门淑女的标准。
  林黛玉和史湘云喜欢诗词,把写诗当成自己的第一爱好。
  闺阁女子的第一要务是无才便是德。可是黛玉、三春和湘云竟然本末倒置,将写诗填词等当作主业,反而将针线等活计当作副业。
  探春公开说,“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我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管着我不成!”
  无论是黛玉还是探春和湘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做针线活,既然有那么多下人做,让他们做就好了。自己喜欢了才做一做。她们把针线活当作业余爱好,而不是当作工作。湘云因为在家里做针线活,多有抱怨。
  宝钗不一样,宝钗把做针线活当作自己的工作。她经常做针线活,做到三更半夜的。
  第二、薛宝钗能陪老太太聊天,给老太太解闷。
  宝钗晚上描花样,做针线活,白天还照样到贾母和王夫人面前请安、陪着老太太和太太聊天解闷,没有一天懈怠。
  黛玉和三春身体不耐烦了,就告假,连饭都不陪着老太太吃。唯独薛宝钗随时随地地陪着老太太。
  宝钗不仅陪着老太太聊天,还经常陪着老太太摸骨牌,让老太太体会一下赢钱的乐趣。

  因此老太太喜欢宝钗这个能给自己解闷,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丫头。
  第三、宝钗还经常让哥哥给老太太送点新鲜的、特别的食材。
  薛蟠过生日,得了点新鲜特殊的食材。薛蟠给宝钗送去,宝钗不要说自己福少命薄,无福消受。让薛蟠送给了老太太和王夫人。
  老太太吃过好多食物,但是薛蟠口中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应该很稀奇。薛蟠说了,“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这些东西孝敬给贾母,贾母吃不吃都会领薛宝钗和薛蟠的情。贾母夸一夸薛宝钗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贾母经常夸薛宝钗,至于是不是真心,就只有贾母知道了。不过,贾母也不是一个无情的老太太,她喜欢漂亮姑娘,喜欢陪自己玩的孩子,她夸奖宝钗也应该有三分真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9: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有好几样好处,林黛玉只体会到一样,就被深深折服了
播报文章

魏过饭揭秘科技
关注
2020-12-11 09:41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老中医:痔疮别再乱割了,每天这样做,肛门肉球消失不见!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肥水不留外人田,臭小子,今晚阿姨给你....记得温柔点...
女人体重一旦超过110斤,药店不起眼的“小东西”,瘦到你怕!
女人体重一旦超过110斤,药店不起眼的“小东西”,瘦到你怕!
薛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忠厚周全还是内心奸狡?每个读书人的角度和理解不同,评价也不同,倒是没必要趋同。不过对薛宝钗的评价,还要看书中人物的评说,她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广告
10倍光学变焦手机来了!重复水洗又耐用!
×
对薛宝钗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她身边人莺儿。这个丫头对薛宝钗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
(第三十六回)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莺儿说薛宝钗身上具有好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次”,就是说薛宝钗长得美没什么了不起,真正好处是其他。可惜贾宝玉问究竟是什么好处,莺儿没说就被薛宝钗赶来自行打断。

薛宝钗的样貌出类拔萃,与林黛玉环肥燕瘦不相上下,这样的女儿在哪里都能得到瞩目。可莺儿还说薛宝钗的容貌是次要,真正的好处还是其他,不免令人诧异,其他几样好处到底是什么?
不过曹雪芹对此没有明确交代,只能通过原文细节进行推测。
一,“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是薛宝钗的一个好处。代表宝钗行事大方明朗,与人交往没有架子。

广告
碳纤维山地车全新,无需安装,拆卸方便,货到付款
×
小丫头们是贾家最底层学徒一样存在。她们都愿意和宝钗玩,证明宝钗待她们一视同仁,并不看轻。能够秉承平等之心,焉得不追随者众。
二,“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贾母眼中的薛宝钗与丫头们又不一样。“稳重和平”是两个意思。
“稳重”是为人处事大方得体,人虽年少也成熟有大人样子。
“和平”不是“平和”。是指和气,不骄傲,处处与人为善。
薛宝钗这个好处是管家人的必要条件。王熙凤就失之于“稳重和平”才会天怨人怒众叛亲离。

三,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史湘云感受到的薛宝钗,是“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她幼年父母双亡,没有体会到父母亲情关爱。贾母抚养与父母家人不同。史湘云的亲情感受最是敏感而又直接。
薛宝钗的好一定不只是对史湘云。以史湘云的见识,也没有肤浅到别人对她好就觉得好。
薛宝钗只有全心全意付出真心,才会被史湘云的真心认可。湘云对比了贾家四春和黛玉、凤姐等人,认定薛宝钗最好,那是薛宝钗用真诚换来的真情实感!

广告
室内乒乓球桌那个价位比较合适,性价比高一点?
×
四,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莺儿看薛宝钗的好,是盲目崇拜。丫头们看薛宝钗的好,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仰慕。贾母看薛宝钗的好,是长辈看晚辈的欣赏。史湘云说薛宝钗好,是一个孤独女孩对亲情的渴望。林黛玉说薛宝钗好,则是对手的最大认可。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矛盾”其实不可调和。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是不能兼容的存在。林黛玉早都认为薛宝钗就是在用与人为善掩饰“心里藏奸”,本就目的不纯、心怀鬼胎。
林黛玉也没说错。薛宝钗随着薛姨妈来到贾家图谋金玉良姻,要说完全做自己根本不可能。她终究还是要做一些违心之事。所以才有小丫头靛儿被怒斥的事情发生。

不过瑕不掩瑜,好人也有脾气并不能因此就被定义。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她的聪慧、敏感要比史湘云更甚。
史湘云说薛宝钗好,林黛玉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薛宝钗投其所好利用了湘云的孤独。此番她亲自领略了薛宝钗的好,哪怕只有一样,却已经让她折服。
那么,薛宝钗到底是哪一样的好折服了林黛玉呢?其实就是林黛玉所说的那个“禁书”事件。薛宝钗表现得不光大气不计前嫌,更是站在礼法尺度上对林黛玉行教育之德。
宝钗展现了德、善、礼、等全方面的“好”,让林黛玉以己度人自愧不如。
所以,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与史湘云说:“这些姐姐们,在没一个比宝姐姐好”是一个道理。《红楼梦》中史湘云要与贾母对看,很多时候贾母的意思,都通过史湘云之口传达。
薛宝钗的几个好处比起她的容貌确实更胜一筹。曹雪芹没让莺儿说,只因他早写了出来。除以上几点,宝钗还有好处,限于篇幅不多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说说自己心中薛宝钗还有哪样好。
文|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2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在柳湘莲出家后,为什么对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悲剧如此冷漠?
Qzo丹丹博客2019.07.29浏览94次其他分享举报
薛宝钗在柳湘莲出家后,为什么对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悲剧如此冷漠?... 薛宝钗在柳湘莲出家后,为什么对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悲剧如此冷漠? 展开
1个回答
aabbccefcb
2019.08.01
满意答案
   本人《红楼梦》骨灰级粉丝,对于红楼梦的争议,其中就有一条,薛宝钗到底是腹黑少女还是知心姐姐,知心大姐姐的例子书中很多,关于薛宝钗的反面例子,其中就有在柳湘莲出家后,为什么薛宝钗那么冷漠,甚至安慰母亲说这是他们自己的造化,没有丝毫悲伤和同情,让人不觉心寒。


薛宝钗这个人,曹公给她的评价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既是山中高士,又怎么会在意俗人的儿女之情,又怎么会为俗世的分分合合而徒自悲伤。你说她腹黑,倒不如说她冷漠,我们大概可以把她想象成小龙女,孙婆婆死的时候,小龙女说人固有一死,有什么好伤心的,薛宝钗大概也是这样的心理,你缘分没到,与我又有何干,还连累的我母亲与哥哥伤心,实在不该。


当然,薛宝钗是不能和小龙女比较的,小龙女是清心寡欲,薛宝钗则是一心振兴家族,小龙女是不谙世事,薛宝钗是已经看透了世间诸事。相比较而言,小龙女更加讨喜一点,既然想要脱离尘世,那就彻底脱离,除了杨过我别的都不放在心上。薛宝钗更像是这样一种心态,我瞧不上这世间一切,但是我还想要和这些俗人交好,实在是有些矛盾。


我甚至有一个想法,薛宝钗是瞧不上尤三姐和柳湘莲的,因为在世人的道德标准里,尤三姐是荡妇,柳湘莲是个败家子,薛宝钗不知道他们的优点,也体会不到三姐自杀的悲壮,她心中根本没有为情而死的概念,所以她才会这么冷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4: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的外貌描写!要原文
innounce1232013.09.10浏览8531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针尖与麦芒2
2013.09.11
满意答案
第五回中写道:“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在第八回中是这样描写宝钗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二十八回,描写宝玉要看宝钗戴的红麝串,可是因为宝钗“生的肌肤丰泽”,所以好不容易才褪下来。这时,宝玉注意到了宝姐姐的“雪白一段酥臂”,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在他身上”。第三十回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通过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来进行比较,二人到底谁更美呢?我认为,林黛玉是书中所刻画的形象最美丽的女子,她的美显然要超过薛宝钗的。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曹公说黛玉要胜过西施三分,而书中把宝钗比做杨贵妃,那么西施应该在杨贵妃之上,再加之黛玉胜过西施三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在说黛玉比宝钗更美吗?我想,一部分读者认为黛玉不如宝钗美,大概都是从“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段文字中理解的,好象意思是无论品格还是容貌,林黛玉都不如薛宝钗。其实,我觉得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在这里所言“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主要是指黛玉的处世为人方面不如宝钗,也就是说她的人缘不如宝钗,而且黛玉的形象太瘦弱,不如宝钗身子骨结实,所以上述描写主要是包含这层意思。 另外,第三十回当宝玉说道:“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这时,从来不发脾气的宝钗却大怒,而且红着脸冷笑着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做得杨国忠的。”尽管,红学界对宝钗的发脾气有着不同注解,但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宝玉的话触到了宝钗的短处,也就是说宝钗体型太胖,甚至于到了影响美观的程度。何以见得呢?因为,从常理上讲,男人夸女子长的美,女子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发脾气的道理?杨贵妃也是四大美女之一,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这等于是把她拿四大美女相提并论,宝钗为何不暗自高兴反而动了怒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宝钗认为宝玉是在用杨妃来挖苦她,是在揭她的短。如果我们再对照第二十八回宝钗褪手腕上的红麝串很费劲这一细节,便可以想象得出薛宝钗其实胖的有点蠢,从这点来看,她的身材就远不及黛玉秀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1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2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将绿玉换成绿蜡,真高明么?绿玉是黛玉品质,绿蜡是她噩梦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和薛宝钗被称“钗黛合一”,无论是判词还是[终身误]曲子全都在一起。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就是绛珠草,薛宝钗是甘露,正是二者合一才有了绛珠仙子。

而神瑛侍者只喜欢绛珠草,并不喜欢化为人形的绛珠仙子,才会选择下凡历劫。

而林黛玉弱,薛宝钗壮,正是绛珠草和甘露的特性。


且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异香异气的药引子分明就是抽取的绛珠草的草木精华,搭配的雨露霜雪,四季花蕊合成,便与绛珠草被甘露灌溉后“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是一个意思。

前世绛珠草得了甘露灌溉才久延岁月。

今生绛珠草反哺甘露,冷香丸钗黛合一为绛珠仙子。

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前世,其实都是绛珠仙子,只是一为绛珠草,一为甘露,本性不同罢了。

钗黛合一虽说是脂砚斋的说法,但只看判词和[终身误]曲子合一的情况,就知道脂砚斋的说法十分贴切。

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挚爱,根据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伏笔,贾母内定晴雯给贾宝玉做妾,“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藕官与菂官为原配,与蕊官为续弦影射“黛死钗嫁”的结局,可知贾宝玉与林黛玉肯定有了婚约,只是最终阴差阳错,出现了一个国王“抢走”黛玉去做“潇湘妃子”后香消玉殒。

原文对此伏笔很多,最关键的就是林黛玉的姻缘伏笔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故事,还有《五美吟》五位美人都是从一国到另一国为妃妾的巧合。


薛宝钗在林黛玉外嫁(死去)后,被以续弦之礼嫁给了贾宝玉为妻,除了“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伏笔之外,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更是影射贾母病重时,贾宝玉为人伦大节同意娶薛宝钗冲喜,婚姻当晚贾母去世,夫妻二人守丧不得圆房,直到最后分别。

妙玉给钗黛二人喝茶的“(分瓜bān)瓟斝”和“杏犀䀉”上都对此有重要伏笔,不提。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贾宝玉对待林黛玉和薛宝钗,也并不是一个喜欢一个憎恶。

恰恰相反[终身误]提到婚后薛宝钗“举案齐眉”感动贾宝玉,体会到夫妻和合之美,为如此美好生活不是他与林黛玉同享而遗憾。“美中不足”先美才生出“意难平”。

曹雪芹在设计宝黛钗三人这段情愫定位时,分明借鉴了苏轼对亡妻王弗和续弦王润之的感情,有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遗憾。

自然也有《钗头凤》陆游对原配唐婉与续弦王氏的复杂感情。

不管如何,林黛玉和薛宝钗只说个人素质,是无分轩轾的。

林黛玉更适合做挚爱红颜。贾政曾评价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言外之意,得红颜挚爱之妻相伴,红袖添香夜读书,此生无憾了。

薛宝钗更适合做糟糠之妻。贾政评价蘅芜苑“无味的很……有趣,只是不大认得”。言外之意是初看平平无奇,用心体会便发现内藏锦绣,需要慢慢认识。


作为妻子,两者各有优劣。林黛玉更像少年夫妻新婚燕尔的甜蜜。薛宝钗更像一生伴侣相濡以沫的敬爱。二者互为补充,才是人生两个阶段的圆满。

贾宝玉何其有幸,体验到了人生大圆满,也符合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初衷。

闲言少叙,尽管钗黛二人无分轩轾,毕竟还有不同。

《红楼梦》的核心并不是写妻子,而是要写妻子和母亲两重角色。甚至母亲的角色要比妻子更重十倍。

很多人容易忽略开篇讲述的女娲补天故事。

女娲补天的前提是天崩地裂的末世之景。

众神没有人挺身而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只有人祖女娲炼五彩石补天,令天地重新复原。

女娲既是人祖,也是人之母。又是亲手锻炼五彩石成材补天之人。

曹雪芹借以赋予红楼女儿在贾府抄家如天崩地裂的末世,谁能挺身而出成为“补天人”的筛选。

这个人不一定是妻子,但肯定是“母亲”,更能锻炼出“补天石”,将贾家坍塌的天重新补好。


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之争,实际上不是谁更适合给贾宝玉做妻子,而是谁更适合作为贾府败亡后的那个“女娲”补天人。

这个人选其实并不是只在钗黛二人身上,而是一共有五个人,也就是贾府的五个媳妇。

第一个秦可卿,通过她托梦给王熙凤未雨绸缪的两件事来看,都不是如何拯救贾家不败,而是败了后如何安身立命再崛起的准备。

秦可卿显然是个补天人,至于她能否有能力挑大梁让贾府再复兴,随着她的死断绝不可知。

第二个王熙凤,那么聪明有能力的一个人,却她秦可卿托梦事弃而不顾,只蝇营狗苟于自身利益,最早出局不合格。

第三个李纨,只看结局就知道,贾府抄家后贾兰金榜题名,高官厚禄。李纨完成了给贾府补天的重任。

所以,贾政评价稻香村,是“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贾政将李纨母子当做未来继承人,就是看重李纨的出身和教养,能够让他安心“退休”,李纨也确实做到,得到了[晚韶华],成为贾政一脉的“补天人”。


但李纨的能力只能兼顾自家一脉,且科举考试终究是一条路。贾兰能成功,未必子孙都行,终究影响还有限。

第四个就是钗黛二人,她们到底谁更适合作为贾府未来的补天人。

其实这一点之前多次讲过,只看香菱学诗就能知道,林黛玉比薛宝钗更适合作为贾府的补天人。

薛宝钗恪守本分,认为男女若不本分,不如不读书。香菱既是小妾,就要做好小妾本分,学什么诗?男儿读书不明理,不能辅国济民,不如不读书。

这种思想,就将男女困宥在了“本分”一条路上。男子只能读书科举,女儿只能相夫教子。

她作为贾府末代妻子和母亲,通过最终结局已经看出,贾宝玉离他出家而去,根本没给她成为母亲的机会。皆因宝钗成为母亲,贾府最终也无法被真正“补天”,不但不会比李纨做得更好,更是不如。

毕竟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家学渊源。对科举的教育,不是薛家商贾底蕴可比。


反观林黛玉,无论男女都鼓励学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香菱在她培养下,由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妾,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了女诗人。

谁能说女诗人的小妾,不比普通小妾更有意趣,更能体现个人价值?

而如果香菱生儿育女了,她岂不是也会影响到儿女的学习?

这就是好儿媳妇旺三代,旺的是思想,而不是个人能力。

贾宝玉若娶了林黛玉,就不可能离家出走,贾府也会更多人围拢在身边,也会开枝散叶。尽管不一定是林黛玉生育。但黛玉也会与李纨一同教养好贾府下一代。可能不会是个个科举当官,但文化氛围势必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愁日后不能百花齐放。

就像说李纨的家族,人人读书作诗,岂不就是诗书传家了?何怕家族不兴旺!

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尽管能力无分轩轾,但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思想更开明,薛宝钗的思想更保守,就造就了二人的基础素质不同。

关于这点,在元春省亲时表现的就更明确。

李纨日后居住的稻香村,正源于林黛玉的“杏帘在望”诗,黛玉抓住了稻香村真正的耕读传家,安贫乐道的精髓,认识到李纨的真正价值。

但贾元春的浣葛山庄,却只是从“浣葛”抓住李纨的德行,却忽略了李纨的才能。


古代女儿教养源自母亲,贾元春和薛宝钗的母亲是一奶同胞姐妹,都是王家一脉相承教养,眼光和心胸都一样。

贾元春不如林黛玉,薛宝钗果然也在思想上略逊一筹。这就是出身教养的根源区别。以及王家不如尚书令史家宰相传承的根源。

钗黛更形象的对比,再没有“绿玉春犹卷”被改成“绿蜡春犹卷”形象贴切了。

什么是绿玉?黛玉就是绿玉。青山为黛,指山的绿色远看近乎黑。实际还是绿。

贾宝玉给怡红院题额“红香绿玉”,就是表达宝黛姻缘之意。“绿玉”指黛玉,“香玉”根据后面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盐课林老爷的千金才是真香玉”,也是指黛玉。

当时贾政嘴里说“不好不好”,实际却默认了,结合对潇湘馆的评价,可知贾政满意林黛玉做儿媳妇。

然而贾元春不同意,她省亲只修改了两处题额,都与林黛玉有关。

将“蓼汀花溆”改为“花溆”,去掉的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指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大雁也是黛玉象征,蓼汀被去掉,就是不给她在贾府立足之地,日后唯有离去,应了潇湘妃子远嫁之说。

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去掉了“香玉”二字,改变了“绿玉”二字,用薛宝钗的话说:

(第十八回)“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 "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贾宝玉坚持“绿玉春犹卷”,是对林黛玉的“争取”和不舍。

薛宝钗却指出贾元春不喜欢“绿玉”,说明元春支持王夫人反对并破坏宝黛姻缘的立场。

贾宝玉听劝,将“绿玉”修改为“绿蜡”,关键就在这里了。

绿玉代表林黛玉是一块“美玉”。

绿蜡代表薛宝钗像一块绿玉一般的“绿蜡”。


两者用来形容芭蕉自然没问题,但本质却有大区别。

绿蜡外表看再像绿玉,那也是腊不是玉。

林黛玉是真香玉,薛宝钗确是腊,两人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曹雪芹尽管一直铺垫钗黛合一,但二人出身决定了基础教养的不同。一人是玉一人是蜡,差别一目了然。从香菱学诗也可见清楚。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03 10:0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7 03:12 , Processed in 0.0836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