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的身后藏着李自成 ——重新解读李纨的判词和曲词
mayongbao 2020-10-15 | 104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说到明朝的灭亡,就不能不提掘墓人李自成。三百多年来,后人对李自成的评价褒贬不一,从未达成共识。《明史·流寇传》认为,“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红楼梦》是一本隐写明末清初历史的小说,不可能不写李自成。那么,出自《明史》编纂者同事之手的《红楼梦》又是如何描写和评价李自成的呢?
一、李纨的姓名和李自成有关
《红楼梦》第四回行文很特别,首先用很简短的文字讲述李纨的出身,然后再用详细的文字描述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薛蟠打死冯渊一案)。
据考证,李纨的原型人物是清初著名女诗人徐灿(约1618-1703年)。其父徐子懋是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光禄寺丞。她是清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的继室,获一品夫人封号。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之遴获罪,全家人发配关外。后来,陈之遴及三个儿子病死戍所。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灿获准携第三子奋永扶柩南归,从此,“布衣练裳,长斋绣佛”(关于李纨的原型是徐灿有专文论证)。
第四回开篇是这样描写李纨的:“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古人的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对名的补充或解释,两者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在没找到影射人物之前,有人望文生义,认为纨是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裁,就是裁剪。宫裁想来就是宫廷裁缝的意思,寓意高妙的女红技术。奇怪的是,同为金陵十二钗的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妙玉等人出场时,书中并没有介绍她们的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必有缘故。
再看吴梅村(《红楼梦》前身《风月宝鉴》的作者,清初曾为国子监祭酒,为徐灿的儿女亲家)在《鹿樵纪闻》中对李自成的描写:“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延安府米脂县双泉堡人也。曾祖世辅,祖海,父守忠,一名印,世为养马户。母金氏,印死,金氏改适,流落宁夏,闯后未及迎而败,至今土人犹戏传永昌太后云。当万历丙午,江宁妖人刘元绪谋反,言有辟地李王,将以中秋出世,事发伏诛。印初无子,祷于西岳,梦神谓之曰:‘当命破军星为若子。’至是年八月生;孩提时,教之字,颇能记忆,顾性跳踉不可制。”
对比徐灿和李自成的事迹可以看出,两人几乎没有共通之处。对比小说人物李纨和李自成的身世,发现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李纨的父亲叫李守中,李自成的父亲也叫李守忠,读音完全一样。清初,听到李守中这个名字,许多人会联想到李自成。这就是作者让李纨的父亲姓李名守中的原因。贾珠死后,李纨和儿子贾兰在一起生活;李守中死后,其妻金氏独自抚养李自成。贾兰“五岁已入学攻书”;李自成“孩提时,教之字,颇能记忆”。李纨因其父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所以读书不多;李自成被明朝降将孔有德一路追杀,最后溃不成军。贾兰在大观园射鹿,自称演习骑射;李自成不但“性跳踉不可制”,还喜欢舞刀弄棒。李纨谐音李完,把儿子贾兰抚养大后,就“桃李春风结子完”了;李自成只当了几个月大顺皇帝,就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李纨字宫裁,含义令人费解;李自成撤退到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遇袭身亡,死因不明。清军统帅阿济格在向朝廷的奏报中称“……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此说虽是一家之言,考虑到李自成身陷绝境,自杀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这也许就是作者给李纨取字宫裁的真正用意(即李自成在九宫山自裁)。
“女子无才便是德”语出清代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小说作者改“是德”为“有德”。脂砚斋认为,“有”字改得好。为什么改得好?因为这一改,就隐写了明末清初一个大汉奸的名字。
孔有德(1602?-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投降时,孔有德带去了红衣大炮,使后金军队战斗力大增。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豫亲王多铎追剿李自成农民军。清军攻打潼关时,使用红衣大炮,重创农民军。李自成只好下令放弃潼关,撤往湖广。顺治六年(1649年),孔有德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李定国指挥南明军队包围桂林,孔有德战败自杀,最终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从行文看,小说中描写李纨身世的段落似乎和接下来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没有关系,实际上,作者在介绍李纨的姓名和家世时,已巧妙地隐写了李自成的身世和结局。只要读者留心“李守中”三个字,联想到“有德”即孔有德、“宫裁”和九宫山有关,并在后面的描述中发现“米脂”二字,就能猜出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冯渊影射谁了。
说李纨和李自成有关系,还可举第十八回李纨所作《风流文采匾额》诗为证: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颈联出句“自应传盛世”五字隐写“自成”。“自应”的“自”和自成的“自”是同一个字;“传盛世”的“盛”,《说文》解释:从皿成声,取成,即自成。另外,“盛”字读[shèng],也读[chéng],读后者时和成是同音字。小说中,《风流文采匾额》诗后面署李纨二字,取李,和自成合在一起,就是李自成。尾联对句“到此来”的“来”和李自成小名黄来儿是同一个字。取颔联对句“红衬”的“红”、尾联出句“名园”的“名”,为红名,谐音鸿名。李自成哥哥叫李鸿名。
此外,第二十三回《四时即事》诗也隐写李自成的姓名。取《秋夜即事》首联出句“绛芸轩里”的“里”(谐音李)、《春夜即事》尾联出句“自是”的“自”、《冬夜即事》首联对句“睡未成”的“成”,合在一起就是李自成。
二、冯渊是李自成的化身
红学研究者对冯渊隐写李自成并无异议,但各家对冯渊的解释略有不同。王梦阮、邓狂言、杜世杰、李知其等人认为,第四回描写的冯渊与薛蟠争夺甄英莲一事,隐写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陈圆圆的历史。其中,薛蟠指吴三桂,冯渊是李自成,英莲是陈圆圆。
研究者普遍认为,冯渊谐音“逢冤”,意思是冯渊被打死比较冤枉。还有研究者认为,根据查继佐《罪惟录》记载:“李自成,双泉堡马户之子。”“冯”字从二从马,“二”源于“双泉堡”的“双”。提到冯渊,一般读者会联想到李渊。李渊的李就是李自成的李。
李自成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属马,出身于马户,造反后自称闯王,一生和马密不可分。冯渊的“冯”和马有关。《说文》解释:冯,马行疾也。从马,仌声。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用冯渊来隐写李自成。
第四回还有一条暗示李自成的信息。贾雨村准备判决冯渊被打死一案时,门子向他介绍英莲的身世,“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从胎里带来的”。此处有甲戌侧批:“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今英莲有记,其人可知矣。”
脂砚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批注?就是怕读者猜不出作者写“英莲眉心有记”的用意。取米脂,就是陕西的米脂县;“胎里带来的”,“里”和李是同音字,“来”和李自成的小名黄来儿是同一个字。从“米脂”、“李”、“来”三个词中,读者应当猜到此人就是出身米脂的李(黄)来儿,即李自成。
小说写道,冯渊被薛蟠毒打后,抬回去三日死了。一般认为,此处指李自成在山海关和吴三桂交战后大败而归。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称帝。三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二,清兵进入北京城,大顺朝也就随之烟消云灭了。
三、重新解读李纨的判词和曲词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大虚幻境时,翻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只见册上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冯其庸等人校注的《红楼梦》认为,画面暗示李纨晚年因子得贵、诰命加身。首句“桃李”、“完”寓李纨二字,全句寓李纨生子后就青春丧偶。次句寓贾兰的“兰”字,兼指将来贾府诸子孙中唯贾兰显贵。后二句句意难以确定,或谓化用唐代僧人寒山《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说李纨一生三从四德,晚年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作谈资笑料。
在证实李纨的原型为徐灿、影射人物为李自成后,还会从判词中发现很多新东西。
从“凤冠霞帔”中取“帔”、“一盆茂兰”中取“兰”,为帔兰,谐音佩兰,即贾兰的人物原型梁佩兰(还有其它证据,以后专文论证)。
梁佩兰(1630-1705年),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皇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从梁佩兰的履历看,他从未担任高官,李纨晚年要靠贾兰“戴珠冠,披凤袄”是绝对不可能的。作者将梁佩兰写成李纨的儿子,意在暗示“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在清初文坛的作用。
第一句“桃李”两字同时出现,暗隐两个人:桃指徐灿,李指李自成。换句话说,作者让小说人物姓李名纨是专门为李自成量身定制的。“春风”点明时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恰好是春天,李自成打入北京,夺了明朝的江山。“结子完”的“完”比“纨”字意思更直接明了,就是完了,指李自成打下江山后就完了。另外,“子” 谐音“自”。“完”:《说文》全也;成:《说文》就也。成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完成。将“李”和“子完”合在一起,暗隐李自成的姓名。
第二句的“兰”字毫无疑问指贾兰,但“到头谁似一盆兰”让人费解。“兰”字谐音篮,第一句有“子”,二字合在一起为“篮子”。第三句有“水”和“空”,合起来就是谚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同样出自唐代僧人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这样的话,就可将前两句解读为: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夺取明朝江山后就完了,到头来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最难理解。如果使用拆字法,再从李自成三个妻子的角度进行解读,就容易得多。“如”,《说文解字》注:从随即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冰”字可拆出水字,和后面的水字加在一起为两个水字。“好”字拆开就是女子。“空”意为徒然、白白地。“相”,指妻子,《荀子·大略》:“往迎尔相,成我宗事”。“妒”,《说文》解释:害也。从女,方声,本义是妇女忌妒丈夫。从“如”、“好”、“妒”三个字中可拆出三个女字,三女为姦(奸)。笔者在互联网上查阅李自成相关资料时,发现如下标题:“闯王李自成最爱的三个女人,两个水性杨花,一个英勇就义 。”这个标题是对“如冰水好空相妒”最好的诠释。
上面已经说过,冯渊的“冯”字从马,仌声。仌,古同“冰”。换言之,冰可解作冯,“妒”字拆掉女后剩户、“好”字拆掉女后剩子,将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冯户子。
第三句,暗示李自成是马户之子,娶的三个女人都没做到三从四德,两个水性杨花,和别人勾搭成奸,对他有害无益。
下面说一说李自成的三个妻子。
李自成的结发妻叫韩金儿。人长得漂亮,但没有妇德。李自成是她嫁的第三个男人,前两个男人因她红杏出墙都休了她。韩金儿嫁给李自成后旧病复发,和一个叫盖虎儿的县役勾搭成奸。李自成发现后,一怒之下杀了韩金儿。因有命案在身,明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只好隐姓埋名到甘肃甘州投军。
李自成的第二任妻子叫高桂英,是个年轻寡妇,会武功。李自成造反后,高桂英也带兵打仗,两人算是患难夫妻。李自成称帝后,高桂英被封为皇后。李自成身亡后,高桂英率部继续与清兵作战。因屡建奇功,南明隆武皇帝特封她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她所率领的队伍也被封为忠贞营。后来,清军调集重兵,攻破高桂英等人据守的茅麓山。高桂英所部被清军团团包围,因不愿被俘受辱,高桂英自焚身亡。
有人说,邢巧儿是李自成的第二个妻子,但在时间上讲不通。从正史记载看,李自成娶了高桂英后,又强娶了邢巧儿。邢巧儿是个富家小姐,善于理财。据说,邢巧儿是李自成抢来的,夫妻之间没有感情。邢巧儿在起义军中负责后勤和财政。日子一长,看上了李自成的老乡高杰(?-1645年),两人很快勾搭成奸。因担心事情败露,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邢巧儿和高杰拉着队伍带着粮草投降明军将领洪承畴(小说中贾瑞的人物原型)。李自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气之下大病五天。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对偷情男女居然调转枪口,带兵攻打李自成。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在高杰等人的协助下,将李自成打得仅剩十八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
第四句是前三句的必然结果。《明史》记载,李自成是个不沾酒色之人。小说中写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恐怕是李自成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李自成已死去三百余年,他的事迹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键入“李自成,三个女人”等主题词,很容易检索到“悲催的李自成,三个老婆两顶绿帽”、“那个拐走‘闯王’李自成老婆的男人”之类的标题。
将第四句用在徐灿身上显然不合适。徐灿才华横溢、相夫教子、忍辱负重、甘于清贫,从未做过出格的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做人的楷模,后人为什么要嘲笑她呢?
李自成打下江山但没守住江山,娶了三个妻子两个红杏出墙,在事业和婚姻上都不成功。与其说判词隐写徐灿的遭遇,倒不如说是对李自成一生的艺术概况。将李纨的判词用在李自成身上,严丝合缝,一字不差。
知道判词隐写徐灿、影射李自成后,再来解读《红楼梦曲·晚韶华》就容易了: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首先,李纨“戴珠冠、披凤袄”是过去的事,在时间上应视为过去时(也可反过来理解,即作者将徐灿的昨天写成了她的明天)。从原型人物分析,徐灿仅存的儿子奋永一生并未获取功名,贾兰的人物原型梁佩兰除六十岁考中进士外,也没当过官。徐灿一品夫人的诰命是陈之遴任大学士时给她挣来的。从小说人物看,直到全书结尾贾兰才中举,但书中并未交待他日后能做多大的官(“兰桂齐芳”只是暗示)。其实,将曲词的前四句用在高桂英身上也合适。除李自成封的皇后外,她还是南明隆武皇帝封的一品夫人。不论是徐灿还是高桂英,她们和丈夫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都不长,特别是高桂英一直过着鞍马劳顿、东征西讨的生活,最后兵败自焚,结局比徐灿还要惨(徐灿毕竟活过了八十二岁)。
其二,“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是专门写徐灿的。她的四个儿子三个死于戍所,只剩一子陪她南还,直到终老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李自成和高桂英并没有留下子女,这一句和他们不贴边儿。
其三,从“气昂昂”到“昏惨惨”四句,用在李自成身上最恰当。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四月下旬,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再次称帝,意在昭告世人,大顺朝才是取代明朝统治天下的正统政权。称帝后的第二天夜里,李自成率人仓促逃离京城,撤往西安。第二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袭身亡(“昏惨惨黄泉路近”)。
最后两句是后人对李自成的评价。当然,用在陈之遴身上也可以,毕竟他当过大学士,地位相当于宰相。
从小说文本和历史人物分析,徐灿是个典型的三从四德的女人。清代周勒山在《女子绝妙好词》中评曰:“湘蘋(徐灿的号)诗馀,真得北宋风格,绝无纤佻之习,其冠冕处,即李易安亦当避席,不独为本朝第一也。”不但才华与李清照比肩,丈夫死后徐灿在私生活方面也未传出绯闻。再看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红杏出墙,一个战死沙场,都不符合封建社会对妇德的要求。作者将两组身世和经历完全不同的历史人物融合在一个艺术形象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正达到了风月宝鉴所谓“两面皆可照人”和“表里皆有喻”的艺术效果。
与《明史》编纂者相比,小说作者对李自成的评价是客观的,认为冯渊被薛蟠打死有点“冤”;虽然失败了,毕竟留下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与《明史》编纂者满口“流寇”、“盗贼”、“未有若斯之酷者”等污蔑之词相比,《红楼梦》中的用词比较稳妥,语气也比较缓和。(马永葆)
深度解析:《红楼梦》李纨判词解读及人物原型追溯原创2020-10-22 21:47·梦醒锦官城
红楼梦中,有一个人,你很少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但她却名列金陵十二金钗,此人便是李纨。 从前面的解读中,诸位可以感受到,十二金钗无不对应着明末时期重要的人或事,作者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部皇家兴亡史,也是山河血泪史。 那么,李纨这位贾宝玉的嫂嫂,她究竟意指何人何事呢? 在正式解读前,请允许我就《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表达一些自己的意见。 《87版红楼梦》是经典,什么都好,选角、服化道、包括配乐在今天看来,都给人惊艳之感,唯有李纨的扮相,不太符合原著精神。李纨演员其实很漂亮,主要问题应是出在服化道上。 有一段原文,侧面描写出了李纨之美。 原文摘录:......然后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李纨的两个妹妹李纹、李绮的绝色之姿,连贾宝玉都说“竟形容不出了”,那她们的姐姐李纨究竟有多美? 从红楼中描写推断,李纨书中出场时不过二十三四岁,按今天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年龄,但是《87版红楼梦》中的李纨,晃眼一看还以为是王夫人、薛姨妈一辈的,着实令人遗憾。 李纨,字宫裁,父亲名李守中(记住这个名字),官拜国子监祭酒,其娘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家学渊源,所以李纨还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后来她嫁与贾政长子贾珠,即贾宝玉的亲大哥,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只留下个孩子贾兰,于是李纨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整日里如“槁木死灰”一般。 她身为荣国府长媳本应管家,府里大权却被王熙凤把持着,因为府里认为她“只宜清净守节”,也是个大观园里的可怜女子。 以上内容,便是追溯李纨的人物原型的基本资料。 李纨剧照
这些背景资料中,李纨父亲的名字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明末有一大名鼎鼎之人的父亲,也叫“李守忠”,这个人,便是“闯王”李自成。 那么,红楼书中,是否真的借李纨来“喻事”李自成呢? 李自成,灭明之际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登基称帝。李纨,字宫裁,宫中裁断之意,能于宫中裁决者,非帝王不可为,这点倒是与李自成合拍。 但是,仅仅这些证据说服力还不够,最终还是要看李纨判词是否符合。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个判词,非同一般,几乎句句都是一语双关。 “桃李春风结子完”,很明显,这句讲的是贾珠李纨春风几度,生完孩子后贾珠就去世了,“完”通“纨”,李纨即“李完”,是在讽刺李自成。 闯军打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刚取得胜利果实不久,很快又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被清军击败,刚刚结了果,马上又完蛋,所谓“结子完”是也。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这里看似点出了李纨孩子贾兰,事实上却另有含义。 这句里的“兰”字,如果代入贾兰,这句意思是读不通的,这里的“兰”,当是指典故“芝兰当道,不得不锄”里的芝兰。 这个典故,出自张居正,在《答汪司马南溟书》中,张居正这样写道:二三子以言乱政,实朝廷纲纪所系,所谓芝兰当道,不得不锄者。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就算你是“芝兰”,如果挡了我的路,也要把你铲除掉。 张太岳这个表态,在当时天下皆知,因为他表明的是一种严厉的政治态度,天下官吏,要想官做的稳,岂能不深入学习张摄政的讲话精神。 对李自成而言,大明朝廷,就是挡在他前面的“芝兰”,必须除掉;而李自成灭亡明廷后,李自成则成为清廷面前的“芝兰”,清廷也要除掉他。 所以,这句诗以反讽的口气说出,“到头谁似一盆兰”,你李自成和我大明国,究竟谁才是那盆该被锄掉的芝兰呢? “如冰水好空相妒”,此句最难,也是全诗中的点睛之笔,只是历来的解读都不尽如人意,我要讲明白,所用篇幅也不会少,各位看官须得耐心看下去。 冰水典故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词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冰出自于水,冰水本是一体,却相互嫉妒攻击。放在此处,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寓意。 这句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李纨和王熙凤的矛盾,李纨是长媳,王熙凤是次媳,但偏偏是王熙凤在管家,李纨嘴上不说,心中实有不忿之意。原文中也曾有过暗示。 第三十九回原文摘录: (螃蟹宴上)......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这一段很有名,被网友们命名为“李纨摸平儿”,有人猜测是不是李纨空房怨旷久了,连平儿都下手...... 李纨对平儿说的一番言语,当是话外有话,充满奚落、挑拨之意,“好体面模样儿......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寥寥数语,挑拨之意跃然纸上,可见李纨并非什么省油的灯。 还有一段,再来细品。 原文摘录: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这一段话,李纨酸意和艳羡之情溢于言表,她难道不知道平儿腰间的便是一把钥匙?她知道的,而且这把钥匙极不普通,意味着偌大贾府的管事大权,非要举个类同的例子,大约等于武侠小说中的“掌门信物”。 若非有意,李纨岂能对此钥匙如此上心,想来平儿这等丫鬟都能因琏二奶奶之故,而配上这“掌门信物”。她李纨身为长媳,却只能被迫清心寡欲、独守空房,心中不平实乃份属平常。 再有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李纨这一次从丰儿的手中暂时接过钥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志得意满间,便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七手八脚搬高几,只搬高几不过瘾,又号令婆子丫鬟小厮们把篙浆遮阳幔子色色的搬了下来,又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李纨这一日,算是过足了瘾头。 求权之心,昭然若揭。 这李纨,看似清淡素净,其实内心着实热情如火,功名利禄之心,较之常人,更胜一筹。 当然,王熙凤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二人之暗斗,书中不时可见,比如李纨和凤姐月银的待遇差别,凤姐也是如鲠在喉。 在中国,无论大族小家,妯娌之间这点事,实是司空见惯。我们的历史有多长,这妯娌矛盾就延续了有多长。 “如冰好水空相妒”,第一层意思便是说的李纨与王熙凤的矛盾。 第二层意思,则是“喻事”,指的是李闯与明王朝的争斗。“冰”是李自成,“水”是大明。冰出于水,李闯也是出自大明,结果两个汉人政权却不顾关外清军的威胁,在关内打生打死,双方皆欲将对方灭之而后快。 当然,按历史进程,最终是李闯攻进北京城,取得了胜利,但闯军很快就被清军消灭,李自成匆忙逃回陕西,最后在清军围剿追杀下,死于通城九宫山。 这里便承接了判词中下一句,“枉与他人作笑谈”,你战胜了明朝廷又如何,最终不也是兵败身死,让天下人作为笑谈么。 所以,李纨之名,便是“李完”。 所以,李纨之夫,贾宝玉亲哥贾珠,才是早早便死了。红楼中,珠玉均指代君权或王权。 秦可卿死后,身边俩丫鬟,一个瑞珠撞柱而死,一个宝珠自请至铁槛寺为秦可卿守灵。秦可卿影射弋阳王,身边这两珠子即王权化身,这一节不在此处细讲,涉及到贾宝玉的复杂解析,以后另有新篇解读。 贾珠,便是影射李自成“大顺政权”,贾珠的死因,不须去各种猜测或过度解读,因为在作者写红楼梦时,大顺早已烟消云散了,所以,书中贾珠一出场,便已亡故。 贾珠一十四岁进学,进学指考中秀才,指一个人取得成就,李自成自1630年起兵,至1644年进入北京城,夺取北方半壁,正好一十四年整,不多,也不少。 整个红楼书中,作者几乎对所有人的描写都是不偏不倚,持中间立场,唯有对少数几人,才持有明显的贬意,李纨,即是其一。 作者对李纨的判词和专曲,几近嘲讽,我们看一看李纨曲子《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这曲子前半段(未标黑体部分),是“写情”,高度归纳了书中人物李纨的一生,暗讽她在凤姐女儿巧姐儿被“狠舅奸兄”卖掉时的见死不救,劝她善良,要积阴德。 (如看到此处不清楚“写情”“喻事”双线分析法,建议从作者君主页置顶文章“红楼梦作者是否曹雪芹”按顺序看起,“钗黛合一”一篇对此概念有过专门论述) 从这点来看,明亡之际弋阳王府树倒猢狲散,类似李纨这样明哲保身的人恐怕也是有的,对受苦受难的亲戚不闻不问。这等事,换在今天也不少。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增广贤文》这几句话,真是道尽了世态炎凉,曾经有人问我,红楼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的回答是,当你能读懂它的时候,便知它好在哪里了。 这首曲子的后半段,即我标黑的那一段,既是写“情”,也是喻“事”。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在癸酉本中,李纨儿子贾兰考上了进士,后来官场倾轧,贾兰混的不如意。这时朝廷西北有反贼,贾兰便去从了军,后来镇压反贼有功,做了高官,李纨也进京受封诰命,待回了老家后一个月,李纨便去世了。 我虽对癸酉本文字不忍目睹,但对它的情节架构却是极赞的。 比如这一段李纨结局中,贾兰是去西北方镇压了叛贼,才得以立下大功,而我们通过前面的解读知道,李纨实是影射李自成,李自成起兵之处恰恰正是地处西北的陕西。 癸酉本中这这段情节反讽意味极为浓厚,我一直说,红楼作者们很有幽默感,义忠亲王老千岁,既不忠也不义,所以才坏了事。这一类有趣的细节,红楼中比比皆是,脂砚畸笏雪芹等人,完全可称得上是明代的顶级段子手。 曲子里这几句话,只能说勉强与李纨结局对的上,但最后两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就完全和李纨不搭边了,她一年轻小寡妇,和帝王将相这词八杆子也打不到。 但从李纨影射的李闯王的角度来读这后半段曲子,则极为贴切。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前文已讲过,李闯进北京后,皇帝没当几日,就被清军来了个狠的,兵败西逃,一年后,死在九宫山。当他“光灿灿胸悬金印的”时候,却已是“黄泉路近”了。 多说一句,金印,多指君王或丞相等高官的印玺,女子诰命,朝廷发的是“诰书”,没有印。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们,他们今天还在么?不过是一点虚名让后人记得罢了。 李纨无论判词还是曲子,读来均是一股满满的讽刺意味,看来朱耷和吴梅村几位,对李闯的怨念不是一般的深,不过想想这几位的身份,表示理解。 李纨这个角色的命运,深深隐藏着大明、李闯、清廷这三方势力在明亡清兴那段时期,你来我往几十年的争斗,正应了红楼《好了歌》中的: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李自成,最终不就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么。 结尾了,引诗词一首,有请大才子,杨慎杨状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梦之中,历来有个著名的谜题,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五十一回出现的这十首诗,从没有过真正有说服力的论证,堪称红楼梦中的谜中之谜。 红楼作者究竟要通过这十首诗表达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