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当今圣上+太上皇+先皇】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小结:为什么红楼梦是一部百年史书?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前文论述了红楼梦是精彩绝伦的显隐两本书,它不但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史书,作者阐述的真事隐假语存,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方法论。显隐两本书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年代不同主人公的类似的爱情婚姻故事,国事家事都包含其中的,是的,真正的史书是国事和家事的整体。我们知道红楼梦也是穿越小说,跛足道人就是隔空穿越来的贾宝玉的历史原型,当贾瑞死的时候,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辰双行夹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辰双行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辰双行夹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这里作者和批注者说的很明白,这里的风月宝鉴不仅仅是镜子,而是史书。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的意思指的是风月宝鉴还是一部正史,不是随随便便道听途说来的野史。而风月宝鉴在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阅读红楼梦千万不可以只看正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浅显的道理,可是成千上万的读者看不懂看不透这个话的含义,依然在正面耗费大好光阴,读出了文本的显文本和表面故事,看不懂隐文本和红楼梦的实质。红楼梦最根本的观点是 :它隐写了“一部历史” ,实质上是“一部史书”。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反映出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而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是《左传》。

纪传体史书以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而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也是纪传体的一种。

正史是被官方认定为正宗和正统的史书,最早将正史作为史籍类名的是《隋书·经籍志》。正史有确定的范畴,比如宋代时有十七史,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到明代和清代,增加了《宋史》、《辽史》、《金史》和《元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和《明史》,遂成二十四史,因此二十四史是正史最为通行的说法;杂史与正史不同,杂史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它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历史上的《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逸周书》、《越绝书》、《吴越春秋》、《列女传》、《大唐西域记》,这些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但是都属于杂史。

除了在体裁上与正史和野史不同外,别史在内容和题材上也更加广泛和多样的。《通典》采用了典志体的形式,记录了历代典章制度的发展和沿革;《宋史纪事本末》则采用了纪事本末体的形式,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详细记录了宋朝时期的历史;《明实录》则是以实录体的形式记录了明朝历代皇帝的言行和政事。有的别史作品会关注特定时期或特定领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续汉书》记录了东汉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则涵盖了从周朝到明朝的历史。

唐带的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对正史以外的史书做了详细的分类,在其“史氏流别”中分10种: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等内容。关于史书的体裁,刘知幾提出了六家二体的说法,他把已有的史书分为《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等六家,认为其中《左传》《汉书》二家的体裁一直为历代沿用,是编年、纪传二体,其余四家的体裁久已废置。《史通·二体》论述《左传》这类编年体时,刘知幾是以《春秋》为标识的,作者反复在红楼梦里强调的重视四书的目的也是如此。刘知幾对二体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编年体的长处在于:“系日月而为次,列岁时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其缺点是:“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编年体虽然脉络清晰,但难以立体地反映历史全貌。纪传体情况复杂,有本纪、列传、表、志等丰富内容。但是其缺点在于:“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虽能包举万象,取事该富,但文字不经济,头绪不清楚。总之,二体各有得失,不可偏废。红楼梦属于什么样的史书呢?它应该属于正史,可是正史之间还通过脂砚斋的批注夹杂了野史和杂史的许多内容。不但包括了野史和杂史,红楼梦还包括了谶语叙事,更是夹杂了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内容。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也是中国史书叙事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传我国最古老的谶书是《河图》和《洛书》,秦汉之际,社会动荡,出现了大量的谶谣。著名的谶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也分别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之所以会中出现大量的的谶谣,这跟成书时期的汉武帝的大力推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有关,谶纬与经学的结合,大大强化了谶纬的影响。刘秀取得大汉政权后命令朝臣编纂图谶,并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就这样被皇帝亲自拔高了地位,成为了国教,它被东汉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红楼梦里的谶语大量出现在第五回,判词和判曲里就有大量的谶语,不但暗写了贾府千金的悲惨命运,更是暗写了作者至亲皇帝及贾元春的命运结局。

红楼梦批注里的石兄就是那个被养的小叔子贾珠,石兄道:“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作者到处拿《石头记》与“历来野史”对比,变相告诉读者,书中所写俱是“正史”。文本写的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一段历史,包含了国史,也包含了家族史,正史取其事体情理,与拘拘于朝代年纪的历来野史不同。

石兄道:“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作者显然不屑于野史之流风,更加不屑于传统风月的乌烟瘴气,文本里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因此这里正是作者为正史正名,反对野史的以纂入为证,以讹传讹。

那么红楼梦到底写了哪段历史?这里首先要把红楼梦里描写的朝代、都城和太上皇及皇帝等基本问题搞清楚。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是伟大的小说艺术家,而且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利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心理盲区,把一系列的秘密稳稳当当的掩盖了三百年而没有被发现。这一系列的秘密和朝代和年代有关,和地域有关,更和当事人的出身、性格、行为及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密切相关。文本还提到了大荒经,大荒经是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读山海经,是永远读不透红楼梦的,因为红楼梦充分采用了山海经里的写作手法。红楼梦比山海经的描写范围更广,大荒世界四面环山,是个盆地,而且是个小盆地。现在已失传的《禹本纪》,跟山海经颇有渊源,间接证明了大禹本人和山海经的关系,大禹治水就在洛阳附近。从天地人的角度,大荒经里所指的地方都是洛阳。洛阳,古称“神都”,这是武则天时期的官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红楼梦文本经常称呼这个都城神京和都中,其实神京和都中合起来就是“神都”洛阳。

前文分析了八十回残本《石头记》属于红楼梦的真本,红楼梦满纸荒唐言里,作者虚构了一个大明王朝的末世,实际上书写的是在末世来临之前,面临灭顶之灾的晚明王朝的统治者,虽然运用超人的智慧,预先把皇室子女秘密安排在最可靠的亲戚和臣子的家里。这些皇室后裔,躲过了改朝换代的残酷屠杀,却也没有躲过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王朝对旧王朝臣子家族的清洗,更没有摆脱贵族家族惯有的衰败规律,最后落了个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结局。贾宝玉最后在无锡惠山寺出家为僧。红楼梦的作者绝不是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任何一个儿子,更不是满清时期的包衣奴才或者王公贵族,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晚明故事。崇祯时期存活了三个儿子,到明灭亡时,仅剩下朱慈烺、定王和永王,朱慈烺是崇祯的长子,于崇祯三年被立为皇太子。《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太子与定王、永王一起被起义军所俘获。《石头记》作者是脂砚斋,也就是贾宝玉,他是万历皇帝的重孙子,朱常洵的孙子,朱由菘和金贵妃的儿子。红楼梦的增删者包括吴梅村和洪昇都是晚明江南著名的文人,按照百家姓曹雪芹的历史原型其实是江南文人严绳孙。

红楼梦里是有太上皇和皇帝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的这个皇上和太上皇当然不是崇祯帝,因为他的父兄早已经离世,这里的皇帝当然也不是满清王朝的皇上,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如果这里的“自国朝定鼎以来”明写1644年的清兵入关,那么第十六回凤姐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两个内容就是有根本性矛盾的。太祖皇帝仿舜巡只能是大明王朝的太祖南巡,根本不会是满清的太祖南巡,道理很简单,满清的太祖根本不是尧舜的后人,努尔哈赤在还没有进关前就死了,被袁崇焕的大炮所伤。一辈子连山海关都没有进来的努尔哈赤如何在江南巡视?当然也绝不可能是在西安称帝的李自成或者在成都称帝的张献忠,那些人都是大明王朝的死敌。

我们通过几十篇文章分析和论证出来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朝代是晚明时期。太上皇和皇上却是真有其人的。根据前面的解密,红楼梦的朝代当然是大明王朝,文本里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向公元1631年,因为第二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被降职成为东平王爷,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杀,棺材为秦可卿所得,在千年历史上只有公元1632年才发生这样的事情。

红楼梦的京城当然是洛阳,因为大荒经指向的是洛阳,表里有寓的文本里提到的上百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们基本上都在洛阳附近出生或长期为官和生活。红楼梦的秘密藏在那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丫鬟和仆人的名字里,根据丫鬟的名字我们解读出来贾府的历史原型就是金贵妃府邸,薛家的历史原型就是黄贵妃府邸,自然这里的皇帝就是朱由菘。红楼梦里的贾元春的历史原型就是金贵妃,她是金贵妃府里早先送入洛阳皇宫的贾母的大女儿,而当时的皇贵妃就是薛姨妈家族的黄贵妃。

赵嬷嬷和王熙凤关于南巡的对话里,批注里有一句话,甲戌侧批:一段闲谈中补明多少文章,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补充了明朝多少年的往事,还有一句话:费长房壶中天地。这里隐去的事情应该是红楼梦里最长的一段过往。赵嬷嬷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这里提及的仿舜巡,其实是重新设置了一段历史。前文从史籍中分析了舜帝南巡的记载,后世专家考证舜帝南巡路线是:“从蒲坂出发,经安邑(山西夏县)南行过黄河,过鸣条(河南封丘东),过宛(今南阳),渡淮河、汉江南行,再经夷陵(今武汉)过江入巴陵(今湖南岳阳),沿湘江南下,至南岳衡山(今湖南衡阳)。之后,再南行至零陵(今广西全州)。按照舜巡的路线,大明王朝那个仿舜巡的皇帝只能是明世宗朱厚熜。王熙凤后面说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这里的预备过一次指的是皇帝并没有成行,嘉靖皇帝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个远行的皇帝,他阔别家乡十八年后首次回老家。嘉靖皇帝回到发迹后的兴王府,接受群臣百姓的朝贺,他还带领文武百官举行了多项礼仪活动,分别特免承天、湖广、直隶河南等地田税,亲赴拜谒与实地查看显陵,写下了《初谒纯德山喜而自得之诗》《再谒显陵之歌》。

如此说来,那位一直没有成行导致贾府和王府空欢喜一场的皇帝是谁呢?我们可以从王熙凤的言谈中推导出时间。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按照前面的推理,秦可卿病重于公元1631年,死于公元1632年,贾府兴建大观园的时间大约是公元1634年前后,王熙凤口中的若早生二三十年浅说是一个谎言,和板儿的年龄五六岁需要加起来一样,这里的二三十年需要将二十年和三十年加起来,那就是五十年。公元1634年前后减去五十年大约是公元1584年前后,那个时候当政的皇帝正好是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自称禹斋, 庙号神宗。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母为贵妃李氏。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即位。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有将近20年的时间不上朝,他消极对待政事,拒不上朝,这对于晚明的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明史》甚至评价"明亡,实亡于万历"。万历怠政与世宗嘉靖时期大礼议之争造成的官僚队伍大撕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明代国家体制和皇帝自身性格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万历皇帝也想效仿明武宗和嘉靖皇帝南巡,却遭受了文官集团的顽强抵制,最后未能成行。

再来简单介绍定鼎百年的真实含义,按照“国朝定鼎百年”属于“明末清初史”的说法,如果“国朝定鼎”是指明朝建立,这种说法又与明朝从立国到明末276年严重不符,无论如何找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其实定鼎在这里也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那就是新王朝定都建国, 其实定鼎还有第二个意思,那就是王朝已经建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了皇位不稳状况,而皇室及时做出英明决策而让皇位稳固。在中国传统社会,皇位继承人选是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与否的重大事件。明代皇位继承严格遵循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可是这样的制度传承在朱厚照这里出现了断层,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葬于康陵。朱厚照去世了,那么他们家族这一脉就算断了。大明王朝的皇位只能从朱见深的孙子里选择了,在张太后也就是朱厚照生母和首辅大臣杨廷和的共同安排下,当时的朱厚熜入京登基称帝。于是国朝定鼎的一幕才出现了。从这里也看出,在当朝皇帝家族出现继承断裂的情况下,皇帝堂兄弟的儿子继承皇位也是具有合法性的。作者在这里如此是为了证明后世朱由菘当皇帝的合法性的,百年以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导致他们一家的帝系灭亡,朱由菘继承大明王朝的传统,也是有先例的。作者在这里虚构了皇帝和太上皇,他还是就是一直在国本竞争中失利的朱常洵,德昌王被封为世子被虚构成朱由菘继承大统,当然这个大统的都城在洛阳。

附《史通·杂述》: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

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鹜。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详略难均。有权记当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载记》、王韶《晋安陆纪》、姚最《梁后略》,此之谓偏纪者也。普天率土,人物弘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则有独举所知,编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己传》。此之谓小录者也。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纪》、顾协《琐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玠松《谈薮》。此之谓琐言者也。汝、颍奇士,江、汉英灵,人物所生,载光郡国。故乡人学者,编而记之,若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部耆旧》、虞预《会稽典录》。此之谓郡书者也。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若扬雄《家谍》、殷敬《世传》、《孙氏谱记》、《陆宗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贤士贞女,类聚区分,虽百行殊途,而同归于善。则有取其所好,各为之录,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别传者也。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如各志其本国,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此之谓地理书者也。帝王桑梓,列圣遗尘,经始之制,不恒厥所。苟能书其轨则,可以龟镜将来,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纪、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即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铨择。由是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辞,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琐言者,多载当时辨对,流俗嘲谑,俾夫枢机者藉为舌端,谈话者将为口实。及蔽者为之,则有诋讦相戏,施诸祖宗,亵狎鄙言,出自床第,莫不升之纪录,用为雅言,固以无益风规,有伤名教者矣。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昺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门,正可行于室家,难以播于邦国。且箕裘不堕,则其录犹存;苟薪构已亡,则斯文亦丧者矣。别传者,不出胸臆,非由机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书。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别说者,盖不过十一而已。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杂记者,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斯则可矣。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

地理书者,若朱赣所采,浃于九州;阚骃所书,殚于四国。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矣。其有异于此者,则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谈过其实。又城池旧迹,山水得名,皆传诸委巷,用为故实,鄙哉!都邑簿者,如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辨其规模,明其制度,斯则可矣。及愚者为之,则烦而且滥,博而无限,论榱楝则尺寸皆书,记草木则根株必数,务求详审,持此为能。遂使学者观之,瞀乱而难纪也。于是考兹十品,征彼百家,则史之杂名,其流尽于此矣。至于其间得失纷糅,善恶相兼,既难为覼缕,故粗陈梗概。且同自郐,无足讥焉。

又案子之将史,本为二说。然如《吕氏》、《淮南》、《玄晏》、《抱朴》,凡此诸子,多以叙事为宗,举而论之,抑亦史之杂也,但以名目有异,不复编于此科。

盖语曰:“众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历观自古,作者著述多矣。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固难以接光尘于《五传》,并辉烈于《三史》。古人以比玉屑满箧,良有旨哉!

然则刍荛之言,明王必择;葑菲之体,诗人不弃。故学者有博闻旧事,多识其物,若不窥别录,不讨异书,专治周、孔之章句,直守迁、固之纪传,亦何能自致于此乎?且夫子有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次也。”苟如是,则书有非圣,言多不经,学者博闻,盖在择之而已。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1-20 10:44・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7: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小结:七论伪红学家的愚蠢和偏执是无可救药的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的朝代问题隐晦不明,但是末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所谓末世,指的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比如《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只能朝代从开始衰败到灭亡的时期。例如:汉朝之末世,唐朝之末世,宋朝之末世。简单地说,末世就是指的是王朝灭亡前的几十年。

按照这个标准,红楼梦的末世只能指的是大明王朝的末世,红楼梦第二回文本里说的很明白,作者假借贾雨村云“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就是一个例子,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六年。那么这个末世就不会是满清王朝的末世,满清王朝的末世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间的那段时期,还差了接近三百年呢。一个王朝的末世指的是王朝灭亡前几十年的时间。满清王朝的末世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的那段时间。因此红楼梦只能是晚明故事,作者数次强调的末世只能是大明王朝的末世,第二回的近日唐伯虎等人的暗示,秦可卿葬礼上的洪建等公开的旌表上的文字说的很清楚了。如果连这个最简单的判断都判断错,那这个红迷就根本不具备研究红楼梦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资格,如果连朝代都没有读懂就胡乱猜测虚假朝代里的真人真故事,并且还要让别人信服根据伪造的证据编造出来的胡说八道,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红楼梦研究者。

红楼梦满篇的汉民族的神话起源,汉民族的诗词曲赋,汉民族的文化传承,汉民族的酒文化,汉民族的茶文化,汉民族的鼎文化,汉民族的瓷文化,汉民族的尧舜传说,汉民族的制度,汉民族的服饰,汉民族的礼仪,汉民族的文学典故,汉民族的祭奠文化,汉民族的婚礼文化,汉民族的器物文化,汉民族的饮食文化,汉民族的建筑文化,汉民族的官员习俗,汉民族的舞台艺术,汉民族的太监文化,汉民族的文字游戏等等。。。。。。。。

可是偏偏有人根据极少到无的疑似满清习俗,硬生生的将红楼梦读成满清时期的作品,把红楼梦的作者安置在包衣奴才或满清贵胄的身上,断章取义,牵强附会,随意谐音和拆字组字,硬生生把史诗级名著红楼梦读到了爪哇国里。

可是伪红学家偏偏如此,他们从未渴求过红楼梦的真谛和真理,即使期待真相,那也是名利双收的敲门砖,他们严重忽略了藏有核心秘密的诗词曲赋,对于看不懂也不愿意详细阅读的不合口味的证据熟视无睹视或者假装看不到。如果垃圾红学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垃圾红学。如果庸俗红学里有他们的利益,他们更愿意秉承和发展垃圾红学。如果制假售假可以给他们带来名利,他们更愿意公开的制假售假。

他们一直在上演皇帝的新装,他们一直在瞒与骗,我行我素,持续性造假,错上加错,他们见不得谁质疑他们的错误理论,他们见不得谁颠覆他们的理论根基,他们见不得谁彻底否定他们的价值信仰以及建立在虚假学问上的名利,谁向他们提供主席台,提供掌声,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金主;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本文举一个关公战秦琼的故事,赵老太爷读书不多但是财大气粗,还是一个戏迷,后面还有钱太爷、孙太爷和李太爷一帮同样不学无术的狐朋狗友撑腰,因此赵老太爷说什么就是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忽然有一天赵老太爷过大寿,忽发奇想要看关公战秦琼,话语刚落,钱太爷、孙太爷和李太爷一帮人马上随声附和。

戏班的人一听马上很是诧异,没有想到赵老太爷剔除如此荒诞的要求,于是耐心的给赵老太爷解释:

关公和秦琼是不可能相遇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朝代,相隔了几百年。关羽是东汉末年的人,他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关公是刘备的兄弟和左右手,以忠义闻名天下。而秦琼是隋末唐初的大将秦叔宝,他是李渊的亲信和功臣,以勇武著称。关公生于东汉末年,死于三国初年,大约在公元160年至220年之间。秦琼生于隋朝末年,死于唐朝初年,大约在公元600年至630年之间。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在历史上交锋。

但是赵老太爷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说辞,他坚持要看关公战秦琼而且振振有词,难道历史上没有关公这样的英雄吗?答案是有的,难道历史上没有秦琼这样的历史人物吗?答案当然还是有的。赵老太爷继续问:既然历史上有这样两位英雄?难道让这两位在战场上大战一场有错么?为什么关公战秦琼就不可能发生?钱太爷、孙太爷和李太爷一帮人不明就里,却异口同声的支持赵老太爷。

戏班的人只好搬出来最普通的文化书籍,告诉赵老太爷:

关羽是舍生取义践行儒学忠义精神的典范,其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侠义”“仁义”“信义”“忠义”更是民族精神的精髓。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关公文化的忠义、恩义、勇义、仁义、信义的价值内涵被历代中国人尊崇敬仰。而秦琼传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史典籍与民间传说中的秦琼彰显出秦琼文化“道义”的内核,亦即“忠义”“孝义”“侠义”。两《唐书》中,秦琼虽勇武可嘉,但地位与表现并不突出,而到了明代的讲史小说中逐渐向开国儒将的形象转变。

谁知道赵老太爷大怒,他随口吟出来历史上早就流传的一首诗:

少闻秦琼战关公,且看温侯对霸王。

莫言黄口太轻狂,少年本该似虎狼。

大地挽破踏日月,苍天刺碎做大帐。

这般好儿郎,偶有一日得宝剑,斩碎凌霄试锋芒!

赵老太爷质问戏班的人,难道这首诗是假的不成?戏班的人无言以对,正要分辨,岂不知赵老太爷的打油诗已经新鲜出炉:

关公好二郎,

提刀上战场。

遇到猛秦琼,

何不战一场?

戏班的人哭笑不得,刚要继续搬来读书人申辩,可是钱太爷、孙太爷和李太爷一帮人已经不耐烦,他们早已经借坡下驴,告诉戏班的人关公战秦琼不但存在,而且已经在赵老太爷的家乡找到了关公战秦琼的实物证据,比如关公战秦琼墓碑;关公战秦琼书箱;关公战秦琼兵器展;关公战秦琼服饰展;关公战秦琼纪念馆;关公战秦琼练武场;关公战秦琼胡同;关公战秦琼林荫道;关公战秦琼庙;关公战秦琼胡同;关公战秦琼休憩村;关公战秦琼东城根书场;关公战秦琼大街;关公战秦琼三十八间房;关公战秦琼栓马桩;关公战秦琼比武场;关公战秦琼老屋;关公战秦琼新居;关公战秦琼饮酒处;关公战秦琼饭庄等等。

看看这个例子就知道,赵老太爷的关公战秦琼和曹学体系何其相似!整个曹学体系都是错误的,他们错误的判断了曹雪芹的朝代,错误判断了曹雪芹的籍贯,错误判断了曹雪芹的年代和真实身份,他们在一个假的曹雪芹周围构建了整个曹学体系,这里也关于包衣奴才曹雪芹家族的实物证据,包括了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房子、通州张家湾通运桥、水南庄、香山公园、圆明园、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地藏沟、国家植物园关帝庙、十方普觉寺(卧佛寺)、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兴隆街、西城会计司胡同、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咸安门、西城区小石虎胡同、西城区石驸马大街、宣武门西城根和曹雪芹小道等等。。。。。

这是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国红学史,世界红学史上天大的笑话,这是天大的丑闻,这是天大的愚妄,这是天大的无知,可是却有人始终不依不饶,偏偏如此偏执还振振有辞,胡乱联系,胡乱拉郎配,只能说明其人入了伪红学的魔障,彻底昏头昏脑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1-17 22:52・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刘长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脂批“一花一石如有意”的真正出处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原文: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珠[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

文本第一回叙及“绛珠神瑛”时,有朱笔眉批: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 这里蒙侧批云:点题处,清雅。“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出自《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的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一诗。

先看唐代刘长卿的《戏赠干越尼子歌》: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前文简单介绍了刘长卿,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汉族宣城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原诗的第一句就表明了异域漂泊的辛苦,“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这里描写一位本来是秦国人的十五岁女子,因缘巧合如今滞留在楚地。红楼梦的批书人引用这首诗,意在说明什么呢?原来批书人将“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的一个字换了,化成“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位秦国女子为什么会流落楚地,是因为战争造成的。刘长卿的诗多寓政治失意、反映战争离乱。脂砚斋借用他的诗句,暗地里表明贾府的抄家并不是当朝的皇上和太上皇抄家,而是改朝换代的抄家。

刘长卿的诗和苏轼的诗一样,都写了身在北方被贬谪到南方的痛苦,不同的是刘长卿和苏轼的贬谪属于官场被驱逐,而贾宝玉的滞留南方则属于改朝换代后贾府破灭的不得不逃难南方。这首诗里的许多地方和贾府千金及贾宝玉本人的遭遇相同,春江空浣沙里有巧姐的人生遭遇。龙宫落发披袈裟则暗示了贾宝玉自己的最终命运,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暗喻了贾宝玉在寺庙里的清苦。后文的黄鹂欲栖白日暮里有莺儿的名字,天香未散经行处里有天香楼的字样,同昌公主曾经在那里上吊自杀。却对香炉闲诵经里有贾宝玉斋戒的无奈,春泉漱玉寒泠泠里有春玉,那是同昌公主的名字的合写。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解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寓意。前面从诗词里解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表面上的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其实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在隐文本指的都是贾珠和晚明公主朱红玉悲惨凄凉的爱情故事。

最后再看看刘长卿的另外一首和红楼梦密切相关的诗词《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1-16 23:41・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08: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朱天菩萨+大光明普照菩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朱天菩萨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朱天菩萨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是明朝灭亡后浙江继监国之位的南明鲁王朱以海按照《太阳经》中的经文--"太阳明明朱光佛","太阳三月十九生"。确定甲申殉难的三月十九为"朱天菩萨诞辰",尊奉在该日殉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朱天菩萨"又称日光菩萨、太阳菩萨、朱天君或朱天大帝。民间为缅怀纪念明思宗还将崇祯帝后奉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日月合为明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朱天菩萨

别名
日光菩萨、太阳菩萨、朱天君、朱天大帝


真实身份
明思宗崇祯皇帝

诞辰
三月十九

目录
1由来
2形象
3信仰
4庙宇
折叠编辑本段由来
闯王李自成攻陷京都后,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李士淳潜身归里梅州松口,为了让人们加深对明朝的思念,又不敢明明白白地宣传,怕危及当地百姓,便号召民众祭太阳,还写了《太阳经》,把明朝皇帝当作太阳来拜祭。

清军入关后,在浙江继监国之位的南明鲁王朱以海按照《太阳经》中的经文--"太阳明明朱光佛","太阳三月十九生"。确定甲申殉难的明思宗三月十九为"朱天菩萨诞辰",尊奉在该日殉国的崇祯皇帝为"朱天菩萨"又称朱天君或朱天大帝。

折叠编辑本段形象
朱天菩萨在江南民间是受崇敬广泛的神只,身穿黄袍,披头散发赤足,一首持环(象征自缢的绳套),一首持木棍(象征自缢的树),踩小山冈(象征景山)。


折叠编辑本段信仰
对朱天菩萨的信仰在清初民间就以拜太阳(朱天菩萨和大明的象征)的方式秘密进行,以此来寄托对汉族政权的怀念,对满清的抗拒。后来形成了民间流行的"太阳会",平时为"拜太阳"念佛,三月十九祭朱天君、素食,称吃"朱天素"。不少家户挂上红灯,对着太阳摆桌,放上斋供,口中念着《太阳经》。还要烧纸制的太阳衣、太阳鞋帽等,梅城、松口等地还要吃炒面以作纪念。

朱天菩萨的信仰在江南地区盛行,其中以苏杭地区最盛(当地抗清也最激烈),在三月十九当天要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据民国江南作家李牧、李沙合著的《青石狮子》载民国时期在太湖地区还存在朱天庙和隆重的朱天菩萨巡游赛会。

各地祭祀朱天菩萨的庙会的时间并不一定规定的农历三月十九,如杭州朱天会在农历四月廿四日、苏州朱天会在农历朱三月二十八、苏州吴江朱天会在农历四月十四。

折叠编辑本段庙宇
民国时期的小说《石屋余渖》记载在上海梅白克路(即如今新昌路)有朱天菩萨庙。南方曾有多座朱天大帝庙宇,但是多数在清朝改为供奉其他神只,或把朱天大帝神像撤掉或者是放置在偏殿。幸存的庙宇也多毁于战火和文革。现存的庙宇以江浙一带和西南居多。
为什么孔雀明王比凤凰明王地位高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热议# 上班途中天气原因受伤算工伤吗?
莱怀雨扶姬
2023-06-03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关注
孔雀明王比凤凰明王地位高的原因在于孔雀明王是远古神兽之子,地位身份极其尊崇。而凤凰明王虽然也是神兽,但在地位上逊于孔雀明王。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小叶教育问答
2023-01-01 · TA获得超过3340个赞
关注
神兽之子。
孔雀大明王乃是远古神兽之子,地位身份极其尊崇,如来因为忌惮孔雀大明王的背景,最终封她为佛界佛母。
但是在道教中孔雀明王的确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孔雀明王的法术在道教中位居第一,孔雀大明王菩萨的父母是凤凰,其来历比菩提佛祖还要早很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08: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脂批红楼梦八十回本注解:第一回
播报文章

聪明的番茄
关注
2019-11-22 13:06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 ,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

审读:静月晴秋
点校:天地一沙鸥
注解:西山白衣
阅读古本红楼梦先从《楔子》读起。本次发布了《楔子》请在公众号中第二篇阅读。(由于微信公众号会同步发布到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红色字体、蓝色字体和加粗字体都不会显示,请在其它平台阅读的朋友转到公众号阅读更为方便。)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以上批语在刻意引出荣、宁两府。一,都姓贾;二,同为叔伯兄弟。是指曹家一族的分支曹寅、曹铨。)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这一段用了三个“风流”,是指才情、品格和美好动人(下文秦可卿既是本意)。并非轻浮放荡的意思。)
这一段批语比较密集,赤瑕宫神瑛侍者:赤瑕神瑛:红色有瑕疵的美玉,寓意贾宝玉。通行本作赤霞宫,和本书旨义相去甚远。
程本把石头当成神瑛侍者,楔子中说顽石“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程本却说它“落得逍遥自在”。脂本本段把顽石(通灵宝玉)称为蠢物,和神瑛侍者没有关系,只是“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顽石被夹带于中,神瑛侍者化为贾宝玉,绛珠仙子化为林黛玉,顽石是贾宝玉口中的那块通灵宝玉。
[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
[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
[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此批语是在发牢骚,用这么多文字诠释八个字可见脂砚斋对曹雪芹的遭遇有满腹的怨愤。但这牢骚并不激越,没有愤世嫉俗的尖刻语言。)

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贾雨村:真士隐居,假语于黄叶村也。)
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侧批:又夹写士隐实是翰林文苑,非守钱虏也,直灌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似讥曾有滥情。)
[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
[眉批: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又最恨近之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俦:伴侣。此句和“自顾风前影”对仗。)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明清科考分春闱、秋闱。按本文时间,贾雨村八月十六出发,应该是参加秋闱。不应备冬衣,况且苏州离南京并不远。神京路远一词作者应是按春闱的时间计算,意识中还是以苏州到北京的距离计算。参加完秋闱中举人之后进京参加第二年的春闱。上文的都城应该是北京。
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此歌为道情。)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又是道情体。)
[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红楼梦》六十甲子年表
01.甲子(乾隆9年,公元1744年。曹雪芹28岁,居住香山黄叶村,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应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动笔之年。)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乾隆19年,公元1754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38岁。此时曹雪芹还活着。)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乾隆24年,1759年。怡亲王府抄本)17.庚辰 (乾隆25年,1760年,八十回本最全,批语最多的抄本)18.辛巳19.壬午 (乾隆27年(第二天才是28年),1763年。壬午除夕,曹雪芹去世。时年48岁。)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畸笏叟批语最多的纪年,通常用春夏秋冬纪月。)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脂砚斋悼念曹雪芹,再出一芹一脂。曹雪芹去世12年,《红楼梦》创作31年。)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乾隆56年,1791年,程伟元印120回本《红楼梦》)48.辛亥(程乙本付印)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絮词五首(其四)》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柳絮词五首(其四)》西江月
西江月薛宝琴


汉苑零星有限,
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
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

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琴作的一首咏柳絮的词。表面上看,这首咏柳絮词写的是惜春之情和悼春之意,实际上,它隐寓着人物的生活遭遇和结局,也预示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整个封建贵族阶级的“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可挽回的没落结局。把诗词作为丰富、表现主题和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所具有的明显特点。

薛宝琴在大观园众姊妹中,年龄虽小,但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是个很有文采的女孩子,且自幼跟随父亲走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对自身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

词的上片总写暮春景色,下片重在抒情。“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大意是汉苑里的柳絮四散飘零,隋堤上的杨花却纷纷扬扬,无穷无尽。“汉苑”,指汉代皇家宫苑,其中的长杨宫等处多植柳树,但规模不及隋堤,故而称汉苑上的柳絮是“零星”。“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前一句是说暮春时节的美好景色很快就交付给了东风,随着东风逝去。“明月梅花一梦”句,后人以为“梅花”不合飞絮季节,就改成“梨花”(程乙本),殊不知这是用“梦断罗浮”的典故: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赵从梅花树下一觉醒来时,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见《龙城录》)。此所以用“梅花”、“明月”。《红楼梦》中说宝琴是嫁给梅翰林之子的,用“梅花”二字,或有隐意。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这一问句是众人公认的写得最好的一句。“落红”,指暮春时节凋零的落花。“香雪”,暗喻柳絮。多少处庭院落红飘零,谁家窗帘上沾满了雪白清香的柳絮?“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江南江北都是一派晚春景象,惹得那些离别的人儿深怀离愁别恨。这里作者用飘零的柳絮来比喻那些四处流浪的游人。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曾写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在这首词里,宝琴通过对晚春时节四散飘零的柳絮的描写,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她在大观园虽深得贾母喜欢,曾意欲将她嫁给宝玉,终因从小由父亲作主许给梅家而作罢。但她终究也是寄人篱下的,因而她深知自己在大观园中只不过是暂居的客人而已,迟早是要嫁人的,她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随风飘散的柳絮一样,到头来只是“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因而发出了“偏是离人恨重”的深深慨叹。在封建社会,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是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的,而只能象随风飘散的柳絮一样,听凭命运的摆布,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命运,那一声“偏是离人恨重”的长叹中,又蕴含着何等深切的悲愤。如果说宝钗、黛玉的咏柳絮词反映了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那么这一首则是曹雪芹借宝琴之口发出的对封建统治阶级没落命运的宣判,揭示出小说最终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



下一篇:《柳絮词五首(其五)》


上一篇:《桃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桃花社里每个人填的“柳絮词”都有什么深意?



谈艺录2022-04-12 20:47




实际上,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除了她自己写了一首《桃花行》外,真正的诗社活动和集体创作的诗词只有第七十回的柳絮词。


《柳絮词》一共五阙,分别是史湘云的《如梦令》、贾探春和贾宝玉合作的《南柯子》、林黛玉的《唐多令》、薛宝琴的《西江月》、薛宝钗的《临江仙》。实际上,这五阙词均有所指,每一首词,都是作者未来命运的自况,每一首词的背后,其实写的都是词作者未来的命运。这是曹雪芹的惯用写作手法,与第五回的判词手法相同,就是所谓的“诗谶”和“词谶”。





(放风筝的众人)


《柳絮词》从史湘云开始,当然也有原因,是因为史湘云是宝玉最早的生活小伙伴,也是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般认为,《红楼梦》小说的结局,就是宝玉跟湘云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贾府败落之后相依为命),因此,关乎命运的柳絮词自然也从史湘云开始。


让我们按顺序来说:


史湘云的《如梦令》,全词如下: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如梦令》是小令,词很短,全词似乎都在写柳絮,到最后一句“莫使春光别去”,是拔高的一句,是点睛也是升华。前面是春景的描写、后面表达的是惜春的情怀,是对春天的挽留。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史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合,并且在婚后过了一段非常美满的婚后生活,但通过这首词来看,再结合她的判词《乐中悲》,史湘云婚后美满的婚姻生活是短暂的,虽然如同春天一般美好,但终归“春光别去”。





(史湘云)


接下来是贾探春的《南柯子》,《南柯子》是词牌,通常被称为《南歌子》,曹雪芹这里特意写作《南柯子》,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南柯一梦”这个成语,“南柯梦”当然是美好的,但南柯梦醒,会发现,原来只是一场空,更何况,探春的《南柯梦》也只写了半阙,连梦都没有做完全。


贾探春的半阙词写道: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字面的意思当然还是写柳絮,但字面背后的意思,当然是写探春未来的命运是“远嫁”,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这与探春未来远嫁“一帆风雨路三千”的判词,也是相符的。





(探春)


有意思的是,探春没有写完的词,被宝玉续写完成——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这词中的情绪也是在美好中有一丝难以掩去的悲伤,虽然可以“明春再见”,到底是“隔年期”,这是无可奈何,是悲从中来,它所预示的,是宝玉未来会走上“来世再见”的结局,是彻底的分离,甚至远远超过了“东西南北”的分离,不再是空间,更是时间上的分离,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而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这是永不再见的分离,当然,宝玉最终,是出家了,是抛下了一切的分离。





(宝玉与袭人)


黛玉的《唐多令》,如众人所评,是“太作悲了”,是“缠绵悲戚”的,如果认真读词,就会发现其中的悲,已经到了“死别”的程度: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求。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当然可以隐喻女子的死亡,而“百花洲”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明就在姑苏山上,而黛玉是姑苏人,何其直白。“燕子楼”用的是关盼盼的典故,“香残”,自然可以说是女子不在了,苏轼《永遇乐》也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这分明强调的是佳人已逝。更可悲的是,黛玉的悲,是今世都没有寄托的悲,是“叹今生,谁拾谁收!”的悲,上一篇我们已经说过,此时的黛玉,陷在命运的困局之中,无力解脱,也无法解脱,所以黛玉叹息“韶华”已逝,更叹息自己的“青春老死”(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她等待和实现她的爱情)。这阙词,已近似黛玉的告别词,只是隐含在对柳絮的悲叹之中罢了。





(黛玉)


再看薛宝琴的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宝琴因为游历河山的缘故,他的诗词气势雄壮,所以有关乎家国命运的“汉苑”、“隋堤”,看似写柳絮,叹息的却是“三春事业”,是难以挽回的悲剧,柳絮是白色,所以这里的“明月梅花一梦”似乎不妥,但这却是曹雪芹的故意安排,因为宝琴最后嫁人,嫁的是“梅”翰林,作为女子,她的三春事业,当然指的是她的婚姻生活,因此,宝琴的未来生活也是悲惨的,至少是与夫婿分居“江南江北”的“离人”。所以,当我们提到宝琴时,会说她是例外,说她可能是幸福的女子,照这阙词的安排,似乎不是,《红楼梦》中,没有幸福的女子,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它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宝琴)


宝钗的词依她自己所说,是要把柳絮写“好了”,所以,她的词该是一改悲调,转向阳光向上的,但真的是这样吗?且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字面意思的确“正能量”满满,宝钗一向“随聚随分”,她“随逝水”、“委芳尘”,但终于在黛玉死后,被贾府局势的“东风”扶到了“宝二奶奶”的青云位置上,因为贾府将败,是“蜂团蝶阵乱纷纷纷”的局面,黛玉之死,“金玉良缘”成了必然,贾政财政困难,薛家朝中缺人,两相帮扶是必然局面,不过,柳絮是真正的“无根”之物,无论如何翻案,宝钗最终仍不免为宝玉所弃。她的归宿必然如判词所说的一样“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她的结局必然是“金簪雪里埋”。





(宝钗)


综上所述,这些《柳絮词》都不仅仅是作者为了展现自己的诗词才华而放在这里的,它们参与情节建设,是小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阙词,既符合作词人物的性格,也预示着她们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5.8、曹雪芹为何要翻案好色不淫并说古今之情大都是淫



幽之鸣

幽之鸣






梦游太虚幻境的贾宝玉听完红楼十二曲之后,警幻仙子给他讲了一段情淫训解之辞。


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红楼梦·第五回》)

这一段是曹雪芹通过警幻仙子表达他对世人之情的看法。

警幻仙子先是对尘世富贵之家的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进行了批判,她认为这些人淫滥放荡,行风月事于绿纱窗下,只顾在女儿绣阁中行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绿窗风月,绣阁烟霞早已不是清白女子之雅居,成了风流浪子寻花问柳之淫场。

警幻仙子此段话其实是对历来野史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因为历来野史与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风流轶事大都发生在女儿的闺阁内外,绣阁成了吃瓜群众街谈巷议的招牌。

自古以来,这些轻薄浪子都自称“好色不淫”。他们为了将自己“好色不淫”的观点合理化,于是将自己的行为美化成是因情之所至而彼此投契,以情而不淫作案。

但是在曹雪芹看来,好色不淫与情而不淫都是掩丑饰非之语,他认为好色即淫,知情更淫。为何这么说呢?


曹雪芹给出的答案是:“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说好色不淫,情而不淫者都只是为了让世人觉得自己不淫,但最终又难免不会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作为。“好色”指的是喜好对方花容月貌的美色,如果说好色不淫、情而不淫者最后没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其与异性相交不过是平常之交,也就不存在好色一说,更不会涉及淫。但是好色者最终都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作结,好色的最终目的不过是娱自己肉体皮肤之欢畅。这不是淫,又是啥呢?所以说好色即淫。

我们论证此结论的前提是在一个人与不认识的异性初见时,对其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只喜好其美色,然后将喜好对方的美色当成是情。情不过是喜怒哀乐已发的产物,情之已发本就不是真情,发而不中节,只以色为导,不过是因为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假情罢了。故意将这种假情当成真从而欺骗世人,以达到自己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目的,这岂不是更淫。所以说知情更淫。

这正如鸳鸯死时,秦可卿之魂对鸳鸯所说的话:

“你还不知道呢。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欲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这些轻薄浪子将淫欲之事当成情来看待,最后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来。轻薄浪子还自称风月也是多情之物,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营造出天底下全是多情种的氛围,从而使自己的多情合理化,让世人觉得他们的多情行为无关紧要,因为全天下都是多情种,所以自己多情也合理合规。这些轻薄浪子不过是用情来掩丑饰非,为自己行风月之事图一时舒爽找借口,从而合理化自己的淫欲。情之已发全是假,知情岂不是更淫。

甲戌本侧批对警幻仙子说“好色即淫”批道:

“好色而不淫”,今翻案,奇甚!

“翻案”指推翻前人的定论,批书人提示我们,曹雪芹的立意就是要推翻前人“好色不淫”的观点。

曹雪芹要推翻哪些人“好色不淫”的观点呢?在第一回顽石向空空道人解说其书的好处时,给了我们答案:

“……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红楼梦·第一回》)

作者利用顽石先是批判了历来野史与风月笔墨,历来野史全是些淫滥之词,这些文字写的全是讪谤君相,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之事。风月笔墨又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将子弟都教坏了。

作者接下来重点批判了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虽多,但都采用同一个套路,且最终都不能不涉入淫滥。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主角全是如潘安、子建一样的人物;女主角全是如西子、文君一样的人物。

潘安即潘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俊美男子。子建即曹子建,子建之才,《南史·谢灵运传》有载:“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子建才高八斗由此得来,后世用曹子建代指极具才学的人。西子即西施,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貌若天仙。文君即卓文君,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才华横溢。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个个才貌双全。既有绝世外表,又有绝世才华。因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主貌比西子,所以男主一见便神魂颠倒。又因为男主英俊潇洒,所以女主一见就心醉神迷。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当属《西厢记》,其中的男主张君瑞见了崔莺莺后,写的是:“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宠儿罕曾见。则著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①

见了万千女子的张生从未见过像崔莺莺这样美貌的人,这不就是警幻仙子说的既悦其色,复恋其情吗?这不是淫是什么呢?如果不是淫,那么张生在见了万千别的女子时何以没有这样的行为?何以没有与其他万千女子中的一个共赴一生的想法?

张生对崔莺莺的最后做法是:“我将这纽扣儿松,把搂带儿解。”②“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③“但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④“谢小姐不弃,张珙今夕得就枕席,异日犬马之报。”⑤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张生对崔莺莺的情最终还是以淫滥收场。这好色不是淫,就问是什么?

如果我们对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进行深究细查,就会发现大都自相矛盾,都是大不近情理之文。这些文章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不过是为其淫而饰非掩丑。

世上的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如此涂毒笔墨,将我们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诗礼文化糟蹋,使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认为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全如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那样,觉得世家大族的家长与儿女都是些不近情理之人。

所以曹雪芹要拨乱反正,翻案好色不淫之语。要让世人认清什么是诗礼簪缨之族真正的文化。让世人不要被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故事带偏,让世人认识到真正的世家大族并不像才子佳人小说里所写的那样。作者通过贾母写出了这一点: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贾母一段话将才子佳人小说中不近情理之处分析得极其透彻,此回回目叫“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曹雪芹所要破的就是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那些不近情理的陈腐旧套之文,从而还真正诗礼簪缨之族的本貌。贾母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了真正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家长与女儿,并不像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人物。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出生必是书香门第,她们的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既然是世家大族的女儿,必教其知书识礼。这些女儿无所不晓,个个才比文君,貌比西子,是世上的绝代佳人。

但就是这么个知书识礼的人,一见到清俊的男儿,不知其底细来历,话都还没有说上一句,便对其一往情深,一见钟情,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终身大事,想邀约着与这个男子私奔。父母不要了,书礼也没了,将自己变成鬼不成鬼,贼不像贼,这样的女儿在贾母看来并不是真正的佳人。

虽然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子个个才比子建,但是对于初见这个才子的佳人来说,她与这个男子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对对方的底细都没有弄清楚,便对其一见钟情。只凭一两首情诗艳赋便断定对方有才学,真是可笑至极。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情节显然不合情理。

贾母当着这么多姑娘小姐们的面说得相当委婉。用警幻仙子的话说,像崔莺莺一样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主其本质就是淫。

为什么说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这些女子的行为是淫呢?因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子个个貌比潘安,这些女儿只初见了清俊小伙一面,就被其美貌所迷,连对方的底细都没有弄清楚,不管是亲是友,就什么也不管不顾起来,只想着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不就是只悦其容貌吗?悦其容貌不就是好色吗?按警幻仙子“好色即淫”的说法,这不就是淫吗?

陈寅恪先生在《读莺莺传》中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然则莺莺所出必非高门,实无可疑也。”⑥在论证崔莺莺并非真正的高门时,陈寅恪先生用了假设法。而曹雪芹却用他真实诗礼簪缨之族的经历,同样得出了崔莺莺是假托高门的结论,真正的高门闺秀绝对知书识礼,绝不会做出崔莺莺所行之事。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又满腹经纶,他们的才可比子建。有大才者必有大德,有大德者必不会乘人之危。张君瑞遇崔家有难,作为读书人如果有能力帮其解除危难,理当义不容辞,绝不会因对方拿女儿作为酬谢才去救。在解救之后也应有一份洒脱与豪放,而不是将这次解救作为一桩交易,将崔家之女嫁给他作为条件,这样的救与那个叛将孙飞虎想娶崔莺莺做压寨夫人有什么区别,都不过是乘人之危。如果因为对崔家有恩,把崔莺莺当成报恩的工具。这样的人算得上有大德的人吗?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既然没有大德,又何来大才之说。

如果张君瑞果真不是贪念崔莺莺美色,他何以在不了解崔莺莺的为人品行时,就一心认定崔莺莺是自己的未来呢?还不是被崔莺莺的绝代仙姿所吸引,他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好色。

张君瑞如贼一样与崔莺莺偷情,这哪里是知书识礼的人所能干出来的事。所以贾母说满腹文章去做贼,这些所谓的才子实是入了贼情一案。这哪里算是才子,人家女儿一直在深闺之中,从来没有见过世面,这样勾引着别人女儿行苟且之事,张生的行为放在现在是妥妥地拐骗良家少女。如果张生是真正知书识礼的才子,绝做不出没有给女儿名分便与其偷情的事来。可见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主角也有诸多矛盾处。

世宦之家不只是小姐知书识礼,就连夫人也是知书识礼的。这样的大族人家就算是告老还乡,也还会用许多的奶母丫鬟来服侍小姐,绝不会出现只有一个丫鬟服侍小姐的情况。《西厢记》中只有一个红娘服侍小姐的情况在世家大族中绝不可能出现。

服侍小姐的丫鬟也会经过精挑细选,但是这个丫鬟也绝不可能像《西厢记》中的丫鬟红娘那样,开口便是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能说出者也之乎的人,一看就有学究气,其一定受过老学究的教导,既然有老学究教其读书,其家境也不会太差,这样家境的人又如何会让自己的女儿去做丫鬟。做丫鬟的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女儿。

非文即理的意思是:不是说着极有文采的话,就是说着极深奥的道理。就算这个丫鬟真的知书识礼,怎么会引得自己的小姐与不熟悉的男儿偷情。

更何况世家大族中的丫鬟压根就没有读过什么书,这些丫鬟都是本本分分的人。丫鬟与丫鬟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争斗的事,丫鬟也可能如《红楼梦》中的红玉与司棋一样对男子有思慕之情,但绝不会出现丫鬟在其中穿针引线,大胆地将自己的小姐与陌生的男子生硬地撮合在一起的情况。可见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丫鬟设置也明显不合情理。

才子佳人小说不过是将女主委托于高门,其完全不符合世家大族的真实情况。所以贾母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才子佳人小说里的故事诌掉了下巴,都是编书人前言不搭后语的胡编乱造。也就是顽石所批判的“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贾母认为才子佳人小说都是那些妒人富贵的人,或因为追求富贵人家的女儿被其拒绝的人,编出这些风月淫滥的故事来污蔑富人家的小姐。还有些人因为看才子佳人小说类的书着了魔,自己也想要有这样的佳人如同小说里写的一样供其取乐赏玩,便也胡编乱写起来。

这些写书人并不知世宦诗礼大家真正的礼仪教养,贾母最后讲明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这些事不仅在世宦的诗礼大家没有发生过,就是在中等人家也不可能发生。这不过是市井上胡诌出来的混账玩意。可悲的是这些才子佳人小说让天下人真觉得富贵人家的子女如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那样轻薄放荡。

才子佳人小说又是这些读圣贤书的男子所编的故事,可见这些读书人一天念了些什么书,这就如第八回贾政骂贾宝玉的话。

“……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红楼梦·第八回》)

提到精致的淘气,让笔者突然想到现今流行的一个词——粗致的利己主义。精致的淘气就是只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我行我素,这不就是粗致的利己主义吗?

读到这里,相信各位朋友应该明白为什么贾宝玉要骂那些读书人是国贼禄蠹了吧?我们很多人将贾宝玉骂国贼禄蠹解说成是骂儒家骂孔子,真是一派胡言。纵观《红楼梦》全文,我们找不到贾宝玉骂孔孟及《四书》的一句话,他每每面对这些圣人及圣人之言时,都是毕恭毕敬。贾宝玉所骂的是那些曲解圣人言,还编写些混话乱语来祸害世人的读腐了书的人。

这些读腐了书的人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祸害,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而写出危害天下的文章来。贾宝玉所骂的就是那些只为了自己的利己主义者。注意笔者这里用了“只”字,人生当然要为自己,但是不能只为自己。作为知识分子更当有为天下苍生计的抱负,而不能只为一己私欲胡作非为,胡写乱注,祸害后世。

很多人将崔莺莺的行为解读为追求爱情的典范,把这种行为当成是典范的男子哪里是为了女儿,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想让更多的女儿像崔莺莺一样来追自己,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淫,这样的人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宣扬崔莺莺行为的女性,其实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而今多少自恋的人皆会替异性心中取中自己,这其实就是大肆宣扬才子佳人小说造成的。

当警幻仙子提到“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时。戚序本与蒙府本夹批写道:

色而不淫四字一连属于各小说中,今却特贩其说批驳出矫饰之非,可谓至切至当,以环形重任,勿谓前人之矫词所感也。

多少人受这些矫饰之词的影响,信了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鬼话,很多人都被其中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却深中其毒而不自知。世人是如何深受才子佳人小说影响的呢?作者着重通过林黛玉的一生写了出来,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分析。

才子佳人小说对世人的毒害,在当今社会依然深重。多少人不是受着前人矫非饰丑之词所感发,最终陷入情的虚幻之中。

我们要特别注意批书人所用的“感”字,这里的感是我们通过眼看耳听等感官所感而获得的知与识,将这种知识当成了真,最终没有回归到无知无识的本心本性之中,没有使自己的心不动,而是使自己心动,就会受着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深陷情之泥淖而不能自拔。最后也就不能辨真去伪,信了书中的鬼话。

此感获得的知与识是没有接近天理与天道的知与识。因为没有识别前人掩丑饰非之矫词,只被那轰轰烈烈的表象所感,被隐藏在背后的淫所迷,被一两首情诗艳赋所惑,以至于发而不能中节,过分地夸大了情的功效,最终受着淫的主导,陷入别人设计的陷阱之中,让自己变成了轻薄之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另一个巨大危害,是使世人将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世家大族,当成中国古代的真正诗社簪缨之族。现今解《红楼梦》者,大都以才子佳人小说所写对标《红楼梦》中的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底蕴,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对中华真正文化的曲解,这便是解读中华文化的最大悲哀。以才子佳人小说解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又如何能复兴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被这群不肖子孙解读得不成人样,天天喊骂着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搞清中国古代的世家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只用一句骂涵盖所有,真是有辱华夏千年文明,可悲可叹可恨!

中国古代的世家大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世人用才子佳人小说所理解出来的样貌,其有极深的文化底蕴。要振兴中华文明,我们必须要挖掘出这底蕴来。

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将天下诗礼人家的女儿贬得极其不堪。这些文字更贻害了后世富贵人家的子女,他们读这些书后争相效仿,使后世男儿变成了风流纨绔,后世女儿变为流荡女子,这些人玷污了富贵之家该有的诗书礼仪。

曹雪芹看到世上文人如此涂毒笔墨,所以他要开生面立新场:

“……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红楼梦·第一回》)

才子佳人小说全是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是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这些人被包装成知书识礼的才人,干的却是淫逸的事。

这些小说在不断美化淫的行为中,引得天下不明缘由的儿女争相效仿,只顾谋虚逐妄,真是误尽天下儿女。所以作者想用《红楼梦》一文打破熟套之旧稿,让世人破愁醒盹,不再去谋虚逐妄。

曹雪芹要为闺阁昭传,写出与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的文章来,让世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世家文化,让世人知晓真正的富贵之家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让世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情。

在甄士隐的梦中,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的对话中也阐明了作者破陈腐旧套的观点: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所述之情与历来风流人物的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风月故事完全不同,历来的风月故事如警幻仙子所说都是在饰非掩丑。这些故事将男女之事只是简单地归为情之所至,最终都免不了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淫,这些人不过是为了沉溺在情欲之中而矫饰其淫。他们所述的并非人间真情。至于闺阁中的一饮一食,他们更不会记叙。

曹雪芹要证人间真情,让世人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所以《红楼梦》一干人入世后,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处,全与前人传述的不同。

希望世人不要再为好色不淫张目。《西厢记》里的张生真的没有什么可夸的地方。如果认为可夸,就问一句,当你看完了《西厢记》全文后,了解了张生的人品,假设崔莺莺是你的女儿,你处在崔莺莺父母的处境下,你愿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如果你愿意,那你就夸吧。如果你不愿意,那就请你不要再宣扬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爱情而祸害别人家的儿女。

宣扬崔莺莺的行为实在是太可恶了,当今无数少男少女被一见钟情给毒害。特别是女儿被毒害更深,损失更大。无数女儿受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用情极深,到头来发现不过是为了附和男儿之淫。

仅凭只见一面就共赴终身,真是荒谬至极。世人切记曹雪芹所嘱:好色即淫,知情更淫。

我们可以用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所说的一句话,对世上的某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作结: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注释:

①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9页。

②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3页。

③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3页。

④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3页。

⑤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3页。

⑥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版,第一一五页。




注:本文由张延安(幽之鸣)原创,欢迎转载并保留版权。

发布于 2023-07-04 22:20・IP 属地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sòng yù]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战国时代著名辞赋家








收藏



0


0











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诗人,楚国鄢人 [5],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 [2]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 [1]在创作上颇受屈原影响,后人常以“屈宋”并称,传世作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便说的是他,这些典故皆他而来。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全    名宋玉
字子渊
号鹿溪子
所处时代战国时代
出生地楚国
出生日期约 公元前 298年
逝世日期约 公元前 222年
主要成就著名辞赋家
主要作品高唐赋、神女赋、九辩、笛赋 [3]
本    名宋玉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传记
3文献记载
4墓冢藏地
5纪念诗词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文人,崇尚老庄。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 5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明代归有光著作《诸子汇函》称宋玉,字子渊,号鹿溪子。




人物传记

播报
编辑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宋玉出生于楚国鄢城,后跟随屈原长大。

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屈原写《招魂》,宋玉3岁。

公元前292年,秦楚修好,楚襄王迎娶秦女,宋玉7岁。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宋玉15岁。

公元前282年春,宋玉17岁。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引夷水,用长渠攻陷楚国鄢城。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1岁。

公元前278年4月,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烧楚先王之墓夷陵,楚襄王迁都陈城。当时62岁左 右的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6岁。

周赧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61年),楚国乘秦、齐、韩、魏、赵诸国兼并混战之机,发兵攻打鲁国,攻占徐州(今山东徽山东北)。 [4]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1岁。

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6年)楚灭鲁,迁鲁君于莒(今山东莒县),鲁亡。 [4]

公元前253年,宋玉46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0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58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宋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备注:年表中原版本记载年龄与生辰不相符,故按前296年宋玉为三岁推 算,修改与纪元不相符的年龄。




文献记载

播报
编辑

《人物传记·卷第一·人物》: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俊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宋玉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赤帝之季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女遇,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曰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
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墓冢藏地

播报
编辑




宋玉
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湖北宜城有宋玉故宅、宋玉冢。湖南常德临澧宋玉城遗址旁看花山傍有宋玉墓。据考证,可信度较高为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墓碑,碑文有“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今钟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



纪念诗词

播报
编辑

后世赞诗





作品


作者


内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

李商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高花

李商隐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赠邻女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9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十六祖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贾雨村+林黛玉+】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为什么曹雪芹会安排贾雨村这个反面人物作为林黛玉的老师?
正常情况下,如果林黛玉的父母亲知道贾雨村是个坏人后,也会怕这种人把自己的女儿教坏吧? 为什么林黛玉在贾雨村的教学下没有被教成贾雨村性格的那类人呢?显示全部 ​



关注者
597

被浏览
796,135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69
​10 条评论
​分享










111 个回答默认排序



蔓玫
2014 年度新知答主




​ 关注


哈哈,我倒觉得这个安排妙极了。一般的作者是真写不出来。

题主亲说贾雨村是反面角色,确然。任凭谁读完八十回,都没法指着他说:这是个好人。可我总觉得,他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你如果抛开一切后来的滤镜与上帝视角,只读《红楼梦》前三回,恐怕并不能在贾雨村身上找到什么黑点。恰恰相反,那么多笔墨都围绕他展开,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只怕还以为他拿的才是男主角剧本——才思敏捷,胸怀壮阔,相貌伟岸;穷困经年,仍矢志不渝;位居人下,仍不卑不亢;为官后不忘跑回来探问恩公,娶了妻不忘收留当年多看他几眼的丫头……也都算是重情重义了。
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甄士隐的岳父,封肃所述)「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

当然,他很快被革职,被一脚踢出光荣的公务员队伍。而对这一段经历,书中是这样写的:
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这短短一两百字,实在很值得玩味。才学是真的,不然考试入职不会这样顺利;锐意进取、不随波逐流也是真的,不然不会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抱团攻击。最有意思的是,这一群人要搞他,最终落定的罪名是「生情狡猾,擅纂礼仪」——非常模糊;且换个方式讲,也可以是「聪明,有头脑,有能力,但锋芒太露。不懂察言观色,不守规矩,对领导也不够尊重」。
至于「贪酷之弊」,相比他的同僚,似乎根本不足一提。

到这里,贾雨村的履历都没啥原则性错误:出身清白,奋发读书,考取功名,又被罢免,一腔才学抱负无路可去——历史上多少文豪都是这么个人生轨迹。你能看到他仍持有某些原则与追求,一个细节是源自与冷子兴的对话:
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
若是真正的沽名钓誉之辈,只怕巴结甄家还来不及。可年轻的贾雨村好像并不乐意这么做……
林如海碰上的,正是这样一个贾雨村。

他必须非常聪明,敏锐,细致,不然根本hold不住年幼体弱却敏感早慧的黛玉。他也必须足够靠谱,不然无法应付林如海这样一个秉性清正、见过大世面、对孤女疼爱如掌上明珠的家长。事实证明贾雨村做的可能确实不错——黛玉嘴下从不饶人,八十回下来,却并未对这个男老师有过丝毫负面言论;林如海托孤女之际,更直接叫他做随行监护人,还顺带帮他谋了职位……个中信任与肯定,可见一斑。
林氏父女的倚重,与其说是与贾雨村的「坏」相悖,倒不如说,是对他人格中闪光部分的最后一番见证与作保:他是野心勃勃的、不甘寂寞的、争强好胜的,却也是才华横溢的、懂得进退的、曾有过清明理想与鸿鹄之志的。

至于贾雨村完成黑化的关键点,其实非常明显,就是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过程中。须知他最初听了案情梗概,反应是这样的: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门子解释了一回之后:
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转折发生在这里:
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
低头的这半日过去,那个有为青年贾雨村便彻底消失不见了。我起先觉得突兀,后来想想,倒也觉得很好理解:时至如今,利害关系已非常清楚,他终于也到了必须要做选择的最后关头。毕竟之前吃过老大的亏,而他与生俱来的求胜欲和功利心到底是胜过了所谓了文人节操一筹。
胜过就是胜过。说起来我挺佩服贾雨村先生这一点:杀伐决断,毫不含糊。须知他当年拿了甄士隐的钱去赶考,也是这么个作风:说走就走,目的性极强,一旦确定就立刻上路。
而后我们再见到他手上第二桩命案,已是四十八回——那个被抢走全部家当,「不知是死是活」的石呆子。两个案子放一起,对比何其鲜明:
冯渊案里,贾雨村自始至终是被动的。石呆子案里,却是他主动出手,谋财害命。
冯渊案之所以冤屈,乃是如门子所说,不这么判,他贾雨村必仕途不保,甚至性命堪虞。而石呆子案,并没有谁因此伤筋动骨,动机只因为贾赦爱石呆子那几把扇子——用贾琏的话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便是后来的贾雨村:愈发贪酷,愈发嚣张,愈发不择手段,聪明才智都用在了这里头。你看似与当初判若两人,可仔细想想,一切又似乎都是情理之中。

五十三回里,贾雨村已官至大司马(曹雪芹老师再次把当朝官场黑了个遍)。这么坏,还步步高升,大家讨厌他也不奇怪。不过我倒是由此很想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有关「贾雨村给黛玉当老师」的另一层安排——
《红》越往后,贾雨村的「坏」越图穷匕见,许多人(包括我)都有这样一种推测:八十回后,贾府被抄、多人被定罪、甚至宝黛姻缘被破坏,极可能都有贾雨村从中作祟。
我无意细究这里面的种种具体情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贾雨村这个男人,顶着「假语存」的标签,被刻画得如此复杂又隐晦,注定要成为一个串联全书诸多命运线索的关键人物。他后来一次次的出场,看似都与主线不相干,却总不会是闲笔,背后必然都埋伏着些什么。
黛玉的人生,也许不仅仅是「最初」有他的参与,而在「最后」,也是一样的。教书启蒙,不过只是个开场,以曹雪芹惯爱的宿命式写法,我总忍不住想象最后的戏剧张力会拉到多大——也许到那时候,「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里的情节会重现:同样是恩公之女,同样是曾有过郑重承诺的命运交集,同样是两情相悦却被硬生生拆散的姻缘。届时,贾雨村是为了野心,还是为了自保,不得而知,但他的疯狂、邪恶、乃至手腕权势,想必已不可与当年那个小小的知府同日而语。这个男人至善与至恶的一面,都被交与黛玉与香菱(英莲)见证,想想该是多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啊。

顺便一提,不记得是哪一处批注里,将贾雨村称为「奸雄」。我觉得这个词真真再适合他不过。可奸雄并非生来就是奸雄——从《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到《冰与火之歌》里的泰温·兰尼斯特,他们会成长成后来的样子,董卓与泰陀斯功不可没。何况曹操爱才,泰温爱老婆,放在他们的人设里,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同理,作为奸雄队列中的一员,贾雨村的性格与经历有如此丰富的层次,我倒觉得才是更见功夫的。
最后想说,我写这些,绝无兴趣为贾雨村洗白——他坏,是真的坏,可他复杂,也是真的复杂。亦舒曾借笔下女主角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识分子势利起来,确是又厉害了三分。」——放眼人间,这确是个无解的遗憾:读书之多、才学之高、情感之丰沛、眼光之敏锐,未必就一定指向足够端正高洁、从一而终的人格。远有秦桧洪承畴,近有胡兰成周作人,读书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跑偏千里的,从来不在少数。更不用说你我在新闻里都曾见到过的大毒枭或杀人犯——心机是真的深,胆量和行动力也是真的过人。若叫贾雨村看见,或许他要会心一笑,再度拾起他那套「正邪二气」的理论,由人及己,慷慨演说一番。
这算是诡辩么?我不敢说。
只是,气节这样的东西,正是因为太难太稀缺,才会加倍地叫人敬重啊。

P.S. 谈到宝黛婚事的破坏,评论区大家开始cue北静王了(此处应有神秘微笑)。
这里附赠一个好久之前写过的长答案:


编辑于 2024-01-15 08:47

​赞同 3939​​244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张佳玮
2021 年度新知答主




​ 关注



安排贾雨村当林黛玉的师父,实是妙笔。
一来情节安排,贾雨村当了林黛玉的师父,才好顺便接着别父入京都的情节。

二来《红楼梦》里贤愚,与师父关系不大
贾宝玉读书的家塾,老师是贾代儒以及代课老师贾瑞——好像贾宝玉也没随他们吧?令狐冲都还没随岳不群呢。

三来,我认为是小说极重要的一点。
贾雨村不算好人,但并非明目张胆的坏人。脂砚斋里说他是奸雄
而奸雄也是慢慢变化的。
贾雨村先后被甄士隐、林如海和贾政这三个正经人看中。一个人的错选,可算看走了眼;三个人都看中他?则说明在世俗角度,他实在有可取之处;而恰是这等人终于蜕变为奸雄,才见出当时世道。

贾雨村的外貌是所谓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侧批说是“莽操遗容”,王莽曹操般的奸雄。他后来的老婆侥幸哦不对娇杏,都说他“这样雄壮”。
他和甄士隐过中秋,吟诗气象不错——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士隐才看好他,资助他。
他后来富贵了,也确实知恩图报,回来找士隐,而且娶了娇杏。
他是实实在在的“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的。
到此为止,算是个别坏心思,但不失基本良知的人物。

他是怎么下去的?
小说原文: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翻译一下:有才干,恃才傲物,得罪了人。
人家告他的理由是:狡猾、篡改礼仪、沽名钓誉、私下搞事情,祸及百姓——懂的都知道,一旦真的腐化堕落,人就直接参你私相授受了;这种说谁擅改礼仪沽名钓誉搞事情,就是那年头得罪了人的搞法。
所以他被革职时:“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就是得罪了人,被搞了而已。
但贾雨村确实非同凡响:
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
评论的说他是莽操奸雄。当年曹操因为看十八路诸侯迁延不进,愤怒地“竖子不足与谋”,从此毅然走上奸雄之路。
贾雨村这个被革职后不动声色嬉笑自若,也是从此转向了。

之后贾雨村就巴结上了林如海。他一个进士出身,知府老爷,当林黛玉的老师,不辱没她了。然后巴结上了贾政。
再便是著名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是贾雨村变向的关键。
一开始贾雨村看了案子,大怒,“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
然后被门子教育了一番,也知道了护官符,也知道了自己得罪不起薛蟠。
贾雨村最后还狡猾地说了几句,说不忍如此。门子劝了他一句大实话:
“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
从此开始,贾雨村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地公然黑化,成了个奸雄,变恶龙了。

所以咯。
开始贾雨村只是个有点学问有点野心苦无根基的读书人。被甄士隐扶持,也确实回报了甄家娘子。至于顺便娶了娇杏,确有点私心,但人之常情。
当官后得罪了人,被搞了。言笑自若,但从此认清现实。
通过林如海和贾政重新出头了,但也学乖了。于是成了个冷酷的现实主义者。“何尝不是大道理,但行不去。”
被世道慢慢打磨成这样的,而已。
话说,小说里描述贾雨村形貌雄伟时,甲戌眉批:
“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是啊,把反派写得脸谱化固然过瘾,但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再说句实在话。
贾雨村固然不是好人,但通观《红楼梦》里的男性,有几个比他靠谱的?是老流氓贾赦?扒灰狂魔贾珍?还是盗嫂未遂的瑞大爷?还是薛大傻子呆霸王?至于单聘任詹光之流,卜世仁之类,更加不必提起。
整本《红楼梦》,基本都在赞美女性形象,尤其是她们脱俗的光彩;男性就糟糕多了,贾宝玉这种富贵闲人,贾琏这种风流但确实能办事也还有点心肝(比如石呆子事件)的人,都算男性中能看的存在了。
贾雨村虽然邪恶,但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前,已经算有光彩的角色了。
贾雨村回报甄家娘子时,甲戌侧批又说:
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是啊,贾雨村已经很下流,可是这样的人都算珍贵了呢。整本小说里,男性形象除了少数几个,其他若非仕途经济的禄蠹,便是厚颜无耻的流氓。
真显得“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所以曹雪芹将一个反派的迷你黑化史,写得很精彩。
贾雨村公开黑化之后,反而青云直上,才显得“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显出那世道的荒唐。
这比给林黛玉安排一个纯洁无辜的老师,或者安排一个一开始就坏透了的老师,要好多了。

反过来,如果真那么安排了,搞不好甲戌眉批要来个:
“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好人必有白璧无瑕之良师”……


发布于 2022-05-21 20:23

​赞同 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1:27 , Processed in 0.1075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