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6: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石,冥顽不灵

顽石,亡珠朱由检?

通灵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8: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灯谜诗中深藏的惊人寓意
原创2022-12-09 21:29·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面对宝钗灯谜诗中的满清的凶残狰狞和无限得意,宝玉朱慈炤是怎么应对的呢?请看: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这头一句“天上人间两渺茫”是取自唐代诗人曹唐的《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指遥远渺茫难以接触,全诗见下: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

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遗情更说何珍重,擘破云鬟金凤凰。”

曹唐的诗写的是仙女杜兰香与凡人张硕的分别离伤,典故见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女通言:“阿母所生,遣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太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翻译:汉代有个叫杜兰香的,自称是南康人氏。晋愍帝建业四年春天,她多次去到张传那里。张传当时十七岁。看见她的车子在门外,有婢女来通报说:“母亲生下我,派我来这里许配给郎君,岂能不遵从她的意见?”张传曾改名张硕。张硕叫杜兰香上前来看,大约十六七岁,讲述的事情似乎是很久远的了。她有婢女二人,大的叫萱支,小的叫松支......。。杜兰香与张硕离别前说:“本来要嫁给郎君你作妻子,感情亲密。只是因为寿命不一样,恐怕稍有不和谐。太岁在东方卯的时候,会回来寻找你。”

太岁,古人把它视为一年的岁神,它其所临的方位是绝对的尊位。古代天文学家把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设定它作为每一年纪年的标准。风水地理上所说的太岁,实际上是指这一年年支所临的方位。杜兰香说会与张硕团圆在“太岁东方卯”,卯年太岁在卯,亥、卯、未合木局,“木”旺于东方,西方“金”为冲方。“朱”为赤心木,杜兰香与张硕团圆原来是在朱明朝!张硕“年十七”与崇祯年号用了十七年暗合。

那么仙女杜兰香与凡人张硕最后是不是于“太岁东方卯”团圆相守了呢?《搜神记》没有写,但略晚于《搜神记》的东晋曹毗的《杜兰香别传》告诉了我们答案,见成书于宋太宗时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九.舟部二》中引《杜兰香别传》曰:"香降张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年余,硕忽见香乘车山际,硕不胜悲喜,香亦有悦色。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手排硕,凝然山立。硕复于车前上车,奴攘臂排之,硕于是遂退。”

张硕后来与凡人成婚,仙女杜兰香因此与他断绝关系。仙女杜兰香的名字由“兰”与“香”构成:《红楼梦》中“兰”花指忠勇刚烈的晴雯,天“香”指世外仙姝林黛玉。

朱慈炤以仙女杜兰香与张硕的悲欢离合不仅影射了芙蓉花神晴雯因为袭人和王夫人的陷害而被逐离世一事,同时也影射了绛珠仙草林黛玉与贾宝玉倾心相爱却不得相守的爱情不幸。

看着满清屠刀下汉民的累累尸骨、看着满清的无比狰狞和得意,朱慈炤不禁发出了“天上人间两渺茫”的悲叹,流露出家亡失至亲天人永隔、国破图存复希望渺茫的凄凄悲情。

不过悲叹过后,朱慈炤马上就收拾起哀伤,振奋精神地说道“琅玕节过谨隄防”。

破谜的关键在“琅玕节”。“琅玕”,本意是《山海经》中的一种仙树,其果实似珠。也指似珠玉的美石,见《書‧禹貢》: “厥貢惟球、琳、琅玕。” 孔 传: “琅玕, 石而似玉。” 孔穎達 疏: “琅玕, 石而似珠者。”后多借“琅玕”以喻竹之青翠。 如: 唐代元稹的《种竹诗》: “可怜亭亭干, 一一青琅玕。” 唐代杜甫的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代 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宝玉的灯谜诗中的“琅玕”便是指竹,“琅玕节”即指“竹节日”,也就是“竹生日”。

那么竹有生日么?还真有!请看:

宋代赞宁《笋谱》:“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也。移竹栽取宜此日。”  《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

更让人吃惊的是农历五月十三日不仅是竹生日,还是传统的龙生日!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明代《五杂俎》卷二天部二:“五月十三是龙生日,栽竹多茂盛。一云是竹醉日。”

《红楼梦》中“竹”通“朱”, “龙”暗喻朱明政权,原来宝玉诗中的“琅玕节”是真龙朱明节!

那么为何要说“谨隄防”呢?因为这个真龙朱明节其实还有更惊人的意义。

在山东,“五月十三日”是民间传说中关老爷磨刀斩妖的日子!鄄城传说,这天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梁山传说此日“关公磨刀斩小妖”。临沂传说,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淄川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磨刀要用水,所以这天往往下雨,这就是民谣“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来历。

那么朱慈炤有无可能知道这个专属山东的民俗传说么?曹寅、吴梅村等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朱三太子朱慈炤却是一定知道的!朱慈炤多次赴山东教书,最后也是在山东蓬莱被捕的!详见前文《解析《朱三太子案》史料中的皇四子朱慈炤》。

《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也正是朱慈炤的山东经历的佐证!《红楼梦》中山东方言很多,有人总结过,比如第三十回里用的山东冷僻方言“讨愧”,再比如“晒日阳儿”、“着三不着两”、“忽刺巴儿的”、“花马掉嘴”、“左不过”、“累掯”、“意意思思”等30多个山东方言词汇。

那么宝玉隐写的关老爷是谁呢?妖又是谁呢?

请回顾前文《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的历史秘密(七)》,宝琴所做的灯谜诗与前面各人的灯谜诗是互相关联、彼此照应的!破解诗谜一定要前后联系起来看。关老爷就是关夫子,也就是在薛宝钗争执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时,李纨提出的以“关夫子”作比的“小红”和“柳梦梅”!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将清朝的皇帝、官员和军队等一律称作“清妖”,我不知道清初有没有“清妖”的叫法,但朱慈炤在他的《红楼梦》里就是将满清视为“妖”!

“琅玕节过谨隄防”,其实就是宝玉朱慈炤对正在得意叫嚣的宝钗满清的警告:满清你别得意,我们的“关夫子”——反清复明的义士“小红”们和“柳梦梅”们正要磨刀霍霍斩清妖!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鸾鹤被古人视为仙禽,“鸾音鹤信”指来自上天的讯息。凝睇,凝目注视。

宝玉朱慈炤凝目注视屏息等待的上天讯息是什么呢?

“鸾音鹤信”典出唐代罗隐的《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原来宝玉等的是“凤驾龙车”!

《红楼梦》中“凤”是黛玉,前一句“琅玕节”点明了“龙”即“竹”通“朱”,朱慈炤凝神等待是反清复明的好消息!

“好把唏嘘答上苍”:等到了反清复明的好消息,我惊喜万分的答谢上苍,禁不住热泪盈眶、抽泣感慨。

如果我把宝玉的这首灯谜诗重新整理下,大家就能看的很清楚了:

怨入“清”尘愁锦瑟,天上人间两渺茫。

琅玕节过谨隄防,关公磨刀斩清妖!

鸾音鹤信须凝睇,凤驾龙车盼早来,

待到反清复明日,好把唏嘘答上苍!

举报
评论 2

清风明月秦汉

有些道理

回复
·
2023年09月26日

菂叶儿

【明月】山东习俗竹子生日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喉两歌下的第五十回林黛玉灯谜诗解读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三人成环成组,诗词也是一样。如果说薛宝钗的灯谜诗的答案是贾宝玉,而贾宝玉的灯谜诗的答案是林黛玉,那么林黛玉的灯谜诗的答案是谁呢?是薛宝钗吗?非也。騄駬也称作“騄耳”或“绿耳”,是千里马的名字,《竹书纪年》卷下:八年春,北唐来宾,献一骊马,是生騄耳。紫绳指缰绳。驰城逐堑指的是千里马雄赳赳的奔过城池,跨过沟渠。鳌山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古代元宵灯景之一。宋朝的周密在《干淳岁时记.元夕》中说:元夕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擎辇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因此鳌背三山也属于古代传说,文章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它们本该随波往返,玉皇大帝怕他们漂浮到遥远的对方无法回来,于是让十五只巨鳌去背着他们。

第三首诗的大意是:騄耳这样的千里马何需用缰绳来缚,它自己就会勇猛的跨越城池和沟坎。只要主人发出指令,它就会风起云涌般动作起来,在元宵灯景中独占鳌头。满清著名文人,也是最早的红学家王希廉、张新之、周春均猜是走马灯,当然是很贴切的。但是正如前面指出的,这首诗是一喉两歌之作,明地里说的是走马灯或者其他物品,暗地里却是指红楼梦里的关键人物。这里的关键人物就是在芦雪广争联即景诗的时候表现最积极的薛宝琴。戚序说:此回着重在宝琴,却出色写湘云。写湘云联句极敏捷聪慧,而宝琴之联句不少于湘云,可知出色写湘云,正所以出色写宝琴。出色写宝琴者,全为与宝玉提亲作引也。金针暗渡,不可不知。我们从前面的分析知道,薛宝琴正是被贾母从小安排到薛家的贾珠的六女儿,所谓的相亲之说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薛宝钗的谜底指向贾宝玉,而贾宝玉的谜底指向林黛玉。这场由李纨发起的,大观园众儿女参与的联诗比赛告一段落,林黛玉的谜中说的人物就是薛宝琴,只有薛宝琴才有当年朱红玉的气势,如千里马一样思想不受传统儒家礼教束缚,不受世俗羁勒,踏沟过坎悉不在话下。戚总评:诗词之峭丽、灯谜之隐秀不待言,须看他极整齐、极参差,愈忙迫愈安闲,一波一折路转峰回,一落一起山断云连,各人局度、各人情性都现。至李纨主坛,而起句却在凤姐,李纨主坛,而结句却在最少之李绮,另是一样弄奇。

看来所说甚是。

发布于 2021-04-21 22: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一=====神瑛为谁侍?【红豆曲+《会稽风俗赋》】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31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红豆曲》里的玉粒金莼引自南宋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让我们重新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里的酒席上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红豆曲》,回到纪念贾珠和贾珍妻子热恋的《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红豆曲的第一句就非常让人费解:“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贾宝玉和几个姐妹,包括宝钗和黛玉都生活在大观园中,贾宝玉出门会客,午饭后就回来了,几个人并没有分开,又哪里来的相思血泪呢?“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表达的思念是何等的凄楚悲伤,但突然间就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霎那间春光明媚的心情。忽然又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怎么还有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新愁指什么?旧愁指什么?

前文论述了红楼梦显隐两本书,国事家事都有,文本采用一喉两歌、一文两犊、表里有寓的手法将显隐两本书紧密的联系起来。第八回是整个文本里重要组成部分。真事隐假语存,其实这里指的是第一隐去了全部人物的真实身份,其次隐去了红楼梦至关重要的三个主人公,这三个人是红楼梦全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隐形人,没有他们,红楼梦整个显隐文本都是残缺的,所有的文本、所有的诗词曲赋、所有的秘密的解读都是有误区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这三个隐形人,即使再过一万年红楼梦研究者还是固执己见,吵架吵的的一塌糊涂不可救药。这三个人就是贾珠,第五回里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显然这里的这里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都不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前面也分析了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是实实在在的晚明公主,一般读者都注意不到忽略了她们的真实存在。红楼梦里显文本的双姝模式指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隐文本的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姐妹的组合也是这个远古神话在现实世界里的双重变型。红楼梦文本属于典型的表里有寓,同昌公主和寿昌公主姐妹多年前就在贾府小住,红楼梦的诗词和隐文也有多处描写。文本里的红豆与王维的五言律诗《相思》紧密相连:“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五言律诗表达的是男男女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在这里却不是贾宝玉思念林黛玉,因为早上贾宝玉从贾府出来,晚上就回到了贾府,不可能如此短暂的别离就让贾宝玉思念不已。《红豆曲》就是典型的一文两牍,显隐文本和表里有寓之作,作者借贾宝玉之口抒发贾珠对贾珍妻子,也就是同昌公主,也就是警幻仙姑的思念之情。

本文简单分析玉粒金莼的出处,这里的粒指的是上好的米饭;莼指的是江南水生植物,其嫩叶是一种名菜。如果金莼,指美味的菜肴,喻指美味的饭菜那就有点牵强了。其实玉粒金莼的金和玉还是有金玉良缘的含义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也是显隐文本,表面上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其实隐文本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指的都是贾珠和贾珍妻子,也就是皇室同昌公主的爱情,红楼梦的精致绝伦就在这里。

查阅红楼梦文本里提到许多人,偶然发现南宋诗人王十朋的名字,从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里找到了玉粒金莼的出处。文本里的会稽也是贾宝玉离开贾府逃难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

附录:会稽风俗赋【并叙】南宋王十朋

昔司马相如作上林赋,设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相答难。子虚,虚言也;乌有先生者,乌有是事也;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故其词多夸,而其事不实。如卢橘黄柑之类盖,上林所无者,犹庄生之寓言也。余赋会稽,虽文采不足以拟相如之万一,然事皆实録,故设为子真无妄先生有君答问之辞。子真者,诚言也。无妄者,不虚也。有君者,有是事也。以反相如之说焉。

有客过越,自称子真,介于无妄先生。䞇见于有君。谒入,乃膝而前曰。闻有君之名雅矣。今幸际颜色。聆话言。仆辄有请。君其听焉。君世家于越,以风流自命。业傅缃素。才播歌咏。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载在君腹。愿闻其略,可乎有君,乃敛衽肃,容谢曰唯唯,客姑坐焉。

吾以语尔。越于九域分曰扬州。仰瞻天文。度当斗牛。在辰为丑,自夏而侯,郡於秦汉,霸于春秋,州於隋,而使於唐,公有素而王,有鏐。因种山而中宅,廓蠡城而外周,龙楼翼而屹峙,石窦伏而巽流。法天门,兮地户,惟崑仑兮是侔。实东南之大府,号实天下之无仇。其山则欝欝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嵂崪崥崹。若骞若犇,若阖若开。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断而聨,或昂而低。虎卧龟蹲,龙盘鴈徊。舒为屏障,峙为楼台。掩映江湖,明灭云霓。八山中藏,千峰周回。彭鲍名存,蛾马迹迷。钜者南镇,是为会稽。洞曰阳明,羣仙所栖。石伞如张,石帆如扬。石篑如藏,石鹞如翔。石壁匪泥,石瓮匪擕,香炉自烟,天柱可梯。韫玉有笥,降僊有台。禹穴窅而叵探。葛岩蜚而自来。射堂丰凶之的,宛委日月之珪。应天上之玉衡,直海中之蓬莱。至若嵊山岿其东,涂山屹其西。阜至繇蜀。龟来自齐。梅山廼隐吏之窟,紵罗盖西子之闺。五泄争奇於鴈荡,四明竞秀於天台。五云中令之故居,十峰昙翼之招提。

故越为之首兮,剡为之面兮,沃洲天姥眉兮丶目兮。金庭桐柏,仙子宅兮。南明嵌崆,宝相涌兮。南岩嵯峨,海迹古兮。陟秦望而望秦兮?登洛思而思洛兮。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修竹茂林,缅想陈迹兮。连山如珠,秦皇之所驱兮。擪山如玦,亚父之所割兮。北干隐兮明月在,东山卧兮白云迷,少微寂兮幽鸟怨,太白空兮埜猿啼。

其水则浩淼泓澄,散漫萦迂。涨焉而天,风焉而波。净焉如练,莹焉如磨。溢而为江,潴而为湖。为沼为沚,为潢为污。汇为陂泽,疏为沟渠。浸而田畴,淤而泥涂。生我稻梁,漑我果蔬。集有凫雁,戏有龟鱼。实有菱芡,香有芙蕖。鹘舟如击,马楫如驱。船龙夭矫,桥兽睢盱。堰限江河,津通漕输。航瓯舶闽,浮鄞达吴。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大武挽��,五丁噪��。榜人奏功,千里湏臾。境绝利慱,莫如鉴湖。有八百里之回环,灌九千顷之膏腴。浮贺监之家,浸允常之都。

人在鉴中,舟行画啚。五月清凉,人间所无。有菱歌兮声峭,有莲女兮貌都。日出兮湮销,渔郎兮啸呼。东泛曹江,哀彼孝娥,西观惊涛吊。夫子胥。槩浦思夫槩概之封,翁洲访偃王之庐。箪醪投于沼吴国,扁舟去兮变陶朱。鼓樵风,兮游若邪。兴雪棹兮寻隐居,禊事修兮觞兰渚。陶泓沐兮池戒珠。了溪凿兮禹功毕,刑塘筑兮长人诛。酌菲泉兮怀古,饮清白兮自娱。其物则有鱼盐之饶,竹箭之美。南风翼苗,翠浪千里。耙䅉一空,玉粒如峙。炊粳酿秫,既甘且㞓。檿枼之奇,号为第一。龙精裸裸,吐终满室。木则枫挺千丈,松封五夫。桐柏合生,檫榧异隅。文梓楩楠,㧰柞槠榆。连理之柯,合抱之株。乃斧乃斤,以舆以庐。乃有萧山陆吉,诸暨三如。胡楠成林,贺瓜满区。枣实全赤,擒腮半朱。火榧壳玉,樱桃荐珠。鸭脚含黄,鸡头去卢。百益七绝之奇,双头四角之殊。蔗有昆仑之号,梅有官长之呼。蔓生则马乳��薁,土实则凫茈慈菰。野蔌溪毛,园蔬木菌。湘湖之莼,箭里之荀。可荐可羞,采撷无尽。鳞虫水族,海生池养。丁首丙尾,皤腹缩项。赤��文鳢,元鲫黄��。人骈集,吕钩以网。羹金绘玊,不数熊掌。能言之骛,善鸣之鹅。输芒之蟹,孕珠之蠃。文身合氏之子,跛足从事之徒。街填巷委,与土仝多。异兽珍禽,屑铜吐绶。猛虎负子,灵乌送��。凤栖鹿化,鹤拾雁耨。熊。罴貍豹猴,玃猿狖衔鸬吐,莺求鹑斗鸥浮鹬浴,鸦寒鳦痩。巧妇锥喙,春锄雪脰。林栖水宿,修尾长咮。江湖为笼,山林为囿。以牡以牝,以蜚以走。甲第名园,奇葩异香。牡丹如洛,芍药如扬。木兰载新,海榴怀芳。蘜山黄华,兰亭国香,天衣杜鹃。东山蔷薇,湖映香雪。鉴生水芝,鸳梅并蒂。仙桂丹枝,司华骋巧,天女效奇。桃李漫山,臧获眂之。药物之产,不知其名。白㭉丹参,甘蘜黄精。吴萸越桃,禹粮石英。蓟训鬻之以疗疾,彭祖服之而延龄,秦皇求之而莫致。葛仙饵之而飞升。日铸雪芽,卧龙瑞草。瀑岭称仙,茗山斗好。顾渚争先,建溪仝蚤碾尘飞,王瓯涛翻皓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剡藤番番,管城斑斑。冰敲嵊水,竹翦顾园。制于蒙蔡之手,游于羲猷之间。友陈元与端紫,仝文字于人寰。至若龙謢金书,苔封石刻,苗山金玉,邪堇铜锡,黄帝之鉴,神禹之璧,欧冶之剑,蔡邕之笛。

所以化被万世之久也。然说者以为入圣域而未优。其必有大于此者虖。有君曰。舜生于诸冯。孟子以为东夷之人。历世逾远。流传失真。太史公以为冀州然邪否邪。然越之邑则有上虞余姚。山。有虞山,历山。水,有渔浦、三怃。地则有姚丘。百官,里焉,有栗。陶焉,有灶。汲焉,有井。祀焉,有庙。其遗迹也。意者不生于是,则游于是乎?舜为人子,克谐以孝。

故其俗至今烝烝是效。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舜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至今爱而能容。舜为人君,以天下禅,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逊。若是如何?子真矍然离席而立,拱手而对曰:于戏,噫嘻,尽善尽美,虽甚盛德,蔑有加矣。昔季礼观乐而止于韶,自韶之外不敢观。余问风俗亦极于舜,自舜之外不复问矣。无妄先生粲然失笑于旁曰:固则子真之问,有君之答也。兹皆古之越,非今之越也。

人死骨杇,世变风移,山川虽在,人物已非。前日淳朴变而浇伪、前日廉逊变而争敚、前日勤俭变而矫怠、前日忠孝变而㓙悖。尚何执��上陈迹。而����其颊舌邪。有君曰:先生之言是也。然风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焉恶马,维人是繋。今朝廷驻跸东南,越为巨藩,密迩尧天,盖尺五间。帝命重臣,来镇是邦,入境问俗,登堂观风,因舜禹之遗化,明吾君之至仁,布德教于黄堂,变簿俗而还淳。矧何世之无才,亦奚有于古今。子不见夫衔命虏庭,死于王事,如陈公张公者乎?议礼靖康,赴难建炎,如华君传君者乎?是岂异代之人邪?又不见夫姚江陈公,所临有声,亦克之退,身名两荣。执政李公,忤旨权臣,老于沦落,世贤其人。愍孝蔡子,捐生可悲。同彼旌忠,庙食于兹。隐吏王君,斩雠著名,一门,可称贤父难兄,兹固先生目所亲睹也。安知后之眂今,不犹今之眂古虖?先生曰: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风俗而已矣。

昔子虚夸云:梦乌有,先生诧齐无,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今越未足侔齐楚之大,尚何足以夸之?有君曰:昔吴子问柳先生以晋国之事,而柳以晋对。今子真问余以越国之俗,而余以越答亦各因其所问而及之尔。余岂瞢然无闻无知于越之外哉。回视会稽,盖甄陶中之一物。无妄先生失言,色有余媿,与子真逡巡而避。有君退而寄傲于南窗,有飘飘凌云之气。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5-31 22:34・IP 属地陕西
红楼梦(小说)
红学
南宋(纪录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得残荷听雨声——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联创作
少读红楼
2019-07-18 22:48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翰墨则诗词歌赋”排在了第一位,以诗词感物咏怀,在《红楼梦》书中占据了很多篇幅,曹雪芹也不吝笔墨地介绍了诗的写作方法。
第十五回,北静王向贾政赞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甲戌侧批: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
何谓“西昆体”?宋初以杨亿为首的17位馆阁文臣在编书之余将他们互相酬唱的诗作集结了一本册子,名为《西昆酬唱集》。他们宗李商隐为师(“雏凤清于老凤声”正是李商瘾所作。),因为音律谐美,对仗工整以及长于典故,并清词丽句,故一直被人追捧模仿,是当时文坛上一种新的诗体。
但是西昆体却只是形式上继承了李诗的风格,却无法真正做到与其比肩,一直被人诟病因为太追求形式而内容空洞贫乏。
西昆体因为爱用历史典故来表达现实,所以读起来会觉得令人难于理解,在文字技巧方面也通常会使用“转语”和“代语”,如“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骚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辉”,批书人也正是在此处点出《红楼梦》一书仿“西昆体”技法,用“转语”和“代语”,甚至“隐语”来书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
范石湖即范成大,他有一首《白狗峡》的诗写石:“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又另一诗:“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这即是属于隐写,表面是写了大观园里立着一块碣石为园中增色,却用了范成大的碣石诗来暗喻贾家败亡之后的情景,即是不写之写。

举宝玉“怡红快绿”诗并批语为例,看看一首好诗是如何炼成的。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庚辰双行夹批:双起双敲,读此首始信前云“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等批非泛泛妄批驳他人,到自己身上则无能为之论也。]绿蜡[庚辰双行夹批:本是“玉”字,此尊宝卿改,似较“玉”字佳。]春犹卷,[庚辰双行夹批:是蕉。]红妆夜未眠。[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凭栏垂绛袖,[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之情。]倚石护青烟。[庚辰双行夹批:是芭蕉之神。何得如此工恰自然?真是好诗,却是好书。]对立东风里,[庚辰双行夹批:双收。]主人应解怜。[庚辰双行夹批: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
贾宝玉诗写“海棠与芭蕉”,我们却并未直接在诗里读到这四个字,“绿蜡”出自唐朝钱珝《未展芭蕉》诗句中的“冷烛无烟绿蜡干”,“红妆夜未眠”则出自宋苏轼的咏海棠名句“犹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读者凭借这两个熟典就能知道他写的是“海棠与芭蕉”。
首联先描述了环境,颔联点出了所写的事物,颈联紧接着勾画事物的意态,收尾由物及人,非常有层次感。宋人王炎《双溪诗馀自叙》说诗的起承转合中很难一诗写两物,写不好就会牵强,但是贾宝玉却将两物转承归结到了一人上。
作者总会借诗来抒发胸中的感受,我们这里并不深度解读,但是诗之婉转,托物言怀读来自然而有妩媚感,对仗也是极其工整。
林黛玉在看到残荷时曾说,平素最不喜欢读李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的诗,唯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句。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但因为长期置身牛李党争旋涡中,所以处境十分的尴尬,胸中块垒郁结,诉诸文字也只能婉转迂回,很多诗直接就叫“无题”,而诗中也是频繁用典,虽然尽显了朦胧之美,但也常常叫人云山雾罩。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一首绝句,四句中并无用典,相较他的其他作品,便显得洗练而直接。(注:原诗中枯荷,林黛玉借当时池塘中景,改用为残荷。枯表示因老而衰败,残却有因损害而衰败的意思)。
又第四十九回,借了宝钗的口,品评了一番各诗家的特点,“杜工部(杜甫)之沈郁,韦苏州(韦应物)之淡雅,温八叉(温庭筠)之绮靡,李义山(李商隐)之隐僻”,也再一次点明李义山写诗惯于含蓄与“隐僻”。
林黛玉的《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令平章”借指陶渊明对菊花的评赞,因为本身就是咏菊诗,再用上陶渊明对菊花赞赏的典故,更突出了主题,理解起来也是很畅快无阻的。

林黛玉虽然不喜欢作诗“隐僻”,但也不赞同直白。香菱与林黛玉论诗时说,自己喜欢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就告诉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然后推荐《王摩诘全集》,先读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正是严羽所说: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
王维(字摩诘),其五言律诗并无比兴手法,也没有心灵鸡汤类的哲思及人生感悟,只是单纯地写景叙事,然而却极富有画面层次感,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如果说王维的五言律诗读起来让人置身静谧幽旷之中,李白(号青莲居士)的七言绝句就自带“光华四射”的气度,至若陶渊明等,皆漫抒胸臆,却笔意凝练有物,又不失古意高怀。
放眼今之诗词界,有一号人专爱长句,似乎短了不足尽兴。猛一看用词华丽,洋洋洒洒,但绝不能品,初时会以为现代“西昆体”,再读唯四字“不知所云”,只是一味堆词而已。
西昆体本是源于酬和,故多奉承、歌颂升平之作。今人却拍不出“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样高水平的马屁,于是每每“颂华章”“歌盛世”“创辉煌”满天飞,实在词穷之至。其实功夫都在诗外,大多数人却不愿意花时间去积累这诗外的功夫,陈陈相因,语言乏味至极。
元妃省亲当堂题诗比的都是现场出口成章的能力,非日常足够的积累而不能为。
贾宝玉写“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宝钗悄悄过来提醒,元妃正因不喜“绿玉”二字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你这会再来个“绿玉”不是违她意了吗?让改“绿玉”为“绿蜡”。宝玉竟然一时想不出“绿蜡”典出何方。所以颂圣、溜须拍马也都是需要技术的,储备量不够,马屁也许就拍到了马蹄上。
《沧浪诗话》云: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红楼梦》里也有应制诗,举省亲一回林黛玉之《杏帘在望》做例:“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前面先把景物一层一层渐次推进描绘一番,末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颂圣颂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含蓄,虽并不直接颂个人,但因为这一番政绩,间接地就将被颂者烘云托月般捧了出来,不唯被颂者,即便我们看书人读来都觉得如沐春风。

《红楼梦》里诗有抒怀自咏,也有应社应制歌咏升平,另有讽谏之作,读来也十分有趣。
薛宝钗做了一首“咏螃蟹”的诗,书中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诗是这样写的:“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看似写螃蟹,实则用螃蟹来比喻世上之横行霸道者从里到外都坏透了,但是作恶多端的最后下场却只能是像螃蟹一样“落釜”被人吃掉,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手法叫借喻。
林黛玉谈诗时,特别谈到诗贵“意趣”,李纨也说诗要“立意新巧”。香菱理解到“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随园诗话》里写: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其实诗有各种体裁,不独为格律诗,尚有律诗、古风诗,并不约束性灵。但是灵气却自在天分之中。今人重形式而轻内容,除了世风以权位之人口味为风尚外,欣赏力水平不高亦是普遍因素。
香菱得林黛玉教诲,来讨论自己的理解:“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形容词和动词最能为诗加分,用好了,诗就灵动起来,诗中景象亦在眼前活现。
黛玉继续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化用这事如果做好了,后人超越前人的不在少数。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纳兰公子,我们耳熟能详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就化用了谢脁的“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红楼梦》中也很多,如薛宝钗灯谜诗中“晓筹不用鸡人报”之句便是化用李商隐《马嵬》诗中的“无复鸡人报晓筹”。
“蘅芷清芬”匾额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模仿这事看来也并不是新手独家,诗仙李白也爱用。倒应了宝玉那句: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诗取境,“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即是说好诗贵在意境,初看可能会觉得很普通,但是再一回思,会发现其间很普通的字眼,却不能以它字词取代,这就是高手作诗。炼字很重要。
有一个小笑话,袁枚的姨丈与其和诗,写道“托根何必蓬莱上,得气均沾雨露中”,袁枚笑他说“此县令诗,不能作翰林者”,结果姨丈果然中了进士去做了县令。但也只能止于进士而不能入翰林。可见诗以明志,志趣高低,字里行间尽现。
格情并高,方为诗之上上品。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品。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学诗须学上乘。林黛玉为欲学诗者开出的清单,即是学诗的上乘之路。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7: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惜春:出生便被抛弃,到她出家那天,才想明白父亲贾敬的心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25:古庙与美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迎春的判词后面是贾惜春。

惜春是贾家四春年纪最小的一个,比黛玉大概还小着三四岁,比贾兰也大不了一二岁。




虽说与贾宝玉关系最远,血缘要追溯到宁荣二公之父,二人是一同高祖。

但古代宗族谱系,惜春仍是贾宝玉族妹。论起亲疏:迎春是从妹,惜春属堂妹。

惜春排在凤姐几人前面,实因族妹是同姓人,要比外姓人嫂子更亲近。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五回)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的判词图画场景简单明了,只有:古庙和美人。

古庙代表归宿,惜春日后与父亲贾敬一样,出家去了。

美人就是惜春,韶华年纪却常伴青灯古佛。

图画表现的惜春人生和经历,一清二楚。与迎春的判词图画类似,仿佛并没有什么太多可说。

但就像史湘云判词图画一样,线索越少,越要注意背后呈现的细节,曹雪芹肯定不会辜负和敷衍了事。

细看贾惜春的判词图画,仍有很多值得一说的细节。




首先,庙是古庙。

《红楼梦》里出现过好几座庙,贾家铁槛寺是家庙,不但时间不过百年,更是和尚主持,惜春不会去那里出家。

葫芦庙被一把火烧没了。水仙庵距离太远,关系不近。

还有水月庵(馒头庵),地藏庵,善才庵等都不是善地,惜春不可能像芳官她们落去那里。

大观园栊翠庵,随着贾家被抄家,妙玉都住不得,肯定惜春也留不下。

而根据妙玉“美玉落泥垢”的判词图画提示,贾家抄家后,妙玉所谓“无瑕美玉遭泥陷”。只是被迫离开贾家栊翠庵,不得已回到家乡姑苏香雪海的玄墓蟠香寺,令她美玉一般高洁的德行,再卷入泥垢一般的名利红尘。




玄墓蟠香寺,就是一座古庙。惜春最有可能投到妙玉门下,随之南下回到玄墓蟠香寺出家。

而关于妙玉和贾宝玉,还有昔日瓜州渡口一见缘分,也当与惜春有关。

其次,美人看经。

贾惜春从小心愿,就是“剃了头发做姑子去”。

当初她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说出这个话,别人都以为是玩笑,殊不知她是认真的。

那次送宫花时,惜春正和小尼姑智能儿玩耍,也影射她的出家结局。

周瑞家的一路送宫花,要非常注意众人当时的行事。不提。




惜春出家之心甚坚定,与父亲贾敬一心好道如出一辙。不愧是亲生父女。

竟有人谣言惜春不是贾敬亲生,可是没看懂作者明示。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哥嫂弃她不顾,是贾母吩咐王夫人抱来抚养……惜春从小性格孤介,六亲不近,也与贾敬如出一辙。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敬时用了“贾代化也养了两个儿子”说法。贾敬无疑借鉴自明代嘉靖皇帝的人物,都是小宗入大宗为“养子”。

惜春被荣国府收养,也影射出贾敬的人生。

反之,惜春的幼年经历和父亲影响,才是导致她一心出家的根源。

贾府败亡前,惜春肯定已经出家才不受连累。

出家于佛前,让她心愿圆满,求仁得仁,自是安心读经,怡然自得。




最后,美人独坐。

贾惜春日后在庙中修行的经历,从画面读经看出很规矩,也很规律。

一方面是指她自愿出家。

另一方面也指她出家后人生很平静。

她所在寺庙,不存在智能儿在馒头庵那样的急迫,一心想要秦钟救她出火坑。

馒头庵和地藏庵都是在做半掩门生意的肮脏地方。

惜春若是在那种地方出家,自无幸免。早都一死了之,哪还容她能安心读经做功课!

只有她被庇护于一处安全的所在立足,才能淡然独坐,一心读经。

京中附近任何地方,都不足以对惜春如此庇护。也唯有妙玉的玄墓蟠香寺可以接纳惜春安心修行。

当然,以上也是从画面推演而来,是不是见仁见智。

不管如何,简单一幅图画给出很多细节,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而更多信息,还在四句判词中,下回再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0 09:5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生来就为拯救贾家,但她真正的好处,贾府却没几人发现认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开篇,却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立意,与《封神演义》中的女娲绝不相同。

曹雪芹借“女娲补天”,讲述的是女人的补天之能。




共工撞倒不周山而天塌。女娲挺身而出炼石补天,才重塑了世界。

贾府未来被抄家如同天塌,谁能如女娲一样锻炼出补天石,替贾家撑起破碎的天?毫无疑问是林黛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林黛玉的木石姻缘代表诗书传家。

薛宝钗的金玉良姻代表富贵传家。

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曹雪芹一开始就设定林黛玉比薛宝钗更适合做贾家女主人,注意不是贾宝玉的媳妇这么简单。




为此,原文写了一群女人来佐证谁具有“补天”之能。

比如贾母、李纨、林黛玉、贾探春。

谁不具备补天之能。

比如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尤氏、贾元春、王熙凤以及薛宝钗。

薛宝钗的问题,是她传承自薛姨妈的本性和教养,与王夫人对贾元春的影响一样,无能改变贾家做那个补天人。

可能有人会说,林黛玉继承自贾母,也没好到哪里去。你看贾母将两个儿子贾赦、贾政教养的如何?贾元春还不是跟着贾母长大?

这话是不错,但子女教育除了母亲的影响,还有父族的影响。




贾家是武功之家,要弃武从文谈何容易。靠贾母一人一代无法扭转,要循序渐进,并有合适的继承人接续贾母。

你看李纨能成功教育贾兰科举入仕金榜题名,是贾政认识到读书好,为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李纨又用李家的方式教养贾兰成功。

贾政是贾母教养,改变贾家尚武根基,才有娶李纨为媳,教育贾兰日后成才。这就是门风影响。

贾元春虽跟贾母长大,但对她性格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母亲王夫人。贾母能教授她学习,改变不了她的性格。

可你看从襁褓中就跟着贾母养大的史湘云,以及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什么样儿?贾宝玉一出生就跟着贾母,他的品质又是什么样!

贾敏和史湘云才是贾母真正亲自教养的两个人。林黛玉和四春都不全是。




贾母对孙子孙女的真正影响是因材施教,不拘一格。

她不强求孙辈们一定要遵从薛宝钗认识的“本分”:男儿读书为辅国济民,女儿就应该相夫教子……

相反,贾母更注重品德、品味、教养和传承。

你看跟着贾母长大的几个孙子、孙女,绝对是最精彩的一代。

贾家四春:琴棋书画,各擅胜场。

史湘云、林黛玉惊才绝艳,既有贾母打下的基础,也有贾母的不拘束,任由她们自由发挥。

而贾宝玉科举仕途不行,其他学问却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甚至跟着贾母的几个丫头,都是冠绝贾府的,再看王夫人的丫头如何?

而贾母为什么不管贾宝玉读科举之书?




林黛玉为什么不劝贾宝玉科举仕途?

不是她们不能和反对,只因她们有识人之明,早看出贾宝玉不是那块料,不想“揠苗助长”。

贾母后来对王夫人说:“我也劝不过来”,就是这个道理。

林黛玉被贾母选中的优点有两个,是谁也比不了的。

一,传承了贾敏、贾母一脉相承的尚书令史家的宰辅文风。

二,传承了林家诗书传家、父亲林如海科举探花科举门风。

林黛玉一人,相当于史湘云和李纨两个人的集合,你说她重要不?

日后李纨一个人就将贾兰培养成才。如果是林黛玉和李纨一起,何愁贾政一脉不能再出几个贾兰?

林黛玉的意义还在于她对末世贾家来说,弥补了李纨因守寡不能作为“女主人”的承担。

李纨只能影响自己儿子贾兰,女主人却能影响整个贾家。

林黛玉无法避免贾府被抄家。却是贾府抄家后,“锻炼补天石”,修补贾家坍塌的“天”的最佳人选。




有她在,贾宝玉不会离家而去,就有可能开枝散叶。

以林黛玉的素质和心胸,不会劝谏贾宝玉科举仕途,只会尽心教养子孙。

更不会像薛宝钗那样“儿子要辅国济民,女儿要相夫教子”,而是学贾母培养学习氛围,再造一个大观园诗社的文化载体,将贾家从底层改造成诗书传家的门风。

那时候贾家人人读书,因材施教。再结合李纨的科举教养,何愁他们不能破而后立,百花齐放?

你看香菱在薛宝钗手中只是个小妾,到了林黛玉手中就蜕变成了女诗人。

像贾家这种大家族,只要有人在,会有各种资源能够再利用。只是缺少一个有方法,有能力,善于“补天”之人。

薛宝钗不能辅国济民不如不读书的思想能行么?

只能是林黛玉能从底层改造贾家。她才是曹雪芹写的那个“补天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20 09:58・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林黛玉进贾府,「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什么意思?红楼微梦关注IP属地: 江苏
0.292020.05.03 13:10:41字数 1,552阅读 2,677



随手打开知乎,收到几条问题邀请。
仔细一看,当时我就懵逼了。。。(如下图 ↓ _ ↓)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莳(shí),二声,名词。一种草本植物,花小、黄色,果实椭圆形。
但“王穆莳”是谁?谁是“王穆莳”?
细想了一下,原来是题主断句有误,这个人应该叫“穆莳”。出自《红楼梦》第三回,也就是题目中语文课本必修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
书中写道:
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金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个落款让人产生了误解——不是“东安郡 / 王穆莳”,而是“东安郡王 / 穆莳”。




由于古代文言文没有标点,大多依靠口传心授,所以《三字经》才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句读,也就是通常说的“断句”,是文言文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如果不懂句读,就可能造成误读和曲解。
解决了这位同学的小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什么意思?
同样,要先准确断句。明确了词义,也就明确了句义。
经过综合分析,个人认为最合理的断句是——
同乡 / 世教弟 / 勋袭 / 东安郡王 / 穆莳 / 拜手 / 书




详解如下:
“同乡”,指同一籍贯的人。
“世教弟”,是一种谦称,表示承受府上教诲的兄弟。世,指“世交”,即世代之义,如《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的“世兄”、“世翁”等。
“勋袭”,就是因功勋继承封爵或官职,这点和贾府一致,都是世袭爵位。
“东安郡王”,即爵位。清朝时,“郡王”是比“亲王”低一等的爵位,多封给宗室。“东安”是封号,与“南安郡王、西宁郡王”类似。
“穆莳”,人名,不用解释。只说明一点:莳,做名词时读二声(shí),做动词时读四声(shì)。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表示敬意。正坐时,两手拱合,低头至手与手心平,而不触地,所以称“拜手”,也叫“拜首”。
“书”,落款时的通用格式,表示书写、题写。
整个落款的意思是:同乡世代承受府上教诲的兄弟、世袭东平郡王穆莳恭敬书写。




穆莳的这个落款很巧妙——
“同乡”从空间上拉近距离,“世教弟”从时间上拉近关系。然后“勋袭东安郡王”点明身份,“拜手”再表达恭敬之情,很好地凸显了贾府显赫的地位和尊崇的身份。
回看这段引文,“虚实相间,真假相生”,一方面极力渲染了荣国府的富贵、尊崇,一方面也客观反映了荣国府的格局、陈设,可谓妙笔!
注:《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一书中,对这段内容有详细解读,可参看。




以下为答疑阶段,可略过:
“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中,“同乡 / 世教弟 / 勋袭 / 东安郡王”一段的断句,没有任何疑问。
但“穆莳拜手书”一节的断句有争议,主要有三种:
穆莳 / 拜手 / 书
穆莳 / 拜 / 手书
穆莳拜 / 手书




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逐个分析:
1、“拜”与“拜手”:单独从词义来看,没有差别。“拜”,也叫“拜手”,都是一种敬礼。
2、“书”与“手书”:同样,也没有差异。但一般来说,书法落款格式为“XX书”。古人都是手写,似乎没有必要强调“XX手书”。
3、“穆莳”与“穆莳拜”:如果从名字来说,都有可能。虽然“穆莳拜”读起来有点别扭,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不过,结合第二条,可能“穆莳”更合理。
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落款中“书”与“手书”的差异。
粗略查了一下古代经典法帖,几乎没有发现落款为“XX手书”的,唯一找到的也题为“XX拜手书”,出自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如图),说明“拜手”、“书”是固定搭配。




总之,“穆莳 / 拜手 / 书”最合理,整句话的断句也应该是:
同乡 / 世教弟 / 勋袭 / 东安郡王 / 穆莳 / 拜手 / 书

✪ 文 / 红楼微梦 | 加关注,不迷路!







[color=rgba(150, 150, 150, 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3人点赞



红楼微梦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简书APP



"红楼微梦:生活中的红楼梦"
赞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0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1: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 mù ]
部首:禾        笔画:16        五行:金        五笔:TRIE
基本解释
1. 恭敬 静~。肃~。

2. 温和。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本义:禾名)

2. 同本义

穆,禾也。——《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穆者也。”

3. 古时宗庙制度,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参见“昭穆”

辩庙祧之昭穆。——《周礼·小宗伯》。注:“父曰昭,子曰穆。”

4. 代指右边

只见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红楼梦》

又如:昭穆(左边和右边)

5. 姓

〈形〉

1. 恭敬

于穆清庙。——《诗·周颂·清庙》

穆穆皇皇。——《诗·大雅·假乐》

我其为王穆卜。——《书·金滕》。传:“敬也。”

又如:肃穆(严肃恭敬);静穆(安静庄严);穆穆(端庄恭敬);穆穆纯纯(恭敬诚恳的样子)

2. 壮美

穆穆文王。——《诗·大雅·文王》

天子穆穆。——《礼记·曲礼》

又如:穆穆(端庄盛美的样子);穆行(美行);穆如(和美的样子);穆若(和美的样子)

3. 肃静

于是吴王穆然。——《论衡·非有先生论》。注:“犹默静思貌也。”

又如:穆静(安靖);穆然(静思的样子);穆穆(宁静;静默)

4. 淳和,温和

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又如:穆远(淳和深远);穆耀(祥和光明)

5. 和睦

而与夏侯尚不穆。——《三国志·苟彧传》

又如:穆清(和睦清明);穆亲(和睦相亲);穆畅(清和畅美)

6. 纯正

布德执义曰穆。——《周书·谥法》。注:“纯也。”

又如:穆羽(声细如五音之羽,穆然相和)

7. 诚信 。

如:穆宣(诚信公明);穆卜(虔诚占卜)

8. 深远;幽微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楚辞》

9. 清彻

天色澄穆,亦惟此时也。——宋· 苏轼《答王敏仲》

10. 通“睦”。和睦

周公穆康叔, 管蔡则流言。—— 曹植《豫章行》

11. 通“默”。不语

于是吴王穆然,俛而深惟。——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7:27 , Processed in 1.5954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