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1: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篇解读脂批红楼第二回01:真汝州的假故事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内容提要:

1. 第二回通开始也是假故事。不过大如州的真实面目就是洛阳南边的汝州,也是朱由崧的另外一个儿子甄宝玉的藏身之所。贾雨村升任县太爷回来报恩,得知甄士隐已经归隐,于是收了娇杏作二房,后又扶为正房。

2. 贾雨村因贪酷,恃才侮上被革职,不得已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3. 贾雨村到了智通寺看到对联,后来遇见冷子兴。 冷子兴真真假假的讲述宁、荣两府的大致情况。

4. 贾雨村论述了说天地如何生人及大仁大恶的道理,体积自己所教甄家公子的情况。

5. 冷子兴继续讲述贾府四个小姐、贾琏及王熙凤等人概况。

真实身份:

1. 贾雨村:表面上内心狡诈,矜娇狂妄,其实是红楼梦里的伟男子。

2. 封肃:自私自利,趋炎附势,假故事里的假人物。

3. 娇杏:表面上是丫鬟身份,后被贾雨村收作二房,其实她也是和金陵十二钗一样根基的皇室后裔。

4. 林如海:姑苏人氏,巡盐御史。贾母四女儿贾敏的丈夫。

5.林黛玉:身体怯弱,多愁善感。表面上是林如海和贾敏的掌上明珠,其实是公主朱香玉的二女儿。

6. 冷子兴:古董行的商人,和贾雨村两人有缘,他的妻子和贾政的一个妾是亲姐妹。

7. 宁国公贾演:一母同胞弟兄两个,他居长。

8. 贾代化:贾演长子。

9. 贾敬:表面上是宁国府继承人,一味好道,别事一概不管。其实他是荣国府贾母的大儿子,贾政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亲哥哥。

10. 贾珍:贾敬的儿子。表面上他是贾府宁公贾演的嫡重孙,其实是贾母的大孙子。

11. 荣国公贾源:宁国公贾演的弟弟。

12. 贾代善:贾源的长子,也娶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也就是贾母。

13. 贾母:丈夫死后,她健在。众孙女都在她那里一处读书,她极爱众孙女。

14. 贾赦:表面上是贾代善和贾母的长子,其实是宁国府的继承人,贾母的侄子。

15. 贾政:贾代善和贾母的次子。其实是贾敬的亲弟弟。

16. 王夫人:贾政的夫人,贾府丑闻后只知道吃斋念佛。

17. 贾珠:贾政唯一的儿子。不到二十岁病死了是红楼梦最大的谎言。

18. 贾元春: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做了女史。

19. 贾迎春:表面上是贾赦和姨娘所生,其实是贾珠的大女儿,贾政和王夫人的大孙女。

20. 贾宝玉:表面上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二儿子,其实是隐皇子。

21. 贾探春:表面上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其实是贾珠的二女儿。

22. 贾惜春:表面上是贾珍的胞妹,其实是贾珠的七女儿。

23. 贾敏:贾府四姑娘,贾政最小的胞妹,林如海的夫人。

24. 贾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庶出,不知好歹。

25. 贾琏:贾赦之子,娶的是王夫人的娘家内侄女,即王熙凤。

26. 王熙凤:贾琏的妻子,荣国府的管家奶奶,贾母称其为泼皮破落户。

[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兴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故又怕闲文赘累,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究竟此玉原应出自钗黛目中,方有照应。今预从子兴口中说出,实虽写而却未写。观其后文,可知此一回则是虚敲傍击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笔。]

[蒙: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帽之,诚是大观。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龙象力者,其孰能哉?]

  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眉批:故用冷子兴演说。]

注释:

贾府人丁众多,因此借用冷子兴一人说出,略出其文,才能使读者不乏味。甲戌在这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显然这里的增删者雪芹就是红楼梦第一位增删者吴梅村。吴梅村将风月宝鉴进行了改写和完善。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甲戌侧批:一丝不乱。]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甲戌侧批:点睛妙笔。]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

注释:

继续第一回的假故事,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其实这里应该反看。封肃的原型也是和贾母一样的皇亲国戚。

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甲戌侧批:出自封肃口内,便省却多少闲文。]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甲戌侧批:细。]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戌侧批: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

注释:

假故事还要继续,批注里云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甲戌侧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甲戌侧批:一语道尽。]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甲戌侧批:找前伏后。士隐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封肃回家无话。

注释:

贾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看来也是知恩图报之辈。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这里看起来贾雨村好像有人心险恶,图谋人家丫鬟的用心,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报恩之举。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戌侧批:注明一笔,更妥当。]谁想他命运两济,[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甲戌侧批: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戌侧批:更妙!可知守礼俟命,终为俄莩。其调侃寓意不小。][甲眉: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注释:

娇杏终于修成正果,显然是甄士隐的福分,也是甄士隐的委托和目的。甲戌在这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其实这是批注人的障眼法,红楼梦的批注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批注者为了保护核心秘密和皇室丑闻,所撒的谎挖的坑比文本里的人多得多。

发布于 2021-12-01 23:50
红楼梦(脂砚斋评)(书籍)
汝州
红楼梦(小说)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赞同


分享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啸风解红楼
啸风解红楼
百年红楼梦方醒,一朝花落了无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秋爽斋对联》赏析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02-26   |  457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第四〇回



读红品诗词-140

《秋爽斋对联》赏析

文/墨吟 筱蕊


图:秋爽斋



由宝钗筹办、湘云做东的螃蟹宴让贾母十分高兴,她和王夫人、众姐妹商议要给史湘云还席,恰好宝玉来至上房,因说道:“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别拘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几样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贾母听了当即拍板说:“很是!”忙命厨房着手准备。

次日,天气清朗,贾母兴致颇高,一大早就带了一群人进了大观园。其时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与她很谈得来,便留下她,叫她也热闹一天去。

贾母少歇一回,便要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她们先到了黛玉居所潇湘馆,接着又来到探春居所秋爽斋。

原来探春素喜阔朗,秋爽斋内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十数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颜真卿是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曾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人称颜鲁公。探春在花笺中曾感谢宝玉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之语。由此可见,宝玉送给探春的颜真卿墨迹,就是这副对联了。

这副对联表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隐居山林的情趣。

上联意为:我愿在烟雾云霞之中让身躯悠闲散漫。

“骨格”,此处代指身躯。

下联意为:我愿在泉水山石之间度过不受拘束的余生。

“烟霞、泉石”典出《新唐书·田游岩传》:公元679年,唐高宗李治游嵩山,闻山中有隐士田游岩,亲自登门拜访,欲请他出来做官,田游岩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意思说,我是个嗜好山石间泉水叮咚、与烟雾云霞为伴的人,这个毛病很难医治了。

实际上,颜真卿并没有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当然更不可能有所谓“墨迹”。这是曹公根据故事情节之需要经常采用的虚化写法,目的就是为了与探春的花笺相呼应。

另: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画家,因是湖北襄阳人,故人称米襄阳。他曾画过多幅烟雨图,其中有一幅叫《五洲烟雨图》,较为著名。曹公所说《烟雨图》并无特定所指,目的则是为了与下面的对联相呼应。

+关注
undefined
我的图书馆1m7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编的十首怀古诗暗藏的谜底是什么呢?
关注者
43
被浏览
31,636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
​添加评论
​分享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疲惫的70后
疲惫的70后
标准农民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是 海灯。

就是贾母托人替宝玉点的海灯。

海灯,瓷质,内壁红紫色,碗状。

第一句,就是加满油,第二句,替谁点灯要写上姓名。第三句,灯火有限,并不能影响温度。第四句,夜晚驱光昆虫尸体遍布其中。

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是 鸾铃

就是马挂鸾铃之声的鸾铃。

铜制,部分鎏金,挂于战马脖子。

前两句好理解,后两句是说战场越大越是响彻云霄,马援和张良都是战场指挥员。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是 皮影

这个谜底耍的猴应该更贴切,但此前湘云已经有了,应该就不是了。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是马桶

就是电视剧中珍妃刷的那种三足带盖的古代坐便。

这个很好理解,不用解释。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是柳笛

就是剪一段细柳条,将木心取出,剩一个皮套,将一端捏扁,吹之有声。

前两句蝉鸣鸦栖和隋堤都是说的柳树,后两句笛类都是风流号,口舌多更好理解。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是春联

第一句,强调的是对称,水中映像跟实物的对称。第二句强调分离,对联左右分开。第三句是贴的地方,梁栋柱之类。第四句单指横批,横批贴于高处。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是墨斗

就是木匠放线的工具。

墨斗里面装上墨水,前端小口出线但不流墨,合第一句。弹出来的线笔直,不能有弯,合第二句。第三句主要是迎合汉代和亲制度?墨斗不知道是不是汉代产物。第四句说的是两种不成才没人用的木材,木匠不会在这两种木材上用墨斗。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是手绢

手帕擦脸又是脂粉又是汗,一洗就没了,香皂洗过的手帕,带在身上衣服也有了香气。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是灯笼

夜里照路的灯笼。

骨贱身轻,强撮成,用完吊起。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是树挂

就是北方冬天树上结的冰花。

第一句,给出了树挂发生的时间,是在卯时,冬天天蒙亮。

树挂很美丽,可以作画。

当春天到来,西风不在时,再想看这种美景就得等明年了。

分割线…

附上曹雪芹没有给出答案的宝黛钗三个。

黛玉的

琭珥何须系紫绳,

驰沟逐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是笔

就是毛笔。

琭珥是神马不系缰绳,但笔是有顶绳的,多为红色。

第二句是在砚台上沾墨舔墨的夸张写法。

第三句是以写作者的意思书写。

第四句是写完后放在笔架上,笔架形似三山。

点睛之笔是独立名,此谜只有一个字。

宝钗的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是号角

牛角号。

第一句是牛角上的天然花纹。

第二句指天然。

第四句风雨过是夸张的形容吹号时的运气和唾沫星子。

号角怎么吹也吹不出梵铃声。

 宝玉的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是风筝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

喜欢猜谜的同学请注意,古代猜谜是有讲究的。

就是谜面破了的东西不能猜。

比如“小照空悬”,有人猜跟镜子有关的都是错误的,因为有“照”这个字。

“团圆莫忆春香到”就不能像某些人猜“团扇”。

还有,十首怀古诗,讲的是十个典故,谜底就不能跟典故中的故事有任何关联。所以我在答题的时候就没有去分析典故内容,容易造成误解。

编辑于 2021-08-15 20:29
​赞同 1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崔剑亭
崔剑亭
孤独的图书馆员。
10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来瞎猜一通。每条谜语我标记一下自己有几分把握。想到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别的书迷的答案,就回来更新。这里一些答案,当然是受到了几百年来各位书迷们的启发的;但是猜谜人中,强行胡诌者也有,所以分辨谜底优劣也是猜谜的一环。另,为了我自己猜谜的乐趣,前人的猜想我也没有看得太多。

首先说下我猜谜的准则:

按规矩,谜面里不会出现谜底,哪怕是近义词或很明显的暗喻也不大可能。
虽然书中草草提过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但这大概是将谜题留给读者的借口,不应理解为谜题难度极高。
参考书中前文“贾政悲谶语”一节各谜题的难易度,此处的十首不大会有很牵强或明显的谜底。
宝琴原话是:“暗隐俗物十件”。
这些灯谜是贾母让作的,作者又是近乎完美的宝琴,谜底应当是能让猜中的场面既欢快又得体的。
各首怀古的地名中自然有文章。
考虑到书中角色的文化水平,分析谜题中的典故可以不避晦涩。
每首灯谜的四句,应当没有废句。即,谜底必须符合全部四句,方算成立。
大量参照字典、诗词集。字义中有细节。
不按索隐、结局暗示等因素主导思路,尽管很迷人。但亦会作为参考。
那么来试试看: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首先排除“法船”。“空舟”一句,已经泄了字,还猜任何与船有关的,大概是从没猜过谜语。一说“棺材”,虽然贴切,却不符合创作背景。写给老太太的十个节日灯谜,第一个就压这么晦气的东西,宝琴怕不是有病。

先把诗的表意说一下。第一句的“水不流”,指的是曹操赤壁兵败时,士兵从着火的战船上跳水溺死之多,导致江水堵塞。同样的情景,在写曹操屠徐州时,也曾用来描述过死在泗水的百姓。第三句的“喧阗一炬悲风冷”,自然指的就是孙刘联军的火攻和东风了。

那么余下两句,似乎是闲笔。而根据我上面定下的准则,这里是不会有闲笔的。

我的猜想是,这里的四句组成了同一个画面。诗用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整体暗喻了某样事物。后面的灯谜大多也都是类似的手法,但这里的赤壁之战意象更加统一些。

我想说的这个意象是:茶。

红楼中多有饮茶的画面。在第四十一回,妙玉还曾给贾母献过茶,并带有一句“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的描述。风、火、水,就是一个烹茶的基本要素构成。

所以赤壁就是红泥小火炉。茶壶放在上面,水在里面翻滚,却不流动,更有茶叶或茶饼沫子填充,犹如昔日赤壁令江水不流的溺水曹军。而另一边,空舟即茶杯。如果这里是用冲饮的方式,那么壶里就只在煮水,而茶杯里则是“徒留”的名。名,即茗。

煮茶人又是添火、又是扇风,终于水或茶汤煮好了,倒在杯子里。明清饮茶是用“小盖钟”,也是书里提到过的。盖钟又称三才杯,盖、托、碗分别对应天地人。而赤壁之战会发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将军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

谜题最后一句里,茶叶继承先前溺死者的意象,此时便是“英魂”,在茶中游动。英:花。茶花的魂,不是茶叶又是什么?

其实讲到此处,已经有了十成把握。但我觉得,“茶”的意象,和赤壁之战的整体意象之间,还缺一个诗词上的联系。三国故事里,酒文化胜过茶文化,所以茶用三国来代指,是有些不贴切的。

总之,我猜本题谜底为:茶炉。六成把握。

(另四成,押走马灯。南宋姜夔曾有诗云:

“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若使英雄知此事,不教儿女戏灯前。”

走马灯也是靠气流转动,内又有火,而水和英魂也都可以用图形来解释,只是未免单薄了些,所以还是主猜茶炉。)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在越南附近。马援是东汉开国名将,曾镇压交趾叛军。子房当然是指西汉开国名士张良。铁笛的出处有很多,难以定论。戎羌多指少数民族,也与交趾所在的西南对应。镛:大钟。无烦:无需。

首先,我不认为是“喇叭”。铜、镛、振、声、播、铁笛等字眼,均与喇叭关联太过紧密,有谜面直写谜底之嫌。因此喇叭虽然贴切,却不大会是真正的答案。

猜这道题,果然还是要从马援和张良入手。据晋人记载,马援平定交趾后,曾设立铜柱,标记汉朝国界。这与第一句的“铜铸金镛振纪纲”吻合,第二句也顺理成章。

那张良从哪里冒出来的?张良和交趾、铁笛等都没有直接关联,将马援与张良对立更无从谈起。二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就是“汉代开国功臣”这一身份了。前三句都在说马援,最后一句完全可以写一个更贴切的。

这时,我想到“纪纲”这个词。纪纲:法度;网的纲绳。

网的纲绳是什么形状?横线与竖线的交叉,是为交趾。

横竖线上有“铜钟”。我认为,这是指象棋的棋子。

象棋起始于宋代,在明代中期开始兴盛,正与小说的背景相符。当代棋子多用硬木,而旧时则还有象牙以及……铜。不同于其它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象棋远播海外,出现了各种分支,也符合第二句。

那么马援即“马”,铁笛即“炮”。如此一来,就连“戎羌”也可以和西南民族的战“象”对应。张良被称赞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象棋九宫中的士,甚至是将帅。说起士,明代有一锦衣卫,名字正好叫“纪纲”。而马援、张良等都是汉代人,在诗中又因“铁笛”而处在对立面,组成的意象正是隔着楚河汉界的那记起手“当头炮”。当头炮的对应,也正是“把马跳”。铜制棋子落盘有声,又回到了钟响的意象。

所以本题谜底为:象棋。九成把握。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再配合“名利”一句,似乎是指南齐周颙。周颙曾隐居于钟山,后又出山做官。南齐孔稚珪曾作《北山移文》,讽刺如周颙者是“假归隐”,故作高深,实则牵挂着俗世的名利。如此一来,“提线木偶”似乎全部符合诗句和典故:牵连难休,招人嘲笑。只是“被诏出凡尘”用来比喻“艺人将木偶放到台前”,似乎稍有不准。提线木偶是福建泉州的特产,而钟山则在江苏南京,两地不是天南地北,却终究有些距离。

我有个更贴切的猜想。

话说南朝梁武帝,亡国之时被大军围城,曾想过用纸鸦将皇帝诏令飞出城外求救的主意。后来这份诏书被射落了,计划也就破产。梁武帝兵败身死。梁都正在建康,即那个钟山所在的南京。“无端被诏出凡尘”说的是离开大地,是一个上升的画面。

这首诗,明着是写南齐周颙,实则联系南梁萧衍。用二人的故事,若即若离地涵盖了全四句。纸鸦由线“牵连”,放来本让人作乐,在梁武帝的故事里却令人唏嘘。如果结合名利,又有身在青云上,却仍无法休绝地上的牵绊之意。无论飞得多高,还是要看放风筝的人是什么心情。

所以本题谜底为:风筝。八成把握。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四句加标题都是写的韩信。韩信,死时为淮阴侯,曾封齐王。“三齐”是项羽在齐国故地分别封了三个王而的来的叫法。第一句写胯下之辱,第二句写鸟尽弓藏,第四局写一饭之恩。第三句看上去像是给第四句的铺垫。

然而之前我就反复强调了,这些谜语里不大会有闲笔。第三句会写一句看似没什么信息量的句子,而不是写更有名的灭楚、陈仓等旧事,一定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这首诗不同于别的,不是意象结合,而是一个字谜。全诗都在写韩信,而韩信倒过来,就是信函。

所以才有第三句“寄言”一说。然而如果只是字谜,较其它几首,稍显单薄。

所以我暂时设想本题谜底为:信函。六成把握。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个我觉得是比较简单的。由于简单,所以很可能有遗漏,不过还是姑且一说。

广陵在今江苏淮安,旁边就是扬州和南京。不过“隋堤”就远了,是大运河上的堤,在河南永城。好在这道题的谜底可以将一切都联系起来。

蝉是夏景,而鸦则多代表衰败。蝉与鸦“转眼过”后,就是春季,恰与“风流”相近。那么春天、风流、隋堤三个意象,就令人想到柳。隋堤旁,自建成以来,全都是柳树。

其实柳的意象还不止于此。明清易代时,在秦淮,即江苏南京,出了八位名妓。为首之人,柳如是。所以“占得风流号”,还不止是寻花问柳之意,更是直接联系当时的名人。只不过红楼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宋之后的某个虚构的盛世(不能点破是明朝),所以也不能直接说出柳如是的名字。

那么最后一句呢?“纷纷口舌多”是什么?

是纷纷柳絮。口舌多,即絮叨。只是柳絮似乎不太“俗”。

所以本题谜底为:柳絮。八成把握。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我觉得这是最难的一题,想了我一整天,得来的答案大概五成把握而已。但这个思考的过程,我却十分满意,在这里记录下来,或许会对其他人有启发。

由于很难,所以我……看了攻略。但看到的几个参考答案又都不大对。有说桃符的,这属于缺心眼。另有一说鸟笼,用让鸟饮水的小碟对应第一句中的“浅池”,是很妙的;二、三句对应鸟笼形状,最后一句说的是笼子挂着的样子。但这个答案里,一些牵强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将“衰草闲花”解释为色彩不鲜艳的鸟。按我开头定下的准则,如果有哪怕一句诗不符,这个答案应当就不对了。另有一种猜想,说是笔。这个倒是有些说头的。

稍稍回溯,先解释一下诗的表象。桃叶渡这个地方,曾有一件轶事,那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传说曾在这里与爱妾桃叶分离。所以第二句的“枝”字,大概是谐音王献之的名字。“六朝”是指从三国的曹魏/东吴到晋到南北朝期间,以南京为首都的六个王朝。南京也是因此而得名“六朝古都”。王献之曾任官,所以也就是朝廷的“梁栋”了。而最后一句“小照空悬壁上题”,其实也是王献之的故事。谢安曾求王献之给新建好的太极殿写匾额,编了个故事,说曹魏时有块扁还没写就被工匠误钉在大梁上了,只好让当时的一个官员兼书法家韦诞坐在一个悬空吊着的凳子上去写。等他写完,头发都白了。王献之听了故事之后,不但没被说动,反而反驳说,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正说明曹魏无德,不能长久。

为什么谜底猜是笔有道理呢?第三句的“六朝梁栋多如许”(六朝的大官多是这样子的人;如许:如此的),指的应当是六朝总是这种多情才子、艺术家当官。这段时期,汉文化高速发展,书法、文学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献之本人又是诗人兼书法家。而第一句和第二句,如果用笔来解释,可以视为绘画的内容和技法,第三句用才子代指笔,第四句是又说绘画(小照:肖像画)又说书法(壁上题)。

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好虽好,我却偏不喜欢。

用书法、绘画等等去暗示笔,实在太直白了,更何况第四局的“题”字已有泄底的嫌疑。而且第一句,如果说“浅池”还可以用砚台来对应,花和草却完全没必要,似乎是闲笔了。这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我放弃了这条思路,重新去想,想到了另一样东西:木梳。

之所以会想到木梳,首先是想到了第一句在说什么。“衰草闲花映浅池”,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比喻:梳妆镜。

铜镜问世前,古人用水盆为镜;即便没这层关系,镜子“映浅池”也毫不牵强。那么衰草闲花呢?为什么是“衰”和“闲”这两个没有直接关联的字对应?所以我认为,“闲”是很重要的,不是虚字。空闲的花,衰败的草,对着镜子,这是一个梳妆的女人,一个有空闲、头发如草般稍有些乱蓬蓬的对镜女人。

于是我想到了梳子。桃木梳很流行,有辟邪的心理作用,据说还能活血。梳子齿和被梳开的头发也对应“总分离”的意象。六朝梁栋似乎可以把重点放在“朝”字上,取另一个音,视为朝时梳妆,而梁栋则又是垂直排列的条状木头,还是梳子。想到此处时,我很兴奋,却被最后一句诗卡住了。小照空悬壁上题,怎么想也想不到梳子。倒是另一个我琢磨了一阵的谜底,挂屏,更加贴切。挂屏上有小照,也有题字,镂刻的木头也符合前面几句。然而贴合度实在不算高,最终还是放弃了。

梳子本该也就此放弃,但我忽然想到,“梳”和“书”同音。也许作者在这里埋了一条谐音梗作为第二重密码呢?否则王献之的典故等等,岂不是都白铺垫了?于是木梳的意象,弃又不是,留着又无处发展。我重新审视这道题,想到将第一句解读为对镜梳妆的女人,仍然恰当。而这时,那些乱七八糟的拟谜底,都聚拢了起来,拼成了一个新图样。

第一句是镜子。

第二句,受到王献之和桃叶故事的影响,我们先入为主,会理解为“桃枝总是离开桃叶”。然而汉语的语法是流动的,这里还可以理解为“某种东西总是与桃枝、桃叶分离”,仍然通顺。那么什么和桃枝、桃叶分离呢?桃子或桃花。我认为这是在比喻女人的脸蛋,是在往腮上打胭脂,让“面如桃花”。

第三句仍可对应梳子。“六朝梁栋多如许”,整句理解下来,依然引向了书法家们。书、梳同音,梁栋的形状又和梳子相同。

那么第四句呢?梳妆完毕了。镜子不再照着“衰草闲花”,而是一个美人,一个可以画成“小照”的美人。所以小照就是那面镜子,镜子背面的铭文就是“壁上题”。将镜子的意象代入回前面几句,“桃枝桃叶”也可理解为镜片与镜支的关系。六朝梁栋贴切,因为镜台多设计为“宝座”的样子,姑娘化妆倒好像是上朝了。这么一来,说梁栋们“多如许”,亦有一层讽刺。更何况,六朝古都南京是什么地方?就是金陵。另外,第四句如果还是暗合王献之拒绝题匾的故事的话,那么那个写匾额写到头发变白的韦诞,也可代指老年妇女。到那时,还有什么梳妆的乐趣呢?镜子不过“空悬”罢了。

怎么样,很有道理吧?可是这里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解释,反而觉得晦涩了。因此我把握很小。

总而言之,本题的谜底拟定:镜台。五成把握。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一题向来是没有争议的,谜底就是墨斗。

本题的妙处不在“是什么”,而在“为什么”。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谜面。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地。这首诗全部都在讲王昭君。黑水是塞外的景象,“咽不流”又如欲哭无泪。“冰弦”一句是指王昭君的琵琶。汉家制度指昭君出塞故事中的选秀与和亲两件常事。“樗栎”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指大而无用的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讽刺除了昭君以外的任何一个相关汉人。

为什么这是“墨斗”呢?

墨斗是传统木工工具。它有以下这些部分:一个圆斗,称为“墨仓”,里面是墨,然而不是墨水而是由棉花一类的材料吸收、保存的墨;线轮和墨线,可以想象现代的卷尺,蜷曲在墨斗里时经过墨仓、染上颜色。墨线拉出来后,就是一条很便捷的直线。把线提起来一弹,墨的痕迹就在木材上留下了,比用直尺和铅笔方便。

因为这条线的缘故,古来多有将墨斗比喻为琴的。而这里宝琴的诗句把墨斗比喻为琵琶,其实更加贴切,因为墨斗的形状本来就像琵琶。

所以樗栎的羞愧,也是因为木匠嫌弃它们不能成材。第一句里黑水不流的意象,也对应墨斗虽然存墨却不用墨汁的设计。最妙的是“汉家制度”一句。如果不考虑王昭君的故事,说起汉家制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百家争鸣,但有两家是最大的。汉代独尊儒术,所以打压了哪一家?墨家。

哦对了,墨斗,用委婉的方式去描述,不正是“青冢”吗?

太妙了。

所以为什么我不说某某谜底我有十成把握?因为真正的好答案在这里,是让人拍案叫绝,不仅找不出一点错,而且越想越心悦诚服。墨斗作为本题的答案,是从历史、典故、形状、立意等各个层次去看,都完全符合的。的确,不一定每道题都达到这个水平。但曹雪芹特地留了这十首灯谜让读者猜,想必是得意之作,每一篇都是这种水平才更正常。

顺带一提,我没有见过真正的墨斗。如果不是前人的分析,反而在这道题上我大概是猜不出来的。致敬前辈红学家。

总之,本题谜底为:墨斗。十成把握。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老规矩,因“脂”字泄底,先排除胭脂。

马嵬坡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杨贵妃在这里,因六军不发,由唐玄宗被迫赐死。然而这里有个奇怪的地方。杨玉环之死,多是作自缢而死。这首诗中用来表现死亡的“温柔一旦付东洋”,却是个溺死的意象。虽然可用“付诸东流”之类的词来模糊解释为一切成空,但终究不贴切。

其实想到这一节,这道题算简单的了。想到马嵬坡、杨玉环,就会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提到“脂”和“温”字的诗句,是这样说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贵妇在沐浴。

而第一句的“脂痕”,还可以理解为“胭脂的痕迹”;“渍汗光”则是汗渍。这两者都怎么样了呢?用温水揉一揉,就洗掉了。洗的时候,不小心水溅到衣服上,抑或是衣服上遗下了“风流记”(疑车)所以必须要洗一洗,所以最终留下了香味。有种东西,是贵族洗衣、洗脸必备的,由猪胰、皂荚、香料等制成,而且历史悠久。

所以本题谜底为:肥皂。九成把握。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宝钗说这一首和下一首都没有考据。信了她就有鬼了。

蒲东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场景地名,小红即红娘。红娘偷偷带张生去西厢,撮合他和崔莺莺,事发后被老夫人惩罚,然而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嗯,张生和崔莺莺月下幽会,可不仅仅是约会而已。这四句诗就是红娘这个角色的全部剧情概要。

这样的故事,连离经叛道的宝玉和黛玉都要偷偷摸摸读,而且读着还不忘批评几句。像宝钗这样稳重而又符合传统观念的大家闺秀,当然是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红娘的媒婆功效,常被称为“牵线”。女红又通“女工”。这个意象符合诗中的每一句话。针最早为骨制,而且轻盈,好携带。第二句用了“撮”字,强调是指尖上的动作,也符合针线。针刺下去,却要吊着线再起来才能缝下一针,而针正是勾引着线同行在布料上的。

这么一想,似乎非常简单。上面有些谜语,因为过于简单,我反而没了把握。但在这里,因为宝琴的用典是“正经人”不敢点破的一出俗戏,假想的猜谜者是更加下里巴人些的人物,简单反而对了。如果说这些解释都是牵强附会的话……“牵强附会”倒也正是个针线活的画面,不是吗?

所以本题谜底为:针线。九成把握。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和上一题的《西厢记》一样是正经人家的“禁书”,这里讲的是《牡丹亭》的故事。官二代小姐杜丽娘在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伤情而死。她的尸体葬在梅树下,魂魄却去找到柳书生,最后还魂复生,正是在梅花观。经过一番曲折后,爱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所谓“梦里相爱”,也是在开车了……所以才是禁书。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的心声。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也是个字谜,答案便是:卯,应该无需解释。初得卯字时,我一下没想到有什么用。但第二句的“婵娟”也是很明显的暗示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用“婵娟”代指明月。那么第一句中的“卯”,岂不恰好是兔子,而且是捣药的玉兔?

这么一来,第三句也很好解释了。“莫忆春香到”暗示我们去想反义词,即秋天。秋天的团员,正是赏月、吃月饼的中秋佳节。于是第四句也很贴切:《牡丹亭》里多有将西风与中秋联系起来的唱词,如第二十出的“你便好中秋月儿睡受用?剪西风泪雨梧桐”。于是本题的四句诗,都指向中秋赏月。

所以谜底必然是和中秋相关的事物。我觉得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团扇。然而诗中已有“团”字,本不该取团扇之意。好在团扇还称纨扇、宫扇。而这两个词,又暗指十二钗中的李纨李宫裁,令人不得不遐想。不是梅而是柳,暗示天气热,所以要扇子。“画婵娟”指扇面的图案。“团圆”指形状。“西风”指扇风。四句皆合。

和之前一样,仍是因为《牡丹亭》不会由正经人提及,所以可以容忍比较明显的答案。

所以本题谜底为:纨扇。九成把握。

一路猜下来,不得不说,曹雪芹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些谜面,本身用诗的格式,哪怕对其中的寓意一窍不通也依然朗朗上口。而细品其意,有历史典故、画面、寓意、谜题、甚至针砭时事等多个层次的解读方式;更何况,如“梅柳”一句,极可能暗合书中的梅家(薛宝琴未来公公家)以及柳湘莲(令人唏嘘的显眼男配角),所以也可推想这里的诗都有故事意义,是用来暗示结局的。如此多层次的写作,每首都浓缩在三十字左右,而且随手一挥就是十篇,真不知曹雪芹从哪里想来。而这十首怀古,在书中其实无足轻重,只是某一回的引子罢了,几乎没有篇幅,而且从此再也没提过。这个写作功力的差距,让我一时难以静下心来写自己的作品。

我又想起来,除了宝琴的十首灯谜,宝钗、宝玉、黛玉三人也在同一场景里各自拟出一道书中没有答案的谜题。合在一起,是十三首,恰好可以对应金陵十二钗外加不在其列但必定包含在内的宝琴(梅花观怀古)。所以不索隐大概是不可能理解这些诗篇的。这些故事上的分析以及宝玉三人的谜底,以后再说吧,也许写在这个答案里,也许链接在别处。

这里开了个红楼相关的新坑: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有看的价值吗?
476 赞同 · 186 评论回答
最后,我自己也出一道吧,探一探和曹雪芹的差距:

雾灵山怀古
卷卷天书通六合,饲驹挂甲闹市得。
乘风破浪百转拓,雌雄泾渭镜中托。
编辑于 2020-08-30 11:49
​赞同 104​
​3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是俗物,那应该是红楼梦里出现过的物品,贾府能见到或者金陵城里不难见到的东西。

第一个我猜扶乩用的沙盘,妙玉会扶乩,贾雨村用扶乩断案。

第二个我猜是锣,尤三姐讲过“偷的锣儿敲不得”

第三个:扫帚,鸡毛掸子之类,对的上“出凡尘”

第四个:猴子。韩信是淮阴侯,须防恶犬欺就是提示给侯字加个犬旁。史湘云也做过猴子的灯谜。

第五个:柳树。蝉噪乌栖对应树,隋堤提示柳。

第六个解不出。

第七个墨斗我赞成。

第八个是手帕。

第九个针线赞成。

第十个:兔子,在柳边的卯字。

发布于 2021-03-11 23:55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阿里云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阿里云“99计划”-2核2G3M服务器仅99元/年!
个人&企业新老同享/续费同价,助力开发者和企业上云查看详情
棹雪而来3745
棹雪而来3745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琴影射康熙,宝琴怀古诗是康熙自诩功绩

摘自“随风飞舞潇洒人生”天涯帖子

注:宝琴影射康熙,因此怀古诗只是从康熙自己角度出发,不能说是作者为康熙歌功颂德。

下面就开始分析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既然宝琴是影射康熙皇帝,那么这十首诗也应该是跟康熙朝的事件有关系的了。事实上也的确是的,这十首诗都是为康熙皇帝歌功颂德的。下面来具体看看怎么样歌功颂德法。

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風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一首的典故大家都很耳熟能详了,就是讲三国的赤壁之战的。那么我们先来翻译一下诗的表面意思:

赤壁之战曹军的许多战船被打沉,埋没在水里,导致河水都堵塞流不动了,空空的船中只剩下写着曹军将帅名字的旗帜。曾经战火喧天的战场,现在在悲叹着寒风的冷冽,这里面游荡着无数死去的英魂。

这首诗,表面上看来,是在叹息赤壁之战中失去的曹军将士,这跟康熙有什么关系?

其实,奥妙就藏在这场战争的三方的姓氏上面了,就是曹、刘、孙三个姓。

刘姓,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刘姥姥的刘,繁体字劉有个金字,因此影射后金。孙姓呢?

原来明朝初年,朱元璋禁止臣民使用胡姓,胡姓多为复姓,象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的复姓也在被禁之例,这类含“孙”字的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氏。还有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如历清顺治、清康熙两朝的护军统领、太子太傅孙达哩,本来就是姓鲁布哩氏。

这样看来,原来孙、刘联军竟然是影射满清一方的军队,怪不得是赢的一方了。那么输的一方曹军就应该是影射明军了。曹姓和朱姓有什么关系吗?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这就很明白了,原来朱氏,就是源于夏商时期的曹姓。

这样一“歪解”,这首诗的含义立马水落石出。那我们重新来解析一下。

意思就是说,明朝残余势力已经全部被消灭了(标志就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被处死,正是康熙初年发生的事情),全中国已经被清朝所统治(全部沉埋在水中),曾经喧嚣一时的朱明王朝(“炬”字既是火,也谐音“朱”),现在只能悲叹着被满清所统治的命运,这里面到处还游荡被消灭了的明军的魂魄啊。

这就是第一首怀古诗的意思了。首先歌颂一下康熙自己的彻底灭明的这个功绩。



继续来分析第二首。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先来看看交趾的介绍: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初期包括今广东省和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秦以后,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

原来交趾地区最初是包括了广东省和越南北部的,秦以后设立了交趾郡,就只包括越南北部。那么关于交趾的典故,最有名的就是马援的故事了。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上面介绍中的“南征交趾”,就是本首诗所引用的典故。

建武十七年(41年),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征侧便在麊泠趁机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刘秀命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

建武十八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

建武十九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犒赏三军,大发感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进击征侧余党都羊等,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岭南。

那么,书中的这第二首诗,引用交趾的这个典故,又是想说什么意思呢?

由于诗本身文字都很简单易懂,表面的意思就不翻译了。我们直接来分析它的含义。

第一句,“铜铸金镛振纪纲”。金镛,就是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金镛”两个字都是含“金”的,很明显是影射满清,并且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来比拟康熙南征北战所取得的功绩。

康熙都主要有哪些征战的功绩呢?主要是三次的大的战役,一是平等了三藩;二是收复台湾;三是西征漠北的蒙古准噶尔部落。这些战役全部都取得了胜利,使当时的中国的疆土比前朝又扩大了许多。

所以下面这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就是说前两项的战争功绩的。“声传海外”,就是指收复台湾。“戎羌”,羌族又称西戎,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就是指打败吴三桂收复云南。而平定三藩还包括平定广东岭南地区,因此这些都跟马援的主要功绩很类似。

然后第三句“马援自是功劳大”,称赞康熙手下的将士功劳很大。注意里这里宝琴并没有夸康熙自己的功劳,而是称赞康熙手下的将军。这跟后面第四句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再来看第四句“铁笛无烦说子房”。子房就是汉初的张良。而关于“铁笛”的典故,马援是有一个的,我们来看看:

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马援的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

如果“铁笛”是指这个典故,那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

按照这个意思理解的话,虽然也说得通,但是会觉得诗的境界就有点低了。因为宝琴是为歌颂康熙而来的,这反而变成了歌颂康熙手下的将军,就没康熙什么事了。而且写完马援就够了嘛,干嘛要专门点出张良呢?

所以这里应该不是这样解的,这样解的话就显不出作者的高明了。那么我们再来查查“铁笛”还有没有其他典故呢?这一查还真是有的。这就是出自元朝的元文宗写的《登金山》一诗,诗云: 

巍然块石数松支,尽日游观有客从。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 

东连舟楫西津渡,南望楼台北固钟。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

元文宗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时间只有短短4年。他的详细的历史这里就不说了(其实是我看那些蒙古人的名字看得眼都花了,实在看不下去),这里就说一点,就是这个皇帝有一点和康熙很像的。

他和康熙一样,都是一个年轻的皇帝,同样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文宗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会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

元文宗的《登金山》这首诗,是他将即位时写的,表达了一种年轻皇帝想要建一番功业的雄心壮志。

因此,最后这一句诗中的“铁笛”,其实是用元文宗来影射康熙。那么这句的主语就是康熙皇帝了。那么康熙无烦说子房,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等每次取得胜利后,群臣都请求为皇帝上尊号。上尊号是因尊崇皇帝,在皇帝生前加封的称号。而终康熙一朝,群臣请求上尊号就一共有8次。

但是每次都被康熙拒绝了。拒绝的原因主要就是说,这些功劳主要都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因为手下的将士用命,也连累了百姓困苦。

例如第一次平三藩后,康熙说:“所奏称天下荡平,皆朕一人功德所致”,“这所奏无益”。他多次同大臣们回顾了平三藩的决策情形,表示这一场斗争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如“事有错误,朕亦自任,断不归咎于人”。现在取得了胜利,乃是“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将士用力,“疲于征调”;百姓困苦,“敝于转运”,连官员也裁减俸禄,以供军需。这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若遂侈然以为功德,崇上尊称,滥邀恩赉(lài,赏赐),实可耻也”。

再来看看,原来汉高祖刘邦也说过类似的话。

汉高祖刘邦和群臣谈论楚汉胜败原因时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

分析到这里,诗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铁笛无烦说子房”的意思,就是把康熙比喻成汉高祖刘邦,不嫌繁琐地反复说明功劳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手下的将士的。

这样子来理解的话,这首诗用了秦始皇、汉高祖、元文宗三个皇帝来分别比喻康熙的文治武功、善于用人和不贪图虚名的政治胸怀。那这首诗的境界确实就一下子上去了。

下面看看第三首: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移文是官府文书的一种,用以喻对方移风易俗,故名)以讥之。”

这个典故的意思,就是说周颙这个人,假惺惺的在钟山修茅舍隐居,后来被皇帝下诏又出来做官了。他并不是真的想隐居,而其实是沽名钓誉,想学姜太公,以隐居而抬高身价而已。

那这个典故,以书中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得不出什么太大的关系。因此我认为,在这里也同样不应该用这个典故来解析的。那么应该对应的是哪个呢?我查了一下,其实还真是另有一个典故,就非常之契合这个地方了。

这个典故的主角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这个李煜的号,正是叫做钟山隐士!南唐当时的都城就在南京,而这个李煜本来并不喜欢做皇帝,他只喜欢隐居起来醉心于他的吟诗作画。因此他给自己起了钟山隐士这个号,另外还有叫青莲居士等,都表达了他的超然世外,不想涉入红尘的这个愿望。

但是很不幸的是,南唐的其它继承人都死光了,只剩下李煜这个独苗,他不想做也得做。结果他做了皇帝后,根本无心治理朝政,只沉迷于书画诗词和各种享乐。一心向宋朝卑躬屈膝、进贡求和。可惜宋太祖并不放过他,最后还是把南唐灭国并把李煜俘虏到北方去了。几年之后把他毒死了。

李煜和南唐的这段历史,跟明末、南明以及当时的那几个皇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木匠皇帝朱由校就和李煜颇为相似,只适合当艺术家而非政治家。南明的历史跟南唐也颇为类似。

因此这首诗应该就是用李煜的典故来影射明末及南明。嘲笑最后的那几任皇帝,本来是“名利何曾伴汝身”,不是做皇帝的料,可是偏偏被命运推上皇帝的位置,“无端被诏出凡尘”。

都是朱家的子孙血脉,想躲也躲不了,因此“牵连大抵难休绝”,最后被灭掉就“莫怪他人嘲笑频”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地方请大家注意,就是第一句中的“汝”字。这个字同样也是被程高本改了,改成了“女”字。那我分析原本的汝字是三点水旁,可能是影射朱三太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首诗同样还在嘲笑在康熙朝层出不穷的朱三太子案。这些人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为了名利跑出来招惹红尘事非,最后落了个凌迟身死的下场,真是不自量力,可笑之极。

同时,这首诗也回击了前面宝玉和黛玉的所谓“鸾音鹤信”、“风雷动”以及“独立名”等等的自夸,以一种轻蔑嘲笑的口吻对这两首诗的意思进行反击。

下面接着分析第4首诗: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同样先讲一下这首诗的典故。这首诗主要是说韩信的。淮阴,是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

三齐,是指韩信平定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一饭之恩,是说韩信没饭吃,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连续多天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这首诗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有不少说不通的地方。例如,韩信被封为齐王时,离刘邦取得天下还早着呢。虽然因此触怒了刘邦,但也不见得后来韩信被萧何设计所杀,是因为这件事。主要还是得天下后韩信比较嚣张,又有一些谋反的举动,才被杀的。如果说“三齐位定”就可以对韩信盖棺定论了,不太合理。

还有,为什么说一饭之恩死也知呢?韩信报答洗衣妇的时候,还是在被封王的时候,跟“死”无论如何也拉不上边。

那么我经过分析,这首诗其实也是要“歪解”才能得出合理的意思的。

首先,作者在这首诗中,写韩信这个人,是想影射康熙朝的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其实倒是很容易就猜到了,应该就是影射鳌拜的。

相信大家对鳌拜都很熟悉了,他是清朝前期皇太极、顺治、康熙的三朝老臣,顺治死时被托孤成为康熙朝的辅政大臣。后来由于过于嚣张,严重侵犯了康熙的皇帝权威。被康熙设计擒下,关入狱中最后老死。其党羽也被一网打尽。收拾了鳌拜后,康熙才真正得以巩固皇权,开始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

鳌拜和韩信一样,都是国家开国功臣,在建国征战过程中立有大功。也都同样是由于不懂韬光隐晦,功成身退而没有好下场。

那么,我们从康熙与鳌拜这个角度,重新解一下这首诗,就非常通顺合理了。

第一句,“壮士”就是指康熙了,“恶犬”当然是指鳌拜。鳌拜对满清其实还是非常忠诚的,尤其是对皇太极、顺治忠心耿耿,因此说他象狗一样忠诚,但对康熙又太不遵君臣的礼,欺负小皇帝,所以是“恶犬”。

第二句“三齐位定盖棺时”,这一句看似普通平常,其实写得非常之绝妙,很有意思。完全证明这首诗就是影射鳌拜的。

那么这一句妙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一句类似回文诗那样的句子,要把每个字反转顺序来读,才能明白它的真正意思。怎么反着读呢?就是从第三个字“位”字开始,然后依次向前读,到了开头就从末尾接上。这样就变成了这样的一句话:

位齐三时棺盖定。

然后这样还不行,还有把一些字换成同音字。也即把“位”换成“卫”,“时”换成“死”,“棺”换成“冠”。这样就变成了:

卫齐三死冠盖定。

好了,这句话粗看还是无法理解,但我一解释大家就明白了。

原来鳌拜的老爹,就叫做卫齐,鳌拜是第三子。所以“卫齐三”就是指卫齐的第三个儿子鳌拜。然后鳌拜死了就“冠盖定”了,冠盖是什么意思呢?

冠盖,是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仕宦,贵官。如班固的《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杜甫的《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么,这一句诗,意思就是康熙把鳌拜干掉了之后,朝庭之中就安定了,所有的大臣就都乖乖听话了。

呵呵原来作者在这里又设下了这么一个谜语,真是太有意思了。

然后再来看后面两句诗。显然这里作者不会去歌颂鳌拜,鳌拜也没有什么“一饭之恩”这样的故事流传。这两句其实是说康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康熙拿下鳌拜后,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1669)。

我们知道,许多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例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那么康熙是个要做千古一帝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他肯定不希望在后世评价他的史书中,留下这个杀功臣的污点。因此就籍着鳌拜为祖父辈立下了大功这个原因,没杀鳌拜,饶了他一命了。

所以,后面两句诗说的就是这件事情。意思是告诉世人,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我屠戮功臣,我跟你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可不一样。对功臣立下的大功我可是记得的,虽然鳌拜犯下了30条大罪,可是我都仍然念其恩德饶了他一命。

最后一句“一饭之恩死也知”的这个“死也知”,意思就是要定鳌拜死罪的时候,我是知道他的恩德的。

下面接着来解第五首诗: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風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風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一首诗,表面意思是说隋炀帝杨广的。广陵郡,隋代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但是,杨广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此诗所影射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比较容易猜到了。这是歌颂康熙兴修水利的功绩的。我们来看看关于康熙这方面的介绍:

康熙亲政后,一直对兴修水利十分关注。他晚年时曾说:“朕于河务留心最切,经历最深,往年屡次阅河时,精力尚强,亲乘小舟,不避水险,各处周览。”“黄河关系最大,……河工虽已告成,尤当时加巡视,不可疏忽。今春多风而少雨,恐秋间雨水必多。地方官宜加意堤防。”康熙不仅重视水利,而且多次亲临黄河视察。他对水利、气象等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力图使他的治河方案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在封建社会中,具有如此求实精神、科学态度的帝王是罕见的。康熙时,对为患最大的黄河开始了大规模整治工程,甚至在军情紧急之时也不终止。削平二藩后,康熙指出:“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事。”终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暂时缓和了黄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胁,保证了百姓的耕种。同时,康熙又在各省兴修各项水利,江浙的海塘也在康熙年间几经修治。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你们这些汉人整天对满清的统治骂骂咧咧,说三道四,可是在我的治理下,那些修好的河道的两岸,现在的风景怎么样呢?我兴修水利的功绩你们汉人视而不见,反而只因为我们满清是异族,就惹来一直不断的纷纷责骂啊。其中第三句的“风流号”,自然是影射满清了。

好了,这一首比较简单,这里就解完了。

接下来分析到第6首,我们来看看这一首又是讲什么事的呢?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王献之分别,王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下面就是王献之作的《桃叶歌》:

其一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那么桃叶渡这个地方,跟康熙又有什么关系呢?呵呵,关系可就太大了。大家来看一下:

原来,桃叶渡这个地方,是经常有人落水淹死的。大家看看《桃叶歌》的第三首,里面说“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就是这个意思。之所以经常经常有人会淹死,一个是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被挤下河中,第二是有时风浪太大,船被打翻。所以王献之要写诗安慰他的爱妾桃叶,不要害怕,放心上渡船吧,我到时会来迎接你的。

那么自从晋代以来,桃叶渡就是这么个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注意这个地方可是在南京城哦,明朝的旧都,天子脚下,江南繁华之地。可是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没有去修建安全设施。

一直到了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桥为石桥。

所以,这首诗的意思就清楚了。这是在讥讽历朝历代的所谓朝廷栋梁之士,只顾着题诗作画沽名钓誉,而一点也不关心民生,不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我们清朝的政府才终于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整首诗翻译一下,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渡船过江的老百姓映照在江水之上(既然“木”象征明朝皇帝,那么衰草闲花就应该指普通的汉人老百姓),总是有人落水淹死而骨肉分离。六朝以来的朝廷栋梁之士这么多,但都只顾着在墙壁上题诗作画,以为留下自己的好名声,而却没有人真正想着为老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宝琴的这个讽刺的还是比较有力的,事情也确实如此。

好了,接下来看第7首。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的典故。“青冢”,是王昭君的墓。传说纷纭,一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近人张相文《塞北纪游》所记略同。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当出于附会。

黑水,即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

我们知道,王昭君是被汉元帝送到塞外与匈奴和亲的。前面两句诗,充分描写了王昭君出塞的悲哀愁苦的心情。其中,“咽不流”意思是连黑河水也哽咽着不流动了。

最后一句的“樗栎”一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

那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引用王昭君这个典故?如果说“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是在讽刺汉人和明朝,可是明朝可没有和亲这种制度哦,用昭君的典故这怎么能跟明朝扯上关系?

其实,凡是这种解不通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来“歪解”一下了,一“歪解”,马上就通了。而且,头两句诗,写得也挺巧妙的,把康熙给隐藏在里面了,我们下面来看一下。

首先,这首诗的“昭君”,恐怕是另有所指。

《说文解字》中说,昭,日明也。因此,“昭君”,恐怕在这里是指明君,即明朝的皇帝。

然后,“黑水茫茫咽不流”这句,满清的发源地是“白山黑水”。“咽”,谐音玄烨的“烨”。因此,这句就是说,满清的大水已漫延全中国,现在已经停在了康熙这一朝了。

“冰弦拨尽曲中愁”这句,“冰”自然指满清。“弦”谐音玄烨的“玄”,“曲”字,含义很深。

“曲”和“由”是一对关系字,前者是从后者改变而来。“由”是田字出头,指庄稼地边界被打破,所有权不固定。“曲”指庄稼地边界体系进一步解体,所有权面临大范围调整。

因此,这句的意思就是,满清到了康熙朝,已经扫清了因明清交替、政权变更所带来的种种混乱和忧愁了。

最后两句,就是嘲讽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即只能传长和传嫡,而不是根据才能来挑选继承人,这个制度很可笑。因此才出现了朱由检、朱由校这两根朽木,明朝也亡于此两人之手。

接着再来看看第8首: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風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诗,是讲杨贵妃的。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面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于此地。

《新唐书·后妃传》说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掘土,得到杨贵妃的香囊。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就是说杨贵妃的尸体不见了,只剩下一只香囊。所以说“遗得风流迹”、“衣衾尚有香”。

我在前面分析秦可卿的时候,就分析过,秦可卿的死和杨贵妃的死很相似,同时也和崇祯皇帝的死很相似,都是上吊而死,都是被逼而死。因此,这首诗是用杨贵妃来影射崇祯皇帝。另外,马嵬的这个“嵬”字,恐怕也有山上的吊死鬼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说崇祯皇帝呢?从诗中的意思,可以看出是讲杨贵妃死后的事情的。而崇祯皇帝死后,先是被李自成草草葬在田贵妃墓。后来顺治时,花钱把田贵妃墓改建成了思陵。

因此,这首诗应该就是讲满清为前朝崇祯皇帝建陵墓这个事情了。

另外,在程高本中,这首诗也被改了两个字,第一句的“渍”,被改成了“积”。那么显然,“渍”乃谐音顺治的“治”,所以才被改了。

还有第4句的“衣衾”改成了“衣裳”。这个“衾”字,其中的一个意思是指盖死人的衣服。这里应该代指崇祯的陵墓。因此这个也是敏感字眼,也被改了。

那么我们全首诗来翻译一下。

“寂寞脂痕渍汗光”这句,“脂”字有月和日,代指明朝。“渍”就是谐音顺治的“治”。

渍汗的“汗”字,可能是指大汗的意思。因为鞑靼被清朝所灭之后,清朝皇帝都兼任蒙古大汗,象顺治就被封为额耶尔札萨克汗。

因此这句的意思是原本寂寞的崇祯墓在顺治朝才风光起来。

“温柔一旦付东洋”这句,温柔这个词,其实早已用于形容秦可卿。大家请看书中对秦可卿的形容:“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既然秦可卿是影射崇祯,那这里的温柔当然也是形容崇祯了。温柔的“柔”字,是谐音朱由检的“由”字。

顺带说一下,大家还记得刘姥姥说的那个女鬼雪地抽柴的故事吗?里面说这个女鬼“梳着溜油光的头”,里面这个“油”字,显然也是谐音“由”,这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女鬼当然就是崇祯。大家看后面刘姥姥还未说完,忽然贾府南院的马棚就着火了。这南院的马棚不就影射闯王的“闯”字吗?

“一旦”的旦字,也同样可以理解为“明”字,“付东洋”,这个很明白不用解释了。

“只因遗得風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句,是说因为遗留下来了这个被顺治修整过的陵墓,所以现在才不断有香火来祭拜。

另外这首诗可能还同时影射康熙六次拜祭朱元璋的明孝陵这个事情。康熙极为推崇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他在拜祭时,由甬道旁前行,并行三跪九叩礼至二门外,又于宝城前三奠酒,当时南京的父老百姓数万人在场,一个个感动得流泪。

下面来看第9首: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诗用典是出自《西厢记》,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解释了。那么这首诗又是想说些什么呢?

其实头两个字“小红”就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线索。因为红楼梦书中的丫头小红,就是影射袁崇焕的。从这个线索出发,这首诗的意思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且后文中,李纨的一番说辞也帮助我们印证了这个结论。下面就来具体分析。

首先第一句就是颇为惊心动魄的。

首先在程高本中,这第一句就又是给改了两个字,分别是“践”字和“最”字,改成了“贱”和“一”字。那这被改掉的两个字,就恰恰又是关键敏感的字眼。

这个“践”字,我估计不认真看书的人,很可能都下意识的以为就是下贱的贱字,理解为红娘身份很下贱低微。但如果是这个足字旁的“践”字的话,那可就完全没这个意思了。

大家请看,践字繁体字是“踐”,是一个足,加两个戈。是不是就是用刀割手足的意思?

这个“最”字,其实它最原始的本意,是冒犯夺取的意思。

所以“最身轻”,是不是就是不断割取骨肉,身体越来越轻的意思?

因此这第一句诗,原来是描写袁崇焕被凌迟的情形的啊,是不是挺惊心动魄的?

“私掖偷携强撮成”,这句是说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的。大家看看这个罪状的原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其中,“以市米则资盗”,就是说袁崇焕“卖粮资敌”的嫌疑,不是指直接对满清卖粮,而是指袁崇焕卖粮给了蒙古的喀喇沁部,这个部落又转卖给了满清,即间接资敌。

“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是说皇太极入关围北京城的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千里驰援回京,到达京城后请求入城修整,崇祯不允。至于为什么潜携喇嘛是大罪,这个我也没搞清楚。反正原文就是这样的。有清楚的童鞋可以帮忙回复说明一下。

所以这袁崇焕的两个罪状,就是对应诗中“私掖偷携”这4字的。“强撮成”,是说这两条罪状被崇祯强安上去,是被冤枉的。

那为什么这里说“强撮成”的只有这两条罪呢?大家可以看看剩下的那些,以谋款则斩帅(杀毛文龙),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估计就都是事实了。这些倒没冤枉袁崇焕。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这两句,就是说虽然崇祯把袁崇焕给杀了,但不久之后,自己也上吊自杀,和袁崇焕做同路人去了。

那么袁崇焕的死和康熙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袁崇焕的坟,正是在康熙朝时才被大家所知。

袁崇焕被凌迟,本来是尸骨无存的。但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这个墓的所在,本来是埋葬死于北京的广东人的义庄,当初偷偷埋葬袁崇焕,当然不敢公开。直到康熙朝,这个义庄才重加葺治,修建祠堂。应该也是这个时期,袁崇焕葬于此地的消息才渐渐透漏出来。但是这个是无法考证的。所以大家看后文李纨故意提到关公的坟,又说那些坟没有什么根据,就是暗示这个意思。

今天把最后一首怀古诗解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風又一年。

这首诗是最后的一首,作为压轴之作,当然含义是特别深的。就好像牙牌令那段情节中,黛玉的最后那句一样,都是饱含深意。

前面的九首诗,都是在为康熙歌功颂德,这最后一首,恐怕就不会仍然简单的去歌颂康熙的哪一件功德了,而会去写些什么呢?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在最后表达什么思想?前面九首诗,作者为什么要借宝琴之口,来为明朝的仇人满清的皇帝去歌功颂德?

其实,这首诗是一首诗中诗,在这首诗中,暗示了另外一首现代中国人都异常熟悉的词。大家看第三节开头两字是“团圆”,那当然就是说中秋团圆了,而第二句的末尾是“婵娟”,那关于中秋和婵娟的诗词是哪首,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大家请注意,我们现代人个个都是小学就背诵这首词,又有邓丽君和王菲唱过,所以才人所共知。但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首词是什么样的地位,可不好说。反正肯定不像现代这么有名,所以作者当时暗示这首词还是有相当的隐蔽性的。

那么这首词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作者要在这最后一首诗中来引用它?其实大家只要转换一下角度,也就是用我们已经熟知的那些影射满清和明朝的特殊字眼,来“歪解”一下这首词,就会发现简直太绝妙了,好像苏东坡提前预见到了明清更替,专门为这个场景写这首词一样。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下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宝琴的口吻来“歪解”一下:

属于明朝的月亮什么时候会再来?你们汉人只能拿杯酒问问青天了。(因为明朝朱家子子孙孙全都归天了)。不知道他们住在天上的宫殿中,现在是哪年呢?我也想驾驭着清风到天上看看,可是怕这天上太冷清寂寞啊。哪里像在我们人世间,可以在清朝的治下翩翩起舞这么快乐呢?

月光已经不再照着朱明的阁楼,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睡不着(在怀念前明)。不要再悲叹和前朝的别离,怨恨我们满清的统治了。要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们明朝也一样会兴盛衰亡,政权更替这不是自古以来的规律吗?希望汉人和满人一起和平共处,长长久久地在满清的治下生活下去吧。

所以这首词里,既用宝琴或者说康熙的口吻对仍然不服满清统治的汉人劝解了一番,更是作者为自己在清朝出仕为官这种行为进行解释和开脱。作者的这种思想其实是贯穿全书的,例如我前面也分析过了,影射满清的薛家与贾家是亲戚,是一家人,清明更替和历史上的历次朝代更替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清朝为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前面分析牙牌令时,湘云的牙牌令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也隐隐包含了这种思想。

(注:红楼梦作者并非像湘云原型那样是变节明官员,这首诗分析得是有道理的,但此段发挥多有不妥。)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怀古诗本身,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梅花是开在冰天雪地之中,柳树是长在温暖湿润的江南水边。所以这句是说,当前的清朝已经不是梅边的冰雪漫天,而是柳边的温暖湿润,已经从以前的残暴统治变成现在的安抚怀柔了。

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是说这里面谁才是值得大家永远跟随的人呢?当然是我康熙皇帝了。

第三句“团圆莫忆春香到”,是说大家中秋团圆的时候就不要记挂着前朝了。春香就是春天的香气,影射崇祯和明朝。

第四句“一别西風又一年”,西风,应该是代指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现在离那时已经又过了一朝皇帝了,物是人非,前事不堪回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呀。

好了,这10首就解完了。大家可以也来讨论讨论,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好更完美的解释。

发布于 2020-12-23 23:54
​赞同 7​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西嘶姽婳谭
西嘶姽婳谭
问谁幻入华胥梦,千古风流华夏人!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借用几个月前写的文章来回答:

西嘶的姽婳红楼:这才是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
11 赞同 · 8 评论文章
阅读提示:十怀古诗是一个整体,不要单个单个的拆开来猜,因为最后的答案其实还需要有一定的组合理解能力。

薛小妹怀古十篇谜底,历来猜测颇多,众说纷纭,我也看了好几篇,不过感觉大多有些断章取义,红楼梦全书,彩线珍珠,浅埋深藏,处处丝丝相扣,可以一管窥豹,也能一叶暲目。

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可是历来只在明亡说、曹家说、清宫秘史说里打转转,却忘了帝王无家事。

真正的帝王,目光不在儿女之情、不在后宫、不在朝廷权斗、甚至不在民族仇恨,而是在天下河山,在人心——而这,就是《红楼梦》。薛小妹的十篇怀古诗的谜底,将以一个非常特别的寓意场景,把我们带入一个帝王的心里和视界:

谜底不难,但相当惊悚,不是姐妹猜不出,是作者有意不让她们说出口:

做好思想准备,进入薛宝琴的十篇怀古诗吧!(感谢百度,至少让我知道每个地名和相关典故)。

一:赤壁怀古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的战场。在今湖北境内长江南岸 。

赤壁的故事大家都懂,三国争霸,战乱不休,在历史面前,只有胜利者是正统,死于战乱的英魂,可想过这一点?

谜底:铜制船型大香灰炉

香炉是借鬼魂神灵祈愿之物,白天香火旺盛,铜炉颜色红亮,又映照火光,如同赤壁;

因为香灰满积,所以叫尘埋;被祭奠的人或神都已经不在人世,自然【徒留名姓栽空舟】

虽形似船只,却不能顺水而流,所以叫水不流,

当喧嚣的香客离去,香烛熄灭,一片寥落凄冷中,接受了祈愿的鬼魂神灵在想什么呢?这就是【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提示:以船型大香炉作为第一谜底,十首怀古诗将带我们进入的世界,何止是怀古。





二:交趾怀古
铜铸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设置的一个郡,辖地相当于今越南北部。

谜底:唢呐(喇叭)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这种声音响亮胜过张良(子房)铁笛的源自波斯的铜制乐器,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

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唢呐在清朝成为仪仗常用乐器,而在民间,也因为声音洪亮高亢成为婚丧嫁娶仪式里乐器的主角。

提示:焚香之后是鸣笛,你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什么场面呢?





三: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又名紫金山,南京市北。本诗指南齐周颙隐居钟山沽名钓誉,后又出来做官的事。

谜底:殡葬纸人

本诗谜底有多种说法,无非都是各种假人,

但沿着前面两个谜底走过来,又反复确认过后面各个谜底之后,我知道这个谜底不是泥人、不是傀儡、不是不倒翁,而是殡葬纸人。

提示:相信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我的标题是什么意思、以及十怀古到底是在讲什么了——





四: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汉高祖封韩信为淮阴侯。韩信是刘邦的大将,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一饭之恩指汉朝韩信年少时贫困,遇漂母赠饭疗饥。后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的恩惠。

在红楼梦里,一饭之恩也对应着神瑛侍者给予绛珠仙草的“甘露之恩”。

谜底:哭丧棒(也叫打狗棒)

哭丧棒是出殡时就已经拿在手里的,下葬(盖棺之后是下葬)后还会用来插在坟头,所以叫【三齐位定盖棺时】

还有个说法是用来给死去的亲人驱赶地狱的恶犬用的,所以也叫打狗棒,

它是黑白无常手中法器的变体。

提示:十怀古到底在写什么?到这里,似乎意义已经不能再明显了(不过,有转折)





五: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广陵:古郡名,今江苏扬州。

这首诗写隋炀帝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事,杨广到底是罔顾民生的暴君,还是功在万代的千古一帝?一直众说纷纭,口舌二字,其实也贯穿了整个红楼。

谜底:木梳

木梳,是永结同心的象征,男女间赠梳子表心迹,自是有风月风流之意;

柳木梳头划过柳条般喜细长乌鸦羽毛般漆黑的头发,丝丝有声如蝉鸣;木梳多齿,正是多口舌。

提示:【哀折檀云之齿】正是悼亡结发之妻之意,下葬盖棺前 ,要为死者身上带上一把木梳。





六: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江苏南京秦淮河渡口。

晋朝大书法家王献之被迫休妻而娶公主,后来遇一名桃叶的年轻女子,酷似前妻,王献之就经常在渡口接送她往来,两人相会,但只相处三年,书法家就死了,后人便把这个渡口叫作“桃叶渡”

谜底:桃木神龛

“桃枝桃叶总分离”——指神龛两边笔写的对联,对应王献之书法家身份;

而对联左右两离,就像被一江隔开的情侣;

“六朝栋梁”——指的是神龛通常会做成楼阁的形状;

“小照空悬”——小照指六朝的两个著名文人:谢朓和鲍照,他们早已作古,而神龛也用来放小灵牌祭奠先人,有时还会挂在墙上。

提示:到现在,已经赤裸裸的毫无疑义了:十怀古不只是文字上的怀古,更是在描绘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是葬礼?还是祭奠?是誓师?还是告别?



神龛总是和灵牌在一起的

七: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汉朝王昭君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大黑河岸。“塞草皆白,唯此草青,故名”

这个典故是王昭君,樗栎无能、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人人皆知。

谜底:棺材

(图片我用了通常认为的谜底墨斗,实在这一路写下来,实在有点瘆得慌)

棺木以黑色见多,油漆已干,是以“黑水不流”,

早已完工,不再使用墨斗,才叫“冰弦拨尽”。

樗栎指粗壮的大木,万古,就是死人。

提示:到这一谜底揭开,可以说图穷匕见了,只是我们暂时还是不明白,死者落葬之后,生者会走向何方?



墨斗:黑水、冰弦,棺材这样的木活少不了它

八: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唐朝安史之乱,杨贵妃埋骨地。唐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被迫在这里赐死了杨贵妃。

谜底:香皂,古时叫胰子。

檀云作别,梓棺入土,仪式结束——开始洁面:脂痕汗迹,泪水血渍,一皂相揉,顺水而去,付诸东洋,衣襟流香,展面示人,是因为新的一天还会开始。

提示:这是说历史已经翻页,你选择殉葬吗?



洁面用的

九: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寺名,今山西蒲州。

这首诗写红娘帮助张生、崔莺莺结合的事

谜底:红灯笼

细蔑为骨,红纸裱糊,高高挂起,红色灯笼本是就是一种仪式,一般用作某种信号,有些地方殡葬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把白灯笼换成红灯笼,表示已经出丧。

提示:这是昭告天下,过正经活人的日子吧。



红灯笼

十: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牡丹亭》虚拟的观名。传说杜丽娘墓在此。第一句是《牡丹亭》的唱词“个中谁拾画婵娟”是杜丽娘的画像被柳梦梅拾到,“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说的是月亮,团圆莫忆春香,意思团圆的日子到了但不是春节,那自然便是中秋了,一年一度,当西风起时,是月正满时。

谜底:月饼(月亮不能算俗“物”)其含义实际是【团圆】,但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团圆,所以引申后是“活着”——而也就是”还魂“

牡丹亭故事里,是最终杜丽娘还魂重生,最终与柳梦梅团聚,终成眷属。

但这个【活着】和【还魂】是有条件的,这就是《红楼梦》全书为何遮遮掩掩的原因。

死去的是谁?——前明

活着的是谁?——前明【遗孀】江南的文人

他们不但活下来,而且还要为满清治理天下。

总结:这是问你要破碎分离,还是要圆满相守?在“芦雪庵”这场全书最重要仪式开始之前,作为最先亮相、受苦于这场历史事故第一受害人香菱,就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香菱学诗,长篇大段,其实只为写出这一句,只为成为“芦雪庵即景联句”的真正揭幕人。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十怀古,一气看下来,原来是一整场仪式,仿佛招魂,仿佛宣誓,其目的只是一个——“告别、重生”!

作者在写什么?——《红楼梦》是一本为“人”立传的书:人的价值是全书的核心。

所以林黛玉感动于【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发自内心的“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所以贾宝玉说——【即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甘愿的。】甘愿,也就是“情”愿。

那“这些人”,是什么人?其实是“那些人”——是贾宝玉的丫头晴雯,是“甄宝玉”的臣民众生。

这“情”是什么?

是神瑛的随手施露,是绛珠的刻意还泪,

是顽石的庄生谜蝶,是法官的循梦分鹿,

是甄宝玉的高唐万象,是贾宝玉的华胥极乐,

是贾雨村的一枕黄粱,是王熙凤的半生南柯。

芦雪庵,是漉血之地,盟约之地,但远胜三国的桃园,不亚于水浒梁山聚义堂,他们本是一群混世魔王,却要替天行道。

是情之所至,即使身败名裂,亦再无返顾。




到底要情义还是要契约?

所以:

有“徒留名姓”(赤壁怀古)“名利何曾绊汝身”(钟山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广陵怀古)的感悟,

有“一饭之恩”(淮阴怀古)“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怀古)的反思,

然后是“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马嵬怀古)“已经勾引彼同行”(蒲东寺怀古)的行动,

以及到最后“一别西风又一年”(梅花观怀古)的点题。

而薛宝琴的身份意义,也正式揭幕:

尼布楚条约在当时,是符合清政府利益的,两国由对峙转而和平。

作为俄罗斯使者、基督教义思潮的代言人,薛宝琴以外国人的身份立场参与到清初乱世之后重振河山的建设(所以,她不在十二钗)。

这是一个大国之梦:环绕在天子身边的,不但有忠心耿耿的家族重臣,更有才华凌云却终携手的前朝精英,还有带来崭新思想的西洋辅臣。

康乾盛世,即将到来。(是梦也罢,是真也好,此刻未到梦醒时)




康乾盛世

每一场盛世的背后和脚下,都是不断的征服和杀戮,牺牲血沃的基础,死去有高洁的,有卑贱的,有被凌辱践踏的,也有奉献牺牲的,甘或不甘,都是历史。

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红楼梦,是一部帝王之书。

也是一部江南文人的自我解剖

编辑于 2021-10-15 14:26
​赞同 2​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趣侃红楼224:无解灯谜,十首怀古诗费解,强作解释,不知春灯谜为何?

贾母认为作诗不如作灯谜,李纨就带着大伙在暖香坞一边看贾惜春作画,一边作了几个春灯谜。

李家三姐妹和宝黛钗湘四人,一共做了八个灯谜,各有伏笔。基本还是围绕着前文的《咏红梅花诗》,揭示贾家兴亡和宝黛钗湘四人的故事。前文做了解释,不提。






薛宝琴素有捷才,头天在芦雪广即景联诗时就已展示。如今一会儿工夫,竟然前后做了十首怀古诗灯谜。每首诗打一件俗物。

十首怀古诗谜底历来有争议。君笺雅侃红楼将推到前人的观点,只采用本人的理解。会在每首诗后标注“谜底”。

而本文简单解读一下诗中内容所影射的人物。后面会有专门十篇内容解读十首怀古诗,到时候再详细讲解“谜语”。

赤壁怀古其一(河灯)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怀古》典出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伐吴。却被周瑜大败。

苏轼曾在赤壁追忆“三国周郎赤壁”,宝琴却说“无限英魂在内游”。

汉末三国,赤壁之战孙权联刘抗曹,火烧曹营大败曹操,使得三分天下大局定鼎。

赤壁之战的本质是什么?是孔子说得“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汉室臣子,曹操却像《季氏将伐颛臾》一样,为了私利讨伐孙刘,不谈胜败,都是孔子说的不义之战。

所以,薛宝琴《赤壁怀古》这首诗,应该是暗指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背后影射的是皇帝、贾家、贾元春三方面的“心有不甘”,导致的一场兴亡故事。






交趾怀古其二(马车)

铜铸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时指南越境内,秦汉以来一直为中央番属。《交趾怀古》讲的是马援平定交趾叛乱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开国功臣。“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既是典出于此!

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是说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交趾羌族发生叛乱,马援受命出征,一举平定,并在象林南树立两个大铜柱,以作为疆界。

《交趾怀古》暗指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并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的故事。

贾探春在家苦于无法实现抱负,恨不能生为男儿,远嫁海外异国,女儿身份能做很多事。以贾探春之能,当堪比马援不辜负天生之才。






钟山怀古其三(盐)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怀古》说的是南朝周颙的故事。

周颙擅长老庄、易学之道,在金陵钟山隐居,被时人称之为堪比陶渊明的名士。

但周颙却应诏出仕,成为朝廷高官。世人对其大失所望,认为他沽名钓誉,浪得虚名。

周颙不为浮名所累,出仕后做了很多不为名利只为天下百姓的好事。他的易经、老庄之学更是影响同僚。无为而治深得人心。

周颙不畏世人嘲笑,只因世人不解他之德行操守。应该是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写照。妙玉也是那“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淮阴怀古其四(米)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怀古》是淮阴侯韩信承受胯下之辱,却有平定天下,做“三齐”共主的才能。

韩信人穷志高,曾忍“胯下之辱”,也曾受老妪一饭之恩。最终实现凌云志,创下不世功勋。可惜终究为汉高祖、吕后忌讳,设计诛杀。

韩信有才,却不能取信于主,是王熙凤被贾家抛弃休妻的写照。《淮阴怀古》借韩信遭遇伏笔王熙凤对刘姥姥的[留余庆]善举,正是凤姐、巧姐和刘姥姥的共同影射。






广陵怀古其五(醋)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广陵怀古》说的是隋炀帝开凿运河,被后世诟病昏庸无道的故事。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利在千年,福荫后世子孙。但隋炀帝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遗臭万年的名声和国破家亡的代价。

运河开凿劳民伤财,隋炀帝穷奢极欲,大举南下江都,被称“风流皇帝”。

这一系列故事从秦可卿被骂“爬灰”,死后托梦两件事功在贾家传承。死后葬礼穷奢极欲,亡了贾家……几乎一模一样。

《广陵怀古》影射的就是秦可卿。






桃叶渡怀古其六(茶)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桃叶渡怀古》的典故出自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相传王献之有爱妾叫“桃叶”的每次往返秦淮河两岸,他都会亲自到渡口去接送,感情极深。

可惜好景不长,王献之对桃叶的感情来时浓烈,去时也快。只在历史上留下一段风流韵事。

《桃叶渡怀古》有“桃之夭夭”之意,是李纨少年守寡的写照。[晩韶华]说“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正是“桃叶”的写照。






青冢怀古其七(酱)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怀古》是昭君出塞故事。青冢是王昭君的墓,凭吊的是昭君出塞的不得已,红粉死于异国他乡的悲凉。

王昭君被迫与匈奴和亲,诗中表现出汉家无男儿,送女悲远嫁的现实。

毫无疑问这首诗影射的是林黛玉与贾探春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的故事。

后文林黛玉有《五美吟·王昭君》,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正是昭君出塞的典故……都在暗示林黛玉远嫁以后,客死异乡的现实。






马嵬怀古其八(油)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马嵬怀古》是马嵬驿之变,杨贵妃被缢死的追忆。

安史之乱发生,唐明皇带着杨贵妃西逃。走到马嵬驿时发生马嵬驿之变。唐明皇被迫响应哗变军士的号召,下旨命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

唐明皇回到长安时已是太上皇,晚年对杨贵妃思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下著名的《长恨歌》,歌颂二人的爱情。而清代洪昇也有戏剧《长生殿》的缠绵故事。

《马嵬怀古》影射史湘云与丈夫冯紫英恩爱堪比唐明皇与杨贵妃。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也是杨贵妃的典故。

后世将海棠比作杨贵妃,将唐明皇入蜀作为与杨贵妃故事的典。所以“阆苑仙葩”指海棠,就源于海棠与杨贵妃的故事。






蒲东寺怀古其九(柴)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怀古》是《西厢记》的故事。蒲东寺原名普救寺,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就私会于此。

诗中以红娘行穿针引线勾引之事,讲了张生与崔莺莺情定终身。

不过这首诗影射的对象却很有意思,应该是指贾迎春。迎春嫁给孙绍祖,贾家无人同意,是贾赦一力促成。是为“强撮成”。

而迎春的丫头司棋胆大包天,私下与表弟潘又安私定终身,私会于大观园,正是《西厢记》翻版。

《浦东是怀古》借丫头影射小姐,当是贾迎春。






梅花观怀古其十(纨扇)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怀古》典出《牡丹亭》。据说是杜丽娘的父亲为死去的女儿所建道观。

杜丽娘死于相思之疾,死后却与柳梦梅得偿所愿结为夫妻,还魂重生。其中关键在于一副“画像”!

按说这首诗写的是恩爱之情,但推测却是写贾惜春断绝红尘,出家为尼的伏笔。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贾惜春绝情绝性,对应杜丽娘至情至性,是为隐笔。尤其“画”之一字,“入画”引出故事,堪称惜春伏笔。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对应的是金陵十二钗,看似缺了两个人。一个薛宝钗,一个贾巧姐。

巧姐与王熙凤同在《淮阴怀古》,薛宝钗之所以没有。在于宝琴就是宝钗的影。薛宝琴作得诗,相当于薛宝钗所作,自然也就没有宝钗的结局和故事。

当然,对于十首怀古诗的伏笔,见仁见智,也可能会有出入。但就像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房中十几样陈设伏笔金陵十二钗一样。也属个人看法,权当主观。

本文算作粗略一谈,谜底暂时公布答案,后文再作系列解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编辑于 2021-12-05 14:19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瑀亮书生
瑀亮书生
文史、科技领域创作者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几何原本》阮鹗作,西蛮焉知形几何?


明阮 峰作《几何原本》,洋心臣子装点西文明。欧几里得,一个子虚乌有之人!

明末,东林党中的好多臣子、文人们明里及暗里加入洋教,他们不仅出卖中华文明以包装西方文明,且欲以洋教来暗控明廷。

这其中之代表人物为徐光启。

我在已发布的《红楼梦》解读文中已说过,《红楼梦》中‘薛宝琴’之原型为明末来华传教的教士利玛窦,而薛宝琴的那位夫君‘梅翰林’之原型即为徐光启。

梅翰林者,‘没汉灵’也,言其已信奉天主洋教而无汉灵了。另,‘梅翰林’三字也可解得‘徐光启’之三字。

编辑于 2022-01-03 19:38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荒野独行客
荒野独行客
研究红楼的矿工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铁锅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喇叭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木偶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马桶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柳絮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对联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墨斗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胰子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手提灯笼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纨扇

发布于 2021-10-16 11:54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芹梦轩
芹梦轩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宝琴所作的十首咏古诗,尤其是最后两首还没有出处,引发红学家一直以来的热烈讨论。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前人多猜作“法船”)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一般认为谜底是“喇叭”)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前人猜作“不倒翁”“木偶”等)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谜底应为“打狗棒”)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谜底可能是柳树)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谜底可能是桃符)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谜底应为“墨斗”)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谜底是:香皂?)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谜底是:针具)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谜底:宫扇)

编辑于 2019-07-07 0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贾政为什么会宠爱人品低贱的赵姨娘?
快乐老年435 2017-02-17   |  1452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喔喔爱原创 12-24 12:56
76赞

有句古话说的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或许,就把有些男人的心理给说出来了。王夫人做夫人确实不错。可你叫谁天天对着佛像一样的王夫人也会觉得无趣的,所以得找个不一样的人,赵姨娘就正好和王夫人性格相反。王夫人稳重,赵姨娘急躁,办事风风火火的,凡事不会多考虑一下,就像炮竹一样,但凡人一点就着。贾政对外是老爷大人,正派着呢,私底下贾政还是渴望有个不一样的人带和他不一样的感觉。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只限于表面或小事,真正大事,赵姨娘是没法指望的。若真喜欢赵姨娘,爱屋及乌,贾环从小必定能多得他的几分喜爱与调教,他心里从一开始就会为这个儿子有所打算。可我们看到的赵姨娘与贾环,是两个为了未来生活心理有些扭曲的人,他们心里没有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探春也是步步小心,极力表现,才有大家的另眼相看。而且主要因为探春是女的,对宝玉和王夫人没有威胁,要不然探春也难出头的。

6评论
小桑来找茶 01-16 01:14
50赞

个人观点如下:

1.古代三妻四妾,正妻往往是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之情理,才娶进门。偏房往往才能是出于个人喜好,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2.王夫人母家势力大财力厚,定不需要对贾政低三下四,喜欢摆大家派头,加之一本正经的吃斋信佛,定对贾政不上心,贾政男性尊严得不到维护

3.贾母对贾政的母子情分,还不如给他最看不上的儿子贾宝玉的十分之一,从亲情方面他得不到,家长尊严也得不到认可

4.赵姨娘小门小户,在大观园里得不到平等待遇,需要对贾政的宠爱才能维护自己和一双儿女周全,一定对贾政百依百顺,满足贾政的虚荣心,且赵姨娘势单力薄不会对贾政造成威胁,是贾政自己的选择,贾政也可以放心


4评论
夜舞风花雪夜 12-27 17:38
34赞

赵姨娘没嫁给贾政当小妾前,在贾政的心里,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珠。赵姨娘当上贾政的小妾之后,慢慢就变成失去光彩的死珠子。赵姨娘这颗死珠子,在贾府这个污浊复杂的环境里,想方设法要发出异彩,最终就转变成了鱼眼睛。

贾政讨厌金刚菩萨,王夫人又成日与金刚菩萨缠搅,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贾政也被弄心烦了,就把心思用到了赵姨娘的身上。

赵姨娘即便素质再低下,毕竟还是为贾政生了一对儿女。墙倒众人推。贾政总不可能打自己的脸,跟着众人再推上一把吧?就连贾政都不宠赵姨娘了,赵姨娘又如何还在贾家立足、做人?贾政将来又怎么向探春、贾环交待?真宠也好,假宠也好,贾政宠赵姨娘是应该的。

3评论
套路男女 01-20 11:26
14赞

听到好些个女人说过,《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男人,最值得的嫁的只有一个——贾政。说出这话说者听者都笑。记得中学时学《红楼梦》片段,讲到人物分析,说贾政和贾老太太是封建家长的代表,今天封建家长居然成了这些个女人最想嫁的人。不过,以安身立命来看贾府男人,贾政的确是最靠谱的那一个,没有之一。

  贾府男人众多,真正在外干事业的也就贾政一个。有的一心求仙,有的在家闲待,有的东游西逛,有的只想再娶几个小妾,还有的只想从凤姐处找点儿事,从家族财产中分点儿汤水,哪一个是真正想去到外面,独立做些事呢……连薛蟠都时常外出跑跑生意,贾家一干男人几乎啥事不做,只靠着祖上基业浑吃浑玩,这家业能不败么?

  其他稍好点儿的男人,贾琏算一个。家中大事主要是他与凤姐掌控,凤姐主内他跑外,虽然混闹,可事还真是做了不少。不过他还是有些拎不清。和多姑娘之类的乱闹一气也就罢了,娶尤二姐回家闹多少事出来,甚至弄丢了二姐与未出世孩子的性命。这其中当然有凤姐的心狠手辣,但贾琏与凤姐夫妻这么些年,他还不知凤姐究竟是何等人物,凤姐几句好话一说,他果然中计将二姐搬进贾府,让二姐成了凤姐碗中的肉。凭这一点,贾琏就不够机灵。

  另一个好些的宝玉,说得太多,不说也罢。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窝在温柔乡里是个好玩伴,出了那个窝,就百无一用了。就像《飘》中的卫希理,一出大庄园,干脆闭上眼不看已变化了的世界,靠回忆滋养,一心想回到过去。这样的男人,依现在的说法,满格的负能量啊,仅仅在精神上就能拖垮你。

  贾政呢,能在官场多年混下来,第一靠祖上基业,第二是有个做妃子的女儿,第三也是他自己的本事。他“自幼酷爱读书,为人端方正直”,他对母亲孝顺,对儿子严格(宝玉受那一顿毒打,可见他对儿子的错误绝不姑息),对内对外,几无挑剔。

  当然,他还有个赵姨娘。娶妾不算罪,可为啥贾政这么一个谦谦君子,居然娶了赵姨娘这么一个“破落户”,以贾府的势力,以他的学识修养,他要娶也至少应该娶个小家碧玉吧?贾政就这么没有审美眼光吗?

  这一点似乎是贾政作为完美男人的一个污点。

  一个男人娶妾不外几个原因:好色,见美艳女子娶来占为已有;传宗接代,正房夫人未生育儿子,得另娶;其次,家境不错,又有地位的男人娶妾就像是买款名车,买个大钻戒,买块名表,标明身份,显派。再次,像冒辟疆娶董小宛,完全是被粉丝的追求打动,解救小女子于水深火热之中嘛。

评论
蓝皮鼠到小飞龙 02-13 08:54
1赞

真心没看出贾政宠爱赵姨娘,原因如下:1.赵姨娘差钱儿,红楼梦细节处处可见,试问一句,要钱缺钱,要物缺物,这算哪门子宠爱?2.赵姨娘生了两个娃,一个被老太太生生掳走,寄养长大,另一个儿子人见人烦,狗见狗吠,连平儿这路填房大丫头似的小人物都敢任意欺凌之,打狗还要看主人,如此说来主人根本没拿狗当回事儿,爱屋及乌,对儿子尚且如此,对妈谈何宠爱!3.所谓宠爱一定会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贾政也算是文化人,谁见他几时与赵姨娘聊过天,交流过思想?到是外放任职时,贾政与王夫人商量了家中诸事,另宝玉亲事。贾政对宝玉是珍爱、重视的,爱之深才责之切,可宝玉婚姻大事,王夫人说是谁就是谁了,这正常吗?换了我是贾政,对薛宝钗这类黄毛丫头底细不清,情况不明,必须征求下赵姨娘意见,可作为一个父亲,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主要还是源于对正室夫人的尊敬,还有就是对侧室的不屑……

评论
深蓝色夜空 02-05 11:07
2赞

一直觉得,赵姨娘做女儿时必定也是娇俏可爱,伶俐聪慧的女子,如晴雯那样的。她是贾府的家生子,很可能是打小就侍奉贾政的,情分必定不同寻常。二则王夫人母家财势兼有,在贾政跟前绝不会伏低做小,又整日念佛哪有几分女人情趣,古时正妻往往是政治联姻,结两家之好,妾则可选自己的喜好,所以贾政应该是很喜欢赵姨娘的,从跟她生了一双儿女,经常歇在她屋里也可以看出来。而赵姨娘之所以变成后来那样子,也是无奈吧,自己没有地位,总要为儿女争一争吧!她,也是个可怜人罢了……

评论
蝶萝 12-23 10:10
30赞

个人觉得可能以前的封建大家族都活得不真实吧,表面风光内心累,就好像贾政的正妻王夫人,就是个佛口蛇心的人,表面对人很好,内心却很冷血(比如对待林黛玉,金钏),贾政作为丈夫肯定晓得,只是不说而已,而赵姨娘一看就是个小市民,没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没规没矩,有什么说什么,可能贾政看多了规规矩矩的人,赵姨娘感觉不一样吧,就好像一个人天天顿顿吃肉也会腻,偶尔来点开水白菜也不错。

1评论
1527655613 12-25 15:43
26赞

夫妻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是轻松,松弛,安心。也许贾政和赵姨娘相处时,心里舒舒坦坦。她的鸡毛碎皮,他爱听。她的平凡无聊,他欣赏。这就够了。反观王夫人,俩人就像工作关系,冷静地谈话,认真地说家务事。敬而远之的客套。贾政出门在外需要“崩”,需要“装”,需要“道貌岸然”,但是,他也是普通人,愿意嬉戏打闹,赵姨娘恰好可以满足。

1评论
风来了555 02-12 03:28
2赞

宝玉挨打时王夫人哭诉自己年近五十,那么贾政也五十上下了吧!当时探春才多大,比宝玉还小是不是?由此可推断赵姨娘也就二十八九岁吧!况且由探春相貌判断赵姨娘也是美人吧!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头子对小自己二十多岁的美女能不感冒,我不信

评论
李109701231 02-16 20:31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诗词解析: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自媒体人,书评人,全网同名帐号:少读红楼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红楼梦诗词。

  原文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他进入梦境后,在秦氏的带领下,去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之后,宝玉就听到了一首歌,而这首歌却暗伏了大观园众儿女结局。

  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这首歌看似很平常,只有二十个字,且多是“春”“梦”“水”“花”“愁”等诗词中常见“俗字”,因而通俗易懂。

  大致意思就是:美好的青春总是很短暂,韶华易逝,就像那漂于水中的落花一样,转瞬不见,你们这一群青春好儿女,何必自寻烦恼徒增伤感呢?

  这首歌出自警幻仙姑之口,且我们知道,她唱此此歌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特为宝玉而唱,因这首歌所透露的是大观园众儿女之命运,而宝玉随后也去了薄命司,看到了自家女子的册子。

  既是“薄命司”,自然都是福薄命薄之人,这与歌中的“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呼应,从原文我们知道,大观园中的这一群儿女,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之后,已开始流散,直至贾府被“抄没”,群芳散尽。

  七十八回里,宝玉也曾深有感触,“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宝钗等一处;迎春虽尚未去,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




  对于大观园众儿女来说,那“春梦”不正是大观园的美好时光吗?宝黛共读西厢,芒种节祭花神,宝钗扑蝶,黛玉春困,探春起诗社,菊花诗,螃蟹宴,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乞梅,宝琴立雪……

  但这美好时光,终究是短暂的, 就如贾府四春一样,从元春到迎春,继而探春到惜春,她们的命运,也如易逝的春梦,短暂的青春,“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即是曹公对青春易逝、诸芳流散的遗憾、无奈与不舍。

  脂砚斋也对这首歌批道:开口拿“春”字,最紧要!为什么“春”如此紧要?因为“春”在古今许多诗词曲赋的意象中,象征了生命力、希望、美好、青春,但也暗含了短暂、易逝、遗憾和惋惜之意。

  唐代岑参《春梦》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白居易《花非花》诗云: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宋代朱敦儒《西江月》词云: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苏轼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见春梦之美好与短促,因此,“春梦”之后,紧接着就是“飞花”了,诗词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自在飞花轻似梦”“飞絮飞花何处是”“飞花入户笑床空”“未许飞花减却春”“落絮飞花日又西”等句。

  黛玉的《葬花吟》更是直接唱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旦春有“飞花”则意味着春将尽了,“飞花追水流”则是暗写大观园群芳之流散。

  我们知道,大观园里有沁芳闸,二十三回宝玉读书时,曾“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可不正是“飞花逐流水”吗?

  黛玉看到之后,却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这句话亦是群芳命运结局的写照,透露群芳终将流散的结局。等到贾府被“抄没”,这一群好儿女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出去”?

  既然春梦短暂易逝,而春花早晚都会垂落风中,或零落成泥,或逐水而流,青春短暂如此,又何必徒增烦恼,如黛玉般“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群芳“闲愁”何来?自然因情而生,红楼梦一书开篇即言,“大旨谈情”,所以我们看,生活于大观园里的众女儿,他们的各种“闲愁”皆因情而发。

  黛玉之情更多是对宝黛之情的不确定,对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所以时时伤春悲秋,唱得出《葬花吟》,也写得出《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五美吟》《桃花行》等,一句“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透出黛玉之“闲愁”。

  探春之情更多是对生母赵姨娘带给她的庶出的敏感与自卑,以及她生来对此的挣脱与逃离,她的矛盾与挣扎,无奈与愤恨,皆来自于原生家庭一生的如影随形,令满腔抱负一身才干的她无处施展,时时面临难堪与纠结。

  宝玉之情为情不情,他是富贵闲人,绛花洞主,对女子凄惨命运的喟叹与同情,如平儿、香菱等人;对女子品貌才华的赞美与褒扬,如宝琴、妙玉等人;对一切不相关的人事物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皆是其情之表现。

  王实甫《西厢记》里即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李清照《一剪梅》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又有: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贺铸《青玉案》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辛弃疾《摸鱼儿》有: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笔下流出的“闲愁”,莫不与“情”字相关,因深闺寂寞,或天涯孤旅,或壮志难酬,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或写乡情,总是情之一种。

  警幻仙姑唱“何必觅闲愁”,其实何曾是闺中女儿自寻烦恼,而那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旦生根,却万般不由人的,是以脂砚斋批曰:将通部人一唱。

  曾见惊鸿留影,而今废苑封尘,事如春梦了无痕。大观园里的众儿女,一场春梦总会醒,转眼即见飞花逐水流,短暂的青春欢乐,却依旧生出无限的闲愁新恨,警幻之吟,何曾为了春花流水,却是对所有大观园女子的命运的一咏三叹。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发布于 2019-06-09 09:52
红楼梦(小说)
秦可卿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8: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史湘云===曹雪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史湘云的真实身份就是曹雪芹!原文证据有很多!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621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史湘云的真实身份就是曹雪芹!原文证据有很多!
文/石兄说梦
金麒麟“说”史大姑娘真身原型是曹雪芹 ——文彩辉煌大小两个金麒麟佩戴者即“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 (所谓金玉方为良缘,金金表述同性之间。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暗示佩戴者即“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小金麒麟归湘云,大金麒麟归谁了呢?细看全书,并非宝玉,而是卫若兰。卫若兰又会是谁呢?当然是原创作者幻身了。原创作者弘皙为了隐笔补记历史,塑造了多个人物做替身,包括甄士隐、贾雨村、黛玉、宝钗、妙玉、贾芸、蒋玉菡、卫若兰、狗儿等)

说到史湘云,可谓《红楼梦》中神秘角色。年龄虽小,诗才不凡;活泼淘气,天真可爱;心直口快,胸配麒麟;喜好喝酒,啖膻醉眠。因是荣国府老祖宗史太君内侄孙女,深得荣府上下爱戴,故时不时来荣府住上一段。除以上这些特征外,作者始终没有对“史大姑娘”容貌进行描写,却明确表示有一大一小两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湘云佩戴的金麒麟略小,并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题。



多年来,由于对书中的主人公原型认识上存在差异,使得这部文学迷宫至今未见谜底。今解读真情,所谓“一芹一脂”便是著就迷宫的两位著书人。著书人为了将被泯灭的家史公瞩于世,采用隐笔手法将亲身历见的历史事件进行隐述,并将自身改头换面幻写成书中人物。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含,大小两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应该影射“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湘云作为小金麒麟的佩戴者,理应是两位著书人中的继承者。

在“拾麒麟侍儿论阴阳”一回,作为著书人幻身的小湘云,能够论出反映作者成书理念及隐笔纲领的内容,可见是作者在故意透露湘云原型就是著书人之一。分析书中对史湘云人物记述,在表现生活原型上正是用了“阴阳互换法”。即书面写湘云是一个大家闺秀,实际生活原型却是一个侯门公子哥儿。虽口口声声“史大姑娘”,言语间却始终在表现男孩子的精神风貌。可以肯定,史湘云的生活原型,就是过继到江南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曹頫的次子曹霑,是将原著《石头记》披阅增删成为《红楼梦》的曹雪芹。

一、史大姑娘竟是个“淘气儿”
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节,重笔写史湘云。随着一声“史大姑娘来了”,便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鬟、媳妇走进院来。究竟这湘云来作什么呢?何故带众多丫鬟媳妇?走亲戚带丫鬟尚可,带这么多的媳妇干吗?按书中真情讲,是因这湘云原型的堂姐曹王妃生了龙凤双子,史湘云与家里人来看望。

书中按表:宝钗、黛玉等忙迎至阶下相见。青年姊妹经月不见,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下面,便是众人对这湘云身份的泄露之言:

贾母先说:“天热,把外头的衣服脱脱罢。”一言道出大体时间,与“荷花尚未开”来看,应该是在六月份。史湘云忙起来宽衣。王夫人笑道:“也没见穿上这些作什么?”史湘云笑道:“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穿衣服尚需大人关照?

宝钗一旁笑道:“姨娘不知,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衣裳。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文中所讲的宝玉,在此隐指曹王妃,即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书中对这姐弟两个的隐述,采用了同样的“阴阳互换法”,将曹王妃幻笔写成公子哥儿宝玉,将曹雪芹幻笔写成一侯门千金小姐。写湘云穿宝玉的衣服,实际上是小弟穿大姐姐的衣裳,此处暗露湘云的年龄,正是天真可爱淘气的时候。反之,别说是没有小姐穿公子服饰的理,即便是有,穿上了也不会相像的。这里,作者是想通过湘云的淘气暗透其男孩身份,隐露湘云与宝玉二人的姊弟关系。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这样淘气儿,确实不像大家闺秀,可见是调皮男孩无疑。

宝钗笑问周奶奶道:“周妈,你们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淘气了?”有问姑娘淘气不淘气的道理吗?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些话。”试想,若是一位小姐,被众人一通数落,早就脸上挂不住了。

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此言暗中提出疑问。按旧时封建礼教,女孩十岁便不再出家门,正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嫁闺房。而这湘云,已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按旧风俗,女孩十三岁找婆家,此时的她竟还是时不时走亲戚,每次来还住上几天,这根本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行为规范。

贾母问:“今儿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周奶奶笑道:“老太太没有看见衣服都带了来,可不住两天?”由此可见,这湘云根本就不可能是小姐身份,只能是一公子哥。

接下来,史湘云问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宝钗笑道:“他再不想着别人,只想宝兄弟,两个人好憨的。这可见还没改了淘气。”贾母道:“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作者考虑到读者会以为湘云年龄小,不必遵守礼教,便特别声明:如今大了。可是,这湘云竟还是个“淘气儿”。刚只说着,只见宝玉来了,笑道:“云妹妹来了。怎么前儿打发人接你去,怎么不来?”王夫人道:“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这又是怎么说呢?难道这“云妹妹”竟是小名儿不成?若不是小名儿,王夫人此言又如何解释呢?难道说“云妹妹”也是趣言一般的“外号儿”不成?实际上还真是“外号儿”,只不过这“外号儿”是著书人给特意取的。



林黛玉道:“你哥哥得了好东西,等着你呢。”黛玉一言直接对应曹王妃生得龙凤双胞胎子女。

作者让众人对这湘云评论一番,说来说去,是让读者细品话中的玄机。湘云每次来,不是住黛玉处,就是住宝钗处。然按真情讲,黛玉与宝钗都是著书人弘皙不同时期的替身,也就是湘云原型的姐夫。再说湘云若是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那样淘气顽皮,雪天扑雪人一摔栽到沟跟前,弄一身泥水,大说大笑不注意身份。况且又是在亲戚家中,众人你一言他一语,尽是取笑逗趣的话。脂砚有批语“湘云是自爱所误”。可这湘云此时却是满不在乎。哪有这样的“大姑娘”呢?只能说是顽皮的小公子哥儿。所有这些“不尽情理”的表述,都在对应作者“满纸荒唐言”,目的是让读者在“闲谈中见筋骨”,为解读书中人物之谜留下“破绽”。

二、孩童之间论阴阳
所谓童言无忌。在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大段对话儿中,竟有“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这一牵涉重大隐情(雍正去头说)问题的提出,却是由孩提间谈及,可见作者用笔缜密。读者如若较真儿,人家是不经世事的孩子,说出话来可以不负责任;看官若是不以为然,偏偏这问题又摆在桌面儿上了。而且,此题一出,作者却不作直接回答,反写这湘云与侍儿翠缕两个小孩儿来了一番长篇大论。

为什么说是两个小孩儿呢?前面对湘云来府进行解读,湘云来贾府,众人并非“以礼相待”,而是你几言,他几语,一通数落。从而透露出湘云真身为小男孩的身份。再者,据红学世家张爱玲透露,回目曾为“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可见是两个儿童在论大道理。作者正是借这孩提之口,讲出书中对应生活原型幻笔塑造人物的大道理:将人物阴差阳错,乾坤颠倒,幻笔写成集阴阳于一身的“双面人”。

来看湘云与小丫鬟翠缕两人逛花园。翠缕道:“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道:“时候没到。”前面讲这湘云与大帮丫鬟媳妇来府,是来看望曹王妃及其双生子。作者在此,用二人对话道出大概时间(六月荷花开)。解读曹王妃生子是在五月。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到雍正暴亡前的八月,正是新生儿过百岁儿。真故事就好像是九连环,环环相扣,互相牵扯。



翠缕又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道:“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翠缕道:“他们那边有颗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说到石榴,看官便要留心细想了。石榴为多子象征。十二钗判词有“榴花开处照宫闱”,说明在宫闱中有人生了贵子,而且还不止一个。更有冯紫英宴请宝玉时,席间唱道“头胎养了双生子”。文中黛玉对湘云说“你哥哥得了好东西”也在点情说事儿。

纵观全书,也只有此处,借小孩儿口道出石榴来,而且是“楼子上起楼子,也难为他长”。看来,这所谓“好东西”,便是湘云原型曹雪芹堂姐曹王妃喜得双生子。龙凤双胞胎,确实很少见。“楼子上起楼子”也可理解为喜上加喜。因为新生儿的父亲便是本书真正主人公弘皙。作为宗室最高爵位和硕理亲王,在仕途上正红火得意时又喜添龙凤双子,可谓锦上添花。更何况弘皙作为雍正秘密立储的接班人,嫡妻生子可谓传国有望。

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作者借助小儿之口,道出故事隐含精华。这“头上又长出头来的人”一说,首先对应“气脉充足”,生龙凤双胞胎。再就影射到雍正帝金头案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组织考古,发掘泰陵的雍正地宫。不知何故中途无果,但后来却传说发掘时,雍正尸身上竟是一金头。今解读此谜书,对雍正被刺暴死一案足可确认。究竟雍正帝被刺惨烈到什么程度,是否竟身首异处,不见头颅而金头下葬,虽无直接说明,但书中话音话里,还是有不少微词的。如“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又有“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唚嚼毛了”。这些都对雍正死尸无头有所影射。

由于丫鬟翠缕把话问到隐情的根儿上了,无法正面回答。于是,湘云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真难为这小湘云,竟能论出如此大道理来。说明什么呢?是神童出世?还是泄露这湘云就是该书继承人?

翠缕接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湘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道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



先举一例,然后便顺竿儿爬,准备进入正题了。

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没有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官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笑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

进入正题,竟提出了公母问题。按说,湘云论起世间万物来皆有阴阳,何故金麒麟公母竟不知了呢?作者惯用幻笔,将人幻物,以物寓人,论来论去,逐渐触及谜底。下面要论人的阴阳了。

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这话问得恰到点儿上。人分阴阳,自古常理。但到了这谜书中,作者竟是让乾坤逆转,阴阳互换。也难怪翠缕问出此言。其实,翠缕这一问,就是作者替读者在问,故意泄露作者阴阳互换刻画人物之笔。被问的湘云,就是典型的男扮女妆。

因问到不可回言处,湘云便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道:“这有什么不吿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

论到最后,还是将“姑娘是阳”论出来了。作者论了半天,要讲的真情,实际上就是透露湘云男儿身份。看这湘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对翠缕的话加于肯定。翠缕道:“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的?”湘云笑道:“你很懂的。”

再论下去就穿帮了,作者赶紧收笔。

这一大节阴阳之论,作者不厌其烦地讲述,除了锁定湘云原型是男孩儿身外,还在向读者揭示了湘云的见识与文采。全书正文中只有两个地方用大段内容表述了作者隐笔叙事的方法。一是贾雨村的正邪之论,再就是湘云的阴阳之论。而这两个人物恰是对应“一芹一脂”而设置的。湘云男儿身是铁定无疑。这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儿,时不时的到亲戚家住上几天,来后又抹眼泪不愿回家。究其缘故,因为这府上的史氏太君原型是康熙曹贵妃,是史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姑祖母;府上宝玉原型曹王妃是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府上宝钗原型弘皙是湘云原型曹雪芹堂姐夫。书中写湘云佩戴小金麒麟,又有“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可以肯定,湘云原型是“白首双星”之一,是这部谜书的继承人曹雪芹。而另一个更加文彩辉煌的大麒麟,就是博学宏览的谜书原创者弘皙。



三、“卖弄家私”听娇音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回中,写道:“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贾妃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文后夹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分析这批书人不署名的原故,便是怕泄露身份。然越是怕,越说明有问题,正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之典。此批书之人,就是史湘云生活原型曹雪芹。这所谓贾妃,解读真情,原型是江南曹家曹寅嫡孙女,后来嫁康熙嫡孙弘皙为王妃。曹雪芹是过继到江南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曹頫之子,在乾隆元年,曹王妃二十一岁,曹雪芹十二三岁。姐弟之间感情深厚,形同母子,曹王妃嫁给弘皙,贵为和硕理亲王正室王妃,小雪芹便经常来姐姐家住上几日。批书人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正对应曹王妃因被栽赃陷害与雍正暴卒案有关死于禁所,曹家因弘皙所谓“逆案”彻底败落。

来看几处描写这姐弟关系的表述。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有人说:“史大姑娘来了。”有脂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露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分析这段脂批,宝玉(曹王妃)与宝钗(弘皙)原型本就是一对夫妻,是因怕泄露文章精华,作者将其二人“阴阳互换”,硬是把女儿身的曹王妃,写成了公子哥儿宝玉。把贵为和硕理亲王的弘皙,写成了威仪庄重的美女宝钗。而将湘云原型曹雪芹又幻笔写成“史大姑娘”。



宝玉听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在宝钗说“等着”处,有脂批:“等着,二字大有神情。看官闭目熟思,方知趣味,非批书人漫拟也。己卯冬夜”。分析情景,是姐姐与姐夫身份的曹王妃与弘皙二人听小弟弟来了,姐姐“抬身就走”,可见姐弟情深。姐夫一句“等着”,更可见二人关系是一家人,直来直去口吻,没必要客气。如若不然,正如批书所言,看官细思“等着”二字,是否符合礼出大家之理?

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回中,写湘云来到荣府,送戒指给袭人(送戒指另有含义,后有专述)。湘云对袭人说道:“我天天在家里想,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圈就红了。

宝钗真身为弘皙,作为小舅子的曹雪芹对姐夫和姐姐如此评价,正应在前面“长姊弱弟,虽系姊弟,状如母子”上。可见当时弘皙对这小舅子不仅喜欢,而且很疼爱。

再看文中对湘云“咬舌”的表述。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黛玉对湘云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说这话的黛玉,在书中有时是弘皙的真身,有时是替身,有时并无原型可指。但作为幻身人物,作者有时就是用其伶俐之语来点事儿。因其与宝钗同为著书人弘皙替身,若有宝钗在场时,应以宝钗为主。来看作为长姊的宝玉,如何护着小弟弟。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哪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看似一段儿闺中戏言,其中却隐义颇多。首先,说这咬舌之言“爱、厄”,便是京东地区丰润、迁安一带方言。批语道“湘云突至,谑娇音之文才见。真正有‘卖弄有家私’之笔也!丁亥夏,畸笏叟。”究竟是怎样个“卖弄家私”法儿呢?过去,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故乡定位在京东丰润。丰润方言中,恰巧有这“爱、厄”之音。因此,理解这卖弄家私,便与泄露隐情相通。也可说明批书人在与书中人物对号入座,亮出自家身份。

考究书中所谓四大家族,称败落后回原籍。这所谓原籍,实际上就是清初特有的旗人封地“皇粮庄”。清朝定都北京后,在京畿五百里跑马圈地,封给旗人贵族。京东大部土地,都成为了旗人封地。曹雪芹故乡丰润说,究竟是否正确,关键在对“故乡”的理解上。今解读真情,将湘云原型定位为曹雪芹,曹家应该是在乾隆初年二次败落,来到旗人圈地丰润定居。如此说丰润是曹雪芹故乡是准确的。

再者,湘云讲到“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此言又恰恰对应本书原著书人弘皙。书中黛玉和宝钗都有隐指弘皙之处,黛玉小,宝钗大。黛玉比宝钗先入府,黛玉与宝钗是不同年龄段儿弘皙的替身。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弘皙恰是湘云原型曹雪芹的堂姐夫,这位“爱哥哥”(爱新觉罗)后来归隐在京东地区乐亭石臼坨。湘云这一“戏言”,倒像是谶语成真一般了。

再接着书中内容往下看: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作为大姐姐的曹王妃,自然要护着小弟弟。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宝玉劝道:“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説你……”至晚上,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这里有脂批道:“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即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也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解读此段真情,关键词在“年岁渐成”,“各自有房”。作者故意透露宝玉原型与黛玉原型的夫妻关系,宝玉原型与湘云原型之间的姐弟关系,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姐姐对小弟弟的关心爱护。湘云也大了,这次来晚上住在黛玉那里。黛玉作为弘皙替身,有时实,有时虚。刚还说什么不饶湘云,晚上仍是住在一起。说明什么?说明白天闹着玩儿的是幻身,目的是用来隐露真情,晚上与湘云住在一起的黛玉,才是弘皙的真身。

接下来看描写宝玉与湘云: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却不见紫鹃、翠缕二人。此处隐露出紫鹃与翠缕二人的女儿身份。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详合目而睡。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凉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林黛玉早已醒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由此可看出,宝玉的身份是可以进这屋子的。因说道:“这早晚就跑过来作什么?你先出去,让我们起来。”宝玉听了,转身出至外边。黛玉叫醒湘云,二人都穿好衣服。宝玉复又进来,只见紫鹃、雪雁进来伏侍梳洗。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紫鹃付过香皂去,宝玉道:“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撮了。”再洗了两把,便要毛巾。

如果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宝玉会这样不嫌脏吗?能在睡觉的时候随便进入闺房吗?此情此景,足可见宝黛湘三人关系。

四、仕途经济是根本


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回中,对宝玉与湘云有这样一段描写:

话说袭人与湘云,正说黛玉不作针线,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这里应将宝玉先定位为曹王妃)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宝玉为何心里不自在呢?因为宝玉不愿在仕途官场应酬?还是有别的隐情呢?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这一段对白,隐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曹王妃五岁进宫寄养在姑祖母曹贵妃处,十三岁与弘皙订婚,十六岁完婚。这所谓“兴隆街”的贾雨村,实际是弘皙替身,要见一见宝玉(曹氏)在情理之中。说到康熙为曹寅家女儿指婚,有评诗为证:“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诗文中的“情”与“心”,是对应康熙选继承人“以朕心为心者”而说的。弘皙(黛玉)与曹氏(宝玉)一段“天作合”的“金玉良缘”,最后落得个“千红一窟,万艳皆悲”结局,方有黛玉(弘皙)泪淋淋(一生还泪)。第二层意思,道出这兴隆街的贾雨村是“为官做宰”的。透露出弘皙在红火时贵为宰相,首辅军机大臣。第三层意思,说明曹王妃对官场仕途间的来往应酬不重视。如此泄露宝玉不看重仕途经济,正说明其女儿身份。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要闹到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尊敬,自己讪了一回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解读这段真情,必须先从宝玉不喜仕途经济说起。我们说,作为一侯门王府中的公子哥儿,从小受的是高等教育,前途不就是为了读书作官袭爵位吗?在当时社会里,这是男子惟一的出路。可书中的宝玉却不喜读书,整天在女孩堆里搅和,调脂弄粉,胆子又小,一个人不敢睡觉,精于理妆。所有这些都说明什么?只可说这宝玉本身就是女儿身。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不论世途经济属正常。倒是湘云与宝钗二人,明面身为女子,反倒谈论起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并且诗才不凡,这在当时实属不正常。这便是作者为表述隐情,将主要人物“阴阳互换”,运用了所谓“满纸荒唐言”的写作手法。若解读出脂粉背面的隐情,将弘皙、曹王妃与曹雪芹三人身份关系断明后,这所谓的荒唐言就不再荒唐了。

当然,故意写宝钗劝说宝玉,又说若是黛玉的话,便会如何如何。这是作者怕泄露穿帮故意蒙人,属游戏笔墨。故而袭人和湘云最后吿诉读者“这原是混账话”。若从二人同为弘皙替身上说,黛玉作为绛珠草幻身,某些方面也是对弘皙归隐后复杂心境的影射。因此,写黛玉与湘云不论怎样闹将起来,最终还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两个文采辉煌的著书人,都因真身是“须眉”,才会有不凡的诗才,才会注重仕途经济,才会博学多知。

五、少年诗客显奇才
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诗”一节,作者在回前墨中有批道:“湘云,诗客也。前回写之,其今于起社后,用不即不离,‘闲人’数语数折,仍归社中。何巧活之笔如此!”解读这段内容,作者是在隐露湘云原型曹雪芹。所谓诗社,有两个隐含。一是真正闲时作诗的诗社,二是将雍正朝成立军机处隐写为起诗社。作者将这治国大事隐写在偶结海棠诗社中,因当时的曹雪芹年龄尚小,那有资格入军机处?故有湘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愿意”之语。作者怕泄密,因此才安排湘云后来入社,但此社不是彼社。并用“不即不离”,‘闲人’来描述。

书中提到在探春的倡导下成立诗社,宝玉将其称为“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评论。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此处探春原型为雍正,李纨原型为胤祥,宝钗原型为弘皙。弘皙因当时年青,身分地位不如胤祥,因此不肯先言。李纨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这里有脂批:“分叙单传”之法。可见所谓“诗社”各有名堂。



此处隐露当时成立军机处的倡导者是雍正和允祥。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改去了姊妹叔嫂字样后就平等了。”读者此时要重点看内容,不要被姊姊妹妹蒙蔽眼睛。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宝钗为‘蘅芜君’。宝玉为‘富贵闲人’”。

清史中有雍正富贵闲人之说。李纨序齿最大,又是稻香老农,当时雍正朝只有胤祥爵位最高。探春还风趣的说:“只是我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来管起我来了。”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于是,先看探春的,次看宝钗的。因探春原型是雍正,宝钗原型是弘皙。在李纨评定下,宝钗的稿最好。这是在说明建军机处的各项章程由弘皙草拟。

宝玉提议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不管雅与不雅起名为海棠社。”大家又商议了一回,略用些酒果,方各自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贾母、王夫人处去的。此处真情,回家的是胤祥,往贾母处的是弘皙,去王夫人处的是雍正。此为雍正期间初设军机处。作者采用了分身法。书中的探春、宝玉二人为一身,原型为雍正。宝钗、黛玉二人为一身,原型为弘皙。李纨的原型为十三阿哥胤祥。

再看下面湘云原型曹雪芹又是怎样入的社,入的什么社。

湘云第二天来后道:“你们忘了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左日怎么忘了他,遂忙吿诉他诗韵。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和人说着话,内心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好歹我却不知,不过应命而已。说着递与众人。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两首。”见两首诗写道: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二首略)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脂批有“湘云,诗客也。”可见小曹雪芹的诗才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充分显示了他的聪眀与天赋。书中史湘云的诗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一回。入诗社,露出湘云原型曹雪芹是一活泼好胜的少年,这个诗社才是真正作诗的诗社。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即开社,便要做东。虽然是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况且你就都拿出来,作这个东道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和这里要呢?”以上内容隐露出湘云原型入社是玩意儿,是没要紧的事。曹雪芹每月只有几串钱的奉禄,说明自身还没有涉及仕途,没有经济能力作东道,只是一个小侯爷身份。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躇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了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子的人,有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完的。”到此明确地告诉读者,湘云入的诗社是属“没要紧的事”,非探春他们“正经大事”。此为作者“一声而两歌”之妙笔。

宝钗接着说道:“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得周道。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我凭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吿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指看孩子)你说:与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如此大段表述,说明二人之间关系非同寻常。背面真情,便是小曹雪芹争强好胜,在堂姐喜生双子后来府庆贺,便张罗做东道请客。不过,真正东道,当然要由主人弘皙来做了。

六、绛纹戒指与金麒麟。


湘云佩戴金麒麟,就像宝玉佩通灵宝玉一样,对解读人物都有很大帮助。而湘云送绛纹石戒指一文,更是在隐露湘云原型真身。作为江宁织造曹頫之子曹雪芹替身,湘云在拾麒麟一回,竟送来许多绛纹石戒指。湘云道:“我给他们带了好东西来了。”说着,拿出手帕子来,挽着一个疙瘩。宝玉道:“什么好的?你倒不如把前儿送来的那种绛纹石的戒指儿,带两个给他。”湘云笑道:“这是什么?”说着便打开。众人看时,果然就是上次送来的那绛纹戒指,一包四个。林黛玉道:“你们瞧瞧他这主意。前儿一般的打发人给我们送了来,你就把他的带来岂不省事?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东西,原来还是他。真真你是糊涂人。”究竟谁是糊涂人?谁也不是。看不懂作者写湘云送绛纹戒指的目的才糊涂。

从这一节可以看出,湘云家这绛纹戒指,好像有许多。前儿便打发人送来,今儿又亲自拿来一包四个,可见是有意说明这一问题。作者要说明什么呢?问题出在这绛纹戒指上。所谓“绛纹石”,见过南京雨花石便知。作者是在用这有特色的东西,向读者透露湘云原型身份。南京特产雨花石,湘云原型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曾任江宁织造,小时全家都住在南京的湘云,才会有这么多的绛纹石戒指。

再来看“拾麒麟”一节。先借黛玉点说一句“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此说隐含什么呢?首先,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对应湘云佩戴麒麟,说明湘云是“白首双星”之一,让人联想到“一芹一脂”两位作书人。因书中又出现一更有文彩的大金麒麟,说明湘云在“白首双星”中“文彩”要小一些。要说史湘云对应“一芹一脂”中的曹雪芹,那更有文釆的当然是原著书人弘皙了。

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还有另一隐含。黛玉说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然书中拾到的大“金麒麟”,也更会说话。写湘云和翠缕一面说,一面走,刚到蔷薇架下,湘云道:“你瞧那是谁掉的首饰,金晃晃在那里。”翠缕听了,忙赶上拾在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说着,先拿史湘云的麒麟瞧。这“金晃晃”的“首饰”究竟是何物?为何偏是这小湘云和侍儿翠缕拾到呢?试想,园中大小人等,来来往往都没发现,这湘云来姐姐家看亲戚,就突然发现了,会这么巧吗?



接着往下看。湘云要他拣的瞧,翠缕只管不放手,笑道:“是件宝贝,姑娘瞧不得。这是从哪里来的?好奇怪!我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道出这东西来的奇巧。湘云道:“拿来我看。”翠缕将手一撒,笑道:“请看。”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忽见宝玉从那边来了,笑问道:“你两个在这日头底下作什么呢?怎么不找袭人去?”

明明写二人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怎么说是在“日头”底下呢?这“日头底下”正说明是在大白天里发现的此物,而且不知此物从那里来的,好奇怪,并说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实际上,两个小孩儿拾到的这个“金麒麟”,非一般意义的金麒麟,应该是惹祸的引线。

据清史料记载:雍正玩狗成嗜。为其喜欢的众多宠物狗定做头饰,其中就有“麒麟套尖”的记载。在《红楼梦》隐述雍正被刺的情节中,也特提道“看着狗儿猫儿打架”。如果是雍正宠物狗头饰“麒麟套尖”出现在这里,便有刺客嫌疑。当然,这宠物狗的麒麟套尖,只是作者用来说明问题的“道具”,也并不见得当时栽赃就必是用这狗的头饰。如此再看“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可理解为因为这大金麒麟的缘故,最终导致了两位著书人著此谜书。

再看这“金晃晃的麒麟首饰”到底归了何处: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追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携手笑说一向久别情况(此处诸多稿本多有异文)。一时进来归座,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说着,一面在身上摸掏,掏了半天,啊呀了一声,便问袭人“那个东西你收起来了么?”袭人道:“什么东西?”宝玉道:“前儿得的麒麟。”袭人道:“你天天带在身上的,怎么问我?”宝玉听了,将手一拍说道:“这可丢了!往哪里找去?”就要起身自己寻去。湘云听了,方知是他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丢了,我也糊涂了。”湘云笑道:“幸而是玩的东西,还是这么慌张。”玩是玩的,可是也得看是谁玩的。说着,将手一撒,“你瞧瞧,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宝玉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哪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此言一出,作者便话题一转,另叙别情了。可宝玉这句话是话中有话的。这东西按书中回后墨所批,后来卫若兰射覆所佩。批语所说卫若兰佩戴金麒麟,是在应对湘云所拾的金麒麟,成为后来“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所谶,分别代指前后两位著书人。那么,书中所写“麒麟首饰”又怎样了?还是宝玉留下了。对应这个留下大金麒麟的宝玉,文中写了两个,一个是将史湘云“误拾”麒麟首饰一案揽在自己名下的曹王妃;一个是因雍正帝被刺暴死后丢了“金印”的弘皙。书中写“倒是丢了印平常,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说明这“麒麟首饰”利害。书中批注卫若兰有此物,正说明宝玉将此物“丢了”,也就应了宝玉那句话—“我就该死了”。曹王妃被禁而死,弘皙丢了“官印”,落得个诈死埋名的结局。

七、割腥啖膻画湘云
书中湘云有两大特别之处,一是诗才超凡,二是喜着男装。对应原型真身,这两大特点并非是特别,而是原本如此。

在“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回中,写湘云扮成小子,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试思:此形态喻说女子,可说是千古开篇之文。脂批于此:“近之《拳谱》中有‘坐马式’,便似螂之蹲立。昔人爱轻捷便俏,闲取一螂,观其仰颈叠胸这势。今四字无出处,却写尽矣!脂砚斋评。”分析批注,可见亦在提醒这“鹤势螂形”,用在女子身上明显不妥。这又是打拳,又是坐马,只能是男孩之举。

来看书中写湘云吃烤鹿肉:“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会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显然一幅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景。又见湘云对宝琴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道:“怪脏的。”而宝钗也劝,宝琴便吃了一块,竟是“果然好吃,便也吃了起来”。

作者又借幻身黛玉点说道:“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回敬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见文中有批:“联诗,极雅之事;偏于雅首写出小我啖膻茹血,极腌臜的事来,为锦心绣口作配。”虽此批未署名,仍可知是湘云原型曹雪芹所批。分析此情此景,应是弘皙亲友来归隐地探望,众人在小岛上品酒联诗之即景。

说史湘云原型是曹雪芹,从书中对湘云好酒善诗特点来看,与书外亲友寄怀曹雪芹诗文亦有呼应。爱新觉罗·敦诚留有许多寄怀诗,其中《佩刀质酒歌》,将这以湘云为替身的曹雪芹好酒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前批注: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甚欢,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又闻阮遥集,卸金貂作鲸吸。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珰。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瓮涩何可当?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缢袍须先尝。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与王祥?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贼何能临边疆?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惜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从诗文和批注来看,敦诚作为“圈内情人”写留此诗,是对曹雪芹身份的一种确认。因亲友亦效访著书人手笔,以“驴鸣吊”之法写下传情诗文。细看这些“情人”诗文,可见有两个“曹雪芹”对应“一芹一脂”。这个好酒吟诗的雪芹,便是书中史湘云原型曹子雪芹。对应雪芹嗜酒如狂之笔,除吃烤鹿肉方才有诗一文外,书中还有一批注甚合这雪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何为废人?比较而言,这“酒渴如狂”之雪芹,更像自喻废人。

综合上述解读,借鉴有关文稿史料,笔者得出观点如下:史湘云的生活原型,是曹家过继来接任江宁织造的曹頫之子曹雪芹。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一书,是将原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披阅增删”后写成的。是为了实现原著书人弘皙将书传情于世的愿望,将被当朝列为禁书的《石头记》,进行了必要的“批阅增删”,去掉了明显有碍当朝的“碍语”,增添了“收缘结果”。因此,单单研读《红楼梦》,很难见到隐藏在背后的真故事。不过,《红楼梦》的问世传情,已将迷宫展现给了世人。纵然难见谜底,随着原著藏本《石头记》的问世,真情不断被解读出来,历史上那段鲜为人知的删除之笔,便会逐渐同世人见面。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8: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的一次酒局,提前预告了史湘云沦为妓女的命运
2018-09-02 23:02


说起史湘云,由于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的喜爱,已经成为了一个谜。周汝昌先生坚信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如今周先生已经驾鹤西归,这下他可以面对面的和曹雪芹把酒言欢,不眠聊红。不过周汝昌前辈对史湘云的研究很是很透彻的,有些地方也非常合情合理。比如说真假金玉良缘,“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指的就是史湘云与贾宝玉最终结婚过完悲惨的一生。那么刘心武先生继承了这种说法,并且将其扩大化。总而言之,史湘云在红楼梦里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十二钗中出场最晚,但是毫无陌生感。一出场给人一种十分熟悉的气息,就犹如身边的人一样。



贾宝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王孙公子,纨绔子弟,说贾宝玉是寄生虫一点也没有错,他整日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史湘云就曾批评过贾宝玉:“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我觉得这是史湘云冤枉了贾宝玉,宝玉不是没有朋友,如果说柳湘莲、秦钟这样的朋友和贾宝玉的身份不对称,但是冯紫英、卫若兰这样的朋友和宝玉完全“门当户对”。当冯紫英邀请贾宝玉去喝酒的时候,贾宝玉欣然而去。



冯紫英的酒局上有薛蟠、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还有贾宝玉;喝酒就要行酒令,那么云儿就行了一个很符合自己本身状况的酒令,并且唱了一首曲,原文如下: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这个曲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属于荤段子,老司机应该懂得,所以我就不解释了。那么云儿的酒令是: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云儿行的酒令,完全是妓女的一种生活状态,然而这个“云儿”指的是谁呢?锦香院又有什么含义呢?从87版红楼梦里的结尾,史湘云沦为船妓,和贾宝玉在桥头凄惨诀别。所以说这个锦香院的云儿实际上指的就是“史湘云”,这种含义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说红楼梦里面云儿的这一首曲子,实际上就是史湘云命运的真实写照,贾宝玉的这一次酒局,提前的预告了史湘云终究沦为妓女的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8: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红楼梦中史湘云的诗,越多越好,谢谢!!!
lousbj浏览380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osoxn31
推荐于 2016.11.27
满意答案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如梦令(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芦雪庵即景联句》
  凤姐:一夜北风紧,   
  李纨: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
  香菱: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   
  探春:无心饰苇苕。 价高村酿熟,   
  李绮: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   
  李纹: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   
  岫烟: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   
  湘云: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   
  宝琴: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   
  黛玉: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   
  宝玉: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   
  宝钗: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   
  湘云: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   
  宝琴: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   
  湘云: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   
  宝钗: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   
  黛玉:剪剪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   
  宝玉: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   
  宝琴:林斧不闻樵。 伏象千峰凸,   
  湘云: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   
  探春: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   
  岫烟: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鸮(xiāo)   
  湘云: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   
  黛玉:缤纷人永宵。 诚忘三尺冷,   
  湘云: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   
  宝琴:狂游喜客招。 天机断缟带,   
  湘云:海市失鲛绡。   
  黛玉:寂寞对台榭,   
  湘云:清贫怀箪瓢。   
  宝琴:烹茶水渐沸,   
  湘云:煮酒叶难烧。   
  黛玉:没帚山僧扫,   
  宝琴:埋琴稚子挑。   
  湘云:石楼闲睡鹤,   
  黛玉:锦罽暖亲猫。罽(jì)   
  宝琴:月窟翻银浪,   
  湘云:霞城隐赤标。   
  黛玉:沁梅香可嚼,   
  宝钗:淋竹醉堪调。   
  宝琴:或湿鸳鸯带,   
  湘云:时凝翡翠翘。   
  黛玉:无风仍脉脉,   
  宝琴:不雨亦潇潇。   
  李纨:欲志今朝乐,   
  李绮:凭诗祝舜尧。

  咏白海棠·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第七十六回凹晶馆即景连诗

  黛玉 三五中秋夕

  湘云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黛玉 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

  湘云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黛玉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湘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黛玉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湘云   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

  黛玉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湘云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黛玉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湘云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黛玉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湘云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黛玉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湘云   庭烟敛夕ク. 秋湍泻石髓

  黛玉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湘云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

  黛玉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黛玉   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

  湘云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   冷月葬花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脂砚斋果真是史湘云吗?
石鼓春秋 2018-03-20   |  1667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自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大热,关于脂砚斋就是史湘云,史湘云后来与曹雪芹结为夫妻的说法十分流行,有人甚至把这个当成定论。实际上,刘心武多次表示,自己的这个看法来自于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而在红学界中,对于脂砚斋的身份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各自都能找到依据,可说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八十回脂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不带评语的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脂砚斋并不是唯一给《红楼梦》作评的人,脂批本中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杏斋等人,后来在世的流行版本也有梦觉主人等人作评。脂砚斋在批语中自称和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

那么,这个脂砚斋到底是什么人?红学界中各种看法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种看法。

作者说

1933年,胡适借阅到庚辰本,研究后认为脂砚斋即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亦即曹雪芹自己。他说,第二十二回记宝钗生日,凤姐点戏,上有朱批云:“凤姐点戏,脂砚斋笔事”。凤姐不识字,所以点戏时必须别人执笔。这回的文字里,虽然没有明示是宝玉执笔,但宝玉的资格最适合这一角色,所以脂砚斋就是宝玉,也就是作者自己。

俞平伯先生也曾认为,“作者作书时的心理,旁人怎会得知”,因而“脂砚斋实为曹雪芹的化名假名”。

妻子说

这个说法由周汝昌提出,他认为脂砚斋是史湘云,她后来嫁给了曹雪芹(续弦),脂砚斋是他俩的书斋。他们夫妇两人共同研讨,一作一评。史湘云“定当是用胭脂研汁写字”,所以自号“脂砚斋”。其根据颇多:他认为脂批大多女人口气,故脂砚斋一定是个女性,脂砚常将芹、脂并称,所谓“余二人如何如何”,完全是夫妻口吻,等等。他进而根据甲戍本第二回上的一条侧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以及其它批语,断定此人并非宁荣府中人,书中主角又非宁荣府的女子仅钗、黛、史三人,唯湘云家世与脂砚相同,又独未早死,因此认为脂砚斋就是书中史湘云的艺术原型,后来成了曹雪芹的续妻。

但红学界很多人认为,脂砚斋决不可能是女性。

叔父说

如果说,关于脂砚斋身份的各种说法都是推测,那么,在清朝人中唯一记载脂砚斋的,是曹雪芹朋友的姻亲裕瑞。裕瑞在其《枣窗闲笔》一书中,称“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雪芹)叔脂砚之批语,引其(脂砚)当年事甚确”。这是唯一见诸文献史料的记载和说法。

今人吴世昌又详细论述了“叔父说”的观点,并考证出了这位叔父的具体姓名。详情这里就不细述了。

红学家周岭在《百家讲坛》中《谁是脂砚斋》一讲中更认为:“裕瑞是惟一一个非常明确说出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而且这个人就是批书的人,在石头记上加批语的人,再明白不过。他有没有可能说错呢,也有可能,因为口耳相传的事情很可能有出入,但是其他的所有的说法,连这样的证据都没有,都是推测,都是一些或然的结论,直接的记载仅此一条,后来的各种传说比裕瑞这个距离要远多了,所以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时候,我们宁肯相信裕瑞的话”。

当然,除了这三种影响最大的说法,还有堂兄弟说,空空道人说等等,且都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石鼓春秋 > 《解读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为何叫石头记?
下一篇: 女红生赵棉棉《崇祯王上煤山》王修血诏泪如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453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残花
起个诗意的名字
宋代 李清照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花, 抒情

作者头像
残花李清照 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查看详情
猜你喜欢

残花
[唐代 ] 胡宿
雨压残红一夜凋,晓来帘外正飘摇。数枝翠叶空相对,
万片香魂不可招。长乐梦回春寂寂,武陵人去水迢迢。
愁将玉笛传遗恨,苦被芳风透绮寮。
残花
[宋代 ] 宋祁
林下感馀欢,流芳逐雨残。
香归蜜房尽,红入燕泥乾。
梦短休成蝶,肠回却掩鸾。
故应成异果,持去掷潘安。
残花
[唐代 ] 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
[唐代 ] 韦庄
江头沈醉泥斜晖,却向花前恸哭归。
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
残花
[唐代 ] 韩偓
馀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残花
[唐代 ] 崔涂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
明年何处见,尽日此时心。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
残花
[唐代 ] 杨凝
五马踟蹰在路岐,南来只为看花枝。
莺衔蝶弄红芳尽,此日深闺那得知。
残花
[宋代 ] 沈辽
忽忽春已老,强行芳树边。不能惊白发,何用惜流年。
残红不可撷,复畏青条折。荣落终岁事,何心翻惙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7-2 21:38 , Processed in 0.0758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