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士隐影射顽石No36500崇祯帝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23: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刘邦为何一看到商山四皓,就认为刘盈羽翼已成,放弃改立太子?
2024-03-24 09:24 发布于:山东省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放弃改立太子的决定却令人不解。刘邦为何一看到商山四皓,就认为刘盈羽翼已成,而放弃了改立太子的计划?

商山四皓,作为刘邦身边的亲信和重要人物,他们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段历史的真相,揭示刘邦的心思和计谋。



一、刘邦的宠妃之争

刘邦作为一个多情的君主,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先后娶了多位美貌的妻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吕后和戚夫人。吕后是刘邦的原配,她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一直忠心耿耿,无论是在家操持家务,还是跟随刘邦四处逃亡,都从未离开过他的身边。

可以说,吕后是刘邦最忠诚的妻子。然而,在刘邦称帝后,一个名叫戚夫人的美貌女子进入了刘邦的视线。戚夫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还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如意。这使得刘邦对戚夫人产生了特殊的偏爱。

尽管刘邦在称帝时仍然将吕后册封为皇后,并将吕后的儿子刘盈立为太子,但他内心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偏爱却是藏不住的。戚夫人也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子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她时常在刘邦面前哭诉,请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种宠妃之争,不仅让刘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给汉朝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二、刘邦欲废太子刘盈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对太子刘盈的不满也越来越深。刘邦对太子刘盈的不满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认为刘盈性格过于懦弱,不像自己当年那样英勇善战。另一方面,戚夫人也不断在刘邦耳边怂恿,请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种宠妃之争,让刘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但是,废黜太子刘盈并非易事。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刘盈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支持。比如周昌、叔孙通等人,他们多次向刘邦提出谏言,力劝他不要轻易废黜太子。

吕后也深知刘邦的这一想法,她担心一旦刘盈被废,自己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妙计——请商山四皓出山为刘盈站台。这无疑是在向刘邦传递一个信号:太子刘盈背后有强大的势力支持,你无法轻易废黜他。



三、商山四皓出山

商山四皓是谁?他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刘邦放弃废黜太子的念头呢?原来,商山四皓是秦末的博士官,因不满秦始皇的暴行而隐居于商山。他们年事已高,但在汉初仍然享有极高的声望。即便是皇帝刘邦多次邀请,他们也一直拒绝出山。

吕后派遣兄长吕释之去请求商山四皓出山,张良给出了一个妙计:"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在吕后的再三恳请下,商山四皓最终还是出山了。他们为刘盈站台,向刘邦表示支持,这无疑是在向刘邦传递一个信号:太子刘盈背后有强大的势力支持,你无法轻易废黜他。



四、刘邦放弃废太子

当刘邦见到商山四皓出山为刘盈站台时,他顿时意识到,自己想要废黜太子的计划恐怕难以实现。刘盈能够请动连皇帝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出山,这说明他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支持。再加上汉初功臣如周昌、叔孙通等人的力挺,刘邦意识到,如果强行废黜太子,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于是,刘邦最终放弃了废黜太子的想法,而是选择维护现状,让刘盈继续担任太子。这一决定,不仅巩固了太子党的地位,也避免了可能引发的内乱。但是,刘邦的这一决定,并非出于他的真心。

事实上,他内心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偏爱从未改变。只是在面对商山四皓和汉初功臣的强大势力时,他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说明,即使是皇帝的意志,在面对强大的势力时也难以得到实现。



五、刘邦临终的嘱托

在刘邦临终之际,他对周昌和刘盈提出了一个特殊的嘱托——保护戚夫人母子。这说明,尽管刘邦最终放弃了废黜太子的想法,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保全自己最后的宠妃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一旦自己去世,吕后很可能会对戚夫人母子下手。毕竟,在刘邦生前,就有人诬陷樊哙依附吕后,想要发兵诛杀戚夫人母子,而当时的陈平、周勃竟然选择了听从吕后的意思,没有遵从刘邦的诏令。

这说明,在即将掌权的吕后面前,即使是皇帝的诏令,也难以得到执行。刘邦深知,一旦自己去世,吕后必定会对戚夫人母子不利。因此,他才会在临终时嘱托周昌和刘盈,希望他们能够保护戚夫人母子。



六、戚夫人母子的悲惨结局

吕后之所以如此残酷地对待戚夫人母子,其中必然有着复杂的权力博弈在其中。作为刘邦的原配皇后,吕后一直在与戚夫人争夺刘邦的宠爱。而在刘邦临终时,他竟然嘱托周昌和刘盈保护戚夫人母子,这无疑是在挑战吕后的权威。

吕后自然不会容忍这种挑战。她必须彻底消除戚夫人母子这个潜在的威胁,才能确保自己在汉朝的地位。因此,她下令对戚夫人实施了如此残酷的折磨,直至将其变成一个"人彘"。而刘如意也难逃一死,被吕后下毒害死。



这种残酷的报复手段,不仅让人心痛,也反映出了皇权的脆弱性。即使是皇帝临终的嘱托,在吕后的面前也难以得到保证。这也说明,在汉朝建立初期,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是令人发指的。

戚夫人母子的悲惨结局,让人不禁感叹,即使是皇帝的意志,在面对强大的权力斗争时也难以得到实现。这也说明,在汉朝建立初期,权力争夺的激烈程度是令人发指的。

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采取如此残酷的手段,彻底消除了戚夫人母子这个潜在的威胁。这种权力斗争的残酷程度,让人不禁感慨,即使是皇帝的嘱托,在面对权力的角逐时也难以得到保证。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性的阴暗面却从未改变。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的真相,洞悉人性的复杂。权力的争夺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不惜采取残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即使是皇帝的意志,在面对强大的权力斗争时也难以得到保证。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最高权力也存在着脆弱性,我们需要警惕权力的滥用,维护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再重复悲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2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伏线《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暗合 九连环 第1单元第2节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二回 贾夫人 仙逝 扬州城 冷子兴 演说 荣国府
【以百余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括介,省却多少文字,却系不得已也,冷子兴是冷眼,冷中出热,冷心肠人,非闲人闲文】

【庚辰正文: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文字狱一人,

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

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筆下一一叙出,

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

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隠隠在心。

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

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

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

其死板拮据之筆,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

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

故又怕闲文赘累,开筆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
  通灵宝玉于士隠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已洞然矣。

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是文章锁合处。

盖不肯一筆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

究竟此玉原应出自钗黛目中,方有照应。

今预从子兴口中说出,实虽写而却未写。

观其后文,可知此一回则是虚敲傍击之文,筆则是:反逆隠曲之筆。】
【蒙回前批: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筆:以帽之。诚是:大观。

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 龙象力 者,其 孰能 哉?】
  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

余自谓:“评書、非关评诗”也。】
    一局 输赢 料不真,香销 茶尽 尚逡巡。

欲知 目下 兴衰兆,须问 旁观 冷眼人補天石朱慈炤。

【甲戌眉批:故用:冷子兴文字狱演说。】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 【甲戌侧批:一丝不乱。】

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

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甲戌侧批:点睛妙筆。】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
  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甲戌侧批:出自封肃口内,便省却多少闲文。】

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紅拂紫烟之可比。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書,偶有所得,即筆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甲戌侧批:细。】我说看灯丢了。

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

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戌侧批: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又寄一封密書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甲戌侧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甲戌侧批:一语道尽。】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

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甲戌侧批:找前伏后。士隠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封肃回家无话。
  却说娇杏这丫妚,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甲戌侧批:注明:一筆,更妥当。】

谁想他:命运两济,【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

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

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甲戌侧批: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戌侧批:更妙!可知守礼俟命,终为俄莩。其调侃:寓意不小。】

【甲戌眉批: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隠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

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甲戌侧批:此亦奸雄:必有之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甲戌侧批:此亦奸雄:必有之事。】

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書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甲戌侧批:此亦奸雄必有之态。】

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甲戌侧批:先云“根基已尽”,故今用此四字,细甚!】却是自己:担風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甲戌侧批:已伏下至:金陵一节矣。】
  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戌侧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本贯姑苏人氏,【甲戌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

【甲戌眉批:可笑近时:小说中,无故,极力称扬:浪子、淫女。

临收结时,还必致:感动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欲之界,明遂:其意。

何无:人心之至?!不知彼作者:有何好处,有何谢!?

报到:朝廷、高庙之上,直将半生:淫朽、秽资、睿德。

又苦拉君、父,作一干证:护身符。强媒:硬保,得遂“其淫欲”哉?!】

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書香之族。【甲戌侧批: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書香:方至美。】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甲戌侧批:总为黛玉极力一写。】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甲戌侧批:带写贤妻。】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甲戌侧批: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

便也欲使他读書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甲戌眉批:如此叙法,方是:至情、至理之妙文。最可笑者,近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韫。】
  雨村正值偶感風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当初,择士隠:隔壁,可有此意?】

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甲戌侧批:写雨村自得意后之交识也。又为冷子兴:作引。】

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学生守制读書,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甲戌侧批:又一染。】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甲戌眉批:上半回已终,写“仙逝”正为黛玉也。故一句带过,恐闲文有妨正筆。】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風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風光。

【甲戌眉批: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書意在村野風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隠隠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戌侧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其名可思:有明一代朱慈炤】

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甲戌夹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朱慈炤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戌侧批:一部書之总批。】【非写雨村一人,一部書之总纲】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戌侧批:随筆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

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戌侧批: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戌侧批: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未觉之先,既证之后】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甲戌眉批: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風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于是款步行来,将入肆门。

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 者。

【甲戌侧批:此人不过,借为:引绳。不必:细写。】

【冷之心 也。冷子兴=文字狱(清令子興=文字與)】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为緜蕞野外。司马贞索隠引三国吴韦昭曰:引绳为緜,立表为蕞。

宋·洪刍 《板屋》:風吟 日暴 雨所沐,巧匠 引绳 如解玉。”

引绳如解玉=文字狱,是分解紅楼梦九连环的密码钥匙:不能:细写。

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雨村忙笑问道:“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缘也。”

子兴道:“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入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我也无紧事,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今日敝友有事,我因闲步至此,且歇歇脚。不期这样巧遇?!”

一面说,一面让雨村同席坐了,另整上酒肴来。二人闲谈漫饮,叙些别后之事。【甲戌侧批:好!若多谈:则累赘。】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甲戌侧批:不突然,亦常问、常答之言。】

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甲戌侧批:雨村已无族中矣,何及此耶?看他下文。】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
  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了?”【甲戌侧批:刳小人之心肺,闻:小人之口角。】

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甲戌侧批:此话:纵真,亦必谓是:雨村欺人语。】

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子兴叹【甲戌侧批:叹得怪。】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甲戌侧批:记清此句。可知書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

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甲戌侧批: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明末朱慈炤】

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甲戌侧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甲戌侧批:好!写出空宅。】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 酷 轩峻,就是后【甲戌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甲戌侧批: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甲戌侧批: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甲戌侧批:“甚”字好!盖已半倒矣。】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書之族,【甲戌侧批:两句写出荣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甲戌眉批: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四皇子朱慈炤】

雨村听说,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甲戌侧批:一转有力。】
  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甲戌侧批:演。】与荣国公【甲戌侧批: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戌侧批: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甲戌侧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戌侧批: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戌侧批: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書,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甲戌侧批:伏后文。】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甲戌侧批:因湘云,故及之。】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甲戌侧批: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甲戌末批:伏下贾琏凤姐当家之文。】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甲戌侧批:嫡真实事,非妄拟也。】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甲戌侧批:总是称功颂德。】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甲戌侧批: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戌侧批: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甲戌侧批:略可望者即死,叹叹!】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甲戌眉批:一部書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 示 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甲戌末批:正是宁、荣二处支谱。】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
  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弄璋之喜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甲戌侧批:真千古奇文奇情。】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移了!”【甲戌侧批:没有这一句,雨村如何罕然厉色,并后奇奇怪怪之论?】

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書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周成王,召炤公朱慈炤:張少文,孔,孟,董董仲舒,韩韓愈,周周敦頤,程程顥、程頤,张張載,朱朱元璋朱慈炤,皆应运:而生者。

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王羲之,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甲戌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

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風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戌侧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風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

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甲戌侧批:恰极,是确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 云 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書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如前代明之前,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顾恺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米芾米元章、石曼卿石延年、柳耆卿柳永、秦少游宋朝。近日有明一代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以上世人和朱慈炤:皆是逸士高人,不求功名。

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甲戌侧批:《女仙外史》中论魔道已奇,此又非《外史》之立意,故觉愈奇。】了。”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甲戌侧批:先虚陪一个。甄宝玉、林黛玉】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甲戌侧批: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朱慈炤在此封号:永王】甄家,【甲戌眉批:又一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你可知么?”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甲戌侧批:说大话之走狗,毕真。】

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甲戌侧批:如闻其声。甲戌眉批:只一句便是一篇世家传,与子兴口中是两样。】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書,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甲戌眉批:如何只以释、老二号为譬,略不敢及我先师儒圣等人?余则不敢:以顽劣目之。】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甲戌侧批:恭敬。】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甲戌侧批:罪过。】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甲戌侧批:与前八个字嫡对。】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甲戌眉批: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書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

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甲戌侧批:实点一筆,余谓:作者必有。朱慈炤】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

政老爹的长女,名元【甲戌侧批:“原”也。】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甲戌侧批:因汉以前例,妙!】去了。

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甲戌侧批:“应”也。】春。

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甲戌侧批:“叹”也。】春。

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甲戌侧批:“息”也。】春。

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書,听得个个不错。”【甲戌末批:复接前文未及,正词源三叠。】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風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紅’‘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
  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

子兴叹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雨村道:“正是,方才说这政公,已有衔玉之儿,又有长子所遗一个弱孙。这赦老竟无一个不成?”

子兴道:“政公既有玉儿之后,其妾又生了一个,【甲戌侧批:带出贾环。】倒不知其好歹。只眼前现有二子一孙,却不知将来如何。

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姪女,【甲戌侧批:另出熙凤一人。】今已娶了二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書,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甲戌侧批:未见其人,先已有照。甲戌眉批:非警幻案下而来:为谁?】
  雨村听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谬。【甲戌侧批:略一总住。】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

子兴道:“邪也罢,正也罢,只顾算别人家的帐,你也吃一杯酒才好。”

雨村道:“正是,只顾说话,竟多吃了几杯。”

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甲戌侧批:盖云此一段话亦为世人茶酒之笑谈耳。】即多吃几杯何妨。”

雨村向窗外看【甲戌侧批:画。】道:“天也晚了,仔细关了城。我们慢慢的进城再谈,未为不可。”于是,二人起身,算还酒帐。【甲戌侧批:不得谓此处收得索然,盖原非正文也。】
  方欲走时,又听得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
【甲戌侧批:此等套头,亦不得不用。】

雨村忙回头看时——

【甲戌双行夹批:语言无味,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视此则视墨如土矣。似此则演至千回万回可也。】
【蒙末批:先自写幸遇之情于前,而叙借口谈幻境之情于后。世上不平事,道路口如碑。

虽作者之苦心,亦人情之必有。雨村之遇娇杏,是此文之总帽,故在前。

冷子兴之谈,是事迹之总帽,故叙写于后。冷暖世情,比比:如画。】

发布于 2023-07-24 16:59・IP 属地河北
《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2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结束,共历经十二位皇帝。下面是西汉皇帝的列表:

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去世于公元前195年,在位12年14。
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出生于公元前210年,去世于公元前188年,在位7年24。
汉前少帝刘恭:汉惠帝刘盈庶长子,出生于公元前192年左右,去世于公元前184年,在位时间从公元前188年9月至公元前184年8月4。
汉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活在公元前184年之前,在位时间从公元前184年6月15日至前180年11月14日4。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去世于公元前157年,在位23年24。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出生于公元前188年,去世于公元前141年,在位16年24。
汉武帝刘彻:汉景帝刘启之子,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去世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24。
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刘彻少子,出生于公元前94年,去世于公元前74年,在位13年24。
汉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出生于公元前92年,去世于公元前59年,在位仅27天4。
汉宣帝刘询: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原名刘病已,出生于公元前91年,去世于公元前49年,在位25年24。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之子,出生于公元前74年,去世于公元前33年,在位16年24。
汉成帝刘骜:汉元帝刘奭之子,出生于公元前51年,去世于公元前7年,在位25年24。
西汉的这十二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0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太子杨勇的资料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6个回答#热议# 在购买新能源车时,要注意哪些?
一个旅游爱好者啊 高能答主
2019-07-01 · 分享一些旅游途中的见闻和美景
关注
展开全部
杨勇:

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有许多妾侍、珍宝,其中有位云昭训,因姿色娇美,特别得到宠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受到的待遇甚至与正室不相上下,这让杨勇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相当不满。杨勇的正妻元妃不得宠爱,气出了心病,没两天就死了,杨勇随即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

独孤伽罗认定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嫡妻,不但责备杨勇,又派人去暗察。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有不满,便假装自己没有什么姬妾,且只和萧妃厮守。于是独孤伽罗更讨厌杨勇,并对杨广的德行大加称赞。

独孤伽罗每次抱怨云氏专宠、感叹元氏夭亡时,杨广也跟着痛心疾首,让独孤伽罗更加喜爱杨广,有意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而立杨广为太子。杨勇为此感到害怕,却又没有办法,隋文帝知道他内心不安便派杨素去观察他,结果杨素却故意激怒杨勇,使杨勇说出抱怨的话从此隋文帝更怀疑他了。

独孤伽罗与杨广等人都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向隋文帝进谗言,加上杨勇多有埋怨之言语,隋文帝于是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直到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杨广即位,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


扩展资料:

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他的朋友包括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都是当时的文人。

杨勇曾经文饰一件蜀铠,隋文帝担心他染上奢侈的恶习,特地告诫一番。到了那年冬至以后,百官朝见杨勇,而杨勇也高兴接受他们的祝贺。

隋文帝问臣下说这是哪种礼节,太常少卿辛亶表示,东宫应该只能用贺,而不能用朝见。隋文帝认为杨勇违反礼制,于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见礼去见杨勇。

并且对杨勇的宠爱也日益消减,反而增加怀疑之心。后来隋文帝选侍卫官时,将武力强者都选到自己身边。

高颎便进谏表示这样恐怕保护东宫太子的侍卫官就显得太弱了,这让隋文帝相当不高兴,认为高颎是因为其子高表仁是杨勇的女婿才帮他说话,从此对他就更提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勇

1    评论 分享 举报
艾捷是
2024-04-19广告
第三方盘点是一种独立于供应商和客户的第三方服务,专注于对企业的库存、资产等进行准确、公正的数量和状态核查。这种盘点方式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因利益冲突导致的误差。对于企业而言,第三方盘点不仅提供了库存管理的有效手段,还能在供应...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艾捷是提供

穆子澈想我1997
2019-07-01 · TA获得超过44.2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杨勇(?-604年),字睍地伐,隋文帝杨坚长子 ,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兄,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原本是隋文帝的太子,后来被废为庶人。杨广即位后,立即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杨勇。死后追封为房陵王。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其父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杨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等皆令杨勇参与决断。

隋文帝后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直到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与文帝姬妾皆随侍在侧,《资治通鉴》、《隋书》载宣华夫人被太子杨广“无礼”之事。 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文帝始知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召杨勇进宫。

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随即文帝便暴崩,杨广即位,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炀帝后来追封杨勇为房陵王,但是子嗣不得继承其位,全部流放济南,后来多数都被杨广杀死。



扩展资料
杨勇的家庭成员

一、父母

父亲:隋文帝杨坚。

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二、兄弟

二弟:隋炀帝杨广。

三弟:秦孝王杨俊。

四弟:蜀王杨秀。

五弟:汉王杨谅。

三、姐妹

乐平公主杨丽华,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

兰陵公主杨阿五,初嫁仪同王奉孝,后嫁柳述。

襄国公主,嫁河阳郡公李长雅。

广平公主,嫁安德县公宇文静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勇 (隋文帝长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8    评论 分享 举报
旷冰莹bf
2006-11-03 · TA获得超过6326个赞
关注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有五个儿子,即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几个人确实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杨坚管教儿子也很严,秦王杨俊好佛喜色,在并州总管任上奢侈违制,被杨坚召回免官。大臣们认为处罚过重,杨坚回答:“我不仅是五儿之父,也是兆民之父。如果按你们意思,干嘛不为皇帝儿子特定一部法律呢?”坚持对杨俊的处罚。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十四岁就嫁给杨坚,发誓生死同一,杨坚也发誓不与别的女人生孩子。独孤皇后本性俭约,不好华丽。又好读书,识达古今,言事论人都和隋文帝想得一样,宫中称为二圣。她为人非常仁爱,每次听说大理寺斩决犯人都为之流泪。但此妇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天性奇妒。叛臣尉迟迥有个孙女非常美貌,杨坚于仁寿宫偷偷临幸。独孤氏趁皇帝上朝,派人一刀杀掉这个美貌女孩。杨坚又悲又怒,单骑从御花园中抢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可以说,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最出名的怕老婆汉子。
独孤氏不仅对丈夫防护甚严,对儿子们也管束甚严,要求他们学她和杨坚一样从一而终。她为杨勇挑选的妃子元氏很受杨勇冷落,多年不得召见,突发心脏病而死。杨勇宠爱云妃、高妃和成妃等人,并和这几个妇人生下一大堆孩子。对此,独孤皇后非常生气,不断派人伺察自己这个儿子,访探他的举动,还不断在文帝耳边吹风,指摘杨勇的过失。太子杨勇虽然有些好色、奢侈,但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作为长子,总是这样的性格,其后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性格脾气也和杨勇相仿佛。
晋王杨广一直觊觎太子宝位。得知父皇、母后对杨勇猜阻之意已生,更加矫饰伪装,平日只和正妻萧妃住在一起,后庭有宫人怀孕,都把胎儿打掉,以免外人知晓,独孤皇后因此十分喜爱杨广的“忠贞不二”。其实这位晋王绝对是个好色坯子,攻灭隋国后,他马上想把陈叔宝妃子张丽华弄到手,其手下大臣高颍先入建康,不仅没有按他意思把美人送上,还说“从前姜太公蒙面斩妲已,今天怎能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下令斩美人于青溪。杨广由此十分仇恨高颍,继位后不久就借故杀了这位功臣。但当晋王时的杨广十分谦虚自抑,史载:“晋王(杨)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依此,青年时代的杨广真是一个有华有实的美男子。一次与军队观猎遇上大雨,左右进上雨衣,杨广说:“士兵们都淋得透湿,干吗我自己一个人要穿雨衣呢。”命左右拿走,仍冒大雨立马观览,将士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文帝有一次去他家里观瞧,早有准备的杨广随文皇四处查看,只见殿内乐器灰尘满布,绞弦断绝,一看就知多久不用,老皇帝就认定三儿子不好声妓歌舞,是“又红又专”的好苗子,和那位连铠甲都以金玉装饰的太子杨勇形成鲜明对比。
杨广暗中派遣和他关系亲密的大臣宇文述、杨素等人在杨坚夫妇面前百般构毁太子杨勇。太子本性直率,不知矫饰,容易发怒,形于言表,隋文帝渐有废杨勇之意。
杨广当上杨州总管后,借入朝还镇的机会与母后独孤氏道别,装出十分依依不舍、万分可怜的样子,伏地流泪不止。独孤后也泣然涕下。杨广趁此机会大倒“苦水”:“儿臣非常看重兄弟情谊,不知哪里得罪太子,一直想杀掉我。每想到我自己不知哪天被毒死害死,真是恐惧得不得了。”
独孤后闻言大怒:“杨勇太过分,我给他娶的元妃他一点也不爱念,专宠云妃,还下毒毒死元妃(其实是心脏病发而亡)。我现在活着他还这样对待你,哪天我死了我不知怎样害你们兄弟呢。等你父皇驾崩以后,想到你们兄弟得向那个云妃小妖精拜跪称臣,为娘我真是心如刀绞!”杨广闻言再拜,呜咽不止。独孤后也抱持着儿子大哭。
由此,独孤皇后已经下了废掉杨勇的决心,日夜不停在杨坚面前说杨勇坏话,杨素等大臣也推波助澜,加之杨勇在冬至于太子宫中张乐接受百官朝贺,犯了大忌,老皇上最终也决定废嫡。
公元600年,冬十月,杨坚派人召杨勇入殿。心力交瘁的太子闻命大惊,问使者:“不是要杀掉我吧?”进宫后,发现父皇戎服陈兵,百官肃立。杨坚开金口,废掉太子杨勇,押回
东宫看管。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并命杨广负责看押杨勇。
一番苦心,终未白废,杨广终于由晋王成为皇储。杨勇当庭被废,“泣下沾襟”,只言自己罪过,拜辞而去,竟无一言反讦二弟杨广,由此,可见杨勇仍是一个宽仁忠厚之人。反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鱼死网破,死咬四弟李泰,最终两人同归于尽,才得懦弱的高宗李治成为皇太子。可以推论,假如杨勇继位,隋朝不至于二世而亡。
杨勇被囚于府内,也感冤屈,几次上书诉冤,杨广命人把书信全部销毁,不许上闻。杨勇爬到树顶大声叫屈,希望老皇上听见自己的声音,亲自讯问。杨广的心腹大臣杨素趁机上奏说杨勇得了神经病,胡喊乱叫,不能治愈。杨坚听信此议,就没有再给杨勇诉冤进见的机会。
602年八月,皇后独孤氏病逝。太子杨广进宫拜见父皇时哀恸气绝,装出万分悲痛的样子。回宫以后,他饮食欢笑,一如常日。为了表示思母过哀,饮食不思,杨广对外声称每天只吃两勺米,在灵前嚎哭跪伏,私下派人精制猪鱼肉脯,装在竹管里以蜡封口藏于袖中,瞧见没人就吃上几口这特制的“压缩干粮”,继续演戏。
独孤皇后死后,压抑一辈子的老皇帝终于有机会一畅其情,天天搂着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大搞天地一家春。老房子起火,没两年就淘虚了龙体,疾病大生。杨广作为皇太子入居大宝殿,杨素等大臣入内殿侍疾。
根据马总的《史通》记载,杨广不放心父亲弥留之际会发生什么变化,秘派人问杨素内宫父皇的病状。杨素把老皇帝的病情一五一十写明,封上信口回送杨广。送信的宫人转了几道手,误以为是送给皇帝的上奏,呈给杨坚。病危的杨坚见信后又恨又悔。忽见陈夫人进来时神色慌张,就问缘由。陈夫人回答:“太子无礼!”原来是陈美人出去更衣时,差点被杨广强奸。老皇帝闻言,一口气上不来差点气死,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就召唤身边的大臣杨述、元严说:“呼我儿来见!”两人以为是召杨广,老皇帝忙说:“是杨勇!”杨素知道这事,马上告知杨广事急,又矫诏逮捕杨述和元严,命杨广心腹张衡入侍,禁止宫内一切人员出入。“俄而上崩。”更玄乎的是,《史通》载,“(杨素)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此种记载,类似演义,极力铺陈老皇帝不是善终。
但是,唐朝魏征等人编纂的史书虽不是特别令后人信服,对于文帝的死亡记载应该多有可信之处:“(仁寿)四年春四月乙卯,上不豫。……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唐太宗特别注意自己和大唐皇家的历史形象,常常自己查看史书记述(哥们连自己的起居注都看),对于杨广这位表叔,自然要大加鞭挞,这样,才显得唐朝的得手应天顺人。既便如此,唐臣也记载老皇帝临死与百官辞诀,应该是善终,并非为太子杨广所弑。
纵观隋文帝杨坚与独狐皇后所生的五个“真兄弟”,父子相忌,兄弟相屠,金技玉叶皆雕零殆尽。太子杨勇被废,忽忽如狂。炀帝继位,马上伪造隋文帝遗诏,赐死大哥杨勇。杨勇有十个儿子,皆为二叔炀帝所杀;老二杨广,大名鼎鼎隋炀帝,结局在此自不必赘述;老三秦王杨俊,少年时代“仁恕慈爱,崇敬佛道”,长成之后,逐渐奢侈,盛治宫室,广敛民财,违越制度。杨俊王妃崔氏虽为大族之女,嫉妒成性,见夫君好色,罕来己房,便于瓜中下毒,想把丈夫毒死。毒药分量是没下够,把杨俊弄得半残。隋文帝知道消息,征杨俊入朝,免去实官,软禁于京,同时赐死胆大包天的崔氏。病榻緾绵,杨俊颇有悔悟,上表向父皇谢罪。杨坚不仅不安慰要死的儿子,反而下诏“切责之”。惭怖之下,杨俊终于死去。虽不算善终,也称得上是“安死”。杨俊有两子,杨浩、杨湛。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曾让杨浩当过数日“皇帝”,后来觉得没用,就把两兄弟全部杀掉;老四蜀王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不知为何,隋文帝很厌恶他,常对独狐皇后讲:“杨秀必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闹事,等他哥哥当皇帝后这小子肯定要造反”。杨秀自己也不捡点,在蜀地“违犯制度,车马被服,一拟天子”,真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大哥杨勇疲废,二哥杨广成为皇太子,杨秀“意甚不平”。杨广闻知,指派杨素向老皇帝进言,搜集罪状,说四弟有异心,把杨秀征还京师,锁进大牢。盛怒之下,杨坚愤言:“当斩杨秀于市,以谢百姓!”杨广也火上加油,派人做两个小木人,分别写上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于华山下”。然后,杨广又指派杨素等人把偶人挖出,诬称杨秀所为。杨坚暴怒如狂,马上废杨秀为庶人,禁锢终身,诛杀他手下数百僚属。炀帝继位,仍维持对四弟“无期”徒刑的原判,巡行各地时总把杨秀押在队伍之中。宇文化及弑逆,杨秀与诸子也被杀。可怜这个英武刚锐的大好青年,一直窝窝囊囊的成为笼中之兽;老五汉王杨谅,特为杨坚宠爱。开皇十七年,出任并州总管,老皇帝亲自出宫饯送。“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皆隶焉”。大哥杨勇被谗废后,杨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居常怏怏,阴有异图”,并以防突厥为名,缮治甲兵,大发器具。杨坚死后,隋炀帝征杨谅还京。杨谅在南陈旧将萧摩诃等人协助下,扯旗造反。可惜的是,杨谅无远谋,无胆识,又不听手下文臣武将的谏劝,很快就被隋炀帝派来的老将杨素击败。穷蹙之下,只能出降。押送京师后,隋炀帝还假意说自己兄弟无多,饶杨谅一命,“除名为民,绝其属籍”。随后,炀帝就把这位五弟幽禁,活活饿死。杨谅只有一子杨颢,宇文化及大杀宗室时也遇害。因此,史官叹道:“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异哉!”
唐朝魏征对于隋文帝,有褒有贬,在夸了他养民节俭、宾服四夷等历史功绩后,也言之凿凿,批评了杨坚的猜忌、疏亲和寡恩:“(隋文帝)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隋文帝杨坚,为帝二十四年,崩年六十四岁。如此惨毒阴狠之人,也有一首四言小流传于世,虽诗意很不吉利,充满夭殇气息,然伤恻哀婉,清丽可观: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宴诗》)
此诗是老爷子在开皇十年(公元594年)巡幸并州与秦王杨俊与大臣王子相欢饮时所做。惨丽诗意,氤氲緾绵,转年,陪宴的王子相病死;八年后,秦王杨俊也离世。
45    评论(8) 分享 举报
匿名用户
2012-12-12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有五个儿子,即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几个人确实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杨坚管教儿子也很严,秦王杨俊好佛喜色,在并州总管任上奢侈违制,被杨坚召回免官。大臣们认为处罚过重,杨坚回答:“我不仅是五儿之父,也是兆民之父。如果按你们意思,干嘛不为皇帝儿子特定一部法律呢?”坚持对杨俊的处罚。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十四岁就嫁给杨坚,发誓生死同一,杨坚也发誓不与别的女人生孩子。独孤皇后本性俭约,不好华丽。又好读书,识达古今,言事论人都和隋文帝想得一样,宫中称为二圣。她为人非常仁爱,每次听说大理寺斩决犯人都为之流泪。但此妇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天性奇妒。叛臣尉迟迥有个孙女非常美貌,杨坚于仁寿宫偷偷临幸。独孤氏趁皇帝上朝,派人一刀杀掉这个美貌女孩。杨坚又悲又怒,单骑从御花园中抢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可以说,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最出名的怕老婆汉子。
独孤氏不仅对丈夫防护甚严,对儿子们也管束甚严,要求他们学她和杨坚一样从一而终。她为杨勇挑选的妃子元氏很受杨勇冷落,多年不得召见,突发心脏病而死。杨勇宠爱云妃、高妃和成妃等人,并和这几个妇人生下一大堆孩子。对此,独孤皇后非常生气,不断派人伺察自己这个儿子,访探他的举动,还不断在文帝耳边吹风,指摘杨勇的过失。太子杨勇虽然有些好色、奢侈,但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作为长子,总是这样的性格,其后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性格脾气也和杨勇相仿佛。
晋王杨广一直觊觎太子宝位。得知父皇、母后对杨勇猜阻之意已生,更加矫饰伪装,平日只和正妻萧妃住在一起,后庭有宫人怀孕,都把胎儿打掉,以免外人知晓,独孤皇后因此十分喜爱杨广的“忠贞不二”。其实这位晋王绝对是个好色坯子,攻灭隋国后,他马上想把陈叔宝妃子张丽华弄到手,其手下大臣高颍先入建康,不仅没有按他意思把美人送上,还说“从前姜太公蒙面斩妲已,今天怎能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下令斩美人于青溪。杨广由此十分仇恨高颍,继位后不久就借故杀了这位功臣。但当晋王时的杨广十分谦虚自抑,史载:“晋王(杨)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依此,青年时代的杨广真是一个有华有实的美男子。一次与军队观猎遇上大雨,左右进上雨衣,杨广说:“士兵们都淋得透湿,干吗我自己一个人要穿雨衣呢。”命左右拿走,仍冒大雨立马观览,将士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文帝有一次去他家里观瞧,早有准备的杨广随文皇四处查看,只见殿内乐器灰尘满布,绞弦断绝,一看就知多久不用,老皇帝就认定三儿子不好声妓歌舞,是“又红又专”的好苗子,和那位连铠甲都以金玉装饰的太子杨勇形成鲜明对比。
杨广暗中派遣和他关系亲密的大臣宇文述、杨素等人在杨坚夫妇面前百般构毁太子杨勇。太子本性直率,不知矫饰,容易发怒,形于言表,隋文帝渐有废杨勇之意。
杨广当上杨州总管后,借入朝还镇的机会与母后独孤氏道别,装出十分依依不舍、万分可怜的样子,伏地流泪不止。独孤后也泣然涕下。杨广趁此机会大倒“苦水”:“儿臣非常看重兄弟情谊,不知哪里得罪太子,一直想杀掉我。每想到我自己不知哪天被毒死害死,真是恐惧得不得了。”
独孤后闻言大怒:“杨勇太过分,我给他娶的元妃他一点也不爱念,专宠云妃,还下毒毒死元妃(其实是心脏病发而亡)。我现在活着他还这样对待你,哪天我死了我不知怎样害你们兄弟呢。等你父皇驾崩以后,想到你们兄弟得向那个云妃小妖精拜跪称臣,为娘我真是心如刀绞!”杨广闻言再拜,呜咽不止。独孤后也抱持着儿子大哭。
由此,独孤皇后已经下了废掉杨勇的决心,日夜不停在杨坚面前说杨勇坏话,杨素等大臣也推波助澜,加之杨勇在冬至于太子宫中张乐接受百官朝贺,犯了大忌,老皇上最终也决定废嫡。
公元600年,冬十月,杨坚派人召杨勇入殿。心力交瘁的太子闻命大惊,问使者:“不是要杀掉我吧?”进宫后,发现父皇戎服陈兵,百官肃立。杨坚开金口,废掉太子杨勇,押回
东宫看管。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并命杨广负责看押杨勇。
一番苦心,终未白废,杨广终于由晋王成为皇储。杨勇当庭被废,“泣下沾襟”,只言自己罪过,拜辞而去,竟无一言反讦二弟杨广,由此,可见杨勇仍是一个宽仁忠厚之人。反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鱼死网破,死咬四弟李泰,最终两人同归于尽,才得懦弱的高宗李治成为皇太子。可以推论,假如杨勇继位,隋朝不至于二世而亡。
杨勇被囚于府内,也感冤屈,几次上书诉冤,杨广命人把书信全部销毁,不许上闻。杨勇爬到树顶大声叫屈,希望老皇上听见自己的声音,亲自讯问。杨广的心腹大臣杨素趁机上奏说杨勇得了神经病,胡喊乱叫,不能治愈。杨坚听信此议,就没有再给杨勇诉冤进见的机会。
602年八月,皇后独孤氏病逝。太子杨广进宫拜见父皇时哀恸气绝,装出万分悲痛的样子。回宫以后,他饮食欢笑,一如常日。为了表示思母过哀,饮食不思,杨广对外声称每天只吃两勺米,在灵前嚎哭跪伏,私下派人精制猪鱼肉脯,装在竹管里以蜡封口藏于袖中,瞧见没人就吃上几口这特制的“压缩干粮”,继续演戏。
独孤皇后死后,压抑一辈子的老皇帝终于有机会一畅其情,天天搂着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大搞天地一家春。老房子起火,没两年就淘虚了龙体,疾病大生。杨广作为皇太子入居大宝殿,杨素等大臣入内殿侍疾。
根据马总的《史通》记载,杨广不放心父亲弥留之际会发生什么变化,秘派人问杨素内宫父皇的病状。杨素把老皇帝的病情一五一十写明,封上信口回送杨广。送信的宫人转了几道手,误以为是送给皇帝的上奏,呈给杨坚。病危的杨坚见信后又恨又悔。忽见陈夫人进来时神色慌张,就问缘由。陈夫人回答:“太子无礼!”原来是陈美人出去更衣时,差点被杨广强奸。老皇帝闻言,一口气上不来差点气死,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就召唤身边的大臣杨述、元严说:“呼我儿来见!”两人以为是召杨广,老皇帝忙说:“是杨勇!”杨素知道这事,马上告知杨广事急,又矫诏逮捕杨述和元严,命杨广心腹张衡入侍,禁止宫内一切人员出入。“俄而上崩。”更玄乎的是,《史通》载,“(杨素)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此种记载,类似演义,极力铺陈老皇帝不是善终。
但是,唐朝魏征等人编纂的史书虽不是特别令后人信服,对于文帝的死亡记载应该多有可信之处:“(仁寿)四年春四月乙卯,上不豫。……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唐太宗特别注意自己和大唐皇家的历史形象,常常自己查看史书记述(哥们连自己的起居注都看),对于杨广这位表叔,自然要大加鞭挞,这样,才显得唐朝的得手应天顺人。既便如此,唐臣也记载老皇帝临死与百官辞诀,应该是善终,并非为太子杨广所弑。
纵观隋文帝杨坚与独狐皇后所生的五个“真兄弟”,父子相忌,兄弟相屠,金技玉叶皆雕零殆尽。太子杨勇被废,忽忽如狂。炀帝继位,马上伪造隋文帝遗诏,赐死大哥杨勇。杨勇有十个儿子,皆为二叔炀帝所杀;老二杨广,大名鼎鼎隋炀帝,结局在此自不必赘述;老三秦王杨俊,少年时代“仁恕慈爱,崇敬佛道”,长成之后,逐渐奢侈,盛治宫室,广敛民财,违越制度。杨俊王妃崔氏虽为大族之女,嫉妒成性,见夫君好色,罕来己房,便于瓜中下毒,想把丈夫毒死。毒药分量是没下够,把杨俊弄得半残。隋文帝知道消息,征杨俊入朝,免去实官,软禁于京,同时赐死胆大包天的崔氏。病榻緾绵,杨俊颇有悔悟,上表向父皇谢罪。杨坚不仅不安慰要死的儿子,反而下诏“切责之”。惭怖之下,杨俊终于死去。虽不算善终,也称得上是“安死”。杨俊有两子,杨浩、杨湛。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曾让杨浩当过数日“皇帝”,后来觉得没用,就把两兄弟全部杀掉;老四蜀王杨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不知为何,隋文帝很厌恶他,常对独狐皇后讲:“杨秀必不得好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不敢闹事,等他哥哥当皇帝后这小子肯定要造反”。杨秀自己也不捡点,在蜀地“违犯制度,车马被服,一拟天子”,真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大哥杨勇疲废,二哥杨广成为皇太子,杨秀“意甚不平”。杨广闻知,指派杨素向老皇帝进言,搜集罪状,说四弟有异心,把杨秀征还京师,锁进大牢。盛怒之下,杨坚愤言:“当斩杨秀于市,以谢百姓!”杨广也火上加油,派人做两个小木人,分别写上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于华山下”。然后,杨广又指派杨素等人把偶人挖出,诬称杨秀所为。杨坚暴怒如狂,马上废杨秀为庶人,禁锢终身,诛杀他手下数百僚属。炀帝继位,仍维持对四弟“无期”徒刑的原判,巡行各地时总把杨秀押在队伍之中。宇文化及弑逆,杨秀与诸子也被杀。可怜这个英武刚锐的大好青年,一直窝窝囊囊的成为笼中之兽;老五汉王杨谅,特为杨坚宠爱。开皇十七年,出任并州总管,老皇帝亲自出宫饯送。“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皆隶焉”。大哥杨勇被谗废后,杨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居常怏怏,阴有异图”,并以防突厥为名,缮治甲兵,大发器具。杨坚死后,隋炀帝征杨谅还京。杨谅在南陈旧将萧摩诃等人协助下,扯旗造反。可惜的是,杨谅无远谋,无胆识,又不听手下文臣武将的谏劝,很快就被隋炀帝派来的老将杨素击败。穷蹙之下,只能出降。押送京师后,隋炀帝还假意说自己兄弟无多,饶杨谅一命,“除名为民,绝其属籍”。随后,炀帝就把这位五弟幽禁,活活饿死。杨谅只有一子杨颢,宇文化及大杀宗室时也遇害。因此,史官叹道:“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终其天命,异哉!”
唐朝魏征对于隋文帝,有褒有贬,在夸了他养民节俭、宾服四夷等历史功绩后,也言之凿凿,批评了杨坚的猜忌、疏亲和寡恩:“(隋文帝)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隋文帝杨坚,为帝二十四年,崩年六十四岁。如此惨毒阴狠之人,也有一首四言小流传于世,虽诗意很不吉利,充满夭殇气息,然伤恻哀婉,清丽可观: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宴诗》)
此诗是老爷子在开皇十年(公元594年)巡幸并州与秦王杨俊与大臣王子相欢饮时所做。惨丽诗意,氤氲緾绵,转年,陪宴的王子相病死;八年后,秦王杨俊也离世
14    评论 分享 举报
226688999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关注
杨勇(?—604),隋文帝长子。好学,喜词赋。北周时,曾任洛州总管、上柱国、大司马,统领禁卫。隋建国后,立为太子。虽性奢华,又多内宠,但当参预国政时,每多建议。其后渐受猜忌,弟杨广欲谋夺太子之位,遂乘机构陷杨勇。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为庶人。及后杨广杀文帝,赐勇死,追封为房陵王。

杨素 - 隋朝名臣、军事家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杨素(?—606),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隋朝建立后,杨素以行军元帅身份率军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后又率军平定江南李稜、高智慧等反隋势力,以功拜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同掌朝政。开皇二十年(600),杨素与晋王杨广(炀帝)合谋废太子杨勇,升尚书左仆射。杨广即位,汉王杨谅反,杨素统兵平之,迁尚书令,以功拜司徒,改封楚国公。杨素军令严峻,所向克捷,时称名将,曾大破突厥达头可汗精骑十余万。然贪冒财货,营求田宅,时议所鄙。大业二年(606年),杨素为炀帝所忌,忧惧而卒,死后谥号“景武”。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杨素


  • 外文名

    Yang Su


  • 主要成就

    隋朝开国功臣 南下灭陈



  • 处道


  • 民族

    汉族


  • 别名

    楚景武公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出身贵族

杨素弘农杨氏之后,先祖世代为官,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时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射杨宽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对子孙说:“处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不是你们赶得上的。”杨素后来和安定人牛-同道合,他们勤奋好学,研究探讨精心专诚,从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猎。

后与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礼部、吏部尚书)同窗共读,知识渊博,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当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引其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公元572年(北周天和七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掌朝政,杨素因曾受到宇文护的重用,所以遭到株连。此时,杨素以其父杨敷死于北齐,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诉。周武帝不理。杨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杀杨素。

杨素高声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应该的。”周武帝闻后,对杨素刮目相看,赦其无罪,并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逐渐对其有了好感。周武帝又令杨素起草诏书,素下笔成章,文词华丽,周武帝赞扬道:“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而杨素却回答说:“臣只怕富贵来逼臣,臣却无心谋取富贵。”

破齐立功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周武帝率军攻北齐,杨素请求率其父旧部为先锋,周武帝应允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和齐人交战,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同年授司城大夫。

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月,杨素再次随宇文宪攻北齐,克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境)。宇文宪屯兵栖原,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向晋州进发。宇文宪闻北齐军主力至,大惧,乘夜而逃,结果为北齐军追上,北周军多被击溃。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宇文宪方得以解围。此后,杨素更是屡立战功。北齐灭亡后,杨素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

公元577年(北周建德六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名将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北周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今江苏徐州)。

公元578年(北周建德七年)二月,杨素随上大将军王轨前去救援,最终大破-,俘主将吴明彻。杨素遂治东楚州事。其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筑城于泗口,杨素将其击走之,并将所筑之城全部毁坏。

公元578年(北周宣政元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周宣帝继位。宣帝即位后,杨素袭父爵临贞县公,并以其弟杨约为安成公。

公元579年(北周大象元年),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其中杨素率军攻克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折叠编辑本段南下灭陈

公元587年(开皇七年),杨素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吴州总管贺若弼、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献平陈之策。杨素在永安,(巴东郡,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建造“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黄龙”等战船,加强水师,作灭陈准备。并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废料,以威慑擅长水战的-。

公元588年(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下诏,列举陈后主罪行又送玺书暴其罪恶20条,并将诏书在江南散发30万份,以争取人心。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杨素与杨广、秦王杨俊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五十一万八千人,统由杨广统帅,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其中杨素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陈水陆军。十一月,杨坚至定城(今陕西华阴东)誓师,准备渡江的各路隋军进抵长江北岸,完成进攻准备。

十二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以遏隋军。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将领们都忧心忡忡。

杨素认为:“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我们白天乘船而下,他们就会看见我们,滩险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杨素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戚听逃走,部属全部被俘。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秋毫不犯,陈国人非常高兴。此战,杨素恰当选择进攻时机,以水军突袭与两岸步、骑兵协同攻击,速战速决,取得首战胜利,为灭陈战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优待俘虏政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将士。

杨素率领水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满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阳光下鲜艳耀眼。杨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人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

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为固守峡口,吕忠肃将自己私产全部捐出充军,所以-斗志颇高,防御也很严密。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正月,杨素分兵一部与大将军刘仁恩军相配合,猛攻-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四十余次,隋军伤亡惨重,死五千余人。-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死力战,多次获胜。所俘-将士,杨素则全部释放。在隋军猛烈攻击下,吕忠肃-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栏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



折叠编辑本段剿平匪患

当时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遂不设防。杨素率水师从海道掩至,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只有斩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责。”王国庆遂抓获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此战,杨素辞谢回朝休养诏令,坚持除恶务尽,连续追歼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对巩固隋朝统一,发展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隋文帝派左领军将军独孤陀迎至浚仪犒劳隋军,待回京后,问者日至。隋文帝再封杨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实以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顷,宅一区。

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十二月,杨素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

杨素性疏而辩,朝臣之中,颇推高颎,尊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蔑视苏威。其余的大臣,只要与他有过节的人,杨素肯定会百般为难。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治理国家,则远不及高颎。

公元593年(开皇十三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之北建仁寿宫,令杨素监造。杨素奏请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为巩固其政治利益,讨好隋文帝,遂“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又“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公元595年(开皇十五年)三月,仁寿宫建成,隋文帝至仁寿宫。时值天热,“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此前隋文帝先派高颎前去视察,高颎据实回报:“颇伤绮丽,大损人丁”,隋文帝心中不悦。待隋文帝至仁寿宫,见宫殿如此奢华,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杨素惶恐无比,担心受责备,一时束手无策,便向封德彝请教。封德彝为人邪辟,多阴谋,便对杨素说:“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杨素即于北门拜见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宫、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 次日,隋文帝果召杨素问之,独孤皇后则在傍为杨素辨解:“杨公知道我们夫妇年老,没有地方娱乐,盛饰此宫,难道不是忠孝吗?”结果杨素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从此,杨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而杨素则恃财凌物,对众人多有凌侮,唯独重赏了帮其大忙的封德彝。封德彝从此成为杨素的心腹,杨素常与其议论宰相职务,终日忘倦,还抚其床说:“封郎必当据吾此座。”封德彝在杨素的推荐下,被隋文帝擢升为内史舍人。



折叠编辑本段大破突厥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公元597年(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怒,乃断绝朝贡,多次骚扰隋边。

公元599年(开皇十九年,《隋书·杨素列传》记载为十八年,有误)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三路进击突厥。

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击突利可汗。四月,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突厥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杨素认为:“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抛弃这种自我保守的落后阵法,改变战术,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

达头可汗闻之大喜道:“这是天助我!”并下马仰天而拜,即率十余万精骑直扑隋军。上仪同三司周罗睺看到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著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号哭而去。另一路隋军在高颎的率领下,也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隋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700余里,然后还师。十月,隋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并令长孙晟率五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给启民可汗驻守,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为分化瓦解突厥,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隋书》:“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高祖龙飞,将清-,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约外示温柔,内怀狡算,为蛇画足,终倾国本,俾无遗育,宜哉。”

杨宽:“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杨坚:“越国公素,志度恢弘,机鉴明远,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王业初基,霸图肇建,策名委质,受脤出师,擒剪凶魁,克平虢、郑。频承庙算,扬旍江表,每禀戎律,长驱塞阴,南指而吴越肃清,北临而獯猃摧服。自居端揆,参赞机衡,当朝正色,直言无隐。论文则词藻纵横,语武则权奇间出。”

杨广:“公乃先朝功臣,勋庸克茂。至如皇基草创,百物惟始,便匹马归朝,诚识兼至。汴部郑州,风卷秋箨,荆南塞北,若火燎原,早建殊勋,夙著诚节。及献替朝端,具瞻惟允,爰弼朕躬,以济时难,昔周勃霍光,何以加也!”“茂绩元勋,劬劳王室,竭尽诚节,协赞朕躬。故以道迈三杰,功参十乱。”

贺若弼:“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梁毗:“幸遇愈重,权势日隆,所私皆非忠谠,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州,兼州连县。天下无事,容息奸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素既擅权宠,作威作福,将领之处,杀戮无道。又太子、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悚,唯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1]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2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淮阴怀古
作者:曹雪芹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注释
  (1)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前196),淮阴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封为齐王,徙为楚王,又降为淮阴侯。在楚汉战争中破赵、平齐、击楚,战绩颇著。但后来他闹独立,搞分裂,阴谋叛汉,被吕后所诛。

  (2)“壮士”句:指韩信年轻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当时,他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3)“三齐”句:韩信被分封齐王之日,正是决定他最后结局之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即齐王之位。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4)“寄言”句:韩信早年贫困,品行不端,不事生产,“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受“胯下之辱”时“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这里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视他,是说他日后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

  (5)“一饭”句:韩信有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淮阴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淮阴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王熙凤的。“壮士须防恶犬欺”,“恶犬”就是贾琏,眼前他怕王熙凤,将来王熙凤反被他所欺,终至遭休弃回娘家,“哭向金陵事更哀”。脂砚斋评语曾把《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与后半部佚稿中“王熙凤命强英雄”一回加以对比,叹息说:“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展眼如何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王熙凤独操大权,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以及包揽外界诉讼、放债等事的“三齐位”,既确“定”于秦可卿“盖棺”之时,同时,这也正是决“定”她将来下场的时刻。她日后获罪坐牢,执帚扫雪,被夫所弃,短命而死(第四十三回,尤氏对王熙凤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砚斋评语说:“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正是她自食恶果。对“弄权铁槛寺”、贪赃害人一节,脂砚斋评语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对无怪乎其惨痛之态。”蒯通预言过韩信的下场,秦可卿也曾托梦王熙凤要她为自己留后路,他们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诗的后两句则是说刘姥姥报她“一饭之恩”。当初刘姥姥来贾府伸手告贷,虽得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却受尽了“轻鄙”,谁料到后来全凭刘姥姥,才把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从火坑里给救了出来。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06: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隐士情结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11-22 21:17:25)
标签: 陶潜 桓玄 庄子        分类: 《红楼梦》新解
作者:慧读古典

在文章《“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红楼梦>里的“心史”》中,笔者分析了《红楼梦》和宋元之际著名诗人郑思肖的《心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实,以郑思肖为代表的这批大宋遗民,他们坚守民族气节,始终如一,不肯和异族统治者合作。这样的情结不仅仅体现在郑思肖的《心史》中,在他的诗文中也有所体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是《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的后两句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也没有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品格的歌颂。诗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的气质,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和信仰的情怀。

很显然,这里的“北风”即暗喻元朝统治者,他们正是兴起于北方,并最终由北向南并吞了全中国。而在明末清初之际,清廷也正是兴起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是由北向南,征服了全中国。而在《红楼梦》中,也提到过“北风”,那是在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作诗,首句就是王熙凤起的头: “一夜北风紧”。王熙凤虽然识字不多,但不得不说,这句“一夜北风紧”还是相当有气势的。这句诗不仅奠定了整个联句的基调,而且也暗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即是清廷由北向南一路征战,杀戮无数,直至征服全中国。

每逢国破家亡之际,或有乱臣贼子发生叛乱,总有士大夫坚守气节,不肯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做起了隐士。这其中除了郑思肖之外,还有东晋时期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红楼梦》创作集团显然是没能做到这一点,这从创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畸笏叟”这个笔名即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最终还是很无奈地做了清廷的官员。但并不排除他们对这些隐士的真心赞赏和对隐居生活的真心向往。而隐士常以菊花自喻,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明志。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红楼梦》的隐士情结


(陶渊明)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也借咏菊花隐写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这其中尤以林黛玉的两首咏菊诗《咏菊》和《菊梦》体现得淋漓尽致。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月”的怀念。而在《红楼梦》中,“月”即是指“明朝之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这首诗又以尾联两句最为精警,其中的“陶令”即是指东晋时期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因其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故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菊。平章是鉴赏和议论的意思。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东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桓温之子桓玄率军攻入都城建康,公然篡夺了帝位,改国号为楚,并将安帝司马德宗幽禁在陶渊明的故乡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此时的陶渊明正在家乡躬耕自资,他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借这首诗表明自己对桓玄称帝一事根本不认可。林黛玉的《咏菊》一诗借用了这个典故,其实也是表达作者不接受改朝换代,尤其是清人靠大屠杀窃据华夏江山的改朝换代。桓玄之父桓温是《红楼梦》作者在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所说“应劫而生”的“大奸大恶”之人。桓温虽然并没有篡夺晋朝江山,但却动过这个心思,只是最终并没有得以实施;而桓玄则是直接篡位,但最终被后来的宋武帝刘裕击败,改国号为宋。很明显,桓温父子即是作者眼里的“乱臣贼子”。而清太祖努尔哈赤本是大明的臣子,1616年他在东北地区发动叛乱,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大肆屠杀辽东地区的汉人,并且开始劫掠、进犯明朝。他所建立的金国,以及后来皇太极所改的国号清国和顺治窃据华夏江山后的清朝,自然也就不为《红楼梦》作者所认可。

《红楼梦》的隐士情结
(桓玄)

我们再看林黛玉的《菊梦》诗: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的首联即暗写了明清之间的改朝换代,颔联则是这首诗的点晴之笔。和《咏菊》一样,这首诗又再次写到了“陶令”(陶渊明),这其实是故意重复,露出破绽。在“一从陶令平章后”暗示读者要看“忆旧还寻陶令盟”。最后一字——盟,盟可以拆成明血二字,即是指大明的衰亡史以及华夏子民的血泪史。这当然是要长歌当哭。

庄子和陶渊明都以隐居而闻名于世。“庄生蝶”是《庄子》中著名的一个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思维,简直就是超凡脱俗!所以后世之人用这个故事,说庄子得道成仙。然而林黛玉的《菊梦》却说庄子修仙得道并不值得羡慕,而陶渊明坚持不仕,过着隐居的清苦生活却成为苦苦追求的境界。《红楼梦》作者借林黛玉之口表达了对清廷的蔑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远没有郑思肖那样的自由。这其实也说明了清廷加强了思想控制,对士大夫们的控制比起元朝更为严厉了。

《红楼梦》的隐士情结


(庄子)

尽管《红楼梦》作者对隐居不仕的生活很是向往,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还是迫不得已做了清廷的官员,这也是他们一生悔恨的原因。正如书中开头所说:“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但到了晚年,他们告老还乡,则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过起他们想过的生活。在《红楼梦》的批语中,再三提到“老朽”二字,而“畸笏叟”这个笔名中的“叟”字,也即表明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畸笏叟”已是暮年。《红楼梦》创作集团和郑思肖有着同样心结,他们怀着和郑思肖创作《心史》时同样的心情,用深厚的学识和奇崛之笔,创作了《红楼梦》这部隐写华夏血泪史的旷世巨著。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00: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了崇祯帝对田秀英父亲田弘遇的刻薄和羞辱。

但即便被毫无心肝的崇祯帝如此的凌辱苛待,田弘遇依然不改自己的侠肝义胆和爱国之心。

崇祯三年二月,大量漕粮堆积河岸,需要车辆牛骡紧急运送入京,崇祯传谕文武百官和外戚勋贵帮忙运输,可是那些深受皇恩的权贵们却对皇帝的圣谕根本不予理睬,不要说是出牛骡了,他们就连根牛毛都不出。

周奎因是最受皇帝隆恩照佑的当朝第一权贵,不得不做些样子搪塞皇帝女婿,于是,富可敌国的周奎出了大车一辆和骡子一头。

而受尽崇祯帝苛待的田弘遇却倾尽所有地出了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骡子十头。

见《崇祯长编卷之三十一》:“崇祯三年二月。壬戌,户科给事中觧学龙上言:‘漕粮之囤积于河干者,约二百余万。昨正月六日圣谕: 勋戚文武内臣富民之家,但有牛驘车辆,俱往务関漷县等处装运进京,依例给与脚价。窃计诸臣中,惟勋戚之车辆最多,当必有摩肩毂击而至者。乃自正月十三日运起,至二月初八日,运入京仓者止十万八千一百一十四石;运入蓟州者止一万七千二百石;因询所助车辆,则内臣暨顺天府宛大二县五城兵马司俱有装运。戚臣惟左都督周奎大车一辆、驘一头。都督田弘遇大车一辆、中车二辆、牛四头、驘十头。此外无一助者。而勋臣则寂然无闻矣。他不具论,即如武清候李诚铭,蒙恩累朝,富可敌国,今日建一院宇则运砖石若干车;明日创一楼榭则运木料若干辆。当魏璫擅政之日,借助工为名馈银数万,今日之事何等紧要,而抗违至此!其余亚於武清者,皆流连相聚金谷为娱,而敌至不知、主忧不恤,可为大怪也!乞敕所司酌诸家之豊俭,多者三辆、次者二辆、少者一辆,从公派定,刻期赴运,仍遵旨给与脚价,再有抗违,立赐处分,则漕粮可计日而完矣。’”

两相对照之下,不难看出,田弘遇是何等的侠义之人,需要为国出钱的时候,他是主动解囊、慷慨相助、乃至倾尽所有;需要为国出力的时候,他是不计前嫌、不加犹豫、毫无保留地冲在最前!

如果崇祯十七年田弘遇还活着,那么不要说等崇祯皇帝开口向他讨要,崇祯皇帝就是不开口,田弘遇都会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毫不犹豫地拿出来捐助国家。

但是,崇祯皇帝这种刻薄寡恩之人,根本就配不上田弘遇这样的侠肝义胆之士。所以上天带走了田弘遇,让他免遭亡国之难,并得以在明亡前入土为安。从而将明亡的大舞台彻底地留给了崇祯皇帝和完全与他得配的周奎等人尽情表演,为世人上演了好一台人间丑剧。

将崇祯皇帝对田弘遇的刻薄和凌辱,对比周奎对崇祯皇帝的敷衍和戏耍,令人不禁感叹,报应来得好快!

崇祯帝的众叛亲离和破家亡国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只可怜了我华夏亿万百姓,却要因他的粗蠢和愚浊而蒙受苦难、惨遭屠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8-30 08:32

已关注
甄士隐的岳丈“封肃”的“风俗”大秘密

那么,崇祯帝对国丈周奎把持会试,大肆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知道么?

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可是至关重要的会试啊!

而且会试主考官项煜当年可是他亲手罢免的。因此崇祯皇帝不但知道,而且很是知道,崇祯皇帝还故意对着阁臣、也就是首辅和次辅们感慨地说:
“都因为新翰林,搞得现在的金子贵得离谱”。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崇祯皇帝公开表示,朕在深宫什么都知道,但朕就是不管,你们心里放明白点。阁臣们将崇祯帝的这般表态向大臣们一传达,大臣们该怎么做,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自然是加倍地孝敬国丈周奎了。

这就是为什么就连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和首辅周延儒这样的高阶官员都要动辄拿出十万两银子,去请国丈周奎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原因所在。

李清的《三垣笔记》记载:“一云,骆金吾养性重贿周后父奎,故后言之。未知孰是。……养性所费几及十万方解,或云周皇亲奎力”。
《人海记》:“崇祯十六年五月,大学士周延儒放归,复见征。知不利,求解于中宫,赂嘉定伯周奎十万金。”《枣林杂俎》中亦有相同记载。

为何自诩治国严明的崇祯帝会对岳丈周奎的干政乱国一味地姑息纵容呢?
为何自诩清流的东林君子们不但不对此口诛笔伐,反而争先孝敬周奎、并极力为之遮掩美化呢?
这就是朱慈炤的《石头记》要向我们揭示的明亡真相。其中到底藏有何等不为世人所知的惊天秘密呢?就请跟随我的解密去了解真相吧。

周奎身为国丈,官居一品,却公然违反国法放高利贷;
周奎身为外戚,不得干政,却不但干政乱政、还卖官鬻爵;
而自诩治家严明、惟有尧舜可与之相比的崇祯帝竟对此始终是默许纵容,
这翁婿俩真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啊!

为何《红楼梦》中为周奎起名为“封肃”,朱慈照写得明白,“封肃”实为“风俗”之意,
这是在明告读者:周奎和崇祯帝这翁婿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表率,为国人垂范,帮助大明的官民们树立风俗啊!

明亡后,明遗民对大明灭亡的原因沉痛反思,并对明末社会的无耻堕落进行了严厉批判,如顾炎武指出:风俗的整顿是国家治、乱的关键所在,朝廷必须要先教化儒士文人知廉耻,而后通过有廉耻的士人才能教化天下百姓持有正确的风俗,又如关中大儒李二曲也持相似观点。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九》中写道:“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馀。”
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七·廉耻》中又云:“(南宋)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李二曲的《二曲集·卷三十八·子路篇》中云:“士人有廉耻,斯天下有风俗。风俗之所以日趋日下,其原起于士人之寡廉鲜耻。有耻则砥德砺行,顾惜名节,一切非礼非义之事,自羞而不为,惟恐有浼乎生平。若耻心一失,放僻邪侈,何所不至?居乡而乡行有玷,居官而官常有亏,名节不足,人所羞齿,虽有他长,亦何足赎?”   

明遗民们认为大明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廉耻的不良风俗,而朱慈照在《石头记》的开篇第一回中就直接点明:国丈周奎和崇祯帝这翁婿俩就是不良风俗的根子。
这话是什么意思,应该不用我再作解释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后主以诗人怀抱作词,为宋人“以诗为词”埋下深层的伏笔
江山携手 2019-03-21   |  16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晚唐五代诗词合流的现象,是大家的共识。对比一下韩偓的《香奁集序》与欧阳炯的《花间集序》即可看出。
韩偓在《香奁集序》这样说:“遐思宫体,未降称庾信攻文;却诮《玉台》,何必倩徐陵作序。初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惭。柳巷青楼,未尝糠粃;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欧阳炯《花间集序》这样说:“则有锦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前者论诗,后者论词,却为我们指明了五代时期诗、词都以宫体诗为源头始祖的事实,对照二文,其审美趣尚的趋同是十分明显的。韩偓所谓“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与欧阳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再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美学追求完全一致。

韩偓“遐思宫体,未降称庾信攻文;却诮《玉台》,何处倩徐陵作序”,欧“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重在绮情描摹,也完全一样。当然,相对而言韩偓较重自然之情的感发,到欧阳炯这里,偏嗜“镂”、“雕”、“裁”、“剪”,要通过人工“拟化工”进而达到超化工的地步——二者的不同,正是晚唐绮靡与西蜀轻艳的差异。
从创作内容上看,诗、词也趋于一致。韩偓取材“柳巷青楼,未尝糠粃;金闺绣户,始预风流”,与欧阳炯倡导“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的曲子词的内容,是十分近似的。

除此之外,在对诗歌功能的认识方面,诗词也已沟通。韩偓《香奁集序》说:“其间以绮丽得意亦数百篇,往往在大夫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记。”
可见他的诗常由乐工配乐歌唱,往往播在人口。欧阳炯《花间集序》:“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青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虽然为诗配乐与按谱填词有所不同,但诗词音乐性的娱情功能,却都被发掘了出来。

对于这种晚唐五代时期词体与诗体参糅相杂的现象,陈伯海先生在《唐诗学引论》“清源篇”中曾有精到的描述:象‘娇娆意绪不胜羞,愿倚郎肩永相著’、‘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送卿卿’之类描写,绘声绘影,酣畅淋漓,活脱是词的口吻。
至如《懒卸头》一诗,别题作《生查子》词,《六言三首》考断为《谪仙怨》的变体,而《三忆》、《玉合》、《金陵》诸长短句则被视作曲子词的创调,那就更是连诗词体制也沟通莫辨了。由此看来,从温、李以至韩偓诗的词化现象愈来愈明显,终于到达诗词合流的地步,这应该说是晚唐诗演变中的一大关键。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诗词合流是有前提条件的。晚唐五代,由于时代风气使然,诗多个人情感的体验,审美上趋于细约婉美;词从民间走向歌舞筵前,审美上倾向娈婉抒情。二者在创作群体、审美追求、主题意旨、价值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趋同性,这就为诗词合流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前提条件。
这还不够,导致晚唐五代诗词合流达到水乳交融状态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前提,那就是当时兴起于民间的词,在体式上还不够稳定。晚唐五代诗格兴盛,对诗的“体”、“格”有了很深的认识,对兴于民间而转入文士之手的“小词”,却很少从“体”、“格”上去约束,这就为文士们按谱填词时作审音合律、定体入式的规范提供了可能,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文士们进行创作实践,并贯注其诗学思想、审美观念于词体之中的过程。

本来,像敦煌曲子词,由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士创作,从不同侧面广泛而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词的格调品位、审美情趣都与晚唐诗风相异,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呈现诗词合流的现象。
正是由于当时词体的不稳定,才一下子倒向了那种诗学品格,使得文人有可能给词置入一个“艳科”的内核,深深地打入词品,把婉约言情固化成为词的最大审美特征,直到诗歌回归到“言志”的传统,词都保守婉约本色,借词之“缘情”与诗之“言志”分庭抗礼。

诗词合流有这些前提条件,也就意味着,诗词只能在一定层面上合流,一旦这些条件不再具备,诗词之间存在的形态、审美、体制、格律、题材等方面的不同,都将表现出各自的特征与特性,诗与词也必然出现分歧,诗词合流也就不复存在。
事实也正是如此。南唐李后主以诗人怀抱作词,为宋人“以诗为词”埋下深层的伏笔。西蜀文化品格提升之后,诗词品性的差异实际上也已略有显露。西蜀时,后蜀诗作较前蜀已有某种程度的改观,略有胸臆怀抱显露,纵然是《花间》词,也有真情流露的作品。

聊举一例证之:《古今词话》载,韦庄依王建,有宠人艳丽,兼善词翰,王建托以教内人为词,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悒怏,作《小重山》及《空相忆》云:‘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情意凄怨。”将此作与王衍篇什作对比,其情真意切与轻佻寰薄相异,自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迹象,已经暗示五代后期,诗词已呈分流之势。宋初词走《花间》小令之路,而诗则“白体”、“九僧体”与“昆体”并行,正是诗词分流后的一种必然状态。诗词殊途经宋初演绎,便成定势,为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埋下伏笔。

至南宋姜夔出,以江西笔法为词,再谋诗词的暗渡沟通,在词坛兴起清劲之风,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另一次的诗词合流,但跟西蜀文坛诗向词靠拢不同,这时是词向诗靠拢,是补走南唐的那条路,虽然对词品的提升起了积极的作用,却终被归入“极变”之列,不入生香本色之境。深究这当中的原因,不能不说是诗词合流的诸多因素未能齐备之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江山携手 > 《李后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当秋风秋雨惹上秋思,便成了李煜这首绝美词,句句令人心醉
下一篇: 李煜一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里面的意境让人无限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2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夜歌
- 360国学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收起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五代·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19:49 , Processed in 1.8852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