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21 19: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九=====袭人为谁终?【.袭人影射吴三桂+】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2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玷辱了好名好姓!+ 花气袭人知昼暖?席上有木樨?四月有桂花吗?+ 为什么打个络子把玉络上?谁拿金线?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你经常看 红楼梦 相关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61】
10.8 袭人:明朝的吴三桂
吴三桂此人,经历丰富,比较复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是大明守关将领,后又投清,最后又反清。所以,红楼梦中对吴三桂,用了三个角色,分别来演绎: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帮满清打江山的吴三桂,和反清称帝的吴三桂,三个角色个性都很鲜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守护江山,所以在书中写成了服侍宝玉的第一丫鬟,袭人。
袭人的首次出场,在第三回黛玉进荣府这天,黛玉因宝玉问玉、摔玉而哭,袭人来劝。注意黛玉问玉,是问袭人,不是问身边的鹦哥,说明袭人是护玉之人。是贾母安排竭力尽忠服侍宝玉的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因旧人诗句“花气袭人”改名。
第二次说到这句诗,是在23回,进大观园前,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宝玉回父亲的话,说因古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作者却故意写错,把“骤暖”写成“昼暖”。
第三次还说到这句诗,在28回,黛玉葬花当天,是蒋玉菡说的,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仍然写错,说明“昼暖”是作者故意写错,不是抄书抄错的,是作者有意在强调什么。
三次重复,绝对是重要强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花气袭人知昼暖”?对这句诗,包括错误,何解?
解语:在19回,“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
花解语:提醒读者,通过“花”,即袭人,来解语。
花:袭人;知:昼暖。
宝玉对花袭人说了什么话?我化成烟。
花解语,要用花袭人,来解宝玉的话。
对花袭人说,宝玉化成烟:袭人知昼暖,玉化成烟。
“良宵”对“静日”,用“宵”提醒“昼”:宵是夜,昼是日。
回目用“静日玉生香”作例句提醒:日暖,玉生烟。
从而解出:月明珠有泪。
可知作者:一把辛酸泪!
为什么玉生烟,朱有泪,作者一把辛酸泪?因为:耗子偷玉。
这句诗是此书关键:明朱有泪,便知黛玉还泪,还的是什么泪!
所以,袭人的“花”、“知昼暖”,是解读本书的钥匙之一。
那么,袭人的“花”,是什么花?蒋玉菡揭明了:木樨,桂花。
蒋玉菡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席上有桂花,却故意说成木樨,是一贯的欲盖弥彰,是要引起读者强烈注意的地方。这天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是书中为数不多的月日都写明的日子,读者扪心自问:四月,有桂花吗?
蒋玉菡的话有问题,说诗词上有限,但念的是诗,不是可巧记得的“对子”。蒋玉菡说的对子,其实指跟袭人是一对儿,所以蒋玉菡送宝玉的“汗巾”,系在了袭人腰里。蒋玉菡又名琪官,是优伶。花袭人的判词中有:“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最后跟这个优伶琪官成对了。“似桂如兰”,还是提醒“桂”花。所以,花袭人反面是吴三桂,“名驰天下”的优伶是陈圆圆,在红楼梦中用反,把男女反了过来。那么琪官送的却系在了袭人腰里的“汗巾”,就有意思了:“汉奸”!
吴三桂当汉奸,投降的正是多尔衮,所以薛蟠又跳又嚷,说袭人是宝贝,在清兵入关之际,吴三桂这个汉奸确实是多尔衮的宝贝。
所以宝玉说化成烟,“风”一吹便散了,是对袭人说的,因袭人这个汉奸,导致失去江山,宝玉化烟,“清”风吹散。
宝玉刚说完一群“耗子精,偷香玉”,李嬷嬷便骂袭人“作耗”,“妖精似的哄宝玉”,直指袭人是“耗子精”,是“忘了本的小娼妇”!吴三桂领清兵入关,以奉太子入京的名义巧偷京城,确实是“偷玉”的“耗子”之一,李嬷嬷骂的一点没错。
宝玉生日占花名,袭人占的是“桃花”,却题着“武陵别景”,直指桃花源,武陵郡,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金钏儿投井,是投金,所以王夫人骂“下作小娼妇!”并亲自动手打了这个汉奸。同一天,宝玉脚踢袭人,并骂“下流东西们!”都是打汉奸、骂汉奸。王夫人只打过一个人,就是白金钏,汉奸洪承畴。宝玉也只打过一个人,踢到吐血,就是花袭人,汉奸吴三桂。
袭人第二次出场,便跟宝玉“偷试”“云雨”,意指:染指皇权,符合吴三桂最后称帝的历史。
21回,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第二天,袭人说:“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麝月这起东西,那一个配比“兰蕙”这些花?袭人判词有“似桂如兰”,好像桂,又像兰,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为什么?在《楚辞》中,独将兰蕙入离骚,“兰蕙”指忠臣!袭人不配“兰”,就只有“桂”了。袭人强调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四儿”后面是“五儿”,前面是什么?“三儿”!花袭人的花,是“桂花”,“三”、“桂”两字就差叫出来了。
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钗说“打个络子把玉络上”,用“金”线!宝玉“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袭人说:“洗了手来拿线。”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
“金”络“玉”,赤裸裸!是袭人来取金线、拿线、拿金线,重复三遍,何其啰嗦!特意指明络玉的“金”线,是袭人拿来的。其实,在“金”线络“玉”之前,特意写了先打个梅花络,络“大红汗巾”,当然是琪官送的,宝玉给了袭人那个“大红汗巾”。然后袭人就高升了姨娘,宝玉跟袭人说忠臣良将,骂须眉浊物,弃君弃国于何地!
点击下一个:袭人吴三桂给太子湘云送什么东西?为什么用缠丝白玛瑙碟子?作什么活计?+ 吴三桂把太子藏于民间了吗?“老宋”妈妈的隐秘事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9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红学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小说)
赞同 5
1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12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dearwho
你的观点部分同意,但是,你太想当然了,比如说汗巾是汉奸,大兄弟哎,你这条理论说出去,会被人驳得一无是处,那时可没汉奸一说,就算是汉朝的中行日投奔匈奴,当时汉书的记载也没人称之为汉奸的,何况后面唐朝人称唐人,宋朝人称自家为宋人,明朝也一样称明人,清称为满人或清人,你怕是抗战片看多了吧,这种牵强解释会贻笑大方的,结果你其它考据都成了笑谈,考据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想当然,否则被人抓住一个漏洞猛力一击,立马崩溃,汉奸这个词和中华民族一样是差不多同时生造出来的
2021-11-11
回复
3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回复在楼下
想当然:要不得
2021-11-11
回复
喜欢
不辭
赞同~
李清照就曾有写桂花的两句词: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样想来,正是隐喻了袭人并非忠良之辈。
05-05
回复
喜欢
许兵快乐小羊火锅料理
苏州4月很多桂花开花的,有四季桂花,也有8月的桂花。所以书里写的桂花,对应4月的季节是对的。
2022-04-27
回复
喜欢
许兵快乐小羊火锅料理
长安昭阳王
对方写的京城,如果是金陵地界的姑苏,那么桂花就是正确的季节。尤其是作者写的都中,京城,金陵,都故意模糊位置。这一个季节错误的解释有些牵强。
2022-04-29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书里是京城,不是苏州。而且,书中故意的错误很多,本连载文列出的,至少上百个了,都成规律了:用错误或异常提醒重要信息。
所以没必要为每个作者故意写的错误都一定要找个合理原因。
看反面!
2022-04-27
回复
喜欢
宝塔镇何瑶
袭人索引成吴三桂,有点牵强。
2021-11-11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多谢提醒!我会思考别人提出牵强的地方
2021-11-12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汉奸的问题不用辩,自己去看“奢安之乱”杨嗣昌和朱燮元的奏疏。
不再回复。
2021-11-11
回复
喜欢
长安昭阳王
作者
汉奸:
《周易衍义》:“李固欲去汉奸而反遭羣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于义何咎。”
《周易衍义》作于大德乙巳,1305年,朱元璋还没出生。
《明史》中朱燮元《水西夷汉各目投诚措置事宜疏》:“汉奸揆之,其狡百出,势不得不需兵力一面合力版筑,一面剿除顽梗,庶可建威消萌,计垂长久。”
朱燮元,1566年-1638年。
2021-11-11
回复
喜欢
dearwho
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前书上的汉奸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汉奸,你现在指的汉奸是它的引申意,而写红楼梦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引申意的
2021-11-11
回复
1
dearwho
以前只有投贼一说,顶多说吴三桂投贼,取自汉贼不两立,你只要去看古书,明清小说,只要叛变投敌都是用的这个词,从没有说汉奸的,你用的是汉奸的引申意,只有现代人这么用
2021-11-11
回复
1
发布一条带图评论吧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反面读红楼,昼暖玉生烟,月明朱有泪:一把辛酸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