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0: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08-01】【大观园+天仙宝镜+沁芳园】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天仙宝镜//风月宝鉴,大观园里白骨如山忘姓氏。迷津沁芳园//会芳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迷津孟婆汤沁人心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2: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出自宋代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
解释: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赏析:诗人没有直接写桃花之景,将其比作世外桃源,突出此地的安谧静美,表达了诗人面对破碎山河、沦丧国土的忧愤之情。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谢枋得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乱世,每次看到桃花盛开才知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在那里定不让桃花花瓣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找到入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
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简析

  诗题的是自己门前的桃花,但诗直接由题宕开,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桃花源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文中说武陵有个渔夫,见到一条小溪,溪边长满桃花,落英缤纷,他顺溪水找到了一个地方,人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自称是避秦乱而迁移至此,遂与世隔绝,不知外面的世界已几经变更。渔夫回家后,告诉了当地太守,再去找那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了。诗首句就是借桃花源,说自己找了块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目的是为了躲避新朝。诗人在感情上已经把自己等同于桃花源中躲避秦末暴政的人物,万事不关心,因此第二句说自己自从避世后,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了,只是见到眼前桃花盛开,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这两句虽然读来觉得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这首小诗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结合自己逃难现状,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表示与新朝不来往的决绝。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ddf11a10ba0.aspx
谢枋得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116篇诗文 ► 21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宝黛之间“渔公渔婆”的典故
shaqu浏览179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esdzxc01
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这个情节实际上是在暗示黛玉对宝玉已经暗生情愫,并非原先那种纯洁的表兄妹的情感了。
  黛玉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2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贾惜春会出家?你看看她朋友都是谁,作者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2023-04-12 07:46:01 来源: 历史侦查号 广东  举报
0
分享至
前言

《红楼梦》中美女如云,其中最出众的当属“金陵十二钗”了。在“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女子比较特殊,她是贾家四姐妹中的一员,她的一生十分的特别,没有像姐姐们一样选择一户人家嫁了,而是最后选择了出家这一条道路,她就是贾府四姐妹中的老幺贾惜春。那么贾惜春为什么要出家呢?



为什么贾惜春要出家?

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她的朋友圈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首先,贾惜春姐姐们的婚姻让贾惜春对于世间的姻缘感到了阵阵失望。

贾元春虽然作为贾家的长女,最终成为了贵妃,让贾府重新获得了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中最重要的支柱。但是贾元春本人其实过得并不快乐,在深宫里面需要处处小心,所以最终还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而贾迎春的结局则是更加地悲惨,她的父亲贾赦因为欠了别人的债务,无力偿还,于是把迎春卖给了孙家的“中山狼”孙绍祖,贾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而死了。

这些经历,作为最小的女儿贾惜春全部看在了眼里,所以这也是她后来出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贾惜春的“出家人”朋友比较多。

贾惜春的出家还和她从小到大的一些朋友有关。贾惜春从小就和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一起玩耍。

我们要知道智能儿是一个尼姑,所以她多多少少都会向贾惜春传授一些关于佛教的知识。也就是说从小,贾惜春就对于佛教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而且《红楼梦》中也有暗示贾惜春对于出家是保持着一种接受的态度的。在《红楼梦》第七回时,贾惜春曾经对周瑞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你说要是遇到一个尼姑朋友也就算了,但是后来贾惜春又遇到了妙玉,在人生中能够遇到两个和佛教相关的人物,可见曹雪芹确实有意想要把贾惜春写成最后选择出家的结局。

妙玉是谁?她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本来是一个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后来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才入住了大观园中的栊翠庵。



妙玉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呢?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但也因极端孤傲清高遭人嫉恨,举世难容。虽然是佛家弟子,妙玉在文学上却大爱庄子,而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同时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再加上妙玉作诗了得,所以被称为“红楼诗仙”。

也就是智能儿、妙玉等“朋友”的性格和行为举止对贾惜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动贾惜春后来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最后,贾惜春的身世。

贾惜春的身世也是她选择出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她从小就是在一个没有母亲的环境下长大的,而且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也不好,属于无依无靠的成长环境。这也让贾惜春在很早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处于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远离俗世对于贾惜春来说或许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所以也有人说,贾惜春是四春里结局最好的一个。



参考资料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

曹雪芹:《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0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惜春 - 名著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贾惜春是曹雪芹所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父亲贾敬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书中惜春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荣国府叔祖母贾母身边长大。(注意:虽然贾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是荣国府贾母的孙女,只有贾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因此与宁府兄长贾珍也不大来往。

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执意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

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贾惜春

外文名称
Jia Xichun

别名
四姑娘、四丫头、藕榭、藕丫头

饰演
胡泽红(87版电视剧)
王培祎、徐飒(10版电视剧)
崔傲菲儿(17版电视剧)

性别


登场作品
《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

排行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八位


居所
大观园暖香坞

所属府邸
宁国府

父亲
贾敬

哥哥
贾珍

嫂子
尤氏

侄子
贾蓉

目录
1艺术形象
2人物评价
3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折叠人物名片
名字:贾惜春

胞兄:贾珍

外貌描写: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擅长:绘画

丫鬟:入画、彩屏、彩儿

居所:暖香坞,前连蓼风轩,靠近藕香榭【从里面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厦檐下挂着"暖香坞"的匾。在飘雪的冬日,暖香坞是非常温暖的,院内红蓼花深,清波风寒。惜春的画室则腥红毡帘,没进门就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

结局:续书中惜春在贾府败落后,在栊翠庵出家,终其余生。但根据脂砚斋批语,惜春最终"缁衣乞食"。

折叠故事内容
惜春作画(张砚钧 作)
惜春作画(张砚钧 作)
惜春年龄较小,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在李纨的邀请下负责"誊录监场",雅号"藕榭",因为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紧邻藕香榭,来人未进藕香榭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但作者预示了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即出家为尼。

清代王雪香《石头记论赞》评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观园中,除邢岫烟外,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第7回中就提及她经常与小尼姑智能儿交往,还戏言要剃了头做姑子去。她的孤僻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

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大嫂子尤氏说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促使惜春最后落发为尼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于是作者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过"生关死劫",最终也仍是归入薄命司了。

在第40回,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都笑了,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姆,叫揉一揉肠子,这是她唯一一次撒娇,可见她也有可爱之处。

折叠个人诗作
文章造化(匾额)

1987年胡泽红版贾惜春1
1987年胡泽红版贾惜春1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注释】

1.文章造化--指大观园的建筑华美精巧,浑然天成。文章,即文彩,这里指大观园华丽的铺陈,错综的布局。造化,这里指自然界的创造化育。

2."山水"二句--横拖:从旁延伸。千里外,形容由于建筑的精巧,大观园山水绵延,宛如绘画,给人以尺幅千里的感觉。五云:五彩云,古人以之为祥瑞之兆。

3."园修"二句--修,整饰,装潢。句意是说,园林与日月交辉。夺:争夺,超过。造化工:大自然的创造力。句意是说,园景巧夺天工。

灯谜(佛前海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鉴赏】

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作者充满悲悯、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死,这不是绝大的好事吗?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成佛?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

折叠正册判词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惜春
贾惜春
【注释】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查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

3.青灯--因灯火青荧,故名。这里指佛前海灯。

判词翻译成白话便是:"看破了三个姐姐盛景不会长,用黑色尼装换掉了女儿红装。可怜可叹侯门小姐,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

折叠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注释】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贾惜春
贾惜春
1."将那"二句--与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2."韶华"二句--韶华,美好的时光,比喻青春年华。清淡:清净淡泊,意即清心寡欲,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天和:指人体的元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这句意为修性养道。

3."夭桃"二句--比喻富贵荣华。唐朝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美而盛的样子。

4."到头来"二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就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

5."则看"三句--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6.的是--真是。

7."生关死劫"句--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指坏劫的三灾,后因之比喻无法逃脱的灾难。

8."西方"二句--西方,佛教源于西域(印度),所以中国佛教认为西方有极乐世界。宝树,佛教语,指西方净土的草木,《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无量寿经所言天宫宝树,非尘世所有也。"唤,名叫。婆娑,当指"娑罗",为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传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的娑罗树下圆寂。长生果,指一种使人食之能长生不老的果实,或指《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果,佛教指修行有成果。全句意为皈依佛教,求得超度,觅取长生,修成正果。

【鉴赏】

惜春曲名"虚花"即镜中花,喻虚幻的荣华。虚花悟,从悲剧的意义上勘破繁华。曲子虽寄于惜春名下,但除了末三句外,前面的大段唱词都在描摹贾府抄家后的悲惨景象。"将那三春看破",谓孟、仲、季三春易逝,元、迎、探三个姐姐好景不长。后文照应道:"迎春姐姐折磨死了,史姐姐守着病人,三姐姐远去。"(112回)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三春桃杏经秋凋零。白杨村、青枫林、衰草坟墓,皆喻生关死劫、家破人亡、白骨如山。末三句谓惜春出家为尼。惜春出家与芳官、蕊官、藕官相似,如缁衣、可怜、独卧等语都感叹她出家后的生活凄凉。

迎春、惜春的性格悲剧有其现实社会根源。贾府已到末世,笼罩着焦虑、迷惘、压抑、颓废的空气,人人自危,心神不定。迎春、惜春身为姑娘家,无力承受这种压力,只好逃避现实,去佛、道中寻找慰藉。迎春眼里所见,皆是那起婆子媳妇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扰得房里不安宁。惜春向着尤氏取闹,虽然搞错了对象,但确实勘破了宁府的肮脏:"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74回)。后文惜春嚷着要出家,贾政叹气跺脚,只说:"东府里不知干了什么,闹到如此地位!"(115回)凸显宁府之罪。

87回听闻妙玉梦魇,惜春若有所悟,口占一偈云:"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却也有些味道。88回贾母吩咐惜春抄写《心经》,惜春欣然领命:"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贾母出殡时,独留凤姐和惜春看家,被贼寇打劫,惜春大受打击:"我现在实难见人,父母早死,嫂子嫌我。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这回看家,大耽不是,还有何颜?"(112回)从此惜春出家之志更笃,118回邢、王二夫人和尤氏到底准了她的情。120回交代"栊翠庵圈在园内,给四妹妹养静"。这便是惜春的结局(现今流通120回红楼梦只有前80回为曹雪芹原著)。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冰清玉洁
质本洁来还洁去--性格成因

惜春的兄嫂贾珍、尤氏对她的关心是怎样的呢?在前八十回中,都未提及过他们之于惜春的关怀。亲情的缺位,使她更无从得到世间的温情。惜春没有惊人的才华,没有令人艳慕的外表,很少有人设身处地地为她想过。惜春身处繁华之中的落寂,让人怜惜之余更有慨叹。她所处的环境,众人的态度,使她逐渐对世事冷漠,对生活冷淡起来,因而形成了"冷"的性格。

惜春之"洁",正是相对于宁府之不洁而言。若说当着凤姐的面撵入画是出于无奈,那第二天找来尤氏带入画走,则是故意借题发挥,以此达到与兄嫂决裂的目的。惜春早就想摆脱宁府给她带来的阴影,而恰好入画之事与宁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这可以说她以自己全部的智慧和人生阅历得出的人生真谛。她的"洁"的性格,导致了她的"冷",而以这种"冷"来达到"洁"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不能同流合污。也许她唯一的过错就是带累了无辜的入画,使入画成了她断绝宁国府的"炮灰"。[1]

缁衣顿改昔年妆--出家原因


惜春说过:"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去。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第七十四回)也许你会认为她这是绝情绝义语,其实从佛教理论上讲,这正符合了小乘佛教所重视的自渡。虽然自渡比普渡要狭隘得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自渡是错误的。惜春向往"大光明",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凄凉,清净无为,圆融自通。她厌弃世俗的浮躁与丑陋,因其"洁"而不能忍受世间的污浊。

王国维先生说,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获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惜春之解脱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因而可以说惜春是《红楼梦》里悟性极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愿活在浮躁和虚枉的痛苦中,是一种自我的顿悟。惜春出家早于宝玉,真于妙玉。这对于一个不经风雨、年纪尚轻的贵族小姐,实在难能可贵。[1]

折叠批判现实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尤氏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在这里,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2]

折叠心冷口冷
惜春作画
惜春作画
惜春的"冷"在抄检大观园的突发事件中暴露无遗。凤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到了蓼风轩惜春那儿,惜春开始是"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放手让来人搜查。接着,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惜春见此,更加害怕。她说"我竟不知道",是先将自己洗刷干净;"这还了得"是肯定入画问题十分严重;"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这是把入画交出去,听凭处理。总而言之,我和入画毫不相干,只要你们不来找我的麻烦,怎么处理入画都可以。

紧接着又续上一段余波,把惜春的"冷"写得足足的。这便是尤氏和惜春的一番争执。惜春先责怪尤氏"管教不严";接着是要尤氏把人带走;最后表示"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入画跪着哭着,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在一边为入画说情,可是惜春小小年纪,竟生就一副铁石心肠,难怪她后来能出家。她不顾入画从小服侍她一场的辛劳,也不顾嫂子尤氏的情面,竟是执意要将入画扫地出门。

惜春不但不要入画,而且还扬言宁国府那边也不去了,因为她"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惜春说得十分明确:"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惜春承认自己心狠,但她有她的理由:"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令人深思的是,作者对于惜春的绝情并不是完全否定的。所谓"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意思是说,不下狠心断绝世间的种种感情纠葛,便不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作者并不因人废言,他一面不动声色地写出惜春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一面又肯定"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因为作者的描写极客观,所以给读者的印象,这种"狠心"完全是社会逼出来的。这一回的回目第二句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就是一种肯定的口吻。

作者同意这种"大彻大悟"的态度也得到了脂批的肯定。抄检大观园的这一回,针对惜春的绝情,有脂批说:"惜春年幼,偏有老成练达之操。"

折叠大彻大悟
87版红楼梦中贾惜春
87版红楼梦中贾惜春

惜春一生在"悟"字上颇下了点功夫,也终于悟出了一点人生的真谛,正如《虚花悟》曲中所唱的词儿那样。但是,惜春的悟不是顿悟,而是在贾府由盛到衰、三春相继去尽中逐渐觉悟的。判词和曲中所说的"堪破三春",就是她的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悲剧结局,使她认识到人生纵有"桃红柳绿"也是好景不长。贵如元春,竟是关在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偶有一次"省亲",以泪洗面,强作欢颜而已,最终逃脱不了一死的命运;二姐迎春,一生懦弱,恰又嫁给了一得势便猖狂的中山狼,终于被虐待而早亡;三姐探春可称女中丈夫,志大才清,可又是一番风雨路三千,远嫁他乡。三个姐姐的不幸而去,给惜春的打击非常重。尽管小说中没有写她如何评论,发何种感慨,但从书中的有关情节中可以看出,这位性格内向、孤僻的小姐心灵深处应是颇多感叹的。

贾府虽然是国公之家,功名富贵奕世,但在内外矛盾斗争中终于大厦将倾,油灯将灭。惜春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你争我夺的丑恶现象,令她心意灰冷,感到生活的无趣。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大家子弟中常可以见到的一种现象。愈是在这种贵族家庭中,对世事中的丑恶感受愈深愈愤。出走是一条路,出家绝于红尘也是他们选择的一条路。第74回赶走入画,惜春与尤氏有一段争论,惜春说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又说:"不作狠心人,难作自了汉。"所谓"自了汉",就是说只能自管自身。所以她说:"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在这样的时刻,惜春彻底心冷了,悟透了!在《红楼梦》第115、118回中,惜春终于下定决心,完成夙愿,出家了。


折叠身份研究
书里说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并没有提到她是贾敬的女儿。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讲贾敬就已经住到城外道观,基本上不再回家了,连家里人给他过生日,都坚决不回城,只在除夕祭宗祠的时候,短暂地回来一下。书里没有出现贾敬的夫人,估计是已经过世了,也没有贾敬的妾出现,惜春说是贾珍的胞妹,他们应该是同母异父的关系。书里说贾母爱女孩,把惜春也接到荣国府。书里前面说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但是,第七十四回为她立正传,"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我们却发现,她思想早熟,出语犀利,看破一切,义无反顾。

惜春在荣国府自己窝里斗,抄检大观园后,就彻底地心冷如铁。她的丫头入画,被抄出些男人用的物品,其实后来尤氏过目,无非是些入画哥哥从贾珍那里得到的一些可怜的小赏赐,私下托人带到妹妹这里来寄存。尽管私自传送东西有违府规,却也算不得什么严重的罪过,尤氏的意思是责骂一番也就罢了,惜春却决意不要入画。

折叠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1987年电视剧版:胡泽红

1989年电影版:丁岚

2010年电视剧版:王培祎(少年)/徐飒(成年)

2010黛玉传--谢朦

参考资料
1."冰清玉洁"贾惜春  . .平湖红学 . 2013-11-14
2."冷美人"惜春  . .新浪网 . 2014-1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23: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为何喜“荣”而恶“宁”? (2016-07-22 08:49:25)
标签: 眀朝历史 崇祯 红楼梦 人文 史话        分类: 人文
朱慈炤为何喜“荣”恶“宁”?

  对于荣国府、宁国府的取名,人人都觉得大有文章。看秦可卿的判词和曲文《好事终》,朱慈炤将自己喜恶之情表达得是再清楚不过了:“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



   
    (关于甲戌本、庚辰本等抄本的“箕裘颓堕皆从敬“,”敬”是后来被人错改的。毛國瑤发现的靖藏本是“箕裘頹墮皆榮玉“,楊藏本是“箕裘頹墮皆瑩玉“,己卯本“箕裘頹墮皆榮王”。这是在传抄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结合秦可卿的判詞”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不难发现”敬“只能是后来传抄人的误改,这样的错误有很多,要对照确定 。)



 有人说,“宁”是指南京,明朝开国之地。那么看这两句翻译:“都说做的不对的是荣,其实造孽生事是宁!”乖乖!秦可卿之死、明朝灭亡再怪能怪到南京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或是被篡了位的建文帝头上去么!

  何况红楼梦中作者是点了“嘉靖”的名----宁国府贾敬,再通过秦可卿托梦给凤姐强调说: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歷百年。” 这其中的“百年”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红楼梦》写的是自嘉靖开始到南明灭亡这一百来年的历史!

  更不要说作者已经通过秦可卿和公公贾珍的孽情明确表达:崇祯亡国是和“王三人”----天启、泰昌和万历三个皇帝----有关。四皇子朱慈炤可丝毫都没挑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错!


  “荣”“宁”究竟意为何指???

  三百年来,无人知道为何作者恶“宁”而喜“荣”,即使是明白《红楼梦》悼明讽清主旨的聪明人也猜不出,为何?只因不识作者面!故而不解书中意!“宁”“荣”二字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呢?



  先看荣国府的“荣”,“荣”字带“草”含“木”,指的是草木之人。

  《红楼梦》中将朱由检比作“木”,故而书中不断强调“木石前盟(明)”。但朱由检不是真正草木之人,名字里只有“木”,而且是“双木”----“林”。看过我前文解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来历的朋友应该明白:《红楼梦》中唯一的草木之人乃是四皇子的母亲,名字里带“草”含“木”的田秀英!原来“荣”指代的是皇贵妃田秀英!

  红楼梦重点讲述荣国府,而“荣”国府的故事就是以田秀英母子被周后迫害为原型进而影射自天启到南明覆亡的明亡史,重点崇祯朝。



  那“宁”呢?这个简单了,取自周后住的坤“宁”宫!原来“宁”是借指东林党文人维护的周后!由于周后生的太子和三皇子明亡后都死了,只有田秀英生的四皇子还活着,这也是为何朱慈炤在书中写宁国府人丁不旺的原因所在。


  知道了“荣”“宁”的人物指代,也就自然明白了“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两句判词的真义了。

  “都说做的不对的是田秀英,其实造孽生事是周皇后!”

  这是四皇子朱慈炤对以吴梅村为代表的东林党文人肆意诋毁母亲粉饰周后的愤怒的控诉、绝望的回击!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643)┊ 收藏(1)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石头记》金陵十五钗的真容结语
后一篇:"造衅开端实在宁”隐藏的历史真相(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2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芳园应锡大观名”之“锡”字解 (2017-10-07 17:27:47)
标签: 《红楼梦》数理研究        分类: 数理红学研究原创
“芳园应锡大观名”之“锡”字解
《尚书》“锡”有14例,“赐”没有,《诗经》“锡”有21例,“赐”也没有,《左传》“锡” 的用例少,“赐”的用例多,因此大概可以说上古先有“锡”,后有“赐”,“赐”是上古赐予义的“锡”的后起本字。

如果立足于《左传》时代,既有“锡”也有“赐”,则可以说“锡”是“赐”的通假字。因为从字形看,金属义是“锡”的本义,赐予义是它的假借义。《说文》“赐”字下段注“凡经传云‘锡’ 者,‘赐’之假借也”,就是这样的意思。

锡与赐在赐予的含义上有严格等级之分,锡往往是天子之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06: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高考+沁芳园】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原】红楼梦:贾政为啥不用沁芳二字?这两个字太残酷了,他不愿意面对
姜子说古书 2023-11-04   |  5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贾政为啥不用沁芳二字?这两个字太残酷了,他不愿意面对!

  文/姜子说书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红楼梦》故事里,贾政和贾宝玉父子进入石洞,见桥上有亭,贾宝玉为亭子题了“沁芳”二字,贾政觉得十分贴切,赞赏不已。但是,后来贾宝玉提出“沁芳闸”之名,贾政却否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一大桥前,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何为“沁芳”?便是“花落水流红”一句,说白了就是花儿粉儿落到水里,把水都给染红了,好似鲜血一般,而花儿粉儿恰是闺阁女儿,正合林黛玉的自怜。

  林黛玉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都说十二钗是花神,其实,贾宝玉才是大观园真正的诸艳之冠,他曾经被贾母、龄官等诸人错认成女孩儿,而且有着女孩儿一样的人品,正所谓:“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贾母道:“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不但从小儿在女孩的脂粉堆里长大,而且名号就叫“绛洞花王”,没错,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过是一体两面,这两人都是花王,都是绛珠氏。



  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

  所以,换句话说,沁芳就相当于绛洞花王坠入迷津之中,贾政当然不愿意。更可怕的是,这桥是通外河之闸,这水是外来的水,来自东北雪国之水,薛宝琴口中“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的那个水果满清之水。

  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正应了太虚幻境“孽海情天”四个字,秦可卿和林黛玉为情情,秦家和林家是为情天、高天,甄家是地陷东南之厚地,为风月债与风月宝鉴之月,二爷阵营;薛子为孽,薛家为孽海水国,为风月宝鉴与风月债之风,大爷虫属阵营。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红楼梦》故事里,太虚幻境即大观园,埋香冢即薄命司,省亲别墅正名为天下大观之“大观园”,真名为“孽海情天”,刘姥姥管它叫“玉皇宝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天仙宝镜”。

  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

  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大观园是妃子住的地方,那就是皇宫,金为风,玉为月,神仙、圣人之言,对应帝王。木居士与灰侍者之名,是木成灰,朱由检和朱由榔亡国,真真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玉带林中挂,是写崇祯更衣;金簪雪里埋,是写崇祯上吊,以发覆面,金簪落地,遗簪文章。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红楼梦》故事里,“天仙宝镜”这个名字看起来俗气,却实实在在告诉世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那些天仙的另一面,大观园是招手的佳人,太虚幻境便是薄命司里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

  《红楼梦》故事里,沁芳二字,写的是女儿之死,即忠义之士的慷慨赴死,写的同样也是“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贾宝玉对此,还有一段忠义之辨。蹊跷的是,宝玉谈到女儿死,却把死谏之臣和死战之将骂了一通,分明是在说天底下只有闺阁女儿知大义。又突然往自己身上揽,说了一通死得其时的话,都是作者的史笔。



  贾宝玉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细数红楼梦里的金钱羞耻和爱财羞辱,高尚经不起攀比和跟风

对于王夫人来说,赵姨娘是家人,还是奴仆?人类到底是神的仆人还是神的后代

红楼梦:秦可卿和贾母早就劝过王熙凤,可惜她没听进去,最后竟被众人诅咒

晴雯做了什么风流韵事?你听袭人怎么骂她就知道了!暴露真实身份

红楼梦:晴雯裹小脚,李纨立贞节牌坊,都不过是荣国府的炫富局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573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三场生日宴,几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背后,藏着多少秘密
下一篇: 红楼梦:贾政挖坑,宝玉填坑,父子其乐融融背后,却是家破人亡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0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贾政挖坑,宝玉填坑,父子其乐融融背后,却是家破人亡的历史
姜子说古书 2023-11-04   |  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贾政挖坑,宝玉填坑,父子其乐融融背后,却是家破人亡的历史!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贾政和众清客游览大观园,看见一颗“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的西府海棠,众人都称好花,一向以严肃古板著称的贾政却竟然忍不住介绍起来,脱口而出就是些荒唐不经的猎奇传说。



  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

  连脂砚斋见了,都忍不住旁批道:“出自政老口中,奇特之至!”老学究说野史的调调,这事儿就像贾政在家宴上当着众人讲笑话一样,有着非常奇妙的的反差感。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

  但是,众清客听完贾政的介绍,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既然的野史,是传说,女儿棠这个名字怎么就传开了还传到你老耳朵里了呢?这问题问的,可就为难贾政这个老学究了。要知道,游园之前,众清客建议贾政虚拟各处匾额对联,他就用纱帽头口气婉拒了。



  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但是,贾政不擅长,不代表贾宝玉不擅长。这老子给自己挖的坑,自然该孝顺儿子主动站出来替他填坑,而经过贾宝玉这一番解释后,不但众人都摇身赞妙,连习惯性每次顺口怼儿子几句的贾政,也非常给面子地闭嘴了。

  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对海棠花,可谓是“体贴的切,形容的妙”。但只是以海棠比喻女儿,却是作者的刻意为之。绿肥红瘦,好似贾宝玉口中的《红豆曲》,是写青山绿水代替红叶红花的舆图换稿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西府海棠轻弱似扶病,说的不就是林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吗?宁国府为东府,相比之下,荣国府不正是西府吗?就如姜子曾经说过的那般,荣禧堂恰是宝黛的婚房,是木石前盟的铁证,具体参考上回说书“宝黛早已经结婚,他们的婚房就叫荣禧堂,尔雅便是作者取名的依据”。

  为何姜子要说“海棠花”暗藏“绿肥红瘦”四个字,代表“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写的是闺阁女儿即忠义之士的薄命史,是满清取代朱明的历史真事的隐喻呢?

  首先,作者拿薛宝钗比体丰怯热的杨贵妃,拿林黛玉比弱柳扶风的西子,两相对比,就是绿肥红瘦。绿即是青,青白者,为薛宝钗;红即是朱,绛珠者,为林黛玉。



  其次,死了半边的海棠花,暗喻晴雯之死,而贾宝玉偏偏又为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明明白白告诉世人,闺阁即忠义,女儿即风流,风流者,所谓,千古流芳也!

  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再次,从怡红的枕霞旧友到“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史湘云这朵海棠花,终究成了妖无格的芍药花,她亲近薛宝钗这朵牡丹花,是林黛玉这朵芙蓉花的悲剧,致使“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的麒麟之失,祥瑞不再是祥瑞,国破家亡天下失,也比不上华夏文明历史被篡改的悲剧。宝玉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再者,秦可卿的房间里,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为女儿,春者,花也,红也,华也,朱也,花睡去,何尝不是“花神退位”,华夏帝王丢失天下之寓。秦者,华夏大一统之起始也,宝玉的眼泪,包袱在此。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便是宝玉寻红玉的“隔花人远天涯近”,亦是海棠文章,大抵无论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终究都是林家之红玉,通灵宝玉所谓“灿若明霞之色”。蒙回前总批:“海棠名诗社,林史傲秋闺。”即是此意。若问三姑娘与白海棠,无香之寓,应了那句:“反认他乡是故乡”。



  宝玉便靸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红楼:王夫人不是反面人物,李纨和贾兰才是!兰桂齐芳不过是反讽,林黛玉早已说破真相!

红楼梦:贾宝玉骂袭人,骂读书人,骂的是华夏几千年教培领域的弊端

离间计:薛宝钗多情送燕窝,为啥反倒吃伤了林黛玉!人参改成燕窝背后的惊天阴谋,今天破案了

红楼梦:晴雯裹小脚,李纨立贞节牌坊,都不过是荣国府的炫富局

晴雯做了什么风流韵事?你听袭人怎么骂她就知道了!暴露真实身份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573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姜子说古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贾政为啥不用沁芳二字?这两个字太残酷了,他不愿意面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8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八=====大观为谁画?【大观园//圆观大士石//茫茫大士+三生石+圆观+李源】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9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三生石 - 泥质石灰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寺,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 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见唐袁郊 《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5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三生石

外文名称
Triskelite

别名
姻缘石


颜色
褐红、朱红、玄黄、土黄

应用
佩戴,装饰

分布
杭州灵隐寺

目录
1天然矿石
2传说由来
3历史典故
4寓意
5名胜古迹
折叠编辑本段天然矿石
天然三生石
天然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种泥质石灰岩,呈褐红、朱红、玄黄、土黄等色。三生石产于孔子故里曲阜城北的九仙山上,其质地柔软、文理精腻,山体前面的三生石为褐红色,称为三生石阳石,经打磨抛光之后可现类似于木纹的图案或黑点点缀,所以又有石中紫檀的美誉;而山背面的石头多呈玄黄色或土黄色,被称为三生石阴石,阴石亦有黑色天然画面装点,大块儿石头经打磨后可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三生石中含有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等成分。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由来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典故
典故来源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观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观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典故

三生曾识 三生溪桥话别 三生石 三生石上 三生路 石上三生

李源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圆观〉~3089~

中国名石精品天然文字奇石三生石
中国名石精品天然文字奇石三生石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姻缘恐断肠。【{茫茫大士,此系身前身后事}】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和圆观和尚〈又传为"圆泽"〉的三世友情故事解说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即文中说的"圆观"),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圆泽和尚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想让李源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有幸,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和真性不朽的观点,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后话-未完未了的故事

后来,这个本为"须眉友情"的美妙故事,经《红楼梦》改造为"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就演绎成不折不扣的"男女爱情"绝唱版,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所谓"缘定三生",就是指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典籍记录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袁郊《甘泽谣·圆观》,僧人的名字叫圆观,而非园泽。亦见于《西湖梦寻·三生石》和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的《僧圆泽传》流传最广,也题刻于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旧精魂》,根据的就是苏东坡的版本。

史料记载

师名圆观,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 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折叠编辑本段寓意
折叠情义守信
有人说,这是因为历代中国人都十分看重情义。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

实际上,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让他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折叠生命永恒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但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其实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而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

中国所建立的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折叠缘定三生
三生石是姻缘的象征,缘定三生。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折叠文化影响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而三生石又产于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传说中的缘池仙翁又为道家的代表。中国的宗教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道、 释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种灵石。集"佛道""人道""天道"于一体的三生灵石面前,还有什么"邪"与"噩"可言呢?佛家讲究"治心",儒家叫做"正心" ,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三家对人生的概括,儒家讲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不要去着迷于云里雾里的事情,而 要重视现世的修炼;道家讲的是"穷尽变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佛家则讲"缘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纷纷扰扰的现象所迷惑。所以,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三生石本身就是儒道释三教文化的精髓,佩戴三 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驱除邪恶、寄托希望的一种实物变现形式。

折叠相关诗词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红楼梦》第一回)

另有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以此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现实存在。

折叠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折叠西湖
杭州十六遗迹
杭州十六遗迹
西湖十六遗迹。"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

杭州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右走,经"三竺灵蒙"牌坊入天竺路,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走完石板路面的天竺路,便到了三天竺法镜寺,三天竺法镜寺正大门围墙左边有一座小桥,过桥,由小路上山,石阶上杂草丛生,最特别的是,夏秋之季,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百足虫",象蜈蚣一类的"长虫",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折叠九仙山
曲阜九仙山上也有一块巨大的三生石,这块三生石位于曲阜城北20公里的九仙山上,传说此山乃掌管人间缘分的"缘池仙翁"的养道修行之圣地。历朝历代都设坛焚香敬奉。现存碑记可见,清乾隆四十三年、嘉庆十七年曾多次投资复修"缘池仙洞",直至解放初还有出家人管理。 缘池仙洞东南数里有一凌空屹立的巨石,有数米之高,上曰:"三生石",传说是缘池仙翁洞察人间男女并安排有情人相遇的地方。

折叠三清山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三清山日上山庄西侧边,一巨石斜覆若洞,传说远古时大禹到三清山治水,与涂山氏家族的女儿"娇"联手斗赤松子门下的报雨宠物玉鸡精,夜晚恩爱歇息的地方。人有没有来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你把爱献给了谁。而此石就是见证大禹和涂山氏"前生爱是缘,今生爱是情,来生爱是义"的三生情缘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21:17 , Processed in 0.0759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