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7: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龄官的长相和性格最像黛玉,却是十足的小丑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122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龄官的长相和性格最像黛玉,却是十足的小丑!

  《红楼梦》故事里,因为元妃省亲,特地下姑苏买了十二个唱戏的女子,其中唱得最好的那一个,便是龄官。

  《红楼梦》故事里,龄官长得很像黛玉,袅袅婷婷不说,而且还一副“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



  所以,见龄官画蔷,外面突然间下起雨来,贾宝玉顿时起了怜香惜玉之心,情不自禁地感慨道:“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

  确实,龄官和林黛玉一般,是个多病的女子,后文中贾宝玉找龄官给自己唱戏,龄官总不搭理,只推病,说自己嗓子哑了,元妃让唱,还没唱呢。

  及至见了贾蔷,龄官细说起自己的病情,说是当天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吩咐叫大夫来瞧,又说自己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龄官咳血,也似黛玉病态。



  再说龄官的性情,一片痴情,眼里只有贾蔷,更似黛玉。龄官的性格,也似林黛玉一般高傲,不愿意当笼中之雀,见了元妃和宝玉,竟也不理。

  然而,龄官模样虽似黛玉,却并非同类之人,本质天差地别,作者用六个字,写尽她的丑态!

  《红楼梦》故事里,贾蔷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却执意不作,因为,《游园》和《惊梦》是小旦的戏份,并非龄官的本角之戏,最后,龄官作了《相约》和《相骂》二出。



  《相约》和《相骂》这两出戏,正如其字面意思一般,写的是戏中的小丑,恩将仇报,与主家成从相约到相骂的剧情。

  在古代,戏子是三教九流之末,如跳梁小丑一般,都说戏子无情,所以,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

  脂砚斋还评价龄官,说她只因技业稍出众,便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最可恨的是,龄官就如袭人一般,不惜死谏,又最擅长道德绑架,巧言令色,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



  怎见得龄官的本角是小丑?《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贾母深爱那作小旦(十一岁)的与一个作小丑(九岁)的,明明是两个戏子,王熙凤却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众人明知,都不愿意说,最后,史湘云这个大嘴巴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红楼梦》故事里,这个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便是龄官,龄官年纪最小,才九岁,虽长得像旦角,其实是个“说得比唱得好听”的小丑。

  可不是嘛,龄官不但是唱得最好的一个戏子,她那一番对“衔鬼脸旗帜笼中雀”臭骂,可不是比她唱得还好听吗?然而,龄官就好似百般不情愿的袭人,最后到底是实实在在地做了笼中雀,衔了鬼脸旗帜,当了十足的小丑。



  龄官画蔷当日,本是端阳节,宝官与玉官正在怡红院和袭人顽笑,被大雨阻住,接下来便是袭人挨了窝心脚。在此之前,是“指扇敲双玉是写宝钗金蝉脱壳”。诸多情节,皆是作者史笔!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7: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快乐老年435 2018-07-30   |  94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最大的谜团,就是贾母为什么不给林黛玉和贾宝玉定亲。

不仅如此,贾母还一度对薛宝钗的妹妹宝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大观园们的姐妹们大雪天连诗吃鹿肉那天,贾母也来赏雪,最后一群人又绕到惜春那里看画,再回到贾母那里拉家常。

薛姨妈也来了,贾母远远看着,觉得宝琴这妹子很不错,所以和薛姨妈的谈话里,问了宝琴的年纪、生辰八字。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薛姨妈一根神经崩得很紧,言语中立马透露:这姑娘有人家了,许了梅翰林家。

王熙凤马上跳出来圆场:哎呀我还想要你们的人,结果没戏了哎呦喂!

所以,贾母究竟是不是看中宝琴当宝玉媳妇,其实并不能确定。

问个生辰八字,就是要娶了?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从来没有哪部古典小说,写“哎呀不好,既然你都看过我的八字了,一定要娶我啊”!

更何况,就算贾母有意,也未必是确定唯一的对象,而更可能是备选项,是备胎。

先划一个小范围,这三家姑娘都很不错,容我先简单了解一下,以后慢慢挑。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慢慢观察,慢慢决定,究竟是黛玉好,还是宝琴好,还是宝钗好。

所以,“贾母要讨宝琴给宝玉为妻”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准确的情况,是贾母在黛玉、宝钗、宝琴之间考察。

况且,宝琴被纳入重点培养对象这件事情,谁也没有挑明。

但,事情到了薛姨妈嘴里,就变了另外一个样子。

薛姨妈和宝钗在黛玉这里拉家常,姨妈冷不丁就是一刀:之前老太太要把宝琴说给宝玉。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这句话太狠毒了。

老太太大概是真有意在黛玉、宝琴之间做选择,但这绝不等于“挑中了宝琴”,这好比世界杯决赛,两支队伍还没开始比,其中一支就突然被宣布你输了,晴天霹雳、惊天黑幕。

退一万步说,纵使老太太有这个意思,薛姨妈这么直接捅到黛玉面前来,也是致命一刀。

在贾府里,林黛玉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亲外婆,如果外婆也选了别人,她除了伤心死再没有别的选择。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纵使林黛玉察觉到了宝琴的威胁,薛姨妈这么明晃晃挑出来、夸张地讲,无意于伤口上撒盐。

林黛玉什么反应,怔住了。

那么爱哭的一个人,被晴天霹雳了以后,反而哭不出来,怔在当下。

但,薛姨妈紧接着又说了什么呢?她说:虽然我们没人给,但我们可以当媒婆啊,说合你和宝玉。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伤心到极点的黛玉,连这句话都信。

全世界最不可能帮宝黛提亲的,就是薛姨妈。

你看,一听到这句,忠诚的紫鹃立马跑出来求薛姨妈:您老人家快去说。

薛姨妈又是怎么回答的?你这么着急,是自己也想小子了吗?

对于贾府的丫鬟们来说,擅自思春,无异于死罪。参见司棋、金钏儿、晴雯。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薛姨妈一句话,就是用了最可能让紫鹃身败名裂的威胁,堵住了她的请愿。

所以,薛姨妈这简单的几句唠家常,本质上像在说“你被判死刑了,你得绝症了”,然后假惺惺“没关系我帮你上诉、我帮你看病”。

紫鹃着急您赶紧找律师、找医生。

薛姨妈又堵了一句“怎么,林姑娘生病,是你下的毒啊?”终结自己提供的帮助话题。

林黛玉听过最残忍的话,大概就是薛姨妈这一刀!
人心可怖。

整本《红楼梦》里最凶残的一句话,未必是咬牙切齿如焦大破口大骂的,未必是生死之际如尤三姐决绝而去的,而是薛姨妈这样,满面笑容慈眉善目地告诉黛玉:你外婆要让宝玉娶宝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9: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留得残荷听雨声——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联创作
少读红楼 2020-02-11   |  8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翰墨则诗词歌赋”排在了第一位,以诗词感物咏怀,在《红楼梦》书中占据了很多篇幅,曹雪芹也不吝笔墨地介绍了诗的写作方法。

第十五回,北静王向贾政赞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甲戌侧批: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

何谓“西昆体”?宋初以杨亿为首的17位馆阁文臣在编书之余将他们互相酬唱的诗作集结了一本册子,名为《西昆酬唱集》。他们宗李商隐为师(“雏凤清于老凤声”正是李商瘾所作。),因为音律谐美,对仗工整以及长于典故,并清词丽句,故一直被人追捧模仿,是当时文坛上一种新的诗体。

但是西昆体却只是形式上继承了李诗的风格,却无法真正做到与其比肩,一直被人诟病因为太追求形式而内容空洞贫乏。

西昆体因为爱用历史典故来表达现实,所以读起来会觉得令人难于理解,在文字技巧方面也通常会使用“转语”和“代语”,如“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骚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辉”,批书人也正是在此处点出《红楼梦》一书仿“西昆体”技法,用“转语”和“代语”,甚至“隐语”来书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

范石湖即范成大,他有一首《白狗峡》的诗写石:“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又另一诗:“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这即是属于隐写,表面是写了大观园里立着一块碣石为园中增色,却用了范成大的碣石诗来暗喻贾家败亡之后的情景,即是不写之写。



举宝玉“怡红快绿”诗并批语为例,看看一首好诗是如何炼成的。

深庭长日静,

两两出婵娟。[庚辰双行夹批:双起双敲,读此首始信前云“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等批非泛泛妄批驳他人,到自己身上则无能为之论也。]

绿蜡[庚辰双行夹批:本是“玉”字,此尊宝卿改,似较“玉”字佳。]春犹卷,[庚辰双行夹批:是蕉。]

红妆夜未眠。[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

凭栏垂绛袖,[庚辰双行夹批:是海棠之情。]

倚石护青烟。[庚辰双行夹批:是芭蕉之神。何得如此工恰自然?真是好诗,却是好书。]

对立东风里,[庚辰双行夹批:双收。]

主人应解怜。[庚辰双行夹批: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

贾宝玉诗写“海棠与芭蕉”,我们却并未直接在诗里读到这四个字,“绿蜡”出自唐朝钱珝《未展芭蕉》诗句中的“冷烛无烟绿蜡干”,“红妆夜未眠”则出自宋苏轼的咏海棠名句“犹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读者凭借这两个熟典就能知道他写的是“海棠与芭蕉”。

首联先描述了环境,颔联点出了所写的事物,颈联紧接着勾画事物的意态,收尾由物及人,非常有层次感。宋人王炎《双溪诗馀自叙》说诗的起承转合中很难一诗写两物,写不好就会牵强,但是贾宝玉却将两物转承归结到了一人上。

作者总会借诗来抒发胸中的感受,我们这里并不深度解读,但是诗之婉转,托物言怀读来自然而有妩媚感,对仗也是极其工整。

林黛玉在看到残荷时曾说,平素最不喜欢读李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的诗,唯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句。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但因为长期置身牛李党争旋涡中,所以处境十分的尴尬,胸中块垒郁结,诉诸文字也只能婉转迂回,很多诗直接就叫“无题”,而诗中也是频繁用典,虽然尽显了朦胧之美,但也常常叫人云山雾罩。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一首绝句,四句中并无用典,相较他的其他作品,便显得洗练而直接。(注:原诗中枯荷,林黛玉借当时池塘中景,改用为残荷。枯表示因老而衰败,残却有因损害而衰败的意思)。

又第四十九回,借了宝钗的口,品评了一番各诗家的特点,“杜工部(杜甫)之沈郁,韦苏州(韦应物)之淡雅,温八叉(温庭筠)之绮靡,李义山(李商隐)之隐僻”,也再一次点明李义山写诗惯于含蓄与“隐僻”。

林黛玉的《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令平章”借指陶渊明对菊花的评赞,因为本身就是咏菊诗,再用上陶渊明对菊花赞赏的典故,更突出了主题,理解起来也是很畅快无阻的。



林黛玉虽然不喜欢作诗“隐僻”,但也不赞同直白。香菱与林黛玉论诗时说,自己喜欢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就告诉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然后推荐《王摩诘全集》,先读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正是严羽所说: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

王维(字摩诘),其五言律诗并无比兴手法,也没有心灵鸡汤类的哲思及人生感悟,只是单纯地写景叙事,然而却极富有画面层次感,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如果说王维的五言律诗读起来让人置身静谧幽旷之中,李白(号青莲居士)的七言绝句就自带“光华四射”的气度,至若陶渊明等,皆漫抒胸臆,却笔意凝练有物,又不失古意高怀。

放眼今之诗词界,有一号人专爱长句,似乎短了不足尽兴。猛一看用词华丽,洋洋洒洒,但绝不能品,初时会以为现代“西昆体”,再读唯四字“不知所云”,只是一味堆词而已。

西昆体本是源于酬和,故多奉承、歌颂升平之作。今人却拍不出“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样高水平的马屁,于是每每“颂华章”“歌盛世”“创辉煌”满天飞,实在词穷之至。其实功夫都在诗外,大多数人却不愿意花时间去积累这诗外的功夫,陈陈相因,语言乏味至极。

元妃省亲当堂题诗比的都是现场出口成章的能力,非日常足够的积累而不能为。

贾宝玉写“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宝钗悄悄过来提醒,元妃正因不喜“绿玉”二字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你这会再来个“绿玉”不是违她意了吗?让改“绿玉”为“绿蜡”。宝玉竟然一时想不出“绿蜡”典出何方。所以颂圣、溜须拍马也都是需要技术的,储备量不够,马屁也许就拍到了马蹄上。

《沧浪诗话》云: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红楼梦》里也有应制诗,举省亲一回林黛玉之《杏帘在望》做例:“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前面先把景物一层一层渐次推进描绘一番,末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颂圣颂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含蓄,虽并不直接颂个人,但因为这一番政绩,间接地就将被颂者烘云托月般捧了出来,不唯被颂者,即便我们看书人读来都觉得如沐春风。



《红楼梦》里诗有抒怀自咏,也有应社应制歌咏升平,另有讽谏之作,读来也十分有趣。

薛宝钗做了一首“咏螃蟹”的诗,书中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诗是这样写的:“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看似写螃蟹,实则用螃蟹来比喻世上之横行霸道者从里到外都坏透了,但是作恶多端的最后下场却只能是像螃蟹一样“落釜”被人吃掉,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手法叫借喻。

林黛玉谈诗时,特别谈到诗贵“意趣”,李纨也说诗要“立意新巧”。香菱理解到“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随园诗话》里写: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其实诗有各种体裁,不独为格律诗,尚有律诗、古风诗,并不约束性灵。但是灵气却自在天分之中。今人重形式而轻内容,除了世风以权位之人口味为风尚外,欣赏力水平不高亦是普遍因素。

香菱得林黛玉教诲,来讨论自己的理解:“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形容词和动词最能为诗加分,用好了,诗就灵动起来,诗中景象亦在眼前活现。

黛玉继续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化用这事如果做好了,后人超越前人的不在少数。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纳兰公子,我们耳熟能详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就化用了谢脁的“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红楼梦》中也很多,如薛宝钗灯谜诗中“晓筹不用鸡人报”之句便是化用李商隐《马嵬》诗中的“无复鸡人报晓筹”。

“蘅芷清芬”匾额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模仿这事看来也并不是新手独家,诗仙李白也爱用。倒应了宝玉那句: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诗取境,“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即是说好诗贵在意境,初看可能会觉得很普通,但是再一回思,会发现其间很普通的字眼,却不能以它字词取代,这就是高手作诗。炼字很重要。

有一个小笑话,袁枚的姨丈与其和诗,写道“托根何必蓬莱上,得气均沾雨露中”,袁枚笑他说“此县令诗,不能作翰林者”,结果姨丈果然中了进士去做了县令。但也只能止于进士而不能入翰林。可见诗以明志,志趣高低,字里行间尽现。

格情并高,方为诗之上上品。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品。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学诗须学上乘。林黛玉为欲学诗者开出的清单,即是学诗的上乘之路。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薛宝钗有金锁,林黛玉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代表物
江山携手 2021-04-10   |  53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小冷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古代小说,与《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相比,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它所彰显的主题,揭露的社会现象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为众女子立传,提高女性地位等。


阅读《红楼梦》的读者,都会被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故事所感动、惋惜,不过,在爱情故事主线之外,《红楼梦》又为我们书写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社会现象。 然而,王熙凤、贾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等女子,虽然比荣国府、宁国府中的贾珍、贾蓉、贾琏等男子强上百倍、千倍,但是,她们依然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宝玉、黛玉眼中的对方,更是美的不可方物,林黛玉眼中的宝玉 “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好,却难知其底细。” 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贾宝玉对于第一次进府的林黛玉、薛宝钗,态度是大不相同的,他对林妹妹关爱有加,对于宝姐姐仅仅是以礼相待罢了。


贾宝玉、薛宝钗两人正面交流的直接描写,是在第八回“比通灵”这一章当中,当从贾母处离开之后,他觉得还没有看望过养病的薛宝钗,为了不失礼,宝玉就去梨香园看望宝钗,两人就像孩子炫耀自己的宝物一样,都让对方看了自己的通灵宝玉、金锁。 在《红楼梦》的开头,就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就有一块宝玉的,只不过没有细说究竟是怎样的一块宝玉。这一回当中,通灵宝玉与金锁都有了具体描写。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并有八个大字“芳龄永继、不离不弃”。与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刚好是一对,于是,“金玉良缘”的说法便在这一回传开了。 本书的最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也印证了“金玉良缘”的说法,对于林黛玉、贾宝玉最后未能成亲,很多读者表示不能理解,毕竟林黛玉刚进入贾府的时候,贾母、王熙凤等上上下下对她都是很喜爱的,尤其是贾母早已选定黛玉将来做宝玉的夫人。


但是,当林如海病逝之后,一切都发生改变了,林黛玉慢慢的不再是贾宝玉夫人的最佳人选,至于原因,小冷之前早已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 众所周知,古代相互爱恋的男女,都会托付信物,表达心意,金玉良缘中的贾宝玉、薛宝钗,两人所具有的通灵宝玉、金锁,更像是一种定情的信物,而在“木石联盟”当中,貌似只有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而林黛玉并没有什么信物、自己的代表物,这是为什么呢? 小冷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林黛玉的前世乃是绛珠仙草,她与贾宝玉的缘分在前世早已定下,今生今世,林黛玉是来报答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的恩情的,乃是以泪水报恩,很多时候,林黛玉或因为多想或吃醋或嫉妒,为贾宝玉流下了太多的泪水。


小冷觉得,林黛玉的泪水,就是她的信物,她的代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母听闻女儿去世马上派人来接黛玉,奇怪中透着危险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28:贾母接外孙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雨村听好友张如圭报信说“都中起复旧员”,急忙回来查看邸报,果然看到消息属实,便去寻林如海求帮助。

他来给林黛玉做老师,所求就是这一天。


别看“都中起复旧员”,并不是所有人都给机会,自然是谁有门路、有靠山,谁就先起复。

没有门路、没靠山,狼多肉少一辈子再难起复,也是怨不得别人。

贾雨村奔波这些年,可不就为了今日?自然不想落于人后。

而林如海此时也正有事托付于他。

☞细说红楼系列12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三回)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林如海先没答应贾雨村,反讲起妻子去世,身边无人教养女儿,京中岳母派男女来接,要送去京中之事。

这个细节与冷子兴滞留在扬州城呼应,他无疑也是来接人的一员。

只不过贾府派来的男女仆人在明,周瑞女婿冷子兴和其他人在暗。

林如海这段话最要注意的是妻子去世后,岳母派人来接外孙女进京教养。

按说他才四十岁出头,儿子妻子先后死去,正是续弦时机。


一为传承家业延续血脉。

二为相夫、持家、教女。

可贾母却派人直接来接外孙女。摆明不用林如海续弦教养。

如果贾母怨恨女婿没照顾好女儿,倒也说得通。却不符合她荣国公诰命夫人的气度和风范。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疼也不至于“抢”女婿的孩子。

除非林如海去信时,就要求岳母过来接外孙女,将女儿“送”去给岳母。


林如海此举说明他不想再续弦,也不想再延续家族血脉。加之贾母派男女来接,还有冷子兴等人暗中策应……怎么看林黛玉这次进京,都极为不寻常,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急迫感。

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前后,儿子妻子突然都死了。女儿去后的两年后,林如海也死了。

等黛玉回京,贾宝玉讲述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影射了扬州盐课贪腐大案。

如果林黛玉不走,就会步父母、弟弟后尘,应了那句“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香玉”,被耗子偷去,显然就会没命。


此事细思极恐,也能解释林如海执意送走林黛玉,贾府派人明暗两重来接,他还不放心又托付贾雨村这个前任知府的官老爷为之护卫。

显然,当时情况很危急,林如海送女,便存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28 10:4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曹雪芹在文中处处伏笔,尤其重要章节的细节处就更是如此。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眼中所见,几乎每一处都为未来埋下重要伏笔。

读书人常关注黛玉见了贾母后的一系列情节故事,殊不知她一进贾府就有一处非常重要的情节,不但影射自身结局,更是对其他红楼女儿的命运作谶。本文就讲一讲这处伏笔。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三回)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这是林黛玉进到贾母院子里,第一眼所看到的情景。

先是小小的三间厅,再是五间正房。这里的细节要多注意,后面讲林黛玉的潇湘馆是小小的三间房,而薛宝钗的蘅芜苑则是阔朗五间房。此处与后文伏笔呼应,钗黛谁最终成为贾家媳妇一目了然。不提。

除了三间厅,五间房外,最被林黛玉关注的是“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一处伏笔才是关键。

贾母老年人图热闹,平日养一些鸟雀叽叽喳喳的叫起来赏心悦目。有空逗逗鸟雀,也是怡情怡性之事。

但鸟儿在笼中,便注定“不得自由”。

林黛玉此时母亲去世被父亲送给外祖母教养,并不是寄养,而是将黛玉送给贾家收养。


林如海笃定不再续弦娶妻,便没人教养女儿,只得将林黛玉送去交给岳母。

如果林如海不死,会管林黛玉婚嫁。林如海死了,就由贾母负责黛玉的婚姻和人生。

林黛玉此番来到朱门大户的贾家就进入了“红楼”。何为“红楼”?豪门女儿绣楼之意。

俗话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林黛玉便算彻底进入贾家这所“樊笼”之中。

林家虽说也是书香门第大家。但彼时不是侯门,只是七品巡盐御史的仕宦之家,规矩和礼仪、排场远远比不得贾母的国公府,即便与当初林家的侯府也要差的多。

林如海开明,林家也不再是高门大户,就像甄士隐家差不多,对女儿的养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束缚。在家陪伴父亲的林黛玉,实际是“自由”的。

可来到贾家就不同,贾母是荣国公诰命夫人,如今荣国府还是荣国公世袭一等爵的(镇国)将军,连朝廷一品大员见面都要先行礼可以再回礼的勋贵角色。

根据明清宗室爵位对照,一等镇国将军一度要高于功臣勋爵的公、侯、伯和朝廷一品大员。尽管后来有降低也依旧显赫。冷子兴说出实情“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林黛玉早听母亲说起外祖家与自家不同,此时更是提起小心。“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便是进入“牢笼”的真实体现,从此要遵循贾府的规矩行事,就像她眼中的那些鸟儿一样,虽然接受着供养,到底没了“自由”可言。

林黛玉是如此,贾府三春和鸳鸯等丫头们,何尝不早都身在牢笼不得去,更奢谈自由?

林黛玉第一眼看见的这些贾府笼中雀,实际便彰显了她和众女儿的未来人生和命运一如这些鸟儿,再无自由不说还要“听天由命”。

而细看贾母房檐下养着的鸟儿,作者单单只提到鹦鹉和画眉,显然是在进一步将之与林黛玉联系起来。

鹦鹉,就是鹦哥,贾母赐给林黛玉的丫头就叫鹦鹉,也就是鹦哥。后来被黛玉改名为紫鹃。

紫鹃是贾母的二等丫头,送去照顾林黛玉,便成为黛玉的象征。她尽管改名叫紫鹃实际还是鹦鹉。


所以,不久后当林黛玉住进潇湘馆时,她也在廊檐下面养了一只鹦鹉,就应该是贾母房檐下的一只。

(第三十五回)林黛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的鹦鹉不但会说话,更是会背诵《葬花吟》。看似聪慧实际代表了黛玉的孤独和寂寞。只有长久相伴,才能让鹦鹉如此聪慧。而紫鹃别称就是“慧”。

作者由这只鹦鹉及紫鹃再及黛玉,交代出林黛玉当时在贾府的真实处境,就像那被拴住脚,只得嗟叹的鹦鹉一样“自怜自艾”。

黛玉的心事也着重体现在《葬花吟》上。鹦鹉背诵的这几句《葬花吟》句子,凸显的就是黛玉之死。

林黛玉对自身境况早有醒悟,她对与宝玉的感情也并没有那么看好。《葬花吟》便是林黛玉矛盾的悲吟: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诗中的花与鸟都是林黛玉的象征。她希望自己像鸟儿那样生出翅膀,自由飞到天尽头,摆脱无法掌控的人生和命运,哪怕是身死。但又忐忑于远方没有“埋骨”之处,才自建花冢埋葬“自身”。

皆因那个时代的林黛玉,留下就是嫁给贾宝玉,离去肯定要外嫁他人。黛玉的矛盾可谓现实的残酷。

鹦鹉便是那只“鸟”,与埋葬的“花”代表了黛玉当时的两种心境:对自由向往和对宝玉之情的眷恋。

未来是悲观的,期望是渺茫的。而那份渺茫的期望,便源于宝玉对她的感情,可以借由“画眉”体现出来。

画眉,不同于鹦鹉借由紫鹃伏笔,而是直接从“黛”字入手,引出宝黛之情。

(第三回)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画眉是最早产生于战国的化妆方式。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眉若远山、春山”便是将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之色状,既像远山之景,又有春山之色。便是林黛玉的罥烟眉类似了。

黛色,实际便是绿到极致而生出的青黑色。

到了宋朝,晏几道《六么令》形容的更是美:“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画的“翠眉”就是“黛眉”。

待到《米庄台记》又记载:“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古人夫妻恩爱,便会借由“画眉之乐”体现。

《汉书·张敞传》:“(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画眉隐喻的是宝黛姻缘和爱情的美好,以及不能眷属的悲剧。

画眉之墨为黛,则进一步以“颦颦”画出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风姿,与西施的典故有了关联。

西施日后入吴宫为王妃,也是潇湘妃子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为昭君出塞典故的原因。

当然,画眉实际是一只鸟儿,因其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眉纹,细长如画,故名画眉。便还是着重凸显黛玉入得笼中成为鸟儿的现实。

欧阳修有诗《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人借物咏志,以画眉鸟表达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和心情,恰是林黛玉的真实心境。

更有意思的是,画眉鸟因叫声优美,惹人喜爱,是中国远销海外的珍禽之一。


而鹦鹉尽管四川以南也有野生,但大体还要推向东南亚和海外品种。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又如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目的地就是如今东南亚以西的西海沿子一带。薛宝琴讲述的真真国女儿作诗是重要伏笔。

林黛玉初来贾府所见贾母房下的各色鸟笼代表红楼女儿的不自由。画眉和鹦鹉的出现,结合《葬花吟》诗,可知林黛玉最终还是化作“鸟儿”去了天尽头,在那边埋骨他乡。

可见作者对林黛玉的最终结局隐喻之深。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26 09:4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为什么取名叫黛玉,“黛玉”又是什么意思?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94:有女林黛玉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林如海夫妇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便对她极为珍爱,尽心教养。

看似女儿受珍爱,实际也是林如海绝望的表现。

想他林家长房数代单传,他年过四十而绝嗣,官途一片大好却后继无人,几房姬妾全都无法生育孩子,死“天”绝林家。

林如海对女儿越珍爱,越表明他放弃了未来,是彻底的绝望。


☞细说红楼系列094,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林如海贾敏夫妇给女儿取名黛玉,就是林黛玉。这个名字非常有意思。

林如海是他的“字”,本名林海。取文林如海之意,表明林家诗书传家的底蕴和家风。

贾敏,取敏而好学,性智开敏,明达六艺之意。且敏为“文”旁,也预示贾敏与林如海天造地设佳侣。

林黛玉传父族家风,母族传承,可知其成长环境和受教诲的文风氛围。


因此就不奇怪贾雨村作为一介进士、前任知府给林黛玉做西宾,林家却并不受宠若惊的原因了。

林,源于诗书传家的底蕴:文林典范。

玉,乃君子之器。

《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

《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黛,绿也。

林黛玉,白话翻译当可作“林碧玉”。黛玉者绿玉也。


后文共出现了三次“绿玉”:

红香绿玉,被改为贾元春改为“怡红快绿”。

绿玉春犹卷,被薛宝钗改为“绿蜡春犹卷”。

妙玉的绿玉斗,贾宝玉拘泥世俗不敢唐突而弃用。

三次当可作贾元春插手黛玉姻缘,薛宝钗介入黛玉姻缘,贾宝玉放手黛玉姻缘。极为重要,当铭记。

而“黛”者,“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眉下有目,又通“木”,双木为林。这是其一。

其二,目中蕴泪,便有啼哭之意。

其三,木者,草木也。


据此信息就能够知道这个“林黛玉”,十有八九便是第一回茫茫大士在甄士隐梦中提到的“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

草通木及林,珠通玉,绛对绿及黛。

林黛玉的名字,实际也源自绛珠草。

之所以用黛通绿,而不同“红”字,在于古人多为“红男绿女”。

林黛玉既然占了一个“绿”字,贾宝玉必然就要占那个“红”字。


事实上,这个规则并不意外,曹雪芹显然就是如此设定。

林黛玉三字,既含有林家诗书传家的文林之风,也含有绛珠草还泪之缘,更凸显她品德如玉之洁……黛玉又谐音玉带,为帝王所赐予之权力富贵,显然是作者深思熟虑才取的名字。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2 10:3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2: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最真实的结局,被她写在一首哀婉诗中,句句催泪不忍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诗文,大多贴近她的人物性格、人生经历和生命结局。无不悲怜哀惋,一叹三绝。用史湘云的话来说,就是“太过悲凉,终不吉利。”

林黛玉幼年离丧,性格又不像史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在被贾府收养十年间,身边并没有可言心里话的至亲骨肉——诗文就成了林黛玉唯一疏导情绪和思想的“出口”。

纵观黛玉的那些诗文,有好几首都写到了她的死亡。


比如《葬花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远比“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要更准确的给出林黛玉离开贾府死在异地他乡的人生终局。

比如《题帕三绝·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将林黛玉死前物非人也非的境况写的清楚。存身之处不再是潇湘馆,窗前竹和身边人都已经不是曾经所有和心头挚爱,由此泪尽。

比如《桃花行》:“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讲的是林黛玉生前,梦中回到当初三月离开贾府时,在桃花烂漫之中与贾宝玉不告而别,梦醒后发觉自家已作他人妇后泪尽而逝的结局。

再比如《中秋夜即景联诗》:“冷月葬花魂”,写出林黛玉于中秋夜像《牡丹亭》的杜丽娘一样香消玉殒的事实。

其实还有《五美吟》这种借五位全部由一国去到另一国,在两股势力之间被裹挟,最终除了红拂之外全部死在异国的美人为妾的经历,暗示黛玉自己嫁作潇湘妃子的结局。

然而,还有一首诗名气似乎没有以上几首诗文大,但却写尽她一生的悲苦,尤其值得注意。这就是《秋窗风雨夕》。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熱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作的这首诗,是在深秋九月初,天气寒凉万物萧瑟。

秋天秋草枯黄,连秋花也失去娇艳的颜色。漫长的夜里唯有孤灯陪伴,更增寂寥。

人在房中隔着窗看去,满眼深秋的萧瑟,令人愁绪难遣。却不曾想到秋雨偏偏又降临,更增凄凉。

秋风裹挟着秋雨砸在没有关严的窗户上,惊醒了窗内梦中人。

被秋夜秋意裹挟的人再难入睡,伸手将烛泪堆积的烛台向屏风处移动,避免被入室的秋风吹灭。

烛火随风摇曳,小小的烛台因烛泪堆积而变得滚烫。使人不禁想起曾经的过往,悲从中来。

谁家的院子里秋风不吹过,哪一处窗外没有秋雨滴垂?

锦绣的衾被都挡不住秋风的侵袭,眼见天亮,外面的雨却越发下大起来。

秋风秋雨直到天明,残灯前似乎萦绕着当初离别时的“哭泣声”。

窗外雨水砸落庭院的地面,仿佛带出一层云烟。隔着虚掩的窗户看到竹叶凋零,仿佛稀疏起来,就像如今室内形单影只的离人。


不知道这场风雨将要什么时候停息,止不住的泪水,就像那淋湿窗纱一般的秋雨不停落下……

《秋窗风雨夕》看似在写林黛玉当时当下心情境况,实际却与《桃花行》《题帕三绝·三》一样,讲述她人生最后一段时间的悲凉境地。

在写《秋窗风雨夕》当天,薛宝钗来到潇湘馆替黛玉分析病情,并提议她最好能多进一些饮食才能养好身体。

林黛玉至上次妙玉借“五年梅花雪水”讥讽她不识雪水是大俗人后,便开悟是说与薛宝钗的关系。此后便开始与宝钗冰释前嫌。当天更是彻底敞开心扉讲了一些身在贾府的苦闷之言,姐妹之间再无无矛盾,也成了林黛玉在贾府最后一段欢乐时光。

然而,就在这天宝钗走后便下起小雨,至夜里黛玉便“有感而发”写了这首《秋窗风雨夕》,随后还被闯进来探望她的贾宝玉看到。

这首诗严格来说与林黛玉当时的心境并不完全契合。具体表现在诗中讲说的女子在一个深秋之夜,被秋风掀起没有关严的窗户,任由秋雨拍打着窗棂,伴着残灯直到天明的孤独故事。

当天夜里,贾宝玉走后:

(第四十五回)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

然而这看似寻常的一夜,诗中与现实并不相同。


当天林黛玉确实不断感叹自己没有父母兄弟在身边,孤零零一人可怜。她对薛宝钗说:“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因为自伤身世,导致她直到四更天才得睡下。

然而,四更天睡与诗中一夜无眠是有区别的。

彼时林黛玉,就像头几天刘姥姥来时,她说喜欢的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样,之所以将原本的“枯”字改作“残”字,便源于她还一息尚存。

当初李商隐在作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时,正是从表舅家离开,面对前路茫茫,心中愁绪怅惘无限。因夜宿一户姓骆人家的水亭,半夜听闻窗外秋雨打枯荷的声响,想起与表兄弟崔雍崔衮往日的亲爱,便作了这首感怀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首诗的内核精神与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几乎一样,都是在伤怀离别,寄言思念。

“留得残荷听雨声”,便是曹雪芹借李商隐的典故,为日后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昭君出塞故事伏笔,影射日后黛玉离开贾家远嫁而去,呼应了《折足雁》《五美吟》酒令的内容。

而看《葬花吟》《题帕三绝·三》《桃花行》三首诗的内容,便知道《秋窗风雨夕》依旧是一首“回忆”寄怀之诗。

她在“宝钗走后,宝玉来前”写了这首诗,便证明与“金玉良姻”有关。而她不去,金玉二人便不能成亲。[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说的是这一节故事。

回到黛玉诗中之情,明显是借亲情的倾诉,影射爱情的悲苦。


尤其这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更证明是一首“相思情诗”不说,也是一首回忆寄怀之诗。是首林黛玉为日后所作的诗。写她在人生最后的那个秋天,在“冷月葬花魂”前的一天秋夜骤雨的夜里,梦中与醒来的经历。

梦中人回到了故乡,那里有“秋花秋叶和秋草”,有寒冷的秋风伴随着苦雨以及漫长的秋夜煎熬。

但那里还有曾经的至亲至爱陪伴,并不像如今的她,孤身一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即将枯萎离去。

彼时的秋情与过往的经历有了一定重叠,思绪翻飞中让她不忍心睡下。脑海中翻滚着的是当初离别时的一幕幕场景,和一滴滴不舍的眼泪。

然而,这一切终究都是过往,故人和故乡也只能出现在梦中,也许唯有秋风是相同的一缕,吹过了曾经魂牵梦绕的潇湘馆,又吹开了如今她的窗棂。

所以,眼看着秋风吹入室内,她却并没有将窗户关闭,皆因也许那风中就有一缕源自故乡亲人的思念。

只可惜,此时的她已经是油尽灯枯。


当日她在大观园时还和宝玉说眼泪觉着比以前更少了。可如今“回光返照”,竟然滔滔落下。一如那打湿窗户的秋雨一般。就对应了“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所谓的“湘江旧迹”便指的是潇湘馆。林黛玉外嫁后来到的地方,夫君对她极为看重,也按照潇湘馆的模式建造了一座庭院,自然也有千竿青竹。

然而她在离开潇湘馆,离开贾家,尤其离开贾宝玉后已经心“空”。纵使眼前也有竹,可此竹非彼竹。眼前人也不是心上人,如何能够接纳?

是以,林黛玉最终还是在那个中秋之夜泪尽而逝,“冷月葬花魂”。应了贾宝玉的谶语,“做了一品夫人后病老归西……”

而她生前曾做了两个最重要的梦:

一个是梦见了春天离开贾府时,在那桃花盛开的时节,与贾宝玉的不告而别,是为《桃花行》生离之谶。

一个是梦见了秋天,在秋风秋雨愁煞人之际,与贾宝玉梦中再会,是为《秋窗风雨夕》死别之谶。


《红楼梦》里与林黛玉最相关的四个人:秦可卿、尤三姐、晴雯、香菱,前面三个在死后都有“托梦”,可以肯定香菱与林黛玉也都是如此。

更相同的是她们五人全部死在中秋前后,林黛玉更是就在中秋之夜。

至于林黛玉远嫁,除了芙蓉花签,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本文提到的几首诗。其实宝黛爱情悲剧,就脱胎于《孔雀东南飞》《梁祝》和《钗头凤》,无论刘兰芝、祝英台和唐婉,也全都是再嫁后死去,也给出了林黛玉未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秋雨之谶。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15 10:10・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12: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一回的神话故事,你看懂曹雪芹的话里有话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细说红楼梦083:第一回的神话故事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第一回的上半部分,作者借神话故事开篇讲述《红楼梦》的由来。那么,要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呢?

可以用一个思维简单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细说红楼系列08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话说西方灵河岸边有一块三生石,为西方修行者斩去红尘情缘之处。

断情者上灵山求得正果,被断之情规矩在三生石畔凝结成一株绛珠草。

时有佛祖身前胁侍弟子名神瑛侍者(可作阿难尊者)喜爱这株绛珠草,便取(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甘露灌溉。

久而久之,绛珠草便化为一个女体被送去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的太虚幻境,交由警幻仙子。


不想神瑛侍者一念之差,种下与绛珠仙子的因果,便来到太虚幻境与警幻仙子报备要下凡历劫。

绛珠仙子听闻警幻仙子告知,便也要下凡“还泪”以偿灌溉之恩。

显然,“小两口”有借公费旅游谈恋爱的嫌疑。

他俩这一动作,便引动了一干风流冤孽,都跟着去“历劫”了。

一看事情闹大,佛道两家长辈们可就坐不住了。

尤其佛祖弟子沾染情劫,极可能修行不保被拐走,便急忙派茫茫大士出面,效仿当时观音菩萨为唐僧(金蝉子)护法之事,再次出面护持。


茫茫大士得了任务,便邀请道家渺渺真人协助,毕竟这件事是佛道两家故事。虽不像当初“西天取经”那么复杂,可情劫最是难过,还是小心为是。

尽管两位菩萨真人下凡护佑,到底担心百密一疏,再为魔头所谶功亏于溃。索性再拉一个强力“保镖”护佑,便有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诓骗女娲补天石的一幕。

果然那傻石头被说动,反求着僧道要带他下凡,甘愿化作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由僧道携带而去。

有了娲皇氏做靠山,一般宵小也不敢再来打搅,这便是女娲补天石下凡的意义。


等到几世几劫后,有个空空道人来到大荒山,见到石头身上当日“情僧”写下的红尘历劫故事,便有了一篇“石头记”。

“石头记”代表道家对《红楼梦》故事的认识,存乎于天然。

空空道人因此书而号情僧,将之改作《情僧录》便是佛家立场,以神瑛侍者角度认识《红楼梦》注定一场大梦一场。

到吴玉峰题《红楼梦》,吴玉峰便是没有通灵宝玉,也没有女娲补天石,为曹雪芹原创《红楼梦》之意。


东鲁孔梅溪题《风月宝鉴》,是儒家以男女情爱讲兴亡历史的观点。

至此儒释道三家都对《红楼梦》作出解释。也都是假托故事,证明《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里重点不是《红楼梦》署名和解读,反而是女娲补天,突出在天崩地裂后,女性力挽狂澜的重要。

那么,金陵十二钗,谁是那个补天人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11 11:0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用一个字评价金陵十二钗,黛玉最无争议,贾元春和王熙凤最意外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判词共分三册,计三十六人。其中唯有正册十二人被详细记录,以至于“金陵十二钗”常被作为“正册”十二人的简称。


正册十二人,又根据与贾宝玉的关系远近而排名。

妻子钗黛二人排第一梯队。

亲姐妹元春、探春排第二梯队。

红颜知己湘云、妙玉是第三梯队。

亲缘家人迎春、惜春、凤姐、巧姐、李纨和秦可卿,又由血缘远近排第四梯队。

尽管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最惊才绝艳的十二位女子,但获得正面评价的只有九人,另有三人则是中性、差评甚至恶评。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每个人都能用一个字去概括,知道这个“字”,便清楚曹雪芹的评价。

林黛玉是“仙”字,世外仙姝寂寞林,突出黛玉不食人间烟火,终究归去的现实。

薛宝钗是“贤”字,齐眉举案,停机德,借孟光与乐羊子妻形容,再无此等贤妻。


贾元春是“蠢”字,五月榴花神潘淑的惨死,冉有、季路夹在“季氏将伐颛臾”的是非之中如何选择,都证明罔顾贾府与皇帝对立,死前还在“恨无常”,心有不甘的贾元春,是多么的盲目任性与愚蠢。

贾探春是“志”字,才自精明志自高,她因有才而志向远大,贾府小天地困宥了她的才华和志向。远嫁异国为她展现另一个广阔天地,才有“交趾怀古”中声震海外的日后伏笔。

史湘云是“倔”字,或许“乐、悲”二字更适合湘云。她也是唯一将不屈不挠展现出来的女儿。她生于富贵命运坎坷,嫁得仙郎却家破人亡。但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湘云客观积极的态度,粉碎任何的悲伤,就如那句“何必枉悲伤”,实乃女中大丈夫!


妙玉是“洁”字,她的“洁”是德行如美玉,见不得人品污浊如淤泥,而非嫌老厌贫。她效仿庄子自诩“畸人”,不是万人不入他眼,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妙玉结局应该是贾府抄家后不得已再入红尘,违背了她槛外人的心愿。但作为大观园唯一有“神谕”之人,妙玉的结果其实就在红尘历练。要在泥坑里打滚后才得明悟。这才是“美玉遭泥陷”的真意,而不是污蔑她被人劫掠和强暴。

贾迎春是“冤”字,贾府一切都与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女儿无关,她却第一个遭到贾家败亡的反噬。生前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死后她也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迎春很“冤”,如果“不争无为”就是错,只能说人心太可鄙可怕。


贾惜春是“悟”字,与迎春同样不被关注的惜春,是被亲情伤的最深的女儿。迎春逃避不去碰触,惜春是不断剖开那层脓包,让其流尽。她的“悟”是对亲情的绝望,是对人生的失望。既然如此,按照本心为自己活,便是惜春出家的领悟。

王熙凤是“凡”字,凡鸟偏从末世来,将王熙凤一切的志向、能力都打回原形。一个平庸的思想包裹之下的无尽野心与欲望,最终导致不可收场的崩溃。力有不逮说得就是王熙凤。虽与探春都提到了“才”,可探春之“才”推动了“志”更远大,凤姐之“才”却被讽“不爱惜羽毛”,两者高下结局一目了然。关键就在一个“凡”字。凤姐只是个平反人,却妄图以凤为尊的女皇武则天自诩,不就是自不量力蚍蜉撼树么。


巧姐是“巧”字,源于刘姥姥那句“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巧姐的巧也与刘姥姥分不开。看似与王熙凤留余庆有关,其实具体可以参考贾芸求职经历的“巧”,就知道巧姐的“巧”对她多重要。

李纨是“德”字,“女子无才便有德”,将李纨的德行定在了传统母亲形象的光辉榜上,可与孟母、岳母比肩。尤其“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直接借用《诗》《风》《雅》形容一位寡母,《红楼梦》独有李纨,贾母也远远不如。曹雪芹分明将李纨定为贾家未来香火的护道人。毕竟没有谁能够在家破人亡罪臣之后没有科举资格,还能挺着“昨怜破袄寒”的艰难,苦心教养儿子成才。李纨的德是母亲的最高殊荣。她未来的荣耀可追宁荣二公的母亲,且更为不容易。至于韶华转瞬即逝又如何,哪个母亲会计较自己一生的得与失。


秦可卿是“终”字,或许有人觉得“情”更适合,但其实“终”才正确。正是秦可卿的死,将贾府对皇帝的悖逆、不忠、不顺、不臣彰显出来,导致未来贾家的抄家之祸。秦可卿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开启的是祸之源。而背后折射的是贾府后继无人的尴尬和现实。如此家族唯有轰然坍塌,才能给像李纨这些人重新崛起的机会。就像女娲补天,也是在天崩地裂之后的重新开始。

综上,金陵十二钗正册十二人,每人一个“字”的评价,只是个人观点。肯定未必精准,但从判词和曲子结合,也肯定不脱离人物性格和经历。其中秦可卿的评价为平,王熙凤是差评,贾元春是恶评。当然,如果再细分,可能还有不同,本文就不多展开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6 09:41・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5:52 , Processed in 1.6206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