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巧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台会 - 越剧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楼台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其中一段。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被描绘得非常逼真而且感人;另外越剧《楼台会》更是脍炙人口之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楼台会

所属
梁祝中的其中一段


类别
戏曲

曲种
越剧

目录
1故事简介
2越剧唱词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祝英台的父亲家书招祝英台归家,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临别时祝将"九妹"(其实就是指自己)许配给梁(属于私订终身),约定梁在乞巧之日到祝家提亲。后来梁从师母那里知道祝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来了以后,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梁。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梁十分震惊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伤心地分手,梁不久病死,英台得知后,在嫁往马家的那天经过梁的墓,哭诉一番,天地为动,墓被雷劈开,英台跳进墓里,与梁化为蝴蝶。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会曲调采用越剧楼台会的合唱旋律为素材,音调缠绵悱恻。此处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两种不同的音色时分时合,一问一答,使人仿佛看到梁、祝流泪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大提琴圆润、深沉的音色接近于男声,而小提琴优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于女声。因此,作曲家用独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独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过两种音色鲜明的对比,栩栩如生地向人们展示楼台会的动人画面。

折叠编辑本段越剧唱词
(一) 陈颖&章瑞虹(早期)版

梁祝·楼台会

(早期作品)

陈颖饰祝英台

章瑞虹饰梁山伯

(合)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

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美满姻缘已拆开

(祝)但见他喜气冲冲来访九妹,我只得强颜欢笑上楼台

(祝白)梁兄请 (梁白)请

(梁白)还是贤妹先请

(祝白)梁兄 你我长亭分首

别来可好 (梁白)好 好哇

贤妹家居 想必安适

(祝白)托梁兄之福也还好

(祝白)梁兄请 (梁白)请

(祝白)梁兄请座

(梁白)贤妹请座

(银白)梁相公请用茶

(祝白)梁兄 请

(祝白)梁兄此来是路过还是特到

(梁白)愚兄台特地到此

(梁白)一来与仁伯大人请安

二来~想望望你家九妹

(祝白)九妹 (梁白)哎 是啊

(梁)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你说家有小九妹

长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门求亲来

(祝)梁兄啊 你道九妹是哪一个,就是小妹祝英台

(梁白)愚兄知道

(梁)就是贤妹啊

(梁)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

(祝)见他欢笑我心碎,他怎知爹爹已将我终生配

(梁)久别重逢应欢喜,你因何脸上皱双眉

(祝)梁兄啊 我有一件伤心事,要想明说口难开

(梁白)哎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讲的 哎 但说无妨

(祝白)梁兄 (梁白)何事

(祝白)自从小妹别你归来 (梁白)哎

爹爹作主 (梁白)哎哎 已将小妹的终生

(梁白)啊

(祝白)许配马家了

(梁白)马家 马

(祝白)马太守的儿子 马文才

(祝白)梁兄 梁兄

(梁白)英台 你 你 你好

(梁)你在长亭自作媒,说道家有小九妹

既然九妹就是你,你为何又许马文才

(祝)梁兄啊 难道你小妹心意尚不知,我岂愿嫁与马文才呀啊 (梁白)好哇

(梁)贤妹呀 我与你山盟海誓情义在,我心中只有你祝英台

你父亲作主许马家,就该快把亲事退

(祝)我也曾千方百计把亲退,我也曾拒绝马家聘和媒

怎奈是爹爹绝了父女情,不肯把马家亲来退

(梁白)哦

(梁)你父不肯把亲退,我梁家花轿先来抬

杭城请来老师母,祝家厅上坐起来

聘物就是玉扇坠,紧紧藏在袖管内

玉蝴蝶 玉扇坠,难道不能夫妻配

(祝)玉蝴蝶 玉扇坠,蝴蝶本应成双对

岂知你我自作主,无人当它是娉媒啊

(梁)纵然是无人当它是娉媒,我与你生死两相随

(梁)我要写成冤状当堂告 (祝白)告

(梁)头顶状纸进衙内 (祝白)告谁

(梁)就告你父祝员外,他不该欺贫爱富图赖婚姻犯大罪

(祝白)这 (梁)再告那仗势欺人的马文才

(祝白)马文才 (梁)活夺我爱妻该有罪,我一张状纸进衙内

倘若为官是清正,只断拢来不断开 (祝白)梁兄

(祝)梁兄你句句痴心话,小妹寸心已粉碎

你可知堂堂衙门八字开,官官相护你总明白

那马家他有财又有势,你梁家无势又无哇啊财

万一你告到衙门内呀啊,梁兄你于事无补要先吃亏

(梁白)我要告 不 我有理呀

(祝白)不能告 梁兄

(祝)梁兄啊 梁门唯有你单丁子,白发老母指望啊谁

我英台此生已无望,梁兄你另娶淑女(梁)我哪怕九天仙女都不爱

(祝)梁兄你特地到寒舍,小妹无言可安啊慰,略备水酒敬梁兄

(梁)想不到我特来叨扰这酒一杯

(祝英台)

(尺调慢板)

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可记得啊你看出我有耳环痕,使英台脸红耳赤口难开

可记得啊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是一片真心吐出啊来

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可记得啊井中双双来照影,可记得观音堂前把堂拜

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我是拜托师母作大媒

约好了相逢之期乞巧日,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梁白)英台

我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哇啊,想不到美满姻缘两拆啊开 (梁白)不

(快中板) 啊 梁兄啊,我与你梁兄难成对

爹爹是允了马家媒,我与你梁兄难成婚

爹爹收了马家聘,我与你梁兄难成偶啊

爹爹饮过马家酒,梁兄啊 爹爹之命不能违

马家势大

(慢板) 亲难退

(梁)英台说出心头话,我肝肠寸断口无言

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并蒂莲

我只道有情人终能成眷属,谁又知今生难娶祝英台,满怀悲愤无处诉啊

(祝白)梁兄

(梁)无限欢喜变成灰

(祝)梁兄啊 你千万珍重莫心灰啊,梁兄啊 这种种全是小妹来连累啊

(梁白)贤妹 愚兄决不怨你,你可知 我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啊

(祝)梁兄啊

(梁)贤妹妹 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

(祝)梁哥哥 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梁)贤妹妹 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祝)梁哥哥哇啊我想你,我懒对菱花不梳洗

(梁)贤妹妹呀啊我想你,提起笔来字忘记

(祝)梁哥哥 我想你,东边插针寻往西呀啊

(梁)贤妹妹呀啊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祝)梁哥哥哇啊我想你,我哪夜不想到鸡啼

(梁)你想我我想你

(祝)今生料难成连理呀

(梁)辞别贤妹回家门 (祝白)梁兄,你这个样子 我

(梁白)我 (梁)我死在你家总不成啊

(祝)梁兄啊 你休说伤心话,我肠欲断啊心欲碎

你是好好来望我,我反而害你带病啊归

梁兄啊 你千万要保重,今日别后你何时来啊

(梁)回家病好来看你,只怕我短命夭殇不能来 (祝白)梁兄

倘若我有长和短,就在那胡桥镇上立坟碑

(祝)立坟碑呀啊立坟碑,梁兄你红黑二字刻两块

那红的刻上我祝英台,黑的刻上你梁山啊伯

我与你生前夫妻不能配,梁兄啊,我就是死也要与你同坟台

(梁白)贤妹 愚兄告辞了

(祝白)梁兄

(祝)让小妹来送你一程,梁兄啊

(合)送兄送到藕池东,荷花落瓣满池红

荷花老来结莲子,梁兄访妹一场空

(祝)送兄送到小楼南,今日回去心不安

我与你今世无缘成佳偶,来生与你再团圆

(旁)送兄送到曲栏西,你来时欢喜去悲凄

(祝)今日你我分离后,人虽分离心不离 (合)心不离

(祝)送兄送到画堂北,梁兄你善自珍重,莫悲哭 莫悲哭

(合)眼前就是上马台

(祝白)梁兄

(祝)恕英台不能送兄归

(梁白)英台 愚兄告辞了

(祝白)梁兄 你要保重了

(祝白)梁兄

(旁)英台此身难自主,此心长随 (合)梁山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几把扇子,害的人家破人亡的,过分吗?
2017-06-16 19:40
折扇到了明代永乐后期才流传至民间,这才广泛使用。明代中晚期后,折扇已并非只作为取凉使用的物件,已成为社会交际礼仪的必需品和人的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无论秋凉冬寒,出门应事,会亲访友,也必一扇在手,以示儒雅风流。更有甚者达到非名扇不用,非专门名匠制扇不书画的地步。清代此风炽盛,无以复加。

清代的“扇子集历代之大成,扇面的书画、篆刻更加精美,士大夫中有一股藏扇、玩扇的风气。王士祯《香祖笔记》云:“二十年来,京师士大夫不复用金扇。初则尚金陵仰氏、伊氏素纸扇,继又尚青阳扇、武林各色夹纱扇;未几废而不行,独尚曹氏靴扇、溧阳歌扇。一时风会,虽小物一然。”由此可见彼时尚扇风气之盛,“贵族、官傣们也附庸风雅,什袭收藏,更时折扇身价百倍”更有甚者为了收藏到好扇、名贵之扇,更是不择手段。



伟大文学著作《红楼梦》中就有一段关于强抢折扇而闹出人命的描述,在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通过平儿之口描述了贾赦夺扇的故事,

平儿说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 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 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 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 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 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



















当然除过这一段,《红楼梦》中描写扇子的笔墨着实不少,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代折扇在达官显赫文人绅士之间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扇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体现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而《红楼梦》作为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服装、民俗、养生、戏曲、诗词、谜语等文化内容,也将当时生活离不开的扇子融入到了精彩的内容中。



在中国,扇子不仅仅是一件生活实用品,更是一种有着丰富内蕴的文化品。由扇子构成的中国扇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代表的曹雪芹,自然不会忽略对扇子的描写,《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扇子有折扇、团扇、葵扇、羽扇等,当以折扇为主。 “以竹、木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折扇,是《红楼梦》里竹、木制品中最有光彩、最有特色以及时代气息的手工艺品。”折扇,又称摺扇,亦称聚头扇、聚骨扇。折扇的出现推动了手摇扇的重大革新,促进了我国扇文化的发展。因为此前的扇种如羽扇、纨扇等虽形状各异,但扇面都是固定的,不能折叠。而折扇却能开合自如,携带方便。明代瞿佑曾作〔北双调清江引〕曲咏折扇道:“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形象的描绘了折扇的好处以及用途。



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相传,最早的扇子称为“五明扇”,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中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也就是说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

扇字中有“羽”字,又称“翣”,《小尔雅•广服》中说:“大扇谓之翣。”可见,最早的仪仗扇应是大型的羽毛扇。这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突出了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盛势。在省亲当天,贵为贤德妃的贾元春,仪仗中就有“龙旌凤翣,雉羽夔头”,这也是扇子作为仪仗的体现。除了元妃省亲与元妃赐扇,《红楼梦》中关于扇子的情节还有很多,例如,宝钗借扇机以双敲、袭人送扇恰听到贾宝玉的表白。而明清时期更是折扇发展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产生的时代,人们对折扇的要求极为考究:“折扇柄则象齿、檀香,甚或描写仕女,以泥金填出雪景。”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地方写到了折扇。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宝钗在大观园中“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这里虽然提到的团扇,但指的是蝴蝶大小,而宝钗扑蝶用的扇子,是从袖子里取出来的。联系以上讲到的内容,大家可以知道,宝钗扑蝶用的是可以收在袖子中的坤扇。



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宴上初会名伶蒋玉菡,便“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扇坠解下来,递给琪官”为赠。



第三十一回中,写晴雯给宝玉“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上,将股子跌折”,这把扇子与上两种一样,都是折扇,只是扇骨能跌断,可见不是一般的竹骨,很可能是象牙雕骨、檀香木雕骨之类。



同样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撕扇同样也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参照87版红楼梦剧照可知,晴雯第一把撕的,正是贾宝玉的文扇;而第二把撕的,则是麝月手中的坤扇。





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就如同一位优秀的戏剧导演一样,总是会用不起眼的小道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曹雪芹作为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家,在煌煌百万言的巨著中,不厌其烦地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件进行描述,自然有他的用意,有他的艺术追求。对于扇子的描写,在《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以扇子为媒介丰富人物性格。



《红楼梦》运用折扇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以写折扇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如第二十九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第三十回的“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借宝钗因展扇扑蝶、闻人隐私、嫁祸黛玉,又有抹脸怒斥寻扇的小丫头,且机带双敲,暗嘲宝玉、黛玉的一系列情节,揭示出在她平时宽宏和善,豁达大度表象之外的内藏机心,幽深莫测的复杂性格。宝钗一心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处心积虑,巧为周旋于大家庭之中,是“折扇”引出的故事才使她“偶尔露峥嵘”,并将其狡猾、对下人乱施淫威的另一面揭露出来。



第三十一回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尤其突出。端午佳节宝玉心中却闷闷不乐,不巧晴雯不慎又将扇子跌折,引起了宝玉、晴雯、袭人之间的一场舌战,最终以袭人跪下求央才算了结。晚间宝玉吃毕薛蟠宴请的酒席,踉跄回到自己院内,这时晴雯正在院中乘凉榻上休憩。说起早间因跌折扇子而争吵之事,“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于是宝玉便把扇与她,而晴雯也果真撕了起来。“宝玉在旁笑着说:‘响得好,再撕响些’……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这段因扇子而引起的描述,为读者刻画了两个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常能发人之所未言之语。他的这段关于“爱物”的议论,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个性特征:不与世俗同见,即使是针对生活中的普通物件,世上的无情之物,他同样能以一种痴情去体贴,使无情之物能为有情人所用。对于晴雯而言,作者借跌扇、撕扇,写出了她任性娇嗔、泼辣正直、敢作敢当,身列下陈而秉性刚烈的性情与品格。你看她撕得是何等的自然、何等的真实:“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毫无一丝矫揉造作。于是,在这嗤嗤的撕扇声中,“一个桀骜不驯、无视礼法的反抗型女性站立起来了!在这畅心的欢笑声中,一个酷爱自由、泼辣真率的可爱形象破纸而出了!



在这里我们品味到了曹雪芹为我们展示的不同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多样,而这些复杂多样的性格又不是各自游离、互不相干的,而是以“扇子”这个普通的器物为纽带所形成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更鲜明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 唐 ] 温庭筠
原文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未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未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玉胡蝶:原为唐曲,后用为词牌名。有小令和长调两格。小令最早见于《花间集》,即此词。《金奁集》入“仙吕调”,四十一字,前阕四句四平韵,后阕四句三平韵。

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古人常因求学、经商或赴职所而别离故土,客居他乡。

塞外:边塞之外,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唐时的北方边界,大致在今外长城一带,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地势与纬度均高于中原,故无霜期很短,冬季漫长,中原地区尚在粮丰果熟的中秋,塞外已是漫天飘雪的严冬了。此句意谓因塞外秋季早至,故草木先于中原地区枯败。

雁:此处暗喻行客书信,一语双关。

芙蓉,荷花的别称。凋,一作“雕”。脸,一作“叶”。

杨柳,指柳叶。

摇落:凋残,零落。

肠断: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宋代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

此词上阕开头“望处”二字统摄全篇。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下阕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作者
柳永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玉蝴蝶⑴

望处雨收云断⑵,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⑶,堪动宋玉悲凉⑷。水风轻、蘋花渐老⑸,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⑹。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⑺,几孤风月⑻,屡变星霜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⑽!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⑾、空识归航⑿。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⒀。[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⑵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⑶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

⑷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⑸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⑹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⑺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

⑻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⑼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⑽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⑾暮天:傍晚时分。

⑿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⒀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折叠白话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2]

折叠名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
柳永
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3]

参考资料
1.《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_柳永的诗  . 诗词名句网 . [2017-8-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蝴蝶
晁补之晁补之〔宋代〕

暗忆少年豪气,烂南国、蓬岛风光。醉倚吴王宫殿,不解悲凉。舞犹慵、小腰似柳,歌尚怯、娇语如簧。好林塘。玳筵留住,彩舫携将。
清狂。扬州一梦,中山千日,名利都忘。细数从前,眼中欢事尽成伤。去船迷、乱花流水,遗佩悄、寒草空江。黯愁肠。暮云吟断,青鬓成霜。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d6bbd9ff7e78.aspx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928篇诗文 ► 95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7: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谁知道这个典故?
据说是关于一个石刻壁画的故事,谁知道这个典故,麻烦详细告诉我一下。谢谢。...展开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4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百度网友e8f1de5 高粉答主
2019-04-2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关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原文: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翻译:大地最和顺,然而发生地震也强劲有力,最安静时就会将善美体现在大地上,后来找到合适之处主张就在这个地域固定下来,大地能容纳各种生物能使其生长化育发扬光大。大地的规律和顺啊!承托着苍天季节交替运行。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扩展资料:

解释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

儒家重视家庭教育,孔子在此处以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与否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为例来阐述坤卦初六爻爻辞“履霜,坚冰至”的义理,亦借由“履霜,坚冰至”的义理来劝诫人们重视家庭教育。

类似的有:

履霜,坚冰至。——《易经·坤卦初六爻爻辞》

翻译:意思是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翻译:儿子杀他父亲,这都不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的计谋,这种情况的由来是逐步发展的,原因是察觉到了这些问题没有早日治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翻译:不要因为小善就不做,不要因为小恶就去做。

注:常有人将此处善译为善良,此为谬误。儒家的善指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的付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31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赵庚白
2019-06-02 · TA获得超过2414个赞
关注
【易经·坤·原文】积⑴善⑵之家,必有⑶余⑷庆⑸;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⑹。

【译文】长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福泽;长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祸患。

注释: ⑴“积”长久。《管子•四时》:“治积则昌,暴虐积则亡。”

      ⑵“善”善行;善事。《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⑶“有”yòu 通“又”《韩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⑷“余”遗留。《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

      ⑸“庆”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

      ⑹“殃”祸患,灾难。《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yzken116浏览893次历史话题分享举报
是什么意思 :?
1个回答
hjzxzty
推荐于 2017.09.02
满意答案
   《易经·坤卦·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弑”罪的杀害对象,专指君与父,所以它位列十恶不赦第四罪——恶逆!

父,并非专指“父亲”,而是包括父系血缘的祖父母、伯、叔、姑,与母系血缘的外祖父母、舅、姨等长辈。
朝:早晨  夕:晚上 渐:渐变,慢慢地变化。

疏:“其恶有渐,故先明其所行善恶,事由久而积渐,故致后之吉凶其所由来者渐矣者,言弑君弑父非一朝一夕率然而起,而其祸患所以来者积渐久远矣。”后以“一朝一夕”喻短期间内。唐,陈子昂《复仇议状》:“圣人作始,必图其修,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

所谓冰冻三尺,远非一日之寒。大臣杀害君王,子辈杀害父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渐变而来的。

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jylw982018.08.07浏览223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ucpifm2018.08.08


满意答案
  您好  这句话是宝玉的父亲贾政所说,原文说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帮人帮已,望采纳~!




原创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2022-05-10 15:05 发布于:福建省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写的是忠顺王府派人来找贾府的贾宝玉要人,贾政当众丢了面子,正在气头上,贾环又趁机告了贾宝玉一状,导致贾政怒火中烧,不顾众人劝阻,下死手重打贾宝玉。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YR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看官听说,小厮们也知道贾政和贾宝玉有父子之情,不是有意要打儿子,只是气头之上,不得不打,但若真是打重了,必定后悔,也不敢太过分,然而,贾政这一回真是气得不轻,以至于竟然忍不住亲自动手了。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这又奇了怪了,贾政所怪罪的并非小厮,而是众门客,也就是贾政养的那群清客,这些人怎么就把贾宝玉酿坏了呢?此处咱们暂且埋下第一个坑,后文再做详细解读。
众门客知道劝不住,只得派人通知王夫人来救场,因为古代的女人拥有相夫教子的权利,贾政教育儿子,王夫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贾政也必定得给王夫人几分薄面。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看官听说,王夫人出场,《红楼梦》作者真是写得细致入微、一丝不乱。
其一、王夫人是大家族的儿媳妇、内当家,自然最懂礼,知道贾母最疼孙子贾宝玉,生怕老人家知道了不自在,伤了身体,所以,不敢惊动老太太。
其二、王夫人护子心切,生怕贾宝玉被贾政打坏了,所以顾不上女眷避客的繁文缛节,直接进了书房。门客与小厮见了王夫人,自然应该避嫌。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为啥贾政见了王夫人,下手更加重了呢?是对王夫人教子无方表示不满吗?还是夫妻同心教育儿子,贾政必定下死手,好让王夫人不得不上前死劝呢?这里埋下第二个坑,且看王夫人如何劝说贾政?贾政又是如何作答?
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经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按照古人的礼法,父母教育子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王夫人不敢和贾政唱反调,却反劝贾政不要为了儿子动怒,伤了自己的身体,王夫人实在是教科书级别的太太。当然,若是为了保重自身,贾政断然不会就此罢手,王夫人继而层层递减,搬出来老太太。
看官听说,贾宝玉最怕父亲,贾政自然也是最怕母亲的人,明白贾母必然会护着这个孙子,却又搬出了“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不得不严厉”的说法,若是自己的儿子连累了祖宗基业,不孝又甚过打死儿子了,这就是传统礼法的逻辑。王夫人见状,只得用起了苦肉计。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果然,贾政见王夫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只得停手,而贾母此时也正好冲冲赶来,啐了贾政一口,又旧事重提,说起了贾政小时候挨打之事。
贾母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怎么贾母提起贾代善当年教训贾政之事,贾政就把为了光宗耀祖教训儿子的那一套忘了呢?这是第三个坑,而最大的坑则是贾政竟然担心儿子有朝一日会弑君杀父,这才有这一场大遭笞挞。若贾宝玉果真如此不肖,贾政怎么突然就当众保证再也不打儿子了呢?
其实,贾环告状导致贾宝玉挨打这一篇故事,暗示的历史真相是:兄弟反目,贾环把贾宝玉打死了,书中就多次提及赵姨娘和贾环一心要把贾宝玉置于死地的桥段。
《红楼梦》原是《明亡清兴史》,故事里的贾环即汉家之家患李自成,贾政为崇祯之政,其清客即东林党人,明朝灭亡,这些热衷于党争的清客自然是难辞其咎。
王夫人即崇祯,朱由检上台,明朝的内忧外患更如火上浇油一般,故有贾政加倍下死手鞭打贾宝玉之举,而贾政与贾宝玉性情一致,父子并无冲突,作者不过是借贾政之死,来写崇祯亡国。
贾宝玉挨打,崇祯亡国,罪魁祸首是李自成,故曰手足相残,亦是弑父杀君,毕竟,古人有君父一说。贾环从中作梗,又从中获利,所以,才有了贾赦口中贾环袭爵之说,荣国府的爵位怎么到了贾环手里呢?邢赦之下,战火纷飞,大顺政权得以建立,赵家所谓国基,其实不上台面。事实上,贾宝玉这一次已经被打死了,这才有史太君回金陵一说,贞起下元,甄宝玉乃南明之寓。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jylw982018.08.07浏览223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ucpifm
2018.08.08
满意答案
  您好  这句话是宝玉的父亲贾政所说,原文说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帮人帮已,望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2022-05-10 15:05 发布于:福建省
红楼梦:贾政重打贾宝玉,言语激烈,真正弑父杀君的人却是贾环!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写的是忠顺王府派人来找贾府的贾宝玉要人,贾政当众丢了面子,正在气头上,贾环又趁机告了贾宝玉一状,导致贾政怒火中烧,不顾众人劝阻,下死手重打贾宝玉。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YR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看官听说,小厮们也知道贾政和贾宝玉有父子之情,不是有意要打儿子,只是气头之上,不得不打,但若真是打重了,必定后悔,也不敢太过分,然而,贾政这一回真是气得不轻,以至于竟然忍不住亲自动手了。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这又奇了怪了,贾政所怪罪的并非小厮,而是众门客,也就是贾政养的那群清客,这些人怎么就把贾宝玉酿坏了呢?此处咱们暂且埋下第一个坑,后文再做详细解读。

众门客知道劝不住,只得派人通知王夫人来救场,因为古代的女人拥有相夫教子的权利,贾政教育儿子,王夫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贾政也必定得给王夫人几分薄面。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看官听说,王夫人出场,《红楼梦》作者真是写得细致入微、一丝不乱。

其一、王夫人是大家族的儿媳妇、内当家,自然最懂礼,知道贾母最疼孙子贾宝玉,生怕老人家知道了不自在,伤了身体,所以,不敢惊动老太太。

其二、王夫人护子心切,生怕贾宝玉被贾政打坏了,所以顾不上女眷避客的繁文缛节,直接进了书房。门客与小厮见了王夫人,自然应该避嫌。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
为啥贾政见了王夫人,下手更加重了呢?是对王夫人教子无方表示不满吗?还是夫妻同心教育儿子,贾政必定下死手,好让王夫人不得不上前死劝呢?这里埋下第二个坑,且看王夫人如何劝说贾政?贾政又是如何作答?

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经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按照古人的礼法,父母教育子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王夫人不敢和贾政唱反调,却反劝贾政不要为了儿子动怒,伤了自己的身体,王夫人实在是教科书级别的太太。当然,若是为了保重自身,贾政断然不会就此罢手,王夫人继而层层递减,搬出来老太太。



看官听说,贾宝玉最怕父亲,贾政自然也是最怕母亲的人,明白贾母必然会护着这个孙子,却又搬出了“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不得不严厉”的说法,若是自己的儿子连累了祖宗基业,不孝又甚过打死儿子了,这就是传统礼法的逻辑。王夫人见状,只得用起了苦肉计。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果然,贾政见王夫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只得停手,而贾母此时也正好冲冲赶来,啐了贾政一口,又旧事重提,说起了贾政小时候挨打之事。

贾母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怎么贾母提起贾代善当年教训贾政之事,贾政就把为了光宗耀祖教训儿子的那一套忘了呢?这是第三个坑,而最大的坑则是贾政竟然担心儿子有朝一日会弑君杀父,这才有这一场大遭笞挞。若贾宝玉果真如此不肖,贾政怎么突然就当众保证再也不打儿子了呢?



其实,贾环告状导致贾宝玉挨打这一篇故事,暗示的历史真相是:兄弟反目,贾环把贾宝玉打死了,书中就多次提及赵姨娘和贾环一心要把贾宝玉置于死地的桥段。

《红楼梦》原是《明亡清兴史》,故事里的贾环即汉家之家患李自成,贾政为崇祯之政,其清客即东林党人,明朝灭亡,这些热衷于党争的清客自然是难辞其咎。

王夫人即崇祯,朱由检上台,明朝的内忧外患更如火上浇油一般,故有贾政加倍下死手鞭打贾宝玉之举,而贾政与贾宝玉性情一致,父子并无冲突,作者不过是借贾政之死,来写崇祯亡国。

贾宝玉挨打,崇祯亡国,罪魁祸首是李自成,故曰手足相残,亦是弑父杀君,毕竟,古人有君父一说。贾环从中作梗,又从中获利,所以,才有了贾赦口中贾环袭爵之说,荣国府的爵位怎么到了贾环手里呢?邢赦之下,战火纷飞,大顺政权得以建立,赵家所谓国基,其实不上台面。事实上,贾宝玉这一次已经被打死了,这才有史太君回金陵一说,贞起下元,甄宝玉乃南明之寓。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8: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宝玉挨父亲贾政的打,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红楼白书生
2019-01-04 22:21
金钏儿死了,一条年轻的生命,五十两银子,几件簪环,僧人念几句经就这样抹去了。

金钏儿的死让宝玉感到的是五内摧伤,被母亲教训也无法可说,因为是他的逃避让金钏儿死去的。于是他无精打采地走着,偏偏与一个人相撞,这个人正是自己的父亲。这时父子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贾政不喜欢宝玉,前面也曾经说过,因为望子成龙的贾政在宝玉身上有太多的希望,然而宝玉却总令他失望。但他却从未放弃希望。一有空便让儿子出去见客人,希望能提高儿子的交际水平。然而宝玉却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因为他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他不想随波逐流,然而他无力改变现实。所以他宁愿选择逃避。这就是父子之间的一个矛盾。父亲希望儿子为官做宰,但儿子却讨厌官场风气。而宝玉唉声叹气又让他感到有气。因为在贾政眼中,宝玉衣食无缺,自然应该扬眉吐气。所以贾政说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本来口才很好,只是当时因为伤痛金钏儿的死,所以一言不答,怔呵呵的站着。于是贾政顿时来气了,本来是望子成龙,如今儿子却话都不说了。父子矛盾开始升级。

而这时忠顺王府有人求见。偏偏是忠顺王府的人来找宝玉要琪官。宝玉本来想搪塞,但来人却连他与琪官换汗巾子的事都知道。于是宝玉只好实话实说。"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在今天看来,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是正常的,但在古代,戏子身份低贱,就如同妓女,只不过是达官贵人的玩物而已。所以戏子与贵公子的交往却让人想入非非。所以贾政认为除非色鬼这些人都不应该对这些人感兴趣的。他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与哪些人交往的。而且琪官还是忠顺王爷宠爱的戏子,自己的儿子与忠顺王争夺戏子,又连累了他,贾政怎能不怒。父子之间的矛盾到此更加不可调和。贾政说:“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所以宝玉一听这话就知道凶多吉少。

贾政送忠顺王府长史,回来却看见另一个儿子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其实孩子嘛,哪有不调皮的,但古代的教育却是让孩子们个个稳重。
宝玉在那儿站着,本来是找个人进去报信的,偏偏来了个聋子,宝玉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来人偏偏把“要紧”听成“跳井”。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世人的冷漠从这婆子口中可见一斑。在他们看来,金钏儿的死换来几两烧埋银子就够了。
于是宝玉被带到贾政面前。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宝玉种种不孝行为都一起涌上心头。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王夫人听到打儿子,赶快出来,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王夫人抱住板子。王夫人哭着贾宝玉,又想起了死去的大儿子贾珠。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的哭让我们感到她内心的无奈和挣扎。她不认可儿子的所作所为,但她必须保护儿子。
而这时贾母出来了,贾母对宝玉是疼爱的,虽然她也不赞成宝玉的做法。但她主张:儿子不好应该管教,但不应下死手的板子。而宝玉挨打后,各色人等都来看宝玉,但宝玉挨打只有一个人最为伤心,那自然是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0:03 , Processed in 0.0583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