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贾元春凤藻宫·怒其不幸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1: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途中遇周舍人因寄天保给事
[ 明 ] 皇甫汸
原文
含悲辞玉几,将命发瑶京。凤藻衔春思,龙江事远行。

无由蹑仙驾,犹自阻王程。会向天台去,传书与步兵。

作者介绍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查看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出自唐代杨夔《送张相公出征》
得意在当年,登坛秉国权。汉推周勃重,晋让赵宣贤。
儒德尼丘降,兵钤太白传。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历火金难耗,零霜桂益坚。从来称玉洁,此更让朱妍。
鸳鹭臻门下,貔貅拥帐前。去知清朔漠,行不费陶甄。
献画符中旨,推诚契上玄。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

作者杨夔简介
杨夔画像
杨夔,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6: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虎兕相逢大梦归
长安昭阳王
2024-06-10 12:46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1】
(接上文,黛玉、宝钗判词解读)

12.8 元春
图: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谶:

二十年来辨是谁?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说明:

脂本有两个版本的异文:

一是“是非,虎兔”。

二是“是谁,虎兕”。己卯本、梦稿本。

没有“是非”、“虎兕”的版本。

己卯本显然已知“是非,虎兔”的版本存在,却仍坚持“是谁,虎兕”作为原文。并未涂抹“谁”、“兕”,只在“谁”右加“非”字,“兕”右加“兔”字。

解读:

元春的反面历史人物是永历帝,还是很明显,“弓”都画出来了!而且,弓上还勒着一个“香橼”,香橼、初春点出了元春,表示元春是弓弦勒死的。永历帝正是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的,太明显了!仅从正面读,很难解释,一个深居皇宫的妃子,怎么能被“弓弦”勒死?所以本文一直强调,应从反面解读。

元春的图谶、词曲,都与永历帝非常吻合。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重复“弓”,弓上还勒着一个“香橼”。香橼属于南方特产,北方没有,暗示永历帝生活的地点,和被俘、被杀之地。

注意这个香橼处于被弓弦勒着的状态,提醒永历帝被弓弦勒死:

永历在广东肇庆称帝,在李成栋追杀下逃到广西,后被李定国接到昆明。1659年正月,清兵占领昆明。永历小朝廷逃到中缅边界,进入缅甸,名存实亡。

1661年牛年,咒水之难,永历朝廷被灭,腊月被吴三桂俘获。1662年虎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昆明,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所以谶语有“虎兕相逢大梦归”,是在牛年和虎年相逢的腊月被俘,在虎年被杀,大梦归。

榴花开处照宫闱:

榴花开处:“五月榴花红似火”,四五月份是榴花盛开之时。

如果问“黛玉葬花”葬的是什么花?很多读者会回答“桃花”,不对。书中写到黛玉两次葬花,一次是“三月中浣”,葬的是桃花;第二次是“四月二十六日”,就是“葬花吟”那天,通常说的“黛玉葬花”,便是指27回的“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葬的正是“石榴花”:

“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

这天是“四月二十六日”,书中写的日期非常明确。前一日黛玉便在怡红院门外,哭的“落花满地鸟惊飞”,宿鸟栖鸦都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作者特意把黛玉这一哭,渲染得悲戚惊心!伤感动魄!

黛玉哭、黛玉葬花,是因“扬州屠城”。四月二十五日夜,扬州城破,“四月二十六日”,是清兵屠城的第一日,所以“黛玉葬花”。

四月二十五日,也是永历帝被杀之日。黛玉哭,何尝不是为南明最后一个亡国之君?黛玉葬花,何尝不是因永历帝身死“华”灭?

《红楼梦》中的一石多鸟,随处可见,“黛玉葬花”,更不例外。

所以“榴花开处”正是永历帝的死日。“黛玉葬花”特意向读者提醒了“石榴花”。

怎么死的?“弓围”,弓弦勒死,所以是“照宫闱”。

“照”:永历帝庙号“昭宗”。


金陵十二钗: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谁?

1643年,位于衡州的桂王府被张献忠攻占,桂王父子开始逃亡。桂王朱常瀛死后,朱由榔承袭桂王。1646年,桂王朱由榔即皇帝位,不久清兵杀来,逃到广西,后到昆明,最后一直逃到缅甸。1661年被吴三桂所俘,1662年被杀:正是“二十年”。

一直到“虎兕相逢大梦归”,很好辨认,是谁?永历帝朱由榔。

三春争及初春景?

争及:怎及。

仅从12回到17回,便有多个“争”表示“怎”的例子:

“争奈父女之情”,“争奈事情繁杂”,“争奈车轻马快”,“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

三春怎及初春?初春指元春,脂批“显极!”

“三春”和“元春”是比较关系,那么:元春不在“三春”之数?元春加“三春”应是“四春”?

表面看来,没问题啊,贾府四位小姐,元迎探惜,正是“四春”。

但书中没有一个“四春”之词,“三春”倒是反复出现了七八次:

“勘破三春景不长”,“三春去后诸芳尽”,“三春事业付东风”。

有人说,“三春”都不懂,就是春季的三个月份,孟春、仲春、季春。不这样看《红楼梦》好吗?《红楼梦》中,花是华,雪是满,风是清,月是明,“春”也不是表面看的“春天”!

从元春是永历,也能看出:这几个“春”是南明皇帝!

如果把南明四帝从弘光到永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第一位小姐一看就是弘光,最小的小姐一看就是永历,岂不让人一眼看穿?如此呆板平庸,还是红楼笔法吗?还是“真事隐”的《红楼梦》吗?

至少《红楼梦》成功躲过了满清文字狱,直到现在绝大部分读者还看不出明末、南明、皇帝、亡国,就证明红楼作者的“真事隐”、用反等写作手法很成功,很巧妙,已超额达成作者预期。

从十二钗图谶的次序,就能看出作者“用反”:

元春永历帝,探春隆武帝,迎春弘光帝。看到没?顺序是反的!

惜春呢?南明皇帝中没有一个礼佛、出家的,惜春明显不是南明某个皇帝,所以贾府四春不是南明四帝呀?中招!“真事隐”成功。

十二钗的图谶、词曲的次序,为什么不按“元迎探惜”的顺序?看出了元春是永历,最小变最大,就知道是故意用反序、迷人眼了。

再看“元迎探惜”的贾府小姐排行,迎春弘光帝,探春隆武帝,元春永历帝应该出现在最小的惜春位置。原来还是“用反”,最小变最大而已,跟“真假有无”的对联一样。

前面提出的“三春”、“四春”的问题:

惜春不是皇帝,南明四帝少一个。少绍武帝,在隆武帝死后,按“兄终弟及”称帝。绍武跟永历相争,仅一月而亡,“次年改元绍武”的年号还没用就亡了,所以当时、后世都不大被承认。这也是很多人说南明三帝,也有人说南明四帝的原因。

《红楼梦》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探春隆武帝之弟绍武帝,便是探春之弟,同是赵姨娘所生的贾环。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春争及初春景”,也明确说“三春”怎及元春!肯定、颂扬永历帝延长明祚15年,在南明皇帝中的功绩远胜前面的“三春”。这也是元春生在贾政这个“正”支皇家,并由王夫人亲生,地位尊贵的原因。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4:黛玉《枉凝眉》解读,宝玉《终身误》解读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二,元春之曲恨无常
长安昭阳王
2024-06-12 13:03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12】

元春
(接上文,元春判词图谶解读)

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遥。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解读: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华,亡。

眼睁睁,荡悠悠,魂消耗,万事抛:是上吊、勒死等脖子被勒紧,眼珠突出,生命逐渐消耗殆尽,才会有的状态。

结合图谶上画的“弓”,弓上挂着香橼,符合弓弦勒死的惨状,也符合后面说的“命入黄泉”。

望家乡,路远山遥:永历帝被勒死在昆明,云南到其家乡金陵,都是“山”,岂止千里?路程超过四千里,确实路远!确实“山”遥!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眼睁睁,荡悠悠,灵魂出窍,因家乡路远山遥,只能向爹娘梦里,给爹娘托梦相告:儿命已入黄泉……

然后用了“天伦”一词。《红楼梦》中用多音多义,数不胜数,前文解过很多,正面看是此意,反面看是彼意。比如“怀金悼玉”的“怀”,“木石前盟”的“盟”等,表面看是一个意思,反面看则是另一个意思。汉字的特点就是多义,几乎每个汉字都有多义,所以红楼作者巧妙运用了汉字的多义,从而达成一手二牍、一喉两歌,正面、反面讲不同故事。

此曲也不例外。

“天伦”有多义:

一是:兄弟。这是“天伦”最基本之义。

比如《穀梁传》,在“隐公元年”中:“兄弟,天伦也。”范宁注:“兄先弟后,天之伦次。”

二是:泛指兄弟、姊妹、父子、母女、夫妻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比如南北朝的《谢假启》中:“天伦同气,实惟一妹。”

还有“天理”等义,比如《庄子》中:“一之精通,合於天伦。”

表面看,告爹娘,说“天伦”,当然没问题。元春的爹娘是谁?贾政、王夫人。

按本文解读,王夫人是天启帝。贾政的“政”是“正也”,表示皇家“正”支,家里全是皇帝。贾政、贾珠、宝玉都不对应到人物。

所以,王夫人朱由校,跟元春永历帝朱由榔,反面看正是兄弟!

朱由校和朱由榔并非亲兄弟,都是万历帝的亲孙子,是堂兄弟。堂兄弟能说“天伦”吗?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序的“天伦”,是从兄弟,比堂兄弟还远一辈儿。

兄弟、堂兄弟、从兄弟,都是“天伦”。

所以元春朱由榔叫的“天伦呵”,反面看,是“兄弟”!

“兄弟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话是说给朱由校这个“兄弟”吗?显然是说给朱由检崇祯帝这个“兄弟”,不抽身,不早撤,导致京城被围后吊死国灭。南京,“望家乡,路远山遥”的金陵,作为双京制的留都,本来就是留作“退步”的呀,为什么不早退步早抽身?看看唐朝那些皇帝,一次次逃出京城,还美其名曰“巡”!只要皇帝不死,国家就没亡,可以聚集全国的力量,与敌人打持久战。

所以,“须要退步抽身早”是元春说给书中第一女主角儿、黛玉这个“兄弟”的话,便是上一曲子“枉凝眉”的林黛玉,也是上个图谶“林中挂”的林黛玉,“须要退步抽身早”!我朱由榔也不至于被人勒死,死得如此凄惨!

这种写作手法,书中用的很多,而且作者专门让黛玉教过读者:“也亏你到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看似说送手炉的雪雁,实则说吃冷酒的宝玉。

宝玉听懂了,宝钗也听懂了,薛姨妈就没听懂。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这句话又是说给谁的?棒槌读者啊。

把黛玉平日说的话,全当耳旁风!只说宝玉吗?没说读者吗?

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我说的,耳旁风;“他说”的,“比圣旨”——黛玉这话简直给读者指明了:“我平日和你说的”,是“圣旨”!读者您看到“比圣旨”了吗?什么人说的话是圣旨?皇帝。反面看,说“圣旨”的林黛玉正是皇帝。

《红楼梦》中的话,精微隽妙,余味不尽。读《红楼梦》,如登七级浮屠,每上一级,便有一层的境界。需要读者自己去领略。

《红楼梦》的经典,只有在读明白这些“看似说此,实则说彼”的话之后,才深有体会: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看到“月”,看到“明”,看到“表里”,才能“悠然心会”。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6:元春判词图谶曲词解读一,虎兕相逢大梦归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
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
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
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
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2d4282baeca8.aspx
张祜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356篇诗文 ► 51条名句
张祜《何满子》赏析 老刘tdrhg 2017-12-30   |  5789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小名冬瓜。清河人(今属河北),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县)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


注释


   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说唐武宗时,有一孟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一作“河满子”,舞曲名。题又作“宫词”。白居易《何满子》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弄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何满子”声调哀婉。《乐府诗集》引白居易《何满子》诗的自注说:“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弄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


   故国:故乡。


   君:指皇帝。这里是指唐武宗。据《唐诗纪事》,张祜《宫词》:“传入宫禁,武宗疾笃,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讯,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许。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后来张祜别有咏《孟才人叹》一绝,词云:“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译诗、诗意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赏析


   这首五绝又题作《宫词》。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贾探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赏析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有一点因为生母赵姨娘“着三不着两”。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记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对于探春这样的人,作者是有阶级偏爱和阶级同情的。但是,作者没有违反历史和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绘了这个形象,如实地写出了她“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必然结局。原稿中写探春后来远嫁的情节与续书不同,这我们已在她的判词的注释中说过了。曲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归的明证。“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远嫁,从她们的曲文和有关的脂批看,也都在贾府事败之前,可能八十回后很快就会写到,这样,八十回后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发展相当紧张急遽,绝不会像续作者写“四美钓游鱼”那样松散、无聊。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四: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1)。眼睁睁,把万事全抛(2)。荡悠悠,芳魂消耗(3)。望家乡,路远山高(4)。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5):儿命已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恨无常》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时间:2019-05-22 16:46:03手机版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四: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1)。眼睁睁,把万事全抛(2)。荡悠悠,芳魂消耗(3)。望家乡,路远山高(4)。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5):儿命已入黄泉,须要退步抽身早(6)!

【注释】

(1) “恨无常”句:无常,变化不定。佛教认为人生诸事“无常”:“诸行无常,是为生灭法……或刹那无常,或相续无常。”民间将之演化为阎王派出的夺人生命的“无常鬼”。这里两种意思都有。又,另外,还有(承接上句“荣华”)。

(2)  “眼睁睁”二句:指元妃死了,只好把一切放下了。眼睁睁,形容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3)  “荡悠悠”二句:荡悠悠,形容飘忽不定,指元妃的灵魂离开肉体而去了。芳魂,美人的灵魂,这里指元妃的灵魂。消耗,逐渐消失,指元妃的灵魂消失了。

(4) “望家乡”二句:元妃灵魂要回家乡,形容渺茫不知何处。

(5)  “故向”句:故,有意,存心。《吕氏春秋·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用词,这里是“相告”。寻,寻找,寻访,指元妃灵魂寻访爹娘。此句意思:元妃灵魂寻访爹娘,托梦给他们,有意在梦中劝告他们。

(6)  “儿命”二句:元妃已死,托梦给父母,要他们及早从富贵名利场中抽身。元妃死之前,贾母梦见元妃对她说:“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第二天误传元妃染病(第八十六回)。不久“因讹成实”,元妃病死了(第九十五回)。

【译文】

元妃正处在尊贵荣华的好时候,却遭到了命运的“无常”摧残,无奈只好把一切都抛掉了。恍恍惚惚,元妃的灵魂如烟云渐渐消散。遥望家乡,路漫长山高耸。因此她梦里告诉爹娘:女儿已离世,世事变化无常,荣华富贵是暂时的,还须及早从名利场上抽身退出!

【鉴赏】

元妃的“退步抽身”思想,与《好了歌》、《〈好了歌〉解》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

以上是对于元春的判词与曲,透露的精神实质与前面的《好了歌》、《〈好了歌〉解》何其相似乃尔!

元春有幸得到皇上的恩宠,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为贤德妃,真是鸿运照亮宫门,尊贵身份、荣华富贵、显赫声势达到了何等的高度!贾府因为有在皇帝身边走红的长孙女、长女儿,自然是更加荣耀得势了。在元妃省亲时,消耗大量银子圈地建造大观园,奢华靡费空前,其时的贾府可谓盛极一时,风光占尽。可是世事变化无常,生灭无常,谁料想阎王派出“无常鬼”,竟把元妃牵去了。刹那间元妃的尊贵身份虚了(死后还有名号),荣华富贵没了,显赫声势完了,一切都抛掉了。元妃的死亡,对贾府来说不啻发生一场大地震,靠山倒了,从此风光不再。贾府最终也会遭到“死了”的结局。

判词说元春自进宫后,二十年来一直在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她反省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省亲回家见到亲人时,她“满眼垂泪”,与老祖母、母亲手牵着手,“只管呜咽相对”,竟说不出话来。元妃好容易“忍悲强笑”,对老祖母、母亲说,难得回家,大家应该高兴,又说宫廷是个“不得见人地方”,今日省亲后,不知什么时候再相见,不知能不能再相见。这些话说得多么凄楚悲凉!省亲的场面是何等盛大,何等绚烂奇丽,表面上是何等热闹,然而迎来的却是亲人见面、家人团聚时的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的景象。元妃二十年来,在“不得见人地方”,肯定反省到了尊贵身份、荣华富贵是用牺牲天伦之乐,牺牲她的自由幸福换来的,肯定认识到了自己是个多么不幸的可怜人。但是仅仅反省、认识到了这些是不够的,在曹雪芹看来,这个意义太小了。实际上元妃是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她的曲中说,她死后灵魂寻访到家乡,托梦给爹娘,劝告他们:从富贵名利场上“须要退步抽身早!”早在省亲时,她就认为爹娘“奢华过费”,殷殷嘱咐家人“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在元妃死之前,贾母又在梦中见元妃对她说:“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元妃所想到的这后一层意思就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显赫声势,不过是过眼烟云,到头来落得一场空,或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看破一切,放下一切,及时来个“活了”,而不要等待“死了”。在曹雪芹看来,这个才具有更大的意义。而它与《好了歌》、《〈好了歌〉解》的精神实质不是一脉相承的吗?

我认为在元妃所想到的深层次问题之外,还有两个深层次问题:第一,何谓“退步抽身”?看破一切,放下一切的“退步抽身”,是在不懂得用新的生产关系替代旧的生产关系,企图“补天”又无才“补天”,而产生的消极遁世、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思想。第二,谁会“退步抽身”?元妃自己是身不由己,无法做到,不可能被允许不当贵妃,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自己倒有三分自由了,像惜春那样到底是自己做主出家当了尼姑,或者像巧姐那样情愿去乡村过耕织生活,都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元妃的爹娘会“退步抽身”吗?所有在名利场上你争我夺的人会“退步抽身”吗?规律告诉我们,能够做到“退步抽身”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退步抽身”的。这就是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加剧、日益走向灭亡的一个更为“深层次问题”。曹雪芹不会自觉,但他通过对社会的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经历,客观忠实地、艺术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已足够伟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杂曲歌辞·何满子
作者:白居易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5097dd0c645.aspx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7篇诗文 ► 188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3: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满子 - 词牌名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何满子》是一个词牌名,双调共计七十四字,正格单调为三十六字,也有体裁为单调为三十七字,或双调七十四字。代表作是《何满子·秋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何满子

别名
河满子

流行时代
宋代

调数
双调

字数
单调三十六等;双调七十三等


代表作
何满子·秋怨

代表词人
孙沐

代表作品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始兴年代
唐代

目录
1简介
2词牌鉴赏
3典范词作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进曲赎死。然元白平生交友,闻见率同,独纪此事少异。卢氏杂说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何满子,词云:浮云蔽白日。上曰汝知书耶。乃赐金臂环。"又薛逢何满子词云:"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五字四句,乐天所谓一曲四词,庶几是也。歌八叠,疑有和声,如渔父、小秦王之类。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句,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时尹鹗、李珣亦同此。其他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无复有五字者。字句既异,即知非旧曲。乐府杂录云: "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妓,歌此曲音调不同。'召至令歌,发声清越,殆非常音。骆遽问曰:'莫是宫中胡二子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邪。'相对泣下,皆明皇时人也。"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一云肌尚温而肠已断。上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伪蜀孙光宪何满子一章云:"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似为孟才人发。祜又有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详不可得而闻也。

元稹曾经写下著名的《何满子歌》,以次这件事情。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沈阿翘

太和中,文宗於内殿看牡丹,翘足赁阑,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襟。时有宫人沈翘者,为舞何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转。曲罢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翘曰:"妾本吴元济之伎女,元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元济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犀槌即响犀也。方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文彩若支霞之状,芳馥著人,弥月不散,制度精妙,非中国所有。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谓之天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焉。[杜阳杂编]

折叠编辑本段词牌鉴赏
1、【何满子】毛文锡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梦断辽阳音信,

那堪独守空闺。恨对百花时节,王孙绿草萋萋。

全唐诗893卷,前面所说的六句六字

-------------------------------------------------

2、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41-50)

河满子秋怨 孙洙


〔题考〕「河」本作「何」,系人名。白乐天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

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元白同时交好,闻见当同,而独纪此事少异。顾据乐府杂录:「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妓歌此曲,音调不同。』召至令砍;发声清越,非常音。骆遽问曰:『莫非宫中胡二子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耶?』相对泣下。皆明皇时人也。」则此调不特创自开天前后,可以断知;抑且可知其创自宫中。故张佑【宫词】有「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之句也。(见王灼【碧鸡漫志】)

〔作法〕本调七十四字。唐时本为单谓六句,每句六字,至孙光宪词,始作七字一句,成三十七字一体。厥后又加双叠,乃成今体。王灼云:「﹝何满子﹞,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句,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时伊鹗、李珣亦同此。其他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无复七字者;字句既异,即知非旧曲。」则其演变可知矣。本词乃近调;起二句与﹝西江月﹞同,作家多用对偶。第三句与﹝离亭燕﹞第三句同,第四句与第二句同。末二句与首二句同。

怅望浮生急景,

⊙●⊙○⊙●(句)

凄凉宝瑟余音。

⊙○⊙●○△(平韵)

楚客多情偏怨别,

⊙●⊙○○●●(句)

碧山远水登临。

⊙○⊙●○△(叶平韵)

目送连天衰草,

⊙●⊙○⊙●(句)

夜阑几处疏砧。

⊙○⊙●○△(叶平韵)

黄叶无风自落,

⊙●⊙○⊙●(句)

秋云不雨长阴。

⊙○⊙●○△(叶平韵)

天若有情天亦老,

⊙●⊙○○●●(句)

摇摇幽恨难禁。

⊙○⊙●○△(叶平韵)

惆怅旧欢如梦,

⊙●⊙○⊙●(句)

觉来无处追寻。

⊙○⊙●○△(叶平韵)

----------------------------------------------

3、苏轼何满子 . 寄益州守冯当世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冯当世,即冯京)

--------------------------------

4、何满子

《何满子》张祜
《何满子》张祜
张祜 (唐)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注释】: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译文】: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鉴赏】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折叠编辑本段典范词作
五代·毛熙震《何满子·无语残妆澹薄》
五代·孙光宪《何满子·冠剑不随君去》
北宋·苏轼《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北宋·晏几道《河满子·绿绮琴中心事》
北宋·晏几道《河满子·对镜偷匀玉箸》
北宋·孙洙《河满子·秋怨》
[1][2][3]​

参考资料
1.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主编 - 中国词学大辞典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6 . 525.
2.(清)舒梦兰编撰;王新霞,杨海健注解 - 白香词谱 学词入门第一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1 . 199.
3.周延良著 - 敦煌情爱曲词研究 -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 1996 . 2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3: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满子·冠剑不随君去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这首词写怀人。孙光宪(约895-968),五代宋初词人。字孟文,号葆光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何满子·冠剑不随君去

创作年代
五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作者
孙光宪

目录
1作品原文
2作品注释
3作品评析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何满子

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⑴冠剑句--昔日用过的冠和剑还留在家。有物是人非之意。

⑵江河句--意思是恩情同江河一样深。

⑶眉黛惨--眉目带所悲惨之色。

⑷旋--随即。意思是先心悲而随即流泪。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评析
头二句写女主人公见所怀之人的冠剑尚在,而人已去,想到他们恩深江河;"歌袖"二句写她思念的悲伤情态,即使是在勉强歌唱时,也掩饰不住她带愁的面容,有时还流下了思念的泪水;结尾二句写她内心痛苦不堪,周围的一切在她的眼里都带着愁意,终日难过,不知到何处去寻找她心爱的人。全词情绪低沉,色彩暗淡,凄苦之状,不忍思量。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出身农家,少好学。唐时为陵州判官。天成初(公元926年前后)避地江陵,后事南平三世。累官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公元963年(乾德元年)归宋。入宋后,授黄州刺史。《花间集》称孙少监。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校勘抄写,老而不辍。著有笔记《北梦琐言》。工词,《花间集》和《尊前集》录其词凡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辑《孙中丞词》一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元春被选入宫中做女史,她在皇帝身边到底做什么?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18:女史贾元春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贾家四春元迎探惜,脂砚斋批语“原应叹息”,似乎不错,也与四春各自命运很应验。

但是元春的“元”,如果简单对应“原”,则太少了意思。似乎“怨”字更加合适。

而从后文元春的经历和[恨无常]曲子来看,她心中有“怨”才是事实。


☞细说红楼系列11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贾元春此时入宫做女史,冷子兴用了个“现”字,推测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否则要说早年。

彼时林黛玉过了年才七岁,贾宝玉是八岁。贾元春从小替母亲教养弟弟识字,三四岁便认识几千字。

明清两代女子进宫,年纪都不会超过十五岁。贾宝玉四岁时姐姐还在家,此时他八岁,推测贾元春最多比贾宝玉大十岁,也才十八岁那样。进宫时间大概两三年,用的“现”字很贴切。不提。


贾元春被送入宫中做“女史”,以她二代荣国公嫡出长孙女的出身,不可能就做个女官。

女史乃是汉晋说法,明清实际就是执事大宫女。以元春的出身就太低了。薛宝钗进宫做个执事大宫女还差不多。

其实,古代后宫效仿前朝,六宫对应六部。六宫之主为“尚书”一品夫人,也就是贵妃。女史应该对应的是她父亲贾政的从五品,推测为低阶的贵人。也符合嫔妃初入宫时的等级,更贴切元春的出身和入宫的使命。

作为贾府这等豪门,他们送女儿入宫,势必为与皇帝建立姻亲关系,没道理去做宫女不做嫔妃。


不过贾元春入宫,冷子兴说是“被选”,却与清朝的必须选秀不同。毕竟后面三春并没有被动选秀。

元春在省亲回家时,也提到:“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可知当初是贾家有意送她入宫。她自己并不愿意。

元春的话中有着明确的“抱怨”,正应了“元”字谐音。

元春的判词图画上有一串香橼,“橼”也对应了“元”。香橼特性内心酸苦,寓意心有不甘,岂不就是“怨”字。


元春的曲子又叫“恨无常”,一个“恨”字更突出了“怨”意。

她的丫头叫“抱琴”,也应了抱怨、抱恨的意思。

可见贾元春心中既“怨”父母家人送她进宫,也“怨”皇帝不宠,宫中是不得见人去处。

贾元春作为贾家与皇帝“沟通”的桥梁,却对双方心有怨怼,自然不能够胜任她的职责。


作为贾府女儿如此任性,也注定她未来必有隐忧。

这个人物还要格外注意,后文还会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18:01 , Processed in 0.0707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