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锦瑟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范成大/曹唐&温庭筠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心情不好时写的一首短诗,全诗仅20字,就有10个字流传千古
平酱文史
平酱文史
2020-07-20 11:16
87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

昨天的文章里,我介绍了一首陆游的诗《文章》。这首诗里的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传诵千古,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文章需要发自内心,自然天成,切忌雕琢,另一方面,需要有"妙手",熟练掌握写作这一门技能。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首诗,恰恰就是陆游创作理论的一个正面例子。

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是唐朝时长安的一个游览胜地,位置很高,

李商隐的这首《乐游原》是他心情不好的时候,登临游览胜地,对于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全诗仅二十个字,最后十个字就广为流传。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妙手"他也肯定是具备的。

试想,如果是一个写作水平一般的人,可能就会说:"快到晚上的时候,我觉得不舒服,就驾车去乐游原逛逛。登上乐游原后,我看到了夕阳,真美,可惜马上天就要黑了,哎……"


这段话跟李商隐诗的意思一样,但是意境却千差万别。

其次,诗句中的一字之差,也可能相隔万里。比如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流传颇广,而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却知之者甚少,仅仅因为"来"字是个动词,描述的画面更加灵动,相形之下,"一枝红杏出墙头"显得有点呆板。打个比方,如果叶绍翁的诗是.gif,那么陆游的诗就是.jpg。(不是贬低陆游的意思,只是客观上确实叶绍翁的句子流传更广,陆游的诗作当然也是佳品)


回到李商隐的这首诗,如果写成"夕阳真美好,只是近黄昏"或者"夕阳无限好,为何近黄昏",可能都不如原句出彩。原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无限"与"只是"的搭配恰到好处,"无限"盛赞了夕阳的美好,"只是"表达了诗人叹惋却又无奈的心情。而"真美好"对于夕阳的赞美过于平淡,而"为何"则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意味,少了原诗中无能为力的感觉。


说完了李商隐的文笔好,再看看这首诗的浑然天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的时候我心情不好,就驱车去登古原。

"向"在这里是"接近"的意思,比如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秋天漠漠向昏黑"之句。那么"向晚"就是说快到晚上了,很简单地说明了时间。

"意"在这里是"心情"的意思,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也有"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之句。"意不适",平淡地说了下自己心情不太好。

"驱车登古原"也只是质朴地说了一下诗人的动作、地点。总之,这句话毫无雕琢的痕迹,只是朴实地记录李商隐生活的一个片段,真情流露,引人共鸣。

至于为何会引人共鸣,可以自行搜索"黄昏恐惧症"。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比美好,只是快到黄昏,它马上就要消失了。

这句话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是知道其出处的人却要少得多。现在,你应该知道它是出自李商隐之手了。

我们都知道,诗歌的基本作用是言志跟抒情。在这里,李商隐面对即将沉落的夕阳,自然流露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当属于抒情一类。


此外,李商隐属于晚唐诗人,那时的唐朝日渐式微,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他是否在为国运担忧;另一方面,李商隐怀才不遇,到晚年时都仕途不济,或许他是在感叹自己的命运也就如此了?

不得不说,最后一句虽然简单,包含的内容却丰富深沉,令人回味无穷,难怪能够流传千古。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李商隐诗与宝黛钗
昵称37581541
2018-07-31   |  8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编者按】本文系园主四年前初入大学时的一篇旧作,今日重读,颇觉稚嫩。但似乎也并非全无价值。至少它见证了四年前我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读其他什么东西,首先联想起来的都是《红楼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光证明,这情没有再而衰,三而竭。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影响颇大。他的诗素以“难解”著称,但“难解”这个障碍并没有对其诗的流行造成太大的影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句子都是传唱度极高的。那么,李商隐诗与《红楼梦》可有什么“因缘”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笔者不揣孤陋,姑且于此简要地探讨一下李商隐诗与宝黛钗的种种“因缘”吧。



先说说《红楼梦》的一号男主角贾宝玉。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是怎么在贾政面前评价贾宝玉的?“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雏凤清于老凤声”即出自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中的一绝:“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你看,《红楼梦》的第一男主角就与李商隐诗发生关系了。但是,这句诗是从水溶口中说出来的,只能算是间接地与贾宝玉发生了关系。不过,甲戌、己卯等脂评本在这句诗旁有一条批语,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西昆体即北宋诗人模仿李商隐诗的风格而出现的一种文风,且多表现在诗歌方面;后世亦有直接用西昆体代指李商隐诗者,如严羽《沧浪诗话》、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等。见此脂批,则贾宝玉对李商隐诗的态度,不言而喻。




再说说林黛玉吧。林黛玉与李商隐诗的关系比起贾宝玉与李商隐诗的关系来,就要直接明了得多。比如,凹晶馆联诗时史湘云出句“分曹尊一令”,林黛玉随即对出“射覆听三宣”,明显是化用李商隐的“分曹射覆蜡灯红”。众所周知,林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般学者认为林黛玉这是正话反说、口是心非,其实她是十分喜欢李商隐诗的。詹健在《探论东风》一文中,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的数学逻辑,对林黛玉这句话作出了一番别解,颇有道理:“我们可以把林黛玉的原话进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命题:他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只喜欢他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此句不过是例句罢了),这是原命题,其逆否命题就是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某些诗句,而喜欢他的诗。”那么,林黛玉究竟不喜欢李商隐的哪些诗句呢?詹健提出了两句:一是“宝钗无日不生尘”,二是“东风无力百花残”。前者是因为唐诗中既有宝钗的名字,又有宝玉的名字,偏偏没有她的名字,黛玉岂会不介意?后者则类似于谶语,与黛玉的悲惨境遇和结局息息相关,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又岂能无动于衷?所以,詹健认为,林黛玉是不可能喜欢这两句诗的。(参见詹健:《探论东风》,载于《红楼》2013年第2期)




说到“宝钗无日不生尘”,自然就该说说宝钗与李商隐诗的关系。“宝钗无日不生尘”和“此乡多宝玉”,都是唐人诗句——这可以说是“金玉良缘”的又一对“信物凭证”了。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木石前盟”只是“盟”,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感应;而“金玉良缘”却有实在的信物凭证,一个有玉佩,一个有金锁。现在就连两人的名字,都能在唐诗中找到相关诗句,作为二人良缘的“凭证”。这似乎是一种隐喻,或者说是象征:世俗的物质常胜超俗的精神,所以黛玉输了。



言归正传。第二十二回众人制作灯谜,让贾政来猜。这些灯谜的作者,不同的《红楼梦》版本上不尽相同。比如这些灯谜中的唯一一首七律:“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庚辰、戚序等古本《红楼梦》说这诗是薛宝钗作的,而梦稿、程高等本又把此诗归到林黛玉的账下。笔者认为,此诗当为宝钗之作而非黛玉之诗,理由如下。




首先,古本《红楼梦》与程高本出现差异时,一般都是以古本为真,而以程高本为妄。当然,这只是普遍规律,也不是绝对真理。其次,按此诗尾联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绝非黛玉所能有,而安之于宝钗,则很合适。再者,此诗的内容与黛玉的生活极不搭调。



当然,上面的几个理由,基本上是常识,“前人之述备矣”——囿于见识,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既然本文是谈李商隐诗与宝黛钗的关系,那么此诗归属问题,李商隐诗也可为一证。粗陈如下,读者鉴之。



李商隐有一首很有名的七律《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请看,“无复鸡人报晓筹”与“晓筹不用鸡人报”,何其相似!《红楼梦》中诗句,当是化用李商隐诗。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李商隐诗写的是谁的事情?杨贵妃!而在《红楼梦》中,杨贵妃多次与宝钗发生关系。比如甲戌本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就用“杨妃”代指宝钗。再如第三十回,宝玉明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不容置疑,宝钗与杨贵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还跟宝钗的结局有着莫大的关联。既然此诗化用了李商隐关于杨贵妃的诗句,那么,黛玉只有可能厌恶之,怎么还会去作呢?而宝钗写出这样的关涉杨贵妃典故的句子,则合情合理,毫厘不爽。




本文暂且打住,草草收尾。更多的问题,有待再作专文论述。窃不自量,轻薄为文,疏谬之言,当所不免。若得匡教,不胜感激。



2013-11-19

于绵阳师范学院
[tr][/tr]
[tr][/tr]
李商隐《残花》一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 是什么意思? 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么?
gjikdefrg浏览688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y_ddd
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是什么意思?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这句话出自唐·李商隐的《残花》,这样看来唐朝的诗人是不可能预料到清朝的小说的,所以这句话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没有关系。

《残花》原诗引用如下:

残花

唐代: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唯拍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饥山扒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烂昌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03分享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残花》一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 是什么意思? 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么?
gjikdefrg浏览688次文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yy_ddd
推荐于 2017.11.24
满意答案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是什么意思?这句和《红楼梦》中薛宝钗有关系吗?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这句话出自唐·李商隐的《残花》,这样看来唐朝的诗人是不可能预料到清朝的小说的,所以这句话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没有关系。

《残花》原诗引用如下:

残花

唐代: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唯拍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饥山扒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烂昌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03分享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改用李义山的诗《残花》“宝钗无日不生尘”,薛宝钗内伤了?
播报文章

空山新娱后
关注
2020-08-30 22:48
2024精美原创免费视频素材,炫酷动态效果,震撼视觉体验,超多视频模板免费下载!
2024精美原创免费视频素材,炫酷动态效果,震撼视觉体验,超多视频模板免费下载!
焚烧炉价格,焚烧炉厂家,<晨&阳>让您满意。
焚烧炉价格,焚烧炉厂家,<晨&阳>让您满意。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肺结节复发,或是这几件事伤了肺!医生提醒:养肺要做好3件事
肺结节,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肺结节难调理;肺结节复发,或是这几件事伤了肺!医生提醒:养肺要做好3件事
作者:葛巾

广告
打金服高爆版_打金服新版本_全新游戏体系正式测试>>
×
宝玉过生日的时候,红香圃摆宴,席上行一个叫“射覆”的老酒令,宝玉和宝钗对了点子,一向走端庄风的宝姐姐忽然淘气,覆了一个“宝”字。
很容易的,席间诸人会想到“玉”。毕竟这是宝玉的生日宴,是在宝玉的家,“宝金宝银”之类,鸳鸯不说,打死大家也想不起来。
宝钗的心里在期望宝玉射一个什么字呢?

“金。”
“金玉满堂”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典,是人人都喜欢的富贵气象,解释都不用解释的。但“金”“玉”并提,谁不会把“金玉良缘”这四个字在心头滚一遍?
所以这婚姻广告做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广告
页游排行榜_2024热门页游排行榜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宝玉清楚。
所以他当即就掉转了剑尖:
“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

宝玉和黛玉两心相知,两情相悦,可是借住贾府的薛家不仅一住好多年不走,还造了一段“金玉良缘”的舆论出来,让宝黛徒生烦恼。如果“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中宝玉的呓语“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是潜意识的发泄,那这一次就是白鹤亮翅,明明白白对宝钗表示了拒绝。
你们要二宝归一,那我就敲断“玉”“钗”,你们梦想的那对大红烛点不起来。

广告
王者之心2兄弟齐聚,称雄王者!三端互通
×
(三)呆香菱的神助攻
宝玉的这段话过于寒冽,以至于湘云坐不住,出来想要化解。湘云说,你们用了时事,说的不算,罚酒罚酒。
林老师的学生香菱,刚刚读完几本唐诗册子,反驳说,时事,他俩名字都在唐诗上,岑嘉州有“此乡多宝玉”,李义山有“宝钗无日不生尘”。
这个香菱啊,可真是神助攻。

李义山的原诗题为《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将“何”改为“无”那是砸实了宝钗每日在生尘,每日在生事,宝钗的心,不是明镜台。
不管是不是明镜台,这次射覆,也已把宝钗射出了内伤。
真是的,明知道不是你的,干嘛还惦记呀!

广告
重温经典网站最新发布收录_新开新服网站权威发布推选
×
【作者简介】葛巾,70后,码字原为稻粱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红楼梦》里,王家已经掌控了贾府?别不信
荀子是因为什么提出人之性善性恶问题的?
宝钗:“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color=var(--GBK03A)]荞麦花开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关注他

12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曹雪芹的深藏密意
——“此乡多宝玉、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三句之诠解
文/荞麦花开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纪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众人笑说:“这可问住了,快罚一杯。”湘云无语,只得饮了。
按《红楼梦》中密布“诗谶”、“命运之谶”,故此处宝玉引宋人诗句“敲断玉钗红烛冷”、香菱引唐人诗句“宝钗无日不生尘”,当是曹雪芹暗示人物结局,即“金玉缘”之好事不终。玉钗敲断,即“宝玉、宝钗”二宝“金玉”之缘,为命运敲断,宝玉弃家为僧,撒手悬崖。红烛冷却,宝钗孀居,故何日而不生尘哉?香菱引用之时,自属无意,固不待言,然诗句之谶,每出无意,造化弄人,亦盍胜叹。
抑更有可论者,曹公密藏深意,往往非止一层。欲明作者全部之深意,则不得不察究所引诗句之出处全诗,并合观《红楼梦》书中其他相关之处,乃可获得通解。下试论之。
一、“此乡多宝玉”:暗示宝玉宝钗夫妇日后“清贫”
按“此乡多宝玉”出《全唐诗》卷二百。岑参《送杨瑗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显然,曹公所蕴深意,乃在“此乡多宝玉”之下句“慎莫厌清贫”。第十九回脂批(己卯双行夹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可知后书中贾府破败,宝玉堕入“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之生活困境,此可如少陵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所云,“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世上未有如公贫”、“终日坎壈缠其身”矣。(按此数句实亦可赠、实更可赠“今时”之魏武子孙,“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之曹公雪芹。)故哀彼旧时王谢,善保千金躯,“慎莫厌清贫”,五陵佳气无时无,家业重光会有时!
又“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两句,就字面意思而论,已如上解,乃为作者以全知视角,哀叹宝钗日后之孀居结局。但若不结合所引诗句之出处全诗,恐难通解曹公哀惋慨叹之婉曲遥深。
二、“敲断玉钗红烛冷”:暗示宝玉“一去不归”
按“敲断玉钗红烛冷”出《全宋诗》卷五百三十。郑会《题邸间壁》:
酴釄香梦怯春寒,翠掩重帘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诗以征夫行人之口吻,“逆揣”在家思妇之情状。“敲断玉钗红烛冷”一句,置于《红楼》中看,境界凄悲;而其原始出处,并不如此,不过写出思妇当春寒之夜,思念远行良人,绸缪而复无聊之心态情状。旖旎寂寥则有之,感伤凄悲则无之。事实上,《红楼梦》中有一情境,与之相似,却并非宝钗。第十三回:
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
按“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句后有脂批(甲戌侧批):
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按“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出白乐天《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按香山此句,为“忆故人”,而非“怀良人”,故严格言之,脂批“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一句,拟非其伦;拟得其伦,遮莫“所谓‘计程应说到常山’是也”?(郑会此句显是袭自白傅。)
是故就作者更深一层用意而论,乃是以“敲断玉钗红烛冷”状出宝钗异日思念一去不回之征夫良人——夫郎宝玉——孀居凄冷之情状。所以圈子绕回,又把诗境从郑会原诗之旖旎寂寥,引回至《红楼》之感伤凄悲。琏二奶奶此日之思念琏二爷,未来可期;宝二奶奶异日之思念宝二爷,未来无期!悲夫!曹公所蕴哀惋慨叹,亦深且远矣!
三、“宝钗无日不生尘”:暗示宝钗“没有一天爱过被爱过”
曹公此人,惯弄狡狯,令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其笔法不但有正笔、反笔之分,所谓“勿看正面”是也;亦且有直笔、曲笔之别。如对颦儿,掣签镌诗“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当是对黛玉心伤宝玉、泪尽夭亡的哀叹与惋惜:哀叹其情比金坚,故一闻宝玉之“噩耗”(按蔡义江等红学家推测“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乃为宝玉因某种原由如“避祸”,不得不出外远行。久之谣传,身遭横死,黛玉闻之,泣伤不已,终于泪尽,“随之地下”),便不恤身命;然亦惋惜其情深不寿,不能节哀顺变,善自珍摄,故而“莫怨东风”,因东风而非冬风,于绛珠仙草阆苑仙葩,并非严寒摧折也,故曰实“当自嗟”也。
曹公对黛玉,直笔则颂赞,曲笔则微露叹惋。(黛玉设计台词:“来来来笔给你笔还是给你——要我生要我死,还不都是你?捉鬼也是你放鬼也是你,要我怎么办!”一笑。)又如对宝钗。第五十七回,宝钗教导她的准弟媳岫烟:“……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她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必比她们才是。”——细揆内里,这与黛玉“喜散不喜聚”,其实出于同一心理。黛玉喜散不喜聚,其实并非喜散不喜聚,如果可以一直聚而不散,当然没理由不喜欢聚。只不过因为“良晤未几,离歌忽起”,与其散时难堪,倒不如不要聚的好。宝钗不喜妆饰,不爱富丽闲妆,其实并非天性,不过因为家道中落,讲不起曾经阔过的话,比起日后被生活所逼,摘下钗环,倒莫若现在而今,就荆钗布裙。分手总要体面,这就是宝钗、黛玉,从被人生分手,到与人生分手,给自己留足的体面。第七回脂批(戚序双行夹批)赞宝钗曰:“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日大难,离别必然。离别而不难堪,离别亦自能安,那就不要一开始,就聚得难分难离。
但俗语又有所谓既然“要了也白要”,倒不如干脆“不要白不要”。人生易老天难老,及时行乐须趁早!《古诗十九首》长言永叹,反复叮咛,不离斯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宫若梅台词:“这辈子我成不了像我爹那样一天一地的豪杰。可我不图一世,只图一时。”宫二先生斯语,必为贾公宝玉赞叹。第三十一回写,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第七十一回写宝玉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与其天长地久,不如曾经拥有!更何况哪里来的什么,天长地久!故宝玉与钗黛二人此种观念,殊不一致。(有意思吧?这里是:“钗黛同一。”)
由此再来看“宝钗无日不生尘”,当于曹公婉曲之深意,有更深一层体认。按《全唐诗》卷五百四十。李商隐《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按一般作诗之意,乃为伤春惜花,无计留春住。即李义山本人,亦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名句。桑榆晚景,来日无多。境象雄阔,感慨深沉。《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黛玉,悲题五美吟,宝钗评云:“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袭前人。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义山此诗,亦何不然。举世谁非怨别,岂徒残花不能留春。既然人人都有一死,则又何惧焉?既然群花最后都要凋残,归宿都要委于尘埃,则又何必掩关独梦,钗封奁内,日日生尘?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一样,何不恣意绽放,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生命的答案在于无常,但生命的太阳应该每天光亮。这样想来,倒是宝玉之热烈拥抱现在而今当下,差胜于黛玉、宝钗之“因噎废食”,干脆一开始就不要聚。而黛玉“喜散不喜聚”之人生观,虽与宝钗之“讲不起曾经阔过”、“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旨归一揆;但考其人生行止,则殊胜于宝钗——她毕竟爱过、被爱过。造化弄人,阴阳两隔,她虽然没能与至爱之人终成眷属,但毕竟情定之后,爱比金坚。而宝钗呢,她自己不要自己的人生,甘于用理学礼法自缚,此即用冷香丸压制“热毒”,此即“金簪雪里埋”,她自己把自己的枝枝蔓蔓都砍光,她自己把自己内心的屋子也弄得雪洞一般。她没有一天爱过、被爱过。“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风雨阴晴任变迁”、“任他随聚随分”——赞叹宝钗的虽离别亦自能安,这是曹公的直笔;他的曲笔,则是惋惜她“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连“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活着,当然更要活得痛快,爱个痛快!活着,就更要“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穷途末路都要爱、到绝路都要爱”……人生无爱,何异草木?西哲尝有一故事,一哲人墓碑,题有四字:爱过,活过。宝玉、黛玉,可以当之;而宝钗呢?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唐人李义山这一句诘问,就好似锥心之刺,问得通今博古、从未被难倒的宝姐姐,哑口无言。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说这话的,该是宝钗。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0-04-16 16:53
[color=var(--GBK05A)]「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薛宝钗
李商隐
红楼梦(小说)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赞同 126​​100 条评论​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color=var(--GBL01A)][backcolor=var(--v2826452827)]
赞同 126


分享





理性发言,友善互动
















100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夜黑风高大旗飘扬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什么觉得宝钗未爱过,未被爱过是一种可惋惜的悲哀。因为受肯定的价值观是人生当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吗?可是如果宝钗的最高价值并不是爱情呢。用一个观点去想一个与这个观点大相径庭的人,为她感到难过,为她感到可惜,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了。其实相对于为宝钗没有爱过感到可惜,倒不如为她没有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感到可惜。宝钗在我心中的形象是男性化的,士大夫人格的,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的,我为她没有男儿身,亲自去实现“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而感到难过。
2020-04-17

​回复​34





荞麦花开

作者



也有道理。蔡英文朴槿惠这种终身不婚的女政治家,未必其人生就值得惋惜。因为女政治家最好的婚爱,就是治国平天下。
2020-04-17

​回复​6






夜黑风高大旗飘扬



知乎用户7YDb8o



封建社会是一个超越了红楼梦时代的词,曹公可能厌恶那个社会,但是他不可能彻彻底底的搞阶级批判。所以薛宝钗这个人物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封建的代表。你仔细看看宝钗,她身上的美德是不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了,还是在弘扬友善,弘扬乐于助人。过去一百年,几乎都在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批孔批旧,其实是自己不自信。宝钗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相反,宝钗寄寓了作者最终极的理想(在时代局限性之下可以有的最美好的想象),儒家真正优秀的文化(兼有佛道),贾珍贾雨村此辈真正的对立面(并不是宝玉)。可这样几乎全知全能的人物,却受限发不出自己的光彩,只能在众人酒足饭饱后做一首螃蟹咏来“取笑”,何其可悲!(宝钗说“取笑”二字时不知何种心情。) 所以我相信,如果换一个时代,宝钗不为女性身份所限,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的山中高士,一定会直上青云,真正有大作为,大贡献。
宝玉身上也不是没有批判的。他的反叛有点幼稚,有点偏激,不过正是这样,他的反叛更加突出,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他的反叛也不是阶级问题,是一种俗雅斗争,审美意识的东西。

2020-04-20

​回复​7




查看全部 11 条回复​


lengmi





难得在知乎看到不是断章取义过度解读哗众取宠的红楼分析文章,还被标题耽误了,招来一些只看标题就评论的读者
2020-04-17

​回复​10





荞麦花开

作者



毕竟他们习惯了被【少读红楼】【君笺雅】等营销号各种套路,并不认为有值得一读甚至竟然值得读完的文章
2020-04-17

​回复​4






lengmi



荞麦花开



唉,作者还是年轻,这样的人何必较真儿呢?评论放在那里,看明白的人自然懂,看不明白的随他去好了。和他争论浪费你的时间和才华。有这功夫不如再写一篇林妹妹为什么不喜欢李义山。正经写文章的作者不多,我还等着您解惑呢。
2020-04-18

​回复​2




查看全部 11 条回复​


尚月





服了,有些人,阅读理解零分
2020-04-16

​回复​11





荞麦花开

作者



根本就没有阅读好伐
2020-04-16

​回复​2






木聿车






2020-04-16

​回复​喜欢







粉蓝色0310





最琢磨不透的就是红楼梦这一点,你看他引经据典,或明或暗隐藏影射人物名字在内,那是曹公先定了人物名字,再搜肠刮肚来引用合适的典故文字,还是因了这些典故才想定的人物名字?但文中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地方又不止一处,他是如何都能圆回来的呢?套用《红楼梦》中的话,“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2020-04-17

​回复​9





荞麦花开

作者



殆天授,非人力
2020-04-17

​回复​1







张华





从纸上抟起一个宝姐姐,仿着身边某个姐姐妹妹的样子。
用风露捻成一个林妹妹,给她最多的偏爱。
迎探惜也是一般,文字中渐渐丰满,笑着走过,哭着走过,留下一声嗟叹。
一代一代的人来来去去,原本虚空的红楼梦中人风采依然。

2020-04-17

​回复​7





荞麦花开

作者



张华君在我这里,秒变文艺女青年。张华君回到家庭伦理类问题优质回答那里,秒变宿管阿姨➕社区书记
2020-04-17

​回复​1






张华



荞麦花开



哈哈哈哈哈,总结的好!
2020-04-17

​回复​1







松風





作者写的很好呀,赞一个。不过标题我还是觉得不妥,很多人看到就不想进来看了。说实话我原来也是准备进来喷的
2020-04-18

​回复​5





绮思





对啊 我看到标题就想进来评论
2020-04-20

​回复​喜欢






荞麦花开

作者



给你点赞!
2020-04-18

​回复​喜欢







Chloe





您的观点是为数不多让人读起来内心平和的,虽然不同,但很有趣。这样讨论才是有价值的~
2022-03-28

​回复​1





荞麦花开

作者



我最喜欢读者说我的文有趣了ヾ(≧∇≦谢谢≧∇≦)ノ
2022-03-28

​回复​1







虎皮纱





评论区的情况说明荞麦君的文章出圈了,没有关注你的人也看到了。
2020-04-18

​回复​3





荞麦花开

作者



弄险有风险,出圈需谨慎!
2020-04-18

​回复​喜欢







hpjie





黛玉这一句,有些突兀,有些难解,我只看成是小女儿说话的情态,没啥过深的解读。也许只是作者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段的还原。
不过还是喜欢作者的解读,或者算是延伸吧。

2020-06-04

​回复​1





荞麦花开

作者



谢谢哒

2020-06-04

​回复​喜欢







Lothrien





牵强附会

2020-06-04

​回复​喜欢





荞麦花开

作者



来一个不牵强附会的解析
2020-06-04

​回复​喜欢






宝钗对宝玉如此直白,香菱都看不下去了,宝玉直接说出了宝钗结局 明gbqvx13q17f5 2018-06-24   |  5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对宝玉的感情是很微妙的,黛玉自不必细说,视宝玉如生命,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湘云对宝玉的态度,作者没有明说,不过黛玉的一次打趣,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说是打趣,恐怕湘云故意而为之,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湘云在书中多次被人点出是话多的一个人,这样一个机灵率真的女孩,会说话不清?相信很多读者也是不会相信的。

再就是宝钗,一个很有志向的女子,和宝玉究竟是怎样的感情呢?可惜作者也是没有明说,不过宝钗的一些举动难免让人猜疑。以前有红楼梦爱好者列举了很多,比如大中午的跑到宝玉房里给人家绣鸳鸯肚兜,宝玉挨打第一个出现在宝玉面前送上了棒疮药,眼都哭红了。其实前面提到的这些场景相对于后面的一次生日宴上宝钗大胆的表露,这些都太微不足道了。

我们现在来看看宝钗,宝玉,香菱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生日之际,众人觉得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即拿了一副笔砚花笺。香菱近日学了诗,又天天学写字,见了笔砚便图不得,连忙起座说:“我写”。大家想了一回,共得了十来个,念着,香菱一一的写了,搓成阄儿,掷在一个瓶中间。前面众人又是行令又是划拳好不热闹,机缘巧合,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这里宝钗故意又提到玉字,宝玉也识破了宝钗动机不纯,宝玉道:“姐姐拿我作雅谑,我却射着了。说出来姐姐别恼,就是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道:“怎么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

宝玉的这一句诗可是有讲究的,引用的原诗是《题邸间壁》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首诗写的诗人出门在外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但是又不直抒胸臆、也不是正面表现自己对家乡妻子的思恋,而是以反向思维倒推的手法,来描绘家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场景,借这种方式来写自己的情思。大意是妻子在深深的思恋中,为了打破孤独冷寂,于是点燃红烛,又恐蜡烛不亮去挑灯芯,结果灯芯挑断红烛也熄灭了,妻子还是不能正常入睡,她还在计算着丈夫的行程,何时才是归期呢?

如此看来,宝玉的这首诗和宝钗的结局太贴切了,最终宝玉出家,宝钗在孤寂的夜晚苦等宝玉的归来。不过宝玉的这首诗当即引起了众人的怀疑,好在香菱通过黛玉的培养也是长了不少见识的,当即为宝玉作了证,书中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纪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众人笑说:“这可问住了,快罚一杯。”湘云无语,只得饮了。

此处,对香菱和湘云的不经意的描写恰好映射了红楼梦的结局,别人都不言语,独湘云站出来反驳,或许预示之后和宝玉还真是有一段夫妻之情,只是结局并不如人意,也是自饮苦酒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一切都是刚刚好

下一篇: 不读阮籍,不足以谈风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无日不生尘的原因?
dfdsfsa7602021.08.12浏览12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3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贾宝玉的妻子,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

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薛宝钗的性格可以用“冷”和“香”来概括,即“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是处于那种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的地位,使得他的才华和才干无法得以施展,被迫埋没。所以李商隐写的一首诗叫宝钗无日不生尘,来记录了薛宝钗的才华被埋没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人物与李商隐诗
古稀老人赵 2019-12-17   |  249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李商隐诗和《红楼梦》的关系,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红楼人物与李商隐诗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六集

一方面,颇具诗才而又辅导香菱学诗的林黛玉明确表示,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李商隐诗;另一方面,小说中的几位男女主人公,或直接或迂回,都与李商隐的诗句发生了关联。

第十五回写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等一班人沿路祭拜。北静王让贾政领宝玉来见面,一见之下,对宝玉就大加夸赞,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话虽可理解为客套,但其引用的李商隐一句诗,倒也十分贴切。该诗题目甚长,交代了写诗的缘起。诗共二首,笔者把诗题和其中相关的一首引录于下: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东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座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韩东郎即韩偓,以写情诗出名,不过小小十岁就崭露头角,与当时贾宝玉十岁左右的年龄正相配,特别是贾宝玉情种的特点,与全诗的抒情性也有关联。而诗句营构出那样一个似乎在远方才可能有的桐花色彩斑斓、凤鸣清脆圆润的美好世界,更十分难得。而在宝玉正式出场前后,贾府内外之人对他的评价以负面居多,冷子兴说他色鬼,王夫人说他孽根祸胎,叙述者引后人的《西江月》词评价他为“草莽”“不肖”,贾政更是动辄斥责他、呵骂他。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小说第一次在较为隆重的场合给贾宝玉的积极评价,而且由一位王爷向贾政来说,引李商隐诗句而获得的一种支撑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第六十二回,为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大家行酒令玩射覆的游戏,宝玉射“钗”字以对宝钗提出的“宝”字,在座的香菱引李商隐的诗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来佐证。这固然说明香菱读书日多,学问见长,但更重要的,不仅是为了把李商隐的诗句和宝钗的名字关联起来,还要以诗句隐含的诗意,对宝钗的人生走向作暗示。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残花》,原诗是“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一般认为最后一句,是借物的宝钗生尘,来写人的宝钗懒得梳妆。问题是,全诗连起来看,毕竟前后有一种指向他人与自我的对比关系。这样,宝钗后来出嫁竟独守空房,她的懒于梳妆,究竟该不该“怨别人”,就成了一个待思考的问题。

相比于宝玉、宝钗之于李商隐诗歌的直接联系,史湘云与李商隐的诗歌关系,就显得比较迂回与隐晦。

也是在群芳开夜宴的场合,史湘云抽得的海棠花签上有诗句为“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摘引苏东坡的《海棠》诗,该诗最后两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当时,黛玉就借机打趣湘云白天醉卧在花下凉石上的情境,笑说:“‘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就应景了。”黛玉的打趣,虽然让人把花签上的诗句与湘云白天的行为联系了起来,但其实也可说是为苏东坡这首诗添上了与李商隐诗的深一层联系。清代文人认为,苏东坡的诗句“故烧高烛照红妆”脱胎于李商隐诗《花下醉》的最后两句,但凭此要从史湘云联系到李商隐诗,可能还略显穿凿。因为毕竟苏东坡没有写到人在花下醉卧,只是当黛玉的打趣把湘云白天醉卧的场景一并引入时,这种意境的关联性,才让史湘云的行为和李商隐诗建立了实质性联系。“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沈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细读李商隐这首诗,情况就清楚了。

从意境看,史湘云的醉也相仿于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春词》。该诗写道:“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小说的场面与这首诗关系是否更近,问题还有讨论的空间。但李商隐诗句经由苏东坡诗句的引渡,加上黛玉的议论在小说前后脉络上的加固,才使得本来是游离的诗句,对史湘云醉卧的指向,一种融合了自然之美和性格之美的指向,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真正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在第四十回中,林黛玉何以要断然表示不喜欢李商隐的诗?而在这断然不喜欢中,又为何要单独把其中的一句标举出来,用整体意义上的不喜欢来反衬她对这一句的喜欢?也许,她是见宝玉、宝钗等要把大观园中的枯荷败叶收拾走,才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虽然我们可视为她在故意跟宝玉、宝钗等闹别扭,但林黛玉真喜欢这句诗也是可能的。果然这样,就需要把这句诗放到李商隐诗的具体语境中来进一步理解。

其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写的是对人的怀念:“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曹雪芹几乎同时代的纪晓岚,对结句的点评是“不言雨夜无眠,只言枯荷聒耳,意味乃深,直说则尽于言下矣”,又说“‘相思’两字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这一点评,颇为精准。联想到林黛玉平日常有失眠的习惯,那么,这一写雨夜无眠的诗句,真能得到黛玉的喜爱,未必是一种引发愉悦的审美欣赏,或许仅仅是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抒情主体的特殊心境而引起的共鸣。


耐人寻味的是,李商隐有专门咏叹荷叶与其情感难分难解的《暮秋独游秋江》,全诗是:“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还有如《夜冷》这样的诗:“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再如《登霍山驿楼》写风中败荷:“衰荷一面风”。我们发现,在流传的李商隐的多首诗歌里,枯败的荷叶常常是跟怨愁、无眠、内心的焦虑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成了他愁绪的聚焦物。那么,小说写林黛玉喜欢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是不是在这一构思背后,有对李商隐关于荷花败叶的习惯性抒情与林黛玉愁绪联系的斟酌考虑?这一写作动机,是否存在?

从林黛玉的性格和生活习性看,她喜欢这样的诗句,容易对这样的诗句产生共鸣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把诗中的意境在现实中复制出来保留下去,让自己沉浸其中流连低徊,就不免让人觉得她有自虐的心态。而缺少夜晚无眠体验的宝玉,当他积极配合,有意在现实中保留这一意境的物质条件时,是真理解了黛玉的心思,还是在句子层面品味了“果然好句”,进而唤醒了他欣赏雨打荷叶的别样乐趣?或者,仅仅出于对黛玉的表面迎合(如同他常常这样做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小说没有给出进一步交代,这似乎是作者抛出的一个谜面,就如同林黛玉说她最不喜欢李商隐诗,如此没头没脑,同样是让读者难以一究其谜底的。(詹丹)


光明网文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来源: 光明网-文艺**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古稀老人赵 > 《诗词》举报/认领
上一篇: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15首深情的古诗词,你最爱哪一首?
下一篇: 史上6首幽默古诗词,令人津津乐道,古人太调皮了
花下醉
[ 唐 ] 李商隐

原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注释

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 李商隐 《锦瑟》 如果贾宝玉要在《锦瑟》中选一联送给黛玉,你觉得会是哪联,理由?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为什么说不要把裤子提到肚脐眼?
吴翠花操戊
2020-04-05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关注
我觉得会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因为他与宝钗结婚了,最后黛玉死了,所以他会有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的“李商隐源流”:阆苑十二仙葩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曹雪芹的“李商隐源流”:阆苑十二仙葩

文/荞麦花开



考吾国文化文学源流,“十二”一词,用于仙幻语境,多与仙人居所有关。以下征引汉至唐旧籍:

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言其似昆仑山之五城十二楼。”又《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按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

东晋葛洪《神仙传》:“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

前秦王嘉《拾遗记》卷十:“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河水”:“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塘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

梁简文帝《大法颂(并序)》:“玉楼十二,遥耻神仙。”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一:“昆仑玄圃,阆风之苑,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

诗人吟咏,直接间接,及于仙幻,亦多用“十二”字样。检《全唐诗》,如王昌龄《相和歌辞•放歌行》:“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杜甫《凤凰台》:“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滕潜《杂曲歌辞•凤归云》:“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储光羲《述华清宫五首》:“昔在轩辕朝,五城十二楼。”刘长卿《送李补阙之上都》:“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楼。”刘长卿《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驰馹数千里,朝天十二楼。”顾况《露青竹杖歌》:“十二楼中奏管弦,楼中美人夺神仙。”刘复《游仙》:“俯视昆仑宫,五城十二楼。”孟郊《长安旅情》:“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张籍《洛阳行》:“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苏郁《步虚词》:“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鲍溶《怀仙二首》:“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吴融《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李贺《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曹邺《送进士下第归南海》:“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不能遍举。

有唐一代诗人,以“十二”咏仙人居所最多者,厥为义山李商隐。“小李”诗吟及仙幻,篇什未必多于酷爱作游仙诗的“大李”太白;但言及“十二”,则远多于青莲。义山用“十二”字样之诗句如《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碧城》:“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九成宫》:“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楚宫二首》:“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九门十二关,清晨禁桃李。”《代应二首》:“离鸾别凤今何在,十二玉楼空更空。”《一片》:“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深宫》:“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赠白道者》:“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日高》:“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可谓一手而与《全唐诗》作敌国矣。

考义山“十二”诗与其他唐诗人“十二”诗之不同,一为他诗人多咏“十二楼”,义山则舍“楼”而外,以“十二”咏及之者,尚有“城”、“峰”、“台”、“梯”、“关”:“碧城十二”、“十二层城”、“十二城中”、“连城十二”、“十二峰前”、“高唐十二峰”、“瑶台十二层”、“云梯十二”、“九门十二关”。可谓但涉仙幻之境,无不用“十二”,非止于“十二”出典之但言“楼”——“十二楼”、“玉楼十二”。二为连用“十二”与“阆苑”。如上引唐人诗句,无一连用“十二”与“阆苑”;而义山诗句则有“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及“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可见义山对“十二”一语,于旧籍出典,实有光大之功;戏谑言之,是否类似《清史稿•圣祖本纪》对康熙帝之颂赞:“虽曰守成,实同开创。”

而义山手辟之“十二”一门,在后世遥远的回响,厥为曹子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云:“……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五回宝玉随警幻仙子梦游太虚幻境,乃睹“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册于“薄命司”之“十数个大橱”中。是“金陵十二钗”乃在仙幻之境也。然则曹公雪芹,之用“十二”以为同悲万艳具体之数,与上文所析之“十二”与仙幻之境之关系,得无一二关系乎?曹公在第五回中,更以第三首《红楼梦》曲子词《枉凝眉》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中“阆苑仙葩”一语,更可谓是“喊醒”此层意思。“阆苑”之“十二”金钗,正可与义山诗之“阆苑”之“十二”碧城,参互合观。而曹公特为点明之阆苑仙葩,厥为绛珠仙草,正可见在著者心中,真正的冠冕群芳,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而乃“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芙蓉。此著者叙事错综、显隐互文之处,读者殊不易看也。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为黛玉之“徒”香菱;又副册之首,为黛玉之“副”晴雯;故正册之首,虽钗黛合一,薛林合咏,读者细绎著者文心,仍能看出明显的倾向性——那就是,著者固然欣赏理性达观、韧劲坚毅如宝钗探春,但更怜惜的,毕竟还是痴颦儿、呆香菱、勇晴雯这样“其愚不可及”的女子。

熟读旧籍、学识淹博的曹雪芹,撰著《红楼梦》,在绛珠仙草、神瑛侍者、警幻仙姑这一神话仙幻层面,在太虚幻境这一离恨高天,自然而然地,他无法摆脱“十二”和“阆苑”这两个文化文学来源。他在全书中那么多次的反复点出“十二”字样,诚如脂批所言“(书中)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但脂批没有深一层揭出的,是曹雪芹为什么一定要用“十二”。现在我们知道,“十二”,于下界人间世,是与“金钗”相关,首先指朱楼大户中锦衣丽服之女子,如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三章所言,“(白乐天)借用《玉台新咏》玖《歌词》二首之二‘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古典以指牛氏姬妾之众多,与‘歌词’之原旨并不适合,但其后文人袭用,‘十二金钗’遂成习见之俗语矣。”次则暗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结局:堕入平康。(无名史《情史》引王百谷语谓:“嘉靖间,金陵平康极盛。诸姬著名者,前则刘、董、罗、葛、段、赵,后则何、蒋、王、杨、马、褚。青楼所称‘十二钗’也。”)而于上界之太虚幻境,“十二”则是与“阆苑”相关,指仙葩。也许,曹雪芹毕竟不忍,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千红万艳,零落芳尘,还是在离恨高天,为那些花儿,觅得世外仙源,俾得永生安乐。

所以,揆诸上所梳理,吾人可知,对汉至唐旧籍所言之与仙人居所最有关系之数字“十二”,在吾国文化文学源流长河中,前后掀起两大巨浪者,厥为李子义山与曹子雪芹。《红楼梦》全书笼罩在“红楼一梦,万境归空”的迷惘空幻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哀恸感伤之中,李义山诗既继承而发扬了宋玉以来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又开创了独特的发衍浑涵、迷离惝恍的特别个性化的诗风;李义山是痴情不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情无已(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人,曹雪芹是“更有情痴抱恨长”、“千古情人独我痴”的“稗圣”。——颦卿到底喜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不妨另论;曹公除了“梦阮”之外,除了诗追昌谷而外(敦诚《荇庄过草堂,命酒联句》言雪芹:“诗追李昌谷。”敦诚《寄怀曹雪芹》:“直追昌谷破藩篱。”敦诚《挽曹雪芹》:“牛鬼遗文悲李贺。”敦诚《鹪鹩庵笔麈》载曹雪芹诗(雪芹非红楼诗,今仅存此一联):“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确有昌谷之气。),他引以为前代同调的,岂可无樊南玉溪李义山?

编辑于 2019-06-22 09: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是什么意思?
caofanduniang2021.08.13浏览66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5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只留下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出自敦诚《四松堂集》: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丧之意也。所以说曹雪芹的诗风应该是李贺那样的,有鬼气,豪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的诗是学谁?
王路
王路​
文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4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老杜说过一句: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话说得好。高手,你看不出来他是何门何派的。

比方说萧峰,打太祖长拳,照样虎虎生风。

因为高手,把学过的东西都消化了,化成自己的了。

好像杨度说过一句,大意是,有两样东西,只要对方水平比你高哪怕一点,你就势必死在他手下,毫无还手之力。

一样是禅宗,一样是围棋。

我早些年学诗,入门就是看《红楼梦》诗词。

对曹雪芹,只有景仰的份。

现在当然也十分仰慕,但仰慕之余,读诗稍多,看出一些端倪来了。

即,大略知道了些芹圃的家法。

其实,雪芹自己,在《红楼梦》里也透露出些消息。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林黛玉对香菱说:

先读王摩诘五律一百首,老杜七律一二百首,李青莲七绝一二百首,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再把陶、应、谢、阮、庾、鲍诸人一看,不出一年,不愁不是诗翁了!

我真心佩服林黛玉。佩服她没有门户之见。

这是正统的教法,即不管学诗的人性情如何,走这个路子,总是不会错的。

这就好比大一大二所学的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只要学得精,往后再学别的课程,不困难。

但是,它们仅仅是基础,要说雪芹自己的家数,不是这些。

大沼枕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曹雪芹的家数,不在六朝,乃在晚唐。

但他自己是不会说破这些的。

因为读书这事儿,在古人那里,像饮酒,像玩墨,都是越古越好。

有一首楹联: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间。

后来,大概有人觉得太夸张,因为秦汉以上的书一共也没几本,就改为“文章不读魏晋以下”云云。

至于诗词本身的发展,大体上也是愈往后愈工。元明两代不行,元朝是异族统治,明朝士大夫都专注理学去了。到了清朝,诗词都可谓臻于极盛,诗堪比唐,词不逊宋。只有书法稍微差了点劲儿,乃因馆阁体之流行。

我们单说诗。说唐诗,就总体水平来讲,晚唐绝不比盛唐逊色。而盛唐只因一时有李杜两位绝顶天才横空出世,所以一下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如果讲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不取其平均水平,取其最高水平。

这就好比《三国演义》里打仗,哪怕两边都是数万人,但输赢取决于头领的交锋,如果我方头领把你方头领砍了,你方饶是人再多,也必溃不成军。

若就综合实力说,晚唐诗人一点也不怂于盛唐。

且看《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宝钗取笑史湘云,说她满口都是:

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其中,杜工部算是盛唐,韦苏州算是中唐,温八叉和李义山,都算是晚唐。

要注意,这四个人,并不是芹圃随意提的,芹圃从不放过任何卖弄自己学问和见地的机会,他提出这四人,实际上是他本人所理解的,能代表唐诗高度的四维。

至于李太白?太白不能算。太白不能属于任何朝代,也无法把太白和韦、温、李三人并列。

韦苏州,是个容易被人看淡的诗人。但他的诗实在有说不出的好处,比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篇就是放在李太白的集子里,也能秒杀一大半。

温八叉,名字不太好听。他作诗时喜欢叉手,就好比围棋界的赵治勋,喜欢对局时折火柴和撕纸片。温八叉是,作一句诗,叉一次手。作成一篇律诗,需要叉八次,所以叫:温,八,叉。

李义山,就不说了,大家都很熟了。

雪芹不学李义山,我比较过李义山的集子和《红楼梦》的诗,基本没什么痕迹。也可能因为一直以来,学李义山的人都太多。元好问《论诗绝句》里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初的王渔洋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也可窥见那个时代李义山诗何等流行。

雪芹自己也透露了这个消息,他借林黛玉的口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为什么不喜欢?我猜测,不是因为李义山诗不好,乃是因为,喜欢李义山的人太多了,黛玉不想跟他们一样。如此而已。

雪芹自曝家数的地方,在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里边贾政说宝玉、贾环二人:“哥哥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没错,雪芹的家数,正是曹唐、飞卿二人。

我们举些例子吧。

雪芹和温、曹二人,神似的地方非常之多。但是,都没法举。

因为既然是神似,就必须对诗很熟才能看得出来。

我说他神似,你说我瞎说。我也很郁悒。怎么办?

那就只好举形似的。

好在,芹圃虽然已经消化得很干净,但还是偶尔会露些马脚。

既然是形似,那就只举,不解释。

先举曹唐。

曹唐《羽林贾中丞》:日暖旌旗陇草春。

宝玉《姽婳词》: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曹唐《南游》: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

香菱《咏月》:绿蓑江上秋闻笛。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騄耳何年别渥洼。

林黛玉《灯谜》:騄駬何劳缚紫绳。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失云龙骨瘦牙槎。

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槎枒谁惜诗肩瘦。

曹唐《小游仙诗》:乘风使者降玄都。

湘云《咏白海棠》:神仙昨日降都门。

曹唐《小游仙诗》:三洞真人入奏时。

薛宝琴《淮阴怀古》:三齐位定盖棺时。

(另,温庭筠《和友人题壁》:三台位缺严陵卧。)

以上,大概可以说明问题了。

雪芹的诗,能看出和曹唐形似的部分。至于温八叉,形似的就很少了。因为温八叉名气远比曹唐大,大家对温八叉的作品也很熟悉。芹圃不可能留下明显的温八叉痕迹,给他人嗤点。但还是有一些的,只是不及曹唐那么明显。

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宝玉《冬夜即事》: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另,李商隐《碧城》: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温庭筠《题友人池亭》:鸂鶒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离披。

探春《残菊》: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温庭筠《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宝玉《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花若有情还怅望。

黛玉《桃花行》:花解怜人花也愁。

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辜负南华第一篇。

林黛玉《戏题》:作践南华庄子因。

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我亦为君长叹息。

宝玉《姽婳词》:我为四娘长太息。

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探春《残菊》: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注:这个应该算神似。)

温庭筠《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湘云《咏白海棠》: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温庭筠《杏花》: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宝玉《种菊》: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注:这个是赤裸裸的形似,掉底了,宝玉的不好。上句探春的就很好。)

另,要说神似,贾宝玉的《姽婳词》和温庭筠的《湖阴词》、《遐水谣》两诗,神似之处尤其多。但因为是神似,我就不抄在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来看。

此外,我还想说说,林黛玉夺魁的《咏菊》一诗中,“无赖”这个词。

《咏菊》开篇即是: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当时,看到“无赖”一次用在起首,大为惊叹,觉得既有趣,又有味道。

后来稍留意诗中用及“无赖”的句子。

最早是南朝徐陵,之后有杜甫,之后又有晚唐的徐凝、李商隐、段成式。宋以降,用家就多了。

录如下:


南朝 徐陵《乌栖曲》: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唐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唐 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唐 段成式《折杨柳》:长恨早梅无赖极,先将春色出前林。

宋 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意我覊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夸招。

宋 陆游《雨中作》:多情幽草沿墙緑,无赖群蛙绕舍鸣。

宋 辛弃疾《浣溪沙》: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宋 辛弃疾《清平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金人瑞《塞北今朝》:江南士女却无赖,正对落花春昼长。

清 唐孙华《和友人惜别》:怪底春风正无赖,吹将柳絮落天涯。

中唐之前,“无赖”一词在诗中不大用及。我估摸着,大概因为,中唐以前的诗人,嫌“无赖”一词或会损及诗味,却未发现“无赖”自有它的妙用。——徐陵用“无赖”的时候,“无赖”的意思和老杜大不同,徐陵笔下的无赖,是真的无赖,是可憎的无赖。到了杜陵笔下,无赖就不是无赖,倒有了无比可爱可人的味道。

从此,也可管窥出老杜是何等有创造力的巨擘,这一将无赖作可爱解的用法,经老杜入诗后,到晚唐就渐次流行起来。倘不是芹圃十分熟悉晚唐诗,他在替潇湘妃子写这种夺魁诗时,不会起首就用上“无赖”二字。

前日北京下雨,大概是今春的第二场雨吧。无赖的微雨,中夜时分,悄然潜入帝城,晨起推窗,天地间一片朗润。让我无法不忆及杜陵的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但杜陵的可爱,还不仅可爱在这里,更可爱在之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乃发生”三字,初看是何等的多余,再看何等的稚拙——一个“落”字,要用三个字来写,在惜字如金的五言律里,竟敢如此!亏他是老杜!

但细咂,又是何等奇妙。“乃发生”三字,形容不知从何而来的雨,似乎雨不是从天上落下的,或是从地间升起的?总之,是不明所以地,在天地间出现了,不透露半点消息,令人无从琢磨。而且是“当春”!这个“当”字,用得何其好!竟远胜过柳永《八声甘州》里的“残照当楼”。

之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火独明”三字,真可谓给全诗点了一盏灯,黑夜之中,突然亮起了微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收得又是如此妥帖,大方。让我每一次回味,就每一次拜倒在杜陵脚下。杜陵真是诗中哲圣。此处语及,顺带一颂。

编辑于 2014-04-20 02: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1:07 , Processed in 0.0586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