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4薛诚德+薛世龙//薛士龙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负大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吕祖谦和当时几位著名思想家的关系
2018年8月4日 - 每次分别,都会觉得落寞伤感。薛世龙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才刚刚40岁。吕祖谦感到大为悲痛,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中,吕祖谦对薛士龙...

薛季宣播报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中国南宋哲学家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
0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 [1]
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2]











































本    名薛季宣
别    名薛常州
字士龙
号艮斋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永嘉(今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1134年
逝世日期1173年
主要作品《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主要成就永嘉学派创始人

目录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薛季宣
薛季宣少孤,由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早年随薛弼宦游四方,喜从父老问岳飞韩世忠兵间事。年十七,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师从程颐弟子袁溉。绍兴二十三年,入四川制置使萧振幕府。次年,因论事不合归乡。二十六年,至毗陵探望孙汝翼。三十年,以二伯父昌年恩荫鄂州武昌知县(今鄂县),推行保伍法,防备金兵南下,并力争罢籴。次年九月,金兵至蕲州黄州以南,诸官均遣回眷属,系马于庭准备逃跑。唯季宣将家属留在城内死守不去,民心赖以振奋,并乞师于汪澈,得甲三百、楼船十艘,声气甚张,渡江来归者数千家,江西恃以无恐。三十二年,成《武昌土俗编》2卷,刊行。
隆兴元年(1163),赴调武林,得婺州司理参军,待次居乡。乾道元年(1165),上书枢密使汪澈,斥责主和派偷安误国。四年夏秋间,出任婺州司理参军。不久,因签书枢密院事王炎举荐,召赴临安审察。七年八月,任大理寺主簿。冬,江湖大旱,饥民流入淮西,季宣奉使安集流民,“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凡为户六百八十有五,分处合肥、黄州间,并边归正者振业之。”光州守宋端友招集北归者止五户,妄以邀赏,季宣按得其实而劾之。次年七月,回临安复命,言及以好名弃士大夫为非计,孝宗称善,恨得季宣晚,遂进官二等,升大理正。八月,改任湖州知州。九年春,解湖州任改知常州,待缺回家,因痔疾为庸医所误,七月十七日卒,年仅四十。

主要著作
播报编辑

薛季宣为学重事功,晚与朱熹吕祖谦交往商榷,强调“步步着实”,注重研究田赋、兵制、水利等,开永嘉学派先声。平生著书甚多,著有《古文周易》、《古诗说》、《书古文训》、《春秋经解》、《春秋指要》、《论语直解》、《小学》诸书,多不传。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学问淹雅,持论明晰,考古详核,立说精确,卓然自成一家。“于诗则颇工七言,极踔厉纵横之致”(卷一六○)。
《宋诗钞》也谓:“其诗质直,少风人潇洒之致。然纵横七言,则卢仝、马异不足多也。”
《游竹陵善权洞二首》、《雨后忆龙翔寺》等诗,为选家所重(《历代诗发》卷二八)。宝庆二年,其侄孙旦辑刻《浪语集》三十五卷于临川,今存明抄本、《四库全书》本、《永嘉丛书》本等。
《全宋诗》卷二四六七至二四七七录其诗十一卷。
《全宋文》卷五七七四至五七九七收其文二十四卷。
事迹见本集卷三五附录吕祖谦《薛常州墓志铭》、陈傅良《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本传。清薛钟斗编有《薛常州年谱》,今人杨世文有《薛季宣年谱》。

宋史文载
播报编辑

薛季宣, [2]字士龙,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韩诸将兵间事甚悉。年十七,起从荆南帅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尽以其学授之。季宣既得溉学,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
金兵之未至也,武昌令刘锜镇鄂渚。季宣白锜,以武昌形势直淮、蔡,而兵寡势弱,宜早为备,锜不听。及兵交,稍稍资季宣计画。未几,汪澈宣谕荆襄,而金兵趋江上,诏成闵还师入援。季宣又说澈以闵既得蔡,有破竹之势,宜守便宜勿遣,而令其乘胜下颍昌,道陈、汝,趋汴都,金内顾且惊溃,可不战而屈其兵矣。澈不听。
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五家为保,二保为甲,六甲为队,因地形便合为总,不以乡为限,总首、副总首领之。官族、士族、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诸总必有圃以习射,禁蒱博杂戏,而许以武事角胜负,五日更至庭阅之,而赏其尤者;不幸死者予棺,复其家三年。乡置楼,盗发,伐鼓举烽,瞬息遍百里。县治、白鹿矶、安乐口皆置戍。复请于宣谕司,得战舰十,甲三百,罗落之。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
枢密使王炎荐于朝,召为大理寺主簿,未至,为书谢炎曰:“主上天资英特,群臣无将顺缉熙之具,幸得遭时,不能格心正始,以建中兴之业,徒侥幸功利,夸言以眩俗,虽复中夏,犹无益也。为今之计,莫若以仁义纪纲为本。至于用兵,请俟十年之后可也。”
时江、湖大旱,流民北渡江,边吏复奏淮北民多款塞者,宰相虞允文白遣季宣行淮西,收以实边。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凡为户六百八十有五,分处合肥、黄州间,并边归正者振业之。季宣谓人曰:"吾非为今日利也。合肥之圩,边有警,因以断栅江,保巢湖。黄州地直蔡冲,诸庄辑则西道有屏蔽矣。"光州守宋端友招集北归者止五户,而杂旧户为一百七十,奏以幸赏,季宣按得其实而劾之。时端友为环列附托难撼,季宣奏上,孝宗怒,属大理治,端友以忧死。
季宣还,言于宋孝宗曰:“左右之人进言者,其情不可不察也。托正以行邪,伪直以售佞,荐退人物,曾非诵言,游扬中伤,乃自不意。一旦号令虽自中出,而其权已归私门矣。故齐威之霸,不在阿、即墨之诛赏,而在毁誉者之刑。臣观近政,非无阿、即墨之诛赏,奈何毁誉之人自若乎?”帝曰:“朕方图之。” 季宣又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陛下安取此!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陛下傥因貌言而听之,臣恐石显、王凤、郑注之智中也。”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遂进两官,除大理正
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以虞允文讳阙失,不乐之。居七日,出知湖州,会户部以历付场务,锱铢皆分隶经总制,诸郡束手无策,季宣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州县凿空以取赢,虽有奉法吏思宽弛而不得骋。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户部谯责愈急,季宣争之愈强,台谏交疏助之,乃收前令。
改知常州,未上,卒,年四十。季宣于《诗》、《书》、《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皆有训义,藏于家。其杂著曰《浪语集》。
代表诗作,春愁诗效玉川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4薛诚德//yyx-03薛孔训//薛士龙薛世龙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季宣对《诗径》《尚书》《大学》《中庸》《论语》等有训诂解释】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薛季宣传》
发布时间: 2022-03-16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既得溉学,于古井田、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诸总必有圃以习射,而许以武事角胜负,而赏其尤者;不幸死者予棺,复其家三年。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王炎荐于朝,召为大理寺主簿。季宣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除大理正。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出知湖州,会户部以历付场务,锱铢皆分隶经、总制,诸郡束手无策,季宣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州县凿空以取赢,虽有奉法吏思宽弛而不得骋。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户部谯责愈急,季宣争之愈强,台谏交疏助之,乃收前令。改知常州,未上,卒,年四十。季宣于《诗》《书》《大学》《中庸》《论语》皆有训义,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薛季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B.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C.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D.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渡江,意思是渡过长江,文中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在南方建立南宋王朝的历史事件。
B.井田,相传为周代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以形如“井”字得名。
C.大理寺,古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后来各朝重要司法机构之一。
D.《中庸》,儒家经典,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后单独抽出成为“四书”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季宣鼓励民众,武备保卫地方。官员们听说金人将至而准备逃跑,季宣招来百姓,约定同生共死;他施行保伍法,保护乡里不受劫掠,稳定了人心。
B.薛季宣尽忠进谏,深得皇帝赏识。他向皇帝上奏,反对各地修筑城墙,更指出皇帝受到了身边人的蒙蔽;皇帝赞成他的说法,提拔了他,并言听计从。
C.薛季宣据理力争,反对户部苛政。他指出由经制总制二司管理财权的弊端在于严苛;他顶着户部的压力持续抗议,最终在言官帮助下让朝廷收回成命。
D.薛季宣幼年丧父,学问颇有所成。他六岁时父亲过世,由伯父抚养长大,师从袁溉学习了一套有用的学问;他对多种儒家经书理解深刻,并予以训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
(2)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
14.为什么要施行保伍法?施行保伍法期间薛季宣是如何鼓励、安抚武装力量的?(3分)



10. C(句意:又说:“现在有人因为士大夫喜好名声就摒弃他们。但喜好名声仅仅是臣子们学问的负累罢了。君主为了社稷考虑,唯恐读书人不好名声才对。假如人人都喜好名声,看中仁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皇帝说好。“人主为社稷计”为主谓短语,“人主”作“计”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诚”作副词,用在句子开头,前面要断开,排除D)
11. D(“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错误,《中庸》选自《礼记》。故选D。)
12. B(“反对各地修筑城墙”错误,薛季宣不是反对到处各地修筑城楼,而是反对如合肥“卒卒成之”的仓促修筑和“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过分修筑等行为,而“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可见历阳、居巢等地的城墙是应该修补的。故选C。)
13. (1)官员、士族和有钱人家都依附于保伍,免除他们亲自服役,让他们交纳财物供各统领的小花费。(“附”“蠲”“俾”各1分,句意1分。)
(2)但是郡的调度费用从哪里出呢?大概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巧取,百姓怎么能承受呢!(“顾”“殆”“胜”各1分,句意1分。)

14. 原因:防备盗贼。
措施:①薛季宣允许手下的武装组织较量比武,奖赏那些杰出的人;②对于那些战死的人,他给予棺木并免除了死者家中三年的赋税。

参考译文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他是起居舍人薛徽言的儿子。薛徽言死时,季宣才六岁,他的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了他。季宣跟着薛弼在外做官,在见到渡江时期的诸位老人时,听到了中兴国家的治国大略。后来能够侍奉袁溉。溉曾经跟随程颐学习,季宣得到袁溉的学问后,对古代井田法、司马法的制度,没有不研究和讲论的,都可以在当时实施了。这时候江、淮间的官员们听说金兵要来了,都预先派遣家奴将马拴在庭院中等待。只有季宣留下家人,和百姓约定说:“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如果有紧急的情况,我和你们一起死。”百姓也都受到了鼓舞。县中有许多盗贼,季宣担心,恰逢有武装百姓的命令,于是季宣施行保伍法。官员、士族和有钱人家都依附于保甲,免除他们亲自服役,让他们交纳财物供各统领的小花费。各统领必须有园圃来练习射箭,而且允许他们用武力来决胜负,并赏赐那些杰出的人;不幸死亡的人,赐予棺材,免除他家中三年的赋税。守卫的计策确定,直到金兵退去,人心并不动摇。王炎在朝廷上推荐季宣,他被召为大理寺主簿。季宣向皇帝进言说:“现在每天都在修筑淮郡的城墙,以臣所见到的而言,合肥的筑板刚刚立起来,宫中的使者要去检查,便仓促修好了。臣经过那个郡的时候,一晚上刮风下雨就垮了五座城楼。历阳的南墙缺损了,而且居巢的城墙还像以前的一样低矮简陋,竟然听说有地方花费数万钱来修成四十多丈高的城墙。然而外面的事情或许不值得说,错误的根源没有消除,这才是臣所深深忧虑的。皇帝的左右侍奉之臣,暗中排挤士人而假装称道他们。”又说:“现在有人因为士大夫喜好名声就摒弃他们。但喜好名声仅仅是臣子们学问的负累罢了。君主为了社稷考虑,唯恐读书人不好名声才对。假如人人都喜好名声,看中仁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皇帝说好,对季宣相见恨晚,任命他为大理寺正卿。从此之后,只要是季宣的奏请论荐皇帝都予以应允。到地方担任湖州长官,恰逢户部把账簿交给场务,要求一丝一毫的财物都分属经制司和总制司,各个郡束手无策,季宣向朝廷进言说:“自从经总二司制定了数额,州县都挖空心思来收取利益,即使有守法的官吏想要有所宽限也不能如愿。如果又额外征收一大半税收,郡的调度费用又从哪里出呢?大概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巧取,百姓怎么能承受呢!”户部的责难越激烈,季宣的抗争就越强,言官们都交相上奏帮助他,于是朝廷收回了之前的命令。季宣改任常州的长官,还未赴任就去世了,卒年四十。季宣对《诗径》《尚书》《大学》《中庸》《论语》等有训诂解释,其书藏在家中。薛徽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政治人物
薛徽言字德老,南宋人,籍贯温州。

基本信息
本名
薛徽言

字号
德老


所处时代
南宋

出生地
温州

薛徽言字德老,温州人。登进士第,为枢密院计议官。绍兴二年,遣使分行诸路,徽言在选中,以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时郴、道、桂阳旱饥,徽言请于朝,不待报即谕漕臣发衡、永米以振,而以经制银市米偿之,所刺举二十人。使还,他使皆进擢,宰相吕颐浩以徽言擅易守臣,而移用经制银,出知兴国军。入为郎,迁右司,擢起居舍人。

时秦桧与金人议和,徽言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七人同拜疏争之。一日,桧於上前论和,徽言直前引义固争,反复数刻。中寒疾而卒。高宗念之,赙绢百匹,特与遗表恩。

陈渊字知默,南剑州沙县人也。绍兴五年,给事中廖刚、中书舍人胡寅朱震、权户部侍郎张致远言:「渊乃瓘之诸孙,有文有学,自瓘在时,器重特甚,垂老流落,负材未试。」充枢密院编修官。会李纲以前宰相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辟为制置司机宜文字。

七年,诏侍从举直言极谏之士,胡安国以渊应。召对,改官,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比年以来,恩惠太滥,赏给太厚,颁赉赐予之费太过。所用既众,而所入实寡,此臣所甚惧也。周官『唯王及后、世子不会』,说者谓不得以有司之法治之,非周公作法开后世人主侈用之端也。臣谓冢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有司虽不会,冢宰得以越式而论之。若事事以式,虽不会犹会也。臣愿陛下凡有锡赉,法之所无而於例有疑者,三省得以共议,户部得以执奏,则前日之弊息矣。」

渊面对,因论程颐、王安石学术同异,上曰:「杨时之学能宗孔、孟,其三经义辨甚当理。」渊曰:「杨时始宗安石,后得程颢师之,乃悟其非。」上曰:「以三经义解观之,具见安石穿凿。」渊曰:「穿凿之过尚小,至於道之大原,安石无一不差。推行其学,遂为大害。」上曰:「差者何谓?」渊曰:「圣学所传止有论、孟、中庸,论语主仁,中庸主诚,孟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仁道至大,论语随问随答,惟樊迟问,始对曰:『爱人。』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以爱为仁。其言中庸,则谓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处己。孟子七篇,专发明性善,而安石取扬雄善恶混之言,至於无善无恶,又溺於佛,其失性远矣。」

郑亿年复资政殿学士、奉朝请,召见于内殿。渊言:「亿年故相居中之子,虽为从官,而有从贼之丑,乞寖其职名。」不报。亿年,右仆射秦桧之亲党也,由是桧怒之。除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以祖名辞。改宗正少卿,以何铸论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五年,卒。
[tr][/tr]
[tr][/tr]
薛弼、薛徽言、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的渊源 (2022-07-15 16:19:36)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薛弼、薛徽言、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的渊源



一、早期为李纲部下的薛弼受张浚重用入岳飞幕府

薛弼(1088-1150),字直老,温州永嘉县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薛季宣(1134-1173)之伯父,薛徽言之兄(兄弟四人:薛嘉言、薛昌言、薛弼、薛徽言)。

1、北宋末年汴京危急,张浚、秦桧、薛弼短暂共事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秋,金军借张觉事变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粘没喝(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新继位的宋钦宗升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薛弼赞助李纲。不久,李纲任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又攻下滑州,包围汴京(今开封),被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抵抗未破城。同月,张浚(1097-1164)因尚书右丞何栗荐被召为京城京畿路开封府朝廷审察(台谏官)。二月,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胁赵构、张邦昌为人质,要求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后撤兵。上书言兵机四事的秦桧任为职方员外郎。宋钦宗派河北割地使(张邦昌)干当公事秦桧(往河中)、程瑀(往河东)为割地使,护送肃王赵枢出使金营。金朝扣留赵枢为人质,约定割地议和后释放赵枢,秦桧等人行至燕京而返。完颜宗望撤兵,开封围解,秦桧任为殿中侍御史,薛弼除光禄寺丞(礼部负责祭享筵宴等次的总体筹划,光禄寺掌管祭享筵宴时厨料供应等具体事务,并听命于礼部)。四月,金将粘没喝(完颜宗翰)率军猛攻太原,宋将姚古、种师中率军分两路驰援。姚古军失期未至,种师中因寡不敌众战死。是月,张浚任归尚书省礼部的掌宗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等事的太常寺主簿。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六月,河东、河北宣抚使李纲分三路驰援太原,薛弼言:“金必再至,李纲不当去,宜先事河北。”十一月,金兵再次包围汴京,宋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帅,传命起兵入援汴京。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闰十一月,金军攻汴京。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二十六日,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十二月初一,在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的赵构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宋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帅,传命起兵入援汴京。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闰十一月,金军第二次包围东京(今开封)。始命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河防,薛弼以点检粮草从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黄河防守,不得志,求罢还乡。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二十六日,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

靖康二年(1127)二月,徽宗、钦宗出城议和,被金兵扣押。三月初七,金军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秉承意旨任宗泽为徽酞阁待制。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不日,举目无亲的张浚赴青州投奔前已出知青州的四川同乡宇文虚中。二十七日,完颜斡离不退兵,徽宗被俘北上。二十八日,秉承意旨任汪伯彦为显漠阁待制,担任元帅;黄潜善(1078-1130)为徽酞阁待制,任副元帅。四月初四,张邦昌尊元皇后为宋太后。完颜粘罕退兵,宋钦宗被俘随金军北上。月底,得知康王将即位于京东西路首府的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南)的张浚自青州驰赴投奔康王赵构参与救亡。

2、张浚布局席益、薛弼亲赴湖南都督岳飞平定了湖贼

绍兴五年(1135)二月丙戌,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全面统领南宋军事。授清远军节度使、神武后军统制、充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宋高宗即诏张浚往江上措置边防,枢密都承旨折彦质试工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右朝议大夫、知常州詹至,秘书省著作佐郎熊彦诗,并兼都督府主管机宜文字;司农寺丞盖谅干办公事。丁未,张浚辞行亲讨湖贼,诏百官出城饯送。张浚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不久,岳飞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命所部招捕杨么,赐钱十万缗、帛五千匹为犒军之费。以湖北转运判官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令湖南、江西漕臣薛弼(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权湖南安抚司公事)、范振应副随军钱粮(薛弼兼张浚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是月,岳飞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四月,张浚视师湖南。召解潜赴行在,王彦知荆南府,诸镇抚使至是尽罢。岳飞由池州进军到达潭州。五月十一日,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至潭州督战湖湘,遣岳飞分兵击杨么。下旬,岳飞率部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首次胜仗。五月末,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十一日,右相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平定洞庭内乱。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十二日,左丞相赵鼎因久旱不雨引咎,乞去位。十四日,赵鼎再引咎,乞去位。是月,秦桧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岳飞镇压杨么军,薛弼出谋划策,应副钱粮,甚得岳飞赏识。刘珏(1078-1132)之子刘唐稽作有《贺张丞相平湖南寇启》。七月,赵鼎乃作《乙卯秋闻右相平杨么作绝句》:“一扫湖湘氛祲消,坐令愁叹变歌谣。何当早驾风帆下,来看钱塘八月潮。”八月,张浚以都督巡视湖南。赵鼎有诗《乙卯秋闻右相(张浚)平杨么作绝句寄之》寄张浚:“一扫湖湘氛祲消,坐令愁叹变歌谣。何当早驾风帆下,来看钱塘八月潮。”二十八日(己巳),“右仆射张浚以平杨么功,自宣奉加左金紫光禄光禄大夫。”八月,诏张浚赴行在。

3、张浚布局进取中原,薛弼以参谋官从岳飞屯京西

绍兴六年(1136)正月,张浚以虏势未衰而刘豫为谋叵测,奏请亲行边塞,部分诸将,以观机会,宋高宗许焉。张浚至江上,会诸将议事。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维扬;刘光世屯合淝以招北军;命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命杨沂中领精兵以为后翼佐浚;命岳飞屯襄阳以图中原。国威大震。谍报贼刘豫及其子侄猊、麟挟虏来寇。二月,薛弼取代王彦出任荆南知府。三月,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宋廷因成都知府席益上奏,命薛弼整顿荆南府至川峡的马递辅。六月,因岳飞请求,薛弼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参谋官。原杨么叛军头目王缺子为水军统制,乘岳飞出战之机,企图重新造反,被薛弼设计擒获。岳飞二次北伐后回鄂州,目疾发作,由薛弼和参议官李若虚主管宣抚司事务。七月,秦桧改知绍兴府。九月壬寅,刘猊以众数万过定远县,欲会麟于合淝。甲辰,杨沂中至藕塘遇贼,纵大军乘之,贼众大败,猊、麟拔塞遁去。辛亥,捷奏至,宋高宗嘉张浚之功,赐诏褒奖,仍令张浚具上都督府随行官吏、军兵推赏。十二月丙辰,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吕颐浩为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仍赴行在奏事。宝文阁学士、新知襄阳府刘洪道知潭州、充荆湖南路安抚使、仍兼都督府参谋军事。

二、薛季宣之父薛徽言与兄薛弼协同赵鼎、张浚朝政

薛徽言(?-1139),字德老,温州人,薛季宣(1134-1173)之父,武夷学派胡安国高足。建炎二年(1128),薛徽言登进士第,任南剑州司法参军。建炎四年(1130)五月,赵鼎任签书枢密院事,荐薛徽言为枢密院计议官。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遣使分行诸路,薛徽言在选中,以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薛徽言改差湖南路)。绍兴三年(1133)五月,时郴、道、桂阳旱饥,薛徽言请于朝,不待报即谕漕臣发衡、永米以振,而以经制银市米偿之,所刺举二十人。是年,使还,他使皆进擢,宰相吕颐浩以薛徽言擅易守臣,而移用经制银,出知兴国军(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绍兴五年(1135)二月丙戌,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全面统领南宋军事。丁未,张浚辞行亲讨湖贼,诏百官出城饯送。四月,张浚视师湖南。右相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平定洞庭内乱。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绍兴六年(1136),薛徽言以左宣义郎守比部员外郎,后又改兵部、吏部员外郎。绍兴七年(1137),薛徽言迁右司员外郎。绍兴八年(1138),薛徽言改任试左司员外郎,薛徽言又改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又升为起居舍人。十一月,时秦桧与金人议和,薛徽言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七人同拜疏争之(诏:“金国遣使入境,欲朕屈 己就和,命侍从、台谏详思条奏。”从官张焘、晏敦复、魏矼、曾开、李弥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薛徽言、御史方廷实皆言不可)。一日,秦桧于上前论和,薛徽言直前引义固争,反复数刻。中寒疾而卒。宋高宗念之,赙绢百匹,特与遗表恩。

三、郑伯熊、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理念相同为学派开创者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奉父命为弟张杓(1136-1205,字范夫)作《悫斋铭》提出:“天下之理,惟实为贵。”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张浚要次子张杓以“悫”为斋名,张浚命23岁的长子张栻作《悫斋铭》告之:“家君命杓以悫名其斋,而命栻铭以告之。栻敬问所以为铭之意?盖取夫孔子,曰:‘士必悫,而后求智能。’退而深思,以为之铭: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内。不震不摇,物孰加之。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惟斯之守。不可不知,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维师乎悫,以令子之德。”刘昌诗在《铭》后注曰:“右铭不载集中。盖当时此纸流落,今幸宝藏遗墨。先生(张栻)作铭时年二十有三,实乙亥冬十月辛卯也。”

乾道六年(1170),奉旨召张栻为吏部员外侍郎,张栻入奏首言:“先王所以建事立功无不如志者,以其胸中之诚有以感格天人之心,而与之无间也。今规画虽劳,而事功不立,陛下诚深察之日用之间,念虑云为之际,亦有私意之发以害吾之诚者乎?有则克而去之,使吾中扃洞然无所间杂,则见义必精,守义必固,而天人之应将不待求而得矣。夫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之心,求所以得吾民之心者,岂有他哉?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矣。今日之事,固当以明大义、正人心为本。然其所施有先后,则其缓急不可以不详;所务有名实,则其取舍不可以不审,此又明主所宜深察也。”

永嘉学派,又称“永嘉事功学派”,“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现代温州地区)人,故名。永嘉郑伯熊(1124-1181)、薛季宣(1134-1173)皆以学行闻,而郑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陈傅良(1137-1203)皆师事之,而得薛季宣之学为多。承上启下的陈傅良(1137-1203)、陈亮(1143-1194)与张栻相交。陈傅良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陈亮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集前辈学术理念之大成的叶适(1150-1223)说:“每念绍兴末,淳熙终,若汪圣锡(汪应辰)、芮国瑞(芮煇)、王龟龄(王十朋)、张钦夫(张栻)、朱元晦(朱熹)、郑景望(郑伯熊)、薛士隆(薛季宣)、吕伯恭(吕祖歉)及刘宾之(刘夙)、复之(刘朔)兄弟十余公,位虽屈,其道伸矣;身虽没,其言立矣。好恶同,出处偕,进退用舍,必能一其志者也。”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郑伯熊中进士。绍兴二十年(1150),郑伯熊任黄岩县尉。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死,绍兴二十六年(1155)六月,秘书省兼实录院检官叶兼亨(字伯益)请求高宗改变拘一家之说的取士标准,“宋高宗曰:'赵鼎主程颐,秦桧尚安石,诚为偏曲,卿所言极当。’于是降旨行下”。绍兴二十一年(1151),郑伯熊任婺州司户参军。隆兴元年(1163)三月,郑伯熊除秘书省正字。八月,郑伯熊请祠,主管南岳庙。乾道二年(1166),郑伯熊任国子监丞。温州飓风成灾,率乡人在朝者奏请赈恤。乾道三年(1167)六月,郑伯熊任著作佐郎,寻兼太子侍读。乾道六年(1170),郑伯熊任福建提举茶盐公事。其时秦桧擅国,禁人为赵鼎、胡寅之学,洛学濒于灭绝,郑伯熊独在闽中印行二程(程颐、程颢)之书,设立书院,亲自讲授。由是永嘉之学宗郑氏。乾道八年(1172),郑伯熊任宁国魏王(恺)府司马,上札子开说谦德,不听,自劾归,叶适登门问学。旋改江西提刑,奉祠。乾道九年(1173),郑伯熊起知婺州,因未得缺,仍居老家。淳熙二年(1175),郑伯熊接任婺州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郑伯熊召赴临安,任国子司业,途中访陈亮于永康龙窟。淳熙四年(1177)七月,郑伯熊兼国史院编修官。九月,郑伯熊改任宗正少卿,仍兼前职。淳熙五年(1178),郑伯熊乞外,以直龙图阁任宁国府知府,辟治学斋,市官书二千卷,聚生徒至二百人。淳熙七年(1180),郑伯熊秩满回家,寻除知建宁府,叶适赋诗送行,有“十年监牧九卿崇”句。淳熙八年(1181)七月初三,郑伯熊卒于任,享年58岁。谥文肃。归葬乡里,陈傅良、叶适均作文祭悼。叶适不仅在《哭郑丈》诗中赞郑伯熊:“道义秦城重,声名冀马空。河汾谈圣制,邹鲁振儒风。”并在《温州新修学记》中记述知州留元刚(茂潜)肯定伯熊“明见天理”,“言与行应”,“兢省以御物欲”之语。

乾道九年(1173),奉祠在家的周必大给张栻的信中说:“郑景望(郑伯熊)学问醇正,见于履践。前日奉祠过此,仅得一面,其在闽中尝类《程氏遗书》、《文集》、《经说》,刊成小本,独《易传》在外耳,留本相遗,其意甚厚。”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1139)之子。薛季宣少孤,由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1088-1150)收养。薛季宣年十七,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师从程颐弟子袁溉。绍兴二十三年(1153),薛季宣入四川制置使萧振幕。绍兴二十四年(1154),薛季宣归乡。绍兴二十六年(1156),薛季宣至毗陵探望孙汝翼。绍兴三十年(1160),薛季宣以荫知鄂州武昌,严保伍以防金兵。隆兴元年(1163),薛季宣赴调武林,得婺州司理参军,待次居乡。乾道四年(1168),薛季宣赴任,以荐召对,改知平江府常熟县,待次居毗陵。乾道七年(1171),薛季宣以荐召赴临安,除大理寺主簿,持节使淮西,安置流民。乾道八年(1172),薛季宣回临安复命,迁大理正。以直言缺失,仅七日而出知湖州。乾道九年(1173)春,薛季宣解湖州任改知常州,待缺回家,因痔疾为庸医所误。七月十七日,薛季宣卒,年仅四十。

薛季宣尽得袁溉之学,又博览群书,凡六经、百家、诸史、天官、地理、兵、农、乐、律、乡遂、司马之法,无所不通。潜心探究各项制度渊源,施之实用。主张“求经学之正,讲明时务本末利害,以求见之事功”,提倡“无为空言,无戾于行”。创艮斋学派,主要弟子有陈傅良、除元德、王、沈有开、。政治上主张建中兴之业,当以仁义纪纲为本。左右之人进言,其情不可不察。论正以行邪,伪直以售佞,荐退人物,曾非诵言,游扬中伤,乃自不意。一旦号令出,而其权已归私门。故齐威之霸,不在阿、即墨之诛赏,而在毁誉者之刑。对“道”和“器”的关系,认为“道”离不开“器”,道”存在于具体的形器之中,离开具体的形器,就不可能有抽象的“道”存在。知天而后可以得天亡知,决非学异端遗形器者之求之见。故为学要“就事物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则足以开物成务。强调功匠不世出,其法具乎规矩绳墨。圣人不世出,其言在乎《易》、《礼》、《诗》、《书》。然则《易》、《礼》、《诗》、《书》,以往所以遗留给后人,今之所以求古。是规矩绳墨以为方园,虽非巧匠,而巧匠之制作于是在。由于《易》、《礼》、《诗》、《书》以趋理义,虽非圣人,而圣之精微备于吾身。故学者为“道”而舍经,犹如工人而去其规墨,虽有工之指,也不能制器。提出“彼天之道,何与(干预)人之道”的命题(《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反对空谈性理。指斥有关《河图》、《洛书》的各种妄说。认为,伏羲之时,河尝出龙马负图;自神农至周公,洛水皆出龟书,皆为似是而非,无所考证。龙龟之说成为无验之文,而自汉儒启之,后世宗之,征引释经,如出一口。后世暗君庸夫,乱臣贼子据之。假符命,为天下患害。实则《河图》、《洛书》乃《山海经》之类。艮斋之学自成一家,世称“功利之学”。是永嘉学派发展到与伊洛(程颢、程颐)之学对立的事功之学的奠基人,在理学史上起“导流”作用。全祖望谓“永嘉之学统远矣,其以程门袁氏之传为别派者,自艮斋薛文宪公始。艮斋之父学武于夷,而艮斋又自成一家,亦人门之盛也。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事功。然观艮斋以修前倚衡言持敬,则大本未尝不整然。”






这位永嘉学派主要创始人思念家乡孤屿的诗作,成了江心的品牌诗
温州古道 2021-09-26 14:34
孤屿志 前天

▲江心寺
二峰高峙夹禅扃,长落潮音逐磬声。
老僧睡起绝无事,不管波涛四面生。
二峰,指东西二屿。禅扃,寺门。磬,寺院召集僧众用的鸣器。诗句写龙翔寺耸立中川,二峰夹峙,四面波涛,势欲浮动;复以磬声潮音相和鸣和老僧的淡定,化解汹涛拍岸的惊险,从而渲染了结宇孤屿、安禅巨浪的宏壮境界。寥寥数句,即能发露江心寺之胜,堪称好诗。
这首诗歌出自南宋永嘉人薛季宣的《雨后忆龙翔寺》(七绝二首),为作者宦游在外,忆怀故乡名胜之佳作。薛季宣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他有500多首诗作传世,但更广为人知的学术身份是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主要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期孤屿志就走进这位“学文兼擅”的南宋大儒薛季宣和他笔下的江心。

出身名门望族
永嘉薛氏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永嘉梯云坊(今鹿城区大高桥)人。

▲薛季宣 图源网络
薛季宣是一位“官三代”。祖父薛强立是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出仕为官。自薛强立开始,家族中许多成员凭借科举、荫补进入官场。从北宋末年开始,永嘉薛氏成为一个政治参与度较高的家族。
薛强立的四个儿子薛嘉言、薛昌言、薛弼、薛徽言(薛季宣之父)均踏上了仕途,显赫一时。其中,三儿子薛弼官至敷文阁待制,是温州走出的名公巨卿。
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赵构避金兵逃难海上,驻跸江心屿。正是薛弼拜见宰相吕颐浩,言“岛岸萧条,无以安上躬,不如跸郡廨,增舟取材,皆有定所,民不加敛,扈从休息”,并“献策:请平其直、鬻官产。皆奏从之”。在薛弼的劝说下,宋高宗移驾城区州衙。
这是薛氏家族和江心在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交集。

▲《永乐大典》中的薛季宣记载
绍兴十年(1140年),薛季宣6岁,父母相继因病去世,葬于永嘉。幸运的是,伯父薛弼收养了薛季宣,并带着他宦游各地。
薛弼曾任岳飞参谋官,薛季宣喜欢听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英勇事迹。“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飞) 韩(世忠)诸将兵间事甚悉。”
10岁时,他与孙汝翼之女订婚。岳父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孙汝翼藏书多,在他处读书时,薛又有机会拜师名士袁溉。袁溉师从程颐之学,薛季宣得其所学。
17岁那年,伯父薛弼在广州逝世。在岳父荆南安抚使孙汝翼的安排下,他当了机宜文字(书写机要文书)。后来,薛季宣又以二伯父薛昌言恩荫入仕,曾任鄂州武昌县令、婺州司理参军,迁大理寺正、湖州知州。
遗憾的是,薛季宣年仅40岁就去世了。

▲温州文献丛书《薛季宣集》
才华横溢
一生短暂绚烂
才华出众,一生短暂而绚烂,薛季宣以学术闻名,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声。他博通古今,务求实用。在永嘉学派的发展历程中,薛季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在继承原有的永嘉程学一脉的基础上,以“制度新学”为旗帜,指明了温州区域文化与道学传统分道扬镳的方向,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石,迎来了以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全盛时代。
薛季宣其学“精博为永嘉诸儒之冠”,著书甚多,可惜很多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 《四库全书总目》 称其学问淹雅,持论明晰,考古详核,立说精确,卓然自成一家。
薛季宣其学也精,其文也闳。薛季宣“于诗则颇工七言,极踔厉纵横之致”。《宋诗钞》评论其诗:“其诗质直,少风人潇洒之致。”
虽然他自谦“不甚专心于词翰”,但存诗500多首,所著《浪语集》35卷中,诗10卷。后人选本,《宋诗钞》钞录 84 首,篇数最多,《东瓯诗存》 钞录24首。其中《游竹陵善权洞二首》《雨后忆龙翔寺》《春愁诗效玉川子》等诗,为历代选家所重。
薛季宣至少写下了4首关于江心屿的诗歌。
龙翔寺
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
翠浪环流净,金城到眼奢。
水光摇殿阁,塔景动龙蛇。
不减蓬壶意,屯云未许遮。
雨后忆龙翔寺 (七律)
好溪东赴海门秋,中有禅意涌碧流。
潮信往来双别屿,世缘生灭几浮沤。
菱歌面面来渔鼓,灯火层层到客舟。
何事瓜期外留滞,短窗斜雨不堪愁。

▲温州美术馆 郑方伟作品 《 行书薛季宣雨后忆龙翔寺》
从最后两句的“何事瓜期外留滞,短窗斜雨不堪愁”,可知这组同题二作之诗是薛季宣宦游滞外,忆怀故乡名胜而作。诗中一半是寂寞乡愁,一半是孤独宦情。人在异乡,一场雨后,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名胜:江心孤屿的龙翔寺。
龙翔寺,原名普寂禅院。建炎四年,宋高宗赵构在岛上驻跸时,亲自赐名题额。 宋代赵鼎在《建炎笔录·建炎四年庚戌岁》中写道: “二月,车驾在温州港。 初一日,御舟移泊温州江心寺下,因赐名龙翔寺。 有小轩东向,赐名浴日,皆御书题额。 ”可惜,赵鼎笔下的这些题额均未能留存。

▲如今的江心寺中屹立“高宗道场”石碑
江心佳咏
怅望千秋 超越兴亡
薛季宣写家乡温州的诗很多,乡情重,韵味长。《雨后忆龙翔寺》(七绝二首),是薛季宣代表作,也是江心屿的品牌诗。
雨后忆龙翔寺(七绝二首)
之一
二峰高峙夹禅扃,长落潮音逐磬声。
老僧睡起绝无事,不管波涛四面生。
据本土学者考证,该诗两句佳咏系袭用了唐季诗人罗隐咏金山寺的诗句。罗隐有《题金山》之句,诗云:“老僧参罢关门后,不管波涛四面生。”
因为温州江心寺,与润州(今镇江)居长江中之金山、焦山形势相似,旧有“小金焦”之称,所以薛诗的移用十分恰当,同称写景浑切。唐宋诗词中这类成例甚多,一些名句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运裁和磨莹中“点铁成金”,传诵千古。这正如明代诗论家杨慎说的“披朝华而启夕秀,有双美而无两伤”。
雨后忆龙翔寺(七绝二首)
之二
窣堵东西岌两峰,王宫今日梵王宫。
潮船八面来勍敌,都入禅师燕坐中。
这首诗摄动静于一篇之中,人事、自然之“动”,终纳入禅师静坐。诗人用以静制动的方式暗示:历史与自然的潮起潮落,无一例外终归于寂灭。
薛季宣的历史信仰既有“通古今之变”的功利性,又有“究天人之际”的超越性。这种情怀不以功利性的历史殷鉴意识为特色,相反更多俯览历代兴亡,超越是非评判的历史寂灭之思。

▲薛季宣诗《读伊川易传》 张声和作品
写下“梁祝第一诗”
还曾为岳飞“平反”
薛季宣诗歌的择题亦独具眼光,不同凡俗。梁祝故事传说已久,而士大夫之流罕见涉笔。《浪语集》卷收录有《游竹陵善权洞二首》,为游宜兴祝英台故宅所赋,被称咏“梁祝第一诗”。
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
练衣归洞府,香雨落人间。
蝶舞疑山塊,花开想玉颜。
几如禅观适,游鈉戏澄湾。
戏曲家钱南扬《梁祝戏剧辑存》记载:“据目今的材料而论,化蝶事最早提到的,要算宋薛季宣的《游祝陵善卷洞》诗了。’”可见其意义。
为岳飞冤屈伸张正义之作,薛季宣的《周将军庙观岳侯石像二首》恐怕也是最早的一首诗歌。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为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因图像削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留与无穷客断魂。
周将军庙位于江苏宜兴,岳飞曾在这里平息贼寇。为了感激岳飞,当地人将岳飞的形象摹刻于石,供奉在周将军庙。后来岳飞遇害,当地人不忍破坏石像,将其沉入溪水中保存。
薛季宣素来钦佩岳飞,他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孝宗禅位后写的《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中说“恭惟皇上即位之始,首雪岳飞之寃,天下知与不知,无不称庆。”他还进言应予岳飞彻底平反,返其田宅,以礼归葬,恩泽子孙。

▲薛季宣行吟图 项之华绘
薛季宣还有一首萌萌哒的小诗《乳猫》。
乳猫毛比雪,卉服絮成衣。
扼鼠气方盛,食牛形但微。
纷拿殊矍铄,上下拟腾飞。
几许明眸子,亏盈望日晖。
小奶猫抓到老鼠时的神气,上下扑腾的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被薛季宣描绘得活灵活现。
▲《猫猴图》 北宋 · 易元吉

可曾想,这位南宋大儒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真性情的“猫奴”。
“好文近乎儒”!从薛季宣的身上可以看到,永嘉学派学者是个德艺兼成的群体,精确之学与闳肆之文并重,既有才华又有魅力。

孤屿不语,世事悠悠!
一方山水孕育出永嘉学派
文脉传承至今……
编辑 | 豆豆 刘曦
参考文献:
《薛季宣诗初探》 收录于《宋元明温州诗画》 作者 陈增杰
《艮斋诗初论》 作者 张平
《薛季宣:己自东山誉高洁》 作者 张声和
《学文兼擅:薛季宣的精确之学与闳肆之文》 作者 李建军
《薛季宣诗歌研究》 作者 俞萍
《江心屿历代题咏选》 主编 黄立中
《薛季宣和永嘉制度新学的开创》 作者 王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0: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弼、薛徽言、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的渊源 (2022-07-15 16:19:36)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薛弼、薛徽言、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的渊源



一、早期为李纲部下的薛弼受张浚重用入岳飞幕府

薛弼(1088-1150),字直老,温州永嘉县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薛季宣(1134-1173)之伯父,薛徽言之兄(兄弟四人:薛嘉言、薛昌言、薛弼、薛徽言)。

1、北宋末年汴京危急,张浚、秦桧、薛弼短暂共事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秋,金军借张觉事变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粘没喝(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新继位的宋钦宗升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薛弼赞助李纲。不久,李纲任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又攻下滑州,包围汴京(今开封),被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抵抗未破城。同月,张浚(1097-1164)因尚书右丞何栗荐被召为京城京畿路开封府朝廷审察(台谏官)。二月,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胁赵构、张邦昌为人质,要求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后撤兵。上书言兵机四事的秦桧任为职方员外郎。宋钦宗派河北割地使(张邦昌)干当公事秦桧(往河中)、程瑀(往河东)为割地使,护送肃王赵枢出使金营。金朝扣留赵枢为人质,约定割地议和后释放赵枢,秦桧等人行至燕京而返。完颜宗望撤兵,开封围解,秦桧任为殿中侍御史,薛弼除光禄寺丞(礼部负责祭享筵宴等次的总体筹划,光禄寺掌管祭享筵宴时厨料供应等具体事务,并听命于礼部)。四月,金将粘没喝(完颜宗翰)率军猛攻太原,宋将姚古、种师中率军分两路驰援。姚古军失期未至,种师中因寡不敌众战死。是月,张浚任归尚书省礼部的掌宗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等事的太常寺主簿。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六月,河东、河北宣抚使李纲分三路驰援太原,薛弼言:“金必再至,李纲不当去,宜先事河北。”十一月,金兵再次包围汴京,宋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帅,传命起兵入援汴京。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闰十一月,金军攻汴京。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二十六日,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十二月初一,在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的赵构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宋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帅,传命起兵入援汴京。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闰十一月,金军第二次包围东京(今开封)。始命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河防,薛弼以点检粮草从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黄河防守,不得志,求罢还乡。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二十六日,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

靖康二年(1127)二月,徽宗、钦宗出城议和,被金兵扣押。三月初七,金军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秉承意旨任宗泽为徽酞阁待制。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不日,举目无亲的张浚赴青州投奔前已出知青州的四川同乡宇文虚中。二十七日,完颜斡离不退兵,徽宗被俘北上。二十八日,秉承意旨任汪伯彦为显漠阁待制,担任元帅;黄潜善(1078-1130)为徽酞阁待制,任副元帅。四月初四,张邦昌尊元皇后为宋太后。完颜粘罕退兵,宋钦宗被俘随金军北上。月底,得知康王将即位于京东西路首府的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南)的张浚自青州驰赴投奔康王赵构参与救亡。

2、张浚布局席益、薛弼亲赴湖南都督岳飞平定了湖贼

绍兴五年(1135)二月丙戌,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全面统领南宋军事。授清远军节度使、神武后军统制、充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宋高宗即诏张浚往江上措置边防,枢密都承旨折彦质试工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右朝议大夫、知常州詹至,秘书省著作佐郎熊彦诗,并兼都督府主管机宜文字;司农寺丞盖谅干办公事。丁未,张浚辞行亲讨湖贼,诏百官出城饯送。张浚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不久,岳飞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命所部招捕杨么,赐钱十万缗、帛五千匹为犒军之费。以湖北转运判官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令湖南、江西漕臣薛弼(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权湖南安抚司公事)、范振应副随军钱粮(薛弼兼张浚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是月,岳飞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四月,张浚视师湖南。召解潜赴行在,王彦知荆南府,诸镇抚使至是尽罢。岳飞由池州进军到达潭州。五月十一日,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至潭州督战湖湘,遣岳飞分兵击杨么。下旬,岳飞率部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首次胜仗。五月末,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十一日,右相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平定洞庭内乱。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十二日,左丞相赵鼎因久旱不雨引咎,乞去位。十四日,赵鼎再引咎,乞去位。是月,秦桧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岳飞镇压杨么军,薛弼出谋划策,应副钱粮,甚得岳飞赏识。刘珏(1078-1132)之子刘唐稽作有《贺张丞相平湖南寇启》。七月,赵鼎乃作《乙卯秋闻右相平杨么作绝句》:“一扫湖湘氛祲消,坐令愁叹变歌谣。何当早驾风帆下,来看钱塘八月潮。”八月,张浚以都督巡视湖南。赵鼎有诗《乙卯秋闻右相(张浚)平杨么作绝句寄之》寄张浚:“一扫湖湘氛祲消,坐令愁叹变歌谣。何当早驾风帆下,来看钱塘八月潮。”二十八日(己巳),“右仆射张浚以平杨么功,自宣奉加左金紫光禄光禄大夫。”八月,诏张浚赴行在。

3、张浚布局进取中原,薛弼以参谋官从岳飞屯京西

绍兴六年(1136)正月,张浚以虏势未衰而刘豫为谋叵测,奏请亲行边塞,部分诸将,以观机会,宋高宗许焉。张浚至江上,会诸将议事。命韩世忠据承、楚以图维扬;刘光世屯合淝以招北军;命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命杨沂中领精兵以为后翼佐浚;命岳飞屯襄阳以图中原。国威大震。谍报贼刘豫及其子侄猊、麟挟虏来寇。二月,薛弼取代王彦出任荆南知府。三月,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宋廷因成都知府席益上奏,命薛弼整顿荆南府至川峡的马递辅。六月,因岳飞请求,薛弼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参谋官。原杨么叛军头目王缺子为水军统制,乘岳飞出战之机,企图重新造反,被薛弼设计擒获。岳飞二次北伐后回鄂州,目疾发作,由薛弼和参议官李若虚主管宣抚司事务。七月,秦桧改知绍兴府。九月壬寅,刘猊以众数万过定远县,欲会麟于合淝。甲辰,杨沂中至藕塘遇贼,纵大军乘之,贼众大败,猊、麟拔塞遁去。辛亥,捷奏至,宋高宗嘉张浚之功,赐诏褒奖,仍令张浚具上都督府随行官吏、军兵推赏。十二月丙辰,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吕颐浩为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仍赴行在奏事。宝文阁学士、新知襄阳府刘洪道知潭州、充荆湖南路安抚使、仍兼都督府参谋军事。

二、薛季宣之父薛徽言与兄薛弼协同赵鼎、张浚朝政

薛徽言(?-1139),字德老,温州人,薛季宣(1134-1173)之父,武夷学派胡安国高足。建炎二年(1128),薛徽言登进士第,任南剑州司法参军。建炎四年(1130)五月,赵鼎任签书枢密院事,荐薛徽言为枢密院计议官。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遣使分行诸路,薛徽言在选中,以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薛徽言改差湖南路)。绍兴三年(1133)五月,时郴、道、桂阳旱饥,薛徽言请于朝,不待报即谕漕臣发衡、永米以振,而以经制银市米偿之,所刺举二十人。是年,使还,他使皆进擢,宰相吕颐浩以薛徽言擅易守臣,而移用经制银,出知兴国军(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绍兴五年(1135)二月丙戌,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全面统领南宋军事。丁未,张浚辞行亲讨湖贼,诏百官出城饯送。四月,张浚视师湖南。右相张浚督战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平定洞庭内乱。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绍兴六年(1136),薛徽言以左宣义郎守比部员外郎,后又改兵部、吏部员外郎。绍兴七年(1137),薛徽言迁右司员外郎。绍兴八年(1138),薛徽言改任试左司员外郎,薛徽言又改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又升为起居舍人。十一月,时秦桧与金人议和,薛徽言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七人同拜疏争之(诏:“金国遣使入境,欲朕屈 己就和,命侍从、台谏详思条奏。”从官张焘、晏敦复、魏矼、曾开、李弥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薛徽言、御史方廷实皆言不可)。一日,秦桧于上前论和,薛徽言直前引义固争,反复数刻。中寒疾而卒。宋高宗念之,赙绢百匹,特与遗表恩。

三、郑伯熊、薛季宣与张浚张栻理念相同为学派开创者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奉父命为弟张杓(1136-1205,字范夫)作《悫斋铭》提出:“天下之理,惟实为贵。”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张浚要次子张杓以“悫”为斋名,张浚命23岁的长子张栻作《悫斋铭》告之:“家君命杓以悫名其斋,而命栻铭以告之。栻敬问所以为铭之意?盖取夫孔子,曰:‘士必悫,而后求智能。’退而深思,以为之铭: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内。不震不摇,物孰加之。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惟斯之守。不可不知,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维师乎悫,以令子之德。”刘昌诗在《铭》后注曰:“右铭不载集中。盖当时此纸流落,今幸宝藏遗墨。先生(张栻)作铭时年二十有三,实乙亥冬十月辛卯也。”

乾道六年(1170),奉旨召张栻为吏部员外侍郎,张栻入奏首言:“先王所以建事立功无不如志者,以其胸中之诚有以感格天人之心,而与之无间也。今规画虽劳,而事功不立,陛下诚深察之日用之间,念虑云为之际,亦有私意之发以害吾之诚者乎?有则克而去之,使吾中扃洞然无所间杂,则见义必精,守义必固,而天人之应将不待求而得矣。夫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之心,求所以得吾民之心者,岂有他哉?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矣。今日之事,固当以明大义、正人心为本。然其所施有先后,则其缓急不可以不详;所务有名实,则其取舍不可以不审,此又明主所宜深察也。”

永嘉学派,又称“永嘉事功学派”,“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现代温州地区)人,故名。永嘉郑伯熊(1124-1181)、薛季宣(1134-1173)皆以学行闻,而郑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陈傅良(1137-1203)皆师事之,而得薛季宣之学为多。承上启下的陈傅良(1137-1203)、陈亮(1143-1194)与张栻相交。陈傅良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陈亮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集前辈学术理念之大成的叶适(1150-1223)说:“每念绍兴末,淳熙终,若汪圣锡(汪应辰)、芮国瑞(芮煇)、王龟龄(王十朋)、张钦夫(张栻)、朱元晦(朱熹)、郑景望(郑伯熊)、薛士隆(薛季宣)、吕伯恭(吕祖歉)及刘宾之(刘夙)、复之(刘朔)兄弟十余公,位虽屈,其道伸矣;身虽没,其言立矣。好恶同,出处偕,进退用舍,必能一其志者也。”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郑伯熊中进士。绍兴二十年(1150),郑伯熊任黄岩县尉。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死,绍兴二十六年(1155)六月,秘书省兼实录院检官叶兼亨(字伯益)请求高宗改变拘一家之说的取士标准,“宋高宗曰:'赵鼎主程颐,秦桧尚安石,诚为偏曲,卿所言极当。’于是降旨行下”。绍兴二十一年(1151),郑伯熊任婺州司户参军。隆兴元年(1163)三月,郑伯熊除秘书省正字。八月,郑伯熊请祠,主管南岳庙。乾道二年(1166),郑伯熊任国子监丞。温州飓风成灾,率乡人在朝者奏请赈恤。乾道三年(1167)六月,郑伯熊任著作佐郎,寻兼太子侍读。乾道六年(1170),郑伯熊任福建提举茶盐公事。其时秦桧擅国,禁人为赵鼎、胡寅之学,洛学濒于灭绝,郑伯熊独在闽中印行二程(程颐、程颢)之书,设立书院,亲自讲授。由是永嘉之学宗郑氏。乾道八年(1172),郑伯熊任宁国魏王(恺)府司马,上札子开说谦德,不听,自劾归,叶适登门问学。旋改江西提刑,奉祠。乾道九年(1173),郑伯熊起知婺州,因未得缺,仍居老家。淳熙二年(1175),郑伯熊接任婺州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郑伯熊召赴临安,任国子司业,途中访陈亮于永康龙窟。淳熙四年(1177)七月,郑伯熊兼国史院编修官。九月,郑伯熊改任宗正少卿,仍兼前职。淳熙五年(1178),郑伯熊乞外,以直龙图阁任宁国府知府,辟治学斋,市官书二千卷,聚生徒至二百人。淳熙七年(1180),郑伯熊秩满回家,寻除知建宁府,叶适赋诗送行,有“十年监牧九卿崇”句。淳熙八年(1181)七月初三,郑伯熊卒于任,享年58岁。谥文肃。归葬乡里,陈傅良、叶适均作文祭悼。叶适不仅在《哭郑丈》诗中赞郑伯熊:“道义秦城重,声名冀马空。河汾谈圣制,邹鲁振儒风。”并在《温州新修学记》中记述知州留元刚(茂潜)肯定伯熊“明见天理”,“言与行应”,“兢省以御物欲”之语。

乾道九年(1173),奉祠在家的周必大给张栻的信中说:“郑景望(郑伯熊)学问醇正,见于履践。前日奉祠过此,仅得一面,其在闽中尝类《程氏遗书》、《文集》、《经说》,刊成小本,独《易传》在外耳,留本相遗,其意甚厚。”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1139)之子。薛季宣少孤,由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1088-1150)收养。薛季宣年十七,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师从程颐弟子袁溉。绍兴二十三年(1153),薛季宣入四川制置使萧振幕。绍兴二十四年(1154),薛季宣归乡。绍兴二十六年(1156),薛季宣至毗陵探望孙汝翼。绍兴三十年(1160),薛季宣以荫知鄂州武昌,严保伍以防金兵。隆兴元年(1163),薛季宣赴调武林,得婺州司理参军,待次居乡。乾道四年(1168),薛季宣赴任,以荐召对,改知平江府常熟县,待次居毗陵。乾道七年(1171),薛季宣以荐召赴临安,除大理寺主簿,持节使淮西,安置流民。乾道八年(1172),薛季宣回临安复命,迁大理正。以直言缺失,仅七日而出知湖州。乾道九年(1173)春,薛季宣解湖州任改知常州,待缺回家,因痔疾为庸医所误。七月十七日,薛季宣卒,年仅四十。

薛季宣尽得袁溉之学,又博览群书,凡六经、百家、诸史、天官、地理、兵、农、乐、律、乡遂、司马之法,无所不通。潜心探究各项制度渊源,施之实用。主张“求经学之正,讲明时务本末利害,以求见之事功”,提倡“无为空言,无戾于行”。创艮斋学派,主要弟子有陈傅良、除元德、王、沈有开、。政治上主张建中兴之业,当以仁义纪纲为本。左右之人进言,其情不可不察。论正以行邪,伪直以售佞,荐退人物,曾非诵言,游扬中伤,乃自不意。一旦号令出,而其权已归私门。故齐威之霸,不在阿、即墨之诛赏,而在毁誉者之刑。对“道”和“器”的关系,认为“道”离不开“器”,道”存在于具体的形器之中,离开具体的形器,就不可能有抽象的“道”存在。知天而后可以得天亡知,决非学异端遗形器者之求之见。故为学要“就事物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则足以开物成务。强调功匠不世出,其法具乎规矩绳墨。圣人不世出,其言在乎《易》、《礼》、《诗》、《书》。然则《易》、《礼》、《诗》、《书》,以往所以遗留给后人,今之所以求古。是规矩绳墨以为方园,虽非巧匠,而巧匠之制作于是在。由于《易》、《礼》、《诗》、《书》以趋理义,虽非圣人,而圣之精微备于吾身。故学者为“道”而舍经,犹如工人而去其规墨,虽有工之指,也不能制器。提出“彼天之道,何与(干预)人之道”的命题(《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反对空谈性理。指斥有关《河图》、《洛书》的各种妄说。认为,伏羲之时,河尝出龙马负图;自神农至周公,洛水皆出龟书,皆为似是而非,无所考证。龙龟之说成为无验之文,而自汉儒启之,后世宗之,征引释经,如出一口。后世暗君庸夫,乱臣贼子据之。假符命,为天下患害。实则《河图》、《洛书》乃《山海经》之类。艮斋之学自成一家,世称“功利之学”。是永嘉学派发展到与伊洛(程颢、程颐)之学对立的事功之学的奠基人,在理学史上起“导流”作用。全祖望谓“永嘉之学统远矣,其以程门袁氏之传为别派者,自艮斋薛文宪公始。艮斋之父学武于夷,而艮斋又自成一家,亦人门之盛也。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事功。然观艮斋以修前倚衡言持敬,则大本未尝不整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弼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政治人物
薛弼,温州永嘉人,北宋政和二年( 1112 )进士,任杭州教授,监左藏东库。

基本信息
本名
薛弼


直老

所处时代
北宋

出生地
温州永嘉


主要成就
破杨么水军

官职
京西宣抚司参议官

进士时间
1112年

目录
1人物简介
2《宋史·薛弼传》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与李纲议守京城,迁光禄寺丞,改湖南转运判官。岳飞讨杨么,薛弼建议造木筏断其水路,以草塞其上流,破杨么水军之所长,湖湘底定,以功迁直秘阁。绍兴六年( 1136 ),由直徽猷阁、知荆南府除任湖北、京西宣抚司参议官。绍兴七年( 1137 )岳飞离军,安抚岳家军,赴庐山促岳飞复职。绍兴八年( 1138 )三月除户部侍郎,离开岳家军。岳飞之狱即兴,薛弼因与秦桧有旧,未受株连。后经略福州,知广州,擢敷文阁待制卒。

折叠编辑本段《宋史·薛弼传》
薛弼,字直老,温州永嘉人。登政和二年进士第,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初颁《五礼》《新书》,定著释奠先圣误用下丁,弼据礼是正,州以闻,诏从其议。监左藏东库。内侍王道使奴从旁礼绢美恶,多取之,弼白版曹穷治,人严惮之。

靖康初,金兵攻汴京,李纲定议坚守,众不悦。弼意与纲同,围解,迁光禄寺丞。尝言:"姚平仲不可恃。"未几而败。纲救太原,弼言:"金必再至,纲不当去,宜先事河北。"金人果再入。始命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河防,弼以点检粮草从之,为计画甚切,皆不能用,乃乞罢归,改三门、白波辇运,寻主管明道宫,提举淮东盐事,改湖南运判。

杨么据洞庭,寇鼎州,王?燮久不能平,更命岳飞讨之。么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飞谋益造大舟,弼曰:"若是,则未可以岁月胜矣。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飞曰:"善。"兼旬,积寇尽平,进直秘阁。时道殣相望,弼以闻,帝恻然,命给钱六万缗、广西常平米六万斛、鄂州米二十万斛振之,且使讲求富弼青州荒政,民赖以苏。

王彦自荆移襄,迁延不即赴。彦所将八字军皆中原劲卒,朝廷患其恣横,以弼直徽猷阁代之。彦殊不意,弼径入府受将吏谒,大骇。弼曲折譬晓,彦感悟,即日出境。

除岳飞参谋官。飞母死,遁于庐山,张宗元摄飞事。飞将张宪移疾,部曲汹汹,生异语。弼谓诸将曰:"太尉力乞张公,而诏使随至,岳军素整,今而哗哄,是汝曹累太尉也。"诸将以谂宪,宪佯悟曰:"相公腹心,惟参谋知之。"众乃定。除户部郎官,再知荆南。

桃源剧盗伍俊既招安,复谋叛,提点刑狱万俟卨不能制,乃以委弼,弼许俊以靖州。俊喜曰:"我得靖,则地过桃源远矣。"俊至,则斩以徇。迁秘阁修撰、陕西转运使,以左司郎官召知虔州,移黄州。

时福州大盗有号"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之属,其众甚盛,钤辖李贵为贼所获。,民作山砦自保。守臣莫将议委漳、泉、汀、建,募强壮游手各千人为效用,与殿司统制张渊同措置。未及行,诏升弼集英殿修撰,与将两易。弼至郡,漕臣以游手易聚难散,恐为他日患,闻于朝。事下弼议,弼谓:"昔守章贡,有武夫周虎臣、陈敏者,丁壮各数百,皆能战,视官军可一当十。"乃奏虎臣为副将,敏为巡检,选丁壮千人,号"奇兵",日给糗粮,责以灭贼。自是岁费钱三万六千余缗、米九千石,凡四年而贼平。弼知广州,擢敷文阁待制。卒,年六十三。

初,秦桧居永嘉,弼游其门。弼在湖北除盗,归功于万俟卨。桧诬岳飞下吏,卨以中司鞫狱,飞父子及宪皆死。朱芾、李若虚亦坐尝为飞谋议,夺职,惟弼得免,且为桧用,屡更事任,通籍从官,世以此少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
作者:中华古籍出版社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7/8/5 18:30:18 点击:3463 属于:古籍新书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
作者:薛行淑 主编
开本:大16开
页码:1120
出版社:中华古籍出版社
装订:精装
出版日期:2017.6
定价:¥380.00
优惠价:¥380.00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序(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也。”稽粤上古,民智未启,茹毛饮血,群居杂处,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炎黄之世,圣人出焉,度地乍邑,立君利群,因生赐姓,分宗立族,定婚姻,置嫁娶,人伦始具,文明初曙。故尔中华民族皆称炎黄子孙,号为龙之传人。此乃华夏文明统一性、连续性之第一基石,亦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之根之听系,脉之所维。

    三代以降,“家国同构,宗君合一”,封邦建国,胙土命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礼制于此大备。奠世系,辨昭穆,官有专司,分庶嫡,别族属,家自为牒。故尔殷有甲骨世系,周有彝鼎铭记,《六经》《三传》多有载录,《帝系》《世本》备述详明:由是可知,谱系之学,由来旧矣,事关家国大典,岂可阙略?

    汉魏六朝,尤重谱牒,选官任职,首重阀阅,婚姻嫁娶,必论门第:谱牒之作,于斯为盛,“青箱之学”,备受推崇。隋唐以下,科举取士,无论寒庶,皆可入仕。官修谱牒废止,私家修谱兴起。宋元以来,此风大渐,“欧苏体例”,遂成定式。明清两代迄于民国,民间修谱尤为鼎盛,三世不修谱,被视为不孝。故尔家皆有谱,族皆有志。宗法礼仪以此传承,族规家训由是而立.资政育人,以此为基,修齐治平,因是而成。乃至民风习俗,古迹遗珍,江山易姓,地域变更,人口繁衍,民族交融,无不涉猎,俱加收载。堪称华夏文明之缩影,社会百态之写真,可补正史之缺憾,可备方志之采撷。诚如章实斋所言:“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焉。”故尔族谱家乘与正史、方志三足鼎立,为史学大厦支柱之一,是为解读历史、剖析社会之微观窗口,亦乃弘扬传统,民族复兴之重要源泉。

   谱志之学,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迭遭难以数计之兵燹浩劫,但其根祖文脉之核心价值,无可取代,与时俱进之生命活力,永葆青春。时至今日,盛世修谱蔚然成风。续谱、修志已是广大民众自编、自述、自律、自慰,体现自身价值,跻身社会舞台,实现宗族文化需求。热衷于传统文化之有识之士接踵而起,别具特色之志乘佳作相继面世。《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即其中精品之一。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冠以“通志”之名,实乃统宗会谱之别称。既有贯古通今之主旨,亦含兼融众派于一本之深意。据余所知,宗谱族志冠以“志书”之名古已有之,如孔氏之《阙里志》,孟氏之《三迁志》,颜氏之《陋巷志》,曾氏之《宗圣志》,子路之《仲里志》,并称五大名谱,亦称五大家志。而《通志》之称始于南宋,系福建莆田人郑樵所作,与唐人杜佑之《通典》、元人马端临之《通考》合称“三通”。明清以来,续修不断,故有《十通》传之于世。是为“类书”之经典,史学之别集。明清姓族志、会通谱多仿效参阅。其精要在于“广博会通,纵贯古今”。“会者”汇焉,“会其源万殊,而归一本也”:“通者”达焉,“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也”。其追源溯流,必慎终追远,其敬宗收族,亲疏成载=盛行于明清之“会通谱”、“统宗谱”即是成例。如嘉靖时张宪、张阳辉主修之《张氏统宗世谱,上起黄帝赐姓,下至嘉靖支裔,收录一百一十七个宗支,遍及十五省之广大地域:程敏政于或化十八年纂修之《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则以周代大司马程伯休父为得姓受始之祖,以东晋元谭为新安程氏开派之宗,记述祁门、休宁、绩溪、婺源四十四个宗支之传承谱系、人物志传,收录族人逾万之众,历时二十年始成。其文献之嵬集,取精用宏,其谋篇布局,兼融大宗小宗,其记事述史,皆信而有征,其广收博采,则自立篇目,融史志谱为一体,集古今论著于一帙:“程氏谱法”被尊为统宗谱之范式,亦乃姓氏通志之滥觞。由是可见统宗会谱之作,实是繁杂艰深,无渊博深厚之功力,难以任之,无皓首穷经之毅力,无以成之。

今之《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系一姓之史,一族之志,实乃“五志”“三通”之流绪,统宗会谱之创新,其编修纂集耗时七载有余,卷帙百馀万言,艰难玉成,其功至伟。综览该“志”,体大精深,纵贯古今,内涵丰厚,史料翔实,考辨精当,论述公允,可谓鸿篇巨制,深得史志之精髓。

其追源溯流,上溯五帝.下启三代,以轩辕氏为人文初祖,尊夏奚仲为受氏之源。由禺阳封国,到薛侯食邑,备述任姓薛氏之根祖文脉;从田陈代齐,至秦灭六国,详叙妫姓薛氏之嬗变原委。根干分明,言之有据,分支衍派,传承有序。温州一脉,源自河东,“永嘉之乱”,南迁江左,唐末五代,散居七闽,由廉村而入温州,平阳、瑞安、乐清诸县而迁乡邑,枝开叶散,落地生根,瓜瓞绵延,蔚然大族。

其述史纪事,以历代王朝之兴废为经,以宗支衍派之播迁为纬。首叙开宗立派之列祖列宗,次述英贤辈出之名门望族=无论功业显赫之公侯将相,立言立德之宗师巨匠,抑或高蹈隐逸之名流大贤,一德一善之古今才俊,无不收录俱载,景行仰止。科甲门第多有铭记,簪缨世胄,谱系详明。先是薛元长、薛正明祖孙,六代连捷,金榜题名,继而薛强立、薛弼、薛徽言父子叔侄,五隽联芳,蟾宫折桂,一门五进士,世所罕匹。其兄弟伯仲或高居庙堂,辅弼朝政,或出守州郡、造福黎民。据《宋史·本传》,薛弼一生,历任多职,军政兼理,屡建殊荣,特进敷文阁待制,谥日“忠简”。其弟徽言亦以忠直著称,因指陈时弊,为权臣吕颐浩所忌,又因和议之争,忤逆秦桧,累遭贬斥,郁郁而终,后冤案昭雪,追谥“忠简”。北有“河东三凤”,南有“永嘉双忠”,薛氏功业得以彰显,家族风范薪火相传。诸如薛昌宋、薛凝之、薛据、薛应龙、薛梦桂、薛汉杰、薛宗澄等,亦各有业绩。

其谋篇布局恢弘大气,考辨史实,严谨周密。该“志”总计二十五章,百余小节,网罗宏富,史料翔实,既蕴含“源流世系、人物传记、宗祠祖庙、族规家训、艺文杂录”之诸种要素,又新增“永嘉学派、名臣奏议、历代文选、各家评选”,及“题名录、言行录、大事记”若干条目。其中以“永嘉学派”之论述尤为翔实。据该文所称,永嘉学派系宋代三大学派之一,与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薛氏十二世孙薛季宣即其领军人物,首创“事功学派”旨在经邦治世,一改空谈经学之流弊,被尊为一代宗师。

其敷陈世次,图录谱系,以谱牒为蓝本,以史志为印证,辅以野史杂记,金石题铭,考辨精微,多重论证。其文献辑录,古今论著,广征博探,诗词歌赋,集英聚萃,艺文杂录,以类编排。涉猎经史子集,网罗故老传闻,东至齐鲁,西达巴蜀,北起幽燕,南抵闽粤,涵盖神州九域,贯穿五千年文脉。其周详慎密,广博会通,秉承古人之遗风,弘开谱学之新例。

尤为可贵者,其引经据典,评介人物,均标明出处,或加以按语。疑窦歧义,诸说并存,有信传信,有疑存疑。历史地名,必略述其建置沿革,古今异同。帝王年号则加注公元纪年,附注于原文,既可纠谬辨误,也便于检阅查证。其文史底蕴之深厚,严谨治学之风范,于此可见一斑。

今值《中华温州薛氏通志》付梓刊行之际,编委会薛行淑先生、薛氐商会薛银龙会长、《薛氏族情》薛荣主编,请余审读,嘱余作序。余虽从事姓氏谱学有年,并忝任《薛氏族情》特邀顾问,但对薛氏研究十分粗浅。然而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故而不揣简陋,将点滴感悟,掇拾成文,

以示庆贺,是以为序。

二零一五年九月八日书于并州



序文作者简历

李吉,1944年生。山西清徐县徐沟人。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1980年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任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院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兼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史及姓氏谱牒文化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华族谱集成》《中国家谱总目》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百部丛书总编。撰写百余篇族谱序言、跋文。著有人物传记十八种。代表作有《寻根问祖》《中华百家姓始祖图典》《中国姓氏》《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中华姓氏通论》等二十二部(含与人合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1: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序(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也。”稽粤上古,民智未启,茹毛饮血,群居杂处,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炎黄之世,圣人出焉,度地乍邑,立君利群,因生赐姓,分宗立族,定婚姻,置嫁娶,人伦始具,文明初曙。故尔中华民族皆称炎黄子孙,号为龙之传人。此乃华夏文明统一性、连续性之第一基石,亦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之根之听系,脉之所维。

    三代以降,“家国同构,宗君合一”,封邦建国,胙土命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礼制于此大备。奠世系,辨昭穆,官有专司,分庶嫡,别族属,家自为牒。故尔殷有甲骨世系,周有彝鼎铭记,《六经》《三传》多有载录,《帝系》《世本》备述详明:由是可知,谱系之学,由来旧矣,事关家国大典,岂可阙略?

    汉魏六朝,尤重谱牒,选官任职,首重阀阅,婚姻嫁娶,必论门第:谱牒之作,于斯为盛,“青箱之学”,备受推崇。隋唐以下,科举取士,无论寒庶,皆可入仕。官修谱牒废止,私家修谱兴起。宋元以来,此风大渐,“欧苏体例”,遂成定式。明清两代迄于民国,民间修谱尤为鼎盛,三世不修谱,被视为不孝。故尔家皆有谱,族皆有志。宗法礼仪以此传承,族规家训由是而立.资政育人,以此为基,修齐治平,因是而成。乃至民风习俗,古迹遗珍,江山易姓,地域变更,人口繁衍,民族交融,无不涉猎,俱加收载。堪称华夏文明之缩影,社会百态之写真,可补正史之缺憾,可备方志之采撷。诚如章实斋所言:“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焉。”故尔族谱家乘与正史、方志三足鼎立,为史学大厦支柱之一,是为解读历史、剖析社会之微观窗口,亦乃弘扬传统,民族复兴之重要源泉。

   谱志之学,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迭遭难以数计之兵燹浩劫,但其根祖文脉之核心价值,无可取代,与时俱进之生命活力,永葆青春。时至今日,盛世修谱蔚然成风。续谱、修志已是广大民众自编、自述、自律、自慰,体现自身价值,跻身社会舞台,实现宗族文化需求。热衷于传统文化之有识之士接踵而起,别具特色之志乘佳作相继面世。《中华温州薛氏通志》,即其中精品之一。

《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冠以“通志”之名,实乃统宗会谱之别称。既有贯古通今之主旨,亦含兼融众派于一本之深意。据余所知,宗谱族志冠以“志书”之名古已有之,如孔氏之《阙里志》,孟氏之《三迁志》,颜氏之《陋巷志》,曾氏之《宗圣志》,子路之《仲里志》,并称五大名谱,亦称五大家志。而《通志》之称始于南宋,系福建莆田人郑樵所作,与唐人杜佑之《通典》、元人马端临之《通考》合称“三通”。明清以来,续修不断,故有《十通》传之于世。是为“类书”之经典,史学之别集。明清姓族志、会通谱多仿效参阅。其精要在于“广博会通,纵贯古今”。“会者”汇焉,“会其源万殊,而归一本也”:“通者”达焉,“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也”。其追源溯流,必慎终追远,其敬宗收族,亲疏成载=盛行于明清之“会通谱”、“统宗谱”即是成例。如嘉靖时张宪、张阳辉主修之《张氏统宗世谱,上起黄帝赐姓,下至嘉靖支裔,收录一百一十七个宗支,遍及十五省之广大地域:程敏政于或化十八年纂修之《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则以周代大司马程伯休父为得姓受始之祖,以东晋元谭为新安程氏开派之宗,记述祁门、休宁、绩溪、婺源四十四个宗支之传承谱系、人物志传,收录族人逾万之众,历时二十年始成。其文献之嵬集,取精用宏,其谋篇布局,兼融大宗小宗,其记事述史,皆信而有征,其广收博采,则自立篇目,融史志谱为一体,集古今论著于一帙:“程氏谱法”被尊为统宗谱之范式,亦乃姓氏通志之滥觞。由是可见统宗会谱之作,实是繁杂艰深,无渊博深厚之功力,难以任之,无皓首穷经之毅力,无以成之。

今之《中华温州薛氏通志,虽系一姓之史,一族之志,实乃“五志”“三通”之流绪,统宗会谱之创新,其编修纂集耗时七载有余,卷帙百馀万言,艰难玉成,其功至伟。综览该“志”,体大精深,纵贯古今,内涵丰厚,史料翔实,考辨精当,论述公允,可谓鸿篇巨制,深得史志之精髓。

其追源溯流,上溯五帝.下启三代,以轩辕氏为人文初祖,尊夏奚仲为受氏之源。由禺阳封国,到薛侯食邑,备述任姓薛氏之根祖文脉;从田陈代齐,至秦灭六国,详叙妫姓薛氏之嬗变原委。根干分明,言之有据,分支衍派,传承有序。温州一脉,源自河东,“永嘉之乱”,南迁江左,唐末五代,散居七闽,由廉村而入温州,平阳、瑞安、乐清诸县而迁乡邑,枝开叶散,落地生根,瓜瓞绵延,蔚然大族。

其述史纪事,以历代王朝之兴废为经,以宗支衍派之播迁为纬。首叙开宗立派之列祖列宗,次述英贤辈出之名门望族=无论功业显赫之公侯将相,立言立德之宗师巨匠,抑或高蹈隐逸之名流大贤,一德一善之古今才俊,无不收录俱载,景行仰止。科甲门第多有铭记,簪缨世胄,谱系详明。先是薛元长、薛正明祖孙,六代连捷,金榜题名,继而薛强立、薛弼、薛徽言父子叔侄,五隽联芳,蟾宫折桂,一门五进士,世所罕匹。其兄弟伯仲或高居庙堂,辅弼朝政,或出守州郡、造福黎民。据《宋史·本传》,薛弼一生,历任多职,军政兼理,屡建殊荣,特进敷文阁待制,谥日“忠简”。其弟徽言亦以忠直著称,因指陈时弊,为权臣吕颐浩所忌,又因和议之争,忤逆秦桧,累遭贬斥,郁郁而终,后冤案昭雪,追谥“忠简”。北有“河东三凤”,南有“永嘉双忠”,薛氏功业得以彰显,家族风范薪火相传。诸如薛昌宋、薛凝之、薛据、薛应龙、薛梦桂、薛汉杰、薛宗澄等,亦各有业绩。

其谋篇布局恢弘大气,考辨史实,严谨周密。该“志”总计二十五章,百余小节,网罗宏富,史料翔实,既蕴含“源流世系、人物传记、宗祠祖庙、族规家训、艺文杂录”之诸种要素,又新增“永嘉学派、名臣奏议、历代文选、各家评选”,及“题名录、言行录、大事记”若干条目。其中以“永嘉学派”之论述尤为翔实。据该文所称,永嘉学派系宋代三大学派之一,与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薛氏十二世孙薛季宣即其领军人物,首创“事功学派”旨在经邦治世,一改空谈经学之流弊,被尊为一代宗师。

其敷陈世次,图录谱系,以谱牒为蓝本,以史志为印证,辅以野史杂记,金石题铭,考辨精微,多重论证。其文献辑录,古今论著,广征博探,诗词歌赋,集英聚萃,艺文杂录,以类编排。涉猎经史子集,网罗故老传闻,东至齐鲁,西达巴蜀,北起幽燕,南抵闽粤,涵盖神州九域,贯穿五千年文脉。其周详慎密,广博会通,秉承古人之遗风,弘开谱学之新例。

尤为可贵者,其引经据典,评介人物,均标明出处,或加以按语。疑窦歧义,诸说并存,有信传信,有疑存疑。历史地名,必略述其建置沿革,古今异同。帝王年号则加注公元纪年,附注于原文,既可纠谬辨误,也便于检阅查证。其文史底蕴之深厚,严谨治学之风范,于此可见一斑。

今值《中华温州薛氏通志》付梓刊行之际,编委会薛行淑先生、薛氐商会薛银龙会长、《薛氏族情》薛荣主编,请余审读,嘱余作序。余虽从事姓氏谱学有年,并忝任《薛氏族情》特邀顾问,但对薛氏研究十分粗浅。然而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故而不揣简陋,将点滴感悟,掇拾成文,

以示庆贺,是以为序。

二零一五年九月八日书于并州

 

序文作者简历

李吉,1944年生。山西清徐县徐沟人。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1980年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任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院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兼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史及姓氏谱牒文化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华族谱集成》《中国家谱总目》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百部丛书总编。撰写百余篇族谱序言、跋文。著有人物传记十八种。代表作有《寻根问祖》《中华百家姓始祖图典》《中国姓氏》《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中华姓氏通论》等二十二部(含与人合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古文字“才”的义理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主要对汉字“才”的义项进行梳理。“才”是初文,“材”是“才”的后起字,金文中“才”字常假借为“在”或“哉”,进而理清“才”的字义发展关系,为其他字的学习提供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义理;才;材;在;哉
  才,指事字。商代甲骨文作,西周金文作,都像草木从地面钻出之形。《说文·才部》:“才,草木之初也。”本义是指草木初生。草木跟木头有关,所以由本义初生的草木引申为木料或者木材之性质。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才部》引用李阳冰之说,认为凡木材之质可引申之人之才质。由此引申为人、物的资质,又指才能,进而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如“必取贤敛才焉”。
  “才”后多用于指才能或有才能的人,为分担该义,又加表意符号木,构成“材”,以示木材之意。因此,“才”是“材”的初文,“材”是“才”的后起分化字。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在初文上加意符造后起分化字是汉字孳乳产生新字的一种方式。类似的例子有:“昏”的本义为黄昏,引申为结婚,后加“女”,分化出“婚”;“竟”本义为乐曲终了,引申为边境,加“土”旁,分化出“境”。汉字形体由繁到简逐渐线条化,使形声字大量增加。但不管汉字如何变化,汉字的本质仍是表意文字。
  “才”本义为草木刚从地面冒出,引申为“刚刚”,此用法后写作“纔”,在古书中常与“财”通假。如《说文解字注》:“涚,财昷水也。”[1]财昷水指刚刚温的水。
  出土文献中“才”常借为“在”或“哉”。于省吾新证:“载、在、才、哉古通。金文在字哉字多叚才为之。如王在某之在。其叚才为哉者,如《师询簋》‘哀才’。才应读为哉。”[2]下面以《商周金文(中国古文字导读)》中所见“才”为例,进行分析。该书共收68篇金文,所见“(才)”共53次,总结为两种用法:一是“才”借为“在”;二是“才”借为“哉”。
  1 “才”借为“在”
  商周金文中“才”借为“在”,“才”+地理名、“才”+宫室名的文例居多。
  1.1 “才”+地理名
  编号 器物名 文例
  1 大盂鼎 王才(在)宗周
  2 静方鼎 王才(在)宗周
  3 班簋 才(在)宗周
  4 鼎 王才(在)宗周
  5 史颂鼎 王才(在)宗周
  6 四祀其卣 才(在)召大(庭)
  7 四祀其卣 王才(在)梌(榆)
  8 宜侯夨簋 易(赐)才(在)宜王人□[十?]又七生(姓)
  9 长盉 穆王才(在)下淢?(居)
  10 鲜簋 王才(在)京
  11 史墙盘 青(静)幽高祖,才(在)(微)灵处
  12 曶鼎 井(邢)吊(叔)才(在)异为□
  文例中所见“宗周”“召大”“梌”“宜”“下”
  “”“”以及“异”等为古地理名。其中,出现地理名频率最多的为“宗周”,宗周又称镐京,是西周都城,为周武王所营建,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
  1.2 “才”+军旅或驻屯地
  编号 器物名 文例
  1 利簋 王才(在)
  2 召尊 唯九月才(在)炎(郯)
  3 静方鼎 (司)才(在)(曾)噩(鄂)(师)
  4 簋 才(在) (师)
  文例中最后一字均为“”,《说文·部》:“,小阜也。”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不用“小阜”之义,而把“”借为“师”,表示军旅或驻屯地。在《静方簋》“(司)才(在)(曾)噩(鄂)(师)”中,经近来考古发现可知,噩为侯国,“噩(鄂)”应指噩国军队驻扎地。“才+某”沿袭了殷墟甲骨文的用法,如甲骨文中的“贞,亡尤,才(在)丙卜”“才朽”等。
  1.3 “才”+月份日期
  编号 器物名 文例
  1 四祀其卣 才(在)四月
  2 戌嗣子鼎 才(在)九月
  3 尊 才(在)亖(四)月丙戌
  5 宜侯夨簋 隹(唯)四月辰才(在)丁未
  6 作册令方彝 隹(唯)八月辰才(在)甲申
  8 盠驹尊 隹(唯)王十又二月辰才(在)甲申
  10 曶鼎 辰才(在)丁酉
  11 散氏盘 唯王九月,辰才(在)乙卯
  文例中“四月”“九月”是月份;“丙戌”“丁未”“甲申”“丁酉”和“乙卯”是日期。古代记日采用干支纪日法,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甲骨文中也存在天干纪日法,如“癸酉卜,永,贞旬亡祸”“己丑卜,争,贞叶王事”等。
  1.4 “才”+宗庙、宫室名
  编号 器物名 文例
  1 子黄尊 子见才(在)大(太)宗
  2 静方鼎 王才(在)成周大室
  3 虎簋盖 王才(在)周新宫
  4 询簋 唯王十又七祀,王才(在)射日宫
  5 曶鼎 王才(在)周穆王大(室)
  6 曶鼎 才(在)王廷乃卖(赎)
  7 匜 王才(在)上宫
  8 ?簋 其濒(频)才(在)帝廷陟降
  9 多友鼎 丁酉,武公丁(在)献宫
  10 攸比鼎 王才(在)周康宫室
  11 颂壶 王才(在)周康邵(昭)宫
  12 吴虎鼎 王才(在)周康(夷)宫
  文例中,“才”后接宗庙、宫室名。“大室”即“太室”,指太庙。唐兰认为“康宫”即康王的庙[3]。《说文》:“廷,朝中也。”[4]在西周金文中多表示君王上朝布政之地,常见的有中廷、大廷和东廷,如《谏簋》:“司马共右谏八门立中廷。”
  1.5 “才”+其他
  “才(在)位”表示“某王在位当政期间”,如《毛公鼎》“余一人才(在)位”,再如《秦公及王姬镈》“秦公(其)?(畯)(令)才(在)立位”。
  此外,有三例“才(在)”的写法很特殊,分别是《大盂鼎》“在珷王嗣玟作邦”“在御事”以及《中甗》“在噩(鄂)(师)(次)”。它们的写法分别是“”“”“”,这三例写法跟后代“在”的写法相似。《大盂鼎》中提到“禘周王、成王”,可断为周康王时期的器物;《中甗》与周昭王南征之事有关,可断定《中甗》为周昭王时期的器物。从器物断代看,夏商时期“才”借为“在”,西周时期出现“在”且“才”“在”写法并存,之后逐渐从“才”写法中分化出“在”。
  2 “才”借为“哉”
  “才”借為“哉”,“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例如,《班簋》“允才(哉)显”“隹(唯)民之才(哉)”,再如《师询簋》“师訇(询),哀才(哉)”。
  综上,可用字义发展系统来构建“才”的字义发展关系:
  总之,“才”的本义是草木初生,后孳乳出“材”表引申义“木材”,“人才”“才能”之“才”仍用“才”。构建上述词义发展系统,有利于理清“才”的词义发展关系,同时也有利于为研究其他字词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61.
  [2]于省吾.双剑誃群经新证多诸子新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8.
  [3]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J].考古学报,1962(1).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6]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王辉.商周金文(中国古文字导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8]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9]龙文希,陈拥军.论汉字构形理据与孳乳分化之间的辩证统一[J].海南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郝慧(1993—),女,山西忻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837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1: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的“才女”之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北宋女子卢氏,仁宗天圣间人,其随父亲离开蜀地任所时,在驿舍壁上题写了一首《凤栖梧》,词云:“蜀道青天烟霭翳。帝里繁华,迢递何时至?回望锦川挥粉泪,凤钗斜弹乌云腻。
  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趟,露滴寒如水。从此鸾妆添远意,画眉学得瑶山翠。”就情感表达和词语文采言,这首《凤栖梧》的确写得不错。不过,真正引起我们关注的倒不是这首词,而是词前之序:“登山临水,不费于讴咏;易羽移商,聊舒于羁思。因成[凤栖梧]曲子一阕,聊书于壁。后之君子览之者,毋以妇人窃弄翰墨为罪。”末尾之语,看似卢氏个人谦词,但仔细想想,又不尽然。
  按照今人理解,作首词,书于壁,文人雅兴而已,本该是值得炫耀之事。为什么卢氏会有“窃弄翰墨为罪”的感受呢?无他,就因为卢氏自己是“妇人”,是一个按照当时社会游戏规则本该远离文墨的小女子。古代中国除了王权正统外,也是一个男主女从、男尊女卑传统悠久的国家。在此国度中,较之男性,女性是边缘化的“二等公民”,也就是西方作家波伏瓦说的“第二性”。诸如“男先乎女”、“妇人,从人者也”(《礼记》)的训令被视为天经地义,“无才是德”成为畅行闺门的道德诉求。古代中国妇女在男权社会的边缘化,除了被逐下政治经济大舞台之外,一个突出体现就是入学堂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根据“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预设,“生而弄璋”的男子和“生而弄瓦”的女子,彼此身份高低、角色分工从婴儿落地起就拍了板;任何企图跨越这性别界限的言行,都要遭到非难。在“士有百行,女唯四德”的旧时代,“第二性”们普遍缺乏文化教育,诸如吟诗作文之类对士子书生极平常的事,对她们来说多难以企及。自然而然,所谓“诗才”、“文才”什么的就跟闺中女儿们远离了、生分了,大都成为她们可望而不可即之物。
  古代中国也有所谓“妇学”、“女教”,但无非是按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教学大纲,全部内容都在训导女子如何做好一个家庭主妇而已。即是说,让小女子读点书识点字,也无非是为了使她们更好地操持家政、谨守妇道。福建侯官《云程林氏家乘》日:“女子十岁以上,不得随母归宁,始就母教学书算,诵说《孝经》、《列女传》、《小学》,凡织纫中馈蚕桑针线,并令时习之”。连明代《闺范》作者,曾为女子教育辩解的吕坤也说:“今人养女子多不教读书认字,盖亦防微杜渐之意。然女子贞淫,却不在此。果教以正道,令知道理,如《孝经》、《列女传》、《女训》、《女诫》之类,不可不熟读讲明,使他从心上开朗,亦阃教之不可少也。”所谓“间”,门坎也,指妇女居住的内室,“阃教”也就是闺中之教、内室之教。归根结底,这套以驯化女子面向“家门内”为人生目标的教育,跟男子所接受的面向“家门外”的教育,从形式到内容,从出发点到最终目的,都有天壤之别。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可偏偏跟女流之辈无缘。古语所谓“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声”便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在男权社会,男子垄断文化而女性不得染指的观念被视为天经地义;“通文墨”从来属于男儿专利――盖在那是大丈夫立身处世、闯荡天下、入仕求官、光宗耀祖的“敲门砖”。这“砖”,对于终身闭锁家门内“从父”、“从夫”乃至“从子”的女子们当然用不着;即便她们偶尔有机会学得些诗文书画,即使不被目为“不守妇道”,也难免要被说成是“博取虚名”,终归得不到传统社会的肯定。
  教育上的性别隔离,成为天经地义的社会观念。清传奇《琥珀匙》中女子桃芙奴,“素好摅词,兼能染翰”,能诗擅画的才女名声远近传播,不但邻里乡亲,连仕宦人家的夫人、小姐也慕名差人前来求其作。尽管如此,小女子仍得不到世俗社会的认可。且听其父亲桃员外如何教导女儿:“我儿过来。大凡女子无才便是德。今你会画能诗,为父的心虽喜,然古人养女,不欲令深知文墨。看你积案盈窗,尽皆诗章画片,闺中女子,博此虚名,却有何益?”听得女儿辩解,员外夫妇叹日:“儿吓,你虽深通文墨,怎比得男儿,当替得爹爹门户?”按照男性中心社会的分工,“深知文墨”不该是女儿家的正经事,可桃家女子不但不以“窃弄翰墨”为罪,反而大张旗鼓地彰显自我文才,搞得“积案盈窗,尽皆诗章画片”,难怪老爹爹也觉得过头,看不顺眼,要来干涉。《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载有这样一件事:薛氏是个美丽多情的女子,曾做诗以答丈夫从弟。丈夫认为她违反了礼教的行为规范,状告于官,要求离婚。最后薛氏证明了她丈夫的兄弟们为了谋取他的财产而设下陷阱,她只是那个阴谋的受害者之后,县官驳回了案子……“诗词不宜掂弄”,这便是封建礼教社会加在小女子头上的紧箍咒。处在这种社会情境中,“窃弄翰墨”的女子们又怎么可能不内心惴惴,时有负疚乃至负罪之感呢?
  宋代女诗人当中,有作品传世最多的当数朱淑真。她给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诗和二十多首词。可是,文学成就不可谓不大的她,依然免不了跟前述卢氏一样发出“女子弄文诚可罪”、“磨穿铁砚非吾事”的深深叹息,且听其诗《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这个舞文弄墨的诗坛才女,明明知道“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偏偏又“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掬水月在手》序);一方面是情深难抑地弄文,一方面又忐忑不安地自责。自我情感抒发的需要和世俗伦理观念的拘囿在她身上发生着剧烈冲突。从这种“非吾事”和“却有功”的矛盾心理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才女的困惑,还可以进而去透视中国古代跟才女现象相关的种种问题。
  在男权社会里,之所以不让女子享受跟男子同等的教育,从根本上扼杀小女子“诗才”、“文才”发展的可能,将她们死死地禁锢在远离社会的“家门内”,除了以女性地位的边缘化来印证男权至尊外,更因为害怕小女子识了字读了书(尤其是偏离传统妇道的“杂书”),明了理(不甘臣服男权道德指令之理)乱了性(已被传统礼教驯化之性),会从此“不安分”起来。这不,戏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就因读书学诗开了心窍,触发了朦胧又强烈的青春萌动。一出惊天动地的“因情成梦”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便被这精神导火线引发了。《红楼梦》里宝钗同黛玉谈及偷读《牡丹亭》、《西厢记》时,也把天机一语道破:“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为“红颜薄命”感叹惋惜,却少有人对“红颜薄学”提出非议,说到底,就因为按照“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颜氏家训》)的定规,女性作为“边缘人”的身份从出生起就被社会传统牢牢铸就;视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的世俗观念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闺门训导大大有利于男权社会的稳定。深入实质看,男权社会把“无才”张扬为“美德”这一招确实狠毒,犹如把以摧残 女性肉体和精神为代价的缠小脚肉麻地吹捧为美一样。
  作为礼教复兴的标志,程朱理学虽产生在宋代,但其时尚未立即生发出巨大社会效应,这从在很长时间被视为“伪学”可知(参见陆九渊、陈亮对朱子哲学的质疑)。程朱理学真正获得大发展土壤是在明朝――它几乎就成为明朝的“国教”。在此背景下,旨在对“女才”的扼杀,在明朝发展到极端,如陈东原指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明代才见。这所谓才,并不是才智的才,不过是狭义的知书识字之谓。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谜底,就是‘妇人识字多淫秽’。(《中国妇女生活史》影印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15页)
  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加以认识。首先,作为一种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从远源看,关于女子“四德”(德、言、容、功)的阐释自古以来多多。被尊为女子教育“圣人”的班昭(东汉)曾在《女诫》中说,“妇德”指“不必才明绝异”,“妇言”指“不必辩口利辞”,“妇功”指“不必技巧过人”,“妇容”指“不必颜色美丽”。四条中三条都有扼制女才之嫌,剩下一条从容貌上也把女人搞得灰头土脸。从近源看,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即有云:“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又日:“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也。”尽管如此,司马光尚未完全反对女子读书识字,说“古之贤女,无不观图史以自鉴”;只不过限于“七岁始学《孝经》《论语》,九岁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而已。其次,作为一句格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至明代出现,乃上述压抑女性的思想极端化发展的标志,亦跟当时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社会现实有关。这种极端,即吕坤说的为了“防微杜渐”而“今人养女子多不教读书认字”,将小女子本可用来读传统妇学“正经书”的最起码的“知书识字”权利也彻底剥夺了。这种铲草除根式的作法,较之在女子识字读书上持有限认同的前人,显然是大大地退步了。总之,“女子无才便是德”并非凭空而来,其产生乃是男权社会高度膨胀的结果。
  处在男权社会磐石般重压之下,古代中国历史上那些善于吟诗作词的才女们,尽管是“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尽管发自情性的创作滋润了她们干枯的生命,但又怎么可能不内心充满困惑甚至怀有沉重的负罪感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3572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03-12   |  1884阅读  |  1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

 

 

  薛昂 赵挺之 林摅 张商英 何执中 余深 王安中

 

  王荆公居金陵半山,又建书堂于蒋山道上。客至必留宿,寒士则假以衾裯,其去也举以遗之。临安薛昂秀才来谒,公与之夜坐,遣取被于家。吴夫人厌其不时之需,应曰:“被尽矣。”公不怿,俄而曰:“吾自有计。”先有狨坐挂此梁间,自持叉取之以授薛。明日又留饭,与弈棋,约负者作梅花诗一章。公先输一绝句,已而薛败不能如约,公口占代之云:“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欲将明艳淩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薛后登第贵显,为门下侍郎,祀公于家,言话动作,承以为法,每作和御制诗亦用字说。其子入太学,夸语同舍曰:“家君对御作诗固不偶然,往在学时,梦金甲神人降而呼曰:‘君可学吟诗,他日与圣人唱和去。’今而果验。”客李骥者素滑稽,应声蹙頞连曰:“果不偶然!果不偶然!”薛子再三诘之,骥曰:“天使是时已为尊公烦恼了。”盖以薛不能诗,故戏之也。韩子苍为著作郎,人或谮之于薛云:“韩改王智兴诗讥侮公,其词曰:‘三十年前一乞儿,荆公曾与替梅诗。如今输了无人替,莫向金陵更下棋。’”薛泣诉于榻前,韩坐罢。其实非韩作。夷坚志 能改斋漫录较略,惟诗句不同,诗曰:“好笑当年薛乞儿,荆公座上赌梅诗,而今又向江东去,奉劝先生莫下棋。”薛书名似“丐”字,人呼“薛乞儿”。

 

  薛肇明谨事蔡元长,至戒家人避其名。宣和末,有朝士新买一婢,颇熟事,因会客,命出侑尊。一客语及“京”字,婢遽请罚酒,问其故,曰:“犯太师讳。”一座骇愕。婢具述先在薛太尉家,每见与宾客会饮,有犯“京”字必举罚,家人辈误犯必遭叱詈;太尉或自犯,则自批颊以示戒。闲燕常谈

 

  旧制监司官虽甚卑,遇前执政宰藩亦肩舆升厅事。宣和初,薛肇明自两地出守淮南,有转运判官,年少新进,轻脱之甚,肇明每不堪之。到官未几,肇明还旧厅,因与首台蔡元长语及之,且云:“乘轿直抵脚踏子始下,呵舆之声惊耳,至今为之重听,其他可知也。”元长大不平,翊日降旨:“诸路监司遇前宰执帅守处,即入客位通谒。”自是为例。挥麈录 与许将一条参观

 

  杨畏字子安。元丰、元祐、绍圣更张,独能以巧免,世号“杨三变”。薛昂在政府,和驾幸蔡京第诗,有“拜赐应须更万回”。太学呼为“薛万回”。昂守洛日,杨闲居洛下。一日府宴,别无客,惟子安一人。或问一幕官曰:“今日府会,他客不与耶?”幕官曰:“客甚易得,但恐难得如此好属对耳。”曲洧旧闻

 

  薛八丈黄门昂,始位左辖,其小君因出游还,适过宣德端门,时郊禋近,有司日按象自外旌鼓迎至阙下而驯习之。夫人见而大骇,归告其夫曰:“异哉左丞,我侬今日过大内前,安得有如此大鼻驴耶!”人传以为笑。铁围山丛谈

 

  挺之为中丞,任伯雨言挺之始因章惇进,既谄事蔡京、蔡卞,及卞黜责,又谄事曾布,出入门下。故士论号为“移乡福建子”。名臣言行录 按章、蔡皆福建人,而曾布则江西人,故云移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5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南雁荡
朝代:唐代|作者:薛正明
遐僻山深自晦明,峨峨千态画难成。
半空高挂龙湫瀑,万仞宏开金石城。
日射岚光轻锁黛,泉飞竹径细鸣筝。
隐山无路停骖问,拂拂清风两腋生。
(见周喟《南雁荡山志》卷七引郑思恭《崇祯南雁山志》。
)(按:薛正明逸诗及小传,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18:28 , Processed in 0.0753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