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南雁荡
朝代:唐代|作者:朱着
山呈图画水鸣弦,石室丹台别有天。
官况屡来忘是客,凡襟洗去欲成仙。
只因紫绶覊尘海,须把黄花种玉田。
药径云关堪驻迹,钓矶风月不须钱。
(见周喟《南雁荡山志》卷七引陈玭《嘉靖南雁山志》、郑思恭《崇祯南雁山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南雁荡诗 五代 · 陈德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雁山遥与白云连,六十奇峰半倚天。
金鼎雨花猿听偈,石门迎月鹤参禅。
戏龙高跃青霄上,群凤齐飞赤日边。
诗思凭空吟不了,那堪夙驾入星躔(见周喟《南雁荡山志》卷一引陈玭《嘉靖南雁山志》、郑思恭《崇祯南雁山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瑄(xuān)
醉花荫L 2020-06-23   |  17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

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


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人物生平

儒学世家

薛瑄生于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十日(1389年8月20日 ),出身教育世家。祖父薛仲义精通经史,因时值元末战乱,不愿应考做官,大半生均在家乡教书。父亲薛贞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后,历任河北元氏、河南荥阳、河北玉田、河南鄢陵等县的儒学教谕达三十余年。

薛瑄因有良好的求学环境,再加上生性聪颖,在六、七岁时便能对《小学》、四书熟习背诵,十一、二岁就会写诗作赋。


永乐元年(1403年),薛瑄的父亲在任荥阳县教谕时,河南布政司参政陈宗问前来巡视,在船上偶有感触,随口吟出“绿水无忧风皱面”,但一时想不出对句,便求教于在场官吏,结果无一人能够对得上来。父亲回家将此事告诉薛瑄,他稍加思索便道出“青山不老雪白头”。陈宗问得知后,颇感惊奇,便亲临学舍看望,还索阅了他平时的诗作,称他才学出众,长大一定能成大器。

青年时期的薛瑄便在元末著名学者徐怀玉、魏希文、王素亨等人的指导下,专心攻读宋明理学,颇有造诣。从政以后,他更是勤学不辍,一有空闲,便亲自抄录《性理大全》一书,认真读诵,经常深夜才眠;尤其是冬天的夜晚,他不顾寒冷,仍然燃烛苦读。他在读书中,如有心得体会,便立即记载下来,后来记得多了,便集成《读书录》和《读书续录》,两书共23卷,后成为薛瑄在理学方面的重要论著。


永乐十七年(1419年),薛瑄的父亲改任鄢陵县教谕。年近三十岁的他仍然随父亲求学。不过这时他已将主要精力用于研读程朱理学,并泛及子史百家、天文地理等,而对科举的学问并不感兴趣。但事有蹊跷,按照当时规定,凡教谕所在县长期无人能考上举人、贡生时,就要将其充发到边远地区服役。出于无奈,薛瑄只得听从父命,于次年八月参加了河南全省乡试,考中了庚子头名解元;翌年,又赴京师参加了全国会试,登甲榜赐进士及第。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为政有声

薛瑄从宣德三年(1428年)开始,到天顺元年(1457年),陆续居官二十四年,大多执掌法纪,如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和大理寺卿等。期间他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拟重整风纪,在内阁首辅杨士奇等的举荐下,薛瑄被任命为广东道监察御史,并监湖广银场。湖广银场即沅州银场,辖湘西十余县二十多处银矿,有民夫五十余万人。这里多年管理混乱,贪污成风,亟待整治。薛瑄初上任时,深知肩负责任重大,便以唐诗“此乡多宝玉,切莫厌清贫”自警。他轮流驻于沅州、辰溪和泸溪等处,往复巡视,明察暗访,承办要案,特别是对贪污受贿者都一一上报革除官职,依法严惩。从而使府县及银场秩序井然,民众夸赞不已。他在任三年,未回过一次家。离任时两袖清风,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那样:“莫言白笔(代称自己)南征久,赢得归囊一物空”。

不屈王振

正统六年(1441年),薛瑄就任大理寺少卿,参与刑狱案件审理。此时,身为司礼太监、把持朝政的王振,为了达到结党营私、培植亲信的目的,很快便派人向薛瑄赠送礼物并约请相见,但都被薛瑄托辞谢绝。朝中重臣杨士奇等见薛瑄性情耿直,恐被王振怪罪,都屡次劝他前往王府道谢。而他却正色回答道:“安有受爵公朝,谢恩私室之理?吾不为耶!”不仅如此,群臣到东阁议事,公卿们见了王振都行跪拜礼,而唯有薛瑄行拱手礼,从此王振对他就更怀恨在心了。

薛瑄上任后尽心尽职,昭冤平反,仅四个多月就办完了在锦衣卫发生的10多起冤狱案。事有凑巧,薛瑄办案期间,当时锦衣卫有个已去世二年的军官的小老婆美貌风流,与王振之侄、锦衣卫行事校尉王山私通,两人想马上成亲,但军官的大老婆贺氏以三年守孝期未满为由,从中阻拦。结果引起两人不满。王山便唆使那军官的小老婆状告贺氏,说她用妖术闷死了自己的丈夫。于是由锦衣卫将贺氏扣押立案,由都察院御史狱审讯判成死罪。薛瑄发现其中有冤,多次要求经办此案的监察御史复查平反,但那些人都因害怕得罪王振而借故推诿,只好又转交刑部议处。待刑部查清确属冤案后,薛瑄便愤然对诸监察御史以渎职枉法进行了弹劾。这样一来,便引起了锦衣卫指挥马顺和都察院都御史王文的强烈不满,二人立即向王振大进谗言,王振听后大怒,便令谏官弹劾薛瑄,以对当今朝廷不满为由,定为死罪,下于锦衣卫狱中。薛瑄入狱后,许多人纷纷前往看望,但只见他泰然自若,仍手捧《周易》在专心致志地诵读。通政史李锡知道后赞叹说:“真铁汉也!”午门会审时,由王文主审提问,薛瑄当即义正词严地斥责他说:“你身为御史长官,自当迥避,安能问我!”羞得王文无言答对。薛瑄蒙冤,震动朝野,就连王振的老仆人也为之痛哭不已。王振见众怒难犯,只好作出退让。后经兵部尚书王伟等上抗疏申救,才免了薛瑄死罪,将他削官为民,放回故里。时过七年,也就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这一冤案才得以平反。

为民请命

薛瑄为官不但清廉律己,而且勤政爱民。他诚恳地指出:“为政以爱人为本。”“做官者,虽愚夫愚妇,皆当敬以临之,不可忽也。”“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不至也。”(见《读书录》)他深刻阐明了爱民、养民;让民众富庶起来的重要性。他说:“财出于民,费用广则财不足;财不足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穷;民穷则力竭,力竭则本摇矣。”(见《从政名言》)正是在这种爱民思想的支配下,薛瑄做官期间不断地为民请命,为民伸冤,动人事迹广为流传。

景泰元年(1450年),复官不久的薛瑄奉命前往四川,协助巡抚佥都御史李匡平息川西苗彝作乱。期间,他亲自到各处察看民情,发现当地贪官割剥、横征暴敛,致使百姓生活困苦,冤抑难申,作乱主要由此引起。于是,他在作乱平息之后,便立即向朝廷奏本说:“番川远夷,但当羁縻之,不宜责以贡赋。”他列举事实说明苗彝等少数民族地区民力已竭,财力已尽,只有减少贡赋,才可不生变故。但朝廷对这一建议不置可否。一气之下,他便向朝廷提出了辞官还乡的请求。


景泰四年(1453年),全国发生大饥荒。苏州、松江一带民众纷纷向富户借粮。但富户们乘人之危,大抬粮价,囤积居奇,吝而不借。为此激起民怨,便发生了民众群起抢富户粮食、烧富户房子的事件。朝廷派太保王文前往查处,王为了表功,一下便查抄平民五百余户,捕得两百余人,并以谋反罪将其全部解京,奏请一齐问斩。不少大臣都认为这是一宗大冤案,但慑于王文权势却不敢提出异议,只有薛瑄向朝廷奏章辨冤。王文怒对别人说:“此老倔强犹昔!”但薛瑄却庄重地表白道:“辨冤获咎,死何憾焉!”最后经都察院官吏勘实,只严惩了为首者三四人。

入阁回乡

天顺元年(1457年)春,年已六十九岁的薛瑄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起初,他还踌躇满志地想为朝廷效力,每逢朝廷召见,都能坦诚直言,献计献策,屡次就行王道、重贤才、用群策等,陈述了自己的主张。但不久他便发现英宗皇帝平庸无能,对朝臣乱政束手无策,置正确意见于不顾,屈杀忠臣于谦,并令从南国购买狮子,玩物丧志。从此,他对振兴朝政已毫无信心,想到还是“见几而作”,致仕还乡为好。于是便以老病为由接连上章,获得允准后,第四天便离开京师,踏上归程。这时,他高兴地说:“我所推崇的道学思想可以顺利地弘扬了!”

薛瑄在致仕还乡以后的日子里,一面聚众讲学,一面进一步深钻细研正心复性理论,并进行更加严格的自我修养,使之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安然逝世

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五日(7月19日),薛瑄忽觉身体不适,遂将所写文稿作了一番整理,之后伏案写诗道:“土炕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唯觉性天通。”通字尚未写完,薛瑄便与世长辞,时年七十六岁。薛瑄逝世后,朝廷遣使谕祭,并命有司为其办理丧事。次年春又颁下《奉天诰命》,根据薛瑄生前的功绩,赠他为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成化元年(1465年),监丞李绅首请薛瑄从祀孔庙,其后请求薛瑄从祀孔庙的人也不少,但刘定之认为薛瑄虽为一代名臣,但他尚未达到从祀资格。

隆庆五年(1571年)九月,朝廷降旨准予薛瑄从祀孔庙,称其为“先儒薛子” 。

主要影响

思想成就

薛瑄推崇程朱理学,在思想上总的是同程朱理学一脉相承的,但又并非程朱理学的简单延续,而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程朱理学。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理无穷,故圣人立言亦无穷”的思想指导下,弃旧图新,提出了不少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观点,对明中叶兴起的理学唯物主义思潮起到了首倡和先导作用。首先,他批判和改造了朱熹“理在气先”和“理、气决是二物”的唯心主义理气观,明确提出了“理在气中,以气为本”的新观点。他反复强调:“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见《读书录》)“理与气一时俱有,不可分先后;若无气,理定无止泊处。”同时,明确指出“理气决是二物”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说:“理与气无间亦无息。”“理气浑然而无间,若截理气为二则非矣。”(以上均见《读书续录》)他坚持气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原始的物质本体的观点,他说:“天地间只一气。”“天地万物皆气聚而成形。”(均见《读书录》)以上这些论述都是非常正确,应该充分肯定的。

其次,薛瑄一贯倡导求实理、务实用的实学思想和学风,他不但明确提出了“实学”的概念,而且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他说:“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时随处省察于言行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心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德之地。”又说:“为学不在多言,亦顾务行如何耳!”他在强调行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肯定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如说:“知理而行者,如白昼观路分明而行,自无差错;不知理而行者,如昏夜无所见而冥行,虽或偶有与路适合者,终未免有差也。”(以上均见《读书录》)由于薛瑄力倡“实学”,并一生躬行实践,所以他的学说被时人称为“笃实践履之学”,他本人被誉为“实践之儒”。


再次,“复性”说在薛瑄理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薛瑄的“复性”说,虽积极维护程朱的“道统”观念,本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也不乏唯物主义观点。如就“性”的本源来说,朱熹认为“性”是天赋,来自先天;而薛瑄则认为“性”是“理”,主要形成于后天。在对“复性”的具体解释上,朱熹指出,“复性”就是要恢复人的本然之善的天性;薛瑄却不然,他说“复性”就是要按理视、听、言、动。不难看出,薛瑄的“复性”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朱熹“复性”说的修正和完善。

文学成就

薛瑄是有素养的作家和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有散文、杂文等260余篇,诗歌1570首,成就颇大。对于诗文写作,他曾讲道:“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肺腑者是也。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见《读书录》)这就是说,凡是发自肺腑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在写作方法上,他主张要条理明白,要注重修辞,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他还强调,有了高深的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些见解,无疑都是正确的、高明的。

薛瑄的散文、杂文大体可分为游记、随感、对友人题赠以及寓言故事等。在写作上大都结构严整,行文流畅,格调清新,寓意深刻。如《游龙门记》叙述简洁明快,写景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被称为明代散文佳作,上世纪60年代曾被选入中学课本。《退思亭记》《车窗记》都是触景(物)生情,有感而发,在揭露贪污受贿、败坏法纪等劣行的同时,不忘奉劝世人和勉励自己勤廉从政、慎言慎行,说理充分,令人心悦诚服。

薛瑄很爱写诗,凡行旅、登临、居住、怀古、读书、会友、赠别等,多有诗歌问世。对薛瑄的诗,清人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予了很高评价,曾称:“大致冲淡高秀,吐言天授,往往有陶(陶渊明)韦(韦应物)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薛诗中不乏名篇、警句,如“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沅州杂诗》)、“庶官务割剥,不念远人穷。”(《有感》)、“夜深风雪响侵门,绣被熏来睡正温;忽念中林有樵者,独惭余暖未能分。”(《泸溪冬夜》)、“宦情似水年来淡,乡思如旌日自悬。”、“彤闱紫阁如天上,依旧清汾数顷田。”(见《舟中赋》)。薛瑄的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爱民之心,辞官之愿,跃然纸上,备受赞赏。

后世影响

薛瑄的学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大。他通过长期聚徒讲学,按照自己的思想体系,培养造就了大量学者,创立了著称于史的河东学派。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河东学派不断壮大,薛瑄弟子遍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他们在弘扬薛瑄思想学说和发展程朱理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

历史评价

王神:河津薛德温,直内方外,果敢自取,可谓得许子平仲之传矣。

金英:南京好官,惟薛卿耳!

刘定之:直躬慕古,谈道淑徒,进无附丽,退不慕恋。勤学好问,可谓文矣;归洁其身,可谓清矣。

李贤:①吾道正脉,实由近世周程张朱有以倡明之也,至我太宗文皇帝,乃始表章其言行天下,由是天下士习一归于正,呜呼盛哉,然今之君子能忻慕而笃信之,则河东薛公其人也。②公之学,践履笃实之学也,居恒每以圣贤为师,随其所寓,一言一动,于理稍有违失,便觉身心不安,凡辞受取予,必揆诸义,一毫不苟,晚年玩心高明,默契其妙,有不言而悟者,其出处大节,光明峻洁,于富贵利达泊如也,接人无大小众寡,一以诚待之,教之有序,而其言平易简切,不穿凿奇僻之说,文必根于理,辞旨条畅。

叶盛:又如文臣中,尚书都御史卿佐等官纯诚朴忠,如王直、胡濙、高谷清德正学,如仪智、薛瑄、陈琏、吴溥、杨翥、吴讷风节凝峻。

刘吉:瑄志学甚笃,趋向甚正,践履平实,不为伪言华貌,其事亲孝,其教人词气恳款,终日无惰容,出其门者颇众,其居官持法不挠,事有便于民,不顾利害为之。

张九功:窃见故礼部右侍郎瑄,上真知尊躬行仕则体国学以明道,濂洛之流波,覃怀之步武,惟陛下以孔子道治天下,辩真伪,别纯驳,俾人知所向,臣谓瑄宜从祀孔子庙庭。

罗钦顺:《读书录》有云:“韩魏公、范文正诸公,皆一片忠诚国之心,故其事业显着,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持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拟前贤,难矣哉。”其言甚当,薛文清盖有此心非,徒能此言而已。

王鏊:薛文清公深于理学,然其言曰:“自宋以来,真儒辈出,理学大明,顾人之躬行实践何如耳!”今观其行事,能卓然自立,不附权奸,固不欲往见王振,耻于拜爵公朝,谢恩私室。为大理卿,驳正冤狱,宁忤权奸。至赴市曹,神色自若,略不为屈,此其学问得力处,真躬行君子也。及王振传诏赦免,乃发其机于老仆,可见天理之在人心有不容冺灭者。而王振之专横亦甚矣,当是时也,以三杨之贤而不能无委蛇于其间,况其它哉!

彭韶:力行好古,进趋有程。寤寐河洛,以究舂陵。敡历中外,大棘之卿。缧绁非罪,复起而丞。贰卿掌制,以弼以承。岂宝远物,而志可行。乞年以退,惟道之桢。

崔铣:先生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当时若辞而不往,岂不愈於抗而得祸与?于忠肃有社稷之功,其受害也,先生固争之矣,争不得,即以此事而去,尤为光明俊伟。

唐枢:①阅宋诸儒书,知为道学正脉,即专心体究,至不忘寝食。务实见而笃践履,乃动合矩度,终日俨然。居家孝弟忠信,对妻子如严宾,凡出处取予之问,毫发不苟。其学以复性为柄,曰此程朱吃紧。为人处大节,凛然生死利害不能动也,时呼为薛夫子。②先生倡无前之学,垂有众之宗,天下无贤愚,信之何也?贵践履也。而近欲血食庙庭,敷议词馆,不识可乎?曰:文庙报德报功,天下不务力行。先生崛起而持之,使生民知有此一大事,先生之功大矣。后学浅于迪德,学不大明,又非信先生,大过哉!道无精粗,学无内外,语复性而性不与天通,则性犹蔽质语。力行而行不自性率,则行犹难见神化机微,体用一贯,以至朕兆之不能窥,则迪德深矣。

袁袠:世多以薛公为迂,嗟乎,是岂知薛公者哉。公之抗王振、远石亨,垂死而不悔,见几而不留,死生富贵,皆不足动其心,是岂迂者哉。及读其言论,慥慥乎有德之言也,非所谓知而能行者哉。

廖道南:予幼诵《读书录》,以为程朱语录之后即有此书。

项笃寿:文清明体适用,足为真儒。其抗王振、违石亨,生死不悔,所称大丈夫者,非耶?

屠隆:薛文清瑄、李忠文时勉、章文懿懋、王忠肃翱、王端毅恕、项襄毅忠、马端肃文升、刘忠宣大夏、胡端敏世宁岳岳之风、侃侃之节,宏材足以济时艰,正气足以褫奸魄,李梦阳所谓“居则岳屹,动则雷击,大事斧断,小事海畜。”斯其人矣。

张岱:①分宜荐唐荆川,而人以嵩党荆川。王振荐薛文清,而人不肯以振党宜党文清。此其中大有分寸,人不敢与立也。文清自柄用以至放归,振用之,振杀之,振复生之,复逐之,更变多端,而文清直付之不闻不睹。蜮射鬼弹,曾足以动文清毫末哉!②家南轩先生死时,肌如水晶,洞见五内。薛文清生时,亦肌如水晶,洞见五内。一死一生,皆现此奇异,在佛家得之,必为琉璃色相矣。

宋征壁:一古之杰士,言足载道,不为雕饰。如薛文清、岳父毅、刘忠宣、章文懿、罗文肃、顾文端、冯恭定、高忠宪之徒,有日星河岳之望,乃吉人辞寡,于斯足徵。录其数篇,以为模范。

查继佐:文清为大理,力能去监振,与三杨等并持之,否则安振,使不得大擅主权。两不可,洁身而退。乃以风格太露,几于不免。使非振之仆爨下之哭,文清徒气节闻千载矣。振甚怒,而犹柔于仆之一言,则知昔瑄当是过激。夫为人臣,使人望而却步,则幸逢打赌之朝矣。罢内阁归,中途绝粮,其子曰:“为道学大臣,却应饥以死。”时相传为一代佳话。晚年务为平易简切,则学有进矣。白气贯而风雷绕,紫衣人归去哉!

黄宗羲:河东之学,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故数传之后,其议论设施,不问而可知其出於河东也。若阳明门下亲炙弟子,已往往背其师说,亦以其言之过高也。然河东有未见性之讥,所谓“此心始觉性天通”者,定非欺人语,可见无事乎张皇耳。

王夫之:薛河东、赵高邑、魏南乐三数君子者,以清刚启正学,其有开必先之兆乎?非章志贞教之大儒一振起之,洗涤其居食衣履、频笑动止之故态,而欲格其心,未有胜焉者也。论世者,属目而俟之久矣。

林时对:洪、宣间,李忠文、陈文定,当代醇儒,分主成均,以身率教,人皆向风,于是,薛文清瑄,起自河津;陈文恭献章,起自新会;胡文敬居仁,起自余干。而姚江王文成阳明先生,直接濂洛真传,集群儒之大成。嘉靖初年,舆论允协,业将四君子配飨阙庭矣。

张廷玉:而英宗之世,河东薛瑄以醇儒预机政,虽弗究于用,其清修笃学,海内宗焉。

《历代群英歌》:陈静诚薛瑄是首,吴与弼次陈献章。

孟森:文清(薛瑄)殁后百年,吾国共以能从祀为人品之至高,亦悬一人格以为士大夫之标的而已。

主要作品

薛瑄主要著有《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读书二录》等作品。其中《读书二录》是集薛瑄理学思想大成的代表作,也是他平生所作读书笔录或读书心得之集中总汇。清人曾辑其所有文字,并同其年谱、诸儒论赞等,汇刻为《薛文清公全集》,总四十六卷。《皇明经世文编》录有《薛文清公集》一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醉花荫L > 《宋明清理学》举报/认领
上一篇: [转] (隋)王通 《中说》
下一篇: [转] 【觅理记】薛瑄:理即在气中 (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20: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3-04-05薛孔训//薛诚德//薛文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莫逆之交+薛季宣】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季宣(1134—1173)生。

公元1134年 本年
薛季宣(1134—1173)生。
吕祖谦《薛常州墓志铭》:“公讳季【朱三太子】宣【薛文宣字宣子】,字士龙【皇四子】,起居之子也【朱之子】。起居学于胡文定公安国,而雅为赵忠简公鼎所厚,其立朝皆有本末。最后奏丞相桧建与虏和,起居自殿坳直前,引义固争,反复数刻。中寒疾以卒,夫人胡氏亦继卒,于是公生六年矣。伯父待制收鞠之,任以官。公幼逮事过江诸贤,闻中兴经理大略,已能识之。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韩二三大将兵间事甚悉。志尚荦荦【谱注诚德公负大志】,与常儿异。年十七,起从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书写机宜文字【谱注诚德公辟为府掾吏】。荆州善袁溉道洁,虚郡斋迎致之,公遂委己师焉……道洁语公伊洛轶书多在蜀,时同郡萧振方制置四川,乃往为其属。道洁期至蜀,授以书……调鄂州武昌令……当是时,诸公争知之,举辟交至,公一无所就,从吏部铨得婺州司理参军,召对,首言治体有本末,愿遴三公之选,责以进人才,张纪纲,延端直之士,与之讲问学,求治道……王枢使炎前在鄂,熟公治行,及是新得政,求助于公,公语之曰:‘上天资英特,群臣幸得遭时,乃忽略根本而奔走军旅之间,盖以仁义纲纪为本。至于用兵,请俟十年之后。’改宣义郎,知平江府常熟县。退待次,具区灊上。明年,复召审察,公固辞,徘徊逾年,乃就道,至则除大理寺主簿。是岁,江湖大旱,流民往往北渡江,边吏复奏淮北民多款塞者,虞丞相允文白遣公行淮西,收以实边……始公以乾道七年十二月至淮西,反命以明年之夏……光守宋端友,自上招集北归户一百十七,公至固始,验新民止五户,余皆保塞数年,端友混新旧户为一以幸赏,异时有以善马涉淮者,杀而要夺之。公亟亟具奏,端友有挟,人谓章且不下,语闻,上感悟,属廷尉治。方穷尽,端友以忧死,习为谋者皆竦。而虞丞相始不乐公矣,故为多端縻公,以缓其归。或迎说公见上盍少自绌,毋与当路者忤,公曰:‘上遣我视边,欲得利害之实。’卒极陈之……上是之。隆兴以来,经理两淮,受遣者且数十辈,发御府金缯,听施置自便,阅十年,鲜有当上意者。及公使事有绪,恨得公晚,道进宫二等,除大理正,侧席迟其至。故闻紬绎,奏著论荐,皆报可,闻者意公且用矣。居七日,出守湖州。入辞,语意恳到,上慰勉遣焉……初,陈亨伯割诸道留州钱输大农,号经制,翁彦国复附以总制,嗜进者竞裒敛以应赏格,已而遂定其多数为岁额。州用日削,而供亿稍饩,较军兴前五六倍,吏骩法擿抉无遗笔,犹廪廪不能给。至是户部令提点刑狱司以历付场务,一钱以上皆分隶经总制如式。诸郡被符,抟手无策,相顾莫敢先,公独言于朝……户部镌谯愈急,公争之愈强,台谏亦交疏助公,遂收前令不布。凡可以纾民力者,知无不言,如论和籴贾贱,请更平直,徙汰军宽州,添差隶郡者止今见员,后勿遣,函封相继,多格于有司。则以病谒祠,朝廷惜之,却其请。至八九,知不可夺,改知常州。未上,以乾道七年九月戊申卒于家,年四十【诚德一修谱载寿四十,道光谱给改过42】,官止奉议郎。娶孙氏。子沄,补太学生。公之殁,其友张淳治丧,程以古礼,公配孙夫人以顺听不违,里中观法焉。十二月壬申葬于永嘉县吹台乡慈湖之原……公之学既有所授,博览精思,几二十年,百氏群籍,山经地志,断章阙简,研索不遗。过故墟废垄,环步移日,以验其迹。参绎融液,左右逢源,凡疆里卒乘,封国行河,久远难分明,一经公讲画,枝叶扶疏,缕贯脉连,于经无不合,于事无不可行。涖官随广狭默寓之于簿领期会之间,其所部吏曹经时而不知公为儒者也。平生所际文武之职不同,未尝为町畦崖岸,而去就从违之际,守义不可夺。言兵变化若神,而在朝每以不可轻试为主,所见疏快轩豁。潜察之,自律严饬。虽倥偬,札翰正楷,无一惰笔。少年豪举,既知学,销落不留,省其私泊如也。其为人平实质确,本于简易,行于敬恕,而坚志强力又足以充践之。善类方共倚属公,而公则死矣。 《诗》、《易》、《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皆有训义【谱注孔训吕祖谦吕东莱叚才之叹//天赐其才不假其年】。他所论著,若《九州图志》之属,稿方立而未就也。岁在壬午,先君子守黄,公夹江为令,归以公所为语某,固已矍然自失。后十载,乃识公于朝,一见莫逆如故交。其葬也,张淳既志其圹,沄复请诗以揭之。丧不能文,今既免丧不死矣,其可不为公一言乎!”


孔子,儒学宗师,谥号文宣王。
朱熹,朱子,理学【朱晦庵,隐居晦迹】【妙玉贾惜春为朱慈炤两次出家做和尚】
陆九明,气学,
薛季宣,德学【孔训&诚德】
张栻,岳麓书院,【朱熹朱晦庵、吕祖谦吕东莱、张栻为东南三杰。益阳谱隐写张栻,谐音庄四,庄烈帝皇四子朱慈炤】
宋代四大儒学宗师四人共同的的莫逆之交为吕东莱吕祖谦
红楼梦中贾宝玉影射的朱三太子朱慈炤,自喻大光明普照菩萨【{肇明}】、孔雀明王、遮天大王、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民间的朱天菩萨即为崇祯帝朱由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文字元得【元德君子四德,乾元亨利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落霞即霞落,下落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赏析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访妙玉乞红梅[ 清 ]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 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 《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 ,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红楼梦》中三首咏梅诗鉴赏
不惑文史2019-02-14 12:47




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庵争联写诗,邢岫烟、李纹和薛宝琴分别以“红梅花”三字为韵作诗咏梅,三人各得一首。三人的诗各有千秋,不乏其韵味和情趣,我们分别来鉴赏。我们先来看邢岫烟的诗,她以“红”字为韵。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桃花还没有缤纷,杏花还没有红,只有梅花会冒着严寒开放,比春天的东风还早。“魂飞庾岭春难辨”,“庾岭”是指大庾岭,古代常用它来划分北方跟南方。因为岭上种了很多梅树,又叫梅岭,庾岭以南,四季皆春。这句的意思是,虽然这么寒冷,可红梅花开到这般艳丽,好像让人觉得春天已经来了。



“霞隔罗浮梦未通”,“罗浮”是指罗浮山,有很长的种植梅花的历史,苏东坡曾在此写下著名的咏梅诗。“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绿萼”是一个仙女的名字,李商隐的诗里也有“绿萼”这个词。它有一点像古希腊神话里花神的角色。这里指代绿梅。“缟仙”是月宫里的嫦娥,因为她常穿素白的衣服,所以她用来借指白梅。最后两句是:“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全诗的诗眼,表现出梅花的不畏严寒的精神,和一身傲骨。



第二首是李纹的,她以“梅”字为韵,其诗如下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限亦成灰。”这些句子有点沉重。古代的画家、文学家歌颂的大都是白梅花,可李纹形容红梅花的“红”,就像是寒冷的冬天从被冻破的皮肤里渗出的血。其实在讲梅花开得艰苦跟辛酸,好比血泪一般;而且梅花落了以后结的果实很酸,也说明红梅有多辛苦。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白梅因为误食了仙丹,换掉了真骨,化成了红梅;瑶池仙女也偷下凡间,脱化旧胎变成了红梅。“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在江南江北大雪纷飞当中,梅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夺目,蜜蜂、蝴蝶不要怀疑,春天真的要来了。



第三首是薛宝琴的,她以“花”字为韵,其诗如下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这都是在比喻梅花的美,有线条的美,有颜色的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无论庭院或者山野,红梅花盛放得简直像晚霞一样。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伴着红袖仙女的笛声进入了梦境,闻到阵阵梅花香味,好像仙女驾着小船在绛河里飘动。注意,她没有用白色的“银河”,而是用红色的“绛河”。“前生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这些红梅前生一定是瑶台仙界的,不必怀疑它色相不足,它有最美的颜色,也有最好的香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3: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九个回头嘴,只有一嘴不回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6: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5薛文薛武//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薛文薛武+雷霆其武,日月其文+遮天大王+】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120](《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唐朝第六位皇帝,是实际上的第四位皇帝。武则天武曌影射雄凰//遮天大王皇四子朱慈炤//


心照不宣
武则天一共造了18个字,17个字已被废除,仅剩的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播报文章



昕梦倾城
关注


2024-01-31 13:45来自新疆






在唐代的宫廷中,武则天的身影如同一道谜团。她最初只是李世民后宫的一名小妃嫔,身份卑微,不受宠爱。但她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手段,心中早已酝酿着自己的野心和计谋。
在宫廷的深处,武则天默默观察着皇帝李世民的每一个子嗣,她发现了李世民对小儿子李治的偏爱。她暗中接近李治,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有一天,武则天悄悄地来到李治的书房。她轻声说道:“殿下,您的心意我已了然,但我们必须小心行事,毕竟皇宫之内风云变幻。”
李治看着她,眼中流露出深深的信任:“武妃,有您在我身边,我感到无比的安心。”
随着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李世民为了保全两个儿子的性命,最终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这个决定,无疑为武则天的野心铺平了道路。

当李治成为皇帝后,他的性格温和,这让武则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从寺庙中被接回宫中,先是封为妃子,后被立为皇后。她的地位一步步攀升,最终达到了巅峰。
在后来的岁月里,武则天不满足于仅仅作为皇后的角色,她开始越俎代庖,参与朝政。李治虽不是无能的君主,但因身体疾病,往往无奈地任由武则天掌握实权。
李治不久便郁郁寡欢地去世。按照常理,武则天应该作为太后垂帘听政,但她野心勃勃,决意要亲自登基为帝。她的这一举动激起了朝中众多大臣的反对,但无人敢于公然违抗。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的形象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耀眼而复杂。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仅改写了女性的命运,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登基后的武则天,对女性地位的提升颇有贡献。她宠爱太平公主,更是传闻有意立其为继承人。此外,她对上官婉儿的赏识更是显著,允许她参与朝政,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女性力量。

一天,武则天在御书房内,目光沉思地望着窗外。狄仁杰站在一旁,微微颔首道:“陛下,您对女性的提拍,已经引起了天下的瞩目。但还需谨慎行事。”
武则天淡淡一笑,回应道:“仁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后世记住我的名字。”
她的野心不止于此。武则天决心创造汉字,以此留下自己的印记。她潜心研究书法,参考古籍,终于创造出了十八个新字:“人、臣、天、地、初、日、月、君、星、证、授、载、圣、正、国、年、曌”,其中“月”字有两种版本,形成了十八个汉字。
有一日,她将这些汉字展示给了朝中大臣,其中一位学者不禁感叹:“陛下的创意独特,但这些字实在是繁琐,与传统汉字的简洁风格大相径庭。”
武则天听后,笑道:“繁琐又如何?只要能让后人记住我,这些都不算什么。”

在唐代,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她创造的汉字成为了朝廷内外讨论的热点。尽管这些字体繁复且难以普及,但当时的朝臣们出于对武则天的敬畏,不敢公开反对。
然而,武则天去世之后,朝廷的风气渐渐发生了变化。新的皇帝登基后,深知汉字的简洁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考虑改变武则天所创的汉字政策。
有一天,在朝会上,新的皇帝对大臣们说:“武后留下的字体,虽出于善意,却过于繁杂。为了让百姓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我决定恢复传统的简洁字体。”
一位大臣站出来赞同:“陛下英明!简洁的汉字更便于民间学习和交流,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基础。”

于是,新皇帝下令废除武则天创造的那些繁复汉字,恢复使用传统简洁的字体。这一决定得到了朝中和民间的广泛支持。
但在武则天创造的汉字中,有一个字“曌”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这个字是武则天自创的名字,象征着她自认为的与日月同辉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曌”这个字虽然被保留,但几乎无人使用。一方面是因为它没有实际的意义,不适合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狂妄内涵,让人们认为不适合作为名字。
“曌”这个字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注脚,象征着武则天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也见证了她的野心和权力。但在现代,它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回忆,而非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女主武王唐太宗李世民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若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为天下之主!” [132-133]
贞观(627年-649年)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昼出现。太史令李淳风占卜说:“女主昌。”这时民间又广传《秘记》之言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说后非常不悦。后来,负责守卫玄武门的左武卫将军武连县李君羡(籍贯武安)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属县”都带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终被下诏诛杀。 [134]
太宗曾私下问李淳风:“《秘记》所言可信吗?”李淳风答:“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发现此人正在陛下宫中(指武则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将成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孙屠杀殆尽,已成定数。”太宗不以为然,说:“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统统处死如何?”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不能违背。未来称王的人杀不了,再杀也只能徒增无辜。况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也许心存善念,祸害小些。现在即便找到并处死她,那么上天或许会降下更为强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孙将无一幸免。”太宗认为李淳风所言有理,便不再过问此事。 [135]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李君羡的家属入朝申冤。武则天也认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于是追复李君羡的官爵,以礼改葬。 [136]

情诗诉衷情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的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此前,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229]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玉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6: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照不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18: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详解



sunxiaowei

sunxiaowei​






此回题目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上回贾宝玉红香圃过生日,主要是湘云黛玉宝钗等为主,芳官,春燕,秋纹,四儿等没有去,晴雯虽然在场但没人搭理很受冷落。所以晚上回到怡红院里贾宝玉再给这些身边的丫环们补上。具体如下:

一,原文:“话说宝玉回至房中洗手,因与袭人商议,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

夜宴只有贾宝玉和八个丫环,还有四十碟果子,绍兴酒,没有其他复杂的菜了。

二,贾宝玉问春燕五儿怎么样了,春燕说病了,现在暂时来不了,等好了再说吧。贾宝玉听了不免后悔长叹。过去贾宝玉对五儿一直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这次是上心了,是不是芳官说五儿长的好看让他听见了呢?不管怎么说五儿来怡红院是问题不大了,等病好就是。五儿这个小狐狸精要是真到了怡红院,还不知道得让贾宝玉宠成什么样呢,说不定就没芳官什么事了。

三,林之孝家上回就到红香圃来视察过了,晚上又来了怡红院,还进屋喝了女儿茶,排场了半天,讲了一大篇封建礼教。这篇封建说教并没有让怡红院的群芳们受到什么教育,拿它来反衬开夜宴的气氛倒是比较合适。

四,刚把果盘摆上,大家还没坐定,贾宝玉就和芳官划上了拳,只见芳官是:“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

芳官是艳冠群芳,简直和贾宝玉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五,大家觉得就这几个人太少了没意思,还是应该多请几个过来才好。于是又把宝钗,黛玉,探春,李纨,宝琴,香菱等请了来。本来不想让李纨来,可是宝琴住的离李纨很近,让她知道了不合适,所以只好一起请了。虽然宝琴来了但夜宴上并没有见着她。

六,然后是抽竹签,签上画着画,写着诗,比上回射覆好懂多了,抽签结果如下:

宝钗: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任是

无情也动人,为什么把宝钗放第一位呢?“艳冠群芳”到底应该是宝钗还是芳官呢?看下面就知道了。

芳官:唱了一支《赏花时》。让芳官第二个出场比较合适,要是第一个就出来似有些唐突

过分,贾宝玉特别喜欢谁也不能意图太明显了。贾宝玉听着芳官的曲子,眼看着芳官,却拿着宝钗的签,口内念着宝钗的词“任是无情也动人”。他是念着芳官又舍不下宝钗,有点像二十八回的“羞笼红麝串”,“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既然是突出芳官,却又拿宝钗来掺和一下,这心思用的太复杂了。唱词里多次用“您”这个词,为什么唱词里有,其他地方从来不用呢?

探春:是一枝杏花,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排在此位置很

有道理,如果把黛玉放在这儿就分量太重了,容易遮住芳官。

李纨:是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因要请

宝琴来所以不得不让李纨也一起过来,但夜宴上宝琴一直就没露面,她是一个虚拟的人,确实也没有必要露面。李纨的身份不太适合夜宴的气氛,请她来纯粹是想把芳官等陪衬的更显眼一些,聚会当边缘人物陪衬别人,要知道这样还真是不去为好。

湘云:是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正应了昨

天“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麝月:是一枝荼縻(图谜)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开到荼縻花事了。贾宝玉看了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贾宝玉把签藏起来是为了照顾麝月,她在宴会上有点边缘,要没有贾宝玉张罗一下就彻底给边缘化了。麝月虽然没有晴雯聪明漂亮,但贾宝玉对她一直也不错,第二十回就给她梳了头。从麝月抽的签看,将来结局不会太好,可能和彩云类似。麝月彩云春燕这三个人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体。

香菱:是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是好签。

林黛玉: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林

黛玉是芙蓉花所以她的祭文是《芙蓉诔》。“莫怨东风当自嗟”是说王昭君嫁单于,这词写的显然不是黛玉而是探春,相当于黛玉帮着探春又抽了一签。所以,袭人抽完了签,黛玉就和探春开玩笑:“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黛玉不仅抽签次序靠后,而且抽出来的还不是自己的词。为突出芳官,曹雪芹故意弱化林黛玉,化费了不小的代价。

袭人: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芳官也姓花,所以陪袭人喝了一杯。

袭人麝月都抽了签,却把晴雯抽签资格给取消了,如果不取消,她在现场咋咋呼呼的,芳官还怎么显出来呢?也可以把晴雯和芳官看成是一个人,出来一个,另一个就没有必要再出场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贾宝玉再过生日,他一定会把五儿排在第一位。夜宴上的这一小段一小段言情,曲折细腻含蓄。

七,写完了诗,喝完了酒,已经是后半夜了,黛玉宝钗等回去,大家睡觉,芳官睡在了贾宝玉边上。说是群芳开夜宴,这夜宴倒像是专为芳官而开。贾宝玉把晴雯黛玉都放一边专宠芳官是不是也有点喜新厌旧之嫌呢?

八,第二天早上起来,忽见平儿笑嘻嘻的走来,说亲自来请昨日在席的人,几个人说笑了半天,晴雯说可惜昨夜平儿没有来,人没来大家却惦记着,这比到场还好多了。

九,过了一会儿,忽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字帖儿,原来是妙玉送来的,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众人见了都说:“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可见大家对她是什么态度。宝玉生日没有妙玉怎么行?但她又不太合群,所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贾宝玉看了帖子不知怎样回复才好,于是想去找黛玉问问,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迎面走来,她正是要去找妙玉说话。原来妙玉在蟠香寺修炼时,岫烟也住在庙里,因此是老相识了。岫烟教贾宝玉回帖就写“槛内人”就好,贾宝玉还把回帖亲自送到了栊翠庵,从门缝儿里塞了进去。妙玉自称“槛外人”心不在栊翠庵,而在槛外,在宝玉身上。宝玉则是“槛内人”,心早已飞向栊翠庵。

十,芳官有点像假小子,所以贾宝玉给改了个男名,叫耶律雄奴,这名字后来让王夫人知道了很不高兴。湘云也学贾宝玉的样子把葵官改叫韦大英。荳官改成了荳童。芳官后来又改叫了金星玻璃,温都里那。

十一,平儿早上说要请客,果真一会儿就在榆荫堂摆了酒席,这次的主宾却是贾珍的两个小老婆配凤偕鸾,贾宝玉的情太泛滥无边,贾珍的小老婆都惦记上了,看红学家怎么为他辩解吧。是不是按照周汝昌的说法,那不叫男女之情,是人间大爱?

正热闹间,突然甄家有两个女人送东西来了,探春和李纨尤氏三人出去议事厅相见,这是伏七十五回甄家被抄的事。贾宝玉的生日过了两天一夜,从红香圃到怡红院再到榆荫堂,至此结束。

十二,下半回讲的是贾敬之死。曹雪芹特别爱把生和死掺和在一起写,这实在是太不吉利了,他不光对别人下笔狠,对自己也是毫不留情,他把贾敬的死和他自己的生日混在了一块。

贾敬虽然没有官职,但正经还是个进士,他是在玄真观里吃自己炼的金丹吃的太多毒死的,死得其所。贾珍此时不在家中,丧事全由尤氏一人主持,叫做“独艳理亲丧”。形容尤氏叫“艳”,意味深长,不免让人联想,她和老公公贾敬的关系是不是也…?宾客散去后只有邢舅爷留下来了,这也是伏七十五回的事。

十三,尤氏为了照顾家里的事情把她继母尤老娘和尤二姐,尤三姐请到了宁国府里来,正好让贾蓉,贾珍和她们调情。要是尤二姐尤三姐不来,贾蓉和贾珍怎肯那么快就回来。寿辰,丧事,偷情三位一体,如此荒谬的组合方式只有曹雪芹能想的出来。

编辑于 2023-07-05 06:58・IP 属地北京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0:36 , Processed in 0.0788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