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17: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雪雁+】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丫鬟雪雁的名字里埋藏着贾宝玉的逃难地雁门关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唐代 李白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这是一首唐代李白的诗,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号,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四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这首诗和红楼梦的渊源颇深,因为不但有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的诗句,而且有红楼梦故事发生的真实地址洛阳,更有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这样的诗词写作地点雁门关。

前文分析了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些看起来越是不重要的丫鬟名字越是隐藏了四大家族的重大秘密。贾母最喜欢珍珠这个名字,给了贾宝玉一个珍珠又给一个丫鬟改名珍珠,原来贾珍和贾珠就是她最喜爱的两个亲孙子。秦可卿的两个丫鬟宝珠和蕊珠其实是贾珍原配为心爱的贾珠给丫鬟取的名字。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和玉钏合称金玉,也是王夫人为了纪念儿子贾珠和贾珍的公主原配。文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豆官、艾官、茄官、宝官、玉官、龄官、莳官这十二个名字是脂砚斋为了纪念大观园里众金钗的真实名字而起的。按照百家姓的原则,贾元春的丫鬟抱琴(朱秦尤许)暗示贾元春嫁给了朱明王朝的皇帝。按照这样的规律,本文简单分析林黛玉的丫鬟雪雁的寓意。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林黛玉是最受关注的红楼梦人物之一,而林黛玉的身边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人物,那就是她的丫头雪雁。显文本的雪雁是林黛玉从南方带来的唯一的侍女,她的性格与她的出身、成长环境、关系和处境都有关系,她的善良、忠诚、单纯、顺从的人打动人心,虽然她在贾府也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忠实地服侍林黛玉,陪伴林黛玉。可是即使如此,她的人生遭遇也让人唏嘘不已。

红楼梦文本多次以雁寄情,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林黛玉说贾宝玉原来是个呆雁,而林黛玉的丫鬟也叫雪雁,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第六十二回,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大家席上行酒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书上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林黛玉行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林黛玉酒令句句不离孤独雁,这里的灵感其实来自元好问的《雁丘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是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天宫商,今改定之。”元好问的《雁丘词》,将宝黛爱情与《雁丘词》中双雁联系起来,表达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红楼梦里隐藏的地方甚多,这里雪雁的名字下隐藏的地方只有雁门关。

作为历经战火洗礼影响广泛的闻名中外的关隘,它位于雁门山中,雁门山古称勾注山,山脉连绵横亘东西,古道崎岖沟通南北,其地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细数长城,纵观历史,还没有哪里比雁门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深远。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雁门关就坐落在古道最高最险处。它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有戍卒防守。从战国时期李牧驱匈奴开始,雁门关二千多年战事连绵,烽火不息,真可谓“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贾府被农民军抄家后,贾宝玉就流落雁门关。

最后品读明朝 屈大均的诗词:

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布于 2024-01-30 22:46・IP 属地陕西




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


雁门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17: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益阳松风书院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桃江县旅游·桃江县文物古迹·桃江县十大景区·桃江县全部景区·桃江县特产·桃江县美食·桃江县地名网·桃江县名人



益阳松风书院


松风书院位于湖南益阳龙牙坪(今属桃江三堂街镇),距县城31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风景幽邃。宋代学士李贤创建,为其讲学之所。书院西200米处有千年古刹龙牙寺,背靠龙牙山(原名延祥山)。据考证,松风书院应在南宋建炎年间(1120—1130)创建,明清续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改为学堂,民国元年(1911)改为“松风小学”,后迁三塘街三仙宫。现为“三堂镇中学”。

书院为长方形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中为天井,两旁斋房,周围有走廊相连,院门前左右各有石狮雄踞,四周绕以墙垣。

书院房屋为三进的砖木混合硬山式建筑。一进为院门。门为平头槽门,门楣有“松风书院”匾额,两侧有明朝江西巡抚郭都贤楹联1首,上联为“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础础西来东土”,下联为“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大”。二进为讲学,是名家学士讲学之所。正中悬挂孔子画像,左右斋舍各8间。三进为厅堂,为山长、讲师、生徒、员工安宿餐膳之地。东西斋室膳堂共有10余间。

书院东北角,有六方形凉亭1座,曰“松风亭”。传为宋建,乃书院师生业余休憩之所。

当时的松风书院是益阳最早的书院,影响极大。因书院建于龙牙寺边,四周苍翠青松,徐风吹来,松涛如海,因之书院名为“松风书院”。“松风书院”创建后,益邑安化、沅江等地书院纷立,一时学风大开,传为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4 17: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江三堂街中心校前身系北宋“松风书院”,启动“申遗”工程

索 引 号:694041623/2010-452544 发布机构:未知 发文日期:2010-06-17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主 题 词:


桃江县三堂街镇中心学校前身系始置于北宋的“松风书院”,已得到初步证实。目前,学校已向县教育局和县政府提交了相关报告,请求给予确认,并重点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益阳地区志》第六卷第一篇教育·科学技术有关书院一节中明确提出益阳境内最早的书院是原益阳县三堂街(现属桃江县)的松风书院,始建于宋。但在备注一栏中留下了空白,没有写明它的最终归属。而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终于证实松风书院几经变革后成为了现在的三堂街镇中心学校。

  

松风书院原址在三堂街的龙牙寺。《益阳文史知识八百题》收录了曾任明朝江西巡抚的三堂街合水桥人郭都贤为“松风书院”的提联:万山风雨锁龙牙,被樵子流连,识破一盘棋局;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放开几片桃花。《桃江县志》记载,同治十三年(1874年)益阳“一榜三进士”之一的龙驹曾在此讲学。由此证明书院明清时期人文蔚起。解放后,书院变更为三堂街完小、三堂街学校,并迁到与龙牙寺相距   一公里 的三堂街。

  

1968年三堂街学校分设小学和公社中学,公社中学第一任校长胡鹏飞同志为了纪念“松风书院”,决定把当时的文艺小组定名为松风文艺小组,后发展成现在松风文学社。第二任校长、曾担任益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的刘庆安同志还对书院的那首对联做了很好的注解。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由三堂街公社中学更名为三堂街镇中学,现名三堂街镇中心学校。

  

为了恢复这一“千年学府”的校史,保护好益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填补《益阳地区志》的空白,学校启动了此项“申遗”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1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9薛方珹+【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yyx--16薛文宣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方珹+玄玄北镇南天】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谜底是什么?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谜底是什么?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7个回答#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
帐号已注销
2020-11-25
关注
答案是寻心,寻是灵的上部分加寸,灵台是心,方寸是心,斜月三星是心,斜月是心下面的弯钩,三星是三个点
13    评论 分享 举报
旅行的蓝
2017-06-14 · TA获得超过324个赞
关注
猜字谜?是 心 ,灵台、方寸,都是心的别称 一勾斜月,三点星光,组成了一个心 所以“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2句都是暗合一个“心”字
原创 贾宝玉对林黛玉告白:我的心,给你!你来,我有心;你死,我心死 2020-02-17 15:00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总是遭人质疑。觉得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不纯粹,他不值得林黛玉爱。
其实,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最初的爱黛玉也博爱,到最后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宝玉对黛玉的痴情令人心疼。
少年贾宝玉在爱林黛玉的同时也爱其他人。
贾宝玉天生是一个怜惜女孩儿,爱护女儿的男孩子,他希望所有钟灵俊秀的女孩子都围在他身边,都爱他。如果他死了,这些女孩子哭他的眼泪流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
贾宝玉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眼泪。可是他不知道,他这一生只能得到林黛玉的眼泪,无法得到其他人的眼泪。贾宝玉不知道这些,他奢望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能长长久久地陪在他身边。这些女孩子不嫁人,不生子,只是单纯地陪他过一世。
贾宝玉每每想到女孩子要嫁人,他就免不了要伤心。
第58回,宝玉见一株大杏树,杏花全部落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许多小杏。
宝玉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第79回,宝玉听说迎春许配给了孙绍祖,陪四个丫头过去。宝玉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迎春离开了紫菱洲,不日就要成婚。
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
宝玉舍不得姐姐迎春,他总觉得结婚是一件不幸的事情,迎春结婚,宝玉不是高兴,他觉得寥落凄惨。他觉得一枝一叶总关情,“蓼花菱叶不胜愁”。
宝玉希望女孩儿们都不长大,永远是十二三岁的年纪,永远在娘家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要嫁人。因为“女孩儿未出嫁之前都是无价的宝珠;出嫁后沾染了男人的气味,就成了死珠子;再老一些,就成死鱼眼睛了”。宝玉不希望他的姐妹们从无价宝珠,变成死珠,最后变成死鱼眼睛。宝玉希望他的姐妹们永远都是笑语盈盈的女孩,没有烦恼,没有勾心斗角,永远单纯如初。
宝玉爱黛玉,可是他同样爱其他人。
宝玉一见黛玉就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见过!
贾宝玉对黛玉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怎么会没有相识的感觉呢!前世,他们之间相伴相守了不知道经过了几劫几世。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是真的,他心里是要与林妹妹同生同死的。
但是宝玉的观念是,爱情不排他,他可以爱黛玉,也可以爱其他人。
宝玉见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而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便对宝姐姐喜欢的无可无不可的,更赞宝钗无数不读,对宝钗敬佩有加。
当宝钗和宝玉看通灵宝玉和金锁时,宝玉对宝钗是喜欢的;当宝玉看宝钗的红麝串时,面对宝钗雪白的酥臂,宝玉动心了;当宝钗给宝玉送药时,欲言又止,红了脸,低下头的表情时,宝玉是感动的,他觉得自己这顿打没有白挨,试出了宝钗对自己的感情。自己就算是死了,能得宝姐姐的眼泪也值了。
黛玉对宝玉的爱情观看得明明白白,所以她说,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可是一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宝玉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心里再无旁人,只有林黛玉。
宝玉在梨香院知道了龄官就是在蔷薇花写下“蔷”字的女孩子。这个满心满眼,一笔一划都是贾蔷的龄官,对宝玉这个贾府的凤凰蛋一点儿都不待见,宝玉讪讪的红了脸。
贾蔷为了心爱的女人把叔叔贾宝玉扔在一边,兴兴头头地去讨好龄官。可是龄官并不买账。说贾蔷弄个雀儿来打趣形容他。
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地说没有这个心,并且将雀儿放了,一顿把那笼子拆了。
龄官又说自己的病,贾蔷要去请大夫,她又赌气说:“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
弄得贾蔷无所适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
宝玉想起了自己和黛玉也曾经这样,正话反说。也曾经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地试探对方。宝玉看到贾蔷和龄官那心中眼中再无旁人的爱意,瞬间明白了这就是爱情。他和黛玉也有这些爱情里最美好的样子,只是当时已惘然。幸好有个龄官和贾蔷,宝玉懂得了自己和黛玉的爱情。
宝玉回到怡红院和袭人长叹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宝玉心里除了黛玉再无旁人。
从此以后,宝玉和黛玉再也没有吵架。宝玉和黛玉在内心深处把对方当作了知己。宝玉坚定了自己对黛玉的爱,即使在睡梦里,宝玉都喊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少年宝玉从此成长,年少时的对与错、得与失、泪与忧都已成往事。宝玉只想紧紧抓住林妹妹不放手,宝玉只想建一座堡垒,把林妹妹保护在里面。
当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时,宝玉的内心堡垒瞬间坍塌,他心无所依,没有了林妹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宝玉疯癫了。连姓林的来,都要打出去。宝玉撒泼撒痴地要了贾母一个承诺。贾母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她的。你只管放心罢”。
即使当年不能自己找媳妇,但是宝玉为了黛玉也算费尽心机。他清醒过来后,还作“佯狂之态”。让贾母和王夫人知道,自己没有了林妹妹就会没命。
贾宝玉对爱情的表白:我的心,给你!你来,我有心;你死,我心死。
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真挚的,他们没有互相表白过。总是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
(宝玉)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既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宝玉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噎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
宝玉这样想,可是嘴里不说,黛玉知道宝玉的心里有她,可是还不确定在宝玉心里金玉良缘和自己孰轻孰重。
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因为两个人都不说真心话,不知彼此的真心,所以二人经常吵架。贾母看明白了,说他们俩是小冤家!
宝玉的表白竟然这么难。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就这样悬着。桃花树下,读完《西厢记》后,好不容易宝玉要说了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宝玉见唐突了妹妹,忙就此打住。
在潇湘馆宝玉和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黛玉一听,又恼了。宝玉的表白总是得不到回应,一有苗头,黛玉就给掐灭了。
宝玉再次鼓起勇气要跟黛玉表白时,黛玉又走了,痴痴呆呆的宝玉表白错了对象,把袭人当作了黛玉,结果袭人开始提防林黛玉,然后向王夫人进言,说宝玉大了,宝姑娘和林姑娘也大了,应当把宝玉搬出大观园。
宝玉和黛玉爱了这么久,前八十回里,竟然没有一次当面的告白。
总觉得第91回里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告白,不符合黛玉的性格。
黛玉发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宝玉的意思是说宝钗的好与不好皆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
黛玉深继续发问:“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坚定地答曰:“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其意是说,我爱你之心就似飞絮和着沾泥垒成燕窝一样,不会再随风飘忽。
总觉得这一段对话不符合黛玉的性格。黛玉不会这么直白。
宝玉在结婚前夕,向凤姐说的一句话,更符合人物的设定。
宝玉最后一次对林黛玉的告白是求凤姐转达。宝玉说道:“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她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
此时的宝玉已经病入膏肓,糊糊涂涂,可是他还惦记着林妹妹,还记得自己的心交给了林妹妹。若林妹妹来,我还有心;若林妹妹不来,心陪在林妹妹身边;若林妹妹死,我的心也跟着林妹妹去了。
宝玉这是用自己的灵魂在跟林妹妹表白: 我的心,给你!你来,我有心;你死,我心死。
贾宝玉低估了自己对黛玉的爱,他无法像父辈一样与不爱的人厮守一生。
贾宝玉病得糊里糊涂的时候娶了宝钗,当宝玉清醒的时候,黛玉已经作古。逝者已矣,宝玉也无可奈何。再者贾宝玉赞成藕官的爱情观。
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但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贾宝玉的心已经死了,他已经是一具行尸走肉。既然娶了宝钗,也不能辜负宝钗。另外贾府还需要他,他不能弃整个贾府于不顾。父亲和母亲不相爱,也过一辈子。几十年的时间一晃儿就过去了,宝玉强迫自己和宝钗生活在一起。
然而宝玉低估了自己对林妹妹的爱。林妹妹死了,自己的心固然死了,但是依然忘不了林妹妹。日里,夜里,都忘不了。“面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贾宝玉无法像父辈那样与不爱的人厮守一生。
宝玉知道黛玉无魂无魄,无法以死相随。于是他出家当了和尚,他实践了自己对黛玉的誓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去!”
宝玉本希望林妹妹的眼泪能把他埋葬,没想到,林妹妹在他生前就把眼泪流干,先他而死。
宝玉出家不为修来世,因为他本不想托生为人。宝玉闭目在经殿香雾中,不为求超脱,只为谛听林妹妹临别时的乐音;宝玉“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林妹妹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宝玉对黛玉的爱,令人心疼;宝玉的至情至性,令人心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14: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沅江&湘潭大屠杀+】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满清大屠杀》
江右浪子
江右浪子​
广州莱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产品经理
79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满清大屠杀是指明朝灭亡,满清军队侵吞中国的过程中,曾在全国各地遭到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满清军队为报复汉人的激抗,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还有在苏州、南昌、赣州、常熟、沙镇、南京、盩厔、无锡、昆山、嘉兴、海宁、济南、金华、厦门、潮州、同安、沅江、舟山、湘潭、南雄、泾县、大同、浑源、汾州、太谷、泌州、泽州、朔州、四川等地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东北
辽东屠杀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朝鲜 《朝鲜王朝实录》

掠夺虐杀汉族奴隶



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馀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清太宗实录》)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汉人奴隶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仅自杀的汉人,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10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大量汉人奴隶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



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逃人法》,顺治帝颁订:“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清世祖实录》)



华北
畿南之屠

畿南之屠指的是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满清睿亲王多尔衮在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4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汉族剃发易服。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大约有五千人被屠杀。史称畿南之屠。



曹州之屠

曹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在山东州曹州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根据《曹州志》和《重修大名府志》等记载,1649年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化鲸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屠杀无遗。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曹州之屠。



大同屠杀

大同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8年(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瓖被叛徒汉奸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屠杀。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大同之屠”。



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参考文献:“清人所至,无不狼藉,尸则无完肤,人则无完发,烧杀抢掠,乃贼人之便饭矣。”



朔州之屠

朔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关于朔州的这次屠城,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六年,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朔州志》:“城破,悉遭屠戮”,“王师致讨,大兵临城,玉石俱焚,家破人亡……荡然一空”。



汾州之屠

汾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九月至十一月),满清“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在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泽州志》和《明清史料》记载,1649年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军队对晋南地区开展大扫荡,在各地实施大屠杀。明朝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大约有四十万人被屠杀。史称汾州之屠。


江淮
泾县之屠

泾县之屠是顺治二年(1645)原明代泾县县令尹民兴流寓泾县,与本县县城诸生赵初浣等率众拒清,据城坚守。清军提督张天禄于八月十六日黎明,统铁骑百余,据东山发炮,城中屋瓦皆震,尹民兴走脱,赵初浣等战死。城陷,男女少长多罹难,仅遗民九十余人。县治官厅公署悉毁于兵火。史称泾县之屠或者乙酉之难。



泾县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八月十七日前后),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在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明清史料》等记载,1646年皖南人民不能容忍满清政权的剃发易服而发动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军队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泾县之屠或乙酉之难。









江南
扬州十日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嘉兴大屠杀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布政使司隶嘉兴府为反抗清军暴行,嘉兴民众揭竿而起,乡的明翰林学士屠象美、明兵科给事中李毓新主其事,降清的明嘉兴总兵陈梧反正任大将军指挥义师,前吏部郎中钱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500,000余人遇难。



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参考百家讲坛纪连海先生的江阴八十一日讲座)








抗清三公



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清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亲王3名,大将军18名,最后城破,屠城,无一人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后世传纪对江阴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江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军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清初,扬州、嘉定、江阴等城,发源于老百姓的英勇抵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华夏反侵略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有章服之美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誓不与鞑子同流合污。



参考文献:“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馀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馀人。”《江阴城守纪》



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指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参考文献:“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



常熟大屠杀

“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馀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昆山大屠杀

昆山之屠的时间是是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七月初六日),昆山县人民杀该县清委知县阎茂才,起兵反清,引起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在南直隶昆山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和《研堂见闻杂记》记载,1645年满清军队进攻昆山县,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七月初六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大约有四万人被屠杀。史称昆山之屠。



参考文献:“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



金华之屠

金华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七月十六日),满清“贝勒”博洛在浙江金华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和《金华县志》等记载,1646年五月,满清军队攻占浙东府县,南明钱塘江防线沦陷,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金华之屠。



赣州之屠

赣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在江西赣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赣州府志》、《赣县志》、《行朝录》和《仿指南录》记载,1646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不久后沦陷。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史称赣州之屠。



平海之屠

平海之屠指的是公元1647年(南明永历元年七月),清军在福建平海卫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明清史料》、《南明史》等记载,1647年南明绍宗皇帝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南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被迫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具体人数不详。史称平海之屠。



邵武之屠

邵武之屠指的是公元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四月),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在福建邵武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等记载,1648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归明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被屠杀的无辜百姓人数不详。史称邵武之屠。



同安之屠

同安之屠指的是公元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八月十六日),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在福建同安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等记载,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朝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同安之屠。



湘潭大屠杀

1649年正月二十一日清军攻入湘潭,南明督师何腾蛟被俘。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屠城,“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湘潭城中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城中不满百人。”(康熙三年《湘潭县志》)



南昌大屠杀

1648年,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起兵抗清,七月初十清军包围南昌。次年三月间,南昌城陷,清军屠城。



“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 ?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



华南
信丰之屠

信丰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三月初一日),满清“梅勒章京”胶商在广东信丰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西江志》等记载,1649年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成栋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信丰之屠。



南雄大屠杀

雄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在广东南雄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岭表纪年》、《南雄府志》记载,1649年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大约有两万人被屠杀。史称南雄之屠。



164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南雄,年三十除夕晚上清军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攻入城内。对南雄县民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乾隆十八年《南雄县志》)



参考文献:“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庚寅之劫(又称广州大屠杀)

庚寅之劫,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暴行。



当年公历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汉军镶蓝旗)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斩“兵民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死亡人数根据收尸的和尚统计至七十万。



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认为“七十万人”显然不可信,因为明末广州府十三县人口总共才40万人。另有意见认为当时广州人口约40万,而死难者约十万人或超过十万人。



参考文献:“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 王鸣雷),“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广州市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广州,‘死难10万至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馀烬’合葬立碑”。



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



潮州之屠

潮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九月十四日),满清“靖南将军”哈哈木在广东潮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平南王元功垂范》等记载,1653年九月,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满清军队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大约有十万人被杀,史称潮州之屠。



参考文献:“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西南
四川大屠杀

清军入关后的1647年在四川公开发布告示,宣称: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杀光了以后,就把罪恶全部推给也杀了一点人的张献忠,还编造出张献忠杀人6个亿的历史第一大谎言!根据近年历史学者的研究,四川被害者不下300万,而被张献忠杀害的至多只有14万人,连同张献忠统制地区其它非正常死亡,最多只有30-40万人。更重要的是,在清军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四川大屠杀前,张献忠已经死了。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至永历十九年( 1665年)十一月,张献忠阵亡,满清开始侵入四川。同年满清政府贴出公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面对四川人民顽强不屈的抵抗,此后满清用了近20年时间始占领四川。1647年清将张德胜攻入成都被杀后,相继攻伐四川的清军有高民瞻、吴三桂、李化龙等部。1660年,成都沦陷;1663年,重庆沦陷;1665年,南明下川东战役失利,全蜀沦陷。四川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后,满清“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孝庄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约5,400,000人遇难。最后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后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



永昌之屠

永昌之屠指的是公元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闰三月),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在云南永昌府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和《明清档案》记载,1659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攻打南明防线。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永昌之屠。



西北
潼关之屠

潼关之屠指的是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三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在陕西潼关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和《潼关志》记载,1644年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



其他暴行
这些屠杀,模式基本一致:根据清军头领发布的屠城令,实施的残忍的集体杀戮,和集体强奸。而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甚至顺治帝本人都是这种屠杀的参与者。大量屠杀中被掠夺来的汉族妇女,被送到顺治帝的龙床,连郑成功的母亲,都成为清军强奸的对象。



在江南大量的知识份子被杀害,他们的妻女,则统统被献给八旗军人。根据山东地方历史资料,甚至在平定三番时,从山东过境的八旗军,还经常对整村的汉族妇女施暴。



顺治二年(1645年)7月30日,清军至沙镇,”见者即逼索金银,索金讫,即挥刀下斩,女人或拥之行淫,讫,即掳之入舟。遇男女,则牵颈而发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肠。“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



顺治元年(1644年)4月,清兵到达盩厔县境内,生员孙文光的妻子费氏被掠去,”计无可托,因绐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从之。’兵喜,与俱至井旁,氏探身窥井,即倒股而下。兵恨无金又兼失妇,遂连下巨石击之而去。“



清兴安总兵抢夺妇女达100多人,”淫欲无厌“。制作长押床,裸姬妾数十人于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复植木桩于地,锐其表,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以线贯之为玩弄,抛其尸于江上。“



顺治二年(1645年)5月9日,南京失陷时,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围攻江阴,后城破,清军进行江阴大屠杀时,大肆强奸和残害妇女。江阴城陷时,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岁。兵淫其女,哀号不忍闻“,后兵杀其子,释母,”抱女马上去”。又有一兵”挟一妇人走,后随两小儿,大可八岁,小可六岁“,兵杀二子,抱其母走。抗拒清军奸淫被害妇女,按照满清地方志统计为101人。在江阴的观音寺”掠妇女淫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清军在昆山屠城时,庠生胡泓时遇害,其妻陆氏21岁抱着三岁的儿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执。”氏徒跣被发,解佩刀自破其面,……氏骂不绝口,至维亭挥刀剖腹而死。










部分官方记载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并宣称: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爝火录卷四)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被屠杀人数
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51655459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54]按照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所著的《中国人口史》所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国全国有人口6069万,但是当时的中国还需要缴纳人头税,所以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许多的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的时候在一亿以上,葛剑雄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



但是到了明末时期的天灾、瘟疫和疾病、战乱等,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8000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2464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6000万左右。所以估计 即使说清初也存在同样的人口瞒报现象,估计满清入关后,人口的减少,极端保守的估计最少也有5000万人。如果再考虑人口出生的因素,在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5000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










影响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评价
满清大屠杀是野蛮民族对先进文明的残酷破坏,其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必将受到全人类的唾弃。清军在中国各地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导致中国人口锐减,绝大部分有气节的汉人都被屠杀殆尽(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多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十分之九以上!),留下了少许亡命天涯的忠义之士和委屈求全的少部分百姓,还有卖祖求荣汉奸,从此中国步入了半奴隶半封建制的深渊,奴性从此深深地刻在在了华夏子孙的脸上。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痛苦,亦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摧残了明朝中后期以经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经济直到乾隆年间才基本恢复到明代万历时期的水平。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



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昀(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多尔衮进关之初,为了取得汉族官绅的支持曾经一度有所收敛。从顺治二年四月遣兵南下开始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



此外像1649年(顺治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总兵姜瓖为首的山西反清运动,不仅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与耿继茂攻克广州时的屠城,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充分暴露了满洲贵族标榜的“吊民伐罪”的伪善。顺治六年正月,多尔衮道貌岸然地说:“君,父也;民,子也。父残其子,情理之所必无。况诛戮所以惩有罪,岂有无故杀人之理?自元年以来洗民谣言无时不有,今将六年矣,无故而屠戮者为谁?民肯从此回想,疑心必然冰释。”几天之后,他就“谕大同城内官吏兵民人等曰:姜瓖自造叛逆大罪,摇惑众人,诱陷无辜,尔等被围城中,无所逃避。止因姜瓖一人作恶,遂致无罪众人同陷死地。朕命大军围城,筑墙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衣火炮攻破,尽行诛戮”。同年二月,“兵部以总兵官任珍阵获伪官兵四十九名,俱抚养不杀奏闻。得旨:凡平定地方降者抚之以示恩,抗者杀之以示惩。如此则人皆感恩畏死求生而来归矣。今平西王等将阵获之人抚而不杀,……此事甚不合理。尔部其移咨平西王吴三桂、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知”。古语云:“杀降不祥。”清军往往以“恶其反侧”等借口将来降军民屠戮一空。顺治八年福临亲政以后,把各地屠戮无辜的责任全部推到多尔衮身上,说:“本朝开创之初,睿王摄政,攻下江、浙、闽、广等处,有来降者,多被诛戮。以致遐方士民,疑畏窜匿。”



实际上,清兵的滥杀无辜根源于满洲贵族的迷信武力和民族歧视,多尔衮不过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罢了。在清廷上同多尔衮争夺权利的“辅政叔王”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师出征时表现出同样的野蛮,就是一个证据。只是因为这种疯狂的屠杀政策不仅没有吓倒汉族人民,反而激起更加顽强的抵抗,清廷在屡遭覆师失将之后,才被迫在政策上作出部分调整。



参考文献
《甲申纪事》 崇祯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兵部行稿》 崇祯十二年的《兵部题行》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 《嘉兴市志》 《江阴城守记》、《清史稿》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 《屠省令》、《四川通史》、《中国人口通史》 《明清史料》、《南明史》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 《西江志》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 《清世祖实录》 、《泽州志》、《明清史料》 《清世祖实录》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 《鞑靼战记》 《平南王元功垂范》 、《明清档案》

发布于 2021-07-27 1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14: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潭屠城的三次屠城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
萤火星空Uo4°
2016-06-02
关注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清兵入关、“三藩之乱”,湘潭惨遭三次大屠城,生民涂炭,城邑丘墟,白骨蔽野,经济社会发展因之遽然中断。烟火万家、宇内称饶的湘潭顿陷极目萧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先后进入湖南,八月,张献中部将孙可望击败明朝李参将于县城,乘胜离潭。后,李以追查“投诚”者为名,株连杀戮湘潭、湘乡两县无辜绅民甚多。崇祯十七年(1644年),湘潭大饥,明军与义军交战,相互往来长、宝(邵阳)间,湘潭为交通孔道,几乎无日不遭蹂躏,至“市无贾,田无农,衙无胥吏”。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为抗击清兵南下,义军与南明势力奉何腾蛟为首领,开镇湖南,联合抗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联军溃败,清兵攻取湘潭、湘乡。第二年,镇将马进忠、牛万才合众数十万,纵兵复喋血湘潭三月,杀男妇几十万,湘潭遭第一次大规模屠城。 才隔五年,喘息末定,至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清兵破湘潭,“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血腥屠城,自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杀人无数,尸填沟壑,血染湘江,县城幸存者不足百人,是为第二次大规模屠城。街衢生蒿莱,白骨遍城野,夜半风来,常有磷火闪烁,凄异之声,如有万千鬼哭。顺治七年(1650年),徽商黄克念(字希倩)、程奭(字青来)激于忠义,出资够地十余亩,率僧众收埋县城“上年”(即顺治六年屠城)死难者骸骨,用竹篓盛装,三篓一冢,分冢埋葬,耗时三月,共603篓,201冢,数万孤魂朽骨,方得入土为安。经济社会凋零残破:“清顺治四年,潭民逃差者众,田地无人承买,贱不可言。冬月,淮盐八钱一包,长(涨)起至三两一包,止五年,吴楚不通,米价贱至石五六百钱,无买者,腐坏不可食,时呼曰‘鸡见退’。六年,湘潭瘟疫大行,四乡传染,甚至一门瘟绝,药肆中大黄、羌活、黄苓俱卖尽,乌梅二三分一两,葱、姜药引二三分一剂,噫,此何等时也,屠戮之骸不及埋,而瘟疫之尸又遍及河干矣。”(汪煇《湘上痴脱难杂录》) 稍稍安定二十年,康熙十三年(1674年)又发生了“三藩之乱”,吴三桂占领湘潭。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兵复克湘潭,是为第三次屠城。湘潭地区“千村血洗,万灶烟寒”,加之瘟病流行,两县绅民死者无数,十室九空。 几十年的兵火,使昔日繁华佳丽的湘潭尽成瓦砾,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首先是人口的急剧减少。据光绪《湘潭县志》载,元末明初兵火之余,湘潭尚存4653户、男女20053口,经大规模的移民实县和300多年的生聚繁衍,明末虽没有户口统计数,但是湘潭作为江南重要商埠、湖南商贸中心,人口当不会少于长沙府辖县的平均数,应在20万以上。至清康熙初,全县存丁13296口,人口减少十分之八九。湘乡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据《长沙府志》载:万历十年(1582年)编查户口,全县有粮主户7836户,口45701人,粮主以外户口未予统计。而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县记夫役人丁仅存6000余名,人口减少也达十之八九。减损的人口中,部分死于战争杀戮,部分向深山大泽、地广人稀的四川、贵州、湘西流徙。明末清初,湖广地区百姓“携家入蜀者不下数十万”(清乾隆《四川通志?皇清艺文?楚民寓蜀疏》);进入贵州的亦是“一路扶老携幼,肩挑背负着,不绝于道”(《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三),以致贵州各府县城市乡场的商贩,“湖南客半之”(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民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是指这次源于兵燹的人口大流徙。其次是耕地大面积抛荒,据清康熙初豁免荒田额粮推测,湘潭地区抛荒的良田至少在40万亩以上。再次,市肆尽毁,康熙初年(1662-1672年),湘潭城区仅存3000余人,昔日连樯衔尾、舻舳相接的湘江之上几无只影片帆。光绪《湘潭县志》记载:城总商民“逃亡殆尽,及复业,城总土著几无。豫章之商,十室九(空)”本来人丁兴旺、商业繁荣的湘潭,几近毁灭,清康熙三年,“尚有虎入城食人”,足见其萧条冷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14: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木石前盟+炼石有心嗟一木+】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湘潭屠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湘潭屠城是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正月二十日清军进入湘潭,城中的百姓几乎全被杀光。

基本信息
名称
湘潭屠城

发生时间
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正月二十日

地点
湘潭城内

参战方
清军,明朝摆塘兵


结果
清军获胜,攻克湘潭

伤亡情况
屠杀数万人,城中幸存者不足百人

主要指挥官
清军济尔哈朗,明军何腾蛟和马进忠

目录
1湘潭屠城
2屠城经过
折叠编辑本段湘潭屠城
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正月二十日,清军在济尔哈朗统率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抵道林市,从活捉的明摆塘兵口中审问得知何腾蛟和马进忠正在湘潭城内。次日清晨,清军快速行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湘潭县城。马进忠见清军势大,率部南撤,何腾蛟成了无兵之帅。二十一日清军进入湘潭,何腾蛟被俘①。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屠城,湘潭城中的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当时逃到乡下的文人汪辉记载:清军从正月二十一日开刀,"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半个月后他进城看到的是一场惨不忍睹的局面:"近前则足软,欲退又不能。魂飞魄散,心胆惧寒矣。时血迹尚鲜,腥臭逼人,立身无地,有食亦不能下咽。但见尸骨纵横,惨不可言。……市上人民不止二三十,城中不满百人,受伤未死者数十人。"②康熙初,《湘潭县志》收录的一件碑文也说:"六年正月,万骑自长潜渡,屠其城,尸坟起,与垣檐平。会守帅提馁卒至,搏尸衣而暴露之,涂藉污泞隘巷间,横竖比叠;有未亡者欲以面目求死者状,裹骸还里,此臭皮囊三七日外作鬼畜变相,竟人人似,又哭而置之。"

折叠编辑本段屠城经过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为抗击清兵南下,义军与南明势力奉何腾蛟为首领,开镇湖南,联合抗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联军溃败,清兵攻至湘潭、湘乡,至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清军攻克湘潭"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血腥屠城,自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杀人无数,尸填沟壑,血染湘江,县城幸存者不足百人,是为湘阴屠城。街衢生蒿莱,白骨遍城野,夜半风来,常有磷火闪烁,凄异之声,如有万千鬼哭。顺治七年(1650年),徽商黄克念(字希倩)、程奭(字青来)激于忠义,出资够地十余亩,率僧众收埋县城"上年"(即顺治六年屠城)死难者骸骨,用竹篓盛装,三篓一冢,分冢埋葬,耗时三月,共603篓,201冢,数万孤魂朽骨,方得入土为安。经济社会凋零残破:"清顺治四年,潭民逃差者众,田地无人承买,贱不可言。冬月,淮盐八钱一包,长(涨)起至三两一包,止五年,吴楚不通,米价贱至石五六百钱,无买者,腐坏不可食,时呼曰'鸡见退'。六年,湘潭瘟疫大行,四乡传染,甚至一门瘟绝,药肆中大黄、羌活、黄苓俱卖尽,乌梅二三分一两,葱、姜药引二三分一剂,噫,此何等时也,屠戮之骸不及埋,而瘟疫之尸又遍及河干矣。"(汪辉《湘上痴脱难杂录》)。连年的战火导致湘潭地区"千村血洗,万灶烟寒",加之瘟病流行,两县绅民死者无数,十室九空,昔日繁华佳丽的湘潭尽成瓦砾,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首先是人口的急剧减少。据光绪《湘潭县志》载,元末明初兵火之余,湘潭尚存4653户、男女20053口,经大规模的移民实县和300多年的生聚繁衍,明末虽没有户口统计数,但是湘潭作为江南重要商埠、湖南商贸中心,人口当不会少于长沙府辖县的平均数,应在20万以上。至清康熙初,全县存丁13296口,人口减少十分之八九。湘乡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据《长沙府志》载:万历十年(1582年)编查户口,全县有粮主户7836户,口45701人,粮主以外户口未予统计。而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县记夫役人丁仅存6000余名,人口减少也达十之八九。减损的人口中,部分死于战争杀戮,部分向深山大泽、地广人稀的四川、贵州、湘西流徙。明末清初,湖广地区百姓"携家入蜀者不下数十万"(清乾隆《四川通志?皇清艺文?楚民寓蜀疏》);进入贵州的亦是"一路扶老携幼,肩挑背负着,不绝于道"(《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三),以致贵州各府县城市乡场的商贩,"湖南客半之"(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民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是指这次源于兵燹的人口大流徙。其次是耕地大面积抛荒,据清康熙初豁免荒田额粮推测,湘潭地区抛荒的良田至少在40万亩以上。再次,市肆尽毁,康熙初年(1662-1672年),湘潭城区仅存3000余人,昔日连樯衔尾、舻舳相接的湘江之上几无只影片帆。光绪《湘潭县志》记载:城总商民"逃亡殆尽,及复业,城总土著几无。豫章之商,十室九(空)"本来人丁兴旺、商业繁荣的湘潭,几近毁灭,清康熙三年,"尚有虎入城食人",足见其萧条冷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1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楚天舒伟杰,玉宇壮凌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外集:明末英雄和他们的诗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解读之闲暇时光,简单罗列和分析明末英豪们的诗词:



第一名:何腾蛟(1592年—1649年),字云从,贵州黎平府(今贵州黎平)人。南明重臣,1645年任湖广总督,得到李自成旧部农民军的合作,共同抵御清军。1647年清军攻陷湖南,他退至广西,守全州,击退了清军。1648年反攻,收复湖南大部。后在湘潭兵败被俘,遇害于长沙。

绝命诗

天乎人世苦难留,

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

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

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

年年鹃血染宗周。

备注:何腾蛟在临死前口占绝命诗。



第二名:满桂(1594年—1630年),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崇祯二年(1630年),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无诗词传世。



第三名:毛文龙(1576年—1629年),崇祯二年(1629年),被袁崇焕矫诏所斩杀。无诗词传世。



第四名:袁崇焕(1584年—1630年),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是明末抗金名将,率军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重创后金。于崇祯三年(1630年)被崇祯帝以凌迟处死,是历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人物。金庸曾对袁崇焕做过评价:“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感觉比较中肯。

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第五名:曹文诏(?—1635年),智勇双全,被誉为第一良将。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无诗词传世。



第六名:公元1647年,南京大狱中一位年仅17岁少年,临刑前面不改色,一如平常。同时赴难的一位老人问他:“孩子,你年纪轻轻,为何就要赴死呢?”他微笑答道:“宁为袁粲死,不作禇渊生!老人家为何看不起我呢?”说罢,慷慨赴难,从容就义。这位少年就是史上为国捐躯年龄最轻的抗清英雄夏完淳。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

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第七名:孙传庭(1593年—1643年),明末兵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朝廷的一再催战下,无奈率领残军迎战李自成的精锐大军,后在陕西潼关兵败战死。。无唔诗词传世。



第八名:卢象升(1600年—1639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最后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卢象升,宜兴人。少有大志,读书勤奋。22岁中进士,担任户部主事。多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与其政见不同的杨嗣昌对卢象升战胜清军的消息不但不报告崇祯,反而诬告卢象升按兵不动,并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5000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激战终日,终因炮尽矢绝,力竭阵亡。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如梦令

此日郊原花柳。暗度昨年时候。

心绪强言欢,讨得梦中消瘦。

生受。生受。南国江山如绣。



第九名:孙承宗(1563年—1638年),时年75岁的孙承宗在高阳老家率领全家子孙据守,城破后,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无诗词传世。



第十名:李定国(1621年—1662年),后来南明内部发生叛乱,最终导致李定国功败垂成。1662年六月,李定国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无诗词传世。



第十一名:史可法:(1601年—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史可法绝命诗:

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第十二名:阎应元,河北通州人,明末抗清英雄。当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直取江阴时,江阴军民推赋闲在家的阎应元为守城领袖。阎应元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最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民间第一英雄也!

绝命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第十三名:民族英雄瞿式耜,1646年(顺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清兵破汀州,隆武帝被杀。消息传来,瞿式耜和大臣们拥立桂王朱由榔做皇帝,年号"永历",瞿式耜升任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兼掌吏部事。他想联合农民起义军抗清,南明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他自请任桂林留守,数次击退清兵,终因力量悬殊,城破被俘,备受酷刑,始终不屈,英勇就义。

浩气吟(其八)

年逾六十复奚求, 多难频经浑不愁;

劫运千年弹指去, 纲常万古一身留。

欲坚道力凭魔力, 何事俘囚学楚囚;

了却人间生死事, 黄冠莫拟故乡游。



第十四名: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岙(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可谓死后哀荣。

绝命诗

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第十五名:黄道周(1585年-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

绝命诗

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

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第十六名: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绝命诗

留此旬日死,少存匡济意。

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

慷慨与从容,何难又何易



第十七名:张同敞 (?-1650年),字别山,湖北江陵人,明末抗清名臣,民族英雄,名相张居正曾孙,以荫补中书舍人。南明永历年间,任兵部侍郎、总督广西各路兵马兼督抗清军任务,与瞿式耜、王夫之、金堡一同在湖广地区举行抗清活动,后同守桂林,并任桂林总督。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与瞿式耜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

绝命诗

一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

破碎山河休塟骨,颠连君父未舒眉。

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明末抗清英雄众多,这里挂一漏万,仅仅摘取部分人的诗词。抗清英雄即使是失落失败、慷慨就义之时也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但时光无情,人生转瞬到头,明知自己要死,虽然赶不走死神,但用绝命诗来概括自己,来让自己的思想存世也算是一种慰藉。

发布于 2021-06-13 12: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0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北宋昂公+】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益阳昂公薛氏族谱是被逼而虚构的崇祯皇帝的皇家宗谱。这是本人从不隐瞒的观点。但是言虚构绝不能与虚假画等号。最多是假借的意思,这也就是吕祖谦叚才之叹的假的意思。谱前一系列虚构的断代隔代和一些其他离谱的破绽都是有意留给后世子孙的。这明摆是当时作者迫不得已的下策,也是上上之策,且因为各方面的政治因素,导致之后雪藏数百年。但愿昂公后世之孝子贤孙不淡吃了益阳谱这贴相当高明的良药。

谱载朝杰公迫于时势和环境的隐居晦迹,但又不甘心真就让子孙后代茫然不觉。估计这是益阳谱首创者当时的心态,也是故意露出破绽以此提醒后世读者的良苦用心。就是体现在谱注中的满纸荒唐言。乾隆谱一人首创,众人合修,留下如此多的破绽根本不可能还说是无意的,聊斋姽婳词,都是哄鬼的。但应该能够多少激起后世子孙的反向深思。

满纸荒唐言这句话借用自红楼梦自序诗中的一句。此荒唐并不是一些人意识中的谎唐。荒唐就是荒废汉唐之意。是红楼梦作者被逼用荒唐隐喻汉家江山沦陷明朝灭亡。而某些文化人故意曲解荒唐为谎唐,以此带节奏,莫须有构陷他人攻击昂公和昂公家谱的行为。别有用心的引起昂公后裔的内讧和谈之色变。

家族的纯正性是非常首要的。对于益阳谱虚构的始祖昂公人设的编排,我目前的探究还不能作出其真假的结论。或许谱载的昂公真就是宋朝杭州的薛肇明本人,朱三太子南遁时从绍兴分拆,同时带有部分会稽昂公后裔随扈到益阳随迁落地,这也是最正常不过的,其可能性也非常高。或许只有南逃的朱三太子系列,其中可能还有他姓参与护驾的追随者如方以智【此人朱三太子永王和定王的老师】系列以及本地土著接驾,郭都贤、杨嗣昌等的后裔,其他异姓参与抱团取暖过严寒也非常有可能。这一切都是从益阳谱的编排和其他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但最终也不能排除会稽昂公后裔没有继续参与皇室的南迁隐居晦迹的可能性。

既然意识到乾隆谱是故意虚构的,其中必有隐意和玄机。看谱的方法也可以正面正看。但正看是永远无法看清楚故意设置的离谱虚构的内容。我是撕开族谱,从无字的反面看正面,才能看清楚其中的门道和玄机。而多数玄机往往就布设在离谱的牛头与马嘴之间。。。只要跟上首创者的思路,就会发现玄机的精妙,创修人的高才。在离谱的外壳之下,依然有其严密的多重结构的内核逻辑。把诸如谢道韫、吴筠、武则天,李清照、薛季宣等大量历史人物,儒家经学,理学、易学等传统人物和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糅和其中,这一切隐写的最终目的都是隐晦的提示后来人:乾隆谱的首创者,我姓甚名谁,又来自哪里?反看的方法,就是神经分裂的梦幻之法,确实就是一种神游法不假。众所周知,许多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艺术家,如爱因斯坦、毛太祖、梵高等,都是神游的天才。只有联想、变幻、梦幻神游、无中生有、正反互看,才有可能看到其中一些隐含的门道。否则能被拿刀的屠户一眼瞧个底透,不说昂公薛氏都灰飞湮灭,恐怕昂公后裔也得要减半。【第五世暗隐武则天即武曌之资信以备用,她是大唐第6位皇帝,人称武昭仪实际从第4位李旦时期就开始执政,正式登基称帝在位15年,所立大周,尊周文王为始祖,终年82岁【道光谱后把82给改成89了】,后人评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这是乾隆谱明写先生老弟后生哥的离谱破绽,其实是以隐写第五代编排15郎后再排4郎的武则天信息备用,以实写明朝老明皇朝15帝与小南明朝廷4帝的一个玄机。老明朱家本有16帝,但朱棣一系除开了朱标朱允炆建文帝,就只有15帝了。离谱的地方远不止此一处,越离谱的地方,越体现乾隆谱的研究价值,后续修撰的反而就越来越失真了。

序谱中言及道光谱仔细全面罗列了乾隆谱故设的许多破绽,真不清楚其用意。是故意还是后人已然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的修撰。我非常欣赏的乾隆谱,就是感佩先人在其中露出破绽的智慧与高明手法。纵使不念祖德宗功,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攻击昂公家谱的必要和动机。只是感觉道光谱胆子过大了一点,没有对嘉庆谱就应规避的“旻”可公和清“翠”楼进行适当的修潤。这都是可以导致不少人人头落地的导火索。历史上人尽皆知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文字狱惨案几乎是同时代清政府的杰作。清政府一万多起文字狱中,也有不少是族谱出问题而招致。斗胆犯道光皇帝旻宁的名讳,也许是当时朝中有人不信邪吧。小桥风月犹丁卯【1627年崇祯帝即位】,故国楼台已甲申【1644年朱由检殉国】,深深怀念先帝的薛嗣昌理应参与了道光谱的修撰。最为可惜的,在还不非常成熟的时候抖漏了些微天机,因而过早离世而去。。。

至于论证朱三太子的其他形式的具体实物证据,得有待有关方面和各界有心之人的后续考古考正,或者进行相关的DNA比对等。而证据出现的奇迹估计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年深日久,人心不古,家贼难防,谱载清晰,不排除内鬼参与的大业斯成的崇高开棺,昂公掘墓,宗祠瓜分,再寄望还有什么证据面世,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了。。。不过就算基因比对百分百相应,即使把传国玉玺挖出来放在她眼前,某些人恐怕也只会更为反对。有些人不就是即使明知乾隆谱的一系列离谱而依然熟视无睹或者选择性失明?所以还是各人用各自的方式认祖归宗为宜,各拜各的祖,各哭各的娘,究竟又有何妨!认祖归宗的祭祀本就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于情于理于法,信仰本身都应该是一种自由而已,半点都强迫不得的。欺师灭祖,也要有相当的的收获才能让人做出的行为,毕竟无利不起早。纵观我们益阳薛氏后裔,不也是不乏其人于其中?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也都用不着奇怪。。。

但愿我乾隆谱的所谓质疑纯属子虚乌有。本人声明针对其相关的探究也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其所有一切结论构不成什么行政强制性,大可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诸位对于吃饱了撑出来的天方夜谭,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不妨一笑而过。我也无意影响他人的一切信仰自由。对于包括昂公、昂公家谱、昂公后裔以及所有的相关组织,实在找不出攻击和得罪的一丝一毫的价值所在,更何况看我堂堂河东薛氏,又那个不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67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2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玉汝于成+方珹+】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玉汝于成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玉汝于成,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rǔ yú chéng,意思是锻炼你,直至使你成功。出自北宋张载《西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汝于成

外文名
Difficulty is the nurse of greatness


拼 音
yù rǔ yú chéng

注 音
ㄧㄩˋ ㄖㄨˇ ㄧㄩˊ ㄔㄥˊ

目录
1成语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张载《西铭》中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進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進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

张载在一篇文章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玉汝于成”是说象玉一样爱护,来帮助你成功。

参考资料
1.玉汝于成  . 汉典 . [2023-12-30]
西铭
[ 宋 ] 张载

原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译文

《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义),乃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乃是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所谓的圣人,是指同胞中与天地之德(案:指健德与顺德)相合的人;而贤人则是其中优异秀出之辈。天底下无论是衰老龙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及时地保育他们,是子女对乾坤父母应有的协助。如此地乐于保育而不为己忧,是对乾坤父母最纯粹的孝顺。若是违背了乾坤父母这样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伤害仁德就叫做“贼”。助长凶恶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够将天性表现于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万物的功业(了知我们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价值),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能彻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测之奥秘,才算是善于继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过厌恶美酒,来照顾赡养乾坤父母的;颖谷守疆界的颍考叔,是经由点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将恩德施与其同类。不松懈、继续努力,以使父母达到欢悦,这便是舜对天地父母所贡献的功劳;顺从父命,不逃他处,以待烹戮,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谥为“恭”的缘故。临终时,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完整地归还给乾坤父母的是曾参;勇于听从以顺父命的是伯奇。

富贵福禄的恩泽,是乾坤父母所赐,用以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戚,是用来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的。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时候,心安理得,我安宁而逝。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0:56 , Processed in 0.0687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