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7: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陈冀+凤凰于飞+】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与荣宁合称“八公”的历史真面目
zqbxi 2019-01-07   |  33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十四回 贾府为秦可卿办丧事时插写了缮国公石家 “ 目今正值缮国公诰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殡”,然后再是细解“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先看一等伯牛清家。


  ---第四十回里写道: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第四十一回里又写道: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蒙侧:随笔写来,趣极。】众姐妹都笑了。

  刘姥姥就是牛! 原来刘姥姥也就是镇国公牛清!脂批提示【牛,丑也。清,属水,子也。】,这一等伯牛清就是入主中原占了汉人江山的牛丑满清!


  再看一等子柳家和侯家。

  ----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庚辰眉批: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卯”和“寅”五行都属木,卯为阴木,寅为阳木,朱为赤心木。理国公柳家乃是赤心木朱明人。

  ----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柳家有“卯”,侯家藏“酉”。“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酉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卯酉藏日月,日月为明,原来这一等子侯家和柳家一样都是指朱明旧人!



     那么两家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前面已经多次说过了,柳家是喻指洁身自爱不拜金的不承认满清只尊奉朱明的反清义士和真正的明遗民。



      而修国公侯家即“狂作横行”的猴家正是贾母的“猴子身轻站树梢”之谜语影射,乃是喻指“树倒猢狲散”另寻高枝的“含金鸡之精”的在明朝覆亡后背弃朱明投靠新主金的不忠不义的叛徒贰臣。







       然后看三品将军陈家和马家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脂批特意提醒道【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东汉王充的《论衡。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原来脂批是明示读者“陈翼”的名字里藏辰龙巳蛇东南方,请回顾我以前解过的《红楼梦》一开篇的“地陷东南”,“东南”暗喻朱明。

  这齐国公陈翼的名字可是藏了大文章。乃是点出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陈完是田姓的祖先,陈完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因为陈宣公杀太子御寇,与御寇交好的陈完怕被牵连于是逃亡齐国当了工正,并改姓氏“陈”为“田”,是为“田完”。

  田完娶懿氏的女儿为妻,生田孟夷。!《左传》记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这被预言“凤凰于飞”的敬仲就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即“陈翼”,“翼”字为“羽翼”乃借指田完的“凤凰于飞”的预言。

  田家“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齐国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氏代齐”。

  脂批的【巳字寓焉】何意?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史书记载:“田贵妃生辰在四月”,这齐国公陈翼其实就是“田氏公”即田秀英田弘遇家。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脂批明点出这治国公世袭三品的马家名字中有“马”藏“鬼”,马魁乃是施魔法魇害宝玉凤姐的马道婆和害死柳五儿的钱槐!(请回顾我前面的马道婆和柳五儿的解密)

  马魁的“魁”又通“奎”,原来治国公马魁家实为有害国家大治的周后周奎家!这“治国公”起的当真讽刺!

  原来这两家三品将军乃是崇祯皇帝的后妃家!



       最后来看这凑巧与贾府同时办丧事的石家
  
  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而且后来书中写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为何要强调《石头记》?《红楼梦》之所以将书名又改回《石头记》重要原因就在这里,【石即豕】,脂砚斋点出机关:朱慈炤笔下的“石”就是“豕”的隐写!「豕,猪也。」, “石”即“猪”通“朱”,“补天之石”所记的《石头记》其实就是《朱明帝王记》!

  原来缮国公就是朱明,缮国公亡故的诰命就是贾家宁国府的亡故了的秦可卿崇祯帝!

  “石光珠”的名字,“石”为“朱”,“光”通“照”,珠又可拆解为“王朱”,【其祖曰守业】的“石光珠”其实就是本该“守业”继承朱明政权的朱王朱慈炤!


  “八公”个个都藏大秘密啊!朱慈炤将红楼梦所写的主要人物概括总结为“八公”,再想想前面的“护官符”,这高度凝练的笔法着实令人叹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zqbxi > 《小说》举报/认领
上一篇: 《五美吟》的历史大玄机
下一篇: 破解《红楼梦》中的十二首菊花诗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8: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观生传翻译赏析_苏观生传阅读答案
  苏观生,字宇霖,东莞人。他三十岁时才为县学生员。崇祯年间,经保举担任了无极县知县。总督范志完推荐说他有才干,朝廷晋升他为永平同知,监察军队的作战纪律,不久升为户部员外郎。十七年(1644),京师失陷,他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到苏州催收粮饷。第二年五月,南京被打下,他逃往杭州。刚好唐王朱聿键到了,观生前往拜见。唐王和他谈话后十分高兴,和他一道乘船到了福建。观生和郑芝龙、鸿逵兄弟两个一道拥立唐王做了皇帝,唐王提升他为翰林学wWw.SLkj.ORg士,不久升任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开设了储贤馆,分十二科,招揽四方人才,由观生负责其事。观生发誓以清廉自持,也稍微有些文采、学识,不过当时他还没有什么名望。唐王因为他是老部下,对他的眷爱和恩惠超过了别的朝臣,短时间内就破格提拔他做了东阁大学士,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处理。

  观生多次敦请唐王出兵,看到郑氏不能够大有作为,那里一切事权都被他们把持着,就请唐王奔赴赣州,谋划江西、湖广。唐王就决定让观生先过去。第二年,观生到了赣州,大力征兵买马,但因为粮饷跟不上,最终还是不能出兵作战。

  到了顺治三年(1646)三月,大清兵打下吉安,总督万元吉请求救援,观生派了二百人过去。元吉让他们帮助守卫绵津滩,碰上大清兵,他们就溃退了。元吉于是退回到赣州,大清兵跟着就包围了赣州城。观生逃往南康,赣州几次派人告急求援,他都不敢去救援。六月,大清兵撤退到水西扎营,观生才派了三千人过去帮助赣州守城。过了很久,别的军队中将领战败。九月份大清兵再来攻城时,他的三千人就都撤退了。当时观生移兵驻扎在南安,福建战事危急时,他也没能过去援救。唐王聿键死在汀州,赣州也被打了下来,观生退入广州城。监纪主事陈邦彦劝他赶快奔赴惠州、潮州,扼守漳、泉,那么两广还可以自保。观生没有听从。

  正好丁魁楚等人讨论立永明王做皇帝,观生想和他们一道干。魁楚一向瞧不起他,拒绝和他商量,吕大器也把他训斥了一番。又碰巧唐王的弟弟聿钅粤和大学士何吾驺从福建来了,南海人关捷先、番禺人梁朝钟首先提出哥哥去世应由弟弟即位的意见。观生就和吾驺以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人于十一月二日拥立聿钅粤做了皇帝,把都司署当作行宫。当天唐王就封观生为建明伯,掌管兵部的事务,提升了吾驺等人的官职,晋用捷先为吏部尚书,不久观生又和元镜、应华、道唯一起加官为东阁大学士,分管各部的事务。当时唐王仓猝之间登基,为了修建宫室,治办车马、服饰、仪仗队,全国一片繁忙,晚上像白天一样不得安宁。不到十天功夫就封了几千人做官,衣冠袍带都是从戏子们那里借来的。

  永明王在肇庆监国以后,派给事中彭、主事陈嘉谟拿着敕令过去向唐王宣示。彭是顺德人,经过家乡时就祭拜祖先的家庙,把儿子托付给了友人。到广州以后,他们用拜见藩王的礼节拜见唐王,详细地评论皇族的辈份、排行以及二王监国的先后次序,话说得很严肃,还一一批评了观生等人。观生恼了,把他们抓起来杀了,彭火翟、嘉谟都不屈而死。于是唐王和永明王之间就整顿兵马天天相互攻打。观生让番禺人陈际泰担任督师,和永明王的总督林佳鼎在三水开战。战败后,又召来几万名海盗,派大将林察统帅。

  十二月二日,双方在海口交战,杀掉了佳鼎。观生得意起来,开始在朝廷里粉饰太平,并且大力重用捷先和朝钟两个。

  捷先由进士出身后做到监司,小有才气,很能写作。朝钟乡试中举,能说会道,二十天里就晋升三次,做到了祭酒。有一个叫杨明竞的,是潮州人,喜欢说大话,假称他在惠州、潮州一带布置了大批精兵,约十万人,就被特批为惠潮巡抚。朝钟对人说:“朝廷里面有捷先,外面有明竞,有什么强敌不能铲平呢?”观生也很器重这三个人,遇事就向他们咨询。还有一个叫梁的,是一个虚伪的家伙,观生认为他有本事,让他做了吏科都给事中,他和明竞两个人大胆地收取贿赂,一天里就能推荐几十个人当官。

  观生本来没有什么有力的才略,加上总领朝廷内外的事务,就更加昏头昏脑了。他招进海盗来守护广州,那些人在大白天杀人,把死人的肠肺挂在达官贵人的家门口示威,搞得城内城外纷纷扰扰。当时大清兵已经打下了惠州、潮州,地方官都投降了,大清兵就利用他们的印信送公文到广州,汇报说没有战事发生。观生相信了。

  这个月十五日,唐王聿钅粤在城里视学,百官都聚会一堂,有人报说大清兵已逼近城下了。观生喝斥说“:潮州昨天还有报告上来,清兵怎么可能就到了这里?胡说八道,迷乱众听,斩了他!”就这样搞了三回。大清兵已经从东门进城,观生才组织兵力拼搏。精锐的部队都向西出征去了,仓猝之间无法回师。观生跑到梁的住处向他问计。梁说:“死吧,还说什么呢?”于是观生进入东边的房子里,梁进到西边的房子里,各自关上门上吊自杀去。观生怕他装假,稍停了一刻想听听他的动静。梁故意用手按压咽喉,气往上涌,发出响声,又把几案推倒在地,过好长时间就一点声音都没有了。观生以为他真的死了,就自杀而死。第二天,梁把观生的尸体献出投降了。朝钟得知事变发生后跳进池塘里,被邻居救出后,又自杀了。唐王聿钅粤当时正在观看射箭演习,匆忙改换服装翻墙到王应华家里躲藏。不久从城墙上吊下来逃跑,被骑兵抓获。给他东西吃,他不接受,说:“我如果喝你们一勺水,怎么到地底下去见祖先?”后来悬梁自尽了。吾驺、应华等人都投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8: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观生 南明时期的大学士
【明】 广东东莞人 更新:2022-03-22 12:03 网友“暗淡の青春”分享
东莞著名人物
东莞历史人物
苏观生是南明时期的大学士,崇祯年间在国子监读书,后出任无极县知县,因平反冤案,遭到诬陷,明末担任监纪参赞,官至黄州知府,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后福王被灭,逃亡杭州,遇到唐王,拜为内阁大学士,唐王自缢后,拥立唐王弟弟朱聿鐭为监国,担任首席大学士,而此时桂王朱由榔以及称帝,因而引发唐桂之争,后清军攻破广州,苏观生自缢殉国。

苏观生

万历三十年(1602年)出生,原名时泽,字宇霖,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

崇祯七年(1634年),选送入国子监肄业。

崇祯九年(1636年),出任无极县知县。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诬陷。

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监纪参赞,总督范志完推荐说他有才干,朝廷晋升他为永平同知,监察军队的作战纪律。

崇祯十六年(1643年),苏观生被调为黄州知府,后改调山东登莱道,管天津卫水师。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苏观生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到苏州催收粮饷。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苏观生逃往杭州,与郑鸿逵等人奉隆武帝朱聿键入闽,隆武帝即位,拜大学士。后唐王被俘自缢,他拥立唐王弟弟朱聿鐭为监国,担任首席大学士,而此时桂王朱由榔以及称帝,因而引发唐桂之争。

隆武二年(1647年),清军攻破广州,苏观生自缢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攀龙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  又字云从,  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被贬广东揭阳典史。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历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

天启六年(1626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该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本名
高攀龙

别名
高云从、高存之、高景逸


存之、云从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
1562年

逝世日期
1626年

主要作品
《高子遗书》《周易孔义》《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人物评价
4家族成员
5后世纪念
6书信选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江苏无锡人。 祖父高静成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父亲高继成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排行第二,后因高静成的弟弟高静逸无子而被过继为嗣。

高攀龙自幼好读书懂礼仪。万历十四年(1586年),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确定了治学方向。

万历十七年(1589年),高攀龙中进士。不久后高静逸去世,高攀龙归家为嗣父守孝三年。

折叠初入官场
万历二十年(1592年),高攀龙服丧期满,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 因平时工作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藏书,深入钻研二程和朱子著作,亲手抄录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赞赏其"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高攀龙还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又将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抵制王阳明"心学"所提倡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

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呈上自己著述的《大学初义》,诋毁程朱之学,并请求颁行天下。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这本书因而未能刊行。

折叠贬官外放
这一时期,明神宗已长期不理政务,朝中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政务混乱,国力日衰。高攀龙随即上《今日第一要务疏》,称欲改变皇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其次要"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革新政治。但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人被罢官,朝中议论多归咎首辅王锡爵。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 杨应宿则上疏弹劾高攀龙,言辞狂妄近乎荒诞。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

高攀龙自水路前往揭阳就任,在船上就订立严规,要求自己静心以涵养德性,不被外界干扰。 到揭阳后,每日在官衙教授学徒,培养了不少学生。还四处察访民情吏弊,惩治地方恶霸。高攀龙在揭阳停留的半年内结识了陆粹明及其老师萧自麓等人,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折叠归家讲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高攀龙在赴任七个月后以事假归家,不久遭遇亲人病故,于是不再出仕。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虽有言官多次推荐,但皇帝并不理会。

高攀龙在漆湖之畔(今蠡湖东岸)建造一座"水居",取名"可楼",作为自己读书静坐的场所。除刻苦钻研外,高攀龙还参与讲学,很快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志同道合,交谊颇深。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下,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发起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 初由顾宪成主持,万历四十年(1612年)顾宪成去世后改由高攀龙主持,直至天启五年(1625年)书院被拆毁为止。当时朝野内外的士大夫无论认不认识他们本人,提起高、顾都是一致称赞。

高攀龙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许多与他们志趣相近的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纷至沓来。在朝的李三才、赵南星、邹元标、杨涟等正直官员也与他们互通声气,遥相应和。东林书院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对此十分忌恨,诬之为"东林党",污蔑他们是假借讲学以结党营私。

折叠复起为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一月驾崩,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

熹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因拥戴有功而重新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天启元年(1621年)又进封为光禄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关外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失陷,明军被迫退缩到山海关一线。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人心惶惶。高攀龙接连上书要求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濒危的命运。他在《破格用人疏》中提出要破格用人,加强战守之备,并推荐礼部右侍郎孙承宗担任防御大臣,负责处理战事。他的意见得到皇帝首肯。孙承宗也不负众望,收复了广宁和辽河以西的土地,边境平静了四年之久。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高攀龙上疏追论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要求惩治郑养性、李如桢、崔文升等人。奏疏上达,皇帝不悦而责备高攀龙多言,但最终仍将郑养性谴归原籍。

当时孙慎行以红丸案指责前任首辅方从哲,高攀龙也引《春秋》典故归罪方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方从哲辩解,被高攀龙上疏严厉斥责。 不久高攀龙被调任太常少卿,又上一道《恭陈圣明务学之要疏》,向熹宗阐明读书的重要性。方从哲一派故意摘出疏中指责帝王不孝的言辞激怒熹宗,熹宗欲严惩高攀龙。叶向高极力挽救,才得以罚俸一年而作罢。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高攀龙调任大理寺右少卿。十一月,升任太仆卿、刑部右侍郎。

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高攀龙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纠劾贪污御史疏》弹劾御史崔呈秀。疏中揭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地区时贪赃枉法、铺张浪费。吏部尚书赵南星经复查认为事实确凿,提请将崔呈秀戍边。崔呈秀得知后连夜投奔魏忠贤,认魏忠贤为义父。

此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日益扩张,控制了朝廷内外。东林党人如杨涟等纷纷上书参劾魏忠贤,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折叠被诬自尽
此时魏忠贤正借机大肆迫害东林党人,称高攀龙与赵南星结党营私,皇帝下旨严厉斥责。不久后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任知府,攻击高攀龙徇私、排挤同僚,高攀龙因而被罢黜。

高攀龙等人被罢官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控制了朝廷大权,编派了《缙绅便览》、《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黑名单,将不依附于自己的官员开列在内,予以打击。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魏忠贤矫旨,以东林书院为始将全国书院尽数拆毁。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龙仅被罢官,必欲除之。于是假造浙江税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等七人贪污,派遣缇骑前来抓捕。三月,高攀龙整冠束带前去拜谒先贤杨时的祠堂。回家后与弟弟高士鹤及门生赏花于后花园池畔,谈笑自如。此时有人前来禀告周顺昌已被逮捕,高攀龙闻言神情泰然,笑说:"我本视死如归"。归家后与夫人谈笑如常,没有异样。亲笔书信交给两个孙子,交代翌日递给校官,而后闭门遣散诸孙。不多时高攀龙的儿子们(发觉异样)前来探查,发觉高攀龙已自沉于池塘,时年六十四(虚岁六十五)。

子孙们打开高攀龙的信,乃是遗嘱,上面写着:"我虽被罢免官职,但过去曾是朝廷大臣。大臣不可以被侮辱,因为大臣被辱等同于国家受辱。我现在只有恭敬地面北叩首,以效仿屈原的遗愿。皇帝的恩泽未能报答,只愿来世再报。臣高攀龙绝笔。希望使者带去这封信向皇上复命。"

高攀龙就死前曾致书同年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高子文集·答袁节寰中丞》)。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从此袁可立这位力图远离党争的正直大臣走上了对抗阉党的前台,每议事与阉党"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袁可立抗疏道:"此非挂冠神武门时呼?"(《睢州志·袁可立传》)。后来九卿公推袁可立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魏忠贤从中作梗以自己的心腹刘廷元代替袁可立掌南兵部,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天下兵马大权二人一手握定。自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忠贤推戴之势成矣。黄道周说:"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 (《节寰袁公传》)

折叠身后追封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昭雪,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东林领袖
高攀龙是东林学派的精神领袖之一,与顾宪成兄弟创建了东林书院。他在学术思想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反对王学(王守仁学派)末流的"空虚玄妙"之学。他认为"无用便是落空学问","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国平天下"看做是格物致知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必然结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因此后人评价他"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

无论在朝在野,高攀龙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心的生活。在邪恶面前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了崇高的气节。他的思想与道德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折叠诗文著作
高攀龙的诗文被称为"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著有《高子遗书》12卷,以及《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正蒙释》、《二程节录》、《水居诗稿》、《毛诗集注》等书。

高攀龙的文章,平易流畅,素雅清遒。如记叙散文《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和《祭顾泾阳先生》,富有情感地讲述了东林领袖顾宪成的生平事迹和为人品德。文中有:"先生于世,无所嗜好。食取果腹,衣取蔽体,居取坐卧,不知其他。四壁不垩庭草,不除帷帐,不饰一几一榻,敝砚秃笔,终日俨然冥坐读书,四方酬答而已。忧时如疾痛,好善如饥渴。"等句,素淡几笔写出一位清廉自守的正直士人形象。又如《薛文清公传》,几件小事即将薛文清公正廉明、的品格勾画如生。高攀龙的游记虽不多,但也可见借景抒情的文笔功力。如《武林游记》中写湖中雨景道:"是时雨丝阴蒙,水烟笼树,远山层叠,浓淡相间。内湖荷香袭人,游人歌吹与点点渔舟错落,左右瞻眺,恍然自失。"读文如观画。又如《三时记》描绘大姑滩的险急,栩栩如生,颇有深意。

高攀龙的诗歌,朴素自然,文字简洁,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如《夏日闲居》中语句: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清幽的环境衬托出悠闲的情绪。《说诗晬语》曾给予评价:"万历以来,高景逸攀龙,归季思子慕,五言淡雅清真,得陶公意趣。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沈德潜则称高攀龙的诗是:"无心学陶,天趣自会"。

折叠静坐学说
高攀龙担任行人职位时大量阅读经典,但仍自感"读书虽多,心得却少",于是改用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方法涵养德性,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

高攀龙的静坐功夫造诣甚高。所谓静坐以"平常"为要诀,"平常"即清静自然:"以其清静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静中妄念即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无动无静之体云尔"。 高攀龙在著作《书静坐说后》中又把理学的"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认为"必收敛身心,以主于一,一即平常之体也,主则有意存焉,如意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可见高攀龙的静坐说也并非一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董必武:"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诗中"高顾"指高攀龙和顾宪成)

邓拓:"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高攀龙等人是"东林一代好男儿"。

周炽成:高攀龙的身本论、天下一身论、身心论等继承和发挥了孟子、张载、程颢、朱熹、王阳明等人关于身心的思想,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折叠编辑本段家族成员
祖父:高静成

继父(叔祖):高静逸

父亲:高继成

兄弟:高士鹤

儿子:

高世儒:高攀龙自尽后,崔呈秀还不罢休,矫诏将高世儒下狱。高世儒因父获罪,被处以徒刑(拘禁服劳役)。崇祯时期高攀龙平反昭雪,高世儒也得到朝廷重新起用。

高世学

高世宁

侄子:

高世泰:高攀龙去世后,家室被毁,宅基不久转售陈姓。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高世泰将原宅赎回,于康熙五年(1666年)在高攀龙投水捐躯园池处葺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为县城中祭祀高攀龙的专祠。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高攀龙墓
高攀龙墓几经迁葬。最初由于党祸而人心畏惧,高攀龙遗体被草草安葬在无锡县城西郊横山之麓。明崇祯元年(1628年),东林党冤狱得以平反。皇帝钦派礼部官员来到无锡勘定茔城,准谕茔祭葬。清顺治三年(1646年),高氏后裔将高攀龙墓迁葬于璨山之麓(河埒口高攀龙墓)。墓地形制宏伟,占地约四亩七分。墓前立石坊,正面坊楣上刻"谕茔"二字。墓道两侧列有石兽三对。后有祭台,祭台后为坟丘,正中为高攀龙和王氏合葬墓,其下左为长子高世儒墓,右为次子高世学墓和三子高世宁墓。坟前墓碑上刻"明诰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景逸高公暨配王夫人墓"。坟丘四周有石砌墓园,其上浮雕瑞兽图案。墓园内外,遍植松柏。"文化大革命"初期,墓遭掘毁。

现存高攀龙墓为1985年重建,墓地位于青山南麓其祖、父所葬青山茔地。墓园四周有砖砌罗城,内用石块围砌墓墩,上部有封土,前有石刻墓碑,上镌"明高攀龙之墓"。墓碑前设祭台。墓园内植青松翠柏,格外清幽肃穆。[1]

折叠高子止水
高攀龙去世后,家室被毁,其宅基不久即转售陈姓。清顺治十七年(1660),其侄高世泰将原宅赎回,后于康熙五年(1666),在高攀龙投水捐躯园池处葺屋三楹,名曰"止水祠",成为县城中祭祀高攀龙专祠。雍正十一年(1733),无锡地方官府勒石祠右,公布保护措施。乾隆五十四年(1789),地方官府再次勘定池界,并颁给永禁告示,对止水遗址更加保护。

解放前夕,止水池、祠均告荒废,无人问津。195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遗址,于南门水曲巷高宅后园旧址处,凿发筑池,恢复原状,并植种花木,使旧地园池再现一泓清流。同时,由高氏裔族高运昌请郭沫若亲笔题写了"高子止水"四字,并刻石嵌置于水池岸边。1960年,邓拓亲访无锡瞻仰东林旧迹,撰有《访高子止水》诗一首,曰:"力抗权奸志不移,东林一代好儿男。攀友风节扬千古,字字痛心绝命辞。""文化大革命"期间,高子止水遭受破坏,池塘堙塞。1978年,原池遗址经重新清理整修,恢复昔日旧貌,水池砌有湖石假山石台,绿树成荫,花木掩映,清池一泓,倍显生机。人们临池俯视,犹觉先贤遗风尚存,格外使人敬重景仰。

折叠纪念馆
水居苑位于无锡金城西路以南、蠡湖大桥东侧,占地15公顷。苑中主体建筑取名"五可楼",其意既为"第五次重建可楼",又寓含高攀龙所谓"可以望山、可以观水、可以清风送爽、可以阳光普照,可以明月作伴"的"五可"之意。

高攀龙纪念馆就位于"五可楼"上。入馆迎面即可见"实学、亲民、忧国,学者以天下为任"的高子精神,令人观之振奋。馆内图文并茂、泥塑和实物并存,从"高子生平"、"东林风骨"、"水居情怀"、"清遒诗文"、"天下己任"五方面生动再现了高攀龙磊落的一生。

园子细腻雅致,园中临湖筑有百米长廊,可遮风蔽日。同时建有工艺精湛的文化墙、高攀龙坐像。遍布全园的56块书法碑刻、9幅楹联、6块匾额浸润了高子"学问必须躬行实践"、"关注民生"的学风、"修身养心、德行为先"的品性和"廉洁自奉,当官为民"的政治主张,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受这位东林先贤的高风亮节。

水居苑的意义不止于回顾历史,它更是一个可以领略书法、石刻艺术精华的文化大观园。水居苑入口处的"高子水居"四个鎏金大字为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手迹,"高攀龙纪念馆"馆名由著名文史评论家、中国书画界名人金开诚题写。[2]

折叠编辑本段书信选
答袁节寰中丞(一)

(上)

(明)高攀龙

今天下难联者人心,难得者人才,难鼓者士气,得老公祖一点真精神不难矣。太平之涂辙,非艰危之行径,须是廓而大之。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博而收选,择而使又何害乎?损冗兵百可养壮士十,平时养壮士十,临事可得精兵百。

一方豪杰皆在老公祖幕下,士气自倍,人心自归。与老公祖共此者,其地方贤士大夫乎!不审有其人否?腐儒之谈无当也。而涓埃可佐高深,故不敢以肤言而以衷语。

(高攀龙《高子遗书》)

答袁节寰中丞 (二)

(下)

(明)高攀龙

国家三空四尽,左支右吾之不给,孚号同于充耳,真如老公祖之教矣。以弟愚见,今天下节钺诸贤,必假以便宜,使得多方生财以自足用。若必待司农司农巳告罄,必待内帑,内帑将不继。一旦有急,无论呼而不应,即应亦后时,其祸可忍言哉!不知彼中亦有心计之人可与上下其议者否? 事穷则变,变则通。如之何坐而待毙也。

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 (高攀龙《高子遗书》)

参考资料
1.高攀龙墓简介  . .无锡文物 . 2014-02-23
2.高攀龙纪念馆简介  . .新浪 . 2014-0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锡爵(明代首辅)
疾心 2017-04-26   |  333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据王氏谱牒记载,王锡爵为北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后裔。元代时,王锡爵的祖辈避战乱而南下,其中一支迁徙至今太仓浏河。王锡爵为太仓王氏第十一世孙。相传,王锡爵出生时,正巧有一群喜雀飞集其家院宅,因古时“雀”与“爵”通假,遂起名锡爵。

王锡爵自幼聪明颖异,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第四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以谨慎严厉著称。万历五年(1577)升詹事府詹事,并兼管翰林院、充任掌院学士。此时,户部侍郎李幼孜为了讨好张居正,提出“夺情”之议(即可以在职居丧不守孝),与封建思想不符遭到众臣反对,神宗却对翰林编修吴中行等夺职并廷杖,王锡爵求情皇帝与张居正均无效,并送礼为他们充军饯行。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回乡安葬父亲,不少官员联名请张居正回朝,锡爵拒绝签名,却申请回家探亲,直到父亲病亡。

张居正去世后,受到反对派的疯狂攻击,神宗也置张居正的丰功伟绩于不顾,一反常态,对他这位“恩师”、“先生”大打出手。张居正死后的第一年就被追夺官爵,第二年家产被充公,家属被充军。神宗召回了一大批当初反对张居正的人。当时很多朝臣都以诋毁张居正为自己捞取名利,而王锡爵却上书当权者,指出:张居正为相时干了很多有益的事,是有政绩的,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江陵相业亦可观,宜少护以存国体。”

万历十二年(1584)冬,王锡爵被召回朝中,拜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宰辅。王锡爵一上任便奏请神宗:疏远谄媚之臣,禁止钻营求官,戒除虚浮,节约开支,广开言路。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受到神宗的褒奖。

当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相谋划,认为王锡爵在朝廷内外颇负时望,而且过去与张居正不合,所以力推王锡爵加入内阁。待王锡爵入阁后,与申时行十分投机,反而出疏竭力排挤李植等人,李植等遂去。当时申时行为首辅,许国次之,王锡爵位在第三,三人同为南方人,而且王锡爵与申时行又是同科,同郡,然而申时行生性柔和,而王锡爵性刚负气。

万历十六年(1588),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参加顺天府乡试,位列第一。礼部郎官高桂、刑部主事饶申上章奏论,以为此科大臣子弟连连中选,恐有不公,请复试举子。王锡爵十分气愤,连连上章为自己申辩,言语十分激愤。复试结果,王衡仍排第一。因此,饶申被逮下狱、除名,高桂贬斥边方。御史乔璧星请皇上戒谕王锡爵,务必要宽洪大量,作一个“休休有容”的大臣。王锡爵又上疏为自己辩白。此事对王锡爵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他的威望有所降低。

当时群臣纷纷上书请神宗早立皇储,以定国本,神宗皆不听。王锡爵上疏建议神宗“勤御朝讲,日亲大臣,经常披阅章疏而早定根本”,神宗“温旨报闻”。万历十八年(1590)元日,神宗驾御毓德宫,召内阁辅臣进见。神宗牵着皇长子的手,用以说明他们父子二人关系很融洽,没有废长立幼的意思,大臣们连忙跪拜。神宗于是手谕各大臣:“伦序已定,朕何敢私?特以皇长子羸弱,待十年后,大典并行。”

万历十九年(1591)夏,以母亲患病,王锡爵请假探视,滞留不归。万历二十一年(1593),申时行、许国、王家屏相继离开内阁,宰辅乏人,神宗遂又召王锡爵回朝,拜为首辅。此前神宗曾答应于二十一年春举行册立大典。朝臣们都在拭目以待。王锡爵密请皇上早做打算,神宗想出新的拖延理由,将三位皇子并封为王,数年后,如果皇后仍未生育,再行册立。王锡爵顺从地奉诏拟旨,提出了“三王并封”之说。即将长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诰同时封为藩王,虚太子位以待。此说一出,举朝哗然。大臣们把矛头直指王锡爵,群臣弹劾之章如雪片般飞至,造成内阁与部臣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一次,王锡爵对顾宪成抱怨:“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立即反唇相讥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后迫于公论,神宗不得不取消“三王并封”。

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皇太后生辰,神宗接受群臣朝贺后,独召王锡爵于暖阁,王锡爵再次力请早定国本。神宗说:“中宫有出,奈何?”锡爵言道:“此说在十年前犹可,今元子已十三,尚何待?况自古至今,岂有子弟十三岁犹不读书者。”神宗听了很感动。万历二十二年(1594)神宗终于下诏,请皇长子出阁读书。礼节依太子出阁的旧制,举朝上下一片欣慰。

王锡爵在任首辅期间,曾奏准停止江南织造和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库钱粮赈济河南饥民,神宗全都照准。他还解救过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以上都受到大家一致称赞。但在考察在京官员时,考功郎中赵南星因秉公罢黜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员,这其中有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有王锡爵的旧属,于是内阁与部臣的关系再起冲突,结果神宗下旨将赵南星先是降三级,调外任用,后竟革职为民。连一大批为他上章呼冤的大臣也都受到贬谪。朝臣们自然把这些都算在首辅王锡爵的身上,认为是他一手操纵的,因此对他十分愤恨。王锡爵多次上书申辩无效,遂连上八疏辞去了相职,回乡养老。七年后,皇太子册立东宫,神宗特遣官赐敕存问,言:“册立朕志久定,但因激阻,故从延缓。知卿忠言至计,尚郁于怀,今已册立、冠婚并举,念卿家居,系心良切,特谕知之。”

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推内阁大臣时,神宗虽然任用了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但仍惦念王锡爵,特加少保衔,遣官召他赴任。王锡爵三次婉辞不就,神宗坚持任用。当时言官们的势力很强,每日奏章不断,王锡爵遂进密帖给神宗,让神宗“于章奏一概留中,特鄙夷之如禽鸟之音。”言官们听说后,引起公愤。纷纷上章弹劾,将此前旧账又都搬出。王锡爵本不准备就职,于是更加决心杜门养老。神宗虽然越加眷顾,王锡爵就是执意不出。三年后,病逝于家,享年77岁。朝廷赠他太保衔,赐谥号文肃。

人物评价
王锡爵当宰相能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当年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到朝即提出“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6项建议。这些都是与关朝政的大事,都堪称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因此全为皇帝所采纳,并受到褒扬。他过于清介耿直,因而没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明史》概括王锡爵的性格特点,用了4个字“性刚负气”。性格刚直,应该说是一个人的优秀品德,难能可贵;但是,负气就有感情用事的成分,特别是作为朝廷大臣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决不能感情用事。

与申时行
王锡爵与申时行都是万历皇帝亲政时期的宰辅,两人同是苏州人,但他俩性格完全不同:申时行忍辱负重,甘当“和事老”,堪称苏州柔性政治家的典型,而王锡爵纯正直率,刚直负气。在苏州宰相中,王锡爵与申时行的关系最为密切,两人有许多相同点:王、申两人同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一同参加壬戌科会试,一同参加殿试,同是一甲进士。申时行是一甲第一名状元,王锡爵紧随其后是一甲第二名榜眼;王锡爵虽然屈居第二名,但他是会试第一名会元。王、申两人同在翰林,两人同是万历朝的宰相,都官至首辅。

申时行于万历六年三月(1578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副宰相),入阁参与机务;七年十二月,加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十一年九月,由太子少保晋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首辅),十二年九月,晋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至十九年九月(1591年)致仕。王锡爵入阁比申时行晚了六年半多,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副宰相),次年六月正式入阁;十五年二月,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十九年六月归省;二十一年正月还朝,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晋太子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同年五月致仕。

两人都有共同的爱好,喜欢昆曲,家里都养有戏班子,都有相当高的水平。明末,苏州一带士大夫家蓄养戏班成风。王锡爵家的戏班请来昆曲创始人魏良辅的嫡传弟子赵瞻云和魏良辅的女婿、歌唱家张野塘指导,可见其档次之高。汤显祖的《牡丹亭》(又名《还魂记》)问世后,第一个演出该戏的便是王锡爵家的戏班子,演出达到了“曲尽其妙”之境界。而申时行家的“申班”则更胜一筹,人称是江南梨园之首。“申班”尤以演《鲛绡记》最佳最有名气,时有“申鲛绡”之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09: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记,石为朱,为四。朱四。皇四子朱慈炤。

石光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5: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继濩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孔继濩:字体和,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红楼梦》贾府世交中曾有位衍圣公名孔继宗疑就是以此人为原型。

基本信息
本名
孔继濩

别称
衍圣公


字号
体和

所处时代


人物简介

孔继濩,孔子的第68代嫡孙。亦是第68代衍圣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如海死的蹊跷,九月初三日埋下伏笔,死因永远无人知道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演义51:林如海捐馆扬州,林黛玉诀别姑苏

贾宝玉对奶娘李嬷嬷不满,导致丫头茜雪被撵走。不久后他便和秦钟去上学,引出顽童大闹学堂这种乱七八糟的事。

此时宁国府那边秦可卿已经病倒,张友士认为原本小病,却被太医院众人给耽搁了。



秦可卿大体还是干血症,太医们不给医治源于当时此病棘手,就算治好也容易不孕不育,那时候还是他们的责任。

秦可卿死就死了,他们也无责任,还能继续混在太医院。

自古医毒害人就是这样。多少人枉死于这些医毒袖手之害。

秦可卿经过张友士调治,并没有立竿见影转好。当初说要挺过春分才有把握。

所以当年冬至,贾家上下都很紧张。王熙凤三番两次去探望,回来向贾母汇报只说没事。

正当贾府上下都在担心秦可卿病情时,林黛玉的又一个晴天霹雳传来,林如海在扬州病重,要接他回去。

当日林如海送女进京时就很不寻常。

他从上任巡盐御史开始,先后死了儿子和妻子,如果不把女儿送走,后果也很难说。

林如海当初送女进京时,话中透露出决死之意。



果不其然,如今不过两年,他竟又病入膏肓。其病因同样令人疑惑,印证当初林如海与女儿诀别之言透露出扬州盐课的危险。

林黛玉听说父亲病重,当然慌了手脚。她此时不过十岁,只有哭泣而已。

贾政请示贾母,安排人护送回去。此事不难,难在既要护林黛玉周全,又要在林如海不好时能做主操持后事和官场的交接问题。

另外林家那边也得重新安排,更要将林黛玉全须全尾的带回来。这样的话,只派几个得力的老家人去不能胜任。

于是,贾母最终拍板:就让琏儿去一趟吧。到时候把他林妹妹再带回来。

贾琏得了贾母命令,当然心中欢喜,那江南烟花之地,正是天下名胜。

贾家虽是金陵人士,可贾琏生长于京城,却没有独自回过江南。

如今得了这个命令,护送表妹回扬州,他独自在外尽情潇洒,可不是好。

不过那王熙凤知道后就有点不开心。一方面是与贾琏新婚不久,如今就要分离。

贾琏这一去,林姑丈好了还行,若是不好,起码一年半载回不来。凤姐自然不愿意。

另一方面贾琏有那三心二意的毛病。在家还能管束,出去保不住不干净。



那凤姐心中不爽利,便常用言语试探。

贾琏只得收敛心中得意,那几日曲意奉承凤姐,到底到了出行那一天。

当日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和凤姐众人,目送贾琏带着黛玉离去。

那宝玉尽管万般不舍,却也无法阻碍人家父女天伦,只得眼巴巴看着一行人远去,回去便失了魂魄一般,连续请了几天假没去学里。

贾琏行前跪辞了父亲和叔叔。贾赦、贾政又有一番吩咐,便上马护着黛玉的车轿直去渡口,乘舟南下而去。

贾琏率队南下,林黛玉自然诸事全由表哥做主。

那贾琏这两年也看着黛玉长大,况黛玉与凤姐最好,表兄妹虽不如宝玉、黛玉那样亲近,却也和睦。

一路无话,这一日正是元宵刚过,便到了扬州。之前早有人先行一步通知扬州盐课衙门。

贾琏和林黛玉才下船,便有车马来接。

那黛玉故地重游颇为凄苦。当日离开前弟弟和母亲才相继去世,而今父亲又重病在床,想起这些,心中便似被戮了一刀,止不住眼泪往下落。

又怕见到父亲徒惹担心,只得强忍不哭,真是难为她心中煎熬。



不多一会进了盐课衙门,直奔后宅去见如海。

那如海此时已将盐课相关事物做了交接,只在后宅养病。

林黛玉进来一见父亲面如金纸、枯瘦如柴,便再忍不住,跪倒在父亲床榻之前,哀哀痛哭起来。

林如海此时精神尚好,反抚弄女儿头发劝慰道:汝父今已无大碍,何用悲戚?不过思念你便唤回父女团圆。怎一见便只哭泣?

黛玉听父亲如此说,赶忙止了悲声。

贾琏此时上前给姑丈见礼。

那如海自然认识贾琏,见他和女儿回来,也便松了口气。挣扎着起来问了贾母的安,又问候贾赦、贾政。

贾琏一一回复如海问询,又将老太太和父亲、叔叔的书信和嘱托的话传到。如海便有些精神不济,吩咐下面先给他们安顿。

至此,林黛玉便在父亲床上侍奉,经常衣带不解尽心伺候。

如海怜惜女儿病弱,常劝她注意休息,她只不听,只得罢了。



虽然如海总说身体无事,可病情却一日重似一日。

期间如海数次召贾琏,交代很多事情。其中一条就是尽快离开扬州,小心各级官员,护佑好黛玉。

贾琏知道事关重大,虽惯于世途应酬,又顶着荣国府嫡长孙的名头,仗着贾赦、贾政之情,不怕有人生事。却也更加小心。只将如海嘱托的事办的圆满。

他乃荣国府嫡长孙,就便低调也很快在扬州打开局面,一时间应酬不断。

虽说不如古人“怀揣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潇洒,到底也少不了倚红偎绿的风流韵事。

那一段,他在外应酬,在内又看着请医问药,伺候如海。难得竟左右周全,让周围冷眼旁观者颇为叹服果然大族子弟,十足不凡。

如海自知命不久长,好在女儿在外祖母家也不受委屈,倒珍惜与女儿最后天伦之乐。平时多少也交代黛玉一些未来之事。

黛玉聪慧,知道父亲在安排后事,也只能故作不知。背人时才痛哭一顿,又不敢被父亲知道,好不凄苦。

终究人力有时穷,如海在进入八月后便越来越不好。等过了中秋便开始时睡时醒。



贾琏知道大限将至,便加紧张罗,将一切都准备齐整。

终于在九月初三巳时,如海拉着女儿黛玉的手,万般不舍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最终他也没留下只言片语,该交代的已做交代。从此女儿只能托付贾府,林家一应大小事,便交由贾琏代为处理。

林黛玉失去老父,从此人生如浮萍,一时间痛哭不已。贾琏只得派婆子们好生安慰,他则按礼处理后事。

如海的官职早有人代替,如今只上报朝廷,操持葬礼。待七日后便起灵,收拾了扶灵回原籍姑苏。

贾琏处理这等事自然不在话下,很风光的办了葬礼,在扶灵回姑苏前,又派身边心腹小厮名昭儿者即刻回京报丧,并请老太太、老爷、太太们的安。告知家里当在年后回去。

路上无话,这一日回了姑苏,自然又有一场葬礼祭奠。

那林家到底也是大族。林如海尽管绝后,但堂族还未出五服。

根据(明清)律法规定,林如海没有子嗣继承,便由族长在血脉最近的堂侄中选出一人继承抵账房。林黛玉将无权继承林家任何财产。贾琏对此也无能置喙。

当然,那林家老人也提出黛玉最好留在林家,由族人照顾。贾琏便以贾母之词推脱,直言表妹如今父母双亡,自然由外祖母教养才不委屈。

那林家人见此言,也就罢了。



贾琏这边先问询了如海几房姬妾的去留,只有一个年纪最大的愿意留下看家,其余都给了抚养盘缠,送她们各自回家自行寻出路。

林家本来也没几房人家,还多是当初贾敏陪房。询问他们如何打算,也有愿意回京的,也有扎根这边不愿意回去的,

最终只留了林家几房老人看家。其余放其自便,又带了几房原本是贾府的老人一同回京。

那黛玉收拾整理了几箱子家中珍藏的书籍字画,其余一概不问,交由贾琏处置。

这一日等到昭儿回来,才知家里也出了事。那小蓉大奶奶秦氏竟然也去世了。好巧不巧的,也是在九月初三日,不过是夜里亥时。

黛玉与秦氏也颇熟悉,听闻这话又落了泪。

贾琏加紧收拾,赶在腊月初便带着黛玉一行人北上回京。而林黛玉这一次离开,终其一生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正是:林如海捐馆扬州,林黛玉诀别姑苏。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3-01-06 09:19・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百年谜团:再次探讨江南甄家,是谁的家?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2020-04-16 20:13
甄家在《红楼梦》里频频现身,如:
第十六回,脂砚斋: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第五十六回。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
第七十四回。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在《红楼梦》里,作者塑造了一个贾宝玉,暗地里却又塑造了一个甄宝玉。这一贾(假)一甄(真)如坠入云里雾里,百年来让人费解。
不仅如此,《红楼梦》作者还塑造了一个贾府,一个甄府。顾名思义,贾府,自然就是假府。而甄府,则是真府。越发让人捉摸不透了。
江南甄家在《红楼梦》里被多次重彩强调,被主流红学看成是江宁曹家。其实不然,这是因为林黛玉是孝贤纯皇后,所以贾宝玉实乃乾隆帝!书中的这个“贾宝玉”根本就不是江宁曹孙。

第十六回,所谓的王熙凤、贾琏和赵嬷嬷谈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其实是指康熙帝南巡一事,有文忠公(傅恒)之嬷一脂批为证。
贾宝玉既然是乾隆帝,那么江南甄家很可能就是乾隆真正的家。此事涉及乾隆的身世之谜。
关于乾隆的身世之谜一直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恐怕是“海宁换子说”了。但无论哪一种版本,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乾隆来路不明,关于他的身世是存在争议的。

如今,乾隆的身世之谜已经解开,它就写在《红楼梦》里。原来乾隆的真正生母,正是贾母房里的那个傻大姐!和“皇祖(乾隆)降生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内一个知情的老宫役:“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完全对上了号。
那么,这个傻大姐真名应该叫“李金桂”,她是江南人。于是,在转了一大圈后,我们豁然发现,乾隆竟和江南衔接上了关系。“海宁换子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是否如野史所说的乾隆南巡的目地,真的是探亲之旅,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笔者认为乾隆的生母傻大姐姓“李”,似乎跟陈世倌不是一家人,所以此处暂时留疑,还有待红学爱好者继续探索。
因为《红楼梦》第96回,豁然出现了“文勤公”三个字,而陈世倌正好是“文勤公”。或许傻大姐的真名不叫“李金桂”呢。

不过笔者认为,甄家或许已经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它理应就是傻大姐的家,也就是乾隆帝生母的家。那么,江南甄家被抄案,意味着乾隆抄了自己生母的家!
那么,傻大姐的家到底在哪里?如果专门成了个研究课题,继续深入挖一挖,或许很有意思,能解开不少历史谜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4-21 08:17

关注
前面我解密了身为补天之石、却无才补天的甄士隐影射的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这一集来说说这补天之石甄士隐梦入红楼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大秘密。
《红楼梦》的正文是从甄士隐的一场夏日午梦开始的,甄士隐在睡梦中听闻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一段前缘、并见到了“通灵宝玉”,而后“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甄士隐梦中惊醒,红楼梦的故事由此正式展开。

为何《红楼梦》这部历史巨作竟是从甄士隐的一场夏日午梦开始下笔呢?
答案是为了反映真实历史,为了揭示书之主旨。

《红楼梦》是一部史书,而且是一部揭示明亡真相的国家正史,书中一系列主要的故事情节其实都是实事实写,而这重中之重的书之开端尤是如此,这一处甄士隐夏梦通灵的情节描写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的。

上一集解密过了,甄士隐就是明朝末世的“真君”皇帝朱由检,而这一处甄士隐夏梦通灵的情节描写,正是化用了朱由检的一段灵异经历。
朱由检生来不凡,天生神力,无人可比。任职詹事府左谕德的官员杨士聪的《玉堂荟记》中载:“凡弓皆上自开试。上力甚大,能开劲弓。其一挽即满开者驳回,其半开者乃留,及颁给行间,将士皆不能用,虽有千万之弓,不可以发一矢。”这段记载是说,崇祯帝的力气极大,他能拉半开的弓没有一个将士能拉开分毫,导致按照崇祯帝使用标准铸造的千万把劲弓竟然无人能用,这整天窝在皇宫里养尊处优的书生皇帝竟然比每日在前线奔波战斗的将士还要生猛!这分明就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神力超人么!
除了禀赋过人之外,在他的身上还曾出现过一些灵异奇事,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天启初年,尚是信王的少年朱由检夏日午睡梦到他是乌龙转世,被霹雳雷声惊醒后,又在自己居住的勖xù勤宫的井中获得两条金鲤,见《烬宫遗录》卷之上载:“勖xù勤宫,上龙潜处也。夏日昼寝,梦乌龙蟠柱,适大雷雨惊寤wù。雨止,汲水于井中,得金鲤,长尺馀,目睛转动,再汲亦如之,上命畜xù之西苑池中。”
在古人眼中,这梦龙蟠殿柱实乃将登大宝之兆,更不要说朱由检在梦龙蟠殿柱醒来后,立马从井中捞得成双金鲤,这分明是鲤鱼化龙的帝王之兆啊。王誉昌作诗称颂此事:“梦里黑龙蟠殿柱,汲来金井得双鱼。大横兆已为天子,东李殷勤忆不虚”,此诗收录在《崇祯宫词》中。
此事在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恭纪今上瑞征第四》中亦有记载,除了梦乌龙蟠柱外,刘若愚还又另外记载了一件奇事,说朱由检大婚完成后,放生了两条大鲤鱼,这被放生的鲤鱼可不一般,竟然会像人一样眨动眼睛,见到的人都惊吓不已,“左右皆惊,异以为鱼眨目亦罕事也”。

朱由检本人因“黑龙”和“金鲤”的帝王异象而心怀异志,崇祯朝官员李清在他的《三垣笔记附识》中记载说,朱由检在梦到乌龙、捞得双鱼之后,作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之事:他竟然直接跑去问哥哥天启皇帝说:“皇帝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天启帝对这个异母弟弟疼爱非常,只当爱弟年幼无知,因此不仅毫无责怪,反而玩笑着说“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没想到几年后一语成谶,这件事说明朱由检早就有了取代哥哥做皇帝的宏大野心。

因此,《红楼梦》其实是从天启初年的朱由检的这个乌龙帝王梦开始写起的,即从朱由检开始梦想取代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之时开始的,但因为不能将梦见乌龙一事直接明写出来,朱慈炤于是将此情节改写为甄士隐朱由检梦中见到“通灵宝玉”——传国玉玺。

甄士隐,不仅是“真事隐”,其实也是“真士隐”,即真君隐没、真正的国君退出历史舞台之意。仅从这一故事开端就能看出,朱慈炤笔下的末世红楼故事,其实写的是朱由检从意欲称帝梦宝玉、到身死国灭真士隐的末代皇帝亡国史,谁能想的到,这补天之石的一场红尘大梦的最终结局,竟是尸山血海无穷处、血泪斑斑未竟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4 20:47 , Processed in 0.2244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