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拟香奁八咏 其五 绣床凝思
贝琼贝琼〔元代〕

丁香花百结,宛转若为生。蛱蝶描初半,鸳鸯刺未成。

重将藕丝续,独看柳花行。入户羞双燕,停针怪一莺。

那知天女巧,翻为雪儿轻。困懒春犹剧,无人识此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2: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奁八咏 其五 芳尘春迹
杨维桢杨维桢〔元代〕

是谁步屧印微茫,便似石家春满床。软雪消时痕晃底,好风起处步生香。

彩云飞上鞦韆镫,芳草侵来蹴鞠场。愁绝如痴成独立,绣鸳拾得在东墙。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95d6cf2afade.aspx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956篇诗文 ► 24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奁八咏 其六 云窗秋梦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骨瘦魂清酒力微,路迷错莫是还非。
罗浮晓月相将落,巫峡断云何处飞。
金弹撇来惊忽忽,玉龙嘶了尚依依。
不如直到钧天所,记得《霓裳》乐谱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2: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奁八咏 其七 绣床凝思
元代 / 杨维桢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绣线添来日正迟,香绒倦理一支颐。心游飞絮浑无著,身蜕枯蝉忽若痴。

花帧错描愁伴觉,金针阁住许谁知。绝怜小玉情缘重,到死春蚕始绝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2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奁八咏 其八 金钱卜欢
元代 / 杨维桢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紫姑坛上祝方兄,忽听呼卢掷地声。星斗未分牛女会,阴阳先判雨云生。

青蚨孕子宁无兆,玉蝶化身元有情。宝镜重圆三五夜,重磨半月问亏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泾渭分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泾渭分明,汉语成语,指的是泾水和渭水合流时清浊非常分明,古人认为泾水清,渭水浊,比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该成语出自《诗经·邶(bèi)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zhǐ)。”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泾水和渭水指陕西、甘肃境内的两条河流。该成语的近义词为一清二楚、黑白分明,反义词为不分皂白、泾渭不分、黑白不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泾渭分明

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


语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反义词
不分皂白、泾渭不分

目录
1成语释义
2来源出处
3典故故事
4成语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释义
泾渭分明亦作“泾渭自分”。亦作“泾渭自明”。[1]

泾:清;渭:混浊;

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折叠编辑本段来源出处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1]​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故事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应用
示例

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 (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1]

文学与科学并非泾渭分明。

《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反泾渭不

例句

1.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之间划不出泾渭分明的界线:因为任何规则都有例外。.

2.也可以说,理智、勤奋、有才能的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作与娱乐泾渭分明;第二类人是工作与娱乐合二为一。

3.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4.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

5.另一方面,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参考资料
1.泾渭分明 成语解释  . [2024-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3: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雨叹三首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为七绝。

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第二首实写久雨,叹人民生活之苦;第三首自伤穷困潦倒,兼叹民困难苏,有“长夜漫漫何时旦”之感。诗中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秋雨叹三首》

别名
《秋雨叹》

作者
杜甫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秋雨叹三首

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⑴。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⑵。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⑶。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⑷。

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⑸。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⑹?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⑺。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⑻?

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⑼。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⑽。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⑿?[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⑵此二句实写决明颜色之鲜艳可爱。

⑶此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汝,指决明。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⑷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堂上书生即杜甫。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伤心掉泪。

⑸阑风长雨:一作"阑风伏雨",一作"东风细雨"。四海:一作"万里"。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⑹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莫分。《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⑺禾头:一作"木头"。田妇:一作"田父"。《朝野佥载》:"俚谚曰: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是说芽蘖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将烂。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八月,上(唐玄宗)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管,言所部灾情,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⑻换衾裯:一作"抱衾裯"。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所谓"贱粜",并未解决问题。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无奈,只要"相许",也就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

⑼上句,长安布衣,亦杜甫自谓。谁比数,是说人们瞧不起,不肯关心我的死活。司马迁《报任安书》:"刑馀之人,无所比数。"下句说自己也不望救于人,所以从里面把门锁了。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环堵,只有四堵墙。

⑽此句形容稚子无知的光景,大人正以风雨为忧,小孩则反以风雨为乐。

⑾此句有自比意,浦起龙说:"句中有泪。"

⑿未曾:一作"未省"。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后土,大地。一作"厚土"。[2]

折叠白话译文
其一

新的季节缓缓渗透弥漫并取代旧的季节,诗的境界中季节却若闻鼓而起,鸣金而息,皆是突至突离。春日瞬间吹生百草,“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秋日就如主刑杀的神,化片乌云持镰刀拂过这世界,在湿润和清冷中将一切带走。“雨中百草秋烂死”,仿佛秋光眩晕,零雨其濛,顿时熄灭世上一切生机,而“阶下决明颜色鲜”,此句的急转令读者仿佛忽见秋雨昏昼中一星微光,决明在雨水中颜色光鲜,居于自己青春的光景,天真地向季节的刀刃炫耀着初生的花叶。“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翠羽盖是富家华美的装饰,黄金钱更是富贵的象征,然而这不过出自小植物微弱的生命,只是瞬息的现象,决明仍“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着自身生命的秘密。越是鲜艳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仿佛拥有了润泽美好的形象,也就同时拥有了秋天的诅咒,若乐府中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待秋色深,便无复“翠羽盖”与“黄金钱”。小植物便终究是小植物,在秋风中无助地凋零,甚至来不及叹息,故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至此处决明之悲渐伏,而自身之悲渐起,决明之生命正如书生之生命,于人世昏暗之时独居内心一隅,经营超然的诗书,本草书中言“决明”其物有明目去翳之功,诗书亦复如是。而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璀璨,亦若“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在纸上无比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惧,“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敬仰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向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尽头他将关注点暂时转向风中决明馨香的安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

其二

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孔子无奈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不安的征兆,带来令儒者窒息的迷阵。古者农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中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颓丧脆弱,禾头生耳,倾听世上的呜咽而无策。而农妇田父之音亦隐沦雨中,根基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聋哑,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雨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哲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少陵以此市井物价之疑问,抒苦道隐之惶然,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其三

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老夫不出长蓬蒿”,相比隐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却给诗中添了新鲜的颜色:“稚子无忧走风雨”。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给人以忧虑的悠长:如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能承受多重的阴霾很难说。“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幽灵,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无奈而于末尾作楚吟。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其一

秋日杀,万物凋而百感集,古有"悲秋"者悲秋之萧瑟,"病秋"者病秋之隐沦,"惊秋"者惊韶华逝而年岁晏之速。少陵于此首亦融悲、病、惊,伤物残而叹自身老大难有成。

新的季节缓缓渗透弥漫并取代旧的季节,诗的境界中季节却若闻鼓而起,鸣金而息,皆是突至突离。春日瞬间吹生百草,"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秋日就如主刑杀的神,化片乌云持镰刀拂过这世界,在湿润和清冷中将一切带走。"雨中百草秋烂死",仿佛秋光眩晕,零雨其蒙,顿时熄灭世上一切生机,而"阶下决明颜色鲜",此句的急转令读者仿佛忽见秋雨昏昼中一星微光,决明在雨水中颜色光鲜,居于自己青春的光景,天真地向季节的刀刃炫耀着初生的花叶。"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翠羽盖是富家华美的装饰,黄金钱更是富贵的象征,然而这不过出自小植物微弱的生命,只是瞬息的现象,决明仍"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着自身生命的秘密。越是鲜艳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仿佛拥有了润泽美好的形象,也就同时拥有了秋天的诅咒,若乐府中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待秋色深,便无复"翠羽盖"与"黄金钱"。小植物便终究是小植物,在秋风中无助地凋零,甚至来不及叹息,故言"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至此处决明之悲渐伏,而自身之悲渐起,决明之生命正如书生之生命,于人世昏暗之时独居内心一隅,经营超然的诗书,本草书中言"决明"其物有明目去翳之功,诗书亦复如是。而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璀璨,亦若"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在纸上无比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惧,"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敬仰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向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尽头他将关注点暂时转向风中决明馨香的安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

其二

第二首中,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孔子无奈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不安的征兆,带来令儒者窒息的迷阵。古者农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中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颓丧脆弱,禾头生耳,倾听世上的呜咽而无策。而农妇田父之音亦隐沦雨中,根基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聋哑,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雨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哲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少陵以此市井物价之疑问,抒苦道隐之惶然,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其三

第三首又从广阔的外界回到自己的斗室,"长安布衣谁比数",少陵多有自称"布衣"、"野老"之辞,实不甘也。"谁比数"可较太史公《报任安书》言"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意绝之至也。而"长安"亦不过客居之地,"反锁衡门守环堵"亦是绝望之举,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老夫不出长蓬蒿",相比隐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却给诗中添了新鲜的颜色:"稚子无忧走风雨"。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给人以忧虑的悠长:如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能承受多重的阴霾很难说。"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幽灵,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无奈而于末尾作楚吟:"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杜诗中末句常作此等疑问,他一生都似在这种等待中度过。

折叠名家点评
其一

《苕溪渔隐丛话》:子美《秋雨叹》有三篇,第一篇尤感慨。

《唐诗镜》:"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托意深厚可味。

《杜臆》:天宝十三载秋,霖雨六旬不止,帝忧之,杨国忠取禾之善者以献,曰:"雨虽多,不害稼也。"再草烂死,决明独鲜,三嗅而泣,岂谓是耶?白头书生不敢非议朝政,有泣而已。

《杜诗详注》:首章,叹久雨害物。上四喜决明耐雨,下则忧其孤立而摧风也。陚中有比。申涵光曰:"凉风吹汝"二句,说君子处世甚危。

《读杜心解》:三叹皆寓言,首章,伤直言不伸也。仇注: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房管上言水灾,杨国忠使御史按之。据此,则"决明"之"鲜",比直节也。……"临风三嗅",秉苦节者,孤芳相赏焉。思深哉!

《杜诗镜铨》:先就一物寄慨,别韵萧疏,可歌可泣。邵云:叫得亲切("凉风萧萧"二句下)。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迂贫如画(末二句下)。

其二

《杜臆》:秋雨催寒,至出"衾裯"换米,非至急不尔,何暇计价耶?

《杜诗详注》: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秋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曰:"阑风伏("长"一作"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

《读杜心解》:次章,伤政府蒙蔽也。……农"无消息"、微词也。

《杜诗镜铨》:次方及淫雨。蒋云:暗影昏昏世界,是篇《秋霖赋》。

其三

《杜诗详注》:末章,自叹久雨之困。上四,言雨中寥落;下则触景而增愁也。

《读杜心解》:三章,伤潦倒不振也。"长安布衣",即前所云"堂上书生"……"反锁"、"长蒿",寥落如见。夹入"稚子"痴顽"走雨",点缀生动。"翅湿"、"飞难",句中有泪,自叹本旨在此。

《杜诗镜铨》:三首方正说自家苦雨寥落之况。反形,亦曲尽稚子无知光景("稚子无忧"句下)。

总评

《杜诗详注》:此感秋雨而赋诗"、,三章各有讽刺。房管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故曰"恐汝后时难独立"。国忠恶言灾异,而四方匿不以闻,故曰"农夫田妇无消息"。帝以国事付宰相,而国忠每事务为蒙蔽,故曰"秋来未曾见白日"、语虽微婉,而寓言深切,非泛然作也。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赠阙下裴舍人
[ 唐 ] 钱起
原文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新。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注释
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⑵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⑶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⑷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⑸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⑹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⑺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⑻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

⑼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钱起,(?-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6: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作者: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③莫辞频:不要因为频繁而推辞。
  ④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催洛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20e68621f077.aspx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421篇诗文 ► 304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1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7//YYX--06
神瑛侍者朱慈炤=石头记作者//通灵宝玉//补天剩余石编号36501【隐居晦迹+自比子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38&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蟾宫曲·怀古 赏析
ZXC5220588浏览22次其他分享举报
网上查不到,只好问问大家了,就是查德卿的那首“问天下谁是英雄……”,thanks,急急急急急回2楼的,这里面有很多蟾宫曲,但是好像没有查德卿的那一首... 网上查不到,只好问问大家了,就是查德卿的那首“问天下谁是英雄……”,thanks,急急急急急
回2楼的,这里面有很多蟾宫曲,但是好像没有查德卿的那一首 展开
1个回答
guiyzby4993
推荐于 2016.12.02
满意答案
  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一个渔翁[二]。晦迹南阳[三],栖身东海[四],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五],六韬书功在飞熊[六]。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七],渭水秋风[八]。

[一]一个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二]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三]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四]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五]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六]六韩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

[七]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八]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9 01:28 , Processed in 0.2059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