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元夕
[ 宋 ] 辛弃疾
原文 译文对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生日,三月十八!前后推算:半年时间,一天不差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8】



6 宝玉生日
前文简单倒算了一下宝玉生日,是以贾敬百日在六月底那几天,倒推贾敬宾天在三月二十日之前,则宝玉生日应该在三月中旬。

我们下面做个简单算术,从前后两个方向,挤压推算宝玉生日。

6.1 宝玉生日推算
从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八月柳湘莲进京、尤三姐自尽,这两个时间都清楚,从55回到66回,前后挤压时间推算,如下表:


倒推更清楚简明:


前后通看:




点击下一个:宝玉生日、贾敬死在三月论证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宝玉生日,三月十八!前后推算:半年时间,一天不差
[color=var(--GBK03A)]长安昭阳王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8】

6 宝玉生日
前文简单倒算了一下宝玉生日,是以贾敬百日在六月底那几天,倒推贾敬宾天在三月二十日之前,则宝玉生日应该在三月中旬。
我们下面做个简单算术,从前后两个方向,挤压推算宝玉生日。
6.1 宝玉生日推算
从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八月柳湘莲进京、尤三姐自尽,这两个时间都清楚,从55回到66回,前后挤压时间推算,如下表:
倒推更清楚简明:
前后通看: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1-12-07 12:35
编辑于 2021-12-07 1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生日、贾敬死在三月论证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69】



一、贾敬只能死在三月论证:

先列出书中设置的时间:

时间点:

A:老太妃薨。

B:清明节。

C:送灵日。起灵,贾母离家。

D:贾敬死。

E:初四灵柩进城。

F:贾母回家。

G:贾敬百日。

H:八月内柳湘莲方进了京。

时间段:

AC=21天。 老太妃薨,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

CF=一个月。 贾母离家至贾母回家之间是一个月。

书中设置的条件如下:

A老太妃薨时,除了岫烟,都穿棉衣。

AC的21天之间,有清明节,在朝中大祭之后。清明节的范围:二月后半月,三月前半月。包括在各种闰月情况下。

C贾母离家之后,还在春天:“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微觉轻寒”。莺儿编花篮时,“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

CF贾母离家至贾母回家的这一个月:贾敬死、初四灵柩进城。

E初四灵柩进城时,贾母未回。

G贾敬百日,之后一两天,贾琏要去平安州,不过三五天就起身,来回得半月工夫。出了月就起身。

GH之间,贾琏出了月去平安州,方走了三日,路遇薛蟠、柳湘莲,聘尤三姐。

以下分各种不同情况分析:

1、如前表格所示,七月贾琏去平安州,六月底贾敬百日,三月二十前贾敬死,四月初四灵柩进城,则贾母三月离家、四月回家,而且贾母离家在清明节后十天半月左右,清明节在正常范围内。二月下旬老太妃薨,不到脱棉衣的时候,都正常。

以上所列条件和时间约束也都符合。显然是此题的一个解。

2、如果八月柳湘莲进京,贾琏去平安州也在八月,则贾敬百日在七月底。贾敬死则在四月二十前,芍药花开也对,那么初四灵柩进城就是五月初四,此时贾母未回,则贾母回家日F在五月初五后,因CF=一个月,所以贾母离家日C在四月初五后,与贾母离家在春天的条件不符,这是一错。如贾母离家日C在四月初五后,因AC=21天,所以A老太妃薨在三月十五后,那么朝中大祭后的B清明节在三月后半月,明显清明节不对,这是二错。所以贾敬死在四月不对。

3、贾敬死在四月不对,原因是导致清明节太靠后,有违常识。所以贾敬死在五月、六月等更不对,会导致清明节在四月之后。

4、如果贾敬死在二月:要是清明节在三月,贾敬死在清明节前肯定不对。要在清明节后,只能清明节在二月二十前,贾母离家则在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二月底,这会导致前后都出问题。先往前看,A老太妃薨只能在二月初,则岫烟脱了棉衣明显不对,再往前薛姨妈生日前宝玉坐在桃花底下哭,更不对,桃花不可能开。再往后看,因CF=一个月,贾母回家则在三月下旬,那么初四灵柩进城只能是三月初四。二月底贾敬死,报信人飞马过去,贾珍再赶回来,再准备几天,时间不够。而且导致百日只能在上旬,与后文百日在月底矛盾。

所以贾敬死在二月不对。二月之前更不对,不能死在清明节前。

以上是没有闰月的情况,下面分析有闰月的各种可能:

如果贾敬死在三月,不置闰已解决问题了,置闰后无论对错,既不能使之更对,也不能对其否定,故无讨论意义。

5、如果贾敬死在四月,分两种情况:

5.1、闰在死后:贾敬死在四月不对,是因为问题出在前面,导致清明节太靠后,导致贾母离家过了春天,所以在后面置闰改变不了前面的错,无论置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都于事无补。

5.2、闰在死前:比如闰三月、闰二月。本来贾敬死在四月已导致清明节太靠后而出错了,死前再加一个月,会导致清明节更靠后,错的更离谱。比如闰三月,会导致清明节在闰三月的后半月,更不对。

6、如果贾敬死在二月,也分两种情况:

6.1、闰在死后:如有闰二月,则清明节肯定出现在闰二月,而贾敬二月死,在清明节之前贾敬死,直接就错了。如有闰三月,则清明节出现在三月,同样,贾敬死在清明节之前肯定错了。后面的闰四月、闰五月等同理,清明节在三月,贾敬死在清明节之前肯定错了。

6.2、闰在死前:只有闰正月,闰正月很特殊,比如崇祯朝1640年的闰正月,清明节在二月十六,其它年份清明节也在二月中旬。则贾母离家在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二月底,贾母在三月底前回家,初四灵柩进城只能是三月初四。因二月前加了一个月,前面的脱棉衣、桃花开的问题没有了。但二月底贾敬死,三月初四灵柩进城,时间不够。而且导致百日只能在上旬,与后文百日在月底矛盾。

7、如果贾敬死在闰二月,是种特殊情况,因为和三月很近,单独列出:有闰二月的年份,清明节都在闰二月中旬,则贾母离家在闰二月下旬,贾敬死只能在闰二月底。这样一来,情况同上面6.2一样了,出的错误也一样。

8、如果贾敬死在二月前,清明节前死,有没有闰月都肯定不对。

9、如果贾敬死在四月后,比如五月、六月等,无论闰月在前在后,都解决不了清明节太靠后的问题。

所以,我们细分为十几种情况分析后,只有贾敬死在三月这一个解,其它情况全不对。因为红楼作者设置的这几个条件:清明节、初四灵柩进城、21天起灵、贾母离家和回家之间是一个月,非常巧妙,一步步把贾敬死日赶到了三月。其它路全被堵死,即便各种置闰都排不到其它月份,也说明这是红楼作者精心安排贾敬死在三月的结果。

贾敬只能死在三月论证完毕!

二、上面表格宝玉生日的推算:

如果单从前向后看,感觉很多时候可以向后推好多天。

如果单从后向前算,也有些时候可向前推几天。

比如贾琏说出了月起身这天:是七月初一之前,可以是六月三十、二十九、二十八日。

但前后同时推算,则会发现:

贾敬百日最晚是六月二十八,没法往后再推了,则贾敬死日最晚三月十九,贾母离家最晚三月十五,则21天是二月二十五老太妃薨,薛姨妈生日最晚二月二十一。

从前推算:正月十五后,作者3次强调一个月,则到二月十五了:王夫人请宝钗帮忙照看。然后十六日赵姨娘闹探春,十六、十七、十八是赵国基死葬之间的3天,十八日紫鹃说回苏州宝玉痴呆,十九日吃了药好些,二十日放紫鹃回去。二十一日就是薛姨妈生日了。

没有一天多余,一天不差!能看出这日期是作者精心设计过的。

所以前后挤压推算,才能知道:二月二十一、二月二十五、三月十八、三月十九、六月二十八,这几个重要日子,向前向后都没法再推一天!说明在写作前,这几个大的时间点,作者早已设计好了。

看到这几个日期一出来,相信大家已经心领神会了:

三月十九日:老爷宾天了,是朱明亡国、崇祯上吊之日。

三月十八日:宝玉生日,是朱明生存的最后一日。

二月二十一日:薛姨妈生日,是努尔哈赤的生日。跟我们前面分析宝钗生日证据一致:22回,二十一日,不是宝钗生日,是薛姨妈努尔哈赤的生日。看似正月,其实从巧姐出痘疹可知,明显不是正月。而且,在宝玉挨打后,36回末,五月份,说是薛姨妈的生日,其实是错误提醒重要事件。

三月十八日:也是宝琴生日。康熙生日,正是三月十八。下一节我们看看薛宝琴,这个薛家满清最后得到天下的康熙帝,玄烨。

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半年的时间,作者就是不给明确日期?对宝玉生日的日期,甚至月份,为什么一直讳莫如深?因为这几个日期太敏感,只能隐写。但作者留下了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只用加减法,便能算出此日期。



点击下一个:凫靥裘,是什么?+ 薛宝琴是谁?为什么王夫人认了干女?+ 贾母将宝琴送与谁照管?+ 宝琴许的梅家是谁?凤姐要给谁说媒?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7 12:34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7: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朱由检监国+贾赦影射多尔衮+】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一则通告+遭贾母厌弃的长子贾赦是谁
原创2023-05-18 21:5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第一部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一则通告

《红楼隐史》第一部出版将近五年,时有朋友问起续作的进展,今天就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第二部已经完成,现在正致力于撰写第三部。

已完成的第二部总计八十多万字,较第一部多出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二部集中在对《红楼梦》最重要的核心谜题的深入破解上,其中包括“太虚幻境中的秘密”、“秦可卿的铁网山樯木棺材之谜”、 “焦大与焦大痛骂的秘密”、“畸笏叟的身份”、“贾府各位管家的秘密”、“刘姥姥进荣国府的秘密”、 “宝玉开给黛玉的古怪药方” 、“宝玉的毒誓之谜”等等诸多重要谜团的影射明史,将为大家首度揭开一个又一个被篡改和被掩盖了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明亡真相。

破解的过程漫长而辛苦,但一个个谜团的成功破解令我倍感欣慰,唯一的烦恼就是出版方面的问题。第一部书的断货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第二部书也在寻找出版社的过程中,有消息了一定会通知大家。各位朋友如有合适的出版社,欢迎联系。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

下面,继续接着上一回,来说说袭了贾代善官职的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的秘密。



遭贾母厌弃的长子贾赦是谁

我们看到,书中有一极为明显、极不合理的安排,就是最为讲究礼法的诗礼簪缨的荣国府,竟公然让幼子贾政凌驾于长子贾赦之上。

贾赦世袭了官爵(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男主人,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法规定,贾赦应该住在正堂荣禧堂,荣国府的内务治理权也应该在邢夫人手里才对。可实际上呢?荣国府竟是以贾政为老爷,让其以当家人的身份处理对外事务,荣国府的内部家务也全由王夫人掌管,就连荣国府的正房也是贾政和王夫人在住。而大老爷贾赦和大太太邢夫人不但无权管理家族事务,还只能屈居在东边隔断的偏僻旧园中,这一切完全与礼法和律法不合。

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合理的颠倒安排呢?从贾赦在中秋夜宴上讲笑话明确表达对贾母偏心的不满来看,一切都是因为贾母对幼子贾政的偏爱。

为什么贾母能公然无视封建礼法和朝廷律法,让幼子贾政凌驾于已经袭了爵的长子贾赦之上?

有人认为:贾家府邸是敕造的,因此不属贾家私产,贾赦虽然袭了爵位,却是降等袭爵,只是一等将军,而非公爵,没有资格享用高等级的国公府。贾家之所以能继续住在国公府中,完全是因为贾母这个国公夫人还活着,等到贾母不在了,贾家人就得搬出国公府,因此,贾母对国公府理所当然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己的意志。

但实际上,房屋是个特例,不同于衣服车马必须要严格依照品级穿用,即使贾府的后代子孙爵位降等,但依然可以继续居住父祖的敕造国公府,见《大明会典卷六十二》中规定:“房屋器用等第。……官员任满致仕,与见任同。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父祖房舍。及衣服车马,有官者依品级。”

只有出现两种情况,贾家才会失去敕造的国公府:

贾府得罪了皇帝,皇帝动怒执意收回,但这种行为多少都会寒了臣子之心,皇帝轻易不会这样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贾府犯罪被抄家,那时候就连非敕造的南京老宅也是保不住的,何况敕造的国公府?只有祖坟旁的产业才可保无虞,不会被抄,即秦可卿托梦凤姐所说的:“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既然降了爵的贾赦有权享用国公府,那为何贾母要置封建礼法和朝廷律法于不顾,公然地废长立幼呢?朱慈炤对于荣国府的这一奇怪安排究竟有何用意呢?

从表面文章来看:荣国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情形,完全是因为贾母对小儿子贾政的偏爱,而元春在宫中的不断晋升更进一步巩固了贾政夫妻在荣国府的权威,可以说是贾母用孝道和元春的得势压制着贾赦,但这毕竟是不合封建礼法和朝廷律法的,不必等到贾母死了,或是元春失势,一旦朝廷认真追究,那么荣国府就得交由贾赦管理,而贾政和王夫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黯然出府。

但《红楼梦》不同于别书,我前面反复强调过了,《红楼梦》一书写三事的一喉三歌,分别是表面实写的宝黛爱情悲剧、影射暗写的大明亡国史实、以及隐喻虚写的明清交锋历史。而贾母对幼子贾政的出格偏爱的离奇情节,其实是在隐喻明清交锋的特殊历史。

来看看荣国府长房贾赦居所的蹊跷之处。

第三回黛玉从贾母的位于荣国府西院的住处去往贾赦住处时,书中写道“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竟是要先坐车出了荣府,上了大街,行过荣府正门后,再进黑油大门方才能到;当黛玉离开贾赦处返回时,书中又写“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这“进了荣府”四个字,正是再次提醒读者,贾赦的居所虽在荣府东南角,却与别处隔断开来,单独开门朝向大街,可以说是在荣国府中,也可以说不在荣国府中,如此安排十分蹊跷,究竟是何缘故呢?

第十六回里给出了答案,朱慈炤写荣国府建造大观园时写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

朱慈炤特别强调“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这其实是在暗示荣府东边一带的所有房屋都是专供下人居住的仆役房,贾赦所住的偏僻旧园位于荣府东南角,也属于东边,实为下人区。原来,贾赦这个所谓的荣府大老爷其实本是荣府的下人,因此,他的住处不但偏僻陈旧,还必须要同贾府主子们住的地方隔断区别开来,皆因身份有别。这原为贾府下人的贾赦不是别个,正是来自东边的、原为贾府朱明属夷家奴的后金满清,所以贾赦住在荣府东边的下人房,而且大门是“黑”色,只因其是来自黑龙江的黑水满清!

因为贾代善和薛家也都影射女真满清,所以他们也都住在东边的下人区,也都单独“有一门通街”。而荣府的衰落史便是下人代善、贾赦和薛家这些“娇杏”们侥幸窃权、由奴变主的篡国史。

“赦”通“摄”,贾赦和贾政的名字连起来即为“摄政”二字,影射的是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不同于明朝将代表皇帝处理国政之人称作“监国”,如天启皇帝临终安排弟弟朱由检暂作监国、如南明的监国鲁王,清朝将代表顺治帝行使统治权力的多尔衮称为“摄政”。

虽然都是女真政权的贾府代表,但贾代善指代的主要是入主中原前的后金满清,而贾赦影射的主要是由摄政王多尔衮执掌大权的入关后的满清政府。因此,贾代善住的梨香院位于贾府后方偏僻的东北角上,尚属东北雪乡;而贾赦则搬到了贾府前方临街的东南角,隐喻满清已经南下入主中原。

请注意书中的一处暗笔,第三十二回里特别交代金钏投的井是“东南角上的井”,请回顾我在第一部书中的解密,下人金钏影射的是女真后金,“金钏投井”隐喻的是金钏后金升级为改“汗”为“帝”、改“金”为“清”的、意图取代大明的玉钏大清。要想取代大明就必须要南下,这就是为何金钏要投“东南角上的井”、而非“东北角上的井”的缘故。金钏这一投井,让后金代善升级为大清贾赦,并从原本的东北角向前推进到了东南角,最终成功地入主中原。

老祖宗贾母所代表的是朱明政权,由于内斗不休,导致不敌满清、不断退缩,因此只能屈居妻位。按照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行为要求,女性要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贾母作为朱明祖宗,心中永远偏爱贾政所代表的朱明政权,因此极尽一切努力让无能的幼子执掌家政。这就是贾母对长子贾赦十分厌弃,却对次子贾政格外偏袒、并让贾政主持荣国府的原因所在。而元春影射的是华夏的士民百姓,自然也是心向自家父母、也就是自己民族的朱明政权。

靠着贾母和元春的双重加持,尽管贾赦入主北京、身居长位,但贾政夫妻仍能长期以幼代长管理荣国府,因为南明政权虽然混乱无能,但始终是汉人的心之所向,尽管清军兵强马壮、所向披靡,然而无数汉民们依然坚定不移地拥护和保卫着孱弱不堪的南明政权。但在抗清的战争屡屡失利之后,元春所代表的抗清势力备受打击,大明气数已尽,再也无力回天,最终元春被杀、贾母病死,失去庇佑的贾政夫妇亦被贾赦夫妻扫地出门。

以上便是荣国府的长房贾代善和贾赦的真实来历,也是贾赦不受贾母喜欢的真正原因。

书中对荣国府贾政和贾赦二人所作的颠倒安排,完全是为了反映南明政权的建立、以及汉民与清廷的政权之争。满清贾代善和贾赦打着为崇祯报仇的骗人幌子篡夺了华夏神器,成为实际统治者,即事实上的老大。而贾政喻指的是朱明正统和根正苗红的南明各政权以及汉人各势力,贾政生的衔玉而诞的宝玉实为朱明玉玺。可不幸的是崇祯亡国,葬送了汉人江山,贾政虽是朱明正朔却只能屈居第二,所幸朱明国运一息尚存,靠着朱明老祖宗贾母的偏心,贾政勉强能与贾赦争夺荣国府,但在为国捐躯的抗清义士元春的抗争被彻底镇压后、在贾母代表的朱明国运彻底消亡后,贾政和贾宝玉就只能黯然离开荣国府,彻底退出华夏的历史舞台了。

贾政虽然受到贾母偏爱而成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但最终也只能让位于贾赦这个下人,这种地位与名分脱节的错位描写,其实都是朱慈炤故意写来以暗示宝玉和贾政被鹊巢鸠占、主仆易位的无奈现实。

因为贾赦觊觎中原政权,所以薄情寡义的他才会违背常理地关心宝玉被魇害——即崇祯亡国后朱明玉玺的安危去向,贾赦表面看似忙着帮助宝玉恢复生机,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贾母和元春的欢心,以图窃取华夏政权。

第七十五回里,贾赦故意夸奖拉拢贾环,还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赦的这番话说的奇怪,因为贾环不但是庶子,而且还是二老爷贾政的庶子,继承顺序排在贾琏、贾兰和宝玉三人之后,世袭家业怎么可能轮得着贾环?可贾赦偏偏对着最无可能继承荣国府的贾环说出这番话来,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贾赦用世袭家业拉拢贾环的这番言语,其实影射的是满清看到朱明政权的“家患”农民军更加壮大后,主动示好拉拢以谋求联手灭明之事。

根据《清太宗实录卷六十三》与《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一》中记载,崇德七年冬十月、即崇祯十五年冬,皇太极特别叮嘱统兵入塞劫掠的阿巴泰说:“如遇流寇,宜云尔等见明政紊乱,激而成变。中国来征,亦正为此。以善言抚谕之。申戒士卒,勿误杀彼一二人,致与交恶。”这说明皇太极早在明亡一年多前就已经在酝酿“联寇灭明”的计划了。崇祯十六年八月,皇太极病逝,在多方势力的妥协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登上了皇位,但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虽然满清易主,但多尔衮还是延续了皇太极“联寇灭明”的既定政策。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朝,得知消息的多尔衮立马于正月二十七日派心腹迟起龙通过蒙古部落送密信到镇守榆林的大顺将领王良智的手里,再由王良智上报李自成,希望能与李自成联手灭明、平分中原,书信内容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清帝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但西北汉子李自成刚得很,不同于对内鱼肉百姓、对外奴颜媚骨的权贵富豪,出身贫苦的李自成是绝不会出卖自己国家同满清夷虏合作的,因此对多尔衮的这封谋求平分天下、共同富贵的密信毫不理会。不仅不理会,还在即将攻下北京的前一天,也就是三月十八日,特派投诚的明廷太监杜勋给崇祯帝捎话,只要崇祯帝许他自立做西北王,并送他一百万两银子劳军,他就立刻退兵,而且愿为崇祯帝剿灭其他农民军,尤其愿意派自己的劲兵帮助崇祯帝平灭辽东的满夷大患,可见李自成始终是心存国家大义的。

但爱惜虚名的糊涂崇祯却不肯主动表态,依然希望由阁臣出面承担裂土责任,但阁臣却“默然俯首而已”,终于将最后的生机彻底葬送。崇祯失望之下,一把将龙椅推倒见清廷史官徐鼒的《小腆纪年》。可别小看了推倒龙椅,这金銮殿中的龙椅虽然不是纯金打制,却也是用密实坚硬的小叶紫檀和金丝楠木做成的,非常沉重,一般几个人搬都是搬不动的,虽然崇祯天生神力,但一把就推倒了这极其沉重的宽大龙椅,这劲道着实惊人,可见崇祯心里是何等的愤恨难抑,可这到底该怪谁呢?

虽然贾环农民军拒绝与贾赦满清合作,但这无法改变名为君父的贾政与实为子民的贾环二人父子反目、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最终鹤蚌两相争、渔翁终得利,还是让贾赦笑到了最后。

举报
评论 1

不知清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孙绍祖影射顺治+】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山狼孙绍祖的大秘密
原创2023-07-18 22:41·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第一部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红楼梦》中“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字字有玄机,浓缩人物特征的姓名用字自然更是大有深意。那这孙绍祖的名字有何秘密呢?

要分两层解释:

第一层,是浅显的表面意思。“孙”、“祖”二字简单,只来看“绍”,《说文》:“绍,继也”,即继承之意。“孙绍祖”的意思就是孙子继承祖辈基业。

第二层,则是关键的里层秘密。孙绍祖,音同“孙少祖”,意为孙辈年少却称“祖”,这影射的是满清皇帝的庙号奇事。

庙号是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通常,庙号为祖的多为朝代的开国皇帝,而第二代皇帝及其后代皇帝的庙号多为“宗”,如汉朝高祖刘邦和太宗刘恒、如唐朝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如宋朝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等等。

但凡事都有例外,除了开国皇帝能称“祖”外,还有“祖有功而宗有德”的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只要建有伟大功勋,即使不是开国之君,亦能被后代称“祖”以示尊崇,著名的多“祖”例子有:曹魏的祖父孙“三祖”——魏太祖曹操、魏高祖曹丕和魏烈祖曹睿,和晋朝的祖父孙“三祖”——晋高祖司马懿、晋太祖司马昭和晋世祖司马炎;以及元朝的父子“两祖”——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明朝的父子“两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不过,能称“祖”的基本都是辈分连续的。可是清朝却很另类,出现了祖孙都称“祖”,唯独夹在中间承上启下的儿子却被称“宗”的奇事,而这个超越父亲获得“祖”的尊崇庙号的孙子就是顺治帝。

清太祖是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的庙号“清太宗”,其孙福临庙号却不称“宗”,而是“清世祖”。

努尔哈赤一手创建后金政权,为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奠定基业,被称“太祖”当之无愧。

继任者皇太极革故鼎新,极大缓和了满汉矛盾,巩固了女真在东北的统治;同时拉拢漠北蒙古、征服朝鲜政权,破坏了明朝的对外联盟,彻底解除了明军后援,为后来清朝能够迅速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功勋卓著,但由于本质上还是属于守成之君,被上庙号“太宗”也属正常。

那少年皇帝福临凭什么能超越其父地位,竟获得了“祖”的尊崇庙号呢?

这是因为在小福临继位后不久,满清就碰上了李自成攻入北京、吴三桂主动请降的千载难逢的大机遇,由此得以顺利入关并定鼎中原,使得原本偏居于东北一隅的女真政权一跃成为统治整个中华大地的中原王朝,可谓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基业,虽说这完全属于天上掉馅饼,但能够获得上天赐福照祐国家,也得算皇帝个人的巨大功绩,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死后被尊为“清世祖”也是有理可据的。

后来,顺治的儿子康熙帝死后也被称“祖”,上庙号“清圣祖”,也是因为清朝认为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建有不世之功。

身为孙子的福临竟越过其父皇太极享用了超规格的“祖”的庙号,实属罕见,偏偏福临还很短命,24岁时年少早逝,孙辈少年反被称“祖”,这就是为其起名“孙少祖”的缘故所在,朱慈炤的眼光之独到、概括之精准实在是令人不得不服。

再来看孙绍祖的特点。

——孙绍祖“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这是影射其祖努尔哈赤曾经被明朝封为“都督、龙虎将军”的军官出身。

——孙绍祖“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乃是影射清廷祖宗女真族最初是为了躲避朝鲜迫害而求助朱明收容,被获准搬入中国境内东北居住才得以保全性命的历史。

——孙绍祖“年纪未满三十”,影射的是女真政权自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国,到1644年入主中原的时隔二十八九年,可不正是“年纪未满三十”吗!

——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

贾赦好色,影射的是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的好色在满清亲王中很是突出,著名的事迹有在除掉政敌豪格后,马上将其大福晋、也就是自己的侄媳占为己有,以及屡向朝鲜索要美女等事。

而作为清朝最短命帝王的顺治帝的好色程度丝毫不逊于其叔多尔衮,顺治的第一子爱新觉罗·牛钮出生于顺治八年,当时的顺治年仅十三岁。而逼死弟弟、强夺弟媳董鄂氏更是顺治好色的不二佐证。其后宫里光是有名有姓的皇后和妃嫔就多达37人,顺治病逝时不过24岁,却已有了14个孩子,如此高产,皆其好色之故。

——孙绍祖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

明朝对藩属女真始终是不断地照顾和接济,并且尊重女真的民族传统,从未强迫女真蓄发。可“受明之恩遇独厚”的清廷,不但不感恩明朝对他们两百多年来的收容和帮助,反而恩将仇报、打着为崇祯报仇的骗人旗号入主中原,不仅杀害崇祯诸子、绞杀南明政权,还逼迫汉人剃发、残酷屠戮汉民,可不就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么!更多解密请回顾《遭遇中山狼的“二木头”贾迎春究竟是谁》和《贾元春省亲点的揭示红楼梦真相的四出戏的大玄机》两文细解。

——孙绍祖因为五千两银子将迎春活活作践而死,这五千两银子影射的是四帝一监国的南明五政权。

接下来看《石头记》最后收尾的四回内容的影射秘密: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在晴雯田秀英最终被害身死后,芳官顺治帝入主北京,占据了崇祯帝看好的陵寝宝地——马兰峪,详见第一部书中《芳官出家水月庵所隐藏的历史大秘密》;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芙蓉女儿诔》“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晴雯诔词暗示了黛玉之死,在田秀英被害死之后,紧接着就是黛玉崇祯亡国,“玉带林中挂”;

——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看似讲的是两件事,实则写的是一回事,香菱就是迎春,薛文龙其实就是中山狼孙绍祖,贾迎春其实就是甄英莲苦香菱。正是由于夏金桂吴三桂嫁给薛家,主动迎请清军入关,才会让迎春、也就是香菱南明落入中山狼顺治帝之手;

——第?八?十?回《懦弱迎春肠回九曲 姣怯香菱病入膏肓》,贾迎春南明被孙绍祖满清百般凌虐、命在旦夕,苦香菱南明被夏金桂吴三桂和薛蟠满清联手施虐,命不久矣。

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呢?八十回之后就是迎春和香菱二人被满清折磨至死,即南明政权土崩瓦解、春梦消散的大悲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7: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猫儿狗儿+】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已推荐到博客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猫儿、狗儿都是谁 (2021-11-12 21:18:25)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中,无论是字、句,还是人、物,样样都是寓意深刻,举例说动物,除了前书解密过的鹦鹉、老鼠等等外,书中还屡屡提及猫儿与狗儿:

如第六十回里,赵姨娘说贾环:“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儿狗儿,也不敢去问问不成!”

如第六十三回里,林之孝家的对宝玉说:“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

而首次提及猫儿狗儿是在第五回里,宝玉在秦可卿卧房睡中觉,“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侧:细极。】”脂砚特地在一旁加注朱批,要看书人细细体会这一句中的玄机。



那么,这需要读者留意的打架的猫儿狗儿指的是什么呢?



自然是针锋相对的政治敌手:猫儿是大明君王、也是阉党;而狗儿既是指后金满清、又指东林党。



先说明清之间的猫狗之别。

朱慈炤之所以给后金的代表起名“狗儿”乃是取自大金王权的坐龙设计。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了金代最早的龙造型文物——黄铜坐龙,现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女真族于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在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后,也将龙作为王权象征,但与汉人的龙有明显区别的是,女真人的龙是根据蹲坐式的狗的形象设计的,这是因为生活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是渔猎民族,日常的渔猎活动都离不开狗的女真人将狗视为最为忠实的朋友,所以他们的龙形如蹲坐的狗。因此,朱慈炤将“狗”用来借指国号同样是“大金”的努尔哈赤建立的女真政权。正是此故,《红楼梦》中才会将影射后金满清的板儿和青儿的父亲名字设定为“狗儿”。

明朝皇室则与女真族截然相反,明朝的皇宫里不养狗、只养猫,宫中有猫儿房,皇宫养猫不养狗的规矩应该是嘉靖皇帝定的。迷信的嘉靖皇帝极是爱猫,估计是听信了猫通阴阳而且猫有九命的民间传说之故。贾府明写出来的“贾敬”影射的就是嘉靖皇帝。嘉靖好色好淫,但即便如此,在嘉靖眼中,后宫的众多妃嫔也是比不上他的爱猫的,嘉靖不仅会和他的爱猫同吃同睡,甚至在狮猫“霜眉”死后用金棺下葬,还传旨大臣为他的爱猫写祭文超度,就在群臣都不知该如何下笔之时,其中的礼部侍郎袁炜却挥笔成章,文中的一句“化狮为龙”博得嘉靖欢心,并就此将爱猫的坟墓命名为“虬龙冢”。善拍猫屁的袁炜从此官运享通,半年之内飞速升任礼部尚书,少保,后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并担任内阁大学士。《万历野获编》



讲完了国家层面的猫狗之别,再来看明朝内政中的猫狗对立。

为何朱慈炤要将东林党比作是狗呢?

首先,这是朱慈炤受到周后不敢示人的名字的启发所致。我在前书中已经揭秘过,周后的大名是“周金莲”,而她不敢示人的小名应该是“小雌狗”,而且明末民谣又将与周后连了宗的首辅周延儒称作狐狗,说“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宛同狐狗之尸。”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周后是东林党精心调教的瘦马,周延儒是东林党全力推送的首辅(周延儒后来因为名声太臭而被狡猾的东林谣言党们写成是阉党,其中详情请见前书解密),因此书中将东林党比作是狗,如李贵骂东林党茗烟“小狗肏的”,如众人骂是花袭人东林党是“花点子哈巴狗儿”。



为何朱慈炤要将阉党比作是猫儿呢?

因为明朝皇宫中不养狗、只养猫,所以皇宫中的皇帝以及专为皇室服务的宦官阉人自然也就都属于猫党,所以朱慈炤将明朝的阉党比作猫儿。

贾府有两个人养猫,一个是看猫儿狗儿打架的秦可卿崇祯帝,一个是凤姐阉宦魏忠贤,第四十回里鸳鸯对凤姐说道:“他不吃了,喂你们的猫。”可知凤姐是养猫的,而且只养了猫,没养狗。还有一个爱猫的,就是黛玉,在第五十回里,黛玉联诗时高声嚷道:“锦罽暖亲猫”,意思是用有纹彩纹饰的精美毯子给亲亲猫儿取暖,如此精心呵护,如此言语亲昵,自然是爱猫之人。



俗话说:猫狗天生是冤家,这天生与狗不对付的猫儿就是狗儿东林党的最大政敌——实为帝党的阉党!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逆贤乱政纪略》中写魏忠贤“尤好啖犬肉”,魏忠贤最喜欢吃狗肉,而且还经常在乾清宫的大殿内与手下人一起大嚼狗肉,以为笑乐、快活不已。魏忠贤和阉党分子们不但清剿东林党最卖力,同时也最爱吃狗肉,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猫狗设定的一个大前提。



明白了书中猫儿和狗儿的影射和指代,自然就能理解了为何脂砚斋会特别加注朱批提示读者要注意秦可卿吩咐小丫鬟们看猫儿狗儿打架这一细节了,宝玉暗指玉玺,秦可卿影射的是崇祯皇帝,宝玉睡在秦可卿的房中暗喻的是朱由检获得玉玺,也就是成功登基称帝这一重大事件,在朱由检获得皇位的过程中其实发生了一系列激烈和残酷的政治斗争,有很多至关重要的关节被崇祯和东林党们刻意掩盖,甚至篡改颠倒,具体内情请回顾前书第十四章中的详细解密。此处猫儿狗儿打架影射的正是朱由检登基称帝过程中阉党和东林党之间发生的激烈的政治斗争,正如脂批所强调的:《红楼梦》一书中,“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即便是寻常动物也是绝不可作等闲观的,这看似作者随意而书的闲闲一笔,其中深藏的却是明末政治角力的明争暗斗和血雨腥风!









分享:
2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6922)┊ 收藏(0)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晴雯之影——林四娘的政治秘密
后一篇:香菱与黛玉——《红楼梦》中水、木芙蓉的区别与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7: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茗烟+焙茗+】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茗烟的名字反复变化的秘密原创2023-01-08 07:58·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茗烟”又名“焙明”。书中特意在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写道:“一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焙茗道:“香倒有,不知是那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茗烟笑道:“这三样可难得。”” 朱慈炤故意将“茗烟”和“焙茗”两个名字交错使用,以此暗示读者“焙茗”其实就是“茗烟”。
宝玉共有十个小厮,其名字特点是两两对仗:锄药对扫红,引泉对扫花,挑芸对伴鹤,双瑞对双寿。动宾结构的“焙茗”明显是与“墨雨”不对仗的,与墨雨相对仗的是茗烟。一个小厮改名不奇怪,书中被改名的下人多了去了,花珍珠被改做花袭人(话袭人),还有四儿、芳官等等,文中总会给个交代。可偏偏茗烟的改名却突兀蹊跷且毫无解释,不但从对仗改成了不对仗的“焙茗”,而且奇怪的是朱慈炤仅仅只是自第二十四回至第三十四回中将“茗烟”改做“焙茗”,而在第三十四回后又毫无交代地改回作“茗烟”,“茗烟”被改叫做“焙茗”后又改回“茗烟”,这是朱慈炤故意要读者思考背后寓意,这里到底有何玄机呢?
其实只要回顾前文文章解密就知道了。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是为大观园种植赤心木松柏树的贾芸正式出场,而贾芸为谋求差事向卜世仁借香一事正是朱慈炤以此暗喻崇祯为救国危不得不向不是人周奎借饷的明末真历史。而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则是发生在宝玉被打后,贾母要带宝玉回南京,黛玉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而薛蟠则因吵闹要进去打死宝玉。一系列的描写乃是影射崇祯亡国、朱明转而在南京接续、满清趁机打入中原窃取政权的明亡历史。
“焙茗”音同“悖明”——“悖乱明朝”、又音同“背明”——“背叛明朝”,出自唐代贯休的《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中的一句“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朱慈炤以“茗烟青”即“茗烟清”, 暗示茗烟最终投靠了清廷。
“茗烟”变作“焙茗”经历的就是从贾芸借香种松柏即崇祯复兴朱明起始,到宝玉被打即崇祯亡国终结的这一段末代历史,隐喻的是崇祯年间群臣对明朝的悖乱和背叛。

那么“茗烟”或者说“焙茗”究竟影射的是明末的谁呢?

请看第五十六回里朱慈炤通过宝钗之口交代道:“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平儿笑道:“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的很呢。” (“莺”谐音“阴”,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癞头和尚对贾政强调“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庚辰侧批:是要紧语,是不可不写之套语。】” 其中的“阴人”之“阴”也似暗指薛宝钗的“莺儿”的“莺”。)

前文在破解《红楼梦中不肯借香的卜世仁家香料铺子的大秘密》中已经说过对香草在行的薛宝钗家其实就是经营香草行当的“卜世仁”周奎周后家,茗烟与薛家关系极好正是朱慈炤暗示读者:宝玉——玉玺身边的亲信小厮茗烟其实就是众正盈朝把持朝堂的、并与周后关系极好的东林党!

第二十四回“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庚辰侧批:好名色。】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脂批在“扫花”后特意批注道“好名色”,“挑云”和“伴鹤”是虚陪人物,那么”焙茗”、 “锄药”“引泉”、“扫花”四人的名字好在何处呢?
焙茗——悖明背明,锄药——除妖,引泉——引入白水——引入满清、扫花——扫华——扫荡中华。
“背明”和“除妖”为“夺“车”正拌嘴”这是隐喻崇祯即位之初的东林党“焙茗”和阉党“锄药”间为争夺主导权而展开的政治斗争,那么最后是谁赢了呢?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培植了周后的东林党“焙茗”,也就是崇祯大搞众正盈朝后而得以环绕宝玉——朱明玉玺左右的清流君子东林党“茗烟”!
而“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的“引泉”和“扫华”则暗喻了崇祯即位之初的不安定的边疆形势。“泉”即“白水”,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金白水清。《汉光武本纪》载:“王莽篡位,忌恶劉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所以“泉”亦又借喻“金刀”之意。引泉,暗喻引入“金刀白水”——后金满清。“泉”又通“犬”,“引泉”也有引入刘姥姥“狗儿”之意。“引泉”“扫花”,即引入满清扫荡中华,乃是影射东林党大力引荐袁崇焕、并指使袁崇焕杀害不肯归附东林党的因牢牢牵制住后金而被称作“海外长城”的毛文龙,从而使得皇太极得以长驱直入扫掠中原的历史。

第二十六回中,焙茗受薛蟠指使假冒贾政之名将宝玉诳了出来,宝玉因此骂焙茗“反叛肏的”。薛蟠说:“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1644年的五月初三是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即南明政权正式建立的日子。薛蟠满清将朱明的继承者南明建立的日子妄称是自己的生日,这是影射满清的假称为崇祯报仇而入主中原,拒绝承认南明的正统性并最终取而代之的欺世盗名的强盗行径!而焙茗出卖宝玉给薛蟠即出卖国家给满清的助纣为孽的行为可不就是“反叛肏的”么?


第四十三回里宝玉偷祭金钏,本来宝玉焚香施了半礼后,就让茗烟收了东西准备回去了,可茗烟不但“不收”,反而是“忙爬下磕了几个头”,金钏影射的是后金满清,详情请回顾前文《宝玉被打之“金钏投井”的惊世大秘密》一节,茗烟对水仙的殷勤叩祝影射的是亡国后的东林党对满清新主子的屈膝逢迎。茗烟的名字反复变化的秘密
原创2023-01-08 07:58·红楼隐史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茗烟”又名“焙明”。书中特意在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写道:“一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焙茗道:“香倒有,不知是那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茗烟笑道:“这三样可难得。”” 朱慈炤故意将“茗烟”和“焙茗”两个名字交错使用,以此暗示读者“焙茗”其实就是“茗烟”。

宝玉共有十个小厮,其名字特点是两两对仗:锄药对扫红,引泉对扫花,挑芸对伴鹤,双瑞对双寿。动宾结构的“焙茗”明显是与“墨雨”不对仗的,与墨雨相对仗的是茗烟。一个小厮改名不奇怪,书中被改名的下人多了去了,花珍珠被改做花袭人(话袭人),还有四儿、芳官等等,文中总会给个交代。可偏偏茗烟的改名却突兀蹊跷且毫无解释,不但从对仗改成了不对仗的“焙茗”,而且奇怪的是朱慈炤仅仅只是自第二十四回至第三十四回中将“茗烟”改做“焙茗”,而在第三十四回后又毫无交代地改回作“茗烟”,“茗烟”被改叫做“焙茗”后又改回“茗烟”,这是朱慈炤故意要读者思考背后寓意,这里到底有何玄机呢?

其实只要回顾前文文章解密就知道了。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是为大观园种植赤心木松柏树的贾芸正式出场,而贾芸为谋求差事向卜世仁借香一事正是朱慈炤以此暗喻崇祯为救国危不得不向不是人周奎借饷的明末真历史。而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则是发生在宝玉被打后,贾母要带宝玉回南京,黛玉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而薛蟠则因吵闹要进去打死宝玉。一系列的描写乃是影射崇祯亡国、朱明转而在南京接续、满清趁机打入中原窃取政权的明亡历史。

“焙茗”音同“悖明”——“悖乱明朝”、又音同“背明”——“背叛明朝”,出自唐代贯休的《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中的一句“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朱慈炤以“茗烟青”即“茗烟清”, 暗示茗烟最终投靠了清廷。

“茗烟”变作“焙茗”经历的就是从贾芸借香种松柏即崇祯复兴朱明起始,到宝玉被打即崇祯亡国终结的这一段末代历史,隐喻的是崇祯年间群臣对明朝的悖乱和背叛。



那么“茗烟”或者说“焙茗”究竟影射的是明末的谁呢?



请看第五十六回里朱慈炤通过宝钗之口交代道:“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平儿笑道:“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的很呢。” (“莺”谐音“阴”,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癞头和尚对贾政强调“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庚辰侧批:是要紧语,是不可不写之套语。】” 其中的“阴人”之“阴”也似暗指薛宝钗的“莺儿”的“莺”。)



前文在破解《红楼梦中不肯借香的卜世仁家香料铺子的大秘密》中已经说过对香草在行的薛宝钗家其实就是经营香草行当的“卜世仁”周奎周后家,茗烟与薛家关系极好正是朱慈炤暗示读者:宝玉——玉玺身边的亲信小厮茗烟其实就是众正盈朝把持朝堂的、并与周后关系极好的东林党!



第二十四回“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庚辰侧批:好名色。】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脂批在“扫花”后特意批注道“好名色”,“挑云”和“伴鹤”是虚陪人物,那么”焙茗”、 “锄药”“引泉”、“扫花”四人的名字好在何处呢?

焙茗——悖明背明,锄药——除妖,引泉——引入白水——引入满清、扫花——扫华——扫荡中华。

“背明”和“除妖”为“夺“车”正拌嘴”这是隐喻崇祯即位之初的东林党“焙茗”和阉党“锄药”间为争夺主导权而展开的政治斗争,那么最后是谁赢了呢?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培植了周后的东林党“焙茗”,也就是崇祯大搞众正盈朝后而得以环绕宝玉——朱明玉玺左右的清流君子东林党“茗烟”!

而“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的“引泉”和“扫华”则暗喻了崇祯即位之初的不安定的边疆形势。“泉”即“白水”,白色对应五行中的金,金白水清。《汉光武本纪》载:“王莽篡位,忌恶劉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所以“泉”亦又借喻“金刀”之意。引泉,暗喻引入“金刀白水”——后金满清。“泉”又通“犬”,“引泉”也有引入刘姥姥“狗儿”之意。“引泉”“扫花”,即引入满清扫荡中华,乃是影射东林党大力引荐袁崇焕、并指使袁崇焕杀害不肯归附东林党的因牢牢牵制住后金而被称作“海外长城”的毛文龙,从而使得皇太极得以长驱直入扫掠中原的历史。

第二十六回中,焙茗受薛蟠指使假冒贾政之名将宝玉诳了出来,宝玉因此骂焙茗“反叛肏的”。薛蟠说:“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1644年的五月初三是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即南明政权正式建立的日子。薛蟠满清将朱明的继承者南明建立的日子妄称是自己的生日,这是影射满清的假称为崇祯报仇而入主中原,拒绝承认南明的正统性并最终取而代之的欺世盗名的强盗行径!而焙茗出卖宝玉给薛蟠即出卖国家给满清的助纣为孽的行为可不就是“反叛肏的”么?



第四十三回里宝玉偷祭金钏,本来宝玉焚香施了半礼后,就让茗烟收了东西准备回去了,可茗烟不但“不收”,反而是“忙爬下磕了几个头”,金钏影射的是后金满清,详情请回顾前文《宝玉被打之“金钏投井”的惊世大秘密》一节,茗烟对水仙的殷勤叩祝影射的是亡国后的东林党对满清新主子的屈膝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8: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六=====甄士为谁隐?【铁网收明月,霜铓倒豫章。】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2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秋日同文馆诗
[ 宋 ] 张耒
原文
骑列千床直,云罗万卷齐。

舒妍交孔翠,争味杂柤梨。

白日诸侯贡,青春天老题。

秋清文酒健,莫叹羽林闺。

声鸣皆出谷,觜距各争场。

铁网收明月,霜铓倒豫章。

湛恩终锡宴,优礼合焚香。

最苦雠书客,消愁赖杜康。

六街分夜鼓,邻屋报朝鸡。

寒引秋初老,天将斗转西。

滞留聊饮酒,谈笑亦分题。

须信家居乐,休嫌穷巷泥。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苏轼的《江城子》和贾敬的乙卯科进士
mayongbao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  21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乙卯科进士”如同“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门秦氏恭人”一样,都是作者在书中留下的特定时间坐标。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126年)到“乙卯科(1135年)进士”,两个特定时间坐标间隔恰好是十年,也就是苏轼词中所说“十年生死两茫茫”。



第十三回,贾珍花钱给贾蓉捐五品龙禁尉,太监戴权让贾珍提供一份贾蓉的履历。贾蓉的履历很简单,就下面几句话: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

宁国府的继承人贾敬居然是乙卯科进士,不愿意袭职,出家当了道士。三百年来,很多人围绕贾敬的进士问题大做文章,结论也是五花八门。其实,贾敬为乙卯科进士和秦可卿死后封恭人都是作者留下的“破绽”,看不到这一点,就会掉入作者摆下的龙门阵。

书中写道,“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此处有庚辰侧批:可笑可叹。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王梅隐云:“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斯言信矣。

王隐梅当指南宋诗人王炎(1138-1218年),此人除善写诗词外,还精通《周易》。“再加东坡十年寿”为反语修辞格,意思是如果让苏东坡再活十年的话,典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古人写悼亡诗由来已久,但用词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是首苏轼悼念结发妻子王弗的词,情真意切,别具特色。更重要的是词中明确写下了做梦的日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乙卯年为北宋神宗八年(1075年)。

如果脂砚斋不在贾敬处加注王梅隐的话,笔者也不会将贾敬和苏轼的词联系起来。

词调“江城子”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江城指金陵,即今南京。贾蓉履历第一句就是“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红楼梦》亦名《金陵十二钗》,毋庸置疑,江宁府江宁县指的就是金陵。“祖,乙卯科进士贾敬”,对应“乙卯”。“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中的“一”对应“正月”。“贾蓉,年二十岁”对应“二十日”,“记梦”对应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王熙凤和王弗都姓王。此外,苏轼两妻一妾都姓王,对应“三品爵”,也可对应靖康之耻期间的二帝一王(宋徽宗赵佶,原为端王;宋钦宗赵桓,原为定王;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

宋神宗在位十六年,共举行六次科举考试。熙宁八年(1075年)是乙卯年,这一年没有举行科考,却发生了一件对读书人影响很大的事件,由王安石等人主编的《三经新义》正式颁行,成为科举考试的新教材。在第二年的丙辰科举考试中,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注重实用型人才。

六十年后,即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学子们迎来科举考试。两宋三百二十年,只有这次科考在乙卯年举行。

蒙古灭宋后,起初并不看重开科取士,直到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才恢复科考,这一年是乙卯年。在此后的五十四年里元朝共举行十六次进士科考试。

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年)开科取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共有进士科八十八榜,但在乙卯年未进行进士科考试。

清朝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取消科举考试,行游学毕业进士,共有进士科一百一十二榜,只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乙卯科。

数据表明,宋元明清四朝,在乙卯年只进行过三次科举考试。

按照传统红学的说法,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作者曹雪芹已经作古,《红楼梦》中的乙卯科进士贾敬不可能是清朝人。这样一来,贾敬只能是南宋或元朝乙卯科进士。《红楼梦》隐写两宋历史,因此,贾敬只能是南宋乙卯科进士。

靖康二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并掳其北上。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四日,金太宗在上京迫使徽、钦二帝行牵羊礼,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后将其押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软禁。

赵佶在五国城被囚禁九年后,于乙卯年(1135年)四月二十一日死在异国他乡。遗言想归葬内陆,未得金主允许。这一年是天会十三年。当年正月二十五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在上京,终年六十一岁,在位十三年。在同一年里,靖康之耻的制造者和受害者都离开了人世。这就是作者要让贾敬成为乙卯科进士的原因。

有研究者发现,自甲辰本开始,许多《红楼梦》文本将乙卯科进士改为丙辰科进士。宋明清三朝在丙辰年都举行过科举考试,虽然只差一年,丙辰科进士就失去了作为特殊时间坐标的作用,偏离了作者创作的原意。

第十三回主要写秦可卿之死。她死后,贾府众人来宁府吊唁。书中写道:“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㻞、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细数书中列举之人,人字辈一人、文字辈五人、玉字辈七人、草字辈十四人,共计二十七人。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是朱琏皇后(1102-1128年)。她于建炎二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四月在金国上京先上吊后投水自杀,死时二十七岁。贾府二十七人隐指秦可卿只活了二十七年,她也是北宋的第十四位活着封后的人。除甲戌本外,其余诸本在贾代儒后又增加了贾代修,虽增加一人,却违背了创作原意。这就是脂砚斋强调此书“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的原因。

再说苏轼。王琳祥在《苏东坡家族与二十七、二十八的难解之缘》一文中列举了以下数项:一、父亲苏洵于二十七岁时发愤读书。二、苏东坡出生时,母亲程夫人二十七岁。三、苏东坡的结发之妻王弗离开人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和朱琏岁数相同)。四、苏东坡的继室王闰之昵称二十七娘。五、侍妾王朝云与苏东坡相差二十七岁。六、王朝云进入苏家,王闰之刚好二十七岁。

秦可卿(朱琏)死在塞外,身为阶下囚的赵桓无力为她举办葬礼,别说按皇后规格,恐怕连按贵妇规格下葬也是奢求,“一杯净土掩风流”当是她最后的结局。王弗死后十年,苏轼还曾和她梦中想见,作词留念;朱琏死后十年,赵桓是否还记得亡妻已无人知晓。在塞外的荒野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作者写贾敬是乙卯科进士意在留下“破绽”,引起读者的注意。“乙卯科进士”如同“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门秦氏恭人”一样,都是作者留下的特定时间坐标。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126年)到“乙卯科(1135年)进士”,两个特定时间坐标间隔恰好是十年,也就是苏轼词中所说“十年生死两茫茫”。

+关注
undefined
mayongbao
破译红楼秘密的人
共 13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39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十三回有一条脂批引王隐梅的话“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是什么意思?
qq9945681172013.12.12浏览91次其他分享举报
红楼梦十三回有一条脂批引王隐梅的话“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是什么意思?(原句的意思和脂批里的意思)王隐梅又是谁?
1个回答
dfsdf78gs
2013.12.13
满意答案
1,王隐梅,未详何人。按,清人王茂森,汉军旗人,自号云浦,人称为王三。后以裁旗分隶常熟,从役于游文书院,因常在诸生旁偷看,遂通四声,操笔为韵语,有思致。王茂森有《梅隐集》。多认为王隐梅即是王梅隐。                录此仅供参考。 2,东坡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号,苏轼一生受儒、道、释影响,尤其“乌台诗案”以后,佛老思想对他影响更深,这从他的作品和生活交往中均可看出。 3,“若能再加东坡十年寿,亦能跳出这圈子来”如果再增加苏东坡十年的寿命,也能跳出俗世的圈子,出家为僧(为道)的。这句话是对应:“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而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28 18:19 , Processed in 0.0732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