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8 10:55
10543楼  


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和尚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向人们索要施舍、潜心修行、吃斋念经、再不就是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除此以外,其他的工作重点就是普渡众生,渡人出家,劝俗人别在凡间受苦,归依佛门,这才是正道,好像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和尚关心人家的婚姻大事的,因为这本身就不应该是他们应该管理的职责范围!

所以薛姨妈跟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个的话很值得怀疑,也就是说宝钗金锁的来历就可能有问题!我们先看看在第八回里莺儿介绍金锁来历这里有条批语值很有意思: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蒙侧: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甲侧:妙神妙理,请观者自思。〗

大家看看:连批书人都觉得癞头和尚关心人家婚姻之举纯属多事了,说明和尚这样做很不合情理,批书人还称和尚为“作如此勾当”,感觉像是在做很下作的事一样!本来就是,不去念经而关心人家婚姻大事,那还叫和尚吗?寺庙改婚介算了!

而莺儿说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一句非常值得研究,本来我们想听莺儿还会给我们透露出什么更惊人的信息呢,可惜这时宝钗忽然打断莺儿的话,貌似怕她说把“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类似的话说出来,那多让宝钗难堪呀?

大家有没有发现莺儿的话跟薛姨妈的话之间有矛盾,因为结合宝玉刚刚说的“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这句话来看,莺儿说的“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这句话并不是指的宝钗的金锁,而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莺儿的意思是说和尚并没有给薛家这把金锁,而只是给了这“八个字”,莺儿又说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个“錾”是刻字的意思,也就是指癞头和尚给了宝钗“八个字”,并让薛家人把这“八个字”刻在“金器”上,而且没有说一定要刻在金锁上,于是薛家按着和尚的意思自作主张把这“八个字”刻在了这个“金锁”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再看宝钗是怎么说的: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果不其然,宝钗说的意思跟莺儿说的完全一样:之前有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这个人应该就是癞头和尚了,给的也就是这八个字,然后薛家找人将其刻在金锁上的,从此宝钗天天沉劬甸甸地带着!于是我们发现:莺儿和宝钗说的金锁的来历与薛姨妈说的居然完全不一样,出现了两个版本!看来这其中有人在说谎!那到底是谁在说谎呢?看来“案情”出现了新的疑点!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春树暮云2333  2020-02-26 19:26
金玉良缘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錯

2014-06-18 16:59
10572楼  








这是《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历史,这段历史连司马迁都没看到过。不知他看了后,会怎样写历史了。

炎黄大战、尧舜大战、路西法与耶和华大战,儒道之争,等等,都是一回事。

舜囚尧,根本不是儒家说的什么禅让,血淋淋的历史被美化了,居心何在。解释就是,龙族一战战败被迫进行战略撤退转移,而胜利一方在对待战败方的遗留子民时采取的洗脑教育,就像日本侵华时洗脑教育一样。所以儒学大行天下,是为了其主子的政治服务的。

老子、庄子等道家先师对儒教的把戏深恶痛绝,严加痛斥。因为儒教撕裂了人性!人性是文明与文化的源头。撕裂的人性等于是把一切都对立起来,征战不休。政治玩的就是人性。

70年代,马王堆出土一批古籍,对比之下,才发现流行本《老子》与出土的《老子》差别很大,被儒家篡改了。真是该杀。中华典籍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夷人篡改封杀烧毁!

百度“朱姓”,有十大源起,其中第二种是:

源流二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统治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子》、《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以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氏成员,在当年舜败丹朱于丹浦后,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我比较认同这个解释,出自尧帝,所以大明乃中华正统,煮酒有个帖子说是到现在的历史已经实现——历史大对称了,意思就是历史在我们这里基本上要终结了,应该开辟一个新时代了,推背图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儿子”(丹朱、大明)殿后,终极大BOSS (尧帝)随后崭新登场,尽管被满清以及西方夷族打断数百年。可该回归的还是会回归的。

很奇怪啊,为什么满清夷人一进京瘟疫就消失了呢,为什么满清一进京小冰河期就消失了呢?尼玛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不仅仅动用了气象武器,同时还动用了大规模的生化武器!明清之际的真是历史已经被满清删除了,真实情况肯定比现在史书中惨烈上万倍!

帖子中有人提到了吴闲云的西游记解读,我再给大家推荐一本陈肯的——西游真解,现任养成计划。。。强烈推荐!看完后震撼的很。从佛道两家教义修炼上分析对比得出,西游记是抑佛杨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6-19 09:49
10593楼  


无论宝钗金锁的来历是如何,但薛姨妈却借此在贾府散播“金玉良姻”一说,暗地里制造社会舆论,混淆视听确是不争的事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宝玉和黛玉之间制造假象,使二人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用心真可谓够阴险的!估计很多人会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然而没想到是就在这个时候,扑朔迷离的“案情”出现了又一个转折!

在第三十四回里,宝钗和薛姨妈因宝玉挨打之事与薛蟠吵了起来,其实她们这次真的是冤枉了薛蟠,正所谓“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结果薛蟠借着酒劲大发雷霆,跟宝钗顶起嘴来:

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

要知道“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他这回说的虽然是气话,可完全符合逻辑,也算是他酒后吐真言,体现了他没心没肺而又豪爽的个性,结果说得宝钗无言以对,只剩下哭了,足见这些话的杀伤力!但大家注意到没有?他的话里更是有问题!

薛蟠在这里再次提到了“金玉”之说,可在他说的“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这句话中我们会发现:他居然对癞头和尚这部分内容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薛姨妈之前跟王夫人说的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而莺儿说过的是:“(八个字)是个癞头和尚送的”,然后是薛家买的金锁然后找人把这八个字刻在上面。这两个版本虽然不一样,但都无一例外的跟和癞头尚扯上关系,而薛蟠却给出了第三个版本,连个和尚影子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论宝钗的金锁或上面的八个字到底哪个是癞头和尚给的,薛蟠都应该提到他,因为“和尚”和“金锁”是“金玉良姻”一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对薛家可不算是件小事,应该上上下下尽人皆知,薛蟠不但应该知道,甚至很有可能当场看到或听到癞头和尚是这样说的。可他在这里偏偏只说是从自己母亲那里听说的部分内容,还不提关于和尚的事,这里面实在很是蹊跷,给人感觉“金玉良姻”一说应该完全是薛姨妈自己一手编造出来的!可惜的是她没有很好的让自己家里的人统一口径,先后发出了三个声音!我觉得这些都是作者有意思留给我们的线索,我们一定要仔细品味。

而薛姨妈和莺儿对外人提到金锁的时候肯定都要加上癞头和尚的事,否则就失去了“金玉”之说是上天注定的这层意义;可这回薛蟠在家里说这番话就不用考虑那么多,没必要当着自己家人再扯谎话,而且他这次还是酒后之言,更不用装了,所以他说的话可信度很高!没想到是第二天薛蟠来向宝钗赔礼的时候,一不留神又从他的嘴里透露出更多的破绽!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步堂正体

2014-06-21 18:49
10708楼  


@白时问 10637楼 2014-06-21 15:26:51

看到楼主谈到推背图,又为魏忠贤平反,于是去查了一下推背图,于是看到了这张。谶曰:当涂遗孽 秽乱宫阙,一男一女 断送人国。如果魏忠贤真的是冤枉,为何推背图又要如此预言?如果魏忠贤真的不是乱臣贼子,那岂不是推背图错了?望解答。



-----------------------------

魏忠贤的所作所为确实破坏国家法度,这毫无疑问。这也是他获罪的关键。但是他打击东林党后也确实带国家走上正轨,这是他的正面贡献,两者并不矛盾


埋红包0评论只看TA




成步堂正体

2014-06-21 18:56
10709楼  


自己瞎写的一篇文章,就事论事,没有攻击挑衅任何人的意思,请大家指点一二

笔者刚刚开始接触索隐派红学,方知红楼梦暗藏如此惊天的玄机,一部看似满满男女情爱的小说竟然暗藏大明王朝国破家亡的血泪史。此前二十余年我都对这部红楼梦不屑一顾而对三国水浒钟爱有加,如今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无知。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索隐派红学家对明史一知半解,因此某些观点漏洞百出,实在是一大憾事。虽然笔者从未读过红楼梦,但是我愿意尝试用明史来破解红楼梦的密码。

几乎在所有索隐派红学家眼中,贾元春都毫无疑问影射了一个在明末鼎鼎有名的人物——袁崇焕。笔者今天不想通过史料来辩论真实的袁崇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是通过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袁崇焕在明末的史学界,特别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眼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石匮书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毛文龙以么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论者乃取以比拟,不特开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桧矣。本段材料出自明末历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张岱所著史书《石匮书后集》。张岱眼中的袁崇焕形象可谓不堪,相貌猥琐丑陋,终日着魔空谈,吹下五年平辽的大牛皮,第二年就平辽平到了京城,连南宋卖国贼秦桧都甩他十条街。

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与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 

袁崇煥通敵射滿桂

袁崇煥既殺毛文龍,密報于清議和。

清主大喜,置酒高會,謀攻宁遠。

二王子:「姑索撫百万,許,還遼。俟得賞後,复為深入計。」于是答報。

袁崇煥疑有變,自思:「口許上五年复遼,又難言撫,不如語使發兵索賞,我可入奏。」

清主將起兵,二王子:「聞插酋數万攻薊州,調兵甚急,喜峰口必虛,我陽言征插,暗入喜峰,是為上策。」

遂發兵數万,三王子、五王子、六王子分將子。

時喜峰守兵八千,已調半討插,所存守兵,亦止備插而不防清。

九月戊寅,清兵一夜進口,殺參將周鎮。

袁崇煥大惊,率總兵祖大壽馳喜峰,清師已入長城,圍遵化。

袁崇煥率兵往救,清帥:「汝招我至,何反撓我?」

上述文字节选自自明末历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虽然限于篇幅笔者没有列举全貌,但是不难看出在计六奇眼中袁崇焕是个什么人物,其所作所为如何。不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谈迁曰:藤县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仗钺以来,极受知遇,兵势不加于往日,强敌尤迫于目前,思以俾阖纵横出表饵之愚计,其失在愎谏怯战,避难规利也!范仲淹答元昊书,岳武穆阴间刘豫,古人未始无之,特所用喇嘛,非种世衡之清涧僧王嵩耳。今俱谓其通建虏,一时难民忿祸,众喛漂山,而爰书三尺,真同反叛,安能折其心使不断断地下哉?呜呼,戍之辟之可也,寸磔之,果法之平乎?

相比于张岱计六奇,谈迁的观点则要温和许多。大致总结一下谈迁的态度,那就是袁崇焕该死,但是凌迟有些过了,总之谈迁眼里袁崇焕也绝非是个正面人物。还有一位明亡后东渡日本讲学的朱舜水,他老人家则直指杨镐袁崇焕为明末两大卖国贼。

我所列举的人物在明史研究者都是如雷贯耳举足轻重的人物,想必他们的观点必定代表了明末史学界对袁崇焕的主流看法。几乎在索隐派红学家眼中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也是明末的一个大文化人吴伟业,本人对此观点毫无异议。话又说回来,如果吴伟业用红楼梦书中的正面人物来影射袁崇焕,何以其观点如此独树一帜,与主流史观大相径庭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近乎于0。索隐派还有人主张的观点就是元春谐音袁崇焕,此一说就更为可笑,红楼梦中哪里有用谐音来表达人影射人呢?林黛玉为何不叫林由检?王熙凤为何不叫王忠贤?偏偏袁崇焕有资格获此殊荣?这种幼稚可笑的研究方法与骗饭考据派红学家们有何区别?希望诸位索隐派红学家自警。

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揭秘贾元春判词。在红楼梦的第五回,根据甲戌本批注的说法,作者模仿推背图的笔法为金陵十二钗每人都写了判词,暗示诸人的命运结局。让我们来看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某些红学家愣是生搬硬套将此判词安到袁崇焕身上,搞得是驴唇不对马嘴。在我眼里这些人简直可以称为“索隐考据派”。名为索隐派,实则用的都是骗饭考据派红学家那些鬼扯的套路。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个二十年既非袁的寿命,也非袁当官的时间,甚至还有观点认为二十年是袁死后二十年人们还在为他的死争论不休,可笑之极。辨是非肯定是主语,指的是判词所指之人辨是非,怎么可能是被其他人辨是非呢?第二句,笔者也不清楚榴花所指何物,惭愧。不过此句宫闱二字,道明了判词所指之人不是生长在宫禁,就是后来入宫。袁崇焕既非皇家,有没有后天阉割进宫当太监,拿什么照宫闱呢?第三局所指何事笔者一头雾水,再次惭愧。解说第四句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推背图原版的笔法。推背图四十三象有这样一句话: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这句看似古怪的话到底所指为何?请了解一下这样两个年份:2023,葵卯年,葵属水,水五行中为黑色。2024,甲辰年,甲属木,木五行中为青色。因此此象所载事将发生于2023-2024的某一时间点,此所谓黑兔走入青龙穴。至于将发生何事请恕我无可奉告,天机不可泄露。因此判词的第四句意思也显而易见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即为判词所指之人死于某一寅年或卯年。毫无疑问袁崇焕死于己巳之变后的马年,因此判词所指之人断不可能是袁崇焕。那么此判词到底所指之人为谁呢?让笔者尝试用明史和推背图为钥匙揭开此答案!

首先让我来提炼一下判词所道出的信息:1 此人寿命二十余岁,或者出仕OR在位二十余年 2 从辨是非来看,此人应是主事之人,且有判断力,算得上英明 3 生于宫禁或者后天入宫 4 死在某个寅年或卯年。在明末的历史大背景下,根据上述四条信息,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呢?没错,答案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回顾一下朱由校的生平,恐怕在没有比他更贴切这个判词了。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即位,23岁驾崩,时间为1627年卯年。在位期间,目睹了东林党人政治上的不作为,国家的每况愈下之后,果断任用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一派痛下杀手,随后施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国策,不仅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辽东的局势也逐步安定,大明的整体形势正如贾府前期的歌舞升平一般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天启皇帝“辨是非之功”,真明君圣主也。可惜天不假年,天启的英年早逝使得信王朱由检接替皇位,自此大明开始滑向灭亡的深渊。大梦始归。

另有一版本判词原文为虎兕相逢大梦归。 汉 王逸 《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 虎兕当所指朝廷大臣党争。袁崇焕众所周知死于国家法度,与党争实无干系。朱由校是皇帝,怎么会死于党争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朱由校的死说起。朱由校生病源于一场意外的落水,本应年轻力壮的他却从此一病不起,任凭太医诊治也不见好转,后来喝了“仙露”,一命呜呼。此后朱由检即位,罢免魏忠贤,导致“王熙凤”哭向凤阳事更哀,自刎而死。此后东林党一家独大,直到明朝灭亡,再无可与之匹敌的政治势力。朱由校的死可以说是明朝能排进前三蹊跷的事件,史笔也对此讳莫如深。而从他的死中得利最多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明末的水太深了。虎兕相逢大梦归,诚不欺我也!

qinqin_803  2020-06-04 15:01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4: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鱼玄机+蘅芜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3.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1 17:16
11959楼  


“蘼芜满手泣斜晖”出自晚唐女诗人兼女道士鱼玄机的诗《闺怨》:

蘼芜满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处透罗帏。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女人自己的丈夫外出一直没有归来,妻子在家相思难耐的悲苦心情。古乐府中有《上山采蘼芜》为弃妇词,显然鱼玄机用此意暗含恐见弃之忧,而她也是嫁人为妾后被弃,才成了女道士,说明她写的这首诗是自己真实的感受。

“蘼芜”是一种能发出浓香的草,“蘼芜满手泣斜晖”是指一个妇人手里拿着“蘼芜”,心理想着自己的丈夫,对着落日哭泣,这样的场景自然显得很“颓丧”!贾政身边的这帮人整个是在起哄,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省亲的氛围里呢?既然写出来了,自然另有深意,这应该是暗指宝钗最后被宝玉抛弃的伏笔,是说宝玉离家出走以后宝钗心痛无比,整天以泪洗面,跟刚才那个女道士一个悲凉凄惨。

其实这样的伏笔书中还有很多,比如在第三十八回里宝钗写的《忆菊》里,也是这个味道,大家现在就来品一下:

怅望西风抱闷思, 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 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 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 慰语重阳会有期。

这都是指宝玉离宝钗而去后,她痛苦的思念之情,这也是宝玉酒令中“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本意。

而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袭人是“宝钗之副”,也就是说袭人身上有很多地方都是在影射宝钗,于是我们马上就能明白:袭人不是也经常规劝宝玉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吗?而且书中有很多篇幅都是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成了“贤”袭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可以说袭人对宝玉“大劝三六九,小劝天天有”,她对此也乐此不疲,而又烦恼不堪,因为宝玉就是不听,两个人因此经常发生矛盾。我觉得这也是作者设置袭人这个角色的根本原因,因为她的这些癖好就是在全方位影射宝钗的这个特点。

其实早在第三回袭人第一次出现,作者就一语给袭人定性了: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看到没有?袭人经常劝宝玉,而且因为不见效而“心中着实忧郁”,跟宝钗一个毛病,感觉两个人都是当团支书或学习委员的料。作者果然没有闲笔,总在关键的时候点睛,而且到处都是伏笔!

而袭人酷爱规劝宝玉,在前八十回里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在第十九回,袭人还拿父母要赎自己的事来要挟宝玉,给宝玉提了三个要求,搞得宝玉很狼狈,在第二十回里,李嬷嬷忽然大骂袭人:

“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

看来这回连宝玉也一起给拿下马来了,好在并不是劝他好好读书,所以宝玉还能忍受一时,而又很快转脸就忘掉了,把袭人气得要命,这一切也应该是在影射后回也根本听不进宝钗对自己的劝诫一样。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白云白又白  2017-01-19 20:01
评论 V哥掰谎:慰语重阳会有期?吴祖本后28回里宝玉在离家出走后就再也没见过宝钗好不好,倒是贾雨村重阳时一顶小轿把宝钗接家去了。所以这首菊花诗写的是宝钗思念雨村。

竺香玉  2017-06-26 21:52
评论 白云白又白:你说的是癸酉本吗?实在是够乱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冷香丸+蘅芜苑】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第十六章 “冷香丸”与蘅芜苑

袭人身上的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在影射宝钗,除了她被宝玉踢了一脚这个情节以外。前面《“钗副”袭人》一文中介绍了袭人影射宝钗的很多方面,但还远远没有说全。也许大家没有意识到“袭人”这个名字也是大有文章,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这应该也是在影射宝钗代表的原型的某种特质,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而且应该说设计得相当巧妙,全书从头到尾一脉相承。所以在分析关于宝钗的问题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进行解读,而是一定要先从袭人身上入手,用这个“钗副”作为一把钥匙,从而能够深入挖掘出宝钗身上很多奇特的地方,让我们的认识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从袭人、宝钗、“冷香丸”、蘅苑苑以及其他几个角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没想到真的有了全新的发现,这一点让我非常兴奋,结果也相当令人感到震撼!我没有印象有人将如此多的点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所以非常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心得,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创作思路是那么地清晰、完整、连贯、神奇,实在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你看了前面我对宝钗的分析还有些将信将疑的话,那看完我这篇文章以后,我相信即使是那些“钗粉”们也肯定会放弃以前的想法。我还是先从袭人谈起,看看她的名字是如何揭露出宝钗身上一种可怕的本质的。

关于袭人的内容第一次出现在第三回里,这里提到了她前后有过两个名字,还简单提了一下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书中是这样进行描述的:

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甲侧:奇名新名,必有所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这里提到了袭人的名字来自一首古诗,“花气袭人”是指散发着花的香气之意,也没有让人感觉有什么特别的,是个有些女人味的名字,只是这个名字的发音让人读起来怪怪的,这里还提到袭人本姓花,所以书中有时她也被人称作“花大姐”,后来又知道她有个哥哥叫“花自芳”,感觉这到挺象女人名字似的。然而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却很不简单,并不是因为来自古诗,而是因为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这里面应该就大有文章了!

第二次提到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出现在第二十三回里,宝玉被父亲叫去训话,宝玉颤颤兢兢,如履薄冰,跟要上刑场一样,好在贾政这天心情还不错,态度还算和蔼,只是传达了元妃的旨意,让他和姐妹住到大观园里好好读书,不要淘气。这让宝玉实在没有想到,喜出望外,可贾政还是找茬儿教训了宝玉一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7 08:48
12321楼  


宝钗说自己的病是请仙人来医治的,普通医生治不了,看来得的肯定不是一般正常人得的病,她的病需要终生服药。这个“秃头和尚”算是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但却不为她除根,一直留着让宝钗解闷。

宝钗的病确实人间少见,还没听说先天就有肺炎、气管炎的,生下来就咳嗽。而宝钗吃的药也非常古怪,不但配制复杂,而且用料更不可思议,还要有那么多的时间限制,能配出来都是个奇迹,第七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周瑞家的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这段描写虽然很长,而且相当夸张,但我觉得非常重要。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冷香丸”绝非是人间之药,所以不要把宝钗的病往普通人身上的病上来理解,可惜的是一直以来读者都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甚至专门有人写文章来研究宝钗到底得了什么病,应该说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书中说宝钗的“热毒”是“无名之症”,本身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太当真。

我们发现宝钗的体质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那就是“怕热”,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能够让她得病,所以得吃“冷香丸”去热,刚宝钗还提到了“十二分黄柏”,这个就是清热燥湿的。而关于宝钗怕热这一点,书中有一个情节专门告诉了我们,就是宝钗意外发火的那一回,应该说这非常值得大家玩味。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7 11:46
12335楼  


在第三十回里,宝玉因说话不当,惹得宝钗大怒,来了个“借扇机带双敲”,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天生怕热,这在书中我们隐隐的可以感觉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她为什么怕热呢?这与她的天生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不无关系,相映成趣,其实这其中还有很多含义。

大家有没有发现:“冷”是宝钗体质、人品以及性格的主基调,她吃的药是“冷香丸”,她的住所、穿的服饰、甚至她写的不少诗中,都与“冷”有关,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冷美人”,在第五回的曲子《终身误》里,称其为“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她又姓“薛”,谐音“雪”,所以在第四回的“护官符”里又被称为“丰年好大雪”,所有这一切让人感觉到宝钗仿佛就是“冷”的化身。在第六十五回里,兴儿说过这样的话: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兴儿的话居然透露出这么多信息,居然把宝钗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我们一直以为这只是玩笑话呢。

其实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宝钗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是明白这只是一种象征就容易理解了,宝钗既然象征着满清,那满清这股“热毒”和“怕热”又是象征着什么呢?这应该正象征着满清的某种特质,而且是一种作者不方便直接说出口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理解体会。

而且“冷香丸”的制作过程中提到的这些时辰都非常独特,感觉是根本没法配成的,周瑞家的还说过:“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没想到宝钗居然在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不知道宝钗把配好的药吃完了怎么办?万一没有这样运气好的情况配不出药来,那不就要了宝钗的命了吗?

宝钗说那个和尚“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这个仙方“冷香丸”是用很多花配成的,这种配法不仅是很少见,应该人世间是没有的,其中包括: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蕊和白梅花蕊,吃的居然都是花蕊,这可都是花的最精华的部分,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些花真当成制药的原料来理解,因为花在书中应该有特殊的含义,而宝钗又是出了名的不喜欢花的女人,实在是太另类了!这些是在说明什么呢?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7 16:15
12344楼  


宝钗介绍了自己的病和“冷香丸”的制作工艺过程以后,在第八回有一条批语说得非常有意思:

〖甲戌双行夹批: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

批书人居然说“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怎么感觉是在骂作者呀?可能是批书人看到这个神奇的情节太激动了,所以实在找不到更合适话来夸人了。

这个批语明确告诉了我们人世间根本没有这样的病和药,不要对此太认真。而这是在强调说宝钗发病的时候就是要吃大量的花做的这种“冷香丸”,也就是说宝钗实际上吃的是大量的花,所以重点应该在“花”上,而不是“药”上,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宝钗将“冷香丸”吃下去以后,还真有效果,书中在第七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猛一看感觉象是支气管肺炎,吃下“冷香丸”也只能缓解一下,但吃完以后宝钗身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居然出现了“副作用”,这怎么讲呢?在第八回里有描写说很清楚: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甲侧:点“冷香丸”。〗

吃完这个“冷香丸”以后,宝钗身上发出来的一种香味,是“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怎么感觉这么吓人呢?作者在描写这个香气的时候还不忘突出一“冷”字。在第十九回里,黛玉跟宝玉开玩笑,有这样一样:

(黛玉)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这也是黛玉对宝钗的一种调侃,也说明宝钗发出的香气本质上是“冷”的,这也和她身上所拥有的“冷”这个特点全完一致。

宝钗不吃“冷香丸”的时候应该是没有发出这种冷香,所以刚宝玉问她熏什么香的时候她才说:“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这也证明宝钗自己不会发出香气,而是吃了这个“冷香丸”导致的,也就是说用实际上这是“花”做的“冷香丸”吃下去以后,从宝钗的身体发出的冷香,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我的新浪博客可以方便地看到已经发布的内容,欢迎大家前去捧场: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的新浪微博是:http://weibo.com/vgi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5: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V哥掰谎 楼主

2014-07-18 07:06
12358楼  


这里有条批语非常重要:

〖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这条批语明确地把宝钗和“钗副”袭人的名字的影射关系给指明了,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费了太多的笔墨,绕了一个大圈子,现在总算是让我们找到了正题,但还没有真正接近主题。

这样看来,袭人的名字是在影射宝钗吃“冷香丸”以后的药物反应,也就是说真正“花气袭人”的是宝钗而绝非袭人!我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发出的香气并非是类似盛开的鲜花那样自己发出来的,而是吃下花做的药以后再从体内发出的被消化的花的香气,并非自产,而是吃“冷香丸”以后的“副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有了这一个突破以后,我们可以顺藤摸瓜,就可以发现宝钗身上另一件更神奇的事情。

宝钗身上“花气袭人”的这个特点,应该涉及到关于她本性的很多方面,而绝不是局限于一个“冷香丸”,也就是作者绞尽脑汁构思的一种宝钗本性的一种象征。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给我们的答案,但却又从其他方面为我们给出了更多的暗示。

除了宝钗吃的药是这样的古怪,她古怪的地方还很多,最突出的是她住的地方也非常特别,但我好象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对此表示过任何疑问,估计是大家看书的时候把这些地方都直接跳过去了。如果大家仔细读这些地方,就会发现宝钗住的大观园里的“蘅芜苑”仿佛跟“冷香丸”有某种特别不一般的关系,我们先看看宝钗的住处是怎么样描写的。在第十七回里,贾政、宝玉等人游大观园,来到了蘅芜苑,这时宝钗还没搬进来住,这个情节中有很奇怪的描写: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 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

贾政进院以后,首先看到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大石块,而且还“突出插天”,样式相当奇特,居然“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天呀,这得多大的一堆石头呀,这是人的住处吗?谁家的院子里一进门会用石头把房子都遮住呢?感觉这里整个象是一个山洞呀?

而且院子里居然没有看到一株“花木”,实在是更让人奇怪了,这里毕竟是大观园中的景致,大观园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个大花园,应该到处是花花草草,五彩缤纷,可蘅芜苑却没有一株“花木”,这是怎么回事?蘅芜苑里实在是太邪门了!然而还远不止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4:31 , Processed in 1.1793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