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沅水驿
明-王守仁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所作的《沅水驿》。诗人辰阳南望,眼前展现出沅州的碧绿林木和古老的驿站楼阁,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偏远的山水画面。他身处异地,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到新奇且略带孤寂,只能看到空山间浮动的瘴气,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诗人借耶溪无信可问,表达了与外界沟通的困难,而楚水则无情地独自流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然而,诗人以“野鹤”自比,表达出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随遇而安,寓含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韧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王守仁在逆境中的哲思与坚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客悲辰阳。
〖打印内容〗作者: 江淹   诗名:《《还故园诗》》时间:2019-12-25 14:32:50
  出自南北朝诗人江淹的《还故园诗》

  汉臣泣长沙。

  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

  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

  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

  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

  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

  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

  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

  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

  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

  终岁自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吴十九往沅陵
[ 唐 ] 王昌龄
原文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葛谣辰阳道中作
黄衷黄衷〔明代〕

采葛荒山中,泥深葛根短。茅茨四子母,我腹讵得满。

罢丞摄令印,窥我肉可脔。似闻府公慈,欲诉宁尽款。

采葛采葛春不雨,去年不雨食葛苦。食葛苦,命敢辞,只怕丞来葛了时。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845fdbe73be7.aspx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1257篇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清坚老人宰辰阳四首 其一
王质王质〔宋代〕

黔郡随山壤,卢溪上水舟。双眸长不夜,两鬓未全秋。

制锦宁伤手,鸣琴自点头。武陵花赏遍,安稳上瀛洲。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c3810411357.aspx
王质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523篇诗文 ► 16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清坚老人宰辰阳四首 其三
王质王质〔宋代〕

却背五城关,旁连七宝山。楚臣经夕宿,汉代入辰湾。

花县成阴了,桃源觅路还。功名归晚节,矍铄上清班。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1c3810411357.aspx
王质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523篇诗文 ► 16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打印内容〗作者: 李贺   诗名:《《钓鱼诗》》时间:2019-12-06 10:08:19
  出自唐诗人李贺的《钓鱼诗》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清沼:一作青沼。

  ------------------------------------------

  钓鱼不获,生感慨。

  注:

  1: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红渠,花映渠水。素书,事见《列仙传》。古乐府:"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待素书,待鱼至也 。

  2: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列子》云:"詹何以独茧为纶,引大鱼于深渊中,而纶不断。"蒲米,菇米也。

  3: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碧虚,水碧而虚。

  4: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詹子,即詹何。《战国策》:"龙阳君得幸于魏王,王与共船而钓,乃泣曰:臣钓得大鱼,而弃前所得 小鱼矣。今四海美人甚多,臣亦不异所得鱼也。"

  附:

  丘象升评曰:亦伤其不遇也。

  方扶南评曰:楚女,喻寒士也。

  --------凤尾竹客 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关山有限情无限。

出自宋代苏轼的《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洛阳已是晚春时节,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注释
一斛(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赏析[url=][/url]

  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颇有“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烁梅花草棘间”(《梅花二首》)的暮春寒意。“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似有“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清代洪异《长生殿》)的孤独味。“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红楼”引出了与远在千里关山外的贤妻别离前之幽情。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创作背景[url=][/url]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苏轼与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16岁的王弗结为伉俪。《一斛珠·洛城春晚》约作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闰三月。苏轼时年19岁。自蜀赴京道关中,经洛阳时苏轼怀念妻子王弗所作。


不应有恨,10首经典含恨诗词,唯有张籍的“恨”虚情假意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  7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恨是一种极端的情绪,《说文解字》中对“恨”字的描述是:恨,怨也。从心、艮声。本义是仇视、怨恨;衍生的意义是“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唐宋的诗词大家们由于身处不同的历史背景,个人境遇也不太一样,所以他们诗词中的“恨”表达的意义也不甚相同。本文收集10首含恨诗词,家仇、国恨,唯有张水部的“恨”虚情假意。
【一】《恨》
(唐)徐夤
事与时违不自由,如烧如刺寸心头。
乌江项籍忍归去,雁塞李陵长系留。
燕国飞霜将破夏,汉宫纨扇岂禁秋。
须知入骨难消处,莫比人间取次愁。
现实总是与理想相悖,就像一团烈火在心头燃烧,一根尖刺刺入心中,让人不得自由;项羽乌江自刎决绝而去,李陵被逼长留塞外;燕国破国似六月飞霜,班婕妤就像秋天被藏起的扇子一样遭到离弃;这种入骨难消的愁恨,人世间再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了!
作者徐夤命不逢时,屡试不第,唐末终于榜上有名,却因不愿与篡唐夺权的节度使朱全忠同流合污而辞官;五代梁开平元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是福建历史上第二个状元。因坚决不按梁太祖意见修改其作品《人生几何赋》,被梁太祖削去名籍。
国家的灭亡、个人的境遇,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刻骨的愁恨无法消除,却又无能为力。
【二】《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水”“月”“沙”被两个“笼”字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柔和淡雅的水边月色图。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这仅仅是商女的无知吗?诗人所处的晚唐已经风雨飘摇,可是当权的显贵们仍然醉生梦死,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未来的亡国之险,诗人担心国家的命运,通过此诗发出警示。
【三】《子夜歌·人生仇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亡国后,李后主的作品充斥着愁、恨、哀伤与肠断,这首词也不例外。感怀亡国的仇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往事成空、大梦一场,此时李后主的字典里只剩“后悔”二字。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四】《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圣杜甫的这首诗被誉为“七律之冠”。五十六岁的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萧瑟秋色,思绪万千。悲对江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历尽艰难苦恨霜染鬓发,消愁的酒杯也因病痛被无奈收起,只能任由哀伤悲凉充塞胸臆,无法纾解。
【五】《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诗人独游曲江,望及滔滔江水,听及江水之声,思及所恋之人。“荷叶初生时与恋人相遇,不久以后就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萎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此身人在,此情亦长,可惜伊人已逝,空留惆怅。
【六】《梦江南·千万恨》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及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这首词意境极佳,一个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空对不懂心事的山月,凑趣吹落水面的花瓣,远空摇曳的碧云。此情此景,满腔怨恨有“千万恨”之多,可恨之人远在天涯,思妇内心的悲切与哀伤让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七】《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鼓励读书的经典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赵恒的这首《劝学诗》,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出人头地还怕没有荣华富贵,美人相伴吗?皇帝概括了古时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要想实现平生志向,唯有勤奋读书。“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
【八】《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诗人身处政治极其腐败的晚唐,十举进士不第,心灰意冷,坎坷的求仕之路将他的奋进之心逐渐消磨殆尽。这首《自遣》是诗人抒发愤懑之情的众多诗作中比较有名的一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脍炙人口。
得到时放声高歌,失去了也由他去,愁恨全然不用理睬,照样乐得自在悠然。诗中满篇写得都是“放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怀才不遇的诗人始终意难平,一生无法释怀。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九】《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食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此诗看似未嫁贫女的独白,实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怨恨。“苦恨年年押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更是激起了广大的社会共鸣。
【十】《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的这首诗是以一个“节妇”的口吻来表明心志。诗中的司空李师道是个狠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一事就是他指使的,白居易也因为上书要求查处真凶而被贬。
李师道在朝中招徕人才,看中了技术干部张籍,张籍担心直接拒绝会引来杀身之祸,苦思两晚,写下了这首诗婉拒。“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虽然是“虚情假意”的恨,却也表现得情真意切。据说,李师道看了此诗后居然深受感动并没有因为被拒绝而刁难张籍,张籍写诗的功力可见一斑。

红楼梦作者考证 · “己卯冬夜脂砚”与“庚辰秋月定本”2021年01月24日 17:18209浏览 · 1点赞 · 0评论



PursuitTruth
粉丝:70文章:26


关注


投稿作者:John Rawls
作者邮箱:15195754687@163.com
摘要:本文首先从庚辰本中“脂砚先生恨几多”这首打油诗入手,确定了《石头记》早期抄本中已包含脂砚斋的批语,又确定了在庚辰本诞生之前《石头记》其他抄本已经大范围地流传。其次,本文先假定脂批中的“己卯”是1759年,然而此假定与“《石头记》早期抄本一定包含脂批”以及“《石头记》在庚辰年(1760年)之前已长时间、大范围流传”这两条史实相矛盾,所以证伪了“脂砚斋的批语完成于1759年”这条假设。最后,本文认为脂砚斋“己卯冬夜”的批语作于1699年,进而确定《石头记》初步版本最迟成书于1694年。


打油诗:“脂砚先生恨几多”
在庚辰本石头记第七十四回前,有抄书人收录的一首打油诗,诗的作者不得而知,同时这首诗在众多书题诗中出类拔萃。全诗如下: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
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首先,这首诗中的“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告诉我们《石头记》早期抄本中已经包含脂砚斋的批语,也即正文和批语是共存的;其次,根据“凡是书题者不少”这条笔记,我们可以知道在庚辰本抄录校审之前,已有许多书题诗出现,说明抄本《石头记》已经在长时间、大范围地流传。

庚辰本定本的年代影印版庚辰本截图
庚辰本石头记的目录后面多次出现“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的字样。对于“庚辰本校订完成于1760年(庚辰年)”这个观点,我基本赞同。

“己卯冬夜”是指哪一年?
在庚辰本石头记第二十四回中有下面一条眉批:
这一节对《水浒》杨志卖大刀遇没毛大虫一回看,觉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砚。
批语中的“己卯冬夜”是否就是1759年的己卯年呢?
我们先假设:“‘己卯冬夜’就是1759年冬天的某一夜”。
那么脂砚斋在1759年年底的时候仍然在批评《石头记》,又根据脂批与正文不分离的原则,可推知《石头记》抄本最早是在庚辰年开始流传。然而,“脂砚先生恨几多”那首打油诗已经告诉我们,在庚辰本开始抄录校审之前,也即1760年之前,抄本《石头记》已经在长时间、大范围地流传了。
所以,假设与史实相矛盾,“己卯冬夜’就是1759年冬天的某一夜”这种解读不成立。
结论
脂批中的“己卯”不是指1759年的己卯年,而应该再往前推一个甲子,是1699年的己卯年。
脂砚斋的批语还透露了他知道全书最后的“情榜”,所以石头记书稿应该完成于脂砚斋开始批评之前。《石头记》文本显示脂砚斋在1699年(己卯年)有批语,而他开始作批评的年份是甲戌年,所以这里的甲戌年就应当是1694年。
又因为批书人作批评一般是在书稿完成之后,所以我认为《石头记》书稿最迟完成于1694年。换言之,《石头记》的初步版本最迟成书于1694年。


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人间天上两相隔,寂寞嫦娥恨几多
郑辉贤国学艺术2022-11-27 22:45







人间天上两相隔,寂寞嫦娥恨几多,前路茫然无觅处,空余月桂影婆娑。
嫦娥寂寞舞婆娑,天上人间喜事多,月桂飘香玉兔唱欢歌。
前路无知己,月桂花开天上两相望,不见嫦娥夜难眠。
夜未央,庭前独步意彷徨,天上相思苦,不见嫦娥泪两行。
春常在,嫦娥夜不眠,莫道前程多险阻,蟾宫月桂更娇妍。
嫦娥舒袖舞清秋,人间一望收,月桂飘香捧酒醉前楼。
庭前玉兔飘香十里天,莫道人间伴我度华年。
月桂送清香,屏前夜未央,天上人间伴我舞霓裳。
人间一线牵,嫦娥玉兔舞翩跹,屏前唱和飘香醉万年。
舞霓裳,共举觞,月桂飘香玉兔送吉祥。


洒疆前,又一年,天上人间玉兔共婵娟。
影婆娑,樽前笑语多,天上人间同此夜,嫦娥应悔泪滂沱。
嫦娥舞翩跹,人间天上共婵娟,吴刚月桂金乌绕树前。
门前溪水响叮咚,飘香入梦中,最是人间舞袖广寒宫。
月桂香中一叶舟,风前独自上高楼,人间多少嫦娥万古愁。
夜不眠,人间天上共婵娟,月桂香千里,玉兔蟾宫舞万前。
前日桃花今又开,庭中月桂暗香来,人间天上两相望,不见嫦娥下玉台。
一枝月桂庭前带露红,莫道人间也爱广寒宫。
天上两婵娟,寂寞嫦娥茫然何处是,一轮月桂照无边。
西湖六月凉,一笑水中央,不知菡萏妄言心底香。


出水乡,不信为谁忙,妄言莲子多情种,知我相思几断肠。
天下谁知万户侯,君子不须愁,人间信有江湖任去留。
已无期,此去经年两不知,春风能解意,嫣然一笑是相思。
信口雌黄不自由,相逢一笑泯恩仇,谁知世上人间假意留。
一笑红尘信有几多愁,妄言世上何处是尽头。
是家乡,心自伤,信手拈来一笑泪千行。
妄言无主张,何处是家乡,信手拈来一笑满庭芳。
何处传家信,一笑回眸不知身是客,妄言故土总关情。
无情开一笑,人因有信寄双鱼,妄言此去不知何处居。
但知太守能骑鹤,何必痴人妄言愁,信手拈来皆是韵,回眸一笑百花羞。


能解忧,不知何处觅封侯,拈来皆是句,相逢一笑泯恩仇。
花信无情开又落,相逢一笑两茫然,不知何处吹箫客,只道今宵是妄言。
一笑即天涯,始信人间有岁华,莫道妄言虚幻亦如花。
自有知音世事任浮沉,人间信是相逢最动心。
不敢欺天下,大义方知拈来皆是韵,回眸一笑尽开颜。
信是难相聚,何妨暂忘机,醉里不知别后总依稀。
嫣然一笑总关情,始信人间有此生,莫道妄言心事最分明。
何处藏,满庭芳,信手拈来一笑百花香。
曾是妄言轻浅唱,何日再相逢,信手拈来一笑百媚生。
通上下,一笑对沉浮,知君此去无多路,不敢妄言天尽头。


一笑人间信有几回逢,妄言世上何处是归程。
自在行知芳草绿,不管妄言空,闲来信手拈花入梦中。
谈神妄言巧,何处是蓬莱,人间信有红尘万事哀。
韵味长,满庭芳,不知何处妄言心底藏。
曾将傲骨凌霜雪,又把暗香浮水云,梦里依稀迟见月勾魂。
天地间,独放傲霜前,不争春色迟来早,只待东风梦里还。
桃花三月开,春风送暖燕迟来,凌寒傲雪暗香入我怀。
迟放春光不用猜,东风吹梦上瑶台,凌寒傲雪枝头笑,一缕暗香何处来。
凌寒独自开,暗香浮动一片红尘梦,只恨东风迟不回。
自从容,傲雪凌寒一点红,东君迟报信,芳心早许梦魂中。


梦里梅花三两枝,东风未到恨春迟,凌寒傲雪迎霜笑,正是暗香浮动时。
一树梅花开未迟,几回梦里寄相思,凌寒傲雪浮动报春知。
凌寒独一枝,暗香浮动梦里千般好,莫怨东风归去迟。
花满枝,凌寒傲雪展英姿,春色迟来早,只为人间梦里痴。
寄相思,敲窗入睡迟,晨起推开凌乱卷,暗香浮动有谁知。
东风一夜醒来迟,桃花开满枝,傲骨凌寒浮动报春时。
一夜风凌浮动满庭芳,红尘梦落迟来半缕光。
清风送暗香,傲雪吐芬芳,不争春色人间梦更长。
东君归去迟,红尘梦里有谁知,凌寒独放暗香盈袖时。
展玉姿,惹人痴,冰心一片东风唤醒迟。


一枝梅,严冬冷气催,傲骨迎风香四溢,冰天雪地报春回。
生来傲骨不知寒,风霜任尔残,何惧冰封怒放满山峦。
雪霜老,傲骨还同松柏坚,百花齐怒放,红梅何惧北风寒。
寒风凛冽惧严霜,怒放梅花一缕香,傲骨铮然雪地吐芬芳。
怒放梅花不惧苦熬煎,一身傲骨清芬伴雪眠。
向苍穹,不改容,何惧严寒怒放满山红。
岂肯随霜雪,何曾怕雨风,待到百花不惧笑从容。
凛冽何所惧,梅花怒放傲骨香四溢,雪压枝头更从容。
枝头一朵梅,凌寒不惧冷风摧,冰肌傲骨群芳斗雪飞。
凌寒傲骨不须猜,雪里红梅次第开,何惧严冬风凛冽,心花怒放报春来。


一枝梅,傲骨冰心不染埃,迎风香四溢,红颜何惧冷霜摧。
雄心不惧千重浪,怒放何愁万里霜,傲骨从来无媚态,迎风斗雪自芬芳。
怒放争艳丽,不惧寒风冷霜欺,一身傲骨冰雪展英姿。
冰封傲骨娇容我独红,不惧严寒怒放笑春风。
塞外漫天狂,傲骨凌寒枝头春意闹,红梅不惧冷风霜。
何惧北风狂,枝头一缕香,傲骨从来雪魄自芬芳。
怒放枝头不畏寒,风霜雨露何惧难,一身傲骨群芳斗雪残。
立苍穹,不改容,何惧严寒怒放满山红。
凌寒斗雪笑西风,冰心一点红,怒放枝头不惧冷霜浓。
骤雨寒,怒放笑开颜,一身傲骨迎霜立,不畏严冬雪满天。


怒放心花不惧自从容,凌寒傲骨依然笑冷冬。
一身傲骨笑苍穹,风霜不改容,何惧严寒怒放满山红。
壬辰送暗香,疏影上东墙,虬枝铁骨依然吐嫩黄。
月半轮,满园春,芳心欲吐一枝寄远人。
一树梅花三两枝,含苞待放吐芳姿,暗香浮动横斜细雨时。
报春来,霜欺枝不衰,一缕暗香飘万里,三分疏影落尘埃。
暗香迎远客,月光疏影照高楼,琼枝玉树芬芳醉九州。
疏影横斜水一方,暗香浮动雪中藏,冰心欲吐春消息,枝上犹存淡雅妆。
寒枝一点红,含苞待放浮动春心醉,疏影横斜月色融。
吐嫩黄,千枝万朵竞芬芳,浮动蜂蝶舞,疏影横斜燕雀忙。
-- 郑辉贤 #郑辉贤国学艺术#


自执金矛又执戈播报编辑讨论[url=]上传视频[/url]

清代无名氏创作的七言律诗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自执金矛又执戈》是清代诗人所作的一首诗。

中文名自执金矛又执戈
创作年代清代
作    者无名氏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目录




作品概况
播报编辑

作品名称:自执金矛又执戈
作品出处:《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题诗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作品赏析
播报编辑

此诗仅见于《红楼梦》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诗的前后还有话说:“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凡是书题者不可(注:这里可能缺“不以”二字)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注:可能是“名”之讹)矣!”作诗的“客”既能写出“深知拟书底里”的警拔诗句,当是曹雪芹的亲友。所谓“失其姓氏”,可能是“讳其姓氏”的托词。
诗是题全书的。首联指作者常用自相驳难、自立自破等笔法。末联谓贾宝玉终于冲破幻情束缚,使世人奈何他不得。“转得”一语出自佛家。佛教认为通过修行能达到舍弃“孽障”和证得“妙果”的精神解脱境地,叫“转舍”和“转得”。如认为烦恼与所知二“障”是其“转舍”者,菩提与涅盘二“果”是其“转得”者(见《唯识论》)。“情不情”三字出于曹雪芹《红楼梦》原稿末回《警幻情榜》。笫十九回脂砚斋评语:“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又第二十五回脂评:“玉兄每‘情不情’,况有情者乎?”第三十一回脂评:“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姣嗔不知情时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因此,“情不情”就是对不知情者(人或物)也有情的意思。在这里,是说贾宝玉对林黛玉晴雯等死去的、已不知情的人物尚有情,对已破灭了的人生理想尚不能释然,故生出脂评所谓的“情极之毒”,而弃家为僧了。“奈我何”是代拟封建逆子贾宝玉的兀傲语气说的。
有人引此诗以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自己,这不对,有靖藏本第二十二回畸笏叟的批语可证。批语说:“前批知者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在这条批语被后人发现之前,不少人还认为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化名,从而把两者的批语混为一谈,作出种种的推断,这也是不对的。有一种看法认为:“茜纱公子”——贾宝玉的模特儿不是曹雪芹自己,而是其叔叔——“脂砚先生”。艺术形象是现实生活的综合和概括,作者利用长辈口述的某些家事材料与自己所亲历的事捏合起来,或者脂砚斋以提供素材的形式实际上参与了小说的部分创作工作,这种可能性很大。脂砚斋批语说这首诗“深知拟书底里”,究竟是怎样的“底里”,还需要后人做进一步研究。 [1]


脂砚斋真的是作者的红颜知己吗?脂砚斋身份大揭秘
夕阳黄昏科梦里花2024-01-31 14:30河南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脂砚斋是《红楼梦》的重要批注者,与曹雪芹关系密切。关于脂砚斋的身份,有四种说法,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脂砚斋的批语对红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批语被认为可能是曹雪芹夹带的私货,需要谨慎对待。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有用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这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的一首诗,今天要谈的,就是诗中的脂砚先生,也就是解读红楼梦最绕不过去的一位批书人:脂砚斋。


脂砚斋,就算你不了解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但多少也听过这个名字,一般说到曹雪芹,往往会提到脂砚斋。


对红楼梦的版本,我们要有个最基本的概念,大体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评语的抄本系统,一个便是刊印的程高本通行本系统。


抄本,就是人工抄录的,上面留下了大量批语的,但只有前八十回内容的版本,而且几乎所有抄本,书名都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通行本,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删掉了所有批语,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第二年,重新修订排版,推出“程乙本”。此后抄本不再流传,大家看的都是120回的通行本。


批书人、评书人,古已有之。最有名的当属清初第一才子:金圣叹。他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也开创了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的先河。红学界也认为,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


最令人称奇的是,脂砚斋似乎跟曹雪芹的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批语中说这里怎么怎么不合适,“命芹溪删去”或“再修改”等等。


更绝的是,脂砚斋甚至还出现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似乎书中发生的故事,脂砚斋就在现场一样。比如第二十二回,贾母听戏,薛宝钗点了一折《西游记》,王熙凤点了一出《刘二当衣》,批语就说“凤姐点戏,脂砚执笔”。


这给红学研究留下了又一大谜团:


脂砚斋究竟是何方神圣?


【说法一】:贾宝玉、作者、脂砚斋,其实是同一个人


其中以胡适为代表的,就是持这种观点。上面那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据。诗中将茜纱公子和脂砚先生,相对应;情和恨相对应,说明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嘛。胡适还说,贾宝玉爱吃胭脂,而脂砚,就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脂砚斋就是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名。


这个说法,也算是能自圆其说吧。


【说法二】: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妻子,最起码也是红颜知己


这个说法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提出的,他的学生刘心武老师等人,也是持这个观点。周老先生根据若干条类似女子语气的批语,加之脂砚斋这个名字,便认定她是一位脂粉美人,并进而认定,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表妹,就是书中的史湘云,认为史湘云最后和贾宝玉在一起。脂砚斋,最后也成了曹雪芹的妻子。那个央视电视剧《曹雪芹》,也是这么拍的。




这只能说是老先生的想当然了,不过这个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为广大读者也觉得,以曹雪芹这样的才子,身边就应该有一个脂粉佳人,有一个红颜知己。


但很可惜,想象再美,终究不是现实。


红学家已经基本断定,脂砚斋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关于清朝、关于乾隆,最近抖音上有个叫光哥的很火,他大骂清朝是个啥也不是的朝代,骂乾隆是十缺老贼!光哥说的历史,有很多主观的、情绪化的东西,但也反映了部分史实。


清朝乾隆年间,绝对不是《戏说乾隆》《还珠格格》《延禧攻略》等电视剧里,那样的太平盛世、风花雪月。那只是满清贵族的盛世,是乾隆一个人的风花雪月。而对千千万万的汉人来说,那是一个黑暗、严酷、压抑、肃杀,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漫漫寒冬。从精神文化上看,中国也是从乾隆年间开始,进入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愚昧时代。


在清朝,尤其是在乾隆朝,汉人男子在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文字狱统治之下,颤颤惊惊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随便写诗、写书,就是收藏、抄录、传播、阅读了禁书,都可能遭遇无妄之灾!你能想象,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会有一群老男人,和一个美女佳人,一起品读、评点《红楼梦》吗?


可以这么说,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女子受压迫毒害最深的朝代,便是清朝。


清朝的汉人女子,是最没自由,最没尊严,最没地位的。汉人男子在外受到的来自满清统治的痛苦、愤恨,而造成的心理扭曲,回到家里,往往把所有负面情绪,都发泄在妻子、儿女的身上,于是越发地对她们管教严苛。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清朝时,封建礼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受清朝人推崇;


什么贞节牌坊,在清朝都到了泛滥的地步。


另外还有裹小脚。


我们对裹脚有很深的历史误解,一说到裹脚,马上想到三寸金莲,想到那些畸形的、丑陋的、甚至残忍的小脚的画面。


其实呢,在清朝以前,不能叫裹脚,更不能叫缠足,而是称为束脚。就是用一块布,将脚和小腿,连同袜子,都束裹起来。原因很简单,古代的袜子,可不像现在的袜子有弹性。何况手工缝制出来的袜子,不可能大小刚刚好,总显得松松垮垮,走路时,袜子很容易缩回去,于是才会用一块布裹起来,外面还可能缠上丝带,这叫束脚。这样女子行走时,才能“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嘛。




江南出土的明朝女鞋,22.5厘米,折合成现在是35码,实际要更大


而清朝的裹脚,也叫缠足,不是为了实用美观,而纯粹为了追求三寸金莲的病态美。以至于缠足的女子,连走路都困难。如果红楼梦里的女子,都跟清朝女子那样裹小脚,那还能看到黛玉、宝钗、湘云她们经常串门嬉闹吗?黛玉还能去葬花吗?宝钗还能去扑蝶吗?湘云还能放浪形骸醉卧芍药花下吗?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脂砚斋不应该是个女性角色,因为清朝不具备那样的文化环境。整个清朝,我们甚至想不出“一个”才情女子的名字。从这一点来说,清朝也的确是个很糟糕的朝代。


周汝昌老先生,想当然地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是完全忽视了清朝在思想文化上,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黑暗、保守、专制的历史事实。


老先生的这个想法,和那些清宫剧的作者,还有想“梦回大清”的粉丝们,本质上没有区别。反正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清宫剧里,都是YY出来的盛世大清、格格阿哥们故事;周汝昌老先生解读的红楼梦,也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曹家红楼。


写作或研究文学作品,如果无视当时的历史背景,那就会像琼瑶阿姨一样,“商女不知亡国恨”,只一味地意淫出各种小资情调、毁三观的“风花雪月”。更有甚者,如《龙珠传奇》的作者那样,还会写出崇祯的女儿和康熙皇帝爱得死去活来的荒诞狗血剧来。


好了,我们还是接着谈脂砚斋的原型。


【说法三】: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堂兄弟


这也是根据批语的语气口吻,而想当然的判断,没有文献证据。


【说法四】: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


这倒是有点确切的文献证据。红学家周岭先生,也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编剧,他根据清朝旗人贵族裕瑞写的《枣窗闲笔》里提到的一段话,而断定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那段话里明确提到了“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


纵观这四种说法,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大家都认定了作者就是曹雪芹,所以才进而讨论:脂砚斋到底是作者本人,还是作者的妻子?是堂兄,还是叔父?


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曹雪芹不是《石头记》的作者呢?


那就说明,这个脂砚斋只和曹雪芹有关系,而和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没有半毛钱关系。


事实上,曹雪芹很可能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第一大证据:


证据很明显,在开篇的楔子里就写了啊,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段话: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也就是说,曹雪芹先得到了《石头记》的本子,然后才对它披阅、增删,分出目录章回。是对原本的润色整理。而且书未成,曹雪芹就泪尽而逝。就是说曹雪芹披阅增删,还没完成,特别有八十回以后的内容,还没续写出来,曹雪芹就去世了。


脂砚斋也多次表达了“红楼梦未完”的遗憾。根据批语,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等人,似乎都不知道《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个别的情节。反正脂砚斋是没见过80后以后的文稿。所以,所有的脂批本,只有前八十回。


曹雪芹似乎也不知道,否则耗费十年,增删了五次,为什么一直到去世,还是“书未完”?


这就说明他拿到的底本,就只有前八十回,他十年来,就是对这八十回披阅增删。否则就没法解释,披阅十年、增删五次,无数个抄本的小说,竟然没有一个完整版!就像我们写作文,不可能还没写完,就反复修改润吧。


第二大证据:


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文献证据,恰恰是周岭先生提到的,裕瑞的《枣窗闲笔》里的两段话。




(裕瑞·《枣窗闲笔》对红楼梦来历的记录)


第一段话,大家仔细看: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


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


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


这段话就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们:


曹雪芹,压根不是石头记的作者!


裕瑞也说得很清楚:


就是传闻有《石头记》这本书,不知是“何人之笔”。而后来曹雪芹得到了,就认为啊,书中所记叙的故事,和自己曹家的事迹略有相同,于是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五次!


如此看来,还真怪不得胡适、周汝昌他们,原来早在三百年前,这个叫曹雪芹的家伙,就将“红楼梦”的故事,改成了他们家的故事,将朱家红楼,改成了“曹家”红楼。


这个曹雪芹,还真的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子孙,胡适、周汝昌他们的考证并没有错。他们错就错在,把一个披阅增删者,当作了真正的作者。


脂砚斋的真实身份


搞清了曹雪芹的真正身份,那脂砚斋的身份也简单了,自然也是曹家人。


《枣窗闲笔》里的第二段,就给了我们答案:


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


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


又“闻其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


这段话是说,裕瑞在阅读《石头记》抄本时,发现每一本卷额上,都有曹雪芹的叔叔脂砚斋的批语,脂砚斋在批语里,将书中的故事,引证为他们曹家当年的事,并把《石头记》改名为了《红楼梦》。又听说,书中的贾宝玉,是指曹雪芹叔辈的某个人,并不是曹雪芹自己的写照。


这段话,就很好地解释了前面提到的那条批语:“凤姐点戏、脂砚执笔”。


红学家不是一直很疑惑吗,为什么脂砚斋会出现在红楼梦的故事里?


原来曹雪芹将红楼梦的故事,附会成他们曹家的故事时,把他的叔叔脂砚斋,当作贾宝玉的原型。原本是“凤姐点戏、宝玉执笔”,自然就变成了“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了。


正因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也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一个儿子,当然不是他的亲儿子曹顒(因为曹寅去世三年后,他也去世),而是过继来的曹頫。


所以才有命令的语气——命芹溪删去,或再修改等等。


所以畸笏叟才说“一脂一芹”,脂砚斋在前,曹雪芹在后。


畸笏叟老是自称老朽,很可能他也是曹雪芹的一个叔叔。


到这里,也基本证实了我们以前的判断:


江宁织造的曹家,的确收藏了一部叫《风月宝鉴》,也叫《石头记》的奇书。很可能是曹寅时就收藏了,这也说明了《红楼梦》是写作于康熙年间。不知道怎样的机缘,曹寅得到了这个书稿,但此书的八十回以后的内容,是断然不能传出去的,故只有前八十回传给了子孙。或许曹寅得到的,也只有前八十回。曹家经过抄家之后,家道败落,曹雪芹得到了这部书稿,再想起他们家先前的荣耀,便觉得书中事,和自己爷爷叔叔们当年经历的事类似,都有皇帝南巡、四五次接驾的事;大观园也和曹家的园子也十分相像。于是在增删《红楼梦》时,就添加了很多私货。再加上批语里多次出现“雪芹”“芹溪”的名字,红学家就很自然地认定曹雪芹是真正的作者了。


这一切,裕瑞、敦敏敦诚兄弟,最初的这些旗人贵族都是知道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抄本,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给他们的,曹雪芹也没好意思说自己是作者。


但到后来的富察明义、袁枚他们,就不知道了。因为那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好些年了,他们根据曹雪芹和他叔叔夹带的私货,自然而然地就误认为:


贾家就是曹家,大观园就是曹家的园子,也就是后来的随园。


而他们的误解,又被胡适当作了最重要的证据,结果造成了红学研究的百年荒唐。


如此看来,脂砚斋的批语似乎不重要了。反而过多得地研究脂批,还会被他夹带的私货所误导。


但要注意一点,或许在曹雪芹得到的那个本子里,本身就有很多批语,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把这些批语也录下来了,同时又新增了大量批语。结果我们无法分清:


哪些是原本的批语,哪些是曹家人夹带的私货。


我们要真正重视的,应该是脂批本所没有的批语,比如靖本的批语。有些批语就只有靖本有,那当然就不是脂砚斋写的了。


既然曹雪芹、脂砚斋,是后来的增删者、批书人,那真正的作者是谁呢?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一回再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弱水蓬莱三万里
出自:明代·程本立《题鹤湖草堂卷为况伯章司税》

拼音:[ruò][shuǐ][péng][lái][sān][wàn,mò][lǐ]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飞尘不到鹤湖边,隐者堂成似列仙。
弱水蓬莱三万里,人民城郭一千年。
煮茶风雪烟浮树,载酒空明月满船。
此趣直忘身与鹤,扬州何意问腰缠。

查看原文

注释
【弱水】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临羌。"原注:"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可能指今青海。 2.(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弱水。"当在今黑龙江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当在今内蒙古东境。 3.又名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Gilgit)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攻小勃律,进军至此。 4.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 5.犹言爱河情海。
【蓬莱】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仙山之一;也泛指仙境。
【万里】表示距离之远,范围之广,并非确切的距离、范围表述。《红楼梦》中的“蓬莱弱水西”有化用苏轼《金山妙高台》诗句嫌疑2019年11月25日 23:49 新浪网 作者 电影趣闻谈
举报[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url]




  “蓬莱弱水西”出现在《红楼梦》的诗句中,笔者试着,从前人诗词中找寻,同时出现“蓬莱”、“弱水”等词的语句,看是否能找到答案,这也许是唯一求证的途径。
  1. 与“蓬莱”、“弱水”相关的诗词
  笔者发现在《红楼梦》程甲本面世以前的古诗词中有:苏轼的《金山妙高台》、史尧弼《贺宋嗣宗除岳阳守五绝》、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唐寅的《王母赠寿图》等。其中,苏轼的《金山妙高台》影响最大,在这首诗中,“弱水”第一次与数字连用。张孝祥、唐寅等人的作品皆受苏轼诗歌的影响。我们来看《金山妙高台》中的诗句: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千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细读诗句,诗中同时出现了方位词“东”、“蓬莱”、“弱水”词语,而其他诗词并未有。
  

  2. “蓬莱弱水西”与镇江金山寺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自常州复朝奉郎、知登州,赴任途中,经润州(镇江),应金山寺高僧佛印之请而作。
  从诗句看,苏轼欲东去蓬莱,拜访赤松子(赤松子是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这暗合苏轼东去登州赴任。苏轼却话锋一转,想象弱水三千里,路途遥远,艰难险阻,恐到不了蓬莱,于是,苏轼索性放弃东往念头,去登金山,这暗合苏轼途经镇江金山拜访佛印之事。
  诗中苏轼所处位置乃镇江。我们看苏轼的路线图:镇江——弱水——蓬莱,由西往东。“蓬莱”与“弱水”的位置非常清楚:“弱水”在“蓬莱”的西边,镇江在弱水的西边。而《红楼梦》的作者反用其诗的路线:蓬莱——弱水——镇江,由东往西。“蓬莱弱水西”指向镇江。

感寓(其二十)背诵
三代日以远,至治不可追。
我尝读前史,抚卷心伤悲。
炎刘崇伯术,李唐竟沦夷。
女祸世所耻,和蕃人共嗤。
逮兹赵宋氏,兵力苦不支。
委靡不复振,甘为异国欺。
明明我皇祖,仗钺驱熊貔。
一怒九围定,百世今熙熙。
小提示:朱诚泳的《感寓(其二十)》原文内容
感寓 其二十
[size=0.12]明代 :童轩

[size=0.18]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迢迢弱水西,中有三神山。石洞閟日月,芝草生琅玕。

龙耕玉田水,鹤啄松云坛。仙人羡门徒,日夕居其间。

烟霞组长袖,刀圭驻红颜。我昔从之游,飞佩鸣珊珊。

朅来住人世,矫首隔尘寰。安得大鹏鸟,飞来载我还。

作者介绍




童轩的古诗/名句

寻隐者不遇
[ 宋 ] 魏野

原文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译文

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注释

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松花:松树的花。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遍:一作“满”。


宝黛共读西厢记,这一段你读懂了吗? 2021-12-13 23:08

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都会对经典桥段“宝黛共读西厢”记忆深刻。因为太唯美了:春暖花开,慵懒的午后,宝玉偷偷携了一本西厢记,走到沁芳桥下的一片桃花园里。坐在一棵盛开的桃花树下的大石头上,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林黛玉扛着花锄,葬花归来。看到宝玉如此认真,走近一看,却是西厢。于是两人坐在石头上,一起欣赏。一阵风过,落红成阵,落在他们的衣服上,落在石头上,落在书上。桃花与美人共争辉,宝玉看呆了,读者也看呆了。
只是,若只看到这些,恐怕也辜负了曹公,辜负了这一段精彩和美好。要真正读懂《红楼梦》,还需要了解很多东西,比如这里的《西厢记》。要真的了解作者在这里在写什么,西厢记就是打开这个密箱的钥匙。
这一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然而正文里却并没有说到西厢记,而是说的《会真记》。那么西厢记和会真记又是什么关系呢?
唐朝诗人元稹曾经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古文传奇故事,叫《莺莺传》,因为里面有三十韵的会真诗,所以有人又将它叫做《会真记》。到了宋朝,词的发展超过诗,而且更加灵动俏皮,并可以配乐演唱。所以,有人就将《会真记》的故事改编成十二首的蝶恋花词,再加上部分散白演唱出来,名字就叫《商调蝶恋花》。到了金代,董解元又将它改编成了可以弹唱的《西厢记诸宫调》,俗称董西厢。元代的戏剧大家王实甫,又将它改编成了适合舞台分角色演出的戏剧《西厢记》。
曾经有人专门研究考证过,这里宝玉读的到底是《会真记》还是《西厢记》。其实,从前后文里出现的黛玉多次说出的句子可以基本断定,他们读的是西厢记。西厢记的演变过程,除了文体形式的变化,其实,故事的整个结构和情节,甚至结局都有所变化。最初的唐传奇是一个悲剧,女主人公崔莺莺也被塑造成一个妖艳媚惑的祸根女子。而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时,整个故事成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崔莺莺也成了一个抗争封建礼教束缚,追求坚贞不渝爱情的坚强女子的形象。
无论怎样演变,都改变不了它爱情故事的主题。所以,作者曹雪芹在这里并不是胡乱写了一本书而已。宝玉偏不偏的就带了西厢记而不是别的书,偏不偏的就被黛玉碰到而不是别人。
“宝黛共读西厢”,曹公要写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唯美的画面而已。他要借助西厢记的唯美来表达宝黛二人的爱情。如果你不了解西厢记,那么你一定不知道作者其实在这里写的是两个少年男女那种朦胧的情愫。如果你没有看过西厢记那些美丽的辞藻,你不会明白为何黛玉看了会如此痴迷,会看完后呆呆的愣在那里,而且还默默的记诵。如果你没看过西厢记,你不知道宝玉说出那句“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的身”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当宝玉说出这句话时,黛玉为何会脸红,并且嗔怪,还要假装告诉舅舅去。
假如你没有看过《西厢记》,其实并不影响你读《红楼梦》,因为并不影响剧情和故事的发展。可是,如果你没有读过《西厢记》,那么,《红楼梦》的精彩你也只能领略个皮毛而已。对于《红楼梦》,对于红楼里的其他书籍、故事和典故,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若是不了解,并不影响你读书。但是真的不了解,那么你也真的没法读懂红楼梦。
很多人曾经说过,红楼梦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的一本书。对于这一点,我完全理解。因为要读懂它,需要多读很多书,需要了解很多知识。虽然很麻烦,可是,一旦了解了,一旦尝到了这里面的微妙和精彩,你会乐此不疲,你会兴奋不已。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沁园春 题丁药园采芝图

钱肃润〔明代〕

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

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

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

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






[url=][/url]





钱肃润 [url=][/url]

明末清初江苏无锡人,字础日。明诸生。幼从学于邹期相,授以静坐法,颇有得。明亡,隐居不出。被笞折胫,自号跛足。有《尚书体要》、《道南正学编》、《十峰草堂集》。卒年八十八。► 25篇诗文




红楼梦中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是什么意思?sgf1219ty2013.06.14浏览299次小说图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请问红楼梦中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cuiweichang1002013.12.30


满意答案
  蓬莱弱水是神仙住的地方。“蓬莱弱水西”是一个错误的地名,因为蓬莱在东,蓬莱之东为仙境,之西为人间。至于为什么故意用错,我就不知道了。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的意思SeWill2014.10.31浏览61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rm19852014.11.03


满意答案
   注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这回作者说得的确是真话,据德州曹府祖谱记载;此支的确来自蓬莱弱水西之地的北方山东盐城寿光。
        在第一回中作者用“地陷东南”说明了它的具体位置
        地陷东南-----双关语。古时文人们多用于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的复兴。在这里用于明朝灭亡,清朝成立。说的是时间另又说以北京为轴心的地陷东南之地。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的胶东半岛,属一个地质断裂带。大连--烟台威海中间沉入海底。
请参考中国地图
       以北京为轴心。地陷东南。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地陷东南之地正是渤海湾
“蓬莱弱水西”是黄河出口。寿光简介寿光市在山东省北部,现隶属于潍坊市,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一句话,成为后世痴情男女的爱情誓言
播报文章



搞笑洁华街边美食
关注


2019-10-29 00:23





《山海经》里有弱水的记载。《红楼梦》里也有弱水出现:跛足道人:"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古代女子以柔弱,病弱为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也许因为这句话话吧,人们用弱水指代美女。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 ,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承诺,是爱的誓言!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广告去杭州旅游这几个景点一定不能错过×
宝玉从前在宝钗和黛玉之间摇摆不定,识分定后,他才坚定了对黛玉的爱。此时宝玉明确向黛玉保证“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前两世的纠葛换来今生的相识,相知,相爱。他们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宝玉和黛玉三生石畔几劫几世的缘分,没有换来今生的相知相守,他们最终错过了彼此!
林黛玉在最美的年华里泪尽而逝,香消玉殒。


贾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贾宝玉毅然决然地出家,他芒鞋破钵,踽踽独行,寻寻觅觅,只想找到永生的爱恋——林妹妹。
宝玉倾尽一生,守候千年,只为与黛玉再相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轮回三世只倾黛玉一人。

广告这份普陀山攻略攻略看完就知道怎么玩了×
第一,选择女友时,别这山望着那山高,只选择那个对的人就行。不要左拥右抱,不要想得齐人之福。
第二,有了媳妇,就要拒绝诱惑,即使“万花丛中过”,也要做到“片叶不沾身”。对待感情要专一,要洁身自好。
男人如此,女人也应该如此!拒绝诱惑,忠于彼此。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评论:】
灵隐听禅声评论了我的文章鸳鸯和平儿比晴雯的地位高,为何晴雯高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
晴雯,不但位居又副册之首,而且,所有判词中,宝玉第一个看的就是晴雯,芙蓉女儿诔,也是写给晴雯。抄检大观园,目标只有一个,晴雯!大观园都是仙子和魔鬼,真正的人,只有晴雯一位!
感谢赐评!希望看到更多网友的精彩留言

忽从浮槎弱水西
出自:清代·周大枢《海云歌》
拼音:[hū][cóng,zòng][fú][chá][ruò][shuǐ][xī]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吾闻海上三神仙,曾城十二虚无间。
巨鳌赑屃顽申秃,乘风徙去乘潮还。
秦皇汉武无仙骨,不见金银耀宫阙。
定识徐栾非浪言,真有蓬壶浮硉矹。
东牟秋晚碧宇澄,阳乌浴翼投沧溟。
浮云一朵起天际,绵邈千里连苍青。
奇峰复岭倏腾掷,五岳真形变顷刻。
赤城霞标建高紫,匡君瀑布垂修白。
卧对真如宗少文,琴响泠冷动四壁。
忽从浮槎弱水西,丹邱缥缈望丹梯。
栖台百座林端出,鸾鹄千群烟际迷。
拍肩把袂飞仙人,毵㲚羽服青霞裙。
呼之欲下不肯下,笑我裋褐身贱贫。
我宁住世趋埃尘,略欲识字窥皇坟。
但作顽仙何足珍,上界官府还纷纷。
亦有赤砂与白鹄,行人牛马车轮囷。
若烟非烟缦五色,窈窕锦绣开青旻。
信知造化弄奇诡,不独珠宫幻蜃市。
我作长歌歌海云,萧萧声卷秋风起。





注释
【浮槎】1.槎﹐同"查"。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2.槎﹐同"查"。木筏。指木船。
【弱水】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临羌。"原注:"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可能指今青海。 2.(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弱水。"当在今黑龙江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当在今内蒙古东境。 3.又名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Gilgit)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攻小勃律,进军至此。 4.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 5.犹言爱河情海。
【水西】1.泛指水的西边。 2.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 3.花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0: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弱水西流河汉东
出自:宋代·钱时《书感》

拼音:[ruò][shuǐ][xī][liú][hé][hàn][d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狥利者不可与谋义,怙私者不可与言公。
蛮触胜负勍两角,肝胆乃在楚越同。
阳清阳浊难同宫,弱水西流河汉东。
洪河砥柱霜中松,中道而立能者从。
凡百君子宜自爱,何苦下与琐琐争鸡虫。
朝来满室生秋风,庭树两叶三叶红。

查看原文

注释
【弱水】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临羌。"原注:"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可能指今青海。 2.(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弱水。"当在今黑龙江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当在今内蒙古东境。 3.又名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Gilgit)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攻小勃律,进军至此。 4.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 5.犹言爱河情海。
【水西】1.泛指水的西边。 2.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 3.花名。
【河汉】〈书〉1.银河。 2.比喻不着边际、不可凭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幸毋~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725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西厢记》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27日   08 版)

    国家博物馆馆藏《红楼梦怡红夜宴图》

  《红楼梦》里面提到了很多戏曲,基本上,中国古代戏曲当中发展的几个阶段的作品,《红楼梦》里面都涉及了,比如说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等等。其中,被曹雪芹运用最多的、引用最多的,其实是《西厢记》。

    宝黛共读《西厢记》

  书中第二十三回,按照元妃的指示,姐妹们和贾宝玉一起进入了大观园,进入大观园以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情节,就是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宝玉和黛玉在读《西厢记》的时候,宝玉对《西厢记》的评价是“真真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这是宝玉对黛玉说的。林黛玉接过来看了以后,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这两个人读《西厢记》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被《西厢记》陶醉了。在宝黛二人共读西厢的过程中,表现的是宝黛二人有非常浓厚的、共同的情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

    曹雪芹对大团圆结局是否定的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在《红楼梦》的庚辰本以及其他的比如王府本等版本中,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说林黛玉“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就是把十六出《西厢记》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全都看完了。但到了程本里面,这一段则是这样写的:“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程本的这个改动可能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但为什么庚辰本明明白白要写上:“不到一顿饭工夫十六出俱已看完。”

  《西厢记》一共五本,每本有四折,一般是二十折。但是这里却说林黛玉看的《西厢记》只有十六出。这是因为,《西厢记》版本非常复杂,《西厢记》虽然是元人创作,但是我们现在看不到元代刊本了,《西厢记》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刻本是明代弘治本,明代有四十多种版本,清代也有四十多种,而这里面流传最广的是金圣叹的所谓金批本。他的书名就叫《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这个本子也是五本,但是金圣叹认为其中第五本也就是最后这一本,并不是王实甫作的,而是别人续的,所以金圣叹批《西厢记》里面第五本加了一个续字,叫做“续五本”,里面每一折都叫“续之一”“续之二”之类,他强调第五本不是王实甫原著。他在评语里面明确地说:“此续《西厢记》四篇,不知出何人之手,圣叹本不欲更录”,但金圣叹还是把后续的第五本保留下来了。他的目的是要让后世人读了第五本以后,更感觉到前四本王实甫原著的高明,他的原话叫做“而益悟前十六篇之为天仙化人”。而金圣叹推崇的前四本正是十六折。而我们也看到,曹雪芹让林黛玉看的也是十六出,也就是前四本,这说明曹雪芹所认可的《西厢记》也是前四本、不要第五本,这反映了曹雪芹本人的看法。

  金圣叹和曹雪芹为什么对《西厢记》有这样的类似看法呢?我们来看,《西厢记》第四本的最后写的是“哭宴”和“惊梦”,即在这样一个情景中,实际上张生和崔莺莺是被迫离别了,老夫人说你去考试去、应考去,我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你要考中了再回来,考不中就走人。所以,张生崔莺莺就在这样一个境况中离开了。哭宴之后一出戏叫“惊梦”,是描写张生去赴考的路上,住在一个草桥店里面,晚上做梦,梦到崔莺莺追来了,所以二人在梦中有一个聚会。在这样一个梦幻的聚会之后,这部戏就结束了。

  而被认为是后人续写的第五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团圆,所谓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只能是14世纪王实甫的一种理想。而事实上,前四本所反映的才是当时礼教的状况。所以,金圣叹否定了第五本,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也明确表示,他也只接受前四本,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曹雪芹对《西厢记》大团圆结局是否定的。那么推论之,他对一部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都采取如此态度,难道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居然会写出一个什么“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吗?所以,我觉得这个《红楼梦》中的《西厢记》细节,更加说明了现有的《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本最后“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结局,大概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红楼梦》中《西厢记》体现的人物审美

  从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开始,《西厢记》引文或者说故事就不断出现于《红楼梦》中。比如第二十六回写林黛玉在潇湘馆里哀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句就是《西厢记》里面的。

  到了第四十回,大家在酒席宴上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先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薛宝钗就看她一眼,意思是你怎么说出这些话来了。紧接着林黛玉又说了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一句是《西厢记》里面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中的一句,张生说这话是在闹道场,他也要纪念自己的长辈,在那个情节中他说了这么一句。林黛玉为了完成酒令也说了这么一句,薛宝钗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隔了两回到了四十二回,写薛宝钗出来找林黛玉,要跟她做点“思想工作”了,这段情节大家很熟悉的。薛宝钗就跟林黛玉说,她认为这些邪书是要移人的性情的,所以不能看。林黛玉也觉得、也感受到了宝钗对她真诚劝诫。薛宝钗甚至也跟黛玉讲说她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家里面什么书都有、什么书都看,后来被家长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把书都毁了。所以,薛宝钗从她的人生观出发,认为这种书是不能看的,甚至她觉得作诗、识字都是多余的。她当时对林黛玉的这种劝诫,我们不管其观点如何,她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所以也感动了林黛玉。从第四十二回以后,大家再看作者写宝钗和黛玉,她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融洽了,甚至薛宝琴来了以后,林黛玉把她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来对待,说明她们的关系是很好的。

  对钗黛这种状态最感到惊奇的是贾宝玉,因为宝钗和黛玉之间有形无形的冲突和矛盾,对宝玉来讲是很大的心理压力,现在怎么看着这两个人亲密得不得了呢?贾宝玉大惑不解。于是,大家看到第四十九回,贾宝玉实在憋不住了,他就想问问到底怎么回事,他就想引用《西厢记》的一段话来问林黛玉。贾宝玉说,我读《西厢记》有一段话我就不懂,你给我讲讲,林黛玉就问什么内容你说吧。于是,贾宝玉就把这段话引出来了,说书中的红娘有一句唱词叫做“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段唱词是说红娘感到奇怪,张生要请红娘帮助他来传递消息给崔莺莺,崔莺莺又写了信,信中是一首诗让红娘转给张生,说是自己要拒绝他。但是实际上,崔莺莺写的是约会张生的那首诗,红娘后来知道了以后就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来是拒绝的,是张生追求崔莺莺,而崔莺莺拒绝了张生,那现在怎么变成了崔莺莺来约会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发生了这样一个很重大的情况颠倒,红娘觉得太不可理解了,所以《西厢记》有这么一段,红娘提问说“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本来是指作为妻子的孟光在丈夫梁鸿面前举案齐眉,是孟光举案,怎么现在变成了孟光接案、梁鸿举案了呢?红娘大惑不解。贾宝玉就借用这一句《西厢记》唱词来问林黛玉,你是什么时候接受了薛宝钗的这种友情呢?问得非常雅致也很含蓄。林黛玉非常聪明,首先她表扬了一下贾宝玉,说他问得好,就是说《西厢记》里问得好,你也问得好。是几时呢?于是林黛玉就把她和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的变化统统告诉了贾宝玉,特别是她不留神在酒令上说了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而薛宝钗又善意劝她,把整个事情都告诉了贾宝玉。贾宝玉这才明白了,这才理解了她们之间友情的变化。

  从清朝开始就围绕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抑扬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我们从书中宝玉引用《西厢记》这句话来问话可以看出来,在林黛玉的心目中,薛宝钗并不是一个丑角、坏人,在贾宝玉的心目中也是如此。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恐怕钗黛二人都是他笔下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可以赋予她们不同的美学特征,但是她们都是美的。《红楼梦》的第五回出现一个人物叫做“兼美”,就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书中说这个人物某些方面很像林黛玉,某些方面很像薛宝钗,所以“兼美”的意思是兼二者之美,这个人物的出现反映的正是曹雪芹对审美多元化的一种追求。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方面涉及传统的戏曲艺术。从《西厢记》来寻找细节,或者可以说是侧面反映出《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巨著。

  (《光明日报》6.22 段启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9 03:34 , Processed in 0.0930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