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4: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舆令薛君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平舆令薛君碑是惟延熹六年春二月,平舆令辟君卒,乌薛哀哉!吏民其咨,咨君之德,乃建碑石于墓之侧。其辞曰:於皇降德,于慈我君。我君肇祖,官有世功。乃侯于薛,苗胤枝分。作汉卿尹,七世相承。君之懿德,性此淑真。如冰之洁,如玉之竖。

靡术不综,罔礼不遵。忻忻之至,三族以敦。英名委质,宣昭令闻。升州入宰,炳乎其勋。莅政己吾,烂而有成。迁典平舆,匪威匪仁。宽猛以济,藐矣惟清。化未期月,遭此竺,吏民穆卜,尝祷屏营。天不吊,不遗君,ㄙ暧薨徂,命不可攀,国人巷哭,若丧厥亲。鬓白号怛,童稚金申。嗟嗟酷痛,如何昊乾。灵柩旋归,卜此穸窀,哀哀士俊,恻雨酸辛。姻族毕至,素缟填庭。於是吏民,乃复追叹。君初举孝,三署播名。爰佐戎(阙,)来临汝南。剖符之贰,千里同尘。料扌东真宾,好此徽声。贡奇达异,迥酌清英。遗风令歌,永矢不忄宣。云君回轸,谁不怀欢。(阙)意迷流,乃陨乃颠。如可赎也,人百其身。昔邵临国,民谓之父。今也薛君,追蹈厥绪。身殁言存,是谓不朽。于我吏民,悲慕罔已。刊石纪铭,永昭于后。(隶续)
[img=0,500]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4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4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0[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1[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2[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3[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4[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5[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6[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7[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8[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5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0[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1[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2[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3[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4[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5[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6[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7[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8[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6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0[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1[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2[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3[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4[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5[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6[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7[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8[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7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0[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1[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2[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3[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4[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5[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6[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7[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8[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8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0[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1[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2[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3[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4[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5[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6[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7[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8[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299[1024].jpg[/img]
[img]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2300[1024].jpg[/img]




【西岳华山庙碑】新00125222

  西岳华山庙碑,宋末拓华阴本,十九开,九十七字。碑纵22.25厘米,横(半幅)12.8厘米。明清多位学者题识,其中有黄易观款。
  碑立于汉延熹八年(165年)。郭香察书。碑文记叙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祀典及袁逢、孙璆等重修西岳庙之事。隶书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使人易见者,非其至者也。”碑旧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今原碑已毁。

撰稿人:秦明


关键词: [url=]黄易[/url] [url=]波磔[/url] [url=]郭宗昌[/url] [url=]朱彝尊[/url] [url=]翁方纲[/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4: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祭文
[ 魏晋 ] 陶渊明
原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译文
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注释
惟:为,是。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律中(zhòng)无射(yì):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

萧索:萧条,冷落。

鸿雁:大雁。于:语助词,无意义。征:行,这里指飞过。

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

本宅:犹老家,指坟墓。

故人:指亲友。其:语助词,无意义。相:交相。

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

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

荐:进,供。《周礼·天官·庖人》:“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郑玄注:“荐,亦进也;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乃为羞。”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

候:伺望。冥:昏暗,模糊不清。

聆:听。漠:通“寞”,寂静无声。

大块:指大地。《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扶我以老,息我以死。”

旻(mín):天。

是:此。指天地,大自然。

运:指家运。

箪(dàn):盛饭的圆竹篮。瓢:盛水的葫芦。罄(qìng):空,尽。

絺绤(chī xì):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陈:设、列,这里指穿。

谷汲:在山谷中取水。

行歌:边走边唱。负薪:背着柴禾。

翳翳(yì):昏暗的样子。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

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

代谢:相互更替。

务:指从事农活。中园:园中,指田园。

载:又,且。耘:除草。耔(zǐ):在苗根培土。

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

素牍(dú):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和:和谐。七弦:指七弦琴。

曝(pù):晒。

濯(zhuó):洗涤。

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

常:恒久。闲:悠闲自在。

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

百年:一生,终身。

惟:句首助词。

夫:句首助词。人:犹“人人”。

彼:指人生一世。 无成:无所成就。

愒(kài):贪。

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

殁:死。见思:被思念。

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

曾:乃,竟。 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

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

涅(niè)岂吾缁(zī):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论语·阳货》:“不日自乎,涅而不缁。”

捽(zuó)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

畴(chóu):语助词,无意义。罔:无。眷:眷念,留恋,指人世。

斯:此,这样。化:物化,指死去。

涉:及,到。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

肥遁:指退隐。《周易-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

奚(xī):何。

逾迈:过去;消逝。

亡:死。异:不同于。存:生,活着。

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

奔:指前来奔丧。

之:作者自指。中野:荒野之中。

窅窅(yǎo):隐晦的样子。

萧萧:风声。

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宋臣:《孔子家语》说,孔子在宋国时,宋国的司马(官职)桓魋为自己造石椁,三年不成,工匠皆病,孔子以为过于奢侈了。

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汉书·杨王孙传》载:杨王孙临死前嘱咐子女:“死则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廓:空阔,指墓地。火:消灭,指人已死去。

遐:远,指死者远逝。

不封:不垒高坟。不树:不在墓边植树,《礼记·王制》:“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

匪:同“非”。前誉:生前的美誉。

孰:谁。后歌:死后的歌颂。

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4: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6薛旻可.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日子头下面一个“文”是什么字?
gladysxyy浏览3315次民族风情分享举报
1个回答
gedZCl
推荐于 2017.10.01
满意答案
     旻 mín〈名〉
  (1) (形声。从日,文声。本义:秋天)
  (2) 同本义 [autumn]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尔雅·释天》。旻通闵,愍伤之义。
  旻,秋天也。——《说文》
  钦若旻天。——《书·尧典》
  号泣于旻天。——《孟子·舜往于田》
  旻无疾威。——《诗·小雅·雨无止》
  不吊旻天。——《书·多士》
  旻天兮清朗。——王逸《哀岁》
  (3) 又如:旻宇(秋天);旻序(秋为旻天,故称秋季为“旻序”);旻云(秋天的云)
  (4) 天空 [sky]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陶渊明《自祭文》
  (5) 又如:天旻;旻天(泛指天);旻穹(苍天);旻苍(苍天,上苍)
  (6) 通“闵”。忧患 [hardship;misery]
  化未期月,遘此竺旻。——汉·《平与令薛君碑》
  另:旻 mín
  ①天、天空。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柳宗元《憎王孙文》:“居民怨苦兮号穹旻。”②秋天。李峤《八月奉教作》诗:“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③通“闵”、伤。《诗经·大雅·召旻序》:“旻,闵也,闵天下无如召公之臣也。”
  【旻苍】 上天。扬炎《大唐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天子登神宫,勒金版,将复美于群岳,告成于旻苍。”
  【旻天】 ⒈ 上天。《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⒉ 秋天。《楚辞·九思·哀文》:“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顺天
[ shùn tiān ]

基本解释

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详细解释

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 疏:“顺奉天德。”《管子·形势》:“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了。”




辞书解释[ shùn tiān ]

1 斸蟩。繖屄瓇牠袄(1403袄)嶦瑓縳斸抒,脩偯瑓裛。咩徾袄钟韔嵝侐,夯“裛嶕”。脬宅溏、戀縳(顟瑓裛)。鳕顟瑓裛齋、瀉鯨齋緰砍渵瑓酭砍瑓獐樐渵茬,榚豯齋、礇闇齋瑰茬緑渵漣,梟邊砍、宅栺砍、緰砍渵瑓餆鎗暮、宅樐魔硡。栺偓宭苁鳕椃苹嘡棝臋。1914袄磻。

2 齜杛蟩。鄧夯“驾鳩齜杛”。繖湦豯逼袄(1472袄)抒,鳕丟瀉、屄縳衖斸,捀榚豯(顟砍瑓榚豯)。瀉粎牠袄(1621袄)丟瀉斸彮暭鳩嶦闬暭鳩齜杛,鰰栺、殹傦衖魔酭屄縳斸彮硉鳩、瓇廪魔嶦闬瀉鯨齜杛。缔綢凨袄(1631袄)鑯嵝屄縳粻抒闇屄齜杛,徾袄嵝丟瀉斸彮灙縳鳩粻抒灙縳鯙脬,咩窳袄鑯嵝丟瀉斸彮腘楢魔袭抒腘楢齜杛。齧袄暭鳩、灙縳鳩婓闬。咩凨袄鑯鍑抒灙縳鯙脬。栺丟脬咩逼袄(1661袄)磻。

3 袄蓙。礇蛵迺嫷繖袄蓙(759—761)。鄧忯“瀉慪”“宅蔋”。礇蛵浞灙袄蓙(895—896)。玌蛵髣钟袄蓙(1216袄)。栺蛵津僥鎗袄蓙(1786—1788)。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5: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镇高岗,一派江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是什么意思?
frost19881113浏览2310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具体一点?
我知道是接头暗号见 鹿鼎记
1个回答
uddwfgia
推荐于 2019.08.10
满意答案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的一句暗语。金庸是根据天地会当年真实的暗语。

【引申】天地会创立于福建云霄高溪,与洪门秘笈的记载也相符合。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图像部分,绘有一个“素珠牌”,旁边写有:“始祖居住福建云霄高溪”。[56]从洪门秘笈中可知,洪门始祖为万云龙即万提喜,这条史料,又与官书、档案相一致。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的“上谕”中写道:“据行义供,父提喜即洪二和尚,在观音亭为僧。”伍拉纳也奏称“该犯等(按:指行义与陈彪)供称,提喜于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观音庙传布天地会。”[57]可见,洪门秘笈中所说居住在福建云霄高溪的“始祖”,便是官书、档案中所记载的在高溪观音庙为僧的洪二和尚万提喜。正因为云霄高溪是天地会的发祥地,所以在洪门秘笈中,无论西鲁传说、图像还是诗句、对联,均把高溪庙奉为圣地。在姚大羔抄本中,提到高溪、高溪庙者,不下十余处。并提到万提喜与五僧结盟后,与清兵交战身亡。“尸首葬在高溪庙三层楼脚下粪箕湖子山午向”。高溪庙、三层楼均在今云霄高溪村附近。在诗句中有:“一盏明灯在佛前,五祖开旗拜祖先,祖灯点来不可食,留转高溪奉祖先。”说明了洪门始祖确在高溪。在洪门秘笈杨氏抄本中,也说万提喜住在“丁山之上的高溪庙”。在《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天地会文件》中,提到众人拜万云龙为大哥,在“高溪起义”。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图像部分,绘有高溪庙之图,门上对联:“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峡水万年流”。在诗句中有“地镇高岗,一派江山千古秀,门相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河”。所描绘的景观,酷似高溪观音亭。

综上所述。当我们把官书、档案与洪门秘笈结合起来研究后,便可以确定天地会是福建云霄高溪僧人万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创立,天地会发祥地是福建云霄高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5: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意思是什么?
mlzcm2023.01.28· 上海浏览37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vmgenp
2023.01.31 · 北京
满意答案
   
意思是:柳树映衬着河堤,柳树倒映着河水的清波,(三者互相映衬)使得翠绿色更加浓厚。 河岸两旁的鲜花,被河水分成东西两侧,(东西两侧的鲜花)却是一样的花香。

此联出自古典名著 《红楼梦》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赞贾宝玉才情不凡, 登上沁芳桥亭, “四顾一望, 计上心来”, 于是, 念出了这副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 巧在句句言水, 却不着半个水字, 用 “三篙”、“一脉” 代而言之, 雅丽蕴藉。 又分别隐 “红”、 “绿” 二义, 与“怡红快绿” 有暗暗相关之妙。



扩展资料:

背景:

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副对子,是贾宝玉为姐姐贾元春的省亲别墅的景点所写的两句诗。

贾宝玉跟着他的父亲和一些人走到一处景点,发现是一个水景,水从不太高的瀑布上泄下来。这个时候有人建议说这个景点叫“泄玉”,因为水珠子跟玉珠子一样,贾宝玉就反对,说“泄玉”这个词语不雅,不如“沁芳”二字。“沁”在中国汉语里面表达的是逐步的浸润,一步一步地渗下去,“芳”就是芳香,他说这个景点可以叫做“沁芳”。

他父亲就命令他立刻做一个对子,体现这个“沁芳”。他就随口吟出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对子,恰恰把“沁芳”两个字的内涵表达得非常充分,这个对子的是这样的——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说这个水景碧绿,这个水的绿跟柳的绿是有关系的。什么关系呢?

他就说这个柳树的绿是借了那个深深的潭水的绿。他说“绕堤”就是绕堤岸的柳树,从这个水里面借了这个翠色。“翠”就是青翠,就是绿。那么“三篙”,篙就是撑船的竿子,三篙就说明这个水潭非常深,三篙的深。那么柳树就把这个水潭的绿,就从底,三篙的深,就借用了,来美化自己了。

所以呢堤岸就是一片绿柳,非常美丽。这样就把“沁”这个概念体现出来了。因为这个“沁”就是逐步逐步的渗透,逐步逐步的浸润。柳树的树枝,我们可以想象的,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它借了水的碧绿的颜色,就一步一步变得非常翠绿,非常优美,这是上联。

下联呢叫做“隔岸花分一脉香”。就是这个水域两岸,或者它不止两边有岸,它可能四边都有岸,这个岸上都种满了鲜花,鲜花是有芳香的。这个芳香隔着水就能随风飘散过来,

虽然隔着岸,但各个岸上都可以分享对岸飘来的花的香气。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刘心武:“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6: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 zhēn ]
部首:十        笔画:10        五行:金        五笔:FHWU
基本解释
1. 真实(跟“假、伪”相对) ~心诚意。千~万确。去伪存~。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的。

2. 的确;实在 时间过得~快!。“人勤地不懒”这话~不假。

3. 清楚确实 字音咬得~。黑板上的字你看得~吗?

4. 指真书 ~草隶篆。

5. 人的肖像;事物的形象 写~。传~。

6. 本性;本原 返璞归~。

7. 姓。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3.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4.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5.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6.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又如:真字(正楷字)

7.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8. 姓

〈形〉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3.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4.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5.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6.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7.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辞书解释
❶真实;真诚。与“假”“伪”相对。如:真心诚意。《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❷本原;自身。《...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6: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jiǎ ] [ jià ]
部首:亻        笔画:11        五行:木        五笔:WNHC
基本解释
假[jiǎ]

1. 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 ~话。~发。~山。~证件。~仁~义。

2. 假定 ~设。~说。

3. 假如 ~若。~使。

4. 借用 久~不归。~公济私。不~思索。

5. 姓。

假[jià]

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请~。暑~。病~。婚~。春节有三天~。

详细解释
假[jiǎ]

〈形〉

1. (形声。从人,叚(jiǎ)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3.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动〉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2. 租赁;雇佣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3. 凭借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4. 授予;给予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英]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5. 宽容;宽饶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6. 伪托;假冒 。

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7. 通“嘉”。赞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8. 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9. 即使 。

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

1. 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1.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xiá

假[jià]

〈名〉

1. 休假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2. 另见 jiǎ;xiá

辞书解释
㊀通“格”。至;到。《诗·大雅·云汉》:“昭假无赢。”《礼记·祭统》:“公假于大庙。”郑玄注:“假,...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6: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6薛顺可+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功成身退天之道+】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道德经》:功成身退,天之道
播报文章

于凯的娱料
关注
2020-09-23 09:55
《道德经》讲:“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意思是说:富贵之后就骄横起来,是在给自己制造祸端。功成之后主动退出,是做人的最高之道。


从古代到现代,多数的开国功臣都得不到善终,就是因为他们立功得到地位之后,就开始傲慢蛮横,并且与皇帝对抗起来。是他们的富贵而骄,造成了他们的结局。
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辅佐刘邦夺取天下时立下很大的功劳,刘邦曾经夸赞他是“战必胜,攻必取”。但韩信多次利用刘邦身处危机的时候提出给自己加官进爵。一次刘邦被项羽的军队围困得危在旦夕,期盼着韩信带兵去支援,但韩信却向刘邦提出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只好答应,然后韩信才去支援。还有一次,刘邦的军队正在围攻项羽,正在即将取得全胜的时候,韩信在这个时机向刘邦提出为自己加官,刘邦只好答应,这都反应出韩信自恃才高、自恃无可替代的骄傲之气。
韩信


当刘邦取得政权后,把韩信以前的所为记恨在心,对韩信越来越缺乏信任,所以一再给其降低官职,引起了韩信的极大不满。这时韩信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便与另一个地方势力陈郗勾结,想除掉刘邦取而代之。结果不但没成功,反而被处死。韩信还曾在一次赈济济灾民时,傲慢地对灾民说;”这是大爷赐给你们的“。韩信正是自恃才高、过于傲气、意图谋反,才造成了自己不得善终的结局,这就应了”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


但同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却得到了善终。张良年轻时得到了著名隐士黄石公赠的姜子牙著的《太公兵法》。他努力钻研,熟谐了治国治军之道。刘邦和项羽相约谁先攻入秦朝国都咸阳谁就称王,结果刘邦先攻下了咸阳,但项羽的势力比刘邦强大很多。张良建议刘邦主动退出咸阳,把王位让给项羽。这样刘邦就避免了被项羽所灭,为日后夺取天下赢得了机会。当刘邦夺取天下后,他看到刘邦分封功臣都是先分封自己喜欢的大臣,引起了很多与刘邦有嫌隙的大臣的猜忌,致使朝政不稳,他便建议刘邦先把多次背叛他的雍齿封为什邡候。与刘邦有嫌隙的大臣们看到刘邦把雍齿这样的人都封了侯,认为自己也能得到封赏,立刻就安稳了下来,国家的形势也就很快稳定了下来。张良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历史上的极高评价,也受到后世很多君王的效仿。张良为刘邦夺取天下出了很多扭转局势的重大计谋,所以刘邦夸赞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张良


刘邦登基后,张良看到韩信、彭越这样的功臣被刘邦除掉,还联想到越王勾践手下的功臣文种的悲惨结局,深深感悟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的道理。便以自己身体多病为由,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官职,拒收刘邦给予的高封赏,只接受了一个住在偏僻地区的留侯的官职。最后以身体多病为名彻底退休回家,专心研习黄老之术,最后因病而亡,得以善终。
韩信是富贵之后产生骄傲之气的例子,张良是懂得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例子。张良之所以得到善终,是因为他不看重地位和财富,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主动放弃了高官厚禄,做到了功成身退,所以得以善终。


范蠡
同样的例子,还有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两大功臣文种和范蠡。勾践复仇吴国成功以后,封赏两人高官厚禄,但范蠡看出勾践是只能同苦不能同甘的人,只有及早离开才能避免“敌国破,功臣亡”的危险,便主动辞职远走他乡。但是文种因为舍不下高官厚禄没有辞职,而且自恃自己能力强功劳大产生了傲慢骄横之气,在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与勾践发生激烈的争执对抗,结果后来被勾践所杀。
从他们的不同人生结局可以看出,富贵而骄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功成之后主动退出,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结局,功成身退才是真正高明的人生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6: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6薛顺可+薛仁可+薛旻可+顺天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作者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天地会+顺天+三点会】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顺天 - 汉语词汇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顺天,逆过既顺,就是不管逆顺都要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 疏:"顺奉天德。"《管子·形势》:"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顺天

拼音
shùn tiān


释义
顺从天的意旨

出处
《易·大有》

目录
1词目
2拼音
3注音
4出处与详解
折叠编辑本段词目
顺天

折叠编辑本段拼音
shùn tiān

折叠编辑本段注音
ㄕㄨㄣˋ ㄊㄧㄢ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与详解
顺天,逆过既顺,就是不管逆顺都要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1、《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疏:"顺奉天德。"

2、《孟子·离娄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3、《管子·形势》:"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4、《史记·五帝本纪》:"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5、三国·魏·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而作,故先王茂对时育万物,施仁布泽以树其德也。"

6、《晋书·羊祜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

7、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顺天从人,传授圣嗣。"

8、北宋·程颐 《易传》:"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9、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

10、茅盾《子夜》八:"冯云卿也笑了,他已经明白了一切,并且在他看过去以为女儿也是熟惯了一切;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顺天
[ shùn tiān ]

基本解释

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详细解释

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

《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 疏:“顺奉天德。”《管子·形势》:“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了。”




辞书解释[ shùn tiān ]

1 斸蟩。繖屄瓇牠袄(1403袄)嶦瑓縳斸抒,脩偯瑓裛。咩徾袄钟韔嵝侐,夯“裛嶕”。脬宅溏、戀縳(顟瑓裛)。鳕顟瑓裛齋、瀉鯨齋緰砍渵瑓酭砍瑓獐樐渵茬,榚豯齋、礇闇齋瑰茬緑渵漣,梟邊砍、宅栺砍、緰砍渵瑓餆鎗暮、宅樐魔硡。栺偓宭苁鳕椃苹嘡棝臋。1914袄磻。

2 齜杛蟩。鄧夯“驾鳩齜杛”。繖湦豯逼袄(1472袄)抒,鳕丟瀉、屄縳衖斸,捀榚豯(顟砍瑓榚豯)。瀉粎牠袄(1621袄)丟瀉斸彮暭鳩嶦闬暭鳩齜杛,鰰栺、殹傦衖魔酭屄縳斸彮硉鳩、瓇廪魔嶦闬瀉鯨齜杛。缔綢凨袄(1631袄)鑯嵝屄縳粻抒闇屄齜杛,徾袄嵝丟瀉斸彮灙縳鳩粻抒灙縳鯙脬,咩窳袄鑯嵝丟瀉斸彮腘楢魔袭抒腘楢齜杛。齧袄暭鳩、灙縳鳩婓闬。咩凨袄鑯鍑抒灙縳鯙脬。栺丟脬咩逼袄(1661袄)磻。

3 袄蓙。礇蛵迺嫷繖袄蓙(759—761)。鄧忯“瀉慪”“宅蔋”。礇蛵浞灙袄蓙(895—896)。玌蛵髣钟袄蓙(1216袄)。栺蛵津僥鎗袄蓙(1786—1788)。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天地会口号顺天
时间:2016-12-22 12:41

天地会现在还有吗

还有,不过名字换了

现代的三合会脱胎于以前的天地会,惟今日已经变质成为黑社会组织。

现代中国大陆的中国致公党即由近代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致公堂发展而来。

20世纪初成立于美国。

天地会 是啥

在金庸小说中:红花会:见于《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前总舵主是于万亭,总舵主是陈家洛。

天地会:见于《鹿鼎记》,总舵主是陈近南。

在历史上:据金庸亲自讲,红花会是他创造出来的,历史上没有。

而天地会是历史上存在的。

天地会 “地震高冈,一脉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天地会暗语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

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

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

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

其成员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们更需要互济互助。

因此,忠心义气便成了会内最高的道德规范和达到组织上团结、经济上互助的重要保障。

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至广东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

鸦片战争后 ,又传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

清前期除了天地会本名外,还有添弟、小刀、双刀、父母、三点、三合等10余种名目。

鸦片战争后又出现了哥老会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为天地会一大特点。

清廷实行严酷专制,但民间反对满清统治的运动从未停止,天地会曾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斗争。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国内的天地会组织部分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或为反动统治阶级反对革命、镇压人民的帮凶。

海外的洪门组织,则大多数仍继续作为团结华侨的重要纽带而存在,只有少数成了黑社会组织 。

天地会也称“洪门”。

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结社。

其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在天地会内秘籍自称系福建少林寺僧于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创立;另一说法是民国以后,洪门成员称其会创自郑成功;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档案以及清代官书记载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创立。

初创时原系下层劳动者互助性秘密团体,后因屡遭清廷镇压,反满色彩日浓。

乾隆年间以“顺天行道”,“剃除贪官”及“争天夺国”为口号。

嘉庆以后,复提出“兴明绝清”及“反清复明”等口号。

清末又增加了反满内容。

为对付清廷镇 压及便于吸收会众,不断创立新的名称,成为拥有数十种名目的秘密结社系统,因组织分散,未形成统一领导,在同一地区的组织间亦互不统属。

无固定的教义与崇拜对象,但有严格的会规,后发展为三十六誓,要求会众忠于誓言,严守秘密。

在清代曾多次发动武装斗争,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六十年台湾陈周全起义,嘉善起义,咸丰元年至五年广西大成国、升平天国起义,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三合会、哥老会中许多成员参加推翻满清的武装头争。

嘉道以后,天地会发展到海外,在东南亚与美洲华侨中广泛流传,曾组织华侨多次举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人们认为天地会由明朝遗老或郑成功于康雍年间创立诸说,皆以此类秘密文件为据。

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至广东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

鸦片战争后,又传至长江中下游的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

清前期除了天地会本名外,还有添弟、小刀、双刀、父母、三点、三合等十余种名目。

鸦片战争后又出现了哥老会等大量分支(哥老会后发展为独立的秘密结社),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为天地会一大特点。

清廷曾严禁秘密结社的活动,在清律中有明文规定。

但他们反对满汉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活动从未停止。

天地会曾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斗争,清前期除卢茂起义与李少敏起义外,重要的还有台湾林爽文起义、台湾小刀会起义、陈周全起义起义。

鸦片战争后,天地会发动的武装起义,影响更大。

重要的有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

其中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的活动甚为活跃,其首领洪大全(焦亮)、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也配合了太平天国的斗争。

辛亥革命时期,天地会及其分支积极参加和支持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海外的洪门组织,不仅在经费上对革命党人给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国参加革命。

但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国内的天地会组织大多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或为反动统治阶级反对革命、镇压人民的帮凶。

海外的洪门组织,则大多数仍继续作为团结华侨的重要纽带而存在,只有少数成了黑社会组织。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是什么样子

一、起源: 天地会起源的时间,说法至少有六种,诸如“明季说”、“清初郑成功创立说”、“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乾隆丁亥说”等等。

天地会创立的宗旨与其起源紧密相关。

在现存的有关天地会文献中,无论是图像、碑亭、旗帜、腰凭、抑或入会仪式、会场的陈设、誓词、祝文、口白、诗句、茶阵、手语等,都渗透着强烈的反清复明的政治气氛和血泪仇恨。

可见,“反清复明”是天地会创立的宗旨和一贯的口号。

天地会秘密文件记载,康熙年间,西鲁番“作乱”,进逼潼关,当时满朝文武无有能御敌者。

康熙帝只好挂起榜文,声称有能“征得西鲁番者,封得万代公侯”。

少林寺僧自告奋勇前去御敌,一举打退入侵者。

得胜回朝后,他们拒受封赏,仍回寺中诵经、说法、修道。

岂料反遭奸臣陷害,寺庙被焚,和尚大都惨死,剩下十八人出逃,最后只有五人死里逃生,“来至(广东)白沙湾口,忽然海面浮起旧麻石三块,石面有一只白碇香炉……底有‘反清复明’,中心有‘洪英’两字。

五人抬起,当时对天盟誓,插草为香”,结拜天地会。

时间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

当其结义时,正巧又来了一位小子,姓朱名洪竹,系崇祯帝西官娘娘李神妃之孙。

当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军进攻北京时,李神妃怀胎逃出,藏在伏华山,生下男儿朱洪英,后洪英生下一子名洪竹。

少林寺劫余五僧便共扶这朱洪竹为主,“反(清)复明”,以“恢复中原”。

这就是著名的“西鲁故事”传说。

从“西鲁故事”来看,天地会显然是由于公开反抗失败后,为蓄积和组织力量、徐图再起而创立的。

诚然,“西鲁故事”是一种未必有真人真事的传说。

但是,任何神话、传说决不是偶然出现和流传起来的,换言之,是其时代社会生活、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

因此,“西鲁故事”实际上可认为清初社会现实斗争的突出反映。

按“西鲁故事”传说,天地会首次结盟时间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

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这是有清一代历史上社会大动荡的一个重要年代。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亲王吴三桂在云南自称“兴明讨虏大将军”,公开举兵反清。

十二月,京师白莲教首杨起隆诈称明崇祯帝的三太子,组织“中兴官兵”,于北京起义。

十三年,靖南王耿精忠及孙延龄等举兵响应。

那些平日就与吴三桂有勾搭的贵州巡抚、提督,四川巡抚,广西、四川和陕西的提督,孤守台湾的郑经,也纷纷加入了反清的营垒。

不到半年,反清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吴三桂举兵反清,虽然实质上是一场分裂割据,但是,这一举动在当时却迎合了部分人的反满心理,明皇室(包括郑经集团),部分汉族地主、官吏、士兵及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作出反应。

其中,地主阶级中的抗清之士尤为活跃。

如,福建朱统锠“以前明宗室名号,纠集党羽,盘踞山谷”;一直使用南明永历正朔的郑经致书吴三桂,声称“今者四海仰望惟殿下一人,未审军政之暇,亦知有天外孤臣否

”公开表示欲与其合作反清,并将兵锋指向闽浙沿海地区。

然而,他们很快觉察到吴三桂反清的狼子野心,联想到他在清兵入关前后,勾结清兵残酷镇压农民军和南明王朝,亲自捕杀永历皇帝的种种丑恶表演,自然不再与其为伍,于是转而同业已转入地下的人民群众的秘密反清斗争相结合,利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争斗在客观上所造成的有利形势,采取“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的方式,把闽粤地区一部分反清复明的力量秘密组织起来,从而导致了清初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的成立。

“西鲁故事”关于少林寺劫余五僧于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歃血结盟,创立天地会的传说,正是天地会起源的具体时间的反映。

清代档案和官书的有关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

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清政府在镇压林爽文起义过程中,抓获了很知天地会底细的骨干分子严烟。

严烟在清政府的严厉刑讯之下,对有关天地会的问题被迫作了较为详细的交代。

其中,他是这样叙述天地会起源的:“这天地会闻说是朱姓、李姓起的,传自川省,年分已远。

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

后来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

那在广东起会的是万和尚,俗名涂喜。

……那起会的朱姓叫朱鼎元,帮同传会的李姓,实不知名字。

他们两家传下一个洪字暗号,所以叫做洪二房。

”严烟在被递解京师之后,再次供认:“听得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

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道名字。

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

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

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

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

’这就是天地会的根由。

至李姓、朱姓起会,传说在四川。

万和尚传教,闻说在广东。

即陈彪告诉我的时节,他亦不能记清年份,指定地方,我更无从晓得。

……同会所称洪二房和尚,并非实有其人,乃暗隐朱李二姓及万和尚的总称。

”严烟的供词和“西鲁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致的。

就是说,天地会创立时,是拥立父家朱姓、母家李姓之孙朱洪竹为领袖的,故朱、李为天地会之祖。

而朱、李二姓即代表朱明皇朝。

又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于是由朱、李又演出一个洪姓。

所谓“朱洪竹”,即“朱洪祖”,“朱鼎元”实暗喻朱明皇朝鼎革纪元。

“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主天李朱洪”的天地会根由诗,其意显然晴喻当万家兄弟共结洪姓,云集天下、拥戴朱明皇朝之时,也就是清朝灭亡、明主重登龙位、鼎革纪元之日。

这就充分表明,天地会源远流长,从康熙至乾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严烟的供词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天地会创立于康熙十二年甲寅的说法是正确的。

天地会创立不久,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廷于康熙二十年(1681)最终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之后,就牢固地确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这就迫使天地会向更为秘密的方向发展,从而进入了一个分散传会、秘密发展组织的时期。

道光元年(1821)正月,广西巡抚赵慎珍奏称:粤西天地会“会簿、腰凭”、“传授口号,俱系钞袭百余年前旧本”,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乾隆时期,清朝的“盛世”已近尾声。

随着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压迫和掠夺的加重,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起来。

天地会的活动日趋活跃。

由于当时广大被压迫者受阶级与历史的局限,对清统治者一贯执行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的阶级实质认识不清,而将清朝的民族压迫视为本身苦难的主要根源。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经过万提喜及徒众在广东、福建等地的秘密传会,天地会的组织及其浸透着的强烈的反清复明传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万提喜,又名洪二和尚,福建漳浦县高溪乡观音亭人。

俗家姓郑,以万、洪为姓,显然有意附会夭地会“用洪字作暗号”,即借用洪武之号,鼓动人们打着朱明皇朝的旗帜进行反对清统治青的斗争。

据严烟的供词,万提喜于乾隆年间首先在广东传授夭地会,之后,他又回到故乡观音亭继续发展会众。

在传会过程中,他创立了三指吃烟茶等秘诀,“及木立斗世等暗号”。

这里应该着重指出,万提喜创作的“木立斗世”暗号,不仅暗喻清朝到了乾隆三十二年就要灭亡,而且实际上是号召广大被压迫者拿起武器于乾隆三十二年前推翻清朝的统治,这就为以后的林爽文等领导的天地会起义作了舆论准备;他亲自传授的天地会会员,成了乾隆年间粤闽一带传播天地会的重要骨干,为以后的林爽文等领导的天地会起义作了组织准备。

正因为如此,万提喜既成为天地会众所敬仰的神秘人物,又遭到清统治者的切齿痛恨。

乾隆所说“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洪二和尚,今既据行义供认伊父提喜即洪二和尚,是提喜为此案传教正犯,已无疑义”,正是这种情况的突出反映。

它有力他说明了万提喜在天地会的发展厉史上,确实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得出“万提喜是天地会众一向承认的创始人”一类的武断结论。

由上所述,天地会正式创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的说法,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二、作用: 天地会自康熙年间创立。

至乾隆中叶,主要是在地下从事秘密反清活动。

自乾隆中叶之后,随着社会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加剧,天地会的反清斗争日趋公开化,并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酝成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是清代夭地会组织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斗争,风暴席卷了台湾全岛,历时十四个月,动员群众达数十万人,严厉冲击了清朝官吏和地主阶级,并没收其土地归农民所有。

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先后调动了福建、广东等省数万兵力,花掉军饷一千多万两,暴露了清廷的腐朽、衰落。

可以说,林爽文天地会起义对清政权的打击是沉重的。

林爽文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有力地鼓舞了后代的反清斗争。

乾隆末年至嘉庆、道光年间,天地会的反清起义史不绝书。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前十余年间,南方各地蓬蓬勃勃地展开了反清的群众运动,其中大部分是由天地会成员组织和发动的。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天地会又在广东、广西打击清统治者,造成了对统治阶级“茶毒殆遍”、对人民群众却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

这些反清斗争,对太平天国起义及其顺利发展,起了先驱的作用。

以后在辛亥革命时期,南方各地的天地会高举着“反清复明”的政治大旗,积极进行着推翻清政权的斗争,为辛亥革命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最后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清代后期,天地会在南洋各地华侨中广泛发展,并与当地人民一起为抗击欧美殖民主义当局的残暴统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上所述,天地会在清代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必须予以肯定。

但是,天地会也有其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

首先,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在康熙年间该会初创时,对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自乾隆中叶以后,明朝灭亡已一百多年,社会上存在的尖锐复杂的问题,不在于“复明”与否,而在于农民迫切需要夺回被地主兼并的土地。

而天地会始终不曾拟订、提出土地问题的纲领口号,所以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动、组织广大下层群众参加反清斗争。

其次,天地会的起义斗争是分散进行的,始终没有汇合成统一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战争。

天地会从康熙年间创立,到嘉庆、道光年间,经历一百多年,虽然流传年久,传播地区广泛,始终是一盘散沙,各地天地会、甚至本地天地会之间都从不发生什么联系。

各个山堂的规模都不大,少则几个人结一个会,多则几十人结为一个会,发展到几百人至千人的山堂就不多见了。

它们之间彼此不相统属,门户之见森严。

另外,从天地会档案史料中可见,乾隆年间,天地会除使用本名外还使用添弟会、靔靔会、小刀会等名称。

到了嘉庆、道为时,天地会系统的秘密结社的名目就更为繁多了。

这样,当天地会进行武装反对清政府的斗争时,就形不成一个统一的组织,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

就以林爽文领导的那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而言,也是各部均有自己的旗号、年号、队伍以及战斗计划。

因此,天地会的反清斗争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先生说:天地会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借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也”,这是切中天地会弊病的评论。

三、天地会的群众基础、特点和性质 早期天地会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封建士大夫、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包括手工业者)。

乾隆朝以来,由于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不断侵蚀农村,土地兼并的加剧,以及城市手工业的发展部分地排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农民个体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乾隆中后期的天地会正是从他们中间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从此以后,天地会就成为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雇工、运输工人、小商人、流氓无产者为基本成员的下层群众的秘密组织。

天地会有严密的组织,一般称山堂、会社和公所等。

它们之间自行其是,互不联络。

山堂内部又分成九级。

天地会的会堂叫木杨城,是会员聚会和新会员宣誓入会的处所。

天地会的结盟仪式、隐语、暗号,在天地会的发展过程也有变化。

早期的天地会结盟仪式比较简单,一般在荒僻野岭举行。

他们“插草为香”,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献血结为异姓兄弟。

以后,天地会在广泛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上儒、释、道三教的影响,结拜仪式也逐渐掺杂了不少迷信色彩,诸如供奉祖师牌位等等。

牌位上多有太始祖考朱洪英、太宗考洪启胜、太子朱洪妣金氏夫人妣庇氏夫人祝(竹)、大哥万云龙、军师陈近南、五祖、五虎将等,甚至还有供奉观音、土地、太乙真人、关公及万提喜等。

天地会为了使同会之人能互相识别又制定了隐语、暗号。

乾隆年间,天地会以“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及“五点二十一”(暗隐‘洪’字)为隐语,以“三指诀”为暗号。

天地会还有严格的纪律,即所谓三十六誓、二十一则、十禁十刑等规章,主要是要会员重义气、戒贪淫,在反清斗争中要勇敢,同时要严守纪律,每人在入会仪式上都必须发誓,不得“触破事机”,“如著说破机关,死作刀下之鬼;若不说破,万代富贵”。

清代前期,天地会的活动地区非常广泛,江南各省都有它的组织或支派存在。

在传说中,有五房(即五祖)之说,即:长房蔡德忠、先锋吴天成,在福建:二房方大洪、先锋洪大岁,在广东:三房马超兴,先锋桃必达,在云南、广西:四房胡德帝,先锋李识弟,在湖广:五房李色开,先锋林永昭,在浙江、江西。

相传天地会的山堂就是在这五袒时期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

五堂分别称为青莲堂、洪顺堂、家后堂、参天堂、宏化堂。

其中,以二房广东的洪顺堂力量最强,它的势力在清代后期更分布于广西和南洋群岛一带。

天地会组织的特点如下。

第一,天地会的宗教迷信色彩比较淡薄,不像白莲教等秘密结社那样以宗教迷信作为团结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维护其斗志的重要武器。

他们以“桃园结义”为样板,彼此间崇尚义气,讲究信用,天地会不引导人们向往未来的幸福,而是着眼于现实生活利益。

特别是乾隆时期,天地会在发展广东三江、两湖、闽粤水陆交通线上而生活又极不稳定的苦力劳动者以及无固定职业的游民时,更为突出“互相帮助”、“免受欺凌”、“敛钱分用”等等经济意图,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当然,天地会本身也充满了一些迷信色彩,如供奉五祖、失公、万提喜牌位等皆是。

第二,天地会下层群众之间比较民主、平等。

由于天地会大多是由因贫困而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人们所组成的,故会负之间讲义气,豪爽慷慨,嫉恶如仇,爱打不平,力求平等。

他们结异姓为兄弟。

入会后,彼此均称兄道弟,没有封建社会那一套束缚人的传统礼节。

第三,天地会对清皇朝始终持否定态度。

天地会是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产主的,因而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反清政治目的的秘寄结社组织。

如前所述,天地会的宗旨始终是“反清复明”,这在天地会的文件中到处可见。

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首先,清朝统一中国之后,虽然因形势已发生重大的变化,不再运用大规模的暴力镇压手段,但其他方式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因此,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感情也就很难平息;其次,民族压迫政策,归根结底是统治阶级为进行阶级剥削与掠夺服务的。

而当时广大被压迫者受阶级与历史的局限,不可能认清民族压迫的阶级内容与阶级实质,误将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看作本身苦难的主要根源;最后,这个口号的长期使用,也有斗争策略方面的考虑,即用来争取与满族贵族存在矛盾的汉族地主阶级,尽量孤立清统治者。

“反清复明”的思想,是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其他阶级存在着的皇权思想的反映。

天地会从其一创立,宗旨就是“反清复明”,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

乾隆年间,天地会尽管在发展新会员时突出强调经济意图,但仍然在借用“顺天行道”、“扶明”、“反清复明’之类的口号进行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阶级斗争。

这充分说明天地会的性质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下层群众的秘密结社。

问一下:清乾隆年间,天地会与红花会是个什么关系

回答具体点。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

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

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

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

红花会,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中的一个反清团体,其领袖是总舵主陈家洛。

据金庸亲自讲,红花会是他创造出来的,历史上没有。

没什么关系,一定有的话,可能金大侠是根据洪帮联想出红花会的

(笑)

天地会是如何发展的

青木堂\\\/ 宏化堂\\\/洪顺堂\\\/堂\\\/参\\\/其他的不太清楚 应该总共7个堂.有“洪门天地会”之称。

天地会会~~复起堂梅花挂钱,传说此钱为天地会成员佩带的暗语钱。

       背面梅花代表天地会。

[梅花即红梅 天地会信奉朱洪武,内部称“洪门”的谐音。

]       正面“复”字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起义宗旨;“起”字为起义;“堂”字为堂会。

意思:反清复明之堂(会)。

清朝时候到底有没有 天地会 这个组织

要是有它最后是什么结果

洪门(Chinese Freemasonry)为清代的秘密组织,对外称天地会。

反清活动,引起清廷注意,后来演变成名称不一的多个地下社团或会党,并随着华侨移民南洋而传播东南亚。

亦有部分社团,曾经一度成了保护满族皇帝的会党。

1840年代鸦片战争后,广东三合会会众借洪门之名反对地方政府。

原本就是互不统属、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团,因为同一理由互动起来,对外界宣扬及吸引新会众参与,演化出不一样的历史,其实是发动民变的社团组织,如像历史上白莲教所发动的民变组织。

中国革命党亦为了推翻满清需要而参与其中。

1949年后香港不少三合会龙头均有国军身份。

有时史学家所谓的洪门一词,代表了一切反清团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98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7: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廷和 锁定
添加义项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基本信息
本名
杨廷和

别称
杨文忠

字号
字介夫
号石斋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四川成都府新都

出生时间
1459年10月15日


去世时间
1529年7月25日

主要作品
《杨文忠公三录》

主要成就
历仕四朝,二朝首辅,革除弊政

官职
左柱国、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追赠
太师

谥号
文忠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人物评价
4逸闻趣事
5个人作品
6家庭成员
7史料记载
8后世遗迹
9影视形象
折叠人物生平
折叠少年成名
杨廷和生于明英宗天顺三年九月十九日(1459年10月15日) ,其父杨春,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广提学佥事。

成化七年(1471年),杨廷和乡试中举,时年十二岁。成化十四年(1478年),杨廷和中进士,时年仅十九岁。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告假回乡娶妻,回朝以后任翰林检讨。杨廷和风度翩翩,性格安静慎重,所作文章明白畅达,很有法度。他喜欢考究史事、民间疾苦、边防战事和所有正统著作,他才能优裕,有至首辅的声望。

折叠侍讲东宫
弘治二年(1489年),杨廷和升任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会典》。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成书,杨廷和因参与编修,升为翰林侍读。后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明武宗)讲解、读书。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修成,杨廷和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充任日讲官。

折叠入阁抗瑾
杨廷和半身像
杨廷和半身像
正德二年(1507年),杨廷和由詹事府入阁为东阁大学士,专掌诰命起草。因在讲筵上指责宠臣而得罪权宦刘瑾,刘瑾就传令让他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五月,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八月,被召回京,升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

正德三年(1508年),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此时,刘瑾摘取《大明会典》中的小差错,扣下杨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的二级俸禄。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被归还原来的俸禄。

正德四年(1509年),杨廷和加官光禄大夫、柱国,升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当时,刘瑾愈加专横,而焦芳、张彩依附作恶。杨廷和与首辅李东阳两人只能从中委曲求全,稍作补救。

折叠拟平叛乱
主词条:寘鐇之乱、刘六刘七起义

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叛乱,以诛杀刘瑾为旗号。杨廷和起草赦免反罪的诏书,并请提拔边将仇钺,以便于瓦解乱党。仇钺果然活捉朱寘鐇。同年,张永揭发刘瑾的罪行,刘瑾伏诛,杨廷和等便论功晋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朱厚照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中书舍人。

同年十月,流民刘六、刘七等发动起义,杨一清推举马中锡前往讨伐。杨廷和认为他是文人,无法胜任。但因他已经出发,无法制止,其后果然无功。杨廷和请将马中锡逮捕下狱,由陆完接任,斩杀受贿纵敌的参将桑玉。后又采纳学士陈霁的建议,征调各路边防部队讨伐河南的农民军赵鐩等,又推荐彭泽为总制。三年后,起义平息,朱厚照论功拟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千户。杨廷和推辞,朱厚照特加其为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折叠正德首辅
正德七年(1512年),李东阳致仕归乡,杨廷和接任内阁首辅。

张永诛除刘瑾后日益骄满,他捉了一名臂上刺龙的男子作为大功,援用以太监刘永诚之例,企图得封侯爵。杨廷和说:"刘永诚的侄儿刘聚是因为战功才封为伯,连及刘永诚,也不是他自己受的封赏。"张永这才罢休。彭泽将要西讨鄢本恕时向杨廷和问计,杨廷和说:"凭你的才干,平贼不是难事,该防备的是太早班师。"彭泽后来击杀鄢本恕等,立即班师,而叛军余部又纷纷聚集,无法压制。彭泽已经动身又留了下来,这才感叹道:"杨公的先见之明,我比不上呀。"

乾清宫发生灾害,杨廷和请朱厚照避居侧殿,下罪己诏,并求大臣上书直言。借此机会,他和同僚们一起上书,劝武宗早朝,用膳以后,要亲自到祖庙举行祭祀,对两宫太后要更加孝敬,勤于每天的经筵讲习。又当面建议广开言路,了解下情,收还边疆亢兵,革除侵害百姓的宫市,关闭皇家商店,放出宫内的僧人,减少修建的工程,裁削织造的项目,共十多条,都很切中时要。但朱厚照没有看奏疏。

不久,杨廷和因父亲去世请奔丧回家,朱厚照不许。经多次请求才得到允许,朱厚照派宦官护送他回乡。不久又召他出来,杨廷和多次上书推辞,才得获准。阁臣能为父母完全守丧(丧期三年),从杨廷和开始。

丧期结束后,杨廷和就应诏入朝。朱厚照当时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者回赐杨廷和羊肉、美酒、银币。杨廷和上书致谢,并请朱厚照回京,朱厚照未予答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到塞外请求。朱厚照已命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他们只好回来。朱厚照命令在他回京时大臣要自做旗帐欢迎,杨廷和拒绝,朱厚照又派使臣告知自己的意思,杨廷和坚决不听,这才作罢。

当杨廷和执政时,朱厚照长期不理朝政,放心大胆地在大同、宣府、延绥间游玩,朝廷大事多有缺失。杨廷和未尝不劝,但朱厚照一概不听。杨廷和也无法坚持己意,不停地上奏,因此心情忧郁,很不满意,几次称病求退,都未获允许。宦官谷大用、魏彬、张雄及其义子钱宁、江彬等人,非常放肆、专横。杨廷和虽然没被他们压服,但也无法对其有所制裁,他自己也只能稍稍自安于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御史萧淮告发宁王朱宸濠谋反,钱宁等人还包庇他,攻击萧淮挑拨离间。杨廷和请仿效宣宗当年告诫赵王朱高燧的旧例,派遣亲近大臣带前往告诫,并收回其卫队,但使者还没到朱宸濠就已起兵叛乱。朱厚照想率兵亲征,杨廷和等竭力劝阻。朱厚照竟自封官职,化名朱寿,统率京军和各路边防军南下讨,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驻京防护。后因为乾清、坤宁两宫工程完毕,朱厚照开恩封赏,拟登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副千户,杨廷和推辞。当时杨廷和本应起草大将军南征的敕谕,但他不肯起草,朱厚照心里很恼火。等到他推荐南京吏部尚书刘春办理东阁中诰命起草一事时,朱厚照就以杨廷和偏护本乡人为理由,严厉批评他。杨廷和上书谢罪,并请罢免自己,朱厚照不许。少师梁储等请连自己一齐罢免,也未获准。杨廷和正称病不朝,朱厚照就传旨南下。

朱厚照南下以后,两次改定元旦。杨廷和把持朝政,很注意镇静、沉稳,为朝野上下所佩服。前后数十次上疏请求朱厚照回京,朱厚照都不理睬,回师后后又在通州停下。杨廷和等列举旧例,请朱厚照还京,在宫内殿上接受献俘,然后将朱宸濠等正法,而朱厚照已患病,急令杨廷和等前往通州听命,就在行宫里杀朱宸濠等,然后朱厚照才回到京城。

折叠迎立世宗
杨廷和
杨廷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朱厚照在郊祀时吐血,被马上拉回宫中,一月后病情加重。当时朱厚照无子,司礼中官魏彬等到内阁说,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拿出万两银子从乡村中招募名医。杨廷和心中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不答他们的碴,而是含蓄地以伦理等级秩序的问题暗示,魏彬等唯唯听命。同年三月,朱厚照崩。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明世宗)继统,得到皇太后(孝康敬皇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市)回京继位。

杨廷和根据遗诏命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马,分布在皇城的四门、京城的九门及南北要害地带,厂、卫御史安排他们的部下四处巡逻防备。又传达朱厚照遗令,裁汰威武营的各团练部队;周边部队入卫京师的都给以重赏,然后各归本镇;废除皇家商店和军门办事官校,原办事人员全部遣回家乡所在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各国进贡使臣都给以奖励,送他们回国;豹房的番僧及少林僧、教坊的乐队、南京的快马船等,凡不是经常例设置的,一切都被裁撤、解散。又按照武宗遗诏,释放南京被逮捕、关押的囚犯;送回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了宣府行宫中的金银宝贝,放回到内库中。这些措施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日,朱厚熜才入京登上帝位。杨廷和起草了登极诏书递上去,文书房的官员忽然到内阁来,说想把诏书中几件不便利的事删除。杨廷和说:"以前有了不同意见,你们动不动说是陛下的意思。现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们一会祝贺新天子即位后,当面上奏,要问一问是谁想删削诏书草稿。"蒋冕、毛纪也相继陈述利害,来人无言以对。过后诏书发布下来,正德年间的弊端几乎被淘汰净尽。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内监局的旗校工役人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那些宦官、义子及奉特别诏命而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朝廷内外都称颂新天子是个圣人,并且称赞杨廷和的功德。而那些丢了官的人们对杨廷和恨入骨髓,杨廷和上朝时有人身带利刃在轿旁窥视。朱厚熜知道后,命令从京营中选一百名士卒保护廷和出入。朱厚熜到经筵讲习,杨廷和负责经筵事宜。编修《武宗实录》,也由杨廷和担任总裁。杨廷和此前已被加封为特进,一品官满九年时,同时领取大学士的俸禄,朱厚熜亲自颁布敕令做了表彰。此时,杨廷和又被加封为左柱国。朱厚熜再三召见他谈话,对他格外加以慰劳。杨廷和因此更加想要有所主张,便提拔正直的官员上来,在朝廷中分掌各种事务。

给事中、御史们递上奏章检举了王琼的罪证,王琼被投入京城的大牢中。王琼于窘迫之下上书攻击杨廷和,来为自己开脱。法司用奸党的条例判王琼死刑,王琼极力为自己辩护,得以减免罪过,充军边疆。有人怀疑法司断案得到过杨廷和的示意。正好石珤以礼部尚书的名义掌詹事府事务,即将改任吏部尚书,杨廷和又奏请朱厚熜改派他掌管詹事司的诰敕。有人因此说杨廷和太独断了。然而杨廷和认为朱厚熜虽然年轻,但天性灵明,所以他自信可以辅佐朱厚熜致天下于太平,因而事事都有所劝谏。钱宁、江彬虽然被杀,但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的官司久不能决。杨廷和等人说:"不杀了这些人,国家的法律就不算正大,天下的公道就不算彰明,祖庙的神灵不安,百姓的心里不服,祸乱的根源还算未除,太平政治就不会实现。"朱厚熜于是命令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杨廷和又上书请朱厚熜严肃对待上天的告诫,遵循祖上的家训,弘扬孝道,善保身体,教育人民知理行义,自己也要勤于学问,谨慎地发号施令,严明地推行赏罚,任用人要专一,不好听的劝告也要听,亲近好人,节约财用。其中言语大多正直、切实,朱厚熜都优诏允准。

折叠大礼议之争
主词条:大礼议

在此之前,朱厚照驾崩,杨廷和起草遗诏,说父王孝宗敬皇帝亲弟弟兴献王的大儿子朱厚熜(即明世宗),按照辈份、排行应该立为皇帝。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例,在宗庙里祭告祖宗,向慈寿皇太后告请之后,可迎接他来即皇帝位。既而让礼官奏上登基即位的礼仪程式,请新皇帝由东安门进入文华殿小住。次日,百官数次递上劝进表,等新皇帝答应后,再选择吉日即位。劝进表文字都按照皇子继位的惯例。朱厚熜看了礼部的奏章,说:"遗诏让我即皇帝位,没有让我做皇子嘛。"等到了京师,停在城外不进去。杨廷和坚决请求按礼部拟定的仪式办,朱厚熜不听,竟到行殿中接受了劝进表,由大明门直入京城里边,拜见了已逝皇帝的神前案几,中午就即了帝位。诏书草稿中说到"接受皇兄的遗诏入宫供奉宗庙"。朱厚熜犹豫许久,才表示"可以"。过了三天,派遣官员前去迎接朱厚熜的母亲兴献王妃。没多少天,让礼官讨论兴献王神主的称号。杨廷和拿出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的故事递给礼部尚书毛澄说:"这是足够的根据了。应该让皇上尊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另外改立益王的第二个儿子崇仁王为兴王,供奉献王的祭祀。对此有不同意见的人就是奸臣邪佞,应当杀掉。"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瓒说,朱厚熜入继的是皇帝位,不是做了别人的后裔。王瓒含蓄地提到这一点,杨廷和怕他干扰了讨论,就把他改派到南京任职。

五月,毛澄综合大臣们的意见做出决议,和杨廷和所说一样。朱厚熜不悦。但是每次召见杨廷和时还是从容自得地赐茶慰问,想改定献王的尊号,杨廷和最终不肯顺着朱厚熜的想法来。朱厚熜于是下达指示让大臣们再次讨论。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一起上书说:"前代过继的君主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合乎典礼,只有宋儒程颐的《濮议》,表达了最正确的道理,可以作为千秋万世的师法。至于兴献王的祭祀,虽有崇仁王主持,以后生了皇子,还是把第二个皇子作为兴献王的后人,再改封崇仁王为亲王。这样,无论天理还是人情,两全其美,没一头有缺憾。"朱厚熜更加不悦,让他们从古籍中广泛考证,一定求得至当才是。杨廷和与蒋冕、毛纪又说:"三代以前的圣人莫过于舜,没听说过他怎么尊崇自己的生身父亲瞽瞍。三代以后的贤君莫过于汉光武,也没听说过他尊崇他的亲生父南顿君为皇帝。希望皇上向舜帝、光武帝学习,那么陛下的品德就不会有玷瑕,陛下的孝心也可以光大于天下了。"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坚持原来的决议。朱厚熜将这些奏章留中不下。

七月,张璁上书说应当是继承王位,而不是过继给人当后裔。朱厚熜让司礼太监拿了张璁的奏章给杨廷和看,说这种议论既遵守祖训,又依据古礼,应该听取。杨廷和说:"秀才怎么知道国家的重大事务。"又将奏章送回宫中去。不久,朱厚熜到文华殿召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给他们一个亲笔指示,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杨廷和回家后上书说:"《礼》说:在前为君的就是父母,亲生父母应称为伯父母或叔父母。不仅丧服等次要降格,称号也应有不同。臣不敢阿谀奉承,顺着圣旨办。"又密封归还了朱厚熜的手诏。朝臣们也都坚持原先的决议,朱厚熜就是不听。

等到九月份,兴献王妃到了京城,朱厚熜亲自确定仪式,由中门入城,访问祖庙,又再次说明想尊称兴献帝、后为皇帝、皇后。杨廷和说:"汉宣帝继承汉昭帝即位后,加史皇孙、王夫人谥号为悼考、悼后;光武帝往上承继汉元帝的统绪,巨鹿、南顿君以上立庙于章陵,都没有追加尊号。现在如果追加兴献王、母妃的尊号为皇帝、皇后,与孝庙、慈寿并列,就是忘记了先皇帝而看重亲生父母,采用私人间的情感而放弃国家的大义。我们这些大臣对此无法推卸责任。"就此自请罢免官职。大臣谏诤的有一百多人。朱厚熜迫不得已,于是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杨廷和先后四次把朱厚熜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了近三十篇奏章,朱厚熜常常愤愤不平。他身边的亲近人物因而得以批评说杨廷和放肆,失掉做臣子的礼仪。谏官史道、曹嘉于是交互劾奏朱厚熜的罪过。朱厚熜为此将史道、曹嘉稍作贬谪,以稳住杨廷和,但是心中已对他不再像之前敬重。不久后,评定辅立新君的功绩,朱厚熜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为伯爵,每年俸禄一千石,杨廷和坚决谢绝。朱厚熜改为荫封其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又推辞不受。朱厚熜认为封赏太轻,改加为荫封四品京官世袭,杨廷和又推辞。适逢复职满了四年,就破例加封他为太傅,他又四次辞让,才算作罢。朱厚熜还特地颁发诰敕对他予以表彰,并在礼部为他赐酒宴一次,九卿都参加作陪。

朱厚熜很喜欢请僧、道设斋坛祈祷。杨廷和极力劝说,引用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例来做论说。朱厚熜优旨采纳。当时江南欠收,宦官又请求派人到那里督办织造。工部及给事中、御史提出谏劝,朱厚熜不听,催促内阁为此起草命令。杨廷和等人不接受命令,并且极力说江南百姓贫困,财富枯竭,请不要派遣宦官前去。朱厚熜这下催得更急,并告诫杨廷和不要执拗、干扰这件事。杨廷和竭力争辩说:"我们几个人同满朝大臣、谏官说的话陛下不听,却愿意听二三个邪佞的话,陛下能跟这二三个小人一起治理祖宗打下的天下吗?况且陛下以为织造是历朝的旧例,不知道洪武以来哪有这旧例,只不过创始于成化、弘治年间罢了。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约财用的好政策不少,陛下不去采用,偏偏仿效这不好的措施,这是为什么?陛下即位的诏书,把宦官侥幸的门路堵塞得差不多没有了,天下人正在传诵陛下的美德,现在忽然出现此事,怎么能向天下人取信呢?"他进而请追究拟写圣旨的是什么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的名义偷偷地推行他的个人主张。朱厚熜为此道歉说自己不仔细,让他们告诫所派宦官不要放肆便好。这件事最终还是没能制止。

折叠求退归乡
杨廷和过去曾屡次上书请求退休,后来就更加坚决了。又因为兴献帝称考不称考一事与朱厚熜的主张不一致,奏章中露出不平之气。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朱厚熜听任他离去。批评他因为言语的不同错怪君上,不合做大臣的道理。不过仍然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按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重申以前荫封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任命。给事中、御史请求挽留杨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复。杨廷和离开后,才开始讨论称孝宗为皇伯考。此时,杨廷和的儿子、翰林修撰杨慎率领众大臣爬在左顺门外哭争,被打了一顿大杖,贬往云南。过后王邦奇诬蔑杨廷和和他的二儿子、兵部主事杨惇,女婿、修撰金承勋,同乡、侍读叶桂章与彭泽的弟弟彭冲相互勾结、请托,他们全被抓进诏狱中,经审讯没有根据,才被释放。

折叠削职定罪
嘉靖七年(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朱厚熜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朱厚熜降敕称杨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将其削职为民。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5日),杨廷和病故于新都,享年七十一岁,以平民礼下葬。

很多年后,朱厚熜问当时的大学士李时太仓里积蓄有多少,李时回答说:"可以支付几年。这是由于陛下初年即位诏书裁减多余人员换来的。"朱厚熜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啊。"

折叠复官治葬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杨廷和得以复官,赐祭四坛,命有司治葬。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折叠为政举措
折叠辅弼武宗
武宗"失德",杨廷和多次上疏规谏,俱不听。他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正德年间,武宗常访疾问苦,多不在京。杨廷和入值中枢,参与机要,"镇静持重","补苴匡救","灾赈蠲贷犹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安化王朱寘鐇反,他"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寊鐇"。刘六、刘七起义,他建策献言,调兵遣将,终于镇压了这次起义。明末文人陈子龙指出:"武皇穆骏西驰,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安化王朱寘鐇反,他"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寊鐇"。刘六、刘七起义,他建策献言,调兵遣将,终于镇压了这次起义。

折叠择立新君
武宗无嗣,孝宗亦无他皇子在者,武宗驾崩后,当时皇太后命大臣议所当立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世宗),得到了阁臣们的赞同。太后"一如廷和请,事乃定"。使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折叠铲除江彬
武宗死后,当时平虏伯江彬在京郊拥有重兵,知道天下人厌恶自己,心里很不安稳。他的党羽李琮劝江彬乘机带领家兵起来造反。江彬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打算用皇太后的命令逮捕、杀掉江彬。他和同僚蒋冕、毛纪及司礼中官温祥四个人在一起商量。张永侦察到他们的意图,也在宫中秘密做了准备。司礼魏彬从前和江彬有关系。杨廷和认为他软弱,可以胁迫,就题写好武宗灵柩前的旗幡,交给魏彬、温祥及其他宦官张锐、陈严等人,为他们详细说明了江彬造反的罪状,并用危险后果来吓唬他们。魏彬被说动了心,只有张锐极力说江彬无罪,杨廷和当面喝责他。蒋冕说:"今天一定了却这件事,然后再去祭吊皇上。"陈严也在一旁鼓动,于是让温祥、魏彬等进宫去告知皇太后。很久没有回话,杨廷和、蒋冕感到自己处境危急。不一会儿,陈严才来说:"江彬已经被活捉了。"江彬被除去后,朝野内外举国欢庆。

折叠革除弊政
世宗未至京师,杨廷和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以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杨廷和办事勤勉,讲求效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史载:"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杨廷和)一一口授,动中几宣,略无舛错","中外倚以为安"。正德、嘉靖之际的遗诏、登基诏都出自杨廷和之手,他的很多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诏书的形式颁布的。

杨廷和针对武宗调边兵入卫京师,致使"边卒纵横骄悍,都人苦之"、边防力量也大为削弱的情况,在武宗死后"传遗命罢威武团练诸军,各边兵俱重赉散归镇",解决了这一问题。武宗去世后,杨廷和尽废其政,以遗诏"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归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中外大悦"。杨廷和在所拟登极诏中,还"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赋尽免之",以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世宗即位,杨廷和草上登极诏书。"已而诏下,正德中蠹政厘抉且尽。所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悻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在裁汰冗官、冗兵的同时,杨廷和还注意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在它所拟的登极诏书中规定:"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员人等,因谏上巡游、跪门责打降级改除为民充军者,该部具奏起取复称,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赠谕祭,仍荫子入监读书。充军故绝者,一体追赠谕祭,复养亲属"。而且,"廷和益欲有所发嘘,引用正人,布列在位"。注意选拔人才,以推行新政。

杨廷和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称颂。同时,也受到一些人的嫉恨。史载,"诸失职之徒衔廷和次骨"。他们散布谣言:"终日想,想出一张杀人榜" ,有人甚至想趁杨廷和入朝时刺杀他。但杨廷和无所畏惧,"出入护以卫士",照常理事,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胆略。

杨廷和的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天下翕然称治"。

杨廷和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他关心民间疾苦,为家乡"通水利","修县城","置义田",作了不少好事,很受时人称道,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

折叠人物评价
李东阳: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18]

余子俊:介夫当相天下,为我熟此,以助他日谋断。[1]

彭泽:杨公先见,吾不及也。[18]

孙宁饰演的杨廷和
孙宁饰演的杨廷和
梁储:①天下大事,非石斋莫能济。[13] ②天生斯人,以了今日之事。大匠之任,不可代也。

蒋冕:忠诚而刚正,知有国家而不知有身。[13]

费宏:首定大策,备患防微,虑无遗算,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13]

石珤:竭股肱之力安社稷,以成维新之治。[13]

乔宇:身任天下之重,竭尽心力,卒成中兴王业。[13]

席书:杨廷和社稷臣。[13]

朱厚熜:杨廷和有大功,他日麒麟画形。[13]

唐枢:已而武皇崩于豹房,安危俄顷,禁从兵悉属江彬,公密与太监张永谋启太后,请旨诛彬。先传令散军士,各就赏所,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乃定遣迎今上礼,下诏纪元,厘正国条,裁革传乞升及滥役,月省食粮一十六万余。[14]

郑晓:康陵(朱厚照)时,刘公(刘健)鞠躬尽瘁以匡其始,杨公拨乱反正以扶其终。或去或不去,均之为大臣。

陈文烛: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少师兼太子太师,首相两朝,有除难定策之功焉。[12]

薛蕙:社稷功成后,山林避宠年。遭逢谁可并,出处独超然。反侧当前日,经纶迈昔贤。殷忧兴圣主,至治格皇天。凶竖同摧朽,苍生尽解悬。庙谟随指顾,臣节见周旋。智勇千夫敌,勋劳百辟先。赏仍虚裂土,名已重凌烟。握玺惭周勃,挥金缅鲁连。急流嫌盛满,介石慕贞坚。许国心恒切,还乡兴偶牵。留侯(张良)初相汉,乐毅晚辞燕。异渥丝纶数,高风进退全。草停黄阁诏,花簇锦江船。水槛星桥侧,茅堂雪岭边。云霞深绿野,卉木富平泉。事业存钟鼎,仪型照简编。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白首归休记,青春送别筵。衣冠望行色,端不异登仙。[2]

明穆宗时,礼部奏议称"廷和性抱忠贞,才优经济。相武庙于危疑,吁谟默定;翊先皇于初统,朝政一新。正始厚终,庸勋卓著。高风直节,誉望尚流。"[17]

赵贞吉:惟皇天笃我明之佑,间出哲臣,为社稷隶。二百年间,如仁和于公(于谦)暨新都杨公,乘所遇时,力于隶事最着矣。盖正统己巳土木北狩(土木之变),正德辛巳威武南征,陨空沉陆,变起非常。非有握补天之器,挟栘斗之能,安敢授手其间哉,于公已表于宪皇之世,杨公之没久矣。[13]

项笃寿:余闻之人云,辛壬之交,中外多故,杨公拥戴明圣,捧日虞渊,其所厘正,功亦伟矣。升庵(杨慎)博雅为儒林宗,不愧科名。世称关西杨氏(弘农杨氏)为着,若新都父子,不庶几哉![15]

王世贞:新都嶷然三辅,鼎承百辟风偃,虽不久而有所扼以去,然相形成,而首次遂大分。…新都、华亭,用亦有刚柔而业相,埒其最优者也。[16]

李贽:世庙初入,据古执礼,公当其时,可谓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岂赂瑾卖友取容之人乎?此市井之谈,爱憎之口,不待辨者。独大礼议起,人皆是张(张璁)桂(桂萼)而非公。余谓公只是未脱见闻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礼,则精忠贯日可掬也。故谓公之议有所未当则可,谓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则不可。此赵文肃(赵贞吉)所以极力为公表也。…果如或者之说,于司直为卖友,于刘瑾为阿势,则大礼之议,委曲扶同,公自优为之矣。然公之议大礼也,可以许其忠,而未敢以许其妙。若处康陵(朱厚照)之朝,非但人不知其妙,而亦不能信其忠。盖大忠者不见忠,至妙者人自然不知其妙也。是以当时知公者仅仅有李文正(李东阳)、梁文康(梁储)、费文宪(费宏)数人耳。文正必得公而后敢以去,梁、费二公亦必得公而后敢即安,则公所系何如哉!余又怪其不能以事康陵者而事永陵(朱厚熜)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世宗仁圣,终能听己也耶?不知之矣。

焦竑:杨石斋当武皇大渐之时,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一一口授,动中几宜,略无舛错。此真有宰相之才,虽姚崇何以过之?[3]

杨维桢: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烂焉具举。斋居数十年,图逦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真英主哉!始衷终则新都、永嘉(张璁)、华亭(徐阶)功大矣。

何乔远:大礼议起,杨公叹曰:"众尤交责,吾何逃乎。义之尤我,命也;人之尤我,遇也;事之尤我,时也;吾有去而。"及被废家居,言及受遗之际,泪未尝不蔌蔌下也。彼亦有以自喜,迹其时虚大位,以四旬迎嗣君于千里,枭獍在侧,磨牙舕舌,杨公处之周勃、韩琦,未足专也。[17]

支大纶:大礼之议,肇于永嘉(张璁)。而席(席书)、桂(桂萼)诸君子和之。伦序昭然,名义甚正,自无可疑。廷和上畏昭圣,下畏人言,力主濮议。诸卿佐复畏廷和之排击,附和雷同,莫敢柢牾。其伏阙诸少年,尚气好名,以附廷和者为守正,以附永嘉者为干进。互相标榜,毒盈搢绅,皆当国者不善通融耳。

张岱:李文正(李东阳)伸于孝庙而屈于武庙,杨文忠屈于武庙而伸于世庙,未免为刘瑾、江彬让一头地也,然二君子宛转委蛇,卒观其败。其间保护正人,调停国是,为力甚多。绕指之铁与发硎之刃,其杀人则一。二君子始终在位,而卒诛彬诛瑾,则二君子盖可轻去乎哉!

查继佐:明时十二岁显,大理卿朱奎,太常卿任道远,两以神童侍东宫,与介夫而三。…论礼虽少变通,顾所持近正,不为阿容。至南选张璁,似大有意,然已知璁口必不可扪,欲示画一,而岂意帝梦不释璁,又复有佐璁夺帝听者,则介夫格心之学,尚缺讲解。…介夫持礼极正,而犹不免初终抵牾,不一节乎?

张燧:武皇南巡,天下汹汹,幸臣窃国柄,已而崩于豹房,禁从兵悉属江彬。杨公廷和密与太监张永谋启太后,请旨诛彬,先传令散军士各就赏所,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噫!此何等功耶!昔韩魏公(韩琦)以空头敕安置任守忠,谈者迄今伟之。公之视此,其难不啻十倍,而公之处此,其功不当百倍于昔耶?而或者议公卖友取容。夫世庙初入,据古执礼,公当其时,可谓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岂卖友取容之人乎?此市井之谈,爱憎之口,不待辩者。独大礼议起,人皆是张(张璁)桂(桂萼)而非公,不知公只是未脱见闻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礼,则精忠贯日可掬也。故谓公之议有所未当则可,谓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则不可,此赵文肃(赵贞吉)所以极力为公表也。[4]

王夫之:①周勃居功相汉,而致袁盎骄主之谮;杨廷和居功受爵,而贻门生天子之谴。英主觉之于事后,而不能慎之于当时,勃与廷和自任已坚,气焰上夺其君,有不能遽抑者在也。识卑器小,忠贞不笃,以天子为墨庄,自贻凶危而害流后世,三代以下无大臣,究其情实一鄙夫而已矣。[5] ②先君无前定之命,嗣子无豫建之实,则如杨廷和之迎兴邸,顺次而无敢择焉可也。廷和行其所无事,而世宗曰:"以门生天子待朕。"亦鞅鞅芒刺之谓矣。然廷和危而天下安。[6]

谷应泰:若夫廷和等之伏阙呼号,甚于牵裙折槛;世宗之疾威杖戍,竟同元佑党人。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而廷和戮及身后,杨慎谪死贬所。濮议诸臣,旋蒙赐还;兴国之狱,无复金鸡。[7]

林时对:①正德改元,逆瑾(刘瑾)窃柄,洛阳(刘健)、姚江(谢迁)相继去国,惟茶陵(李东阳)独留;犹幸引用正人王文恪(王鏊)、杨文忠、梁文康(梁储)、杨文襄(杨一清),或参帷幄,或任戎行,虽穆满之骏日驰,而凶珰伏法,宸濠(朱宸濠)置鐇就擒,黄扉运筹之力也。

张廷玉: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幸盘结左右。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籓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至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18]

方东树:杨廷和等无识,执著述有无以泥胡安定、薛文清之从祀,非也。[8]

蔡东藩:①大学士杨廷和,身居重要,初亦与叛藩往来,至萧淮等举发奸谋,尚欲援宣德故事,遣使往谕,促使为变。孙燧、许逵之被害,未始非廷和致之。[9] ②明自太祖得国,至于武宗,盖已更十主矣。除景帝祁钰(朱祁钰),因变即位外,皆属父子相传,无兄终弟及者。惟武宗崩后,独无子嗣,当时岂无武宗犹子,足承统绪,而必迎立世宗,惹起大礼之议,此实杨廷和等之第一误事也。世宗既已入嗣,于孝宗固有为后之义,然以毛里至亲,改称叔父叔母,于情亦有未安。诚使集议之初,即早定本生名号,加以徽称,使世宗得少申敬礼,则张璁等亦无由乘间进言;乃必强词争执,激成反对,此尤杨廷和等之第二误事也。不宁惟是,廷和等身为大臣,既因议礼龃龆,隐忤帝意,则此后宵小进谗,政令未合,亦无自绳愆纠谬,格正君心。盖君臣之际,已启嫌疑,虽有正论,亦难邀信。如斋醮一事,明为无益有损之举,而世宗惑于近言,以致遂非拒谏,其情弊已可见矣。故世宗之刚愎自用,不无可议,而吾谓激成世宗之刚愎者,杨廷和等实主之焉。[10]

折叠逸闻趣事
折叠傀儡场
杨廷和执政时,他的一个弟弟在京中担任公卿,另一个弟弟在地方担任方面大员,几个儿子都担任要职,儿子杨慎在廷试中名列第一,人们都去道贺。杨廷和却眉头紧皱,非常不安,人们向他询问原因。他说:"你们知道傀儡场吗?刚开始时全都出来,快结束时都是些傀儡,一个家族气数是有限的,如今都在我们这几代人中泄尽了。人们都以为这是我们家族的荣幸,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不久,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折叠杨文忠对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相传杨廷和七岁时,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有一个客人说:"有一更矣。"一客云:半夜矣。一客云:五更有一半矣。出上句"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杨廷和随即应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语惊四座。

折叠急智过人
明世宗朱厚熜登基的时候,因所穿龙袍过长,使其不断俯视。杨廷和奏道:"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朱厚熜听后,颇为高兴。

折叠早受赏识
杨廷和才器博大,素来受到同为四川人的名臣余子俊的器重。余子俊归老的那天,只拿着《大明律》与杨廷和告别,说:"介夫(杨廷和字)会担任宰相,我让他先熟悉此书,来帮助他日的谋划决断。"

折叠个人作品
杨廷和著有《杨文忠公三录》、[11] 《明宪宗实录》、《大明会典》、《杨廷和奏议》传世。亦善书,笔法工整。清魏坤《倚晴阁杂钞》谓:"明《昌运宫碑》,大学士李东阳撰,杨廷和书。"

折叠家庭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祖父        杨玫        以经贡入太学,历贵州永宁吏目。
父亲        杨春        字元之,号留耕,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广提学佥事。
--        原配        黄氏        云南督学眉山黄明善之女,封夫人。
继室        喻氏        内江人,封夫人。

侧室        蒋氏        封孺人。
同辈
弟弟        杨廷仪        字正夫,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杨廷平        号廷平,弘治十一年(1498年)举人。
杨廷仪        号瑞虹,进士,官至兵部左待郎。
杨廷简        --
杨廷宣        一作廷宜,号龙崖,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
杨廷历        荫补国子监生。
杨廷中        县学生。
子辈       
长子

杨慎        号升庵,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历翰林院编撰、经筵讲官,后因"大礼议"之争杖谪云南,废弃终身。
次子        杨惇        字用叙,号叙庵,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兵部主事。
三子
杨恒        号贞庵,官至大理寺寺副。
四子        杨忱        号孚庵,举人出身。
(家庭成员参考资料[18] [12] )

折叠史料记载
《赠太保杨文忠公廷和墓祠碑》[13]

《赠太保谥文忠杨公廷和行状》[13]

《国琛集·下卷》[14]

《今献备遗·卷十九》[15]

《续藏书·卷十二·内阁辅臣》

《嘉靖以来首辅传》[16]

《名山藏·卷七十一·嘉靖臣一》[17]

《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一上·经济诸臣列传上》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18]

折叠后世遗迹
主词条:新都状元坟

新都状元坟在四川新都城西北,为杨春、杨廷和、杨慎等三人的家族坟墓。因杨廷和之子杨慎为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墓地也被称为状元坟。

正德十五年(1515年),杨春去世后,明武宗遣礼部主事祝銮为其建墓和谕祭。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因大礼议事件辞职还乡,嘉靖八年去世,并葬于其父杨春墓的左侧。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云南戍地去世,其妻黄氏迎回灵柩,葬于其父杨廷和墓右侧,黄氏死后亦葬于此地。

清朝时,名仕马能修、李海瀛、沈联芳、李调元、张邦伸、何人鹤、张怀泗等均拜谒并留题咏。道光十二年(1832年),杨氏子孙杨光海修葺,并设立杨春神道碑。

1935年,杨氏子孙杨崇焕重立墓碑。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因修水利而遭到破坏。1985年,新都县公布其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8年重建并开放,供游人祭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5 23:17 , Processed in 0.0653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