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仁宗时期的胡姓历史名人
播报文章
红途网络宏儒
关注
2020-06-18 13:57
《清平乐》----宋仁宗时期的胡姓历史名人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把我们带到一个遥远的历史年代。政治清明,思想开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这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北宋。这部电视剧以宋仁宗(赵祯)执政四十年为主线,以历史故事为剧情,展示了在“重文轻武、偃武修文、文治靖国”“祖训”营造的宽松环境下,那些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文人士大夫,是怎样实现与帝王共治天下,使“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的。
(剧照)宋仁宗赵祯(1010-1063)
想想前面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看看后面明清时代的连坐诛杀、“文字狱”的血腥,我们就能知道,由宋初太祖所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铁律国策,所营造的北宋时期政治清明大环境,大批优秀人才的涌现,对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整个北宋,因此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仅仁宗一朝,那些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就早已是数不胜数:蔡襄、欧阳修、苏舜卿、韩琦文、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包拯、庞籍、狄青、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宋仁宗朝从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直到他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的四十多年里,据胡氏宗亲网《历代胡姓进士名录》不完全统计,仁宗朝一共出了45位胡姓进士。另外与同朝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等)有关的其他胡姓历史人物也不在少数。
现将宋仁宗朝的部分胡姓历史人物介绍如下: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胡旦是北宋胡姓进士第一人,也是少有的胡氏状元之一。晚年潦倒,死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享年79岁。(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旦为华林瑜公支第五世,江西德安人)
江苏省东台市西溪,纪念范仲淹, 胡令仪, 张纶的“三贤祠”, 现在很破旧。
胡令仪(960-1047年) ,开封府陈留县人。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以明经中第,初授泾州长原县尉。历淮南、河北、河东转运使,终卫尉少卿。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一八《胡令仪传》有载。时任淮南转运使的胡令仪与范仲淹、张纶治理泰州海患,修坝筑堰,至今江苏东台、大丰和阜宁等境内,还有许多供奉着纪念他们的“三贤祠”。胡令仪在仁宗朝时期,基本属于退休年龄,享年八十有七,大约卒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7)。范仲淹有《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碑铭》。(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令仪为华林五宗的瑜公之子,开封陈留人)
浙江永康胡库胡公陵园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墓
胡则(963-1039年),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人。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七年官,历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等十州,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宋史》有传。后宋高宗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胡则)的庙额。每年农历八月十三生日,永康当地都要举办各种民俗风情活动,以祭拜胡公大帝。范仲淹撰有《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则为“胡令则”,华林五宗(王告)公支裔)
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祖籍今陕西省子长县安定堡(一说甘肃省镇原县,西汉时属安定郡),生于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宁海乡胡家庄(今属江苏省如皋市)。胡瑗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1041年应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滕宗谅之邀,到当地的州学任主讲教授,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以“圣贤自期许”,讲“明体达用之学”,创立了卓有成效的“苏湖教法”(湖学),人称“安定先生”,谥号“文昭” 。胡瑗与当朝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关系很好,瑞明殿大学士莆阳蔡襄撰《胡文昭公墓志铭》、欧阳修述《胡先生瑗墓表》、程颐撰《胡瑗传》等。(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瑗为华林胡氏五宗的瑜公支系)
胡宿(995-1067年)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在仁宗朝历官扬子尉、两浙转运使、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英宗朝任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死后谥文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宿为华林胡氏五宗之琼公支系第六世)
在北宋时期,胡姓科举进士以地域为显著特征,主要出自以下几个家族:
一,常州晋陵胡氏。据欧阳修《胡公墓志铭》:胡公諱宿,字武平。其先豫章人也,後徙常州之晉陵。华林胡氏族谱记载,胡宿为华林琼公支第六世,常州晋陵胡氏,由胡宿开始,遂为望族。在仁宗一朝内,在45位胡姓进士中,常州(武进)晋陵胡氏竟占12位,其中胡宿家族的胡宗尧、胡宗愈等都是当朝名人(在整个宋朝晋陵胡氏有20多位进士)。
二,洪州奉新胡氏。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与常州(晋陵)胡氏家族同样显赫。奉新胡氏有11人进士中第,其中“用”字辈就有5人之多:胡用庄、胡用之、胡用时、胡用舟、胡用礼,大都是在仁宗一朝,另外胡克顺、胡况、胡直孺等人,父子、兄弟皆为进士的现象很普遍。
三,徽州婺源胡氏。仁宗朝婺源胡姓进士有三人,以胡仁昉最为知名。胡仁昉,字德昭,号柳庄,宋庆历壬午(1042)进士。历官正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编修国史。他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始修清华胡氏统宗谱,首次将胡公满至常侍公胡学之间世次考证明备。
四,泰州如皋胡氏。“安定先生”胡瑗有三子,胡志康、胡志宁、胡志正,他虽“累举进士不中”(曾巩),但其长子胡志康是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的,官杭州观察推官。弟胡志宁与兄同登贾黯榜,官永州知州。兄弟进士同年,也是佳话。
宋代胡氏家族的进士分布,可以说反映了个体家族性文化渊源的传承,这在胡姓进士名录上有明显的反映。进士官宦,簪缨世家,延续于两宋数百年间。优良的家学渊源传统也导致了这些胡姓家族在数百年间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深圳大学文学院王立新老师说:如果没有元军灭宋的外在事实,中国的以精英为主体兼容全社会知识分子的古代民主政治,可能会在十四五世纪或再早一些时间基本实现。这种政治将高举皇权的旗帜,而实际上治权越来越多地落在知识分子的手中。他们不会因此篡夺皇权,而会更加尊重皇权,努力为治,形成人类古代历史的现实神话----真正的君臣共治,优于君主立宪而早于君主立宪。《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P237
北宋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顾临
厉建强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顾临(1028~1099年),字子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仁宗皇祐(1049~1054年)年间中举说书科,历官国子监直讲、同知礼院,朝编《武经要略》,且问兵事,擢给事中,拜河北都转运使、翰林学士,历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定州、应天、河南府,坐事夺职知歙州,通经学,长于训诂。
顾临画像神宗熙宁(1068~1077年)初,顾临诏编《武经要略》,提出“兵以仁义为本,动静之机,安危所系,不可轻也”。出权湖南转运判官,提举常平,罢归。改同判武学,开封府推官,请知颍州。入为吏部郎中、秘书少监,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顾临擢给事中。同僚评价:“临资性方正,学有根本,慷慨中立,无所回挠。自处东省,封驳论议,凛然有古人之风。侥幸之流,侧目畏惮。忽去朝廷,众所嗟惜,宜留置左右,以补阙遗,别选深知河事者往使河北。”补阙岀任河北都转运使,复以给事中召还。历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读,为翰林学士。 绍圣(1094~1098年五月)初,顾临以龙图阁学士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徙河南府。后夺职知歙州(今安徽黄山市歙县),又以附会党人,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居住。 元符二年(1099年),顾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公元1100年,十九岁的宋徽宗赵佶继位,追赠顾临恢复生前所有政治待遇。 胡安国为顾临画像题跋,赞曰:呜呼顾公 大中之龙 正色立朝 奸邪不容 材兼文武 志履仁义 真王佐才 用之未至。 胡安国(1074~1138年),宋代著名经学家、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
余姚上林湖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余姚上林湖枫林村大族莫氏莫齐夫人茅氏去世,上林湖厉家园厉景尹为茅氏夫人长女婿,这一年厉景尹约31岁。顾临为其撰写墓志铭。当时本地大族一般都敦聘达官显贵撰文,名家书丹,高匠巧手镌刻。下面是茅氏夫人墓志铭的开头部分: 故莫君夫人茅氏墓志 并铭 宣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判武学顾临撰 将仕郎守河南府左军巡判官充武学傅授兼主薄刘符书丹 由达官显贵顾临撰文;由主薄刘符书丹 碑文内容如下图所示: 茅氏夫人去世九年后,北宋元 元年(1086年),茅氏夫人的丈夫厉景尹的岳父莫齐去世,这一年厉景尹约40岁。从下面残缺的碑文中可看出,撰文部分“宣德郎知江宁府溧阳县事......(缺)”后半段以残缺,不能确定是谁撰文;书丹部分“朝囗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缺)”更是看不出是谁书丹,很是遗憾!莫齐残存碑文如下图所示: 顾临在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之后为翰林学士。宋代称翰林为“内翰”,顾内翰即顾临,称“顾内翰”的时间在1087~1099年之间。 据《顾内翰名临所撰朝奉墓志》记载:“本朝有五府君名湘由东阳至余姚,乐其佳山水,因家焉。五府君之后分为四派,一曰十五府君名仁爱,一为衙前于越州,一攻梓人之业,一从浮屠之流。其从浮屠者固绝而不复续,而攻梓人者又微而不可考。今家于姚邑者有三十五府君,生二子,长曰十六秀才,名平。平生申,登嘉佑三年(1058年)进士第,积官至朝奉,知寿州上卿东都尉,赐绯鱼袋,次曰十九府君,讳恭。恭生整,整生景尹,登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第,为秀州司户。子讳侃,以右选起家,积官至枢密院忠翊郎。” 赵宋皇室因其宗族蕃衍盛大,各以一字别其昭穆,赵氏当时选取作为字行的单字有“伯、师、希、与、孟、由、宜”,以及“不、善、汝、崇、必、良、友”,虽然不如后人所撰字行那样朗朗上口,但与后代所撰字行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设字行以别昭穆,而且将字行作为谱牒中一部分,应是赵宋皇室的首创。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上文朝奉墓志中所记载的带有府君的名、字、行有:五府君厉湘,名:湘,字:?,行:五;十五府君厉仁爱,名:仁爱,字:?,行:十五;厉平父亲三十五府君,名:?,字:?,行:三十五;十九府君厉恭,名:恭,字:?,行:十九。(参考厉居正,名:居正,字:必大,行:百二。) 从以上可看岀,所有的名字都带有“府君”。府君解释为:古时对已故男子的尊称。多见于神主、碑文或墓志。可见上述人物在撰文时都以去世。 另外还有健在的十六秀才厉平,名:平,字:?,行十六;寿州上卿东都尉厉申;厉整;秀州司户厉景尹;枢密院忠翊郎厉侃。 从“顾内翰名临所撰朝奉墓志”中字面上可看岀,在顾临能称“顾内翰”的1087~1099年十二年之间,顾临被厉湘支厉氏邀请为先祖撰文墓志铭,这期间健在的三世厉平(约1007~?)约81~93岁;四世厉申(约1027~?)约61~73岁;四世厉整(约1030~?);五世厉景尹(约1057~?)约31~43岁;六世厉侃(约1076~?)约12~24岁。具体是为哪位先祖撰文,还需请各地的宗亲共同探讨查找确认。
发布于 2021-04-24 14:07
宋朝
赞同 39 条评论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backcolor=rgba(23, 114, 246, 0.1)]
赞同 3
分享
写下你的评论...
9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厉建强
作者
莫齐长子莫廷俊,他的妻子是顾吏部顾临之女,“廷俊尝乞铭於其妻父顾吏部,已诺。”可见为父亲莫齐写墓志铭的事,长子莫廷俊早以和岳父顾临说好了。也可看出顾临是厉景尹大舅子的岳父。
元祐元年(1086年),顾临补阙岀任河北都转运使,莫齐在这一年去世。莫家把顾临说成“龙图阁河朔转运使,行且远矣,今远日至矣,虑铭不逮”。并提出说“果顾龙图诺,铭不可,勿请。”这说明莫齐去世时顾临在河北,不方便回来,莫家就没有按先前的约定请他撰写墓志铭。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顾临被从河北都转运使任上召还回京(开封),擢给事中。被提拔为正四品给事中(宋朝给事中属正四品官)。
绍圣(1094~1098年五月)初,顾临以龙图阁学士(从三品)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徙河南府。之后升任翰林学士(正三品),也就是说顾临大约是在1095~1098年之间升为正三品翰林学士,这时才称“顾内翰”。也间接说明了厉申约在1095~1098年之间去世,去世时年龄约在69~72岁之间。并且是在京城开封去世的,正三品京官翰林学士顾临为其亲撰墓志铭。
厉申在进士及第之后一路升迁,家也从余姚迁到了京城开封。在《万姓统谱》中记载:“申,开封人,登科。”说明了厉申这一支系祖籍余姚,后来以成为京城开封人了。
2021-10-08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顾内翰名临所撰朝奉墓志》是顾临在厉申去世后为其所撰,大约在1087~1099年之间,也就是说厉申在61~73岁之间去世。厉申“积官至“朝奉”,知寿州上卿东都尉,赐绯鱼袋。”朝奉在宋代就有了明确规定,朝奉大夫是正五品官员,厉申以积官至朝奉,有资格参加皇帝召集的廷议。所以在他去世后墓志为朝奉墓志。
2021-10-08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在厉申去世的1095~1098年之间,厉景尹(约1057~?)约39~42岁任职秀州司户,厉侃(约1076~?)约20~23岁任职京城开封枢密院忠翊郎(右侍禁 正九品武官)。
一晃过了三十年,来到了建炎二年(1128年)秋,这时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再次大举南侵。这一年如果厉景尹还健在的话就已经是约72岁的老年人了,这一年厉侃约是53岁,他的儿子辈约在28岁左右,正是南迁的主力。
2021-10-09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厉景尹岳母茅氏夫人在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七日去世,到了秋九月壬申,将葬于县之上林乡罗山之原,祖兆之旁。这时长女和长女婿厉景尹住在京师开封,可以说已经是开封人了。厉景尹大舅子莫升甫驰介京师(开封),问余铭,问一下长女还有什么话对母亲说,以便刻在墓碑上。夫人爱吾女犹子也,死且嘱之于怀,茅氏夫人爱自己的长女如同爱自己儿子一样,临死前都嘱付着放在心上。
2021-10-07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茅氏夫人墓志铭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墓志盖高75公分,广88公分,篆书直刻3行,行3字:“宋故茅氏夫人墓志铭。”墓志铭高68公分,广77公分,楷书直刻21行,满行15字,共计305字。
故莫君夫人茅氏墓志 并铭
宣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判武学顾临撰
将仕郎守河南府左军巡判官充武学傅授兼主簿刘符书丹
夫人越之余姚县茅氏女也,少归同县莫君齐,莫於余姚为大族,夫人至而家,尊者尊之,卑者卑之,戚者戚之,疏者疏之,迩之于使令,远之于故旧,莫之有间焉者。及其老且死,属讣者,亦皆为之咨嗟出涕。之诚何从而至乎尔邪。余有女,妻夫人之子升甫,平日颇能道其为人。夫人家居少语,有事辄身先,未常有烦辱之色,自御极薄约,于遇人乎,唯恐不厚。宜其生也人爱,死也人哀矣。熙宁十年四月七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六十。三子:升甫、温甫、端甫,五女:长适乡贡进士厉景尹,次许妻进士石景充,余尚幼。即其年之秋九月壬申,将葬于县之上林乡罗山之原,祖兆之旁。升甫驰介京师,问余铭。夫人爱吾女犹子也,死且嘱之于怀。夫人之恩,可暂忘而弗铭邪?铭曰:
嗟夫人兮,考吉以自循,志相家兮,不敢肆厥身;
湖鸭渌兮,山环以屏,风悲松兮,猿哀以邻;夜漫
漫兮,不复晨,尚吾铭兮,识长新
2021-10-06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顾临在北宋熙宁十年 (1077年)为茅氏夫人撰墓志铭时,为从七品下文散官宣奉郎、守太常丞(参领寺务,从七品)、充集贤校理(补充到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从七品)、判武学(武职官衔,从七品)等多个职务于一身,在当时还属一般官员。
2021-10-06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长子莫升甫驰介(飞奔)京师(开封),问余铭(问墓志铭)。铭曰:
嗟夫人兮,考吉以自循,志相家兮,不敢肆厥身;
湖鸭渌兮,山环以屏,风悲松兮,猿哀以邻;夜漫
漫兮,不复晨,尚吾铭兮,识长新
2021-10-06
回复1
厉建强
作者
书丹碑文的刘符当时是将仕郎(从九品下文散官)、河南府左军巡判官(宋置,属开封府,分左右军巡判官,皆掌京城争斗的推问审判。)、充武学傅授兼主薄(补充为武学傅授还兼职主薄)等多个职务的任职都城开封的从九品下文散官。
2021-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