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3-4 12: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三=====红楼为谁梦?【定鼎百年+朱厚熜//贾敬+】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175&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解密:定鼎百年指的是明世宗朱厚熜进藩
啸风
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这样一部纷繁复杂的作品,在解读过程中产生失误是正常的事情,比如说前文的定鼎百年就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红楼梦第五回里,贾宝玉携带通灵宝玉入了太虚幻境,遇到了警幻仙姑,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之灵的委托教育贾宝玉,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宁荣二公之灵说了一句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已经经历了百年。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又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就是说,作者将国事家事都写在了小说里,不但有亲身经历,还有家族历史及国朝史。所谓的“真事隐去”,“假语存言”。我们通过几十篇文章分析和论证出来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朝代是晚明时期。如果这里的“自国朝定鼎以来”明写1644年的清兵入关,那么第十六回凤姐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两个内容就是有根本性矛盾的。太祖皇帝仿舜巡只能是大明王朝的皇上南巡,根本不会是满清的太祖南巡,道理很简单,满清的太祖根本不是尧舜的后人,努尔哈赤在还没有进关前就死了,被袁崇焕的大炮所伤。一辈子连山海关都没有进来的努尔哈赤如何在江南巡视?如此考证岂不是睁眼说瞎话?
红楼梦第十六回还有一段很特殊的文字,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历史的真实描述,而且直接影响了后世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解读。当贾府预备迎接贾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兴奋异常,原文如下:
赵嬷嬷道: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贾琏道: "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 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按照红楼梦第一回说的朝代地域无考的说法,年代时间自然更无考。国朝有两个含义,第一指的是朝廷、国家,第二指的是指本朝,也就是当前一姓的皇朝。红楼梦里的国朝显然是明朝,在明遗民的诗文中依然用“国朝”指明朝,比如抗清志士张煌言在《与张承恩书》中就用“国朝”指明朝。他的诗文至今流传:“若足下原国朝之宿将,更当先著祖鞭。且明春大军必至,铁骑金戈,如云而下,黄龙青雀,盖地而来,以此攻摧,何所不克?正可共建奇勋,首膺茅土。此足下之素志,亦不佞所企望也。”
可是如此解读在定鼎这里就有了巨大的分歧,如果按照“国朝定鼎百年”属于“明末清初史”的说法,那就成为该学派论者最大的短板,如果“国朝定鼎”是指明朝建立,这种说法又与明朝从立国到明末276年严重不符,无论如何找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其实定鼎在这里也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那就是新王朝定都建国,语出《左传 宣公三年》。这里的鼎本来值得是青铜制造的炊具,有三足或者四足。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后令人制造九鼎,因此定鼎就成为平定了天下的代称。有人认为“国朝” 在这里应该指清朝,“定鼎”一词专指开疆扩土后的定都建国。那么大清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清朝的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公元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历史告诉我们,清朝入主中原,占领北京是在公元1644年,有了国号和都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鼎。如果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那么勉强可以算作百年。可是如果贾宝玉是曹学家眼里的江南织造家的后代,从那个包衣奴才的祖父算起来时间仅仅只有几十年。
其实定鼎还有第二个意思,那就是王朝已经建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了皇位不稳状况,而皇室及时做出英明决策而让皇位稳固。在中国传统社会,皇位继承人选是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与否的重大事件。明代皇位继承严格遵循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可是这样的制度传承在朱厚照这里出现了断层,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男,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自己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新宅”,每日游乐其中。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朱祐樘有两个个儿子,分别是: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炜(夭折)。朱厚照去世了,那么他们家族这一脉就算断了。大明王朝的皇位只能从朱见深的孙子里选择了,朱见深有十三个儿子,能给朱见深生下孙子的儿子只有五个,他们分别是:三子明孝宗朱祐樘、四子兴王朱祐杬、六子益王朱祐槟、七子衡王朱祐楎、十三子荣王朱祐枢。
朱祐杬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朱厚熙(夭折)、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
朱祐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煌、朱厚熠。
朱佑楎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朱厚燆、朱厚烃、朱厚熑、朱厚煐、朱厚炳、朱厚煃、朱厚。
朱祐枢有六个儿子,分别是:朱厚勋、朱厚熹、朱厚煦、朱厚烮、朱厚然、朱厚。
在张太后也就是朱厚照生母和首辅大臣杨廷和的共同安排下,当时岁的朱厚熜入京登基称帝。于是国朝定鼎的一幕才出现了。杨廷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看的是这帮孙子的父辈们的排行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来看,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在朱见深的儿子里排行第四,仅次于朱祐樘。因此说朱厚熜凭借他老爹的排行,顺利继承大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从这里也看出,在当朝皇帝家族出现继承断裂的情况下,皇帝堂兄弟的儿子继承皇位也是具有合法性的。
百年以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导致他们一家的帝系灭亡,朱由菘继承大明王朝的传统,也是有先例的。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