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6 11: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YYX--03薛孔训+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潭魂!6073--【红楼梦贾宝玉+四书大学+薛孔训】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烧四书?
奇思异笔
IP属地: 江西
0.791
2021.02.24 09:58:36
字数 2,655
阅读 1,669
如果我说,贾宝玉是《红楼梦》里最有儒家精神的人,你会不会意外?
在一般人心目中,小说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最有可能的是贾宝玉他爹贾政。
而贾宝玉根本就是贾政眼里的逆子,贾府众人眼里的“混世魔王”,他怎么可能跟儒家沾边呢?
要是读过《红楼梦》,你大概也有印象,宝玉最讨厌人家劝他走经济仕途,宝钗、湘云就因为触碰了这个价值底线,宝玉又气愤又痛惜:“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听起来,这不完全是跟儒家对着干吗?但是注意,这番话后面的一句非常重要,那就是宝玉气恼之下——
“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
的确,宝玉是一把火烧了书,但是你要看清楚,他独独没有烧四书。
什么是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的合称,它们是儒家的核心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所在。那为什么宝玉不烧它们呢?
这就是关键,宝玉看上去离经叛道,但他离的是假经,叛的是假道,儒学的真精神,在他心里是尊贵的。
你还记得前面象征符号版块里,作者观察世界的真假正反的二元方法论吗?
真儒与假儒
其实,儒道释三种哲学思想,在这部小说里的呈现,也都有真有假。
比如,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真佛真道,而行走于贾府之中骗钱骗物的静虚师太、马道婆等等,不过是假佛假道。
同理,打着儒学旗号却争名逐利、胡作非为的贾雨村,或者那些溜须拍马混饭吃的清客相公,在宝玉眼里,不过都是假儒。
所以他刻薄地管他们叫禄蠹,也就是利欲熏心的蛀虫。
那么,宝玉心里,或者说,作者心里的真儒是谁呢?
是孔夫子。第58回,你听宝玉怎么嘱咐藕官的:“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薛孔训}】”
这话你听起来可能没头没脑,需要交代一下缘起。
一位叫藕官的小丫鬟,在大观园偷偷烧纸钱,祭奠自己亡故的密友药官。但烧纸钱这种行为在大观园是禁止的,所以被一位婆子抓住了把柄,要去告发她。
宝玉正巧目睹了事情原委,出手援救,刚才那段话,就是他救下藕官后,私下里叮嘱她的话。
这几句话值得仔细分析,请你注意两条信息:第一,孔子遗训,第二,后人异端。
孔子遗训是什么呢?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真精神。那异端是什么呢?是那些置儒家真精神于不顾,只强调形式主义礼仪的人。
很明显,在宝玉的心里是认同孔子的,这位“混世魔王”并不是孔子的背叛者,他没有烧掉“圣人遗训”。至于那些异端邪说,他既不认可,也坚决拒绝合作。
就拿藕官烧纸钱这事来说,要理解宝玉,了解真孔子,就必须去《论语》里找答案。
比如,《论语》里有这么一条,是专门谈到对死者的哀悼的: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怎么讲呢?跟一场礼仪周到的丧礼比起来,凭吊者发自内心的哀伤,才是丧礼真正的意义所在。
再扩展到对整个礼仪形式的看法,《论语》里还有一句——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推崇礼乐治国,可是究竟什么是礼乐治国的真正含义?
孔子抛出了一个反问句,他说:所谓礼啊乐啊,难道只是财货和钟鼓这些形式吗?
隆重的国家大典上,祭神、祭祖,都要奉献财货和演奏音乐,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它们是最重要的根本所在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们只是外在形式,不是精神内核。
那精神内核是什么呢?
孔子又给出了回答:“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原来礼和乐的内核都是一个:仁。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儒家,那必定是这个字:仁。
仁者,爱人,是泛爱众。是发自内心对他人、对众人的善与爱。跟这份真诚正大的信念比起来,那些外化的形式,就都不重要了。
如果藕官不是真诚地怀念自己的密友,她也不会冒险在大观园里烧纸。
在宝玉看来,她“心诚意洁”,有真情,这是最根本的。即便只供一钟茶,一盏净水,就足够了,只在敬,不在虚名。
至于烧纸钱那些形式,宝玉说,完全是后人附会出来的,不在孔子精神之内,不必理睬。
通常很多人觉得,儒家思想主要是让人守规矩,是维护伦理秩序的。但在我的理解里,伦理秩序是儒家的外在,爱和深情才是儒家的内在。
还是那句话:仁者爱人,没有一片正心诚意,你拿什么去爱,拿什么去担当责任?
接下来,我要把宝玉的真儒,再往前推一步。
真儒者都是“情圣”
在小说里,警幻仙子对宝玉的人格定义,用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词:意淫!
这个词今天听完全是个贬义词,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它在小说里会是一个对贾宝玉的正面评价。
其实,这个词不是你今天理解的意思,在《红楼梦》的语汇里,它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说到底,就是真儒者的内心深情。
宝玉就是这样一位道学家眼中的叛逆,但在作者看来,他才是一个真儒者,一个对他者、对世界、对人间满怀深情的人。这才是宝玉作为情痴情种的意义。
近代大学者梁启超,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真儒者都是“情圣”!
他说的情圣,不是今天的恋爱高手。这个情,不是卿卿我我的小情小爱。而是“社会的热恋者”,是人间大爱,是苍生的担当者。
中国文学史上,杜甫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照梁启超所说,杜甫和范仲淹这样的儒者,才不愧为情圣。他们爱自己、爱亲人,进而爱他人、爱人类,爱自然万物。
同样,据脂砚斋说,作者对宝玉这位痴情人,下过三个字的评语,叫“情不情”,这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情”是动词,是说宝玉非但对有情之人有情,对无情之物,同样有情。
在宝玉心里,连星星月亮、草木万物都是有情有理的,是要以情相待的,何况人!
你可能会奇怪,既然宝玉的身上带着儒学的真精神,为什么作者却一定要把他写得离经叛道呢?
其实,以离经叛道的形式,回归孔子的真精神,在明清两代,一点也不稀奇。
开头我们说过,宝玉把除了四书以外的书都烧了。
我也说了,四书是儒家的原典,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作者的潜台词是,后人的歪曲之说,该烧;但是四书作为精神原典,不容动摇。
其实,宝玉怪诞的焚书行为,也是有历史原型的。
明代的哲学家李贽,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后来又自己创立了童心说。
他就写过一本惊世骇俗的书,因为公开反对程朱理学,干脆把书名就叫《焚书》,意思是自己的书不会被社会所容。
宝玉的焚书,干脆就是付诸行动了。
王阳明说过,他创立的“致良知”学说,跟孔子的真精神之间,通着“千载相传的一点滴骨血”。
这句话,就像是替贾宝玉和曹雪芹说的。
在我看来,要把贾宝玉放到明清之际的时代思潮里,放在心学这个大背景下,你才能理解什么是他的意淫,什么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才能理解他所谓的离经叛道。
表面上离经叛道的贾宝玉,在作者心里,倒是满怀深情的真儒者,这恰恰是他不烧四书的真正原因。 |
|